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2022-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测量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地下工程土建控制测量的实施

摘 要:地下工程建设的工程测量工作服务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精度要求高,测量手段和方法都具有特殊性。而控制测量是保证精度,提供定位基准,进行施工测量的基础。

关键词:土建测量;控制测量;控制网

1 工程测量概述

工程测量技术是指在各种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以及施工和管理阶段中所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统称。工程测量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技术和质量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工程测量工作服务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精度要求高,测量手段和方法都具有特殊性。在施工阶段,高精度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用控制网为工程建设提供定位基准。因而工程测量工作是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技术和质量保障的重要工作。若不重视测量工作,则可能会出现隧道无法贯通等重大质量问题。

2 施工控制網布设

施工用平面控制网用来确定点位的平面坐标(x,y)位置,利用城市二等平面控制网建立工程小区域范围专用的平面控制网,并且施工前应对平面控制网进行复测。高程控制网用来确定点位的高程(H),同样应在城市二等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区域专用的高程控制网,并且施工前进行复测,确保点位与数据的准确性。在保证地面控制网的核查完全正确之后,依据检测的控制点再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用来确保地下向前继续挖洞及打通地下空间能很好的完成。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加密:1)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测量。通常地面精密导线的密度及数量都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为了保证工程放样和非纵向井的关联测量和打通地下空间的测量的要求,根据工地当时的实际状况,对工程保证网开始下一阶段的保护。工程平面保证网将依据Ⅰ级全站仪进行测量,测量四个测回的角(右边和左边的角分别检测两次,他们的平均值加起来和360°的差距须不大于4″),要测量的边线应该进行两次往返测量,用严密平差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修正处理,保证最终的点位中误差小于±10mm。2)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按照工地现场的准确情况把高度控制点引测到工程实施的地方,还要顺着路线的方向增加保证点的个数。除此之外还要确保区域之外的高程控制点的稳定性。水准测量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和±8mm(L为水准路线长,用km来表示)的精密要求进行施测。

3 土建联系测量

地下工程无法透视地面,造成地上与地下测量的隔断,而联系测量就可以将地面上的数据与地下测量数据进行传递,用来引导地下隧道施工。详细方法是通过布设导线和水准路线控制点,建立近井点,再通过近井点把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引到地下,为隧道开挖提供井下平面和高程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

1)趋近导线和趋近水准测量。地表趋近导线应和精准导线相重合。井边的点和GPS点和精密导线点相通,还要让定向保持最合适的形状。测量趋近导线采用Ⅰ级全站仪,测角采用测回法测角(左、右角各两测回,共四个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测边采用往返测测量,用精密平差计算,点位中误差小于±10mm。测定趋近井边水准点高程的地面趋近水准线路应与地面相邻的精密水准点相重合。趋近水准测量应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并保证8mm的精度要求。

2)竖井定向测量。我们将使用投点仪和陀螺仪方向定位和联系三角形法来增加施工边线的正确性。使用竖井从上到下引入,选取非横向井联系三角形来进行测量,即把两根钢丝在非横向井内竖挂起来,由井边点测出与钢丝的长度和角的大小,从而定位出钢丝的位置,然后通过测量和计算便可得到地下导线的详细位置,从此便把上面和下面结合在一起。

3)高程传递测量。高程控制是通过纵向井使用长钢尺导入法把高程引向地下,同时进行位置传输和把高程数据传向地下。第一步是趋近水准测量,第二步是转达纵向井的高程。经纵向井转达高程选取悬吊尺子,上面和下面两台水准仪同步进行工作,每次挪动钢尺4~6cm,测量四次,高差较差小于等于3mm时,求出平均值。当深度大于20m时,四次误差保证在±5mm以内。地下导线点可与施工控制水准点合埋在同一个地方,也可设一个新的水准点。保证导线个数差不多与水准点密度相同,在曲线部分可多加若干个。

4 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测量

按Ⅰ级导线规定要求来开始下面的导线测量。测角中误差不大于±5″,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1/15000。在隧道终端即将打通的时候,井下面设一个支导线,为了保证其精度要求,要在检查条件形成之后才能建立。隧道掘进的根据是隧道内的施工控制导线,每次向前拓展施工控制导线的时候,必须要对现存的施工控制导线的前三个点进行监测。为了增加导线点的准确度,要把地下点放成导线锁的样子,以便存在足够的检查条件,如果这些点的位置发生变化,要选取其他不随意变动的施工控制导线点进行导线的拓展测量。在隧道还没有贯通的时候要对动工保证导线进行3次测量。再次测出的数值和之前的数值相差小于±9mm的时候,导线拓展测量值即可选用加权平均值。

5 测量精度保证

对于在施工过程和测量过程中用的相关图纸、技术标准和相关数据,要进行必要的复查,必要的时候还要去工地进行复核。保证没有任何错误之后,才能将这些资料运用到工程指导施工中去。项目中的测量人员在对内业资料进行归类时要本着认真的态度,要使工程中的测量数据有着独立的完整性。这些必要的相关资料要求一人计算,另外安排认真的人进行核查。在进行数据资料的撰写时还要两个人一块进行核对才行。在本工程中用到的测量仪器和相关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该按照之前的规定方法和日期送到相关部门去检测和校正。进行测量的时候,要把一些可能对最终结果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彻底消灭掉,这样就可以让精度达到规定的标准。在施工现场对工程构筑物进行放样时必须和现场的工作人员相互结合。以免有些偏差时不时的出现,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控制点要时常进行维护,避免移动位置或者以后不能正常使用。对于地铁车站和该区段事先留下接头的地方,动工之前要向相关管理单位确认他们的中线位置和高程,还要跟其对应控制网进行复核检测,用来确保接头安装正确。

参考文献:

[1] 汪玉勤.长区间盾构法施工地铁隧道的测量控制方法.铁道勘察,2007.

[2] 张正禄.工程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3] 张正禄.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发展方向.现代测绘,2003.

作者:董琳

第2篇:铁路工程测量方法与实施步骤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铁路工程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以GPS RTK技术在铁路线路测量中的应用为研究背景,深度探讨了GPS RTK技术用于铁路工程测量的必要性、作业流程和优点,论文结合笔者参与的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剖析,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GPS RTK 线路测量 定线测量 断面测量 定位测量

在铁路工程测量中,常规地面测绘技术主要利用电子全站仪、水准仪等地面测量仪器,配合其他测量工具(如皮尺、塔尺等)进行。这种测量模式存在着作业人员和仪器设备多、野外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测量误差累积、现场测量成果不直观、自动化程度较低等诸多缺点。这些问题在工程测区内的通行、通视条件差时更显突出。相比之下,近年来出现的GPS-RTK定位技术具有实时、快速、精度好、所需控制点少、外业工作量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从而能有效地克服常规地面测量技术不能很好解决的通行、通视等困难。显然,RTK技术为铁路工程测量开辟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测量模式。本文结合某铁路工程测量实践,阐述了GPS-RTK技术应用于工程测量中的原理、作业流程和技术要点,通过试验分析,总结出了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RTK定位原理、方法及作业流程

1.1 GPS-RTK技术的工作原理

GPS-RTK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观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GPS-RTK定位由基准站和流动站两部分组成。基准站一般选设在视野开阔、地势较高的高等级已知控制点上,它主要是对GPS卫星进行连续跟踪观测,并通过数据链实时地将载波观测数据及基准站信息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1.2 GPS-RTK定位的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1)基准站的设置。根据工程需要在当地收集高等级已知控制点,并对收集到的控制点进行必要的检测,以保证起算数据准确可靠。多数情况下,收集的已知控制点不便于工程直接使用,此时要在测区内布设若干控制点,联测坐标与高程。RTK定位测量时,在选定的基准站上安置接收机,正确配置参数。(2)坐标系统转换。一般工程项目的建设都是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中进行,因此需要计算坐标转换参数。利用控制点(至少三个)进行RTK参数修正(必须解得七参数),求出坐标转换参数后,利用测量控制器即可实时解算出定位点的工程独立坐标。3)流动站测量定位。坐标转换参数确定无误后,即可在测区根据工程需要进行相关的测量定位放样和测绘工作。

1.3 GPS-RTK测量技术的主要优点

(1)可大幅度地减少控制测量的工作量。在常规地面测量中,一般按“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首先逐级布设测区控制网,然后再利用控制点进行碎部测量。而GPS-RTK技术则可免除繁琐复杂的分级控制测量工作,只需在测区布设少量控制点以建立基准站即可满足需要。(2)可全天候作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能同时接收到4颗GPS卫星的信号,并满足一定的几何图形条件,即能进行正常作业。(3)可根据要求精度来设置。实践表明:当观测条件良好时,采用性能良好的双频接收机观测2s~5s即可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结果,并且测量误差不会逐点积累,能显著降低外业返工率。(4)测量过程直观。采用RTK进行测量定位放样时,利用流动站接收机的测量控制器能直观地对测量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能及时查看坐标定位精度,这是常规测量技术无法实现的。(5)在地形起伏大、植被茂密的地区进行测量时,RTK技术能很好地解决测量过程中因通行、通视不便而造成的难题。

2 工程概况

某12km铁路工程项目穿过一省级森林公园,沿线地形复杂、山体高差较大(最大值达400m)、植被茂密、荆棘丛生。该铁路工程由隧道、桥梁、路基等分项工程组成,其中隧道11座,共长12901m(左、右线合计);特大、大、中桥13座,共长7359m(左、右线合计),匝道桥长5030m;桥、遂连接路线长约1500m。工程所处的特殊地理地形条件和工程自身的复杂性,对工程测量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项目工期要求十分紧迫,又进一步加大了测量工作的难度。

3 测量方法与步骤

3.1 基准站设置

由于收集到的已知控制点距线路较远,因此在线路附近按规范要求布测了15个平面兼高程控制点,用作GPS基准站。平面控制网按C级GPS静态相对测量精度施测,并按三等精度联测水准高程。相邻控制点平均间距大约为1km,最大间距为3km左右。

3.2 坐标转换参数的确定

由于本项目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大工作量的测量工作,因此必须应用先进的GPS-RTK技术。使用的仪器为Trimble 5700型GPS接收机,转换参数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1)利用RTK设备中测量控制器在现场进行测算,首先从平面控制点中选择至少三个点(三个点均要有高程),将其准确的当地坐标输人控制器中,然后在现场进行逐点定位测量,观测时间不少于5min,当三个点测量完成后,既可利用测量控制器中的自带软件计算出坐标转换参数。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现场花费时间较多,并不实用。(2)利用步骤1中得到的各个控制点的大地经纬度和测算出的当地坐标,在内业中计算得到坐标转换参数,直接将参数输人测量控制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算得的参数准确、花费时间较少。

得到参数后,在现场对控制点进行检核测量,每个检查点上观测3s。将GPS静态观测成果与RTK观测成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见表1。

由表1可得知,RTK定位成果能满足铁路工程中一般测量工作的精度需要。

3.3 分项测量

(1)普通控制测量。在收集的已知点或利用相对静态技术加密的GPS控制点上,采用RTK技术连续观测3min~5min加密测设部分控制点,满足局部区域使用全站仪进行分项工程测量的需要。

(2)定线放样。预先在测量控制器中输人线路中线的曲线要素,即可自动生成线路图。在整个放线过程中,控制器实时显示测点里程和偏移距,从而指导线路放线工作。

(3)地形测绘。利用RTK进行沿线及各工点局部地形测绘,因为一台基准站可以同时供多个流动站使用,因此外业测量中可以分若干小组同时开展工作,能显著提高测图效率。采用这种技术可独立地完成绝大部分的地形测绘工作,当测点位于高山密林且地势特别低洼处时,GPS信号严重受阻,则可采用RTK与全站仪相结合的方法测绘局部地形,即利用RTK技术测设必要的图根点,再设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实践证明:RTK技术与常规地面技术的合理组合是解决复杂条件下地形测绘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4)纵、横断面测量。本工程包括了隧道、桥梁和路基等多个分项工程,纵、横断面测量工作量大、工期紧、精度要求高,且现场地形情况十分复杂,若采用常规的地面测量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很难保证测绘成果质量。本项目中采用RTK技术进行工程地形断面测绘,达到了灵活、高效和质优的效果。

(5)专业调查与测绘。本项目设计中要求进行桥梁、隧道、路基等各个专业的调查和测绘工作,比如改河改沟调查、涵洞调查,被交叉道路(管线)调查,线路附近重要建(构)筑物调查等,这些工作不仅要进行实地调查,还要进行必要的测绘。采用RTK作业就能真正做到需要什么测量什么,避免了常规方法作业时频繁支点和搬站的劳累,提高了工效,保证了成果质量。

4 结语

GPS RTK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导致了铁路工程测量模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和发展。实践证明,RTK技术能显著提高测量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同时具有精度可靠、方便实用和灵活多变的突出优点,它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铁路工程测量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和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铁路测量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克服RTK技术的不足,以提高测绘成果精度和作业效率。

在地形起伏较大、森林茂密的山区或建筑密集的城区,基站与流动站之间的数据链通讯难度显著加大,RTK的最佳作业半径往往比标称的有效作业半径小许多,因此,一般认为作为基准站控制点的点间距应在标称半径的2/3以内,考虑到铁路工程的复杂性,作者认为相邻控制点间距宜小于标称半径的1/2倍,且RTK作业半径宜控制在5km~8km以内。

同时,基准站应尽可能设在地势较高处。利用RTK进行工程测量时,控制点的数量比以往大大减少,各测点坐标均依据基准站解算而得,与传统作业模式相比,其测量检核条件也明显减少,因此,必须采取已知点校准、重复测量等手段来检查测量成果的精度及其可靠性,作业过程中必须通过GPS接收机控制器实时监控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定位质量,同时必须严格遵守GPS测量中的相关技术规定,以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

RTK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因此在实际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者认为,制定RTK测量方面的技术规范乃当务之急,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卢吉锋.RTK和全站仪在线路工程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1):66-67.

[2] 韩伟信.浅谈全站仪对边测量原理[J]. 科技创新导报,2010(2):194-195.

作者:封钦

第3篇:公路工程测量管理与实施方面问题的探讨

摘 要:文章探讨了公路工程测量质保体系、管理制度、实施要点等问题的要求及方法。

关键词:公路工程;测量;管理;实施探讨

作者简介:兰贵竹(1972-)男,广西都安人,广西桂通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if,'2-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

一、完善测量工作质保体系是搞好测量工作的基础

1、测量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术素质条件

(1)精通测量业务,熟悉《工程测量规范》和《公路勘测规范》。

(2)熟悉公路工程设计及施工特点,熟悉公路工程的《技术规范》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熟悉监理程序。按监理程序开展各项工作。

2、施工测量仪器设备应满足的条件

(1)施工对仪器类别的总要求:应能满足施工质量及进度控制要求。

1)全站仪:配觇牌、温度表、气压表。

2)水准仪:DS3配3m塔尺及5m塔尺,DSl或DS0.5配合铟瓦合金的精密水准尺,无论何种水准仪,一般均要求配有垫块。

3)经纬仪:DJ6或DJ2经纬仪。

4)钢尺:5m及20m,或50m钢尺。

5)袖珍计算机:如fx-4500或fx-4800或PC-E500。

6)施工监控的其它专用仪器:如沉降稳定观测所使用的沉降位移感应器。

(2)对测量仪器数量配置的要求,应根据工程特点及测量工作量进行配置,满足施工质量与进度要求,下面以6~7公里路线长的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合同段为例:

1)全站仪:一台。

2)水准仪DS3:4-6台。

3)经纬仪:2台(可用一台全站仪替代)。

4)钢尺:若干。

5)袖珍计算机:2台(最好有一台PC-E500)。

(3)测量仪器必须定期检查,以验证其精度是否符合规范对该仪器的要求。对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大钢尺一般要求每年送到法定检测机构标定一次,对水准仪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校核,尤其是水准控制测量及对高程控制要求较高的工程部位在使用前更应进行校核,

3、规范完善的测量管理制度是搞好测量工作的制度保证

(1)施工单位应有完善的测量组织,该组织中应有明确的分工及协调配合,以6-7公里高速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合同段为例:应有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助理或技术员2-3名,固定并训练有素的测工3-4名,建立以测量工程师为首的测量组。

(2)施工单位的测量组内应建立完善的测量工作制度。以保证工作规范化。

1)放样数据的验算及放样结果的互检制度。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施工单位以前往往实行测量人员一人承包制,容易出现差错,对于重点部位在放样前更应进行验算,并实行互检制度:

2)资料交接及保管制度,每道工序前后都应及时向相关专业工程师提交测量资料,并留备份。

3)仪器管理制度,如仪器保管及借用制度。

4)奖惩分明的责任制度,测量组内每个成员责任都应给予明确且实行经济与效率挂钩管理,

5)与其他专业工程师协调处理问题制度,测量工程师应与其他专业工程师协调配合。

4、测量工作在工程质量管理的作用与地位

(1)测量工作是质保体系“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运行过程中,实现质量控制及质量评定过程的重要手段,测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是质保体系运作的重要基础之一。

(2)测量工作是影响施工进度及费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3)测量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并贯穿于“政府监督、施工监理、企业自检”的全过程之中。

二、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任务

1、审核设计图纸资料,复核交桩资料及放样数据:

2、建立、复测及加密施工测量控制网:

3、施工测量放样及验收检测工作:

4、施工监控中的测量工作:如软基沉降观测等:

5、及时为道路、桥梁工程师提供有关测量数据资料。

三、公路工程施工控制网的管理要点

1、建网与复测施工控制的精度要求,应根据公路工程等级要求参阅有关路基与桥梁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

2、合理且实用的控制网复测频率。一般情况下,水准控制网不宜超过半年复测一次,平面控制网不宜超过1年复测一次。

3、复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在排除错误测量的前提条件下,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宜维持原值,否则需进行调整。

4、加密控制网的密度和精度要求

(1)加密控制网的密度,平面控制点间距一般300m左右,水准控制一般150m左右。

(2)加密控制网的精度,应满足不同等级公路工程对路基、桥涵施工测量控制精度要求。

5、应保证控制网的两个统一性

(1)相邻合同段控制网的统一性,以防两个合同段在交接处错开,宜在路槽施工控制前通过加密调整。

(2)不同分项工程控制网的统一性,以保证不同分项工程的平面位置及结构层高度(或厚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如路面基层及面层的水准点一致性。

6、加强对控制网点的保护及恢复工作,此项工作首先应将控制点布设于不易受施工影响且稳定的地方,同时要注意观察控制点是否有被破坏或即将被破坏的征兆或特征,妥当地进行转移。

四、坐标转换

1、直角坐标转换为极坐标:

2、极坐标转换为直到坐标:

五、公路工程测量放样管理

1、施工单位计算放样数据并进行复核,监理进行验算。

2、按合理的精度要求及实用的放法进行放样

(1)桩基、立柱定位点及涵洞、通道的轴线定点放样。

(2)填方和挖方路基的测量放样,填方应保证路堤宽度、边坡坡比及为保证压实而增加富余宽度,挖方应保证路堑宽度、边坡坡比及碎落台宽度。

(3)特殊情况下的放样,如悬臂梁施工及悬臂桥桥面铺装的分阶段放样。

3、书面移交放样结果及问题,并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测量工程师应将放样结果及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移交给道路或桥梁工程师,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后重新复测,直至符合技术规范为止。

六、公路工程验收检测的实施要点

1、检测内容、检测频率一定要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从内容上来讲,不能缺顶,从频率上讲。不能低于《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承包单位应不小于《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频率要求;对监理而言。对于重要结构应在50%,一般情况不低于《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频率的20%。

2、检验方法要合理,高效并规范化,为达此目的,必须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

如:位于小半径曲线段内、外侧软基收方,可采用建立临时直角坐标系进行。

3、检测数据应表格化,并作到现场检测、现场计算、现场签字,尽量避免过后补签字。

七、公路工程监理抽检的实施要点

1、分项工程开工前。根据投标承诺及技术规范要求,检查承包单位所备用的测量仪器数量与精度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并经有关法定检测机构标定合格,人员素质、控制点稳定性检查,并对开工前的测量数据及点位进行复核。

2、分项工程施工中。在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往往被我们监理人员忽略,为保证工程质量,有些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我们监理人员进行监控,如桩基在护筒安装就位(或护臂成形完毕后)进行复核,钻孔桩桩机就位检查,钢筋笼就位检查等。

3、分项工程完工后。分项工程完工后应督促承包人及时进行自检,承包人自检合格后,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抽检。

4、交工时检测工作。按交工验收小组所定的抽检方案进行。

八、互通立交测量放样方法简介

目前互通立交的形式很多,其基本类型有苜蓿叶型、Y型、喇叭型、菱形、环形,其组合线型有: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卵曲线。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比较简单,在这里主要介绍卵曲线处理方法(其中缓和曲线是卵曲线的特列)。

1、思路:卵曲线处理主要是找出卵曲线的HZ或ZH点,然后通过坐标转换,求出放样点坐标。

2、处理过程

(1)代号解释

F:卵曲线起点方位角:T:卵曲线转向,规定左为-1右为+1:

E:卵曲线终点半径(m);L:卵曲线起点半径(m):

D:卵曲线起点桩号(m);I:卵曲线终点桩号(m):

A:卵曲线曲率半径;X:卵曲线起点X坐标(m):

Y:卵曲线起点Y坐标(m);C:放样点桩号:M:放样点距中距离(m):

N:放样点与路中心线交角。

九、结语

探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管理有利于测量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使施工测量工作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工程施工质量、进度、费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兰贵竹

第4篇: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高速公路第一监理处

2010年3月

目 录

一、 总 则

二、 承建单位应报送的文件

三、 施工过程测量监理

四、 质量控制

五、 其 它

测量监理工作细则

一、总 则

**高速公路是**省重点项目工程,测量工作作为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建设单位必须给予充分重视。为了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特编制该细则。请各施工单位测量工作人员共同遵守。

1.1 本规程依据工程施工承建合同、公路工程建设管理法规文件,以及现行有关技术规范编制。

1.2 本工作规程适用于监理项目范围内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测量。

1.3 除非承建单位愿意承担风险,否则用于施测的起算数据、技术设计书和观测大纲等关键性文件均须事先报经驻地监理处批准。

二、承建单位应报送的文件

2.1 施工区范围内现场测量基准点及相关数据由业主单位委托驻地监理处向承建单位(或其施测单位)提供,以作为承建单位进行施测工作的基础。承建单位在收到上述基准数据后应进行复核验算。如对该数据有异议,应在收到数据后的14天内以书面形式报告测量监理组,共同进行核实。核实后的数据由驻地监理处重新以书面形式提供。

2.2 承建单位应在施测14天前,将有关反映其施测能力、水平和施测进度安排计划的报告报送驻地监理处批准。除非相关监理实施细则另有要求,否则,这份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施测项目概述;

(二)施测技术方案要点(施测方法、操作规程和引用技术标准目录);

(三)观测仪器、设备设置(含计算机、气象仪器和仪器检验设备等);

(四)测量专业人员设置;

(五)施测进度计划;

(六)测点保护措施;

(七)安全防护与成果质量控制措施;

(八)监理工程师依据承建合同文件要求报送的其它资料。

2.3 以上报告须经承建单位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签署后递交,监理工程师将限时给予批复意见,作为承包人施测或申请工程开工的依据之一。

2.4 (基本)控制各测量阶段报告内容要求

(一)平面、高程控制网(或系统)设计:

(1)已有的控制点成果及略图、测区地形图、工程布置图和建筑物设计图文号等;

(对桥梁工程还应布设独立的、能满足施工精度要求的等级控制网)

(2)控制测量设计书(含标石类型、联测方案、引用技术标准等)。

如采用插点法、插网法和测距导线法,-出-自-范-文-先-生网-或合同文件技术规范允许,或报经驻地监理处批准采用的其它测量方法,尚须递交联接图和精度估算值。

(二)控制测量的选点、埋石:

(1)控制网点布置图、水准路线图、导线路线图;

(2)点之记、托管书。

(三)控制测量观测:

(1)观测大纲(含观测时各种限差标准,各等级控制测量限值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各项规定);

(2)仪器检验资料;

(3)外业观测资料检验计算成果。

(四)内业计算和成果验收

(1)内业成果计算资料。

(2)成果表(含坐标系统、投影面和高程系统);

(3)质量评价、技术总结、验收报告。

(五)驻地监理处依据合同文件要求报送的其它资料(包括相应的应用技术与计算程序使用说明)。

2.5 放样测量各阶段一般报送主要轮廓点(轴线)和重要部位的放样数据与资料。必要时,应根据驻地监理处要求报送所有放样数据及资料。报告内容包括:

(一)施工区等级控制点成果及略图、工程布置图和建筑物设计图文号等。

此项内容重复者,只注明,无须重复递交。

(二)放样数据、放样略图(含可能的控制方格网图);

(三)放样方法、程序及点位精度估算;

(四)放样计算资料;

(五)按合同文件规定应予报送的其它资料。

另外,在每个单位工程完成后的14天以内,承建单位还应报送单位工程的放样测量工作总结、质量评价和验收报告。

2.6 断面测量各阶段报告内容要求:

(一)断面轴线点或中心桩放样图、断面点测量方法;

(二)断面施测记录、计算和断面点成果表;

(三)各种断面图及断面编号;

(四)危险地带断面测量技术安全措施。此项内容重复者,只注明,无须重复递交。

(五)按合同文件规定应予报送的其它资料。

2.7 收方测量各阶段报告内容要求:

(一)施工前的原始地形图、断面图或其它业已报监理工程师签发或确认的资料;

(二)业已报监理工程师确认的收方测量资料;

(三)工程量计算资料;

(四)按合同文件规定应予报送的其它资料。

2.8 局部地形测量各阶段报告内容要求

(一)测图控制:

(1)基本控制(参见2.4 控制测量要求,此项内容无须重复递交);

(2)图根控制测量设计、有关永久性标石点之记;

(3)仪器、工具检验资料;

(4)测站点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测定方法,图根点和测站点坐标及相应的计算程序使用说明;

(5)加密高程观测方案和控制路线图,图根点、测站点、加密高程点成果表及展点图。

(二)地形图测绘:

(1)地形图比例尺、等高距、分幅、图式;

(2)仪器、工具检验资料;

(3)测站点计算资料,地形原图、索引图、图历表;

(4)质量评价、技术总结、验收报告。

(三)按合同文件规定应予报送的其它资料。

2.9 如果承建单位采用新仪器设备或新技术方法,或在施测过程中执行了现行规范尚未规定的技术要求,则须于计划实施的14天前报驻地监理处批准。

2.10 上述报告文件连同审签意见单一式四份,经承建单位项目经理或授权其施测单位负责人签署后递交。驻地监理处审阅后将限时退回审签意见单一份,原件不退回。

审签意见包括“照此执行”、“按意见修改(正)后执行”、“已审阅”或“修改(正)后重新报送”四种。

2.11 若承建单位收到的审签意见为“修改或修正后重新报送”,则承建单位应抓紧作出安排,并承担由此可能引起的施测或施工作业延误等合同责任。

2.12 承建单位未能按期向驻地监理处(或测量监理组)报送以上报告资料,因此造成的合同责任由承建单位承担。

若承建单位在限时内未收到驻地监理处(或测量监理组)的审签或批复意见,可视为已报经审阅。

2.13 监理工程师对承建单位测量成果的批准与确认,并不意味着可以减轻承建单位对测量成果准确和精确度所应承担的合同责任。

第5篇:置信广场测量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昆明置信广场

KMJL/ZXGC-测量-监理-细则-006

昆明置信广场

测量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人:

批准人:

昆明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昆明置信广场项目监理部

2011年5月

第 1

页 共11页 昆明置信广场

KMJL/ZXGC-测量-监理-细则-006

目 录

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

3、测量工程监理工作程序

4、监理工作控制要点、方法及措施

5、测量工程控制流程

6、安全技术措施

第 2

页 共11页 昆明置信广场

KMJL/ZXGC-测量-监理-细则-006

1、 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云南中置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昆明置信广场

建设地点;昆明市呈贡新城——吴家营行政商务中心区 项目设计规模及面积;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37981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8404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122283平方米,地上部分建筑面积:257535平方米。

建筑楼层及高度:

A、B座塔楼及商务裙房:地下3层,塔楼地上23层;裙房地上4层。建筑高度:92.75米(塔楼)、20.9米(裙房)

C、D、E座塔楼及商业裙房:地下3层。塔楼地上26层,裙房地上5层。建筑高度:99.3米(塔楼)、20.9米(裙房)

F座塔楼及商业裙房:地下3层,塔楼地上26层,裙房地上5层。建筑高度:99.3米(塔楼),31.4米(裙房)

G座:地下2层,地上26层;建筑高度:97.1米。(地上建筑层数从-1层起计)

H座:地下2层,地上26层;建筑高度:97.1米。(地上建筑层数从-1层起计)

建筑其他主要特征: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3类(50年);建筑防火分类: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一级。主要结构类型;A、B座为框架抗震墙结构;C-F座塔楼为框架抗震墙结构,裙房为框架结构;G、H座为框架抗震墙结构;连廊为框架+钢结构。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八度。

第 3

页 共11页 昆明置信广场

KMJL/ZXGC-测量-监理-细则-006

2、编制依据

1、监理依据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50319---------2000 (2)、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2007 (4)、现行国家建筑施工验收规范 (5)、本项目设计文件、图纸 (6)、工程监理合同及施工合同 (7)、施工组织设计(测量方案)。 (8)、已批准的监理规划; (9)、政府文件及有关技术规定。

2、测量监理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放样、标高复核、建筑物总高测量、建筑物的垂直度测量、建筑物沉降观测。

3、测量工程监理工作程序

1、控制点移交:

对昆明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控制点成果表移交各标段承包单位,同时要求承包单位对各控制点进行复测,并对测量成果予以确认,转发昆明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成果报告。检查控制桩的保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对无法长久保存的控制点要求甲方联系有资质的专业测量队伍及时引测到安全、稳定、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2、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设备的控制:

核查各承包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资质和仪器设备是否与投标书相符;核查各施工单位报送的测量仪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垂准仪等)和配套设备(钢卷尺、水准尺、棱镜支架等)的检定证书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主要测量仪器的精度和使用状态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对于不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人员及测量仪器,限期予以撤换,其使用的仪器按行业规定按时检查,对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仪器,有权制止使用。

3、施工单位测量工作质量保证措施的控制:

检查各施工单位测量工作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备,测量工作的自检、互检、

第 4

页 共11页 昆明置信广场

KMJL/ZXGC-测量-监理-细则-006

复检三级检查制度是否落实到人。

4、施工单位测量方案的审查:

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规模、难易程度,分别编制基础、地下室施工、主体施工、基坑支护变形观测、主体建筑沉降观测专项测量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查,审查时测量监理工程师要注意测量方案中的测量方式、方法是否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测量保证措施的可靠性。

4、测量工程监理工作程序

审批施工单位测量方案测量工程师及总监审查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及测量仪器测量工程师实施工程定位放线及施工测量放线施工单位单位工程坐标定位测量记录工程基线复核表基坑沉降位移观测记录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测量记录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等 填报相关测量记录施工单位复核相关测量记录测量监理工程师不合格复核结果合格签署相关测量资料测量监理工程师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施工单位工程测量监理工作程序框图第 5

页 共11页 昆明置信广场

KMJL/ZXGC-测量-监理-细则-006

5、监理工作控制要点、方法及措施

(一)、测量监理工程师的职责:

1、组织编写本专业监理细则;协调分管范围内的协调工作;协助建设单位移交测量控制点。

2、负责初审施工单位编写的测量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检查承包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及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3、复核控制点的校核成果、控制点的保护措施以及平面、加密控制网测量成果,符合要求时,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测量控制成果报验申请表予以签认。

4、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各专项测量方案进行审查,并签署专业意见。

5、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送报的施工测量放线成果进行测量复核和确认.

6、熟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掌握各单位工程轴线、高程相互间关系,检查承包单位按图施工情况。

7、根据国家规范标准,按项目总监的安排,负责检查复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标高、轴线尺寸、几何规格、垂直度等情况,向项目总监提交质量监理情况报告,如有质量问题拟制整改通知单,经项目总监签发,督促承建商落实整改。

8、及时记载监理日记,向项目总监及总监代表反映监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9、完成项目总监及总监代表安排的其它工作。

(二)各阶段测量监理控制要点 1.土方测量

(1)建筑施工之前,根据项目设计部门提供的基准坐标点,进行控制网的建立,使加密控制点尽可能满足工程放样的要求,以及尽可能不被施工破坏。

(2)由于土方开挖的特殊性,因考虑土方开挖对控制点位置的影响,所以每天测量之前因对控制点进行检核,保证控制的位置精度。

(3)根据项目设计部门提供的建筑设计施工图确定土方开挖的位置及标高,一般由四个角点坐标和平面设计标高来控制土方开挖的位置和标高。

2.建筑物的定位测量

(1)建筑物定位测量:本项目由温州市第二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组织对建筑物定位测量并确认的建筑角点的坐标(包括书面资料和现场坐标移交)。督促施工单位对所提供的角标进行有效保护,当坐标点位于建筑物内或施工过程可

第 6

页 共11页 昆明置信广场

KMJL/ZXGC-测量-监理-细则-006

能会被破坏时,应在单体定位后,引至安全地方固定好,防止因控制点破坏或移位造成构筑物移位。

(2)检查测量中使用的测量仪器精度是否满足规程、规范要求,且经校验并在校验有效期内。

(3)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复核主轴线时,应根据规划红线复核施工单位测设的主轴线,并要求施工单位在轴线的延长线上打控制桩,以便在开挖基坑后作为恢复轴线的依据。

3、控制网测量

(1)根据规范要求,审查控制布设和测量技术措施并提出审查意见。 (2)根据规范要求,审查控制网测设先决条件是否满足。

(3)根据规范要求,审查控制网测量记录,平差计算书和测量成果是否正确清楚;

(4)根据规范要求,主持或参加控制网的检查验收工作,并对其是否满足需要和规范要求提出验收意见并进行质量签证。

(5)督促施工单位对控制网点进行保护和复测,对不能使用的控制点,施工单位必须及时通知所有控制点使用单位,同时抄报监理单位,并根据工程需要尽快恢复控制点。

4、轴线放样

(1)在基础回填之前,可利用龙门板的轴线,先放样底层轴线,也可以先把龙门板的轴线后移至不影响回填土的地方,待回填土后再进行底层放样。当底层墙体或柱施工完毕,应把后移的轴线标点移至建筑物的四大角和转角墙、柱上,并用铁漆标好,这些标准轴线将随建筑物的施工一直往上引,作为本层其它轴线放样的依据。为确保框架结构中外框架的垂直和观感要求,外排柱应每柱都引通高轴线。

(2)本层内的墙体或框架中排柱应以边轴线拉通长线进行内墙或内排柱的轴线定位。框架结构中的外排柱在通线进行定位后,还应对单柱上下层的轴线进行复核。

(3)当墙体为框架剪力墙或柱时,在模板安装前,还应根据已放样的轴线, 弹出模板安装时的内边线,作为立模定位的依据。

第 7

页 共11页 昆明置信广场

KMJL/ZXGC-测量-监理-细则-006

(4)砌体组砌时,外围护墙应边砌边吊线校核。柱的模板上口引中线与标准轴线校核。梁板则根据柱、墙上口校核过的中线进行轴线校核。

(5)阳台或出墙构件,除应从轴线外引进行定位外,还应吊垂线与低一层的阳台或出墙构件对齐。

5、建筑物标高复核

(1)由昆明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并确认的坐标点时,应同时提供永久性高程点。高程桩应设在不易扰动的地方,半永久性高程应定期校核。

(2)根据永久性高程或半永久性高程,测量基底标高,在基底做标高木桩控制垫层厚度,在地梁模板上弹梁面标高线以控制地梁标高,在底层墙体上或框架柱上测出建筑物单体的±0.00基线,并用铁漆标出,作为层高的控制线。层高测量可采用挂线丈量与经纬仪测量仰角后计算层高相结合。每层施工完,相应的层高控制线应上引。

(3)根据层高控制线引入室内转为30线或50线。室内30线或50线作为窗台控制,墙顶控制,门窗安装标高控制,梁底和板底标高控制的依据。30线或50线还可做为天棚粉刷打底的阴角水平比较线和地面找平或找坡控制的比较线。

(4)要求和监督施工单位使用水准仪引测标高,并进行往返测量与基准点校核,误差在规范控制范围内。建筑物的主轴线测好后,监理工程师应进一步详细复核测设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位置(中心桩),测设时,应检查复核房屋轴线距离(误差不得超过1/2000)。控制桩是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布设的控制桩钉在槽外2-4m的地方。为了便于向上引点,可设在较远的地方。

6、建筑物的总高测量

建筑物的总高测量主要是利用经纬仪测量总高点的仰角,再与±0.00基线测出经纬仪的高度,利用经纬仪与±0.00基线的距离,和总高点仰角计算经纬仪至总高点的高度,后与经纬仪高度的总和即为建筑物的总高。采用全站仪时,则可直接测出总高度。

7、建筑物的垂直度测量

(1)在建筑物主体封顶后,装修前,应对建筑物的垂直度进行第一次测量。

第 8

页 共11页 昆明置信广场

KMJL/ZXGC-测量-监理-细则-006

待装修后,竣工前测第二次。

(2)装修前的垂直度测量,可采用吊垂线和经纬仪相配合。垂线从屋面边轴线吊线下来,经纬仪控制垂线的垂直,垂线在底层与同轴的轴线偏差,即垂直度偏差。

(3)装修后的垂直度测量,则可在直接从屋面的外墙大角吊垂线。经纬仪控制垂线的垂直,垂线在底层与大角的偏移,即为垂直度偏差。

(4)一般建筑物四大角均应测量垂直度。每个大角应测量两个方向。

8、建筑物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要求采用Φ18钢筋进行预制,端头垂直90°角。平直长度2.2CM的弯头作为测量点,测量点应磨成半球形或圆台状。

(2)沉降观测点统一按设计图纸要求位置安装。安装时,若安装点是钢筋砼柱时,则应直接焊接于柱筋上;若是砖墙,则应采用先预埋在砼预制块上,再砌上墙,沉降观测点安装时,应伸出墙5CM左右,以确保外墙装修后,沉降观测点能伸出墙2.5CM,沉降观测点安装后应上漆并标出标志。

(3)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利用永久高程点或半永久高程点进行测量的。测量时应采用闭合差测量,沉降观测的目的除测量建筑物每测量点的沉降量外,最主要的目的是测出不均匀沉降量。因此,测量沉降时每次只允许采用同一个永久高程或半永久高程。

(4)建筑物沉降观测在沉降点安装后,第一次应先测出各沉降点的实际高程,以后每上一次荷载或每上一自然层应测一次沉降观测。到建筑物封顶后,则改为每月定时观察。

9、工程竣工测量的监理

(1)检查工程竣工测量是否全面反映建(构)筑物竣工后的位置。注意竣工测量不但测量地面的地物和地貌,还要测量底下各种隐蔽工程,竣工测量的精度一般应该符合竣工图的解析精度,检查内容有以下几部分:

①建筑物:测定各房角坐标、几何尺寸,各种管线进出口的位置和高程,室内地坪及房角标高,并附注房屋结构层数、面积和竣工时间。

②地下管线:测定检修井、转折点、起终点的坐标,井盖、井底、沟槽和管顶等的高程,附注管道及检修井的编号、名称、管径、管材、间距、坡度和流向。

第 9

页 共11页 昆明置信广场

KMJL/ZXGC-测量-监理-细则-006

③交通线路:测定线路起终点、转折点和交叉点的坐标,路面、人行道、绿化带界线等。

④对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复核并签署监理意见。

6、安全技术措施

(一)对测量作业人员的一般安全要求

1、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首先参加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2、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从事工程测量工作。

3、作业人员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工作时思想集中,坚守作业岗位,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严禁酒后作业。

4、施工测量负责人每日上班前,必须集中本项目部全体测量人员,针对当天任务,结合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和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安全状况及本项目部人员技术素质、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及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班前活动,提出具体注意事项,跟踪落实,并做好活动记录。

5、六级以上强风和下雨、下雪天气,应停止露天测量作业。

6、作业中出现不安全险情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组织撤离危险区域,报告领导解决,不准冒险作业。

7、在道路上进行导线测量、水准测量等作业时,要注意来往车辆,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二)对施工测量的安全管理

要求:

1、进入施工现场的测量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帽带、穿安全鞋,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着装要整齐;在没有可靠安全防护设施的高处(2米以上)悬崖和陡坡施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高处作业不得穿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鞋,不得向下投掷物体;严禁穿拖鞋、高跟鞋、短裤及宽松衣物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现场行走要注意安全,避让现场施工车辆,避免发生事故。

3、施工现场不得攀登脚手架、塔吊、井字架、外用电梯等施工设备,禁止乘坐非乘人的垂直运输设备上下。

4、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设施、设备和警告、安全标志等未经领导同意不得

第 10

页 共11页 昆明置信广场

KMJL/ZXGC-测量-监理-细则-006

任意拆除和挪动。确因测量通视要求等需要拆除安全网等安全设施的,要事先与项目领导和项目安全监管部门或人员协商,并及时予以恢复。

5、在沟、槽、坑内作业必须经常检查沟、槽、坑壁的稳定情况,上下沟、槽、坑必须走坡道或梯子,严禁攀登固壁支撑上下,严禁直接从沟、槽、坑壁上挖洞攀登上下或跳下,间歇时,不得在槽、坑坡脚下休息。

6、在基坑边沿进行架设仪器等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挂在牢固可靠处,测量仪器架设应稳固可靠,架设仪器后测量人员不得离开,应保证仪器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在使用过程中应严防磕碰和损坏。

7、配合机械挖土作业时,严禁进入铲车回转半径范围。

8、进入现场作业面必须走人行梯道等安全通道,严禁利用模板、支撑攀登上下,不得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高处狭窄而无防护的模板面上行走。

9、地上部分轴线投测采用内控法作业的,在内控点架设仪器时要注意上方洞口安全,防止洞口坠物发生人员和仪器事故。

10、施工现场发生伤亡事故,必须立即报告领导,抢救伤员,保护现场。

11、作业人员处在建筑物边沿等可能坠落的区域应佩戴好安全带,并挂在牢固位置,未到达安全位置不得松开安全带。

12、在建筑物外侧区域立尺等作业时,要注意作业区域上方是否有交叉作业,防止上方坠物伤人;在高压线附近立尺作业时,必须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电击。

13、在进行沉降观测点制造作业前或锯造测量设点用木桩时(凡在测量作业需要使用到电器工具时),应检查所使用的电气工具,如电线橡皮套是否开裂、脱落等,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操作时带绝缘手套。

昆明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昆明置信广场项目监理部

2011年5月

第 11

页 共11页

第6篇:测量放线工程监理细则word文档

测量放线工程监理细则

一、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一)、质量要求:

1、熟悉工程总体布局和拆迁情况;

2、熟悉建筑物的平面和标高的定位依据、定位条件。

(二)、监理控制措施:

1、了解工程总体布局、拟建工程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

2、了解城市规划部门在工程所在地平面控制网的敷设情况,确定建筑物位置的几何条件;

3、了解城市规划部门在工程所在地高程控制网敷设情况;确定建筑物±0.000 设计标高。并审定场地坡度、排水方向和设计标高是否合理。

二、制定测量放线方案

(一)、质量要求:

1、熟悉施工部署和测量放线的程序及有关要求;

2、制定和编写测量放线方案,其内容包括:

a、工程概况

b、测量放线基本要求

c、场地测量准备工作

d、测量起始依据

e、场地控制网的敷设

f、建筑物定位工程测量放线

g、±0.000 以上的测量放线

3、竣工测量工作。

(二)、监理控制措施:

1、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了解现场施工平面布置情况;

2、审查测量放线方案,保证测量放线工作顺利进行。

三、场地平面控制网(点)的测设

(一)、质量要求:

1、控制网(点)应均匀颁全场区,且控制点之间互相通视,便于使用;

2、控制网测角中误差:mβ=±5”

3、控制网相对中误差:m 控=1-2000

4、护筒埋设深度:

(二)、监理控制措施:

1、旁站控制网(点)布点过程;

2、检查测量原始记录和计算成果能否达到有关规程要求;

3、保护好控制点。

四、场地高程控制网(点)的测设

(一)、质量要求:

1、全场区控制点不得小于3 个;

2、测量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3mm n(n 为测站数)。

(二)、监理控制措施:

1、旁站控制网(点)布点进程;

2、检查测量原始记录和计算成果能否达到有关规程要求;

3、保护好控制点。

五、定位放线测量

(一)、质量要求:

1、计算设计坐标与平面控制点放线参数(水平角、距离);

2、计算设计坐标与各轴线间的相关元素(弦长、圆心角、弦切角);

3、计算各轴线与圆弧辅助轴线的相关元素;

4、放设各轴线及辅助轴线;

5、测角精度不低于20”;

6、测距精度不低于1/10000。

(二)、监理控制措施:

1、巡检核有关放线的全部计算资料;

2、旁站测量过程;

3、护好轴线点;

4、检查其测量成果数据;

5、实地抽查放线相关值。

六、±0.000 以上的测量放线

(一)、质量要求:

1、平面投点误差≤3mm;

2、高程允许偏差:每层≤±3mm 全高≤±15mm

(二)、监理控制措施:文案写作英文拼写和语法检查软件,和whitesmoke差不多,但更为专业的英文写作工具。

1、保护好基准点;

2、每隔5 层放通线一次,检查其平面、高程的正确性。

七、竣工测量

(一)、质量要求:

1、编制所承包工程范围内的竣工条件,提交竣工归档材料;

2、提交竣工图,其内容包括:总平面图、上下水道图、动力管道图、电力与通讯线路图。

(二)、监理控制措施:

1、审查竣工文件能否达到归案要求;

2、审阅竣工力内容是否齐全。

第7篇: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看书笔记

第一篇 大地测量

第1章 大地测量概论:

1.大地测量任务:建立国家或大范围的精密控制测量网;

2.大地测量内容: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惯性测量、卫星

大地测量以及各种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等。

3.现代大地测量特点:长距离、大范围,高精度,实时、快速,四维,地心,学科融合;

4.大地测量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尺度标准及实现方式;

5.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重力参考系统;

6.大地参考框架包括: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重力参考框架;

7.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分:按原点位置不同分:地心坐标系统、参心坐标系统;表现形式上分:

空间直角坐标系统(x,y,z)、大地坐标系统(经度、纬度、大地高);

8.大地测量常数:和地理表面最吻合的椭球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分为:基本常数、导出常

数;

9.参心坐标框架: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整体平头方法构建了我国参心坐

标框架。

10.地心坐标框架:国际地面参考框架(ITRF)是国际地面参考系统(ITRS)的具体实现。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应用最广泛、精度最高的地心坐标框架。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定义在ITRS2000地心坐标系统中的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

11.高程基准:通常定义平均海面的高程为零。1954年,确定用青岛验潮站验潮计算的黄海

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并在青岛市观象山修建了国家水准原点。1956年,求出我国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89;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我国现采用的调和基准,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

12.高程系统:我国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正常高的起算面是似大地水准面。由地面点

沿垂线向下至似大地水准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该点的正常高,即该点的高程。

13.高程框架:我国水准高程框架由国家二期一等水准网,以及国家二期一等水准复测的高

精度水准控制网实现,以青岛水准原点为起算基准,以正常高系统为水准高差传递方式。分为四个等级:国家

一、

二、

三、四等水准控制网。

14.重力系统和重力测量框架:我国完成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建设,简称“2000网”。采

用GRS80椭球常数及其相应正常重力场。

15.深度基准:我国从1957年起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为深度基准。该面是按苏联弗拉基米尔

计算的当地理论最低低潮面。

16.时间系统:规定了时间测量的参考标准,包括时刻的参考标准和时间间隔的尺度标准。

通过守时、授时和时间频率测量技术,实现和维持统一的时间系统。常用时间系统有:世界时(UT)、原子时(AT)、力学时(DT)、协调时(UTC)、GPS时(GPST)

17.时间系统框架:1.采用的时间频率基准;2.守时系统;3.授时系统;4.覆盖范围。

第二章 传统大地控制网

1. 传统大地测量技术建立平面大地控制网就是通过测角、测边推算大地控制网点的坐标。

其方法有: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三边测量法和边角同测法。

2. 三角测量法是我国建立天文大地网的主要方法。

3. 导线测量法是我国在西藏地区天文大地网中主要方法。

4. 三边测量法和边角同测法只是在特殊情况下采用,我国天文大地网布设中没有采用该方

法。

5. 三角网布设原则: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具有足够的精度;3.具有足够的密度;4.

要有统一规格;

6. 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于1978年到1984年期间完成并通过技术鉴定。建立了1980

国家大地坐标系。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的技术原则如下:1.地球椭球参数:IAG-75椭球参数;2.坐标系统: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地心坐标系;3.椭球定位与坐标轴指向: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椭球短轴就平行于由地球质心指向1968.0地极原点(JYD)的方向,首子午面应平等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台的子午面。椭球定位参数以我国范围内高程异常值平方和最小为条件求定。

7. 经纬仪种类: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及全站型电子速测仪。

8. 光电测距仪:按测程分:短程(小于3km)、中程(3~15km)、长程(15~60km);按测

距仪出厂标称标准差,归算到1km的测距标准差计算,分为三级:I、II、III、IV(等外级)。

9. 水平角观测的主要误差影响:1.观测过程中引起的人差;2.外界条件对观测精度的影响

(指观测时大气的温度、温度、密度,太阳的照射方位,地形、地物等因素);3.仪器误差对精度的影响(视准轴误差、水平轴不水平的误差、垂直轴倾斜误差、测微器行差、照准部及水平度盘偏心差、度盘和测微器分划误差)。

10. 水平角观测方法: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分组方向观测法和全组合测角法。

11. 传统大地测量中,三角高程测量是测定各等级大地点高程的基本方法。

12. 垂直角观测方法有:中丝法、三丝法;

13. 高差计算公式:1.单向观测高差计算实用公式;2.用倾斜距离d计算高差的单向公式;

14. 减弱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1.选择有利观测时间、对向观测、提高观测视线的高度、利

用短边传算高程。

15. 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mh(m)±0.025S(km)

16. 导线测量:1.导线的布设;2.导线边方位角中误差计算;

17. 导线测量作业包括:选点、告标、埋石、边长测量、水平角观测、高程测量和野外验算。

第三章 空间大地控制网

1. GPS控制网等级:按精度分为A(建立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进行全球性地球动力学研

究、地壳形变测量和卫星精密定轨测量;)、B(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地方或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C(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以及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等)、D(建立四等大地控制网)、E(测图、施工等控制测量)五级。

2. 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CORS)可依据管理形式、任务要求和应用范围,分为国

家基准站网、区域基准站网(采用网络RTK技术满足厘米级实时定位,其区域基准站布设间距不超过80km)、专业应用站网(布设间距一般在100~150km)。

3. 基准站数据中心建设就考虑:安全性、可靠性、保密性、可恢复性。主要由基准站网管

理系统、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和产品服务系统组成。产品可分为:位置服务、时间服务、气象服务、源数据服务。

4. GPS观测实施:1.基本技术要求;2.观测设备;3.观测方案;4.作业要求;5.数据下载与

存储;

5. GPS RTK测量过程包括:基准站选择和设置、流动站设置、中继站的设立。

6. 网络RTK测量:单基站RTK技术(服务半径30km)、虚拟基站技术(VRS)、主副站

技术(MAC);后两种技术服务半径可达到40km。

第四章 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

1. 常用坐标系:大地坐标系(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用大地经度L、纬度B和大地高H

表示地面点位置,是参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为基准面,经度和大地坐标系一样,纬度以地心纬度。应满足四个条件)、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参心系和地心系)、站心坐标系(站心直角坐标系、站心极坐标系);高斯直角坐标系(采用横切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方法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 不同大地坐标系的三维转换模型常用的有布尔沙模型(B模型,适用全球或较大范围)

和莫洛坚斯基模型(M模型,适用局部网)

3. 球面坐标与平面坐标间的转换,我国统一采用高斯投影。

第5章 高程控制网

1. 水准网的布设原则: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逐级加密。国家高程控

制网主要指国家

一、

二、

三、四等水准网。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青岛国家原点高程为72.260m。

2. 水准测量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视准轴与水准器轴不平行的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

误差,两根水准标尺零点差);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影响,仪器和尺台升降的影响);3.观测误差(整平误差、照准误差、读数误差)

3. 水准网平差:常用的方法是间接平差和条件平差。

第6章 重力控制网

1. 重力控制网采用逐级控制方法,分国家重力基本网,国家一等重力网,国家二等重力点

三级。还有国家级重力仪标定基线。

2. 重力控制测量目的:是建立国家重力基准和重力控制网。每个重力点都必须测定平面坐

标和高程。

第7章 似大地水准面精华

1. 大地水准面也称为重力等位面,相当于地球让完全静止的海水所包围的一个曲面。大地

水准面是正高的起算面,地面点沿重力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正高。

2. 似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同大地水准面一致,但在陆地上有差别,它是正常高的起算面,

地面点沿重力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正常高。我国目前采用的法定高程系统就是正常高系统。

3. 大地高是从地面点沿法线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之差称为大地

水准面差距,记为N,参考椭球面与似大地水准面之差称为高程异常,记为ζ。如果某一点的大地高为H,它的正高为h正高,正常高为h正常高,则有:H=N+h正高=ζ+h正常高。

第二篇 工程测量

第1章 工程测量概述

1. 工程测量工作内容包括:工程控制网建立、工程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定位、竣工测量

以及工程变形测量。

2. 工程测量发展主要体现在理论方法、技术手段和应用服务等方面;

3. 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分为施工测量和监理测量,施工测量主要内容为施工

控制网的建立和施工放样。整个过程需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原则。

第2章 工程控制网建立

1. 工程控制测量是为了工程建设而建立的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总称。工程控制

网按用途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安装控制网、精密工程控制网。

2. 工程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提供基准和控制测量误差积累的作用。

3. 工程控制网的建立过程一般为:设计、选点埋石、观测和平差计算;

4.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精度准则、可靠性准则、灵敏度准则、费用准则;

5. 工程控制网的布网原则:分级布网,逐级控制;要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有足够的

点位密度;要有统一规格。

6. 工程平面控制网建立主要方法:GPS定位,也可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交会测量等常

规方法。工程高程控制网测量主要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GPS水准方法。

第3章 工程地形图测绘

1. 按《工程测量规范》,地形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对于一般

地区不超过0.8mm(图上),地镇建筑区和工矿区不超过0.6mm;水域不超过1.5mm,对于隐蔽或施测困难的一般地区测图,可放宽50%;

2. 地形图测绘过程:野外踏勘、技术设计、图根控制测量(平面:采用图根导线、图根三

角、交会和GPS RTK;高程:图根水准、图根三角高程测量;)、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成图、质量检查、成果验收等内容;

3.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主要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

助曲线;地形图上相邻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4. 数字高程模型具有便于存储、更新、传播和计算机自动处理,具有多比例尺特性;

第4章 规划与市政工程测量

1. 城镇规划测量主要包括定线测量、拨地测量(相对于邻近高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

大于±0.05m)、规划监督测量等内容;

2. 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测量包括放线测量、验线测量、验收测量(包括:建筑物外部轮廓线

测量、主要角点距四至的距离测量和建筑物的高度测量。);

3. 市政工程测量是指道路、桥梁、管线、地铁、轻轨、磁悬浮、市政管线等工程设计、施

工、竣工、运营各个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按工作内容来分一般包括: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等。

第5章 线路工程测量

1. 线路工程放样主要任务是把图纸上设计线路的位置、形状、宽度和高度在施工现场标定

出来,作为线路施工的依据。

2. 一般平面曲线是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连接组成完整的线

形。

3. 曲线测设方法有:极坐标法、坐标法、偏角法、切线支距法等。

4. 线路设计阶段测绘工作包括:线路初测(线路平面控制测量、线路高程测量、地形测量)、

线路定测(主要任务是准确地把纸上所定线路测设到实地上,并且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改善线路的位置。常用方法:穿线放线法、拨角放线法、GPS RTK法、全站仪极坐标法)、线路纵横断面的测绘、既有线路测量(偏角法、矢距法、全站仪极坐标法、GPS RTK法)

5. 线路施工与竣工测量:线路复测、路基边坡放样、路基高程放样、线路竣工测量(中线

测量、高程测量、横断面测量)

6. 地下管线探测分为:市政公用管线探测、厂区或住宅小区管线探测、施工场地管线探测、

专用管线探测;

第6章 地下工程测量

1. 地下工程分为:地下通道工程、地下建(构)筑物工程、地下采矿工程;其施工方法:

明挖法、暗挖法;

2. 地下工程施工控制测量分为地面控制和地下控制两部分,另外还应将地面和地下两部分

联测,形成具有统一坐标和高程系统的控制网(采用导线或导线网进行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导线分: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方向附合导线、无定向导线、支导线及导线网)。地下工程的定线放样工作,是依据地下平面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放样出施工中线和施

工腰线,给出开挖方向。地下高程控制测量可以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测量;

3. 隧道与地铁工程控制测量分洞外控制测量(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洞内控制测量(洞内平面控制常用中线或导线两种方式、洞内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4. 联系测量:通过平峒、斜井及竖井将地面的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传递到地下、使地

面与地下建立统一坐标系统。可采用导线测量、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完成。

第7章 施工与竣工测量

1. 施工放样分平面放样(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角边交会法)

和高程放样(水准测量法、三角高程测量法、钢尺直接量取垂直距离)

2. 施工测量分基础放样(放样基槽开挖边线、控制基础开挖深度、放样基层的施工高程和

放样基础模板的位置)上部结构放样、高层建筑放样、建筑放格网没设;

3. 桥梁施工测量:桥轴线长度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桥址地形及纵断面测

量、墩台中心定位、墩台基础及其细部放样;

4. 大坝施工测量:坝轴线的测设、坝身控制测量、清基开挖线的放样、坡脚线的放样、坝

体边坡线的放样及修坡桩的测设;

5. 竣工测量:应提交的成果包括:竣工测量成果表、竣工总平面图、专业图、断面图、细

部点坐标和细部点高程明细表;

第8章 变形测量

1. 变形测量特点:重复观测、精度高、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测量方法、变形测量的数据处理

要求更加严密;

2. 变形测量网点分: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

3. 变形测量方法:常规大地测量方法、GPS方法、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方法、激光扫描方法、

InSAR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4. 变形测量内容:沉降测量、水平位移测量、倾斜测量、动态变形测量、地面形变测量;

第9章 精密工程测量

1. 精密工程测量方法:精密测距、精密测角、精密高程测量、精密准直测量、精密垂直测

量;

第三篇 摄影测量与遥感

第1章 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述

1. 航空摄影测量测绘的地形图比例一般为:1:5万、1:1万、1:5000、1:2000、1:1000、1:500。

2. 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法、解析法、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

第2章 摄影测量基础

1.

第8篇:建筑工程测量-场地平整施工测量

项目八

场地平整施工测量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掌握场地平整施工测量的方法与测设步骤。

2、掌握场地平整施工测量的土方量计算。

二、实训仪器与工具

水准仪、水准尺、木桩、斧头、测伞。

三、实训方法与步骤

如图,在填挖土方量平衡的前提下,计算填挖土方量,并进行场地平整测设.

1、测设方格网

平整场地设计时,需在该场地的地形图上布设普通方格网,边长10m~40m,一般多用20m,方格的大小视地形情况和平整场地的施工方法及工程预算而定,地面起伏较大时宜用10m 。

2、场地地面平均高程计算

H平=∑(Pi×Hi)/∑Pi Hi——方格点的地面高程; Pi——方格点的权。

3、确定设计高程

(1) 若将场地平整为一个水平面,要求填挖土方量平衡,则场地地面平均高程H平就是各点的设计高程。

(2) 场地若需平整成有一定坡度的斜平面,首先要确定场地的平面重心点的位置和设计高程, 然后根据各方格点至重心点的距离和坡度求得方格点与重心点间高差,则可推算出各方格点的设计高程。

4、 计算各点的挖填高度

根据各方格网点的设计高程和地面高程 , 即可计算各点填挖高度 ( 填挖数 ) 填挖数 = ( 设计高程 ) - ( 地面高程 ) 填挖数为 "+" 时 , 表示填土高度 , 填挖数为 " 一 " 时 , 表示挖土深度 , 各点的填挖数标注在相应方格点右下方。

5、 确定挖填分界线位置 设计高程面与原自然地面的交线称为填挖分界线或零线,在零线上不填也不挖。

6、 土方量计算

(1)整格为填或挖的 , 计算公式为 : V=¼∑hi×S

(2)方格中挖填兼有时 1) 被分成锥体 :

v1S1(ab)Sb

V22 33S3(bc)Sd

V44 33V3(2)被分成棱柱体 : V1S1S(ab) V22(cd) 44

7、填挖边界和填挖高度测设

当填挖边界和士方量计算无误后 , 可根据土方计算图 , 在现场用量距方法定出各零点位置 , 然后用白灰线将相邻点连接起来 , 即得到实地的填挖分界线。填挖高度注写在相的方格点木桩上 , 作为施工的依据。

第9篇:大地测量与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大地测量与工程测量综合实习报告 一.序言

本次实习于2013年6月24号至7月17号,旨在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主业主干课。为了掌握高精度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设计,布点,测量以及内业平差的计算方法;掌握RTK基准站、流动站的连接设置、沉降观测的方法。把课堂上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我们专业分两部分同时进行,校园精密水准测量和GPS控制网的布设。我们二班先进行的GPS测量,然后两班互换仪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 本次实习严格按相关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从选点埋石,观测记录到内业数据处理及成果报告的提交,要达到测绘生产规范要求。我们测绘二组的组员都一丝不苟,在实习过程中认认真真,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暴晒还是闷热我们都按时出去测量,出色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GPS平面控制测量 任务与要求

(1)测区范围:9km*9km,西至圆明园东路,西至奥林东路,南至四环志新桥,北至五环奥林森林公园北。 等级:国家D级 点数:17个

GPS测量规范及规程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20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国家测绘局,199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CH8016-95,国际测绘局,1995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建设部,行业标准,1998 GPS平面控制测量步骤

方案设计:在学校根据google earth 设计网图。

选点和埋石:6月28号,星期五,两个班同学分成6组,由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选点。选点第一选在视野开阔,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在北京地区,卫星由北边升空,所以在北京必须无障碍物,第二避免设置在路边带来安全隐患。并记录了点之记。

观测设计:在周末编制了GPS卫星的可见性预报图,进而根据卫星预报图编排作业调度表和制定GPS外业观测通知表。我们组抽取的点是:G01,G07,G13。GO1位于圆明园东门。G07位于学院路新手检校收费大厅门口处。我们组观测分为五个观测时段,每天两个观测时段:7:00-9:00;10:00-12:00。 4.GPS接收机选型以及检验

本次实习主要是一般检验和通电检验,主要检查接收机设备各部件及其附件是否齐全,完好,紧固部分是否松动与脱落,使用手册及资料是否齐全等。通电检验:接收机通电后有关信号灯,按键,显示系统和仪表的工作情况,以及自测试系统的工作情况,当自测正常后,按键作步骤检验仪器工作情况。

5.外业观测的方法

(1)按照GPS控制网应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

(2)在仪器安装以及外业观测中,注意观测过程中不准移动仪器;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测三次,并及时将平均值输入及记入测量手簿之中。 (3)对手簿进行设置。卫星截止高度角:10° 采样率;1s (4)观测文件设置:ce202 数据处理

(1)数据处理软件:HDS2003 起算数据

经验总结

通过这次GPS实习,我不仅对GPS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GPS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处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实习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从这些麻烦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我们在第一天GPS观测中,由于G05点在马路附近,架设仪器的可能影响了交通,所以他们第六组被交警驱赶,找了附近的一个点在7点半开始观测。在数据导入时发现G05点的第一个时段的观测文件没有被接受,所以在第一个观测时段G05与G0

1、G0

2、G0

3、G0

4、G06没有基线。我们把接收机所有的数据都导出来,查看也没有发现,估计是当时没有被接收到。所以我们6个组在7月3日的下午重测第一个环,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结束GPS的外业测量了、但是真是“天意弄人”,G02那个点的组也出现问题了,在回来导数据的时候,发现他们只测到17个历元,也就是开机了17秒。由于我们参加北京市测绘技能大赛,知道出现的问题我们已经回来了。经过分析,是接收机数据内存已满。这样计算下来,目前只有G02和G05没有基线,所以在7月7日下午,重测测了G0

2、G05,观测时间为一个小时。终于,外业测量可以告于段落了。

接下来就是数据处理阶段了。处理数据还是比较繁琐的,必须得耐下心来处理,重复成了数据处理的代名词。可能是PDOP值的原因,有的基线由于接收到卫星波动太大,改的比较困难,我还记得G08-G12,G11-G12,特别难改,radio值总是改不到3.最后花了2个多小时,把卫星一点一点删,改一点就保存数据,有时候改的不合适重新恢复改的那段卫星结果改不会来,只能关了重新改。好不容易,改好基线后。搜索重复基线,一开始发现有2条中误差超限过大,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导入观测文件时,把点号标错了。重新搜索基线发现有6条问题。晚上再机房处理数据都感觉无处下手,在费了很长时间后,终于改了两条了。和一班同学交流中发现,可能是导出的数据到中海达时,测站的天线高会出现错误,有几站的天线竟然是默认的,对照GPS外业观测手簿进行改正,把天线类型改成Unknown,量测方法:天线斜高。然后进行处理全部基线,发现重复基线变成两条。然后就是对基线闭合环和异步环闭合差进行改成,通过该两条基线的波动大的卫星使得两条基线的整数解误差减小,最好都小于0.01。在改完异步环后,就可以进行网平差了、先是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然后输入G0

8、G09两点的坐标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通过GPS实习我总结了几条,第一观测前要检查接收机的内存是否已经满了,电池是否还有电。第二,静态观测前在手簿设置一定要设置正确,点名要统一。第三,GPS外业观测手簿一定要记录完整尤其是天线高。第四,观测时注意仪器,千万不要让自己和路人动脚架。 三.高程控制测量

1.任务与要求

1.1测区范围:中国地质大学,东至学院路、西至地大西北门,南至地大南门,北至地大北门

1.2主要任务

(1)踏勘测区:了解水准测量的选点工作以及水准线路的选择与确定。 (2)填写水准点点之记

(3) 仪器的i角检验 (4)按照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完成三个水准环的往返测测量。我们每组人员测一个环形路线。然后用南方平差2002易软件进行平差。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及限差的要求

《国家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施测时间:2013.07.08-07.11 数字水准仪观测顺序

4.1往、返测奇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后前前后

4.2往、返测偶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前后后前 高程起算数据 S07=49.572 高程成果

6.1闭合环限差

(1)几何条件:闭合水准 路径:[S6-S5-S2-S3] 高差闭合差=0.0(mm),限差=4.6(mm) 路线长度=1.303(km) (2)几何条件:闭合水准 路径:[S4-S7-S8-S5-S2-S1] 高差闭合差=-0.3(mm),限差=5.2(mm) 路线长度=1.708(km) (3)几何条件:闭合水准

路径:[S10-S11-S12-S5-S2-S1-S4] 高差闭合差=-0.9(mm),限差=4.9(mm) 路线长度=1.515(km)

[控制点成果表] 二等水准经验总结

7.1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往、返测奇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后前前后。往、返测偶数站照准标尺顺序为:前后后前。我们在测量S04-S07中,因为在最后一站本应该为“前后后前”测成“后前前后”导致高差测反,结果那一段的闭合差超限7cm。所以要特别注意

7.2注意把Trimble 自带的黑色塑料尺垫扣在尺的底部,这样立在尺垫上会比较稳。

7.3注意在测站同学没说搬站时,不要移动尺垫。

7.4测量时间尽可能赶早不赶晚,早晨起早,天气凉快,测得精度高而且不容易超限。下午尽量避免太阳直晒。

7.5在马路上测,要靠近人行道,必要时要穿标志服。注意安全哦。

沉降观测

1.观测区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内小白楼,教二楼,教五楼。

2.测量规范

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2《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2.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规范

2.4《国家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3.观测内容: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工作基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的高差,水准路线构成闭合。 4.观测周期:不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本次实习沉降观测两期数据。 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最弱点沉降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1mm的要求。 高程平差值和精度成果表(第一期) 高程平差值和精度成果表(第二期) 体悟与总结

在二等水准控制测量完成后,我们有开始了沉降观测,这次测量沉降点25个,在教二楼,小白楼、教四楼。跟水准不同的是这次我们有的是二等光学水准仪。读数比较繁琐,而且距离远了,基辅之差特别容易超限。前后视距差也容易超限,不像数字水准那么方便,所以我们测的都很小心。测量沉降的这几天,真可以说是艳阳高照,有的时候观测都晃眼睛。好在就观测两期数据,所以在一段适应期,我们还是很快熟练了操作。我们测量的时候教二楼在施工,所以我们选择了最后测那栋楼,测量也比较困难,我们扒开楼脚的草,和树叶,就在一条狭窄的空间内,慢慢的测过去。第一遍测的时候,摸索着前进,因为要后绕小花园。但是测第二期的时候,我们的点位大概都了然于胸,所以很快就测完了。我们可以好好休息几天了,嘿嘿。

五.工程测量参观实习与报告会

7月8日下午。我们去地铁14号线建设现场进行了参观,主要参观竖井和基坑。城勘院的高工带上我们进行参观和讲解。第一次戴上了安全帽,走进了工地,有种特别的感觉,想象着若干年后这里是否可能是自己的工作场地。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一个很大的基坑,就是未来14号线的车站,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根根恩纵横交错的铁管,经过讲解,原来是钢支撑,简单的说就是建造地铁用的 16mm壁厚的支撑钢管、钢拱架、钢格栅一样,这是都是支护用的,挡着涵洞隧道的土壁,防止基坑倒塌,在地铁施工中广泛运用。地铁施工中用到钢支撑组件包括固定端、活络接头端。以前经常坐地铁,但不曾想到原来背后的建设是如此的复杂,我们出行方便的背后是工程师们的智慧的结晶和工人兄弟们的汗水筑造的。真心佩服他们,他们如此让我们敬仰。

李工又对地铁施工的工法进行了介绍,总的来说大体可分为两种:盾构法、和明挖法。盾构法施工是以盾构机为隧道掘进设备,以盾构机的盾壳作支护,用前端刀盘切削土体,由千斤顶顶推盾构机前进,以开挖面上拼装预制好的管片作衬砌,从而形成隧道的施工方法。盾构法施工的优点(1)、场地作业少,隐蔽性好,因噪音、振动引起的环境影响小;(2)、隧道施工的费用和技术难度基本不受覆土深浅的影响,适宜于建造覆土深的隧道;(3)、穿越河底或海底时,隧道施工不影响航道,也完全不受气候的影响; 、穿越地面建筑群和地下管线密集区时,周围可不受施工影响;(5)、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施工速度较快。盾构法施工的缺点:(1)施工设备费用较高;(2)覆土较浅时,地表沉降较难控制;(3)用于施工小曲率半径隧道时,掘进较困难。明挖和盖挖法是由地面挖开的基坑中修筑车站或隧道的方法。明、盖挖修建地铁地下车站较为安全,工期较短,也较经济。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监测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关键之一。基坑倒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极坏的社会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确保深基坑工程的安全。

最后我们下竖井,进行参观。给我的印象就是楼梯特别的陡,而且很深,这里就是进行联系测量,把地面的已知坐标和方位角转到地面,为以后隧道贯通提供依据。还有就是把掘进的钻头掉下去,进行隧道的开挖,有时候竖井作业空间小,还得先进行手工开挖。有时候,为了加快施工速度,一段地铁路线,开挖好几个竖井,同时进行开挖,然后贯通。分别从贯通面两端的控制点测量导线到贯通面上的同一控制点,从贯通面两边测得的同一控制点的坐标互差归算到线路方向及线路法方向的值即为贯通纵、横向误差。也可用直接量取贯通面两侧中线延伸到贯通面上同一里程处两个临时点的间距确定。方位角贯通误差可利用两侧控制导线测定与贯通面相邻的同一导线边的方位角较差确定。

诚然社会是一个大学堂,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和书本的讲解,多亲身经历,才能学到很多宝贵的知识,再将实践的内容再次融入到课堂,得到终身受益的经验。

7月10号城勘院的陈总和高工,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交流报告会,主要从监测相关法规、规范要求。各相关施工工法。监测作业方法。三个部分介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各阶段第三方监测工作内容有,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轨道铺设、设备安装阶段、运营阶段。其中运营阶段主要是新线施工上跨或下穿即有线专项监测,监测:车站及隧道结构变形监测、轨道结构变形监测、轨道几何形位监测、既有线裂缝观测。施工监测开展环节主要有①资料收集分析与调查②方案制定(工程背景分析 ,监测对象确定,监测项目、频率周期确定,监测控制指标及预警标准,监测布点确定 ,监测方法等)③测点埋设④现场监测与巡查⑤监测成果反馈⑥预警与跟踪处理

监测方法分类:几何测量监测方法、测试仪器测试方法、监测新技术。比如: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微波干涉测量等。 这次工程测量讲座,很好的把我们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课堂上学的地下工程测量和变形监测部分很自然的与地铁建设联系起来,让空洞的知识具体话。让自己对未来的工作与方向有了个全新的认识、社会和课堂所学的还是有所差别的,怎么样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个才是精髓所在。 校园RTK实习。

测区范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园和学院路马路

任务要求:熟悉RTK的操作,基准站的架设。流动站的架设,特征点的测量。 时间安排:7月17号下午3点 任务步骤

4.1基准站的连接与设置:将GPS接受机安置在开阔并且相对较高的地方,电台和天线架设好,连上电缆后开机,先启动基准站; 4.2建立新任务:并选择无投影无基准

4.3配置中基准选项和基准站电台的设置,选择天线类型为Trimble mark3类型 4.4启动基准站,量测天线高

4,.5流动站的连接与设置:新建任务并配置坐标系

4.6在配置中设置流动站电台,天线为Trimble 内置。然后连接,选择频率为电台设置的频率。

4.7连接到电台后,接收机上电台的灯会闪烁绿光,表面已经连接完毕。可以在测量中启动RTK开始测量。

4.8测量时选择三个已知点就行点校正。 5.经验总结

7月17号,下午我们进行了RTK的实习,主要是为下一步的摄影测量像控点做准备。我们连接好电台和基准站后,发现大家的流动站都连接不到电台。经过检查,是流动站的天线设置错误,我们原来设置的天线为Trimble zephyr,应该为Trimble 内置天线。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但看见其他组的流动站都可以,但是我们还是连接不行。在老师和学长的帮助下把所有改检查的项目都检查了,还是不行,我觉得可能是接受机的内置天线坏了,或者是连接天线与接收机的数据线有问题。我们把其他组接收机换了一下,结果发现电台的灯亮了,原来就是接收机的内置天线坏了。

就这样短暂的RTK实习就在这个炎热的下午告于段落了,迎接我们的是接下来的实习。 未完待续.......

七、实习体会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自己已经从开学什么懂不懂得新生成了大四的准学长了。如果说大

一、大二是对新鲜事物认知和适应的过程,那么大三这整个一年就是积累和奠定知识的过程。随着,专业主干课的学习。更加对测量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对新的测量方法也有了自己独到的体会。

还记得去年大二夏的周口店的实习,在周口店那苦交织的日子里,自己经历了许多、跌倒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这里的每一天都有新认识,每一天的早晨又是崭新而忙碌的一天。有得必有失,不得不说周口店的生活确实苦,这种苦不仅使身体上的而且跟多的是心里面。但教会了我们的东西也许是一辈子都受用的。如果说周口店的实习是对测绘的初次体验,那么这次实习无疑是锻炼自己设计、组织安排的培养。测量是一个团队,此刻显示的淋漓尽致。 实习无时无刻,需要锻炼我们的默契,简单而不平凡。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角色。就比如立尺来说,在二等水准测量时,必须屏住呼吸,眼神注视着水准气泡,而且后视尺千万不要动尺垫。

通过这次GPS实习,我不仅对GPS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GPS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处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实习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从这些麻烦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测绘确实是需要很大的细心,不能马虎大意,做很多工作都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这次实习不仅是对动手能力的一种提升,更是对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性巩固。虽然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也要求我们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只知道怎么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做,当我们遇到类似的其他问题时,就不知道怎么解决。所以我觉得理论是实践的前提,只有把理论知识学好,才能更好的促进实践。所以我们要学好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理论知识学好了,动手能力也要努力培养,不能只会纸上谈兵,所以我们要多动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量,并在实践中促进巩固理论知识。只有理论是实践这两个环节都做好,我们才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很高兴,这个暑假实习用到了学院新买的数字水准仪Trimble DINI。所以这次二等水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动动手指”就行了。但是还是有些细节还是得注意的。

7月8日星期一,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实习的时候虽然,Trimble DINI有自己的测距功能,但是量步子这项工作还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话前后尺视距差调起来也方便,基本保证在1到2米左右,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重复调焦带来的误差。如果只是凭借目测,大致估计一个距离的话,调整起来比较麻烦,一开始会比较快,但是调整视距会浪费很长时间。还有一点,仪器自带的塑料垫子要扣在尺底部,这样把尺放在尺垫上会有个凹槽,尺子会比较稳,不容易打滑。测完第一个环线,就是地大西北环线用了一个多小时,本来想乘胜追击,不料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我们等了半个小时雨还没有停的意思,为了仪器着想,我们只好会了宿舍。

接下来的几天,都有雨,我们就这样起的早点,貌似进行的很顺利,但是我们发现有一个环的闭合差,超限了。竟然有7个厘米,这肯定是操作中有错误。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测量过程中转点忘了放尺垫,或者在已知点上放了尺垫。经过我们的交流,立尺的同学肯定是放了尺垫的,我想可能是在某一站测站操作有误,把后前前后,按成前后后前了。因为这个其他组的同学也犯过类似的错误。犯错并不可怕,犯了错并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继续粗才可怕。我们在进行返测后,导出数据后进行每一个测段的比较,结果发现G04-G07这一测段高差不符,然后看了电子记录簿,结果发现是该测段的第二站应该为“前后后前”结果测成了“后前前后”结果导致高差成了负值,改过来后闭合差为0.090mm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看似错误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正确,就看你是否有发现的眼睛。

获得正确成果的背后,肯定是错误的累积。有时候,尤其是水准,不要超限了,就一味的重测,我们要善于发现错误,分析错误。知道哪里出错,哪里可能会出错才是这次实习的精髓。这就是我学到最宝贵的经验,不禁想起了,老师给我们说的一句话,现在测量这门行业技术在不断发展,仪器也在不断发展。操作越来越简单,可能是个人培训一两天都会操作的熟练,所以我们更多的是知道没一步的原理,分析数据,这样才能让我们变得优势。

我们这届是课改,总共实习4个阶段。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可以来说已经是告于段落了,这段时间里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扶持,一路走来,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共同谱写了一段段美好又难忘的回忆。在实习个过程当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值得为回味的。实习另我们成长了,这都是我们一生的财富,现在的失败是为了以后的成功而做基础。所以说面对下一阶段的实习,我想说:加油!Fighting!

上一篇:大班可爱小猪佩奇教案下一篇:妈妈的小帮手作文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