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工作信息

2023-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环境卫生工作信息

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工作分析

摘要:卫生统计工作是医疗卫生有关部门工作重点之一,通过对统计数据的科学分析与总结,相关部门可以进行卫生事业的政策确定、发展规划以及卫生工作的评价总结。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工作的联系,卫生信息化与卫生统计信息化区别的分析,阐述了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卫生统计工作的协调发展,从而加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卫生工作的广泛性、有效性、准确性、完整性。

关键词:卫生信息化;卫生统计;建设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医疗卫生有关部门不断提高卫生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广泛的覆盖范围、超强的时效性以及高度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改革效果,提高卫生工作的效率。通过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卫生统计工作信息化,加强对卫生统计数据的研究整理,从而更好地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卫生信息数据支持。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工作的有效融合,增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作用,提高医疗卫生改革效果。

一、 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工作的联系

卫生信息化的总体框架就是建立国家、省级、地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保障、基本药物制度以及综合管理等四大项业务的应用,建设包括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共享系统、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网络报道系统、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核心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免疫及妇幼保健等各项医疗卫生相关信息系统。卫生统计工作是社会发展统计工作与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掌握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情况。

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卫生信息化平台中,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广泛性、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方面的优势。而实现高效的卫生统计,需要利用信息化平台优势,实现卫生统计信息化,通过统计信息化平台,将不同部门、不同渠道的大量的、分散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统计,避免出现数据重复,同时实现全国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因此,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工作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卫生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属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

具体来说,一是卫生统计信息化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部分,能够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对全国卫生信息数据的统计,从而为掌握全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给予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社会卫生事业工作进展的监督和控制。二是实现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卫生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提升数据统计的便捷性,进而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性前提。三是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卫生统计信息化平台与其他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传输、信息共享的基础,是解决统计信息数据共享的重要前提。

二、 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信息化的区别

(一)目标不同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对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共享系统、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网络报道系统、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核心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免疫及妇幼保健等各项医疗卫生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我国建立起全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目标。卫生统计信息化的目标主要是建立起能够实现准确高效的卫生数据信息收集、充分实现卫生数据共享、结构合理的信息资源统计数据库,规范统计业务流程,从而实现统计指标的总体性、规范性,进而建立起整体性、全面性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统计数据网络,实现医疗卫生数据信息的互联、共享。

(二)現阶段工作任务重点和面临的问题不同

现阶段,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加快建设全国各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全国卫生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全面共享。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有一些地区处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建设的“信息孤岛”,其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难以与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实现联网,导致卫生信息阻塞,医疗卫生事业得不到快速的发展。卫生统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实现信息数据标准化建设,避免出现统计数据重复、数据采集范围过窄或遗漏等问题,从在充分保证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三)内涵不同

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实现医疗卫生系统整体业务处理和决策的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以及科学化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全面共享,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卫生统计信息化属于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统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以及对统计分析软件的开发来提高统计信息的加工程度,进而提高对统计信息数据的利用与开发,实现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情况以及全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掌握。

三、 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信息化的协调发展

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卫生统计信息化发展息息相关,在重视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卫生统计信息化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内容,从而保证卫生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实现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应当充分认识到其是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医疗卫生深化改革的发展要求,从而能够给予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充分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加大对其发展中的各项资源的投入力度以及医疗卫生相关部门的重视度,进而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明显的医疗改革难题。同时,通过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卫生统计信息化发展,实现各级卫生统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全面共享。基于此,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宗旨。

(一)为卫生信息化发展提供全面支持,提高发展水平

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是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投入。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也离不开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相应投入。在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开发符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应用要求的信息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当中,并且能够根据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未来发展要求,对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卫生统计信息化发展工作提供方向。

(二)合理规划卫生统计信息化工作

在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医疗卫生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应在技术、标准等方面对卫生统计信息化工作进行统一;同时,在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需要在总体建设中将卫生统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求考虑进去,从而实现高效的卫生统计工作,提高卫生统计信息化平台的覆盖范围,将边远地区等信息化发展不高的地区纳入信息统计系统中,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三)建立符合我国卫生事业统一的信息标准

在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中,需制定符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一信息标准。通过吸收借鉴我国当前优秀的信息标准以及国外优秀的医疗卫生制度,制定出符合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统一的信息标准;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标准的推动作用,为我国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基础,加强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卫生统计信息化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及广泛性。

(四)建立统计数据采集上报制度,提高卫生统计信息化平台的工作效率

建立健全统计数据采集上报制度,及时、准确地将基层卫生数据信息逐级上报,加强我国卫生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提高信息化平台的工作效率。在对采集的数据信息逐级上报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保证目标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在逐级上报的过程中,充分保证信息数据的全面性,从而有效避免出现统计数据重复、遗漏等现象。除此之外,统计信息数据在卫生信息化平台传递过程中,需要明确在各级的传递路径,与之相关的医疗卫生部门和机构同样也需要明确对统计数据合理的上报节点,进而提高统计数据上报制度的規范性,提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使卫生系统信息数据标准能够有效提高。

(五)提高卫生信息技术人员的待遇

作为提高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与推动卫生统计信息化工作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信息技术人才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提高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就需要提升信息技术人员的待遇,尤其是在基层卫生信息技术人员的待遇应有相应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中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缺乏充足的信息技术人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福利待遇是留住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待遇的提升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部门建立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同时,加强相关信息技术人员对我国有关医疗改革信息化建设的理解,以此来加强信息化建设水平。

四、 总结

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求实现卫生统计工作的信息化,而卫生统计信息化能够通过卫生信息化建设覆盖范围广泛、时效性强、准确度高以及完整性高等方面的优势,极大地提高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有效避免信息重复录入、“信息孤岛”等现象的发生,从而通过高效的卫生统计工作,实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和监督控制等工作,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秦亮.推进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J].管理观察,2018(35):184-185.

[2]杨永传.大数据时代做好卫生计生统计工作刍议[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7(09):61-62.

[3]陈艳丽.我国卫生统计的深化与改革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4):186-188.

[4]陈艳丽.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卫生统计信息工作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7(08):127-128.

[5]张爱丽.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工作[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3):109-111.

作者简介:闫彦彦,深州市卫生健康局,河北衡水。

作者:闫彦彦

第2篇:信息化环境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初探

摘要:当下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纸质资料以数字化形式被生产和存储。在信息化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信息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只有把信息安全工作放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贯穿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始终,综合考虑持续性和长远发展要求,才能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数字档案;档案信息安全;信息化建设;防火墙;风险管理

一、我国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概况

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一旦被破坏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是利用档案资源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基础。在信息化环境下,只有加强信息档案安全管理,最大限度保障档案信息安全,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存储、信息的高效传输与利用。

在信息化大势下,近些年各部门开展档案安全保障活动成效显著,但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档案安全管理设施缺乏、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等。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中对岗位职责规定模糊,业务操作权限混乱,工作效率低下。

随着网络安全形势不断复杂,数字档案资源面临巨大威胁,因此建立一种面向档案信息系统所存数据的安全可信管理机制已成为当下十分重要的课题。当前我国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尚未完善,政策与实际仍存在着一定差距,技术瓶颈限制发展,需要把信息安全工作放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二、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

(一)数字档案信息自身的不安全因素

1设备层面的不安全性

主要指支撑系统运行的物理设备存在不安全性,包括网络基础建设如网络布线、网络连接、局域网和广域网环境的构建等各个环节,这些设备的安全将直接影响到网络系统及其应用的正常运转。

2数据层面的不安全性

主要指涉及系统存储的档案数据的安全隐患。包括因数据版本的更新、格式的转换、存储介质的老化、失效、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安全问题。

(二) 网络环境给数字档案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1计算机病毒

国际互联网和大量局域网的开通,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变得空前便利,但也为计算机病毒的迅速传播蔓延打开了方便之门。某些病毒具有删除文件、破坏程序乃至破坏系统的能力,这样的病毒一旦入侵,将严重危害数字档案安全。

2黑客攻击

若黑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非法获取用户权限,对系统进行访问,进而导致信息删改、泄露甚至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将会使数字档案信息遭受巨大损失。[2]

(三) 管理、应用层面的不安全因素

计算机运行时,档案信息时刻面临被破坏的风险。诸如操作者疏忽造成的信息录入错误,因权限设计不合理,档案信息被越权删改,数据存储介质或计算机被暴力破坏等,均对档案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3]

三、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防护的对策

(一)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

数字档案信息是传统纸质档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变型,是技术的衍生品,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才能生成、管理、利用信息。因此,信息安全更是离不开技术手段的保障。

(1)身份鉴别技术。用于确认用户身份的合法性,防止非法用户访问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身份认证的方法有口令、密钥、智能卡、指纹、声音、视网膜等。为了提高安全系数,可以采用双因子认证,即认证时采用两种认证技术组合。

(2)访问控制技术。对用户进行操作权的限置,防止越权访问,保证网络和系统的安全。

(3)信息加密技术。通过文件加密和数据库加密的方式进行信息存储加密,从而保护数字档案信息的真实面貌。

(4)病毒防范技术。对于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作出响应。对于不联网的计算机,禁止U盘等移动设备接入,防止病毒随移动设备侵入计算机。

(5)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普遍应用于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它可以在数字档案信息系统内外网络之间安置保护屏障,防止数据库内部信息遭到非法侵入和非法窃取。[4]

笔者建议采用屏蔽主机防火墙技术,通过一个包滤路由器与外部网连接,用一个堡垒主机安装在内部网络上,起着代理服务器的作用,作为外部网络所能到达的唯一节点,以此来确保内部网络不受外部未授权用户的入侵,达到保护数字档案信息的作用。[5]

(6)信息安全自主核心技术。通过进一步推动独立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发展,大力研发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核心部件,为数字档案领域提供产品支撑[6],同时,推进信息安全战略规划和体系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摆脱关键设备和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形成以自主可控技术和安全设备为主的格局。[7]

(二)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将风险管理思想引入到档案学中,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通过识别风险、提出对策进而降低风险,最大程度上避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1人员风险管理

人是数字档案信息工作的核心和主导者,人员因素风险贯穿着数字档案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应通过不断加强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并内化为自身的习惯和责任。通过奖惩规则,提倡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保护档案信息安全的行为,反对一切利己主义、破坏档案信息安全的行为。

2第三方访问风险管理

除了档案机构内部员工外的组织或个人对档案管理设施和数字档案信息的访问。对于临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来约束其行为,并限定临时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不得擅自翻阅、更改、拷贝数字档案信息。对于维修人员,在聘用期终止时及时回收其身份认证卡,设备钥匙等可通过身份鉴别技术的工具。

3物理环境风险管理

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储、借阅、流转环境都是虚拟的,但是虚拟环境的构建、运行都是建立在安全物理环境之上的。强化基础建设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档案馆的整体建筑是否坚固、安保工作是否扎实、准入制度是否严格等都是物理环境的安全因素。

①将档案室设在较高的楼层,安装防盗门防盗窗;准入授权明确化,责任到人;若钥匙丢失或被非法复制,应第一时间更换锁芯,降低安全损失。对于来访者,应做好登记工作,凭档案查阅介绍信查阅档案。在其查阅期间,工作人员不得离开,保持警觉性。

②完善监控警报系统。将监控设备全覆盖,进行24小时无死角监控。完善的监控警报系统不仅可以对可疑人员起到震懾作用,还能记录下违规操作,对后续的人员追踪,犯罪实施还原提供帮助。[8]

(三)档案安全备份

即定期将系统中的数据复制备份,在灾害或故障发生后能迅速恢复数据的使用,将损失降到最低。档案室应根据保存需求,制定相应的备份策略。常用的电子数据的灾备方式有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按需备份等。

四、结语

信息化浪潮于数字档案而言是挑战亦是机遇,档案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依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贯穿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始终,综合考虑持续性和长远发展要求,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化做好数字档案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2016-04-07/2020-03-24.

[2]李险峰.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防护对策分析[J].才智,2019(02):206.

[3]李顺.网络环境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作者:周春贤

第3篇:信息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摘要:论文首先指出了新的信息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探讨了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应遵循的原则,从提升高校党员信息素养、创建工作网络、党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新途径,最后指出了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信息环境;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

我国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高校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合格人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错综复杂、互相激荡,对新时代的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惑和迷惘。对此,高校党员应当保持高度警觉,认识到信息环境给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防止西方堕落、腐朽思想的渗透和侵蚀。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占领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廓清大学生的思想迷雾,从而端正党风,把高校打造成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阵地。

一、信息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原则

1.适应性。高校党建工作要主动适应信息环境下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如利用网络开通党员空间、博客、微信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高校党建工作。

2.效益性。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要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共同开展。以优良党风正校风、促教风、带学风,取得党建工作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高校学生党员要努力学习,以优秀的成绩为同学做出榜样,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吸引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

3.保密性。高校党员要增强保密意识,认识到党建信息保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明确保密与公开的范围。采用防火墙、数据加密等信息技术手段保证网络党建信息的安全。对相关信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掌握反黑客等网络安全技术,以应对各种网络突发事件。

二、信息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路

1.提升高校党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在以每秒钟上亿条信息的速度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信息时代,培养对信息的敏感度、提升党员的信息意识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促进高校党员对信息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利用信息的意识。高校党员提高信息素养有以下几个途径。①正确认识信息素养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检索、信息处理、信息评价和信息创新等方面,提升高校党员的信息素养是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时代的高校合格党员不仅要拥有庞大的信息量,更要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达到透过信息现象看到信息本质的目的,从而明辨是非,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强调学生党员要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起带头作用的同时,更要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对于保持我党的先进性、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②营造良好的提高信息素养的环境。孟子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是影响人的重要因素。营造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氛围是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目前,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党员信息意识比较淡薄,对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面对信息海洋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因此,高校党员不仅要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更要具有利用信息工具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只有在学用结合的环境下,高校党员的信息素养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形成提升信息素养的学风。例如:可以开设信息检索利用相关课程;学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工具、电子邮件等,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升信息检索能力;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党课教育。③加强学习,掌握提高信息素养的科学方法。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可见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高校党建工作同样需要重视学习方法在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中的重要性。④高校党员应采取自学和选修的方式主动给自己充电。党员是学习的主体,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做到自主学习相关信息课程,才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⑤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软硬件更新周期也是越来越短,只有具备一定操作能力的高校党员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⑥学会交流与合作。自主学习是交流合作的前提,交流合作是自主学习的深化,二者相辅相成。高校党员带着相同的问题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探究式学习,各抒己见,不仅会解决问题,还会留下深刻的记忆,促进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2.创建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加强互动交流。“三会一课”是传统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形式。它既是党的基层支部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健全党的组织生活的必要制度。但随着各种数字网络、移动终端应运而生,传统高校党建的工作领域、工作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要求,需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积极利用网络创建党建工作的新阵地。高校党建工作应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从战略高度系统规划,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占领网络党建阵地。网络党建可以采取网络视频、音频、党建论坛等形式开展活动,并通过博客圈、QQ群等形式加强党员和组织、党员和党员间的互动交流。在深入开展以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常州工学院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建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利用网络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在网络党建中,该网站不仅收集汇总和宣传党建知识,而且通过设立“活动动态、活动简报、微讲堂、晒心得、网上意见箱”等栏目,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减少说教,加强互动,从而调动了全校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党员的群众路线意识,坚定了该校党员把群众路线身体力行贯彻到日常教育实践中去的决心,取得了预期的党建效果。

3.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风建设。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首要前提是自我净化。只有加强党风建设,才能有效地转变教育理念,自觉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去。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下,我们面临着各种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因此,全体高校党员要坚定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弘扬“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从而培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较强的党性修养的信息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拥有一支高质量的高校党员干部队伍,对于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造就信息时代的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涵盖全体高校教职工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体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体现了高校的综合实力,对大学生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高校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味,启迪大学生的心智,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网络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带来严峻挑战。高校党员要头脑清醒,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健全高校党建工作体制,逐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明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塑造优良党风和学风的总体目标,并把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在具体的活动方案中,再分为常规工作和党支部工作。常规工作如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完善监督制度、设立信息员等,党支部工作如党组织专题生活、党员示范月、党员巡视组、模范党员评选等。还可以发动大学生进行自我规划,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提高思想觉悟。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应与时俱进,形成长效机制。

三、结语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其重心是创新力的博弈。创新依靠人才,我国高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与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德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应顺应信息全球化的趋势,主动迎接挑战,创新工作机制,始终保持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性和前瞻性。既要保持高等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发挥个性和聪明才智的宽松环境,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后继有人,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育滨,蔡茂华.高校党建创新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2]修耀华.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1).

[3]金丽馥.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创新研究[J].人民论坛,2011,(26).

[4]何淳宽.高校党建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电力教,2013,(16).

[5]邹鑫.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9).

[6]郑少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7]魏华,陈献兰.论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J].高教论坛,2008,(05).

作者:郦江妍 庄媛媛

第4篇:卫生党建工作信息

第47期

中宁县卫生局党委办公室2011年10月28日

县卫生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暨中宁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10月28日下午,卫生局党委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暨中宁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主持会议并讲话。

王军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若干重大问题,审

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王军指出,在中宁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陈建华书记做了《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为加快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宁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了详细阐述。卫生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把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一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和县党代会的重要意义。《决定》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实现全县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要准确把握六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实质和县党代会精神内涵。卫生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和县党代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深化卫生改革,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上来。要重点抓好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决定》的学习贯彻,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和领会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卫生惠民政策,在推进各项卫生工作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要联系实际抓好六中全会精神和县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一是全面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工作。要把深入开展“三好

一满意”活动与深化医改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结合起来,充分激励和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重点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传承“医者仁心”的美德,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凝聚全系统广大卫生工作者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进医院活动,严厉查处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行业纪律;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院务公开,积极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三是要加强正面宣传,弘扬行业正气。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工作,大力发掘、树立和宣传一批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引导社会群众尊重医学规律,理解医务人员,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四是要按照县委、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部署和要求,全面梳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要加快节奏,补缺补差,对已经完成的,要全面总结,精雕细琢。同时,要提前谋划好明年工作。

县卫生局党政班子成员、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参加集中学习会议。

第5篇:2014年卫生信息工作

2014年已经过去,XXX卫生局的卫生信息统计工作在市局的关心下,在市局信息统计中心的指导下,在局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全年工作圆满完成。

一、全年围绕医改监测报表报送、卫生信息统计展开工作。①完成“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医改监测报表1期,每次都能按时保质的完成监测报表的报送工作。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医改办的统一协调下,把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股室,各股室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工作,指标数据都能详实、准确、迅速的上报到医改办,最后由医改办上报。②报送市局农卫处(农村医改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表)、妇社处(社区医改月报表)、医改办(回头看)等处室各类报表10余项30余次。③完成“国家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月报11次、年报1次、人才和设备统计一次。

二、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网络调查的通知》文件的要求,上报区(县)信息化联络表,包括:县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奋斗社区服务中心及延河镇中心卫生院。

三、为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对以往统计数据需求,为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今年我县16家医疗机构全部

订购了《2013年XXX市卫生统计年鉴》。

四、根据市局统计中心下发的《XXX市卫生计生委 关于开展全市医疗卫生计生单位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的通知》的要求,为加强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切实推进市局卫生统计工作“三统一”的精神,组织全县卫生计生单位登陆网站,认真填写调查表。

五、2014年11月及12月,组织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统计及信息化人员,参加了省卫计委统计中心举办的卫生统计、卫生信息化培训班。

六、制定了《XXX县乡镇卫生院信息统计人员例会制度》,随着医改的深入,医改成果都是通过数据体现,基于这种情况,信息统计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乡镇卫生院的统计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工作起来有些吃力,为了保证医改数据的详实、准确、迅速,针对乡镇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确定了例会制度,以会带培。首先是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乡镇卫生院信息统计人员会议”,通过会议的形式,开展培训活动,讲解各类统计指标的报送、统计表格的逻辑性、合理性、准确性、迅速性、与实际工作相统一的性质等相关知识。共同学习,共同把医改数据监测工作做好。其次是具体统计表格具体分析。每次市里的统计工作任务下达以后,都认真分析指标数据逻辑关系,按照统计报表填表说明,逐一研究透彻,然后在下发到各乡镇,对各统计人员详细讲解,

直到完全理解在上报。

第6篇:卫生统计信息工作

【2007年卫生统计信息工作】

一、做好卫生统计信息常规工作

完成了2007年全国常规卫生统计年报任务。包括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出院病人、居民死因等7个数据库的数据清理、统计汇总及入库工作,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提供卫生机构、人员及设备数据库。 加强信息发布与咨询服务工作。编辑出版了2007年《中国统计提要》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研究编写《2006年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做好2007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材料准备工作。及时更新卫生部网站上统计信息(如提要、简报、统计公报等)。做好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统计局提供卫生数据服务。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协助完成核实各省无执业(助理)医师的乡镇卫生院名单等工作。

二、开展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有关工作

协调修订业务调查制度,并报国家统计局审批。新调查制度由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个调查制度组成。 研究制定了新的《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主要修改了4个方面内容。一是调查表由汇总表改为个案表,扩大调查范围,卫生机构和人员将覆盖所有卫生机构和全部卫生人员。二是修改了调查内容,主要增加医疗服务质量和居民健康状况等指标。三是缩短了报告周期,增加实时、月报、季报和半年报。四是改革逐级上报方式,实行网络直报。

组织开发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同时,做好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的培训、《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管理规定(试行)》的研究制订,加强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

进一步完善卫生机构代码数据库,为建立部、省级直报平台及数据中心做好准备。

三、正式启动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准备工作

完成了前期资料收集和文献检索等工作,形成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思路,并通过文件、会议、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向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专家、各级 1

各类医疗机构征求了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调查思路和总体框架。

四、完成了中国基本卫生服务及国家基本卫生服务包研究

完成中国基本卫生服务及国家基本卫生服务包研究报告。采用文献研究、IDEF0模型研究、现场实证研究和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基本卫生服务包研究现状、实施经验和实践情况进行了回顾,提出了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卫生服务的内涵,设计出了用于建立国家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国民基本卫生服务包,同时,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宏观费用和国家基本卫生服务包的整体费用进行了测算,论证了基本卫生服务包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提出了确保国家基本卫生服务包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该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卫生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应WHO的要求,在2007年于北京召开的第11届世界健康论坛上作了专题报告。

五、进一步加强卫生信息化工作

对传统的卫生信息统计方式进行改革,实行网络动态采集。开展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研究制定工作。制定了医院基本数据集及数据元标准;公共卫生基本数据集标准、标准化社区、家庭和居民健康档案和社区卫生基本数据集标准;国家卫生信息基础框架;妇幼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等标准。

开展数字化医院建设工作,建立了19家数字化示范医院,研究和推进全数字化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和电子病历应用工作。开展了建立以电子病历共享信息处理为目的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区域医疗协同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内患者双向转诊,电子病历共享和药品物流统一配送等应用。

做好机关电子政务建设技术保障和对全国卫生系统网站建设技术指导工作,顺利完成机关电话交换机升级改造。一是保障机关的正常运转工作。做好内部网络和因特网网络畅通保障服务和技术支持;完成部机关电视系统BBC、CNN及凤凰卫视信号的接入;配合完成卫生部文电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招标文件的编写、招标、实施工作;做好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二是会同研究制定《卫生部电子政务建设三年规划(2008-2010)》和《部机关网络改造方案》。三是研究编制了《卫生部政府网站群建设规划》,并会同卫生部办公厅于2007年8月底召开卫生系统政府网站群建设研讨会,征求对《卫生部政府网站群建设规划》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卫生系统政府网站测评、政府网站群建设技术平台以及电子政务认证服务体系建设内容进行培训,学习了其他先进部委网站建设的经

验和体会,听取了与会省市及部直属单位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体会和建议。四是对卫生部网站功能进行拓展,增加网站流量分析系统。针对网站的流量、访问者的行为特点、受关注的网站栏目和网站服务器的性能等指标做出综合的分类、采样与分析。五是加强卫生部网站后台安全管理。采用后台管理系统用户认证技术,提高系统登录的安全性,加强卫生部网站信息发布及政务信息报送的安全,启用电子钥匙(即USB Key)登录网站后台发布系统及政务信息报送系统。六是开展对全国卫生系统信息技术人才的“千人培训计划”。七是启动了卫生部外网信息安全和内网信息安全保密方案编制工作。

完成卫生部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按照国信办《关于开展政府信息目录编制工作的通知》([2007]24号)要求,组织召开了卫生部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会议,对该工作进行部署。完成了卫生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为贯彻落实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信办《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07〕861号)要求,组织召开了开展卫生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动员会和卫生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评审会,对各单位上报的信息系统初定级别进行了评审,随后布置了根据评审结果到公安部门备案的工作。

配合业务工作需要,继续作好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区卫生、应急指挥、医疗救治等业务系统的技术指导以及项目实施监管等工作。完成卫生部应急指挥中心初验工作,做好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集成环境测试、技术环境测试、网络与数据平台测试工作,并代表测试组向验收专家组做了测试工作汇报。完成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卫生部应急平台技术研发与示范课题的相关工作。

配合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规范医药采购行为和医疗收费行为,对部分地区建立药品集中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和医院费用信息监控平台给予技术指导。

继续做好互联网发布医疗卫生信息的审核备案和日常监管工作。

六、组织和参与多项研究工作

完成为WHO撰写“使中国卫生人力资源有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挑战”的报告。与英国Newcastle大学合作,开展吸烟的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吸烟项目的后续申请的提案(proposal)撰写工作。开展中国长远健康问题及其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做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分析工作。七是完成卫生

8项目终期评估数据分析。组织翻译编辑出版《国际卫生体制改革与中国》。开展了HMN项目。在陕西、江西两省进行卫生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建立互动的合作机制,并召开“HMN项目座谈会”,向HMN总部执行秘书介绍中国HMN项目进展情况。

参与研究并撰写“医务人员生活状况、执业环境与卫生改革满意度”调查报告;参与疾病控制局组织的“中国伤害问题研究”;参与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健康调查研究,并撰写“世界卫生组织人群健康调查理念与方法”。在2006年调查基础上,与卫生部人事司合作出版了《2006年中国卫生人力报告》。

(饶克勤胡建平)

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

各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

综合医院分科门诊人次构成(%)

医院分科门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

医院医生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

各地区医院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

各地区非营利性医院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

2007年医疗机构病床使用情况

卫生部门医院和卫生院病床使用率(%)

卫生部门医院和卫生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2007年各地区医院病床使用情况

2007年各地区非营利性医院病床使用情况

2007年东中西部地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工作量

三级医院工作量

政府办医院收入和支出

卫生部门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

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

综合医院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

卫生部门城市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

卫生部门县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

居民医疗保障方式(%)

居民两周患病率(‰)

2003年疾病别两周患病率

2003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居民两周就诊情况

居民住院情况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及病床使用情况

2007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

2007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服务及病床使用情况

2007年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及住院人数 2007年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床使用情况 新法接生及住院分娩率

监测地区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节育手术情况

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2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2007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因构成(合计) 2007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因构成(男) 2007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因构成(女) 2004-2005年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1/10万) 一岁儿童免疫报告接种率(%)

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情况

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防治情况

农村改水工作情况

各地区农村改水情况

2007年各地区农村改厕工作情况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期望寿命(岁)

各地区人口期望寿命(岁)

年龄性别期望寿命(岁)

城市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

农村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

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情况(城市男性)

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情况(城市女性)

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情况(农村男性)

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情况(农村女性)

居民人均每日营养摄取量

2002年居民人均每日营养摄入量

被监督单位基本情况

卫生监督和监测情况

建设项目卫生审查情况

卫生行政处罚情况

卫生机构数

各地区卫生机构数

医疗机构数

医院等级

按床位数分组医院数

卫生机构床位数

医院分科床位数及构成

医疗机构床位数

各地区医疗机构床位数

卫生人员数

分市县卫生技术人员数

各地区卫生人员数

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数

2005年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及学历构成 2005年执业(助理)医师年龄及学历构成 分科医师数及构成

妇幼保健机构及床位、人员数

农村乡镇卫生院及床位、人员数

各地区农村乡镇卫生院及床位、人员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床位、人员数 村卫生室及人员数

各地区村卫生室及人员数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及人员数

医学专业招生及在校学生数

医学专业毕业人数

卫生总费用

卫生事业费和卫生基建投资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居民健康状况 香港特别行政区医疗卫生条件

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卫生条件

台湾省医疗卫生条件

第7篇: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一、在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全市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

二、信息资料要定期收集全市妇幼卫生信息,及时整理,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分析报告,并按规定时间向上报市妇幼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同时进行信息反馈。

三、有关科室在按时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时,经过检查审核后上报信息资料科,不得延误上报时间,以免影响全县信息的及时反馈。

四、信息资料科要接受各科室的资料查询。

五、在收集、整理资料过程中要力求资料真实、可靠和科学。

六、严格遵守机房工作制度,按照计算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七、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增强信息意识,充分发挥信息功能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8篇:2011年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要点

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要点的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 2011年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我厅《关于印发 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赣卫办字 [2010]74号)要求,我厅制定了《 2011年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2011 年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紧紧围绕“建机制、重规划、促应用、抓管理、带队伍、强服务”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卫生统计、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网站管理,提升工作能力,推动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卫生统计工作

(一)健全卫生统计工作制度。制定全省卫生统计调查管理办法,明确各地各单位有关卫生统计工作职责,规范全省卫生统计调查、数据汇审、数据发布等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共享性,避免数出多门,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

(二)继续开展数据质量年活动。加强日常数据监测,开展数据质量督查,开展数据质量综合评比,通报检查结果。通过网络交流、现场检查、培训会等方式加强技术指导。召开全省卫生统计经验交流

会,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三)做好医改进展监测和中期评估工作。召开医改进展监测工作交流会,总结2010年医改进展季度监测工作经验,做好医改进展季度监测工作布置、人员培训、数据会审、系统升级等工作。认真做好医改近期重点方案((2009-2011)中期评估工作。

(四)大力开展统计数据分析。运用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收集的各类数据,开展专项卫生统计数据分析。各地要积极组织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统计数据分析利用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利用率。定期编发《江西卫生统计信息》。

(五)加强卫生统计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统计管理人员培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统计直报和二级以上医院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和技术培训班。继续加强卫生统计业务骨干的培养和管理,建设一支熟悉统计制度、熟悉计算机技术、年龄相对较轻的卫生统计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培训、督查等方面的作用。

(六)完成省统计局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统计调查制度》,配合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统计调查,开展涉及卫生系统相关指标的统计调查和数据汇审。做好 2011各类卫生统计数据上报省统计局的工作。

(七)做好全省卫生统计日常工作。撰写 2010-2011 年全省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为 2012 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提供参阅材料;维护全省卫生统计基础代码数据库;编发《2010年江西省卫生统计提要》;做好2011年省直医疗卫生单位劳动情况报表的季报和年

报工作;召开全省卫生统计工作会议。

二、卫生信息化工作

按照《国家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整合卫生信息化的需求和资源,加强卫生信息化项目统一管理,提高全省卫生信息化整体水平。

(一)建立健全卫生信息化工作体制。完善各级卫生部门卫生信息化工作领导和日常管理机构,成立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项目办公室。组建省、市级卫生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和专家组,发挥专家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决策咨询、指导和培训作用。

(二)完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卫生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指导和规范卫生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探索建立与有关单位、高校、企业的协作关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召开全省卫生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

(三)认真制定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组织制定《江西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围绕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和实际,组织制定医院信息化建设、农村基层卫生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和建设标准。

(四)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协助有关处室抓好电子病历、远程会诊等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建设工作。结合我省实际,争取多方支持,积极开展市、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化(综合信息

平台)、卫生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的试点工作。

(五)加强卫生信息化技术培训与交流。制定《全省卫生信息化培训规划纲要》和2011培训计划,组织编印卫生信息化工作手册和资料汇编,开展卫生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成立江西省卫生信息与统计协会,发挥协会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咨询、培训、交流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分类举办卫生信息化专题研讨、技术交流大会。组团赴国内卫生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六)完成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信息化指标。完成2个县级综合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2个县级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建设,全省10%的三级医院和5%的二级医院建立电子病历数据库,有指定科室负责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达到100%、20%,省、市、县三级信息化知识培训率分别为70%、60%、50%。

(七)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抓好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开展等级保护与安全评估,推进电子认证与数字证书,做好正版软件使用管理工作。加强我省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管理,完成卫生统计直报系统的维护、升级以及数据上报、备份、迁移。加强新农合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做好省级平台与县级系统和定点医院的数据对接,推进省新农合信息系统机房二期工程的建设。按照整合资源和实用共享的要求,认真开展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成省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下达的建设任务。统筹省-市两级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完成省卫生厅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工

程。

三、网站建设与管理工作

(一)加强政务网站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江西省卫生厅门户网站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厅网内容保障和安全管理,举办厅网站信息员培训班,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定期对厅网站政务信息宣传进行考核通报。协助厅办公室做好厅机关内网日常管理工作。

(二)完善厅网、机关内网、为民健康网功能。结合实际,对照全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省直单位指标体系,组织制定厅网、机关内网、为民健康网完善方案,增强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为民服务等功能。

(三)提升全省卫生系统网站建设整体水平。召开全省卫生系统网站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网站建设与管理经验,组织专家对各设区市卫生局、省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网站进行分类指导和测评,构建全省卫生系统网站群,促进各设区市卫生局、省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共享卫生信息资源,提升整体水平。

(四)建立为民健康网内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强与江西省健教所、江西卫生报社以及省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合作,共同推进我省卫生科普专家队伍建设,为公众提供更丰富更实用的保健知识和诊疗信息。

第9篇:村卫生室卫生监督信息员工作职责

1、掌握本行政村餐饮服务单位、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职业病危害企业、学校、村级卫生室的基本情况,建立本底资料档案,并上报本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员。

2、协助开展本行政村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领域日常监督检查,按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好检查记录,并督促整改。

3、及时上报本行政村内集体聚餐自办宴席,村卫生室卫生监督信息员进行现场监督指导,及时发现在饭菜加工中存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应及时纠正,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4、负责本行政村卫生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安全、饮水安全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在村卫生室举办卫生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

5、发现本行政村有非法行医(包括游医、非法义诊、个体诊所)、无证经营等违犯卫生法律法规的案件,要及时反应到卫生院或直接举报至县卫生监督所,并配合卫生监督员调查处理。

6、发现本行政村有传染病疫情暴发、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不明原因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按法定程序进行报告,并配合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

7、完成县卫生局和乡镇卫生院交办的其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卫生工作。

上一篇:山体滑坡预防下一篇:培训学校培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