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存在问题

2022-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基层党建存在问题

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够牢固,党和人民的事业就难以建设发展,党的战斗力就难以有效发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建;改革创新

一、现阶段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选优配强难。首先在村书记的选择上,个人综合素质整体上达不到“能人治村”的要求。一些干部往往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上思路不广、办法不多、争先进位意识不够,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的能力不足。近年来,尽管村级负责人的工资待遇等近年来明显提高,但随着村级事务的逐年增多,加之现在群众工作难度大,容易得罪人,这些都使得一部分优秀人才对“村官”望而却步。其次,配班子也难。一是由于素质稍高的农村青年通过参军、外出务工经商等渠道离开了本村,致使有的村选拔干部只能是“矬子里拔将军”。二是选举出来的干部各方满意度不高。村干部选举往往被家族势力、经济實力等影响,会导致选上不能用,管用的选不上。

(二)党员先锋意识弱。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主流较好,但党员队伍个体素质不齐。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弱化,走上贪图享受、腐化堕落的道路;有的党员宗旨意识淡化,不讲奉献,利益至上;有的党员实用主义至上,为了金钱不讲原则,不择手段;部分党员荣誉感减弱,与党员标准和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党员先锋意识淡化的现象危害性很大,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基层活动开展少。面对农村基层党建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不少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一是无人组织。村干部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多,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对农民、党员的管理约束力减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干部开展组织活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在其位,不谋其政”。二是无处开展。目前的村级组织中50%以上缺少标准的、现代化的能够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活动场所,阵地建设步伐缓慢。三是无钱办事。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活动成本不断增加而经费的不足,影响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制度建设不完善。近年来,围绕党建活动各级都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很多制度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收在盒子里”的摆设,真正落实到位的太少了。一是有的制度标准定得太高。如“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这些党员之所以没有职务、没有外出务工经商,应当说他们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不足,设岗定责往往形同虚设。二是有的制度千篇一律,不切实际。好多是上级在办公室统一制定好下发的,根本不考虑基层的实际和差异。三是缺乏落实制度的必要的政治、经济保障和相应的监督措施,使一些制度落实起来往往流于形式,负面效果不可低估。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集中精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骨干队伍。“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应打破城乡、地域、行业、身份界限,注重从优秀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职工、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对产业相近、关系融洽的相邻村,乡镇党委可实行跨村任职。鼓励大村、先进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小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对选派了第一书记的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不仅要帮助村里解决物质方面的困难,更要从长远着手,帮助解决组织建设问题,解决党员发展问题。

(二)改进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区、市、县(区)应将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注重对村干部进行党风党纪、现代农业、实用技术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发达地区开展实地观摩、现场学习等活动,提高培训针对性。

(三)坚持制度完善和贯彻落实一起抓近年来各级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制定了有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了不少要开展的活动,但能够被很好执行落实到位的很少、效果明显的不多,造成这种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采取的对策也应是多维的。一是要科学制定政策,提高政策执行可行性。要通过大量的基层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要求合理、基层接受、群众满意的制度。二是要精简活动项目,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尽量减少地方性的党建活动,不任意扩大活动对象,不随便提高标准要求,以结合基层实际、创造性落实活动精神为重点,使每一项党建活动的开展真正达到要求、起到效果。三是要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要顺应村民自治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趋势,发挥好各村级机构的职能,实施“组织权、表决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分离,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四是要探索新机制,提高村干部的积极性,解决好村干部特别是“带头人”的后顾之忧。

(四)抓好农村党员发展管理工作 积极引导懂政策、守法律、支持村级组织工作、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好的农村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使他们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切实把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落实好,把最基本的纪律规矩执行好。深入开展“评星定格”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党员日常考评,定期与党员谈心谈话,对党员进行“党性体检、民主评议”,及时公布考评结果。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引导流动党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全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紧紧结合我省实际,适应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遵循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为推动我省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

作者:赵丽

第2篇: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探析

【摘 要】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了我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村委会选举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文章结合从不同地区所调查的数据,探讨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层民主;选举;问题;经济;权力

1.当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

1.1浓厚的宗族意识影响选举的公平性

在当前的村委会选举中,许多村民宗族派性意识强烈,认为“自家人”当选总比“外姓人”好,家庭声望高,而且日后办事较为方便。因此,在选举中,缺乏理性的根据来进行选择。同时,候选人也借这样的宗族意识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本次调查的数据中,可以明显地反映这一问题。在总体样本中,村长姓氏为本村大姓的村庄占总体的85.42%。无论东部、西部还是中部,所调查的村庄村长姓氏为本村大姓的所占比例都超过80%。

1.2村长候选人产生不民主问题

基层民主选举的倾向是村长候选人由村民提名产生,并且候选人有多名,在选举过程中存在着竞争机制。而实际情况则是,在调查中,16%的村庄中村长选举人只有一名。而关于候选人提名问题中,超过一半的村庄候选人不是由村民提名,而是由党支部或其他提名产生的。同时,在调查结果中发现,越富裕的地方,党支部或乡镇政府对候选人提名的干预更强,候选人产生方式越不民主。

1.3存在严重的“贿选”问题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许多地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贿选现象。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形式是施予财物,以小恩小惠收买选民。有的上门拜访游说,“宣传自己”, 笼络感情甚至搞空头许诺。在调查过程中,100份问卷中有84份中村长候选人有多名,其中有大多数村庄存在贿选情况,且主要形式为上门拜访游说,部分为以金钱等物质贿赂形式。

1.4选举程序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科学的选举程序不仅充分体现选民的意愿,而且能保证选举的有序和有效。但实践中,违反选举程序的行为常有发生。违反选举程序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是违反直接、差额、无记名的选举原则;其二是选民数、投票数及当选票数的计算不合法、不准确;其三是不依法产生候选人;其四是投票选举未依照法定程序举行①。在投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委托投票现象,其存在不科学性、不合理性: 第一,作为一种政治权利,投票权利具有不可转让性;第二,委托投票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委托人投票权的实现;第三,更为严重的是,委托投票完全还可能成为部分人操纵选举的手段;第四,委托投票容易产生腐败,使有的人可以通过贿赂来购买代票权②。

2.影响农村民主选举的因素

2.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于村庄民主的影响是被讨论最多,也是进行实证检验最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候选人的财富水平是决定其能否当选的一大重要因素,绝大多数的村长都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礎。在调查的村庄中,村长的家庭财富积累为村中中等偏上甚至是村中最富裕家庭之一的占到所有样本中的80%以上,同时从数据中也发现,越富裕的地区,这种现象越普遍,东部比中部及西部更普遍。

2.2权力因素

首先,乡镇行政权力干预农村自治。乡镇政府混淆乡村关系,插手乡村基层选举。在选举工作中乡镇政府通过下达各种指标、任务来插手基层选举。更有甚者,在选举工作中个别地方乡镇政府根本就不通过村委会选举这一环节,来直接任命村委会领导班子,极大的损害了村民的合法权利③。同时,村长的权力基础也带动了经济发展,这一点可以从村长的任期上看出。调查样本中,村长任职年限在5年以上(包括5年)的占到62.5%,最低任期都不低于3年。村长的权力,带动了其自身的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又决定了其在新一届的选举中胜出,如此循环,导致很多村庄的村长任期甚至达到10年以上之久。

2.3制度因素

首先,中央立法不成熟、不健全。中央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村委会选举法。其次,地方建制不均衡、不精细。在国家法律颁布以后,地方政府最为直接地决定着民主选举的运作及其命运④。最后,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第一,监督制度不完善。第二,选举后的后续保障机制不完善⑤。

2.4政治文化因素

文化孕育着制度。特定的文化产生特定的制度纵观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实践中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无一不与当前村民缺少民主观念或民主观念不足有关,也就是说,当前农村社会缺少与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有效运行相适应的民主观念、民主意识。

3.解决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问题的思路

3.1村民自治与农村法制机构的建立健全

村民自治必须有适合农村社会发展且完善的法律体系做基础,而农村法制机构的建立健全又是保证村民自治制度健康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可或缺的硬件指标。同样,农村法治机构的建立健全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党和政府、村庄、村民全方的配合。首先,从党和政府而言,应建立健全适合农村当下发展需要与村民自治相配套的法治机构。其次,从村庄和村民而言,应当建立健全并完善村一级的法制机构⑥。

3.2加强农村经济建设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民主的发展历来都是与经济的发展速度成正比的。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斯在其 J 曲线理论中曾解释说:“客观生活状况的改善会导致人们产生更高的期望值,当他们的期望值得不到满足时,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⑦。长期以来,因为对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应加强农村经济建设。

3.3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选举的程序

村级民主选举是村民直接选举。在适当的时候, 相关的立法机关可以就竞选程序、规则、方式、资格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完善, 以减少各种非民主、非法治的因素对基层民主选举的影响。

3.4治理“贿选”行为

在关于换届选举的政策制定的内容上,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首先,提高贿选成本;其次,强化监督;同时,鼓励村民举报贿选行为。同时,应考虑受贿方。一些农民之所以不珍惜自己的选举权,是因为他们看不到选举权与自己利益之间的关系。因此,在选举的宣传发动上,要突出宣传选举权和农民自身经济利益的联系,这也是抵制贿选的一个重要途径⑧。此外,治理贿选行为,应该近一步健全惩治贿选的法律制度⑨。

作者:许晓敏

第3篇: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摘要:乡村始终是党的执政基础,政治功能特殊。农村基层党建在各项工作中始终发挥关键性作用,结合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始终存在一系列问题。全面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农村工作固本举措,利于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密切党与群众联系。基于此,文章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建;突出问题;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与群众间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样也是党执政基础。为此,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党建中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与创造力有所增强,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开展速度,实现乡村真正发展与振兴目标。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问题与对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发挥农村基层党建在实现乡村振兴中战斗堡垒作用。

(一)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必要途径

新时期背景下,推进农村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在于乡村振兴,涉及到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不仅使基层党建获得更大空间,同样对相关工作提出全新要求与挑战[1]。农村地区是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主要阵地,其脱贫效果会直接影响全面振兴战略的落实,因而强化党的领导十分关键。积极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可为党对农村地区的领导予以改善,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的基础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二)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

在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在党与农民群众之间发挥关键作用,也是其落实党指导思想的“领头羊”,需要为群众提供服务与教育,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领导、组织与宣传的作用[2]。在践行党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积极开展民众思想政治工作,使群众切实领悟党的指导思想,为农村基层党员与民众提供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三)促进农村治理能力与体系现代化的保障

新时期背景下,党建工作的主要特征就是加强党对于一切工作领导力度。为此,在农村地区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农村基层党员与领导干部,有必要不断增强个人领导能力与执政水平。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也是农村地区提高党组织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的关键,巩固党组织执政的基础,并在其领导下全面落实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目标。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建突出问题分析

因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作用不容小觑,所以需要正确认知当前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为转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现状提供必要帮助。

(一)党员人才队伍有待完善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需提升。新时期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难度、强度更大,涉及的范围更广,因而要求党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3]。但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文化素养以及知识水平仍与基层党建要求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开展效果。但是农村人才流动大,后备人才储备量不足。绝大部分文化能力较强的青年党员并不具备扎根农村基层的意愿,且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发展方面缺乏规范性与严谨性,在发展优秀青年方面并不擅长,很难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提供所需人才。长此以往,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趋于老化且文化水平不高,隊伍的活力与创新力也显著下降。

(二)党建工作物质投入有限

党建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期间,经费缺乏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偏远贫困区域的农村。经费不足很容易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甚至还会制约党组织日常管理与党建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工作计划的落实。而党建工作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基层党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在办公场地与设备等方面均很难与党建工作实际需求相适应,直接影响着党建工作的开展,也更难以实现工作创新目标。

(三)忽视乡风文明建设重要性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过程中,特别是美丽文明乡村建设方面,乡风明文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但由于部分区域经济落后且生活水平偏低,农民群众更强调物质建设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仍相对欠缺。且农村地区基层工作事务多且任务重,导致民众很难统筹兼顾精神文明建设,未正确认知物质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直接影响社会风气。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虽然乡村社会风气有所改变,但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根深蒂固。在中国传统社会,诚信重礼、勤俭节约以及邻里守望均为优良传统,是值得弘扬的。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对策

党基层组织在贯彻落实党路线方针政策及决策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但基层党组织工作复杂且具有系统性与长期性,因而有必要结合建设问题采取可行性的加强对策。

(一)全面建设农村基层党员人才队伍

首先,加大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在教育培训中,应将重点集中于党指导思想、农业知识、科学文化和党纪国法等方面,使其切实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并不断丰富自身头脑。尽可能在教育培训中引入新媒体技术,以实现教育培训形式的全面创新,特别是微信、微博等平台,以增强实际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人才选拔渠道要拓展。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大胆,突破原有选择方法,以公开招考形式选拔所需人才,特别是当地的优秀青年农民、农村致富领头人以及知识水平较高群体,均可作为党组织书记选拔的重点人群。另外,要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激励保障体系加以完善,合理调整其政治待遇以及工作待遇。可由省一级部门出台政策,提供有效指标并采取定向考录形式,对优秀的基层干部进行选拔并进入正式公务员的编制[4]。在精神鼓励方面要予以重视,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与生活多加关心,并在物质与精神方面奖励优秀工作者,使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与热情被有效激发。

最后,对农村党员发展管理工作加以规范,谨遵党员发展程序。在党员发展方面要求始终坚持原则与标准,对党员发展程序予以严格执行。此外,对优秀的农村青年加以引导,使其逐步靠拢党组织,通过主动接近、宣传教育等形式实现发展党员的目的,使得基层党组织的人才资源质量更高且更充足。

(二)注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物质投入作用

上级党委尤其乡镇一级党委,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使农村基层获得必要的物质支持与保障。在经费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资金向农村地区倾斜,在基层党建建设支出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当做经费并纳入预算范畴,使得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获得必要的专项资金。另外,要对党建工作经费的申请与费用的报销步骤予以简化处理,尽量满足党建工作资金的使用需求,以确保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全面提升。

(三)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力度和村务监督

党员是党组织活动主体,但农村地区的党员数量多、素质水平不一、文化程度不同且流动频繁,所以要严格开展教育管理工作。首先,应注重教育培训的作用并构建长效学习机制,强调农村党员思想教育重要性,通过科学引导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学习。其次,规范党组织生活,积极践行“三会一课”制度,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对党的文件进行学习,同时开展志愿服务、民主议事等相关活动。再次,鼓励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负责联系农户并组织设岗定责与党员户挂牌等相关活动,为党员安排社会与群众工作,以更好地发挥党员作用。最后,全面贯彻落实党员发展、管理流程以及民主评议等工作,针对不合格党员展开必要教育培训,将农村党员先进性与纯洁性切实展现出来。

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与司法监督作用的发挥。对农村民众主人翁意识要不断激发,使其法治意识与政治参与意识得以增强,在村务公开机制的辅助下严格监督基层权力。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应充分發挥自身带头作用实现村务公开,对内容、时限、形式与程序等多加规范,以不断增强村务公开真实性、全面性以及时效性,使村务公开质量与水平得以提升。在村务监督的基础上,农村民众可更好地监督基层权力,使得权力运行更透明。

(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因对传统僵化工作模式予以突破,与时俱进,在结合农村地区发展需求的同时,根据当地特点,采用多种载体与方式,对“党建+”形式进行深入探索。对农村党员培训模式加以创新,有效融合“引进来”与“走出去”模式,对现场教学、对策研究、专题研讨、案例教学和外出交流等培训方法加以运用。对党组织生活方式予以创新,可组织党员对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行参观,定期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与歌咏比赛。此外,也可邀请本地的先进老党员并进行访谈和交流。对学习载体与方式进行创新,以将微信、微博和网络等新型媒体作用发挥出来,构建“线上支部”。这样一来,即可保证党组织与党员的“零距离”。对组织联建共建模式予以创新,积极构建机关单位、镇级与村级组织的互联互通模式。

(五)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共同价值观

乡村德治的重点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关键则在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要对当地优秀特色文化予以挖掘,使村民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村民需求为切入点强化乡村文化建设力度,使乡村文化生活更丰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此外,应当以乡村内部情况为依据,加大社会足以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力度,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引导村民形成正确价值观,为乡村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发挥核心作用,全面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利于农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稳固党组织执政根基,同时也关乎党事业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农村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紧密联系,党建工作质量也会影响乡村振兴效果,所以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必要帮助。

参考文献:

[1]郭志远.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基层党建存在问题及对策[J]. 农技服务,2020,37(10):138-140.

[2]陈秀菊. 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探究[J]. 办公室业务,2021(11):11-12.

[3]李红娥,刘林林. 农村基层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 办公室业务,2021(1):10-11.

[4]占基祥.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各界,2019(12):34.

作者简介:林学兵(1967-)男.彝族,本科,广西西林县人,现任中共西林县委党校教师,职称:中学一级,工作方向政策解读、党性教育。

作者:林学兵

第4篇: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缺人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工程受到制约。从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班子的总体评价不高。在被调查的村支书中,37.4%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调查显示,只有4.3%的被调查者认为村“两委”班子“充满活力、凝聚力强、战斗力高”;50%的人认为“创新意识不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凝聚力一般”;19.6%的人认为“工作力度软弱、组织涣散”。在对“影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个人素质不高”的最多,达到50%。这说明“领头雁”工程受到制约。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农村人才储备不足,选择范围较小,人才难觅。农村党员的老化和家族化现象影响了农村人才的储备。农村党员队伍总体年龄偏大,以廊坊市为例来说,尽管其经过为期一年的“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推进年”活动,35岁以下党员也仅占到16.1%,且多集中在发展条件较好的村街。而在发展条件中等及偏下的村街,青年人普遍缺乏入党的愿望,党组织也缺少发展新党员的动力。在“对当前优秀农村青年入党情况”的调查中,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农村优秀青年入党不够积极,人数也不多。在所调查的一个村中,已连续8年没有发展一名新党员了,村委会4名成员中,也只有会计一人是党员,村支书缺位。农村党员的家族化现象也非常明显,由于农村经济活动的分散,村民之间,尤其非家族村民之间接触、了解不多,使得有些优秀的青年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培养,加上以往新党员的发现培养必须要求有老党员作为其介绍人,因此往往家族青年发展较多。换届选举中明显的家族化趋势影响了农村带头人的选拔。调查发现,班子成员往往会利用公权力为自己或直系亲属在房屋修缮、村集体各类“工程”承包或岗位聘用等方面提供便利。第二,农村干部待遇较低、工作难度大,人才难留。随着2009年农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财政支出制度的实行,村支书、村主任的待遇从每月150元增长到880元。虽然增长幅度不小,但和在外经商、打工比较起来还是偏低。工作待遇低、难度大,社会地位也不高,又有养家、养老等后顾之忧,因此对于农村人才来说,还是缺乏吸引力。许多创业有成的农民企业家不愿意当村干部,使得农村干部选拔渠道不宽,整体素质提升缓慢。

缺资金——村街集体经济的薄弱使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受到制约。由于自然条件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一些城中村、城边村及资源相对丰富村,靠以地生财、资源生财,集体有一定经济实力外,相当一部分村街经济基础薄弱。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各市县政府都相继取消了原本是用于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品的各种收费、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代之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这一政策在村街实施的效果始终不佳,有95%的村庄基本上从来没有实施过这一政策。在农民看来,国家已禁止向农民收钱,村干部却

还要收钱,有想捞一点的嫌疑。目前,70%的村街都留有在税费改革前形成的村集体债务,村集体收入的整体萎缩,使得村级财务更加困难,还债无望。这使得村党组织在发展公益事业、提供服务方面力不从心,在依法管理村务方面明显力度不够,缺乏管控能力。

缺机制——缺乏科学、高效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制约了农村民主进程。农村民主进程的推进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抑制村干部****的有效方法。但是从农村民主进程推进中暴露的问题来看,村级工作运行机制与民主进程的推进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村务公开形式化,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缺失。调查发现,有些村的村务公开黑板成了摆设。公布的内容也大都无关紧要。在换届选举年,村内矛盾高发和频频激化的现象说明,农村基层组织日常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还远远不够。因此,自上而下监督村基层组织,建立一个好的工作机制势在必行。

缺方法——基层党建工作方法简单,制约了基层组织素质的提高。县乡两级党委虽然明确了自己的地位与责任,但在当前复杂的农村形势下,对抓党建的有效方法研究不够。方法简单陈旧,表现出:重说教、轻引导,重约束、轻激励,重管人、轻管事,重布置、轻落实,重培训形式、轻培训内容等问题。农村干部工作方法单一,工作方式不够灵活,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这说明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农村基层党建应对之策

以“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选拔和培养“领头雁”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把好农村“两委”换届关。在农村“两委”选举工作中,主管领导要从事关新农村建设事业成败的高度,把换届工作做细、做实,提高换届选举的质量。对候选人要考察,对选举要监督,坚决杜绝贿选或是黑恶势力对选举的控制,杜绝有明显劣迹的人混入干部队伍。第二,从县乡工作人员中选拔合适人员主持村支部书记的工作。对连续两届工作没有起色、“两委”成员不全、尤其是党组织书记缺位的落后村,要从县乡工作人员中下派干部主持工作。第三,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尽快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一要适度增加数量,达到每村两名以上;二要使之作为日后年轻人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优先条件;三要落实待遇,完善奖励机制;四要做好前期培训,中期指导、检查和后期总结。逐渐使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像到城市、城镇就业一样成为一种常态。第四,创新工作机制,壮大党员队伍,培养后备人才。改变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的现状,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党员家族化的问题。要改变由老党员推选新党员的模式,代之以由党员、村民代表共同推荐,扩大推选范围。

树立“大党建”观念,把农村党建和经济发展一起抓。只有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发展问题,才能提高其执行力。第一,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自身造血功能。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足、能力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的情况,县委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召集专家、企业家、基层党委、村街代表等,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的实际,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共同谋划和扶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第二,用好国家专项支农资金,使“财尽其用”。近几年,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一路走高,从2006年的

3397亿元到2009年的7161亿元,短短几年,已经翻番。在目前农民还不富裕的条件下,农村的公共品供给还是主要依赖国家财政的转移资金。因此,县、乡、村各级领导要及早谋划发展,做好前期的项目申请,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和验收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专项资金的效用。第三,县委带头,认真做好“后进”的转化工作。一是建立县直机关村街联系点制度。二是建立乡镇基层党委包片制度,及时了解各村情况,并反馈给县直机关联系人,研究解决对策。三是建立村街干部包户制度,帮助困难户解决实际问题,谋求家庭经济发展。第四,保护和促进村街私营企业的发展,鼓励他们在促进村民就业、公益事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中多作贡献。调查中发现,有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尽管是私企)的村街,村民生活水平和村街公益事业发展都相对较好。县乡党委对企业的贡献应以适当的形式给以确认和奖励,以保护他们热心公益、服务乡里的热情。

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用好的机制来“管人”和“留人”。好的制度需要科学的运行机制加以落实。第一,要落实“四权分离”制度,推行“公职化”管理模式,用好的机制来“管”好人。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监督组织,实行决策、办事、理财、监督“四权分离”,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实现农村工作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探索推行农村干部“公职化”管理模式。第二,建立“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用好的机制留住人。对于优秀的“领头雁”不仅要关心和爱护,而且要建立激励机制。要尽快推行“定职责目标、干好有希望、收入有保障、退后有所养”的“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做法主要有:一是落实职责目标;二是落实现任干部和离任干部的生活补贴;三是落实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制度;四是在农村养老保险基础上,还要逐步研究落实农村干部养老待遇,以解决其后顾之忧。

深入实施农村干部“素质工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要完善党组织书记任职资格和村委会主任岗位素质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思想道德培训,二是基本知识培训,三是工作方法培训,探索发现科学的工作方法。第二,加大培训投入,组织农村干部走出去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参观学习时,要注意针对性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村街发展情况对村街干部分类,为每一类村街干部选择合适的参观对象,以达到效仿、借鉴的目的。

第5篇: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过调研和认真分析,目前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党建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党组织缺少活力。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得到减轻,政府收入相应减少,乡镇收支缺口较大,需要上级政府下拔转移支付资金弥补缺口,维持各项工作运转。在有限的办公经费面前,乡镇往往确保公共行政性支出,压缩甚至冻结党建办公经费支出。对于乡镇公共行政性支出,上级下发了明确具体的配套性文件,可以列入年初财政预算,而农村党建工作经费支出上面没有明确的配套文件,只能挤占乡镇办公经费支出预算,杯水车薪,自然制约了党建工作正常开展。

(二)一些合并乡镇的干部对工作面的增加和新职能的确立还不够适应。合乡并镇后,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中有不少人交叉任职,一人多职。有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减到4—5人,有的干部身兼2—3职,管理7—8摊,使乡镇领导班子职数大大下降。从理论上讲,职能交叉,一人多职,是精简干部的好途径、好办法,既精简了职数,又减少了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个别乡镇没有真正理解减人增效的意义,做法简单,作风肤浅,不能很快适应工作职能的转变,所以合并后的部分乡镇在减人增效方面没有显现出来,反而

有降低工作效率的趋向。

(三)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不够、素质下降,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税费改革前,乡镇一般作出规定,农村党员和村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由各村社负担,两项培训费都上交乡镇党委或市委党校,由党校统一安排教育培训。而改革后,村社收入减少,培训开支压缩,党委或党校举办培训班的资金主要来源被切断,最关键的是乡镇财政预算没有将对农村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经费列入,造成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教育培训的力度不够,造成了党员干部的素质下降。

同时,党员的教育、管理、发展与党员队伍实际不相适应。一是青年党员发展对象后继乏人。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渐趋下降。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党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二是流动党员缺乏有效管理。许多农民党员外出务工经商,长年不归,不学习、不过组织生活,地方党组织在管理上缺少有效措施。三是党员年龄严重老化,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党支部活动难开展,党组织缺乏凝聚力。税费改革后,每个村只能维持村社干部工资,村级办公经费紧缺,村党支部没有足够的组织活动经费,出现了三个不够:一是热情不够。感到支部越来越没有干头,党建活动越来越没有

抓头,村支部被紧缺的经费捆住了手脚,想出了路子,却迈不开步子;想办的事很多,办成的却不多;有心办事,有人办事,却无钱办事;党建经费只能从村“办公经费”中挤,而往往又挤不出多少经费来。因此,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感觉到村级党建可抓可不抓的错误信号,有的村支部干脆不抓了。二是精力不够。税费改革后的村支部由于与村委会“双向进入,交叉兼职”,同时还有部分村干部兼任社干部,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村级事务上,搞“一边倒”,认为村级事务有硬性经费投入,有钱办,能摸得着,看得见,容易出政绩,而不愿去干无钱投入,难见成效的党建活动。三是活动开展不够。有的村在税费改革后,党组织成为没有活力的“三不支部”:不开展党组织活动、不培训教育党员、不发展新党员。

(五)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党建工作动力不足。目前看一些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还抱着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的思想认识;还处在想起来就抓一下,想到哪就抓到哪的阶段,没有形成制度性、规律性的东西。对一年的党建工作谋划,支部负责人心里没数,肚里没谱,不知道该怎样抓。没有了规划和机制,党建工作就如同迷失了方向的航船,不知道何去何从。这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原因还是各级党委对党建工作重视的力度不够,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物力都不够,使之成了摆设性的东

西。

第6篇: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对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在走访中听到一些党员干部的议论,他们说现在是“民富村穷、民横官熊”。这句话虽然反映出个别干部存在缺乏群众感情、消极抱怨的问题,但也说出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村穷”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大部分村集体缺少公共积累、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些村甚至负债累累。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服务民生等大的政策背景下,农民群众日益觉醒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以及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薄弱的村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愈发突显。这一矛盾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另一方面,使一些干部因为没钱办事而变得无所事事。

“民横”是当前基层民主政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产物。尤其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要求镇、村两级组织的职能由“管治”向“服务”转变。如果说“催粮收款”、“扒房牵牛”体现为当年的 “官横”,那么目前一些群众搅局“一事 1

一议”、动辄越级上访反映出的就是“民横”。这些问题一方面弱化了村级组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干扰了正常工作和惠民利民项目的开展。

“官熊”主要表现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些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思想观念守旧、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本领;一些党员干部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考虑自身利益多、考虑群众利益少,富小家、忘大家。二是一些老书记、老村长群众威信高、但创新管理的能力低,缺乏依法办事、民主治村的意识;一些年轻干部干劲有余、威信和经验不足,缺乏妥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一些基层组织执行上级政策不力,有的不学习、不研究,执行政策走样;有的不积极、不主动,应付交差了事;甚至有一些干部谋求私利,导致群众不信任,影响基层党组织整体工作的开展。四是一些基层组织的带动、领导能力不强,不能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力所能及的活动和工作,基层组织成了摆设。这些问题使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平民化,使我们的基层组织离群众越来越远。

总结以上问题,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一语中的,那就是在农村基层组织,我们也实实在在地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正确分析这些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村穷”虽然有历史的原因,但立足当下应该反思我们谋划农村发展的能力;“民横”虽然是群众素质提升问题,但反思自身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宣传工作还不到位,对中央和上级的要求还没有落实好,对群众还缺乏信任和感情。这些问题,恰恰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主动正视矛盾,牢牢把握“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和富民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的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为此,我认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突出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把联系群众工作落实好。这段时间市委开展了“三帮扶”、“双促”、“三走进、三服务”等活动,我想这些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创先争优活动而活动,而是我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基层缺思想、缺

人才、缺钱缺物,上一级干部的包保无疑会在思想和物质上给予适当的帮扶;另一方面,面对基层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上一级的领导干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本职岗位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出台好的政策、好的措施、好的评价标准,真正做到为群众和基层服务,而不是群众和基层“被”服务。只有这样,我们谈创新社会管理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老百姓对干部下乡有个总结“以前下乡到田边,现在下乡一溜烟”,其中的关键就是能否把这些联系群众的活动坚持住、落到实处,使其真正暖民心,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二是把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好。自去年起全省在农村实施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活动。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以来,党员群众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党员干部有家了、群众活动有窝了。通过村委会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能够达到吸引群众、组织的群众的目的。比如在我镇的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中,有的领导有顾虑,怕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活动质量,但实际情况是,各村开展的红歌比赛、体育竞赛得到了群众的一致拥护,在选拔参加市级活动的选手时,原计划90人的合

唱队,最终达到了123人,减谁谁有意见;再比如我们镇政府门前原来是一片荒地,今年我们将其改造成了一个文化广场,就是简单的铺上彩砖、安了几件健身器材,工程还没竣工,周围的群众就开始来活动了,他们自发地跳舞、扭秧歌,还带动了

四、五户小商贩来此经营。这两件事引起了我们的反思,群众是值得信任、值得依靠的,他们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也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组织和引导、关键在于我们为群众搭建一个好的平台。这就好比农村的撂荒地,有人来收拾一下、撤上种就可能打粮食,否则就会杂草从生。

三是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 “民横”、“官熊”的症结就是“村穷”。解决农民致富问题离不开基层组织的宣传和引导,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创业带富。就我镇的农民而言,绝大多数农民对参与劳务经济、发展非粮产业等心存疑虑,“化肥一炮轰、农药一扫清”、“小酒一喝、小牌一摸”的懒惰思想严重,这些问题,为基层组织如何组织农民开展创业思想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发挥党员创业带富作用提出了新课题。

总之,中央提出了保障民生、服务民生的要求,省委、市委实施了“三化”、“三动”战略,具体到基层,不需要我们做制度上的设计和理论上的论证,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能够为我们提供组织基础,密切联系群众能够为我们提供智力保障,在上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帮扶指导下,我们满怀希望。

第7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党在农村领导的基石,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防火墙。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农村工作的内容、形势、重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农村基层组织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一个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农村干部管理难度加大。一是村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目前,农村干部工作紧,任务重,待遇低,平均月工资约为120元左右,又没有养老、医疗等保障,这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二是退休村干部干扰村务工作。据调查,全乡共有退休村干部40余人,他们每年集合四次,每人集资200元做活动经费,并产生了会长、副会长。有的退休村干部自认为年龄大、威望高,在村级班子建设、自身利益维护、村务工作管理等方面向乡村两级施压,提条件,提要求,严重干扰了村级工作正常开展,他们已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团体,如果处理不当,势必影响全乡社会稳定大局。

(二)部分支村两委关系不和。一是书记、主任“两层皮”现象。支部和村委会各行其事,各干各的工作,互相扯皮,形成“两套人马”,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他成员的作用,严重影响班子的协调和稳定。二是脱离支部领导,片面强调村民自治。一些村委会认为,自己是自治组织,其干部是通过村民民主选举而产生的,不需要别的组织来监督管理,把“群众拥护”当作“护身符”,因而部分村委会往往出现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呈现出我行我素,不服领导的现象,比如,我乡某村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没有征求党支部的意见,私自任命了一名村会计,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三是全局观念差,服务意识薄。有的村干部是靠家族势力当选的,所以工作中缺乏全局观念,不是为全体村民服务,而是为个人利益服务,为家族利益服务。更有甚者,班子搞内耗,支书告村长,村长告支书,相互拆台,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损坏了经济发展。

(三)村干部作风还不够扎实。当前,部分村干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素质明显滞后于农村发展需要。一是缺乏超前思维意识。在政策理解上存在片面性和孤主性,对工作缺乏前瞻性和整体性,就事论事多,处于被动状态。二是缺乏做群众工作本领。一些年轻干部缺乏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平时感情投入少,与群众接触少,不熟悉,对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吃透政策,不能说服群众;解决群众困难作风虚浮,害怕吃苦受累,采取视而不见或一拖再拖的办法。三是缺乏研究解决农村突出问题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不够,政策掌握不透。有的甚至存在片面的群众观念,不依纪依法办事。

(四)基层支部建设环节薄弱。一是支部班子建设迟缓。在村支部建设中,支部成员多是经党员提名,乡党委考察,通过任命产生的,没有经过广大群众投票选举,只要村内稳定,支部班子一般不会调整,安全系数较高。因此,某些村委会干部在村委换届前强烈要求进支部班子,以稳定自己的干部位置,这样以来,村支部就成了某些村干部的避风港。二是党员发展不优化。部分村支部书记存在狭隘思想,怕丢失自己的“江山”,不发展“外姓”党员,不吸收村内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拔尖人才,致使党员队伍不断老化,缺乏活力。三是执行制度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等制度,并且都写在了纸上,挂到了墙上,但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制度是务虚的,用于迎检,没有实际意义,常年不组织党员学习,不开党员会,不如实公开村务、财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同虚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村党级组织的信任度。

(五)乡镇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一是科级干部流动慢。由于科级干部在乡镇一呆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长期的固定环境容易导致干部思想消极,得过且过,进取意识逐渐消磨。同时,与各村交往较多,人情关系熟悉,在工作中,难免带有感情,处理矛盾纠纷,有人说情,顾虑重重,批评干部,怕伤面子,瞻前顾后,致使矛盾不好化解,工作局面不好打开。二是一般干部管理难。机构改革之后,一些乡镇机关干部在编制“只减不增”的思想之配下,不求进取,只图守业,不谋发展,只求安稳;应付思想严重,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见工作就躲,见难题就绕。三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受经济社会影响,部分乡镇干部不再安分于自己的工资收入,而把主要心思用于经商或其他事情上,认为工作好不好,富裕自己最重要,导致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事业心不强。

二、对策建议

(一)完善干部管理,提高整体素质。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顺民心、聚民力、带民富的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适应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是积极推进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进一步明确村干部任用条件和职数,规范村干部选拔任用和教育管理办法,明确村干部待遇,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形成村干部进、管、出相配套的管理机制,推行村干部报酬待遇绩效化,提高工资待遇。二是抓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解决农村各种矛盾的能力。三是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监督,重奖严惩。要制定出明确的工作目标,严格考核,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

(二)加强“两委”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进一步理顺村支两委的关系,形成村支两委高度统一,合作共事,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坚决杜绝村“两委”两张皮的现象,民选村干部要有大局观念,自觉接受党总支的领导,克服片面的群众观念,充分发挥本地人办本地事的优势,不越级,不越权,诚信办事,为民办事,使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真正发挥好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优化管理机制,转变干部作风。着力抓好五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制定或执行制度坚持一个标准,一视同仁,领导带头,严格以制度规范干部行力。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分线考核与综合评定相结合,实行逐月考核,量化打分、年底总评,全力营造浓厚工作氛围。三是实行权责挂钩,双向规范机制。采取科级干部联系区、企业,乡干部联系村,村干部分包各组等方式,严格落实责任,对不能稳定区内、村内局势的,任务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力,推诿扯皮,造成工作失误的,要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决不手软。四是转变工作方式,抓好示范服务。农民不会干的干部要指导农民干;农民不敢干的干部要作示范;农民干不了的要带领农民干,以亲身实践让群众明白应该做什么,懂得怎样做。五是强化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建设成为服务型基层组织。要勇当“掌舵人”、“导航者”,因地制宜,调查研究,出点子、找路子、想法子,引导组干部转变观念,增强素质,及时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创新工作载体,探索支部建设新途径。一是推行村支部换届,增强支部活力。严格程序,采取“两推一选”的方法,每三年进行一次村支部换届工作,通过支部换届,把那些德高望重,群众基础牢,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的党员推选到领导岗位上来,切实改变某些村干部把党支部当成避风港的想法,真正树立为民干成事,干实事的人才能立住脚的良好风气。二是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要突出发展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一些村党员发展不平衡、村组干部中党员偏少的问题。三是切实加强党员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大对流动党员管理力度,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有效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采取流动党员定期书面思想汇报等形式,将流动党员纳入组织视线,切实改变不受组织约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发挥作用、甚至不交纳党费的“四不”现象。

(五)加快干部流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一是建立干部教育轮训机制。以党校培训、外出学习等为手段,动员和组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同时,实施轮训,加强对乡镇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和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二是完善乡镇干部交流机制。出台乡镇干部交流办法,实施干部交流意向调查,有针对性分批次的实施交流,激发干部活力。三是优化干部提拔机制。对工作踏实、成绩突出、品行兼优的优秀乡镇干部要及时提拔重用,以充分调动其干事创业积极性。

第8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执行者,既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又是党的形象的直接体现者,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落实好,班子建设是关键。通过对村级班子的调研,看到大部分村基层班子建设情况是好的,党支部在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发展经济,加快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也发现

在基层班子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下面结合xx工作就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xx镇党委针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以创新机制、健全制度为重点,狠抓了村级各村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村级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一)突出重点,创新机制,促进村级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1、实行村级事务规范决策机制,规范村务决策程序。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及上级关于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的规章制度,结合xx实际研究制定了《xx镇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手册》,从党支部工作规范、村委会工作规范、村务公开、集体资产管理、村务财务管理、印章管理、村干部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和村规民约等11个方面,明确村级各项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并将《手册》印发到村“两委”成员、全体党员、全体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手中。各村都建立了村委会会议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一般是先在村“两委”成员中讨论、酝酿,形成初步方案后,再召开党员会、老干部会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将讨论决定的事项通知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广泛征求代表户的意见后,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各项制度的落实规范了村级各项工作。

2、实行重点工程统一公开招标制度,规范工程建设。为进一步规范镇村重点工程建设,增加透明度,避免不良现象发生,镇政府从镇财政所、建委、审计等部门抽调专人成立了招标办公室,明确规定对镇政府投资x万元以上、村集体投资x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除按规定参加区级招投标事项外,统一由招标办公室实行公开招标。镇政府统一聘请专家进行工程监理,并及时将工程建设情况向社会公开,突出加强了对重点工程建设的监督。通过实行重点工程统一公开招标,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实行村帐镇管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审计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等,镇政府成立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服务中心,对各村财务实行双代管。对村级收支,改变过去村主任“一支笔”审批为“三支笔”审批,村内所有支出票据必须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村民理财小组组长三人审批会签。严格按照“三权不变”原则,对各村资金统一纳入财管中心账户管理,专户储存。狠抓了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五项制度的落实。凡是村内的重大事务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及时向村民公开,财务公开严格按要求每季度公开一次,公开底稿经镇审计办公室审核后才能公开。镇审计办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村村务财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杜绝了财务公开不到位、走形式、假公开等低水平运行的问题,规范了村干部行为,消除了群众对村干部的疑虑和误解。

4、建立工资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内在活力。农村干部是村级各项工作的领头雁。长期以来,村干部由于没有固定工资保障,导致干部队伍不稳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有的村干部对村民变相或搭车收取各种杂费,成为干群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制定了《关于农村干部实行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规定》,对村书记、主任和报帐员三职实行固定补贴,其余人员实行务工补贴。其中列入区镇经济贫困村的村书记、主任和报帐员三职基础补贴由镇财政统一发放。对列入区经济强村或列入镇精神文明创建示范村的村干部职务补贴可按10-30%的比例增长。同时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村干部,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批准,可以办理退职手续,根据退职村干部的工作年限,按月发放退职补贴。通过创新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解决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强化村干部责任意识。对村干部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制度,新一届村“两委”换届后,镇党委政府及时与村“两委”签订了任期三年的目标责任书。以“五个好”村党组织创建为重点,在全镇开展了千分竞位创“五个好”村党组织活动,细化了考核目标,对村级实行了千分竞位管理。按照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突出重点、科学公开、便于操作的原则,坚持平时工作、阶段性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严格考核和奖惩

。对考核成绩优秀的村分别授予金、银、铜奖。对考核不足600分的村要受到黄牌警告,村书记主任要向镇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

6、建立环境管理服务机制,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城镇管理问题是农村的一项老大难问题,也是最让镇村干部头痛的问题。作为全国的小城镇综合改革和建设试点镇,对城镇管理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健全了环境卫生管理网络,村村建立了垃圾池。全镇设立了x处垃圾集中填埋点,落实了专业保洁队伍,配备垃圾清运车xx辆,实现了全镇垃圾的定点清运,一日一清。二是成立了镇行政综合执法中队,下设城镇管理中队、环境卫生管理所、安全管理办公室、消防站等,具体负责镇辖区内的城镇综合管理服务工作。三是建立完善了管理制度。镇政府制定出台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并明确目标责任,层层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使城镇综合管理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后进村综合整治

为了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镇党委先后研究下发了《领导干部包片包村制度》、《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入村调研和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实施了领导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开展了“走千户、访万人、解民忧、受教育、促发展”党性实践活动。在过去党政成员、机关干部分片包村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包村工作进行了改革。采取统筹兼顾的原则,将全镇xx个村分为好、中、差三类,实行部门包村和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每个机关部门挂包相对集中的5-6个村,每位党政成员和副局级干部挂包1个相对落后的贫困村,并将包村情况列入对部门和机关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选派了5名年轻机关干部兼任5个相对落后村的党支部书记,重点帮助解决村级班子建设、规范化制度落实、村干部依法办事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镇党委珍视维护团结的班子,关心支持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积极主动为村级经济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教育凝聚有矛盾的班子,经常主动与村干部促膝谈心,了解每个人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找出存在矛盾的症结,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减少摩擦,消除隔阂,求同存异,增进村班子团结;调整充实无活力的班子,对个别工作求稳、思想守旧、光守摊子、不思进取,遇到困难就缩手缩脚、畏难发愁,工作活力不足、战斗力不强的村班子,通过教育整顿仍无起色的,通过换届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目前,在村级班子中想发展、议发展的意识强,干劲足,精神面貌好。全镇形成了强村争创一流村、中间村争创强村、落后村奋起直追的良好氛围,为我镇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教育引导,选树典型,努力提高村“两委”干部的整体素质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村级班子成员思想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制定教育中、长期规划和计划,采取党员电教、基地培训、集中学习、外出观摩、谈心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村干部进行经常性、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利用“七一”建党节之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在村班子中认真开展了谈心活动。在个别谈话的同时,党委不定期的召开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座谈会,围绕“五个好”党支部的创建,就党的基层组织的任务、党支部书记的地位、作用和基层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及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座谈。聘请专家教授举行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在镇村干部中开展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我为崛起干什么”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xx发展”等专题讨论活动。使村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职责、摆正了位置,增强了团结协作、共同干事创业的意识和干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同时,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后备干部培养,建立了村“两委”干部档案和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并统一输入微机,加强了对村干部的管理。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全镇上下形成了一种争先恐后、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弘扬正气、文明向上的社会新风,为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部分村“两委”干部的现有素质与领导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村委会直选后,一大批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的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但是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和正确的引导,部分村干部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工作经验、工作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个别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自觉执行党的法律法规和团结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不能正确处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习惯当“传声筒”和靠行政推动来开展工作。现有素质与领导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部分村干部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和干大事、创大业、求大发展的气魄。部分村“两委”干部思想封闭保守、墨守成规,对工作要求不严,标准不高,面对当前农村工作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束手无策,工作无思路,无办法,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部分条件差的村干部,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犹豫观望,怨天尤人,得过且过。部分集体经济好的村,村干部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当“太平官”,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守业有余,创业不足,怕冒风险,怕担责任,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敢在已有的基础上闯新路、创大业,求大的发展。守业型、传统型的干部多,开拓型、知识型的干部少。

三是少数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开,形不成工作合力。村委会实行直选后,一大批经济能人进入了村班子,但是由于缺少农村工作经验和受家族势力影响等,少数村“两委”班子内部不协调,部分村委会不能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特别是个别村主任和支部书记不团结,相互猜疑,为一些小事闹无原则的纠纷,形不成工作合力,内耗严重,影响了村庄发展。有个别村村务不民主、财务不公开、运作不规范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是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影响了村“两委”班子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遗留问题多,干群关系紧张。村级班子建设的实践证明,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村干部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干部好当,人选好找。相反,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党支部往往因缺乏经济依托,无力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修路、吃水等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群众不能得到实惠,对村干部缺乏信任感,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削弱。特别是部分贫困村,村干部报酬无从兑现,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班子的稳定团结。

五是村干部缺乏行之有效的选拔使用、奖惩激励机制。农村干部的识人视野窄,选人渠道少,任职形式单一,农村干部的“入口”和“出口”需要探索新路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另外,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致使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和整个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生机和活力不足。个别村出现支部书记后继乏人的问题。少数支部党的组织生活不够经常,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对村级班子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各项规范化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班子建设的关健。在制度建设上,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对党员实行科学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按党章要求开展正常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其次要建立健全以民主议事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民主管理制度,做到决策符合村情,办事顺乎民意,避免个人说了算,凭老经验办事情。其三要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管理规范化制度。通过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明确村“两委”班子的职责权限和办事程序,使“两委”班子工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解决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找准位置,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用人机制,拓宽用人渠道。“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一个村建设的好与坏,关键要看有没有一个一心为公,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有没有选配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热爱集体、立志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书记。实践证明,选配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要改进选人办法,更新用人观念,拓宽选人渠道,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内选、外聘、回请、下派、公开选拔等多种形式选准配好村党支部书记,不拘一格地选贤任能。

三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村班子的工作基础。农村班子建设内在活力的启动和外部环境的优化,都取决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村党支部组织领导群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过程,正是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过程。有了集体经济作依托,才能使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实现政治领导和经济服务的结合。没有集体经济实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必然被削弱。发展集体经济,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也只有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要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租则租”的路子,因村制宜,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好。

四是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村干部政治素质和发展经济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作用,运用上党课、典型示范、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抓好“两委”班子成员的任前培养和任中培训。培训内容要以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法纪教育为主,突出有关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村民自治方面的内容,同时要搞好市场经济、经济管理、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两委”班子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其宗旨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要加大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按照“把带头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年轻有文化的党员培养成带头致富能手,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培养成农村后备干部”的思路,加快发展农村党员和培养农村后备干部的工作力度。培养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年纪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有发展前途的后备干部队伍,逐步解决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

第9篇: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邓叔明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近进一步深入和惠农政策的增加,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了各阶层、集团利益的变革和争夺,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这其中农村基层组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现行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到,对农村基层组织能否监管到位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关联。但凡对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到位的地方社会稳定,信访问题少,发展较快,反之,社会各类矛盾突出,信访问题高居不下,甚至高速增长,近期笔者通过对多个乡镇的调查分析,在此粗浅的分析一下对农村基层组织监管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对策思考,以供参考。

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机制的缺失或乏力,对村级监管不到位,对组级却无从监督。

一方面是有制度不执行,监督乏力不到位。如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流于形式或根本没有执行,作为乡镇党委政府也没有认真监督查处,造成村委会权力失衡,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引发出各类矛盾或群众上访。另一方面是无制度可依,规范不到位,村小组财务如何规范没有明确规定,缺乏有效监督,大量的村集体财产被少数村组干部掌握、挥霍,如一些村小组干部

利用公款吃唱玩乐,只需一张白条就可做账,做公益事业开支均可以白条、收款收据入账,甚至出现数千、上万元款项均用白条做账,群众意见很大,还有一些小组干部都喜欢挤占挪用组集体财务,时间一久,占为已有,群众对此也是非常气愤,经常为此而出现一些新矛盾和上访事件。

二、少数干部习惯了家长式作风,不喜欢受监管。

近年来,群众的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然而与此不相称的是有少数村干部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阅历和资格,习惯于家长式作风,老子“本村第一”,老子说了算,如笔者亲身经历一件事:某村发生了洪灾,上级下拨了一笔灾款,由于资金有限,通过了村民代表评议,把灾款分配到了一些重灾户家中。后来有一农户找到支书家来问:“我受了灾,灾款为什么没有我的份?”这位支书跳出来说:“我讲的就是不给你”。那位农户立即火了,幸亏我们旁边的人当即给他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但农户多少还是带着一丝郁闷离开了支书家。还有一些极少数村干部,看到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依仗着自家房头大,经济实力强,扮演者地霸角色,鱼肉在家的老人小孩,打着为集体修机耕道、修水渠的幌子,根本不找修路、修渠所要经过的田土的农户商量,任意毁坏农户的田土,毫无补偿。为了自己从中捞取利益,把非法采洗、冶炼等严重破坏植被和污染环境的企业引进来,强行霸占农田土地,没给补偿,即使给也是象征性的给一点,你爱要不

要,群众敢怒不敢言,

三、部分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或其他形式上的村务监督机构被人操纵形同虚设。

《村民委员会》第三十二条规定,村委会成员及其近亲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机构成员,然而有部分村却反其道而行之,村务监督委员会直接安排自己的一些亲信,更有甚者干部自己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被干部自己操纵着,成为玩偶。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群众密切关注的事项公不公布也可以,或者形式上公布一下也无所谓,重大村事务活动和财务开支应由会议讨论决定也是走过场,权力、财务失去了监督,村民看不到真相。

四、有些临时性的民间组织刚开始信誉度高,受群众欢迎,但对他们很难监管到位,由于利益驱使,到后来有可能背离群众。

许多地方的干部和群众之间总有一层隔阂,干部做得再好,群众总不信任,或许是因为前几任有个别干部让群众“彻底失望”的缘故。特别是有集体经济的村群众凝心特重,许多干部无所适从,然而村总要发展,总要做事,于是在村民中应运而生某某项目筹备委员会,某某项目工作小组等民间组织,干部不参与其中成员,但为这些民间组织创造工作环境,这样党员干部自己蛮清白,群众对选出来的这些民间组织也蛮信任。然而,现在对这些临时成立的民间组织的监管

缺少有效的制度。监管机制一旦缺失,在利益趋势下这些民间组织一有机会可能背离职责,如虚报工程量,放宽质量监督等,从承包商上捞好处,占有、挥霍工程款等等。笔者了解到,有一个不到300人的自然村,人平集资了2300元,通过了各方筹款修通了一条造价近100万元的水泥路。路是通了,可经估算筹委会主任身上还有几万元集资款就是不肯结算,拖着尾巴,死活不肯拿出来,工程款就村里欠着吧,好像与他无关一样,大有其奈我何之意。

五、许多群众对村里的事务,财务习惯于听从干部安排,缺乏监督意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青壮年进城务工的农民队伍进一步壮大,留守在家的大多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在家的小孩不懂事不参与村里各项事务,在家的许多老人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心存余悸,对村里的各项事务不闻不问,习惯于村干部说了算,干部说什么,自己做什么。至于为什么要做,怎么个做法,做到一个什么程度,他们很少追问,对干部的监督更是意识浅薄,少了群众的监督,干部在侵害群众利益方面就在所难免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思考对策:

一、 进一步加大乡镇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监管力度。

乡镇党委和政府是监督和管理农村基层组织的责任主体,要建立严格规范的考核机制,将党务、政务、村务办事

等各项公开制度和涉及群众参与监督的工作具体化、细节化和常态化,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充分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要及时的介入、深入调查,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勇于严厉处置违法违纪行为,要对村组干部特别是有集体经济来源,资金较好的村时刻敲醒警钟,经常深入群众家,了群众心声,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监管做到防微杜渐。

二、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延伸监管触角。

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抓住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甚至可能产生腐败的重大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即村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四议两公开”不仅是对公开制度的完善,更是对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的完善,从而可以避免干部的家长式作风,充当地霸行为等不良现象的工作方法。积极推行村情发布,村民点题发布,建立村务主要信息平台等做法,让群众看得懂,分得清。在村级设立纪检联络员延伸乡镇的监管触角,同时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对村小组干部或临时性成立的民间组织进行监督管理,如出现挥霍、侵占集体资产、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时,群众可依村规民约的约定诉之以法。

三、进一步完善村务监督机构,让其真正发挥好监督作用。

有些地方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看成是把村委会成员选出就万事大吉,至于其他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村务监督小组等机构成员的推选就不当回事了,即便要推选也是工作粗糙、随意性强,村务监督机构成员多数被村干部兼任或他们的亲信当任,与《村民委员会村组法》的精神背道而驰。村务监督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可以受村民会议委托决定村里的重大事项,评议村委会成员的工作,撤销或变更村委会不适当的决定,因此村民代表、村务监督机构成员的推选尤为重要。多数地方以前的做法是,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小组推选若干人村民代表或村务监督机构成员,但还是让热中于操纵的操纵者有可乘之机。如果把这些代表或监督成员名额让农户自由组合进行推选,那效果就会不一样,都是相互信任或有一定的利益共同体才能组合到一块,那么所推荐出来的代表或监督成员肯定会负责得多,从而也就会对基层组织形成有效的监督。

四、转变干群观念,让基层组织处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

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多数都是一些老人小孩,对村里的各项事务、财务都是漠不关心,一切事

务都是干部说了算,这样很不利于基层组织接受监督。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让干部群众转变这种思想观念,如可以在广播上、墙报上、标语上、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议上反复宣传、教育,激发群众热情,使群众的观念逐步转变到关心村里的各项事务上来,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关心家乡的发展,这样有利于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监督村干部办事。

五、加强奖励和处罚力度,让基层组织自觉接受监督。

在多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经济待遇很低,他们的工作动力只能靠党员的奉献精神在支撑,从而使相当部分村干部在实际利益少和工作负担重的压力下消减了干事激情,弱化了工作责任心。因此要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通过提高待遇留住人才。第一,适当提高工资待遇,加大激励措施,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第二,为解决长期坚守在基层的村干部后顾之忧,可结合当前的新农保工作为村干部投保,可以采用定岗不定人,村五大头由上级党委政府一年投保若干钱,不够年限卸任的由本人续交。第三,在政治待遇上,加大关怀的力度,对工资成绩优秀在群众中威信高的予以表彰。对工作出色的村干部予以提拔重用,或招聘到乡镇工作,对工作不努力,或存在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村组干部要敢于下决心进行严厉处置。

上一篇:国庆节联欢会的主持词下一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