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

2022-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家乡新变化教学反思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教学反思

乐 雪 梅

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注意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教育素材,如学校、社区、以及学生家庭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与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这样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课前通过收集家乡的变化有关的资料,课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汇报,讨论、交流等活动,全方位地关注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1在课前的预习指导中,我启发学生:要想了解家乡的变化,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导学生思考,明确调查的方法、对象、内容等。然后,让学生下去调查走访。

2. 本课着眼于“变化”二字,因而教学过程着力让学生“体验”身边环境的变化、生活的变化。引导他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真实的感受。

3.以活动为主线,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在彼此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形成真切的情感体验。

第2篇: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16家乡新变化

教学内容 我家门前新事多 家乡特色代代传 教学目标

1. 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变化,知道家乡的传统文化特色是什么。 2. 学习使用参观,调查等方式了解信息,通过绘画、描述等手段表达对家乡的美好祝愿。

3. 进下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激发建设家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家乡的变化,激发建设和保护家乡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实地观察,访问身边熟悉的人,了解家乡有哪些变化,为课上交流作准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家乡门前新事多

1. 出示6

2、63页图,为学生装饰流作铺垫。 2. 学生说说自己所在村社镇的变化。 3. 视学生交流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活动二 家乡特色代代传

1. 出示64页图了解其他地方的特色产品。

2. 说说自己家乡的特色是什么?展示学生带的物品中。 3. 补充学生的展示(永宁河船工号子,豆腐干,枇杷,……) 活动三 我的家乡会更好

1. 希望家乡有怎样的变化?(河更清,山更绿,路更宽……) 2. 写一写“我希望家乡越来越好”或画一画。 3. 小结。

第3篇:家乡的变化作文 反思

口语交际《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有这么一首打油诗:“眼前有景道却无,为赋新词强说愁。搜肠刮肚凑字句,作文苦水无处流。”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一个又硬又涩的大果子,做起来费时、费力,见效慢。作文教学是我颇烦恼的一个课题,我一直在研究,在困惑,在探索„„学生无话可写,咬笔杆、抓头皮、发呆、搜肠刮肚„„无从下手,“无米下锅”。一方面是身处农村,他们占有的读书资源和素材极少,素质及知识欠缺;一方面是我们老师的心态不正确,功利心太强,片面追求语言优美华丽,过分强调思想高尚,为了得高分,逼着孩子在固定的格式里说套话,说言不由衷的话,把孩子作文的兴趣给抹杀掉了。学生为了凑字数而编造、造假,本来应该是直抒胸臆、随情赋物的作文,成了孩子们说假话说空话的一个工具。我们忘记了一点——作文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

想想看,为什么孩子们与家人一起闲聊,或与同学一起讨论时他们认为有趣的事情时,他们表情那样丰富生动,言语滔滔不绝,还常有连珠妙语?为什么当要求孩子们坐下来正正规规写作文时,他们却往往愁眉苦脸,无话可说;实在憋不过,只好写一些枯燥无味的文字?孩子怕写作文,不是作文可怕,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把孩子们吓怕了。

鉴于此,我选了百花园四里的“能说会道”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有话可说——说得好,写的自然就好。我认为写的清楚的孩子,也一定说得清楚;反过来,说得清楚的孩子,写得也一定清楚。写得不清楚的孩子,就先让他说清楚。说的环节不过关,写的环节一定不合格。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同桌说,小组说,说老师,说家乡的路,说家乡的房子,说校园的变化„„人人畅所欲言,不吐不快。“说得出口”为“写得成文”提供了起跳的踏板,为“下笔有神”开辟了一条绿色的通道。

不过,令我难为情的是,我们孩子交流的词语还是匮乏,句子的表述还是笨拙、平淡,缺乏“神”,难登大雅之堂。这与我们老师平时的教学方式是相关的。我教的对象是农村学生,各方面素质及知识欠缺,基本没有什么课外书,家庭读书的氛围也没有,家里除了书包的课本外,能见到带字的纸页都难,要完成一篇像样的作文谈何容易!尽管难度很大,我还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训练、培养、熏陶、鼓励„„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多表达,多读书,多积累,多练笔,多评议,时时积累,乐于记录,长时间熏陶,会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采。

以后,我会继续开设阅读课,鼓励课外阅读。据了解,美、加等国的小学生人均年阅读课外读物15-20本;而我们农村的学生,连个零头都谈不上。这样的状况,表达不完整,或表达不贴切,甚至思路紊乱,就不足为奇了。

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描写能力不容小觑。学生不会观察,对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更不会描写对本来熟悉的东西,描写不出特征来。针对这些重大弱点,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下力气,费时间进行培养训练。“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的眼睛。”善于观察,捕捉细节,做生活的有心人,可以让生活、让文章更有情趣。所以,观察能力很重要。观察细致了,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不仔细观察而作,就是泛泛而谈,当然就是空洞笼统、索然无味。利用在校期间,和孩子共同观察一盆花、一只蝴蝶、一场雨„„一同完稿,再展示、交流、修改、在展示,相信这个过程会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展示经典名家大篇是我打算新开设的一个阅读课程,让孩子领悟其中的精髓,提高品位,上升层次,全班鉴赏交流,形成一种浓厚的文学氛围,调动大家学习文学的积极性。

继续提倡学生坚持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写作。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 慢慢进步的过程,仅靠课堂上或在学校里的努力仍然不够,而写日记,能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量,提升他们的思维整洁程度。

还有一点,“师生同下水,相与探浅深”。我以后也写“下水文”,真正体味学生作文的甘苦,及时有效地指导和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们欣赏我的下水作文,不亚于名家名篇,他们能专心学习、积极模仿,那种迫近而亲切的感觉,是其他语言形式无法替代的,从而能真正达到以情煽情、以文育文的目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得亲自下水,一试深浅。

真希望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训练,我的孩子们能随心所欲地随情赋物,那时,“意在笔先”、“下笔若有神”不再是一个口号、一个幻想。

作文是一种交流工具,怎么想怎么说,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就巧妙说,就是这么回事情啊!很简单的一个理解啊!

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下面就 座谈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读书,充分发挥他们 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愿 意去写,主动想写,而不是被动的应付。 其次,要坚持上好作文课。作文课在语文教学中占较大比例,时 间充裕。在这些时间里,一定要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作文技 巧、写作步骤、修辞手法等常识。 再次,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特别是农村学生,各方面素质及知识本来就欠缺,要让他们较容易地 完成一篇作文,着实很难,不多加训练、培养、提醒,无疑是赶鸭子 上架。如果能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而且能从小学一年级开 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那么, 这一切就显得非常容易。 我的做法是:

1、尽力让学生自己写作,并且要求按照正确的写作步骤进行。 禁止抄袭。题目布置去以后,老师作一些指导,例如帮助审题,确 定写作体裁范畴,引领写作思路,唤起记忆,提出写作要求等。然后留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 导。要让学生耐心细致,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完成作文。让学生 先列出写作提纲再打草稿再修改。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先进行口头作文 训练,叫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口述,教师亦口头指导修改。

2、积极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描写能力。学生不会观察,对常 见的事物熟视无睹, 更不会描写对本来熟悉的东西, 描写不出特征来。 针对这些重大弱点,教师要下力气,费很多时间进行培养训练。

3、提倡学生坚持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写作。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 慢慢进步的过程,仅靠课堂上或在学校里的努力仍然不够,因而我们 一定要督促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只有在写的体验 中,才能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量,提升他们的 思维整洁程度。

4、教师要积极的做好学生作文的批改工作,学生和老师花费那么 大心思完成的作文需要同学和老师的认真对待, 特别教师的批改直接 关系到学生再次写作的积极性。老师应该从眉批、段批、总评三个大 的方面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方便老师 和学生一起共同改正进步。

5、教师批改后剩下最重要的步骤就是作文的讲评了。事实证明 认真负责的作文讲评是学生作文水平进步最快的环节, 而没有讲评这 一环节,就意味着你之前所做所有努力都白费了。作业讲评时,可以 选取写的很好的作文做为范文,师生一起分析为什么写得好。再找出 写的差的同学共同的主要问题一起探讨,切记单个打击同学,容易使 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是块硬骨头,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将其击破, 弄懂题意,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先说后写——小学作文训练的“破冰”策略

内容提要:说写并举,先说后写,强化“说”功,有利于减缓作文写作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为作文教学开辟绿色通道。 关键词:创意表达写作

“眼前有景道却无,为赋新词强说愁。搜肠刮肚凑字句,作文苦水无处流。”作文训练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言之痛。已是不争的事实:束缚学生思维翅膀、瓦解学生学习兴趣、阻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困局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打破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论自己的探究途径与感悟。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弊端突出表现为重结果而轻过程,把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人为地割裂开来,“就诗论诗,为文而文”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简单地操作方法抹煞了作文教学的渐进性和梯度感,无形之中增加了小学生写作的难度。很显然,大跨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适应能力制造了障碍,以致于形成了学生“谈写色变,下笔无言”的尴尬局面。

依从认识论的规律来思考,所谓写即作文教学乃是“说”——口头表达的延伸。“说”是前提、基础,是作文教学必经过程。写是说的书面表现。唯有正确把握“写”与“说”的依赖依存关系,才有望水到渠成成体成文,才能为作文教学寻觅出路开辟绿色通道。 基于上述认识,根据认识论和系统论的要求,把认识与写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从说入手培养观察阅读、实践、感悟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啻为一条可资借鉴的策略。

一、 说“观察”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作文教学来说显得多么重要。学生作文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些题目所需的素材虽然是自己已经经历过的事物,但由于这种经历大都是无意注意,因而在头脑的记忆淡薄,感受不深,更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刻认识。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再观察再认识,而在观察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第一,善于引导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要处处依着学生的生活圈画圆,让学生有情可察、有色可辨、有味可品;第二,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发现、捕捉、描摹生活细节的能力;第三,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梳理归类,使这些素材在头脑中形成有序的认知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

问题就在于,如果就此让学生着手写作,困难立时就会显现,尤其是在初学作文阶段,学生会感到无从下笔,为此,铺设“引桥”、以减缓作文难度成为当务之急,组织学生在广泛的搜集素材基础之上开展观察汇报交流这一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具体做法是:先在小组内(

三、四个人为一小组)大声说出自己的看、听、感,然后各个小组推出代表在课堂上作示范演说,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使学生保证了口、手的一致性,“说得出口”为“写得成文”提供了起跳的踏板,多次练习后,写作就不再感到为难了。

实践证明,创造条件启发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先行说出自己所注意到的人物、景致、事件,不仅能激发他们内在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主动梳理自己的语言及思维路径,同时也能相互启发、激活灵感。所有这些工作都为学生下笔述文开展写作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 说“实践”

实践即是做、行动。有道是“书中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听途说终不能触及到生活的本源,表述就会虚假,不真实,七拼八凑,其难可知。因此,创造实践机会,让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创新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容忽视的一环。下列方式在我的教学中多次使用,可谓常用常新屡试不爽,如绘画、制作、表演、种植栽培等。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尽管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但是因为大量机耕机种的使用,学生参与生产劳动种植作物的机会并不多。就这方面来说,他们与城里的学生一样对于植物的栽培与管理容易发生兴趣,布置适当的小栽培作业,既新颖有趣,又富有实践性,能给学生的说写带来许多直观的感知。指导定时管理,并让他们介绍各自的方法、发现及感受,这样的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手操作及口语表达能力就越强。在此基础上,作文写作体裁就会越来越宽,表现的力度也会越来越强。

三、 说“阅读”

学生掌握书面表达能力需要经历逐步积累,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尽管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素材,却无法完整地表达出来,或表达不解切,甚至思路紊乱,个中的原因不外是缺乏足够的阅读而造成的。据了解,美、加等国的小学生人均年阅读课外读物15-20本,这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应该有极好的启发作用,在此情形之下,我们不难理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句话的意义了。我们强调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其作用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方式各异的写作模式,更主要的是通过阅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认识事物和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的作用,为学生准备充足的阅读材料。《格林童话选》《天方夜谭》《安徒生童话选》虽然耳熟能详,但依然引人入胜;《三国演义》《水浒传》浅易本不乏学生的热捧,《说岳传》《聊斋志异》让学生回味无尽,至于《科学家的故事》《发明与制作》《长征故事》更是同学们的当家读本。每部书、每篇文章都能带给学生很多新奇的感受,或让他们激动不已,或令他们难以释怀。通过说一说、表一表、拉一拉、谈一谈,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说出所读的内容或者介绍优美的文章、动人的情节、感人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能感受到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很显然,经过这样的思维整合,再用笔铺叙、描述,就自然会有一种驾轻就熟、轻车熟路的感觉。

众所周知,那种封闭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写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心灵和创新能力,要解决这个困扰之结,就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的教学模式体系,把解放学生的手、眼、耳、口放在第一位,让学生亲手做一做、亲眼看一看、亲口品一品,尤其是在营造“说”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多做工作,诱发学生的表达热情,让所有学生在写作之前首先进入“我要说”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能随心所欲,随情赋物、意在笔先、下笔若有神。

说写并举,先说后写,强化“说”功,不仅不会谈化写的意识,削弱写的能力,而且,由于在写之前展开了一连串周到细致的铺垫工作,因此学生则不会产生种种畏惧心理,若能再辅以适当的写法指导与训练,作文教学必将迎来“暖春”时代。

砀山县西关小学:付静

2011-1-4

第4篇:感受家乡新变化

感受家乡新变化

(一)

“今天是个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明天又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享太平。”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随时都能从商铺、书店里传来歌唱家宋祖英美妙的《好日子》的歌声。说起我们西安呀,真是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最早西安在外地人眼里就像一座规模大点的县城,灰头土脸,交通拥挤。可就短短几年来,西安就已洗去了满脸的尘埃,展露出千年古都的神韵和现代大都市的风采来,为美丽的城市带来了活力。

如今的西安,城墙、护城河、环城公园、顺城巷构成了西安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的景观。还有从去年开通的地铁二号线,短短只用了二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其他城市数十年开发地铁的工程。西安的交通拥挤状况随之一下子得到了缓解,我们不再羡慕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有地铁了。还有,近年来西安大雁塔周边的变化真叫人兴奋。美妙而规模宏大的音乐喷泉;雍容富丽的大唐芙蓉园;具有蓝色风情的西安海洋馆;还有曲江遗址公园的大唐遗风; 浐壩 生态区的碧海蓝天;骊山脚下辉煌壮观的歌舞剧《长恨歌》等等。这一切都反映出西安的国际化、人文化、生态化、创新化。还有西安城中村的改造,使西安城市与乡村生活、工作环境在一天天发生巨大变化,变得更加理想和美丽。

人常说“久居兰室而不知香”,然而,作为我——西安的一名小学生,每天都能嗅到和感受到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也能深切地体会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安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治安的变化。在我为家乡新变化感到自豪的同时,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以实际行动响应时代的祖国的号召,以出色的学习成绩向祖国致敬,向破土的春苗一般,伴随着春天渐渐来临的脚步,以喜悦和期盼的心情喜迎我国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感受家乡新变化

(二)

我的家乡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商州,它还有一个别称——鹤城。顾名思义,就是有鹤的城市。既有鹤,就说明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好。这里还有许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观,龟山公园、金凤山公园、二龙山水库、熊耳晚霞等美景不胜枚举。

近年来,商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相对于以前都有明显的改善。

说说学校的改变吧。以前的学生上学,不仅要交学杂费,还要交课本费等一系列的费用,那时的学生几乎不吃早餐,中午和下午一般都是回家吃饭,家离得比较远的,带些干粮来学校吃。以前的学校也很简陋,只有几张桌子和凳子,有的教室甚至还是危房。我听奶奶说,那时学校根本不教外语,只教语、数等几门学科,爸爸姑姑他们初中时才开始学英语。

而如今呢?

国家已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的课本都是国家免费发放的。每天早晨我们还可以吃到营养丰富的早餐,中午和下午吃饭也不用愁,因为现在的很多学校已经有了饭堂。教学楼嘛?一个建得比一个漂亮,而且还有多媒体教室和电脑教室。现在我们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了。社会在进步,在发展,教育水平也在跟着提升。

说完了学校,我再来讲讲服装方面吧!

以前的人穿衣服,只追求干净合身,所以才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 的说法,经常是大人穿了的衣服,孩子继续穿。那时的人通常都是去买布,回家自己做或者去裁缝店做,正因为如此,在那个年代,裁缝很吃香,所以家里有裁缝的人家一般都很富裕。

但现在的人穿衣不仅要好看,而且还要追求时尚,不要说破,就连那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衣服都没人穿,而且现在的人基本不做衣服,都是去买,所以裁缝店基本都倒闭了。

社会在发展,经济水平也在逐渐发展,人们在饮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听我奶奶说,她们那个年代,整天在生产大队干活,挣工分,换粮食。那时的人们经常吃不饱,就上山割树皮,挖野菜,然后煮着吃,小孩子没有什么吃,经常饿得哇哇大哭。那时还没有奶粉,只有一种叫”炼乳“的东西,实在没钱就将馒头掰成小沫,晒干,再用开水一泡,搅匀喂给婴儿吃。现在的人也吃野菜,因为这是绿色食品,而以前的人吃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我们整天大鱼大肉地吃,再也不用忍饥挨饿了。

怎么样,我的家乡变化大吧?愿我的家乡更美更富饶。

感受家乡新变化

(三)

我的家乡在豫北,那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但我却很爱她,因为那里有疼爱我的爷爷奶奶,还有许多一起玩耍的好朋友。每逢大的节假日,我都会和爸爸妈妈回去看看。而且每次回去,都能感受到一些变化。

老家的村头有一条铁路,听爸爸妈妈说那是京广线铁路,从郑州回老家就走这条线路。我打小就喜欢在村口看各种各样的火车飞驰而过:有黑皮敞篷的(货车)、绿皮的、红皮的(红白相间的)、蓝皮的(蓝白相间)等等。尤其是在晚上,车厢里的亮起灯光的时候,行驶的列车就像一条飞舞的龙灯,漂亮极了!现在村头铁路上有了新的变化,又增添了新成员——子弹头列车。它尖尖的脑袋,洁白的身体,跑的非常得快,一眨眼就不见了。(妈妈说这不属于家乡的变化,但我觉得这是家乡铁路上的变化啊!)

家乡的汽车也越来越多了,但这也不是什么好事。原来回老家,总是可以和小朋友到处疯跑,现在每次和小朋友外出,妈妈总是跟在后面唠唠叨叨的,不要我在街上乱跑。哎,到了农村怎么还不能自由啊!

家乡也有大型超市了。小的时候,我的家乡只有小卖部,里面只有一些日常用品和小零食。每次我嘴馋想吃零食的时候,妈妈却不给我买,说那些零食都是小作坊生产的,不卫生。现在好了,开了大型超市,妈妈常常主动带我去逛超市,给我买书、买玩具、当然还有我爱吃的零食。

最让我兴奋地是村头还建起了健身广场。广场的中心有一个漂亮的小亭子,亭子周围有许多健身器材,那里是人们锻炼身体的地方,也是小朋友最为集中的地方。广场上还有灯光球场,每到晚上,灯火通明,我们小朋友再也不用担心天黑没地方玩了。

家乡的变化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说都说不完,人们吃的比以前好了,穿的比以前好了,过节的时候更热闹了„„ 这些变化让我很高兴,也让我更热爱我的家乡了。不过,在我内心深处,我还在期待一个美丽的变化。在家乡的村口有一条小河,里面的水很黑、很臭,村里的人们叫它黑水河。听爸爸说这条小河以前并不是这样的。爸爸小的时候,河水还很清,里面有鱼虾、芦苇、荷花,人们在河边钓鱼,小孩子在河里游泳玩耍„„但是后来村子附近开了一家工厂,废水排到里面污染了小河,就成了现在的样子。每次看到这条黑黑的小河,我都很伤心,什么时候村头的小河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呢?

我期待这个美丽的变化,我希望家乡能够变得越来越好!

第5篇:感受家乡新变化

感受家乡新变化(演讲稿)

(敬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王郦,是六年级(1)班的学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受家乡新变化》。

我的家乡在耒阳西部,那里群山环绕,只有山中间有一条窄窄的“羊肠小道”。舂陵河在此流过,汇入湘江。它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只不过是小小的一个点,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村。但它在我心中,却纯朴、可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着我的心。

五年前,我跟随爸爸妈妈离开这儿,去城里读书,当我一步步离开家乡时,我看到的是家乡灰灰的旧色:凹凹凸凸的泥巴路上满是积聚的浑水;一低一高的瓦房,仿佛瞬间就会倒塌下来;打着赤脚的放牛娃,拿着草绳细鞭赶着老黄牛;人们在村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今年暑假,我跟随爸爸妈妈又回到了家乡,这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也吹绿了家乡这块土地。它唤起了家乡人民追求美、创造美的极大热情,也让家乡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现在,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繁荣,人民富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瞧!一低一高的瓦房不见了,取而带之的是一幢幢美丽、气派的小洋楼;打着赤脚,拿着草绳细鞭赶着老黄牛的放牛娃也不见了,原来,“两免一补”的政策,使他重新回到了学校;马路上,汽车疾驰,通畅的水泥路取代了昔日狭窄的“羊肠小道”。条条大道从高处向下望,宛如一条条银灰色的巨龙,盘绕在美丽,气派的楼房之中。花花绿绿的车辆从道路上飞驰而过,像巨龙背上闪闪的鳞甲,又如同一条条纽带,把家乡与各地联系起来。路边的花坛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电话进入了千家万户,部分家庭还购买了电脑、私家汽车,建起了小洋楼。人们的穿着也跟上了时代潮流,特别是女孩子,打扮极有个性,充分地展现了青春的朝气和活力„„

这时,我仿佛听到了家乡经济建设发展跳动着的脉搏,仿佛听到了家乡在建设改革开放大潮中前进的步伐,仿佛看到了家乡人民正在建设小康生活的情景,仿佛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这条巨龙在腾飞!

同学们,家乡的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刻,好好学习。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双手,共同努力,为家乡的未来再添上一条绚丽的色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敬礼)

第6篇:感受家乡新变化

感受家乡新变化——我看改革开放三十年

籍贯:内蒙古 工商管理七班 08250190753 古莎莎

摘要:1978年,我国的重大转折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间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进入了建设和发展时期,从此,国家的建设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不曾预料的巨大变化,我们每个人都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国家也因为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而日益强大,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提纲:1. 总述家乡改革开放后的新变化 2. 分说家乡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状况

3. 以小见大,细说国家的变化

4. 对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实行的切实体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艰难,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是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多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多年的沧桑巨变,30多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我的故乡是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那里人民诚实朴素,笑容和蔼可亲,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在这30多年中,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小小的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办公楼更是鳞次栉比,一列列火车横贯家乡,家家住进了新楼房,一台台彩电飞进千家万户,现如今家家电脑、电冰箱样样不少,生活水平也是显著提高,家乡让我刮目相看,在不经意间,我们的家乡已随着时代的变革,走入了小康社会,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质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长。有了党的宏观政策,人们开始为四化建设努力工作、劳动,不管是工人、农民、老师、学生、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个城市出力、出汗,为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而不懈努力着。

据社区里老人们介绍,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在吃的方面,以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在住的方面,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在出行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这么多的变化都要感谢党,是党的政策好,方针好,家乡才会日新月异,

飞速发展。

以小见大,不仅仅是我的家乡,现在的中国也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领导下走向繁荣昌盛,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发展了30多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以11%的年增长率高速度持续维持30多年,中国是一个奇迹。以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在看,会出现经济循环,中国好像打破了此经济循环的命运,一直持续发展且没有减慢的迹象。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做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开始,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到2010年,改革开放成功持续,回顾这30几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成就巨大: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多年间增长了16.7倍;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其实,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最终的直接作用就对“人”和“物”存在关系的改变过程(这里的“人”不是单一地个体而是某类利益群体的总称,“物”不仅仅是商品还包括世界范围的资源、环境、物化的材料(金融)、规范社会秩序的法规制度等等),统一到(区域)社会存在的体系中(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集合中)。从这一过程出发,我个人以为:中国的改革只不过是处于“摸索”期,经验期。而真正的改革(就是国家民族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历史过程)包括完善、交流、挫折和成就,可以说也是国家发展的初期过程(国情:初级阶段)。不能急功近利,更不可悲观厌世,但万万不可步入歧途。也就是以唯物的历史观来看待我国的社会改革,那么改革的成功就是必定的了,当前提出的“和谐社会”就是一种历史唯物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自身、国家和社会、国家关系等的和谐观念就是改革过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也是“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我们改革时期的思想

文化和改革进程和方法手段就应围绕“和谐”这一东方智慧的精华开展进行。发展必然就是财富的创造和累计,但不是“对外扩张掠夺”也不是“对内剥削压制”,那就是自我的完善和更新。

但总体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上一篇:与数字有关的故事下一篇:音乐教学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