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水生植物是营造园林水景时不可或缺的造景素材,在园林植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根据其生态特点及地域特点,在景观配置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同时要考虑与环境的统一。作者认为,水生植物景观配置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因素对景观效果的影响,还兼顾"意境"氛围。但目前水生植物配置上在材料选择与植物配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生植物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生植物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篇1: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究

摘 要:绿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园林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创建花园景观,您可以感受到钢架城市乡村的自然氛围,并且景观中的植物可以净化污染的空气,从而使人们可以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下文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做出叙述,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为人们所熟知和實践,并且也反映在景观设计行业中,生态规划的概念已成为驱动景观设计的新概念。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规划理念,旨在保护园林生态环境,促进园林生态协调发展,借鉴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方法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因此,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应用对园林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论述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发展概念,其背景是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具体概念的前提是,它既不影响子孙后代的正常生活,又可以保护环境并满足人们的生产和发展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中,可持续性是发展的原则,发展是可持续性的基础。当前,如果您不关注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问题可能会恶化。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几个原则。首先,这是自然生态学的原理。城市景观是景观,但它们也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设计城市花园和景观时,我们必须坚持自然生态学原理,并使景观具有可持续性。第二是协调原则。园林景观必须与城市融为一体,并且与城市不兼容。第三,这是地方文化的原则。城市园林景观应能够反映每个城市的特征。城市的特征通常由城市独特的当地文化提供。此外,还必须遵守可持续性原则。从长远来看,没有必要改变城市景观,最好的城市景观可以与城市一起发展。

2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不关心园林景观设计

在一些城市的发展中,城市园林景观仅被视为对城市的装饰,而不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经常随意设计城市花园景观,甚至经常更改景观设计。

2.2缺乏地域性

如果您旅行或去另一个城市,您可能会感觉到大多数城市的园林景观都有些相似,并且这种相似性使得根据城市园林景观记住城市变得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设计师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时没有考虑城市的当地文化,而只提到另一个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因,这就是设计中缺乏局部性的原因。

2.3缺乏互动

在许多情况下,设计师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时,通常会将其设计为装饰性景观。但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一定是装饰性的,也可以与人互动,以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效途径分析

3.1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有效地选择植物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非常重要。植物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会影响花园美化的艺术程度,而且还会影响花园景观设计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出行。尽可能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这可能反映出园林景观设计符合当地习俗,并可以确保植物更容易生存。这有效地提高了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减少了碳排放,并实现了可持续的园林发展设计目标。通过选择科学合理的立场,不仅可以避免在后期浪费您的投资,而且还可以利用更多的碳排放量来真正保护花园景观所处的环境。

3.2水体设计

设计反映低碳和环保概念的水体,有必要避免使用过于多彩,有效且生态功能低的水体,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水体的碳排放。干预和能源消耗。同时,根据当地地形和植物群落设计水培法,实现人工水培法和天然水系统的结合,使水体实现自身流动,具有良好的自净能力,可以交换水。促进外部水系统,水生植物和其他绿色植物的生长。因此,它减少了水体维护和管理中不必要的人工干预所造成的污染,并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从而提高了碳的吸收。此外,必须在整个花园中建立雨水循环利用系统,以增加水资源的利用并提高雨水循环利用的效率。

3.3根据当地情况修改场地

该设计基于保护的概念,并结合地形的原始特征来追求优势并避免缺点,同时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来设计城市园林景观并体现设计理念适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的行动。在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场地整治过程中更加注重原始的当地生态环境,城市特色和当地文化。设计过程充分利用了原始地形,河流水景和植物资源。科学的环境设计:例如,在水资源丰富的城市中,水培法可以作为科学设计的重要主题,如果城市的水资源相对稀缺,则可以使用当地的枯山丘陵和自然景观创造有趣的自然景观,园林景观设计以原始水原为基础。

3.4遵守以人为本的职能划分

园林景观建设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更合适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专注于人,要考虑人的情感,并以人类舒适为目标来实现。为了强调以人为本的要求,设计师需要掌握美学,心理学,行为等方面的全面知识,并依靠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来确保花园景观为人们提供愉悦的体验。人们在景观视图中可以想象到的最美丽的事物是景观设计的成功表现。园林景观设计涉及多学科知识,而规划,建筑,美学,生态和人文科学知识均支持景观设计的基础[7]。园林景观设计师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自身的感性情感,并依靠多学科知识来改善园林设计的生态特性,以促进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景观设计和规划中充分考虑了低碳环境保护,这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低碳植物,并加强对低碳概念组合植物的利用。它真正体现了低碳的概念,并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若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究[J].现代园艺,2019(10):70-71.

[2]李佳.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08):138-139.

[3]陈凌.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践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4):183.

[4]余斌.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8(18):151-152.

[5]张芸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8):59-60.

作者:冒学彬

水生植物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篇2:

试析水生观赏植物景观配置

摘要:水生植物是营造园林水景时不可或缺的造景素材,在园林植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根据其生态特点及地域特点,在景观配置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同时要考虑与环境的统一。作者认为,水生植物景观配置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因素对景观效果的影响,还兼顾"意境"氛围。但目前水生植物配置上在材料选择与植物配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水生植物 景观配置 环境因素 “意境” 存在问题

水生观赏植物,种类繁多,是园林水景、湿地景观中观赏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园林水景时,水生植物作为主要的构景要素之一,其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设计效果。另外水生植物是水体绿化、美化和净化不可缺少的材料,已成为湿地、江河、湖泊、公园、池塘等水体造景的好素材。配有水生植物的水体给人以明净、清澈、如诗如画的感受。在景观上,水生植物为水面增添动感情趣,使水面景致生动活泼。在文化追求中,人们运用水生植物洒脱、奇异的姿形、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通过艺术设计,创作具有诗情画意、环境优雅的生态园林景观。

1、水生植物的主要种类及应用区域

1.1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水生植物沿着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陆生植物的进化路径逐步演变的,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相互竞争,相互依存,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水生植物种类群落。在园林水景中,对水生植物的分类按其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可分为浮叶型花卉植物、挺水型花卉植物、沉水型花卉植物,以及沿岸耐湿的乔灌木等岸边植物,另外还有海生植物。这类说法可以理解为狭义的水生植物,一般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水生植物,以挺水植物、浮叶和漂浮植物居多。通常听说的水生花卉就属其中。从广泛的生态角度来看还包括相当数量的沼生和湿生的植物。

1.2 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根据其生态特点及地域特点,在景观配置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般而言,挺水型花卉植物(包括湿生、沼生)如荷花、慈姑等,植株高大,多有明显茎叶之分,主要分布在沼泽及近岸的浅水区,常用于水景湿地沼泽地及近岸浅水处的景观布置;浮叶型花卉植物,如:王莲、睡莲、茨实、荇菜茎细羽,不耐直立,根状茎发达,花大美丽,常生长于水体较深的静水区,多用于水景水面景观的布置;漂浮型花卉植物,如凤眼莲,此类花卉种类较少,植物漂浮于水面上,根不生于泥中,多数以观叶为主,用于水面景观布置;沉水型花卉植物,如金鱼藻、水苋等,花较小,以观叶为主,全株生活在水中,常运用于水体较深的中心区域;沿岸耐湿乔灌木,如水杉、池杉、柳、木芙蓉、夹竹桃、竹、迎春、蔷薇等,主要用于衬托园林水景的背景,能给人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2、水生植物景观配置及特点

2.1 水生植物景观配置

2.1.1 水生植物景观上要正确运用水生植物的形、色、体量、风格,应有一定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同时应错落有致,显示其多样性,使景观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

2.1.2 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水生植物与水生植物之间,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协调,运用其姿态,线条、色彩上产生的柔和舒适的感觉,给人一种柔和的舒畅优美之感。运用水生植物的色彩或环境中的明暗度,突出景观的主题,烘托气氛。如万科榆园景观,木质曲桥与岸边垂柳和湖面的黄菖蒲、水生鸢尾,睡莲等水生植物形成强烈对比,使水生植物景观更富有诗情画意。人在曲桥上行走,宛如花上行。远观蓝天、白云、桥与湖面的水生植物相映,色彩反差大,对比强烈,给人以兴奋、奔放的感受。

2.1.3 在水生植物景观营造中,也应有韵律和节奏感。湖水涟漪,蒲荻摇曳,都能显现出诱人的韵律感。水生植物植株叶的大小,花的繁茂以及高低错落,排列有序,疏密变化,均能使人产生轻快明了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人感到十分有趣。另外水生植物同岸边植物,建筑等进行配植也能产生各种韵律感、节奏感。

2.1.4 水生植物景观与园林建筑的配置:园林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能给人以艺术感觉,但一般建筑线条都显的比较直硬,缺生机,而水生植物的线条较为柔和姿形多样,色彩亦丰富多彩。临水建筑若用水生植物搭配协调,会使景观更富有美感。如扬州的荷花池、灰瓦红柱与池中散布的荷花、茨实映衬,色彩互补,既丰富了水面的景色,又衬托了亭、阁建筑之古朴。园中曲桥,与水面干屈菜的红花,与碧绿的风车草相映,柔和得体,协调自然,景观效果甚好。

2.1.5 水生植物景观与园林雕塑的配置:园林雕塑以多种题材,装饰和点缀园林水景或配合有主题的景点,深化主题。雕塑因园林水景而生色,而园林水景因雕塑而升华。小游园水景中常以砼制彩绘蟾蜍、仙鹤雕塑点缀,给水生植物的造景加深了自然生态为主题的内涵,让游人更觉有轻松、活泼、回归大自然的天趣。

2.1.6 水生植物景观与水禽、鱼虫的配置:生活在水域的鸟禽很多,水禽成群飞翔,游戈于水面,戏穿于芦荡蒲荷之间,的确是好一派湖光景色。“荷动知鱼散”,鱼的活动常在水生植物造景中产生良好景观效果,形成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蝴蝶、蜜蜂等昆虫的活动使水生植物景观更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放养鹤、鸭、鹅、水鸟等水禽于湖中,营制禽巢于芦荡之中,再放鱼、螺等为鸟、水禽提供食源和栖息处。水禽游戏于水生植物之间,自然湖泊野趣十分浓厚。

2.1.7 水生植物配置中也可充分发挥花色、香味、叶型等效果。水生植物花色丰富、艳丽,在配置中可突出群体的花色效果,如蓝色花的凤眼莲,白色花的水鳖,黄色花的萍蓬草,红色花的睡莲和多花色的花菖蒲、水生美人蕉等。拙政园在水际安置荷风四面亭,让人们领略清风带来阵阵荷香的梦幻般享受。具香味的水生植物有海寿花、水芹等,可以广泛应用于园林水景中。为营造独特的水生植物景观,可应用具有独特的叶型和花型的水生植物,如水莎草、花叶水葱等的叶,香蒲、水烛的花等。

2.2 主要几种水生植物景观配置应用特点

2.2.1 浮叶型花卉植物是营造景观的重要素材。它们使景观层次分明,清新自然。如睡莲大区域远观一览平润之美,近看能细品其娇容秀色;小区域与荷花、芦苇、蒲、水葱、秀石、相配置,意境亦殊幽趣。王莲叶片硕大如盘,在大水面营造景观,以岸边垂柳疏树绿荫垂条为背景映衬,别饶韵致,给人增添了一份新奇。香菱片植或散植于近岸,亭榭、亦颇宜人。荇菜,花颤,叶亦移,姿态万端。

2.2.2 挺水植物是水景中的主题植物。挺水植物与水体和岸上的景物相映,均能反映出不同季相的秀美景色。如在扬州荷花池的广阔水面遍植荷花,造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景观。如苏州拙政园,使人可从不同角度凭栏细观荷花的娇容。菖蒲一般丛植于岩石旁,桥头等地,姿态挺拔舒展,淡雅宜人。水生鸢尾亦常用来点缀于石旁岩间,池畔溪边,风韵优雅,清新自然,花开之际,更加靓丽可人。千屈菜花色明艳醒目,姿态娟秀洒脱,使用千屈菜片植,可使之与周围的树、水、石,建筑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主题,使之层次分明,悦目,景色优雅宜人。芦苇应成片种植于湖塘溪边,或散植桥头岸边,芦苇深秋的景象,柄柄芦花,更引人入胜。慈姑以衬景为多,散植于池边,对其他水生植物有衬托作用。池边种植数丛慈姑与石岸、蒲、风车草、荇菜相映,色彩对比强烈,布局合理,花开之时清香淡雅,亦殊幽趣。

2.2.3沉水植物亦是水体净化剂。其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能力均大于漂浮和挺水植物,而且可以在水下产生氧气,是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其中苦草、黑藻等应用频度最高,分布最广。苦草生长在河流、湖泊水中,是植物园水景、风景区水景、庭院水池的良好水下绿化材料。如苏州东沙湖生态公园湖水中苦草若隐若现,姿态婆娑,偶有鱼儿穿梭其间,与波光鳞鳞的湖面组成了一幅生动趣味水景画。还有黑藻生长在静水池沼、沟渠及稻田内。?种植黑藻、伊乐藻等?可以净化水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水生植物景观配置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因素对景观效果的影响

3.1 温度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因其种类差别很大。挺水及浮水植物对温度变化较敏感,一般35℃以上较难生长,25-28℃适宜生长,10℃以下停止生长。5℃以下休眠或枯亡,由于自然界中温度的变化是由四季的物候变化反映出来的,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四季的变化可对水生植物产生不同的季相景观效果。

3.2 水质不良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大。混浊、污染,可使沉水植物光照减少,代谢紊乱而消亡。水的深浅程度对水生植物较为敏感,在挺水植物中,荷花、日本神草等一般在1.2m以下水域生长良好,超越此限不能良好生存;干屈菜、水葱一般在0.6m以下水域生长为宜;菖蒲、香蒲、慈姑、旱伞草一般在0.4m以下水域生长较好。

3.3 光照的强弱可影响水草的观赏效果。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岸边耐湿乔灌木一般大多为强阳光植物。

3.4 空气的清新和流动,能带动水生植物的清香飘散,如荷香能给人神清气爽之感,亦可使水生植物摇曳婀娜,使景观产生一种潜在意境。

3.5 土壤问题,水湿地土壤应尽量消除还原有毒物质,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改善湿地的氧化还原状况,增加整个土壤系统的含氧量。尽可能的使用淤泥土栽培水生植物。

4、水生植物的配置要兼顾“意境”氛围

4. 1 园林水景主要以水生植物,近岸耐水湿植物,建筑、山石、园林小品等为构景要素。在设计构思组景上,应强调景观的意境,使主观范畴的意和客观范畴的境相融合。在龙湖房产景观的人工湖,湖中以荷、菱、蒲、茨、苇、莲及萍藻等水生植物造景,岸边散植垂柳、海棠、木槿花、海竽、菊、观赏草、草坪等,自成组团,有露有掩。迎春等点缀岸边,延伸至水面。隔水观倒影,景色清新自然、秀丽可人。石岸隐露自然,线条丰富,趣味横生。柳影、荷影,映衬在一起,协调有序,丰富了水生植物的壮丽景观。湖中荷菱叠翠、蒲荻丛茂,水禽飞鸣,游戏其间,隔岸知春,苍翠可爱,自然构成了园林水景的特色,达到了一种意境,使人融入回归自然之中。

4. 2 “出淤泥而不染”,是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词句,当荷花的自然属性与人类洁身自好的品格联系起来,这感觉就得以升华,还有菱、荇、苇、蒲、萍等水生植物,以及柳、槐、桃、竹等岸边植物,人们对其亦赋予相应的文化内涵。如唐代白居易《池上篇》云:“有水一池,有竹千竿……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从文章中可看出白居易的生活情操和文化素养。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水生植物之所以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象表现出与人的品德情操相类似的特征,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5、当前水生植物景观配置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期望水生观赏植物在部分地区水景应用中,虽然已表现出良好的景观及生态效果,但材料选择与植物配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5. 1 水生植物应用的物种多样性仍不足,常采用水生植物还是局限在黄菖蒲、水生美人蕉、水生鸢尾、荷、睡莲等常用的几种范围内,造成多数水生植物景观千篇一律的现象,缺少新意。因此在水生植物景观配置过程中,筛选时应注意选择观赏价值高、管护成本低、适应性强的水生植物,充分利用好本土化、乡土化的水生野生群落资源。同时,加强新优水生植物的引种,对试种成功的品种加以推广和应用。

5. 2 对水生植物的配置方式研究、运用不够。当前,水生植物应用于水景中的形式多为堤岸边垂柳映水,池中荷花映日,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护岸的“四面荷花三面柳”式的景观,形式单一,不能给观赏者提供步移景异的自然景观。而在自然湿地中,由于对水生植物配置、利用缺乏足够重视,导致湿地水景观赏期短,景观单调、乏味。因此自然水体配置的水生植物宜高低错落,沿水岸边缘或丛植或点植,植物的色彩、体量及线条可多变,忌裙边式种植,规则式的水体宜在水体中围合规则的种植槽,槽内水生植物不宜过多,以防植物蔓延破坏整体景观。在植物品种配置上,构成挺水、沉水相呼应,水生、陆生相协调的植物配置格局,研究、选择构成形式稳定、景观自然美观的配置方法,以营造更自然、更生态的水生植物景观。

5. 3 水生植物景观配置缺少季相变化。新建的人工水景中,由于所用水生植物品种单调,且缺少搭配种植。此外,对于水生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普遍认识不足,冬季景观较差,往往水面一览无余,或枯枝残叶。在目前种植水生植物绝大多数为落叶性状,只有少数如石菖蒲等表现常绿特性,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必须合理使用现有的水生植物种类,并考虑冬季景观的营造。

5.4布局过密,影响了景观透视线及倒影的体现。水生植物只是水景的点缀,不宜过密布置,否则会喧宾夺主,既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视线,也会影响水体的流动和防洪。如:五泉山公园翠幽新圃池、军民池中,种植的睡莲几乎充满池面,使水景中令人迷恋的倒影几乎全部失去,使水面积缩小,产生不良的视觉效果。通常水生植物面积应为水面总面积的1/3-2/5,不宜过于拥挤。水景形成后,随着水生植物的不断生长、分蘖,水面会越来越拥挤,这样就需要人工修剪、抽稀,必要时还可在水底用砖石围堰,以防其地下茎蔓延。只有保持一定的空荡水面,才能重现水波涟漪的美景。

5.5 生态问题研究不够。水生植物的生态净化功能常被忽视。我们在营造水景进行水生植物景观配置过程中,应把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作用巧妙地与园林污水治理相结合,既能增强景观效果,又能节省治理费用。因此研究水生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活习性与生长环境,以利于在造景中合理地利用,合理地选择水生植物,使其达到景观生态的要求。

6、结束语

随着生态城市、生态居住及环境建设,人们会越来越关注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作为建设水景园、湿地公园、庭院水景及污水生物处理的重要材料,它反映了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现代理念。在营造人工水景的溪流、湖泊、叠水等的同时,种植水生观赏植物,既可以增添水景的情趣,又可以净化涵养水源,从而充分发挥水生观赏植物在水景美化、环境美化、净化环境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彩芸,夏宜平.杭州园林水景的水生植物调查及其配置应用[J].中国园林,2006(1):83-88.

[2]吴昊,王宏伟,孔杨勇.水生植物在景观水体营造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08(5):47-48.

[3]郑益群.水生植物在校园水景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8(3):14-16.

[4]徐利平,刘慧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植物资源调查[J].浙江农业科学,2008(5):555-557.

作者:施义香 李丽

水生植物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篇3:

试论园林绿化中水生植物的应用

【摘 要】水生植物是我国园林绿化建设中最常应用到的植物品种之一,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条件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对水生植物进行了简要概述,指出了水生植物应用的意义,并分析了当前水生植物市场的现状以及水生植物在绿化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水生植物的应用原则。

【关键词】园林绿化;水生植物;景观价值;生态价值

我国人民对于水生植物的喜爱由来已经,很多优美的诗句都是描写水生植物以及其所在环境景色的。直到现在,水生植物形成的水景依然是人们最喜爱的景色。在很多公园或建筑小区的建设中,都会引入水生植物,以增加环境的美感和情趣,形成舒适宜人的自然景观,丰富园林绿化的生物种类,实现良好的园林绿化效应。

1、水生植物概述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我国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种。在园林中,按其生态习性可分为:①浮叶植物:睡莲、满江红、萍蓬莲、菱等;②挺水植物:荷花、千屈菜、水葱、泽泻、雨久花、香蒲、菖蒲等;③沉水植物:金鱼草、伊乐藻、轮叶黑藻等;④滨水植物:水杉、落羽衫、竹类、水松、木芙蓉等。目前,水生植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专类水景园、野趣园的营造。随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用研究的深入,人工湿地景观也应运而生,成为极富自然情趣的景观,而容器栽培的迷你水景花园的出现则使都市居民的阳台和平台平添生趣。

2、水生植物应用的意义

目前,水生植物在城市的园林绿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大到公园池塘,小到室内鱼缸都可以实现水生植物的应用。由此可见水生植物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而广泛采用水生植物进行园林绿化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主要可以体现在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这两方面。

2.1景观价值

对于水生植物,人们不但能观叶、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西方园林中提倡的野趣园,野趣最宜以水生植物配置来体现,如种植芦苇、香蒲、慈姑等。由水生植物等要素组成的湿地丰富了水体景观,增加了景观的丰富度。在水环境的建设中人工湿地专家与景观设计师的合作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随着人工湿地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湿地在塑造住宅区自然生态环境、维护景观水体等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2生态价值

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

3、水生植物市场的现状

水生植物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水生植物市场的发展。在城市园林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水生植物的应用已经涉及到了绿化工作的每一个领域,在此需求下,水生植物市场就需要不断的推广新的可应用水生植物,来发展自身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水景项目的开发和发展。

虽然水生植物有很多种类,其价格也都各不相同,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水生植物市场的发展使得竞争更加激烈,质量是決定价格是关键因素,提高水生植物产品质量,也会是未来水生植物发展的主要方向。

现如今,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的应用领域方面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最早水生植物在风景区、公园中应用较多,后来在房地产水景、庭院水景、城市绿化美化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今后,湿地保护、生态治理等工程将给水生植物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4、水生植物在绿化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大量的水生植物产品给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但不同的水生植物对于生长环境的需求是不同的,为了保证水生植物的应用效果,在采用水生植物进行绿化时,需要注意相关的技术问题。

4.1水生植物的应用要因地制宜

不同生长类型的植物有不同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栽种。不同栽植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栽种。不同的地域环境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在进行植物配置,尤其在人工湿地建设时,要坚持“以乡土植物品种进行配置为主”的原则。乡土的水生植物不仅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易于成活和管理,而且在成本方面也比较低廉。对于一些新奇的外来植物品种,在配置前,要参考其在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的生长表现后再行确定,防止盲目配置而造成的施工困难。不管是设计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必须熟悉所栽培的水生植物特性,以合理配置所用的水生植物,避免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

4.2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湿地环境

湿地作为生物多样化和物种资源的集中聚集地,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如抵御洪水、调节径流、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又是陆地上天然蓄水库,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生态环境相当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充分利用湿地的作用,注意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植被条件,建立一个由乔灌林、草滤带、挺水植物带、沉水植物带和漂浮植物带组成的与水体—湿地—滨水景观—陆地景观—人工环境的模式相适应的完整植物景观生态系统。

5、水生植物在营造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原则

由于当前的水生植物利用方式都是采用人工施工的方式进行的,而非自然形成后再加以利用的。因此,为了保证水生植物的应用效果和生态效益,提高水生植物在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艺术气息,笔者以为,在园林景观的水生植物应用中,需要遵循相关的应用原则。

5.1水生植物景观与园林的整体统一原则

园林景观是由一系列的景观部分组成的整体,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在水生植物景观设计时,也应把水体景观作为一个部分来思考。除了应用水生植物造景外,还要注重水体景观与周围景观耐湿乔灌木的配置达到整体最佳状态。

5.2注意混合的植物配置方式和季相变化时的景观变化的原则

由于植物的生长期具有一定的时间范围限制,在不同的季节,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也都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保持四季都能实现良好的水生植物景观,在种植水生植物时应注意搭配种植,混合的种植不同季节生长的水生植物,可以提高景观的观赏性,形成稳定和多彩的自然景观。

5.3植物种类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水生植物分为漂浮植物、沉睡植物和挺水植物,而沉水植物因在水底而不能很好的体现其观赏价值,因此在当前的水生植物应用中,往往忽视了沉水植物的应用。但研究表明,采用多种植物种类应用在同一空间不仅能够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还能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降低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保证水生植物健康的生长,起到更大的生态效应。

5.4展现地域性特色的原则

不同的地域其水景的特点也有不同,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周边环境,选用适宜的水生植物,结合瀑布、叠水、喷泉等不同的环境呈现各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不仅要使用常见的水生植物还应开发适合当地并具有地方特色的野生种类,展现地域性特色。

5.5展现文化意境的原则

在传统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的参与并不仅仅用于造景,更大程度地上是“借物言志”,把许多文化内涵赋予水生植物。如“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将荷花的自然之美延伸到对其高贵品格的崇敬。所以,应进一步挖掘水生植物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出千姿百态的水生植物景观。

6、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品质的提升,使得其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舒适感,还要求一定的美观性。水生植物的充分应用很好的满足了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且营造了良好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提高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效益。

作者:于洪英

上一篇: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下一篇:区委深化廉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