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防控

2022-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h7n9禽流感防控

H7N9禽流感有药可治

2013年3月31日,我国首次确认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体感染病例,病例公布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前我国多地均已报道有此类病例出现,一时间H7N9禽流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们似乎觉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危险了。确实,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新发传染病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人类与传染病的抗争仍将持续。近年来,影响人类健康的新发传染病主要是各种新型流感。

详解禽流感

流感细分型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不同可分为1~16个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可分为1~9个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近年来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流感主要有:甲型H1N1型流感、H5N1型禽流感以及最近出现的甲型H7N9型禽流感。

基因重组新病毒 甲型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感染人的情况,最近发现的由此病毒引起的人类感染致病尚属首次。初步研究结果表明,H7N9病毒是由三种病毒重组后产生的。

目前尚不清楚人体是如何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但认为与禽鸟接触可能有一定关系,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结果尚未提示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特性,目前认为该病毒可能是通过呼吸道或飞沫传播,即便如此,与H7N9禽流感患者接触时,采取呼吸道预防措施仍是必要的。

药物抗流感

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按作用机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作用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神经氨酸酶,另一类作用于质子通道M2蛋白。目前临床上对于各种新型流感主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有3种: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

奥司他韦(口服) 神经氨酸酶在病毒颗粒从被感染宿主细胞中释放和病毒在人体内传播中起关键作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达菲)通过干扰病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

临床发现,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物有助于减少甲型H1N1流感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此次流行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病情进展快,易形成重症肺炎,目前主张使用奥司他韦治疗,且建议尽早治疗。

帕拉米韦(注射) 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帕拉米韦为静脉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已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紧急使用授权,2013年4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此药尤其适合对奥司他韦耐药的流感病毒所致感染,以及难以口服奥司他韦的患者。

扎那米韦(吸入) 扎那米韦以粉雾剂吸入给药,直接作用于病毒感染部位呼吸道,不良反应较少,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有哮喘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慎用,较小的儿童难以掌握吸入方法,不能使用。用于成年患者和12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板蓝根对H7N9禽流感有效,故目前不推荐使用板蓝根来预防或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属于新发传染病,人类对其认识尚待进一步深入,只要人们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措施来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相信能很好地控制此次疾病的流行。

作者:沈银忠

第2篇:H7N9禽流感对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

【摘 要】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爆发了持续近一年的H7N9禽流感,受其影响,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生产经营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从公共卫生风险倾斜作用视角,探析了此轮H7N9禽流感风险的生成发展过程、特征。最后针对这公共卫生风险倾斜作用的可能,为规模化养殖企业提出了若干相应的应对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公共卫生风险;H7N9禽流感;风险演化

0.引言

从2013年4月初开始H7N9禽流感疫情袭来,为了公众的生命健康,各地活禽交易市场休市、封市,在最初短短的1个多月,疫情给中国家禽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400多亿元。这轮禽流感疫情持续到2014年3月。H7N9禽流感疫情对家禽业造成致命打击,养殖企业损失惨重。禽流感这一公共卫生风险从始初的食品安全、人身安全风险迅速地转化成规模化禽类养殖企业的经营风险——价格暴跌、消费量急剧萎缩。面对日益频繁且难以准确预测的禽流感,无论是企业还是相关单位、政府部门都需要对禽流感风险的发生、演变、传导过程有新的认识,共同构建长效的禽流感风险防控机制。

1.H7N9禽流感风险演变过程

从历史上看,禽流感对于养殖行业是相当常见的。我国也经历数次严重的禽流感,典型的有在2005年10月和2012年6月均发生过的H5N1禽流感。然而,此前国内任何一次禽流感带成影响都远不及本轮H7N9禽流感特殊与深刻。因此有必要对H7N9禽流感疫情演变作详细梳理。

1.1 H7N9新病毒的发现

2013年2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3例。3月30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诊断3名患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确认其为新亚型流感病毒,但上述3例病例之间无流行病学关联,遂于3月31日向社会公布以上病例。

1.2媒体渲染下民众恐慌

鉴于H7N9禽流感病毒的全新性与危害不可预知性,政府实行网络直报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如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需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经专家研究论证,各地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42条等采取了“定期消毒”、“休市”、“闭市”、“禁止活禽出入”等强制措施。据2014年2月21日《人民日报》,在此日之前广东、浙江等9个省份共关闭了2200多个活禽市场。媒体蜂拥报道对H7N9禽流感形成宣传轰炸之势,人们谈“鸡”色变,禽产品消费骤然萎缩。

1.3 H7N9疫情首次平息

2013年5、6月,第一次H7N9禽流感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病例处于散发状态,媒体渲染性宣传逐渐平息,各地禽产品消费逐渐恢复,禽产品交易回归正常,价格回暖,禽类养殖企业为保证日后正常的禽类市场供应,加大禽苗投放数量。

1.4 H7N9疫情二次来袭

2013年年底H7N9禽流感卷土重来,呈持续散发态势,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月20日通报上海新增2例;广东省卫生计生委1月21日报道广东新增26例;浙江省卫生计生委1月21日通报浙江新增3例;江苏省卫生厅1月21日通报江苏新增3例。

1.5 H7N9疫情落幕退去

2014年4月,H7N9禽流感影响逐渐消失,没有新增病例报告。自此,本轮H7N9禽流感疫情终告结束。持续时间达一年之久,H7N9禽流感成为当年最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国内禽类养殖行业经历生死考验。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2013年上半年家禽产业直接损失600亿元,2014年以来已损失200亿元。

2.此轮H7N9禽流感的几个重要特征

2.1总体持续时间长,构成“禽流感组合拳”

此轮H7N9禽流感时间跨度近一年(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从严格意义上说,发生了两次,一次在是2013年4月,另一次是在2013年12月。从单次疫情来看,它们与以往的禽流感有相同:与流行病学上疫情病程吻合,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短,大体上是3-5个月不等,过了这几个月就是恢复生产的相对安全期。但是,本轮的前一次禽流感疫情刚结束不久,相距数月,又发生了第二次疫情,历史罕见。这形成了对养殖企业的“禽流感组合拳”,头一次“常规拳”打击,企业一般都能挺过去,但第二记“重拳”则构成致命一击,被击倒的多数企业再也爬不起来。

2.2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羊群效应”

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飞快。信息一旦公布就不存在收回的可能。并且,信息传播的后续发酵与演变的趋势更是难以预料。一方面,部分新闻媒体为吸引眼球,出于增加点击率、收视率、收听率的目的,倾向于引导民众向不利于被报道行业发展的方向来接受信息。另一方面,自媒体信息时代,大众既是信息的接收体,也是信息发送体。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加剧了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一旦有负面报道出现,不论信息真实与否,大家以“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来收取并传递信息,从而形成信息传播的“羊群效应”。

2.3政府对于疫情形势判断的偏误

历史上不乏禽流感造成人大量死亡的纪录,但并非所有的禽流感都能传染给人,即便传染给了人,也并不一定造成人的死亡。本次的H7N9禽流感便有几个重要实事需要陈述:

(1)H7N9禽病毒是否是造成若干人死亡的根本原因尚不明确;(2)部分H7N9病毒感染者之前没有接触过禽类;(3)大多感染H7N9病毒死者本身患有其它基础病,而与此同时,政府要求各医疗机构实行的H7N9病情的网络直报制度。给人带来一种直观感觉是:H7N9禽流感病毒=人死亡,这无意中造成了消费者的高度恐慌。可以认为,政府对于疫情情势判断是存在偏误的。一般来说,在没有明确禽流感发病、传染病理机制之前,不应匆忙给出级别过高的应对方案。比如,对“流感”与“禽流感”的概念使用上,国际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在疫情爆发之初,为避免相关行业受到不必要的影响,就建议在媒体宣传上采用“H7N9流感病毒”或“H7N9病毒”的称谓来代替“H7N9禽流感病毒”。如果这样,其产生的后续作用将大不一样,相关行业在相当程度上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3.公共卫生风险向企业集中倾斜

禽流感的发生对整个社会的卫生与健康安全构成巨大的公共威胁,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卫生风险。公共风险本应在公共中均匀分布、公共承担,但公共风险的作用影响却往往并不一定“公共”。如禽流感虽为“公共风险”,但其风险归宿却非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社会,而是具有倾斜集中性。在当今的卫生防疫措施和社会管理制度下,禽流感即便大规模爆发,通过有效的防疫与隔离、医疗救治,一般可以避免人大面积死亡。然而,公共卫生风险并未从消失,它会演化成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市场经营风险。进入到工业化社会,活禽产品以大规模养殖供给为主,禽流感一旦爆发,若没有相应补偿保护机制,禽流感对规模化养殖企业影响足具颠覆性,不管养殖场的禽类是否感染禽流感病毒,无非是要面临活禽被扑杀,或者禽产品销售萎缩的局面。规模化养殖企业将受到首当其冲的影响,风险大部分都集中在规模化养殖公司。

但是,不能因禽流感风险自然倾斜集中于规模化养殖企业,而对这种风险归宿分布置之不理,公共风险在理论上应由公共财政承担。如果能够认定禽流感是由于养殖行业的养殖行为造成的,则可以认定这种风险属于“私人风险”,而不是“公共风险”,那么,企业不但要承担其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应对社会外部损害也要承担责任。相反的,政府公共主体则应对承担主要的风险成本。如,核电站的运营具有很大风险外部性,所以一般由国家运营,以国家作为责任主体对其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予以承担。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禽流感来自于规模化养殖企业,禽流感的爆发往往不是由于企业生产过程的不安全所引发的,相反,规模化养殖企业因实施了更为严苛的防疫措施,其活禽很少感染病毒,乃至于降低公共卫生风险发生的可能。但是,禽流感一旦发生,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为了控制疫情一般采取扑杀政策,即便没有强行实施扑杀措施,也会动员消费者减少杜绝食用禽肉产品,从而禽产品消费急剧萎缩,企业从而受到巨大的伤害。这相当于企业以所谓“市场风险”的形式承担了社会公共风险,企业为公共利益减少个体利益,事实上构成了公共风险的个体承担。

4.后H7N9禽流感时代规模化禽类养殖公司应对困境的建议

4.1禽流感发生期企业与相关部门沟通

禽流感作为一种常见的动物疾病,本身并不可怕,事后,专家发现没有证据证明是鸡传染给人H7N9病毒。但由于部分媒体的不客观公正报道,引起人们“谈鸡色变”。鉴于此,禽类养殖企业应主动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沟通,既要承担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配合实施禽类传染流行病的监控与风险公布,还要阐明事实,督促政府规范媒体宣传,开展有关防控禽流感知识的科普教育,做到正确认识、科学防范,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正确消费畜禽产品,消除民众恐慌,要配合相关部门建立起媒体信息传播负责制度,杜绝媒体对一些影响重大的信息随意传播。

4.2争取相关政府农业政策支持

禽业养殖业从属于大农业,具有很明显的弱质产业特征,但养殖业以不同于粮食生产,国家为避免粮食生产大起大落,在粮食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会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而禽类养殖业虽挂靠在大农业的范畴之内,却大体上是作为一般的市场行为主体参与市场的生产与经营,除了税收减免之外,没有其它比较稳定的农业支持政策。后禽流感期,若仅靠禽类养殖行业自身恢复发展,过程将会相当漫长。因此,规模化禽类养殖公司应当基于自身从属于大农业具有弱质性特征,向相关政府部门及时报告H7N9禽流感对企业造成的冲击,争取应得的相关农业支持。

4.3探索商业养殖保险模式

禽流感风险是悬在对养殖企业头上一把利剑,不可不防。国家虽然把禽流感风险视为公共风险,但是,要完全依赖公共财政资金来抵御风险,对企业损失进行充分补偿,目前看来很不现实。我国的禽类养殖企业数以万计,规模庞大,这符合保险市场进行保险交易所要求的“大数法则”前提。因此,调研小组认为,可以尝试通过行业协会组织与保险公司磋商,探索禽流感风险的商业保险模式。

4.4流感初期的产量决策要稳妥

禽流感发生具有周期性,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公司采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措施,尽可能避免或者降低禽流感所带来的影响,并按要求做好禽流感的事前防控工作。由于养殖业具有周期长的特点,一旦投入后便难以退出,此轮H7N9禽流感给所有的禽类养殖企业都提了一个醒,在禽流感发生后,产量决策要稳妥,不盲目跟风扩大生产,应适当减少投苗量,以降低风险。

4.5产品经营多元化,降低企业风险

目前,规模化禽类养殖企业肉鸡生产单一化经营中比较普遍。禽流感一旦爆发,养殖企业没有其它业务收益做支撑,其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期盼疫情散去。因此,禽类养殖公司还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从而化解、降低禽流感风险对企业产生带来的冲击。

作者:苏毓敏 黄鹏 邹青青

第3篇:河南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

[目的]通过对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的调查分析,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实验室检测。

[结果]确诊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经救治后痊愈出院。患者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咽拭子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均未发现异常临床表现。通过扩大监测流感病例160例和职业人群858例,均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当地活禽交易市场鸡咽拭子标本检出2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阳性鸡来源于外省。

[结论]活禽暴露是人感染H7N9 禽流感病毒的关键风险因素,暂无证据人传人,未发现人群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仍需开展扩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完善对感染谱的认识。

关键词: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 防控

2013年3月底,上海市、安徽省先后发生3例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患者均曾有活禽鸟接触史,经病原体分离鉴定后,于3月31日确诊为人感染新型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以下简称H7N9禽流感)[1-2]。这是全球首次报道人类感染这一亚型的禽流感病毒[3],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4]。随后2周,上海、北京、安徽、江苏和浙江5省(市)陆续确诊了更多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多数病例以重症肺炎为主要特征,并出现了较多的死亡病例。4—5月,发病人数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发病地区也不断扩大。

2013年4月10日20时,河南省周口市疾控中心接到市传染病医院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即派流行病学调查及检验人员对病例进行核实并采样,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为河南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流行病学调查

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以下简称《防控方案(第一版)》)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要求, 采用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内容包括病例一般情况、居住环境与暴露情况、家禽饲养情况、生活习惯与既往健康史、发病前暴露情况、密切接触者情况等。

1.2实验室检查

1.2.1标本来源及采集时间① 4月10日入院当天采集患者咽拭子及血清标本。② 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8人采集咽拭子、血清标本。③ 选择5所医院1周内所有门诊及住院的体温≥38℃的流感病例、严重呼吸道感染病例,采集咽拭子、血清标本。④ 对周口市所辖10个县区的禽、畜相关职业人群600人和城市、农村普通居民等非职业人群200人进行调查,采集血清。⑤ 在活禽交易市场,采集尚在销售的活鸡咽拭子标本。

1.2.2检测方法按照《防控方案(第一版)》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策略”,用病毒分离、RT- PCR和Real- time 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标本由周口市疾控中心国家流感网络实验室采用PCR法进行H7N9核酸检测,血清标本由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采用火鸡血球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特异性IgM抗体初筛,所有阳性和5%阴性标本运用微量中和试验进行复核确认。

1.2.3诊断标准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进行诊断。

1.2.4消毒和病例管理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要求,落实消毒、院内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措施。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患者,男,65岁,已婚,回族,农民。 既往有高血压史。家住周口市郊区,从事活禽宰杀及销售工作。

2.2疫情发现与确认

4月10日20时,周口市疾控中心接到市传染病医院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后,立即对病例进行了核实并采样。当晚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同时将病例标本送省疾控中心复检。4月11日21时39分,周口市传染病医院临床诊断为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并进行网络报告。4月12日16时,根据省、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周口市传染病医院网络订正为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4月14日8时,经中国疾控中心复核,省级临床专家组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周口市传染病医院随即网络订正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2.3流行病学调查

2.3.1就诊经过4月8日上午9时许,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全身乏力,体温38℃, 12时在小桥办事处高庄村卫生室谷嘉康诊所就诊,给予口服药物扑热息痛、吗啉呱、维生素C治疗,在诊所停留大约10 min,取药4包。患者按医嘱服药,下午体温降至正常。4月10日9时许,患者体温再次升高达39℃,伴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同时出现畏寒、肌肉酸痛、全身无力等症状。9时40分左右至周口市人民医院就诊,查心电图无异常,胸部X线片显示右侧肺部有阴影。医务人员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患者从事的工作,怀疑其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遂于当日11时将其转至周口市传染病医院进一步诊治,传染病医院门诊以“1.上呼吸道感染;2.右侧胸膜炎;3.流感”收治入院。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醒,精神欠佳,饮食差,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下降。入院当天即用达菲治疗,病情持续好转。4月23日, 根据国家卫计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2版)》中的出院标准,在综合会诊的基础上,判定该患者符合出院条件,于23日下午康复出院。

2.3.2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患者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咳嗽。临床表现为发热(入院时体温38℃,最高39℃)、乏力、肌肉酸痛、寒战、咳嗽、咳痰、咳血,无头痛、胸闷、流涕、呕吐、恶心等症状,无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血常规检查,白细胞7.6×109/L,中性粒细胞84.9%,淋巴细胞12.0%。胸部CT检查显示右肺下叶实变,有少量渗出。

2.3.3疾病暴露史患者在周口市健康路街边一售鸡摊位负责鸡的宰杀(该售鸡摊位与患者居住地距离约200 m),时常参与鸡宰杀后的脱毛、开膛等工序,与鸡接触机会较多,且宰杀鸡后无洗手习惯。发病前2周内无外出史。

2.3.4病原学检测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分别进行流感A、B、 H1、 H3、H5、新甲H1N1、H7、N9等共8种型别及亚型的检测,检出流感A型、H7、N9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后经河南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核实,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再经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证实,A/H7阳性,H 3/H5/PdmH1/N9阴性,重复进行N9检测,结果为阳性。

2.3.5密切接触者发病情况根据《防控方案(第一版)》的密切接触者定义,共确定密切接触者8人。其中配偶1人,共同生活的子女3人,外孙女1人,诊治医生2人,与患者在同一活禽销售摊点工作者1人。8人的咽拭子、血清标本检测均为阴性。对8名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每天早、晚2次测量体温,观察是否出现异常状况,结果8人均未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

2.4禽类感染情况

配合农业畜牧部门,在活禽交易市场对尚在销售的鸡采集咽拭子标本230份,其中2份检出H7N9阳性。追踪溯源,阳性鸡来源于华东地区某一地市,为外来性病禽。

2.5扩大监测

在日常流感监测的同时,开展1周的扩大监测。选择市级三甲医院1家、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家,监测对象为流感样病例(ILI)、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有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症状的患者,监测时间为4月18—24日。共监测了156例流感样病例及4例严重呼吸道感染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160份,血清标本130份,咽拭子、血清标本检测均为阴性。

2.6职业人群血清学调查

在本市的10个县区,共采集血清标本858人份,其中禽饲养、宰杀、运输、销售从业人员234人份,猪饲养、宰杀、运输、销售从业人员210人份,农贸市场工作人员103人份,厨师111人份,城市和农村普通居民各100人份,血清标本检测均为阴性。

2.7暂停活禽交易措施对疫情的影响

4月14日病例确诊后,全市暂停活禽交易,采取关闭农贸市场活禽宰杀销售摊点等措施后,全市未发生新增病例。

3讨论

3.1本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

该患者起病急, 有发热, 并伴有呼吸道症状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人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同时经对该患者咽拭子检测, 结果显示H7亚型和N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加上该患者有明确的禽、鸟暴露史,因此该患者经卫生部专家组确诊为河南省第一例散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① 男性; ② 年龄65岁;③ 发病在城市;④ 有活禽密切接触史;⑤ 有高血压;⑥ 共同暴露人群和密切接触人群中未发现类似病例;⑦ 当地未发现禽流感动物疫情。其基本特点与中国-世界卫生组织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组于2013年4月发布的《考察报告》中总结的病例特征,即年龄中位数为62岁(2-89岁);年龄相对偏大且男性占多数;约60%的病例具有各种合并症,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相符。

3.2暂无人传人的证据

患者发病后截至4月24日,8名密切接触者均未出现发热等症状。患者亲属曾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与其同吃、同住、陪护,部分医务人员也在其发病期间有过无防护的接触, 经过10 d医学观察,没有发现发热症状,表明患者没有将疾病传染给他人。根据《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考察报告》,全国的H7N9病例,除3起家庭聚集性病例外,几乎全部病例均为散发。3 000多名密切接触者中,19名出现了呼吸道症状,但RT-PCR检测H7N9病毒均为阴性。对他们严密的医学观察也未发现人传人的确切证据[5]。但从理论上讲存在病毒基因重组获得人际间传播能力的可能性,概率虽小,但仍应警惕人际间传播的可能性,应高度重视,进一步观察研究。

3.3禽传人的可能性分析

本例患者从事活禽宰杀职业,接触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活禽,这是确定的危险因素。周口市活禽市场禽感染调查中发现2份H7N9阳性样本,提示禽是可能的传染源。发病前接触活禽是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禽流感一般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但迄今仍未能确认禽流感病毒向人类传播的具体方式,可能主要经呼吸道传播。Shortridge等[6-7]研究认为,尚无足够证据证明能否垂直传播,但从自然感染禽流感病毒家禽的鸡蛋蛋黄、蛋清及蛋壳中均能分离到病毒。WHO报道,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的活禽市场里发现了H7N9禽流感病毒。在上海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光顾的活禽市场环境标本中,检出了H7N9病毒,这表明病毒RNA造成污染的存在。虽然不能作出确切的结论,但上海市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后人的病例数明显下降了。鉴于多数病例都有活禽或活禽市场的暴露史,因而活禽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高危因素。

3.4易感性

目前我国已经发生的人禽流感病例中,多数有免疫力低下背景。本次疫情的患者,年龄偏大,又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的危险。既往观点认为,人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但本次流行的H7N9禽流感病毒已被证实因HA基因出现Q226L的变异,提示对人类哺乳动物呼吸道α-2,3和α-2,6唾液酸多糖受体的结合能力增强,而使人类对其易感[8]。相关突变PB2基因的E627K变异,使其能在较低温度下的哺乳动物的呼吸道复制。病毒基因H7片段Gln226Leu与Gly186Val位点PB2片段Asp701Asn位点出现重大变化,增加了病毒在哺乳动物中的适应性以及感染人的能力[9]。

3.5轻症病人和隐性感染

本次在5家医院的扩大监测,以及在858份高危职业人群的监测中,均未发现有阳性结果,但并不能排除H7N9有轻症病人和隐性感染。人群隐性感染状况,轻症病例的规模等都未知,可能是存在但未监测到的原因。国内已知的报道证实,4月份在北京发现首例病例后,在强化监测中发现了首例无症状携带者,是一名4岁男童;5月28日,在北京市大规模常规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中,从流感样病例监测中确诊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轻症病例,该6岁男童经过治疗后已经体温正常出院,目前患儿健康状况良好。可见,轻症患者、病毒携带者的发现和隐性感染率的确定有待于扩大监测。

4参考文献

[1]Gao R, Cao B, Hu Y, et al. Human infection with a novel avian-origin influenza A (H7N9) virus[J]. N Engl J Med, 2013,368(20):1888-1897.

[2]Kageyama T, Fujisaki S, Takashita E,et al.Genetic analysis of novel avian A (H7N9) influenza viruse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in China,February to April 2013[J/OL].Eurosurveillance,2013,18(15).http://www.eurosurveillance.org/ViewArticle.aspx?Articleld=20453.

[3]Parry J. H7N9 avian flu infects humans for the first time[J].BMJ,2013,346: f 2151.

[4]Uyeki TM,Cox NJ.Global concerns regarding novel influenza A (H7N9) virus infections[J]. N Engl J Med,2013,368(20):1862-1864.

[5]Li Q,Zhou L,Zhou M,et al.Preliminary report: epidemiology of the avian influenza A (H7N9) outbreak in China[J/OL]. N Engl J Med,(2013-04-24)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l304617.

[6]Shortridge KF, Zhou NN, Guan Y,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vian H5N1 influenza viruses from poultry in Hong Kong[J].Virology,1998,252:331-342.

[7]Update: isolation of avian influenza A (H5N1) viruses from humans-Hong Kong,1997-1998[J].MMWR,1998,46(52-53):1245-1247.

[8]毛青.科学认识H7N9,有效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病毒[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8):693-695.

[9]陈恩富,柴程良,孙继民,等.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5):625-627.

(收稿日期:2013-06-13)

作者:刘英 申运动 李燕婷

第4篇:H7N9禽流感防控

因现在全国范围内H7N9禽流感疫情升级,据了解,截至昨日,全省禽流感疫情暂无异常,全省各监测点正密切监控。同时避免人禽接触是预防H7N9禽流感的最好方法。从目前来看公众无需太紧张,“还没有到爆发的程度,应该比SARS、甲流弱”。

专家介绍,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目前正处在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如何有效预防人感染禽流感?

1、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3、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是每个市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4、如果所在区域已发现疫情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避免接触染病的禽类,如鸡、鸭;避免与禽流感患者接触;对鸡肉等食物应彻底煮熟,避免食用活的或未经煮熟的鸡鸭,特别是煎鸡蛋一定要煎透,避免蛋黄不熟。

5、及时而彻底的疫区环境消毒: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热及紫外线均敏感,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70℃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药均可使该病毒灭活。

6、在疫区的人员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自己的眼睛、鼻、口。

7、发现有类似流感症状要及时就诊。

按照湖北省农业部兽医局指示精神,省畜牧兽医局发出通知,要求自6日起,全省各地每日报告H7N9禽流感防控情况。因此,大家要注意防控。

武汉风帆电镀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部

2013年4月7日

第5篇: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

h7n9禽流感疫情最近成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h7n9禽流感防治也是大家关心的大事,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h7n9防控方案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预防预案

(一)起居预防

1.春季万物复苏,应当早睡早起,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

2.“春捂”防病: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要保暖防寒,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

3.运动锻炼:春天,万木吐翠,空气清新,增加户外运动锻炼,既采纳自然之气养阳,又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正气,强体防病。

4.调畅情志:多晒太阳,多听音乐,保持乐观情绪。

(二)饮食预防

1.“春夏养阳”,勿食寒凉损伤阳气。

2.饮食要清淡: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应季时蔬的清温平淡。如:菠菜、蒜苗、香葱、小油菜等

3.饮食宜多甘少酸:春季宜吃甘味食物,以健脾胃之气,温补阳气;肝主升发,与春相应,酸入肝,少食酸性食物,既防阳气生发太过,又能养肝,提高抗病能力。

(三)习惯预防

1.保持手部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2.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

范文网【】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遮掩口鼻。

4.不随地吐痰,如要吐痰应将分泌物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5.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时,应戴上口罩,并尽早就医。

(四)方药预防

1.一般人群预防方

藿香9g 贯众10g 大青叶15g 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用3天。

2.老年或体虚人群预防方

黄芪10g 防风10g 白术6g 贯众10g 大青叶15g 甘草3g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用3天。

(五)非药预防

1.艾灸足三里、神阙、气海等穴位,每日灸1次。

2.按摩迎香穴。

第6篇: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H7N9是禽流感病毒的一种。截止4月16全国共报告77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16人,根据报告全国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处于散发状态,为保护员工健康,做好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现将有关禽流感防控知识梳理如下。

一、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认为: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多来自于禽类。根据对现有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专家认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为禽源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来源于被感染的禽或其污染的环境,接触被感染的禽或暴露于活禽市场是人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

2、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3、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

4、高危人群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三、H7N9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死亡。目前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临床特征的认识还有限,病毒感染谱不清,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尚不确定是否存在隐性感染。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疾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 专家提示,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

四、如何预防H7N9流感

目前已有证据提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早报告: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的鸡鸭鹅及鸟,立即向当地兽医或卫生部门报告。

2、早就医:接触病、死鸡鸭鹅或鸟后,如果出现发烧及咳嗽,要立即就医。

3、勤洗手: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尤其是病(死)禽;若曾接触,须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儿童应避免直接接触家禽和野禽。

4、养成爱清洁习惯:鸡鸭鹅或鸟类养殖和售卖人员要经常清洗衣物、经常清洁鸡棚鹅舍及运输工具。

5、隔离饲养:新买的鸡鸭鹅或鸟类要分开饲养2周,不要让鸡鸭鹅进入住宅,儿童要避免与鸡鸭鹅或鸟类密切接触。

6、妥善处理病死禽:不宰杀、不买卖病死鸡鸭鹅;如果发现病(死)禽、畜,不要自行处理,应报告有关部门。病死的禽、畜要深埋(不要随意丢弃)。

7、注意饮食卫生,加工、保存、食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在加工处理生禽畜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熟的禽肉、蛋类等食品;不购买未经检疫的禽肉制品。

二是生活中要注意以下细节

1、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预防感染他人。

3、室内勤通风换气,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

4、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增强身体抵抗力。

5、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6、外出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7、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一旦出现发烧、头痛、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七日

第7篇: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从去年3月底至今,全国累计报告人感染H7N9确诊病例已超过200例,发病高峰再次出现。1月20日,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目前,H7N9没有显现出重要的变异,无法有效的人传人,大家不必引起过度恐慌。

一、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及隔离原则

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等途径传播给机体抵抗力差的密切接触人员。

隔离原则:对患有人感染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应早发现、早报告,尽早采取住院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的应置单间隔离,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

二、隔离控制措施

1.诊室、留观室通风良好,有动态空气净化设备;留观病人一人一间病室,独立卫生间。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特别是门诊各接触病人窗口、诊室、呼吸科、检验科、特检)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外科或防护口罩,病人不能离开留观室,严禁病人间相互接触。

3.病区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

(1)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分隔无交叉,并保持一定距离。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有明显标识,并设实体隔离屏障。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指定路线标识醒目。

(2)病区通风良好,门向从洁净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保证空气不逆流,配置动态空气消毒器。

(3)疑似病人一人一间,确诊病例可住多人间,内设卫生间。病人戴外科口罩,禁止离开病房。指导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患者宣教贯彻于就诊过程中。重型病人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该病室禁止收治其他病人。原则上不设陪护,限制探视,若须探视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做相应防护。

(4)患者出院、转院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保洁员相对固定,严格培训,流程演练。消毒过程在护士指导下进行。病区内产生的废弃物,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专用医疗废物袋中,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其它医用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移出病区。

三、消毒方法

1.空气消毒(1)无人情况:房屋密闭,紫外线照射消毒。(2)有人情况:推荐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2.病房墙壁、地面等一般物体表面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水泥墙吸液量为100ml/m2,地面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3.耐热、耐湿纺织品可煮沸消毒15分钟或采取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也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不耐热纺织品可采取过氧乙酸加热熏蒸消毒,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在密闭空间,按每立方米15%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熏蒸2小时。

4.餐具、食物 首选煮沸消毒15 分钟,也可采用中效化学消毒剂消毒,清水彻底洗净。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5.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2%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6. 运输工具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2% 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分钟。

7.仪器设备及床单位

危重患者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及吸氧管。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酒精擦拭或按厂家说明书消毒。

8.手的消毒用0.5% 碘伏溶液或用醇类免洗手消毒剂涂擦,自然干燥后即可。

四、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

(2)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3)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当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佩戴手套。

(4)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

(5)如果病情加重应佩戴口罩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告之医生近七天有无禽类接触,以及去过禽流感疫区。

(6)外出踏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 (7)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

第8篇:H7N9禽流感防控常识

1、H7N9禽流感是什么病?

H7N9是动物流感病毒,偶尔感染人类

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疾病。它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人、猪、马等哺乳动物。

在禽流感病毒中,H和N分别代表病毒外膜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H7N9和之前公众比较熟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相比,有明显不同。H7N9和H5N1都是动物流感病毒,偶尔感染人类。H1N1流感病毒则分为通常感染人类和通常感染动物两类病毒。

1996-2012年,H7流感病毒在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和英国也曾报告过。这些病例中,除荷兰的1例死亡病例外,其他表现为结膜炎和轻度的上呼吸道症状。2013年以前,中国没有发现人感染H7禽流感病例。

2、H7N9病源是什么?

世卫组织:目前怀疑病源是鸟类

据媒体报道,有专家称,H7N9传染源或为正在长江口休息的候鸟。农林大学王晓杜博士亦认为,候鸟可能是H7N9病毒携带元凶的这种推测,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表示,H7N9的病毒来源仍在积极地检测和研究中,还没有最终、明确的信息和结论。目前怀疑病源是鸟类,如鸽子。至于人感染H7N9的原因还在研究中。

3、H7N9如何传给人类?

目前无证据显示H7N9可通过人人间传播

疾控专家表示,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途径,可能是由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经呼吸道、接触等方式传播给人类。

并且,疾控专家注意到,既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死率十分高,约为60%。这次H7N9禽流感病毒,也有很高的病死率。

蓝睿明称,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根据既往资料,人禽流感均为散发,它们在人群中的传播力并不强。 据新华网报道,全球多家实验室的流感专家开始研究从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样本的DNA序列数据,以评估发生大流行的可能性。

4、什么人易染H7N9病毒?

从事禽类养殖、销售者需加强防范

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需要比普通人更加注意预防。

专家称,此类人员在进行接触禽类的工作活动过程中,应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减少与禽类的直接接触。清洁禽舍时,要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清洁完毕后,要及时彻底地洗手和消毒;当身体接触禽类污物时,也要彻底地清洗。当发现病死禽时,应及时焚毁,并通知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处理。

当以上人群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并尽快到发热门诊就医,并告知医生自身职业和发病前七天的活动。

5、感染后的症状是什么?

人感染后一般表现为流感症状

新华网报道,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称农业部相关专家研讨认为,从家禽、鸽子中分离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对家禽呈低致病力,可以感染鸡、鸽子等禽鸟,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起病急,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6、H7N9有防治办法吗?

中医药局开防治“药方”:桑叶、金银花

据新华社报道,昨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H7N9禽流感进行了又一次会商,针对症状“发热、咳嗽、喘促……”开出参考处方“桑叶、金银花、黄芩”。与会专家表示,他们将根据H7N9禽流感的发展情况,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中医药防治方案”进行微调。

针对目前社会上对于板蓝根可以防治H7N9禽流感的说法,专家提醒,板蓝根对于风热类感冒是合适的,但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就不合适。

北京市中医局制定的中医药预防方案提出,必要时高危人群可以采用“中药代茶饮”进行预防。

“中药代茶饮”处方一:适合3至12岁儿童,组成是芦根10g、连翘3g,每日1剂,开水浸泡。处方二:适合成人,组成是白茅根5g、藿香3g、菊花3g、北沙参5g,每日1剂,开水浸泡。高龄体弱,慢性病气虚人群可加用玉屏风散。

7、现在能吃禽类食物吗?

完全熟透的家禽、猪肉等都能食用

针对市民对于食用禽类、猪肉的恐慌,疾控专家昨天表示,完全熟透的家禽、猪肉等,都是可以食用的。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介绍,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因此专家提醒,对于五六分熟的鸡排,火锅等食物,需要谨慎食用。

8、鸟粪带禽流感病毒吗?

接触鸟类粪便后须用皂液彻底清洁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养鸟人士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体抗病力;注意鸟笼的卫生清洁;保证笼舍的通风。家养的雀鸟,应避免它们与野禽接触。一旦接触,要及时给鸟笼消毒,必要时还要到动物防疫部门进行防疫。

从传播途径上分析,除经呼吸道传播外,禽流感病毒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因此市民在养鸟或者观鸟时,要尽可能避免接触禽类及其粪便,处理它们的粪便时应戴上手套;接触它们或其粪便后,必须用皂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提醒,禽流感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

第9篇: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一、基本知识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且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人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专家推测可能为携带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病毒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在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也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均为成人。对高危人群来说,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专家介绍,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人感染H7N9的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二、防护措施

(一)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1.开窗通风: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家里,都要注意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窗换气30分钟,每天1~2次。

2.勤洗手:要勤洗手,无论是饭前便后,还是待人接物后,特别是在接触禽、蛋等东西后,一定要用消毒液、洗手液,五指交叉,活水洗手。

3.掩面而嚏: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家中密闭空间,当要打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或手帕掩住口鼻,以免通过飞沫传播病菌。

4.带口罩:如果要外出,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带上口罩还是有一定的预防病毒传染 1

的好方法。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需要清理死禽或者禽类粪便等,戴卫生手套以及口罩后处理。

5.高温烹食:根据媒体宣传,人感染H7N9禽流感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100℃的高温一分钟便可消灭。因此,对煮食禽蛋类食品,一定要100℃的高温烹调数分钟后才能食用,不要吃半生不熟的鸡、鸭、鹅及鸡蛋等。

(二)远离传染源

1.不接触禽类:如非必要,不要去花鸟园、养鸡场等有潜在禽类病毒传染源的地方,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更不要捕捉,喂食鸽子、野生鸟类等。

2.不去密闭场所:如非必要,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密闭场所,如酒吧、夜店、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3.选购卫生食品:对于要选购肉禽类食品,要到品质有保障的商店、超市购买有食品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肉禽类产品,并做到高温煮食。

(三)提高自身抵抗力

1.早睡早起:不熬夜,做到早睡早起,每晚11点前,务必入睡。通过高质量的睡眠,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2.加强锻炼:多运动,可以到户外空气流通的地方,跑步、打羽毛球、打太极拳等活动。通过锻炼来提高自身抵抗力。

3.补充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绿叶菜和水果,如苋菜、芹菜、西兰花、黄瓜、橙子、猕猴桃、小番茄等,通过摄取足够的营养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一旦发现自身有高热、呼吸困难等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情,千万不可隐瞒,要及时去医院就医,通过专业的医疗技术和医师来为自己排查病情,早日康复。

上一篇:暑假学习计划怎么写下一篇:企业招聘智力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