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理论与实践

2022-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群文阅读理论与实践

论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

摘 要 审视我们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大多数课堂似乎已经陷入单篇课文精读精讲的漩涡。语文课堂许多时候已然丢失其应当具备的灵气、智慧、激情和诗意栖居。学生的阅读状况也值得我们担忧,学生储备贫乏。群文阅读这种新的阅读教学形式可以说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力量,是连接单篇教学到整书阅读的纽带。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对群文阅读的理解。

关键词 群文阅读;议题文本;任务驱动;学生主体

在这一方天地中,每个人的生活时空都是极为有限而狭窄的,是阅读使我们的思想“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是阅读唤醒我们的教育情怀,点亮学生的人生理想,打开一幅幅“姹紫嫣红总是春”的精神世界。

可是一直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多以单篇精讲阅读为主,并且时刻强调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教师单方面的肢解分析讲解现象严重,语文课俨然成了“习题课”。所以就有人说我们的语文课变成了品德说教课,抑或说当今的语文教学成了答题技巧指导课。语文教学变质的背后直接导致我们学生阅读量的短缺,人文底蘊的穷乏。而群文阅读这种新的阅读教学形式,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力量,是连接单篇教学到整书阅读的纽带,以“议题引领——选文链接——集体建构——读议实践——达成共识”为特征,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向学生提供多元的阅读层面,在阅读方面达到量和质的高效统一,有助于学生阅读素养和文学素养的沉淀积累。

那么如何将群文阅读理念完美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又该怎样处理群文阅读的相关问题?这需要我们细化思考,达到由理论到实践的双向融合。

一、群文阅读——另辟蹊径提素养,群文阅读探路径

关于群文阅读教学,2012年,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上的《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一文,清晰明了地阐释了群文阅读的概念和内涵,提出群文阅读“是指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简单来说,群文阅读即是在一个议题牵引下,由多个文本链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一种探索性教学,一种谱系意识下的聚焦教学。它遵循着我们所提出的“群文、多元、导引、博览”和“单篇、同质、主导、精读”的教学理念。围绕焦点,聚焦于某个议题,进行有建构性的多文本阅读教学,从知识层面上升到归类层面,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相对多元、全面地拓展认识空间和发展思维。它成功地突破了固定文本约束下阅读教学的枷锁,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语文课堂,在多元中引领学生大量阅读文本,久而久之也有益于其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定的语感。例如最近笔者在教学《氓》时聚焦于“爱情是什么——爱的心语”这一议题,选择了《静女》、舒婷《致橡树》、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当你老了》三篇文章,通过集体建构分析这一组诗文,走近诗文,交流畅谈,让学生在集体火花的碰撞中谈谈爱情相关话题。笔者在教学《哦,香雪》一文时,给学生整合了几篇文章《平凡的世界》(节选孙少平青少年时期部分),王心怡《感谢贫穷》,刘媛媛演讲的《寒门贵子》文本和视频,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让学生由课本走出去,去触摸不同的苦难人生,感悟“心若阳光,何惧悲凉”,体会“眼里有光,自在远方”。

通过几次群文阅读尝试,笔者发现对比传统语文课堂,群文阅读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份份惊喜和希望。群文阅读探路径,另辟蹊径提素养。

二、议题文本——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群文阅读能否有效落实,可以说是由选文议题直接决定的。所以如何选择文本也成为了一大挑战。首先要求教师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文本敏感度,这样才能在古今中外的浩瀚文学长流中挑选出最恰当的既有关联点又具有互文性的阅读文本。这是对教师基本素养的要求。其实在选择文本时又有着严格的细微要求,应该去掉冗繁的枝叶和浮华的元素,这样方能保证选文的切实高效链接。

关于“议题”,可以是作者、体裁、写作风格、表达方式、阅读策略,也可以是文化、情感、情怀等。其实一个侧重于方法技巧的指导,引领新时代的学生学会学习,善于迁移运用;一个则指向人文、人生、文化导向,开拓人文情怀。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界定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而且其对语文教育提出的建议是,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重视朗读和默读。”所以语文教什么,文本议题选什么,由以上标准的言论中我们也已明白。一方面是方法的指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其实也是我们群文阅读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会内化;另一方面就是文学的浸润感化效用,传递温善和情怀,尊重学生的原初阅读状态,聆听学生对文本的第一印象和声音。

例如在教学《赤壁赋》一文时,我们可以以“人之渺小与天地永恒的对比”为议题,拓展组合以下诗文:李白的《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我们也可以以“文人在自然山水中安顿自我”为议题,组合《赤壁赋》《登泰山记》以及初中课文《湖心亭看雪》,来探索感悟文人的失意与诗意。

我们还可以以作者为议题,组合《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前赤壁赋》《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来理解苏轼的心路历程。这些组合都是指向语文的人文性阅读。

关于方法性阅读,比如在教学《雨霖铃》时我们可以以“此处相思,彼处着墨——诗歌鉴赏中的对写法”为议题,组合诗词: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来引领学生感知对写法的曲折有致,情韵悠长。这是指向于语文的工具性阅读。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我们要落到实处,以“议题”为导向,关联整合,重新剪裁取舍。这是群文阅读顺利进行、不流于形式的关键。需要教师在信息整合、比较探究上下功夫。

三、任务驱动——“主问题”批郤导窾,“关键词”切中肯綮

文本有效链接之后,或许我们就该思考如何才能够上出一节高水平的群文阅读课?怎样解读文本,怎样引导学生来理解文本。

课堂时间有限,在具体的课时设计时,我们要向40分钟要质量,如果一味注重文本的数量,那么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限定中,就会给人以蜻蜓点水般的虚浮感,流于表层,没有深度。所以一定要围绕议题去设计主问题,即布置阅读任务,带着“主问题”来批郤导窾,由“关键词”去切中肯綮。让学生不仅对文本阅读产生兴趣,而且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走向“深阅读”的境界,避免浅表化、碎片化、乱散式阅读。

群文阅读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策略。而问题设置技巧是教师必备的技能。所以如何保障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细化思考。问题不可杂而无序,否则容易混淆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太过浅显,从而导致所谓的无效课堂。要把握好主问题的标准,从文本出发,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反应,又要尽可能寻求共识。

问题也应当有价值,有意义,应以思考性问题为主,以记忆性问题为辅,使学生在思想上受益,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受用。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学会应用。例如笔者在教学柳永群文阅读时,在一堂课内让学生读了《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3首诗词时,则以两个问题贯穿其中:“品读秋景之妙”“柳永为何钟爱悲凉的秋天”。这两个问题就很好的把3首诗词缀连起来,并且指向情怀和方法导引的双向统一,既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学习写景手法,也可以感悟中国传统的秋士文化。

“主问题”批郤导窾,“关键词”切中肯綮。以问题来推动,以任务来驱动。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主问题打通课内外的阅读,打开学生的视野,实现触类旁通。

四、学生主体——以问题指引为石,磨学子思维之刃

群文阅读是从一篇到多篇的阅读,其最大价值就是改变传统的阅读缺陷,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中“教”的根本改变。群文阅读要求要将课堂的大多时间归还学生,让学生独立阅读中能够自己领悟。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不仅是多文本重新组合建构的群,更是师生之间和生生共同学习的群,讨论的群,分享的群,思维不断完善、拓展、创新的群。而这个群的文本链接起着桥梁支架作用,让孩子学会阅读的策略,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

在如今这多变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新一代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学生不再是那些只会把已有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的人,我们需要的一批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并且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宽广的知识面、深厚的文化素养靠题海战术肯定是不能奏效的,需要我们广泛的阅读,尤其是要靠我们的群文阅读。

2016年4月,在重庆举行了“全国初中语文群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语文教师关月老师呈现了一堂充满亮点的群文教学——“说话之道”。课堂上,关老师精心选用了《晏子使楚》《触龙说赵太后》《舌战群儒》这三篇文本进行重新建构解读。这三篇都属于文言文的教学,而文言文的理解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关月老师找准切入点,从文本入手,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又融合古今大家的说话之道,把学生引领到一个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孩子们在这样的世界中,并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情境演绎”这一系列学习方式,研读课文,探究言语中的说话智慧,总结出说话的具体技巧和方法。这是一堂充分体现师生集体建构,多方对话生成的精彩课例。学生在这样的形式下,获得体悟获得智慧。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每一次发言都凸显了个体的独特体验,老师适时地补充引领,帮助大家简单语言背后的艺术性。由这节课拓展开去,我相信不少孩子课后还会自主收集关于言说艺术的其他文章,从而增长更多的阅历。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问题指引为石,磨学子思维之刃。

正因为有了群文阅读的理念,跨年级的课文也有了联结;有了群文的理念,单篇教学也因联结和归类变得更加多彩。它不仅是提高我们学习效率的工具,更是连载古今中外不同时空作家思想的桥梁,是营造强烈精神审美体验的载体。有助于个人学识、修养、气质、思维的形成,也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群文阅读在秉承我们中华传统精神血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也不可否认,群文阅读对我们教师确实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我们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挑战,但长期坚持下来,在探索实践中有益于我们的专业成长。群文阅读发展到今天是让人爱恨交加的。在探索研究中,在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善群文阅读策略,有收获也有困惑。一边是教材文本的学习,基础知识的巩固扎实;一边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学生素养的提升。如何使鱼和熊掌兼顾,既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又不用担心知识性问题的束缚。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意识到并勇于承担下这一份责任和担当。群文阅读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它是一场教学方式的变革,无论从语文阅读策略到表达方式,从连续文本到非连续性文本,从思维引导到興趣的激发,每一小步的跨出都和教师本人的阅读量、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有关。比如,选材的有效精当,课堂引导的智慧,主问题的贯穿引领等等。

但是这些理论在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经历一次次建构、否定、然后又重新建构这样一个反复打磨的过程。与此同时,困惑也会伴随而来,例如群文阅读教学应如何定位?目标如何确定?一节课有限时间,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以及多文本间问题设置如何收束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去完善和实践。

[作者通联:安徽阜阳第一中学]

作者:尤静

第2篇:英语分级群文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

摘  要:孔子在教育方面曾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思想,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差异的教学,使每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而我们现在提出的分级教学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思想是一致的。分级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改革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做到同步发展。

关键词:英语;分级;群文阅读;理论与实践

一、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现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英语要面向每一位中学生,使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领域中都或多或少都能取得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在进校时成绩的高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状况,智力水平,潜在的能力也参差不齐,他们在领悟英语教学内容上也存在着差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的学习领域中取得一定的发展成绩,我们开始尝试对学生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分层分级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分级教学,结果表明优生的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中等生的成绩有明显的上升空间,后进生的基础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学生的整体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如何进行分级教学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我们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分层摸底,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新学期的入学考试成绩,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分级学生的人数和教学方法和方式。

其次,教学目标也要进行分层分级教学。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分级来确定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要求?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成绩和表现来制定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其。对于优生来说,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求他们在阅读方面达到能全面理解,掌握所学的每个单词每个短语,每个句子的用法及应用,还要能够自己去进行总结归纳中心句。而对中等成绩的学生来说,我们的目标是要求他们基本上能够读懂这篇文章,能大致知道文章的内容,能基本听懂一些简单的英语,能进行基本的语法知识的运用,能进行基本的日常英语的对话就可以了。而对差生来说,则要求他们读能懂一些浅显的英语对话问侯语,能够写对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和短语,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句型就行了。

第三,教学方法也要进行分层。我们英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优生来讲,我们可以让他们用英语来复述或改编文章的故事情节,或者组织他们看一些英文原声电影,然后写读后感或者用英文与大家进行交流。对于中等学生来说,可以利用英语角或者同学之间进行对话,把知识要点融入其中,并简单的进行日常用语的运用,而对于差生来说,可以利用卡片,实物等让他们多记单词,多操练一些简单的对话及习惯用语。

第四,由于教学目标分层了,学生的测评也必须要分层行。平时的月考,期中和期未考试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测评,作为对学生阶段性检测教学效果的依据。

第五,教学评价也要进行分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具有导向性和激励的功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评价上也要注意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起点为标准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成为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催化剂。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各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结合学生在课上课外的表现,作业完成的情况和质量,平时的成绩等综合评价,着眼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激发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潜质,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其适合他们发展的适合性的建议,让每个学生都能保持续不断地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也是好学生,也能学好英语,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比如,对优等生,可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对中等生,针对他们的成绩,采取激励评价,既让他们认识到他们学习上的不足,又给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后进生,多采取表扬评价,并对进步明顯的同学提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这样不但可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为了做好分层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我们学校采取了课上和课外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在课上,进行AB班教学模式,既让优生学深学精,又照顾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他们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课外,我们学校开展了课辅活动。学校根本件设施,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了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及各学科类的课外兴趣小组,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而我们的英语兴趣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我们开设了英语阅读提升兴趣小组,听力训练兴趣小组,单词接龙和对话朗读训练兴趣小组,作文写作训练四个兴趣小组。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各层次的学生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都提高了不少,同时还增长了他们在听说读写方面的才能,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当然,教育教学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分层教学更是如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引导者,分层教学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要学校与家庭,学生与老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分层教学的真正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慧.中学英语分级群文阅读策略探究[J].学习与科普,2019(13).

广安市前锋区前锋初级中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0

作者:姚春慢

第3篇:英语分级群文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

摘要:孔子在教育方面曾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思想,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差异的教学,使每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而我们现在提出的分级教学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思想是一致的。分级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改革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做到同步发展。

关键词:英语;分级;群文阅读;理论与实践

一、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现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英语要面向每一位中学生,使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领域中都或多或少都能取得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在进校时成绩的高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状况,智力水平,潜在的能力也参差不齐,他们在领悟英语教学内容上也存在着差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的学习领域中取得一定的发展成绩,我们开始尝试对学生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分层分级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分级教学,结果表明优生的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中等生的成绩有明显的上升空间,后进生的基础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学生的整体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如何进行分级教学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我们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分层摸底,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學校和教师可以通过新学期的入学考试成绩,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分级学生的人数和教学方法和方式。

其次,教学目标也要进行分层分级教学。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分级来确定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要求?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成绩和表现来制定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其。对于优生来说,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求他们在阅读方面达到能全面理解,掌握所学的每个单词每个短语,每个句子的用法及应用,还要能够自己去进行总结归纳中心句。而对中等成绩的学生来说,我们的目标是要求他们基本上能够读懂这篇文章,能大致知道文章的内容,能基本听懂一些简单的英语,能进行基本的语法知识的运用,能进行基本的日常英语的对话就可以了。而对差生来说,则要求他们读能懂一些浅显的英语对话问侯语,能够写对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和短语,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句型就行了。

第三,教学方法也要进行分层。我们英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优生来讲,我们可以让他们用英语来复述或改编文章的故事情节,或者组织他们看一些英文原声电影,然后写读后感或者用英文与大家进行交流。对于中等学生来说,可以利用英语角或者同学之间进行对话,把知识要点融入其中,并简单的进行日常用语的运用,而对于差生来说,可以利用卡片,实物等让他们多记单词,多操练一些简单的对话及习惯用语。

第三,学业测评分层。由于教学目标分层了,学生的测评也必须要分层行。平时的月考,期中和期未考试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测评,作为对学生阶段性检测教学效果的依据。

第四,教学评价也要进行分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具有导向性和激励的功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评价上也要注意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起点为标准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成为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催化剂。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各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结合学生在课上课外的表现,作业完成的情况和质量,平时的成绩等综合评价,着眼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激发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潜质,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其适合他们发展的适合性的建议,让每个学生都能保持续不断地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也是好学生,也能学好英语,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比如,对优等生,可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对中等生,针对他们的成绩,采取激励评价,既让他们认识到他们学习上的不足,又给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后进生,多采取表扬评价,并对进步明显的同学提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这样不但可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为了做好分层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我们学校采取了课上和课外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在课上,进行AB班教学模式,既让优生学深学精,又照顾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他们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课外,我们学校开展了课辅活动。学校根本件设施,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了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及各学科类的课外兴趣小组,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而我们的英语兴趣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我们开设了英语阅读提升兴趣小组,听力训练兴趣小组,单词接龙和对话朗读训练兴趣小组,作文写作训练四个兴趣小组。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各层次的学生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都提高了不少,同时还增长了他们在听说读写方面的才能,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当然,教育教学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分层教学更是如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引导者,分层教学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要学校与家庭,学生与老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分层教学的真正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慧. 中学英语分级群文阅读策略探究[J].学习与科普,2019(13).

作者:姚春慢

第4篇:“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立足于“1+X”的研究方向,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有效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立足课堂打好基?A、结合课内外补充文章、组织能提高学生兴趣的阅读活动等方法来落实群文阅读教学,为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群文阅读;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引言:

群文阅读就是由语文教师和同学针对一个或者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通过围绕议题对文章进行阅读和思考,从而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在我国的兴起,也是教育模式创新的一种体现。小学是学生培养阅读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更要采取科学有效办法努力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群文阅读的应用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在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基本处于二到三课时学一篇课文的情况,并且学习课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大部分仍处于认识生字为主。这种目的的教学,虽然可以达到基本的教学目的,但是并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提倡当代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本上的文章大部分为短篇文章或是长文摘抄,对于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只能从课外入手,让学生的阅读具有整体性、连贯性。近几年兴起的“1+X”群文阅读,就是以课本或课本中的一个议题(称之为1)为出发点,结合与这个议题相匹配的多篇文章(称之为X),使语文阅读结构完整,思维连贯[1]。

二、“1+X”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立足课堂,打好阅读基础

群文阅读离不开课堂这个基础,因为没有课堂上的议题,就没有发散的“X”。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让学生制定有目的的预习计划,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对课文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一些生僻的或者优秀的句子、词语应当先标注出来,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速读教学,提高阅读速度才是提高效率的保障。但是在提高阅读速读的同时,也要注重阅读的质量,因为阅读的目的不是看完,而是理解。在群文阅读的预习中,还可以采取阅读表的形式帮助预习。阅读表的主要内容包括课文主要内容、精彩句子摘抄,对文章的疑惑,比较文章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几个方面。比如在《草船借箭》这一课中,课本的本体是对《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这一段的摘取和改写,那么在课本上表现为一个短片文章,就要求学生,能够知道课文内容,在学生的预习中,首先应当标注出并且记住生僻字,比如督、曹、幔、私等,并且在阅读表中写出自己的疑问,比如《草船借箭》向我们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并且在随后的课堂上由同学讨论和教师解答来答疑解惑。

(二)补充文章,结合课堂内外

我们在课本中见到的文章很多都是长篇小说的片段摘取。比如《鲁滨孙漂流记》,课本上之摘取了梗概内容,十分笼统,如果只看课本很多学生往往会不了解这个故事的整体背景,比如鲁滨孙是具体怎么来到荒岛,又是怎么生存的,在荒岛上又遇见了哪些事情,最后又是怎么走出荒岛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全文。在阅读中,也可以根据课本的“1”,发散寻找更多的“X”,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了穷苦人民阶层的不易和悲惨,以此为基础可以拓展阅读其他有关穷苦人民悲惨生活的文章和故事,更加立体地、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和剥削阶级的丑恶面目。立足于课堂,结合课外知识对文章所学进行补充[2]。

(三)组织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和拓展方面的兴趣,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穿插各种读书活动。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故事的时候,开展“手牵手进入童话世界”的主题读书活动。活动内容首先由语文老师确定此次活动的主体,并选举出一位活动主持人,由主持人主持活动流程。首先开展学生交流,基于课本并结合其他文章和故事,针对剥削阶级和穷苦群众的生活差别进行探讨,可以提出很多论点:比如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知道温饱的重要和幸福;或者是探讨剥削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恶劣行径;或是讨论小女孩不幸的家庭,而拥有幸福家庭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然后由老师总结讨论内容,升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再比如学习《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也可以通过开展“我国的传统节日”主题的读书活动,探讨一些其他文学作品中出现中国传统节日,并说一说都是如何过节的,都有哪些民俗活动。以读书交流的形式,可以使学生们对于课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结论

总的来说,“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在教育改革新背景下在语文教学方面新的突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提高。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所以阅读能力必须从小抓起。立足于课本的“1”,也要注重课外发散思维的“X”,做到课内外结合,丰富知识,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韩中凌.1+x<1的症结所在――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小学语文教学,2017(22):32-34.

[2]曹鸿文.“1+X”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5(Z5):77.

第5篇:群文阅读理论架构探索

钮慧敏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背景

(一)阅读及阅读教学

读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可见,在周朝之时,读书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而后,读书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唐代杜甫提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揭示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大意义;宋代大学问家欧阳修提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大文豪苏轼则说:“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这些言论都生动地说明了读书对于学习,对于人生发展的意义。

读书的重要性早就受到中国教育家的重视,大多数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实际上都是欧阳修、朱熹等人教给门人弟子的。现代教育体系同样给予阅读教学以崇高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语文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阅读又是语文教育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随着我国语言文字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理工学科的日益强势,随着电子信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学习的问题日益明显,“少、慢、差、费”成为人们诟病语文教育的重要原因,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则使更多有识之士痛心疾首。为了改变改学生阅读以及阅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新时期以来,大家对阅读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个性化阅读、主体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批注式阅读、原形阅读、班级读书会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重要主张。这些主张在为阅读教学带来一线曙光的同时,也表明了我国阅读教学需要更多的、更加深刻的变革。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背景

在诸多阅读及阅读教学改革中,多文本阅读显得特别突出。它一方面和个性化阅读、主体性阅读一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另一方面则充分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提出了非常具体的策略,切合实际解决我国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一篇带多篇、单元整组、主题阅读、整本书阅读等等都具有这样的特征。群文阅读正是在总结这些阅读方式以及阅读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思想和策略体系。群文阅读教学有三个重要的理论来源:阅读的广泛性;阅读对于心智模式的转换;多文本阅读及其教学。

阅读的广泛性在古人那里已经有很多的论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博览群书也是古人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不二法门。著名阅读教学专家刘守立在《“大而化之”阅读教学观刍议》的论文中,他提出阅读教学要立足于“大”,既包括在方式上的大体、近似,也包括要扩大阅读的数量和范围。他同时提出语文教学要体现整体教学原则、近似教学原则和扩散教学原则,其中扩散教学原则就是要求在一定数量和范围内多读,相关文章、回读文章和整本的书都是阅读教学应该扩散的范围;近似性原则则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阅读质量近似阅读物的质量”,这一点不仅对于一些教材选文质量的低下提出了警告,而且也为拓展阅读材料提出了很高的期望。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扩大阅读范围、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等方面的问题得到理论工作者的进一步关注。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依据语文课程的特征,提出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张廷凯研究员则着力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提出要扩展学生学习的范围,突破教科书的内容制约,在语文教育方面则通过班级读书会等方式来把课内和课外连接起来。其余的如主题阅读、一篇带多篇等等,也大都围绕着阅读的广泛性进行开拓。

阅读既是对语言文字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学习,更是思维方式的开阔。美国知名学者彼得·圣吉提出了“心智模式”的概念,这一概念融合了知识、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制约着人生和事业的发展。阅读可以让我们看到与自己不同的心灵、人生和世界,在对不同的理解中来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应该指向解放而非束缚。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却用单一的文本、标准的思想、固化的情感来束缚学生,显然违背了阅读自身的意义。所以新课程改革以来,个性化阅读、主体性阅读都是指向这个方面的研究,但可惜的是,并没有在具体实践上提出更多可行性的策略。

多文本阅读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并不陌生,博览群书历来是走向学问的必经之路。然而随着应试教育影响的加重,教师和学生越来越局限于教科书而不能自拔,最终形成了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局面。所以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者一直强调要打破教科书的限制,走向多文本阅读。这种多文本阅读及其教学包括不同的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但是强调单元整合,以增加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提升语文学校效率,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教材内的文本为主,增加课外、教材外的语篇阅读,“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和上述思路一样,但是则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实际上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出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需要有一个核心主题,阅读教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次则期望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宽广的阅读世界,具体的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

群文阅读教学是在上述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台湾学者赵镜中、吴敏而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论述,大陆的名师蒋军晶等人则对之进行了实践上的演绎。从目前来看,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强调多文本的阅读形式,而且融入了文本互织、解放心智模式、开发思维能力等新的教育思想,是对阅读以及阅读教学理论的新贡献。

(三)语文新课标与群文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新课标也对群文阅读教学所涉及的教育目标十分重视。概括来说,新课标从以下几个层面揭示了群文阅读的必要性。

1. 理念层面。不管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2012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一个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新课标充分关注到了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性,而开阔视野的实现需要通过不同内容和方法。群文阅读教学实际上也是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让学生与不同的思维方式碰撞、对话,从而真正能够开阔视野,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2. 学习途径。新课标提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阅读的途径,提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形成语文素养。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从而获得有效的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3. 学习方式。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进一步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群文阅读提倡的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 教学方式。在教学建议部分,新课标提出的多数建议都与群文阅读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第一点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学生的学习的主人,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和群文阅读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完全一致。第二点提出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拓展课程资源,这也正是群文阅读教学所采用的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和课程资源利用形式。第三点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群文阅读教学对此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通过大量的不同文本,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第五点提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尤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些有关阅读教学的指导,也正是群文阅读教学所努力探索的。

可见,群文阅读教学并非空穴来风,它符合语文新课程的理念,也是语文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创造性的体现。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一)群文阅读的内涵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就选文内容展开集体建构,最终对选文理解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教学内容观念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突破。 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中,包含着如下几个重要概念: 1.选文

所谓选文,就是依据教学需要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的一组文本。选文可能是文学性的,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也可能是实用性的,比如应用文等。一组选文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议题,围绕着议题可以展开阅读教学。 2. 议题

在群文阅读中,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议题的最大特征在于可讨论性,也就是说议题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见解。 3. 集体建构

一般理解都是在个人意义上来讨论的,主要是从个人意义的角度来看是如何展开意义建构的。然而课堂上语文阅读的过程却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要真正克服教师教知识或学生学知识的思想,而把课堂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集体建构的过程。所谓集体建构,就是在个人智慧的基础上,就是不事先确定议题的答案,师生一起共享智慧,在共享中逐步构建文本的意义,在教师、学生和文本的视野融合中形成共识。集体建构以参与者的不同意见为基础,以对他人意见的倾听、认同和接纳为核心,以形成共识为目标。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辨析

在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出现之前,也有一些类似的概念,比如一篇带多篇、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整本书教学等。虽然群文阅读和这些概念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有效地区分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群文阅读特性。 1. 群文阅读与“一篇带多篇” “ 一篇带多篇”或者“一文带多文”是以一篇文章为核心,带动多篇文章阅读。这里的“多篇文章”,大多指的是同一单元的文章,并未超出教材的范围,也有一些人探索了教材之外的文章。一篇带多篇的重要目的是增加儿童的阅读量,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兴趣。

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群文阅读的最大不同,在于群文阅读所选的一组文章有着非常自觉的贯穿线索,那就是“议题”,而且议题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学含义,不管在形式上还是思想上都有巨大的突破。虽然部分语文教师在实践“一篇带多篇”的时候也会采用“专题”作为线索,但其自觉意识不足,所以只算是在形式上而非思想上对语文教学的突破。 2. 群文阅读与单元整组

单元整组教学是基于教材、“基于文本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 甚至再开发后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的产生是基于现行教材以“主题单元”进行编排这样一个事实,其目的是为了“用好教材”,提升教学效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一篇带多篇”的升级版,

群文阅读在某些方面和单元整组是相一致的,也就是它在单元主题形成开放性议题的情况下不回避单元整组的形式,但是它又超越了单元整组,更多地采用教材外的语篇,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材选文的限制,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此外,也是最为重要的是群文阅读中的“议题”是开放性的而非如单元整组那样是由教材“给予”的,从而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理念。 3. 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

根据刘宪华的解释,主题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对一组选文展开教学,教学的展开主要按照“例文———主题———专题———文

化成果”的逻辑。有主题的阅读就是要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文章要以 “激扬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主题阅读最重要的概念和突破在于“主题”,也就是“拥有明确的人文内涵并成序列”的专题,比如“爱”、“爱科学”等。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群文阅读也可以说是有“主题”的一组选文的阅读,部分群文阅读的“议题”是主题式的。但群文阅读坚持用“议题”非“主题”却恰恰表明它与主题阅读的不同。首先,“议题”比主题更加宽泛,不仅包括“人文内涵”,也包括语文知识、情感体验、语感体验等,以使群文阅读更符合语文素养提升的要求;其次,“议题”具有可议论性,它对学生是开放的,是学生可以深度参与建构的,而“主题”则是成人选定,并把其人文内涵“强制性”地传递给学生,本身就违背了多文本阅读所带来的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特质;最后,主题阅读关注学生的人文思想的体验和建构,而群文阅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多文本来发现看待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角度,在阅读中转换心智模式,获得心灵成长。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群文阅读教学有着自身的特征,符合这些特征的教学才是群文阅读的教学。 1. 开放性

群文阅读的开放性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议题的开放性,群文阅读的议题可以是语文知识,也可以是语感、文感和情感,同时,议题面向学生是开放的,并不事先规定议题的思想方向或者答案方向,需要教师、学生、多个文本在一起互动而产生建构性的共识;第二,教学结构的开放性,群文阅读教学强调教师设置足够宽泛的议题把学生引入思考和讨论之中,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参与到对话之中来;第三,师生互动的开放性,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倾向于告诉学生固定的答案,而是组织学生一起围绕着文本进行建构;第四,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来自学生的声音,从来不轻易否定每一个答案,而是引领大家在理解、比较中活动认同和共识。 2. 主体性

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表自己的理解。事实上,开放性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只有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思维时间,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真正展现出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主体性是通过自主学习和尊重差异体现出来。 3. 交互性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交互性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群文阅读的过程,是多文本相互交织形成议题的总体结构的过程;第二,群文阅读的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在交互中产生新的视界融合的过程。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交互性是通过积极的倾听和集体建构来实现的,正是经由倾听和集体建构的过程整个班级师生围绕议题和选文构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4. 探究性

群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一起围绕着议题和文本不断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和文本交互作用的历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事先确定的既定答案,新的思想在其中不断浮现出来,然后又不断与已有的见解产生视界融合。因此,没有谁能够预计最终大家会发现什么,而且究竟会发现什么也不是最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经历这一过程,不断地改善师生对世界的理解,改善师生的心智模式。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及其选文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是十分核心的一个词汇,议题的确定以及通过议题选文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议题的特征

1. 关键性。能够作为议题的,必须是一组选文中的关键或者中心所在,而不是其中的一个零碎或者片段,这样才能够保证通过有限的议题深入阅读这一组选文。比如以“雅量”作为议题的一组选文,最好每一篇文章都必须以雅量为主旨,或者“雅量”是贯串这组选文的关键线索。

2. 贯通性。议题要能够贯通一组选文,是这组选文的一致之处,而且在选文中比较显著,这样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发现这一议题,从而展开深入的探索。 3. 可议论性。所谓可议论性,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有了不同的理解才有了议论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议题就是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积极参与的空间。

4. 开放性。和可议论性相一致,议题必须是开放的,不仅具有选文内的可能性,而且可能具有超越选文的可能性。只有开放的议题此能够真正给学生的思维带来解放,引领学生心智模式产生突破。

(二)依据议题选文

在选文确定之后,依据议题组织选文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读物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的质量,我们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一定的结构来选择一组好的文章。 1. 选文的标准

(1)议题贯通。这是前面已经反复强调的标准,如果没有贯通的主要议题,群文阅读教学是无法展开的。

(2)文质兼美。也就是说,选文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有一定的文采和美感,同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性,具有真善美的特性,充分体现“文以载道”传统文风。

(3)难度适中。选文要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征,包括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文章篇幅等都要考虑在内。

(4)结合生活。文章要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生活特征,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他们的生活世界,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2. 选文结构

依据现有的实践,根据议题进行选文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展开:

(1)主附篇结构。这种结构的选文是首先选定一个富有价值的语篇,然后对之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抽取出关键之处作为议题,然后依据这一议题选择其他语篇形成一组选文。主篇可以是教材上的文章,也可以是教材外的文章,教材上的文章也可以作为附篇的性水存在。

(2)同心圆结构。这种结构的选文适合大型的综合性群文阅读教学。它的做法也是首先选出一个蕴涵着多个议题的主篇,然后依据不同的议题选择不同组文章,展开多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产生两个议题:“细节的作用”和“父爱”,前者是一个知识议题,后者是一个文感议题,每一个议题都可以选择一组选文来展开系统的群文阅读教学。

(3)拓展式结构。这种结构的选文是在主附篇结构的基础上的拓展,也就是首先依照主附篇的选文方法选择一组选文,按照一个议题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一个议题在拓展到另外一个议题,再建构一个新的议题,形成一组新的选文。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首先以“父爱”为议题展开选文和教学,而后再由“父爱”引起另外一个议题:“父爱和母爱的不同”,围绕这一议题形成一组选文和新一轮的群文阅读教学。

(4)并列式结构。顾名思义,并列式结构就是部分主附篇,其选文的策略可以和主附篇一样,但是在具体教学的时候则以整体的选文为对象,部分主次。 可见,上述四种选文结构蕴涵了不同的选文策略和教学策略,以主附篇结构为主,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尝试其他结构的选文方式。同时,上述四种结构也并非穷举,随着群文阅读教学的深入,教师们会发现更多的选文结构。

四、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

对于教学模式人们有不同的见解。美国学者乔伊斯和威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或其他环境中的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南京师大吴也显教授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西南大学李森教授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实践活动方式。”上述概念都有可取之处,综合这些概念以及群文阅读教学自身的特性,我们认为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群文阅读教学理论基础上,依据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心智模式的变化过程所形成的可以指导教学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这一模型可能一次性地完成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也可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次循环,以帮助师生形成更高层次的视界融合。依照这一概念,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熟悉文本,设立情境;抓住关键,建构议题;围绕议题,展开对话;聚集焦点,凝聚共识。

(一)熟悉文本,设立情境 要对一组选文展开阅读教学,教师和学生首要做的,就是要对文本有相当程度的熟悉,在此基础上师生才能够发现议题,就议题展示深入的探究。熟悉文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但是更建议在课外展开,因为课外的时间更丰富一些,同时由于课堂上要用这些选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在学生熟悉文本之后,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文本的特性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为议题的建构提供一个有效的场景。情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问题情境,可以是现实场景,也可以是故事场景等。比如,以朱自清《背影》的一组选文为例,如果是主附篇结构的话,教师就可以直接问学生:“同学们,读了《背影》一课之后,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呢?”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到文本的主要情境中了,为后面议题的出现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抓住关键,建构议题

在进入创设的情境之后,一些学生可能会为一些细节所迷失。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有足够的警醒不能被一些细枝末节所绊住,把课堂引向歧途。而是要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头脑清醒地把握住选文的关键之处,引导大家发现真正的议题所在,把议题建构起来。

在这里可能一些人会提出疑问:选文的时候不是依据议题了吗?为什么这里还要建构议题?这里对议题的建构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在选文前所选择的议题虽然非常重要,但是进入教学场景之后,教师不能为那些议题所束缚,因为学生可能会发现新的、更重要的议题,教师因此不能“死拉硬拽”强制学生进入自己事先设定的议题,相反要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这一议题是大家一起发现或建构起来的,这样他们才更有动力解决。第二,选文的议题虽然事先有所选择,但是可能并非问题的根本所在,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议题的“核心”显露出来。比如《背影》系列文章,最初选择的是以“父爱”为议题,经过大家讨论,才发现“父爱的表达”才是关键,这样一个合适的议题才被建构起来。

(三)围绕议题,展开对话

在议题建构起来之后,教师要能够用议题充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围绕着议题展开对话。这里的对话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人与文本之间、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因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他/她要确保整个对话是围绕着议题来展开的,要能够抓住主流观点又不遗漏各种声音,要能够认真倾听并及时抓住学生言语中出现的“线索”把话题引向深入,也要能够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抓住关键之处通过精辟的点拨打开学生的思路……

(四)聚集焦点,凝聚共识

经过深入的对话,师生围绕着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虽然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并且也对不同立场和观点的认可,如果到此止步,则实际使整个教学陷入一种多元主义的散漫和混乱,学生也会因为听到了不同的意见而变得犹豫不决而不是更加自信。因此,在这个时候,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师的以生为本的主导下,带领大家凝聚共识。

凝聚共识的关键,在于聚集焦点。所谓焦点,实际上就是不同意见之间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同时,有了共识,我们也就避免了多元主义的漫无目的,为教学保持自身目的的一致性和可能性提供了契机。

正如前面所言,这一模式是一种“教学结构理论模型”,既可以是宏观的,如果围绕着一个议题上一个月的课,最终发现其结构也大体如此;也可以是中观的,一节课下来,你会发现其结构也可能如此;还可以是微观的,一节课的某几个教学环节,也构成了这样的结构。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的朴素结构,真正体现了群文阅读教学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探索的过程以及集体建构、达致共识的过程。

第6篇:群文阅读与群文阅读教学

一、 群文阅读是什么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这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 ,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

二、群文阅读与其他新兴阅读形式的差异

1、群文阅读与“一篇带多篇”

“一篇带多篇”或者“一文带多文”是以一篇文章为核心,带动多篇文章阅读。这里的“多篇文章”,大多指的是同一单元的文章,并未超出教材的范围,也有一些人探索了教材之外的文章。一篇带多篇的重要目的是增加儿童的阅读量,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所选的一组文章有着非常自觉地贯穿线索,那就是“议题” ,而且议题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教学含义,不管在形式上还是思想上都有巨大的突破。

2、群文阅读与单元整组

单元整组是基于教材,“基于文本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甚至再开发后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它的产生是基于现行教材以“主题单元”进行编排这样一个事实,其目的是为了“用好教材”,提升教学效率。在某种意义上,他可以看做是“一篇带多篇”的升级版。

群文阅读在某些方面和单元整组是相一致的,也就是它在单元主题形成开放性议题的情况下不会比单元整组的形式,但它又超越了单元整组,更多地才用教材外的语篇,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材选文的限制,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此外,也是最为重要的是,群文阅读中的“议题”是开放性的而非如单元整组那样是由教材“给予”的,从而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理念。

3、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

刘宪华解释:主题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对一组选文进行教学,教学的展开主要按照“例文——主题——专题——文化成果”的逻辑。有主题的阅读就是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文章要以“暨阳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主题阅读最重要的概念和突破在于“主题”,也就是“拥有明确的人文内涵并成序列”的专题,比如“爱”“爱科学”等。

群文阅读也可以说是有“主题” 的一组选文的阅读,部分群文阅读的“议题”是非主题式的。群文阅读的“议题”更宽泛,不仅包括人文内涵,也包括语文知识、情感体验、预感体验等,一是群文阅读更符合语文素养提升的要求;其次具有可议论性,他对学生是开放的,是学生可以深度参与建构的;主题阅读关注学生的人文思想的体验和建构,而群文阅读在此基础上没进一步强调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多文本来看待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角度,在阅读中转换心智模式,获得心灵成长。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群文阅读是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群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能

3、群文阅读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

4、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教学课例: 一 《读读寓言故事》

执教:重庆市沙坪坝区滨江小学语文教师 陈慕阳

学生: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四年级

群文篇目:

《掩耳盗铃》 、《陶罐与铁罐》、《大轮船与小礁石》、《不留余地的狼》、

《树叶和树根》、《驴子的坏主意》、《狐狸和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教学时间:40分钟

二 《创世神话》

执教:浙江省杭州市天才小学副校长 蒋军晶

学生: 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六年级

群文篇目:

《诸神创世》、《淤能棋吕岛》、《始祖大梵天》、《阿胡拉〃马兹达》、《盘古开天辟地》

教学时间:40分钟

三 《爱》

执教:儿童阅读推广人、台湾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陈鸿铭

学生: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四年级

群文篇目:

《关于爱》、《我爱我的围棋老师》、《背影》

教学时间:40分钟

听后感——原来阅读课可以这样教!

群文阅读,无疑是这个教育时代的新生事物。我想:群文阅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好处多多,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课文都上成群文阅读课,因为那样,不仅低年级的识字写字会成为一句空话,各年级面对考试都有可能束手无策;老师的备课工作量显然会增大很多——除了课文,还得阅读大量跟教材相关跟自己所要确立的“议题”相关的文章或者书籍,一个不爱阅读、不善思考的老师是不可能游刃自如地驾驭一节群文阅读课的。如果,我们要尝试在自己的课堂搞搞群文阅读教学的话,是否可以先进行一组课文中某一篇的常规教学再将其他文章进行整组教学,或者重点学习精读课文,再以略读课文为线牵出与本文或本组选文相关或主题相似的群文。这样,我们一手应对考试,一手抓阅读教学,两不耽误。不知道自己对群文阅读这点浅见是否妥当,个人觉得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尝试教育改革,有点杯水车薪的感觉。

非常欣赏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主席朱永新教授的几句话: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愿我们的老师能以群文阅读为契机,给孩子推荐更精彩的经典美文;愿我们的孩子能因群文阅读而滋养,给心灵补充更丰盈的文化底蕴;愿我们的学校能为群文阅读开绿灯,给师生撑起无限灿烂的万里晴空!

第7篇:群文阅读与创意作文心得体会

常琳

今天听了孙老师关于群文阅读与创意作文的讲座我收获颇丰,不仅现场见识了名师的风采,而且获得了关于阅读与写作的知识。

首先,听了名师的讲座我明白了不仅要训练学生单篇阅读,更要扩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们可以在学校的长廊中写一些历史故事,让学生在休息的同时获得精神的陶冶。也可以通过师生、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来促进学生的阅读。而且每天必须要抽出时间来训练学生的读书,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在学生读书之前老师要让学生做好读书准备,如调息。还要训练学生速度的方法,进行视觉训练,如视点上下移动、左右移动、“蛇形”扫视、扩展视野,这样可以使学生眼、心、脑并用,大大提高阅读速度。读书时教师还要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有科学的坐姿,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时间要求,也就是限时,这样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读书,选择什么内容很重要。在组文时可以从儿童视角组文,以课堂为线索进行组合,还可以读整本书、读作家文集,接续连读,横、纵相联读、,以主题线索组文等方式组文,这使我明白了群读怎样选阅读内容。而且速度是有方法的,听了孙老师的课使我知道了更多速度的方法。例如浏览法、扫读法、跳读、精读、寻读等,而且通过孙老师讲授自己写的小诗使我明白了这些方法应怎样教给学生,使学生正确运用。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如何进行创意写作,通过孙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更多创意写作的方法,如写循环日记,五人每天一个日记,把这些日记连成故事,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意。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整体连接,如把孙悟空、周瑜等人放到一起,让学生画概念图,使他们几个人物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续写家谱,写出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人。还可以写梦,用日志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梦境,不仅吸引学生,使学生有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通过展示的方式,如把小短文变成歌曲,举行音乐会,先让学生去各班宣讲,吸引学生参加,然后通过对学生表演打分的形式对学生的创意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

听了孙老师的课我如同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从中我学会了很多关于群读与写作的知识和方法,我想这些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希望自己能更好的在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群读与创意写作能力。

第8篇:小学群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方法,阅读兴趣与自主阅读的习惯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群文阅读 作文教学 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1-01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小学阶段的群文阅读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课文为载体,结合单元主题,拟定学习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一节课内针对一篇精讲课文自主探究出该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本单元其他三四篇课文和相关课外读物。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关于群文阅读的研究

此概念来自日本佐藤学教授倡导的群书阅读,他在其《课程评论――走向公共性的重建》《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等著作中提出“群书阅读”观念,倡导学习共同体;其后,台湾香港的教育家将此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称为多文本阅读或群文阅读。而“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小语会理事长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从现状来看,目前国内对“群文阅读”的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偶见一些零散的研究(更像经验的交流)和探索(课堂教学的尝试)还是比较浅显的,并没有上升到教育理论的层面,对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模式来说,仍然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建构。

2.关于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研究

几十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处于改革之中,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到理论研究,广大教师进行了广泛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改革与创新。其中丁有宽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充分体现了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但读和写毕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把读写结合理解为狭义的“一一对应”关系,或围绕抓对应训练选编阅读教材,不利于学生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但目前的现状是儿童阅读量少,阅读能力普遍不高,阅读内容远离儿童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对书面语言接触得不够多,文字表达能力差,往往作文时言不从心,词不达意,语不成句。同时,因为学生对文章的章法结构十分生疏,不懂得如何结构文章,如何选材,如何立意行文。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如挤牙膏,很少能写出好文章。因此,教学生写作文,功夫应下在课外阅读上,扩大阅读量,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把群文阅读和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能真正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并从阅读中学会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提高写作能力。

二、课题的提出

没有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校的学生,也要博览群书,方能摆脱平庸,演绎精彩的人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越需要阅读。

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40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海量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谈作文教学是空中楼阁。每周一次的作文暴露出的语言匮乏,素材缺失,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等问题,让学生只能像挤牙膏一样举步维艰。有的干脆抄袭克隆,应付了事。因此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成为解决作文教学难题的不二法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把群文阅读和作文教学的结合作为本次研究的主题。

1.研究的理论意义

(1)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群文阅读及作文教学策略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让学生愿意读,学会读。读而有获、读而能用。直至乐读、乐写。迅速提升小学语文素养。为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多读书对写作诗文的重要意义。作文教学要有成就,功夫也不应单在写作技巧写作构思、立意上下功夫。应在课外阅读上扩大阅读量,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为此,我们确立了“群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研究,探索群文阅读及作文高效模式,为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深化“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课程改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根植于生活,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正如《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研究的实践意义

(1)通过研究,构建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读写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目标更明确,方向更精准,更好的服务于写作教学。

(2)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反复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在初始加以指导,精选读的内容,使之成为语文教学辅助材料。当兴趣被激发后,要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中心,在充分阅读基础上,注意写作训练。

三、研究目标

1.学生层面

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精神,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教育实践活动,在理解、积累、表达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宽学生写作思路,会选择素材,会挖掘提炼主题,创新性地写作,讲真话,抒真情,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教师层面

通过实验我们要探索出一些课内读写结合和课外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初步形成“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制定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的方案。初步摸索出具有特色的群文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模式。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教师充分的职业发展,从而为学校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研队伍。使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特色鲜明。

第9篇:语文群文阅读上好阅读课

语文课堂静悄悄的革命

——“群文阅读 打造语文卓越课堂”报告材料

本次在重庆的学习,再次明确: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

一、群文阅读简介

群文阅读,简单的说,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二、群文阅读教学课程理念

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1.“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意味着老师不可能提太多问题,意味着老师不能发起太多讨论。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此长彼消,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2.“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过于精致细腻的课堂,往往是连结和环节偏多、转换频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间接地侵占了孩子自读自悟的时间,没有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群文阅读”就不可能实现。 3.“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了。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种分析性阅读的典型特征是:20字的《登鹳雀楼》,在小学二年级要条分缕析35分钟,热热闹闹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在“群文阅读”里,老师不可能这么上,很简单,时间来不及啊。

4.“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扎实„„“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

5.“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一则时间上不允许,因为有感情朗读是特别费时间的;二则无限放大有感情朗读,势必会挤占掉一些更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尝试与学习。老师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更真实的、更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

三、群文阅读教学课程目标

群文阅读以最大的真诚,充分信任儿童母语学习的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一统天下的状况,通过全面的阅读指导,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构建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四、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群文阅读教学是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简单的说,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多个文本形成一个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参与进来,在参与过程中把握语文能力,把知识与自身的体验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能够多方面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2、群文阅读教学丰富和完善了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单元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在课内外开展精读。课外的理解和拓展,为大量阅读搭建了课内平台。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理解,而是能够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

不同角度看到同一事物或问题,形成强烈的思想张力,极大的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教学效能。

3、群文阅读将课内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在教材之外还有那么多好的篇章值得他们探索,自然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这是一个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学生身心得到解放,心灵得到张扬,极大的成就感会因此而产生,吸引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4、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过去人们批评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确实如此,如果只孤零零地进行一篇又一篇的阅读教学,就很难形成学生系统的知识结构,而“群文阅读”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问题。

5、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考验,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还要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要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理念,视学生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群文教学,就是对教师素质和教学境界的提升,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群文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教材中的课文,主题往往是明确的、正向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语言也是经过规范的,词语的选用是经过衡量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教材体”文章。而“群文阅读”,选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选文努力保持原貌,不随意删、换、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风格,保留叙述的复杂性。尽量选用了多种文类的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例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也包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

例如说明书、广告、手工制作图示等。还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

为了让儿童有丰富的阅读积累,群文阅读课程采用了“单元合成、整合拓展”的结构方式,由主题单元、名著课程、认识汉字、名言佳句四部分组成,全面建构儿童的阅读体系。主题单元部分,根据儿童心灵和世界的对应关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细致地安排了各单元的主题。入选的文章内容上有情趣,字里行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思想的光辉、大自然的和谐和童真童趣。语言上有意味,文字有质感、有张力。名著课程所选的大都是堪称经典的名作。而在名言佳句单元,所选的名言都是经过长期积淀留下的脍炙人口的佳句。

六、群文阅读的基本课型

主要课型:主题单元阅读课和名著导读课

在主题单元和名著课程中,每个单元前都设置了精短导读,目的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在选文后面设置了简短的阅读提示,用于引导孩子与文本和作者进行阅读对话,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判断、评价、反思。单元后面的阅读感悟则侧重引导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或引导他们对文学形象进行多元思考,对文本空白进行补充想象等。

此外“认识汉字”部分,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于对汉字的起源进行探究。通过认认、读读、说

说、辩辩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探究中意会汉字的基本规律。

还有“名言佳句”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诵读,但最好是老师安排一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引导孩子诵读。并在诵读的基础上,对部分难点进行点拨、疏通,但不必要求学生每处都透彻理解。可鼓励孩子熟读成诵,但不可将其作为硬性目标。 附: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说过:通常讲阅读教学,往往偏重课堂上围绕课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教学并不重视,甚至放弃了,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只能是半截子的,不完整的。

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孩子们喜欢阅读,但是不喜欢读教科书。孩子们喜欢阅读,但是不喜欢为考试而读。长久以来,学校的阅读材料主要是教科书里的范文。但从社会阅读的真实境况来看,阅读的素材、动机、目的是多元的。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阅读能不断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完善人格。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还要成为学生阅读的点灯人,要千方百计把学生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抓出实效。

我这里有一些数据: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家,我们却又是人均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我们姑且不谈普通民众,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5%;阅读

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9.3%;阅读外文文献的,只有5.2%。而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阅读量至少是500页,美国的大学时怎样上的呢?不是满堂灌,不是学生“课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美国大学是首先阅读,在有共同语言、共同密码的情况下进行接下来的课程。

总而言之,群文阅读只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它不会代替我们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更不是要取代教材的教学,它只是对教材教学的一个有力补充,是为了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和学习经验。

上一篇:服药10大常见错误下一篇:客户代表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