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2022-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感动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7月25日,对于**省**市**区**镇**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来说是很普通的一天。早上不到6点半,79岁的李秀英老人就敲开了她家的大门。说是敲,实际上**家的大门早已敞开,李秀英轻轻推一下就进来了。因为走得急,李秀英显得有点气喘吁吁。她是来打吊瓶的。李秀英有冠心病好多年了,每年的冬天就会来打几天吊

瓶。**麻利的为她测量了血压,然后开方兑药。“山里人穷,没有钱去住院,只能在这里拿药打针。”“大娘,到客厅去吧,那屋暖和。”李秀英坐到大沙发上,打吊瓶的架子是用一根酸枣树枝绑在椅子背上做的。“冬天山里冷,诊疗室里又没钱生火,所以就让打吊瓶的人到俺家客厅里。”“今天还有东桃花泉村、西桃花泉村的两位病人等着去打针。”说话间,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喂,是我。感冒了?发烧39度?好,我马上过去看看。”**搁下电话,就去准备药品了。“每天都是这样,全身心的围着病号转,吃饭也不按时。”**的丈夫张东槐看到她要出去,知道拦也拦不住,话语中带着埋怨和无奈。

雪后初霁的山峦莽莽,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刺眼。**一手提着药箱,一手拄着木棍。她的家在村南头,要去的病人家在村北头,有三四百米远。泥泞的小路,有的被积雪覆盖,有的显露出泥水。**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你的腿咋啦?走路看起来一瘸一拐的。”笔者问。“没事,右脚背里有一个断针头在里面,一不小心就会疼。”**乐观的说。她告诉我们,**村地处偏僻,离**镇卫生院有30多里路,且又不通公共汽车。村民有病就全靠她治疗。“周围俺这3个村,就俺这一名医生。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早上饭吃到八九点,中午饭吃到三四点,晚上饭吃到十拉点,是常有的事。一天也就休息五六个小时。”正是这长久的劳累,使**患上了甲亢、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有病却不能休息,那么多病人等着她去看呢。为了尽最大努力给病人提供方便,她上午在本村看病,下午出诊到3公里外的东桃花泉村和西桃花泉村。有时光输液的药物就有30多斤重,她就缝制了两个布书包,一前一后的挂在身上。每天步行都在40多里路,每年磨烂的鞋子就有四五双,被群众亲切的称为“背包医生”。

44年来,她就这样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走进生病的村民家中,使村民有了希望。

说起学医,**心中不免有些酸楚。全家兄弟姊妹6人,8岁时,父亲患上了胃癌。请医生看病时,还要伺候好饭菜。母亲要照顾父亲,9岁时她就学会了摊煎饼,伺候医生。那时,她就按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为乡亲看病,不吃百姓一口饭。16岁时,**初中毕业后到乡卫生院学习针灸和接生,从此,乡村医生这一称号一直伴随着她。“我干医生的基本原则,就是不吃病人的一口饭,病人随叫随到。”她所在的林峪村是个山区搬迁村,3公里外还有东桃花泉、西桃花泉村,3个村总人口只有200多人,且全都是老年人。“人不多,病不少。几乎每个人都有病,家家户户都去过。谁家的炕头朝哪,叫啥名字,都说的过来。”从年轻时,走到现在,腿脚也不如以前灵便。家里两个儿子,工作结婚都需要钱,自行车也买不起。2004年春天买上了自行车,刚学会不长时间,雨天骑车去东桃花泉村出诊,一不小心摔倒,造成左腿骨折。在床上一趟就是40多天。躺在床上还得看病,她在床上开方配药,由丈夫将药送到床前,病人来到跟前打针。有些病人不忍心,说你这个样子,还给俺们治病,心里不安哪。骨折治好后,留下了后遗症,再也不能骑自行车了。去年8月16日晚上9点30分,她接到西桃花泉村村民朱秀良家属的电话,说朱秀良高烧40多度,要她马上过去治疗。**二话没说,马上准备药物,背上就出发。当时,天上下着小雨,她一手撑伞,一手拿着手电筒,急匆匆的向3公里外的西桃花泉村赶去。在村头爬坡时,脚下一滑,摔倒在泥泞中,包中的注射针头刺破鞋帮,从右脚的脚面上扎进去,折断在里面。她浑身疼痛,爬不起来,呼喊救命,也没有人听见。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恰巧有一村民下班回来路过,才将她从地上扶起来。浑身湿透的**硬撑着身体,在这位村民的帮助下,到病人家中打上了针,才返回家中。由于针头很深,去过几次医院,也没能手术取出,现仍留在脚里,走路时一瘸一拐,不时地感到疼痛。

1月25日这天上午在本村看完病后,下午要到东桃花泉村和西桃花泉村出诊,为病人输液打针。她将病人用的药物仔细清点好,带上血压计、碘伏等辅助治疗设施,同时又带上一些常用药品。中午12点简单的吃完饭后,背起了两个鼓鼓囊囊的布包,向东桃花泉村赶去。“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走在路上,寂寞无聊。但一想到病人,脚下就会加快了许多。”40分钟后,终于来到了东桃花泉村,不论是在房前晒太阳的,还是走在路上的,见了**都热情地打着招呼。碰到一些看过病的病人,**主动询问病情,嘱咐上几句。最后七拐八拐,才赶到朱秀忠家。未到家门口,就看到朱秀忠迎了出来,赶忙接过**手中的

布袋。进门后,**就让朱秀忠的妻子李秀玉躺到床上,先为她做了检查。李秀玉患的是膀胱炎,今天是第三针。在兑药时,看到**两次将蒸馏水打到头孢噻肟的瓶子里,使劲晃动。“为的是药尽其用,保证疗效。”原来,头孢噻肟是粉剂,需要用蒸馏水稀释后吸出,两次就会把瓶子里的药物吸出,全部用到病人身上。打上吊瓶后,**又灌上暖水袋,放到病人的胳膊上保

暖,并叮嘱朱秀忠应该注意的事项。“她每次来,都这么认真仔细。从不叫苦犯难。”朱秀忠说。

连杯水也没喝,**就背起药物向西桃花泉村走去。王翠花因患冠心病躺在家中,今天已是第四天了。见到王翠花,**先给她量了血压,听了听心肺,问了些情况,然后兑药打针。走出王翠花家,刚来到村内大路上,老远就看到一位老大娘喊着她的名字,急匆匆的走过来。原来,老大娘叫王桂芬,她的老伴突然间肚子疼,要**去看看。**急忙赶到她家,经过诊断,是原来的老毛病又犯了,需要打针。可**没带着药,只好回去取药再返回。“这是经常地事儿,俺都已经习惯了。白天还好说,晚上才麻烦呢。”**说累,并快乐着。**从医这么多年,从没有人见她发过脾气。对病人的服务胜似亲人。邻近的章丘市官庄乡石门、响水泉、双水泉3个村的老百姓也都过来找她看病。糖尿病并发的后遗症,使她的左眼几近失明,为此,她专门买上了一副平光镜戴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因为她不知道谁什么时间就会生病。她就像一名战士,已有病人信息,随时就出发。有时一个村连续去了3趟,来回走的脚都肿了,也丝毫没有怨言。**就这样坚持着。她成了百姓心中的希望和靠山。因为这里穷,挣不到钱;这里闭塞,生活条件苦,没有人愿意留在这里当医生。由于都是老年人,收入基本靠子女,有时没有钱,病也得看,药也得拿。到目前,**垫付的钱有3万多元,其中“死账”也有1万多元。但**没有怨言,因为,这里的百姓需要他。“最怕**搬走了,她走了,我们的病就没有人看了。”西桃花泉村朱秀道说。

“我今年已经59岁了,直到我走不动了,病也就不看了。”**说。

**的坚守,让百姓看到了希望。她也被推荐为**好人、**好人,获得2012“感动**”年度人物提名奖,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十佳仁德模范。获得了乡村医生30年荣誉证书。

第2篇:XX感动人物事迹材料

XX年中国有那些感人的事迹发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看看哪个触动到你的心灵。

XX感动人物事迹材料一

昨晚8点,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揭晓,南阳救火英雄王锋成功当选“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

在XX年的一场火灾中,王锋三赴火海,在他的帮助和示警下,整栋楼的二十多位邻居无一伤亡,但他却因此烧成重伤,烧伤总面积达98%,虽然经过136天的救治,还是不幸离去。

英雄王锋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对他英勇事迹的高度认可。

如今,王锋事迹已在全国发酵,关于他事迹的电影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就像“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写的一样,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颁奖】

南阳救火英雄王锋

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昨晚8点,“国人年度精神盛宴”——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揭晓,王锋成功当选“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

白岩松在颁奖现场感叹:“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日子是平和、平静、平常的,因此太多的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也是平凡的,虽然我们喜欢这样平静的日子,但是生活却又不总是平静的,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这个时候您会发现,一些看似平凡的人,展现出他不平凡的那一面。人们需要英雄,更需要王锋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

王锋的妻子潘品在接受敬一丹采访时说,“在我眼里,他感觉帮助别人就是他的职责,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去帮助别人,就是他的任务。”

在谈到怎样像儿女介绍他们的爸爸时,潘品说,“现在有的时候,就是我坐在那里落泪的时候,心里边特别难受,然后孩子特别懂事,我就说起来他们爸爸,他们就说,我爸爸是为别人而牺牲的,我爸爸是英雄,我长大以后要像我爸爸一样,帮助别人,这个时候我感觉特别欣慰。”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这样写道: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感动】

听闻王锋的故事

不少观众流下了泪水

在颁奖晚会现场,看到王锋事迹的宣传片、听闻王锋的故事,不少观众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当潘品代替丈夫上台领奖时,观众更是起身鼓掌,向这位三赴火海的救人英雄表达最诚挚的敬意。

在获奖人物合影留念环节,潘品手握奖杯,脸上看不出是喜是悲。潘品昨天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节目是在今年1月中旬录制的,当她举起奖杯的那一刻,心情是复杂的。

对丈夫的离去,她至今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对奖杯,她说这是全国人对王锋的认可;对荣誉,她说当她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自豪和骄傲从无如此强烈,“这是王锋的荣誉,我们怀念他。”

【回顾】

火海三进三出

舍己救下整栋楼邻居

英雄王锋的故事,要从XX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灾事故说起。

那天夜里,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预见,危险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点多,因一楼电动车短路失火,继而引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现火情,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锋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折回头冲进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儿子。

“你打电话报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楼里还有很多人。”王锋安顿好妻子潘品后,便转身第二次冲入火海。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楼东间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的生命。

此时,楼内已火光冲天,还不时响起爆炸声。“里面还有人,我还要去救人。”说完这句话,他第三次冲入火海。

这一次,他挨门挨户敲门示警。邻居听到咚咚的敲门声,赶忙起床逃生。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个逃出去的王锋,第三次从火海中出来时,已被烧成了“炭人”,全身乌黑,神志已经不清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边跑边喊,奔走呼号。住处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锋带血的脚印。

整栋楼的邻居无一伤亡,但王锋全身的烧伤总面积达到98%,命悬一线。

虽经多方救治,但因严重感染,在顽强坚持了136天后,王锋于XX年10月1日因多脏器衰竭不幸离世。

【希望】

他的“好人”精神

在感动中留下了希望

“我知道,当时我就是劝他,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去救人。”昨天,王锋的妻子潘品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就是这样的一种‘好人’。”

王锋走了,但他的“好人”精神却渐渐体现在了一双儿女身上。

王锋11岁的女儿,以前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而现在,家里的重活累活她都开始积极承担。拿到此次“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简介时,王锋的女儿饶有兴趣地读起来。“他们都是为国家做出很多贡献的人。”谈到未来想做什么,王锋女儿说最想做老师,教书育人,回报社会。

王锋9岁的儿子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在妈妈潘品眼中他依然非常优秀:“现在越来越会关心人了。”

王锋的遗像就摆放在床头,潘品说自己每次回到老家,总觉得王锋还在,晚上睡觉时常会梦到他。“有一次做梦,梦到王锋说对不起我,留下了一双儿女让我照顾,还安慰我。”潘品说,王锋是为救人而牺牲,人死不能复生,为了他“留”下的希望,也要更好地生活。

如今,在南阳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学习王锋事迹的宣传标语。2月3日,以王锋事迹为题材的电影《英雄王锋》在方城县首映。电影引人落泪,王锋精神也感动着台下的观众。潘品在看完电影后发朋友圈写道:“好似你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不知什么时候,潘品的微信名字改为了“希望”。 XX感动人物事迹材料二

2月8日上午,在英雄王锋的家乡——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村部里一派忙碌,村支书姚金岭正在准备村里晚上集体收看XX“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的事宜。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王锋的怀念。

XX年5月18日,王锋三入火海救下20余名邻居,自己却被烧成重伤,当年10月1日,不幸在北京离世。英雄虽已离去,但他舍生取义的精神感动了中原大地、感动了全中国,王锋再次为“河南好人”书写下浓重的一笔。

侠肝义胆河南人再次感动中国

“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这是“感动中国”给予救火英雄王锋的颁奖辞。晚会录制现场,王锋的遗孀潘品接过了丈夫的奖杯,并再次表达了对社会各界的感激之情。

“代替王锋站在‘感动中国’的领奖台,我悲喜交加,但更多的是为我的丈夫感到自豪,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是全社会对他的支持和认可。”坚强的潘品说。

尽管对王锋的事迹早已经耳熟能详,但录制现场再次播放的短片还是让在场的观众感慨不已。当潘品出现在领奖台上,观众用热烈的掌声给予她敬意。

“看到王锋烧伤的那一幕,我心里还是猛地咯噔一下。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性中最大的善良,令人敬佩。”观众张艺藐说。

王锋此次当选,已是河南人连续四年荣登“感动中国”领奖台。自XX年“感动中国”推出以来,河南人已15次站上这个舞台,“河南好人”的品牌愈加响亮。

砥砺前行爱的力量照亮前路

再次见到潘品是在她新租住的家中,她和两个孩子正在整理书柜。新租住的房子虽显得有些简陋,但却井井有条。

“这里的世界名著都是这次‘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中的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给孩子寄过来的。”潘品指着书柜告诉记者,在参加“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前,女儿王婷给她布置了一项任务,要她和潘建伟院士一起合张影。

潘品不仅顺利完成了女儿的任务,潘院士还特意为两个孩子寄来了书籍,这让潘品又一次感受到了无限暖意。每次提起王锋,除了悲伤,潘品说得最多的就是感激。

春节前,县里特意为她的婆婆进行了全面体检,县里和乡里的领导定期会到家中看望,被救学生的家长在春节期间也专门打来电话关心他们现在的生活。在潘品心中,这些关怀都是她以后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新的一年,潘品想继续从事教师的工作。“以前做过老师,有经验,而且做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别人,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同时,她已经申请加入了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希望能为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XX感动人物事迹材料三

2月3日,农历初七,立春万物生。

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麦田无边地绿着,一如“平民英雄”王锋的精神之光,在中原大地蔓延与传承,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英雄王锋,走了!在XX年南阳的那场大火中,王锋舍己救人,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海。在他的救助下,20多名邻居无一伤亡,而王锋全身有98%的面积烧伤。四方捐助,仍没留住英雄。XX年10月1日,王锋因多脏器衰竭,不幸在北京离世。

英雄王锋,还在!立春时节,大河报记者回访英雄身后事。他的“善良基因”在儿女身上得以传承,他的“侠肝义胆”在四乡八邻得以弘扬,他的“舍己为人”已从中原腹地感动整个中国。

昨日上午,记者从南阳市委宣传部获悉,三入火海救人的方城籍青年王锋,荣膺XX“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将于今晚8时在央视一套首播,2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9时30分重播。

即便再回那天 她还是 “拦不住丈夫救人”

潘品清楚地记得,她的丈夫王锋,已经离世120多天了。

为方便女儿上学,潘品在南阳新租了房。这里距丈夫“火海救人”的地方不远,但潘品几乎再也没有回去过,那是一段不愿启封的回忆。

去年5月18日凌晨,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楼上住了25口人。

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现火情,卧室正对着的一楼大厅内浓烟滚滚,停放的10多辆电动车熊熊燃烧。

“失火了,救人啦!”呼救的同时,王锋抱起10岁多的女儿,冲到了楼外。

第一次冲进火海,王锋先到一楼北间的卧室,护送出妻儿。

第二次冲进火海,王锋救出一楼东间的一名托教老师和两名学生。

火更大了,烟更浓了。

可是王锋没有犹豫,他迎着烈焰和浓烟,第三次冲入火海。这次,他跑上二楼、三楼,使劲儿地敲打邻居房门:着火了,着火了!

几分钟后,再次冲出火海的王锋被烧成了“炭人”,他赤脚跑到近百米外的张衡路口倒下,留下一串带血的脚印。

全楼的邻居无一伤亡,而王锋全身有98%的面积烧伤。XX年10月1日,王锋因多脏器衰竭,不幸在北京离世。

在丈夫离世后的日子里,潘品曾假设了无数次,“如果那天我拦住他,现在我们是不是还有一个完整的家?”说完,潘品又自言自语:没用的,我知道我拦不住他,看着大火不救人,就不是他了。

第3篇:感动校园人物事迹材料

回漳学校:李越 我从教几年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时时刻刻履行着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为人师表,用心呵护学生,用爱心激励学生,感化学生。从2006年至今,我所带班级成绩突出,连续多年被学区评为先进个人。

一、用心浇灌、精心培养每一个学生。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帮助学困生,使每个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这是我当班主任的理念,爱心奉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追求内在真善美的愿望,努力使全体同学在小学内健康成长,学有所获,力求达到“人人成才”的育人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学生爱戴,家长好评,连续几年学生巩固率都是百分之百。我是一名住校教师,我利用放学后或晚上的时间对部分的学困生进行辅导,使他们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优秀成绩是我努力的目标。

二、爱的关怀,使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学校是我家,我家就是学生家,学生就是我的娃。”师生如父子,我时常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无比的关爱每一个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弥补了学生遗失的父爱。前不久,学生邢欣雨中午放学后没有回家在教室吃方便面,我问欣雨为什么不回家呢?她说:“家里没人做饭,就剩他自己了”。然后我就让她跟我一起吃饭,我们边吃边聊,吃的很开心。像这样的情况事有发生,我

会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学校当成是自己的家。

我们学校是留守儿童温馨的家园,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远方打工。我班的赵倩父母和姐姐都在广州打工,老家是都司镇距离学校一百多里,乘车很不方便,况且家里没有亲人,每逢九年级过假期我就让她吃住在我家,让她成为我家的一员,让她深深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温馨,使她能专心学习,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三、用心奉献,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生是我的心,学生是我的肝,学生就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作为班主任,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爱是信任的基础和前提。师生间有了爱,班级的一切工作都能有序进行。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心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我每天坐在教室,常常是最早到到教室,先看看清洁卫生落到实处没有,问问同学的吃饭、穿衣、学习用品等等,看起来很平常,其实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也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只要心中装有学生,就会事事处处为学生着想:上学期末,由于天气干燥流感袭击,为了防控疾病发生,我自费到药店买药给学生。还买了几个热水瓶,放在教室,供学生喝水用。关心学生从小事做起。学生凳子坏了,我就拿到路边修理。衣服破了就拿回家让我爱人给缝一缝。学生生病,不论时间天气,第一时间带学生去看病。

四、严格要求自己,作好别人的榜样

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我记得那是一年的冬

天的晚上我回家办事,没想到经过一个晚上天降大雪,可以说是几十年不遇大雪,雪下的有一尺多深,学校当时正在准备普九工作。我没想太多推上摩托车就往学校去,可出家门没多远,又返了回来,摩托车根本无法前行。这该怎么办呢?三十多里的路我该怎么去呢?学校的同志们都在加班,我又去不了,心里很懊恼。最后我选择了步行,我穿着新买皮靴,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的地方都能达到膝盖,我就这样整整走了一个上午才到了学校,当时又累又饿。同事们看到我都很感动。虽然很累,但我很欣慰。

五、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每隔一段时间,我把本班的任课教师请的我的住室,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随便吃顿便饭,学校领导时常称我班的任课教师为“最佳搭档”。我总是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我呵护着学生,学生牵挂着我,只要我心中拥有太阳,就给学生阳光,让每个学生都精彩。

第4篇:校园感动人物评选个人事迹材料

我是张春月,来自新镇中学102班的一名初二学生,很荣幸能参加这次感动校园人物的评选活动。

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我的家庭亦是如此

2014年10月8日,是我今生难以忘怀的日子,就在这天,我最亲爱的爸爸走了,他走的那么的安静,没留下一句话,那年我刚刚四岁。几年前,爸爸患了食道癌,妈妈拿出家中的全部积蓄给爸爸治疗,又向亲戚朋友借了六七万,可是病魔还是凶残的夺走了爸爸的生命,留下了妈妈和我们兄妹三人,还有一大笔外债。葬礼上,坚强的妈妈没有掉一滴泪,我突然感觉妈妈一瞬间苍老很多,爸爸走后,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妈妈起早贪晚地出去卖菜,虽然很累,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垮,因为她还有三个孩子,哥哥十五岁就患上自闭症,不说话,生活不能自理,刚步入初中的姐姐没办法决定辍学和妈妈撑起这个家,年幼的我面对家庭巨大的变故,心中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心想,我也要为家里尽一份力,此后,每次放学回家,我都捡一些铁丝铁片之类的东西,攒起来还钱,虽然这只是杯水车薪,但也能解决燃眉之急。在我八岁那年,妈妈不得不把我送到姥姥家附近读书,我一年只能见妈妈两次,后来经好心人介绍妈妈去食品厂打工,她起早贪玩,任劳任怨,那时我家炕不好烧,长期睡凉炕妈妈腰疼,有一次好几天不能做活,做饭都是邻居帮助。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每次回到家,和妈妈聊天,帮妈妈做家务。

我知道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很难无法改变,只有在逆境中坚强才有可能创造奇迹,所以我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刻苦学习,积极上进,决定用知识改变命运,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我步入初中,遇见一位和蔼可亲,关怀备至的班主任,她给了我信心和希望,让我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看到了曙光,被光荣的选入班委会里,担任学习委员工作,在学习上我扬己之长,补己之短,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形成学风浓,有疑就问的积极向上的班级,不但在学习上这样,在其他方面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表率,在运动会上,我虽然不是体育健将,但我会照顾好每位运动员,我班一名同学跑800米结束后,身体不适,不能行走了,我搀扶着她,安慰她,给她揉腿,此时的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感觉自己也为班级贡献一份力量。

我一直以胡适的一句话要求自己“做学问要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一次英语课上,我发现老师写的板书有一处似乎存在问题,我向老师提出,老师笑一笑,又补充一个知识点,其实板书没有错,只是漏掉一些细节,我不仅没有收到批评反而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向我学习,在不疑处多产生几个疑问,就会有很多新的收获。在和同学相处中,我时常换位思考,想想别人的感受,替同学着想,所以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学生都主动帮助我,有班主任的关心,任课教师的指导,同学们的帮助,我的成绩在年级组始终名列前茅。这之中更要感谢政府的赵镇长和学校的领导,知道我的家庭背景伸出援助之手,为我捐钱,给我家里减轻了负担,所以我一定好好学习,报答我生命之中遇到的恩人。

第5篇:级班感动班级人物事迹材料

用奋斗的青春书写生命的华彩

——****级**班***同学事迹介绍

(请各班级参照此格式书写材料,不少于800字)

王明月,女,18岁,济南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1级大专班学生,会计电算化专业,现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班级团支部宣传委员。

平时生活中,王明月同学思想进步,学习刻苦,勤奋上进,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爱好广泛,全面发展,是一个性格开朗,品德高尚的好学生。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她从小养成了勤朴、善良的品德。老师们良好的感染和熏陶,使她拥有健康向上的心态。同学有困难她总是热心帮助,班里有活动她总是踊跃参加,是学校里的活跃分子。自进入济南三职专学习后,一直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和学生会成员,她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自己刻苦努力,练就了自身不服输的精神,而且她还总是怀着满腔热情去关心集体、关心同学。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一项项优异的成绩,为师生们所称道,在同学中起到了楷模和表率的作用。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时刻督促检查自己,思想行为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系,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按排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事务。并且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各位任课老师期末对该生思想品德鉴定都为优秀。

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时刻提醒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作风,保持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她善于思考,对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举一反三,遇到困难迎头而上,不解决问题绝不罢休。在知识的海洋中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该生在学校的各级考试中,学习成绩始终在班级名列前茅,受到各位任课老师的好评。

担任班级宣传委员和校学生会干部以来,在班级和校学生会事务上一直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有较强的责任心,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讲求方法,不仅带动了全体同学,而且得到老师的信任、同学的喜爱。在班级和学生会工作中独挡一面,工作能力大幅度提高。

在班级劳动值日和学校公益活动方面表现突出,值日起来不怕脏、不怕累,一直是班级卫生区中厅会议室的负责人,每天早来晚走,尽职尽责,在完成好自己的卫生区后,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在班级中考值勤服务和开学前一周值勤活动中,作为住宿生的王明月同学,不顾家离学校较远的客观条件,主动克服自身困难,每天按时到校参加全班的值勤服务活动,从未缺勤一天。

王明月同学兴趣广泛,能写会画、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作为班级的宣传委员,王明月每次都是班级黑板报、才艺园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她对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总能积极的参加,在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健美操比赛、武术比赛、花盆绘制等活动中都有其积极参与的身影,还是校合唱队成员,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其自身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更得到了全面发展。

曾获2011校级十佳学生;曾获2011-2012学校级三好学生;曾获2011-2012学第一学期特长生;曾获2011-2012校环保小论文一等奖;曾获2011-2012校诚信与网络健康征文一等奖;曾获2011-2012校体育节武术比赛二等奖;

曾获2011-2012校体育节健美操比赛二等奖等。

在刚刚结束的济南市学联代表大会上,王明月同学光荣当选为济南市学生联合会副主席。王明月同学身上体现了一名莘莘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为国学习的思想态度,一种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体现了一名当代优秀中学生的基本素养。她是2011级大专班全班同学的骄傲,这个充满自信,怀揣梦想的女孩,注定要用她奋斗的青春书写其生命的华彩!

第6篇:感动邯郸教育十大人物事迹材料

衣带渐宽终不悔

--------记邯郸市第六中学杨峰生校长

2005年7月,杨校长受教育局委派,开始担任邯郸市第六中学校长,支部副书记。六年来,杨校长走过的是一条执著追求、辛勤耕耘、艰苦奋斗之路。他用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使一所历经半个世纪风霜的老校,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

邯郸市第六中学始建于1964年,地处城乡结合部,办学理念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周边环境复杂。杨校长上任伊始便要面对诸多困难。如何打破陈规,让学校科学发展,再创辉煌。天道酬勤,拼命三郎的倔强,促使他开始了新一轮的耕耘和守望。

一、弘扬传统,创新文化

市六中有着近50年的校史,艰苦的环境锻造出六中团队“艰苦奋斗,任劳任怨,苦干实干”的光荣传统,然而观念的陈旧和恪守成规又使得六中的教育理念严重滞后,无法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六中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种状况,杨校长首先提出了“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俱进创新学校文化”的工作思路。

一是确立办学理念,让办学理念深入师生心中。他认真分析教育新形式,集思广益,在师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珍爱生命、启迪智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诚信、博学、求实、创新”为校训,以建设“快乐校园、学习型校园、和谐校园”为核心内容,将建设“求真、和谐、尚美、奉献”的校风,严禁、务实、协作、争先的教风,乐学、好问、善思、勤练的学风作为根本目标,努力打造六中教育品牌,提升学校质量与品位。

二是建章立制,将学校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重新修订了《学校章程》,对原有的管理制度做了全面的修改和补充,根据形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经学校五界二次、三次两次教代会讨论审议通过后,重新编纂完成了新的《邯郸市第六中学制度汇编》。为了使教职工真正参与民主管理学校,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校务公开制度》及《民主议事程序》,增强管理的透明度。坚持教代会制度,每年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广大教师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学校各项决议,充分讨论,举手表决,体现了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态度;坚持校务会制度,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商议,民主决策;坚持校务公开,在校园内外设立公开栏,在学校网站建立校务公开专区,适时地公示有关政策法规、收费标准、各项检查、评比结果、各项考核发放情况等;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校长接待日制度,及时发放《告家长书》,告知家长学校的有关安排、代办费结算情况等,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交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与建议,及时改进学校工作。成立了校内教师和学生申诉委员会,制定了《邯郸市第六中学教师申诉办法》及《邯郸市第六中学学生申诉办法》,公开了申诉流程。师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者对学校处理决定不满时,按照申诉流程有权在校内申诉或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学校不压制更不打击、报复。

三是善待师生,营造和谐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他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校园人文环境。生活中,诚恳赏识,以礼待人。他六年如一日,对教师诚恳在心,时时、处处、事事以尊重在先,关心爱护教工。坚持做到“三个一定”,即教工有病住院,一定亲去看望;对教工婚聚喜事,一定派人去祝贺;教工亲人去世,一定前去悼念。工作中,兼蓄并包,以长用人。在用人上,杨校长有容人之量和用人之巧。容人不足,用其所长,以长克短。由于他能兼包并蓄,我校青年教师和年轻干部不断被市教育局提拔、选派,六年时间,培养出一名市级教研员,两名正科级干部,四名校长后备干部,其中王永存老师在校级后备选拔考试中荣获全市第一,现已被录用为副科级校长助理。尽管学校班子、教师优秀者选拔走了一批又一批,但六中仍人才济济。 四是淡化“官念”,以理服人。在不少人眼里,校长也是个“官”。杨校长屏弃“官念”,融入教师之中,在行政管理上,分清角色;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以普通一员出现。分辨是非,探讨问题,乃至决策,以理为先。教工犯了错误,违了纪,要处理,就事论事,不揭老底。批评中有肯定,依规章处理。有时班子成员或教工因某种原因说了过头话,冲撞了校长,但校长有气度,不计前嫌,主动沟通,打破隔膜。他常与班子成员共勉:工作中认真些,生活中平易些,珍惜同事情缘。

五是竭力改变校园环境,创建校园物质文化共育精神文化。

学校办学经费紧张,为了能够给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杨校长可谓杀费苦心,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多方筹措资金,每年制定计划,逐年上台阶,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面貌产生了翻天腹地的改变。2006年开始动工,结合我校实际确定了校园改造方案。着手进行了学校大门、校门前区、教学楼及校园围墙、操场等处的绿化、景点建设和道路整治。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注重教学设备、文化生活设施、园林、草地、花坛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对教学楼内外进行了统一粉刷,确定了蓝白相间的校园主体色调,建设了近700平方米的草坪,铺设了近3000平方米的便道砖;完成了师生自行车棚改建工程;全校所有处室、教室地板一律铺设了瓷砖,安装了铁制防盗门,为改善办公条件,给每个年级组还统一加装了衣橱及书架。为迎接新教师的到来,装修改建了教师宿舍8间,修建了浴室,为方便教师用餐,解决住宿教师用餐问题,修建了职工餐厅,配臵了先进的整套加工设备;2007年,学校在一期和二期校园改造工程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校园育人功能,又对校园各处的文化设施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在教学楼每个楼层安装了自助书架;楼道各主要部位,制作悬挂了精美的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示窗;在教学楼前,别出心裁的制作安装了旋转报栏;又对师生车棚进行了全面美化装修,悬挂了全副“清明上河图”,制作了以“唐诗宋词”为内容背景的灯箱十六个;在学校教室与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为了支持学生社团建设,毅然为各社团布臵装修活动室四间;自酬资金,装配了高配制的多媒体教室一间;建起了设备完善,现代化的化学实验室及物理实验室;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努力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学校建成了拥有百余台高配制电脑的信息技术中心。2008年7月,学校根据邯郸市“三年大变样规划”,积极主动地将校门以及两侧占压道路红线办公用房全部拆除,这一举动虽顾全了大局,但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了尽快改善办学条件,他带领学校一班人积极向市教育局报告,申请建设资金100多万元,于2009年4月完成了办公楼和综合楼的建设。又于2009年9月对校门两侧进行了全面改造,硬化了地面650平方米,建起长约70米的通透围墙,优化美化了校园环境,提升了六中校园形象。同时,学校对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升级,实现24小时宽带上网,并购臵加装了手写电子白板一个。这些文化设施、功能教室的相继配备与完善,使得校园环境育人功能越来越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高举旗臶,特色发展

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和不断深入,以“创先争优、校本革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内容的“三项活动”,迅速在全市教育系统展开。他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创造型的决策力,再度对学校的工作思路进行全面调整。进一步实践和深化“学习型校园、快乐型校园、和谐型校园”的创建工程, “生命教育”、“学校文化”、“校本研究”三大特色创建工程全面启动。

一是提出“学习等于福利”口号。学习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文化。学校是一个育人的组织,更需要建立一个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他率先垂范,号召班子成员和支部成员带头学习。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他带领班子成员认真学习讨论,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深入一线,深入课堂,开展调研,撰写心得体会,开拓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时效。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以建设“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将班子建设、党风廉正建设与学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学习讨论,深刻反思,不断提高班子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通过深入调研,查摆问题,不断提高班子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加强党风廉正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制定了《创建学习型学校实施方案》,提出“两个百分百”的学习培训计划,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签定了校本培训协议,与全国48所学校建立了双向学习、交流,共同发展的友好学校。将学习等同于福利,每年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到协议高校接受培训。定期为教师发放政治理论及业务学习书籍,保障经费,每年用于外出培训和购臵书籍的经费不低于10万元。

二是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深入开展三师活动,他组织制定了《三师活动计划》,为每一名教师制定规范、科学、翔实的成长规划,以“学习型校园”建设为依托,积极在教师中开展“三师”系列教育活动。建立“内外结合,两翼齐飞”的教师培养模式,即教师的自身成长:自我完善,教学反思,个性成长。外即成长的外部因素:学校及相关单位的教科研。两翼即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道德修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号召全体党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进一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建立党员示范岗,确定摘星目标,“夺标定位,攻擂摘星”。旨在通过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三师教育”活动,“强师能、铸师魂”,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三是革新教研模式,打造高校课堂。深入贯彻落实《邯郸市“校本革命”行动纲领》,认真领会《关于全面推进“校本革命”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校本革命”活动实施方案》,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力量, 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认真组织“说”“讲”“评”“研”课活动,尝试“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广泛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以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主线,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杨校长带头进行校本研究,由他牵头组织的两项省级课题已于2009年底全面解题。在他的带动下以校本研究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科研得到了蓬勃发展,至今,已经批准立项的校本课题达65项之多,其中已有33个成功结题。

四是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创办特色校本课程。为更好践行我校“珍爱生命,启迪智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杨校长的主持下,我校把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2007年3月16日我校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实验学校,正式挂牌开始了初中学生的生命教育实践。截止目前我校是河北省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生命教育实验学校。经过近三年的探索,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校在生命教育的原则和内容体系研发中,确立了生命教育的“六项原则、六大理念、五大支柱、四项指标”的“6654”模式。《邯郸日报》6月1日整版报道了我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实践的情况,《人民日报人民网》全文转载。今年,学校组织编写的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新教材基本成型开始使用。新教材分成《了解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三大板块。收集视频素材,建立了如《生命无价》、《病从口入》、《安全上路》、《逃生自救》等共20集的生命教育视频资料库。搜集编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文章集锦、制度汇编等。我校于2010年11月18日参加了全市“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活动。通过视频、制度汇编、教材、文章集锦、展板等多种形式展示我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展情况及科研成果。后又参加了河北省教科研成果展示活动,展评会上,我校的校本课程成果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受到了与会学校的广泛关注,杨峰生校长在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五是以“六爱塑魂”、“十个一”为内容,创新德育载体,扎实实践生本革命,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杨校长带领学校一班人,积极探索新形式下的德育模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塑魂育才”的教育理念,以“六爱塑魂”、“十个一”为载体,创建活动型德育体系,寓德于体、寓德于艺,通过规范的行为管理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学习态度,锻造坚韧毅力、坚强意志,增强创新能力和抗挫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一点一滴抓起,立足学生未来发展,不断强化习惯养成教育。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坚持每天早晨、中午两次检查考勤、纪律、卫生和体温检测,坚持每天做课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阳光体育活动的检查工作,坚持每周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时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我校组织了太极拳对、健身操队、合唱团等学生团体,还有文学社、英语快乐大本营等十多个社团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探究精神,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使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比较能力、动手能力等实践能力。

三、齐心协力,硕果累累

六年来,杨校长没有请过一次病假,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六中的建设与发展上。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六中人发扬团队精神,同心协力,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中考联创佳绩,2006年首度荣获“中考成绩优秀奖”,2007年刘玲同学以580分优异成绩荣获中考状元,2008年至2010年升入省级示范性高中人数持续保持总参考人数的43.3%,基本实现了“中考成绩进入市主城区先进行列”的目标;基本实现了“一个也不能掉队”的义务教育标准的要求,向各位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学校党政工团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开展,先后荣获“邯郸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教育法制工作先进单位”、 “先进女教工委员会”、“邯郸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学校”、 “市教育系统先进团委”、“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平安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

2010年,六中新校建设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校建设用地已正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新校建设项目经规划部门审批取得《建筑规划许可证》,予以批准建设,新校设计方案已初步确定。为了做好新校区的建设工作,我校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和财力。特别是在清理地面原有建筑,杨峰生校长树立“婆婆”思想,发扬“愚公”精神,借助于各种关系,寻求法律援助,跑边了市各有关职能部门。时至今日,新校区地上建筑清迁已基本完成。引用小丁局长在视察清迁现场时的一句话“站在这里,今天我终于有种回归的感觉了”,清迁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六中新校建设真真切切的迈出了一大步, 2011年元月六中新校即将奠基开工,六中将会插上腾飞的翅膀,充分向社会各界展示六中的风采与特色。

上一篇:作文第一次月考的感想下一篇:领导的伦理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