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物理化学是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基于物理化学课程内容抽象,公式复杂难记,问题深奥难解等特点,学生感觉难学,因而失去兴趣,学习成绩差。文章结合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的环境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1: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表面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对如何进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基础课程“表面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教学团队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实践性教学的设计、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并对可能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创新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队伍;评价体系

一、前言

凡是在相界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统称为表面现象,而研究各种表面现象实质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表面化学在20世纪40年代前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量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生产部门,如涂料、建材、冶金、能源等行业。表面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反应的过程,例如铁为什么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内催化剂如何工作等。此外,表面化学反应对于许多工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人工肥料的生产。而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矿物分离与富集的依据是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表面物理化学的作用也不可替代。因此,表面物理化学是矿物加工硕士点的学位课程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表面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如物质表面、固-液界面与润湿、固-固界面与粘附、固体表面吸附、溶液吸附、膜和膜应用、表面改性与功能材料、表面活性剂、表面电化学等。

江西理工大学自开始招收第一届矿物加工专业研究生开始,表面物理化学就是重要的基础课程,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该课程现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之一。为了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熟练掌握表面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在将授课教师更换为矿物加工专业的教师后,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实践性教学的设计、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二、表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教材的选择

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种基本要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三种基本要素。由于没有面向矿物加工专业研究生的表面物理化学教材,在教材的选择上,教学团队曾出现分歧。是选择传统的表面物理化学教材,将矿物加工的相关专业知识融合在教材的知识点中,还是选择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相关书籍,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分析矿物加工专业的课程设置,发现课程体系里有很多专门课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授,如浮选电化学、浮选溶液化学等。因此,最终还是决定选择传统的表面物理化学教材。为此,我们选择了腾新荣主编的《表面物理化学》作为教材,同时指定颜尚慈等编著的《界面化学》,沈钟编著的《胶体与表面化学》作为辅助教材,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阅读。

由于表面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以我校为例,矿物加工专业表面物理化学课程只有32学时,因此对课程的讲授内容进行了选择,删除了与矿物加工专业关联不大的部分内容,扩充了表面研究方法、表面物理化学的应用等内容,使课程内容做到了有的放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原子力显微镜、二次离子质谱等检测方法的讲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改变了矿物加工专业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只会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分析、X射线分析的现状,大大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可信度。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表面物理化学课程是从基础理论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课程中既有抽象的理论,又有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因循固定的模式,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模式有。

1.讲解-接受模式。通用性的理论内容一般采用此模式,通过讲授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重要知识点的概念及含义。课堂的时间有限,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比较迅速地掌握较多的知识信息,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化认识过程的特点。但是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也注重现代教学方式的运用。目前,教室里均安装了投影仪等设备,本课程教师在大多章节内容的教学中均已采用课件教学,效果良好。通过将表面物理化学中抽象的理论及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的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将表面物理化学中难懂的知识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生动活泼的动画形式展现给同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及测定方法,教师对表面张力的概念进行解释,将日常生活中水滴为何成球形、昆虫为何能浮在水面上等一些现象,通过动画进行演示,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2.精讲—自学—讨论—操作模式。教师对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精讲,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独立学习有关内容,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讨论方式有“生-生互动”式,亦有“师-生互动”式;操作是学用结合的过程,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独立地从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如固体及固液界面表面的吸附是表面物理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而浮选药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也是矿物加工浮选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吸附的机理、吸附的模型进行精讲,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然后找出自己科研过程中发生的吸附行为,对其吸附的机理及属于何种吸附模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分组讨论得到其中的深层次机理,再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指导未来的实验。

3.合作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既有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学习,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主要是在课前由教师选择目前发展较快、实用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查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或讨论,然后以PPT形式汇报讨论所得,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方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满足他们渴望能够了解科技新发展的愿望。如关于表面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所做的科研课题,找出与之相关的实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做成PPT讲给其他学生。

(三)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表面物理化学的实践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以基本知识掌握为先导,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协作精神为目标。表面物理化学实践教学依托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矿业工程实验中心等平台开展实验教学。课程实验的内容主要是根据课程理论教学,达到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来设置的,实验类别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四类,具体实验通过教师操作、学生观摩、发现问题、共同讨论和学生独立操作或参与完成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两种形式。

实验项目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通过查阅资料和集中讨论,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许多在课堂上不曾涉及的知识,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和知识面,培养了自学的能力;其次,设计型实验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加强;再者,创新型实验是分组进行的,所以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1.典型案例分析法。如结合洗涤剂讲授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结合化妆品讲授乳状剂生产工艺参数的确定,结合水泥的水化反应及陶瓷泥浆的制备讲授胶体理论等。

2.学做结合法。将材料加工生产中需要用表面物理化学的理论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教学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析解决,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实习法。将工程实际的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去,使学生了解材料生产的发展方向,努力做到与时俱进。

(四)考核方式改革

表面物理化学原有的考核方式为固有考核方式,偏重于知识记忆,课程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老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重点,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导致上课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核背笔记的问题突出。表面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就是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把考核内容定位在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即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减少单个知识技能的考核,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首先改变考核成绩的构成,加大学习过程、到课率、平时作业、平时表现得分率的成绩构成比例,适当体现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降低期末成绩考核的占分比例,将期末考核成绩占比设定为50%,平时成绩、单元考核及期中考核成绩共占50%,同时建设、使用试题(库),逐步实现教考分离。

三、预期成果

表面物理化学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必修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已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预期通过表面物理化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建立拓宽专业基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获得以下成果。

首先,采用研讨式教学,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其参与老师的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基础理论教学和前沿科学研究结合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让理论和实践结合更紧密,使课堂知识具有新颖性。

第三,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加工程实际范例,注重实际应用。通过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作者:冯博 汪惠惠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2:

基于就业压力下的环境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 物理化学是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基于物理化学课程内容抽象,公式复杂难记,问题深奥难解等特点,学生感觉难学,因而失去兴趣,学习成绩差。文章结合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的环境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物理化学教学 环境专业 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中的环境专业是为国家培养从事环境保护事业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场所,目前我国高校中共有353所开设各类不同层次的环境教育[1]。随着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点数量增多,人才培养数量大幅度增加,2001—2005年全国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人数平均年增加幅度达到30%,明显高于全国高校的扩招速度[2],到2008年,全国环境专业的毕业生就达2.6万[3]。据统计,我国2000—2010年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年均需求量仅为1.47万人[5],据统计,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签约率平均值在30%左右[2]。由此可知,环境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当大,要想毕业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许多学生在面试或笔试中,就是由于业务素质不好而被刷下的。物理化学是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具有枢纽作用的理论课程[4],对后继专业课的学习能提供方法和理论上的指导,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化学课程概念抽象難懂,内容逻辑性强,公式繁多,一直是被学生视为非常难学,被老师视为非常难教的一门课程[5]。因此,如何搞好环境专业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是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如何提高物理化学教学质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环境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料单一。

现在环境专业的物理化学课只上一个学期,课时少,只有48课时,所以很多老师不重视,教材还是几年前的老版本,老师在教学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补充,没有将现代物理化学的新理念,与环境发展紧密相关的新知识、新趋势传授给学生,只是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创新意识淡薄,学到的知识无法适用现代环境行业的需要。

2.教学形式枯燥无味,教学方法单一呆板。

目前,很多老师还是采用单一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一直是以“教师照书本内容黑板讲,学生全在纸上练”的教学模式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把物理化学与学生前面学过的有机、无机和分析化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能把黑板板书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

1.加强学风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化学在环境化学中的重要地位。

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在第一次上物理化学课时,可以用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化学的重要性。尽管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环境专业课,但可以先向学生简单说明物理化学在后续专业课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告诉学生,在以后的环境专业课中的水处理过程、污泥消化处理、热污染控制等许多方面都涉及物理化学中的热化学计算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正确认识物理化学在环境化学中的重要地位,也会提高学习兴趣。

2.紧扣专业,选准教材,精选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因此,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和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我院是地方性本科院校,不宜选用重点院校使用的教材。同时,我院环境专业学生的物理化学的课时少,只有48课时,在选择教材时,我们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当然也要考虑到教材知识的新颖性和前瞻性。据此,我们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印永嘉等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物理化学简明教程》。

由于环境专业物理化学课时少,只有48课时,而物理化学涉及的内容又多又广,因此决定了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删减,在删减时,既要考虑物理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又要考虑所学内容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如,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前一学期已经学过了无机化学,而物理化学中的部分内容如化学平衡中的平衡浓度、电化学中的能斯特方程等基本计算在无机化学中已学过了。因此,这些在无机化学中学过的内容可以不讲,或少讲,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又能保证教师在课时少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

3.针对就业,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化学是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从而找出化学运动中最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6]。实际上,物理化学中很多知识都被应用于环境保护中,因此,教师在讲授物理化学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把物理化学知识与环境知识有机结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电化学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电化学方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应用技术包括内电解法、电凝聚法、电浮选法、电解氧化法、电解还原法及电渗析法等[7]。例如,电解法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处理废水的方法。在废水的电解处理过程中,因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放出电子,废水中的阳离子则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而被还原,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得到电子,废水中的阴离子则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因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在电极上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新的物质则过沉积在电极表面或沉淀于水中或转化为气体而被去除。这样教学,可以把理论知识与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既可以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素质,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4.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化繁为简,强化教学效果。

对于环境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来说,一是物理化学因其理论性、逻辑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因而成为学生公认的比较难学的课程,因此不能讲得太快;二是,由于环境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只有48课时,课时少,因此不能讲得太慢。只有把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对一些学生不易接受或较难的公式推导过程,如果老师只在PPT课件上放给学生看,由于速度较快,学生更加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应该在黑板上推算和演练。例如,在处理理想气体的等温可逆过程和等温等压的可逆相变过程的△U、△H、△S、△A、△G的计算问题时,学生往往感觉好像都会做,但又无从下手,一头雾水。因此,对这些计算公式要在黑板上进行认真推导,并比较各个过程的求算方法,那样,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思路理解各个过程的求算方法,就不会出现碰到题目时不知所措的情况。对于有些较抽象的微观知识,光靠板书是不够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这时,就要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例如,当讲到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在溶液本体及表面层中的分布时,由于分子的抽象性、不可观察性,学生会感觉难以理解,如果用Flash动画演示出不同浓度时的分布情况,如下图1所示,那么,将微观分子宏观化,将静态板书动态化,学生就能容易理解了。

因此,针对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灵活地相结合,通过快、慢,静、动等不同手段把复杂难解的物理化学内容有条不紊、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展现给学生,有效强化教学效果。

三、结语

物理化学是环境专业重要的基础课,面对物理化学课时少,公式、理论繁多难懂,学生基础差的特点,教师应该认真选好教材,精挑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但使学生学到物理化学专业知识,而且把物理化学知识与环境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环境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云成,张沁.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2-123.

[2]高军侠,党宏斌,刘蕾等.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与社会需求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9.

[3]廖雷,覃爱苗.关于解决环境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文学教育,2012,10:30-31.

[4]谢慕华.非化工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6,8(2):89-91.

[5]朱想明,向建敏.物理化学教学中公式理解记忆法探讨[J].科教文汇,2008,07:136.

[6]印永嘉,奚正楷,张树永等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杨绮琴,方北龙,童叶翔.应用电化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李文超 李善吉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3:

产学研建设下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物理化学是一门化学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和基础,长期以来学生对其一直抱有难学难懂的认知,心理上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期望值。这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侧重理论基础和深度,不能够让大多数的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应用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趋势下,对其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产学研与物理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的一种系统性的合作教学方法。

关键词:物理化学;产学研;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其中化工行业与国家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因此社会对化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物理化学作为化学,材料,环境,医药,生物等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各个高校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组成中都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因此,物理化学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各大高校的普遍重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了化工相关专业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1]。如何在当今社会需求下培养出优秀的化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其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均有所创新[2]。产学研实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即将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等环节有机结合的一种系统性的合作教学方法。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是目前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重点改革任务,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3]。将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到物理化学课程中,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的理解和兴趣,还能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在学科建设和学校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物理化学课程产学研教学改革方案

2.1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价值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完成“十三五”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之后,基本实现创新强国目标的基础上,我国开始进一步推进“品牌基地、一流基地,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构筑良好的产业生态。在此背景下,对化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物理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全方位升级学校教育体系、提升教师育人素养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2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在我校化学工程学院的三个专业都要学习物理化学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抽象,公式、概念繁多,使用条件多变,容易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结果。物理化学是化学教学过程中学时比重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完成校企合作任务,并根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整体发展规划,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需求”的时代精神。依托化学类学科平台,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产学研基地建设指导思想的引导下,进行基地与学科一体化建设,从而使物理化学的教学与产学研进行深度结合,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知识的应用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校企达到互惠的目的,形成学生、高校和研究院的三方共赢局面。

2.3物理化学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物理化学的实践类课程是物理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与产学研结合最为密切的部分。在以课上理论知识作为实践的基础上,将物理化学的实验部分分配在与校方合作的企业进行授课,不仅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的一线生产,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物理化学教学基础上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就業、创业、继续深造等不同需求),丰富课程设计的驱动类型。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利用学科竞赛为其驱动;对于创业的学生,将物化的实践课程引入到创新创业项目中;对于没有目标和就业方向的学生,可以引入教师的科研项目来带动学生学习。

2.4完善产学研用合作组织管理

学校与企业合作双方在前期规划阶段,针对经费来源、实施步骤、考核方式、评审办法、产权分配、收益分配等问题进行安排并以书面形式呈现。针对知识产权的划分问题,在事先明确的基础上及时申报知识产权,为后期的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可以安排1~2位老师物理化学专业教师专门负责学科方面工作的对接,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物理化学课程基础知识和理论的需求。

2.5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开拓产学研平台方向

化工行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校企双方在进行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紧密依托区域产业资源,深挖区域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秦皇岛的沿海城市优越地理位置在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特色,寻找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基于物理化学的覆盖面广等特点,引入先进的医药,化工等企业,以建设丰富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下的平台建设,培养学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及企业需求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2.6建立双师双能型物理化学师资队伍

培养优秀的化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专业能力出众的物理化学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专业教师。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鼓励物理化学教师积极到国内外进修;积极组织专业的领军人才到校举办讲座;鼓励学生到化学类研究所以及企业工作,与企业或研究所产生良性互动,了解当前化工行业的发展情况。此外,学校也应加大对物理化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物理化学教师创新创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

3结语

将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物理化学教学中,是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设计教育改革与升级转型的必然趋势,是融合教育与产业的重要途径,会极大推动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罗祥生,晁会霞,王爱荣.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9,46(04):193-190.

[2]褚玉婷,严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21,49(15):190-191.

[3]王馨雨.“服装毕业设计”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纺织报告,2021,40(11):99-100.

[4]宋翠梅.基于产学研用的服装毕业世界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38-39.

作者简介:

韩璐,1983.10,女,汉族,河北省昌黎县,博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纳米能源材料。

宋鹏飞,1998.05,男,汉族,河北省邯郸市,硕士研究生在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研究方向:纳米催化材料。

王利江,1974.07,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博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效储能及光催化材料。

沈星星,1988.08,男,汉族,江西省吉安市,博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有机光电材料。

宋爱君,1972.03,女,满族,河北省青龙县,博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纳米功能材料。

作者:韩璐 宋鹏飞 王利江 沈星星 宋爱君

上一篇:智能建筑系统管理论文下一篇:校团委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