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2022-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总结中医护理路径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对中医护理路径方法在肛肠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一组接受中医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結论采用中医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够明显缩短肛肠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路径;肛肠手术;临床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31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来我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肛门疾病患者共97例,其中男51例,女46例,年龄为19-71岁,平均为41.2±3.6岁,其中患有肛裂的有12例,患有肛周脓肿的有21例,患有肛瘘的有26例,患有混合痔的有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护理组共49例,常规组共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种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路径护理,具体包括:①制定中医路径护理计划表,由主治医生与护理负责人员组成研究小组,根据患者具体的肛门疾病情况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计划表[2];②严格按照中医护理路径计划表实施相应护理,包括在术前辅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完成各项术前准备等。在患者术后采用中医按摩手法对患者的利尿穴进行按摩,并配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在术后2d可让患者开始进行提肛锻炼,在术后第3d,协助患者开始进行中药坐浴护理;在患者出院前给予患者相应的出院指导,并嘱咐患者在出院后坚持进行提肛锻炼,促进肛门切口的恢复,定期回院进行检查。

1.3观察项目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并比较相应的平均值;采用我院自行编制的相应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调查,其中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计算相关护理满意率,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数据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相应平均值进行t检验,对满意率进行卡方检验,其中p<0.05说明两组数据间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比如表1所示,从表中能够看出,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护理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本文主要对中医护理路径在肛肠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接受中医护理路径护理的患者组其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组,这说明中医护理路径方法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患者住院费用。中医护理路径是临床护理路径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其在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时严格按照相关的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操作,在每天患者都接受不同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样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在术后运用中医按摩方法对患者的利尿穴进行按摩,帮助患者在术后尽快恢复排尿功能,减少排尿障碍的发生,使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加快[3],从而提高了护理满意率。在本次研究中,接受中医护理路径护理的患者组其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也证明了中医护理路径护理在护理满意率方面的作用。

综上,中医护理路径护理能够明显加快肛肠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燕,习银高,李美兰.耳穴压籽、中药穴贴敷预防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1(1):479-479.

[2]李美娟,刘茂芳,曾俞霖.基于中医辨证体系的肛肠外科护理原则的初探[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4):141-142.

[3]胡芳.中医护理路径在肛肠科“免陪”护理病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7):2177-2178.

作者:申晓月 陈玉玲

第2篇: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

经过近 1 年的临床路径工作,共治疗符合标准的眩晕病人 54 例,现就本病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疗效:中医治疗方法采用中药汤剂 54 例、中药静脉

制剂 54 例、针灸 23 例等治疗,就患者愿意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汤剂及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泛, 而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率较

低,下一步注重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

2、辨证分型:风痰上扰证 32 例,阴虚阳亢证 11 例,肝火

上炎证 8 例,肾精不足证 2 例,痰瘀阻窍证 0 例,气血亏虚证 1 例。

3、中医特色:中药饮片使用率 100%,中成药使用率 60%, 特色疗法使用率 15%,中医药治疗比率逐年提高。

4、治疗效果:临床痊愈率 40%,临床显效率 50%,有效率 10%,无效率 0%。

5、患者满意度调查: 通过对完成的部分病例患者进行调查, 对治疗费用、疗程、治疗效果、诊疗服务很满意,满意率达到

98%,并愿意接受本临床路径。

二、眩晕中医临床路径难点及问题

1、在临床治疗中,眩晕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治疗周期平均在 7 天左右,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2、中医特色疗法费用较低,眩晕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 患者不愿接受。

3、部分眩晕患者在早期因呕吐而不能服用中药汤剂治疗。

三、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的建议和措施

1、针对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总结,建议进一步完善眩 晕临床路径方案。

2、针对在临床治疗中,眩晕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 疗,治疗周期平均在 7 天左右,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建议

缩短临床路径天数。

3 针对存在中医特色疗法费用较低,眩晕病患者不愿接受针 灸治疗的难点, 部分眩晕患者在早期因呕吐而不能服用中药汤剂

治疗,通过引进新设备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结合中医药进行治

疗,提高中医特色治疗率。

第3篇:眩晕病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基本情况

眩晕病作为内科优势病种之一,我们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了眩晕病的治疗方案,并加以实施。我们内科 2 组从 2015 年 1 月到 2015年 12月期间按照诊疗方案治疗的住院患者共有 68例,平均住院日 1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穴位注射、刮痧、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治疗的 68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 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 使用率 100%,辨证施治率 100%。其中,穴位敷帖 44 例(65%),针灸治疗 28 例(44.2%),穴位注射16 例(23.5%),浴足 14 例(20.6%),刮痧 7 例(10.3%),中药外洗 6 例 (8.8%),中药灌肠 6 例(8.8%)。

(二)应用情况分析

患者对口服中药汤剂、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穴位敷贴等治疗方法均能较好地依从,而对针灸、足浴、刮痧,中药灌肠等治疗方法较抵触。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 分析其原因, 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 医生的依从性好, 如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血管受损, 平肝潜阳法贯穿治疗始终; 2. 治疗方法能

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 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如患者和家属均能理解平肝潜阳药能改善眩晕症状, 从而接受中药汤剂治疗;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对于针灸、足浴和刮痧治疗方法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认识不到位: 有人认为这些方法属于保健性质, 对其治疗作用不了解及不信任; 2. 有的患者惧怕针灸及不耐受疼痛, 导致不接受针灸或中途中断治疗; 有的患者嫌浴足及中药灌肠、 中药外洗麻烦或不方便而不愿意接受。3. 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如只有针灸在医保范围内,其他的中医特色医疗如拔罐、刮痧等均不在报销范围内。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治疗的 68 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64 例(94.1%),体征改善 59 例(86.8%),理化指标改善 61 例(89.7%);临床总有效率 94.5%。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症状的评价

包括对眩晕病主要症状眩晕的评价和次症身重, 心慌胸痛,腰膝酸软,头胀耳鸣的评价。 (2)对血压疗效的评价 包括对治疗前后血压的评价。 2.疗效分析

采用疗效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血压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 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 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1)改善症状

68 例患者主症改善 64 例(94.1%);次症改善 61 例(89.7%),未改善 4 例(5.9%)。

68 例患者改善的主症中,眩晕改善 64例. 68 例患者改善的次症中,腰膝酸软改善 47 例,身重改善 42 例,心 慌胸痛改善 37 例,头胀耳鸣改善 35 例。68 例患者血压的改善 54 例。

三、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一)眩晕病临床治疗难点分析

1、2 级高血压的治疗可以首选中医治疗,但是对于 3 级高血压治疗中中医选用的时机:是在选用西药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还是单纯选用中药?这样结果又如何评价?

(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改善了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减轻了眩晕对身体造成的各种损害,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明显缓解了症状:如眩晕病主要症状眩晕,眩晕发作的次数均有减轻。在服用中药后 3-5 天能明显得到改善,对于有些自制力差的患者,尽管眩晕发作次数时有时无, 但临床症状均能得到很好改善, 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实验室检查也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明显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如标实者患者通过化痰、平肝潜阳等治疗后,邪气减轻,正气自然相对性的增强,同时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并发症情况得到改善: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刮痧等治疗方法,减轻了患者眩晕、 身重等的感觉, 并能帮助改善睡眠; 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明显缓解腰膝酸软、倦怠等症状。单用西药治疗,虽然心电图能得到改善,但上述症状却不一定能得到改善。

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穴位敷贴、针灸的应用情况:在今年的眩晕治疗中, 我们一如既往应用穴位敷贴及针灸治疗高血压患者。尤其对合并睡眠障碍、情绪失常、消化功能低下的患者,更能充分发挥中药的特色治疗的优势。今年共收住 68 例患者,其中有穴位敷帖 44 例,针灸治疗 28 例治疗。患者的脾胃功能、睡眠状况、情绪等因素均得到良好改善, 此类次症得到改善, 患者机体的整体功能得到调整, 免疫力自然的提高。

六、缺陷及优化:

(1)存在的问题: 1. 使用诊疗常规的病例数少,统计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 2. 临床中使用中成药较少,除中药制剂静点外,口服药使用较少; 3. 中医证型诊断的主观性较强,每个医生的诊断不一致,导致证型改变而治疗方案不能贯彻执行。

(2)改进措施: 1. 今后工作中增加使用诊疗常规病例数,及时总结经验,切实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2. 申请购买中成药,临床中适当配伍中成药进行治疗。 3. 认真学习诊疗常规,做到每个医生都能做到熟练掌握和使用,减少诊断的主观误差。在临床中发现,来医院就诊的眩晕患者均是因为头晕、头胀等不适,故首诊治疗多属于眩晕。因为肝阳上亢与阴虚阳亢,但是临床实践中很多人其两项基本病机均为肝肾阴虚导致肝阳上越所致。因此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去除阴虚阳亢分型。 2016年 1 月 15 日

第4篇: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以下为模板仅供参考)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妇科协作组的关于妇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要求,本科自年月开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现将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实施情况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个案管理员,明确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路径实施情况 自*****年*****月至*****年*****月以来,本科共有*****例进入路径,如下表所示:出院日期2011.11.32012.1.142012.2.242012.2.152012.2.162012.2.282012.3.9患者姓名病案号黄爱妹李开淑吴秋金陈秀银吴慧张明芳陈美妹21111798212003102120158121201492212015002120204521202306变异情况费用(元)否否否否否否否3169.282817.413058.182738.093326.804489.014414.28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本科室对“*****”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该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科室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是由于科室部分医疗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准入标准认识不到位,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进入路径标准时,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科室部分医护人员不重视同患者沟通,不能很好地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造成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主要原因是临床上单纯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三、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科室要加强相关人员关于临床路径的培训工作;加强临床路径的宣传力度,普及临床路径知识,引导患者理性就医。

2、继续加强专科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医患沟通、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比例等方面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继续收集和整理临床路径资料,对临床路径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

扩展阅读:德安县中医医院3—6月份临床路径阶段总结、分析

德安县中医医院36月份临床路径阶段总结、分析

为了落实《江西省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医临床路径工作的方案,管理制度,各科室制定了病种具体实施路径,启动阶段初步取得一些成绩,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江西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我院于3月成立了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业务副院长任副组长,由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信息科及试点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成立临床路径试点指导评价小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科科长任副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本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向上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二、确立试点科室和病种

根据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临床路径要求病种中,选择较有代表性6个病种,作为我院临床路径试点病种,具体如下:

1、内科: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心悸病毒性心肌炎

2、骨伤科:锁骨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3、针灸康复科: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面瘫病(面神经炎)

三、组织实施情况

1.试点临床科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能遵循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并同步填写病例临床路径表。每月对本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每月10日前将上个月试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进展月报告表表交医务科。3月至6份3个科室6病种符合路径进入标准共30例,其中,骨伤科:4例,桡骨远端骨折4例;针灸康复科:面瘫病:16例,中风病:5例;内科:风温肺热病5例。进入路径的科室能按照相应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进行诊治;所有进入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病人治愈、好转29人,未愈1人,治愈、好转率为96.7,中医特色治疗优势明显,治疗费用降低,病人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为96.7。

2.试点科室有定期组织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进行评估与分析,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制度,并纳入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3.试点科室对试点工作情况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对操作中的变异情况有明确的记录,对出路径患者病情有详细说明。4.点科室能够按照《临床路径评估方案》填写单病种非特异性指标评估表及临床路径表,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五、存在问题及持续改进措施

试点科室开始时对临床路径不够熟悉,开展较困难,所开展的病种例数少,运行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

1、各种资料信息填写不完善。

2、化验费、放射费、手术中用药费,未严格按照计划收费。科室内的费用存在少收、漏收情况。

3、个别医生未严格按路径开医嘱。

4、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够强,在记录护理临床路径表单时有漏填项目现象。

5、因一些科室无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有的指标无法统计。

临床路径评价小组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已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沟通,并进行整改;同时因信息软件未能设置实时监控,对各病种路径的实施难以进行同步监控。今后需加大检查力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力争完善中医临床路径工作。 德安县中医医院医务科 2013年7月10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质检部11月份工作总结 教师党员帮扶学生总结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的相关范文 初中教师党员个人总结 中学语文教师实习总结 炼焦车间备煤年终总结 员工试用期内工作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教师国培总结 人民银行内审工作总结 酒店客房领班月总结 工厂个人安全总结摘要   社区老年工作总结 中学音乐学科教学总结

您可能感兴趣的

中学音乐学科教学总结 公司副总年终工作总结 内分泌科工作总结 小学后勤人员工作总结 学校总务工作总结博客 工程管理年终工作总结 2013年医务部工作总结 2013年预防接种日总结 保险综合柜员工作总结 银行网点转型总结 2013年生产班长年总结

关闭 关闭

工作总结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以下为模板仅供参考)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妇科协作组的关于妇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要求,本科自年月开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现将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实施情况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个案管理员,明确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路径实施情况

自*****年*****月至*****年*****月以来,本科共有*****例进入路径,如下表所示:出院日期2011.11.32012.1.142012.2.242012.2.152012.2.162012.2.282012.3.9患者姓名病案号黄爱妹李开淑吴秋金陈秀银吴慧张明芳陈美妹21111798212003102120158121201492212015002120204521202306变异情况费用(元)否否否否否否否3169.282817.413058.182738.093326.804489.014414.28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本科室对“*****”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该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科室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是由于科室部分医疗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准入标准认识不到位,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进入路径标准时,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科室部分医护人员不重视同患者沟通,不能很好地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造成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主要原因是临床上单纯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三、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科室要加强相关人员关于临床路径的培训工作;加强临床路径的宣传力度,普及临床路径知识,引导患者理性就医。

2、继续加强专科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医患沟通、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比例等方面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继续收集和整理临床路径资料,对临床路径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

扩展阅读:德安县中医医院3—6月份临床路径阶段总结、分析 德安县中医医院36月份临床路径阶段总结、分析

为了落实《江西省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医临床路径工作的方案,管理制度,各科室制定了病种具体实施路径,启动阶段初步取得一些成绩,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江西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我院于3月成立了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业务副院长任副组长,由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信息科及试点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成立临床路径试点指导评价小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科科长任副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本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向上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二、确立试点科室和病种

根据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临床路径要求病种中,选择较有代表性6个病种,作为我院临床路径试点病种,具体如下:

1、内科: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心悸病毒性心肌炎

2、骨伤科:锁骨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3、针灸康复科: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面瘫病(面神经炎)

三、组织实施情况

1.试点临床科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能遵循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并同步填写病例临床路径表。每月对本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每月10日前将上个月试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进展月报告表表交医务科。3月至6份3个科室6病种符合路径进入标准共30例,其中,骨伤科:4例,桡骨远端骨折4例;针灸康复科:面瘫病:16例,中风病:5例;内科:风温肺热病5例。进入路径的科室能按照相应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进行诊治;所有进入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病人治愈、好转29人,未愈1人,治愈、好转率为96.7,中医特色治疗优势明显,治疗费用降低,病人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为96.7。

2.试点科室有定期组织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进行评估与分析,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制度,并纳入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3.试点科室对试点工作情况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对操作中的变异情况有明确的记录,对出路径患者病情有详细说明。4.点科室能够按照《临床路径评估方案》填写单病种非特异性指标评估表及临床路径表,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五、存在问题及持续改进措施

试点科室开始时对临床路径不够熟悉,开展较困难,所开展的病种例数少,运行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

1、各种资料信息填写不完善。

2、化验费、放射费、手术中用药费,未严格按照计划收费。科室内的费用存在少收、漏收情况。

3、个别医生未严格按路径开医嘱。

4、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够强,在记录护理临床路径表单时有漏填项目现象。

5、因一些科室无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有的指标无法统计。

临床路径评价小组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已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沟通,并进行整改;同时因信息软件未能设置实时监控,对各病种路径的实施难以进行同步监控。今后需加大检查力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力争完善中医临床路径工作。

德安县中医医院医务科 2013年7月10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质检部11月份工作总结 教师党员帮扶学生总结

专科中医临床路径总结的相关范文 初中教师党员个人总结 中学语文教师实习总结 炼焦车间备煤年终总结 员工试用期内工作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教师国培总结 人民银行内审工作总结 酒店客房领班月总结 工厂个人安全总结摘要 社区老年工作总结 中学音乐学科教学总结

您可能感兴趣的

中学音乐学科教学总结 公司副总年终工作总结 内分泌科工作总结 小学后勤人员工作总结 学校总务工作总结博客 工程管理年终工作总结 2013年医务部工作总结 2013年预防接种日总结 保险综合柜员工作总结 银行网点转型总结 2013年生产班长年总结

关闭 关闭

工作总结

第5篇: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始发送

2012年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首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范围内开展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审定各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协作组内各病种协作组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具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制定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各试点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各试点单位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分别于2012年4月底、7月底之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报送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四)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在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本科相关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组织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并根据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定期向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出版发行:010-5129 6515 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70个专业304个病种)

编号

书名

1. 2. 3. 4. 5. 6. 中医临床路径24个专业104个病种

作者

出版社

中医诊疗方案22个专业95个病种 医政司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诊疗方案24个专业105个病种 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诊疗方案24个专业104个病种 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临床路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 医政司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临床路径24个专业105个病种 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医政司

定价 ¥98.00 ¥150.00 ¥150.00 ¥68.00 ¥130.00 ¥130.0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70个专业304个病种)

全套价格优惠… …

有需要 请电话咨询:

出版发行部:010-5129 6515,1312 1717 122

四、试点范围

(一)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通过验收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培育项目。

(二)试点专业、试点病种

1.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见附件)。

2.每个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培育项目所在科室至少参加1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各医院和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试点病种。

五、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自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2年2月)。 1.印发试点工作方案。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视频会议。

3.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和试点医院、试点科室制订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各病种协作组、各试点医院对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进行培训。

2.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各试点医院和试点科室组织实施试点工作。

3.各试点科室每月组织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4.各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每2个月组织对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定期召开本协作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会议,就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讨,交流经验。

5.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不定期召开辖区内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定期对各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三)实施工作评估总结(2012年8月)。

1.各试点科室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12年8月中旬前将总结材料报送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

2.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对各试点科室试点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形成总结评估报告,于2012年8月底前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各试点单位中医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总结。组织召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工作。

第6篇:三甲中医院中医临床路径四问

中医最突出的特色和优势就是注重个性化治疗,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中医历来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说法。中医医院引进西医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临床路径,中医特色和优势如何体现?中医院临床路径应该怎么走?临床一线的中医师们对临床路径怎么看?中医院临床路径给患者带来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领衔实施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基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7个病种中医最佳诊疗方案的临床路径共性技术研究”的广东省中医院。

一问

用“洋标准”来规范“土郎中”,会不会把中医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的特色“规范”掉?

临床路径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治疗方案的随意性以及费用、预后的不可评估性问题提出的概念。即针对某一疾病建立时序化的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种包含了质量保证、医疗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以时间为单位来组织医疗活动和疾病管理,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随意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临床路径于1996年传入我国。近年来,临床路径在控制医疗费用、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作用得到公认,并逐步上升为一种行业管理规范。今年6月30日,卫生部正式发布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乳腺癌等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年内将完成医改十项重点工作中提出的“拟定100种常见疾病临床路径”的任务目标。

中医药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不同的老中医有不同的方法思路,在中医经典著作中也有许多不同方法、思路。如何在临床路径中有效整合经典著作和名老中医的经验?怎样在临床路径中突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广东省中医院作出了成功的探索。

广东省中医院引进临床路径始于2003年。5年多来,该院已经完成200多种疾病的临床路径的制定工作。谈到引进临床路径的初衷,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说:“中医院引进临床路径,主要是想有效地融入历代名中医的经验、疗法和研究成果,从而形成一个优化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以合理的费用在较短时间内消除患者的病痛。中医医院的临床路径必须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我们在临床路径制定过程中,将„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并重‟作为基本原则,在综合中西医两方面最先进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色与优势,强调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

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路径的制订,均是本着从临床实际出发,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医疗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宗旨,将最佳中西诊疗方案融入路径的原则而制定的。既突出了中医特色优势,也符合临床路径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成本的目标。可以说,该院走出了一条“洋标准”与“土郎中”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的路径。

二问

中医临床路径怎么走?

心内科主治医师潘光明从2004年开始参与了心衰、冠心病、高血压等临床路径的制订、修订全过程。他翻开厚厚的资料夹向记者介绍了心衰临床路径制定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

一是充分挖掘中医文献精髓。工作人员查阅了800多本中医古籍,其中与心衰记述相关的有207本,编辑成了385页的《心衰中医药古籍整理》,使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路径有了中医经典理论和前人大量临床实践经验的支持。

为了查明治疗心衰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原则、最佳剂量,工作人员检索了200多篇相关文献,找出有大样本临床证据证实的有效结论,为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路径中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找到依据。

此外,关于中医的辨证分型、中药基础汤剂处方、中成药的使用等,均找到大量的文献依据。

二是围绕病种展开研究,寻找临床证据。心内科医务人员对实施临床路径以前本院治疗的500多个心衰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规律性的证据。

三是形成专家共识,汇聚名医经验。在查阅文献、病例回顾的基础上,加以归纳、细化。然后采用专家调查的方法(德尔菲法即专家集体预测法——美国德兰公司1964年创造的一种科学预测方法),经过“院外专家评议表”两轮问卷调查,专家均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重点心血管专科单位的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的主任委员。通过两轮40人次的调查问卷,取得全国行业内中西医顶尖专家的共识,确定辨证分为几个证型,用什么基本方加减,以及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和中医外治法的选择等。

同时,整个方案的形成他们还充分整理了古今名医的经验,特别汇集了当今名老中医们的观点。

潘光明说,中医临床路径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变化的。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化,医学科学的发展,挖掘的深入,要不断吸收更多研究成果,不断完善、优化临床路径。

杨志敏副院长说,有人认为临床路径使得中医治疗变得机械化,失去了辨证论治的本质,这是对临床路径的误解。实际上,中医实施临床路径更充分地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共性规律,在大方向上设定了不同的辨证施治方案,而且沿着临床路径实施的时间纵轴,按照疾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和客观规律,也设定了不同阶段的不同诊疗方案。同时也针对实际中存在的特殊病例的变异进行诊治方案的调整,并及时总结、补充丰富到新临床路径中。因此,临床路径制定实施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再次总结和讨论。

三问

中医师怎么看临床路径?

年轻中医:临床路径是一个优化的方案,集中了古今顶尖中医专家的智慧,使我们有了规范性的指导。

妇科的王彦彦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方向7年制毕业生,到广东省中医院妇科病房工作已经一年了。她说:“以前在临床实习时,主任查房开的方子,我们基本上每一味药都要问为什么。现在有了路径,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会犯原则性的错误,基本方加减也有一定的规范,自己再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揣摩加减的道理,通过对疾病变异的处理,自己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临床实际的东西,业务提高的速度非常快。”

该院妇科承担的“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多个单病种基于中医最佳诊疗方案的临床路径构建的共性研究”子课题——子宫肌瘤全宫切除临床路径构建的研究,在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中设立中医辨证诊断标准,融入中医特色诊疗手段,以期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在临床中掌握辨证分型方法,并通过各种诊疗措施的疗效评价,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价值。

在子宫肌瘤全宫切除临床路径中,中医证候分型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三型。每一证型都有治法、代表方剂、基本方、根据症状分别加减哪些药物。

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流程中,除预防感染、止血、补液等术后常规治疗,还有促进肠功能恢复的三种中医疗法可供选择:吴茱萸粗盐炒热敷、穴位注射双足三里、电针双足三里。术后中医辨证治疗一般分两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患者腑气未通或腹胀,无矢气。第二阶段:患者已排气、排便,但正气未盛。分别采取行气通腑、益气健脾,扶正祛邪等不同的治法,均开出基本方及根据症状加减。

王彦彦是幸运的,通过临床路径,像她一样的年轻中医直接与行业内的顶级专家对接,直接将名老中医的智慧应用于临床,大大缩短了在临床摸索的过程。

临床专家:中医一直不否认规范化,吸收现代科学的成果是中医发展创新的方向。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弟子、医院心血管病专家邹旭,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中医一直不否认规范化,辨证论治就是一种从诊疗思维到诊疗程序的规范。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方法或工具,不会限制中医优势特色的发挥,应该引进来为发展中医服务。临床路径集中了中医学的精华和名医临床经验的精髓,体现了高水平的技术,沿着临床路径的方向走,有利于年轻中医早日成才。

在中医临床上,对于同一种疾病的治疗往往因为地域的差异,处理问题的角度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流派。比如对于治疗冠心病有的主张活血去瘀、有的主张益气温阳、有的主张豁痰通络,而且临床上都取得了好的疗效。 心脏中心主任吴焕林说,这正好反映了中医最大的特色与优势,就是辨证论治。在建立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就要从把握中医的临床证候规律出发,综合各个流派的优势。比如我们通过临床研究认识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没有施行介入手术前以“邪实为主”,治疗就要以豁痰活血为重。手术后则以“虚”为主,治疗以益气温阳为重。又如我们认识到冠心病从发病初起阶段以脾虚(气虚)为主,到中后期夹痰瘀,表现为虚实夹杂,而手术的病人又会耗伤阳气,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病人制定了不同的临床路径,使得冠心病非手术治疗、搭桥手术、介入手术治疗的病人都分别有各自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案。

四问

临床路径给患者带来了什么?

36岁的幼儿教师冯××,患头面部带状疱疹,耳、面颊部疼痛,身上还有水痘样皮疹,被医生诊断为重症泛发带状疱疹。辗转几家医院后,疼痛却越发剧烈了。她来到广东省中医院时低烧37℃~38℃。 她形容自己当时头部就像爆炸一样疼痛,“疼得都不想做人了”,整晚睡不了觉,要打止痛针才能入睡一会儿。

2009年8月11日一进病房,她首先看到护士拿给她的“带状疱疹病人知照流程图”,她从护士的介绍中知道自己要在这里住7~10天,将要做哪些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她说自己到这里来就是要看看中医有什么好办法。经过几天的治疗,她接受了针灸、中药外敷、中药丹参输液等治疗,疼痛已经减轻大半,睡眠也很好,再过一两天就可以出院了。她说,在这里住院特别踏实,用什么方法治疗、做什么检查、大概住几天院、花多少钱、有什么效果,心里都有数。

在护士站,记者看到了冯老师的临床路径病例:2009年8月11日入院,右侧耳面部红斑水泡6天,疼痛并泛发3天。从带状疱疹的三个辨证分型中,医生在“肝经郁热”的选项上画了“√”,治疗方案选择“清热利湿,疏肝止痛”。汤药处方则根据冯老师的病情变化随时有所加减。此外还开出了中药外洗“黄柏水煎500毫升外洗、湿敷,每日一剂,共4剂”……

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就可以减少死亡和残疾。要做到及时和最佳,需要有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支持。广东省中医院的检验影像等各种检查科室24小时开放,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到医院以后,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晚上,值班医生都会按照临床路径的规定去做,做到既争分夺秒又有条不紊地给予明确诊断,恰当处理。

脑血管病中心的临床路径也是中医特色最突出的。患者一入院,医护人员就会立即进行中医检查评估、辨证分型,往往各种影像、血象的检查还没有出结果时,第一瓶中药液体已经输入了患者的体内,针灸已经扎到患者的穴位。凡患者能自行服药的,可以先吃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中成药,这些中医药行之有效的措施起到了延长“时间窗”的作用。

脑血管病中心主任蔡业峰说,中医临床路径的建立,是为了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而恰当治疗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最佳的诊疗方案,里边的干预措施应该是集中了当前最新、最佳的医学研究成果。该中心的脑梗死临床路径,就将科技部“九五”攻关课题——大样本多中心中医综合治疗脑梗死的方案纳入到路径之中。对在治疗中风病早期采用通腑、活血、化痰等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上,该中心将任继学、王永炎、张学文、周仲英等现代中医名家观点纳入路径。经过与医院的200多例历史病例对照和对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随访,凡进入临床路径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改善明显,平均住院日少了1.4天,与病死率密切相关的肺部感染并发症明显降低——这与中医强调治痰密切相关。

医教处张忠德处长说:“由于临床路径中明确了中医药的切入点、切入的标准和采用的手段,杜绝了过去因人为的因素,而不用中医或使用中医不恰当、不彻底的问题。”比如,过去门急诊一遇到发热的患者,往往马上就上抗生素,甚至有不开中药的情况。通过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这一问题得到了根本的扭转,因为临床路径中明确规定对于高热的病人,如果白细胞不高,没有细菌感染,应当全部中医药治疗,不必使用抗生素。

据统计,实施临床路径之前的2002年~2004年,该院共有500位心衰患者住院,实施临床路径后的2005年~2008年,有600多位住院心衰患者,平均住院费用降低了25%,平均住院日减少了两天,住院死亡率降低了4.1%。这是通过临床路径有效控制医疗质量的直接收益。例如心衰病人易合并肺部感染,按照临床路径给病人应用化痰补气中药,轻者可不用抗生素,重者可少用抗生素;又如,心衰合并血压偏低的病人,按照临床路径应用温阳补气药,能不用或少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这些都能使病人更快好转、减少住院天数以及少花住院医药费。

广东省中医院的实践证明:中医临床路径给患者带来的是更好的中医药临床疗效、更佳的诊疗方案、更好的治疗效果、更短的住院时间、更低的费用。

第7篇: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症瘕(子宫肌瘤)

一、组织管理 领导小组 1.组成: 组

长:屈兴玲

副组长:李秀玲

刘洪丽

王爱云

员:吴宗真

储学贞

李婷婷

翟春杰

2.职责

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症瘕(子宫肌瘤)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组织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和部署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各科室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组织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开展工作。

二、实施计划

(一)培训

1.由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 2.科室依据症瘕子宫肌瘤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学习。

(二)组织实施 1.临床实施

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定期

— 1 —

进行疗效等分析评估。

2)科室每月对该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的1日上报本科室出院病例数、入路径病例数和出路径及变异例数。

3)科室于每月的2日将统计的入路径病例数及入径率上报到医院医政处,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路径实施情况做分析评估。

4)领导小组将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 3.分析评估

(1)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进行总体分析评估,书写年度性总结报告。

(2)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座谈,总结科室工作情况,交流科室工作经验。在每月医政处组织的各临床科室实行临床路径总结交流会上,积极与兄弟科室沟通,吸收经验。

(三)评估总结、分析

1.领导小组于年底对各科室路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院医政处。

2.对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总结报告。 3.年末向医政处报送汇总表,并对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4.对路径及诊疗方案不断改进,以提高临床疗效。

妇产科

2010年1月

— 2 —

上一篇:大型社团活动策划书下一篇:新教师教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