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和提供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求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以下八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它们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论文 篇1:

浅谈财务报表中会计信息失真与对策

摘要:本文对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应该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应该具备相关性、易懂性、可靠性、完整性、客观性、及时性、可行性特点。然而,会计核算前提的假设性、政策运用的选择以及数据处理、会计核算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的差异与失真。

关键词:会计信息 历史成本 重估价值 对策

历史成本的惯例,存在局限性。编制财务报表有两大理由:一是满足企业所有者的信息要求;二是帮助管理层控制企业,并对企业未来进行决策。虽然内外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有很大不同,但是有一点已经变得越来清楚,即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报表提供令人误解的财务信息。无法反映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

一、固定资产价值是不切实际的

最典型的例子是财务报表中房地产的计价。自有的或长期租赁的物业会在企业中保留很多年,从长远的角度看,房地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值。那么未实现的持有利得就无法确认。只有在资产被最终出售的那一年,全部的持有利得才能“实现”,并计入当年利润。我们可以论证,将持有利得在企业拥有资产的期间内分摊才是更为合理的做法。

历史成本计价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对长期资产而言(对高通货膨胀时期的短期资产也是如此),不同资产的计价没有可比性。由于这些资产是在不同时期购买的,它的总价值不能反映出这些资产的现值。

二、在高通货膨胀时期,利润可能被严重高估

原则上,企业可以将所有的利润都分配给所有者。然而由于存在通货膨胀,如果企业将利润全部支付出去,那么用实质价格衡量的净资产就会减少。即净资产的货币价值没有减少,但是这些货币价值所代表的实际的资产数量却被侵蚀了。否则,如果将利润全数付给企业所有者后,又使企业的净资产不会减少,若要按照这种方法测算利润,就得放弃历史成本惯例。

三、无法报告货币性项目的收益利润(或损失)

在通货膨胀时期,购买力下降,货币价值也随之下跌。这时如果企业有货币性投资,诸如银行存款,那么这项投资的期末真实价值就会低于期初价值。事实上也就出现了损失。同样,货币性负债的真实价值也会在通货膨胀时期降低,从而给企业带来利得。对个人抵押欠款来说,随着房地产的价值会因为通胀而上升,但是抵押欠款是一变的。拥有负债的企业,比如那些向银行款或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筹资的企业也会获得利益。

四、长期的比较是不切实际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成本惯例倾向于夸大企业的利润增长。例如,如果某公司,过了几年后的利润比前几年增长了15%,但是增长后的同样货币资金只能购买当初一样多的商品。因为通货膨胀率也达到了15%。这时的利润增长率是不切实际的。

五、从现值会计与财务信息披露探讨弥补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综上所述,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惯例,在长时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就会出现资产计价问题以及债务和利润的实质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物价变动会计”系统,大多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一般价格变动会计基础,特别是现时购买力;二是现值基础。现值会计的基本原则为:以现值而非历史成本来列示资产负债表项目;用所耗费成本的现值与收入相配比来计算利润。

某一项目的确认通常以重置价值、可变现净值或经济价值为基础。西方许多公司已经在财务报告中引入了现值会计原理,开始定期地重估房地产的价值。当一项房地产投资被重估增值时,增长的价值不应做为当年的收益利润表,而应计入一个特别公积,即投资重估公积。房地产投资的任何永久减值都应作为费用计入利润表。其他的发展还包括公司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重估库存商品、股票等投资的价值。也就是“根据市场重估价值”。

传统财务报表是采用历史成本惯例编制的,具有严重的缺陷,特别是在房地产计价方面和在高通货膨胀期间。除了历史成本以外,还可以采用不同的现值会计系统。它们考虑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资产以现值重新计价,但在报告的经营利润中排除了“持有利得”的影响。

在采用历史成本惯例的同时,也允许重估部分固定资产的价值。当公司选用了某一会计准则重估资产价值时,利润表中的利润数字就会与一直采用历史成本惯例下的利润数字不一样。如果差异显著,则报表必须在已确认利得与损失表和利润表之后再提供一分调节表。该表使股东能够全面地了解公司。

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报表中应包括一份董事会报告。董事会报告包含各种已在报表中披露或未在报表中披露的额外信息。企业报告应考虑投资大众的广泛信息需求,满足用户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机遇和风险,以及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的需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类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企业管理部门对信息的分析说明。主要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未来的发展趋势;②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信息和经营状况信息;③未来的预测信息。包括企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企业的发展和开发投资计划;④股东和管理人员信息,包括董事、大股东、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酬金以及关联交易方面的说明;⑤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经营业务,资产的范围、内容、规模,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等。

鼓励支持上市公司对企业非经营性财务信息的披露,主要包括管理当局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发展规划、增值表、环境保护报告等,既有对过去经济事项的解释,又有对现在情况的说明,还有对未来结果的

参考文献:

[1]张新民,武艳辉译. 财务总监(CFO)资格培训教材财务报表解释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9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经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3]张波.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财会研究,2002,(10).

[4]曹梦菲,王平.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1).

作者:何历

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论文 篇2:

会计信息质量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作用

【摘要】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和提供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求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以下八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它们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会计信息 质量 财务报表 作用

可靠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决策依据,如果会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势必无法满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进行决策的需要,甚至会产生错误的决策。可靠性要求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必须力求真实客观,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及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这样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才有价值,使用者才能通过这些真实地会计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

相关性,也称有用性,它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信息要成为有用的信息,就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必须具有相关性,也就是所谓的有用性,它必须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对使用者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和确认价值。当会计报表中的信息具有有用性时,才能使使用者通过这些信息对企业的状况进行评估,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把握企业发展大局。

可理解性,也称明晰性。会计报表中的信息是提供给使用者的,使用者通过这些信息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必须易懂。会计信息如果并不能被使用者所理解,那它就是无用的会计信息,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也不会有价值。这一点也要求会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理解会计信息,阅读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

可比性,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不断变化的,使用者必须能够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以及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财务报表。这里的可比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二是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横向可比。会计信息质量只有具备可比性的特征,并在财务报表中正确地反映出来,才能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把握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企业在同类企业中的地位,找出不足和差距,积极发展。

实质重于形式,这也是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的质量要求。它要求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报表时,要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来编制,而不仅仅是形式。这里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这项要素从法律形式上来看,这并不是企业的固定资产,企业只是拥有对它的使用权和控制权,但是从它的实质来看,该项要素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来核算,这样才能正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只有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来核算,才能发挥财务报表的作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分析。

谨慎性,又称稳健性,是指针对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会计人员要持谨慎的态度,当一项会计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时,要选择不夸大资产的方法,要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或者进行坏账准备。只有会计信息具有谨慎性的特征时,才能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充分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使信息的使用者保持警惕的态度,将风险控制在尽可能最小的范围内。

及时性,是指在对经济事项进行核算和确认时,要抓好时间,及时核算。信息的有用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信息有了一定的拖延,那必然会对信息的使用产生不利的影响,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只有满足及时性的特征,才能让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做出正确的财务报告,对企业的市场走向有个明确的认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

财务报表分为三类,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使用者不同,其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侧重点就不同。财务报表的公司管理层会通过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成果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发展前景,改善重大的决策,最终提高其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提高业绩。然而对于财务报表的外部投资者来说,他们主要关注报表的三个方面:其一,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如净利润、每股收益等等;其二,企业现在财务的状况;其三,企业将来的经营展望以及现金流量。由于不同使用者的目的不同,他们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就有所差异。企业外部各个报表查看者中,投资者和债权人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他们的决策也就有很广泛的代表性。他们的决策往往涉及投资、信贷之类的相关问题,他们需要了解企业使用经济资源的情况。他们利用报表来评价企业的现金流量、流动性及其安全性的信息。一个好的财务报表要具备以下信息:

一、有关企业经济资源状况的信息

财务报告要反映企业的经济资源利用状况,揭示企业的经济资源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资源的索取权。财务报告还应揭示有关交易和经济环境变化引起的资源数量波动的信息。报表的使用者然后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规模以及变动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而来分析企业现金流量是否适度以及运用是否合理,评价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

二、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

投资者以及债权人极为关心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这是因为,现金流量与未来的股息和红利等收入有直接的关系。从而,现时以及潜在的投资者或债权人对企业现金流量表极其关注。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要有助于评估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数量和不确定性。

三、有关企业经营业绩的信息

企业的经营业绩或经营成果方面的数据,是报表的使用者借以预测企业未来经营效益,评价投资风险和信贷风险的重要参照。这些业绩信息要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可比性和一贯性、中立性等的质量特征,并且易被其使用者所理解。

由于财务报表上的信息是浓缩后的会计信息。因此,它是一个整体概括企业经营活动的手段,仅仅提供了概括性的財务状况信息。而报表的外部使用者要依据财务报表上的信息做出判断,仅靠表中个别项目的几个数字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要对财务报表的整体数据或有关部分做进一步分析研究。所以,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为对象、以财务报表上的信息为来源、以分析以及综合的方法来认识企业。其目的是了解企业的过去、评价其现在经营状况,并预测未来盈利能力。财务报表可以反映公司的基本活动,通过对其进行分析,能达到以下的目的:

(一)协助投资者做出权益性方面的投资

投资者之所以对财务报表分析,是关注其未来的投资报酬以及相关投资风险。投资报酬大部分来源于企业派发的股利以及其所持股票价格发生变化而转手而产生的资本利得。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动状况都与投资报酬是密切关联的。通过对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了解企业以前的经营业绩和资金使用情况,从而预测未来盈利能力,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决策。所以,决策的正确与否和财务报表的质量也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紧密相关,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应该有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等特征。

(二)帮助债权人购买公司债券

债权人可以直接贷款给企业或通过购买企业的长期或短期债券向企业提供资金,以定期获得利息方式来获取收益,到期收回本金。由于债务的期限有长有短,从而短期债权人更着重于分析企业相关期间内的流动性,长期债权人不仅要关注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还要分析企业将来的盈利能力。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应该有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的特征。因为投资者要对几个企业进行比较,从而选择好的企业进行投资。企业要把本身的优势真切的体现在报表中,严格按照事实进行会计记录。

(三)企业评价竞争对手的状况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了解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竞争对手的财务报表分析,管理者可以了解对手的市场份额、盈利水平、成本费用等情况,从而及时在产品定价、产品结构、市场规划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应该有可比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的特征,企业应该对其竞争对手的举动及时做出反应,占据有利时机。这时候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通过详细分析企业会计报表,无论对投资者还是管理者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人们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在于,会计信息质量要严格符合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贾凌燕.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

[2] 孙宇宁.职业技术.2001.

[3] 陈国辉,陈文铭,孙光国.基础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周江莉(1974-),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信息质量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刘影)

作者:周江莉

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论文 篇3:

对土地储备中心的会计核算思考

【摘要】 土地储备中心有研究起草土地储备相关制度、组织编制实施土地储备规划、管理储备土地以及对储备土地进行前期开发等职责,而土地储备中心的会计核算则是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土地储备资金适合合理核算和充分使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本文分析了土地储备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以及为今后如何实施提供了相关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土地 储备 会计核算

土地储备中心的定位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要支持政府关于土地方面的宏观调控政策。土地储备中心的会计核算依据应该是实际发生的业务,应该如实反映土地储备相关的收支和项目成本等信息,如实对土地储备项目进行相关成本核算。而土地储备资金则应当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实行分账核算的方法,且核算时有一定的范围。

一、土地储备中心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土地储备中心分账核算方法容易造成土地储备成本的核算不清

土地储备成本有宗地所得到的成本以及土地储备中心取得宗地前所产生的相关成本,例如交通、通讯、人员等成本费用。但相关规定要求土地储备中心将土地储备相关项目业务与其他业务分开进行分账核算,这就容易造成土地储备中心会计核算在确定土地储备相关成本时忽略为取得宗地产生的相关成本,使得土地储备中心核算成本的账面成本小于实际取得宗地时产生的成本。

2、土地储备资金的财政性特性与会计核算使用的权责发生制有冲突

相关办法规定,土地储备中心资金会计核算应该采用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这就说明在进行核算时,应该以实际发生业务收到现金的权利,实际发生业务支付现金的责任发生为依据,确认当期收入费用以及相关的债权债务。但是,《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又将土地储备资金划为财政性资金这一列,土地储备的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支出则是由财政进行拨款,这就属于典型的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式,这一方式收入和支出不用进行配比。显而易见,土地储备资金的财政性特征与土地储备中心会计核算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在现实中是相互存在冲突的,这种冲突很有可能会导致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3、土地储备中心会计核算财务报表会计信息容易失真

相关办法要求土地储备中心会计核算编制的收支表中,收入这一项列的应该是财政拨款收入和利息收入等其他收入这两项,而不是土地储备相关的出让收入项,而支出这一项是交出土地储备项目的实际支出,这就造成收入和支出不能配比,无法真实反映土地储备中心当期的实际收支情况和实际损益情况。

4、可能引起土地供应管理的混乱

在实际工作中,现行的各地土地储备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职能定位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土地储备中心是直接套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有的土地储备中心则是采用企业单位会计核算,而有的则是采用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相结合的形式。那么,如果根据《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所设置的收入类账户和支出类账户,采用企业会计形式或者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相结合形式的土地储备中心会因为缺少该方面的会计相关信息而引起土地供应环节管理的混乱状态,因执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而给土地供应环节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便很有可能引起土地储备相关部门的不满,进而增加该办法执行的难度。《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所建立的土地储备会计核算的职能分工满足了政府对于预算管理的相关要求,但不能满足土地储备中心自身的基本财务会计信息需要,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的要求。

二、土地储备中心会计核算需要注意的事项

1、土地储备中心核算账套设置

根据相关办法的规定,土地储备资金应该和机构的日常经费和零星收入、固定财产以及其他财产进行分账核算,这就是说土地储备中心的资金应设置自己独立的账套,核算试行办法对土地储备中心的日常经费和零星收入、固定财产以及其他财产是合并账套的,依然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若想全面且真实地反映土地储备中心的所有项目业务,确保土地储备中心会计信息完整准确的披露,那么土地储备中心就要根据两个账套的会计信息,定期进行财务分析的编写、各项资金收支情况表的编制,以便能够整体反映土地储备中心的财务管理情况。

2、如何界定交付项目成本

核算试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单个土地储备项目全部完成的会计核算处理以及部分完成项目的核算处理,因此,会计核算的关键就是交付项目的完成情况。界定收储项目的完成主要是以征地以及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项目的支出并最终达到出让条件,还是以项目的实际出让来进行界定是不同的,交付项目的成本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后者包括项目达到出让条件时直到实际出让这段期间的管理费用和项目相关税费。在收储项目能够达到出让的条件时,按照相关办法规定的部分交付来结转交付成本,如果在收储项目能够达到出让条件时直到实际出让这一期间发生了费用,则在收储项目这一会计科目中进行核算,等到收储项目在进行实际出让前交付,然后再将相关的费用进行结转交付成本,可以保证土地储备项目的会计信息具有全面性和及时性特征。

3、项目支出的报表格式

《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对项目支出的报表编制是有具体规定的,但是项目支出明细报表格式的设计不能明白地反映各项目在当期收储完毕并进行交付的信息。按照相关办法规定,如果单个收储项目部分交付或者完全交付时,应该借记收储项目的明细科目“交付成本”,贷记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以及待摊支出转入等几项明细科目,也就是按收储项目的成本进行结转,项目支出明细的报表本年累计支出只是按照项目填列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却不能反映项目结转交付成本的贷方发生额。因此,增加本年交付成本这一栏是十分有必要的,用以反映土地储备项目收储完毕后的交付结转额。这就能够对本年度未交付的项目和本年度已经收储完毕并进行交付的项目支出情况清晰明确,使之既能符合编制报表和说明的需求,又能加强各个报表之间数据的可核对性。

4、会计报表附注

相关办法规定土地储备中心会计财务报表应该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因此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报表附注应该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储备中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等);土地储备中心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和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的相关声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以及有关二者的变更、差错更正等的相关说明;储备土地的出让情况以及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相关说明。

5、对存量土地的会计核算

存量土地应该属于土地储备中心的资产,有责任对其实施管理。根据相关办法规定,会计核算只有土地储备资金,从会计科目上看,没有把使用土地储备资金完成收储的土地纳入该账套,也没有进行相关核算管理。当土地储备中心的土地存量较多时,应该纳入日常经费、零星收入等合并设立的账套并进行核算,当土地储备中心收储项目完成结转并且交付成本后,应按收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并且以交付成本作为核算的金额,等该地进行出让后,以出让土地的证明文件为准,冲减固定资产以及固定基金,或者通过表外科目来记载前期完成的收储项目。

三、土地储备中心会计核算相关建议

1、规范土地储备的成本核算

《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要求土地储备中心必须将土地储备业务和项目其他业务进行分账核算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应该更加具体,可以将与土地储备前期的相关费用和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分到土地储备的成本之中,而不是单纯地把土地储备中心的土地储备相关业务和项目其他业务分离开来。

2、实行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核算方式相结合

土地储备中心会计核算报表应该满足各个方面利益相关的需求,但各个机构对此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是不同的,比如政府主要关注的就是现金的实际收支情况,而债权人则更加关注实际的损益情况。土地储备中心在编制土地储备中心会计报表的时候,为满足不同需求,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编制两套不同的报表,这样不仅可以缓冲土地储备中心会计核算时两个制度之间的矛盾,而且也可以有效保障土地储备中心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的真实有效性。

3、完善资产负债表设置

土地储备中心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除了能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以外,应该允许土地储备中心增加一定的总账科目,如应收账款、拨入专款等科目,以保证精确核算收储项目相关的应收款项、拨入的专款等项目。

4、完善收支表设置

收支表能够反映土地储备中心的土地储备资金在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支出的具体情况。在不违背相关规定和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应该将土地出让收入进一步完善到收支表中,这样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项目的收入和支出,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储备中心会计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全面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业务,使得银行对土地储备中心的评级更加准确。此外,土地储备资金结余这一栏的增加,也能够充分反映当期土地储备资金的结余情况。

5、完善项目支出明细表设置

土地储备中心编制项目支出明细表能够全面反映会计期间内项目成本支出的明细情况。收储项目这一栏应该进一步完善收储项目的明细科目,仅有项目的名称并不能全面地反映项目相关信息,可将土地成本台账的土地出让面积等内容充实到收储项目栏中,既便于项目成本结算,又能使项目的资金使用进程更加清楚。

6、增加借款情况明细表

应该把土地储备中心的借款情况明细表纳入进报表体系,因为土地储备资金大部分是银行贷款才能取得,所以增加和完善借款情况明细表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项目融资情况和会计期间的借款还款数额。

四、总结

土地储备中心的会计核算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会计有所不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这一办法的实施,为土地中心会计核算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范围和相关依据,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日常工作中应该注重总结和发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土地储备中心的会计核算,使之不断完备,进而更好地指导土地储备中心的会计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文红:《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在实务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3(12).

[2] 樊月琴:浅谈储备土地成本核算[J].经营管理者,2014(36).

(责任编辑:柯秋萍)

作者:宋宪灵

上一篇:家长会语文教师发言稿(精选2篇)下一篇:公司年会发言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