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用药伦理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社区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个体化用药伦理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个体化用药伦理学论文 篇1: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近期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

7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个体化康复治疗的方法,对两组BPRS评分、社会功能恢复和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BPRS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程度比较,试验组总体满意41例(91.11%),对照组35例(77.78%),对照组满意程度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治疗能够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恢复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个体化康复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 近期效果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of Individual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WANG Li-hui,WANG Feng-rui,JIANG Hai-ju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5):134-137

【Key words】 Individu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hronic schizophrenia;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Huizhou City Veterans Hospital,Huizhou 51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5.034

精神分裂癥作为具有持续性和慢性特点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病程较长,复发率高,预后效果较差,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1]。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不断增加[2-3]。充分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特征和临床症状,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有良好的效果。本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个体化康复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诊断均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46例,女44例,平均年龄(35.2±9.5)岁,平均病程(3.5±0.6)年。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其中女21例,男24例,平均年龄(34.3±7.4)岁,平均病程(3.4±0.1)年;试验组45例,其中女23例,男22例,平均年龄(35.1±4.6)岁,平均病程(3.5±0.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8~59岁,且无严重心脑等躯体疾病者;总病程达3年以上并持续1年未达痊愈标准的患者;合并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伴痴呆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入选后能坚持完成治疗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不变更药量、不合并其他治疗者;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4-5]。排除标准:躯体所致精神障碍者;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者;合并严重呼吸、循环系统疾病者;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和神经症者[6]。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个体化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该尊重患者,关爱患者,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通过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知道患者的所思所想,尽力解除疑惑,缓解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向患者及家属细心讲解治疗的重要性、具体知识及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让患者熟悉每次护理的方法,使其能够积极配合,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

1.2.2 健康教育 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人情况(如病情、文化程度、个性等)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精神科护士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传教育,让其正确认识疾病和治疗过程。入院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检查,了解详细情况(如年龄、性格、发病原因、家庭、有无基础疾病等),同时与患者家属共同商讨出适合患者的治疗康复方案。通过发放精神疾病防治手册、建立病区宣传专栏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相关注意事项。

1.2.3 加强定期康复治疗管理 定期邀请专家进行精神疾病常识和康复知识的讲座,加大对合理用药、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识别、预防等的宣传教育,对病情稳定者进行开放式管理,如组织其参加趣味运动会,参加或欣赏娱乐演出等,帮助患者建立对生活的兴趣,更好适应今后的社会、家庭生活。定期开展座谈会、联欢会等方式,来提高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定期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对出现明显抑郁症或自杀倾向者严密监护并通知医生进行治疗。

1.2.4 出院后康复指导 出院后医护人员应辅助家属处理患者的生活和社交状况,让其学会与人正常沟通和相处,引导其正确认识疾病,减少自卑感,逐渐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可依据患者爱好、性格、年龄等培养广泛的兴趣,如唱歌、看报、跳舞等,使其尽快融入到正常的家庭和工作学习生活中。让患者自觉地进行生活功能训练,比如家属辅助下进行打扫卫生、洗衣服、烧饭、洗碗等;在家属监督下正确使用手机、电话与朋友家人等电子设备进行正常的交流,按时按量自行服药等;与周围亲友邻居进行友好交流。让患者能够适应并完成患者自己独立乘车、购物,对自己的钱财进行保管;同时鼓励患者走出家门进行走亲访友,增加与亲朋好友的语言和情感交流,加强患者自主与人进行沟通,提高患者的社交功能的同时增加自我社会责任感。

1.2.5 个体化康复训练 依据个体评估状况,进行社交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职业功能训练等,并设置固定模式,每3天一次,45 min/次。認知康复训练采用小组认知康复治疗,每3天一次,60 min/次,主要内容有数字符号、成语异同比较、言语训练、图案拼凑、词汇训练、角色训练及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等。康复训练的活动形式时间以周为单位分上下午时间活动,上午活动时间为8∶00-9∶30,下午活动时间为2∶30-4∶00。依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每个活动过程都有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指导与评价,每组通过投票选出1名组长,每个活动区选出文体委员协助组长进行人员集合、活动纪律并打扫活动现场的卫生等。根据不同类型的活动进行集体训练和独立训练的形式,如所有患者一同做跳健身操、广播操、打太极拳、打腰鼓等,独立训练包括乐器演奏、手工编织等;组织成立各种康复队伍定期进行表演,如花球操队、腰鼓队、太极拳队、扇子舞队等,进行大型的康复活动,如召开联欢会、运动会、歌唱比赛、智力竞赛、象棋和扑克牌比赛,看电影、过集体生日,组织春游、秋游等一系列适合身心健康恢复的活动,邀请老年艺术团等社会上的爱心团体、媒体、热心群众和患者家属等来院进行参观、演出和慰问,加大患者和社会人员进行接触交流,使患者能够有一定的能力进行社会活动,增加患者对社会事物的兴趣。

1.2.6 特定康复训练 参加康复训练的患者,在维持原有基础上的治疗外,每天还要由康复工作人员在康复中心进行指导参加特定的康复训练,康复科的医生、护理人员会依据患者的个人情况有目的性地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和目标,从而对患者进行一系列有思路、有步骤、有效率的康复训练[7-9]。每周都固定某个时间由指导人员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成绩进行总结与评价,找出不足,表扬其优点,并对坚持训练并有恢复效果的患者进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流动红旗和奖状等精神奖励,发放运动服或糖果、香烟、饼干等物质奖品,在总结大会上进行公开表扬和鼓励。让患者具有抵抗疾病的积极性,增加他们本身的荣誉感和自信心[10-12]。

1.3 观察指标 应用精神病量表(BPRS)评价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症情况和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社会认知能力、个人整洁程度、精神病性表现、社会性退缩情况和社会功能总体缺陷等)进行记录并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P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BPRS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试验组社会认知能力、个人整洁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神病表现、社会性退缩情况和社会功能总缺陷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满意程度比较 试验组总体满意41例(91.11%),对照组35例(77.78%),对照组满意程度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患者的基本思考结构和认知碎裂而出现思维、精神活动等行为与社会环境不一致[13]。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但许多研究人员都偏向多基因遗传学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几对致病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同时内分泌因素也会在发病中起到作用[14-1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BPRS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社会认知能力和个人整洁程度优于对照组,而精神病表现、社会性退缩情况和社会功能总缺陷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程度比较,试验组总体满意41例(91.11%),对照组35例(77.78%),对照组满意程度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幻想、孤僻、敏感、逻辑性思维差、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发生障碍等,这会对患者和周围人群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所以个体化护理能够改善这一情况,极好地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使其生活质量提高。精神病康复是以恢复患者能够享受本身所具有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为目标,让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得到社会的认可[19]。精神分裂症的康复过程是使患者能够对社会生活得到适应的过程[20]。在个体化康复治疗的思想指导下,初步了解并认识到精神疾病康复的过程不仅仅是控制和减轻患者的精神病类症状,而且还要让患者能够与正常人进行接触并像正常人一样进行生活和工作,特别是精神病院中的患者。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就需要更新传统的康复方法,以人为主体,对患者进行关怀的态度,將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治疗方案作为主体,让患者能够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高志文,童庆好,宋莉莉,等.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3):00096.

[2]马继红,谢静,刘晋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定岗职业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新疆医学,2015,45(6):730-733.

[3]武翠凤,李华.个体化音乐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45例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20):25-27.

[4]方政华,周剑,杨栋,等.分段个体化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长期疗效随访研究[J].临床医学,2014,34(2):31-33.

[5]苏本忠,姚子英,孟艳,等.个体化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疗效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6):2191-2192.

[6]罗艳.家庭模式综合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5):453-454.

[7]俞玮,曹新妹,孙喜蓉,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5,24(B12):254-257.

[8]袁大伟,李瑾,徐燕,等.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18个月随访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4):224-227.

[9]高红锐,张玉涛,李旭梅,等.个体化综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5):1802-1804.

[10]嵇迎春,王海英.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88-89.

[11]包炤华,袁国桢,赵幸福,等.个体化家属教育对社区康复精神分裂症家属病耻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6):834-836.

[12]陈楠,范宏振,姚晶,等.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理论能力损伤初探[C].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5.

[13]张玲.综合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3):353-354.

[14]苗新香.工娱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3):30-32.

[15]杨玉清,盛嘉玲,张靖雯,等.家庭化管理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3,28(1):72-74.

[16]田建华.慢性精神分裂症个体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J].心理医生月刊,2012,27(2):13-14.

[17]穆前进.工娱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6):72-73.

[18]张春锋,吕亚华,张劲中.个体化康复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9):1312-1314.

[19]王飞,李红丽.家庭式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8(5):269-272.

[20]李守春,卢振胜,安晓东.家庭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随访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3):91-92.

(收稿日期:2016-11-14) (本文编辑:程旭然)

作者:王丽辉 王锋锐 姜海军 卢全恩 蒋佳伟

个体化用药伦理学论文 篇2:

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影响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社区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血糖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各种不良症状有显著的效果,治疗期间患者满意度较高,临床需加以重视该护理方式并大力推广。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作为终生性慢性疾病,以患者的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属于代谢性疾病群。在患者被确诊后,常常需要进行复杂的综合治疗与护理。在病情进展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多系统的损伤,导致机体出现功能衰竭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患者特点为起病隐匿,容易漏诊,同时,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各类并发症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重视,因而饮食及血糖控制知识较为淡薄,因而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了影响[1]。本次实验对本社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管理的60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从而论证社区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30例糖尿病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52岁至72岁,患者平均年龄在(61.13±3.1)岁;对照组30例糖尿病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50岁至80岁,患者平均年龄在(63.02±3.5)岁。两组糖尿病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比较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医师根据个体血糖情况制定相关降糖药口服治疗方案,对患者临床用药禁忌、用药方法进行指导,并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健康教育:给患者发放一些图文的糖尿病知识小册子,或以多媒体教学、电话、面对面聊天、社区布告栏等的形式给患者进行糖尿病疾病和健康知识科普,通俗、详细地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发病机制、治疗措施以及预后维持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患者对自身疾病形成正确而客观的认知,减少对糖尿病的盲点、误点和忽视,引导患者遵照医嘱行事,减少发病的同时也能以此寻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最大配合,以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2]。

1.2.2健康行为、饮食指导:结合糖尿病患者病情及身患其他疾病情况等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行为、饮食指导:注意自身饮食控制,定时、定量饮食,以清淡为主,注意荤素搭配,缓慢进食,细嚼慢咽,并做到少食多餐;多吃富含纤维、维生素类食物;尽量控制或禁止吃过甜、过咸、过油腻等的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特别是肥胖者,应适当减肥,控制油脂摄入;日常推荐多进行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得以锻炼身体的同时,亦能放松身心,如:唱歌、散步、打太极等。以上健康教育、指导等不仅仅针对患者,对患者家属也应给予相应的普及,以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从而起到对患者24小时督导的作用,以提高整体的治疗质量[3]。

1.2.3心理健康呵护:糖尿病发病缓慢,易反复发作,几乎是终身性疾病。疾病经久不愈使得患者对自身疾病治愈的期望度日趋降低,愈渐寡欢。护理人员视患者个人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通方案”,逐一排解患者心里的压抑和不快等负面情绪,帮患者重建抵制疾病的信心,尽量使患者保持愉悦乐观的心态。

1.2.4遵医状况调查:定期给患者发放病情遵医状况调查表,并督促患者及时填写,定期交与社区护理人员。社区护理人员定期至患者家中进行家访,定期或不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持续时间半年,以充分知悉患者的病情发展、维持与对医嘱的依从状况督导等,积极督促患者的用药、饮食注意等,嘱患者在血糖控制甚至生活方面如有任何疑问均可致电或来院咨询[4]。

1.3观察项目和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变化情况。(2)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个体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进行发放并无记名填写后回收,统计患者的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满意+部分满意)/总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血糖值变化指标上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别,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血糖值变化情况较对照组均显著更优,组间差异显著,具体见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对比 接受不同方法的护理后的两组患者,观察组较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 讨论

迄今为止,临床上仍然未能发现治愈糖尿病的方法。积极的控制血糖是现今糖尿病治疗中的重中之重。糖尿病患者病情轻重程度、转归好坏与否与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和及时的降糖以及后期血糖的维持相关性极大,及时地将较高的血糖降低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对患者病情的发展、并发症的出现等均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就彰显出了对糖尿病患者施以健康宣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患者只有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有足够的重视,从而更为严肃、认真地对待自身疾病[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各种不良症状有显著的效果,治疗期间患者满意度较高,临床需加以重视该护理方式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潇,陈雪兰,吴杰清等.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7):128- 129,131.

[2] 朱晓玲,张娅娅,李利菊等.健康教育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6):779-780.

[3] 李士贞,杨宝成,王美芹等.社区个体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24):3823- 3824.

[4] 张艳华.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27):198-198.

[5] 李兆霞,王洪莲.个体化护理及早期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 147-148.

作者:卢晓玲

个体化用药伦理学论文 篇3:

医院管理在临床检验样本中深化知情同意的设想

【摘 要】根据国内临床治疗方面的知情同意正在完善的发展趋势,结合临床检验样本日益增长的现状,从医方志愿者队伍的设立、检验告知义务、个体化检测结果互动平台的建立、健康奖励机制及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在临床检验样本中深化知情同意的设想,为展现医患和谐目标一致性的内涵提供帮助。

【关键词】临床检验样本;知情同意;检验告知义务;医患和谐

知情同意由1948年公开发表的《纽伦堡公约》提出后,成为医学伦理的重要原则之一[1];在1964年世界医学大会颁布的《赫尔辛基宣言》中对知情同意有了更详细的规定,成为世界医患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2]。知情同意的目的是通过向患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来保护患者,使他们了解自己在临床研究或治疗过程中的权利,帮助他们作出同意或拒绝的选择。知情同意的核心价值是尊重患者的人格与尊严,使患者享有保持自己身体和精神完整性的权利[3],知情同意的主体为患者,在医学上所谓患者,不仅仅指因感觉健康欠佳或身体患有疾病或身体受伤而委托医院治疗疾病或伤害的人,还包括那些为健康目的,委托医院对其身体状况进行检查的人。知情同意的实施是一个医患共同交流、协商的过程,因为知情同意包含了知情和同意两部分的内容,而患者的知情有赖于医方告知义务的履行。患者同意可分为明示的同意和默示的同意。临床医疗中使用的医疗技术都是已经得到证明的有效方法,治疗方案不需要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一般无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即默认病人是会同意的[4]。明示的同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目前我国的临床治疗实践中,重家属轻患者的知情权与同意权分离的状态正在归位[3],以有患者签字的书面形式表示同意居多,促使患者谨慎行使权利。

临床检验样本在医疗实践中的知情同意表现形式一直是无患者签字的默示同意,即医生开了一张化验单给患者,患者未作表示就去缴费或计帐,然后去采血化验,并把化验报告单给医生看了,这就视为患者知情同意了。但随着医学新技术不断发展,临床检验样本日益增长,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临床检验样本中的单一默示同意形式不能充分展现医患双方面对疾病和健康能成为一个共同体所具有的相互依存、相互满足、相互关心的多元化内涵。本文提出在临床检验样本中深化医患知情同意的设想,为展现医患和谐目标的一致性提供帮助。

一、志愿者构成:组建医方志愿者队伍,人员为自愿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该项工作的本医院患者和职工。信息和宣传处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按专业和科室及个人兴趣,建立完整详细的志愿者资料体系,为形成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打下初步的基础。对志愿者进行统一管理,组织培训,使其了解医患知情同意的基本知识,认识到,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的逐步建立,让患者充分行使知情同意权已成为现代医疗服务形势下的基本要求。贯彻知情同意有利于医患双方尊重各自的权利,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责任感,有利于增加患者对医方的信任度。做好知情同意工作,有利于消除患者及家属的误解。在尊重病人的基础上,使病人和医生处在平等的地位,加强病人的自主性,展现病人的自主选择权。

二、检验告知义务:常规检测的临床样本采集后,没有患者的签字确认。这个空白项的存在,对医患双方都不利。设计有患者个人签字确认和特别告知的“临床检验样本采集处理单”,内容包括:样品名称及编号,终端编号,采集检索号,采集时间,采集量,患者签名栏。附录特别声明,“患者已经了解有关的检验告知,愿意遵守这单据的样品采集与处理的相关规定”。利用条码和射频设别技术进行识别,避免检验差错,保证样本的安全。形成共同参与型的医患临床检验样本采集模式,医方和患者之间双方都是主动的,关系是平等的,对临床检验样本的处理与实施,双方的权利是同等的。都有主动性也都有决定权。很多常规检测项目,慢性病患者都很了解,让患者参与变得十分必要。患者签字能体现出两个方面的法律责任意义,其一是表明采集患者样本符合卫生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度,即从程度上表明采集样本行为合法。其二是表明患者对样本检测完成后的处理已经知晓。

三. 患者和临床检验样本的来源:分阶段进行,初级阶段为来自医院内部职工年度查体时的临床检验生化血清样本,临床样本采集时,通过使用“临床检验样本采集处理单”,医方进行有关内容的检验告知,样本采集完成后,患者签字确认,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的接口与“监测系统”连接,进行自动化数据传送,保存项目的检验结果,为进入“个体化检测结果互动平台”提供参照基数。医方收集剩余血清保存。如要使用样本进行有关课题项目的研究,批量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方便解决目前在实验室收集的混合血清用于科研时遭遇的伦理审查瓶颈,满足多学科、多元、高效率的要求。

四、个体化检测结果互动平台的建立:现在我国的医学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各种重大疾病都有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世界先进的医疗技术在我国不断开花结果。创伤小、效果好的导管和介入等新技术在临床各专业得到广泛应用,医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使患者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均寿命日益延长。但也进入一个更加自我珍惜生命健康的年代,同时就要求获得更优质的健康服务。建立“个体化检测结果互动平台”,为医患双方的实时交流提供载体。患者重要的原始检测结果和动态检测结果都以不可更改的原始形式保存,为达到不同年龄和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目的,平台能自动筛选患者检测结果进入不同项目的监测系列,在为患者个体检测提供周到、全面、细致的服务同时,还能产生长期的社会大众理解效应。例如曾在电视上报道过一个医疗纠纷,病人在大量流血,紧急情况下,家属提出输患者家属的“O型”血液。医院断然拒绝,患者很快流血而死,患者家属就和医院打官司。其实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已经做的非常敬业,但还不能得到社会民众更多的理解,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医学的复杂专业术语未能与大众简单理念充分结合。借助“个体化检测结果互动平台”,可充分利用临床检验样本常规检测的现有资源,为各种应急预案的实施能提供可“即时弹出”的检测结果认可数据值,这样面对危机和紧急情况,医务人员可得心应手,争取时间和机会挽救每一个生命,充分展现医疗机构的良好社会公众形象。张扬“以人为本,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获得患者的自觉自愿认可,从而体现医患双方相互关心的积极意义。患者签字来明确对临床检验样本的知情同意权的患者,还能免费从“个体化检测结果动态监测平台”查看自己的检测结果,拥有自己检验结果的自主权和保管权,具有保密性和准确性,获得专业人士长期对其健康的关心。

五、健康积分奖励机制和宣传教育:医患知情同意的目标从来是一致的,“拯救生命,维护健康”。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医患关系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人们越来越强调在医患关系中双方的平等地位,知情同意内容也随之不断丰富。拓展临床检验样本的知情同意也是加强医患沟通、增强医患相互信任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在“个体化检测结果互动平台”中的不同项目的监测系列内指标长期保持稳定的进行健康积分,通过健康积分奖励机制,使患者家属对患者的亲情关怀转化成携手抗击疾病的另一种力量,使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对医患关系的非技术关系层面的服务态度等方面提升满意度。同时也为患者用药教育,疾病及药物信息记录等提供方便,全面提高健康监控质量。以适应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成为维系良性医患关系的正面推动力量之一。

参考文献:

[1] Jeffard M, Moore R. Improvement of informed consent and the quality of consent documents. [J],Lancet Oncol. 2008, 9:485-493.

[2] 张迅,王海英,邹琴.临床医学科研中的知情同意之我见.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8,21(2):73-75.

[3] 李金林,申玮. 从某院案例谈医患知情同意原则的完善.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 (4):280—282.

[4] 邹文玮,胡嘉,舒奇. 试论知情同意与公共卫生实践.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 (1):103—104.

作者:贺鹏 胡翠华 汪静 郭健

上一篇:建筑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卫生会议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