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2022-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品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品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广西中职品牌专业建设实施路径探析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实施中职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义,阐述中职学校品牌专业建设中要遵循内涵发展原则、创新驱动原则、示范引领原则,提出厘清专业建设思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完善专业建设机制等品牌专业建设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广西中职学校 品牌专业 专业建设 建设思路

2019 年 8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计划到 2022 年,在全区建设 50 个品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2019 年 12 月,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并于 2020 年 2 月公布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名单,有 35 所学校的 50 个专业群入围此次建设计划。将品牌与专业结合起来,就是要使学校开设的专业获得社会、企业、学生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认可。品牌专业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居于标杆和引领地位,可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广西中职品牌专业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广西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中职学校内涵建设,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凸显中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广西实施中职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义

(一)落实改革任务,推动中职教育内涵发展

启动广西中职品牌专业建设计划是贯彻国家和自治区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关部署要求的有力举措,有利于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广西中职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的实施,就是要进一步对准广西创新发展九大名片、聚焦广西千亿元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建设一批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服务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代表着专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广西同类专业的最高水平、在全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有效引领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

(二)不断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提高社会认可度

目前中职教育还没有得到民众的充分重视,不少民众对中职教育有一些偏见。其实,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社会急需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对发展本地区特色经济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中职学校要想得到大众的认可,就必须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提高社会声誉。中职学校可以通过打造品牌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中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实训基地建设等,使学生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获得良好的社会认可度,增强中职学校的吸引力。

(三)有效突破中职教育专业建设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中职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通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然有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如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不高、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有名无实、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在打造品牌专业的过程中,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与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与措施逐一解决,推进产教融合、教学资源、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四)为创建国家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奠定基础

2020 年 9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颁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指出,到 2023 年,中职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遴选 1000 所左右优质中职学校和 3000 个左右优质专业、300 所左右优质技工学校和 300 个左右优质专业。我们要通过中職品牌专业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培育一批人才培养和治理水平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高贡献度,在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方面具有良好基础的中职学校及专业,为广西争取更多的国家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

二、品牌专业建设的原则

(一)内涵发展原则

以内涵发展为目标,突出质量意识,强化育人能力,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中职学校应聚焦品牌专业建设,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提升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整体提升广西中职学校专业的建设水平与办学效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广西重点发展的“14+10”千亿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在量变中实现质变,促进专业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创新驱动原则

品牌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一次积极探索,要以改革创新驱动专业发展,在专业设置动态管理机制、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形成突破。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遵循专业自身的发展规律,结合现代科技和管理的发展趋势,把握未来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动向。既要保持和发展现有的优势,又不能因循守旧。要以创新发展的眼光,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不断开辟新领域,在不断创新中保持优势,使品牌专业充满活力。

(三)示范引领原则

以广西中职品牌专业建设为抓手,发挥品牌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推动专业改革创新,带动校内相关、区内相近专业(群)共同发展。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既优先发展重点专业,又注重相关专业群建设。做到突出重点、以点带群、以群撑点,促进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同时,相关专业群的整体发展,又进一步强化品牌专业的建设,巩固专业建设的优势地位。通过对品牌专业进行理论研究并积累实践经验,为学校其他专业及区内同类专业建设起带动和示范作用,从而推动广西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品牌专业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厘清专业建设思路是关键

第一,系统谋划、统筹实施。在学校层面用系统的观点统筹专业建设工作,从整体出发,寻求最优化的综合效益。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只要实现各要素的合理搭配、协调和构建,就能实现系统的“最优化”,从而发挥出更大、更好的整体效益。例如,学校成立品牌专业建设领导机构,全面统筹建设工作。

第二,以人为本、质量至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主题、新目标、新任务,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把质量意识贯穿于专业建设之中,服务于促进学生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特色和优势,提升育人水平。学校通过建立品牌专业建设标准,全程把控建设质量。

第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制定品牌专业建设方案时,要立足实际,做到整体设计、逐步推进、突出重点。不必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应在循序渐进中提升专业建设实效,稳步提升专业办学的整体能力。

(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是根本

第一,对接岗位能力标准,提升课程建设水平。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而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教师团队应根据企业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并据此确定工作能力领域,最终设计出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知识、能力并重的课程体系。例如,学校对接1+X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建立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并使之与岗位能力、考证标准、培养过程等对接。

第二,对应岗位工作任务,开发课程教学资源。高度重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行业、企业开展较广泛与深入地调研,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根据工作过程,开发项目化、混合式的课程资源。以课堂翻转为路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有效获取和利用教學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对照教学诊改要求,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标准链,在完善部门岗位职责和岗位工作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每一项目标任务的考核标准;聚焦人才培养质量,修订和完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品牌专业建设标准,建成完整的标准体系,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提供标尺。深入推进信息化校园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基于实时数据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和预警功能。完善业务系统的功能,编制基于平台的各项业务流程,将工作目标任务、考核标准、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反馈于应用平台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管和预警。完善与教学诊改工作挂钩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诊改工作的有效实施,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三)完善专业建设机制是保障

1.建立专业建设管理机制。首先,健全机构,明确职责。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品牌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设立由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系部主任、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其次,拟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推行专业建设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工作进程表,将工作分解到个人,明确任务完成时间,确保建设进度。

2.创新专业发展机制。一是建立社会参与的专业发展决策机制。围绕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服务行业新技术发展的能力。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调研和分析制度,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强化审批程序管理。注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论证,对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课程及时进行调整。二是在专业建设中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利用现代学徒制推进校企融合,提高技能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由技术技能大师领衔的“双元”教学团队,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师徒”教学模式,探索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

3.完善专业建设监控机制。强化建设质量监督,建立项目监管制度,通过项目建设信息平台实时更新项目建设情况,设立监控预警值,对专业群建设进度、建设目标达成度、建设效果等进行监督、评价与反馈,提高专业建设效益。同步推进廉政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公开专业建设的重大项目,使建设在阳光下运行,促进专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8-01)[2020-08-22].http://www.gxzf.gov.cn/zfgb/2019nzfgb/d15q_35428/zzqrmzfwj_35429/t1514542.shtml.

[2]教育部等九部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19-09-16)[2020-08-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3]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Z].2019-12-21.

[4]贾崇亮.中职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的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23).

[5]刘慧敏.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现状及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中职学校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9.

[6]朱 杰,宋丹妮.汽车企业品牌溢价研究[J].北京汽车,2010(6).

[7]白新青,袁海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中职教育专业建设探索[J].科教导刊,2017(4).

[8]彭红科.校企共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6).

[9]熊发涯.职业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误区剖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三教’改革背景下的广西中职电子商务品牌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GXZZJG2020B227);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互联网环境下跨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以《新媒体营销》与《咖啡技艺》课程为例”(GXZZJG2020B226)。

【作者简介】黄 煜(1970— ),男,广西南宁人,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电子商务专业教学。

(责编 刘 影)

作者:黄煜

第2篇:关于高职院校实施品牌建设的思考

摘要:在高职院校各方面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将要由规模扩张型发展进入内涵型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通过教育品牌的建设求生存、求发展。这是高职院校明智的选择,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品牌建设

要解决个别高职院校乃至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各高职院校要树立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打出自己院校的品牌,进而打出整个高职教育的品牌。

一、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1985年试点到现在已有23年。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高等职业院校(专科)招生237.4万人,占本专科招生人数的53.1%;在校生595.7万人,占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的44.7%6;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占高校比例的46.82%。在看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可喜局面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高职教育正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期,未来,高职教育必将会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这一改变。意味着高职院校靠提高办学质量求生存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要想在新—轮的竞争中始终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把重点放在建设本院校的教育品牌上来。

二、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特色不突出

1、高职院校之间的比较特色不明显。目前的高职院校主要是由多所中专、技校等中等职业院校合并升格而成的。升格的动机一方面可能是真正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大力发展;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的升格是为了解决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危机,而不是出于本身要做大做强,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合并升格过程中政府起了关键性作用,政府在运作过程中难免有忽略教育规律,把许多原归属不同政府部门且专业差距很大的中等专业学校,捆绑在一起升格为现在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多种多样,不集中更不科学,进而导致学院很难把财力、物力和人力集中到少数专业,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就导致了各高职院校之间比较特色不明显的状况。

2、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间的比较特色也不明显。许多新升格的高职院校,一方面,师资结构距离职业教育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双师型”教师比例严重不足,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对师资的需求;另一方面,实践性课时偏少,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使得“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在教育教学中难以充分体现。

(二)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

1、各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根据前面的数据分析,截至2004年全国有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即平均每个省有30多所高职院校,如此高密度的布局,带来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这种竞争突出表现在生源的竞争上。

2、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竞争。一是来自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竞争。我国的传统思想是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能,重研究轻职业等。因此,传统观念就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这种观念的改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高职院校在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竞争中还将处于劣势地位。二是来自初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初等职业教育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发展低潮以后,现在又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国务院已确定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在2005年扩招100万的基础上,2006年继续扩招100万,力争经过几年努力。使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达到800万人以上。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协调发展。国家将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战略重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无疑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是又一个挑战。

三、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着力点

(一)顺应社会环境变化,明确办学定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措施的实施和推进,更要求高职院校及时调整和转变观念,顺应社会环境变化,确定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有两种基本类型:高等科学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科学教育是以“学科本位”为本质特征,它有两项基本要求:以学科为基础:注重广泛的适应性。目标是培养社会所要求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强调毕业生要有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和对未来工作的广泛适应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的重点不是学科的系统性。也不要求毕业生对未来工作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有两个主要特征:“高”。决定了它必须以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和管理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着重进行高智力含量的职业技术教育,要求毕业生能够掌握熟练的、高智力含量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对未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适应性。“职”。则决定了它主要强调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知识及其学科基础注重综合性,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更新教育观念,确定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可为推进教学改革、办好高职教育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完善内部制度体系建设,规范高职院校管理

制度是人们言行规范化的前提,在一所学校的内涵建设中,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规范的办学行为(即符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的要求),良好的教学运行规律。为此,我们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努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参照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改革和优化人事分配制度,鼓励拔尖人才立足岗位,创造优异业绩,使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在合适岗位,人人创一流业绩;要依法办学,对财务、招生、招投标、资产管理等重点、敏感工作实行严格控制,确保学校的清廉形象;要规范各种议事制度,建立专家委员会,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形成以“制度管人”带动“文化管人”的新境界,从而提高一所高职院校对一些新成立院校的竞争能力。

(三)围绕市场需要,创建特色专业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学校条件、办学指导思想密切相连,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专业设置的首要问题是了解市场需求,分析学校实力,确定专业设置与发展方向。我们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市场变化,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就必须动态跟踪和把握人才市场供求规律,不断改革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建设一流的课程体系结构、一流的教学条件(核心是校内外实训基地)、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过程管理体系,而这些都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专业建设这个“龙头”,我们可以

带动内涵建设工程的整体推进。专业建设可以增强学校与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比较优势。在专业建设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处理好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需要”与“专业扩张”的关系,消除一些院校在专业建设上存在严重的“跟风”现象,只看到招生良好,不讲专业的基础条件硬上新专业。二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有的院校热衷于申报新专业,但新专业的各项建设工作却裹足不前,缺乏特色,根本不可能保证质量。三是“长线”与“短线”的关系。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化办学模式,决定了其专业建设工作的与时俱进的品质,应该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规律,妥善搭配“长线”与“短线”专业的比例。各类专业要相对稳固,专业方向则应灵活易变。这样既保证了一些资金来源单一的院校的正常运转,又兼顾了以“长线”专业带动“短线”专业成熟。

(四)两手并举。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人才保障。高职院校也要有自己的专业学术带头人,他们既能够洞悉市场的前景和专业的发展方向,同时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德国的“双元制”世界闻名,培养了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这都源于德国严格的职业教育师资准入制度。切实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是推动高职院校进行教育品牌建设的根本保证。要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彻底打破过去常规的老一套教师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要与企业紧密合作,一方面,从企业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来学校当老师;另一方面,与企业共同培训现有的教师。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識,而且动手能力要强,并且要有一定的量化标准。

(五)改革教学模式,实现工学有机结合

校内外紧密结合,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这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下苦功去研究、去探索的重点、难点,也是创建特色学院,打造品牌专业的基础条件。地方高等职业院校要面向地方经济,服务于行业发展并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沟通,解决企业人才需求与劳动力素质的矛盾。通过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置身于专业生产一线,做到工学结合,提高素质,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也可在院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地方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施“订单培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实施“工学结合”,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学有机结合,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办学方针;教学质量的监控,要有用人企业参与,要从源头抓起,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过程的监督;要强化教学后管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保证培养方案的实施与培养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评价模式。

(六)夯实校园文化基础,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学校精神、传统和作风的综合体现,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最重要的教材和教师。文化建设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硬文化,即包括各种教学设施以及校园环境的物质文化;二是软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高职院校实施品牌建设,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建成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并使全校师生从心底里对之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既是学院品牌建设的依托,也是学院品牌建设成功的重要标志。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品牌战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战略,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任何高职院校都不可能在品牌建设上一劳永逸,不断追求创新与卓越才能最终实现品牌战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七)培育办学特色。创建高职教育品牌

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突出特色,创建高职教育品牌。所谓办学特色是指一所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的、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在确立学校的特色发展战略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端正认识:一是办学特色与办学规模无关。众所周知,西方许多名校,特色鲜明,但规模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讲,规模是特色的天敌。二是专业门类齐全与否与办学特色不直接相关,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我们必须认识到办学特色的4个基本特点:差异化、累积性、独特性、实用性。高校办学特色必须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其价值一定取决于其对国家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进程做出的实际贡献的大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灵魂是具有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高职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并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校风、学风、师资水平、专业能力、制度规范、教学与研究方式。培育和形成各校的办学特色,必须注重以下方面的工作:要以凝练的办学理念为基础;靠优势学科来体现;靠其优师名生来支撑;要靠院、校长的治校方略来引领。

作者:张 琦

第3篇:供电企业品牌建设联动机制构建与实施

摘要: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对传播企业价值、塑造良好形象、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创新开展品牌建设“四项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与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相融合,从品牌价值内涵、传播载体、实施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工作机制。该机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反映了电网企业品牌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品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流程不畅、制度不全、标准缺失、资源分散等瓶颈问题,实现了企业综合价值和软实力的双提升,为建立电网企业职责清晰、相互协同、一体化运作的品牌建设新格局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品牌建设;联动机制;供电企业

作者简介:王小溪(1982-),女,辽宁辽阳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品牌专责,经济师。(辽宁 沈阳 110006)

一、概述

当前,电网企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管理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品牌建设工作作为电网企业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传播价值、塑造形象、优化环境、提升实力、保持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是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1.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电网企业作为国有重要能源供应骨干企业,历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由于认知上存在的差距,电网企业某些改革创新举措还没有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理解和支持,有时还会听到“杂音”或遭到质疑,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影响了电网企业的发展和形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网企业品牌建设和软实力的滞后。具体表现在电网企业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掌握的公众话语权不对称,企业创造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未形成对应的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这些都要求电网企业必须进一步深化品牌引领战略,更加重视内外的协调,更加重视对外部资源的利用,更加重视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主动改进对外沟通中的薄弱环节,努力形成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互动。

2.构建“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对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事关全局,对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等都将带来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必须切实发挥品牌建设在舆论引导、凝聚力量、推动工作中的先导作用,对外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良性互动,获得政府和社会的充分理解与支持,积极营造有利环境;对内加强宣传,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克服困难,解决好制约公司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品牌建设涉及电网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需要全员发动、全方位参与、全过程融合,紧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才能相互促进,才能有感染力,才会有生命力。

3.公司实现从跟随、赶超到引领的过程对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几年,公司和电网发展突飞猛进。在品牌建设方面,公司加快构建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努力营造高强度、高密度的传播态势,主动防范和控制舆情风险,积极推进社会责任和爱心公益管理,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有力服务、保障和支撑了企业与电网科学发展。尽管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国家电网公司确定的品牌战略目标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是品牌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对于什么是国家电网品牌、如何开展公司品牌传播尚缺乏深入思考与系统认识,没有真正树立业务工作与品牌建设密不可分的观念;对如何打造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品牌事件,突出辽宁公司特色和亮点还缺乏系统的思考。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行业内部宣传、轻公众认知传播、重传统平面媒体宣传、轻新媒体传播、重事实宣传、轻情感传播的现象。二是公司系统品牌建设的整体策划与联动不够。在典型经验、人物、事件的挖掘、培养、选树、宣传上没有形成有序连接和闭环管理,缺少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联动机制,品牌传播的力度和效果与公司改革发展的实际业绩不匹配,与先进网省公司还存在差距。三是全员品牌素养亟待提升。公司目前新闻采编队伍实力较强,但在品牌策划、管理、对外传播、舆情处置等方面的专兼职人才较为缺乏,相当一部分干部员工不会和媒体打交道,防范、化解舆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迫切需要加强相关技能和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品牌素养,提升公司整体品牌建设能力。这都要求人们开阔视野,创新思想观念、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进品牌建设工作。

二、管理创新目标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的品牌建设体系,主要由品牌价值体系、品牌传播体系、品牌保障体系、品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构成。

1.品牌价值体系

品牌价值内涵是品牌的灵魂,体现着企业的价值追求和经营理念。公司品牌价值内涵包括“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企业宗旨、“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发展公司,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目标、“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服务文化理念和“感动式”服务品牌,目标是树立公司开放、进取、诚信、负责的国企社会形象。

2.品牌传播体系

品牌价值的积累源于品牌的传播,品牌传播是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传播体系包括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两个方面。公司品牌传播载体包括电力营销、品牌标识推广、经营环境塑造和特色服务载体等。传播方式包括营销服务传播、供电信息披露、新闻宣传传播、公共关系传播、广告传播等。

3.品牌保障体系

公司品牌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以建立健全品牌建设组织机制强化对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支撑品牌发展;以加强流程管理、完善制度规范、实施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强化品牌运行过程的管理控制;以建立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化解品牌危机,修正品牌建设中的偏差。

4.品牌评价体系

评级体系重在把握品牌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品牌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认知,为强化品牌管理、深化品牌建设提供客观的依据。公司品牌评价体系包括公司内部评价、社会评价和利益相关方调查三个方面。

三、管理创新实施

1.建立“一纵三横”内外联动机制

“一纵”,即省、市、县三级公司协作联动。通过“构建体系、健全机制、理顺流程、强化考核”,明确管理界面,完善28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建立品牌建设工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到领导、机构、人员、制度的“四到位”。公司每月召开由党组书记主持、21个职能部门参加的品牌建设工作例会,及时总结、分析和部署相关工作;各市、县公司在强化执行和落实的同时,实施每周通报、月度例会、季度考核、年底评先“一条线”,确保上下联动、纵向贯通,形成了品牌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三横”,即公司与各级政府、意见领袖、新闻媒体协作联动。吸纳96名社会知名人士为公司意见领袖,建立与各级政府、意见领袖的常态沟通、新闻发布、定期会谈“三项机制”,并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辽宁电力信息“三个载体”,及时报告工作绩效,反映面临的问题,搭建基于价值认同的合作关系,畅通高层传播途径。与中央驻辽媒体、辽宁日报、东北新闻网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公司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2.建立“业务捆绑”协同联动机制

品牌建设工作是在专业工作基础上的更高层面的提升。公司本着“管业务必须管品牌”的理念,实施“业务捆绑”,统筹开展品牌建设与业务工作的“三同”(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和“三有”(有计划、有落实、有提升)。各部门、各单位在管理业务工作的同时,有重点、有计划地落实本专业范围内品牌建设工作。特别是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主动融入品牌化发展意识,及时提炼、传播本专业的特色经验、亮点和信息,并把工作中“值得回味的历史、值得展示的成果、值得总结的经验”物化于文字、图片和展板,编辑出版“与五大同行”系列丛书四册和优秀社会责任实践成果系列丛书三册,充分展示了“三集五大”建设成果。

3.建立新闻宣传与舆情防控“一体化”联动机制

公司新闻宣传工作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改革氛围的同时,将舆情风险防控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构建“舆情防控、新闻宣传、媒体管理、舆论监督”一体化的舆论导向体系。一是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围绕各个阶段重点任务,唱响主旋律,组织实施重大主题传播策划,引导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二是完善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管理制度,实行新闻采访“统一受理”的工作原则,保持对外传播的统一口径。三是制订突发事件新闻处置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反应、应急协调机制,超前防范和化解风险,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四是积极开展舆论监督,确保有利于改革发展,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队伍稳定。五是推动与各类媒体、网站的战略合作,创建共同支持公司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4.建立“三位一体”考核监督联动机制

为强化品牌建设工作闭环管理,公司建立了“考评反馈、监督评价、整改提升”“三位一体”的考核监督体系。印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品牌建设工作百分制考评细则》,制订目标明确、权责清晰、考评有据、问责规范的考核办法。将品牌建设相关要求纳入到公司绩效考核、行风建设考核、先进单位考核之中,实行舆情信息周通报、日常工作月通报、综合工作季度考核、重点工作定期协调督办等常态化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四、创新成果

通过建立品牌建设“四项联动机制”,公司品牌建设工作实现了“四个转变”:

1.品牌建设工作体系实现了由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向统一协调、集约高效转变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品牌建设工作体系,品牌建设工作职责更明确、流程更顺畅、界面更清晰、成效更明显。各部门、各单位对品牌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协同运作的意识明显增强,“管业务必须管品牌”的理念体现在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品牌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了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2.品牌传播实现了由单兵作战、重量轻质向统筹策划、量质并举的转变

建立了新闻宣传工作由对外联络部统一管理、媒体业务部和各单位分级负责并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品牌传播统一策划、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了多层面、多方位的立体传播网络,把资源整合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报道力和传播力。公司在“三集五大”典型传播、学雷锋活动、先进人物传播、支持清洁能源以及抗灾保电主题传播等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学雷锋活动主题传播得到中央领导刘云山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辽宁抚顺供电公司把雷锋精神融入企业的经验很好,思政会可深入调研、总结、推广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中央媒体可公开报道。同时,公司还对连续31年照顾孤寡老人的大连供电公司员工刘龙事迹进行策划传播,刘龙当选中央电视台首届“温暖中国”十大人物。

3.品牌维护实现了由被动应付、部门推动向主动应对、上下联动的转变

通过健全完善舆情监测、分析、联动处置机制,公司构建了由“全景式”两级舆情信息收集体系、“圆环式”品牌维护工作机制、“多点式”品牌维护考核机制组成的品牌维护工作体系。公司上下对舆情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化,分工协作,共同应对,相互交融促进,并延伸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能力显著提升。辽宁公司针对某供电公司发生的一起较小的营销舆情事件,举一反三、严肃整改,查处优质服务存在问题510件次,有效提升了供电服务水平。在应对两次强台风、农电服务公司组建、阶梯电价执行等舆情过程中,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分工负责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跟踪和评估,对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舆情由专业部门和相关单位从根源上开展排查,共同研究解决难点问题,确保了舆情总体平稳。

4.社会责任工作实现了由专业实践、单向沟通向全面管理、合作共赢的转变

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率先探索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从“理念导入、制度修订、流程梳理、责任根植、总结传播”入手,将社会责任管理固化到“三集五大”专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中,初步实现了机制优化、管理转型、品牌提升,走出了一条责任与管理融合、品质与价值契合、执行与创新结合的探索突破之路。通过加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推动社会沟通行动以及创新社会沟通方式建立了与政府工作对接等30多个新机制,各级政府对公司和电网发展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及时解决50余个施工受阻难题,个别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结论

通过品牌建设“四项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公司用创新的视角,用统筹协调、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对品牌建设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增强了探索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自觉性,为电网企业品牌建设联动机制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完善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品牌建设工作体系,提升专业管理能力,推进品牌传播、维护、推广和社会责任、爱心公益等各项工作创新,为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美]Sandra Waddock,Chareles Bodwell.Jennifer Leigh案例撰写[M].李伟阳,肖红军,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辅导手册[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王小溪

第4篇:品牌专业实施方案

凤翔县职业教育中心

品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建设是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它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我校专业建设质量,逐步打造品牌与特色专业,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发展后劲,根据《宝鸡市中等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学校决定实施品牌专业的培育与建设工作,通过品牌专业建设全面带动我校专业建设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了保证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做大做强与宝鸡经济社会发展精密联系的优势专业,促进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形成具有宝鸡特色的品牌专业,培育区位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办学机制灵活、基础能力雄厚、教师队伍优良、就业率高、吸引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知名学校。

二、工作目标

在不断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强化传统优势专业和新办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优良、教学优秀的要求,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3个品牌专业。

三、品牌专业建设组织机构

组长:刘旭

副组长:李忍锁

成员:薛生成黄静波张无为沈岩罗永科侯斌

赵媛丽胡永涛邹丙信

四、学校重点专业建设情况及实施步骤

1、专业建设情况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是我校的拳头专业,在本地区有一定的影响,该专业现有27名教师,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3人;本科学历27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2%。2008年筹建的综合实训楼现已投入使用,有服装工艺室4个,装配高速平缝机99台,专业设备室2个,共装配锁边机等专业设备28台,服装CAD室1个,装配专用电脑36台,专业制版室1个,建成校内服装厂,满足了学生的实习训练。每年招生人数均突破350人。该专业学生和教师经常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符小彦同学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该专业学生在校能接受较为系统而完整的专业训练,对口就业率高,岗位选择面广、适应性强,每届就业均超过98%。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目前,在校学生314人。专业教师13人,实习指导教师8人,所有教师均达到本科学历,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6人,“双师型”教师8人。该专业现有专业实验室7间:电子装配实训室、音响视听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电子CAD实训室、电热电动实训室、电子电工实验室、单片机实训室。实验实训设备主要有通用电工电子实训台19个、双踪示波器10个、电子计数器9个、家电多功能实验台16个、电子装配工艺实训台16

个、维修电工仪表照明实训考核装置16套、制冷制热演示台16个、PLC变频器单片机综合实训装置12套、CAD实训设备49套。该专业多次参加省市级学生技能竞赛,取得了可喜成绩,充分彰显了学校综合实力,2011年被宝鸡市选定为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竞赛赛点。连续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得到了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的满意。

数控技术应用(数控加工)专业在校生300人,专业教师25名(其中本科学历教师20名,占80%、中高级职称教师11名(高级职称占20.4%),专任文化课教师9人,实习指导教师16名,获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25名(其中高级技师5人、技师4人、高级工16人),双师型教师12人,占48%)。已有可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实习使用的实训设备共116台(件),总价值140.7万元。 其中CS6140普通车床9台,钻、铣、刨床各1台,CJK6140H数控车床2台,BVB25台式工具机18台,CQ9332A型车床7台,编程设计微机36台,钳工实训台16台,刮研台20个,台钻5台。该专业多次参加省市级学生技能竞赛,2008年至今取得14个奖项。

2、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1)在原课程体系基础上,积极修订专业的课程体系,启动专业教学标准建设;(2)在品牌专业建设小组指导下,及时进行社会调研与研讨,开发符合实际教学的特色教材; (3)努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加大专业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完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添置20多台新型数控车床、200余台电脑,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数控加工中心;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电子电器应

用与维修专业添置新型专业设备,特别是对现有CAD室专业设备进行更新、软件升级。

第二阶段(2013年):(1)完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制定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计划,汇编成册;(2)启动并完成核心课程建设。(3)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力度,除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外,学校还通过进企业实践、到名校观摩、请专家讲座等形式培养新型的教师梯队。

第三阶段(2014年):(1)完成特色教材开发工作,编写所有课程的讲义并在教学中应用。(2)完成数控加工中心基地建设、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专业设备添置工作并开展实训教学。(3)完成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等其他建设工作。

五、建设措施

1、品牌专业建设实行专业负责人制。各专业负责人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改革创新精神,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2、专业负责人主持拟订专业建设目标,制订专业建设规划,落实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对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验收标准,加强师资、课程、教材、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保证达到专业建设的预期目标。

3、学校将加大经费、管理、硬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通过大力扶持

和政策导向,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投身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性,为品牌专业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六、经费支持

1、品牌专业自立项之日起,由学校专门划拨经费资助建设。资助经费数额根据专业特点确定。

2、争取上级部门专业建设专项经费,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力度。

3、品牌专业建设经费主要用于:①调研差旅费;②教材编写及出版资助;③购置必要的参考书及小型设备;④外出开会及短期进修;⑤与专业建设或教学密切相关的专家讲学支出。

凤翔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2年3月15日

第5篇: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86 号)文件精神,经江苏省教育厅遴选评审,学校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和化工装备技术分获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立项。结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 号)文件精神,培养中国制造 2025 需要的不同层次的人才,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学校专业整体建设水平,实现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动力,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铸强学院优势专业的目标,经研究决定开展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品牌专业建设工程。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领先铸强。品牌专业既要在全省同类专业具有领先地位,在全国同领域中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又要能够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提质增效。

2.坚持特色发展。依据学校办学定位,重点建设具有行业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打造一批办学声誉卓著、社会广泛认可的品牌专业,进一步推进学校实现“特色明、水平高、创新强、产教高度融合的国内一流开放型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

3.坚持分类建设。按照学校现有专业类型,分类评议,择优遴选,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4.坚持标杆引领。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带动其他相关专业建设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注重标杆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5.坚持全面推进。以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为契机,以学校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为引领,同步全面推进学校品牌专业建设,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

(二)主要目标

1.铸强学校优势专业。按照“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要求,突出重点,建设在全省同层次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在全国同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专业。

2.拓新学校潜在专业。打造一批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潜在优先专业。品牌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创新创业能力突显,与全国同类高校同台竞技获得优异成绩,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国内先进水平。

3.形成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完善。

4.产出一系列优秀教学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每个品牌专业拥有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名师,培育一批教学成果和教学研究成果,建成一批课程、教材、课件等优质教学资源并实现开放共享。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 省内 一流专业

牢固树立卓越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切实提升教学。发挥品牌专业优势,推动区域共享,在省内高校同类专业中形成较强的示范性、引领性。

(二)

造就一流人才

实施优秀杰出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拔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打造一流平台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培养与需求对接、科研与教学互动。注重国际化合作育人机制建设,积极推动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步伐,形成国际合作育人平台。

(四)产出一流成果

围绕职业教育教学前沿领域重大热点问题,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育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和标志性实践成果。突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三、项目实施

(一)实施时间与方式

建设实施时间:2016 年至 2019 年,按照分类资助、持续推进的思路,立项建设 6 个校级品牌专业建设点、6 个校级品牌专业培育点。各项目依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现有基础加强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组织实施。项目中期进行阶段性进展汇报与检查,项目结束时验收考评。

(二)项目申报范围

申报的专业必须是国家专业目录内的专业和非省级以上建设专业,还应同时满足以下至少 2 个条件:

1.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专业,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信息产业等领域相关专业。

2.符合学校发展目标,综合实力强的主干专业,主要是综合实力校内排名前30%的专业。

3.社会认可度高的热点专业,主要是高考第一志愿符合率、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居学校前列的专业。

(三)项目立项

所有项目均由专业所在系按规定的申报范围申报,通过专家评审提出立项及资助档次建议,经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管理协调小组审核批准后立项。

四、专项资金

学校高度重视品牌专业建设,四年建设期内将依据学校财力情况给予不少于900 万的专项资金,按照每个校级品牌专业建设点 100 万、每个校级品牌专业培育点 50 万投入。主要用于支持专业的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材资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创业创新训练、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信息化教学改革等 6 个方面,其中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使用经费比例不得超过 50%。鼓励各专业积极争取行业、企业支持,深入开展校企专业共建。

五、项目管理

(一)协调管理机制

成立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管理协调领导小组,校领导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常务副组长。具体如下:

长:何学军

副组长:张小军、赵美惠 成

员:王世娟、王蕴弢、费俭、刘舍礼、谢敏、许宁、仓理、朱红雨、李剑、朱明、朱剑荣、王江涛、关琦 (二)开放竞争机制

1.所有项目按规定的申报范围进行竞争性申报。

2.项目在申报、评审、立项、检查验收、经费安排等环节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

(三)项目责任机制

1.项目依托专业所在系为责任单位,专业系成立校级品牌专业工程建设实施小组。原则上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并签订责任状,加强协调推动、过程管理和督查考核,切实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要细化和落实具体政策措施,在人、财、物、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建设目标。明确项目实施负责人,一般由专业带头人(负责人)担任。工程管理协调领导小组与有关项目责任单位、项目负责人签订任务书。

2.项目实施以任务书为依据,明确目标任务,分解建设项目,强化推进措施,落实实施责任。建立项目年度报告制度,注重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的反馈评价。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 2015 年 9 月 28 日

第6篇:公司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为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产品竞争力,打造企业品牌体系,加快公司发展步伐,形成上下游产业集群,打通全产业链,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改变公司有牌子没有品牌的现状,通过创建品牌的过程,实现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凝聚企业独特的文化精神和经营理念,把企业产品打造成知名品牌,使之个性化、人格化、人性化,使企业品牌所代表的产品与消费者产生“精神共鸣”,形成企业品牌魅力。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抓好公司品牌建设工作,由公司文化部负责公司品牌建设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监督。

三、目标与定位

(一)品牌目标:

1、内部目标:建设一支创新、实干、开放、高效、超越的专业化团队,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管理制度,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外部目标:打造品牌“三度”:社会知名度、市场美誉度、消费者忠诚度。

3、发展目标:

①建立品牌规划体系和组织保障。

②树立个性化服务理念,建立顾问团队,弘扬“XXX”的企业宗旨。

③设立长三角、珠三角销售专区,打造社会影响力。 ④具有特色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公司员工达到熟知、熟记等程度,并在具体行动中自觉实践。

⑤公司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标识和品牌形象在公司内外的认知程度达到100%。

⑥入公司3个月以上员工能够熟知公司的企业形象标准、管理者形象标准、员工形象标准,且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⑦制定《公司品牌视觉识别手册》,完成视觉形象系统的导入,统一企业标志、旗帜、徽章、色彩等多种个性标识;规范公司及各部门简称,规范公司通讯手册,规范办公设备、办公器具,规范员工着装款式及色调,统一企业宣传标牌、广告牌的装置规格和设置区位,征集、确定、录制企业歌曲,使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个性化。

⑧高度重视产品售后服务,建立一套保证用户满意的全过程服务管理体系,妥善处理好客诉问题,在消费者当中树立精诚服务的形象。

⑨整合和完善品牌支撑体系,形成品牌目标管理体系。

2 ⑩优化企业宣传手册、产品手册,增加公司网站网页,做到图文并茂,加载宣传视频、宣传短片,增强网站在视觉、听觉方面的吸引力。

(二)品牌理念:

1、知道,认可,喜欢,是成为品牌的三大基础。

2、社会价值是品牌价值的生命。

3、品牌是客户长期选择你的理由。

(三)品牌定位:

1、企业定位:成为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学习、工作、生活照明、显示、亮化工程的服务企业。

2、品牌定位:国内行业第一品牌。

3、品牌定位语:XXXXXXXX。

二0一一年十二月

第7篇:“360服务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

枧坝基地单元工作站支部 “娄山情”“360”服务品牌建设

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基层烟叶工作站“娄山情”“360”服务品牌建设工作步伐,促进并深化服务载体,打造服务型党支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两个至上”为宗旨,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全面整合企业各种资源,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充满激情、饱含真情、富有温情地为服务对象提供全员参与的全面覆盖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优质服务。做到服务社会化、特色化、有形化、品牌化,树立“娄山情”服务品牌的鲜明形象,不断提升基层烟叶工作站党支部在地方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

二、工作目标

基层党支部建设充满活力,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队伍政治思想素质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员工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员工、烟农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娄山情”“360”服务品牌建设内容及主要工作措施

(一)成长360 情润于心

1.工作内容:(1)员工工作条件与生活环境改善服务;(2)关注成长的能力提升服务;(3)凝聚真情的内部关爱服务。

2.主要措施:

—1— 员工工作条件与生活环境改善服务:

(1)开展各收购组员工工作条件与生活环境调研,听取员工对工工作条件与生活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2)汇总调研情况,结合实际,对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支部拟定报告,报请县局(分公司)。

员工能力提升服务:

(1)收集员工培训需求,根据员工培训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培训;

(2)对员工的基本信息资料进行摸底,建立员工档案,对员工的教育和成长等信息进行分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培训提供依据;

(3)根据员工工作实际,对有成长需求的员工,根据员工表现,积极培养并向上推介。

凝聚真情的内部关爱服务:

(1)及时收集员工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动态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六必访”,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2)以党员活动室为平台,适时开展员工交心谈心活动,与员工交心,了解并解决员工在思想上、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3)开展1 对1 党员帮扶、1对1员工帮扶活动。各收购组结合员工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学习情况,对应选择帮扶对象,开展1 对1 帮扶。通过帮扶,及时解决员工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员工思想素质、工作能力。

—2—

(二)贴心“360”情系于富

1.工作内容:(1)烟农服务热线;(2)“娄山情”烟农驿站(书屋);(3)“贴心360”关爱基金(4)十个一贴心服务;(4)生产资料服务、技术辅导服务;(5)专业合作服务;(6)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2.主要措施: 设臵烟农服务热线:

(1)设立2个烟农服务热线专用电话:站办公室座机电话:无职党员信息收集岗位夏光伦手机13595231538:同时,将电话在各收购组进行公示。

(2)站制定领导、员工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负责收集处理并反馈烟农信息;

(3)无职党员信息收集岗负责收集并处理烟农相关信息,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在一个工作日内报站值班人员,由站处理并反馈信息。

“娄山情”烟农驿站(书屋):

(1)各收购组建立烟农驿站,配备电视、图书供烟农交售烟叶时休息和学习。同时,提供湿巾、便餐、卷烟等为烟农服务;

开展“贴心360”关爱基金捐款活动:

每年由支部组织员工进行爱心捐款活动,由支部将员工捐助基金交县局(分公司)基金会统一管理。

社会责任360 情源于责:

—3— (1)根据县局(分公司)“1+1”困难烟农帮扶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制定站“1+1”困难烟农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站全体员工根据方案要求,对应选择1户困难烟农,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

(2)对困难烟农的帮扶活动以生产技术帮扶、子女助学、物资和资金帮扶等为主,每次活动必须记录在工作日志(帮扶日志)中;

(3)支部组建党员、青年突击队,在服务区域内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实践活动。一方面积极参加县局(分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另一方面针对烤烟生产各环节工作,组织开展在移栽、采烤等方面的帮扶活动;

(4)对服务区域内因自然灾害、子女入学等困难群众,积极组织开展对应帮扶,体现社会责任。

十个一贴心服务:

(1)一个微笑:烟叶站点工作人员在为烟农服务的全过程,始终保持微笑,努力让烟农在微笑中感知亲切。

(2)一声问候:在与烟农交谈的过程中,用“您好,辛苦了”、“请”、“稍等”、“对不起,让您久等了”之类的文明用语,不使用“不知道”、“我没时间”、“急什么”、“挤什么”等服务忌语,努力让烟农在问候中感受真诚。

(3) 一声道别:在烟叶交售结束离开烟叶站点时,主动向烟农问候道别,努力让烟农在道别中巩固信任。

—4— (4)一张湿巾:脏了、热了怎么办?为烟农准备一张湿面巾或提供毛巾、面盆,努力让烟农在细节中体味真心。

(5)一杯茶水:渴了、困了怎么办?为烟农提供一杯茶水或一瓶“娄山情”矿泉水,努力让烟农在细微处品尝真情。

(6)一支香烟:乏了、困了怎么办?在吸烟区,向烟农递上一支香烟,努力让烟农在休闲之际增进理解。

(7)一顿简餐:饿了怎么办?为烟农免费提供馒头、方便面或饼干等便餐,努力让烟农在便餐中升华鱼水深情。

(8)一次培训: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发放、播放烟叶生产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文字或视频资料,开展现场培训,努力让烟农在培训中增长知识。

(9)一个提示:做好政策宣传。精心制作现场宣传栏,对收购政策、纪律、价格、标准等进行提示,努力让烟农在温馨提示中加深诚信。

(10)一次交流:基层站点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实施轮流值班制度,在现场做好与烟农交心谈心工作,了解烟农状况和需求并认真作好记录,努力让烟农在交流中深化互信。

四、工作要求

(一)“娄山情”“360”服务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各收购组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并落实好每一项服务工作,要将服务贯穿于每一项工作中,长期坚持;

(二)支部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要事事想在先,做

—5— 在前,要争当先锋,起模范作用;

(三)在工作中,要以现代服务理念为指导,以“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提升素质”为根本目的,依托综合性服务合作社,运用现代化服务手段,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为烟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贴心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烟农种烟风险和种烟成本,维护烟农利益,增加烟农收益,帮助烟农致富;

(四)支部要作好工作安排。一要落实党员、员工对应帮扶的名单;二要落实好“1+1”困难烟农帮扶名单;三要组织开展好帮扶工作;

(五)每一项工作的服务质量,是检验员工工作的基础,是提高工作质量,体现责任的保障。该项工作支部将纳入月度绩效考核。

枧坝基地单元工作站支部委员会 二0一四年三月

—6—

第8篇:2020**品牌建设宣传策划方案

编号:

策划书内容

策划名称

2020意祥集团品牌建设宣传策划书

策划人

沙小苹

策划时间

2020.3.16

审批意见栏

2020企业品牌建设宣传策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稳步走向现代化建设之路和品牌形象建设之路。企业品牌的建设关系到企业自身和业主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先决条件。品牌建设是现代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策略的重中之重,其中品牌推广则是品牌建设的基础核心。意祥物业作为在品牌建设管理中刚刚起步的物业服务企业,在前期确认自身的优劣势、塑造企业文化、建立完整的企业识别系统入手,正在稳步推进,但在企业品牌视觉体系建设、企业品牌形象推广工作中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二、项目建设目标

为加快企业品牌建设步伐,处于品牌认知期的意祥仍需在规范视觉形象、宣传企业理念、推广企业品牌等方面稳步加强,增强企业员工的品牌意识,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并将客户对品牌的认知度升华到认同和信赖。通过全面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强化品牌的理念、风格和形象,从而使其深入诉求群体,提高企业知名度,全面实施物业管理品牌战略。

三、内部企业品牌形象塑造

通过企业文化的不断强化渗透提高企业员工的品牌意识、综合素质,以最终实现企业理念、员工思想、服务意识的共识与统一为目的。

(一)、企业文化阵地的建立

抓好企业宣传栏、员工活动中心、企业报栏等文化载体和阵地的建设,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1、创办企业内部刊物,规律性发布企业宣传册、企业季刊、意祥故事等。进一步弘扬企业文化,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2、充实、完善企业提示性标志、企业文化墙等,传播企业理念,加强内部沟通。抓好企业宣传栏、文化墙、企业内刊等文化载体和阵地的建设,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3、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及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关系。通过企业党支部并尽快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利用自身企业舆论优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根源上改变员工思想。

(二)、企业VI系统的进一步导入

整体推进VI识别系统,继续完善企业用色调、办公标志、设施设备标志等VI形象系统,制作企业VI手册。统一风格,形成鲜明、独特的视觉形象系统,打造意祥品牌系列化、规模化、规范化。

1、在办公区、宿舍区悬挂意祥理念宣传标牌;在办公区设立带企业名称的铭牌;办公用品、形象宣传品、会议及接待用品、印发的文件材料、电子杂志、信封、会议桌牌、标语、视板、工装、太阳帽、包括平时喝水的一次性纸杯等均要带有企业标志,并严格监督。

2、在园区完善设备设施标志、警示牌、温馨提示、导向牌、停车场等导视系统的设计,增强园区的品牌视觉形象软植入,深化品牌形象。

四、外部企业品牌形象推广

在未来一年中,以服务、形象为重点,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推广攻略,促进意祥对外形象、品牌意识、综合素质的统一化。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提高企业形象认知度及美誉度。

(一)、设立户外广告,做好形象宣传

充分利用小区电子屏滚动播出企业宣传片、物业工作动态、物业知识、温馨提示等,利用小区户外空地制作户外大型广告,重点宣传意祥的企业形象,扩大公司知名度。

(二)、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的一些设施、区域作为宣传的平台,注重内容宣传

1、宣传栏、告示板,可以设置“物业新动态”“好人好事”“装饰装修小常识”“工作图片”等栏目,并及时进行更新,使业主能够对物业公司的服务细节和内容有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

2、制作一套完整的物业宣传手册,充分利用社区可利用的空间,如客服中心等便利广告效应区域放置宣传材料。宣传手册,内容包括小区基本情况、物业服务的范围、物业服务的标准、人性化的服务、温馨提示、特约服务项目等,能够让员工和业主都明确物业公司服务的内容,“温馨提示”“物业知识”“生活健康知识”“物业知识”“社区大型活动通知”“社区新动向”“生活小常识”等宣传内容,定期向业主发放。

3、以各种招聘、软广告、事件消息等宣传,让公司的形象不时地活跃于各大宣传媒体上,加强报媒宣传,提高企业美誉度。申请今日头条、微博等官方媒体账号,及时对外发布公司动态。

(三)、精心策划,巧打“节日”主题活动

1、在元旦、五一、十一、春节之际,公司通过宣传页、条幅等多种宣传方式在各项目及社区开展推广活动,对公司形象进行全方位宣传,在业主心中树立了意祥物业良好的企业形象。

2、针对暑期市场特点,可以策划“社区清凉”活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如印制带有企业logo的扇子发放给业主,通过关注意祥官方微信进行粉丝积累,为公司造势(在夏季炎热的天气里,扇子使他们爱不释手),其成本也较低。

3、从成本及宣传效应上考虑,每季度进行主题宣传活动,根据社区环境,选定宣传点的位置,以小区人气最旺的广场或必经之路为最好,进行布标宣传,布标给受众更直接的表述。

4、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策划实施有良好社会影响的公益活动,如助残、环保、关心青少年、慰问等公益事业活动,向社会献爱心,并结合相关媒体进行报道,增强我公司的社会认知度、美誉度。

(四)、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深度开发

1、微信公众号平台架构调整,功能扩展

根据现有服务类别更新一级菜单,内容设置为:企业宣传、物业服务、商家服务,按照重要性程度更新二级菜单,如添加功能:报事报修、在线管家、物业通知、业主须知、问卷调查、物业活动、建议意见)。

2、微信公众号内容版式调整,标题结合时事热点,建议标题党风格,内容更为丰富化多元化,设置常规栏目,定期更新,输出排版精致,可读性强的优质内容,彰显企业品牌,提升企业形象。

3、微信公众号文章以栏目方式呈现,根据文章内容可分为“今日头条”“民生聚焦”“生活小窍门”等,同时公众号次图封面作为信息二次曝光的主要阵地,采用系列主题设计。

4、采取一定措施增加粉丝基数,扩大信息宣传覆盖面。采用留言互动,点赞、转发等鼓励用户二次环播,同时设置一定福利以提升粉丝粘性。通过要求内部员工的转发,并由综合部进行随机检查辅助一定奖惩制度,以员工为圆心,辐射线上流量,扩大企业信息曝光量。

五、利用内外优势,全方位宣传品牌

1、公共卫生间温馨标牌:对于我公司每个项目的公共卫生间粘贴标牌(幽默小品、哲理故事等),展示公司人性化形象,制作成本低,宣传效应强!

2、手机短信:利用群发短信平台将信息传递给业主,包括与业主家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例如煤气开关、停水、停电、小区除虫喷药等)、温馨提示、小区大型活动通知、节日问候、最新的物业政策法规等,以此来体现物业公司贴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3.设立业主意见簿:在每个单元门厅设立《业主意见簿》,及时地发现新的问题,对业主提出的意见进行分析,研究改进措施。让业主了解物业、理解物业,支持物业,争取做到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2020年,我们以线上线下媒介为基础平台,利用节日,社会活动为切入点,体现公司优质的差异化服务,强化意祥物业实施个性化服务、做精品项目的社会形象,稳步提高意祥物业在本市的社会知名度和客户认知度,为促进公司各项业务起到推动作用,为公司今后的良性运作奠定基础。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提高营销策划能力,实现以广告宣传、推广策划带动品牌建设工作。同时加大公司的品牌包装,形成一整套广告宣传定位体系,并能够多开展统一的社区宣传活动,实现公司对外形象的统一性、稳定性。

党支部宣传策划

2020年3月16日

第9篇:烟草专卖公司服务品牌建设方案

按照“卷烟上水平”和省局(公司)“徽映”服务品牌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遵循“诚朴厚重 熔旧铸新”的铜陵烟草企业精神,秉承“诚报国家 服务客户 成就员工”的企业使命,围绕营销、物流、专卖、机关等环节所涉及的服务项目、工作要求和行为规范等内容,把“徽映”服务品牌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形成具有铜陵烟草特色的“徽映”服务品牌运行和管理体系。

一、目标要求

通过“徽映”服务品牌管理工作,达到加强服务管理,规范各岗位的日常管理;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提升标准化、精益化水平,创建“徽映”服务品牌,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展示铜陵烟草服务形象和“徽映”品牌形象。

二、成立组织机构

为加强“徽映”服务品牌管理,市局(公司)成立“徽映”服务品牌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 “徽映”服务品牌宣贯、实施、推广、管理工作: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徽映”服务品牌管理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员:

“徽映”服务品牌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徽映”服务品牌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三、主要措施

1、召开市局(公司)“徽映”服务品牌建设动员大会广泛动员;

2、组织培训,包括市局(公司)内部培训及面向社会的培训,订购“徽映”服务品牌学习资料,集中宣贯;

3、开展活动,市局(公司)组织的对内对外的集体性活动,除行政公务以外,均需以“徽映”冠名,扩大“徽映”品牌的知晓度和宣传力度;

4、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开办综合知识“铜陵烟草徽映讲坛”,除业务培训外,增加各方面知识的灌输,扩大员工知识面,增强员工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素质涵养;

5、适时组织“徽映”服务品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等活动,促进全体员工提升对“徽映”服务品牌的感知度;

6、充分利用宣传载体,开辟专栏,鼓励员工、卷烟零售客户及其他社会人员就市局(公司)员工在“徽映”服务品牌建设中的涌现的事迹、感悟、思考,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积极投稿;

7、在直营店或“体验店”展示“徽映”服务品牌形象,宣传“徽映”服务品牌内涵;

8、按照省局(公司)关于企业文化内训师队伍建设的要求,结合市局(公司)实际,分层级开展企业文化内训师队伍推荐组织工作;

9、成立市局(公司)“徽映”志愿服务队;

10、在面向社会、面向客户的一线服务场所,加强“徽映”服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规范运用;

四、实施规划

(一)基础建设阶段(##年10月—##年6月)

1、加强服务管理工作

由营销中心与配送中心开展市局(公司)“徽映”服务明星评比,通过评选促进一线员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加强 “服务之窗”在“徽映”服务品牌建设中的载体作用。

2、加强行为规范管理 组织开展“徽映”服务品牌《行为规范》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一线人员在服务形象规范、会话沟通规范、接待服务规范、服务用语规范等人员素质上有较大提升。

培训内容包括:

仪容仪表:上岗必须统一着装,佩戴统一编号的工作牌,统一服务形象;

行为举止:包括站、坐、行、蹲、手势、眼神、表情等行为举止,每种行为举止都应做到自然、文雅、端庄、大方;

服务礼仪:包括称呼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递接礼仪、引导礼仪、会议礼仪、电话礼仪、网络礼仪、办公礼仪等。

3、组建 “徽映”志愿服务队。统一标识和对外形象,积极参与行业和地方组织的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扩大市局(公司)面向社会的“徽映”服务形象。

4、启动“徽映”服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对照“徽映”服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规范,积极推进运用。

(二)整合传播阶段(##年7月—##年12月) 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培训对全体一线服务人员进行“徽映”服务品牌理念宣贯,重点是对四员(送货员、电访员、客户经理、专卖稽查员)宣贯。专卖部门结合卷烟零售户培训,导入“徽映”服务品牌知识培训,营销部门利用《服务直铜车》开设“徽映”服务品牌专栏,对“徽映”服务品牌标识、知识、以及铜陵烟草服务理念进行宣贯,通过这些举措,让社会及卷烟零售客户了解“徽映”服务品牌建设意义,扩大知晓度和影响面,与此同时,征集零售客户对“徽映”服务品牌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三)完善提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通过“徽映”服务品牌基础建设阶段和整合传播阶段的管理、传播、培训和应用等各项工作开展,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使铜陵烟草服务品牌深入人心,员工素质明显提高,管理规范有序,实现人员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和谐统一,全面提升铜陵烟草的管理水平,丰富“青铜文化”内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全员凝聚力。

五、实施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服务品牌建设是深入践行“两个至上”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是积极推进“卷烟上水平”的重要抓手。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带头宣贯、实践“徽映”服务品牌,形成一级带一级、互帮互促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宣贯培训

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服务品牌宣贯工作,通过各种工具和载体,加强对服务品牌建设内涵的宣传,并在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中自觉展示,使这项工作深入人心,成为自觉遵守的准则。要不断创新宣贯的形式和拓展培训的对象,使服务品牌理念在社会上取得认同和感知,保证服务品牌建设工作始终充满活力。

(三)加强责任落实

服务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各单位(部门),尤其是一线服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市局(公司)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开展“徽映”服务品牌建设工作。市局(公司)将在企业文化建设考核的基础上把“徽映”服务品牌建设的部分关键指标列入考核项,确保服务品牌真正落地。

(四)加强视觉识别系统规范应用

由政工部门将安徽省“徽映”服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文件传达给各单位(部门),各单位(部门)在认真组织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徽映”服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应用范围和规范要求,相关单位(部门)涉及到制作、采购视觉识别系统文件规定的区域布置和物品时,需严格按照视觉识别系统的要求制作、采购、布置,主要包括:卷烟送货车辆、客户服务中心、相关宣传用品、卷烟示范店、卷烟直营店、员工工作服等,设计样式或模板需经政工部门把关。

上一篇:结构设计部部门职责下一篇: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