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作文

2022-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二十年后作文

二十年后再相会(上)

[编者按] 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电影,名字叫《20年后再相会》。电影中的主人公是一群投身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年轻人,他们努力工作,并设想到20年后能看到一个伟大的新中国。“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20年过去了,昔日的歌声已经成为记忆中优美的旋律,我们突然发现,当时看电影的人其实就是歌声中的这些年轻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84级书籍装帧艺术系的校友们就是这些年轻人中的一员。20年后,这些曾经在同一个专业学习的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是多样化的,他们对当代中国的艺术和设计领域的贡献也是各不相同的。

本刊记者找到了20年前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84书装班”就学的几位校友和他们的班主任刘巨德老师。希望能通过与他们之间的交流,来回顾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这段历史,对中国20年设计教育的某些方面做一下总结,同时为未来的中国设计发展提供参照。本刊将在4、5 两期连载访谈全文。

访谈嘉宾:

刘巨德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4级书籍装帧艺术系班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吴 勇 1984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装帧艺术系,1988年毕业分配到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吴勇设计工作室。

赵 健 198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装帧艺术系,并留校任教。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北京市第八届青年联合会委员。

张 念 198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装帧艺术系,1988至1990年任教于汕头大学工艺美术学院,1990年至今自由职业。艺术形式不拘一格,涉及架上、行为、观念、装置、摄影(胶片和DV)和设计等。

记 者:滕晓铂 周 志

记 者:赵健、吴勇二位校友,在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工具都与现在不同。从1984年到2004年,可以说是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也你们的风格逐渐走向成熟的20年,你们是如何让自己适应这种迅速的改变的?

赵 健:我赞成你用“不同”这个词,因为“不同”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孰好孰坏,每个时代都会给当时的人们留下特别的东西。20年前是我们这代人生活和事业的起点,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是幸运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我们梦想和希望的起点,这里的名师和名家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他们非常有学识,也有亲身实践的经验,有去国外留学的经历,他们的教育是传统与西方的结合,他们创立了在当时来说是全新的艺术教育理论。这种氛围的影响,比某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的影响还重要。我想,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引进人才的策略也是在塑造一种氛围,有了名师才可称为“名校”。与现在相比,那时的学习环境比较单纯,但各种艺术思潮表现得比较活跃;另一方面,大多数人都是为“艺术”而来,不太知道“设计”是什么,在社会上更是如此。

与我们上学时的状态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受到的影响很多,生活环境是一种表面无压力的状态,他们有很实在的物质上的满足感,追求也转换得更加实际。这并不是坏事,他们避免了我们当时受到的一些不必要的周折,但我们因此而获得的独立性强、有责任感的品质却是很宝贵的。现在他们也强调个性,这种个性有一定商业社会的特点,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正是因为20年前人们思考的结果已经形成,达到了相对稳定,眼前的饱满不同于80年代的单纯,那时候人们的梦想有很多。

当时多数老师上课首先会用大量的时间谈理想,来激发同学们的热情,而如果现在上课这样做,却会让学生觉得你没有“东西”,现在的学生要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实实在在的,都要“有所指”。因为社会发展了,以前的想象变为现实,要适应这种状况,就需要发展实验性、互动的、开放式的教学,这也是对以前“理想式”教学的发展。无论什么时候,设计教育的关键都在于引导,在于激发学习兴趣。

吴 勇: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对设计的认识尚处于“装饰”、“装潢”的模糊阶段,这是与经济的发展有关的。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尚在起步阶段,资讯和资源的贫困使我们对国外的设计发展到什么阶段几乎一无所知。就算有所了解,也顶多局限于某个层面、某个片断。不像资讯发达的现在,学生也许在某方面的信息比老师的还多。那时的学习工具就更是“硬功夫”的家伙什,如裱上绘图纸的木画板、圆规、鸭嘴笔、DIY(自己制作的,英语do it yourself的缩写)脱了胶的广告颜料……,特别是喷笔,也许一件作业喷得好坏就决定了它的品质。不像现在,一切都是在电脑的“关照”下,变得是如此的无障碍。这种半工匠的学习方式也限制和压抑了设计课程原本所应有的创造性学习,而让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制作”上。相比之下,挥洒自如的绘画或其他形式的艺术则更显得地位崇高,让人愉悦。包括我在内,许多同学都或多或少地在寝室里“画画”,作着“当画家”的美梦,设计只当是完成课程的一种外在需要。

当然,随后的毕业生源也就兵分两路了,一部分坚定地走上了穷困潦倒的艺术道路,如张念、张大力等,而我则是糊里糊涂地踏上了设计之路,但当时还是在主攻绘画,设计则成为生计的需要。我进了出版社,通过这一阶段同行同事的熏陶,特别是主任吕敬人先生(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教授)的循循善诱,我逐渐被设计的魅力所吸引,完成了在学校里不曾学到的印刷实践的学习。我是从铅印时代到胶印时代再到数码时代的见证人与质变者,这个有趣的过程吸引了我,带动了我,让我真正领略了设计意识与设计工艺的非凡魅力。那时在每两年一次的“北京图书博览会”上看到香港、日本、台湾、欧美的书籍,令人眼花缭乱,触摸每本书,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与美的享受。随着与外界的接触逐步扩大,我也开始向国外同行学习,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地进行着“极限”的尝试。为了在封面上模切出整齐的小方孔,我在深圳的印厂呆了一个月 ;为了出特殊效果,我甚至创造出“吴勇混合金墨”来。这些在今天都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正是这种由极度“贫困”的环境在几年间飞跃到现在几乎能用到世界上最领先的印刷工艺的过程,让我养成了始终都要先人一步的意识。否定自己也就是不重复自己,更不模仿他人,让自己的作品总能出新,但新就毫无经验可谈,所以必然是成功与失败参半的。“新”是设计的灵魂,也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

记 者:现在充斥设计市场的现象是,一些拙劣的设计大量出现,做设计的人不懂得美,设计的品味亟待提升。而作为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探索者、实践者,你们在设计和艺术创作中的心得是什么?

赵 健 :你提到的所谓“拙劣”现象其实很正常。以前的20年中,对劣质设计作品的抗议声没有现在高,但不等于那时的设计就都是好的,因为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不需要竞争的设计行为,设计被运用到生活中的频率非常低,问题就不像现在那么突显。现在这个频率提高了,需求多了,范围广了,问题当然就多了。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设计还是在进步的。

美,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但单纯地懂得“美”并不能解决设计的基本问题,设计的功能性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的基本问题在于受众,在于市场,在于设计的目标确立和目的达成。更多的设计需求和更多的设计参与正说明了设计事业在发展,而大量问题的存在说明了发展的程度。

20年前,同学们用“画作业”、“画稿子”、“画效果图”来说明设计这个行为,这是因为我国的设计教育脱胎于美术学院的教育系统,在那个时候还相当不成熟。从表面上看,设计与美术都是视觉艺术的行为,但二者在内涵上有很大不同。设计的结果是实实在在地使用,它必然要融入生活,体现程序感、科学化、理性化,而审美一定也要加入其中。

吴 勇:我们这一批人是经历了巨大演变全过程的一代。旧的模式与新的格式都为我所用。虽说手工时代花费了大量时间让我们深陷于“制作”中,但也的确培养了我们对美的认识与修养。随着电脑时代的日新月异、资讯的杂乱与快速,让人无心境去体验“沉静的美”。一些人更是把电脑当作自己的“得力助手”,利用其程式化的模式进行着“懒惰设计”,致使非人性化的电脑味充斥市场。其实电脑只是个先进的设计工具而已,我们要吃透它,用我们的脑子让它做出更不可思议的事来,同时把它的影子尽可能地抹去,突显的是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品位、自己的想象世界与空间。未来的社会需要想象力,这种需要影响着我们,我们的成长也促进着社会的进步。

记 者:平面设计相对于其他领域的设计有什么特点?它的个性是什么?它的设计语言表达是怎样的?设计思维与设计工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们目前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吴 勇:现代设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过去把它们之间的界限划分得太过明确,工业、服装、环艺、装潢……好像是互无关系的、各自神秘的,以致工业产品上的字体、色彩是那般的幼稚,平面设计中也没有空间与时间概念。其实它们是有共通性的,是互需的,所以它们的设计语言表达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应是有创造性的、有想象力的。在这种前提下,一切设计工具的调动与使用,都将是以设计思维为先决来支配的。一个国家的形象、国民的素质无不与设计水准的高低有关,不重视这些方面,“视觉污染”将横流于世。对于国粹形式的传播就是如此。韩国、日本的传统文化习俗源于中国,他们在现代设计中对传统的演绎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我们做出来的却是如此的“土”,是因为他们有不断的、不失原味的改良与“设计”。现在我们在不断地拆除旧有的建筑,认为它们太旧太土,并在设计意识并不强大的状况下,大量建起对未来毫无保留价值的建筑群,有价值的被毁灭,无价值的在兴建,这令人心痛,为什么不能保留有价值的传统,在城边另建新城呢?有眼光的人士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这个问题,可我们在所有硬件都不亚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今日,还是个“拆”字了得,“软件”却是依旧如初,一个整体宏观的设计意识什么时候才能被真正推行?

作为当代的中国设计师,小到与客户的沟通,大到眼观国家的发展进程,都是在挣扎与痛苦中煎熬的;而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们的初恋——“艺术”,则又演变成媚俗的玩意,大量“伪艺术家”的表演,图一时刺激的噱头来出名,已经把艺术的纯真给玷污了;像张念这样生计决不靠“艺术”而是靠设计,张大力这样完全把艺术当作生命而生计另有来源的纯艺术状态实在是太少了,所以真正令人感动的艺术作品也太少了。这些问题时时困扰着我们这些有理想的一代。经济突变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诱惑泡沫,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得到它,能成功,要很快抓到一种结果,从国家急需成果,到个人急需成功,都造成了一种畸形。

赵 健:设计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被大量复制,这是它与艺术品的本质区别。而如何复制,复制多少则是由市场决定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平面设计基本语言(文字和图形)的运用、传播,都是建立在各种“复制”技术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复制”技术,从历史上看,有手工描绘、各种版画技术、印刷技术等;而数字化技术更加丰富了上述的“复制”概念。在国际国内的专业交流中我们发现,现代平面设计在理念和构成上已有了长足发展,其艺术语言的成果也由于高科技的影响而日新月异。这个“新”字不仅体现的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语言,更体现在通过新技术对以往各种技术语言的综合开发与运用上。

选择什么样的手段和工具是由思维决定的,或者说手段和工具的表现力也是设计思维的一部分。设计要和最广泛的社会人群沟通。对于普通人来说,设计融入他们的生活越发变得像空气一样不被察觉,可一旦不好的因素积重难返的时候,什么样的后果都有可能发生。设计师要具备应有的责任心,生活需要更多的优秀设计。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反复研究训练的基础究竟是什么。写美术字不等于做设计,材料语言和技术语言不等于设计语言。平面设计是视觉信息传达设计的专业,如何把视觉感受转换为信息,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怎么画和怎么转换是两回事,要把握艺术设计语言本身的构造、规律。手工的训练要看自己的兴趣,做得好坏是另一回事,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要从中了解内在的规律,设计师不一定要事必躬亲。在国外,这种设计教育的跨度就更大,设计师可能不必做具体设计,他的智慧在于选择,在于了解设计表达语言的手段,了解产品的物化过程。

手工和半机械化是20年前多数人实现学习成果的手段,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学习非要从手工练习开始才能做到“基础扎实”。现在我更愿意从另一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各种艺术或艺术设计语言都有独立的规律和构造;技术和材料是实现上述语言的手段,同时又赋予了它特定的个性表现。选择什么样的手段在于个人的习惯和修养,手段不是唯一的,创造力才是灵魂。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平面设计的手段更加便捷和丰富。注意,这些新技术和手段的运用应该被看着是一种丰富,而不是替代。我们不能因为有了电脑就取消一切手工操作,现在有人觉得只要有了电脑就可以做设计了,这种想法必将导致想象力的程式化、单一化、快餐化,不会产生好的设计。维生素永远取代不了水果和蔬菜。有了一种好用工具还不够,我们应该寻找机会,尽可能接触各种视觉样式形成的可能性,利用新的,综合旧的,来丰富设计的表现语言。

(待续)

作者:Journalist

第2篇:二十年后对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再反思

摘要:《帝国》发表二十年之后,重新反思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國体系的实质,对我们重新认识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帝国》中,哈特和奈格里批判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建构起帝国的政治秩序和国家统治。在卢森堡看来,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既要揭示出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又要作出内在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可见,卢森堡对资本主义的诊断和批判依然有效,她的帝国主义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因此,重新反思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体系的实质,并为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作辩护,这对我们重新认识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帝国》;帝国主义理论;内在矛盾;内在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国内学术界,对哈特和奈格里的著作经历了从翻译到解读,再到批判他们所建构起来的帝国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把焦点集中在帝国体系的理论本身,而忽略了他们对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的批判和否定,也就是说,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体系与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被遮蔽了。为此,笔者就以帝国体系的实质为突破口,详细剖析哈特和奈格里对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在哪些方面曲解,以此重新审视卢森堡帝国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帝国的实质:国家统治的方式和一种最高权力

哈特和奈格里在2000年发表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以下简称《帝国》)一书让他们声名鹊起,继而又出版了《诸众》和《大同世界》,进而建构起了宏大的帝国体系,在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尤其是受到了左翼思想家的青睐,譬如杰姆逊和齐泽克。齐泽克指出:“哈特和奈格里将全球化描述为一种暧昧不明的‘去地域化’(deterritorialization)过程:高歌猛进的全球资本主义席卷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到每一个领域的最私密处,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动力,这种动力也不再与以前的一样,苦于父权制或其他等级结构之上,它带来的是一种流动和杂交的认同。另一方面,一切重要的社会关系的破坏也拧开了魔鬼的瓶盖:资本主义体系在全球的胜利导致了它比任何时候都更脆弱。马克思那句古老的断语至今仍然有效:资本主义自身就是它的掘墓人。”[1]在这里,齐泽克精辟地描述出哈特和奈格里所说的帝国特征,任何一切都被纳入到资本主义当中去了,无一例外。恰恰相反,无所不包、无所不纳也正是瓦解自身的力量之所在。

对于“帝国”(empire),莫里斯·迪韦尔热将历史上的帝国划分为两种基本模式:一方面是罗马帝国,而另一方面则是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以及其他一些帝国。按照哈特和奈格里的说法,“‘帝国’这个概念是从古罗马那里借来的,一般认为,在古罗马人那里,帝国通过单一的主权原则把三种古典形式的政府——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合而为一而取消了这三者的相互更替。”[2]可见,他们在这里指的就是罗马帝国意义上的,这就与欧洲的文化传统相一致,从而引用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建构的新的世界秩序——帝国。为此,在《帝国》当中,这个帝国的实质表现出三个方面:一是帝国作为国家统治的方式;二是帝国作为一种最高权力;三是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建构。因此,帝国的实质在于权力统治和国家统治。下面作出简要的阐述。

首先,帝国作为国家统治的方式。哈特和奈格里认为,“通往帝国之路出现在现代帝国主义的衰落之时。与帝国主义相比,帝国不建立权力的中心,不依赖固定的疆界和界限。”[3]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阶段结束之后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帝国,帝国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哈特和奈格里指出:“新的全球的主权形式就是我们所称的帝国。”[3]由此可见,哈特和奈格里认为帝国与帝国主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更替关系。我们再来看看卢森堡对帝国主义的定义:“帝国主义是一个政治名词,用来表达在争夺尚未被侵占的非资本主义环境中所进行的资本积累。”[4]在这里,不管是哈特和奈格里对帝国所作出的描述,还是卢森堡对帝国主义所作出的解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从政治的视角来界定帝国和帝国主义。事实上,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卢森堡生活在资本主义向外扩张的时期,即资本向非资本主义环境扩张。然而,哈特和奈格里生活在资本主义完成扩张的时代,进而他们提出帝国来代替帝国主义,帝国成为国家统治的一种方式。

其次,帝国成为统治世界的一种最高权力。在《帝国》序言中,哈特和奈格里开宗明义地指出:“帝国正在我们的眼前出现。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当殖民制度被舍弃,苏联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障碍最终坍塌,我们已经见证了经济和文化方面交流的不可抗拒、不可扭转的全球化。伴随全球市场和生产的全球流水线的形成,全球化的秩序,一种新的规则的逻辑和结构,简单地说,一种新的主权形式正在出现。帝国是一个政治对象,它有效地控制着这些全球交流,它是统治世界的最高权力。”[3]1在这里,帝国属于政治范畴,它是资本全球化的外在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帝国主义是资本向外扩张的上升阶段,而帝国是资本已然实现了全球化而进行一种政治全球化秩序的统治。也就是说,资本全球化之后如何统治世界,这就需要一个帝国作为它的“代言人”。在哈特和奈格里看来,帝国作为现代性之后的全球政治秩序的统治者,它实现了自己的权力统治,从规训社会到控制社会,又把非物质劳动作为生产形式,作为帝国生存的生产基础。但是,这里又包括着最具革命性的因素——诸众,他们将未来社会的希望寄托于这个革命主体。哈特和奈格里的对帝国不仅停留在它的政治描述上,而且还想从中寻找新的革命主体,他们认为马克思和卢森堡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无法承担起社会使命,当今只有在诸众中才具有革命性,才能担负起推翻现存世界的历史使命。对此,哈特和奈格里对生命政治生产分析,以求建构起自己的帝国的逻辑政治,产生了新的剥削和压迫方式,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掘墓人。

最后,帝国是一种建构的政治秩序。资本主义社会从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的建构,而不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基础上所建构起来的。然而,哈特和奈格里“对生命政治剥削与危机的解读上过度地依赖于政治,并同样过度地弱化了历史辩证法的力量,这使得他们不管在理解马克思的观点还是在建构自己的价值理论和主体理论时,都过度地迎合政治斗争的逻辑,而忽略对政治斗争之社会历史基础的思考。”[5]这一评价无疑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再延伸到哈特和奈格里对帝国的整个解读当中,他们过度地依赖于政治因素,而忽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运动,这一点对于他们也是非常致命。哈特和奈格里指出:“帝国体系的真正威胁不在于其内在冲突或矛盾,而在于诸众的反抗。”[6]他们所说的资本主义危机与其说是在于诸众的反抗,不如说是一种空前的“政治危机”,这就难免不约而同地与哈贝马斯走在一起了。在这个意义上,哈特和奈格里已经抛弃掉马克思思想中最为根本性的东西,即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运动。然而,在描述资本主义扩张性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忘掉作为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森堡,她对此有过自己独创性的且精辟入里的阐述。毋庸置疑,她对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对他们的帝国体系的建构的影响,以致于他们对卢森堡进行了批判。

二、对哈特和奈格里批判卢森堡帝国主义理论的回应

在《帝国》中,哈特和奈格里一方面吸收了卢森堡帝国主义理论,另一方面,他们既否定了卢森堡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又否定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诊断和批判。为此,笔者从三个方面逐一回应哈特和奈格里对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的曲解。

第一,卢森堡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在哈特和奈格里看来,卢森堡对于帝国主义的分析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并且改变了推理过程。哈特和奈格里指出:“罗莎·卢森堡发展了马克思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但她改变了这一分析的推理过程。卢森堡得出了这样的事实:作为依赖其外在因素的标志,为了资本实现剩余价值,非资本家的外来消费者是真正最基本的需求。资本主义是第一种不能靠自身生存的经济模式,它需要其他经济体制作为一种中介和土壤。”[3]209卢森堡基于现实问题对马克思的理论做了富有创造性的推进,资本的发展不仅仅只在内部,还向外扩展到其它经济体制中并将纳入自己的体系下攫取更多的利益。卢森堡作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似乎顺理成章地把她当作一位革命家和政治家看待,然而,这种通常看法就淹没了她作为一位深刻的思想家或者哲学家的一面,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作出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她发展并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时代已然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截然不同,那么所要面对的时代问题也不尽相同。如果还停留在马克思的时代看待资本主义社会,就不可避免地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进毫无益处。因此,在卢森堡那里,她面临着时代的变化与第二国际内部保守势力和修正的机会主义的双重压力。因而对于时代的把握,对于理论的推进,这对她而言是紧迫的现实问题。

第二,卢森堡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哈特和奈格里认为,卢森堡仅仅是一种政治批判,不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哈特和奈格里很清楚卢森堡与第二国际成员内部的争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罗莎·卢森堡在第二国际的内部争论中猛烈地抨击了民族主义(然而她的抨击毫无效果)。”[3]102为此,哈特和奈格里批评卢森堡时指出:“她对于民族主义的抨击过于空泛。她对民族的批判决不仅限于现代化本身,毫无疑问,她已敏锐地意识到资本主义发展所涉及的含混性。”[3]102在这里,哈特和奈格里批评卢森堡,她对于资本主义批判过于软弱无力,她对帝国主义的批判是空泛的。哈特和奈格里认为卢森堡对资本主义抨击仅仅在于政治层面,而不是从政治经济学方面批判它。然而事实上,哈特和奈格里的这种批判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按照卢森堡的观点来看,“民族意味着独裁,因此,它同任何建立民主组织的努力水火不容。”[3]102资产阶级建立的民主,与其说是自启蒙以来所倡导的平等和自由,毋宁说是资产阶级用意识形态控制人的一种工具。卢森堡批判这种民族式的独裁专制,也批判这种民族主义下虚假的民主。

实际上,卢森堡是以政治经济学视角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卢森堡崭露头角是在1898年发表题为“波兰的工业发展”(实际上在1893年写成)一文,这篇论文主要分析波兰的资本主义状况和工业发展情况。她得出的结论是,“在波兰王国中,资本主义依靠巨大的东方市场(俄罗斯和亚洲)。”[7]她在这个时候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只停留着事实的经验层面,并未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难能可贵的是,她已经关注时代问题,即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问题。在《社会改良还是革命?》一文中,卢森堡开始独立地提出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与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相抗争,尽管在实际中并未改变历史的过程,但她坚决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盧森堡对资本主义的理解不仅是政治性的维度,而且还具有政治经济学的维度。

第三,卢森堡对帝国主义的批判是一种内在批判。在哈特和奈格里看来,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是一种外部批判,而不是内在批判。哈特和奈格里批判性地指出:“卢森堡批判帝国主义的立场根植于外部,即不能认可大众的外资本主义利用价值的抵抗之中,而这些大众既来自宗主国,又来自附属国。”[3]217由此可以看出,哈特和奈格里认为卢森堡批判帝国主义是外部批判,这与她的资本分析思路一样,这样就把非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具有革命因素的大众排除在外。对于卢森堡自身而言,这一批判是致命的。她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只看到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性,却忽视了大众所具有的潜在的革命因素。因此,她的革命主体具有一定的狭隘性或单一性。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卢森堡对帝国主义的判断是确定无疑的。卢森堡对资本主义崩溃的预言:“帝国主义愈是横暴地,愈是残忍地,愈是彻底地摧毁非资本主义文明,它也就愈加速挖掉资本积累自己的立足之地。帝国主义虽然是延长资本主义寿命的历史方法,它也是带领资本主义走向迅速结束的一个可靠手段。”[4]426-427这一预言与马克思的观点是相似的。其实,对于一位马克思主义者,这里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怎样的意义上才算是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卢森堡有着自己的深思熟虑的答案,这与伯恩斯坦和列宁迥然相异,这主要表现在她撰写的《资本积累论》。在这本书中,第一部分主要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她对魁奈和斯密的再生产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进而又分析马克思的简单的和扩大的再生产理论的框架,沿着这些基本的轮廓分析在再生产过程中金钱的角色和货币流通。第二部分主要是在经济思想史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她发现了经济思想史至今未能解决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刺激了许多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针对经济思想史中的问题,卢森堡在最为重要且最具有创造性的第三部分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即积累的历史条件。它不仅描述了这本书的主旨,而且还表达了其在理论上的意义和指导作用,它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卢森堡用历史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进行分析,她“通过与马克思对话,她设法清晰地表达一些非常重要的和激进的观点,既是理论上的又是历史分析的。”[4]卢森堡对资本主义的剖析不仅进行了理论的阐述,而且还采取历史分析的方法,参照了马克思的历史分析方法。因此,卢森堡通过这种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最后阶段的生涯:帝国主义。”[4]398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促使它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哈特和奈格里对卢森堡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贡献是避而不谈,过多地关注于一些事实的政治层面,从而忽略了卢森堡在理论上做出的贡献。

三、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从上面可知,哈特和奈格里为了建构帝国体系而对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进行批判,这一方面建构起新的政治秩序的帝国,另一方面,他们曲解了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为此,我们必须要认清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体系的实质,重新审视卢森堡帝国主义理论的价值,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地讲,卢森堡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价值依然有效,这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我们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的发展,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并且作出批判,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卢森堡揭示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并且批判了它。然而,在哈特和奈格里的那里却不这么认为,“如罗莎·卢森堡所说,资本依赖于外部,依赖于其非资本主义的环境,目的是实现它的剩余价值并使它资本化,进而继续它的积累的循环。”[3]255对于他们的这个论断值得商榷。似乎容易造成这样的一种错觉,卢森堡只是分析资本的外部环境,而没有触及它的内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卢森堡在《资本积累论》的第一部分就是从内部分析资本生产,“分析资本生产和市场扩张之间的关系,罗莎·卢森堡察觉到资本主义停滞的趋势是未来工业经济不可避免的。”[7]15换句话说,资本主义发展到卢森堡的时代,资本内部显然已经处于停滞的状态,这就导致寻求外部市场,即非资本主义市场。因此,哈特和奈格里并未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由内向外扩张的必然性,也就是通过资本积累的循环导致资本主义内在矛盾。

在此,哈特和奈格里不赞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也就是说,他们不赞同资本主义向外扩张所带来的危机和矛盾。他们指出:“从卢森堡的视角来看,这种发展带来了诸多矛盾,而她关于矛盾和危机的概念则强调了因为反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而产生的主体性的力量。”[6]68在这里,他们认为卢森堡揭示资本主义的危机和矛盾是由于她反对现代性的缘故,这种说法显然不妥。哈特和奈格里的错误在于:他们根本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囿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的资本主义趋向于独裁统治,为了“追求更多的不变资本(尤其更多更新的材料)驱使资本走向帝国主义,特别就是抢劫和偷盗,罗莎·卢森堡坚持认为资本洗劫了整个世界,从地球的各个角落攫取它的生产方式。”[3]210资本从一开始,就带有扩张性和残暴性,就像吸血鬼一样,只有榨取工人的劳动和生命以及其它一切外部因素,才能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直言不讳地批判道:“大家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杀戮,总之,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温和的政治经济学中,从来就是田园诗占统治地位。正义和‘劳动’自古以来就是唯一的致富手段,自然,‘当前这一年’总是例外。事实上,原始积累的方式决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8]资本自它诞生之初,并不是像温和政治经济学们所赞扬的田园牧歌式的景象。马克思在此揭示出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掠夺方式。这样看起来,资本的背后并不那么光彩的,而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马克思是真正地揭示出资本秘密的第一人。到了卢森堡所处的时代,资本变得更加橫征暴敛、肆无忌惮地扩张,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家史”就能很好地说明一切。如果说马克思是从资本主义的内部揭示出资本的扩张性,那么,卢森堡是从资本主义的外部来揭示它。但是,这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卢森堡只重视外在环境,而没有内在性的维度。这样一来,卢森堡的确对马克思的理论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了自己的修改和补充。在这个意义上讲,卢森堡的确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且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第二,我们要批判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体系,捍卫卢森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推进,对于认清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具有理论意义。在学术界,尽管对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体系作出了批判,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传播。换句话说,批判的效应远远赶不上传播的效应。与其说是批判他们的思想,毋宁说是传播他们的理论。为此,我们批判哈特和卢森堡的时候就要树立起卢森堡对帝国主义的批判所作出的理论价值,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她的贡献在于,一方面发展了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另一方面,又与第二国际其他成员对资本主义的诊断和批判有所不同。卢森堡通过分析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资本的内部发展的停滞,资本向外扩张是不可避免的。她从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推导出具有政治性的帝国主义,这与马克思分析资本关系的深刻性比起来,她的分析力度就捉襟见肘了。但是,她的这一分析思路是正确的。在这个意义上,与第二国际的成员相比较,卢森堡的确是一位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卢森堡对帝国主义作出的界定:“帝国主义是一个政治名词,用来表达在争夺尚未被侵占的非资本主义环境的竞争中所进行的资本积累……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度发展,以及它们在争夺非资本主义地区中日益剧烈的竞争,帝国主义在其对非资本主义世界的侵略中,以及在相互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间所发生的日益严重的冲突中,变得愈来愈无法无天,愈来愈蛮横粗暴了。”[4]426-427对于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卢森堡与考茨基就帝国主义产生争论,考茨基仅仅把帝国主义看作资本主义殖民活动的偶然政策。考茨基指出:“今天我们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把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现象,即卡特尔、保护关税、金融统治以及殖民政策,全都概括到帝国主义的名下。按照这样的意义来理解,帝国主义就自然是资本主义生存所必需的了。”[9]然而,卢森堡却不这么认为,她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定的阶段的内在需要,换言之,它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并非偶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深刻之处在于对它内在矛盾运动的分析,逐步地剖析出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剩余价值和固有的无法自我消除的周期性的危机。显而易见,在这一点上,卢森堡与马克思的理论是相一致的。她认为,“帝国主义的经历是如此有意义,以致要求发展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来解释它。”[7]102由于时代的变化促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紧迫性。为此,卢森堡所面对的资本主义危机已经不同于马克思在1857年遇到的经济危机。“在她看来,资本主义的危机导致的结果是外部市场的扩张和收缩(首要地)。”[7]14资本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那么,剩余价值转换成货币,就必须通过寻求外部市场或者军事行动来实现它。也就是说,资本主义把寻找外部市场与军事行动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必然导致的后果是帝国主义。在卢森堡看来,“帝国主义是军事灾难和解放革命的时期,它根源于用军事力量耗尽非资本的环境、安全的外部市场、对有利可图的资本投资地区以及对于资本主义积累未涉及的领域。如果没有这些环境,那么积累就无从谈起。”[7]119然而,卢森堡与列宁相比较,帝国主义“不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或者是再生产派生物,但是,它是资本主义生存的地方病。”[10]她与列宁的区别很显然,列宁只把帝国主义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的派生物,并不是把它看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需要的结果。因此,列宁和卢森堡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进行了剖析,都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综上所述,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一方面,它是深刻地剖析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变化的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批判性和科学性,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内在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剖析和批判,并且提供了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变化作出科学分析的工具。另一方面,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西方学者的思想进行批判和回应。由于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一些变化,使得一些西方学者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過时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诋毁随之而来。在此,就其实质而言,哈特和奈格里就是认为卢森堡和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已经过时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到帝国。因此,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哈特和奈格里进行批判,谨防当今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诋毁和攻击,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这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哈特和奈格里为21世纪重写了《共产党宣言》吗?[M].罗岗,主编.帝国、都市与现代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84.

[2]〔美〕麦克尔·哈特,〔意〕安东尼奥·奈格里.全球化与民主[A].王志宏,译.〔美〕斯坦利·阿罗诺维茨,希瑟·高特内,主编.控诉帝国——21世纪世界秩序中的全球化及其抵抗[M].肖维青,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68.

[3]〔美〕麦克尔·哈特,〔意〕安东尼奥·奈格里.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M].杨建国,范一亭,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

[4] Rose Luxemburg. Th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M]. translated by Agnes Schwarzschild, the Taylor and Francis e-library , 2003.426.

[5] 唐正东.非物质劳动条件下剥削及危机的新形式——基于马克思的立场对哈特和奈格里观点的解读[J].哲学研究,2013,(8):27.

[6]〔美〕迈克尔·哈特,〔意〕安东尼奥·奈格里.大同世界[M].王行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15.

[7] Tadeusz Kowalik, Rose Luxemburg. Theory of Accumulation and Imperialism, Palgrave Macmillan, 2014.9.

[8]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21.

[9] 考茨基.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95.

[10] Jason Schulman.Rose Luxemburg Her Life and Legacy[M]. Palgrave Macmillan,2013.19.

Key words: Empire; theory of imperialism; internal contradiction; internal criticism;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riticism

责任编辑:翟 祎

作者:张小龙

第3篇:二十年后作文作文

二十年后作文(1) 二 十 年 后 竺沈涵

二十年后,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二十年后,人们吃的东西更多了,穿的衣服更漂亮了,住的房子更高了,交通更发达了,我可能会象爸爸妈妈一样,组成自己的家庭,而且还会有自己的小宝宝呢!那时,所有的汽车可能都不用汽油了,而是用电了,而且速度也会更快了!宇宙飞船可能会飞到离地球更远的星球上,去探索更多的秘密。房子更牢固了,再也不怕强台风和地震了,更多形式的房子将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衣服的款式更多了,漂亮的颜色让我不知道到底该挑选哪一件。

二十年后,也许人们还会用树叶做吃的东西呢。拧开水龙头就能喝到纯净水或者是饮料,还可能有一种很长的机器来清洗下水管道呢!

二十年后的天空可能更蔚蓝;二十年后的云朵可能更洁白;二十年后的太阳可能更温暖;二十年后的树木可能更青绿;二十年后的河水可能更清澈;二十年后的科技可能更发达;二十年后的人类可能更文明;二十年后的生活可能更幸福;二十年后的祖国可能更富裕;二十年后的地球可能更清洁、更环保!

二十年后作文(2) 二十年前我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二十年后我已经大家毕业,走向了自己的岗位。我在工作时一想到故乡,心中就会想起王维的思乡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离开故乡二十年了,今年,终于有回国的机会。我和同事们坐上了小型飞机,回到日夜所思的故乡——湛江。 在路途中,我回想起家乡以前的环境状况:小河中有许多垃圾,汽车的烟气使人们不得不每天关上窗户。

我一下飞机,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我惊奇地问:“咦,地面上怎么只有货车呢?”一个小伙子奇怪地告诉我:“你怎么会不知道呢?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海陆空”多功能汽车.这种汽车在陆地,天空,海面,都可以行驶。人们利用车顶的太阳能收集器将太阳能转为汽车的动力,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矿产的使用和汽车废气的排放,再加上政府规定工厂不能排放有害人体的废气、废水等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所以现在的环境质量非常不错。”

“那它们的防盗功能强吗?”“那是当然的。”小伙子理直气壮地说。“它的防盗功能可是一流的。如果你忘记锁车,它会自动锁住。小偷如果来划玻璃,它的一个极细金属会第一个报警,提醒警察将他们绳之以法。”我惊叹地说:“啊,真是太厉害了!”

我惊叹着,恰在此时,头顶上飞过一个大黑影。“那是什么呢?”“房屋。”“房屋?”“正是。”“那为什么会飞呢?”“你自己去问吧。” 那间房子停在一草原上,我走上去,敲了门,女主人问:“你是谁呢?”我向女主人说明了来意后,她欢迎我进去。“我这间房子可以根据你喜欢的颜色或天气的变化变换颜色。”“那为什么可以飞起来呢?”“这还不简单,我演示给你看。”女主人按下一个绿色按钮,墙壁上出现一个庞大荧屏,接着,荧屏上出现了房屋全貌,渐渐地房顶从中裂开,伸出了螺旋桨,然后腾空飞起。“这间房子防震,防火,防水,还可以根据室内温度调节气温。”女主人无比自豪地告诉我。 二十年后的家乡,多么令人神往!

二十年后作文(3) 哇!时间过的可真快,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不再是一只“雏鸟”而像勇猛的雄鹰展翅飞到了自己的理想之国科学圈里。没错,现在我已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我小的时候以为出了名很爽,结果现在才知道,出了名根本不好,连个星期天都不清静。

星期天早上11点5分,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准备继续睡。结果被一声紧促的电话吵醒了,是我的助理打来的,他说让我别出去,楼下全是记者。我往楼下一看,混乱得不得了,记者纷纷往搂房里挤。唉,我好饿,又不能出去吃饭,干脆自己在家里煮吧。对于我这种从不下厨的人煮东西简直比登天还难。首先我要抄青椒肉丝。我先把油倒进锅里,锅里立即泛出几颗白色的汽泡,然后越积越多,我生怕这些小泡泡爆炸了。这时,我非常想念爸爸妈妈,要是他们来给我做饭就好了。想到这里,一滴油溅到我手上。差点没把我痛死。我见油不停的溅,马上把肉丝放进锅里。一放进肉丝,这油就好像跟我有仇似的,专往我身上溅,没办法,情急之下我只好把火关掉。肉丝呢就只能吃半生不熟的了。接下来我炒带鱼,首先把一碗水倒在锅里,然后在里面加买好的调料,再加一些盐,最后把切成小段的带鱼放入锅里炒几下就好了。我原本还要炒蔬菜,还要煮汤。但由于我不会,就只好将就吃了。我尝了一口自己炒的带鱼,差点被咸死,我一定是盐放多了,所以才会那么咸。哎,肉丝没法吃,带鱼也没法吃,这一顿我就吃白米饭吧!要不是那些讨人厌的记者,我才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看来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一点也不错。我现在出了名连个星期天也不能出去玩,在家里做饭还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真是命苦啊!

第4篇:小学作文:二十年后

二十年后

二十年后的东西会有什么变化呢?

一晃二十年过来了。

以前房子很高,但都是一家住一层。二十年后的今天却是

五、六层的楼房一家住。当然,有人会认为不安全,房子的外表已不是玻璃片了,而是非常硬的铁,不管用什么都锯不烂。进门、出门都不用带钥匙,如果你安装了电脑图象,电脑见过你的样子,只要它看见你,它会帮你打开门,如果有人冒充,电脑会立刻报警。

天气热,可以在家中室内游泳池游泳,凉快凉快。天气冷,可以在家中泡温泉,多舒服啊!家里还有健身房,可以使身体保持苗条。电视机也不同了,以前电视机对眼睛有害,有些人的眼睛本来很好,可就因为喜欢看电视,所以视力逐渐下降。而现在的电视机的辐射很低,屏道也多了很多,连美国那里的台都收得到。就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看电视也没问题,眼睛不会痛,对视力也没有影响。全国各地的最新信息,都会报道在电视上。

家很大,有人会问:“这么大的家,如果要打扫卫生,那可不就要忙一天。”

不必,大可不必,家中每层都有专门的“清洁工人”呢!他们都是机器人,每天都帮忙打扫卫生,也会有人的语言,如有什么不懂的,他们回向“好朋友”提问,人总有些出卖朋友的,他们却不会。他们不但是爱护环境的“清洁工人”,还是这幢楼房主人的好朋友呢!寂寞时可以找他们说说心里话,如有小偷,他们会好好“修理”他。

学生们的学习园地也大有变化,面积变大了。同学们非常友好,各种花儿清香扑鼻,果园里果实累累......

二十年后的什么东西都在变化,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当二十年后的小主人。

指导老师:文桂芬

第5篇: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范文2篇]想象一下,20年后你的家乡最有可能像哪个地方,你就拿那个地方当参照就可以了,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范文2篇。

时间过的可真快,一眨眼,二十年过去了,我已经从一名小学生变成了社会工作者,趁着假期,我又回到了我的故乡淄博。

一下飞机,我便发现了淄博的变化:蔚蓝色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道路两边绿树成荫,路面干干净净,草坪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小鸟在枝头歌唱,一阵微风吹过里面带着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

我首先坐车来到了我的母校??高新区实验小学。这儿可非比从前了,教学楼高大明亮,气势雄伟,里边的设施也更先进更科学了,学生们正在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课。我放轻了脚步向操场走去,哇!操场可真漂亮,彩色的跑道,绿色的足球场,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分布在操场周围,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种种体育锻炼,这一切使我想起了儿时的学习生活,还有老师和同学。

我恋恋不舍地走出了母校,有人劝我最好再到猪龙河去看看,想到那个又脏又臭的小河,我皱了皱眉头,但人家提出来了,我还是要去看个究竟。到了我记忆中的猪龙河的位置,昔日的臭水河再也找不到了,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河岸边的石头整整齐齐,绿树成排,一簇鲜花,老人们在树下悠闲地下着棋,聊着天,不时传来阵阵笑声,河边有许多孩子在玩耍,捉小鱼、小虾、小螃蟹。难道这就是以前那条臭水河吗?现在已变得这么漂亮干净,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了。

放眼向城市的远方望去,成群的鸟儿飞过参天大树,太阳下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比比皆是,我不知道故乡还有哪些惊人的变化,但是我知道这儿的人们还正在努力的工作,把淄博建设成更美丽,更有活力的城市!

2027年的一天,我吃过饭后,我就去移民中心办理回地球的证件。证件很快就办好了。我乘着白色的飞船,以每秒80万里的速度飞向我的家乡。

原来20年后的家乡的变化真大啊!那蓝蓝的天空,像一大块很光滑的蓝宝石一样。蓝蓝的天空上陪衬着雪白的云,多么的好看。每一条小路,两边都是种着鲜花和小草。

20年前的公路上的车全都会排出让人感觉讨厌的二氧化碳,现在所有的车都是靠风来发力的,就算只有一点点的风,它也可以变成几十倍以上的力量。开车的时候还回排出微香。

我来到了是星际大厦的顶层停车场把飞船停在停车场里,我走到飞毯前,坐上去,飞到朋友家里,她住在108层的1082房间里,从顶层飞到108层的时间比20年前的电梯快的多了。只要几十秒的功夫就到了。

到了1082房间门前,按下电铃,门自动打开了,30出头的林箐正满面微笑的迎接我。我和林箐在20年后的发展迅速的家乡见面了,我们也非常的开心。

她对我说,现在她发明了一种机器人,它的作用主要是做家务活,它的力量来源是要把家的垃圾回收自己吃,它的作用就回产生出来,一来可以环保,二来可以把垃圾站也不要了。

说到这里,我听到了非常熟悉的声音。原来是我家的闹钟声,原来我正在发一个美好的甜美的梦。让我们一起共同设想20年后祖国的未来,共同建设未来的祖国吧„„

20年后的家乡

转眼间20年过去了,在外地工作的我已经有20年没有回我的家乡了,我早已把父母接到我工作的大城市来居住,我已经不再留恋那个家乡——惠民了。

在我的记忆里,那里的人们乱停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农村的治安不好,老百姓被坏人骗得很苦。街道又脏又乱,每当大风的天气,尘土飞扬,塑料袋和碎纸片漫天飞舞,工厂里排放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可是有一次,因工作需要,我要到我的家乡惠民去。

到了那里,眼前的情景让我大吃一惊。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街道上没有有一个乱停放的车辆;学校门前那些卖零食的小摊一个也没有了;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没有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大家都井然有序地行驶,小学生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范文2篇》。听说公安局严厉打击骗子,老百姓安居乐业。现在的惠民就像一个大都市一样,街道宽阔平整,路两边是美丽的花圃和风景树,还建起了巨大的广场和风景秀丽的环城公园,人们有了休憩和散心的地方。在古老的旧城墙下修建起的孙子兵法城,成了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这里的上空明净晴朗,空气清新怡人。。。。。。

我还到附近几个乡镇转了转,一条条柏油马路代替了原本坑坑洼洼的土路,家家住上了公寓式楼房,房间里有电脑家庭影院等现代化电器,村里的人都友好相处。

原本这么落后的小地方,能发展成这样,真不简单啊!

亲眼看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我对祖国的发展更充满了信心,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富强,更加发达。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祖国的建设共同努力吧!

夜,静静的,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显得那样的明亮,绞结(皎洁).我躺在床上,仰望着深蓝色的夜空,倍想我那亲爱的家乡,20年后的家乡是怎样的呢?我思索着,不知不觉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20年后,我(从)哈福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并且还读了硕士,及博士.毕业后,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了一家公司的总裁.可是我不能忘记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不能忘记家乡人民寄予我的无限希望,于是,我就坐着飞机,回到了我思念多时的故乡.

汽车沿着公路行驶,我坐在车内,透过车窗向外望去.只见道路两旁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高大的建筑物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小巧玲珑,有的色彩艳丽,有的古朴典雅......

咦,那是什么?许多块花花绿绿的彩色砖围成了几个大圆圈,圆圈的四周飘舞着彩带,热气球,屋顶也是各式各样的,有三角形的,八角形的,圆锥形的......"这是什么地方呀?"我好奇地问司机,司机说:"那是新一代的儿童游乐园,可不比迪斯尼乐园逊色噢!""什么?这就是我的家乡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家乡变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以前的平房或是几层楼的房子,都被一座座高楼大厦所代替,用石子铺成的小路也变成了高速公路.....,

不知不觉我回到了家,家人热情的迎接了我,我那慈祥的爸妈都老了,可是,他们在我的心中还是那么的年轻.

我在家吃过了饭,去了我的学校,因为今天是我校校庆的日子,也是我们班聚会的日子.

我来到我的小学,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宫殿似的楼房,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磁片往校园的门上一插门开了.我走了进去,沿着鹅卵石小路走到校园的紫藤下,坐在石椅上休息.我环顾四周,不远有个大喷泉,喷出来的水柱高达10米,水珠四溅.校园里鲜花盛开,绿草如茵,使人心旷神颍......

这时我醒了,看窗外,一轮红日正朝气蓬勃地升起,我相信,我的家乡----也会像红日升起一样不断地发展进步.

20年后我乘着飞机带着朋友来参观自己的故乡故乡的水已经变的清澈见底,马路已经变的很宽敞来来往往的汽车都很漂亮,故乡到处高楼大厦外婆家住在一做高楼大厦的10楼的房子上.

故乡每一家的家里都有电脑`电视等一些高级的家具和家电.

我一回到外婆家外婆就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茶还拿了一些小点心我们吃的津津有味一边聊天一边吃,外婆看到我们吃的津津有味也高兴的的笑了.吃完了点心我和外婆说去外面走走看看故乡的景色.

我们一走出来就有一股新鲜的空气扑鼻而来,故乡的马路上到处种满了花草树木家乡的环境变化真大啊.以前故乡的人都往小河里扔垃圾小河的水很臭,可如今小河里到处都是小鱼在游动,小河的水清澈见底的,家乡还有很多漂亮的景色比如瀑布`高山等``````

观赏完了家乡的景色我们几个对外婆说再见然后恋恋不舍的回去了。

我的家乡在淮阳,她,美丽!她,富饶!她,可爱!

到了2023年,我的家乡发生了不少变化!美得只能用一对对联“上有天堂,下有淮阳。”来形容。

20年后的淮阳龙湖已建设的比西湖还美,现在还有不少赞美龙湖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亦奇。若把龙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不错,当你漫步在龙湖岸时,龙湖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水的精灵,水的魂魄,龙湖的每一个景物都是为了印衬这龙湖水,印衬这水的精灵,水的魂魄。

20年后的淮阳街道特别典雅。在这里,欧式,俄式,罗马式......随处可见,错落有致。那独特的花岗岩铺成的路面,也是人感到古朴,典雅,让人联想起那遥远的过去......

20年后淮阳的九曲桥旁边的空地已经成了辽阔的草原,草原的名字叫“夕落美”因为每当傍晚的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太阳放出的光芒撒在草地上就像流星一样雨美。春天一到,草原像一片绿色地毯,一群群绵羊在上面玩耍,那一群群的绵羊像一串串洁白的珍珠嵌在这辽阔的地毯上。一匹匹雄健的骏马在草地上欢快的奔跑着,追逐着,嬉戏着,给草原添了不少生机。

等我长大了,我要把家乡建设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我的家乡在东营,东营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我深深地热爱着它。这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工作单位也用上了高科技,因此,懂文化的人不少。我常边散步边欣赏美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20年过去了。我又踏在了这片土地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

小平房全没有了,楼房更高了,一座有三四十层,又高又细。原来,这是用新品种钢筋建成的。楼高了,占地面积少了,房间一定大不了。我步入一户人家,看到房间既宽敞又亮堂。我正奇怪,主人告诉我,一层住一户,所以房间大了。

我来到大街上,公路宽了,车道宽了,高速公路在半空中绕了一圈又一圈,汽车大多数换成了经过改造变小的太阳能汽车,可它却跑不起来,原来阳光热量全用完了。我把太阳能汽车推到“加热站”,加热人员搬出一个黑盒子,拿下一根管子,对着汽车加热口开始输送热量。加热人员告诉我,这个方盒子可以吸收热量,并可以存放热量,只要在太阳底下晒上一个小时就可以吸上一盒压缩热量。

我开着太阳能汽车沿路欣赏景色。咦?那是什么树?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旅行家树,紧挨着它的是猪笼草。原来,这里种上了珍奇植物。土壤都更改一新,是专植土壤。没有了尾气污染,植物生长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即使有虫子也不用担心,林业人员新研制出一种“吸虫器”,只要放在有虫子的地方吸一吸,虫子就被“吸虫器”吃尽了肚子里。

傍晚,老人、青年、小孩都出来散步。我看见老年人耳朵里都塞着什么。我凑过去问:“大爷,您耳朵里塞的什么?”那位老人捋着胡子笑呵呵地说:“我的耳朵里塞的是耳机,我正在学英语呢!如今社会,不学习就要落后。社会上不是正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吗?说着,他爽朗地哈哈大笑起来。我细细体味着这句话,心里想:人们用上这股子劲来学习,还怕改变不了自己的家乡?

第6篇: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

经过了二十年的时间,我在武汉当上了酒店老板。我离开我的家乡—这么久了,终于可以回到家乡了,我开着一辆空中跑车回家乡。

不久,我从车上下来了,看见自己的家乡跟以前截然不同,每个人都开着空中摩托和空中跑车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我欣喜若狂,在二十年里,我无法相信家乡的变化变得如此之快,我找了个人问问:“这里是瞿溪吗?他说:“是的。我听完,我就去家乡以前那条臭哄哄的小河看一下,我一到那里,就被一股浓郁的花香味迷住了,这种花香,包含着千百种不同的花香味,让人芬芳扑鼻,我看到那条小河,就像杭州西湖那样平静,清澈见底,旁边种着许多棵树,每棵树都高大挺拔,夏天,人们可以在树底下乘凉。旁边还有种着珍稀的花,比如:似血杜鹃,夏腊梅,依米花,这些都很珍贵。草也长得旺盛,河也宽敞了,这种景色是无法形容的。后来,我又去了自已的母校——瞿溪一小,我进入了五一班,看到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下课可以玩一些娱乐游戏,听音乐,上QQ聊天......我又来到了操场,一看,无边无际般大的操场。

《二十年后回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离开家乡二十年了,今天,终于有了回国的机会!我和几位同学一起坐上小型飞机,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宁海。

“哇,宁海,焕然一新,简直使我预料不到!这是我所想象的故乡吗?真让我想不到啊!”我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疑惑不解!

看着眼前流光溢彩的城市,的确让人惊叹不已:放眼望去,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粉白相间的楼房,掩映在重重的绿树中。整齐优雅的别墅,排成一列,依山傍水,房屋四周的花坛中,鲜花锦绣,绿草如茵,而在大街上。各种环保节能的轿车川流不息。而路面竟是一尘不染。

眼前的一切让我情不自禁的回忆以前的家乡来。

那时候我还只有10岁,宁海虽然有一条条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却是,噪杂混乱,有许多的卫生死角,肮脏,凌乱,还散发着阵阵刺鼻的气味。

这二十年来,变化最大的其实是人们的精神风貌。

你看。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更强了,每家每户的门口都装了一个垃圾桶,这个垃圾桶不像以前的这样破烂,臭熏熏的令人作呕。而现在的垃圾桶分明就是一个智能机器人,她能把垃圾分门别类,然后把不能再利用的垃圾给转化成自身的能量。

现在的宁海再也没有了不务正业的人了,每天早晨6:00,家家就灯火通明,有读书声、跑步声、谈话声、广播声,有锻炼身体的声音,什么声音都有。有时连小鸟都扑棱着翅膀飞来凑热闹呢!社区变成了欢乐的世界。怪不得我看到的女孩都是身材苗条,谈吐文雅;男孩都是潇洒英俊,彬彬有礼。

我二十年没回家了,邻居丫丫看到我激动极了:“你好,你好,好久不见,想死我了!”我更是热泪盈眶,拉着丫丫的手蹦着跳着,一瞬间,我们似乎回到了二十年前。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游戏„„

希望再过二十年后,我的家乡将会更加富裕,更加美丽。哦,对了,接下来我会留在自己的家乡的„„

《二十年后回故乡》

一眨眼就过去了20年,住在银河系外的我终于发明出了前往地球的飞船。我是多么想到地球上去看一看生我养我的妈妈爸爸;多么想看一看我的恩师们啊;多么想和以前的同学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好!今天,我就飞回阔别已久的地球去看一看。

登上我发明的地球一号,以每秒999万光年的速度飞向地球。远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嗯?沙漠不见了,鱼虾回来了,这是地球吗?太美了!

飞船降落在我的母校――南前学校。已经是地球上闻名中外的科学家陈璇也来了,跨国公司的总裁麦若琳也来了,还有练晖、谢一诺、林家;等好朋友也都在同一时间光顾了校园。 校长张光轩带着我们参观虎门。呀!被我们称为臭水沟的河流不臭不脏了,而且还清澈见底,倒影着湛蓝湛蓝的天空,太美了!

我可回到我的老家了,哇!我惊呆了,呆板的高楼大厦变成各式各样的小巧房屋。回到家,年老的爸爸妈妈给了我一个热烈的拥抱,大科学家陈璇送给我两粒高科技回春丸,爸爸妈妈一吃下去,又变得美丽无比,英俊潇洒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我就要回去了,我带着爸爸妈妈上了我的飞船,我要把他们带到我的星球上去,飞船开了,同学们挥动着手,我含着眼泪说:“我还会回来的,再见了。”说罢,飞船便消失在远方。

回到星球,我回忆起这段时间,我感觉真像做梦,可却不是做梦,因为在未来,所有不可思议的事都是有可能发生。

二十年后回故乡

我从纽约留学归来,踏上了回家的征途。一路上,神思飞扬,浮想联翩。回想着艰难的求学之路,如今带着丰硕的成果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南前,准备用自己奋斗的结晶建设我的家乡。

当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现实。只见宽阔的马路上,一辆辆新型的汽车在我眼前一掠而过,速度之快简直可以和飞机媲美。这时,一辆车停了下来,我看见有人在向我招手,“哦,表妹回来了,请上车!”原来是我的表姐在远处看到我了。上车后,我就问表姐:“表姐,这是什么车呀?”表姐说:“这是一种新型汽车,名字叫‘霹雳火’。它不是用轮子转动的,而是用气垫式的方法让车子转动,这样既不污染空气,又能使车速加快。”

看着来往飞驶的车辆,我不禁担忧起来,“车辆这么多,车速那么快,就不怕出事故吗?”表姐笑了笑,说:“放心吧,你再看看前面!”随着表姐所指的方向,只见一座座蜿蜒的立交桥纵横交错,一条条块宽阔的高速公路连绵延伸„„“哦,在这样立体交织的马路上,车辆各行其道,事故自然就可以避免了。”我高兴地说。“你再看看各个路口。”表姐又指点着说道。只见整个城市的交通并不是由人来指挥的,而是由机器警察在执勤,而这些机器人有着敏锐的“电子眼”,任何一个违章的小动作都逃不过它的严厉惩处。

车子终于停了下来,我们不知不觉就到表姐家门口了。抬头一看,只见眼前所见的房子,造型呈现扇形结构,气势不凡啊!表姐说:“这栋房子的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塑料板,墙壁是半透明的,晚上一开灯,就好像走进了哈尔滨的冰城,既美丽又壮观。”我一听,连声赞叹:“就连我留学的地方――纽约也该自叹不如了。”

傍晚,我住在表姐的卧室里,卧室房间的窗户正好面向西面,我可以看到日落壮观的景象。看着看着,我不禁又回忆起童年时家乡的日落。二十年过去了啊,只有这里还没有改变!

第7篇: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

二十年后,我已经成为香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有一次,因为公司工作需要,我回了一趟我阔别已久的故乡------重庆。

刚出机场,我就看见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闻到空中和树木发出的淡淡清香,让我心旷神怡。我坐上公司派来的车,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公路平坦了,干净了,来来往往的车也多了。不久,车就开进市区。我发现重庆的变化真大啊!马路变宽了,路旁种满了鲜花和绿色的植物,车辆川流不息,那干净的人行道上,人来人往;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脸上洋溢着微笑……车开到小区门口,看到我居住了那么多年的小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六层楼变成了十几层;路旁的草坪绿油油的,其中点缀着一个又一个的小花坛;还有喷泉,凉亭,一个紧挨着一个的健身器材。

在后来的几天,我办理公司业务时,发现重庆的人素质有很大很大的提高,办公已经全部自动化了,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责任心也更强了;信息也相当的灵通了,已经和世界真正有了地球村的感觉。

陪妈妈购物,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重庆的进步与变化。在这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各种世界名牌衣服应有尽有,从各国的时鲜水果蔬菜也是琳琅满目。

我感受到唯一没有变的是重庆人的热情,善良和淳朴。那火锅,小面,漂亮的重庆姑娘,永远都是重庆最靓丽的风景。

时间过得的真快,转眼间我又该回香港工作了。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家乡。看到家乡重庆的变化,我真的感到很欣慰。我会好好工作,为家乡的建设出一点力。

希望再回来的时候,家乡会变的更美丽!

离开家乡二十年了,谁不想念自己的家呢?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也不例外,十分想看一看重庆是否变样了。因此,我千里迢迢从美国飞回来了。

在飞机上我寻思着,现在的重庆会是什么样的?嘉陵江和长江是变得肮脏了还是干净了?聂老师、冉老师她们还好吗?一个个疑问牵挂着我的思乡之心,我真有些迫不及待了。终于回到重庆了。天哪!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一幢幢气派而豪华的高楼挺拔地矗立在市区,一个个绿化、精致的中心花园数不胜数,长江、嘉陵江的水清澈见底,一群群鱼儿游戏水中。一座座美丽的大桥把市区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大重庆。天空已不再是二十年前灰蒙蒙的一片,呈现出清纯的宝石蓝,坐在翠绿的草坪上,望着干净、明亮的天空,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静谧中透露出几分神秘。重庆不仅生态环境变了,人也变了。讲文明、讲卫生的人多了,热心之人多了,栽花种树的人多了,戒烟、戒酒、戒赌的人多了,社会治安好多了。总之,重庆比以前更美丽了。

回到重庆,如果不吃点重庆特产,就等于没到家乡一样。我走进一家当年驰名全国的火锅店,点了一份火锅,开开心心地吃起来,虽然很辣,但仍能找到当年的感觉。我还去了解放碑,好吃街还在,但比20年前要干净讲究多了,至少在这儿吃东西或逛商店感觉是一种享受。

重庆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我为家乡的惊人变化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离开家乡那天,我依依不舍,此时此刻,我才深切体会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 重庆,我会想你的。

第8篇:作文:二十年后的我

——邓 继 龙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二十年过去了,我已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发明家。我发明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人类的好帮手,为人类解决很多难题。

汽车是人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它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事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污染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创造了一款超级环保车,它不仅是一辆车,还是一块海陆空都能用的车,如果到了水上,车子上面会弹出气垫,变成一款汽艇,如果想到空中,车子就会弹出一堆“羽翼”,并在车尾弹出一对喷气系统,不管在哪里,它的最高速度都可达500公里。它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能。你也许会问,如果是下雨天或阴天这车怎样开动,其实这辆车在吸收太阳能的同时,还能把它保存起来,以备后用。如果实在没有能量,还可以把车子转化到各种吸收模式,它可以吸收许多自然能量,比如风能、雨能,所以你不必为车子没能量而担心。这种车排出来的是纯净的空气,不仅不污染环境,反而还让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我还研制了一种飞机,这种飞机能够及时控制下雨或不下雨,如果某个地区非常干旱,我就会采用遥控功能,使飞机把乌云牵到那个地区,让那个地区下雨。同样,如果某个地区洪水泛滥成灾,也可以使用这个飞机把乌云牵走。

二十年后的我已不像现在这样幼稚,我正在努力奋斗,为全人类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上一篇:煤矿安全生产宣传资料下一篇: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