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区域反思

2022-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幼儿园大班区域反思

区域活动对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用分析

摘 要:培养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能够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为今后的阅读与学习提供了基础保障。大班幼儿阅读行为虽然在认知水平与事物分辨力、阅读兴趣爱好、阅读持续性、合作分享等方面优于中小班幼儿,但普遍存在幼儿阅读方法不正确与图书内容理解不全面、阅读自主性差等问题。教师有目的地展开区域活动,包括投放活动材料与创设活动环境等措施,能够提高大班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兴趣,从而确保学习效率。

关键词:区域活动;大班幼儿;早期阅读;培养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中有着明确规定,以促进语言教育体系的完善。3~6岁是儿童学习基本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采取多措并举方式不断提升儿童自主阅读意识与技能。尤其是大班幼儿有着明显口头语言发展潜能,能够运用所具备的语言解释周围所见所闻。为培养大班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应当根据指定原则合理布置活动区域,加强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从而促进幼儿智力、个性等综合素质发展。

一、 大班幼儿早期阅读现状

(一)缺乏阅读自主性

通过对大班幼儿的图书阅读行为观察,记录大班幼儿每天走入阅读区人数与阅读次数,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走进阅读区的幼儿人数与阅读次数逐渐减少,同时存在不看书而漫无目的观察的现象。可见幼儿阅读的目的性与自主性不强,主要是在好奇心驱使下走进阅读区,满足好奇心后将不再进入阅读区。

(二)缺乏阅读连续性

向大班幼儿发放同一本书,记录幼儿翻书阅读的时间,了解幼儿阅读的连续性。观察结果显示全班25人中,翻书阅读坚持3min的幼儿有5人,占比20%;坚持阅读5min的幼儿有16人,占比64%;坚持阅读超过5min的幼儿有4人,占比16%。从中发现坚持阅读时间超过5min的幼儿人数最少,持续阅读5min的幼儿人数最多,可见幼儿的阅读持久性差,但提升空间大。身边响动或玩具吸引会终止阅读行为,其中男生的阅读时间要短于女生,推测与女生细心等本身性格有关。

(三)低层次阅读理解

除图案丰富的书籍外,男生更喜欢阅读动作性较强的图书,女生更喜欢故事情节简单的图书。普遍存在撕书与卷书等行为。女生看书行为比例大于男生,更愿意向同伴讲解故事内容。

二、 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行为不理想的原因

(一)受年龄特征影响

大班幼儿年龄小,对书籍阅读方法技巧未完全掌握,虽然明白图画内容,但不懂画面之间的联系,导致对书籍的低层次感知理解,不乏出现漫无目的翻书、无序性看书等阅读行为。

(二)性格特征影响

阅读持久性强的学生,能够在受到干扰后快速回归到阅读活动中来,而阅读持久性差的学生,受到外界干扰后将无法再集中精神继续阅读,可见幼儿阅读持久性主要受自控能力影响。幼儿无法像成人一样约束自我行为,导致无法有效排除周围的干扰因素。也直接影响了幼儿阅读效率与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理解能力影响

造成幼儿阅读层次浅的原因,与幼儿理解能力差等因素有关,通常对阅读内容有一定了解、接触较多的书籍更有阅读兴趣,可见幼儿阅读行为与对书籍的熟悉程度有直接联系。除此之外,也与图书质量有直接关系。幼儿阅读主要是对画面形象与线条、色彩等构成要素的感知,借助图画完成阅读理解。但市场上富有新意、画面清晰的高质量幼儿读物相对较少,也是造成幼儿阅读兴趣低与感知层次浅的重要原因。

三、 区域活动培养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幼儿创设环境的自主性

大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强,在创建语言区环境时,可以将创设环境任务交给幼儿,提高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应当积极采纳幼儿意见,合理确定语言区的位置。让幼儿各抒己见,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想法,通过民主讨论决定最佳的语言区位置,如采纳幼儿提出的便于观看多媒体视频将语言区设置在靠近电源且安静角落位置的建议。其次多样化选择语言区内容。根据幼儿兴趣喜好,在语言区创设表演角、图书角、识字角等活动区域,用操作台或屏风等划分各个活动区域,满足各阅读层次与能力要求的幼儿,防止各个区域活动的干扰影响。通过合理投放语言区材料,语言区的材料应当包括识字卡、拼音卡、图书、故事盒等材料,根据活动区主题合理放置材料,并定期更换材料与调整材料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幼儿兴趣放置绘本,包括动物与科学等题材类型的绘本,或是放置童谣与儿歌等方面的绘本,让幼儿熟悉各种阅读文体,满足幼儿阅读需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同时让幼儿感受到书籍阅读的魅力与乐趣,最终提高阅读综合能力。最后自主制定区域活动规则,幼儿经过讨论自主制定活动规则,如在读书时保持安静氛围与物品摆放整齐等,充分调动幼儿阅读兴趣。用符号等方式记录规则,并张贴在活动区域显眼的位置。各种活动区域的展开,都应当符合幼儿性格与年龄等特征,并采取图画形式呈现区域规则,尤其是在图书阅览区,可以绘画小动物安静看书的形象,让幼儿模仿动物专注看书的行为,最终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养成认真看书的良好习惯。

(二)丰富活动形式

教师布置丰富形式的区域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在自主选择的活动形式中,鼓励幼儿利用现有的活动材料,自主展开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包括编创故事活动、阅读日活动、一封信活动、认识书店主题教育活动等,采取较为随意与比较分散的阅读形式,让幼儿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学习更多的文学知识。鼓励幼儿自由分散的到各个活动区展开活动,教师在阅读活动中观察幼儿活动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在材料互动活动形式中,提供可操作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材料相互作用下激发阅读欲望与发展表达交流能力。如利用动物插卡让幼儿找到并阅读与出示动物卡片相同的故事书籍,让幼儿围绕操作材料展开有效阅读与语言叙述。如在认字环节,为了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开展火车接龙等游戏,提高幼儿学习水平与动手控制能力。让幼儿在迷宫中通过找汉字或儿歌等方式找到迷宫出口,或是在火车接龙游戏中,分类投放动植物等类别的阅读书籍。在交往发展的阅读活动中,让幼儿扮演主持人或講解员等角色讲解书籍内容,加强与师生的互动,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采取互动式的方式,向幼儿提出各种阅读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展开针对性的阅读与材料收集,通过讨论交流全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科学幻想形式的活动中,借助幼儿熟悉的灰太狼与蓝猫等卡通形象,鼓励幼儿在书籍阅读基础上想象性的讲述故事内容,强化幼儿阅读欲望与深入理解性阅读的积极性。在记录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在阅读中运用讨论与观察记录等方式,相互分享阅读经验与感受,引导幼儿表达想法,培养幼儿阅读与书写等能力。在评价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在阅读讨论交流中,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能力。幼儿相互评价阅读活动表现,包括讲故事水平、理解能力、阅读持久性等方面的评价。积极组织幼儿开展朗读竞赛活动,要求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态度与语气语调,促使幼儿有感情地完成诵读。

(三)丰富活动内容

围绕幼儿读物开展与书籍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区域投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等资料,幼儿自主阅读后相互表达对主题内容的感受。或是在幼儿阅读书籍后扮演故事角色,为幼儿营造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促使其深入感知主人公的处境感受与故事内涵,不断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促使其掌握更多阅读方法,最终实现阅读能力迁移。如在开展与水果相关的阅读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展开超市购买水果的活动,幼儿扮演购买水果的顾客,学习书籍上购买商品的行为,向教师或同伴扮演的商家展开价格询问与付款等行为,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幼儿生活能力。除此之外,根据幼儿阅读兴趣需求,灵活转变活动内容。學生阅读故事书籍后,投入故事相关卡片,让幼儿大胆讲述故事角色的性格特征与外形外貌等,让幼儿为了更好的表现而深入理解阅读内容。鼓励幼儿根据阅读内容,改编或续写故事内容,采取讲故事、表演故事等活动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与幼儿的讨论交流,了解幼儿喜欢的经典儿童故事,与幼儿商量后制定出读书计划,定期展开喜欢故事角色、故事情节、故事结局等方面的交流,提高幼儿反思与口语表达等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幼儿通过听磁带或观看动画内容、阅读图书文字等方式,提高幼儿手眼协调阅读能力,引导幼儿认识简单汉字。幼儿具备图书阅读与听故事的经验后,接触到类似的故事情节时,能够对故事情节与事件发展等做出预测,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能够帮助幼儿快速理解阅读内容。在阅读活动中,组织幼儿通过剪彩或绘画等方式自制图书,师生共同假设故事情节与编创故事内容,增强师生互动的同时,提高幼儿动手能力与想象力。并相互分享自制图书的阅读资料,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四)加强区域活动评价

采取自评与他评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自身在阅读活动中的不足表现,在教师引导下实现取长补短。采取激励措施,发挥阅读示范榜样作用,激发幼儿阅读自主性与积极性。对阅读能力发展慢的幼儿,采取延迟性鼓励评价,并鼓励幼儿加强与家长的互动,通过家长的反馈了解幼儿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促使幼儿阅读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四、 总结

对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儿学习能力有着现实意义,但阅读能力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应当灵活运用区域活动的带动作用,以培养幼儿自主阅读与思考等良好阅读习惯。区域活动为幼儿阅读营造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但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等方面应当加强注意,不仅要迎合幼儿阅读需求与兴趣喜好,更应当注重幼儿阅读问题的解决与行为引导,确保阅读活动展开成效。

参考文献:

[1]翁梦婕.浅谈大班幼儿自主阅读中专注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7(64):131.

[2]余微微.提高大班幼儿早期阅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J].教育探究,2018(4):20-23.

[3]张福萍.区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2018(18):10-11.

作者简介:冯璐,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新城区幼儿园。

作者:冯璐

第2篇: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民间艺术教育初探

区域活动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深受幼儿喜爱。我园地处城乡结合处,山清水秀,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古镇老街上云集着大量的民间艺人,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制作着逼真的民间艺术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我园将民间艺术教育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将民间艺术教育溶于区域活动之中,收到了良好效益。

一、将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

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与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我们在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创设让大班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民间艺术操作区,选择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实践活动及材料,利用操作区“活动性、游戏性"的有利条件,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的机会。

1.美术区

在美术区我们投放了橡皮泥、彩色纸、彩带、碎布头、玉米皮等大量的材料,让孩子进行简单的工艺操作。在美术区孩子们憋足了劲,认真地制作起来,通过画、剪、贴,任其所能,流露出对民间艺术的迷恋,尽情地享受民间艺术美的熏陶,同时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去创造美、表现美。

2.音乐区

在音乐区中,我们摆放了锣、鼓、脸谱等道具,引导他们大胆运用进行表演,还摆放了各族服饰、民间舞曲录音带等。孩子们在这里没有听到生硬的说教,幼儿在自娱自乐中,始终兴致高涨,自由表演……古老的东方文化焕发出迷人的色彩,让文化经典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培养幼儿对祖国、对民族文化的热爱需要长期时间,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已经在心中萌动。

3.图书区

有民间童话选、民间故事、民间童谣等画册。孩子们通过看、说、讲,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锻炼了交流能力。

拼摆区内,让幼儿搜集了很多废旧的民间文学图案,让幼儿拼摆、创编故事。

另外,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要求,还随时设置了自然区、游戏区等以配合民间艺术教育。

4.游戏区

在民间游戏区,我们发动家长,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玩具,并根据我们的需要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安全因素等进行了整理,选择了陀螺、沙袋、风车、杏核、降落伞、冰棒棍等适合游戏的材料。这些材料可塑性强,可以千变万化,来源于生活中,所以深受孩子的喜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一物多玩,充分发挥了大班孩子的创造力。

二、创设环境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要使活动区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注重探索多样化指导方式,为大班幼儿提供充分表现美、感受美的机会。

1.创设民间艺术氛围

幼儿在充满民间艺术氛围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合作,从中他们受到了民间艺术美的熏陶,萌发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园开展的区域活动,不是单一地让幼儿去“做做、玩玩”,而由教师从中去协调各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将民间艺术教育与区域活动有机相连,将区域活动与幼儿的一日活动有机相连。如:在“快乐的螃蟹节”这一主题中心活动中,让幼儿画《可爱的螃蟹》,我们有意识地在自然区中放置几个鱼缸,鱼缸里有螃蟹。请幼儿在绘画活动画中观察其特征、形态,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由于受活动区的感染,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用螃蟹壳制作成不同的民间工艺品,将教室打扮得特别漂亮。

区域活动之所以受到幼儿的喜爱,它能为幼儿提供较宽松的自由发挥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活动区,自由地选择操作,区域活动没有一定局限性,幼儿可以大胆地想象。

2.积极引导,激发幼儿全面参与

活动区教学时,教师应以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幼儿引导为主,重视活动的欲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三、区域活动中实施民间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1.区角活动是愉悦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目前我们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几乎没有幼儿的选择自由:从教学活动内容、材料、方法、时间、空间、合作伙伴等方面,供幼儿选择的余地十分有限,指定远远多于选择,选择的范围也是很小的,因为活动目标和内容单一,材料欠丰富,很少考虑个性差异。区角活动则不同,每次让幼儿开展区角活动,这时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来选择自己所要活动的场所,他们无拘无束,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材料进行拼贴、表演、绘画等等。 对幼儿来说,区角活动的氛围宽松,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在整个区角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自己决定怎么玩,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无任何压力的环境中,自由设计玩法,积极活动,获取经验,得到满足,尝试成功,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因而,对幼儿来说,区域活动是愉悦性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教师有计划地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条件,通过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使幼儿能主动探索,积极实践,从而达到促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的目的。由此可见,区角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形式,具有教育性。

2.区角活动是表现性和自主性的结合

开展区域活动,激发了大班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区域,让幼儿在活动区中轻松愉快地表现自我,萌发了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再选美地情趣。表演区中,一个个动人的民间故事,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如“西游记”、“小羊和大灰狼”、”彩霞姑娘“等。在小朋友的表演下更生动,幼儿戴上各种头饰,伴随各族音乐旋律翩翩起舞。美工区中的幼儿画的画,剪的剪,捏的捏。他们一双双灵巧的小手创作出一幅幅、一件件精美的民间艺术作品。区角活动是幼儿发挥自主性的最好场所,它使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及材料相互作用中,保持活动热情和表现欲望,让幼儿从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它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佳场所。

3.区角活动有益于个别化和个性化的教育

区角活动大多数为小组和个别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大班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独立或结伴活动,老师与幼儿间的个别接触机会明显 增多,强化了师生间的一对一的相互作用,获得了实施个别化教育的良好机会,使教师在面对全体幼儿的同时,能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幼儿成为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个体。在整个区角活动过程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他们不是被动地服从教师的要求,接受教师的指挥,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进行活动,使其个性得到了发展。

在开展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实施民间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教师有目的地预设下,自由活动、学习,从中获得知识,对幼儿的身心和各种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够陶冶幼儿情操,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机关幼儿园)

作者:刘玲

第3篇:大班幼儿数学区域学习活动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摘要】数学区域活动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延伸,它是教师利用活动室的一个角落,专门为幼儿设置的一个自由探索、发现的游戏区域。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数学区域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数学经验,掌握初步的数学方法和技能。《指南》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能够得到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活动区中组织大班幼儿的学习活动变得很重要,这也是多数教师感到困惑的地方。

【关键词】大班幼儿 数学区域活动 幼儿学习 支持策略

数学区域活动是教师进行数学教育的一个分支,是教师利用活动室一定的空间,遵循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其提供充足的数学游戏材料,使大班幼兒在数学区内自由探索和选择的一个活动平台。笔者在实习中发现,大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开展存在一些问题,如:材料更新缓慢,幼儿区域规则意识模糊,教师介入时机不成熟等。那么,如何为大班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更好的促进大班幼儿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这个议题就成为了本次研究的重点。

一、创设适宜的数学区域环境

1.布置数学区域

数学区环境的布置目的是吸引大班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在布置数学区时应将数学区划分成半封闭半开放的区角,与科学区毗邻,这为幼儿创造了独立思考、同侪交流的空间。其次,布置数学区需要充分的活动空间。因此,教师要在活动室或走廊的一角设置数学区。区内应有摆放材料的柜子,幼儿活动的桌椅,以便于幼儿展示其操作成果。布置数学区时可以把区域内的一面墙作为数学主题墙。大班幼儿可以在墙面上测量距离,比较大小等。如:教师在墙面上展示幼儿的一日作息时间表,幼儿可以通过一日活动来认识时间;有的教师在墙面上展示祖国的地图,请幼儿自己测量辽宁与北京等其它省份的图上距离等。墙面的设置能够拓展数学区的内在价值。

2.投放数学区域材料

数学区活动材料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载体,它不仅能够帮助大班幼儿建构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提供丰富的数学材料,使幼儿从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数学经验。如我们可以从“拼拼看”“翻转木珠”过程中,让大班幼儿获得数组成的经验;通过“一日生活时间表”“做钟面”等游戏,帮助幼儿认识时间的经验;通过玩“比一比”“力争上游”等游戏,使大班幼儿加深数学关系,同时能够提升分析、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等。

其次,材料摆放层次性,遵循幼儿个体差异。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分层摆放,照顾到全班幼儿的身心差异。一方面,材料的变换、更新应该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如:数的组成—数学的运算,相应的—实物操作—符号运算。另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大班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或是同一活动对不同水平的幼儿提出适合其发展的要求。如通过数量的多少调控活动的难易程度,通过实物操作来调节幼儿思维水平的差异。那么,当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之后,教师可鼓励幼儿自行创作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幼儿创作小鸟、飞机、汽车等物品粘贴在数学主题墙上来认识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玩具,增加游戏的难度性和挑战性。

最后,投放的材料要有趣、可操作。教师在数学区域投放的材料要体现趣味性,能够引起大班幼儿入区操作的兴趣。例如:让幼儿学习分类,如果只提供大小、颜色不一的玻璃球让孩子去操作,幼儿的兴趣不大也不会长久。如果教师将玻璃球放在积木拼成的跑道上,在跑道顶端依次放入玻璃球,让幼儿观察小球的大小、颜色,将其依次放入尾端的盒子中,幼儿游戏的趣味性就增强了。

二、展现恰当的教师指导行为

1.遵循幼儿主体的指导观念

数学区是大班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经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学习区域。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参与活动,获得相应的发展。目前,教师在开展数学区域活动时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教师从头到尾都在讲解、示范,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这样会产生的影响是:一方面,幼儿会过分依赖教师,不愿动脑和动手,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的介入指导有时会扰乱幼儿的探索思路,造成幼儿对数学区活动失去兴趣。在数学区活动中,教师充当观察者和引导者。作为活动的观察者,教师只需要从旁观察幼儿及材料,观察提供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寻找需要改进的地方;作为引导者,当幼儿遇到困难需要帮忙时,提供鹰架教学,最后幼儿能够自己完成操作活动。

2.采用多样式的指导方式

教师可以采取语言指导、与幼儿互动指导及规则指导等方式对大班幼儿进行指导。第一,语言指导。语言指导是区域活动的一种常用的指导方式,包括询问、暗示、质疑、建议等。教师要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指导大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例如:追问。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一方面,教师通过追问能够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想法,为个别化的指导做准备;另一方面,通过追问,激发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帮助幼儿梳理知识脉络,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不能仅凭表面的观察就对幼儿进行干预、指导,还要追问幼儿的想法是什么。第二,师幼互动的指导。在大班数学区活动中,教师适时与幼儿进行互动,不仅能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以促进其积极思维,而且又可以通过提醒、提示等方式对幼儿指导。在数学区活动中,教师可以以幼儿对手的身份参加到游戏中,与幼儿过招,从而能够获得高水平的思维方式和经验。如教师与幼儿下五子棋,帮助其积累出棋的经验,使幼儿形成一个先思考再做出决定的过程,提高幼儿数学区活动中运用经验的意识性。

三、建立明确的数学区活动规则

在数学区活动中,大班幼儿主要是以自主探索和操作进行活动的,教师主要是以间接的形式对活动进行指导的。为了给幼儿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教师有责任与幼儿共同制定数学区规则,规则对数学区活动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进区规则。大班幼儿可以根据自选活动表选择要进的区域,首选数学区的幼儿可优先入区,其它区域结束的幼儿可根据空间随机进入数学区。第二,活动中的规则。同侪之间要相互合作、谦让,爱惜区域材料,玩过后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以培养幼儿爱惜物品,同侪合作的良好习惯。其中,区角中投放的新材料,教师与幼儿一起制定活动规则,也可小组创造玩法,玩法要规划设计图。第三,离区规则。游戏时间结束时,所有玩过材料的成员要共同收集、整理材料并放回原位,椅子摆回原位。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幼儿的观察者、引导者要深刻重视数学区域活动对幼儿成长的巨大价值。幼儿教师要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数学领域对大班幼儿提出的认知要求——为大班幼儿创设一个学习氛围浓郁的数学区域环境,提供有益于大班幼儿主动学习的活动材料以及及时的、适宜的、多样的指导方式,让数学区成为大班幼儿乐于参与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场所。

参考文献:

[1]吴邵萍.幼儿园开放性区域活动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

[2]梅纳新.谈幼儿园数学区活动的开展与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教研视点,2016,(1):4-5.

[3]陈永康.开展数学区域活动的策略[J].教育教学:留学生,2016,(1):190.

基金项目:鞍山师范学院2017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活动专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JSCX2017307。

作者:丰化苓 李海雁

第4篇:幼儿园大班区域反思和户外观察

教学活动随笔

————区域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句话是我到了大二班之后深感体会的。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中,教师也应起到一个观察者、记录者、指导者。恰到好处的师幼互动是最重要的,因为区域活动本来就是一个自主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应作为主体出现跟集中活动不一样,教师并不能做一个发号施令的人,,而应以一个平等的方式同幼儿进行交流、一尊重、接纳的态度同幼儿交往,努力成为教师的几种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发觉幼儿身上的亮点、优点,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才能。区域活动它是一个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发探索方法、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也是一个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区角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觉得想要一个区域活动形成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产出兴趣的自主活动,要有一个良好区域活动常规的建立,也就是个区角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规则;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这其中的材料是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是幼儿感兴趣的,难易适度的或者有挑战性的,不会让小朋友玩一下就不想玩的或者很快就完成的,因为这种情况我在中班的时候是有遇到的,到了大班后,这区域提供的材料还是不错的,所以幼儿没那么容易就腻了,随着每月目标的不断推进,材料也应不断的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我们老师在区域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作用,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使区角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还要善于观察到在游戏中遇到问题的幼儿,特别是一些角色去、表演区这类的地方,关注到每个幼儿,要学会和每个幼儿平等对话;相关的环境是否布置的恰当,比如阅读区是否和建构区隔开了,区与区之间是否留有通道等等这些问题。

一、自来了大二班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比如这个班在区域中的区角预选和材料预选我就觉得十分的不错,很值得借鉴,比如为每个幼儿准备两个的夹子,,一个夹在区角上,一个夹在所选的材料盒,这样方便幼儿取放,不会乱,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环节,预选放在幼儿们吃完午饭后,这个时间点也是不错的。但孩子的区域常规并不怎么好,特别是建构区的孩子,太吵了,在区域活动前是有让小朋友排成四队,交代一些注意的问题,让两个班上能干的孩子负责移桌子,只是笼统的说个大概,我觉得应让孩子们熟悉每个区角的规则,比如在建构区玩的小盆友应记住三点

1、依次取出玩具,最多两个人玩一盒玩具;

2、在玩玩具是要保持安静或以悄悄话的形式讲话;

3、整理好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一步步怎样的规则要使孩子牢记在心里,这样孩子在自主活动是就不会搞得整个教室就像菜市场一样了;

二、第二个就是材料投放和记录表问题的,在

9、10月份是有的材料可以使用上记录表的,还不知道使用,这里暂且不提。大二班重点区域是美工区,所以投放的材料算是多的,但这时的材料还是一盒一盒装着,还没有进行自由互通选材料,所以材料的选择有所限制。材料画青花瓷的花纹、京剧脸谱、贝壳画、树叶贴画、豆粘画、毛线画、都提供了太多的范画,以至于孩子最后完成的作品太过单一,意愿画的作品也很单调,一层不变,缺乏想象力,我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会有意识的去引导美工区的幼儿去发现,相信,所以出来的作品不再是一成不变了;科学区的有些材料在没有提供记录表之前,有的孩子很容易就玩腻了,比如金字塔;叠筷子等;叠筷子这份材料在没有增加铺助材料之前,小朋友玩的挺单调的,不是叠成三角形、就是叠成正方形;5的分成孩子在玩这份材料时,我发现书子涵子根本就不知道有几种的分法,于是我耐心的蹲下来用图片教会了他;这个阶段班上还没开设理发店、小吃店出来玩,多少有点浪费场地,并且小朋友们自主选择游戏区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了;还有我发觉一些在语言区的才材料,比如找象形文字配对。名字配对、古诗字配对很少有小朋友去选,我觉得可能材料提供的有点难了,可以把它们的操作方法弄的简单一些;阅读区的一些故事书我个人觉得可以换成孩子适合看的绘本,这样孩子才有兴趣,孩子在阅读区的规则意识也不强,我发现很多书本都坏了,应当让孩子的心中有保护书本的意识。

教学活动随笔

————区域活动反思

随着

11、12月份的到来,经过专家的指导和班上两个老师的改进,我们班的区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推进。比如一些材料需要添加上记录表的:金字塔、叠叠乐、魔方、以大吃小、蘑菇丁、电话号码、小朋友的生日、摩擦起电等。在一些材料上添加一些铺助材料;比如叠筷子,就把原来的同色筷子增加了许多各色的筷子,这样做的目的是是为了让小朋友根据铺助材料在每层搭筷子时可以区别出搭的不同的形状,而铺助材料就是纸杯、乒乓球、泡沫球、硬纸板,这些比原来的单纯叠筷子来的更加的有挑战性,也让小朋友更加的有兴趣,玩的时间也变得更久了。材料玩法的多样性:比如以前玩瓶子染画是提供些美工的基本材料,而现在加进了一盒沙子,沙瓶做画,玩法就是先用瓶子刷上一层白乳胶,然后在沙子上滚上一圈,后用颜料作画,这种玩法也很新鲜,很得小朋友的喜欢。而且更能发挥孩子的创意和想象力。美工区装饰材料的调整:经过指导和推进,由原来的以一盒盒限制装饰材料变为打破界限,成为现在的材料自选、装饰物自选,我觉得这样会使小朋友的作品看起来更加的丰富。另外就是一些特色材料搭额增加:如包饺子、大二加工厂、美工区的布艺染画等具有鲜明的特色,玩起来也比较有趣,灵活。

一、先来说说在科学区,在材料中一些记录表的增设,大大增加了孩子的读写、观察、探索的能力和玩的时间:比如叠叠乐,两个人玩,一局以一抽出最多木块的那个小朋友为胜,在记录表上打上一个笑脸,输的一方打上一个哭脸,虽然刚开始小朋友对于记录的方式不是很熟悉,但随着玩的深入,教师的不断说明,小朋友最后都会玩了,而且越玩越有趣,也能锻炼孩子的耐心和手眼协调能力。还有电话号码,我觉得这份材料做的也很有特色,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设有数的分成、相邻数、单双数,需答出这些题目的数字,才能变为电话号码;但有一次我发现有一些聪明的孩子很快就把娃娃们的电话号码给写出来了,但有些小朋友还是解不出来,我这时就叫他们去哪10个小积木,不懂的就摆起来,最后效果好多了,小朋友也都会明白了,因为幼儿还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叫弱。

二、生活区增设的一些材料也很不错,比如包饺子,积极调动了孩子的兴趣、观察、锻炼小肌肉的能力,有一个小朋友包的还特别的不错。还比如一些没利用上的区域也逐渐开始使用了:如理发店不是原来纯粹的理发、洗发、剪发、烫发,而是加入了一些装扮和美容的东西,特别是女孩子们玩的不亦热乎,虽然装扮的很夸张,但孩子确实非常的高兴。比如原来的小吃店,变为现在的大二加工厂,投放了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幼儿通过一些工具自己制作出食品,是幼儿明白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学活动随笔

———户外活动观察

《指南》当中也有提出幼儿每日户外活动不得小于2小时,其中一小时为户外体育活动,我觉得园内已经充分达到这一个要求了;并且根据每个年龄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和活动强度的不同,所设立的一些大型器械也不同,层次分明,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活动的需要,但也没有过多的限制,如果中班的孩子有能力的话,是可以到大班的区域玩,不会规定的很死板,这也就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因为我总是发现很多孩子都玩的满头大汗、乐此不疲。

一、因为我所在的区域是大班的区域,所以我说说在户外活动是我见所闻。我发现每天早上要准备下去户外活动时,小朋友总是很激动,在没有提醒下,很容易挤来挤去,到了大班的场地,有的小朋友还没等老师分配完任务,就急着跑去搬东器械了,可见孩子们对于帮老师的忙是多么的热切。在几个月前大班的器械还只是一些没有特色的材料,有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完了吗,因为已经腻了,。但经过专家的意见和园内老师的改进,大班区域的大型器械焕然一新,你如新设的倒怕、爬楼梯、走平衡绳、走平衡椅、爬树提、滚轮胎、走吊木等等都非常有趣;特别是走平衡绳和、走吊木、爬树提设立的区域非常的有特色,充分利用了园内本来的资源,相邻两颗到达的数目,这样做既不会浪费场地又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因为地下有草坪。还有我觉得走平衡绳这项活动设置的路线也非常的不错,也充分利用到了原有的去写滑滑梯,玩法就是孩子先从靠近仓库的一端平衡绳经过,走完后抱一个求从滑滑梯的地下蹲着走过去,再从另一端的滑滑梯滑下来,过程有趣又耐玩,也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兴趣,这也是的蹲、平衡、走、转、爬 的能力得到发展。

二、倒爬这项活动我是深感体会。由原来的木桩变为现在的木头和提瓶子,器械的调整能使孩子的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这项器械刚投入的时候,很多小朋友根本就爬不过去,随着玩的次数的增多,孩子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由原先只有倒着爬的一种方式变为现在的2到3种的新玩法,刚开始是还是需要老师用手在孩子的背上帮助托一下,现在是完全不用了,能力强的孩子爬的都非常顺利。

教学活动随笔

———下午户外活动所感

在自己代班这么就以来,我发觉在组织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真的有很多细小的环节自己要学会琢磨,而不应该只是关注到玩什么游戏,怎么玩。

刚开始时,我很怕带孩子们去户外活动,因为每次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非常活跃,让我很难掌握局面。以前在见习的时候,看过老教师组织户外活动,井然有序,孩子们也都积极地围绕在老师的周围,可是,自己组织起来怎么就这么费力呢?想让孩子们认真听我讲游戏规则,不是不过来的就是跑很远的。而且,每次活动结束的集合排队要用很长时间。通过自己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发现,有些事情是不用去等孩子的,组织活动时,你自然的开始后,孩子们会慢慢被你吸引而自己走过来,如果你只是一味的等,孩子们也不知道你是要干什么,自然会注意力分散,你在集合的时候可以放慢一点速度,等等个别幼儿,但是不要停下脚步,让孩子们从动作中看出你的目的,这样自然会吸引到孩子们,而且不用花费很大力气,等慢慢适应后,孩子们对你的声音自然会很敏感。这样,在组织户外活动时,你就会非常轻松,游刃有余。

每次的户外游戏活动非常令我头疼,我在组织游戏时,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总在里面捣乱,把老师当时说的游戏规则都抛到九霄云外,游戏玩几分钟就结束,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游戏活动,孩子们自己会做的寥寥无几,我有时在考虑是不是我自己表达的语言不够清晰呢,还是孩子对于我说的话根本就不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慢慢的总结出一些自己的经验:

第一,由老师组织一次游戏,跟孩子们讲好游戏的规则及方法。

第二,在组织孩子们户外游戏时,老师参与到孩子们中间,挑选班里组织能力强的孩子来组织游戏,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第三,通过分组游戏的方法,评比哪组的小朋友遵守游戏的规则。第四,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把那些在游戏中捣乱的小朋友找出来进行谈话,让他们做游戏的指挥者,发挥他们的潜力,在日常的一日生活中,真正让孩子们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让他们做游戏活动的主人,充分调动孩子们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第5篇:大班区域活动反思

第1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区域活动中,琪琪和双双两个小朋友在画画。琪琪受了范例的启发,她的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大树。有的树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小树叶,有的树叶是大片大片的。她一边画一边告诉身边的同伴:“我的大树穿上绿

第1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区域活动中,琪琪和双双两个小朋友在画画。琪琪受了范例的启发,她的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大树。有的树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小树叶,有的树叶是大片大片的。她一边画一边告诉身边的同伴:“我的大树穿上绿衣服了,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宝宝。”双双受到了同伴的感染也开始在自己的画面上添上大树和小树。活动结束时,两个孩子的作品基本成型。如果再配上儿歌,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孩子来尝试画一画的。带着这个想法,我在交流分享的时候,请孩子们一起来根据画面来编儿歌。“大树是妈妈,小树是宝宝。妈妈爱宝宝,宝宝笑哈哈。”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起努力下,一首好听的儿歌、一幅美丽的作品呈现出来了。

分析: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学习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物体形象,形成鲜明表象,创编形象的儿歌导入学习,为动手绘画提供丰富感性知识。根据绘画内容合理创遍儿歌,能够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大胆地作画,形象的语言能调动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3

实录: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2、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更有耐心,帮助并等待幼儿行为的转变。

第2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本周我执教了一个语言活动《新奇的世界》,此活动是主题《亮眼看世界》中的一个语言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透过老师的引导,仔细地观察图片,能大胆地透过自己的想象,生动而富有情节的讲述故事的资料。在以后的观察类活动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继续以新奇的眼光去认识的一切,在熟悉的场景中发现新奇之处。以新奇的眼光进行观察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有意识地转换角度,借助小老鼠的视觉来感知、体验;二是静心寂虑,调动各种感觉贯注于观察对象。本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凝神想象,并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对于潜力弱或难以安静想象的幼儿,就让他们根据老师讲述中的一个细节进行描述。

整堂课进行的还算比较顺利,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的计划。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最明显的问题是时间太长。

整个活动从头到尾一共上了差不多有40分钟的时间,在活动中,我发此刻最后的一个环节,幼儿已经坐不住了。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此外,在活动资料的设置上也要充分思考到时间问题,合理地安排活动资料。

第二,图片的呈现方式不当。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时候是需要借助图片的,而图片的呈现也是有技巧的。我明白了图片的呈现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是先出示图片,让幼儿先观察图片,教师再进行讲述,以此来锻炼幼儿的观察潜力。第二种是教师先进行描述,让幼儿产生想象,之后教师再出示图片。第三种是教师先出示最后一幅图片(如果有多幅图片),让幼儿产生某种疑惑,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展开前面的资料。还有一种是将所有的图片同时展示出来,但在每幅图片上盖上一张纸,教师每讲述一幅就掀开一张,这样做会让幼儿有一种新鲜感。图片呈现的方式所谓是五花八门,除了以上几种,可能还有其他不同的方式,无论是那种方式都要有条不紊、不浪费时间。教师只有采用适当的呈现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而我在上课时,由于图片比较大,而且一共有四幅,所以当我讲完第一幅后直接把后面的几幅覆盖在上面了。这样的呈现方式是不当的。指导老师推荐,如果图片实在放不下,不如在第一幅讲述完之后把它拿下来再放第二幅。

三、观察图片是引导还不到位。

在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时,不必拘泥于故事原作,而就应以幼儿的想象为主,结合挂图的画面进行描述。

“看”是天性,如何去“看”,深远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在诸多感觉中,尤为重要的是视觉,因为视觉能够十分直接、十分明了地认识事物,察觉事物之间的差别。每上一堂课都会发现很多不同的问题,我相信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练,必须能够有所提高的。

第3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的`数字》是一个科学活动。活动中首先我以身边的特殊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110”、“119”、“120”。这三组数字对于幼儿来讲是熟悉的,也是务必了解的。以这几组数字引题不但让孩子们了解了数字的用途,更增进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启发幼儿寻找自身数字,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有没有数字,孩子们一听要从自己的身体上找数字,赶紧都低下头仔细地找了起来。宇恒在自己的裤子上找到了一个“27”,可他并不是很了解这个数字所代表的意思,我没有直接的说出答案,而是请孩子们动动小脑筋,一齐讨论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觉得裤子上的数字是明白裤子大小的尺码,有了它就算别人给自己买裤子就不怕买的大小不适宜了。东东在自己的鞋底也发现了一个数字“29”,这又代表什么意思呢?这一回我请孩子们按自己鞋子上的号码进行了分组并一同来验证鞋子上号码的作用,得出的结果是让孩子们明白数字越大鞋子也就越大。这一环节让孩子们根据自身寻找身上的数字,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用心性。透过讲述、讨论、验证使孩子们对于生活中不起眼的数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最后一环节是发现生活中的数字,探索交流各种数字的含义。我出示带有数字的实物,来启发幼儿说出每种物体上数字的用处。这一环节是拓宽幼儿知识经验的环节,(温度计、食品包装袋、饼干盒等)让孩子们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中了解了它们不同的用途,并学会运用这些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整个活动中不仅仅激发了孩子对于数字的兴趣,更加使孩子懂得学会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美中不足的是孩子们的兴趣虽然浓厚但在过程中一些细节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没有关注全班幼儿以及在分组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秩序也比较的零乱,这些方面十分值得我思考,有时候往往想的很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并没那么简单。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做的更好!

第4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三年的农村工作似乎已经把我的工作激情都磨灭光了。上星期突如其来的培训还让我满怀不满,但是仅仅才三天的学习,我就已经确定,如果没有来,我真的会后悔!

昨晚交流讨论时,有老师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幼儿园上课的主体本应是幼儿,但是如今呈此刻我们面前的现实是,老师主导一切,老师控制着课堂的一切,为这个问题,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工作一年时已经发现了,每当有公共课时,不管是我自己上课,还是在听别人的课,我都感觉讲台上的人似乎在自己表演,而幼儿,本应为课堂主体的幼儿,却扮演着为老师充当绿叶的主角,于是有一天......

那天,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群众行动。当我来到教室时,有的三五成群地在书柜前看书,谈论着什么;有的站在新贴出的环境创设“花儿朵朵”前,寻找着自己的名字,议论着谁的红花最多;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阅起老师中午备课时留在那儿的书。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好处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简单,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构成必须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好处。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简单些。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群众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历来由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群众进行。当然,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学习网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一些控制潜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群众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就应尽早改革。

老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状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能够使孩子构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这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搞笑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应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期望我的反思能给同样对这个困惑的老师带来想法,也期望各位同行姐妹都能放开对孩子们的束缚,让他们更自由,更快乐的学习!

第5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区域活动是实现大班孩子教育发展目标的良好途径,针对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给孩子们开设了美食一条街,益智区,阅读区,手工四个活动区,让孩子自由游戏,以促进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我通过细心观察发现益智区中的“找不同”无人来玩,这种游戏材料是新投放的,“找不同”游戏的材料也算丰富,图片色彩鲜艳,孩子们应该喜欢的,可为什么不能吸引孩子们呢?

我通过认真的观察孩子的行为,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思考这个区域的材料环境,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1、材料缺乏趣味性

投放“找不同”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观察的能力、有耐心、认真、专心做一件事的好习惯。但是很多孩子来到都是一看看,二翻翻,三就走人了,没有一个感兴趣的。

2、活动中幼儿缺乏成功感

幼儿在其他活动区中活动结束后都有作品给大家展示,从中得到一种满足,快乐,而益智区中的“找不同”却没有作品呈现。

3、材料有难度

两幅画或是两种物体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因为这种活动要求孩子必须有耐心、细心、还要专心才能完成。

第6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陈鹤琴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领域。今天的《区分单双数(一)》,是一节随堂课。在活动的进展中,就发现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后就及时与领导、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雪花片;请你2片2片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片2片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实践与多反思中去感悟……

四、构图讲述活动让孩子画出讲述重点

虽然意识到构图讲述活动孩子在讲述过程中对图的利用不是很恰当,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孩子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当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在利用整幅图的的某一小部分作为重点进行讲述的时候,我一下想起绘画活动时我们的要求——必须把重要的部分突出,于是我停止了讲述,出示一副背景图让孩子们观察,然后把自己想好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图上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想法画出后大家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说怎么跑那里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说这么大副图你只是利用了一点点呀,哈哈,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了。于是我接着孩子们的话讲出了图的作用,提醒他们在今后的讲述中,必须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重点的内容,然后以其为背景进行讲述,如果喜欢其中细小的内容可以作为讲述的某一要素进行利用,丰富讲述的内容。通过对几幅图的观察,孩子们基本把握了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图的重点部分,如何突出图的精华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图在讲述中的作用,相信这样在以后的讲述中他们就会更好的利用背景图,进行精彩的讲述了。

通过这个活动是我反思到: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7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陈鹤琴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领域。今天的《区分单双数(一)》,是一节随堂课。在活动的进展中,就发现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后就及时与领导、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雪花片;请你2片2片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片2片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实践与多反思中去感悟……

四、构图讲述活动让孩子画出讲述重点

虽然意识到构图讲述活动孩子在讲述过程中对图的利用不是很恰当,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孩子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当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在利用整幅图的的某一小部分作为重点进行讲述的时候,我一下想起绘画活动时我们的要求——必须把重要的部分突出,于是我停止了讲述,出示一副背景图让孩子们观察,然后把自己想好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图上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想法画出后大家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说怎么跑那里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说这么大副图你只是利用了一点点呀,哈哈,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了。于是我接着孩子们的话讲出了图的作用,提醒他们在今后的讲述中,必须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重点的内容,然后以其为背景进行讲述,如果喜欢其中细小的内容可以作为讲述的某一要素进行利用,丰富讲述的内容。通过对几幅图的观察,孩子们基本把握了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图的重点部分,如何突出图的精华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图在讲述中的作用,相信这样在以后的讲述中他们就会更好的利用背景图,进行精彩的讲述了。

通过这个活动是我反思到: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8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非常形象生动,很能激发幼儿的激情,活动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1、在难点的把握上我抓得较及时到位。

在歌词教学中就用游戏的方法渗透弱起拍,为了让幼儿能理解弱起拍的表现,我用示范的方法和孩子互动,孩子马上明白了,既而互换角色互动,为学唱弱起拍作了充分的准备。

2、演唱风格的把握及发声方法的引导也比较成功。

更好体现进行曲的坚强有力,我引导幼儿发声时注意口型要圆,声音要集中并做了示范,通过多次的引导、体验、孩子有了感悟,能表现出歌曲的风格。

3、幼儿对解放军打仗的场面和动作比较感兴趣,但最容易出现混乱,于是我给孩子一个敌人的目标进行攻击,可以用不同的武器来攻击,这下整个场面好看又有秩序。

这个教材我已经无数次的上过,但是每次上课时都会感到新鲜,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后都有新的收获和感想。

因为我每次面对的孩子是不同的。

也许老师的快乐就在这里,是孩子带给你快乐,是孩子需要你去创新。

第9篇大班区域教学反思

实录: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2、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更有耐心,帮助并等待幼儿行为的转变。

第6篇:《大班区域运动》教学反思

【案例背景】幼儿园区域性运动是教师因地制宜地将不同特点的场地创设成不同的运动区域和内容,投放适宜的、安全的材料,让幼儿在宽松的运动环境中充分地自由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活动的运动形式。为了促进幼儿运动经验的发展,提升幼儿多种运动能力,目前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虽做到了丰富、多样,但材料的投放是否做到了因地制宜?是否能使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便利地选择使用材料?是否能有效激发幼儿的自主、有序运动,提高其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促进良好运动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一切“是否”都基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只有通过在区域运动中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幼儿的运动情况,才能明确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否有效。观察的方法有很多,介于幼儿在区域运动中不受场地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区域和材料进行运动,本次案例中我采

【案例实录】

区域运动开始了,女孩来到投掷区域的材料区旁,装满了一个纸篓的纸球,(这时,另一个小女孩在她的身旁用拖拉盒也装满了纸球)将其搬到了离投掷目标大概1.5米的距离,放在正在投掷的同伴身边,随后她转过身回到材料区拿起一个拖拉盒,看了看后又将拖拉盒放回去了。接着,她来到用来分隔投掷区和球类区的网墙边,看着网内正在玩球的同伴们,1份钟后,她沿着网墙一直走,来到了另一面张望球区里的同伴,过了1分多钟的时间,她返回到投掷区域的材料区旁拿起拖拉盒装满了纸球,再次将其搬到投掷区,对正在投掷的一个男孩子说:“这些够吗?我也来打。”

她站在离投掷目标大概1.5米远的地方,拿起一个纸球迅速挥臂投向目标,边投边跳起来和同伴说笑,她用同样的方式连续投了三个球,全部打在了目标的边缘。

“我想换个地方。”说完,她便转身来到材料区拿起一个安全帽戴在头上,走向树林里正在玩对垒的一群女孩子身边,她站在那里看同伴玩,停留了3秒钟,突然折回到材料区,又拿起一个拖拉盒,将其装满纸球,便拖拉着纸盒从比较远的一个方向来到了对垒区中女孩子所占领的地方,她将带来的纸球放到地上让其她女孩子用,自己则捡起地上散落的三三两两的纸球,随手开始挥臂投向据她们大概3米远的男同伴们,眼见脚下的两个纸球投完了,她又跑向旁边捡起纸球继续投,每投完一个球她看也不看,就去捡另一个球继续投,大概投了六七个球后,她对旁边正在投掷的女孩子说:“球快没了,我去拿好哇?”见同伴没有反应,她便跑回了离她较远的材料区,从地上捡起两个球抱在怀里又跑向对垒区,将球随手扔到同伴身边后又跑回材料区,将安全帽摘下来放进材料框里,她没有返回对垒区,而是朝着离她比较近的球类区的网墙走去,边走边看里面玩球的同伴,半分钟后,她来到爬网旁边的平衡材料上用脚蹬了几下,便走到“毛毛虫”器械上坐了一会儿,几秒钟后,她跑到老师身边说:“我手上被蚊子咬了一个包”,随后跑到饮水区喝水。

喝好水后,她转身跑向轮胎区开始爬了起来,直到收材料的音乐响起,她回到对垒区用拖拉盒装满了纸球将其送回到材料区,便跟着同伴去排队了。

【教学反思】

1、幼儿有运动的积极性,但是缺少专注性。

幼儿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状态都是积极、主动的,如使用纸篓、拖拉盒装纸球,与同伴进行投掷、对垒等游戏。但是从幼儿对取、拿材料过程的衔接上,从其频繁更换运动区域的情况来看,该幼儿对于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比较困难。

2、幼儿有运动的目的性,但是缺乏坚持性。

幼儿在投掷区玩时,会主动拿器械装纸球用来投掷,而在对垒区玩时,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取拿纸球,两个区域里的游戏发展的皆为投掷的能力,可以看出该幼儿对投掷类游戏感兴趣,但是两个区域的游戏中,幼儿分别投了“三个”、“六七个”球便终止了游戏,幼儿更多的是做了取、拿材料以及分散注意到观看其他区域的同伴,可以看出,该幼儿在游戏中的坚持性有待提高。

3、幼儿有与同伴合作运动的主动性,但是缺少自信。

案例中,幼儿有两次与同伴对话的经历:“这些够吗?我也来打。”“球快没了,我去拿好哇?”从对话可以发现,该幼儿希望能够参与到同伴的游戏中来,并且有主动争取的行为。从其“询问”的语气中看出在同伴的游戏中该幼儿属于从属的身份,希望做一些能被同伴认同的事情,但当她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时,她表现出犹豫、退缩,无论在投掷区或是在对垒区,都没有能让她坚持下去的动力与信心,因此她选择给同伴捡球、观望、或独立游戏。

4、幼儿有投掷的兴趣与能力,但是缺乏投掷的经验。

《指南》中健康领域指出:大班幼儿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案例中的小女孩在投准游戏中,与投掷目标的距离只有1.5米,投掷方式是迅速挥臂投向目标,边投边跳起来和同伴说笑,并且连续投了三个球,全部打在了目标的边缘。在对垒游戏中,她距离对面的男同伴3米远左右的地方进行投掷。

从以上两个行为中可以看出,该幼儿与投掷目标的距离偏近,投掷动作与方式比较随意,缺少规范投掷的经验,未能有效促进其投掷动作的发展。

5、幼儿有较好的规则意识,体现在对材料的整理上。

从游戏开始到结束,幼儿对于自己拿出去的材料,如拖拉盒、纸球、头盔,都能够将其物归原处,在对材料的整理上,幼儿有较强的规则意识。

调整策略:

1、熟悉区域运动场地与材料,熟悉材料的玩法。

导致案例中小女孩频繁更换材料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场地与材料皆为新创设与投放的,幼儿对新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与探究的愿望,因此多带幼儿熟悉区域运动的新环境,让幼儿有机会到各个区域去玩、去探索,好奇心得到满足,幼儿就会去寻找她最喜欢玩的区域,同时也会延长游戏的时间,减少更换材料的频率。

幼儿运动中缺乏坚持性、专注性在运动品质方面欠缺的

2、在符合大班幼儿投掷距离要求的范围内划线,继续观察幼儿投掷动作的发展。

案例中的小女孩投掷距离明显低于大班幼儿投掷的标准距离,因此建议教师在符合大班幼儿投掷距离要求的范围内划线,而且是不等距离的线,要满足不同动作发展水平的幼儿练习投掷动作。

3、组织幼儿开展大班集体投掷类运动活动,发展幼儿投掷动作。

幼儿投掷动作不规范,比较随意,原因之一可能是在集体运动中投掷经验的积累不够,原因之二可能是该幼儿没有参与过集体投掷类的游戏活动。因此建议教师关注本班其他幼儿投掷动作的发展情况,如只是个体差异,则建议在区域中个别指导,如多数幼儿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则建议组织大班集体投掷类运动活动,发展幼儿投掷动作。

我的感悟:

1、从量变到质变,发挥材料不同的价值。

投掷区、对垒区虽都是以投掷为目的,所投放的主要材料都是纸球,但是其形式和情境不同,所诱发的动作技能也不同,投掷区所投放的目标都是固定的“动物头”;而对垒区中是利用同伴作为参照物,即移动的投掷目标,同样为投准,其形式与参照物不同,幼儿投掷能力的发展也有所不同。

2、从环境到材料,满足幼儿运动的需求。

维幼部后场地有高结构的大环境:如四面的围网,充满野趣的树林,五颜六色的轮胎桥......也有教师自制的、低结构的小材料:如拖拉盒、对垒用的麻袋、鸟窝、纸球、纸篓等等,幼儿在一个区域玩腻了,还可以有更多好玩的区域可选择,从大环境到小材料,多方位的发展幼儿运动技能,满足幼儿运动的需求。

3、从现象看本质,关注高低结构的转换。

在幼儿的运动领域中,教师经常会困惑何时进行高低结构的转换才能恰到好处的满足幼儿运动的需求。从案例中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看出幼儿动作发展的“本质”,除了是关于动作发展的,更多的是关于幼儿运动品质的体现,因此从现象中看本质,来决定何时进行高低结构的转换,更具有针对性。

第7篇: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设计:春天来了

大班区域活动设计——春天来了

教育活动:区域活动

活动内容:故事区:小蝌蚪找妈妈

材料摆放:图片。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丰富对春天特征的感受和认识,欣赏有关描述春天的语句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学会边看图片边讲述出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要求能力弱的幼儿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进行讲述。

活动内容;科学区:挖野菜

材料摆放:人手一把小铲刀、袋子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的自然特征,春天是人们都很忙碌的季节

2、能正确辨认出荠菜和马兰头

3、体验参与野外活动的快乐

指导重点:重点指导在活动中比较荠菜和马兰头的不同之处,使用好劳动工具

活动内容:健身区:好玩的报纸

材料摆放:报纸人手一张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玩报纸的兴趣和好奇心。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跳、爬、钻的基本动作。

活动内容:美术角:杨柳青青

材料摆放:图画纸、彩色水笔。

活动目标:

1、在绘画中培养幼儿合理的画面布局能力。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指导重点:

引导幼儿画出杨柳树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合理布局表现出远近的关系。

活动内容:小巧手:制作风筝

材料摆放:硬扳纸、胶水、剪刀、彩色纸、毛线。

活动目标:

1、会观察风筝,感受对称美,运用色彩深浅搭配,画出鲜艳美丽的风筝

2、初步学习制作简单的风筝,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耐心。

指导重点:

指导幼儿注意观察图案的对称和色彩的表现方法,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帮助

活动内容;音乐区:跳舞魔毯(春天在哪里) 材料摆放:场地、音乐、节奏卡、磁带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跳舞魔毯的使用方法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培养幼儿对节奏活动兴趣及灵活的反映能力。

第8篇:幼儿园大班第一周区域 游戏活动预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小手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2、让幼儿(幼儿食品)有主题运用排列、组合、连接、拼插等技能进行构造。 活动准备:

中小型拼插积塑

教师预设与幼儿活动情况:

一、引题教师启发幼儿回想自己见过的变形金刚。让幼儿说说变形金刚的外形特征。

二、提供材料,进行构造:让幼儿根据建构材料的特征进行构造。

三、启发幼儿事先商量好建构的整体方案和顺序。

四、幼儿建构,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五、集中评价。

活动之二:表演游戏:小熊请客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积极参与表演游戏活动。

2、培养幼儿学会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小熊家的家具、餐具、用品(见p391)头饰等;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接待过客人或到别人家做客的经验。

教师预设与幼儿活动情况:

一、谈话引题。师:你有没接待过客人或到别人家做过客,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

二、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部分。

三、启发幼儿对各个角色的动作表演,学会表现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本节重点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学会复述,初步掌握角色对话。)

注意:活动调整可以让幼儿分组扮演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活动之三:角色游戏:麦当劳、娃娃家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礼貌待人,遵守规则等良好品德行为。

2、培养幼儿正确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之间的社会关系。

活动准备:我的家的各种玩具家具。麦当劳用品、食品。

教师预设与幼儿活动情况:

一、在游戏之前启发幼儿回忆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特别对麦当劳幼儿尤其兴趣。这时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正确,自如地使用礼貌用语等欣慰与同伴交往。

二、由于此次活动的两个游戏串连,因此要启发幼儿对角色的认识,启发角色与其他角色的相互交流等。

三、活动后讲评,重点肯定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自评。

活动之四:音乐游戏:《熊与石头人》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感受乐曲,大胆表现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2、培养自控能力,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头饰、钢琴

教师预设与幼儿活动情况:

一、教师启发幼儿对熊的动作表现及石头人的动作。

二、让幼儿熟悉另段一月旋律的不同。

三、让幼儿熟悉音乐游戏规则。

四、请幼儿扮演熊和石头人的角色,同时能够听着音乐进行游戏。 观察与反思我在本节课中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感受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效果良好。幼儿的表现能力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活动的气氛良好。如许多幼儿能够用动作表情表现“熊”和“石头人”的不同形象。从活动的效果看,我认为游戏规则遵守的好坏,直接影响游戏活动的进行,因此在课中重点引导。

第9篇:幼儿园区域活动反思

区域活动总结

大三班

高默言

林琳

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爱玩区域活动,但是由于本班孩子常规比较混乱,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变得更加自由散漫。因此区域活动更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以下几点是本学期我们针对本班区域开展情况作出的一些调整。

一、近期我们致力于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动区规则。 有序的环境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则,如:不能串区;将区域材料归位后才能选择其他材料;不能争抢其他人的操作材料等。凡是违反规则的孩子必须接受惩罚坐在椅子上反省。在老师每天不断重复的督促下,本班幼儿玩区域的秩序稍有改善,但仍然存在少部分不自觉的孩子。老师仍然要在区域常规反面下功夫。

二、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纸盘、毛线、编绳、衣服夹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三、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整区域布局。

幼儿对建构区的兴趣比较浓厚,并且建构区也有较多大型搭建材料,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考虑将部分建构区材料搬到区域外面进行,实行以后,建构区的争吵明显减少许多。语言区将操作与语言类情景表演隔开,需要操作的拿到区域外面的桌子上进行,这样避免了语言表演的幼儿对其他幼儿进行操作时的干扰。益智区材料比较丰富,并且有许多零散的小材料,加上本班幼儿常规上的不足,所以益智区常常显得特别乱,材料乱,幼儿互相拥挤也很乱。因此,现在益智区在进行时都会提供一张桌子在区域外面,供操作细小材料的幼儿使用,益智区幼儿分散后材料自然就没有那么乱了,加上老师不断提醒活动区规则,益智区在秩序上有明显的进步。即便有个别捣乱的幼儿,老师也能很快找到违反规则的孩子,并进行相应的惩罚。相信在老师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的区域活动会有好转。

教师对如何开展好区域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师将更多的精力花在维持秩序上,因此对孩子的观察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的,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开学初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参加区域活动。

上一篇:勇于担当敢为人先下一篇:美好的人生书中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