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听课总结

2022-03-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门听课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推门听课总结

推门听课活动总结

时南

一、总体情况

总听课16节次,其中7节优课。

二、优课教师:夏侠

刘晓莉 潘艳萍 程艳 张平 谢剑崎 练秀丽

三、优课中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位英语教师):注重基础,紧抓重难点,有效的进行拓展和延伸,注重变化训练及解体指导,讲练结合,突出主体恰当运用多媒体。 (一位数学老师):①灵活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来有效的扩散知识容量。 ②紧抓问题的关键,启发、点拨,学法指导到位,有效性、针对性强,注意引导规律与方法的总结

(语文):①语言风趣、幽默,富有磁性。 ②举例贴切,恰当,比喻形象、生动。 ③理论与应用能做到完美的结合。

④课堂气氛渲染恰到好处,整体课堂是高潮迭起,富有感染性、鼓动性,使每个听者(老师、学生)都跃跃欲试,萌发一种立即拿起笔来一展身手进行创作的冲动。可以用几个字概括,太精彩了。 (数学):①对考纲的研究深入透彻,能紧扣考纲灵活进行教学设计,富有创意。

②注重一题多解,善于引导学生做到一练、一思、一得。

③选题能做到紧扣考纲、考点,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总结能做到画龙点睛,点拨抓住问题的穴位,学法指导一招制敌,激励能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实现升华。教师能通过自己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课堂带给学生一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熏陶,整个课堂简洁而高效。

四、存在共性问题 1.学生立体地位突出不够。 2 学生指导针对性有待加强。 3.讲和练的比例偏大。

4.探究性讨论问题设置有待提高。

5.课堂还给学生,怎么还、还什么,拿捏不准。

五、建议

1.做好备教材、教学内容与备学生有机结合、重在备生、教学内容上重点放在考点、难点、疑点、易混易漏点。备学生上:做好知生、为生、适生,要针对学生存在问题上课。一切教学环节设计要适应学生的需求,要想办法使内容变得易学,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活学,直到学会。

2.备教法和备学法有机结合,重在备学法。注意针对性、有效性,重点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可以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找问题,并有效的解决。没有问题,找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3.讲和练的有机结合,重在练,少讲多练,铁嘴巴不如烂笔头。讲要在练的基础上讲,一定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指的是讲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淆点;“三不讲”指的是学生已会、自己能学会、讲也不会的不讲。练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途径,遵循几个原则:考点问题重点练,难点问题梯次练、错点问题变化练、疑点问题对比练、漏点问题反复练,前提在瞄准考点的基础上。做好选题、改题、编题、评题的工作。教师要建好学生共性错题集,学生建好个性错题集。

4.尝试“10+30”模式,教师用10分钟,学生用30分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不是自由活动,更不是自由行动,而是指在教师设计好的方案前提不变的指导下,什么权都能放,指挥权不能放,有效组织学生有激情、积极主动的活动,演要学生演,怎么演,演什么,按什么程序演由教师说了算。做到主持人讲10分钟,戏演30分钟。(要做到做好,就看上课者的水平了。10分钟的讲解,精讲中的精讲啊!)

5.关于课堂上学生探究讨论题设计,建议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思维性: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出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教师首先是个打火者。

②趣味性:一个问题下来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③曲折性: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④成就性:通过一个讨论题,让学生产生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狸猫欢似虎的感觉。

第二篇:推门听课活动总结

桃花仑小学 潘咏琴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教科局“推门听课”活动方案精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各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整体竞争力,于2017年3月22日至4月20日,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推门听课”活动。

通过推门听课发现,授课教师能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通过精巧的教学设计将学生的发展落实在有效课堂教学上。课后,听课者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肯定了授课教师的优点,并针对不足中肯地提出了改进意见。

此次活动,有利于了解教师平时真实的教学情况;有利于收集多方面的资料,为教学评估和教学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信息、经验、思想和情感。极大地发挥了学校教干指导教学、服务教学的作用,增强了全体教师精心备课、潜心教研的自觉性,再次将该校教学活动推向新的高潮。推门听课,这项工作将是一项长效的工作,不是为了应付领导听课而特意的准备那些作秀式的、表演式的课,要求平时怎么上就怎么上,让课堂真实起来,让问题暴露出来。都不掖着藏着,才有利于发现问题,探讨方法,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教师对推门听课这项活动逐渐认可和重视,这项活动的开展对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鞭策 第二,教师教学态度端正,课前准备(备课)很充分,课堂上能利用每一分钟时间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从没出现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第三,紧扣教材进行教学,条理清楚,语言清晰,目标明确。 第四,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教师教学中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牵着学生走,教师也注意点拨和引导学生思考,但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探究、交流(这种做法只适合于精英教育)。所以,教学中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对一节课结束后缺乏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和“点睛”,使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不知所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七,反思。打造高效课堂首先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即以教为主,忽视学生的学习状况)开始,树立以学生为本(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的教学思想。其次要做到精讲精练。

通过“推门听课”,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下决心去改正,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2017.5

第三篇:领导推门听课反馈情况总结

芨芨小学领导干部推门听课情况小结

一、总体情况

总听课 15 节次,其中 7 节优课。

二、优课教师:赵碧荷、吴珍珍、刘晓庆、殷佳、王亮

三、

三、优课中比较突出的特点:

1、讲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

每位教师能做到精心备课,明确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并正确处理教材。如新课伊始的情境创设上,教师能运用激励性的流畅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准备课件、教具,如数学课的风车、动物园导游图、英语课堂的简易钟表、卡片、美术课的图片、卵石动物造型、小黑板的使用等。

2、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创新

无论从讲课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练习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等都体现教师的独具匠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不断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

3、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交流反思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我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说一说、分一分、演一演,读一读,小组合作等,在愉悦的课堂教学中掌握、理解新知。如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语境、动作表演理解“挨挨挤挤”、“冒”;发奖品中的“小棒”不一样多,引发学生的“不公平”,要想公平,怎么办?小组合作中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在教师的范读、引读、自读的基础上,说发现,谈感受,充分领略草原的美,草原人民的热情;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文言文中“之”的意思,教师拓展讲解它在不同句子中的多种用法;英语课堂中学生利用亲手制作的简易钟表,同桌互拨表针的反复对话练习;美术课中学生合作进行的卵石动物造型创作等等,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角色逐步转变、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凸显、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努力让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互动、对话的平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存在共性问题

1.学生立体地位突出不够明显。 2 学生指导针对性有待加强。 3.探究性讨论问题设置有待提高。

4.课堂还给学生,怎么还、还什么,拿捏不准。

五、建议

加强“课例分析”,利用学科教研活动,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成熟。通过评课,从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改进教学,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以主题教研提升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凡是教研课,均要求确定教研主题,评议时也要围绕主题进行,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课后必须写课后反思,听课体会,做到一课一得。

平时教师要多关注细节,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课堂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站有站姿,坐有坐相等。

芨芨小学

第四篇:推门听课小结

“推门听课”是实验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旨在了解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真实情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次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教导处牵头,组织年级分管领导、教研组长等全体行政干部对全校教师进行“推门听课”教研活动。通过推门听课发现,授课教师能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通过精巧的教学设计将学生的发展落实在有效课堂教学上。课后,听课者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肯定了授课教师的优点,并针对不足中肯地提出了改进意见。

从本人与其他教研员听课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都很不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一、零距离接触原生态课堂

平时下乡听课,一般都提前几天打招呼,这样学校与教师都有一个准备的时间,当我们走进课堂时,有些课堂就不是平时上课的课堂了,是经过精心包装后的课堂,这样的听课有它的好处,可以让教师得到一个短期锻炼的机会,能让教师有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但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没有什么多大益处,因为,这样的教学毕尽次数有限。不利于学校与教师的真正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而“推门听课”,能听到每位老师的常规课,而这些常规课最真实,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影响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最能反映出一位教师最真实的教学水平。

同时,这种原生态的课堂也便于我们从中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诊断、分析、探讨、交流,有效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

二、形成原生态课堂认识观

很多情况下,人们总是用一些公开课,或示范课的标准来检验老师们的课堂。造成这样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平时听的最多的就是公开课、示范课。潜意识中就把公开课与示范课的标准当成了评价老师们每天上课的标准。我们不否认公开课与示范课在引领课堂教学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完全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课堂,不仅不实际,也容易让我的日常教学走进误区,不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真实、有效的提高。

因而,我们有必要走进每一位教师最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去,真切地感受普通教师原生态课堂,总结这些朴实的课堂教学特点,帮助我们建立起实在、有效、真实的课堂教学观,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对教师,对课堂,对学校的评价与指导意见才能真实、有效,才会有针对性。

三、增进教研员与教师的有效沟通 因为是“推门听课”,虽然老师们多少都有些紧张,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老师们不必为了听课而进行准备,上课自由了许多。教研员也不必为了听课而考虑什么,听的也自由了许多。

在此基础上,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课后交流也就容易了许多。因为,老师们会认为,反正我只是上的一节平常课,你怎么认为都无所谓,这里的无所谓并非指教师不在乎,而是指与上公开课比,好像他人的评价意见产生的影响不大。而教研员此时听课的心理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那种评课的顾虑心理轻了许多,就事论事的想法多了许多。

正是双方这种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双方的沟通变得容易了,不再是一方的独角戏,而是双方为了更好地改进现有教学而进行的有效互动,这种有效互动反过来又促进双方的平等交流。

四、实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三赢”

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靠

一、两节公开得来;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不是靠

一、两节公开课就行;学生的发展更不能指望

一、两节课应能实现。要真实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抓实、抓好每一位老师的每一堂,是最实际的行为。

“推门听课”这种真实的剖析课堂的形式,能让教师及时发现课堂中不易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得到解决,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就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得到提升。这时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在得到改进后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质量自然优于原有的课堂效果。如果学校能把每一节课上成对外开放的课,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自然也就上去,学校的教学质量自然也就上去。 “推门听课”不能说是一种完美的形式,但如果老师们能把每一节课上成让别人随便听的课,学校的每一节课能随时对外开放,教学质量想不提高都不行。

第五篇:小学语文组推门课个人听课阶段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研究永恒的主题。本学期学校本着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的具体落实,由关注教法研究向关注学法研究转变,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在我校校领导的引领下,在校教研室的安排部署下,“推门课”活动于9月20日正式拉开帷幕。看“真实的课堂”;听“师生的心声”;想“实在的问题”;解“眼下的问题”。从而努力做到“研真正为教服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参与听课活动的老师心声。在为期9天的听课活动中,每天除了要听二至三节课外还要兼顾自己的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虽然时间很紧,体力消耗很大,但我个人的收获不小,虽苦犹甜。现将“推门课”第一阶段的听课感受汇报如下:

一、 教师总体上课情况分析。 (一) 不乐观之处:

1、 大多数教师试图体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但形似神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形成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思想和个性。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这些方面虽作了许多努力和尝试,如:小组讨论、学生质疑、释疑等,但由于教师的“不放心”很多不是流于形式,就是草草收场,“灌输注入式”、“问答式”仍占据主流。

2、部分教师教师由于没有很好地了解学情,因而不能恰当地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容量的安排不适度,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合理,教学效率不高。

3、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深钻教材,备课思想任然停留在“教教材”的老路上,离了“教参”和“现成的教案”就没法备课,缺乏开发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因而语文课堂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课堂内容不够生动

4、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然而,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上“读”的主调,虽也有“读”这一环节的设计,但大多是“齐读”

一、二遍,缺乏个体的“品读”、“美读”、“评读”。不仅不重视度的层次、度的目的,更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5、课堂上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语言单调,态度模糊,因而“以评促教”意义不大。

2、课堂上师生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语言亲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师能够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学习,平等交流。一些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写字,面对面和学生交谈。教师的位置遍及课堂的各个角落,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大大促进了课堂的双向交流和师生互动。在平等的交流中又体现了一定的引导、组织作用。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时,教师示范,师生互评,然后再改正不足,学一学读得好的地方。教师和学生完全是在平等地切磋、研讨、交流。学生没有心理负担,但是往往又受着教师的知识、经验和人格魅力的影响。另外老师在学生讨论难以深入的情况下,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3、教师们比较注重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语文的基础。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传统的优势,决不能放弃。语文课程改革只能加强基础,然后追求创新。决不能放弃我们好的传统,片面追求“创新”。本次课堂教学老师基本都注重了语文学习的基础,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学习。例如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使得识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体现了基础,又体现了创新。阅读教学注意了一定量地读的训练,比较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听话和说话训练,注意让学生掌握方法。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没有出现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的现象,注重教材资源和学生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4、教师们能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指导学生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教师采用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或找小伙伴讨论。教师让学生熟渎课文,提出问题,共同探究,然后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动口、动手、动脑,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第六篇:推门听课教案

《玩篮球》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行进间的运球,通过比赛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习内容:玩篮球

学习步骤:

一、篮球小游戏

教师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

2、组织学生集体猜谜:“圆圆像个大西瓜,人们爱玩它,没

人去吃它,抢了又丢它”引出本堂课。

3、组织学生分散两人一组创编篮球小游戏以熟悉球性。

4、组织学生表演并交流、评价。

5、组织学生分散两人一组继续游戏,进一步熟悉球性。

学生活动:

1、集合队伍时能做到“静、齐、快”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2、注意听老师讲谜语,踊跃猜谜。

3、分散两人一组创编篮球小游戏时能相互配合、相互协助。

4、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积极参与交流、评价。

5、分散两人一组继续篮球小游戏,能编出更有趣味性的游戏。

织:四列横队: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二、行进间运球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表演行进间运球并交流、评价其次老师讲解、示范动作。

2、组织学生分散两人一组学习行进间运球。

3、组织学生行进间运球比赛。

学生活动:

1、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积极参与交流、评价,且认真观摩老师的动作。

2、分散两人一组行进间运球时能做到相互观察比较、相互纠正动作。

3、积极参加行进间运球比赛,气氛活跃。

织:二人一组分散

三、绕物运球比赛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放置障碍物比赛,评出“最快、最佳” 小组。

2、组织学生表演行进间绕物运球。

3、组织学生行进间绕物运球比赛并穿插表演。

学生活动:

1、各小组放置障碍物,争取做到“最快、最佳”。

2、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具有强烈的比赛欲望。

3、积极参与比赛并为同伴加油、喝彩且认真观摩表演。

织:图示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00000000000

00000000000

四、快乐放松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跳舞蹈——《幸福拍手歌》。

学生活动:与老师一起跳舞蹈,快乐的放松。

织:围成四个圈

《玩篮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小篮球》。本课以篮球为主教材,以教学比赛为辅助教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活用”、“乐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本课的设计,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同时寓环保教育于课堂,把课堂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游戏,一个是拍球游戏。第二个游戏是过头顶传球接力比赛。在拍球游戏中,我提出了“怎样玩大家都高兴?”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拍球练习,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有些组玩的并不是很开心,甚至出现了一些厌玩的、哭鼻子的。在这时我及时的进行了调整,了解了这些组不开心原因后,鸣哨让同学们都停下,重申了今天游戏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说说看,怎样玩才高兴,怎样玩又不高兴了。经过讨论后让同学商量继续玩,从而重点教育了学生玩时与他人分享的精神。但是,这堂课还有许多地方是值得商讨的,也希望自己能在他人的指导中不断的进步。

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尝试、去发现、去解决问题,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渗透到知其意、明其利、乐其趣的自主性活动中去。由于我让学生体验自然跑篮练习,学生们的动作没有了统一,显得步调不一致,感觉有点乱,但学生们练习的比较认真,而且积极性较高,所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课寓德育、智育、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学知识、养品德、练身体。不但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课中,教师引导学生球是你的朋友,要爱惜篮球,不要踩球和做球,培养学生爱篮球、懂篮球、玩篮球,使学生陶冶了美的情操。本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讲解示范法、竞赛法、游戏法等,使学生从了解——熟悉——掌握——运用投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重难点难点的突破上,采用让学生先体会投篮,说出遇到的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动作、体会动作和掌握动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的并存、并重原则。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小调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调查生活中的睡眠时间,让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

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同时对学生进行“充足睡眠”的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调查过程中遇到的“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每人1份统计表、统计图。2每人1份记录单。 3教师准备“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引导: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呢?

学生围绕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讲究卫生与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展开交流、讨论。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 二正确计算睡眠时间。

1讨论:你每天睡眠几小时?是怎样算出来的? 2交流:

(1)

以某某同学晚上9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午休1小时为例。 从晚上9时到12时是3时,从晚上12时到早上6时是6时。3+6+1=10(时) (2)

以某某同学晚上8:30开始睡觉,早上5:30起床,午休30分为例。 从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从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时30分。3时30分+5时30分+30 分=9时30分。 3计算。

请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重新计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写下来。 三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1数学“分段时间记录法”。

(1)

时间段的规定可以是这样的:11时以上,含11时;10—11时,含10时,不含11时;9—10时,含9时,不含10时。以此类推。

(2)

可以自主选择句路方法,即在相应时段内记.......喜欢的符号。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调查,收集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记录好。小组长把结果填入本组的“睡眠时间 记录单”。 3全班汇总。

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随着各小组的汇报,依次记录出相应时间段的人数,然后共同计算汇总出 各时间段的总人数。 四呈现数据。 1填写统计表。

每位同学把统计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并提示学生注意把班级和填表时间写完整,然后集体展示交流。 2绘制统计图。

(1)

出示空白统计图,看清每格表示几人。 (2)

学生自主选择涂色或阴影的形式绘图。 (3)

集体展示、交流。 五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和条件图,你发现了什么? 例如,可能会有以下发现。

(1)

睡眠10—11时的人数最多。 (2)

睡眠8时以下的人数最少。

(3) 大部分同学每天睡眠时间是10时左右,全班共36人,有28人集中在10—11时和9—10时这两个阶段。 2小组展开讨论:你还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想法大胆提出来小组内交流交流? 六小结。 板书设计

小调查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每天睡眠保证10小时 呈现数据 分析数据

教学反思 :

孩子们在原有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对于读统计图表,对孩子来说已经不再是陌生了,本节课是在原有接触过简单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组织学生读简单的统计表,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完整的条形统计图,我放手让孩子们进行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在展示的时候小老师头头是道地讲解,而其他学生也不甘视弱,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孩子们从中发现了两幅统计图的不同之处,并掌握了重点。 从第一个活动学生的合作学习,到每二个活动学生的独立思考。我都没有过多的干涉,而是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在说和做的过程中学会,而不是教会。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交流、互动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

三、教学难点:

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讨论并回答。

3、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4、启发创作: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

(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5、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6、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

7、小结。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反思

审视《科学创造新生活》一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一路走来收获很大。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面对不同的生成资源,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也正是这些历练才让我慢慢成长。对于本节课,反思如下:

1.创设情境 激发热情

《科学创造新生活》一课的教学,我设计了“调查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听音乐畅想未来”等活动,就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走进生活,自己去寻找发现,充分让学生去说、去想、去体验,营造了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科技无处不在,是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我可以感觉到孩子们热爱科学的情感被激发了,教学的需求此刻转化为学生的需求,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促使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联系生活 唤醒体验

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大多都是隐藏在内心的,它难以随机成为学生的表达需要。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优质资源,播放了大量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欣赏了许多图片、了解了一些课外知识,恰到好处地联系了生活实际,唤醒了学生的体验,丰富了感受性。

3.珍视个性,重在激励。

对于学生来说,发言和想象都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更是他们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在对学生的发言、想象进行评价时,我努力寻找并珍视其中闪烁着个性光彩、富有表现力的“亮点”给予表扬,让每位孩子在上好品德课的同时收获信心,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得到教师欣赏的学生往往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求实创新的最佳状态。因此我珍视学生的个性 ,尽量通过赞美表达对他们的认可,希望能激励他们。

4.同时,我觉得这堂课上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的。

①整堂课下来,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发言也很积极。但由于向外拓展较多,而影响了“畅想未来”这一活动的时间。学生写(画)好后,没有充分的时间来展示自己的作品。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分享同学们的奇思妙想,让我觉得十分遗憾。

②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发现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去感受科技新生活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但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流畅,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所以通过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钻研教材、开发和运用好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加强学习,争取能将课上得更好。

《调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 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

• 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科学知识:

• 懂得预测的含义以及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 • 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

• 懂得科学知识是我们做出科学预测的根据; • 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

• 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教学准备 量筒、水、5个玻璃弹子、烧杯、食盐、天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互 动 效果简析 导入

1、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根据动物的行为来判断天气的几句谚语吗?请学生说说。

2、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一定的现象来推测未来的变化。

认识预测

1、 请学生来做一个游戏

讲解游戏的规则:投一枚硬币,静止后朝上的事哪一面?连续多是尝试,会出现什么情况?

先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学生尝试 汇报

实际情况和你想得一样吗?

2、 如果把一个玻璃球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情况?在继续放入第二粒呢? 你为什么这样想? 学生实践 学生汇报结果

3、小结:前面我们做的两个游戏中同学们都运用了预测,实际上预测就是什么呢?预测需要什么?

4、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天气预报,实际上这也是预测,是不是每天的天气预报都准确无误呢?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5、把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体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请学生先预测,再请学生说说这样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试验。

汇报试验的结果。

刚刚的事情是怎么回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阅读课本60页的话。

6、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预测,你能举出生活中科学预测的例子吗? 实践活动

1、 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预测:下面哪一种情况下粉笔下落不易粉碎?

2、 学生预测。

3、 你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4、 试验前先讨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试验的真实性。

5、 进行实验,然后汇报试验的结果。

《调查》教学反思

数据是对现实生活中被调查对象具体情况的反映,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最初的基础阶段。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围绕着当调查的总体比较大时应以怎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学习了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的几点感悟:

一、成功之处: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七年级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中需要统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让学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和谐的关系。教学中通过“想知道一锅汤的味道怎么办?如何知道鱼塘里大约有多少条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二、不足之处: 时间稍稍有些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面不够大,在教学的时候没有更多的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不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有反面倾向的回答没有及时的做出纠正。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我体会到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这节课,我对学生应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有了进一步的领会和理解。以上是我上完这节课的一些思考,在今后教学中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上一篇: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下一篇:推广普通话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