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2012年毕业论文进行研究,初步分析目前本科论文一些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客观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法。

第一篇: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民族地区高校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研究

【摘要】了解、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对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解决当前学前师资缺乏、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以及解決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民族地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民族地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缺乏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认知,对当前就业形势盲目乐观,民族地区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滞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 学前教育专业 就业意向

一、问题提出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大学毕业生达795万,再创历史新高。然而,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进一步重视,迎来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春天。2010年贵州省幼儿园专任教师只有14623人,伴随着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截至2015年底,贵州省新增幼儿教师55856人。在今后的几年中,还要以每年新增5000名幼儿教师的速度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规模[1]。

“就业意向是具有一定模糊性和不稳定性的,在职业选择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初步的、浅层的就业需要。有可能发展成为实际的就业行为,也可能消退,不能发展成为就业行为。”[2]目前,关于对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相关研究有很多,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问题的研究还很少。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李攀指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大部分会选择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并且积极就业,就业地区以家乡为主,但就业定位把握不够准确,职业期望不切实际[3]。尽管近几年贵州省新增了不少幼儿教师,可是由于长久以来教育问题欠账过多,幼儿教师培养数量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再加上目前幼儿教师的工资较低,待遇欠佳,很多幼儿园存在教师严重缺乏现象。因此,了解、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尽早发现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对贵州省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解决学前师资缺乏、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解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贵州省三所少数民族自治州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35份,有效问卷22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7.4%。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访谈法。问卷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和就业意向情况调查两部分,访谈法针对为何会有如此就业意向对上述三所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结构式访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基本情况

被试中女生占88%,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将近60%。农村户口占78.1%,城市户口人数较少,家庭月收入3000元左右的居多。可以看出,这三所地处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家境并不是很好,并且大多数来自贵州偏远地区。

2.就业意向分析

(1)毕业预期去向

从图1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选择毕业后马上就业,说明他们对就业报以积极和乐观的态度,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了解目前贵州省幼儿教师师资缺乏的现状,也可能与他们当中大部分家境欠佳,希望能迅速就业为家庭减少负担有关。

(2)择业地区

调查显示,65%的学生意向就业地区在家乡省会。全部调查对象中80%以上为贵州省内生源,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在贵阳就业,只有5%的学生选择到边远地区就业。其余的选择去东南沿海城市、京津冀地区以及内陆中小城市的比例分别11%、4%和15%。透过数据可以发现,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并没有盲目追求北京、上海、广州那样的一线发达城市,这一点可以看出学生们的就业观还比较冷静。但从他们把目光都聚焦到省会城市这方面,又说明他们对待就业问题并不能客观的进行全面的分析。也就是说如果所有贵州省的人都到贵阳就业,势必会增加就业难度。另外,仅有5%的学生愿意去到边远地区就业,说明学生们都希望能够在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就业,也体现出现在毕业生缺乏能吃苦的精神,不愿意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

(3)就业途径

关于择业途径的调查显示,35.9%的毕业生最愿意通过校外招聘会的形式择业,选择最愿意通过校内招聘会的比例是29.5%,选择亲友介绍的和自主寻访以及其他的分别为10.7%、19.6%和4.3%。数据表明在择业途径上,校内招聘会并没有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主要途径。通过访谈发现,毕业生觉得校内招聘会对他们的就业帮助不大。首先校内招聘会的规模有限,到学校来招聘的单位数量有限,招聘的人数更是有限。其次有些来招聘的单位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另外就是校内招聘会在时间安排上不太适宜,经常会与实习或是一些考试冲突。可见学校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方面并不充分。

3.就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1)就业情感、态度

调查发现,在对就业前景所持态度方面,58.5%的毕业生表示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持一般态度的占31.8%,不太乐观以及不清楚的占9%。关于是否有明确的个人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调查显示,认为自己非常明确和比较明确的为59%,只有6%的毕业生表示不明确。由此可以看出,民族地区高校多半以上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对于就业充满信心和希望,只有不到10%的学生对就业前景表示不乐观,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说,他们对于就业,大部分的毕业生在心理、情感方面做好了思想准备。

在所找职业与理想有差距的问题上,毕业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44%的学生选择先试着干再找机会跳槽,选择努力适应新工作的占42%,9.6%选择坚决不干重新找,剩下的为没考虑过。可以看出,民族地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持积极的态度,在对就业的认知方面也表现出向上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关于就业与择业,他们将就业放在了首要位置。这样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为当前补充幼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可以使当前幼儿教师严重缺乏的现状得到适当的减缓。

(2)就业关注视点

在择业关注问题上,发展前景和薪水所占比例最大,随后是与家人在一起,而选择专业对口排在第四位,仅占14.4%。发展前景排在了薪水之前,说明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不再将薪酬作为判定职业价值的唯一标准,他们开始意识到事业发展前景的重要性,但专业对口排在第四位表现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及关注度并不高,对学前教育事业、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程度还远远不够。可以看出他们对当前所学专业的意义及价值的理解表现出严重不足的倾向。

(3)外界影响因素

影响毕业生就业意向形成的另一因素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对于学校是否设置就业指导课程的问题,67%的毕业生选择有,而还有33%的毕业生选择没有。可以看出,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课没有任何的印象,或者说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关于就业时最需要的服务是什么,调查显示,紧跟在求职面试技巧指导之后的是就业信息指导和职业认识指导,分别占比例的57%和48%。这两项内容是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就业需求服务选项中却有如此高的比例,不得不说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很不明确、不全面。另外,调查表明,目前网络是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其次是招聘会,而学校就业机构作为专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的服务机构却排在了第三位。由此可见,民族地区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还很不完善,不理想。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力不够,意义不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缺乏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认知

贵州省民族地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认知不全面,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意义、价值认识不够。调查显示接近50%的毕业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缺乏了解,结合访谈发现,很多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之所以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是因为觉得小朋友很可爱,可以每天和他们玩耍。另外听说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好就业。此外还有的学生并没有报考此专业,是后来被调剂过来的。四年大学上下来,虽然对本专业有了一点了解,但仍然只是些皮毛,以至于参加幼儿园教师招聘面试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幼儿教师职业时,不知道如何应答,有的学生回答是因为喜欢孩子,这样的回答还算是好的,有的干脆回答不知道或者是因为家人认为女孩子当幼儿教师最合适。由此可见,贵州省民族地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缺少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深入理解,缺乏对学前教育的深刻认识,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懵懵懂懂,还只停留在浅表层。特别是对贵州省学前教育政策、总体目标及整体规划不清楚。此外对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缺乏深入的了解。

(2)对当前就业形势盲目乐观

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就业态度,就业观也基本趋于理性,但从就業地区、单位性质等就业意向看可以感觉到,目前民族地区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所持的乐观态度还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切实际。“广覆盖、保基本”,以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以村级幼儿园建设为基本,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是当前贵州省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工作。这些农村幼儿园建成后需要大量幼儿教师,可以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不少的就业岗位。但大部分毕业生把就业地区定位在省会贵阳而不愿意到农村或者偏远地区,这样就会导致就业难度和就业压力加大。另外,贵州省近年加大了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目前有13所师范院校开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很快大批毕业生将面临就业问题,可想而知就业形势并非一派大好,而是很严峻,而且会逐渐更加严峻起来。所以说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是盲目的,不切实际的。

(3)民族地区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有待提高

从求职能力、方法、技巧欠缺被贵州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作为择业不顺的首要原因,到毕业生对求职面试技巧指导、就业信息指导、职业认识指导的强烈需求,再到他们最愿意通过校外各种招聘会选择就业,以及学校就业机构没有成为学生们就业信息获得的主要渠道,种种调查结果均显示出学校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滞后性,无针对性,体现出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不到位,不完善。

2.建议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置相应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

高校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4]。当前,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形势,而生涯规划的新型就业指导模式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伴随着大学的整个四年。在大学第一年主要介绍专业的发展前景及相关课程内容,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边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一边树立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第二年开展一些培训、讲座,并通过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大学第三年将其与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相结合,举办一些与求职面试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掌握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在日后努力改进和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择业不顺的原因中首选的是“能力、方法技巧的欠缺”,基于此在大学的第四年,学校可以在课程中增加设置这方面相关内容,对学生的就业技能技巧进行指导和帮助,以保证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此外,政策法规、国情、省情的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学习内容,这其中蕴藏着各种信息。

关于就业指导课程,目前很多高校是以一些讲座、宣讲会的形式展开。研究者认为,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该包括不定期地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回校与学弟学妹们交流,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感受以及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等。此外邀请学前教育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幼儿园园长和一线优秀幼儿教师做专题讲座,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另外充分利用周边的教育资源,将就业指导课程搬到附近的幼儿园,通过定期参观、交流等形式对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更加清楚地、真实的感受、认识学前教育事业的价值和意义,了解幼儿教师职业。

(2)完善高校就业机构

高校就业机构作为一个专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部门应加强对各种就业信息的采集、整理、编辑,尽可能地与社会各界联络、沟通,与用人单位建立积极、广泛、深入的联系,创造良好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确保每一个毕业生都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就业信息。完善、建构多方位立体化的就业辅导机制,使高校就业机构成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枢纽,真正起到纽带与桥梁的作用。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择业观

调查发现所有毕业生的期望月薪都在2000元以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拥有这样的月薪期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贵州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毕业生的月薪期望有时会与现实有一些差距。高校要尽力改变毕业生的这种择业观,毕业生也应该努力正確认识学前教育专业的市场状况。可以组织学生与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进行交流,向已经从事这一方面工作的毕业生了解当前的市场情况,以使其了解和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者请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到校介绍他们工作以及生活的经历,还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网络和实践调研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在校大学生认识到边远地区的实际情况,感同身受,教导大学生要脚踏实地,不盲目追求高收入和环境安逸的择业观,并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走向西部,走向基层,为需要帮助的人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使在校大学生了解,虽然有些地方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但是这是对于自己的一种锻炼。借此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择业观。

五、结语

贵州省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为本省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充分的就业机会。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身要抓住机遇,努力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正确认识自己,理智对待就业,树立科学、客观、正确的就业观。而高校也要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重视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加大就业辅导工作的力度,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就业服务工作。努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教育厅学前教育处.贵州教育简况. [2015-03-20].http://www.GZSJYT.GOV.CN.

[2]付义朝,付卫东.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6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144-152.

[3]李攀.学前教育本科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3):43-46.

[4].冯刚等著.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37-242.

作者简介:屈维(1971-),女,汉族,河北唐山人,讲师,硕士,从事学前教育、艺术教育研究。

作者:屈维

第二篇: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现状调查

摘 要: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从而使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进行调查,试图了解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从而引导学前教育应届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价值观,实现理性择业和就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本科毕业生 就业期望

所谓就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在择业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就业市场对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就业岗位、就业地区及薪水、福利、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工作特征预先设定的最低期望标准,反映的是就业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如果低于此标准就不会接受这一工作[1]。本研究旨在发现我国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期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理性思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结构理论和研究成果,同时对高校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价值观教育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衡水学院2010级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和2012级学前教育专接本毕业生。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总发放问卷99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为88.9%,符合统计学要求。运用此问卷对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可以直接收集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实数据,为撰写论文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基础。

二、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共涉及就业目标期望、就业行业期望、就业单位期望和就业职位期望四个维度。

1.就业目标期望。

调查发现,普本和专接本毕业生中选择“先就业后择业”一项的人数最多,占66.00%左右。这表明,多数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在就业目标的选择上比较现实。与此同时,16.25%的毕业生选择“一次性就业”和15.00% 的毕业生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这表明,部分大学生在就业目标的选择上依然受到所谓“铁饭碗”的影响。此外,有极少数的专接本毕业生选择“不想就业”,可以看出他们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态度略显消极。没有大学生选择“直接创业”,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和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魄力。

2.就业行业期望。

多数普本和专接本大学生毕业后最想从事的行业是事业单位,占总人数的80.00%左右,选择其他行业的人数则相对较少,可以看出多数毕业生的选择还是比较保守,选择范围狭小,就业面窄。通过访谈了解到,他们之所以会选择事业单位作为自己理想的就业行业,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工作相对稳定,没有太大压力,竞争力较小,薪水、福利和工作环境较好。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很少,所以他们在就业行业的选择上呈现出“非风险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一般都想找一个工作相对稳定、待遇较好的行业。但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低,缺乏创新意识,缺少竞争激情。

3.就业单位期望。

首先,在就业去向方面有52.50%的毕业生首选去公立幼儿园,而由于部分专接本毕业生接本之前所学并非学前教育专业,因此他们的就业去向与普本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略有不同:前者选择去中小学当老师和改行的人数比普本学生多。此外,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毕业后的去向,比较迷茫,对自己的就业还没有进行规划,态度消极。其次,有77.50%和73.75%的毕业生选择“每周工作5天”和“每天工作4—8小时”。由此可见,多数当代大学毕业生比较倾向于8小时工作日,并要求每周有两天休息日,可以劳逸结合,反映出他们对个人自由和时间的要求,不希望有额外的工作负担。此外,对薪水的期望状况方面,多数专接本毕业生选择初始月薪在“1000—2000元”,这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严峻就业形势下他们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还是比较理性和务实的;而普本毕业生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为2000—3000元则稍稍偏高。工作一段时间后,近一半的专接本毕业生期望薪水能达到“2000—4000”元,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而普本毕业生中选择“4000—6000元”的人数占63.33%,他们对工作一段时间后薪水的期望值偏高,与目前的现实状况不太相符。最后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毕业生选择的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市,没有人选择去农村。

4.就业职位期望。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去幼儿园后,63.33%的普本毕业生选择一线教师的职位,而专接本毕业生中则有58.00%的人选择管理者的职位。不管是普本还是专接本的学生,都没有人选择保育员的职位,从中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就业的期许向往和壮志豪情,但对于管理者有如此高的职位期望,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结果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应从个人、学校和政府三个方面进行干预,促使毕业生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

1.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科学就业观。

毕业生自身内在的因素,是解决其就业期望问题的关键。在目前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应当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不能只考虑用人单位能提供什么条件,还要权衡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正确认识自己,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特长等个性因素,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避免盲目自信或过于自卑等就业心态问题的产生,造成就业期望偏高或偏低。此外,大学毕业生应树立“从基层做起”的观念,适当放低自身的期望值,做好从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最后,平时要多关注国家的就业政策,更新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势,做好职业规划。

2.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加实践机会。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引导大学生合理定位自身的基础和关键。从大一课程开始,学校就应该不定期地邀请一些相关学者和幼儿园一线教师、园长结合实际给学生做本专业的职业规划讲座。临近毕业学年,除开设固定的就业指导课程外,还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宣传工作,及时向毕业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使毕业生切实了解就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准确、合理地定位自己的就业期望。除此之外,高校应尽可能地与用人单位建立积极联系,提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招聘会,积累就业经验。

3.改革学前教育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政府应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改革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其成为其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不是把它当做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其次,应积极规范和扶持地方私立幼教机构,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最后,应在政策上扶持农村学前教育,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并为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物质保障。此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其提供免费指导和相应资金援助。

参考文献:

[1]杨江涛.湖南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期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作者:庞晓楠 魏旭 丁艳云

第三篇: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的研究

摘 要: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2012年毕业论文进行研究,初步分析目前本科论文一些现状问题 及其原因,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客观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改革

1 前言

毕业论文是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大学四年学业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下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不容乐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加以重视。为培养符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需求,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体育教师,有必要探索出一种科学、合理的提高撰写论文质量方法。本研究旨在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到2012级本科论文撰写质量进行分析,以期能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0-2012级三个年级的体育教育系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翻阅并查看华南师范大学2010级-2012级近三年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共387篇毕业论文及相关资料,并检索中国知网,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士博士毕业论文。

2.2.2 访谈法

2016年4月到6月,访谈了10位论文指导教师以及10位2012级的体育教育本科毕业生。了解撰写论文中教师、学生所碰到的相关问题。

2.2.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对师生的开放式访谈,自编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共发放 200 份问卷,回收 2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

2.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9和Excel 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毕业论文的现状

3.1.1 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2010-2012级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整体情况来看,体育教育学和训练竞赛是近3年毕业生的主要研究方向, 2010级与2012级超过3/1是写体育教学内容,而2011级的学生虽然也有很多写体育教育,但是竞赛训练却成为该届毕业论文比重较高的一个研究方向。可能是2011级学生大部分都参加了2015年广东省大学生大运会,学生经历了运动会前的备战、高强度训练、紧张的比赛气氛感染了全年级的学生,所以学生愿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本专业的熟悉度决定其选题方向,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日常课程和大部分时间都以术科学习为主,因而更倾向于选择技术类的研究选题。而学生对体质健康方面的选题研究较少,一方面可能是學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可能是理论研究选题更依赖实验条件,且受实验经费限制,开展实验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类实验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开展实验学科的研究,因而导致选择该研究方向的学生越来越少。总体来说,近3年学生的本科论文大多在选题时会选取与自己特长相关、了解接触较多,研究内容相对单一,且研究表面的东西,没有深入探究。甚至有时同一专项班会出现相同的题目,并且研究方法、对象、手段均大同小异,那就沒有意义,论文质量也不会太高。

3.1.3 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

本科论文一般都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大多数的本科生来说还是第一次经历。对教师而言,这也是科研经验的过程与收获。以2012级为例,由于受师生比例限制的原因,每届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有体育教育专业共80名学生,相应配备32名指导教师,即人均指导篇数为2.5-3篇。学院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往往首先考虑选择自己的专项课教师作为导师,经学院调整后,部分学生才会二次选择其它理论课教师或者公体课教师作为导师。从研究结果看,专项课指导教师数量每年均保持基本水平,并成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主要师资力量。从近三年的指导教师情况发现,由于专项术科教师均是从事专业技术技能教学,还要兼校运动队教练的重担,绝大多专项术科教师必须承担学校大量的教学工作,其指导毕业论文的精力被分散,客观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而理论课学科教师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上并没有充分发挥其重要性作用。

指导教师对学生撰写论文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指导教师的学术思想、学术态度和科研水平也会直接正面影响着学生。本科生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规范论文写作,他们刚开始往往都感觉无从下手,这时,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根据对论文的指导次数和时间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毕业论文一般指导次数在3-4次(50%),刚好占总数的一半,其次是5-6次(占23.5%),7次以上相对比较少,只占10.5%。每次师生讨论时间以20-40分钟选项居多,共97人(占48.5%),多于一个小时的只仅占5%。通常情况下论文指导时间低于半个钟就显得有点仓促,论文质量难以保证。体科院有个别教师在开题报告上提出学生论文存在的问题,能给予比较合理的改进意见。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开题报告上写“同意开题”几个字,显得有点简略。教师在指导论文过程中责任心不够强,对论文投入的精力有限,导致学生在后面的论文撰写时觉得难度大,无从入手。从近3级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指导论文的态度有待提高。

3.1.4 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情况

对近3级的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论文框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手段一概不清晰,更不用说字体、段落、脚注、尾注、数据图表等一系列的规范表述性问题。通常很多学生都是在完成整个毕业论文之后才知道基本格式问题。从而导致连文献资料的引用断章取义或者无从下手。毕业论文的前期选题,文献收集、开题报告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都是为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有必要尽早让毕业生熟悉论文撰写的规范性。

3.1.5 论文数据的真实性情况

在撰写毕业论文中,很多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论文的研究方法,但是由于学生掌握方法的情况不同,导致数据统计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问卷发现,学生对研究方法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调查结果表明,41.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存在抄袭现象,仅有40%的学生认为数据真实。

3.1.6 答辩成绩情况

本文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到2012级学生387篇论文进行毕业论文成绩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表明3个年级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部通过论文质量审核,获得及格以上的等级成绩。从成绩统计看。2011级的学生论文写作能力比较强。对三个年级指导教师与答辩小组评定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得出2010级P<0.05,2011和2012均P<0.01,说明2011-2013级教师评定成绩和答辩小组评定成绩具有高度显著差异,指导教师给出的评定成绩相对宽松。

3.2 毕业论文改革建议

3.2.1 调整毕业论文时间,提前启动指导工作

建议调整毕业论文的时间段,避免与考研就业冲突。将毕业论文阶段性开始时间提前:1:大三第1学期,先让学生选导师选方向,完成开题报告;让学生一边多次接触导师一边初步接触相应方向的文献,只有多看文献资料,才能拓展研究思路,不至到写完开题报告还不知怎么下笔撰写论文;2:大三第2学期分三段时间检查、上交论文的完成进度,每一段时间必须指导教师签名,并在期末提交论文二稿;3:大四第1学期完成修改论文以及PPT制作;4:大四第2学期可以相对轻松与指导教师进行预答辩以及正式毕业答辩。

3.2.2 优化组合师生力量,培育优秀毕业论文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决定学生撰写高质量论文的前提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应鼓励学生多选择学科教师进行指导,限制每位术科教师指导论文的篇数尽可能不超过3到4篇;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指导人数应该与其职称成正比,对于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应合理增加其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优化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组合,尽可能保证优秀学生能配备更高水平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有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合理组合”有利于增加优秀毕业论文的数量和比重,也可提升整体毕业论文质量。

3.2.3 提升教师指导内涵,建立指导奖惩制度

建立合理的指导奖惩制度是提高教师指导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由于大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够强,很多教师只重视自己的科研项目以及课堂教学, 轻视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的投入精力有限,学生也无从下手,恶性循环,直接導致论文质量问题;其次,一些术科教师自身知识更新缓慢、知识结构相对陈旧,科研能力相对薄弱,使其缺乏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意识,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学院应建立专业导师目标责任评价和监督制度,以客观的评价指标明确规定导师指导的小时数和次数,加强导师责任,并把学生论文质量考核直接与导师责任挂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获得本科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应在全院进行表彰,以表对其工作的肯定。

3.2.4 加强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培养学生基础写作知识写作能力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由于许多学生有倾向于术科学习的思想,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专业核心理论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入,没法做到理论知识与实战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缺乏创新精神。针对这种现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进行改革创新,即无论是学科还是术科课,每完成一门专业课,教师应布置小论文作业的形式来提高基础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说明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禁止学生盲目照搬或者断章取义,甚至抄袭剽窃的现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一步登天的,需要实践和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上来了,科研能力就能慢慢衔接上来。

4 结论

4.1 华师大体科院 2010-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格局趋于稳定,选题多以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竞赛为主,基本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4.2 教师通常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次数在3-4次之间,每次40分钟内比例较多,多于一个小时的比例只仅占5%。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的学时数。此外,应合理分配专项技术和理论课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学院理论课教师的学术作用。

4.3 华师大体科院 2010-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结构都能达到完整、合理,但在格式上有必要规范,论文的真实性与抄袭情况有待加強。

4.4 应保证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减少其与本科生就业迎考时间的冲突,保证学生撰写论文的精力与时间。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普遍高于与答辩小组评定的成绩,应制定合理的论文质量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 钟其鹏.近三十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学研究述评[J]. 钦州学院学报,2010 (2):79-83.

[2] 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 [J].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S1).

[3] 吴国杰,吴炜亮,赵宏霞.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4] 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 论坛,2008(10).

[5] 李卫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索[J].太原大学 学报,2005(01).

[6] 周晓微,蒋华江.地方高校毕业论文状况分析和对策 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9(3):77-82.

[7] 周鸿勇,李生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 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0):105-108.

[8] 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 现代 大学教育,2009(02).

[9] 杨明.本科毕业论文现存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东 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10] 李小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 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5).

[11]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 2010(7):45-47.

[12] 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高教论 坛,2010,(11):69 -71.

[13] 黄英金.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思考与 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9):57-59.

[14] 孙洁,等.毕业论文写作与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7:1.

[15] 刘小花,白海鑫,党玉丽.指导教师在化学本科毕业 论文中的指导作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0.2.

作者:庞文绮

第四篇: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撰写结构研究

【摘 要】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应根据研究对象的情况,深入分析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文章以管理类专业为例,提出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选题规模应适当,应密切联系工作实际,选择能独立完成的课题。

【关键词】成人教育;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撰写结构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现设置有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等管理类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2014年4月修订与发布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的调查中,我们对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撰写结构有以下的看法:

一、论文选题存在“过空过大”现象

对于人文管理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继续教育学院在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中提出以下的遵循原则:要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尽量从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进行选题。选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避免“过空过大”。

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毕业论文选题的确存在“过空过大”的现象。有些学生对论文选题把握不当,选定的论文题目范围太宽太大,难以收集第一手资料,难以展开撰写。[1]论文内容不充实,不符合培养要求和目标。有些学生什么资料好找就选什么题目,选题理论性太强,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符,不知如何下笔,不知如何分析、论证,难以完成。有些学生则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搜索”“剪切”“粘贴”等功能,摘抄、堆积而拼凑毕业论文,甚至存在抄袭现象。

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有选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危机与预警研究”“薪酬调整机制的探讨”“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与产品定位”“房地产营销战略研究”“论企业品牌战略”“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研究”“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等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我们认为就成人教育的学生而言,以上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都是很大的研究题目。

二、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的毕业论文

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管理类专业本科应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从而确定毕业论文选题。选择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符合成人教育特点

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中或中专毕业后走上生产、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而选择修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很多已在单位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因此成人教育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1具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管理类专业采取成人高考(业余、函授)、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学习的形式。很多学生在本科学习前已在管理等岗位工作了多年,积累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增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经验是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资源。

2期望把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

由于很多学生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不少的困难与问题。在学习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本科阶段,不少学生已尝试结合所学习的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毕业论文阶段,他们期望借助指导教师的帮助,解决一些工作实践的问题。因此与全日制本科生相比,他们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动力更大,更期望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3理论知识积累尚不足

成人教育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目前的主流,很多学生工作相当忙,又有家庭负担,工学矛盾使学生很难有时间保证系统专心研究管理学基础理论。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有些学校在教学与考试上降低对学生的培养标准,学生学习与接受的知识面较窄。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相比,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理论知识积累上有欠缺,理论分析能力显得不足。

(二)管理学科的特点有利于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

管理学科是直接指导实践的方法论,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和社会性。[2]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在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重视以管理类课程理论为基础,联系社会实际分析较典型的案例,培养学生特有的管理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实践。

管理研究论文按论文的功能可分为:基础理论型论文、应用研究型论文和学术论争型论文。基础理论型论文是运用科学抽象、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管理领域的理论进行研究的论文。应用研究型论文是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建议的论文。学术论争型论文是就管理问题的不同观点开展争论的论文。根据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有利于成人教育学生发挥其长处,能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密切结合,更有利于他们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在应用研究型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目前已构建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整合教学资源,实现送教上门,打造“学科知识+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创新性课程体系。现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已探索与实践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是联合行业、企业创办直属班,学生群体都在同一企业工作,具有共同的职业生涯,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他们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感性认识。他们关心企业的发展,有共同的企业研讨问题。因此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有利于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更欢迎。

三、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点,是决定论文基本框架、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毕业论文的选题既要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更要注意与他们的工作实际和专业有机结合,选题宜小而具体。[3]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选题规模应适当,应选择密切联系学生具体的工作实际,能够独立完成的课题。

在对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调查中,我们认为管理类专业的一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广州欧康公司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研究”“广州海洋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研究”“南建公司提高客户装机满意度的研究”“ST零售企业经营的市场定位研究”“广东省空调行业销售管理策略研究”“通信代维企业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研究”“中铁十六局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广州萝岗区经济适用房工程质量监理研究”等研究课题,是属于管理类专业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的选题。

四、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

在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中提出: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在撰写规范中示例了某一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录。从“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一文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该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了解该生撰写论文的思路。该生结合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的实际情况,在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管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所在,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的改进提出相应对策。本论文层次分明,具有逻辑性,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研究结果很有实际意义与借鉴作用。研究结果也表明:该生能较好运用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完善做出一份贡献,也展示了该生本科阶段学习的成果。

“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的正文结构如下,第1章绪论,包括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其中国内外文献综述是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本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包括了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文献等。第2章允升公司概况与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现状分析。通过对公司员工的结构与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的描述,分析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章允升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调查结果统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章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改进对策与实施建议。运用管理学理论知识,提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改进的思路和原则,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及实施的建议。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结论是对整篇毕业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应用前景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指出本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我们认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毕业论文,符合管理应用研究型论文的撰写结构。管理应用研究型论文是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安维.关于转变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类型及选题方向的思考[J].成人高教学刊,2008,(5).

[2]李荣新.论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2,(3).

[3]刘华.对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4).

作者:文玉燕 李国妤

第五篇:数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探究

[摘要]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 本科生 毕业论文 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 ),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 廊坊 065000)

[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2.发挥师生的整体力量。指导教师的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指导工作难免考虑不周,往往存在某些局限性。每次学生的开题报告,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都应参加,将开题报告的辩论过程变成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过程,鼓励所有参加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广泛地征求本教研室老师们的意见,这样有利于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对毕业论文进行更全面的评价认识。

3.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感悟力。我们安排本专业学生利用做论文的1/3的时间到中学参加教学实践,边教边学,了解中学情况,感悟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学会寻找研究课题,做到教学、学习、科研和就业同步进行。例如,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的理论依据,了解中学教师利用非认知因素转化后进生的根据等,触动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最有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他们走进了数学教育的前列,找到了科研的感觉,逐步掌握了科研的基本要领,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教育初步科研能力,从而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把握数学教育论文的评价

1.再创性标准。不同对象在不同情景中可能得到不同的创新水平:原创水平、再创新水平、部分再创性水平、少许新意水平。由于师范本科生的水平所限,还没有发现原创水平和再创新水平的论文,只有很少的学生达到部分再创新水平的标准(即对再创新成果进行移植、修改、补充、推广和评价),部分学生能达到少许新意水平的标准(即论文的内容、构思等局部方面有少许新见解、新体会、新加工)。多数学生的论文创新性水平不高,只在模仿的基础上,略有思考。对于创新要求应该适度,如果要求文章的整体内容立意新颖,或者要求文章的全部或主体部分是创新的成果,这个标准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以为把部分再创新水平作为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少许新意水平应作为学士生论文的一般要求,能够模仿别人、理解理论和有所感悟的水平应该作为学士生论文的最低要求。鼓励学生的论文尽量涉及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2.整体性标准。首先,论文要紧扣主题展开,各个部分都应该为主题服务,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结构,一些学生离开主题发表议论,论文不能达到学士学位的要求。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论文各部分的地位,主次分明,重点部分和关键部分必须予以较深阐述,次要部分就不必 唆。最后,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应该相互配合得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部分间对立或矛盾,就犯了“自打嘴巴”的毛病。

3.规范性标准。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完论文后,将论文成果表示成学术形态。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语言要简洁、说理清楚、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所展示的各类图表及数据要清晰、翔实、规范,能够正确运用统计方法说明某些结论。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毕业论文在创新水平和独立工作的程度上,在说明理论依据和阐述问题的深度上,有一定不可回避的局限性。从数学教育专家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数学教育研究除了具有精深的数学基础,要有扎实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数学教育实践形态知识,经过各种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于研究课题,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强的本领域的科研本领③。本科生既缺乏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又缺乏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体验,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科研能力,首先需要从方法上考虑学生的数学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相应地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机会参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做到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

[注释]

①张奠宙.关于《数学教育学报》文风的建设[J].数学教育学报,2002(4):98-99.

②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7-9.

③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345-346.

作者:李 静

上一篇:新闻评论论文下一篇:小学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