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服务贸易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首先分析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整体现状,接着对其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考察。发现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但规模小,且进出口结构不合理,逆差明显并有增大趋势。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较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要强。最后,对我国进一步发展运输服务贸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运输服务贸易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运输服务贸易论文 篇1:

湖北运输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运输服务贸易一直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服务业也是我国现阶段要关注的重点行业。本文在介绍湖北运输服务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对促进湖北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 湖北 运输 服务贸易 服务品质

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世界服务贸易由原来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转化,而这一变化使得作为传统服务贸易的运输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运输服务贸易一直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服务业也是我国现阶段要关注的重点行业。随着国家“中部崛起”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许多西部地区的原材料和东部沿海地区产品的运输要经过湖北,使得湖北与东部、西部的一些省份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湖北的产品也可以更多地销往西部地区,这都极大地刺激了社会经济对运输业的需求,而这也为湖北交通运输业发展物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研究湖北运输服务贸易的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对湖北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十二五”时期湖北运输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十一五”时期湖北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首先,湖北省公路水路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四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省干线公路优质环保,农村交通变化翻天覆地,水运振兴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公路水路运输生产持续增长;其次,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体系全面完善,筹融资能力显著增强,交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行业重大改革平稳有序,交通规划和法制建设更加科学规范。

“十二五”时期,湖北交通运输进入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且到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型关键期,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成长期。为此,湖北省政府制定了推进湖北交通跨越式发展、构建全国重要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目标,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振兴湖北水运、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提高交通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希望全省交通运输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计划投资3059亿元,其中高速公路1850亿元,普通公路850亿元,港航工程269亿元,综合运输枢纽及交通物流工程90亿元。到了2015年,湖北要力争实现100%的县市通高速公路,100%的县市通国道,100%的县级以上城市通一级以上公路,100%的建制乡镇通国省道及二级以上公路,10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武汉城市圈各县市要实现15分钟上高速公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实现30分钟上高速公路;全面实现“村村通”,真正做到农民群众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实现铁、水、公、空、管等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湖北“得中独厚、得水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真正充分发挥,使货畅其流的现代交通运输全面适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湖北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运输服务贸易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传统项目,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因而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很快。而这些年湖北省政府一方面重视传统服务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重点鼓励、扶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湖北运输服务贸易在总量上不断增加,但逆差在不断扩大

2009年以来,湖北省围绕确立的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机遇,以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示范区为抓手,以培育壮大服务贸易企业主体为重点,与各级商务部门一道有序推进全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全省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09年湖北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达到了23亿美元,同比增长22.1%。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为90279.7万美元,同比增长31.2%;服务贸易进口额达到了139721.4万美元,同比增长13%。2010年湖北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0亿美元,同比增长41.30%。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为95472.76万美元,同比增长30.67%;服务贸易进口额达到了204592.53万美元,同比增长46.90%。而2011年湖北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更为迅速,全年服务贸易总额已经超过40亿美元,同比增长38.09%。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41144.53万美元,同比增长53.61%;服务贸易进口额达到268021.87万美元,同比增长31.11%(具体数据见表1、表2)。

表1、表2反映了湖北省服务贸易的全貌。从总额来看,湖北服务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特别是运输服务贸易作为传统项目在总量上不断增加,但同时也看到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09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湖北运输服务贸易总额只有19488.9万美元,同比下降22.3%。其中,出口3712.6万美元,同比下降2.9%;进口15776.3万美元,同比下降39.7%,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为12063.7万美元。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0年湖北运输服务贸易总额近35952.45万美元,同比增长84.51%。其中,出口5967.11万美元,同比增长60.88%;进口29985.34万美元,同比增长90.06%,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为24018.23美元。表2中的数字显示,2011年湖北运输服务贸易总额43550.12万美元,同比增长22.75%。其中,出口5573.93万美元,同比下降1.6%;进口37976.19万美元,同比增长27.38%,逆差为32402.26万美元。从这三年的数据来看,湖北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从2009年的12063.7万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32402.26万美元。

2、湖北运输服务贸易逐年增加,但所占比重并不大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到,湖北在十大类服务贸易进出口项目中均有贸易量,但是服务贸易发展是不平衡的,结构也不合理,更没有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品牌。支撑全省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是商业、建筑及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传统服务贸易在数量上仍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全球服务贸易增长最快的金融、保险、文化、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行业,湖北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运输服务贸易在湖北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并不是太大。2010年,湖北运输服务贸易在整个年度湖北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只有11.98%,与占比较大的商业服务与旅游服务差距较大,商业服务占比有44.05%,就是旅游服务占比也有24.07%,而运输服务只是与建筑服务持平。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还有所下降,降到10.64%。这说明作为湖北传统服务贸易项目的运输服务贸易尽管进出口总额、运输出口与运输进口都呈现增长的态势,而且增幅还比较大,但在整个年度湖北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不大,这意味着湖北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对湖北服务贸易总体发展影响不是很大,也就是说运输服务贸易对湖北服务贸易发展贡献不够。

三、发展湖北运输业与运输服务贸易的建议

1、完善政府与企业沟通机制,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政府要加大对运输服务贸易,特别是运输服务出口贸易的支持,优化发展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的环境。目前,湖北缺乏运输服务信息交流平台,企业与政府、国际市场之间存在信息障碍,而企业信息获取渠道的不通畅直接导致了运输服务市场自身调节作用失灵。因此,湖北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完善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加强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建设省级数据中心,大力推进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等行业(领域)信息化重大应用工程建设,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利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2、调整运输结构,发挥湖北水运优势

货物贸易进出口对物流运输的需求很大。湖北虽然拥有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公路网络不完善、等级偏低、水运航道条件差等。而运力不够恰恰是制约我国也是制约湖北国际物流运输竞争力的“瓶颈”。湖北要改变此种局面,必须加强国际运输服务的基础建设,提高湖北国际运输能力和竞争力。此外,我们要充分利用湖北的水资源,振兴湖北水运。按照“畅通大通道、建设大港口、发展大运能、培育大企业、完善大枢纽、构建大物流、集聚大产业、保障大安全”的思路,全力建设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便捷高效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3、采用国际先进经营理念,提高服务品质

作为传统产业,运输服务业经营已经成为定式,长期忽略服务品质而单纯追求价格低廉,使湖北运输服务企业一度陷入经营困境。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外更多的运输服务企业进入我国运输市场,凭其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服务质量,给我国运输服务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湖北运输服务企业一方面要引入国际先进经营理念和设备技术,以提升湖北运输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加大整改的力度,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运输服务。

4、国有运输服务企业与中小运输服务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

近年来,国有大型企业依靠国家信用吸引资本投资,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同时国有大型企业又因实力较强,盈利较多,职工待遇优于中小运输服务企业,能够吸引大量人才。而中小运输服务企业则由于缺乏资本支持,发展令人堪忧。但是如果运输服务被大型国有企业垄断,这种发展模式并不利于行业发展,因为运输服务国际竞争优势需要同业竞争才能得以凸显,行业发展需要多家企业“百花齐放”。因此,湖北应该在推进国有大型运输服务企业发展符合在湖北投资外商企业出口运输需求的高新运输服务的同时,为广大中小运输服务企业提供更深更广的参与国内及国际运输的机会。让中小运输服务企业与大型国有运输服务企业加强沟通交流,鼓励国有运输服务企业与中小运输服务企业合作,以提高双方的运营效率。

5、培养运输人才,促进湖北运输服务贸易发展

我国虽然人力资源充足,但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劳动力却很稀缺,且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质量较低、竞争力弱,而这正是我国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要想提升湖北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减少贸易逆差,做大、做强国际运输企业,就需要有大量的各类各级专门人才。为此,湖北一方面可以通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际货代协会、中国交通运输企业协会、中国船东协会等组织加强职业培训、职业认证、职业技能竞赛等,进行人才培育。另一方面大中专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好物流运输专业,加强订单培养,加强实训教学,为国际运输服务企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另外湖北运输服务企业还可以“请进来、走出去”,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选派自己的员工外出进修、举办企业内训、组织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提升员工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十二五’时期湖北发展服务外包的竞争优势与路径选择”的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G105。)

【参考文献】

[1] 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011、2012.

[2]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011、2012.

[3] 赵书华、王久红、荣博:北京运输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国际竞争力研究[J].价格月刊,2011(5).

[4] 周瑞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1(2).

[5] 李芳: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测度与比较[J].科学决策,2010(11).

[6] 谢少安:我国运输服务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商界,2010(10).

[7] 何伟、何忠伟: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及其国际竞争力[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李丽

运输服务贸易论文 篇2:

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摘 要:首先分析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整体现状,接着对其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考察。发现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但规模小,且进出口结构不合理,逆差明显并有增大趋势。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较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要强。最后,对我国进一步发展运输服务贸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出口结构

一、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运输服务贸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2)影响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3)运输服务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关于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问题:孙江明、苏琴 (2006)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极弱,与我国货物贸易的增长及占有率的地位不符。赵书华、徐畅(2007)选取比较优势指标,对全球运输服务贸易总额前10位的国家的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了在运输服务贸易方面存在优势和劣势的国家,并系统地阐述了其中原因,给出相应建议。关于运输服务贸易竞争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贾大山(2006)运用运输服务贸易的真实数据分析得出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项目逆差较大,并对其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基本原因是中国外贸运输服务大多由境外公司承运,且中国运输公司承运他国运输服务的份额较低。关于运输服务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赵江(1980)认为运输与工业布局之间存在内部联系,运输建设须充分考虑工业布局的多方面要求;吕铁(2002)通过投入产出表分析方法,对运输服务业对制造业各部门的前向和后向联系效应进行运算,指出我国运输服务业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满足制造业发展提出的运输需求上;刘秉镰和赵金涛(2005)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和30个省份运输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发现各地区运输网络密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相同,应实行区域性差别发展战略。

二、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一)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快,但规模小

随着国内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运输服务贸易业取得显著成果。1997—2007年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运输服务贸易额从1997年的128.99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887.50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19%,远高于世界运输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2009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轻微下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额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有率有增长趋势,占比从1997年的1.87%增长到2008年的4.64%,但总的来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规模偏小。2009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02亿美元,世界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5305亿美元,我国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的4.59%,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与中国货物贸易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不相符合。

(二)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逆差严重

1997年到2009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9.55亿美元增长到236亿美元,增长了将近8倍,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中占比从12.1%增长到18.4%,成为我国第二大服务出口部门,仅次于旅游;然而,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口额从99.44亿美元增长到466亿美元,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中所占比重一直在30%左右,并且超过旅游服务进口所占比重,已经是我国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部门。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一直存在逆差,且逆差有扩大趋势。1997—2009年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口额远高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1997年运输服务贸逆差69.9亿美元,进入21世纪后,运输服务贸易逆差快速攀升,2009年达到230亿美元,成为我国服务贸易总体逆差的最主要来源。

三、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文章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来衡量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状况。RCA指数指的是一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在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除以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这一指数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某一产业或产品在世界的竞争力状况。由于国内对于服务贸易分类的统计始于1997年,故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1997年到2009年的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相关数据,分析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情况。

表1中国服务贸易和运输服务贸易的RCA指数比较

如表1所示,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的RCA指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然而我国的运输服务贸易的RCA指数逐年上升,从1997年的0.51上升到2007年1.15,在国际市场中非常具有竞争力,虽然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的RCA指数有下降趋势,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

四、对我国更好发展运输服务贸易的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

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非常重要。政府应加大对运输服务出口贸易的支持,为更好地发展国际运输服务贸易优化环境。制定运输服务出口贸易的税收、融资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理顺管理体制,改变国际运输服务多头管理的局面,避免条块分割、资源分流,发挥政府在运输服务贸易中的指导、协调、监管的职能。尽快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管制体系,加强法规建设,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输服务管理体制。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组织活动,在国际相关规则制定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以有利于我国运输服务企业公平参与国际竞争。

(二)重视货物出口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

货物贸易的发展能带动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较货物贸易的发展落后。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在增长,但运输服务贸易进口增长速度超过出口增速。要积极发展我国的货物贸易,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同时,要发展运输服务贸易必须要重视货物贸易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鼓励货物出口企业选择我国的运输企业来承担运输任务,同时也要吸引外国进口企业选择我国的运输工具来承担运输任务。另外,客运需求也能带动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把旅客国际运输作为能带动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重要因素来对待,使得我国的运输企业在国际旅客运输中发挥主动积极的作用。

加强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目前,我国从事运输服务业的人员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素质不够高,缺乏高技术含量人才。然而,要发展运输业和运输服务贸易,最主要的就是各类运输人才的支撑。现阶段国际运输业的竞争以信息技术和网络营销为依托,不单单以基本劳动力为基础,知识和人才已成为中外运输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全面梳理和完善现行运输行业人才引进政策法规,灵活吸引人才,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合理调整人才结构。多渠道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大人才培养和储备。同时,整合本土人才资源,积极推进本土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中国重汽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袁中波,男,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北部非洲部总代表,中国重汽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参考文献:

[1]饶友玲.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产业特征与贸易政策[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贾大山.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J].水运管理.2006,6.

[3]赵书华,徐畅.全球运输服务贸易10强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商务.2007,9.

作者:袁中波

运输服务贸易论文 篇3:

提高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

【摘要】道路联通与贸易畅通作为一带一路的近期目标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关注。运输服务贸易逆差被认为是我国服务贸易缺乏竞争力的标志。本文研究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现状以及逆差产生的原因,根据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笔者结合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从国家和企业及其他角度提出来了多条建议来提升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

【关键词】运输服务贸易 竞争力

一、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现状

(一)服务贸易增速快 但持续逆差 且逆差额逐年增大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及加入WTO,我国服务贸易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增速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4亿美元,到2014年达到6043亿美元(见图1-1),年均增长426.07%。从1982年到1991年我国服务贸易额均为顺差,但从1992年开始,我国服务贸易额变为逆差,且逆差额逐年增大(除特殊年份)(见图1-2)。

(二)运输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一直在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份额,其出口总额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7年的12%增至2014年的17%;进口额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由1997年的36%下降到2014年的25%,虽然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其仍是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如最新数据2014年其逆差额占服务贸易逆差额的比重为36%(见表1-1)。

(三)在服务贸易中,运输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较大

从1997年到2014年,运输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到30%之间(见图1-3),说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地位重要,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

(一)运输产业产能不足和货物贸易增长过快是运输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存在的直接原因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逆差源于货物贸易的高速增长所造成的运输服务供给不足。自2002年我国加入WTO,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不断增加,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9586.4亿美元,以2014年为例,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1.63%,但与之相比,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只有4.07%。运输服务是货物贸易的派生需求,货物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必然带来货物运输需求的大幅度上升。我国运输服务贸易主要靠海运和空运完成,而海运则占相当的比重。但由于我国运输行业产能不足,我国货物贸易的运输需要依靠国外运输公司,这就造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连续逆差。

(二)运输服务市场自由化程度较高

运输服务市场自由化程度较高也是造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我国在加入WTO时,就运输服务贸易领域所作出的承诺之一:海运(不包括沿海和内水运输):可设立注册公司,经营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船队;允许国外服务提供者在华设立合营船公司,外资比例应超过合营企业注册资本金的49%,合营企业的羞事会主席和总经理应由中方指定。我国海运市场开放程度比较高,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全世界运输服务企业,同时由于我国运输服务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造成,无法与国外企业相抗衡,造成了大量货物运输业务被国外企业所承接,造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

(三)基础设施与相应人才的缺乏也是造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运输服务产业是资本和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其基础设施建设对运输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我国运输服务发展较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现今在中国,能够进行运输的企业很少,行业规模没有形成,加之在运输服务的人才培养方面我国一直出于疏忽状态,相应的物流运输人才匮乏,这些导致我国运输服务竞争力较差。

三、政策建议

(一)结合一带一路战略 改变单一的运输方式

在我国的国际运输中,海运运输占比达85%以上。虽然海运运输较其他运输方式便宜,但是其风险较其他运输方式较大,且运输时间较长。我国可以借一带一路战略加大铁路运输方式的占比,铁路运输方式虽费用较海运运输高,但是对于进出口商在资金周转和货物出售方面有很大的益处。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超过60个,且大都具备陆路运输的条件,我国应积极发挥指导作用,配合沿线国家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发挥我国的高铁优势,将中国的高铁标准引入其他国家,这对后续国际货物运输具有很大的帮助,其中之一就是在将货物运往欧洲国家时不用再进行换车等过程,这将大大节省时间,加快相关资源的周转速度。

我国运输资源丰富,地处欧亚大陆东面,南、西、北三面与众多国家比邻,对于发展公路和铁路运输是极好的自然地理位置条件。因此,我国应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公路与铁路建设,加之一带一路的推动作用,会相应的拉动这一带的公路与铁路运输等基本设施建设,相应提高中国公路与铁路运输在国际运输中所占的比重。同时,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地位,降低自己本身的公路与铁路运输成本,才能在国际运输中保持住持久的优势地位。借助于亚投行对于一带一路交通运输等基本设施的贷款优惠政策,辅助一带一路周边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

(二)加大运输行业的人才培养 提升我国国际物流公司的竞争力

我国运输行业发展的自然资源丰富,全球吞吐量前十大的港口中我国占据八个(分别为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天津港、唐山港、广州港、苏州港、青岛港和大连港),但由于专业人才的不足造成我国国际物流公司国际竞争力不强,使得我国国际运输在国际运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在人才培养方面,教育部应积极配合国家的发展需要,在大学阶段选拔和培养相应的国际物流人才和储备人才,对相应的人才提供帮助,例如资助他们去运输服务贸易较发达的国家去学习(新加坡等),为我国的运输服务提供智力支持。

我国东面临海,海岸线曲折漫长,为发展海洋运输服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我国并没有发挥出这方面的优势,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国际物流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不强,经营成本高、利润率低。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企业自己本身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在提供服务趋同的情况下能够找到新的创新点,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由于中国加入WTO,逐渐对运输服务贸易领域进行开放,使得原本竞争力就不强的国际物流公司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政府应该做的是在相应开放市场的同时,加大对本国运输行业固定资产的投资,通过资本市场、生产补贴、竞争条例等方面的倾斜政策来促进相应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利用国有企业具有龙头作用的国际物流公司对规模小、竞争力差的小型企业进行注资或兼并,扩大规模,打造一批具有自己运输特色的运输服务精英企业。

(三)鼓励我国出口企业选择我国的国际物流公司

运输服务贸易是传统货物贸易直接派生出来的,货物贸易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运输服务贸易的增加。目前中国货物出口额在全世界货物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但是我国的国际运输能力并没有相应的与之同步提高。其原因是大部分出口商选择国外的物流公司,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从政府角度而言政府应积极鼓励本国出口商选择本国的国际物流公司,相应的政府在不违背WTO条款的情况下对出口商在此方面做出的选择给予一定的优惠,以提高本国国际物流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四)加快运输行业的辅助产业的发展

运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与运输发展的相关行业及辅助产业很多,如通信技术、餐饮、腹地产业经济等等。在提高运输业本身能力的同时,要相应的考虑到其相关行业及辅助产业是否配套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的提升我国国际运输能力。

作者:姜禹

上一篇:电大公共行政论文下一篇:领导干部个人履职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