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022-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基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探索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界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越来越重视。为有效促进和优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各地纷纷设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对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论文就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心里健康教育;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前言

当前,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发展功能缺失或错位、预防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这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可通过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伴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精神卫生教育的重点,并在全国小学推广使用,可以迅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为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核心,逐步形成以发展为中心、以教育需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又可以称为精神卫生教育,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能使学生在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发展性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其理论依据主要为“发展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相关管理机制一般为“包括预先干预、实时预警、及时预防等工作相关保障机制”,其目标理念主要是“培养具有新智慧、高素质、健全道德人格的优秀青少年”。作为一种崭新的研究与开发领域,积极心理学主要面向普通民众,对相关工作人员以欣赏与开放的态度看待自己的能力与潜力。

小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指导,能提高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培养他们的日常行为,有效化解他们在情感上的困扰,开展心理建设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并对自己进行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克服现实生活中的障碍与困难,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二、小学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探索

(一)以學生为中心

实施心理教育,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性。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认识其心理健康状况,把握其生长规律。第一,教师要从年龄、心理等方面把握每一位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了解其家庭状况、性格、兴趣与爱好,保持良好的日常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常规课程教学方案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适应学情和教学需要。课内应注重课程的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主动性,让学生敢说、愿说、愿说,把自己的感受展现给老师。让学生根据课程模拟各种情景,培养想象、语言表达、表演技巧。

(二)设置多层次教学目标

要坚持普遍性原则,为所有学生确立科学、合理、制度化的教育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地划分教学层次,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层次教学目标。这一以发展为核心、分异为基础的教学目标,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积极、乐观地学习、生活,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还应注重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

多数小学生对事情的对错认识比较清楚,最大的困难在于自我控制、执行能力差,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行为习惯,设定大多数学生可达到的目标。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存在偏差,设定纠正偏差的教学目标,设定改变负向心理学生态度的教学目标,使其具备积极人格。对中度心理发展的学生,可设定提高其自主能力,培养其理想观念的目标。对心理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应该以学生个人潜力最大化为目标,寻求对这些学生更加健康的个性塑造,提高个人素质。这一多元、多层次的目标能有效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建立全面的课程体系

这是课程教育的支持,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才能实时、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对精神卫生课程而言,教材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内容来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科学、系统,教学内容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设计。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系统的解读,深入学习每一章教材,有条不紊、有条不紊、有条不紊地进行。从学生日常生活、地方文化特点、社会热点新闻等方面发掘心理健康教育材料,补充学科内容,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

教学安排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发展原则,以活动过程为载体,注重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衔接。与此同时,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建立激励机制,及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例如通过奖励和惩罚措施,能够迅速建立师生良性互动平台,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四)构建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

学生的心理更加敏感,更加关注教师与同学意见。老师的无意间的语言和行为,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建设评价系统就是建立激励强化系统和反馈过程调控系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评估要明确,内容要广泛,内容要广泛。其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的发展、教学观念的进步、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教学效果的实现。发展评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动态评估,以保证评估行为的有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综合研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此,为了培养具有良好个性和心理健康特点的小学生,教师应坚持发展的原则,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课程,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挖掘教育教学资源,以充分发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7):65-68.

[2]刘彤.近二十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变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3):25-28.

作者:徐萍

第2篇: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路径

摘要 积极心理学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提倡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以激发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要确定积极导向的课程目标,选择积极品质的课程内容,坚持积极原则的课程实施,探索积极取向的课程评价路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品质

作者简介 王崇宝,山东省烟台市教育局开发区分局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其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一个中心,以积极的情绪、人格特质和社会组织系统为三个基本点。自积极心理学引入我国以来,在专家学者的带领、推动下,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非常紧密,青少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蓬勃发展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一个重要的专门途径就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承担着在校园内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和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它以课程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心理品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随着积极心理学理论进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有的学校应用积极导向引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现课程理念上的积极化;有的学校将原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重组,筛选与积极心理品质有关的资源,实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积极化;有的学校引入带有积极色彩的心理活动,实现班级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积极化。但整体来说,这些尚处于课程化的探索初期,尚未形成明确、完整的课程体系。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要从课程论的角度,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有的积极化取向,片面、单一地谈理念引领、活动设计、课程内容选择都不符合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积极态度。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

塞利格曼等人发掘了6个核心美德: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卓越,并进一步划分出了24种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按照课程论的思维框架,指导教师运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理论与方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以推动学生追求人生幸福为中心,对学生心理素养通过课程施加积极影响,引导学生获得积极心理体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心灵成长。

(一)学科课程

这一类课程既是在课程表中明确标识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校章程而履职尽责的课程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这一节课,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和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心理,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心理品质。这是专门的课程,虽然具有课程化的特点,但这种课程化是在课程规律下的动态化,是以“认知”為主题词的课程,但不是机械地讲心理学、心理卫生等知识的灌输式课程。

(二)活动课程

这一类课程是以活动为轴心进行的,但追求的并非活动本身,而是借助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是以“训练”或“体验”为主题词的课程。比如,烟台开发区实验小学开发了一系列观察力训练活动的课程,如“火眼金睛”“独具慧眼”等,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掌握观察的方法,逐步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和习惯。

(三)环境课程

这一类课程是以“陶冶”为主题词的课程,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比如,烟台开发区第六初级中学、第九小学等学校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规范,专门设置了温馨的心理成长小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环境支撑。

(四)融合型课程

这一类课程是在兼顾自身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下,拓展课程视野。在学科课程实施中同步实现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和提升,是以“渗透”为主题词的课程。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科课程的建构者、实施者必须对学科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积极建构,否则融合型课程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路径

(一)确定积极导向的课程目标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环节,教师要据此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无论是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还是开发心理潜能,这些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研究的内容无二,可以视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总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总目标是由具体目标来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是要推动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过去、现在的心理情况;活动课程是要引导学生在参与积极心理主题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建构积极心理体验;环境课程是要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的环境文化;融合型课程是要结合其他学科课程、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训练。

(二)选择积极品质的课程内容

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是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结合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实际需要,根据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即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积极的社会关系,与学生一起寻觅、制订和描述美好生活、幸福人生的计划。比如,围绕积极的主观体验,对小学生开展学会快乐、悦纳自我、责任感培养等方面的课程等;围绕积极的个人特质,对初中生开展小升初适应性训练,让他们正确认识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习得与异性交往的正确方法,对各学段学生开展自信心、意志力的培养等;围绕积极的社会关系,开展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合理拒绝等方面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是动态的存在,虽然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阶段性特点,但其独特性、个体性的特点更不容忽视,在课程内容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把其作为静态的存在或者静止的成品。同时,教师应该主动和学生及其家长建立联系,在心理品质养成、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合力,把教师和学生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智慧融入课程设计中,让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成为自觉行动、共同行动。

(三)坚持积极原则的课程实施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是把设计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面向学生付诸实施的过程。它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一样,也是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课程实施前,教师应该积极介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注意学生的原生家庭,即掌握学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从中间向两边的策略等任何一种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生制宜,强调各方参与者交互的作用,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真诚的“对话”。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秉承“不做旁观者”的积极心理学观,做心理成长的陪伴者或者好队友。课程实施没有结束的符号,即使某一个主题的课程结束后,仍然需要课程设计者、实施者进行总结深化、自我反思。比如,笔者课题组成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候,设置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展开讨论,深化认识;树立榜样,自我对照;反馈调节,总结提升。这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有时候情境创设也不一定非得在第一环节不可,第三个环节也可能需要第二个环节的介入。必须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但积极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并不仅仅是课堂教学。

(四)实施积极取向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检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积极心理学关注学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心理成长,作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在评价过程中要实现质量监控、行为诊断、价值判定等功能,這就要关注学生现实的心理表现,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的未来发展,以期在已有水平上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秉承积极心理学思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注重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心理优势、释放潜能、表现出最佳的水平,实现积极心理品质的个性化发展。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是评价的常用工具,是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一种客观评价。当然也可以在课堂上、活动中进行及时化或者个别化的评价,毕竟学生各有不同,心理表现也各有差异。除了对学生的评价外,也要对教师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况进行评价,这个过程完全可以体现在评价主体上,采取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学校评定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也可以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结构、活动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进行具体指标的评价,采取的方式虽然是灵活的,但不变的是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着眼于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课程。尝试建构这一课程,并不意味着要推翻过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而是把积极心理学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构中;不意味着只关注积极心理品质,因为积极心理学不排斥挫折、失落、抱怨等心理健康的负面因素,是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学生的各类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是一门力求激发学生内在积极力量、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并努力让其成为学生成长习惯的课程。教师“学”积极心理学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具有资源性作用,要想这一课程能够建构完善并达到理想效果,教师的积极心理学素养仅靠其自觉学习积极心理学理论远远不够,必须进行专门的积极心理学训练。另外,对校园积极心理文化、学生行为习惯等隐性课程的关注还不够,这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孙格格

作者:王崇宝

第3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重理论、轻活动,重说教、轻体验,重测验,轻观察,重活动,轻感悟等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需要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并规范课程开发流程,深入落实课程实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定;课程目标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也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随着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日益重视,中小学校陆续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提高心理素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受到经费投入、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活动——心理课学科化

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学生的心理發展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关注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主线而设计和组织实施,可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使其轻松学习。所以,不能把心理课搞成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缺少学生主动参与”的心理课程只能是流于形式,完全违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无法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二)重说教,轻体验——心理课德育化

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初是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补充和拓展而实施的,所以在很多老师心目中,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这样很容易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混为一谈,用移植套用德育的方法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实上,两者有本质的不同: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和人生观、世界观等各方面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则重视对学生的个性、情感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及其潜能的充分发挥,本质上是情感教育,是态度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强调接纳和无批评,简单的说教极难见成效。

(三)重测验,轻观察——心理课指标化

心理测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教师客观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状态,确定问题指标,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和人格特点。但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殊性,过多地关注各种心理测验,以分数论事,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心理测验后,症状指标突出的学生,不仅要忍受同学的歧视,自己内心也留下了深深的阴影,致使心理真的出现了障碍。

(四)重活动,轻感悟——心理课游戏化

在心理辅导课上,游戏被广泛采用,但心理游戏和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和活动。心理游戏和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心理教育的目标设计的,有主题、活动形式和方法、设计方案,能控制活动的过程和评价活动的结果。心理游戏结合一定的心理训练和辅导,能有效提升人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一般的游戏活动不一定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获得心理体验,也不一定能在参与者之间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所以,心理辅导课不能为游戏而游戏,游戏的选择和操作一定要恰如其分。

二、改进的策略

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做出积极回应。

(一)顶层设计,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

首先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确立课程目标: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研究合理有效的组织方式和评价方式,既提供发展性的引导,又提供干预性的帮助,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在心理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积极的心理辅导,让每位孩子走出困境、走向阳光。

(二)全员研讨,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后,可以发动全校的心理教师进行研讨,并在家长和学生中间进行调研,了解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经过反复研讨和科学论证,我们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如下图1所示。

(三)全员参与,规范课程开发流程

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需要有两股重要的力量来推动:一是基于行政力量介入的课程整体设计、系统规划以及强力推动,二是基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校长和教师的参与热情。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进程分以下五个阶段。

(1)问题把握。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思考:面对的具体问题是什么?目标是什么?例如,近些年来,教育领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其中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有哪些?如何进一步落实这些政策文件的要求,让这些政策文件扎根区域实际并整合性地落地?这是需要深刻思考的重大议题。

(2)项目界定与可行性论证。在上述背景之下,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项目。这个项目适合学校实际吗?项目可行吗?适合学校发展需要吗?要如何实现预期的项目目标?

基于调研,进一步把握当前区域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以及学校需要落实的实践任务,在本校课程改革大的设计框架下确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独特的、整合性的课程变革架构。

(3)总体架构与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主旋律,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有一以贯之的理念、逻辑清晰的课程。用一句话概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基于特定课程哲学而组织化了的课程, 是一种富有倾听感的课程,它将学生置于课程的价值原点,是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努力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期待之间获得某种平衡的课程。

(4)试点行动和分享研讨。试点推进,并在试点过程中举办分享研讨活动,通过分享研讨形成“点”的经验,以便在更大范围推广与落实。

(5)项目推广与评估反馈。项目的全面推广与落实,关注项目的普适性与全面性,通过评估与反馈来调整项目的进展与举措。

(四)以点及面,深入落实课程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寻找课程实施中易于突破的“点”,连点成线,彰显学校课程变革的整体思维,循序渐进,凸显学校课程变革渐进深入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寻找以下切入点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

(1)专家引航+团队保障。学校要改变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就要开发专业的心理课程,不能将心理课程与其他拓展课程混为一谈,也不能令其与德育课程“暧昧不清”。我们聘请专家团队反复论证了学校心理课程的理论架构,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一支积极向上的教师团队,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的有力保障。

(2)主题活动+特需服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必修的主题课程和根据部分学生需要而开设的特需课程相结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主题课程如表1所示。

六个年级六大主题,关注到了学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几大问题,在大的主题引领下,通过心理辅导课、班团活动课等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习得相关心理调适的方法。

“特需课程”是针对一些在心理学方面有特长或特需的孩子开设的。我们采取的课程形式主要是“心理剧场”和“心理沙龙”选修课,提供课程菜单,让孩子们通过选课软件自主报名,主要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3)全员普及+私人订制。全校开设团体心理辅导课,对学生进行全员心理辅导;定期开展心理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成长。针对每一个孩子的问题制定课程计划,量身订制课程内容,帮助他们获得解决困惑的方法。

(4)多元评价+手册认证。课程开发,评价先行。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需研制一系列的评价措施。心理课的评价,不能以机械的考核或者枯燥的分数来衡量。在主题活动中,可以利用适合小学生的专业量表,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评估。如通过申领《阳光心理认证手册》,根据教师观察和同伴评价给予“阳光勋章”签注的形式,记录六个年级学生心理成长的点点滴滴。而对于那些选修了特殊课程和私人订制课程的学生,再进行特殊的奖励。不论何种形式,最终目的都是培养人格健全、健康阳光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wgk/2012-12/18/content_2292504.htm,2012-12-18.

[2]王海英,成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0(20):56-58.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宁波,3150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作者:周雪燕

第4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

一年级上

一 我是一名小学生

二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 喂,别溜号

四 做事不磨蹭

五 盲目攀比要不得

六 和和美美一家亲

七 读书的学问

八 我的好老师

九 我爱我的班级

十 快乐的寒假 二年级上

一 我是独一无二的

二 回答问题要大胆

三 展开想象的翅膀

四 和兴趣拉拉手

五 我不再发脾气了

六 “小胖子”哭了

七 “孔雀心态”要不得

八 爱心无价 九 学会感激

十 我与班集体 三年级上

一 我有我风采

二 让自己发光

三 完美你自己

四 学习的苦与乐

五 困难像弹簧

六 学会竞争

七 合作的快乐

八 预习好处多

九 让情绪high起来

十 和时间赛跑 四年级上

一 正视自己

二 不怕误解

三 面对挫折,我不怕

四 最近有点烦

五 我也很棒

六 告别小粗心

七 学习基础要打牢

八 外星人的模样 九 小小发明家

十 睡眠与健康 五年级上

一 问号博士

二 走进创造的殿堂

三 记忆有诀窍

四 绕过情绪的“暗礁”

五 我的理想

六 挫折我不怕

七 滴水穿石

八 勇敢的心

九 我的同学

十 给冲动冲个凉 六年级上

一 性格万花筒

二 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三 好习惯伴我成长

四 献给父母的爱

五 我崇拜的人

六 赶走“嫉妒”

七 抛掉烦恼

八 保持积极的心态 九 走向青春期

十 成长的滋味

一年级下

一 找朋友

二 大家一起玩

三 男孩·女孩

四 每天有个好表情

五 不做小马虎

六 我跟妈妈学观察

七 看谁记得准

八 我成功啦

九 我是勇敢者 二年级下

一 合理的作息习惯

二 科学的饮食习惯

三 我爱运动

四 我来帮帮你

五 家里来了客人

六 我怕去学校

七 不做“小皇帝"

八 自己做作业 九 对自己说“NO” 三年级下

一 学习小计划

二 会观察的眼睛

三 联想出智慧

四 我和我的好朋友

五 让紧张远离你

六 家务劳动小模范

七 自我奖赏

八 与成功同行

九 感恩的心 四年级下

一 不要依赖明天

二 学做记忆操

三 用脑有学问

四 “走神”怎么办

五 害羞好不好

六 喜怒哀乐交响曲

七 失败之后

八 悦纳他人

九 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 五年级下 一 听课小策略

二 学会预习

三 老师,请昕我说

四 共建一个家

五 快乐之旅

六 成长——身心的变化

七 谢谢你的爱

八 对烟酒说“NO”

九 学会诚信 六年级下

一 面对抉择

二 学会复习

三 学习之锦囊妙计

四 网上交友

五 男生·女生

六 相信自己——我能行

七 考试在线

八 友情多珍重

九 选定生活目标

第5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来安县西武九年一贯制学校 孙正祥 摘要: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概述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施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例与实录

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

(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念界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依据课程本质的要求,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辅导内容、辅导活动的方式这三种基本成分,来规范和设计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达到适应社会发展、个性和谐统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本质,体现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各种经验要素,反映课程本质的三要素,即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和学习活动方式。

育人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基本文化成果: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它汇聚着人类在学习、生活、工作、交往、社会、健康心理方面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以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来组织内容,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依据来选择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学习活动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经验为载体,学习方式是个体的自觉接纳。它没有强制性的接受要求,更没有系统传授心理学知识的要求。课程主要是以活动的方式,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从而发现自己和发现别人,认识自己和认识别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这就是真正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形式。

(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首要价值,就是可以体现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性目标,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共性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学习适应、青春期烦恼、情绪调节、休闲与消费、危机应对等。

(2) 可以落实心理辅导全员性策略。台湾中小学积40多年的经验,提出来了心理辅导全员性原则,就是说,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角度来看,每一位教师都是心理辅导工作者。当然,这不是要求教师承担专职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任务,诊断和矫治学生的心理障碍,而是关心学生心智的成熟。

(3) 可以体现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科取向的课程体系,强调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划一的教学目标,难以顾及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需要。德育工作过分依重灌输和说教,难以将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个体发展的取向为主,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通过学生参与、体验和感情,认识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获得自助能力。在课程改革的

(三)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1、 它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一个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应该教给学生三方面的知识:关于自然的知识、关于社会的知识和关于自己的知识。前两项在现行的学校课程里都得到了落实,唯独第三项知识很少体现。心理辅导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学习、交往、情绪高矮、理想抱负等。它主要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只有经过自我探索,才会获得经验,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2、 强调体验和感悟。按照杜威的观点,儿童的成长就是个体批验由坏变好的过程。这种经验既然是个人的,那么, 个人的自我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有意义的自我体验应该包括情感体验、价值体验和行动体验。这些自我体验可以通过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来实现。学生从体验中获得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感悟。

3、 以互助、自助为机制。保守的教育观念总是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心理辅导则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辅导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同龄伙伴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和沟通。学生作为集体的一员,在辅导活动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教师作为辅导者,应该创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自由的气氛,来充分开发集体的教育资源,以利这种良性机制的形成。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

4、全体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

学习辅导:是指老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其认知,动机,情绪,行为等学习心理品质与技能,并对学生的各种学习心理问题进行辅导。

人格辅导:是指着重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和情感、意志品质、人际交往和沟通、青春期性心理、青少年危机问题进行辅导,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生活辅导:通过休闲辅导和消费辅导,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对于学生将来获得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具有潜在的影响,同时对发展他们的个性、增长才干、提高学习效率也具有有力的迁移的作用。

职业辅导:升学与择业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事关个人前途的重大事件。职业辅导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意向,进行职业选择和准备,为今后顺利地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阶段内容要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分为:认识自我篇、人际交往篇、学习有趣篇、聪明孩子篇、学习方略篇、学会生活篇。

学习辅导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为重点。

学习有趣篇:着重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进行辅导。兴趣和态度是学生学习中的动力因素。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比之中学相对难度较低,关键是要培养小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聪明孩子篇: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选择性注意和记忆策略的训练。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性注意和记忆策略则是个体对外部知识信息加工的重要技能,现行的学校课程很少涉及这些方面的内容。

学习方略篇:让孩子学会怎样学习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校园红绿灯”“告别‘小粗心’”“不做‘小拖拉’”;二要引导孩子在学习中手脑并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动手又动脑”“给头脑充电”“带着‘?’学习”;三要培养孩子信息素养,即学习怎样收集信息,吸收信息,如“同好书交朋友”“信息与学习”等。

人格辅导以认识自我和人际交往为重点。

认识自我篇: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他们常常不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他们有时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此而产生骄傲、看不起别人的倾向;有时却又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由此而产生自卑、看不起自己的倾向。因此,帮助小学生学习正确、合理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如可以设计“优点轰炸”“我爱我自己”“丑小鸭与白天鹅”“自信不倒翁”等辅导专题。

另外,对小学生的情绪辅导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小学生的情绪认知,情绪体验和情绪控制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培养他们积极情绪,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可以设计的情绪辅导方面的专题如“破解‘阴云’的窍门”“快乐的小精灵”“烦恼的小妖怪”等。

人际交往篇:人际交往是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的途径。他们通过交往得到友谊和爱,获得他人的接纳或赞许,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活乐趣;同时,交往又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接触。善于交往的人之所以受人欢迎、人缘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善于理解别人,乐于帮助别人,与人合作协调。人际交往具体包括和同伴、老师和父母的交往。

同伴关系是儿童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同龄伙伴的社会角色相同,他们之间的交往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共同需求,这使得他们在交往中,更加自由,更加自主地体能和探索群体生活,从而学习社会规则,发展自己的社会交往、助人、合群等心理品质和技能。比如“分享快乐”“集体的力量”“与你同行”“不做‘小喇叭’”。

如何帮助獐与成人交往?这是目前教育中常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而沟通又是一项重要的交往技能。沟通是双向的,不仅教师、家长要注意与孩子沟通,而且还要教会儿童与成人沟通。与中学阶段比相,小学生往往把教师视为权威与社会规范的象征,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话几乎绝对服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独立性和判断能力也随之提高,中年级开始,儿童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教师了,有时也会对教师的言行做出主观判断。当然,这种主观判断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这时,帮助儿童如何理解老师、评价老师,进行师生交往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同样,儿童对父母比较依恋,需要得到父母的爱抚与关心,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养料。但必须注意的是,爱抚和关心也是双向的。光让孩子得到别人的爱,而不让他们给予别人爱,只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和自我为中心。因此,让儿童学会体察父母、理解父母,从感情上回报父母,可以使孩子与父母的感情联系更为亲密和牢固。这里,我们可以设计“爸爸妈妈小时候”、“今天我是小老师”、“我有一个快乐的家庭”等活动。

生活辅导以学校生活适应为主、社会生活为辅。

学会生活篇:它侧重于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生活适应辅导等,培养小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于儿童将来获得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具有的影响,同时对他们发展个性、增强才干、提高学习效率也具有有力的迁移作用。休闲辅导是现代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个人生活有多种价值。其中,最重要的价值是松驰身心,满足个人需要和兴趣,从而使个人健康成长。对于儿童来说,应该让他们通过辅导活动,学习合理选择和安排适合自己的休闲生活,从中体验到休闲生活的乐趣,并在满足童心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学会合理消费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公民必备的生活技能。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小学生消费辅导,一方面要培养他们节俭的消费作风,克服盲目攀比心理;另一方面要让他们了解消费的一般常识,初步获得管理钱财的能力。生活适应辅导旨在帮助小学生提高处理日常生活事务的能力。为此,我们可以设计:“愉快的假期”“拥抱大自然”“生活的馅饼”“用好零花钱”“迷途的羔羊”“小鬼当家”等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理论基础

(二)心理学基础

(三)社会学基础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在班级集体中开展,它一方面会对这个学生团体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团体又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要开发群体的教育资源。可见,从社会学角度了解和研究学生团体的特点,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学生团体概述

团体的概念:什么叫团体?在体育声观看足球比赛的观众是团体吗?在机场候机的乘客是团体吗?这些陈术从日常生活概念出发,都可以看作是团体。但严格地说,都不是学术意义上的团体。

E.W.伯吉斯(1929)在《人格和社会群体》一书中,将团体定义为“若干互动的具有特定人格的个人的集合。”

勒温(1948)认为:不管团体的大小、结构及活动如何,所有称为团的都需建立在其成员彼此的互动上。

哈默斯(1950)指出:所谓团体是指一群人彼此互相沟通一段时间,以使每个人不需通过他人,能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沟通。

贝斯(1960)说:团体是指一群人的集合,团体的存在对于他们有报偿价值。

贝克(1977)《社会心理学》一书目 中,概括了团体的不同界定:团体的概念,关键是它的所有成员彼此之间必须以一种可观察到的和有意义的方式相联系;个体间的互动使人们成为一个群体;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一批组成了一个群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团体是所有上述涵义或者更多涵义的混合体。

简言之,团体是一群人在同一目标的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和协同活动的一个组合。

团体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团体不是一群人的凑合,而是有组织的。

2、团体有一定的目标。

3、团体意识。

班集体的成长历程

一个班级从初建到成熟有一个发展过程,我们称之为班集体的成长历程。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要了解班级的成长过程,以便针对班级集体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辅导活动,解决班级实际问题,促进班集体的成长。

班集体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一般经历创生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1、 创生期。创生期班级的主要特点是可塑性和冲突性。在初创时期,班级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各种渠道和活动形式,让同学之间忙地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了解各自的性格、特长、爱好等,从不熟悉到开始熟悉。

(2)制定班级规范和制度,规范一方面可以起到行为定向作用,同时也有控制和凝聚的作用,为班级的组织化提供基础了。

(3)建立班级目标,团体目标是团体成员一致努力的方向,通常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例如,班主任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商量,班级在这一学期哪些方面应该争取走在全年级的前列。 (4)创设安全、融洽的气氛。班级形成之初,各种冲突对华贸易发生,在这个磨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他们才会对班级产生“我们”的感觉,才会培养起对班级的责任感。

2、 发展期。班集体发展期的主要特点是稳定性和整合性。班集体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同学之产加强更深层次的了解,相互之间建立友谊和信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级发展的重要基石。(2)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巩固良好的班级氛围,使生冷上学生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能够急班级所急,想班级所想。(3)班级目标达成的评估和调整。评估可以发现班级动作中的问题,便于及时调整,建立更恰当、更有成交的团体目标。

3、 成熟期。成熟期的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最高阶段,其主要特点是自我组织性和自我调节性。班集体成熟期的主要目标是:

(1)班级管理要从教师为主转向学生自主管理为主。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2)充分调动班集体的教育资源,通过包括心理辅导活动在内的各种自我教育手段,让同学们学会互助和自助。

(3)形成更为积极的、更有建设性的团体意识和价值取向,使每个学生从中吸收成长的精神养料。

1、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步骤

• ① 确立主题及目标

• 主题:鲜明、活泼、能够吸引学生关心的问题

• 目标:具体、明确

• ② 选择合适的活动模式

• 注意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光图表面热闹,要体现出各活动之间的层次递进性

• ③ 列出活动的步骤

• 准备阶段:活动内容、主题、材料、方案及安排 • 实施阶段:暖身活动、主题活动 • 结束阶段:回顾、展望、延 • ④选择相关的辅助资料

• 查找各种相关理论或案例,必要时还要把相关的资料提示或某些具体参考列出,以备参考使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格式

一、课程说明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式

四、课程准备

五、教学时间与场地(座位的安排:环形,矩形,马蹄形,多朵梅花形等)

六、教学步骤

七、补充活动

八、课程教学建议

三、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针对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6、过程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2、角色演示法

角色扮演的方法有很多种。

1、 哑剧表演:指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个情景,要求学生不用言语而用表情和动作表演出来。例如,让学生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遇到愤怒时的动作表现,喜欢别人或者讨厌别人等肢体语言。通过哑剧表演,帮助学生体验非语言的心理状态与反应,促进学生非言语沟通能力的发展。

2、 独白法。指以独白的形式谈出自己此时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常常是让扮演者在情绪冲突强烈、各种体验纷繁复杂时,通过角色扮演,大声说出内心的体验,将表演者隐藏于内心的思想,借着独白的机会,能够知道。

(3)、空椅子。这种方法只需一个人表演,在辅导社交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时经常使用。例如,某个学生在异性同学面前很害羞,难以正常交往,教师可以用空椅子表演的方法帮助他。具体做法是将两张椅子对面摆放,让该学生坐在一张椅子上,假设另一张椅子坐的是异 性同学,该学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有的或可能有的对话,然后坐到对面去,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往往可以使学生了解对方,克服了交往方面的一些困难。例如,可以采用空椅子的方法,进行“考试焦虑自我辨”。通过学生对考试焦虑问题的自我分析,帮助学生分辨对考试焦虑的消极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自我意识,以强化学生对考试积极的自我意识。

3、实验操作法

4、讨论交流法

5、心理暗示法(做游戏时间)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施 心理老师的角色与态度

1、 组织管理者。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要求人人参与,若要每个学生都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一番,时间不够,可见,更多的学生是在小组里表现。小组组织与发动得如何?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组成小组的第一步是决定小组成员。班级里的小组基本上是异质组,应该尽可能采取自愿结合的形式。自愿结合的小组成员的入组动机较高,参与程度也较高。但在必要的情况下,在与同学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可以由辅导老师做出适当的调整,将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差的同学、性格活跃的同学和性格内向的同学、爱说话客不爱说话的同学组成异质组,发挥异质小组的互补性,保证小组活动顺利进行。第二步是培训组长和组员。环境的设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我们教室里的一排排课桌椅,限制了同学们活动的空间,有人把它称之为“秧田式”座位。

2、 知心朋友

3、 心理专家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例与实录

课例:自己的色彩

一、 活动目的

2、 培养性别角色意识,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3、 找到自己性别角色的优势,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快乐自信地学习生活。

二、 活动准备

活动一:自己的色彩

3、 游戏:A圈或B圈

规则:看大屏幕上出现的问题或情境,根据你的想法,在两个选项中选一个,并站到相应的A圈或B圈中。

(1) 一 小河挡住了去路A脱下鞋子,挽起裤脚蹚水过去;B从附近的小桥绕过去。

(2) 我更喜欢的颜色是A粉红色B天蓝色

(3) 有礼物可选择我会要A一辆遥控车B一个芭比娃娃 (4) 双休日我喜欢A和小伙伴在一起聊天B和小伙伴一起踢球

请大家仔细回忆一下,说说在游戏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男女有别,我们要为自己的差别欢呼!

4、 我们来欣赏:看图片(自然风光组图„„找出自然风光中有对比的画面)

照片中有北国长城的雄伟,也有南 水乡的柔美,有高山的巍峨和伟岸,有小溪流水泊恬静与从容,有大树的挺拔,亦有花朵的娇美,这是自然真实的本性,大千世界也因为各自的不同而变得多彩。顶天立地的小男子汉,心思细腻的小女孩,你们同样各自拥有不同的色彩,因为男孩女孩各自的不同色彩让世界多姿多彩。所以说:我是男生,这很棒哦!我是女生,这很好啊!

活动二:喜欢自己的色彩

男生和女生拥有不同的色彩,我们各自用心去发现自己的色彩所拥有的不同优势。

(4) 脑力激荡:男孩的优势,女孩的优势 (5) 男女生优点接龙

(6) 出示男孩女孩的几大优势

男孩女孩的优势 男孩

男孩多数用脑子做事

男孩一早醒来不用担心头发乱蓬蓬 男孩比女孩更酷

男孩不会老是难为情

男孩看恐怖片眼皮一眨也不用眨 男孩做事不拖泥带水,扭扭捏捏 男孩不喜欢讲套话 男孩很讲义气

男孩不拘小节,不会斤斤斤计较 男孩坚强勇敢,不怕困难 女孩

女孩多数用感情做事情

女孩的头发老是梳复明服服帖帖 女孩看上去会比男孩漂亮一些 女孩比较文静安静 女孩很细心 女孩有爱心

女孩比较爱干净 女孩走路姿态优雅

女孩做事更斯文,打喷嚏时会用手捂着嘴 女孩善良,温柔,关心别人

我们发现了自己有那么多的优势,大家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学生分享交流

活动三:我 们彼此眼中的色彩

的确,我们各自都有很多的优势,但有这样一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真的是当局者迷哦!在我们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则不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呢?

接下来让我们男女生互相说说彼此的色彩,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班男生女生的优点,还有没有彼此要提醒的,让我们一起送上暖融融的真诚心语。

(1) 互赠心语(将事先准备的卡纸发给学生,分组给男女生赠送心语)

(2) 分享心语。

收到彼此的心语,真诚的话语,友善的提示,一定会让我们彼此的色彩更加亮丽,一起加油哦,我人可以做得更好! 活动四:和谐我们的色彩

男孩女孩都拥有不同的色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将彼此的优势互补,那样,我 会做得更好。 (1) 我们是创意大师。男女生分组合作,用多米诺骨牌进行创意(亦可运用其他道具上男女生共同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2) 作品分享。

(3) 寻找生活中男女生运用各自优势一起合作将事情做好的例子。

是呀!现实生活中,我们女生的细腻、谨慎、考虑问题周到,加上我们男生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一定能将每一件事情做得更好!

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色彩,我们一起经历成长,这多好!

第6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2014版)

北京师范大学大连普湾附属学校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课程性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合理调节情绪、理性进行升学选择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四)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段划分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的地区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从自我认知、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试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加以阐述。通过九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从常识水平上升到意识水平,最后达到行为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自我认知、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3.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现在常识水平、意识水平和行为水平三个方面。心理健康目标的常识水平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认识一些心理异常现象,了解心理健康保健的常识、调节方法和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水平是指在认识心理健康常识水平的基础上,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积极关注个人的心理状态,当有心理困扰的时候能够及时寻求心理援助,缓解并解决心理困扰。心理健康的行为水平是指在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和调节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自主调节,通过自助、他助和助他三种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三、学段目标

(一)第一学段目标

1.自我认知:初步了解自己,能够进行简单地自我介绍。 2.学习能力:初步感受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人际交往: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友礼仪,感受友情,初步形成集体意识。

4.情绪调试:感受学校生活的乐趣,克服上学焦虑,通过体验集体生活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5.社会适应: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初步形成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二)第二学段目标

1.自我认知:了解自我,能从多个方面进行自我介绍。

2.学习能力:初步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乐于学习。

3.人际交往: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教师交往,愿意参与各种活动,初步形成开朗、合群的性格。

4.情绪调试:感受解决学习困难带来的快乐,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

5.社会适应:形成正确的角色意识,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能够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矛盾,形成稳定的时间管理意识。

(三)第三学段目标

1.自我认知: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生活中悦纳自己。 2.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地看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人际交往:恰当地与异性交往,建立并维持好异性同伴的关系,扩大人际交往范围。

4.情绪调试:克服学习困难,能够正确地处理厌学等负面情绪,能够恰当地体验和表达情绪。

5.社会适应:初步形成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四)第四学段目标

1.自我认知: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特征。

2.学习能力: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人际交往:愿意与教师、父母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情绪调试:正确处理厌学情绪和考试焦虑,能够控制冲动行为,能够进行恰当地情绪表达和体验,掌握基本的调节情绪的技能,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

5.社会适应:把握升学方向,初步形成职业规范意识,树立早期的职业发展目标,能够成功应对失败和挫折,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第二学段(3-4年级)

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第三学段(5-6年级)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第四学段(7-9年级)

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7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学会人际交往的秘诀

一、教学主题:学会人际交往的秘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思考人际交往中如何与他人交流、学会表达、用心倾听

四、教学过程 第二次团体

单元名称:知己知彼,学会交流

单元目标:帮助学生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会真诚的分享

活动准备:纸每人一张、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1)每个学生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写完后按顺时针方向传给自己右边的同学,让别人写纸条主人的优点,然后再继续传下去,直到传过一圈回到纸条主人的手中。写别人优点的时候,态度要诚恳,努力发现别人的长处,避免伤害到别人。 (2)从第一个学生开始,依次坐到中间,每个学生真诚地望着他,对他说出赞美的话,并和他握手。 (3)两两之间用1分钟时间进行交流 (4)分享:当有人真诚地赞美你的时候,你的感受如何?当你 真诚地赞美别人,看到别人愉快的样子,你的感觉如何?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你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

(5)总结: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交流是很重要的,交流是人际交往的需要。用真挚的交流方式收获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视角和胸怀,也是一种能力。

第三次团体 单元名称:

单元目标:如何向他人表达的技巧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教师设计一个情景,学生A与学生B约好一起逛街,但是B临时有事,不得不拒绝答应好A的事,这时B必须给A打电话,表明自己得爽约了,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打电话的那个人是你,你应该怎样向A表达出你的拒绝和歉意。

(1)、让每个学生思考并发言,说出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2)、将每个同学的想法都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讨论他们的做法,请他们想想,如果自己是被拒绝的那个人会比较喜欢哪一种被拒绝的方式,而那一种拒绝方式会让你不高兴,分别说出原因。 (3)总结:学生们的回答,引出同样一句话表达的方式不同,就会引起他人不同的心理反响,影响与他人的关系,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表达的技巧。

五、教学总结

第8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观察力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观察能力;

2、让学生通过故事感受观察的重要性,提高观察兴趣;

3、通过观察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观察的重要性;

2、掌握提高观察能力的方法或技巧。

三、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准备观察能力测试题。

2、多媒体教室。

3、ppt课件。

4、白纸。

5、教学时间:40min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法两军对阵,互相隐蔽在山坡和山坳里。一天,早上8点,德军某将领从望远镜中观察到对面山坡上有猫出现,第二天早上8点又观察到同一现象,第三天同一时间山坡上又出现了猫。假如,你是那位发现猫的将领,你对此现象会怎么解释?

那位将领得出这样的结论:“按照习惯,连级以下的干部不能带小动物,自有师级、旅级的长官才能带小动物。因此那个出现猫的地方就是对方的高级指挥所。”随后德军用大炮轰击那个隐蔽的指挥所。就是这只猫给法军带来了灾难。可见,在战争中,观察是否敏锐可以决定某场战役的成败。生活中亦如此。

那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自己的观察力呢?

2、测试学生的观察力

图中有两对图形是完全相同的,同学能在多长的时间内把它们找出来?

测试结果:在1min内找出来的观察力最好;1-2min内找出来的观察力好;2-4min内找出来的观察力一般;4min后找出来的同学需要锻炼自己的观察力了。

3、观察力的训练

活动1,图中一共有几种动物?请同学们写出来?5min

请两位同学起来说出他们找到的动物

答案:大象、马、狗、老鼠、猩猩、猫六种动物。

点评:观察前我们要做好准备,在明确观察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观察;观察注意顺序,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按部就班,系统进行。可以考虑:从整体——局部——细节,再由细节——局部——整体,进行有系统、有顺序、有层次的观察。

活动二,仔细观察图,回答相关问题。4min。请学生上讲台写出答案。

1、哪些木条是水平放置的?

2、哪些木条是倾斜的?

3、倾斜的木条中,哪一条倾斜角度最大?

4、A和G相接触吗?

点评:观察时,还要善辩多思,分析比较,尽可能地抓住事情本质。可以观察事物的特点,寻找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以及与已有知识间的联系。

活动3,画中画了一共多少样东西,请写出来?10min。学生分组讨论。

点评:观察时要注意:

1、明确观察的目的;

2、根据观察目的任务选择观察方式;

3、运用多感官进行观察;

4、充分运用已有经验;

5、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

5、课堂结束。

六、老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训练,我们的观察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我们要注意,观察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我们运用我们的观察为生活服务!

第9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目 录

第一课 红眼病的预防和护理……………………………………(1) 第二课 保护耳朵…………………………………………………(3) 第三课 防止成胖墩儿……………………………………………(5) 第四课 喝水的学问………………………………………………(7) 第五课 做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卫士……………………………(9) 第六课 迷恋电子游戏害处多……………………………………(11) 第七课 预防便秘…………………………………………………(13) 第8课 痱子和疖子的防治………………………………………(14) 第九课 正确使用电扇……………………………………………(16) 第十课 预防“空调病” ……………………………………… (18) 第十一课 面对挫折………………………………………………(20) 第十二课 过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暑假……………………………(22)

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教育常规管理·电子教案——三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课 红眼病的预防和护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急性结膜炎(红眼病)的病因、症状、预防、治疗和护理的方法。 2.教育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文明习惯。 教学过程

1.导入新题(教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红眼病(急性结膜炎)的预防和护理。 2.学习新课

师:请同学们各自小声读课文。课文比较长,自然段比较多,请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写出顺序号。

(学习自读课文,标段号) 师:课文一共提出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把问题勾画出来。 (学习勾画问题) 师:××同学,请把勾画出的问题读一遍。 (学生读四个问题) 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红眼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学生读或讲课文第2段) 师: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患红眼病有哪些感觉? (学生读或讲课文第4段) 师:第三个问题有两问,第一问是:红眼病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染的?途径就是路线。红眼病是人因为接触了带有细菌或病毒的物体而被传染上的。接触就是挨上、碰着。请×X同学具体说一说,红眼病是怎么接触传染的? (学生读或讲课文第6段) 师:第二问是怎么预防红眼病?请齐读第七段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第7段) 师:这一段话概括起来说就是“不接触带有病原体的物体”。在急性结膜炎流行期间,千万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合去,否则会增加感染机会。

- 12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教育常规管理·电子教案——三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读第6条)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课本上的图,擤鼻涕不能同时把两个鼻孔都捏住,这样一擤就会把鼻涕压进中耳鼓室去。应该依次压住一个鼻孔,将另一个鼻孔里的鼻涕擤出来。

师:请×x同学读第7条。

(学生读第7条。教师可说明原因,并强调捂耳朵就不要张开嘴,张开嘴就不要捂耳朵) 师:最后,请同学们跟我读第8条。(教师领读第8条,学生跟读)任何药物一方面能治

某些病,另一方面也会对人体产生某些不好的作用。有些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在杀菌消炎的同时,也对人体有些副作用。滥用了,或者长期地用了会影响听力,甚至导致耳聋。所以用药要慎重,要遵从医生的指导。

3.巩固练习 ①耳朵有什么作用? ②怎样保护耳朵? (请学生依次回答) 4.按《做一做》内容组织活动

- 4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教育常规管理·电子教案——三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

师:请××同学回答第2题。。 (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回答第3题。 (学生回答) 4.结束语

师:同学们,希望大家按照课文所说的去做,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合理进食,增强体质。肥胖的同学更要节制饮食,平衡营养,做到健康减肥。

- 6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教育常规管理·电子教案——三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

师:请××同学说说喝碳酸饮料有哪些害处? (××回答.也可读课文第6~8段部分有关内容,如回答不完全,可多换几位同学补充

回答) 师:请××同学说说可乐型饮料有什么特点,适合小朋友喝码? (××回答,也可读课文第9段有关内容) 3,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答一答》练习)

- 8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教育常规管理·电子教案——三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默读第

3、4段) 师:哪位同学回答第③题? 生:人类滥肆捕猎野生动物,使全世界593种鸟类,400多种兽类,209种两栖动物灭绝或即将灭绝。滥伐森林、滥挖药草、滥垦草原和湿地、滥肆围湖造田、滥开矿采沙使全世界大多数原始森林被毁灭,2万多种高等植物频临灭绝。它的恶果就是使全世界生态平衡失调,各地发生山洪、旱涝灾、泥石流、沙尘暴、沙漠化、灾害性天气等等。

师:哪位同学回答第④题? 生:(读课文第4段或根据内容讲述) 师:人类要救自己、救地球,必须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现在请同学读课文,然后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在教师引导下根据课文展开讨论)。 3.结束语

师:要消灭自然灾害,拯救地球、拯救自己,就必须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小处做起,

从身边做起,维护生态平衡,做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卫士。

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教育常规管理·电子教案——三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

第六课 迷恋电子游戏害处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迷恋电子游戏的害处,从而能够正确对待电子游戏和上网,能有节制地玩电子游戏,健康地上网,坚决不到网吧和游戏机房去玩。

2.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逐渐养成高雅的爱好和高尚的情操。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迷恋电子游戏害处多。 2.学习新课

师:现在请××同学把小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讲课文第1.2段关于小文的故事) 师:请x×同学回答,小文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下降了? 生:小文每天上学、放学都经过一家新开的网吧,渐渐地迷上了玩电子游戏,所以他的成

绩下降了。

师:小文是怎么转变的? 生: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家长的密切配合,同学们的真诚帮助,小文提高了认识,重新

拨正了前进的方向。

师:上面的故事说明迷恋电子游戏会影响学习和工作。但是并不是说玩电子游戏和上

网是坏事,大家和我一起读课文第3段: (齐读第3段)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用电脑学会了哪些本领。

(引导学生讨论学会使用电脑的情况:使用办公软件,写作,查字典,找资料,用计数器

……、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上网得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发言,说说上网得到哪些知识) 师:今后我们还要利用电脑做许多工作,玩电子游戏不过是在学习、工作之余的休

- 11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教育常规管理·电子教案——三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

第七课 预防便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便秘的成因、恶果及如何预防。 2.教育学生养成科学的进食和排便习惯。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谈课题。 生:预防便秘 2.学习新课

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便秘”吗?便秘就是粪便干燥,大便困难而次数少的症状。现在

请同学们看课文第

1、2段。 (学生默读课文第

1、2段) 师:请回答,如果经常便秘会有什么害处? 生:(依据课文第2段内容回答) 师:便秘是怎么引起的呢?请看课文第3段。 (学生默读课文第3段) 师:防止便秘应当怎么办呢?请看课文第4段。 (学生默读课文第4段) 师:食物过于精细有什么不好?应当怎样改正? 生:(根据第3段和第4段的“1”回答) 师:作息没规律,排便不定时有什么不好?应当怎样改正? 生:(根据第3段和第4段的“2”回答) 师:体力活动太少有什么不好?应当怎样改正? 生:(根据第3段和第4段的“3”回答) 3.巩固练习

做课后“答一答”中的4个问题。

- 13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教育常规管理·电子教案——三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

自己如答不出来,教师可帮助他们在第5段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师:为什么会长疖子呢? 生:皮肤不清洁,痱子治疗护理不当,都容易生疖子。 师:生了疖子应该怎么办呢?请大家看课文第6段,然后回答。 (学生默读课文第6段,然后根据内容回答) 师:怎样预防长疖子呢?请大家看课文第

7、8段,然后回答。 (学生默读课文第

7、8段,然后根据内容回答) 3.结束语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关于维护皮肤健康的知识,这一课我们又进一步学习了防止微生物侵犯皮肤的知识。只要我们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健康就会时刻伴随着我们。

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教育常规管理·电子教案——三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

第九课 正确使用电扇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电扇解凉的道理,知道使用电扇不当会使人生病,从而注意正确使用电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正确使用电扇。 2.学习新课

师:夏天,电扇可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会给我们带来凉快、舒服的感觉。但是,使用电扇不当也会使人生病,给人造成痛苦。本课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电扇。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课文。

(学生各自小声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按课文讲的:用一支气温表测量室内温度(出示气温表)。请××同学上来读出现在室内温度是多少?(××上讲台看气温表并读出温度数) 师:现在打开电扇对气温表吹一会儿。再请××同学看气温表,度数有变化吗?(打开电扇吹,××看温度,然后向全班汇报) 师:现在按要求在气温表的圆球上包一团浸水棉花,再用电扇吹,看看有没有变化。(继续做实验:在气温表的圆球处包湿棉花,用电扇吹)请××来看看,读出温度数。(××上讲台看温度,报读数。教师可指导学生把3次读数分别填在课后《做一做》中) 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电扇吹风能降温吗?电扇为什么能解凉呢? (学生可以根据第2段实验结果回答)师:我们在使用电扇时要注意什么呢?当然用任何电器第一要注意用电安全。然后课文对怎样正确使用电扇提出了四点要求。现在请回答,当你在剧烈活动后满身大汗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不管学生如何回答,教师都暂时不要表示肯定或否定)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1点要求,看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学生朗读第1点) 师:学习了这一点,我们应该懂得暴热的时候不能暴冷,不能贪凉快,这是最伤身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教育常规管理·电子教案——三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

体的。

所以,不但是不能大吃冷饮,也包括不能大杯地喝冷水,进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间,用冷水冲身体等。现在请一位同学读第2点。

(学生朗读第2点) 师:为什么不要把电扇对准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地吹?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师:学习了这一点,我们应该懂得不能长时间贪图凉快,这样对身体也是有害的。所以不但是不能长时间吹电扇,也包括不能长时间待在空调室或者凉湿的山洞、地下室里等。现在请一位同学读第3点。

(学生朗读第3点) 师:有时晚上热得不能睡觉,必须开电扇。那么,开着电扇睡觉应该注意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学习了这一点,我们应该懂得人睡着后抗寒能力减弱,一旦受凉,很容易生病。所以如开电扇睡觉,应该拨好定时器开关,使电扇在一定时间内自动关闭。不使用电扇的同学也要注意,例如不能整夜开动空调器,不能整夜露天睡觉,更不宜睡在水泥地、瓷砖地或石板上。现在请看课文第4点讲的什么? (学生回答) 师:学习了这一点,我们应该懂得使用电扇时要注意安全,在电扇开动时玩弄叶片或移动电扇,不小心会被旋转的叶片削伤。此外,还应当注意防止发生其他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例如电扇旁如果有窗帘、蚊帐、晾的衣物,就会被气流带动飘向电扇而被绞进叶片。

3.结束语

师:同学们,炎热的夏天开始了,希望大家在学了本课后,能充分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安全地、健康地过一个舒适愉快的夏天。

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教育常规管理·电子教案——三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课 预防“空调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空调病”的各种表现和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2.教育学生懂得应该科学地提高生活质量,而不能以损害身体素质为代价。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预防“空调病”。 2.学习新课

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会强调要提高生活质量。可是我们发现事与愿违,生活质量提高了,相反的是人的身体素质却下降了,用各种好喝的饮料代替白开水和清茶,用精米细面代替粗粮,用鸡鱼肉蛋各种高脂肪、高糖、高蛋白的荤食代替蔬菜豆类……可是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的是肥胖症、高血脂、高血压、各种肿瘤、癌症、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

有人把这些病总称为“富贵病”,这是很有道理的。这一堂课讲的“空调病”也属于“富贵病”的一种。请同学们看课文第1.2段。

(学生默读课文第1.2段) 师:房间里的空调机时间开长了有什么不好? 生:时间长了室内空气得不到交换流通,就会变污浊,各种病菌、霉菌就会繁殖生长,容易使人感染生病。

师:那应当怎么办呢? 生:应当每天定时停机,打开房屋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洁净。空调机要定期清理消毒,防止病菌孳生。人也应该适当去室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热抗病的能力。

师:请大家看下面的课文,回答空调机为什么不能打得太低? 生:(看课文后回答)空调机打得太低会使室内外的空气温度相差较大,人在这样的地方出出进进容易伤风感冒;人在太冷的地方时间长了,脚趾头会抽筋,人睡在这样的地方也会冻出病来。

- 1819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教育常规管理·电子教案——三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意思是什么吗? 生:小明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也就是他们面对挫折时的表现是不应该的,是不对的。小芳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他们面对挫折时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很重要,是关键,教师可多请几位同学说,要说明白) 师:在课文第5段中,李老师又提出了什么问题? 生:李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以后在学习中、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还会遭到失败,那时该怎么做。

师:看了课文第

6、

7、8段以后,请同学们想想,你平时遇到过什么挫折吗?你是怎么做的?以后你如果再遇到挫折,你会怎么做?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充分讨论,发言要尽可能面广一些,如遇冷场时,教师可请课前与老师交流过的同学发言,以启发带动大家发言) 3.结束语

师:(朗读课文第9段)通过学习这节课,我相信同学们也能成为勇敢坚强的孩子。

泉州市敬德中心小学教育常规管理·电子教案——三年级(下)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二课 过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暑假

1.使学生知道怎样才能愉快地有意义地度过暑假,学会制定暑假生活计划和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方法。

2.教育学生不要稀里糊涂地过日子,要加强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生活有条理的好习惯,做到长有计划,短有安排。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过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暑假。 2.学习新课

师:快要放暑假了,同学们有些什么想法吗? 生:(任意发言,教师注意控制发言人数和内容,不要多,只要起到引入课文的作用就可以了) 师:课文里提到小刚、小明、小兰、小磊、小芳五个同学,他们的暑假有些什么打算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他们准备怎么过暑假。

(学生默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教师指派5位同学,分别读小刚、小明、小兰、小磊、小芳说的话,再找一个同学读提示语等内容,老师读小刚妈妈的话) 师:同学们对小刚他们几位同学的暑假生活安排有什么想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自己打算怎么过个有意义的暑假?(这是本课重点讨论的题目,发言面要尽量广,教师可请课前与教师交流过的几位同学带头发言,以启发大多数同学发言,教师可把小刚妈妈对定暑假生活计划讲的一段话重复强调地读一遍) 3.巩固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提示,按《做一做》提供的框架制定自己的暑假生活计划和作息时间安排)

上一篇:煤矿运输安全技术措施下一篇:保监会银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