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022-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高中历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为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及相关问题,及时明确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创设教学情境、拓展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合理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历史教学当中,高中历史课程当中历史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并且对于学生的记忆要求较高。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切实地提高教学有效性,则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在课堂上进行大部分知识点的记忆与分析,从而减轻学生在课后再次反复记忆的压力,并且理解性地记忆相对于死记硬背而言更加轻松,而且记忆的程度也较为牢固,所以对高中的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什么样的历史课堂教学才有效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作为文科,我们应当传授给学生对一个事件能够主动地以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和分析。但是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印象就是不停地背书,并且背了也记不住,背了忘,忘了背。所以对许多学生来说,学习历史并没有一定的策略,对他们来说这种学习方式非常的痛苦,严重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和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历史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历史课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习更有效呢?首先,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较为动态的发展性的概念,它意味着课堂的教学内容并非死板而是随着新课标要求的改革以及教材内容不断变化,并且会根据相关课程的主要發展方向来进行适宜的调整,尤其是在教学的价值观以及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次,在课堂上开展有效性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股高中历史课堂一节课为45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需要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完成所进行的教学要求是十分不易的,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当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与自身的能力,不能将课堂仅局限于有形的教室当中,也需要开展一定的课后思考以及课前预习相关活动,从而保证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为课堂的教学打下基础。为了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就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不仅需要研究相关知识所适宜的教学方式,也需要及时、合理地分析学生的心理,从而保证课堂的相关讲解方式可以及时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充分地发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实意义,最大化地拓展教学的效益。

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促进教学顺利开展

在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以此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实例,以此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实现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

例如,在进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在启蒙思想指导下,美国联邦政府结合国情如何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这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又比如设计以下问题:“美国总统制、英国议会制的区别在哪里?”通过这种具有比较性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制度的价值及作用,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二)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需要充分把握好教学目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进而设计出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计划性的问题,通过课堂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活动中,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例如在进行“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若是教师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祖国设计的问题仅仅是“原因如何、过程如何”,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但是设计“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发生碰撞的时候会怎么样?”通过这种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扮演邓小平来反驳铁娘子“铁”一般的言论,以此提高学生对邓小平钢铁般外交风格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香港回归祖国的原因,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找出答案,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三)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进行《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麦哲伦、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等几位航海家,要求学生对远程路线及过程进行介绍,以此促进学生交流和讨论,对历史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当扮演这些航海家的学生做出详细的讲述之后,由其他学生对其进行点评,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中主人公航海过程所面临的困难。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勇于面对挫折的精神,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及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四)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趣味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是比较生动和有趣的,但是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受到一定限制,以致高中历史教学过程较为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积极拓展教学内容,以此保证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教学内容必须要从教学重点入手,不能出现变相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比如拓展其周边的相关内容,使教学重点更加生动和饱满。

例如在“王安石变法”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变法开始拓展到变法过程中出现的历史事件,以及这些历史事件所造成的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之后将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汇集为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通过这种从简入繁、删繁就简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有效增强。

三、结语

总之,高中历史兼顾了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历史知识,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发展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十分沉重,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这才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让学生自己探索独立人生的第一步。

作者: 马园园

第2篇: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体育事业也日益发展起来。而随着未来体育发展的趋势,中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出新的举措。面对当今这个发展更替步伐飞速的时代,必须将效率放在教学的重点位置上。因此,近年来教育部门也在此教育过程中进行了教学革新,要求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从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身心等方面进行潜能挖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针对中职教育有效性课堂教学进行探究,通过构建有效性的体育课堂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关键词:中职教育;有效性课堂;教学方式

一、注重体育教学基础性与职业性相结合

为了实现构建有效性体育课堂,提高中职体育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重视以下两个问题:(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基础体育动作要领的掌握,还要灵活掌握基础的体育技能和基本的运动常识,为接下来体育训练难度的加深奠定基础。例如,跑步、跳、扔、投掷等基本动作与技能。(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所以在教学之中,教师要时刻掌握现在体育市场对于人才要求的动向,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理论课的教学中要尽可能贴近学生未来工作就业的方向,与未来的职业相结合,使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中,为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达到健康教学

人们经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这主要指的是人的性格特点会受到影响,因此,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变。虽然受到基因的影响,父母在这方面会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无法掌控,有些学生从出生就会天生带有残疾或者是一些缺陷,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好,当遇到关键的时刻,他们不但不能正常发挥,还会表现失常,无法顺利地完成教学作业。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摆脱心理压力对自己的影响,使学生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真谛。对于他们犯下的错误,开始教师要细心引导,避免正面指责的情况发生,之后教师可以慢慢地通过一些比较委婉的方式进行纠正,让他们能够接受错误并积极改正。通过这样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三、把传统的体育锻炼意识转变为教育教学的意识

绝大多数的人都认同一个想法,就是学生在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时,体育科学课程只是为了放松身心、锻炼身体,对于身体健康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必要进行体育课上的锻炼,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非常偏执的。体育课堂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强健体魄,还能够使紧张的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缓解疲劳。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外向性格,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例如,就打篮球来说,如果组内成员之间不够团结,像一盘散沙,成员只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出风头,最后只会被淘汰出局。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训练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鼓励,通过这些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利于体育有效性课堂的构建。

四、激发学生养成体育锻炼常态的习惯心理需求

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体育知识讲解,使学生认真聆听体育的精髓;通过优美的身体示范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感受体育的美与力的结合,让学生自己练习,并可以进行自由发挥;通过优美的乐曲来放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学习之中,从而调动起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对体育学学习充满激情。通过这样宽松的体育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养成体育锻炼常态的习惯心理状态,从而创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出板报、书刊、多媒体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加强学生的保家卫国的思想建设,从而高效完成中职体育的教学任务。

总而言之,在现在的中职院校中,体育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系列的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还要使体育教师受到其他文化课教师一样的待遇,从某些方面解决体育教师的心理压力。为了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有效性的教学课堂,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注重体育教学基础性与职业性相结合,把传统的体育锻炼意识转变为教育教学的意识,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健康教学。同时教师还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降低“技术性”运动,通过新式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养成体育锻炼常态的习惯心理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培养一批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李明.新课改下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1(29).

编辑 董慧红

作者:许明礼

第3篇:小议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 课堂是完成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从紧扣教学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教学的生成性、适时进行课堂对话等方面综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有效课堂教学 主体地位 生成性 课堂对话 探究式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新课程既关注广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获得与应用,同时注重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紧扣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学习速度,二是学习效益,三是学习心理。具体表现在知识的增长、方法的获得、技能的提高、智力的发展、情感的陶冶、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问题意识的产生、学科素养的提高、意志的锻炼、价值体系的建立及人文精神的养成,即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有效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紧扣教学目标。

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是生物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细化,其中“知识和能力”是教学的基本依据,立足于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立足于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索的兴趣,立足于学生“乐学”。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可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效果也必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实现,教学效益、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认知的转化和行为的变化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1.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是学习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经验和行为变化的活动,也是学生主动地对外界信息刺激进行选择、编码、储存、检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能引起学习者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使其感知清晰、记忆深刻,启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愉快地自觉投入学习中,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3.使学生养成思维习惯。思源于疑,疑是自觉学习的动力。没有质疑,思维是浅层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要在学生质疑处引导其联系生物学的原理进行分析、概括、解答疑惑,使学生提高思维品质,养成思维习惯。

4.高度重视实验,改进学习方式。生物学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都包含了丰富的技能训练和情感教育。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有重要作用。

5.给学生充分的表现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但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多元思考,还要注意通过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展现个性特长、能力技巧、科学素养和学业成果,让学生在多种展现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潜能。

6.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不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更换为适合的素材,把教材中的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为了凸显知识的内在联系,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根据课程理念将教学内容补充调整,开发校本教材,必要时可适当降低教学的能级,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7.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

三、重视教学内容的生成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重视教学内容的生成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活动所依托的载体,如果教师善于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生成状态进行密切关注,基于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的判断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将会促成学生持久有效的学习。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只有秉持生本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紧扣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和学生,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让课堂成为教学生成的沃土,使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生的创新人格得到充分表达,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保新《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2.付孝溪《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中学生物教学》2010.11)

3.黄广慧《从预设与生成的角度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学生物教学》2010.12)

(作者单位:河南省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

作者:华干辉

第4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有效预设课堂问题等,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2001年新课程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着新鞋子,走着老路子”。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真是“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总的说来,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下面浅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点

《中国教育报》曾刊登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一位历史老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可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几分钟。”

这位老师的回答,让我们感到:有效备课——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有效!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绝大多数教师将20%的精力用在钻研教材上,将80%的精力用在写教案上,殊不知没有有效的课前准备,就没有有效的课堂实施,也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觉得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每个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要学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不仅要用好现有的课本,更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备出有效、高效的课,自有这样老师上课时心里才有底,也便于老师在讲课中遇到问题,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也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如果在钻研教材时,缺少了广度,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拓展,没有延伸,那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吸取的信息量少。鉴于此,有效备课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也需要有效的备课方式。

法国启蒙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卢梭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又提醒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全盘托给学生,还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艺术化的处理。

《落花生》中,教材只是让学生明白“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不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样一个道理。我在备课过程中并没有就教材讲教材,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赋予老教材以新的涵义,在课堂上随机开设了一个“实话实说”栏目,让学生辩论你是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苹果那样的人。从学生精彩的辩论中感到,学生对做人的理解是深刻的,并且富有时代感,他们在向我们展示着心目中理想的自我形象,而且每一个都是那么鲜活,充满着朝气。

当然,有效的备课方式很多,关键是教师要投入热情,善于总结和创造。开辟出一条“备而能用,有利于教,有利于学”的有效备课之路,让教师得以成长,让学生得以受益。

二、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泰勒语)”有专家指出:“考察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等。从活动到状态,意味着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境,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的实践性智慧。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

“差生一开始的状态差可能是假性的,就像近视一样,时间长了,也就变成真性的了,无法再矫正过来了。所以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状态,学习状态,成长状态。学生是不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他的人生态度是不是乐观,精神面貌是不是积极向上,这才是学校教育要着重关心和塑造的。”我觉得这是非常经典的论述,我想只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良好的,对他的学习结果就不需要苛求。

三、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需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育手段。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每年的青歌赛我一直都很关注,对歌手我倒是没有太多的印象,把中心放在了评委身上。一个不经意的镜头推向了 赵易山老师,他担任大赛视唱练耳的评委,赵易山老师绝对外表并不是有多么出众,他的样子并不是属于帅气型的,但他的和蔼可拘的笑容与温柔、舒服的语言,让每一位选手都得到心灵的慰籍。

为什么那么多选手与观众,还有他的学生,特别迷恋他的话语,因为他的话语充满了爱的灵光与智慧的温暖。每位选手听到了他的点评之后,都不会感到被忽略与自卑,比如:“你已经唱的很完整了,这是一个歌唱人的基本修养,你已经做到了,非常好。如果放松一下、不那么紧张,你一定会把这个曲调的感觉唱的很完美,我相信你会做的更好。”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话语。而一句嘲讽与攻击的恶语,往往就毁灭了一个艺术家的诞生。

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好,勇敢地站起来读吧!”“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声音最响亮的同学!”“请你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好吗?”。这些激励性的话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学生们也正是在这些语言中体会到自信的快乐,他们大声地读,快乐地读,向老师展示着“我能行。”老师的一句句激励的话语,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憧憬,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

当然,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也要适而有度。评价语言使用不能公式化,例如: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总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表扬:“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老师很喜欢你!”“你真了不起!”弄得听课老师和学生心里都不是滋味。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赞扬,尤其在中高年级,则不仅难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所以,赞扬要适而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

四、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备前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于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最好诠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即:师德和学识。我们应从这两个方面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学校工资待遇如何,生活环境如何,顺不顺心,都应该对所教的学生负责。不要因为个人原因,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要么不教,要教就要教好。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教师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有信念,相信一定会在这条路上创出辉煌。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是教学的生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的低效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们学校的领导及大多数老师都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将此作为校本研究的重点。一学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多了;探讨如何提高课堂质效、培养学生能力的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注重教学的有效生成;更加注重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当然,这种改变还不够显著,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制约课堂有效性提高的因素和行为。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随意的教学,是注定不能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学是从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开始的。我们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很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他们善于将课标中大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小目标,使之的操作性更强,指导性更明确。依据这样的教学目标,他们有效地设计了教学环节,保证各个教学环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因而他们知道在课堂中哪些内容应该精讲,哪些内容应该深讲,哪些内容学生可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有效性自然就高。

相反,我们有些老师对什么是教学目标还不是很清楚,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认识也不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比较随意,没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这样的课就可能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的老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形同虚设,与课堂教学脱节。

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并依据课时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才能确保目标不虚设、过程不落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保证。

二、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上课总免不了设问和提问。设问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认知基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著名教授肖川老师就主张在课堂中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学习”。他的学生是这样评价他的课:“肖川老师上课之时,常常讲述正酣之际,猛然打住,突然发问,本来抱着来轻松听课的心情猛地紧张起来,思维高速运转如同因特尔公司最新版的奔腾处理器,开始讲述时思维还显混乱,语调也结结巴巴,但讲着讲着思路逐渐清晰,似乎对所提问题有了一种新的理解,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由此可见提问的艺术和功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老师对问题的设计却不尽人意,常常是问题很随意或很生硬,不能起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或是提的问题太大,不利于学生思考;还有的是问得过于简单,对学生思维构不成挑战。这样的问题与其问,不如不问。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即时教学活动和学生思维状况,从不同的角度以相应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入课堂活动状态,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的产生。

三、关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进课堂趋于正常化。由于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创造出一个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且信息量大,课堂容量高,因而受到不少老师的青睐。在我们学校,上课使用课件的老师也比比皆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能正确意识到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因而他们能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在使用中也有些老师走进了以多媒体代替板书、代替思考、代替实验、代替学生活动的误区,老师成了电脑操作工和解说员。我曾经听过这样的课,课堂上老师从头到尾一字板书都没有,所有的东西都在多媒体体课件中。虽然老师有时会提醒学生要记些笔记,但多数学生记笔记的速度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而且,人的记忆需要多重刺激才会牢固,一晃而过的刺激远不如老师一笔一划在黑板上写出来的字、画出来的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容易出现“当时清楚,过后模糊”的现象。著名学者朱正威教授就曾严厉批评过此现象,并形象地比喻这种课留给学生的印象“尤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发展的关系,该板书时还是要板书,挂图、模型等传统简单实用的教学手段也不能抛弃,不能一个U盘、一台电脑就完事。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实现有效教学值得讨论。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坚持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人格的空间,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僻而歧视他;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包办代替。

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是多方面的。一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让他把相关材料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他得以超越现象,发现规律和联系,使信息不致于流失,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论(讨论)、演(演示)、作(操作)、板(板书)相统一。

第三,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如开设“学科沙龙”;二是展现能力,如编导课本剧;三是展现学业成果,如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展等,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因而,不注重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培养和发展,是显示不出高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三、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体现: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例如,同是为了培养操作能力,理化生学科一般采用实验的方法,而音体美学科则常用练习的方法。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四、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教师为达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这样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而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究竟有多大,都需要引起人们的思考。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再次,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讲边说以及演示)、中介(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提供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第5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反问式,延伸式等教学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材设计的改变也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多样化。然而,来自教研部门的大量调研证明:在一些中学,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也普遍存在。有些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只有40%,其余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浪费掉了。可见课堂教学质量是不容乐观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学校物理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此愿与大家共享。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获得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可是,在现实实验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演示的实验多,学生参与的少。事实证明教师演得再好也没有学生自己动手更有效率。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而且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因此教师应把实验的权利留给学生,把创的机会让给学生,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这样我们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理才会知道学生想什么、怕什么、喜欢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

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

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4、精心设计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要坚持集体备课,通常按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人次上课。多人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不同班级的情况,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反问式”教学。

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常常反问学生,追问学生。学生们都不知所措,又重新审题,回顾所学的知识,甚至有时我肯定地把正确的结论回答成错误的,有好多学生就立即与我辨论,从而强化了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延伸式”教学 。

在教学中,不同程度地掩盖课程思维过程是造成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困惑的一个主要原因。初三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初中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毕业生是普通高中教学的优先目标,无论教材编写还是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因此贴近新课标,搞好初中与高一教学的衔接对学生学好高中物理课具有积极意义。

6、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效率 (1)指导学生阅读

现行初中新教材,图文并茂,知识丰富,阅读性强。我在每节新授课前都坚持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尽量安排学生自学,在自学前明确阅读内容及自学要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学生思考

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

住那些关键的知识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学生从中可以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

(4)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

总之,要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教师深入学生心理、关注学生主体、注重课堂设计、更新教学方法、讲究学习方法等,一定会使课堂教学最有效。

姓 名:杨志恒

工作单位:宁夏彭阳县第四中学

邮政编码:756500 联系电话:18169176176

第6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策略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谋而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发展,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二、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它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或收获不大,即使教师教得再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

三、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条件。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教学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有方,寓教于乐,“开窍”有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散发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关系入手。课堂上教师要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的特点,去面对具有差异性的各类学生的特点。以下是笔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想法

策略一:改革备课思路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而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切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即使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策略二:创造积极有效、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

1、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运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2、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思想交互、碰撞的历程。在课堂上,他们彼此不断捕捉对方的想法,从而产生交流、渗透,使学生通过动手、思考、表达,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换算》一课时,我曾经进行过尝试。我出示了一枝事先买好的价值10元的钢笔,要学生猜猜看我是怎么付钱的。活动过程中,变换一定的条件(我有1张5元或我只有硬币等等)。学生参与相当踊跃,利用学具,找出了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付钱方法。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人民币的简单换算,而且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又与生活融为一体,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动态的开放课堂

在一堂关于《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公开课上,教师在预设教案时,设计了让个别学生摸一摸盒子里的物体,说出它的特征,其余同学根据他的描述猜猜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可能无法较清晰地说出具体特征。这时摸的同学不知道怎么说,下面的学生很着急,有些学生坐不住了,开始发问“它能不能滚动?”“有没有平平的面?”……然后教师顺水推舟,抓住机会调整教案。学生兴趣盎然的问答,活跃的思维成了课堂的亮点。

策略三:精练的教学语言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心设计的语言,能把模糊的事情讲得清晰、有条理,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讲得生动、活泼,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创设这样有意思的情境:古时候,有个父亲为了奖励认真学习的孩子,买了他们最喜欢的大饼。先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2份,给了老大一块。馋嘴的老二说:“父亲,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父亲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4份,给了老二2块。贪心的老三迫不及待地说:“父亲,给我3块饼。”父亲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6份,给了他3块。这时老大说:“父亲,四弟最小,应该给他6块。”父亲又将第四个饼平均分成12份,,给了老四6块。老四甭提有多开心了,他觉得父亲给他的最多。话音刚落,不少学生就按耐不住脱口而出:“他们都分得一样多!”教师马上问道:“谁能说说一样多的道理?”“能用等式表示出来吗?”于是,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探究氛围。

策略四:擅于把握挖掘教材,突出教学重点

1、突出重点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看电影”一课,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看图说一说、算一算;例2是画一画、填一填。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景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我们可以以例1为重点,师生共同探讨得数是“8”的算式。对例2(教学得数是“9”的算式),老师要大胆放手,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学生不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抓好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要从整体着眼突出单元的教学重点。比如教材第七单元“植树”一课,教学“8加几”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由于在前一节课中已经重点讲授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也初步掌握了“凑十法”,所以教学这节课,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操作、探索,小组交流的形式,来体会“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再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7加几、6加几、5加几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但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 学中就应把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 学中就应把这“新”的一点突出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重点不是只抓住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 学中把教 材重点孤立起来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教学新知识就必须注意提用 生的已有的旧知识 ,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重点。

2、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 是有效教 学的重点

教学中的智力因素很丰富,例题中有,习题中也有年级教材中有,中低年级教材中也有。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这也是符合《标准》基本理念要求的。实验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标明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拼一拼”等等,这里面就包含着智力因素,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新世纪教材第一册《搭积木》中例题2就包含着很多智力因素,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在观察相碰撞求和图后,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一辆车和一辆车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

18、12+4=

16、12+3=

15、6+4=

10、6+3=

9、4+3=7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三辆车同时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4=

22、12+6+3=

21、12+4+3=

19、6+4+3=13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四辆车同时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4+3=25。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几乎每页上都有。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迁移等能力。如果这些内容教师不让学生去“试一试”、“说一说”、“折一折”、“想一想”、“做一做”,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全新的知识去讲解,就达不到教材对学生智力培养的要求,就不能体现教材的编排意图,就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

当然,以上几点思考只是笔者个人的肤浅观点。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例外。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第7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贵州省正安县土坪镇中心小学 袁 辉 邮编:563402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同行们研究和思考的不少。我们的认为是只要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置、课堂问题设置和学生主体性发挥,以及教师语言等方面的有效性,就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使小学语文课堂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我们在语文课改中纠正的是在中小学系统传授语言学等知识的教学,而没有反对“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传授。相反,我们必须研究,中小学到底需要教授哪些语文知识、如何教授这些语文知识;我们纠正的是不民主的、不倾听学生个性声音的教学,而并不反对教师必要的、关键性的价值引导。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搞新的形式主义,必须体现教师、学生、教学存在的真正价值,即“教学的价值”。

一、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

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善于用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创设情境,以情生情,让学生感受到体验形象的鲜明性,进而来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课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四环节教学法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使我们的教学悄悄地发生了转变。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把握教学四个环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高效。

二、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作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因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其实,细想一想,现在各种研究课、大赛课上,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担心所遇到的“这个班的学生”水平是不是能适

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教师往往就在“撞大运”,如果学生的学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合拍”,教学就顺利推进;反之,就很难顺利进行。因此,我以为,有效的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教师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要首先研究学生,然后是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的起点。一是问题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但也要难易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劲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那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可能不会感兴趣了。同样,如果是一个已经蔫了的甚至是烂掉的苹果的话,就算摘的人一伸手不费一点力气就可以摘到,但谁会稀罕呢?二是问题的设置要灵活。有些问题,换一种问法,达到的目的是一样,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

三、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四、语文教师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语言素养也是教育艺术修养的一部分。教师语言是向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对象是儿童,语言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此,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清楚明白,科学准确和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教育和教学中,小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口语儿童化,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力争做到清晰、准确、科学、符合逻辑,并具有幽默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素养概括为六条,其中第五条便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语

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掌握和运用语言是一条首要的基本功。而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对象是儿童,语言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此,加强语言修养十分重要。一是教学语言要准确。教学中,教师无论是介绍,是引导,是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二语言要有效。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拿鼓励学生来说吧,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对学生突出的表现,只需要送上老师或真诚的赞美、或肯定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或者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就足够了。

参考文献:

1、和平出版社出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总主编,刘芳。

2、嘉兴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教学改革与创新》主编阮望兴、朱建人。

第8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策略

作者:夏吉宏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小学校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镇和平路7号

邮编:408100

联系电话:13896762958 QQ:393420506

【摘

要】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形式。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与学生思维的驱动力,能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和促进学生观察、探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任务。本文就当前课堂教学提问存在问题、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原则和实践策略进行粗浅探究。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提问

策略 初探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观察、探究的重要教学手段和方式。它是教师课堂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技能之一。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学生探究“新知”的引领,能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思考,有效引导和促进学生观察、探究,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为此,增强提高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

1.课堂教学提问中的常见弊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方式已不再有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重视开发学生智能的启发式教学。但在平常教研活动的“听”、“看”课中发现部分教师将启发式教学片面地理解为“师问生答”式教学,课堂教学中“满堂问”,“一问到底”。尽管这样,课堂学生发言仍然不积极,气氛依旧缺少活跃性,教学效率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无的放矢、主观随意、时机不当、缺乏驱动力等诸多弊端。

1.1提问随意无矢,缺乏针对性。少数教师教学中提问无目的,主次不分,“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随意而问,问题目标与提问对象不明,指向不集中,甚至离题遥远,脱离目标,问什么,向谁问等,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目标不明,重点难分,思维模糊、紊乱,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收效甚微。

1.2提问或难或易,流于形式,脱离学生实际。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过于笼统深奥或过偏、过难,问题外延过大,超过学生知识与心智水平,远离学生思维“萌动区”,让学生摸不着头脑,难于理解和接受,导致学生思维梗阻,思维激情骤然退减,启而不发;或提问流于形式,问题简单化,蜻蜒点水,未设置思考台阶,缺少思考性,学生不假思考就可齐声回答,看似形势一片大好,实则既未能促进学生思维,又无法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和有效诊断学生知识缺陷,导致教师诊断结果失真,不利于教学过程调控。

1.3提问对象面小,忽视整体参与。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教学中,教师仅是总只围绕三两个优等生发问,提问对象范围缺少普遍性与层次性,让大多数学生坐“冷板凳”,成为被遗忘的一角冰川。教学课堂犹如平静的湖面偶尔泛起星点涟漪,时而“冷场”,多数学生无精打采,无动于衷。

1.4提问不精准简炼,忽视“火候”。课堂提问中,问题指向、目标模糊,缺乏“如何问?”斟酌推敲,问题语言表述含糊、冗长,忽视提问陈述核心点、准确性与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升华点等关键处思考,提问未能起到断层桥梁引路,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思维难于跟进,影响教学调控与效果。

1.5提问语言抽象生硬,缺乏趣味性。教学提问忽视问题与学生熟知事物的联系和学生生活情趣,问题缺乏吸引力,缺少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听来索然寡味,兴趣无生,影响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发挥,削弱课堂教学效果。 1.6提问频繁无效,学生缺少思考空间。教学中处处开花,“满堂问”,“懂了吗?”、“会不会?”、“找到(发现)没有?”等无效提问四处横生,提问频繁,不给学生学生思考讨论空间,缺乏互动,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洞无效。提了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提问缺乏互动性,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

2.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和原则要求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组织、引领和实施与调控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发明千千万,起点就一问”。为此,教需有疑,问须有用,疑须有果,问须有据。有效的教学提问应具如下作用和原则要求。

2.1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

2.1.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恰当有效的提问,可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望,并将学生将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处,明确探究方向、目标,强化教学针对性。

2.1.2启迪学生思维,促进思考,培养能力。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也就没有学生创造力的养成。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观察、探究,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释放情感,提高增强听讲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并在互动交流中完成知识迁移,获得新知。

2.1.3迁移过渡,调控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教学知识内容和教学程序是相互联系,通过提问,承上启下,调控教学,构建思维与知识理论的严谨逻辑和知识体系;同时,通过提问,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强化兴奋,避免学生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引发疲劳、分心走神,维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保持和良好课堂秩序。

2.1.4反馈教学,评价学生,促进反思。通过教学提问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信息交流效益,反馈评价教学效果,反思调整教学目标、手段和方法,高效优化课堂教学。

2.2课堂教学提问的原则要求

2.2.1针对性原则。课堂教学提问,无论是启迪学生思维,复习铺垫,反馈信息,了解学情,还是突出重难点、关键处等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目标具有导向性,提问对象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把握问题目标,明确提问对象,弄清“问什么”、“向谁问”,有的放矢,因材施问。

2.2.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是课堂教学提问的灵魂,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可在瞬间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启发思索、引导探究发现。课堂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能揭示矛盾,指引思维方向,点拨思维方法,“投石激浪”,引发思索,促进思考,引导探究,帮助发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

2.2.3趣味性原则。人对事物的关注和认识总是从兴趣开始的。学生对教学提问有了强烈兴趣,就会萌动参与意识和激情,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思考探究动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设计提出适合学生情趣、意味,引发学生好奇心,触击学生兴奋点,激发强烈探究欲望的问题,学生就能以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探究和发现,寻求获取新知。如果教学提问平淡,引不起学生兴趣与好奇心,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

2.2.4量力性原则。课堂教学提问应坚持由浅入深,要难易适中,高低适度,梯度适当,问题设置要依据学生知识与心智水平,量力而提,保证可行,让学生“够得着”、“上得去”。如若提问深奥,偏高过难,造成学生思维梗阻,就会望而生畏而止步,导致问而不动,启而不发;如若问题偏浅,过易太浅,缺失思考价值,学生会不假思索,思考方法与思维能力难以培养提高。

2.2.5精准性原则。课堂教学提问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指向明确,直入关键,切忌离题遥远;问题语言表述准确、简洁、清晰,逻辑严谨,经得起斟酌,受得住推敲,规避模糊、冗长,繁琐;问题数量、密度精练,宁精勿滥,避免“满堂问”与无效提问。

2.2.6广泛性原则。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基础、素质在微观上又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为此,教学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与问题难易,结合学生基础素质层次与个体差异,统筹兼顾,分类,“因材施问”,点、线、面结合,“金凤凰”与“丑小鸭”并重同育,既照顾个别学生的引导点拨,更重视全体学生启发诱导。

2.2.7时机性原则。在对的时间提出有效的问题,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中应把握提问时机原则。一是要把握好学情了解、激趣设疑、思考导疑、疑惑释疑、承上启下、知识迁移升华、小结评价等提问时机;二是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与思维空间及回答问题的时间。

3.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技巧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启发式教学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教学提问,设疑激情促思,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学贵有疑,教贵善问,善教者必善问。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各环节有效提问的技巧和策略,讲究提问艺术。

3.1导入情景提问抓联系,明方向。课堂教学引入前,教师结合学生原有已学知识,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握连接点、结合处、生长点,设计启发导向性提问,铺路搭桥,构建认识新知桥梁,促进新旧知识的渗透过渡,迁移升华,加深理解,并建立完整认识结构。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先让学生板演:①286+37(列竖式);②13.8+2.16 (列竖题);③5/9 +2/9;然后提出问题:“第①题在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末位对齐?第②题在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第③题为什么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学生经过比较以上3题的计算过程,展开紧张讨论,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就能得出共识:“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最后教师出示问题:1/3+1/4=?并提问:“分数1/3和1/4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时的分数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能将1/3和1/4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吗?”学生在提问启迪引导、点拨思考中推陈出新地发现:“先把异分母分数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

3.2设问把握教学重难点。在教材重点处有效设问,方可突出重点;在教材难点处提问,方可化难为易,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时,其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拿出一个月饼小丽和小强分着吃,并且问到:你们认为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答;平均分。老师就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每人得半快。老师问:你们手里的半块月饼是几份当中的几份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

3.3提问促成知识深化。学生对事物与知识的认识掌握,总是从特殊到一般,经历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为使学生深化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可进行深化性的设疑。比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内容后,为了巩固知识,可以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然后问:“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不少学生回答为180°÷2=90°。又问:“对吗?量量看”。通过度量,学生便清楚地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与它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深化,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3.4设问解决模糊点。由于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注意力的限制,他们对知识理解往往带有片面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准确地捕捉学生认识上的模糊点,提问引思,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与全面掌握所学知识,澄清模糊认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5提问过渡迁移,承上启下,调控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及各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课堂教学中,从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到另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要平稳过渡,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感到茫然,不能同步跟进。为此,在教学中,应根据知识点或教学环节间的有机联系,恰当准确提问,承上启下,以实现知识点间或教学环节间的自然衔接与平稳过渡迁移,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积极参与思考、探究,学习新知,并培养、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能力。

3.6巩固评价提问,了解学情,反馈教学。巩固评价提问一堂课或其中的一个环节结束后,为进一步巩固或检验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而设计的一种提问。通过对概念、知识的复述、回忆、理解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及时了解、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评价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利于教师反思教学不足、进一步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3.7课尾提问,设置悬念,延伸思维。一堂课的结束,并非意味着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有疑是对学生探索新知永久动力。课堂教学结束时,提问设置悬念,既巩固深化教学内容,又为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同时保持兴趣与思维的持久性、连续性。

课堂教学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更是实施启发式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问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教学中唯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提问作用,遵循提问原则,切实弄清“问什么、向谁问、如何问”课堂教学提问“三要素”,运用各类教育资源,通过灵活有效的多样提问形式、方法,科学有效设疑提问,激情促思,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才能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纪 微.《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3. 朱继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及思考》,新课堂网站. 4. 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06. 5.袁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8期.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姓名:夏吉宏,48岁,男,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小学校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小学数学高级教师。通讯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太极大道78号3单元;邮编:408100;联系电话:13896762958。

第9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是目前课堂教学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有效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科学创设和谐情境,优化教学节奏,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理性和语文教学之本,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实施策略

当前,高中语文新课改在广大教师的倾情关注下,课堂教学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新课改所取得的成绩是毋庸臵疑的,但是,也不可否认,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唯美主义‛,将课堂之水任意搅动,完全忽视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讲解和对重点难点的剖析,‚自主‛变‚自由‛,以为这就是新理念带给我们的新课堂。然而,教师这样的‚教‛能带给学生高效的‚学‛吗?实践证明,这种所谓‚自主‛下的课堂所学知识没能实现有效迁移,效率低下、时间利用率不高的状况普遍存在,这样的变化是背离或误解了新课改的初衷。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从根本上走出效率低下的阴影,就必须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教师有效的‚教‛带动学生高效的‚学‛。通过教师课堂上积极有效的引领和推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使课堂单位时间内最优化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发展。

一、夯实内功,精选信息,着力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一是教师个人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高中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要成为杂家,要努力具备‚百家讲坛‛易中天、王立群等名家睿智思想、渊博学识和缜密思维,知识面要宽广,文学造诣要厚实,能用新课标新理念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所谓‚台上一分钟, 1 台下十年功‛。实事求是地说,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内功不够扎实、自身素质不高,语言文字功底欠佳、文学底蕴不厚实,导致课前准备工作苍白肤浅,难以适应当前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提出的新要求。二是学校要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背景下,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可以改变无力教研、权威‘独霸’和缺少互补的现状。‛[1]一方面,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促进团队学习化发展;另一方面,为有效交流信息提供平台,碰撞交流,集中智慧,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是要求教师要提高精选信息的能力。虽然多数教师课前都能认真备课、钻研课标和教材,但是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导致许多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的高度不够,有效筛选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课前准备仅仅只是停留在对教参和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不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深挖教材或超越教材、有效捕捉选择信息上还不能驾驭自如,更不具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良好语文教育机智。我们要懂得,教师备课不单纯是写教案,而且必须精心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不仅要花工夫钻研已有的教材教参,更要结合学生实际,精选能够在课堂中生成的而不是偶然和随意的其他资料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率和绩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设情境,尊重主体,着力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语文实施成功教法的集中体现。不同课堂情境,有着不同韵味,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带来的是不同的课堂效果。如注入式的满堂灌,课堂节奏缓慢呆板、无起伏波澜,课堂气氛如死水一潭,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填鸭式的满堂灌,课堂节奏呈无规律的急促跳跃,教师情急急,学生心慌慌。这样的课堂教学节奏与新课改的课堂节奏是背道而驰的。如我们教授杜甫 2 的《登高》一诗时,围绕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教师可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给学生展现了文本凄楚悲凉的意境,然后通过配乐朗诵营造氛围,进而让学生明白诵读好文学作品,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整堂课目标明确,张弛有道,教学效果非常好。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在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进入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更加要注重运用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等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创设学生学习的良好情境。教师千万不可把平时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板着脸孔上课‛是教师上课中的大忌,这样的课没学生爱听,课堂效率自然不会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平等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高中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引路人。要十分注重让学生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有‚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和敢于质疑的勇气和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在和谐愉悦课堂氛围实现高效率。

三、优化节奏,激活思维,着力提高课堂结构的有效性

‚优化的语文课堂节奏包括教学进程的快慢度、张弛度、层次性、阶梯性的有机结合,能使学生的思维呈现鲜明节奏,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2]课堂上,教师导入、铺成、高潮、总结四个流程的教学紧张度是逐步加大的,依照前后顺序呈阶梯形,反映出教学认知和教学情感的不断深化。对于一般性知识的讲解通常用铺垫性语言和过渡性语言描述,在松弛状态中快速完成,当一节课展开到重点、难点,这时要求学生紧张,教师要放慢进度或多次重复。目前,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许多教师课堂节奏把持不好。节奏太快造成学生长时间高度紧张而‚欠账‛,节奏 3 太慢导致学生不能产生适度紧张心理而缺失学习激情。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课时,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以题解为导入,接着以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向学生说明文章表达的心绪及产生心绪原因,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节奏平板,学生听来兴趣不大。但若用另一种教学节奏:从拍案而起怒对国民党手枪的闻一多引出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的事迹来导入,接下让学生口述文章内容,再让学生对几个口述者的口述情况进行讨论,从讨论中确定评价标准。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叙述美景的文章很多,这篇文章有何不同呢?引导学生从选材的角度给予回答。紧接着又问:为什么这篇文章能如此打动人?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心情颇不宁静‛的理解。这种优化的教学节奏表现在:课堂结构打破了老程式,学生学习心理一步一个扣子,步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的课堂节奏体现了铺陈阶段的小波折,节奏轻快起伏,形成高潮,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以生为本,回归理性,着力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生为本,向鲜活的学生个体传输传统文化精髓。然而教学实践中仍有一些教师学生意识严重缺失,把语文教学的根本丢弃,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语文教师从备课、上课等每个环节都要积极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时下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想的仍然是自己该怎样来教这篇课文,而不是站在学生角度面对这篇课文时会是怎样的一种认知状态和情感态度,更不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在上课时将预设好的教案滴水不漏地讲一遍,毫无教学创新和机智可言。这种让学生参与仅是一种形式而已的课堂是典型的不尊重学生主体,脱离语文教学根本的教法,甚至有些教师在面对学生精彩回答与自己备课和教参预设不一致时,出现不臵可否的情况。类似这种生本意识严重丧失的语文课堂就是低效和无效的课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要使教育真正实现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两方面必须作为平等者和 4 学习者来参与。‛[3]高中语文新课改只有不断地理性反思和批判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摒弃和革除课堂教学弊端,积极思考和合理构建以生为本,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课堂,语文教学才能回归理性,才能回归语文教学之根本。

总之,新课标高中语文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科学创设和谐情境,优化教学节奏,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语文教学根本。当然,目前实施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诸多途径,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思考,大胆地去实践,我们语文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活泼、灵动、高效的语文教学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陈玉秋.效度: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命脉‛[J].教育学术月刊,2008,(5).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5

上一篇:社区居委会工作汇报下一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