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经济影响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在計量经济学理论和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框架下,以定量的方法对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现实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分析;通过引入行业景气指数在危机前后的不同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总体的影响,总结各个经济变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的规律,并利用神经网络和灰色方法对我国的经济前景进行仿真计算,据此研究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金融危机经济影响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融危机经济影响论文 篇1:

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的文献综述

摘要:当前,发端于美国次贷市场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呈现出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渗透,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扩散的特点。本文综述金融危机的发生机理,国内扩散机制和国际传导路径,厘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传导过程和对实体经济影响程度,引用政府、学者和民间观点概述金融危机对我国、我省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发生机理;扩散机制;传导路径;影响

一、金融危机的发生机理

二战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区域甚至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金融危机理论至今已经发展了三代。

(一)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

Krugman(1979)深受Salant和Herderson(1978)对国际商品价格的稳定计划研究的启发,提出了金融危机的早期模型。在Krugman的开创性理论框架下。许多学者如Flood和Garber等从不同的方面改进、修正了这一模型,形成了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强调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攻击与宏观经济基础变量之间的联系。它认为金融危机是否爆发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特别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假定政府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而大量发行纸币,引起资本流出,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无限制地抛出外汇储备,当外汇储备达到临界点时,会引致投机攻击,如果政府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支持,就不得不放弃稳定的汇率制度。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墨西哥(1973-1982)和阿根廷(1978~l981)等国家所发生的金融危机,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宏观经济基础变量的恶化——过度扩张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实际汇率升值、经常项目恶化等。他们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是,必须保证政策间的一致性,不断强化宏观经济基础变量。

(二)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

1992~1993年爆发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中诸多现象无法由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给予满意的解释。当金融危机发生时,部分国家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表现出与稳定的汇率政策之间的不协调。0bstfeld(1994,1996)、Ozkan和Sutherland(1995)等为了解释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提出了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强调多重均衡和危机的自促成性质(serf—fulfilling)——投机者的信念和预期最终可能导致政府捍卫或固定汇率。

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认为政府维护汇率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政策选择过程,维护汇率稳定是一个政策目标抉择的成本收益权衡过程。政府是否捍卫固定汇率取决于政府对维护汇率所产生的成本收益的权衡,当市场预期汇率贬值时,捍卫固定汇率的成本将大大增加,最终将促使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度。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的主要代表人有Obstfeld、Drazen和Masson等,他们认为强调危机的自促成性质:当政府内外政策不协调时,投机者预期汇率最终会贬值,就会提前抢购外汇,结果是国内的经济状况提前恶化,政府维护汇率的成本增加,金融危机提前到来,因而预期的作用使金融危机具有自促成的性质。

(三)第三代金融危机模型

由于第一、二代金融危机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以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代表的许多金融危机,许多学者提出了第三金融危机模型。亚洲金融危机表明,金融自由化、大规模的外资流人与波动、金融中介信用过度扩张、过度风险投资与资产泡沫化、金融中介资本充足率低与缺乏谨慎监管等,是与金融危机相伴发生的经济现象,由此可见,金融中介尤其是银行中介在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开始跳出汇率机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公共政策等宏观经济分析范围,着眼于金融中介、资产价格变化方面,强调金融中介在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第三代金融危机模型还没有统一的研究范式,理论模型还不是很完善。但从强调的重心来看,由金融恐慌所驱动的金融危机模型(主要代表人为Furman和Stiglitz(1999))、由经济基础变量所驱动的金融危机模型(主要代表人为Desai和Henry(2003))、强调金融系统不稳定性的金融危机模型(主要代表人为Morris和Shin(1998)大致代表了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的最新发展。

二、金融危机的扩散机制和国际传导路径

(一)金融危机对国内扩散机制

当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时,危机会向国内其他部门进行传导和扩散,进而对国民经济的投资、消费、进出口等造成严重影响。凯恩斯、威克塞尔、庇古和费雪等从不同角度加以阐述。

1.金融危机的投资渠道影响——凯恩斯效应

凯恩斯效应是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最早提出,用来描述货币供给量变动后,最终对投资产生影响的一系列过程和环节,后由托宾(Tobin,1956)进一步加以发展。在凯恩斯效应中,金融危机发生后,利率和债券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改变,从而影响总需求。

2.金融危机的生产结构影响——威克塞尔效应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劳动分工的网络化和递进化。两者都离不开投资,劳动分工的深化以投资为媒介,并总是以投资为先导。在一个以信用融资为主、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社会,利率作为衡量投资成功与否的标准必然对国内和国外投资、一国不同部门的投资、相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投资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对凯恩斯一威克塞尔效应,我们可以总结为下面这个金融危机国内传导机制:金融市场扰动→利率→投资→社会生产结构变动和社会总产出变动。在上面这个机制中,金融危机通过凯思斯效应影响投资支出,通过威克塞尔效应影响实体经济部门的生产结构, 因而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对经济造成影响。

3.金融危机的消费影响——财富效应

传统经济学假定货币供给和财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货币数量增加社会的净财富随之增加,财富的增加又导致社会总支出的增加。上述过程就被称为财富效应。根据传统经济学,财富效应主要通过货币市场、资产市场和商品市场三个途径来影响总体经济。

4.金融危机的信用影响——资产负债表效应

市场经济是一个以信用融资为主的经济,不确定性根源于对投资的未来水平和收益的预期,以及银行和商业者的主观决策。具体而言,社会信用的资产负债表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结构,非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利率—信息不对称的互动关系。金融危机通过影响资产和负债关系进而影响到金融和与金融相关的领域。

通过考察一国内部金融危机发生的传导机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体现了一种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可称为凯恩斯—威克塞尔—财富—资产负债表效应,它基本概括了金融危机的主要传导过程。一旦金融市场出现紊乱或冲击,通过凯恩斯效应、威克塞尔效应、财富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投资全面下降,各种生产性或非生产性活动全面收缩, 国民经济经历严重衰退。

(二)金融危机对国外的传导路径

经济理论界认为如果金融危机从一国向另一国传输,则国际金融传导(或称金融传染)就发生了。以往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国际传导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通过国际贸易联系;通过国际金融市场;通过经济全球化;通过投资者心理预期。

1.国际贸易渠道一贸易溢出效应

国际贸易是现代国家间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国际贸易日益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它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一起,同时也使各国经济暴露在国际经济波动冲击下。Gerlach和Smets(1994)研究了贸易联系途径,如果一国的贸易伙伴或者竞争对手发生货币贬值,则投资者预期改变,可能增加一国的脆弱性,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每个国家为了保持竞争力都有贬值的动力,投资者知道中央银行很难抵制贬值的诱惑,在别国贬值的情况下若不贬值,可能会使本国遭受投机性攻击。Glick和Rose(1998)用实证研究表明贸易研究能够很好地解释危机传播。Masson(1998)、Rijckeghem和Weder(1999)等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2.国际资本流动渠道一金融溢出效应

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方式及金融的自由化极大地加快了全球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流动,各国金融市场、投资者以及融资者与全球金融市场日益融合。这种全球性资本的流动已经远远超越了商品的流动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一股最为活跃的力量,它有力地影响着国际金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改变着各国经济运行的效率,使各类金融交易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信号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增强。

3.经济全球化—季风效应

季风效应最早是由Masson(1998)提出的,他把由于共同的冲击产生的传导称为“季风效应”,包括主要因工业化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主要商品价格的变化等全球性的原因,从而导致新兴市场经济的货币危机或者资本的流进流出。Buiter et al. (1995)构造了一个“中心—周边”模型来解释欧洲货币体系危机。Generetz(1999)、范爱军(2001)等进行深入研究。

4.自我实现的多重均衡—净传染效应

净传染是指危机的传导无法从宏观基本面的基础变量来解释,即两个国家间经济联系薄弱,一个国家的危机并没有恶化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但是,一个国家的危机导致投资者重新评价其他类似国家的经济基础(即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并没有恶化),从而产生“自我实现”的多重均衡。净传染效应的传导机制是通过投资者预期经心理渠道传导的,是传染概念的核心。危机造成的投资者情绪的改变,发生传染,这种传导称为“净传染”( Pure Contagion, Masson, 1998 ),或者“真正的传染”( 2000 )。对此深入研究的有:Calvo & Mendoza(2000) 提出的羊群行为,基于流动性问题的多重均衡(Radelet & Sachs,1998a)模型和基于公司负债表和转移问题的多重均衡(Krugman, 1999)模型等。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政府官员

温家宝总理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记者招待会表示,这些年来,中国金融稳步、有序开放。由于目前中国的金融同世界的交往还不是那么广泛,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有影响,但还不是那么大。我们要看到由于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影响,特别是使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因此对中国经济也必将造成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由此带来的外需减弱必然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中国央行将积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帮助稳定国际金融市场。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9年2月2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是有限的,风险是可控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由于我们采取的措施比较及时、到位,更重要的是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最近六年体制、机制改革,中国银行业虽然不能独善其身,但做到了在全球独树一帜,保持了稳健运行。

(二)专家学者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2008年11月16日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IFF)第五届年会表示,金融海啸不是个别国家的问题,是世界金融体系的问题,同在一个金融体系的中国在这次危机中不可能独善其身,应该在微观上推出一系列帮助中小企业的具体措施,才能帮助中国经济渡过难关。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发言认为目前的危机还在金融领域,实体经济还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冲击。当前的问题固然表现在金融领域,但解决方案还是在实体经济。要想使目前这种形势稳定下来,首先要稳定实体经济。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裴长洪2008年12月2日在中国社科院2009年《经济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前10月出口实际增长率大幅回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申洪2008年11月在广交会上表示,近期受国内外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中国外贸出口增幅从2007年8月份起,开始呈逐步放缓态势。尤其是2008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外贸出口增幅明显回落。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主要通过贸易、直接投资、金融和信心四个管道。

四、金融危机对湖南的影响

(一)政府部门

省委书记张春贤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对湖南工业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湖南就业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湖南财政的影响不可低估。

省长周强2009年3月31日在长沙接受中部6省记者集体采访时表示:尽管金融危机使湖南进出口产业受挫,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难,但湖南已经沉着冷静分析,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了详细的扶持政策,随着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具体落实,带动效应即将显现。内陆湖南要借此机遇,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加大对外贸易,从而加速湖南经济的发展。

2009年3月,省委宣传部组织省直有关厅局和科研院校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对金融危机影响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影响不可低估:挑战一,保增长的压力增大;挑战二,产业发展的风险增大;挑战三,就业压力增大;挑战四,财政增收难度增大。应该说,金融危机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也前所未有。机遇一,金融危机为我省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空间;机遇二,企业重组对我省经济转型带来了新动力;机遇三,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系列政策措施为我省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二)专家学者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博导、教授彭建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效应与湖南应对策略研讨会”上认为我省金融机构经营效益增速将受到影响;次贷危机将持续影响湖南出口企业。因此,我们要把防范信用风险作为当前银行业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加强境外投资业务风险的防范,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波动;要加强管理,规范中间业务;要及时总结全球金融危机经验教训,适时调整经营理念和方式。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自立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危机对湖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首先,将对湖南的出口企业造成影响;其次,对湖南企业走出去将造成影响;再次,沿海企业的倒闭将给湖南的就业市场带来冲击。当然机遇往往是与挑战并存的,湖南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促进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要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综合服务平台。三是要着力培育农村市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三)民间声音

根据中国新闻网调查,金融危机下湖南大学生就业困难,据官方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1月5日,湖南省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不到20%,比去年下降15个百分点,部分高校的个别专业甚至出现零签约现象。今年湖南普通高校省内应届毕业生达28.5万人,比上年增长8%,加上外省回湘就业、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今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预计达36万人。社会各界都认识到了,受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影响,当前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参考文献:

[1]金洪飞,“货币危机理论综述”,《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第5期,第34-43页

[2]朱波、范方志,“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综述”,《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第28-35页

[3]Krugman.Paul,“A Model of Balance-of-Payments Crises”,《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 1979,第311-325页

[4]Salant.Stephen W.,Dale W Henderson, “The Vulnerability of Price Stabilization Schemes to

speculative Attack”,《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8,第627—648页

[5]Flood,Robert and Peter Garber,“Collapsing Exchange Rate Regime:some Linear Example ”,《Joumal of InternationaI Economics》,1984,第1一13页

[6]Obstfeld.Maurice,“The Logic of Currency Crises”(NBER Working Paper,No 4640),《Cahiers Economiques et Monetaires,Bank of France》,1994,第189—2l3页

[7]Obstfeld.Maurice,“Models of Currency crises with Self-Fulfilling Feature”(NBER Working Paper,No5287,1995),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6,第1037-1047页

[8]Ozkan.F.Gulcin&Sutherland.Alan, “Policy Measures to Avoid a Currency Crises”,《The Economic Journal》,1995,第510—519页

[9]Drazen.Alan and Paul R. Maason, “Credibility of Policies versus Credibility of Pulicy maker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第735—754页

[10]Furman.Jason and Joseph E.Stiglitz, “Economic Crises:Evidence and Insights from East Asia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9,第1-135页

[11]Desai M.and Henry S, “Financial Crises and the Macroeconomy”, Mimeo,Centre for Global Governanc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2003

[12]Morris.Stephen and Hyun Song.Shin, “unique Equilibrium in a Model of Self—Fulfilling Currency Attack”,《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第587-597页

[1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7

[14]Wicksell,K.《Interest and Prices》,London: Macmillan,l936

[15]姚国庆,“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一个综合解释”,《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第55-64页

[16]安辉,“现代金融危机生成的机理与国际传导机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17]朱恩涛,“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机制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作者:王定芳 缪 谦

金融危机经济影响论文 篇2: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测算

摘 要:文章在計量经济学理论和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框架下,以定量的方法对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现实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分析;通过引入行业景气指数在危机前后的不同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总体的影响,总结各个经济变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的规律,并利用神经网络和灰色方法对我国的经济前景进行仿真计算,据此研究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景气指数 金融危机 时间序列分析 神经网络 灰色预测

一、研究背景

金融危机从萌芽状态的美国次贷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慢慢演变成了一场波及世界各个角落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无论是何种社会制度、金融体系是否发达、市场体系是否健全,几乎每个国家都受到了负面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以及各个实体经济行业无疑也受到了危机的冲击,文章就是基于上述背景对我国的受影响情况作出定量分析,并根据其发展趋势预测我国经济前景。

对于本次金融危机国内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定性分析,在危机产生原因、形成和发展过程、传播途径、产生影响以及各国对此的积极反应和我们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等都有深入探索。相对而言,就该问题定量研究有更大空间发展空间。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行业景气指数这一关键性变量对金融危机快速灵活真实反应实体经济各行业的变化,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框架中用定量方法测算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在结构上有怎样影响,并在目前的趋势下预测我国经济未来走势。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测算

(一)选择变量

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框架下有宏观经济核算体系:

Y=C+I+G+(EX-IN)(1)

Y是国民收入,C是居民消费,I是总投资,G是政府支出,(EX-IN)是净出口额。

根据上述理论,应选取消费、投资、净出口和财政支出作为自变量,建立相关模型分析经济发展状况。由于以上变量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有一定时间的时滞,仅仅局限于这些变量无法准确体现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找到能够及时反映危机变化又能够符合经济理论的变量,就显得十分必要。

对于此次金融危机进行分析的众多研究已经相对比较深入,但是定量分析经济受其影响程度的研究还有很大研究空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能够迅速反应实体经济对危机敏感程度的变量。在对国内众多数据库的查询比较下,文章利用行业景气指数这一因变量来反映实体经济对危机的敏感度。

行业景气指数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由国家统计局制定企业景气调查制度下,为及时、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利用企业家对所在行业运行状况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和预期编制景气的指数。

行业企业景气调查是对行业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进行监测和预测的一个重要而又行之有效的统计调查方法。它以企业家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企业家对本行业景气状况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并根据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状况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来编制景气指数,从而准确、及时地反映各行业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预测行业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

景气调查方法起源于本世纪20年代的欧洲,最早由德国伊弗研究所(ifo)研究创立,于1949年正式开始企业景气调查。法国经济研究所(INSEE)对景气调查方法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日本在二战后学习ifo的经验也建立起景气调查制度。现在,世界上己有50多个国家开展了企业景气调查,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统计调查制度,形成了很规范的景气调查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满足各级政府进行宏观决策以及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有关部门从90年代初期开始借鉴国外的经验开展景气调查,并运用西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及方法,经过科学运算建立宏观经济“晴雨表”或“报警器’,客观、灵敏、形象地反映宏观经济及社会需求的景气态势及未来走势。

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队系统建立后,于1998年开始进行大范围、规范的企业景气调查,并正式形成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经过多年的努力,这项调查已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并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最具权威的中国行业企业景气调查。

企业景气度数据是依据对企业家的调查结果计算得出的,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对行业以及企业现状的判断和前景的预期,能相对准确的反映行业及其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可能的变动趋势,企业经营者也会按照自己对当前状况的判断以及未来前景的预期来采取具体的经营措施,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另一方面,证券的市场价格从理论上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即公司的内在价值的变化而波动的,企业经营状况改善,内在价值提高,则市场价格也应该上涨,反过来,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内在价值降低,则市场价格会下跌。由此可以看出,行业景气度与由证券价格计算得出的行业指数应该是相关的,而且应该是正向相关。

从我国2000年至2010年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这一期间有两次比较大幅度的下行过程,一次是2003年初,一次是2007年前后。

前者是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及我国,出现了供大于求、需求不足的问题,经济增长明显受到需求不足的制约。当时实际上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通货紧缩。治理通货紧缩,最关键的是扩大需求,因此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增加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特别是增加投资性支出等来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政策指导方向一直持续到2002年。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但另一方面,又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波动。因此货币当局在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开始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这一变化清楚地反映在企业景气指数变化趋势的转折上。

后者转折情况则是由于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在2008年升级为金融危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表现为企业景气指数急剧下挫。2006年末期我国经济局部过热内外失衡的,发展速度高涨,企业景气指数也保持持续上扬趋势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接近150。此时随着美国房价的不断下滑次贷危机渐露端倪,我国几大银行所持次级债受危机影响开始缩水,人们对经济发展状况开始表示怀疑,于是企业景气指数在2007年初改变了保持4年之久的上升趋势急转直下。企业景气指数持续急剧下行,到2008年末已跌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接近100。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企业景气指数将七年的积累化为乌有,可见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

所以,通过企业景气指数在金融危机前后运行趋势变化的角度,能够反映出我国实体经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在原模型中加入企业景气指数,由IDX表示,其经济理论意义可以解释为人们对经济的预期。因为储蓄与消费的负相关性,文章选择用储蓄代替消费作为模型变量。同时,财政支出与企业经济指数的关联性相对较小,综上所述文章选择GDP、企业景气指数、投资、储蓄、净出口作为模型的最终变量,(1)式变化为:

Y=f(IDX,I,S,EX)(2)

(二)模型构建

经反复试验得到以下结果最终确定以为因变量,为自变量建立多元计量经济学模型:

Lngdpi=β0+β1Ii+β2EXi+β3Lnee+μi(3)

以2000年一季度到2010年一季度数据作为样本区间,利用Eviews5.1对模型参数进行分析。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gdp、投资、储蓄、净出口、企业景气指数时间序列都在5%的显著水平上接受了非平稳的原假设,而其一阶差分序列均拒绝非平稳的原假设。因此,gdp、idx、i、s、ex都是一阶单整时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对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协整Johansen检验,检验结果说明上述变量间存在至少两个协整关系。因此对用原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修正异方差问题,选择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D(gdp)=1022.66+162.52D(idx)+0.04D(i)+0.01D(s)+0.36D(ex)

(6.2656) (8.5365) (2.1915) (1.5836) (13.2835)

R2=0.9995D.W.=0.4699

很明显,D.W.统计量说明模型存在序列自相关问题,并且D(s)未通过t检验,因此剔除D(s)后重新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D(gdp)=1173.5360+151.7797D(idx)+0.04516D(i)+0.3589D(ex)

(42.2345)(39.1044)(29.7094)(153.8378)

R2=0.9999 D.W.=1.3287

上述为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影响后,经济整体运行中各宏观变量之间存在的一个稳定的线性关系。在前面已经分析出2006底是企业景气指数的转折点,因此用相同的方法对2000-2006年的数据重新用OLS估计,得到以下结果:

D(gdp)=955.7736+184.3115D(idx)+0.0495D(i)+0.5787D(ex)

(20.9427) (23.4381) (4.7404) (19.5268)

R2=0.9999 D.W.=1.1894

通过两者的比较不难发现,各个自变量前参数都发生了变化,企业景气指数、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度都在危机发生以后有所降低,降幅分别是:景气指数17.65%、投资8.77%、净出口37.98%。其中以凈出口的贡献度降幅最为突出,降幅超过了1/3。无疑,这对严重依赖外需支撑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这一现实动力造成了严重打击。这也意味着,相同的信心、投资力度和出口规模下,经济发展没有危机发生前那样有效率。恶劣的经济环境已经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明显的负面作用。

通过上面的定量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确产生了影响,在人们预期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的产生我们无法避免也无法抗拒,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不论强弱每个国家都迅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应对危机的发生。对于我国,目前面对危机我们能做的就是重拾信心,在困境中寻找生机。

(三)神经网络及灰色预测

由于金融危机对经济结构和经济环境的影响,用传统的回归方法已经无法准确描述不同结构下的参数,要精确模拟这种非线性经济发展动态趋势需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1.BP神经网络预测。神经网络是一个信息过程模型,用来识别与追踪不同内生变量的相互关系,神经网络有自训练机制,能够比较预测值与真实值,并且靠调整权值来减少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差异,神经网络的这种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适合于未知的模型。

神经网络最显著的特征是可以通过对其连续的数据匹配而达到自学习。首次应用Hu(1964),使用Widrow’s自适应线性网络进行天气预报。当时多层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缺乏,这种研究非常有限,直到1986年,BP算法出现(Rumelhart,etal,1986),神经网络用于预测问题才得到了长足的进步。Werbos(1974,1988)首次公式化了后向传播网络并且发现用BP算法训练的网络超过了传统统计法像回归方法。

BP结构的提出为神经网络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它的基本原理以及梯度下降算法被广泛应用。在输入输出呈高度非线性相关的情形下,以及输入变量之间高阶相关的情形下,一个神经网络能得出很好的结果。

网络除输入输出节点外,还有一层或多层的隐层节点。输入信号从输入层节点依次传过各隐层节点,然后传到输出节点,每一层节点的输出只影响下一层节点的输出。其节点单元传递函数通常为型Sigmid型(f(x)=1/(1+EXP(-BX))(B<0)。在输出层中,节点的传递函数有时为线性。BP网络可看作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高度非线性映射,即F∶Rn→RM,f(X)=Y.BP。它具有R个输入,每个输入都通过一个适当的权值w,与神经元相连,神经元的输出可表示成:a=f(w*p,b)。

神经网络由输入样本与连到第一隐层的初始权值进行内积运算得到第一隐层神经元的总输入,经非线性激励函数的作用后得到输出,此输出再作为下一层的输入,依次计算直至输出层得到网络的输出。但是如果神经元的总输入与阈值相距太远,由于各神经元的激励函数具有饱和非线性特性,会使得神经元的输出落在饱和区域,这样网络的实际输出要么为激励函数的最大值,要么为激励函数的最小值,使得输出的导数值将很小(趋于零)。从而将导致权值的修改量很小,不但学习速度缓慢,而且网络很难收敛。同时,小数值信息有可能被大数值信息所淹没。因此,在进行神经网络预测之前,为避免原始数据过大造成网络麻痹,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于预测值,由于变化幅度较大,也不宜直接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

对于单极型Sigmoid函数来说,其输出在0-1之间变化,并且只有当输入为(-∞,+∞)时,输出才达到(0,1),一般提法是将输入量归一至(0,1)。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如下归一化处理公式为:

Y=(x-min)/(max-min)

其中,max和min分别为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为原始样本数据,Y为变换后的数值。这样不但避免了输入数据落入饱和区域,也保持了数据的原有特征。当神经网络处理结束后,再做反归一化运算。对网络输出,对输出数据采用如下公式使输出数据与原始数据在同一个区域之内,反归一化的公式为:

Y=x·(max-min)+min

显然,这是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的逆过程。

首先,分别用函数traingdx和trainlm对网络进行训练明显发现trainlm函数的收敛速度更快,因此选用该函数为训练函数。与此同时试算输出神经元的个数在[8,13]之间时的收敛速度以及网络误差,并对此加以比较,如表格2所示。

显然,在经过2000次训练后,隐层神经元为11的BP网络对函数的逼近效果最好,因为其误差最小而且网络经过12次训练就达到了目标误差。隐含层为12、13的网络误差也比较小,但是它们所需要的训练时间相对较长。考虑到网络性能的训练速度,这里将网络隐含层的神经元数目设定为11。

训练结果为:

TRAINLM,Epoch0/2000,MSE0.356946/1e-005,Gradient7.64795/1e-010

TRAINLM,Epoch20/2000,MSE9.50275e-006/1e-005,

Gradient0.00330869/1e-010 TRAINLM,Performance goal met. y=0.1123

以危机影响前2000-2007年数据对2008和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进行预测,并利用前述反归一化公式得到2008年、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模拟仿真值分别为275213.2404亿元、335112.6097亿人民币。

2.灰色序列预测。1982年,北荷兰出版公司出版的《SystemS&ControlLetterS》(系统与控制通讯)杂志刊载了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的第一篇灰色系统论文《TheeontrolProblemSOfGreysystems》(灰色系统的控制问题),标志着灰色系统理论这一新兴横断学科的问世。所谓灰色系统(Grey System)理论,就是研究灰色系统分析、建模、控模、预测、决策、控制、优化等问题的理论,它把一般系统论、信息论及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延伸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抽象系统,并结合数学方法,发展出一套解决信息不完全系统(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就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尽管过程中所显示的现象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但毕竟是有序的、有界的,因此这一数据集合具备潜在的规律,灰色预测就是利用这种规律建立灰色模型对灰色系统进行预测。灰色预测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即进行关联分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状况。灰色预测法用等时距观测到的反映预测对象特征的一系列数量值构造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特征量,或达到某一特征量的时间。

文章采用单序列一阶线性动态模型,即GM(1,1)模型对国民身产总值进行预测。与神经网络方法类似,仍以2000到2007年度数据位样本对2008和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进行预测。首先对序列进行级比检验,得到级比值如表格3。

n=7时,可溶覆盖域为[0.7788,1.2840],因此可以直接用原数据进行GM(1,1)建模分析。以生成序列残差为残差序列并进行5次建模。两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值分别为294398.9982亿元、341006.0067亿元。

(四)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1.两种方法对2008年预测的结果都小于实际发生值,说明金融危机发生一年的时间内,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并不显著,甚至可以说发展状况相对较好。一方面说明危机影响需要一定时滞,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健康平稳,未受危机影响太深。

2.与2008年相反,两种方法对2009年预测的结果都大于实际发生值,虽然误差绝对量比2008年都有所收窄,但是宏观經济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好。这样的结果意味着,我国2009年经济受危机负面影响较为明显。现实也是这样的,我国2009年外贸行业受到严重冲击,许多外贸企业亏损甚至倒闭,失业情况较为严重。2009年外贸净出口增长为负,为改革开放以来形式最为严峻的一年。这也再次应证了模型部分结果:出口贡献度降幅高达37.9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严重削弱,经济结构因此发生改变。

3.两种预测方法都属于非线性预测,对计量模型的线性假设有很好的弥补作用,相比较而言较为准确把握了变化莫测的经济发展规律。从二者的预测误差来看,灰色预测在本研究中更为精确。

三、建议对策

通过对近代世界上大范围经济危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一些规律性的经验,值得在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下作为参考。以史为鉴,我们会更加从容而面对危机更加理智的应对危机。

1.繁荣总是和危机相伴相随。对近百年来发生的世界范围经济危机产生的背景作进一步的思考,我们会发现,在经济危机发生之前基本都是经济的高度繁荣。在这种人们经济预期十分乐观,资本市场越加膨胀的情况下,我们对于风险的敏感程度会迟钝很多。危机就往往暗藏在一片繁荣的假象之中。从1907年的危机,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以及第二次石油危机引发的主要工业国家的滞胀,无一不是在危机之前经历了一段持续发展高度繁荣的阶段。这一规律提醒我们,在繁荣景象的欢心鼓舞中保持头脑的清醒时刻留意无处不在的风险,只要稍不留意就有可能酿成祸及别国的危机。

本次由此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金融创新过度,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加大了利益连带的范围,一旦这个长长的链条有一节出现问题就会连累链条上的每一环。在鼓励金融创新并享受着金融创新给人们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人们恰恰忘记了金融创新的虚拟性,在经济繁荣的环境中没有料想到风险一旦显现便会出现这样不可收拾的局面。

2.在危机出现后政府采取政策正确与否直接决定危机对国家经济负面的影响程度。在对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和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我们已经分析出美国在这三次危机中货币政策的执行水平现实上对危机的影响程度确实有决定性作用。除此之外,英国、日本的不同政策也直接导致了在同一场危机发生过程中其受危机影响程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应对中,谁的反应快、谁的政策符合现实谁就能越早抽身危机的困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雷曼倒闭后,美国、英国以及欧盟——这些资本主义坚定护卫者——迅速将各自面临倒闭的银行不同程度的收为国有,并且纷纷出巨资救市。这对于稳定人们的情绪,帮助人们恢复信心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对于我们国家这一条规律运用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以及股票市场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无完善的情况下能否成功应对这些挑战,也是我国能否尽量减少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损失的关键环节。

3.危机的发生中往往也蕴藏着时机。波及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一定是由有巨大经济规模和水平的国家在经济的运行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问题引起的,这就说明这样的导火索国家一定是经济中存在着不可弥补的缺陷。在大国经历危机的过程中其经济实力一定会受到削弱,当然这也就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机会,让原来的相对落后的国家改变一些原来对自己不利的国际经济规则,为未来奠定更好的基础甚至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如德国的工业实力就在1907年的积极危机中超过了英国,而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大大削弱了英、美、法的经济实力加之绥靖政策纵容了德国的法西斯并促成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即让日本陷入到严重的经济危机中,但是也促使日本改变原来受制于能源的发展模式,降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换以节能型的汽车、家电等利用国际贸易占领国际市场,短短五年时间就从手石油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摇身变为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受影响最小持续时间最短的国家,并借之其他国家受到削弱的有利条件,在198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债权国。较之于现在的金融危机,我们是不是能发现蕴藏在暴风骤雨中的机会并抓住机会在这一历史变革时刻为我们今后的发展争取到更大的空间。如,在危机中各西方强国的资产价值都不同程度的贬值,如果我们能够认清货真价实的资产并且借助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条件,在海外投资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需要谨慎选择,挑选风险已经基本完全释放的优质资产,如何实现值得仔细研究。

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在本国经济危机相当严重的情况下,为转移国内矛盾把危机转嫁于战争。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并没有太大的借鉴价值。我们不可能利用这样的方式解决我们面临的危机,但是确实应该提防危机的重灾国会故伎重演,我们应该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韩文蕾.中国股票市场的非线性分析与预测[D].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2.刘开华.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葛哲学,孙志强.神经网络理论与MATLAB R2007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刘国宏.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经济预测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许松荣.基于线性神经网络的协整分析[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5

6.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第二版)[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7.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试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责编:贾伟)

作者:史慧艳

金融危机经济影响论文 篇3: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调查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就危机对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就如何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对策建议

一、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产生主要影响

(一)从煤炭生产和销售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金融危机导致全县煤炭外销不畅。2008年四季度山阴县外运煤炭193.5万吨,比2007年同期的582.3万吨减少66.8%;2009年第一季度煤炭发运量仅为140万吨,比2008年同期的500.2万吨减少73.1%。根据调查了解,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造成山阴县煤炭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除本县自身因素之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一,市场需求下降。由于国内煤炭上游企业产量下降,增速放缓,导致下游企业对煤炭的需用量减少。从去年9月份开始,全国煤电、焦炭、生铁、合成氨的月产量同比大幅下滑,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据调查统计:全国去年9月、12月煤电的增幅分别为2.7%、-12.4%;焦炭9月、12月增幅分别为9%、-25%;第二,成交价格下跌。主要港口市场煤交易价格逐月下降。秦皇岛5500大卡市场煤,吨煤价格去年8、9、11、12月份分别为915元、895元、885元、590元、600元。今年1月份为590元,3月份为565元,与此同时,冶金用煤价格也呈大幅下降趋势。第三,社会存煤量增加。秦皇岛港口存煤去年8月初为678万吨,11月初为862万吨,最高达930万吨。去年12月全国直供电厂存煤达到4300万吨,可用天数达到30天左右,全社会煤炭库存1.93亿吨,比正常库存多5400万吨。由于市场供大于求,煤炭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第四,山阴全县煤炭发运量与装车量逐月减少。今年1月份发运2列、2月份发运5列,3月份发运1列。而去年同期平均每月发运10列以上。

(二)从电力和通信部门的营运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1.县域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幅降低。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半年时间,山阴县全县工业用电13390万千瓦时,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半年时间,全县工业用电仅为9423万千瓦时。后一个时期比前一个时期减少了3967万千瓦时,减幅为29.6%。也就是说,金融危机爆发后比金融危机暴发前的同期,山阴县工业用电减少近三分之一。用电量的减少,也映证了山阴县一些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至少说明没能满负荷运行。

2.通信部门营业额下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金融危机对通信部门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从通信部门的营业数额看,以网通公司为例,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山阴县固定电话的用户比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一季度这段时间下降了20%,主要原因是山阴县一部分城乡居民无力按时交纳话费而致使停机。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这段时间里,山阴县手机用户的月平均话费为160元,而2007年四季度到2008年一季度这段时间的月平均话费为203元,月平均话费降低43元,下降幅度为22%,尤其是山阴县境内的玉井、马营一带产煤乡镇更加明显。2007年玉井、马营一带的煤矿煤炭生产销售旺盛,对外煤炭交易量大,电话联系频繁,月均话费总额达40多万元,而2009年第一季度由于煤矿停产,该地区月均话费总额降为20万左右,下降达50%。通信部门营业收减少,一方面说明老百姓挣钱渠道减少,开始紧缩开支,另一方面也说明劳动力参与的工商生产经营活动也在减少。

(三)从冶金化工企业纳税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一季度,山阴县冶金化工企业缴纳税金2351万元,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缴纳税金1614万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冶化企业产品价格低迷,亏本经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四)从房地产市场和餐饮行业等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购房热骤然冷却。全县房地产开发商手中积压着较多数量的房屋,整个房屋交易市场异常冷淡。另外餐饮服务行业同样存在着门庭冷落的问题。几家大宾馆、饭店自去冬以来都存在亏本经营。往年比较红火的西环路小饭店,去年以来大约有20多家关门歇业。这些现象并不只是说明此类行业本身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是更深层次反映着山阴县经济社会受到的影响。

(五)从金融部门储贷业务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1.从全县居民个人储蓄存款的变化来看。2007年三季度末,山阴县城乡居民在境内金融部门的储蓄余额为441971万元,四季度末为462405万元,比上季度净增20434万元,增幅为4.6%。而2008年三季度末,全县城乡居民在境内金融部门的储蓄余额为653903万元。可到四季度末却降为650689万元,比上季度净减3214万元,减幅为0.5%。2007年四季度增长4.6 %,2008年四季度减少0.5%,这一增一减形成了2008年四季度实际降幅就首次达到5.1%,也是山阴县金融机构历年来出现个人储蓄下降比例较大的一个季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山阴县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遭遇困境,职工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以交通运输业为例,往年四季度,全县大约有8000辆运煤车辆都不停昼夜营运,2008年四季度几千辆运煤车几乎整体歇业。再如,山阴县广大奶农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鲜奶价格猛跌和奶款长期得不到兑现,据调查 了解:当时每市斤鲜奶最低有过0.3元的价格,就是这样低廉的价格,乳品加工企业也无法及时向奶农兑现奶款,拖欠时间有的长达半年以上。老百姓不得不动用储蓄勉强维持日常养殖。

2.从全县企业存款的变化来看。2007年三季度末,全县各类企业在金融部门的存款余额为86475万元,四季度的存款余额为77847万元,四季度的存款余额比第三季度净减8628万元,减幅近10%。而2008年第三季度末企业存款余额为165817万元,四季度末达到188128万元,增加了22311万元,增幅为13.5%。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2007年四季度企业存款减少,是企业经营的正常情况,企业生产和再生产有序地进行。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流动资金的使用也在持续增加。而2008年第四季度企业存款增加,不是说明企业效益增加,而是因为企业停产形成的。因为企业停产,一大部分资金退出了生产领域,成为闲置资产而沉淀在了银行。

3.从全县企业向银行贷款情况来看。2007年三季度末,全县企业在金融部门的贷款余额为196415万元,到四季度末余额达203518万元,四季度末比三季度末净增7103万元。增幅为3.6%;而2008年第三季度末企业贷款余额为239752万元,四季度末贷款余额为216003万元,四季度末比三季度末净减23749万元,减幅为9.9%。从企业存贷款情况可以看出,2007年四季度存款减少8628万元,贷款增加了7103万元,说明当年四季度又有15731万元的资金投入到了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领域;而2008年四季度企业存款净增22311万元,贷款减少23749万元,说明在2008年四季度又有46060万元的资金退出了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领域。2008年第四季度与2007年第四季度相比,存款增加和贷款减少,二者轧差就有61790万元的资金退出生产和流通环节。也就是说金融危机暴发后的2008年四季度,企业生产活动没有金融危机暴发前的2007年四季度活跃。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抓住机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抓住煤炭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的机会,就资源整合制定出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就煤炭生产力布局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整。另外,要继续关注和扶持全县其它各类中小企业,特别是化工、建材、乳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从政策上支持、税收上优惠、创优环境上搞好服务。鼓励他们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做强做大。建立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国家、省、市对发展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大科技兴企力度,使中小企业有序健康发展,在转型发展中不断实现产业多元化。

(二)改善外贸出口困境

出口企业应该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地区的风险。其次要加强内外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应对外部危机的能力。短期内,要综合考虑外贸政策(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等)与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增强协调性,使改革与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出口产业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另外,从长期来看,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把外部的压力转换成出口产品升级的动力,以及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外部市场依赖,这应是化解外部危机对经济贸易影响的根本途径。再次应当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培育服务贸易品牌。最后要主动进行对外贸易政策和策略的调整,构建开放型平衡发展的外贸新战略。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出口创汇为首要目标的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贸易增长模式的转型、从出口导向为主的贸易政策向贸易平衡政策的转型。

(三)多管齐下,应对就业危机

一是要在外部不利的条件下,要把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稳定企业生产和销售,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就业岗位的稳定。市县级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失业预警制度、企业规模裁员的报告制度,或者采取就业补贴等制度,保持企业现有的就业岗位相对稳定。二是要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行业投资,提供新增就业岗位。一般来看,产业结构升级都是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迈进的,但是,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因此,我们在公共资源配置和政策指引上,要允许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存在,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三是要采取信贷、税收和技术扶持等措施,鼓励创业。要培育壮大创业主体,积极拓展创业空间,加大对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通过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最大化就业。四是要发挥政府职能,降低自然失业率。尽管小城镇就业存在着巨大的供给压力和不利的外部环境,但在一系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作用下,这种严峻的形势将会随着经济复苏而逐步缓解。下一步是要注重狠抓落实,提高这些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政策效果。我们应该相信,经过这次危机的洗礼,经过多方努力,一个更良性的就业市场、就业体制将会建立起来。

(四)因地制宜,解决旅游业“瓶颈”

落实国家加大投资的政策,要加快重点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在规划、投资建设、推销上要有一个整体思路、整体规划、整体分步实施方案,使其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产业。要将投资拉动与启动消费有机结合。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乡村旅游的投入,用于旅游景区道路、景区游客中心、大型旅游停车场(含自驾车营地)、游客中心、游客安全监控设施、景区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持从业人员队伍稳定,并要加强旅游业自身能力建设,增强旅游业抵御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国际金融》2009第5期。

[2]朱民:《改变未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3] 边为红:《危机挑战政府》,《国际金融研究》2009第2期。

课题组组长:樊吉

课题组成员:兰志亮樊国鹏王华贤

(责任编辑刘伯酉)

作者:课题组

上一篇:年度财务报告优选3篇下一篇:党员转正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