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灌溉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业灌溉

农业灌溉节水措施浅析

【摘要】我国是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其中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水平的25%,而农业灌溉用水却有占据了三分之二还多。在广大的南方地区依旧采用着较为原始的灌溉措施,在水的利用率上较低,加上近年来干旱问题益发严重,如何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就是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当前农业灌溉用水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灌溉节水措施,以期对农业节水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灌溉;节水;措施

1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的现状

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人均只有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l/4,其中农业用水占据着较大部分。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农业用水约占水资源总量的65%,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平均仅为45%左右;自然降水利用率低,仅达到56%;农业用水的效率不高,其中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仅有1.0kg/m3左右;初步改造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全国灌溉面积的30%。另外,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m3,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m3。

广大的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因此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巨大,虽然西南地区处于亚热带,年均降水较多且流经的大型河流较多,但是由于当前农业灌溉技术的落后,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加之近年来干旱天气益发频繁造成了夏秋季节我国南方旱情严重,影响着农业创收。因此,为确保广大的西南地区农业的稳定发展,必须要在农业灌溉用水上进行科学的指导,推广新技术,提高节水意识。

2 农业灌溉节水措施

(一)实行间隙性放水灌溉模式

在西南地区农业灌溉大都是通过田间水渠放水进行灌溉,这之中由于日晒与漏水的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用水的需要。因此,可以把传统的连续性放水模式改为为间歇性放水,也即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利用土壤孔隙会自动封闭的特性,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进而使得水流速度而加快,节省了途中的损害。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与连续性放水相比间歇性放水不仅减少了水流的渗漏,而且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0.8~0.9。在进行间隙性放水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合理选择灌溉时间,避开农田灌溉高峰,或者制动相应的管理制度按秩序进行灌溉,以避免引发事故;其二、加强引水渠的防漏处理,避免因为水渠的漏水现象而减缓水流速度造成灌溉时间的延长,导致水资源的再次浪费。

(二)推广引水渠防漏技术

引水渠(土渠)是我国南方地区放水灌溉的重要设施,历朝历代都是通过利用田间引水渠来进行农业灌溉的,但是由于引水渠在构造是上并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渗漏处理,因而导致的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0%,因此进行土渠的防漏处理至关重要。另外,还可以通过管道输水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所谓管道输水也即从水库、调压室、前池向水轮机或由水泵向高处送水,以及埋设在土石坝坝体底部、地面下或露天设置的过水管道,此法已经在广大地区得到了运用,带来的节水效果也是较为显著。

(三)合理选择灌溉时间

当前我国南方大部分农民在作物灌溉上,大都是当农田即将干旱时立刻放水进行灌溉,虽然达到了及时补水保障农作物成长的作用,但是并没有遵循科学的灌溉原则。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这样的灌溉方式是可许的。尤其是随着当今气候的变化,降水丰沛的南方在夏季也开始出现了严峻的旱情,因此,合理选择植物灌溉时间是非常在当前的形势下是极其重要的。

“水分临界期”是农作物对水分最敏感,也是水分对农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分界线,而不同的农作物在水分临期上是不同的。因此,在对农作物的灌溉上,就应根据其水分临界期进行合理的补水,这样既能确保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又可节约珍贵的水资源。另外,在灌溉时间上应尽量不要选择在温度交稿的时间点上,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延长水分对作物的滋养时间。

(四)收集和利用空中水分灌溉

降水是通过空中的水分子与气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因此,在南方降水量相对丰沛的情况下,当干旱时可以通过一定的设备来收集空中水分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或者汇集到蓄水池中以供灌溉之用。这一技术在德国已经得到了验证,其利用一根内壁涂有吸聚阳光热的涂料的圆筒,使之与众多的喷嘴管进行连接,最后将喷嘴管埋在两行植物根部之间。当白昼的高温炙烤着地面时,热气就通过圆筒进入到喷嘴管里,到晚间气温下降时,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凝结成了露水珠而流到作物的根部,进而给予农作物充足的水分;在秘鲁有研究人员在沿海滩涂的灌溉上就通过在海岸线上悬挂大型的尼龙网来吸收雾气,当雾气化作水后就会流进已挖好的蓄水池中进行作物的灌溉用水。因此,在我国当前农业缺少较为严重的地区,也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利用空中水汽蓄水以补充灌溉用水。

(五)发展精细地面灌溉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变化较大,既有一马平川的平原也有高低不平的丘陵地带,而土地平整是节水和改进地面灌溉的前提和重点所在。在广大的南方地区由于农田面积广,灌溉用水量大,地形起伏不平导致在夏季旱情较为严重,因此,可以在地面相对平整的,面积较大的农田上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田间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方缸,逐步实现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是当前较为先进的土地平整技术,具有高自动化、操作简便、作业效率高等优势,尤其适合于打规模化的作业。激光控制平地设备由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接收装置,控制器,平地铲运设备等四部分构成。激光发射装备被水平安装在矗立于田间的三角支架上,它产生的激光光束被高速旋转的棱镜反射,在田间上方产生一个激光平面,该平面作为平地作业的基准面。家光接收装置则垂直安装在平地铲运设备桅杆上。平地作业时,铲运机具刀口的初始位置一旦被确定,无论天面地形如何起伏,受激光发射和接受系统的控制,控制器始终通过液压升降系统将铲运刀口与平地作业的基准面保持在某一恒定值,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土地平整。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能够大幅度改善农田的平整状况,土地平整精度达到了标准偏差值小于2~3cm;通过科学的田间设计与管理,田间灌水效率达到了70%~80%。水利部组织召开现场会,农业部和科技部先后发文,对该项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东北,新疆,山东等地开始推广应用。在未来的时间内,必将会得到更广发的运用,给我国的灌溉节水做出更大的贡献。

3 结语

节水灌溉时保障我国农业稳定、良好发展的基础,在当今我国农业缺乏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各地应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节水意识,合理选择农作物灌溉的时间,不断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科学的农业灌溉节水技术,以达到节水和确保农业丰收的双赢局面。同时我国政府也应不断加强对农民的科学务农的教育,给农民提供科学的指导;加强对农业节水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设备的投入,以加快我国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的发展,为稳定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立洪,管瑶节水灌溉技术[M].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施坰林,节水灌溉新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张庆华,李天科.农村水利与节水灌溉[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候喜丰.实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高传昌,吴平.灌溉工程节水理论与技术[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6]彭世彰,徐俊增.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理论与模式[M].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吴先德

第2篇:浅析农业节水灌溉与发展

【摘 要】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维系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的基础因素,而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发展节水灌溉已成为缓解水资源矛盾,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现状及节水灌溉技术,并对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提出几点措施。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资源;农业

水资源作为生态与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其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早在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水资源问题已被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世界性课题之首,如今更是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大范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势在必行,分析现阶段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如何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一、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但现实是,我国水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6%,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21位。从西北地区面积看,占国土总面积的1/3,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2%,水资源严重失衡,是比耕地资源更为紧张的资源。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实施节水灌溉技术。

二、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主要措施是实施渠道防渗,改进田间灌水技术,引进先进的喷灌及滴灌技术开展试验及推广应用。目前兵团在快速推进喷灌技术的同时,也大力引进更加先进的滴灌技术,并和地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創造出了膜下滴灌技术,在大田作物的应用上得以迅速推广扩大。成为农业生产夺取高产丰产的一大法宝,也成为广大承包户增加种植业收入的一项根本技术措施。

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教育、科技、法律、工程管理等许多学科和领域。也涉及到农业、水利、科技、气象、生产制造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靠某一个部门难以实现,因此实施节水措施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需要通过多部门的协作来完成,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和效率。从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农业措施:包含农作物品种的优选,作物结构和布局合理,耕作方式的选择,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的应用和植保措施的方式等。

2.水利措施:包含蓄水、引水、提水、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为农业灌溉用水提供可靠保证,条田建设等。

3.工程措施:关键是加强灌区工程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包括自然降水的利用和储存能力,输水效率、灌溉效率,农作物对水分吸收的生产效率,先进灌溉制度与灌溉方法。

4.电力保障措施:主要是高低压线的架设和电力的供给保证。

5.管理措施:做好管理工作是推广节水灌溉的关键。包括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服务管理和水价管理。

6.科学试验研究措施:发挥科技在节水灌溉中积极作用,开展灌溉制度和作物灌溉需水量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共同搞好节水灌溉工作。

三、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

在进行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前,都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总体规划,可以说规划是我们进行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前提,因为它关系到该项工程的修建是否合理,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因此,规划是关系到该项目计算的重要工作之一,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与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节水灌溉发展规划协调一致;2.合理利用水资源,地下水和地表水合理开发、联合运用;3.与全社会节水及农业综合节水措施配套实施;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综合考虑;5.各种节水灌溉类型科学选择、合理布局。

四、节水灌溉工程管理

滴管工程管理包括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维护管理、细分又有以下五方面:一是蓄水沉砂池的管理,也就是初级过滤管理。二是收不泵房的管理,也就是水泵、过滤器、施肥罐的管理。三是田间管网的管理,也就是轮灌小区的管理。四是灌溉水量的管理,也就是每次的灌溉时间和灌溉水量的管理。五是各项表格、数据的管理,就是对水表、电表、压力表、施肥量等方面的数据采集管理。只要这五方面的管理都能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而且管理人员能按照规定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应该说这样的运行管理工作是到位的。抓好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是充分发挥节水工程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一个根本保证。

五、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灌溉水的利用率仍然较低。我国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微灌产品的规格、品种少,产品配套水平低,稳定性差;此外,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大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较弱、经验较少,对新技术、新设备未能完全掌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节水灌溉的效果。

1.完善节水灌溉技术的建议。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节水意识的提高,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也获得迅速发展,如何完善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摆在水利工作者面前的又一个新课题。

2.大力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灌溉,首要得任务是要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让群众了解到水资源是有限的,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节水,加大力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使农民充分了解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并能将该项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3.规范制度,加强引导。建立和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加快水价改革,降低成本,提高节水效益。鼓励和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到节水灌溉工程中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引导,使广大农民群众意识到节水的必要性。

4.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作物类型均不同。所以,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选取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切勿盲目效仿。针对水资源较匮乏的地区,应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改变其粮食产量低的现状,大力推广适宜该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实现增产增收的效果,帮助农民致富,同时还可以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为其他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提供参考。

5.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应以国家为主。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发展节水灌溉应充分考虑这一国情,大部分资金投入以国家为主,针对以发展温室大棚或经济作物等高产出的节水灌溉,可以由业主或农民自己进行投资。

六、小结

综上所述,节约水资源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节约用水是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而农业节水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主要途径,任重而道远。根据我自身的工作经验,对现阶段如何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更多的技术人员为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贡献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年鉴编委会.中国水利年鉴2005[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陈芝键.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4(5):404-405.

[3]刘志武,胡和平,欧阳竹,田富强.山东禹城引黄灌区非充分灌溉配水模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09):102-103.

作者:李维伟

第3篇: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措施分析

【摘 要】要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就必须在节水灌溉上下功夫,因此我们必须探讨多种灌溉技术和相关技术措施,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本文主要分析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1、引言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为了充分利用农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农作物达到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科学的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可有效的提高农用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和总体面积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地下水源水量应根据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分析项目区地下水开采条件,并通过对当地及邻近地区机井出水情况的调查,确定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在地下水资源资料不足时,可根据补给模数、可开采模数,以及民用井调查资料,确定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对于无水文地质资料的地区,应打勘探井并经抽水试验确定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

2、实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民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农业发展是国之根本、民之要素。我国自古以来就是重农轻商的国家,在近千年的文明中,农业文化占据了相当大的一个比重。正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一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我国是农业大国水资源又极度匮乏,按各地耕地对水的需求量来看,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在内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缺水的情况。缺水情况的普遍存在决定了我国大面积灌溉的需求,然而由于缺水严重灌溉量也已经越来越难以达到要求,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为了以最少的水资源实现最大农田面积的灌溉、提高水资源的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实现对农作物的科学灌溉、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实现我国农田灌溉发展目标,对于我国环保工作和农业工作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同样的,人们生活离不开水,农业生产更离不开水利灌溉工程,没有水利灌溉工程农作物得不到及时的养分补充就会导致产量减少,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实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战略,功在当代利在

千秋。

3、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适雨种植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化学药剂抗早保墒与保水剂应用技术、限额灌溉及节水抗早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等。节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种管水组织,制定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作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

3.1渠道防渗技术。渠道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0%,因此,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按防渗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有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渠道防渗技术的节水特点是:减少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

3.2喷灌技术。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 )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进行灌溉。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动力机、水泵、各种管道、喷头及控制设备等。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者都 定不动,或者除喷头外,其它部分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在地面移动外,其余部分固定不动,管片与水栓连接;移动式喷灌系统除水源(塘、井、道等)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

4 农业水利灌溉中常见问题

4.1 灌溉技术落后,先进技术得不到推广。我国很多技术的更新和推广都有局限性,这是由于推广范围和地域性所决定的。很多技术只在经济示范区被使用,其它地区的利用率还很低,同时我国的农业示范区都有专一性,这使农业示范区的范围得不到扩大,水利灌溉和节水技术自然就得不都推广。

4.2 节水意识淡薄。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这使节水技术得不到重视,同时水资源的使用和农业产出效益脱钩,这使很多农户都没有节水意识,节水技术自然不能得都有效的推广。

4.3 节水技术推广中缺少持续的资金保证。虽然在很多区域已经推行了节水技术,但是多数设备在运行后缺少合理的维护,水利设备是一套系统工程,很多设备在使用中都会出现不同的磨损。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在后期的维修资金上出现问题,水利系统也不能正常的被发挥作用,同样设备在损坏后不能及时更换也会影响水利系统的使用,所以后期的资金支持十分重要。

4.4 水利建设的盲目性。很多水利灌溉工程在建设前没有进行过合理的考察,缺少系统的论证过程。这导致很多水利工程在使用后并不能达到节水效果,同时缺少工程建设缺少系统的考察过程,使很多项目半途而废。

4.5 水利工程质量较低。有的水利工程中为了降低成本在建设中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这使设备质量得不到保证,水利工程在完成后不仅不能发挥做用,还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上的浪费。

5 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

5.1 提高节水意识,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视。针对我国农业水利灌溉实际中存在的节水意识薄弱问题,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加强他们对节水灌溉技术的了解和重视,从而使他们支持和参与到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之中,以达到农业灌溉节水的目标。比如,可以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对工作人员和受益群众的思想教育和管护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和专业技能。

5.2 科学管理,增加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一般来说,每个地区的水资源大致可以分为地上水和地下水。了解当地水资源分布和储存状况,是推广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的前提条件。在分析地区水资源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控制水资源的调度和开采力度,确定科学的开采方案,防止由于水资源过度使用而造成的各种问题。比如,如果在一定时期地下水被过度使用,就要通过雨季蓄水、渠道引水等方式控制地下水的使用量,以免出现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5.3 加大资金投入,实现节水灌溉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推广的一个重要条件,充裕的资金可以为农业灌溉技术技术的实施提供物资基础。但是,在过去,很多地区都是由于资金不足而导致各种节水灌溉技术难以实施或者发挥它应有的功能,严重阻碍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鉴于此,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要购买比较完备的节水灌溉设备,保证农业灌溉区拥有一套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运用资金保证后期各种节水灌溉工程的服务,比如,设备的维护、更新等,从而实现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水利灌溉的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从我国国目前农业水利灌溉的实际情况出发,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严重的影响到农业水利灌溉的效率,而且还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本文对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有效措施的深入分析,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而言之,农业水利灌溉中的节水技术是个具有极强综合性的体系,因此,在农业水利灌溉中,为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充分的应用水资源合理的应用,从而才能够提高我国农业建设的水平,同时才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桂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

[2]赵大伟.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几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

[3]李曉民.浅谈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J].陕西水,2014(01).

作者:徐风玉 公衍华 卢鑫

第4篇: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措施分析

【摘要】要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就必须在节水灌溉上下功夫,因此我们必须探讨多种灌溉技术和相关技术措施,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本文主要分析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1. 引言

(1)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为了充分利用农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农作物达到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科学的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可有效的提高农用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和总体面积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农用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和经过净化处理的可利用废水。它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采取多项工程措施,如地上水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机井测试改造技术和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灌溉工程节水技术体系。灌溉工程节水技术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膜上灌技术和改进沟畦灌溉技术等。

2.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适雨种植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化学药剂抗早保墒与保水剂应用技术、限额灌溉及节水抗早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等。节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种管水组织,制定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作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

2.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0%,因此,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按防渗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有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渠道防渗技术的节水特点是:减少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

2.2喷灌技术。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 )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进行灌溉。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动力机、水泵、各种管道、喷头及控制设备等。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者都 定不动,或者除喷头外,其它部分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在地面移动外,其余部分固定不动,管片与水栓连接;移动式喷灌系统除水源(塘、井、道等)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

3. 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存在的问题

(1)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也仅局限用于经济作物,只是作为示范工程,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推广。

(2)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

(3)受经济利益影响,水资源相对充足地方的农民对搞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

(4)资金投入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

(5)有些地方在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可行性论证不够,存在针对性差的问题,致使有些节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6)节水灌溉工程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跟不上。很多工程设备因质量问题或维护维修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工程使用寿命短,损坏率高等,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4. 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4.1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

目前的农业节水方式,无法根本改善缺水状况。为了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人们一方面在打更多、更深的井,另一方面节水灌溉省下的水又被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为此,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因为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它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4.2合理规划。

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过程。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当然要发展井灌,以井补渠;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即使在一个灌区内,地面水、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也不同,或者上游井渠结合,以渠为主,下游井渠结合,以井为主。

4.3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现行的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主要靠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建设。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国家补助资金却很少,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解决。而大部分地方群众还不富裕,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搞农业节水工程。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4.4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5. 结论

总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及单位水量产生的粮食产量和价值。这个体系以农业节水为中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9.6.

[2]杨芬,蔚富生,郝志华.山西农业灌溉节水对策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04,3.

[3]金桂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作者:谭涛

第5篇: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及措施分析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已经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有着重要影响。在环保与节能政策不断实施的过程中,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在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给以高度重视。基于此,就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农业技术体系不断完善。

关键词 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1 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设备和技术方面

据调查,小型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在很多情况下都没有重视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因此,不注重相关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滴管、喷灌等多种高效灌溉技术只在经济作物的灌溉中得到应用[1]。因此,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存在着技术推广力度不够、配套设备不完善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1.2 管理方面

在实际进行农业生产时,灌区、节水灌溉工程都存在管理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职责不明确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导致企业、政府和单位等的权限不够清晰。同时,监督激励制度的不完善,使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出现调度难度大、各部门协调性不高等问题,大大影响小型农业灌溉节水的整体效果。

1.3 经济效益反面

受到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在进行小型农业灌溉时,没有对节水问题给以高度重视,特别是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农业灌溉节水根本得不到有效落实,给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不断推广带来极大阻碍。

1.4 可行性方面

现代化建设中,小型农业水利灌溉已经在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给小型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提供了更多机会,但部分工程出现投入力度不够、不及时维修、灌溉面积不够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大大降低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可行性。同时,部分节水技术和灌溉工程在推广和建设时,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导致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在很多环节不能正常发挥效用,最终降低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整体效益[2]。

1.5 工程建設方面

随着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有效开展,在工程建设不断推进中,存在有设备选用不恰当、设备质量差别过大、标准化程度不高、维修不及时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降低了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工程的使用寿命,工程的损坏率大大提高,给节能灌溉技术不断推广带来消极影响。

2 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措施

2.1 注重统筹规划,推动可持续发展

根据传统农业生产中采取节水技术的情况来看,它们很难在本质上改变农业缺水的实际状况[3]。虽然通过打井、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方式来进行节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缺乏问题,但无法真正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这个问题,并注重统筹规划,对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真正实现技术、工程、社会和经济多个方面的共同发展。首先,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对节水灌溉、农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作物种植效益等进行合理规划,才能不断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其次,加大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力度,提高各部门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最终根据各地区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实际情况,推进节水体系不断完善。

2.2 有效落实整体规划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灌溉区的水资源利用时,需要对区外引水、区内拦蓄等给以高度重视,才能确保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满足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过程所需的水资源量。与此同时,灌溉区的地下潜水层一般被认为是整个区域的调节水库,以便对各个种植区进行及时的补水[4]。目前,补给的方式主要有排水渗漏、降雨、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渠道补给等,而它们在补给的过程中会因为开采、出流、蒸发等造成一定损失。因此,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必须有效落实整体规划,并根据均衡原则采取强制手段,确保水资源开采和利用的合理性,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目前,比较常用的有喷灌技术、滴灌技术和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终实现小型农业水利节水,是现代化建设中环保和节能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体现。

2.3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给予了高度重视,以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在进行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时,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等方式,确保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工程的顺利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加大农业生产过程中节水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到节水的行动中。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技术的合理运用、相关设备的及时维修和保养,可真正降低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的成本投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发展[5]。

2.4 低产田的节水措施

在环境、经济等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必须注重节水技术的合理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计划,并采取低产田节水措施,才能真正达到降低水资源浪费的目的,最终满足实际灌溉面积的用水需求。由于我国小型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多,各种节水技术和设备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的重要保障,必须正确选用设备型号、灌溉方式等,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喷灌、滴灌、渠道防渗等技术的合理运用,可有效促进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体系的不断完善,最终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3 结语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只有对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存在的问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制定出更完善的解决措施,最终促进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俊生.对农业水利工程问题及建议探究[J].河北企业,2015(5):60.

[2]山丹.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2):96-97.

[3]张景文.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节水及有效措施[J].城市地理,2015(10):212.

[4]李鑫.小议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5(15):295-296.

[5]本报记者邱军.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保障粮食安全[N].中国水利报,2015-04-23(5).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邹星莹

第6篇:芮城县农业灌溉管理体制

灌溉在农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将主要针对芮城县的农业灌溉去管理情况进行论述,从而促进农业灌溉管理水平的提高。

芮城县地处山西最南端,东西狭长,黄河自西向东流经芮城全段,总长达108公里以上,在农业灌溉上利用黄河客水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沿河五座大中型泵站基础。因此,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改造五大灌区,大力发展黄灌面积,使全县黄灌面积达到85万亩,人均2亩水浇地。

落实领导责任制,加强领导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惠民生、强基础、利长远的德政工程,为了切实地把这项工程做成“放心工程,民心工程”。芮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首先把这项工程列为本县的年度“双十”工程之一,每年进行考核。其次,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水利、财政、发改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领导小组;最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水利局成立芮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部,抽调符合条件的专门人员,成立质检组、工程组、财务组,各负其责,个把其关。在项目实施中,县委书记百忙中多次过问工程建设,县长亲自部署,分管县长亲自召开动工协调会,着力解决好资金配套、群众筹资筹劳、部门配合等问题。人大、政协分批分期督导调研,水利局班子成员包片,技术人员包工程,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具体问题。细化目标,分解任务,落实各项环节,倒排工期,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完善监督机制,保证各项顺利进行

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机制。在资金管理方面,设立了资金专户,严格实行报帐制。按审批项目的建设内容使用资金,资金的拨付依据与施工单位签定合同,根据工程进度支付资金。对每一笔报账资金,都必须经过工程监理、泵站站长、农水股股长、分管局长逐级签字认可后,然后经局长审批方可报帐,对手续不全、票据不正规的坚决不报账。特别是对于自筹款、投劳折资由各万亩泵站建立专账,做好群众自筹投劳折资工作;财政局,采取不定期深入项目单位,审查资金用途,防止项目资金挤占和挪用。保证了资金安全,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從而保证工程健康有序地快速推进。

落实绩效考评机制。全面推行绩效考评,着力建立“用好钱、办成事、出效益”的工作机制。按上级部门下发的绩效考评要求,积极开展自评。边实施、边检查、边考评,采取分阶段考核,分阶段打分,督促乡镇、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完成每个实施阶段的建设任务。并及时上报,确保了工程建设循序渐进地开展。

加强科学规划,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大发展

按照“工程建设、规划先行”的原则,以县政府牵头,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水利局,以县为单位,在全面摸清辖县内农田水利工程现状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芮城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全面建设重点县项目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县委、政府明确提出了充分利用地表水,大力发展五大引黄泵站末级渠系建设,涵养地下水资源,建设生态芮城的宏伟目标,科学地编制了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协调土地,确保工程进度。工程要开展,协调土地是关键,成立了项目所在乡镇长为组长,泵站站长为副组长,项目涉及的村长为成员的协调组,负责对土地、青苗赔偿问题、渠道占地、料场、渠道开挖毁地等有关矛盾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并且保证工程建设的水、电畅通,做到三通一平,让工程队顺利进场。

落实群众自筹。把群众自筹落到实处。由于原材料涨调,人员工资飞涨,造成小农水工程建设成本增加,因此群众自筹资金能否按时足额到位,成了完成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各乡(镇)认真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大力宣传,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让村民切实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改善农业灌溉条件,造福于民的工程,村民愿意投资投劳进行工程建设。项目所在的灌区配合乡镇,按照农田水利工程“一事一议”程序,建立各类表簿卡册和有关议事资料,特别是对自筹款、投劳折资建立专账,做好群众自筹投劳折资工作;利用群众投劳自筹资金,组织土方工程的取土、运土,以及土方碾压,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加强质量监管,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

推行“四个统一”,即在年度项目申报阶段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图纸;在项目实施阶段统一招投标,集中连片实施;在项目验收阶段统一验收,分类开展绩效考评;在后续管理阶段统一移交,分区域管理。在此基础上,完善四项举措。一是实行统一图纸,统一建设标准。以全县小型农田水利规划和市局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认真进行U型渠道以及渠系建筑物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实行农民义务监督员制度。各项目受益村建立并推广了农田水利建设农民义务监督员监督机制,形成了项目部、监理公司、农民义务监督员、泵站管员四方面共同严把工程质量关的良好工作局面。从材料检验,到施工质量全方位把关,杜绝质量隐患。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每月组织业主单位、监理部、承包商、代表人员召开一次例会,现场解决质量及影响质量的问题。业主、监理单位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书”进行落实,工程建设中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责任事故。三是加强工程质量检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主要大宗材料如水泥、黄砂、石子、钢筋进行批次检测,从源头上强化小农水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还专门邀请专业检测机构对主要建筑物工程现场取样进行检测,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四是建立项目建后管护机制。为了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项目工程的管护,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根据《山西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制定了《芮城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试行)》,提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给工程所在的泵站管理,再由泵站把项目区的斗、农渠移交给项目所在村委会管理使用,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确保互惠互利,相互监督,共同把重点县工程管理好,使工程真正走上了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确保工程长效运行,群众长期受益。

芮城县农业灌溉管理机制紧紧围绕农田水利工程让群众受益和让群众满意的目标,积极强化绩效管理,重点达到三个效果: 一是工程建精品。我们按照“连片建设、整体推进”的方式,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努力做到建一片,成一片,长期发挥效益一片。对我县五个灌区打造五个精品点,打造五处惠民工程。 二是工程管长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力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公示制、竣工验收制等,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管理上,采用专人管护,群众监督,确保工程良性循环,长期发挥效益,使小农水工程项目建设成为精细管理、服务长远的典范。三是农民得实惠。农田水利工程完成后,能够使我县黄灌面积达到85万亩,增加了群众收入,涵养了地下水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可观,对于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生态县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芮城县水利水保局)

作者:李秀芹

第7篇:农业节水灌溉

农业节水灌溉与发展

摘要: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维系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的基础因素,。而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农业节约水灌溉技术仍未得到很好的普及利用。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抓紧完善节水灌溉的规划设计,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三农”,推进社会的现代化

进程。

[论文关键词]节水灌溉;管理体制;措施

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地下水漏斗区扩大、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必然的选择。。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效率低下和溉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单方水粮食生成率只有10公斤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0公斤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

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 。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二.节水灌溉取得的成就 2.1 节水灌溉面积

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灌溉面积达到9.28亿亩,有效灌溉面积8.48亿亩,非耕地上灌溉面积0.80亿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为3.20亿亩,其中耕地上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95亿亩;非耕地上约为0.25亿亩,主要为林果草节水灌溉。在耕地上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中,渠道防渗14454万亩,低压管灌9933万亩,喷灌4184万亩,微灌932万亩。目前,全国有效灌溉面积上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为34.8%,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5% 。根据水利部最近编制的《全国节水灌溉规划》,为高效利用我国的水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需发展耕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牧草节水灌溉面积350万亩、林果节水灌溉面积550万亩、节水措施面积2亿亩。到2020年,发展耕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7亿亩、牧草节水灌溉面积1300万亩、林果节水灌溉面积1700万亩、节水措施面积1.5亿亩。近几年来围绕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项目、国家级节水示范市、国家和省级节水增效重点县、国家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等,建成了400多个不同规模的以节水灌溉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这些科技示范园初步形成了从输水到灌水、从工程到管理、从微观到宏观的立体化、多样化、系

统化农业节水格局。

2.2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已由过去的单项节水技术研究发展到综合节水技术体系研究,把工程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措施作为农业节水体系的组成部分开展了综合试验研究。根据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提出了缺水山丘区、平原井灌区、引黄井渠结合灌区、沿海经济发达缺水区等不同类型的节水模式。研制应用了农业节水工程规划设计专家系统、灌溉预报专家系统、工程运行管理优化模式等,获得了“农业节水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大批科研成果。

2.3 节水灌溉设备

建成了节水设备开发中试基地,研制或引进了管灌、喷灌的系列配套管件,温室大棚微灌成套设备,低压喷水管喷灌成套设备,新型混凝土构件成型

机等。

同时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高新技术,引进推广使用了美国雨鸟、英特耐克、以色列艾森贝克、法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以及北京绿源等国内外知名公司或厂家的几十种节水灌溉设备。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节水发达国家的先进节水技术和设备都有所引进,建成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标

准节水示范工程。 2.4 节水管理

目前我国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膜上灌、膜下灌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地区宜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也不同,大、中型灌区适宜推广渠道防渗技术,井灌区和小型灌区宜推广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提倡采用喷灌技术,在果园、菜园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区适合发展微、滴灌,西北干旱地区应推广雨水集流、水窖滴灌技术,南方水稻产区则应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各地要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技术方案。结合水利产权制度的改革,对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农村特点的“多元化”运行管理机制作了尝试。其中节水灌溉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对灌区建设自主管理灌排区的探索都取得了成功经验。在井灌区推广应用射频卡控制灌溉,有力地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2.5 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贴息贷款和国家对重点县项目的扶持,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应的扶持政策。对省财政扶持的节水灌溉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加大了项目实施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各地、市也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农民发展节水灌溉(对于如何鼓励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更具体的措施推荐阅读:《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三、发展节水灌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作,综合运用行政、技术经济、宣传教育和管理等各种手段,需要全社会的很多行业和部门协调一致,形成全力,共同做好节水灌

溉工作。 第一,节水灌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服务“三农”相结合,把发展节水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当前一是制定科学的用水计划,做到计划用水,计量收费,节约奖励。二是做好节水灌溉的投入机制,规划并搞好节水灌溉的工程建设和技术的投入等。三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改革策略。进一步调动灌区农民对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并按“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确定产权,充分调动农民建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四是建立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办法,理顺水费价格,分步到位。五是完善水费计量缴费的管理办法,逐步引入用水户参与管理机制,成立用水户协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六是深化水利工程制改革。在灌区支渠以下推广以用水户参与为主的改革,建立以各种形式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采用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灌区以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无人维修养护,水费公开透明。层层搭车,用水矛盾问题。

第二,以提高用水效率为目标,建立科学的节水灌溉规划体系。规划是工作的基础,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节水灌溉规划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以供定需,以水定种植结构的原则统筹考虑,积极推进节水灌溉进程,同时加大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力度,带动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地科学地确定

节水灌溉的布局的模式。

第三,突出农田在节水灌溉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水利技术员在节水灌溉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广泛调动技术员的积极性,全面发展以技术推广和生产示范为主的科技培训,普及基层水利人员和部分农民切实掌握节水灌溉意识和技能,形成一支影响广大农民把发展节水灌溉和增加收入结合起来的

骨干队伍。

四、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4.1 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采取的措施:对小型灌溉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及股份合作等形式;在大中型灌区推行SIDD(自主管理灌排区)管理模式;加大灌区用水者协会、农村供水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各种群众组织参与灌溉工程管理经验的总结推广和规范力度(关于节水灌溉技术与推广措施也可参考:《浅谈节

水灌溉》)。

根据实际情况,供水单位可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一是按照《公司法》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二是非公司法人性质的非赢利企业;三是事业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广泛吸收用水产参与灌区经营管理,明晰产权,合理确定灌区专管机构与用水产协会的责、权、利,改革运营机制,以充分调动与激发用水产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4.2 全面推行农业节水奖惩机制

认真执行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对灌溉超定额用水要加价收费。对节水灌溉工程要根据其节水效果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给予补偿,要使农民对节水灌溉的投资获得不低于社会平均投资利润,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节

水灌溉发展。

4.3 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

改革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的投资体制,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资金高效利用、滚动使用的合理方式,开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独资等各种资金渠道,实行“多元化”融资,改变过去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

过分依赖政府的局面。

4.4 扩大非充分灌溉与调亏灌溉面积

实施非充分灌溉或调亏灌溉,人为地控制水量供给,不仅能够减少作物的奢侈蒸腾,抑制作物茎叶生长,有利于改善作物品质,而且可以将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实现灌区作物总产最大。据试验,对于小麦、玉米连作区,可以减少小麦苗期的灌水量,正常年份每公顷可减少750m3。棉花可在苗期或絮期减少灌溉水量,正常年份每公顷可减少700m3。水稻可

在分蘖期减少灌溉水量或不灌。

4.5 进一步搞好节水灌溉规划

要根据各地区经济、水资源、土壤、作物种植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要根据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需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大力发

展设施农业。

4.6 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几年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丘陵薄地重点搞好雨水利用,加强雨养农业和小水源综合利用研究。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

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4.7 加快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建设

根据发展节水灌溉的总体规划,扶持和培育相应的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形成规格化、系列化,做到配套齐全,价格低廉,服务及时,为发展节水灌溉提

供可靠的保证。

. 五。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

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

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仅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如果不能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就不能持续快速地发

展起来。

(4) 促进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发展。 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也可望能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一个新的增长点,政府部门应使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和支持。,

第8篇:农业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介绍

1.定义

国家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中,对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这个名词作了如下解释:“节水灌溉——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2.内涵

节水灌溉的内涵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由此可知,节水灌溉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一是水源开发与优化利用技术。如雨水集流技术、劣质水利用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井渠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互补技术、储水灌溉技术等。二是输配水节水技术,如管道输水、渠道防渗技术等。三是田间节水技术,如先进的喷灌、滴灌、微喷灌等先进技术,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注水灌抗旱保苗技术。四是灌区水的优化调配、量测和自动监控技术,如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水预报技术、灌区水系量测及优化调配技术等。五是农业耕作栽培节水技术。如耕作保墒、覆盖保墒技术,调整种植结构,优选耐旱作物品种等。六是节水管理技术。

简而言之,节水灌溉是一种灌溉模式,就是要通过采用水利、农业、管理等多项技术,以最少的水资源消耗,得到最高的农作物产出,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微喷灌技术 微喷灌是以低压小流量喷洒出流的方式将灌溉水供应到作物根区土壤的一种先进灌溉方式。微喷灌技术则是与微喷灌这一灌溉方式有关的设备、系统设计、系统配套及运行管理等综合技术的统称。

我国应用微喷灌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主要是应用对象是果树、菜田、花卉和草坪灌溉。实践表明,微喷灌在经济作物特别是果树灌溉中,具有其他灌溉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综合效益显著,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微喷灌与滴灌、喷灌有一些近似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它具有独自的特点。

1.微喷灌中微喷头在布置上有很大的任意性,除非果树间距非常小,主要以单喷头喷洒为主,属于局部灌溉。在实用中很少用到喷灌中常用的组合均匀度的概念。

2.对微喷头工作特性的要求高。微喷头一般不依靠附近喷头补偿其降水,而且只能在很低的位置以低仰角覆盖一定的范围。同时,对各种不同的喷洒直径要求、不同的降雨强度和土壤都需要在不牺牲均匀度的条件下去逐一满足,这使微喷头在设计上更加复杂。

3.通过对微喷头的合理选择和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一般喷灌的节水在于合理控制灌水深度,减少灌溉水在田间的深层渗漏,强调灌水范围内的洒水均匀性。滴灌的节水在于最大程度地缩小土壤湿润体积,使水分在作物的部分或全部根系活动层内分布。微喷灌作为一种局部灌溉技术,在减少土壤无效含水体积方面同滴灌有相似性,但可利用微喷头的系列标准组合件改善喷头的降水特性,使之与作物有效根系的自然分布更吻合,在不影响作物根系发育的条件下达到节约灌溉水的目的。

一、微喷灌的优点

1.节约用水,灌溉水的利用效率高。微喷灌的节水主要体现在减少含水土壤面积、控制灌水深度、减少蒸发和渗漏损失。在果园中,湿润面积仅占作物生长总覆盖面积的40%—75%。其次,通过选择微喷头的最适宜降水特性,使土壤湿润体内水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系统组合性能强,使用方便。主要体现在通过调整喷嘴和分水器,形成多种喷洒直径和降雨强度的组合,从而适应了果树从幼树生长为成树的不同需要;某些情况下微喷灌系统还可以很容易地转化成滴灌系统;微喷头可随时调整其工作位置,如树上、行间或株间等。 3.节省能源。微喷头的设计工作压力一般在15—20m水头之间,又是局部供水,与喷灌相比大大减少了系统的供水量和扬程,节省能源的作用十分明显。

4.控制杂草生长。当喷洒水直径不超过树荫覆盖时尤为明显,暴露在阳光下的地面得不到水分供应,杂草相应减少。

5.受风的影响小于喷灌系统。因微喷头工作位置低,喷洒仰角小,在多风季节仍可以作业。

6.降低系统投资。因为采用了低压小流量的供水方式,对系统供水能力的要求降低了,从而使各级管道的口径减小,并降低了管材的压力等级,减少了系统的动力功率,使系统的总投资大大下降。 7.可控制叶面潮湿。对于使用污水和咸水灌溉时,可防止损害作物叶了。相反当需要湿润叶面或改善田间小气候时,可将微喷头移至树冠上,还可用以防止霜冻灾害。

8.有助于开发利用盐碱土壤。对盐碱土壤上的作物,可利用微喷灌在作物根系区创造一个低盐浓度的区域,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9.对田间作业的干扰小,因管道和微喷头便于移动,不影响田间农机作业。

10.适应于山丘坡地灌溉。因为微喷灌输水管道化,灌水喷洒化,适用于多种地形,特别适应我国的客观情况。 11.可用于施肥、喷洒除草剂等。 12.节约劳力,容易实现自动化。

二、微喷灌的适应范围

微喷灌与其他灌水技术一样,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其最适用的作物是果树等疏植作物。与使用滴灌技术相比,使用微喷灌技术有利于这些作物的根系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优势更加突出。

微喷灌技术在菌类(木耳、蘑菇等)和育苗中前景也很好。在温室大棚中,微喷灌技术只能作为一种降温方式,不能作为一种主要的灌水段。

已有的大田田间试验资料说明,喷灌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仅在灌后1h左右,因此,通常把微喷头安装在果树下面的微喷技术,其主要作用不在改善小气候,微喷灌的作用主要是节水,是一种使我国有限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灌水技术。如果在大田作物上使用微喷技术,投资将会很高,使用也不方便(安装在喷灌机组上的除外),因经,微喷技术的使用范围应界定在“多年生疏植作物和高产值的经济作物”。

滴灌技术

在滴灌系统中,灌溉水通过干管、支管和毛管及时均匀地送到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再缓缓地滴到土壤表面或土层中,并扩散到作物根区土壤以满足作物的需要。

一、国外滴灌技术的发展概况

最初,滴灌是从地下灌溉发展起来的。1860年在德国首次利用排水瓦管进行地下灌溉试验,管材是明接头的短瓦管,瓦管的间距5m,埋深0.8m,管上覆盖0.3~0.5m的过滤层。试验结果,作物产量成倍增加。这项试验连续进行了20年。1920年德国在水的出流方面实现了一次突破,采用了穿孔管,使水沿管道输送时从孔眼流入土壤。

1923年原苏联和法国也进行了类似的试验,研究穿孔管系统的灌溉方法。1934年美国研究用帆布管渗水灌溉。自1935年以后着重试验各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孔管系统,研究根据土壤水分的张力确定管道中流到土壤里的水量。荷兰、英国首先应用这种方法灌溉温室中的花卉和蔬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塑料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塑料管。由于它易于穿孔和连接,且价格低廉,使滴灌系统在技术上实现了第二次突破,成为今天所采用的形式。当时使用的滴头是绕在管子上的一些微管,流道长,便于消能。到了50年代后期,以色列研制成功长流道管式滴头,在滴灌技术的发展中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滴灌,认识到滴灌不仅是一种缺水地区有效利用资源的灌水方式,而且是一种现工化的农业技术措施,发展普及很快。1971年在以色列特拉维夫,1974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先后召开了两次国际滴灌会议,有力地促进了滴灌技术的发展。据统计1974年全世界滴灌面积仅86.7万亩,到1983年就发展到640万亩,其中美国占1/2以上,是世界上滴灌面积最大、发展最快的国家。其次是澳大利亚、以色列、南非、墨西哥、英国、法国、意大利等。

在当今世界上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口不断膨胀,水资源危机波及全球的情况下,滴灌特别引起人们的重视,促使人们在滴灌技术和滴灌设备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由于滴头易于堵塞,它是限制滴灌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各国都自爱集中进行对滴头结构和水力性能的研究,各式各样的新型滴头不断问世。滴灌最先用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现在,在那些年降雨量较充沛、但时空分配不均的地方发展也较快。在灌溉作物方面,由果树、蔬菜等少数经济作物向行播大田作物发展,如美国西部的棉花和夏威夷的甘蔗滴灌。在方式上由地表向地埋式发展,这样既方便了耕作,也防止了毛管过早老化,延长了使用期。在设备研制上由小孔径灌水器向低压(重力滴灌)大孔径方向发展。为了节省劳力、提高滴灌设备的利用率,进行了机械化、自动化移动式滴灌系统的试验研究工作。计算机、激光、太阳能利用等现代化技术开始在滴灌中应用,这标志着滴灌技术已进入现代科学技术领域。

二、我国滴灌技术的发展 我国新疆地区沿用已久的“瓜打吊针”就是滴灌的一种原始形式。它是利用酒瓶盛满水后,将瓶口用玉米心塞住,中心通一小孔,插入几根芨芨草,把瓶倾斜倒放,瓶口靠近瓜秧根部,使水一滴一滴渗入土壤进行灌溉。这样作既省水又高产,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抗旱斗争中的一种创造。

我国现代滴灌技术的试验研究是从1974年引进墨西哥墨西哥设备开始的,当时试点仅有三个,面积约有80亩,但试验都取得了明显的增产、省水效果。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本着经济实用、易于安装和便于推广的精神,由中国水科院和辽宁省水科院会同沈阳市塑料七厂联合攻关,于1980年研制生产了我国第一代滴灌设备,为我国开展滴灌试验研究提供了设备条件。随之一些省市开展了滴灌试点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和经验;并多次举办滴灌技术培训班;同时也进行了多次国际技术交流。这些都促使我国滴灌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我国的滴灌是从北方几个省首先发展起来的。辽宁省的苹果滴灌发展最早,面积也最大,1980年曾达到13万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以后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市也都进行了果树、蔬菜、以及大田粮食作物的滴灌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南方的一些省,如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也先后进行了试验工作。在作物品种上,各地因生产需要和经济状况不同各有所取。但都以灌溉经济作物为主,如苹果、葡萄、板栗、柑桔、茶叶、蔬菜、各种瓜果、苗木花卉及药材等。

三、滴灌的优点 1.提高作物产量。传统的灌溉方式如沟灌、畦灌、漫灌等,灌水间隔时间长,一次灌水量大;在灌水间隔内,土壤含水量变化很大,作物生长受影响。采用滴灌,这种变幅很小,土壤水分可保持在最佳水平,便于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减少作物体内能量消耗。由于土壤水是以毛细管水形式存在的,因而能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通气状态,从而使作物产量得到提高。

2.最大限度地利用水。滴灌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更有效地利用水:

(1)灌溉水只施用于最有效的根区周围,减少或杜绝了灌溉水渗漏到根系以下的损失。同样由于只有部分地表湿润,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地面蒸发。

(2)滴头的灌水率小于土壤入渗速度,因而避免了径流损失,这一点在低入渗强度或板结的土壤上特别重要。减少径流的另一原因是,作物行间土壤保持干燥,可以充分积蓄天然降雨,提高降雨的田间利用率。

(3)没有水分的漂移损失和输送及喷洒中的蒸发损失。

3.减小盐碱对作物的损害。与传统的灌溉方式不同,滴灌可以采用微咸水灌溉,且对作物产量影响很小。有人用微咸水灌溉分别对滴灌、沟灌和喷灌方式进行了比较,发现当采用同样的灌水量时,与淡水灌溉相比,滴灌产量只降低14%,而沟灌和喷灌则分别降低了54%和94%。而当增加灌水频率时,沟灌和喷灌分别比滴灌减少产量18%和59%。其原因如下:

(1)由于灌水频率高,稀释了土壤盐分浓度。 (2)将盐分排拆到作物根系层以外。

(3)避免了喷灌使作物叶面盐分积累的损害。

4.提高肥效。滴灌结合施肥非常方便,因而很容易做到少施、勤施,既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又有利于减少化肥用量。滴灌系统施肥的特点是养分可以根据作物消耗直接施到作物根系附近,使土壤养分保持在最佳平衡状态。这种准时、及时地施肥只有滴灌才能做到。同时,均匀的肥料分布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肥料被淋洗到根系以下。所以,得到同样的产量,滴灌所需的肥料比其他灌溉方法大大减少。

5.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控制可以大大节省劳力,同时可更有效地控制灌溉。通过滴灌系统施用水、肥料、除草剂、杀虫剂以及其他药品可以降低操作管理费用。

6.节能。滴灌系统采用低压运行可以大大降低泵站的能耗,同时由于流量小工作压力低,可能采用小直径低压力档次的的管材。另一个经济因素是杂草只生长在湿润的区域,可减少除草剂的费用。

7.对地形适应能力强。在坡度50%到60%的陡坡地上,也可以采用滴灌系统进行灌溉。在很大压差变化范围内能可靠地进行工作的补偿式滴头,特别适用于山丘坡地条件。

8.可开发边际土地资源。沙漠、戈璧、盐碱土壤、荒山荒丘等均可以利用滴灌技术进行种植业开发。

四、滴灌的适用范围

在我国,滴灌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主要适用的范围有: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果树和大田作物如玉米、土豆滴灌;西北地区的葡萄、瓜果等滴灌;城市郊区、温室大棚和保护地的蔬菜、各种瓜果、苗木花卉及药材等;大田作物如玉米、棉花、小麦等宜采用移动式滴灌;新疆的棉花膜下滴灌等。

微灌技术介绍

1.定义

微灌技术是新兴的节水灌溉技术,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一种局部灌溉的工程技术,具有精细灌溉的特点。 2.微灌系统的组成

微灌系统通常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水源:江河、渠道、湖泊、水库、井、泉等均可作为微灌水源,但其水质需符合微灌要求。

(2)首部枢纽:首部枢纽包括水泵、动力机、肥料和化学药品注入设备、过滤设备、控制器、控制阀、进排气阀、压力流量量测仪表等。其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增压并将灌溉水处理成符合微灌要求的水流送到系统中去。

(3)输配水管网:输配水管网包括干、支管和毛管三级管道。毛管是微灌系统的最末一级管道,其上安装或连接灌水器。 (4)灌水器:灌水器是微灌设备中的关键部件,是直接向作物施水的设备,其作用是消减压力,将水流变为水滴或细流或喷洒状施入土壤,包括微喷头、滴头、滴灌管(带)等。

图1 微灌系统组成示意图

3.微灌的形式

微灌按所用的设备及出流形式分为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灌和渗灌4种。

(1)滴灌:是利用安装在末级管道(称为毛管)上的滴头,或与毛管制成一体的滴灌带将压力水以水滴状湿润土壤,在灌水器流量较大时,形成连续细小水流湿润土壤。通常将毛管和灌水器放在地面,也可以把毛管和灌水器埋入地面以下30~40cm。前者称为地表滴灌,后者称为地下滴灌。滴灌灌水器的流量为2~12 L/h。 (2)微喷灌:是利用直接安装在毛管上,或与毛管连接的微喷头将压力水以喷洒状湿润土壤。微喷头有固定式和旋转式两种。前者喷射范围小、水滴小;后者喷射范围较大,水滴也大些,故安装的间距也大。微喷头的流量通常为20~250 L/h。

(3)小管出流灌:是利用小塑料管与毛管连接作为灌水器,以细流(射流)状局部湿润作物附近土壤,小管灌水器的流量为80~250 L/h。对于高大果树通常围绕树干修一条渗水小沟,以分散水流,均匀湿润果树周围土壤。

(4)渗灌:是利用一种特别的渗水毛管埋入地表以下30~40cm,压力水通过渗水毛管管壁的毛细孔以渗流的形式湿润其周围土壤。由于它减少土壤表面蒸发,是用水量最省的一种微灌技术。渗灌毛管的流量为2~3L/(h·m)。 4.微灌系统的类型

根据微灌工程配水管道在灌水季节中是否移动,可以将微灌系统分成以下3类:

(1)固定式微灌系统

在整个灌水季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固定不动的。干管、支管一般埋在地下,根据条件,毛管有的埋入地下,有的放在地表或悬挂在离地面一定高度的支架上。这种系统主要用于宽行大间距果园灌溉,也可用于条播作物灌溉,因其投资较高,一般应用于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

(2)半固定式微灌系统 首部枢纽及干、支管是固定的,毛管连同其上的灌水器可以移动。根据设计要求,一条毛管可以在多个位置工作。

(3)移动式微灌系统

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都可以移动,在灌溉周期内按计划移动安装在灌区内不同的位置进行灌溉。

半固定式和移动式微灌系统提高了微灌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单位面积微灌的投资,常用于大田作物。但操作管理比较麻烦,仅适合在干旱缺水而又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使用。 5.微灌的优点

(1)流量小,每次灌水的时间较长,灌水均匀度较高,为高效增产提供了最佳的土壤湿度;(2)需要的工作压力低,节能;(3)在所有节水灌溉技术中,最节水;(4)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5)地表不产生积水和径流,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中的养分不易被淋溶流失;(6)可实现自动化控制;(7)可实现水肥同步;(8)对地形适应性强。

喷灌技术介绍

1.定义

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至喷头,经喷嘴喷射到空中,与空气碰撞,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到田间,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水分条件的一种先进灌水方法。 2.喷灌系统组成 喷灌根据其提供水压的方式,可分为自压式和机压式两种。自压式由位于高处的水源提供水压,系统由水源、管道系统、田间喷灌设备组成;机压式是在系统自然水头不满足喷灌所需压力时,采用机泵扬水加压进行喷灌,系统由水源、机泵、管道系统及田间喷灌设备组成。

(1)水源

喷灌水源要符合灌溉水质要求,除高含沙水及其他一些劣质水要经过净化处理处,河流、渠道、库塘及井泉等都可直接作为喷灌水源。

(2)机泵

喷灌系统通常采用离心泵、潜水泵、深井泵、自吸泵等作为提水加压工具,其配套动力可由电动机、柴油机、拖拉机等,配套功率根据水泵配套要求而定。

(3)管道系统

喷灌管道一般分为干管、支管两级。干管可采用钢管、铸铁管、喷灌用PVC管、钢筋混凝土管等。支管采取地埋,其管材选用可与干管相同;支管采取地面移动,则可选用薄壁铝管、镀锌薄壁钢管、涂塑软管等。管道系统上根据需要安装各种连接和控制配件,包括弯头、三通、接头、闸阀和安全保护设备等。

(4)田间喷灌设备

田间喷灌设备包括喷头、竖管、支架等。喷头是喷灌专用设备,竖管是连接喷头与支管的专用管道,其高度要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对于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或移动式喷灌机组,应在竖管上安设给水栓,以向移动支管或机组供水,支架主要用用以支撑竖管,减轻竖管及喷头在工作时的振动。 3.喷灌系统类型

按系统的工作方式来分有管道式喷灌和机组式喷灌两大类。其中:管道式喷灌分为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和移动管道式喷灌三种类型;机组式喷灌分为大型喷灌机技术、卷盘式喷灌机技术和轻小型喷灌机技术三种类型。 4.喷灌的优点

(1)节约用水。由于输配水过程中大大降低了水量损失,和自流的地面灌溉相比可省水30%~40%;(2)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3)减少了沟渠地埂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4)可实现机械化作业,节省劳动力;(5)防止土壤冲刷和盐碱化;(6)适应性强,多数情况下无需平整土地或控制地形坡度。

上一篇:民生电商下一篇:汽车营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