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定理公式

2022-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考研数学定理公式汇总

高中数学公式和定理的教学

2016级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摘 要】 数学公式和定理,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形式符号化的特点,并且其所表述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记忆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只有认真理解了数学公式和定理,才能够学好数学。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教学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中,包含着较多的数学公式和定理。这些公式和定理,解释了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律,概括了相关的数学知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众所周知,数学公式和定理,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形式符号化的特点,并且其所表述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记忆起来,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公式和定理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是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只有认真理解了数学公式和定理,才能够学好数学。如何开展数学公式和定理教学,是众教师广泛关注的问题。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知识引入多样化,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最简单的知识导入方式就是开门见山,“今天我要学习的内容是……,请大家翻开教材……”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简单,省时省力,但是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这样的方法学生并不感兴趣,长久以来还会使学生丧失对数学知识的热情。数学知识虽然逻辑性严谨,知识体系复杂,但是并不代表它没有趣味,没有新意所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数学公式和定理,要在知识引入环节多花些心思,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原来的“要我学”学习状态改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

在进行数学公式或定理引入时,有许多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利用实践进行引入,利用类比进行引入,利用发现进行引入,甚至是利用幽默的数学故事进行引入。只要能为学生学习数学公式和定理打好基础,并有效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是合适的、良好的引入方式。无论是怎样的引入形式,都要先对数学公式、定理进行分析,再结合高中生的基本学情进行设计。在学习线面垂直判断时,有这样的数学定理: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称直线和平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单纯理解这两句话可能有些抽象,于是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进行实践,拿出一张矩形的纸片进行对折,并略微展开,使矩形被折的侧面放置于桌面,并告诉学生,折痕和桌面垂直。从这个小实验引导学生对线面垂直定理进行思考,将抽象的知识化为现实,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个定理的含义。

二、重视推导和证明,弄清楚来龙去脉

公式和定理都有推导和正面,在开展高中数学公式和定理教学时,带领学生对公式进行推导,对定理进行正面,让学生全面掌握公式和定理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正面和推导产生迫切想要了解的感觉。在教學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推导和证明,力求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和数学的精髓。对公式定理进行推导证明时,也要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完成整个过程。

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有独特的来源。我在教学时,对推导和正面非常重视,我的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的也非常清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定理是怎么来的呢?如何证明呢?如图:

过点B作CB的垂线与CE的延长线交于D点;∵∠ACB=∠DBC=90°;∴AC∥B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AB=∠ABD;在

△ACE和△BDE中,∠CAB=∠ABD,AE=EB,∠AEC=∠DEB;

∴△ACE≌△BDE(A.S.A);∴AC=DB,CE=DE;∴在△ACB和△DBC中,AC=DB,∠ACB=∠DBC,CB=BC;∴△ACB≌△DBC(S.A.S);∴∠ECB=∠ABC;∴CE=BE=AE。当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的更清楚后,运用起来也会更加高效。这就是重视证明和推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强调条件特例,注重灵活运用

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万能公式”。教学期间,学生最容易发生的运用错误就是将万能公式随意套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数学公式和定理的条件和特例,引导学生在运用万能公式时要注重条件和特例,掌握运用范围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指导学生注意公式及定理的运用注意事项,例如含有正切的三角公式的角的范围是有限制的。这个事情有许多同学在做题时不注意,很容易在这里摔跟头。我在教会学生公式推导之后,让学生做一道小小的练习,从中发现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将它们找出来并提示学生进行思考和改正。这样一来,学生在我的指点下,就明白了任何公式和定理的成立,都需要特定的条件。还有些公式和定理,存在特殊案例,例如三角诱导公式及倍角公式是两角和与差公式的特例。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学习数学公式和定理的目的在于能够灵活运用,快速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开展公式及定理教学时,学生的运用能力是最需要注重的地方。如果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并运用这些公式及定理去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就说明教学是有效果的。反之,则需要教师继续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有着较大的难度,数学知识复杂抽象,但是数学这个学科又极其重要。因此,教师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对教学方案方式进行精心设计,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孙磊丽.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D].聊城大学 2014

[2]黄丽.高中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4

[3]傅婷.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中函数教学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4

[4]颜小情.基于动态生成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4

[5]齐秀姗.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及案例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 2014

作者:赵霞

第2篇:考研数学公式总结之高等数学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公式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考研数学公式总结之高等数学拉格朗日

中值定理公式

考研数学复习,公式是基础也是关键,高等数学中公式众多,大家要加深理解记忆。下面带着大家一起来巩固熟悉高等数学各类重要公式,下面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公式。

凯程考研提醒各位考生考研数学公式的记忆一定要准、牢,否则就没办法进行做题和运算。

第3篇: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汇总

2011年高考数学资料整理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汇总

集合类:

ABAABABBAB

逻辑关系类:

对数类:

logaM+logaN=logaMNlogMaM-logaN=logaN

logaMN=NlogaM logab

MN

=

Nb

logaMloga1=0

logaa=1loga1=-1a

loga^b

a

=b

logaa^b=blogab=alogba=1a

三角函数类:

sin,一二正

co,s一四正tan,一三正

sinsin

coscos

tantan

sin

2

cos

2

1sin2

cossin

cos2

cos

sin

cos2

2

sin



2

1

asinA

bsinB

csinC

2R

abcsinAsinBsinC



a*ba*b*cosa*b

cos

a*b

xx

yy

a

b

c

2bccosA

cosA

2bc

xx

221

*

yy

x

21

y

x

22

y

22

流程图类:

Int2.52.52 (取不大于2.5的最大整数) mod10,31

平面几何类:

(取10除以3的余数)

圆标方程xa圆心:a,b

yb

r

函数类:

斜率:k

yx

22

y(xx

11

圆一般方程x

y

DxEyF0

x)

D

E

4F0

点斜式:yy

y

kx

x

x

11

y

两点式:

yy

xx

DE

圆心:,;半径:

22

4F

点点距离: PP

截距式:

xa

yb

1

0 ba

x2x1y2y1

一般式:AxByC韦达定理:x

x



1//2k1k2

点线距离:d

c

xx

a

A

x

B

y

C

A

22

B

A

x

B

yC10

与A2xB2yC20

平行:AB垂直:AA



AB BB

椭圆:ab

22

yb

1ab0

0

a

c

焦点:(c,0) ,(-c,0)

c

平行:A1xB1yC30 垂直:B1xA1yC30

平面向量类:

ab

a//b

离心率:e准线:x

a

c

双曲线:a

22

yb

1a,b0

b

c

a

xx

,2

y

y

焦点:(c,0) ,(-c,0)离心率:e

a

c

xy

xy

0

准线:x渐近线:y

c

ba

x

抛物线:y

2px

(p>0)

p

焦点:F,0

2

x2x

2,

11

2xx

,

x

,

x

1

离心率:eca

准线:xp2

数列类:

等差:ana1n1d

a

n

a

m

nmd

S

1

n

n

n2

n

a

nn12

d

mnpq

a

m

a

n

a

p

aq

等比:an1

na1q

a

n

a

nm

m

q



S

a11n

q



a1

anq

n

1q1q (q≠1)

mnpq

am

a

n

ap

aq

线性规划类:

n

nxn

niyixi

y

ii1bi1

i1*n2

nx2

nix

ii1i1

aybx

nxiyinxyx

i

xyiy

**bi1

n

n

x2

x2inx

i

x

i1

i1

aybx

导数类:

kxb,

kC

,

(0C为常数)

x

,

1

ax

,

a

x

lnaa0,且a1e

x

,

ex

log

a

x

,

1e

xloga

1xlna

a

0,且a1

lnx,

1 sinx

,

x

cosx

cosx

,

sinx

fxgx,

f

,

xg

,

x

Cfx,

Cf

,

xC为常数

fxgx,

f

,

xgxfxg,x

fx,

f

,

xgxfxg,x

gx



g2

x

gx0 复数:

i

1

abicdiac,bd

abicdiacbdi abicdiacbdi abicdiac

bdbcadi

x2y

xyixyi

Zar,以a,0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Zabir,以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1

3-2

2i

1



1i2

2i12

0

ax

bxc0,

b2

4ac0

x

b

4acb2

求根公式:

i

2a

向量与向量模关系:

Z1Z2Z1Z2Z1Z2

Z1,Z2是二次方程的根,那么即Z1abi,Z2abi

Z1,Z2共轭。

等式与不等式:

ababaabb



ac2

2a

b

aabb

22

b3b

a

24

abc2

3abc

ab2ab,

ab2

ab,ab时取“”

ab2ab

22

abcabbcac

222

平面几何类:

内心: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到交边距离相等,为内切圆圆心) 外心: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 垂心:三条高线的交点 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

S三角形

1

ppapbpc注:pabc

2

角平分线:中

AD

12

ABAC

BDDC

线

2AB

AC

BC

12

S扇形rr弧长

22

立体几何类:

S直棱柱侧ch

ch

,

V柱体V长方体abcSh

V球

43

R

S正棱锥侧S正棱台侧

1212

,

,

V椎体V台体

1313

Sh

SS

,

S球

4R

S

,

cch

hS

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定理1: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定理2: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点、线、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所得的两条交线平行。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第4篇: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汇总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集合与函数 《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根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1加余弦想余弦,1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不等式 《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证不等式的方法,实数性质威力大。求差与0比大小,作商和1争高下。直接困难分析好,思路清晰综合法。非负常用基本式,正面难则反证法。还有重要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图形函数来帮助,画图建模构造法。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数列

《数列》

等差等比两数列,通项公式N项和。两个有限求极限,四则运算顺序换。数列问题多变幻,方程化归整体算。数列求和比较难,错位相消巧转换,取长补短高斯法,裂项求和公式算。归纳思想非常好,编个程序好思考:一算二看三联想,猜测证明不可少。还有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程序化: 首先验证再假定,从K向着K加1,推论过程须详尽,归纳原理来肯定。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复数

《复数》

虚数单位i一出,数集扩大到复数。一个复数一对数,横纵坐标实虚部。

对应复平面上点,原点与它连成箭。箭杆与X轴正向,所成便是辐角度。

箭杆的长即是模,常将数形来结合。代数几何三角式,相互转化试一试。

代数运算的实质,有i多项式运算。i的正整数次慕,四个数值周期现。

一些重要的结论,熟记巧用得结果。虚实互化本领大,复数相等来转化。

利用方程思想解,注意整体代换术。几何运算图上看,加法平行四边形,

减法三角法则判;乘法除法的运算,逆向顺向做旋转,伸缩全年模长短。

三角形式的运算,须将辐角和模辨。利用棣莫弗公式,乘方开方极方便。

辐角运算很奇特,和差是由积商得。四条性质离不得,相等和模与共轭,

两个不会为实数,比较大小要不得。复数实数很密切,须注意本质区别。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排列组合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加法乘法两原理,贯穿始终的法则。与序无关是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两个公式两性质,两种思想和方法。归纳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须转化。排列组合在一起,先选后排是常理。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虑。不重不漏多思考,捆绑插空是技巧。排列组合恒等式,定义证明建模试。关于二项式定理,中国杨辉三角形。两条性质两公式,函数赋值变换式。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

点线面三位一体,柱锥台球为代表。距离都从点出发,角度皆为线线成。垂直平行是重点,证明须弄清概念。线线线面和面面、三对之间循环现。方程思想整体求,化归意识动割补。计算之前须证明,画好移出的图形。立体几何辅助线,常用垂线和平面。射影概念很重要,对于解题最关键。异面直线二面角,体积射影公式活。公理性质三垂线,解决问题一大片。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平面解析几何 《平面解析几何》

有向线段直线圆,椭圆双曲抛物线,参数方程极坐标,数形结合称典范。笛卡尔的观点对,点和有序实数对,两者—一来对应,开创几何新途径。两种思想相辉映,化归思想打前阵;都说待定系数法,实为方程组思想。三种类型集大成,画出曲线求方程,给了方程作曲线,曲线位置关系判。四件工具是法宝,坐标思想参数好;平面几何不能丢,旋转变换复数求。解析几何是几何,得意忘形学不活。图形直观数入微,数学本是数形学。

第5篇: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定理汇编(二)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第6篇:高一数学必修三公式定理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三公式定理总结

篇一:高一数学必修3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高一数学必修3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1 算法初步

? 秦九韶算法:通过一次式的反复计算逐步得出高次多项式的值,对于一个n次多 项式,只要作n次乘法和n次加法即可。表达式如下: anxn?an?1xn?1?...?a1?anx?an?1?x?an?2?x?...?x?a2?x?a1 例题: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 3x6?4x5?5x4?6x3?7x2?8x?1 ,当 x?0.4 时, 需要做几次加法和乘法运算? 答案: 6 , 6 即: ?3x?4?x?5?x?6?x?7?x?8?x?1 ? 理解算法的含义:一般而言,对于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称为算法,其意

义具有广泛的含义,如:广播操图解是广播操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的算法,空调说明书是空调

使用的算法„ (algorithm)

1. 描述算法有三种方式:自然语言,流程图,程序设计语言(本书指伪代码).2. 算法的特征: ?有限性:算法执行的步骤总是有限的,不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操作内容和顺序必须含义确切,而且必须有输出,输出可以是 一个或多个。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无意义的。

?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可执行的,即每一步都可以通过手工或者机器在一定

时间内可以完成,在时间上有一个合理的限度

3. 算法含有两大要素:?操作: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函数运算,关系运算等?控制 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 流程图:(flow chart): 是用一些规定的图形、连线及简单的文字说明表示算法及程 序结构的一种图形程序,它直观、清晰、易懂,便于检查及修改。

注意:1. 画流程图的时候一定要清晰,用铅笔和直尺画,要养成有开始和结束的好习惯

2. 拿不准的时候可以先根据结构特点画出大致的流程,反过来再检查,比如:遇到判断框时,往往临界的范围或者条件不好确定,就先给出一个临界条件,画好大致流程,然后检查这个条件是否正确,再考虑是否取等号的问题,这时候也就可以有几种书写方法了。

3. 在输出结果时,如果有多个输出,一定要用流程线把所有的输出总结到一起,一起终结到结束框。 直到型循环当型循环

?.顺序结构(sequence structure ):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结构它不存在条件判断、控制

转移和重复执行的操作,一个顺序结构的各部分是按照语句出现的先后顺序执行的。

?.选择结构(selection structure ):或者称为分支结构。其中的判断框,书写时主要是注 意临界条件的确定。它有一个入口,两个出口,执行时只能执行一个语句,不能同时执行,

其中的A,B两语句可以有一个为空,既不执行任何操作,只是表明在某条件成立时,执行某语句,至于不成立时,不执行该语句,也不执行其它语句。 ?.循环结构(cycle structure):它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重复操作问题,分直到型(until) 和当型(while)两种结构(见上图)。当事先不知道是否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时(即不知道循环次数时)用当型循环。

? 基本算法语句:本书中指的是伪代码(pseudo code),且是使用 BASIC语言编 写的,是介于自然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的文字和符号,是表达算法的简单而实用的好方法。伪代码没有统一的格式,只要书写清楚,易于理解即可,但也要注意符号要相对统一,避免引起混淆。如:赋值语句中可以用x?y ,也可以 用 x?y ;表示两变量相乘时可以用“*”,也可以用“?”

?. 赋值语句(assignment statement):用 ? 表示, 如:x?y ,表示将y的值赋给x, 其中x是一个变量,y是一个与x同类型的变量或者表达式. 一般格式:“变量?表达式” ,有时在伪代码的书写时也可以用 “x?y”,但 此时的 “ = ”不是数学运算中的等号,而应理解为一个赋值号。 注: 1. 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不能是常数或者表达式,右边可以是常数或者表达式。“ = ”具有计算功能。如: 3 = a ,b + 6 = a ,都是错误的,而a = 3*5 – 1 , a = 2a + 3 都是正确的。2.一个赋值语句一次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 如:a = b = c = 2 , a , b , c =2 都是错误的,而 a = 3 是正确的. 例题:将x和y的值交换 p?x x?y , 同样的如果交换三个变量x,y,z的值 : y?p p?xx?yy?zz?p ?. 输入语句(input statement): Read a ,b 表示输入的数一次送给 a ,b 输出语句(outstatement) :Print x ,y 表示一次输出 运算结果x ,y 注:1.支持多个输入和输出,但是中间要用逗号隔开~2. Read 语句输入的只能是变量而不是表达式 3. Print 语句不能起赋值语句,意旨不能在Print 语句中用 “ = ”4. Print语句可以

输出常量和表达式的值.5.有多个语句在一行书写时用 “ ; ”隔开. 例题:当x等于5时,Print “x = ”; x 在屏幕上输出的结果是x = 5 ?.条件语句(conditional statement): 1. 行If语句:If A Then B 注:没有 EndIf 2. 块If语句: 注:?不要忘记结束语句EndIf ,当有If语句嵌套使用时,

有几个If ,就必须要有几个End If ?. Else If 是对上一个条件的否定,即已经不属于上面的条件,另外Else If 后面也要有EndIf? 注意每个条件的临界性,即某个值是属于上一个条件里,还是属于下一个条件。? 为了使得书写清晰易懂,应缩进书写。格式如下: 例题: 用条件语句写出求三个数种最大数的一个算法. 或者

注:1. 同样的你可以写出求三个数中最小的数。 2. 也可以类似的求出四个数中最小、大的数

?.循环语句( cycle statement): ? 当事先知道循环次数时用 For 循环 ,即使是 N次也是已知次数的循环 ? 当循环次数不确定时用While循环 ? Do 循环有两种表达形式,与循环结构的两种循环相对应. While循环是前测试型的,即满足什么条件才进入循环,其实质是当型循环,一般在解决有关问题时,可以写成While循环,较为简单,因为它的条件相对好判断. 2. 凡是能

用While循环书写的循环都能用For 循环书写 3. While循环和Do循环可以相互转化 4. Do 循环的两种形式也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时条件要相应变化 5. 注意临界条件的判定. 例题: 设计计算1?3?5?...?99 的一个算法.(见课本P21) S?1 S?1 For I From 3 To99Step 2S?S?IEnd ForPrintS S?1I?1 While I?99 I?1 While I?97 I?I?2 S?S?IEnd While PrintS S?S?I I?I?2End While PrintS ? ? ? S?1S?1I?1I?1 Do S?S?I Do I?I?2I?I?2S?S?I Loop Until I ?99Loop UntilI ?100 (或者 I ?99) PrintSPrintS ?? S?1S?1I?1I?1 Do WhileI ?99 (或者I ?100 ) S?S?I I?I?2LoopPrintS ? Do WhileI ?97 (或者I ?99) I?I?2 S?S?I LoopPrintS ? 颜老师友情提醒:1. 一定要看清题意,看题目让你干什么,有的只要写出算法,有的只要求写出伪代码,而有的题目则是既写出算法画出流程还要写出伪代码。 2. 在具体做题时,可能好多的同学感觉先画流程图较为简单,但也有的算法伪代码比较好写,你也可以在草稿纸上按照你自己的思路先做出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一般是先写算法,后画流程图,最后写伪代码。

3. 书写程序时一定要规范化,使用统一的符号,最好与教材一致,由于是新教材的原因,再加上各种版本,可能同学会看到各种参考书上的书写格式不一样,而且有时还会碰到我们没有见过的语言,希望大家能以课本为依据,不要被铺天盖地的资料所淹没~ Ex: 1. 对于任意给定的N ,一定存在自然数n , 使得1?2. 用循环语句写出求1? 111 ??...??N 23n 1111 ??...?的一个算法. 234100 3. 设计一个计算1? ReadNS?0n?0While S? N 111 ??...?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写出伪代码. 23100S?0a?1 For I From 1to 100 算法:S1S?0S2I?1 a 答案:1 n?n?1 2. S?S? I 1a?a??-1? S?S?nEndFor EndWhlie Print S 3.S如果 I ?100 则 3 1 S?S?I?I?1转 S3 I 否则输出 S 篇二:【强烈推荐】高一数学必修3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高一数学必修3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1 算法初步

? 秦九韶算法:通过一次式的反复计算逐步得出高次多项式的值,对于一个 多项式,只要作n次乘法和n次加法即可。表达式如下: anx?an?1x n n?1 n次 ?...?a1? anx?an?1?x?an?2?x?...?x?a2?x?a1 例题: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 3x6?4x5?5x4?6x3?7x2?8x?1 ,当 x?0.4 时, 需要做几次加法和乘法 运算? 答案: 6 , 6 即: ?3x?4?x?5?x?6?x?7?x?8?x?1 ? 理解算法的含义:一般而言,对于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称为算法,其意

义具有广泛的含义,如:广播操图解是广播操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的算法,空调说明书是空调使用的算法„ (algorithm)

1. 描述算法有三种方式:自然语言,流程图,程序设计语言(本书指伪代码). 2. 算法的特征: ?有限性:算法执行的步骤总是有限的,不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操作内容和顺序必须含义确切,而且必须有输出,输出可以是

一个或多个。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无意义的。

?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可执行的,即每一步都可以通过手工或者机器在一定

时间内可以完成,在时间上有一个合理的限度

3. 算法含有两大要素:?操作: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函数运算,关系运算等?控制结 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 流程图:(flow chart): 是用一些规定的图形、连线及简单的文字说明表示算法及程序

结构的一种图形程序,它直观、清晰、易懂,便于检查及修改。

注意:1. 画流程图的时候一定要清晰,用铅笔和直尺画,要养成有开始和结束的好习惯

2. 拿不准的时候可以先根据结构特点画出大致的流程,反过来 再检查,比如:遇到判断框时,往往临界的范围或者条件不好确定,就先给出一个临界条件,画好大致流程,然后检查这个条件是否正确,再考虑是否取等号的问题,这时候也就可以有几种书写方法了。 3. 在输出结果时,如果有多个输出,一定要用流程线把所有的输出总结到一起,一起终结到结束框。 直到型循环当型循环

?.顺序结构(sequence structure ):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结构它不存在条件判断、控制

转移和重复执行的操作,一个顺序结构的各部分是按照语句出现的先后顺序执行的。

?.选择结构(selection structure ):或者称为分支结构。其中的判断框,书写时主要是注

意临界条件的确定。它有一个入口,两个出口,执行时只能执行一个语句,不能同时执行,其中的A,B两语句可以有一个为空,既不执行任何操作,只是表明在某条件成立时,执行

某语句,至于不成立时,不执行该语句,也不执行其它语句。

?.循环结构(cycle structure):它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重复操作问题,分直到型(until) 和当型(while)两种结构(见上图)。当事先不知道是否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时(即不知道循

环次数时)用当型循环。

? 基本算法语句:本书中指的是伪代码(pseudo code),且 是使用 BASIC 语言 编写的,是介于自然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的文字和符号,是表达算法的简单而实用的好方法。伪代码没有统一的格式,只要书写清楚,易于理解即可,但也要注意符号要相对统一,避免引起混淆。如:赋值语句中可以用x?y ,也可以 用 x?y ;表示两变量相乘时可以用“*”,也可以用“?”

?. 赋值语句(assignment statement):用 ? 表示, 如:x?y ,表示将y的值赋给x, 其中x是一个变量,y是一个与x同类型的变量或者表达式. 一般格式:“变量?表达式” ,有时在伪代码的书写时也可以用 “x?y”,但 此时的 “ = ”不是数学运算中的等号,而应理解为一个赋值号。 注: 1. 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不能是常数或者表达式,右边可以是常数或者表达式。“ = ”具有计算功能。如: 3 = a ,b + 6 = a ,都是错误的,而a = 3*5 – 1 , a = 2a + 3 都是正确的。2.一个赋值语句一次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 如:a = b = c = 2 , a , b , c =2 都是错误的,而 a = 3 是正确的. 例题:将x和y的值交换 p?x p?x x?y , 同样的如果交换三个变量x,y,z的值 : y?p x?yy?zz?p ?. 输入语句(input statement): Read a ,b 表示输入的数一次送给 a ,b 输出语句(outstatement) :Print x ,y 表示一次输出 运算结果x ,y 注:1.支持多个输入和输出,但是中间要用逗号隔开~2. Read 语句输入的只能是变量而不是表达式 3. Print 语句不能起赋值语句,意旨不能在Print 语句中用 “ = ”4. Print语句可以输出常量和表达式的值.5.有多个语句在一行书写时用 “ ; ”隔开. 例题:当x等于5时,Print “x = ”; x 在屏幕上输出的结果是x = 5 ?.条件语句(conditional statement): 1. 行If语句:If A Then B 注:没有 EndIf ?EndIf ,当有If语句嵌套使用时,

有几个If ,就必须要有几个End If ?. Else If 是对上一个条件的否定,即已经不属于上面的条件,另外Else If 后面也要有EndIf? 注意每个条件的临界性,即某个值是属于上一个条件里,还是属于下一个条件。? 为了使得书写清晰易懂,应缩进书写。格式如下: 例题: 用条件语句写出求三个数种最大数的一个算法. 或者

注:1. 同样的你可以写出求三个数中最小的数。 2. 也可以类似的求出四个数中最小、大的数

?.循环语句( cycle statement): ? 当事先知道循环次数时用 For 循环 ,即使是 N次也是已知次数的循环

? 当循环次数不确定时用While循环 ? Do 循环有两种表达形式,与循环结构的两种循环相对应. While循环是前测试型的,即满足什么条件才进入循环,其实质是当型循环,一般在解决有关问题时,可以写成While循环,较为简单,因为它的条件相对好判断. 2. 凡是能

While循环书写的循环都能用For 循环书写While循环和Do循环可以相互转化 Do 循环的两种形式也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时条件要相应变化 5. 注意临界条件的判定. 例题: 设计计算1?3?5?...?99 的一个算法.(见课本P21) S?1 S?1I?1 While I?99 S?1 For I From 3 To99Step 2S?S?IEnd ForPrintS I?1 While I?97 I?I?2 S?S?IEnd While PrintS S?S?I I?I?2End While PrintS S?1I?1Do ? ? ? S?1I?1Do S?S?I I?I?2 Loop UntilI ?100 (或者 I ?99)PrintSS?1I?1 Do WhileI ?99 (或者I ?100 ) S?S?I I?I?2LoopPrintS I?I?2 S?S?I Loop Until I ?99PrintSS?1I?1 ?? Do WhileI ?97 (或者I ?99) I?I?2 S?S?I LoopPrintS ? ? 颜老师友情提醒:1. 一定要看清题意,看题目让你干什么,有的只要写出算法,有的只要求写出伪代码,而有的题目则是既写出算法画出流程还要写出伪代码。 2. 在具体做题时,可能好多的同学感觉先画流程图较为简单,但也有的算法伪代码比较好写,你也可以在草稿纸上按照你自己的思路先做出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一般是先写算法,后画流程图,最后写伪代码。 3. 书写程序时一定要规范化,使用统一的符号,最好与教材一

致,由于是新教材的原因,再加上各种版本,可能同学会看到各种参考书上的书写格式不一样,而且有时还会碰到我们没有见过的语言,希望大家能以课本为依据,不要被铺天盖地的资料所淹没~ Ex: 1. 对于任意给定的 N ,一定存在自然数 1? 12?13?14...? n , 使得1?1100 12 ? 13 ?...? 1n ?N 2. 用循环语句写出求的一个算法. 3. 设计一个计算1? ReadNS?0n?0While S? N 12?13?...? 1100 的一个算法 ,并画出流程图 ,写出伪代码. S?0a?1 For I From 1to 100 aI 算法:S1S?0S2I?1 答案:1 n?n?1 2. S?S? S?S?EndWhlie1n 3.S3如果 I ?100 则 1 S?S?I?I?1转 S3 I 否则输出 S a?a??-1?EndForPrint S 篇三: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

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 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 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

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当型循环结构 直到型循环结构

注意: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判断。因此,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死循环”。2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一般是同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 1.2.1 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1、输入语句

(1)输入语句的一般格式

(2)输入语句的作用是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功能;(3)“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变量是指程序在运行时其值是可以变化的量;(4)输入语句要求输入的值只能是具体的常数,不能是函数、变量或表达式;(5)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用分号“;”隔开,若输入多个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用逗号“,”隔开。

2、 输出语句

(1)输出语句的一般格式

(2)输出语句的作用是实现算法的输出结果功能;(3)“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表达式是指程序要输出的数据;(4)输出语句可以输出常量、变量或表达式的值以及 字符。

3、赋值语句 (1)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

(2)赋值语句的作用是将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变量;(3)赋值语句中的“,”称作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的意义是不同的。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它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4)赋值语句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右边表达式可以是一个数据、常量或算式;(5)对于一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

注意:?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能是表达式。如:2=X是错误的。?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如“A=B”“B=A”的含义运行结果是不同的。?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解方程等)?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 1(2(2条件语句

1、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有两种:(1)IF—THEN—ELSE语句;(2)IF—THEN语句。

2、IF—THEN—ELSE语句

IF—THEN—ELSE语句的一般格式为图1,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图2。 图1 图2 分析:在IF—THEN—ELSE语句中,“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1”表示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语句2”表示不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END IF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则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1;若条件不符合,则执行ELSE后面的语句2。

3、IF—THEN语句

IF—THEN语句的一般格式为图3,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图4 注意:“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表示满足条件时作内容,条件不满足时,结束程序;END IF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

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后边的语句,若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它语句。 1(2(3循环语句

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也有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两种语句结构。即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

1、WHILE语句

(1)WHILE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2)当计算机遇到WHILE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与WEND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 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这时,

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WEND语句后,接着执行

WEND之后的语句。因此,当型循环有时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

2、UNTIL语句

(1)UNTIL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对应的程序框图是

(2)直到型循环又称为“后测试型”循环,从UNTIL时,先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进行条件的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继续返回执行循环体,然后再进行条件的判断,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满足时,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到LOOP UNTIL语句后执行其他语句,是先执行循环体后进行条件判断的循环语句。 分析:当型循环与直到型循环的区别:(先由学生讨论再归纳) (1) 当型循环先判断后执行,直到型循环先执行后判断; 在WHILE语句中,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在UNTIL语句中,是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

1.3.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1、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1):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 RS0和一个余数R0; (2):若0,0,则n

第7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式定理

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分数部分

1、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3、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4、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5、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7、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8、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9、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0、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2、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13、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质数(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上一篇:纪律维护组职责下一篇:张超事迹党员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