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示范点典型

2022-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基层党建示范点典型

试点示范 分类指导 典型推广

民生档案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来源于基层,关联社会更紧,关系民生更多。近年来,湖南省浏阳市把民生档案建设工作作为指导服务的重点,积极开展民生档案创新试点,以点带面,一手抓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一手抓民生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民生档案建设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把握民生,建立民生档案资源体系

走访调查,摸清底子,掌握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情况。浏阳市市志档案局深入相关单位摸底统计,掌握民生档案分布情况,目前该市住房保障局有产权、抵押、担保、白蚁防治专业民生档案22万卷,国土局有土地发证、矿山、土地交易专业民生档案5万卷,住建局有房屋建设民生档案5万盒,规划局有规划建设专业民生档案0.3万卷,林权办有林权档案0.11万卷,环保局有污染源普查档案1万卷,工商局有企业登记、注销、吊销、合同仲裁专业民生档6.7万卷,市第一中学有学籍档案0.06万卷,计生局有生育专业民生档案0.1万卷,人民医院有病历档案44万卷、中医院有病历档案21万卷,民政局有婚姻、收养、边界确权专业民生档案0.2万卷,劳动局有医保、社保、知青、就业、劳动仲裁专业民生档案和改制企业职工档案5万卷,公安局有案件档案1.5万卷、检察院有案件档案1.9万卷,法院有案件档案8.2万卷,株树桥水库管理局有移民档案0.1万卷,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有拆迁、城市建设专业民生档案0.7万卷,自来水公司有管线专业民生档案0.05万卷,共计122.92万卷;还有乡镇、街道站办所专业民生档案,全市民生档案共涉及20个行业部门、37个乡镇街道。

率先试点,创新示范,探索民生档案建设模式。浏阳市社港镇2012年被列入长沙市民生档案创新试点单位,浏阳市市志档案局积极指导帮助社港镇收集整理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等专业民生档案100余卷;建立了60平方米的规范档案室,采用密集架、空调、去湿机等先进设备管理档案;将文书档案、会计档案、专业民生档案集中镇政府档案室管理;结合社港镇创新工作入户采集信息,将16个村(社区)的404个村民(居民)小组、13742户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录入《社港镇“双联”民情登记表》,创建“民情档案”;开发了“社港镇‘双联’民情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将民情档案录入系统,实行动态管理。2012年,有来自长沙市档案系统150位代表汇集社港镇参加了长沙市民生档案试点创新经验交流会,社港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受到与会者好评,社港镇政府档案室授牌为省一级档案室。

宣传学习,推广经验,推动民生档案资源建设。2013年“6.9国际档案日”,浏阳市组织全市档案系统工作人员走上街头,以展板、气球、拱门、显示屏、灯谜竞猜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重点宣传贯彻长沙市《关于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长政办发[2013]5号文件)精神,提高群众民生档案意识;举办乡镇街道、市直单位两期档案员培训班,120名学员重点学习了民生档案的概念、内容、分布情况,规范民生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全面推广民生档案建设工作;组织东区张坊、南区大瑶、西区官桥、北区沙市及城区关口、淮川、荷花、集里共8个乡镇、街道观摩社港民生档案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经验;荷花、葛家、高坪、淮川、关口、淳口、龙伏等乡镇街道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认真研究“七所八站”工作涉及民生档案的内容,制定了民生档案建设实施方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布置落实各项民生档案建设工作。

树立典型,创造特色,促进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浏阳市市志档案局将荷花街道民生档案建设定为重点推广单位,派出业务科室骨干参加民生档案建设动员大会,蹲点指导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根据行业标准研究制定各门类民生档案归档范围、分类方案、保管期限表及整理方法。手把手逐个教给“七所八站”档案资料员民生档案收集、整理、编目的知识和技能。目前,该办事处民政办完成了低保、优抚、五保供养、疾病救助、残疾救助等民生档案归档整理880卷,计生办完成计划生育档案152卷,公共服务中心完成社会保险档案18卷,合管办完成合作医疗档案2495卷,城建办完成建设工程、拆迁档案46卷,经管站完成人口普查档案48卷,共计完成民生档案归档整理3639卷。荷花民政办收集整理的档案得到市民政局领导的好评,市民政局将荷花,民政办的档案整理方式方法定为全市民政系统推广学习范本。同时,市志档案局还指导淮川街道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企业改制、社区干部等涉民档案的归档整理,采用密集架、空调、去湿机、电脑等先进设施设备管理民生档案,将财政档案、基建档案及专业民生档案集中到办事处档案室统一管理,达到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一级标准。七宝山乡、沙市镇、高坪镇、洞阳镇利用干部联村联户时间,填写民情信息表,创建民情档案,进一步创新了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经验。葛家乡将全乡8个行政村5000住户的家庭信息、住户房屋照片、民情登记、居民个人信息等相关信息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版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创新发展民生档案工作方法。

突出重点,加强指导,规范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浏阳市集中婚姻登记,市志档案局联合市民政局下发《关于加强婚姻档案管理的通知》,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讲解《婚姻档案管理办法》,全面强化婚姻档案收集、整理、编目、录入、移交工作,民政局牵头督查,档案局精心指导,共收集整理37个乡镇街道2011年7月30日以前的婚姻档案5万余卷;指导住保局规范整理房屋产权档案14.58万卷、国土局国土档案5万卷、环保局环保档案1万卷,还有卫生系统病历档案、教育系统学籍档案等纳入了专业民生档案规范化建设范围。

服务民生,完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

科学整合民生档案资源。浏阳市市志档案局将整合民生档案资源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那些未到进馆期限、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关系民生保障的档案纳入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加大政府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收集力度,近几年来定期和不定期收集已公开文件5000余份,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依法获取相关档案信息。

加强民生档案接收进馆。按照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到“十二五”末民生档案要占馆藏档案60%以上的目标,浏阳市市志档案局加大民生档案接收进馆力度,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档案接收范围,把所有涉及到人的档案纳入进馆范围,充实馆藏民生档案资源。档案馆接收保管军转档案39745卷,婚姻档案5万卷,地籍档案1.3万卷,林权档案984卷,烈士档案9780卷,重点建设工程8000余卷,企业改制档案57010卷,共计17.85万余卷,涉及档案12个门类,涉及40多家单位。

民生档案优先数字化。在档案馆信息化工作全面开展之时,优先对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录入了馆藏中有关土地审批、婚姻登记、工作分配、工作调动、军转安置、工龄计算、工资调整、独生子女、干部任免、烈士档案等信息,民生档案数据库案卷目录已达到10万条。同时,加大涉民部门民生档案信息化工作力度。市工商局从2011年开始每年投入10万余元用于纸质档案数字化,2013年实现档案信息在全省工商系统联网共享;市房产局投入18万元引进电子档案扫描系统,配备高速扫描仪3台、电脑12台,对12万卷(册)房屋产权档案进行扫描,现已建成存量达14G大小的电子档案图片库,实现了房产权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

不断延伸档案服务范围。档案查询服务由传统服务向主动提供利用服务方向转变,利用浏阳档案信息网的作用方便群众咨询查阅档案,网站公布了已开放档案目录,提供办事程序、电话号码、办公地址,方便群众办事,避免办事走弯路。2013年,浏阳市档案馆实行利用档案免费查阅,对残疾人、复退转业军人、移民户、7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优先查档服务,近几年来每年接待群众查阅民生档案8000多人次,档案利用每年达到2万余卷。

紧跟民生,规范民生档案管理工作

加强领导,成立民生档案工作机构。将民生档案工作纳入全市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内容,成立由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档案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局、教育局、住建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环保局、林业局、卫生局、食药监局、农办、规划局、住保局、工商局等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浏阳市民生档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高了民生档案建设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办事效率,在全市形成工作合力。

严格制度,建立民生档案整理办法。为做好民生档案收集归档,确保民生档案有效管理,保证各行各业专业民生档案的收集齐全,制定了《浏阳市民生档案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浏政办函[2013]42号文件下发乡镇街道、市直单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经常深入乡镇街道、市直单位针对不同门类民生档案指导业务,共同制定各门类民生档案归档范围、分类方案、保管期限表,确保民生档案归档完整、整理规范。

督促检查,推动民生档案科学管理。2013年9月,对全市乡镇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一次民生档案调研工作,督促民生档案工作开展,查看收集、整理、归档情况;11月,对全市重点建设工程民生档案进行督查;12月,对民生档案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对民生档案工作不重视、民生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的单位进行了督促,明确了责任,责令整改到位。

作者:唐学雷 潘艳平

第2篇:典型示范引导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1997年以来,泰州市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注重启发群众自我教育,通过开展一年一度的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评选活动,及时挖掘、大力宣传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13年间,累计评选出具有浓郁时代风貌的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260人(事),参与新人新事评选的群众达200余万人次。通过评选,泰州相继涌现了张云泉、刘绍安、陈燕萍、何健忠等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典型近50人。这些新人新事,契合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以其自身的道德力量和榜样作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渐次升华为建设和谐美好新泰州的强大精神动力。

可亲可学,关注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

新人新事是时代的产物,惟有在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人新事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在选树新人新事时,泰州努力做到围绕中心选树新人新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选树新人新事,选树体现时代精神的新人新事,选树继承传统美德的新人新事,使新人新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群众中蕴藏的好思想、好品德、好做法,犹如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是引导群众自我教育的生动范例和宝贵资源。13年来,泰州选树了20多年如一日,甘做“连心桥上连心人”的信访局长张云泉;选树了用一生履行了战友“生命之约”的刘绍安;选树了倾情帮助重病女孩的“法官妈妈”陈燕萍;选树了10多年如一日,主动公布电话号码,对群众有求必应的邮政职工何健忠;选树了带领乡亲艰苦奋斗,以53年的生命历程践行党的宗旨的村支部书记沈正彬;选树了面对500万元中奖彩票不动心的诚信市民汪东奇;选树了恪守家庭美德,面对生命垂危的丈夫,19年不离不弃的好军嫂李兰英……。选树的新人新事中,既有自强不息、岗位建功的先锋,也有一诺千金、诚信做人的善行,而更多的则是或扶危济贫、或见义勇为、或助人为乐、或尊老爱幼、或拾金不昧,于平凡之处显真情、细微之处见精神的“凡人善举”。这一批批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新人新事,既是社会各界群众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传承,又是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实践。

13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为全市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褒誉。群众身边的新人新事不断推出,在全市唱响了文明与进步的时代主旋律,在群众中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感召力,对于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有章有序,创新新人新事的选树模式

推荐、评选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的全过程,是一次生动的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的过程:通过各地各单位的积极推荐,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通过挖掘群众身边发生的事情,树立了群众身边亲切、亲近的道德楷模,以典型的力量教育人、以道德的力量感染人,让群众从中受到鼓舞,汲取动力。实践证明,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的评选,对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学习先进、弘扬先进、争当先进,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载体。

目前,泰州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评选经过以下程序:由各单位和群众推荐,市有关部门组织评选小组对推荐的新人新事进行初评,选出候选对象20人(事);在市各新闻媒体上同时公布新人新事候选者的简要事迹,接受群众投票评选;综合群众投票结果,经评选小组评议,报文明委审定,确定10名当选者和10名提名奖获得者。这种由群众投票评选的方式,既增加了评选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也更容易吸引广大群众到评选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即弘扬正气、教育群众和凝聚民心。

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评定之后,市文明委命名表彰。紧接着还要开展一系列的后续活动:在市各新闻媒体对新人新事逐个进行专题报道和跟踪报道,召开新人新事先进事迹报告会,深入村镇、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巡回宣讲等。

传递文明,放大新人新事的示范效应

贯穿新人新事评选全过程,泰州组织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报道,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宣传有声、有影、有文字。一是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刊播新人新事的先进事迹、追踪评选过程、报道社会反响等,从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和乡村等各个方面,图文并茂,进行新人新事专题集中宣传;二是充分运用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中国泰州网、泰州网、泰州新闻网、互联星空·泰州网等开辟新人新事专栏报道评选工作,泰州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和电信公司通过发送手机公益短信等方式,拓宽新人新事宣传载体;三是重视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创作以张云泉事迹为题材的淮剧《信访局长》、拍摄以刘绍安事迹为题材的专题片和电影《生命之约》、创作歌曲《连心桥上的连心人》等,让新人新事在舞台上鲜活起来,让群众在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评选期间,全市各地、各部门还将刊有新人新事事迹的报纸放置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商场、广场和有关重点单位的宣传橱窗、阅报栏,供广大干部群众学习。

在集中各类资源、形成环境氛围的基础上,泰州因势利导,精心设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培育更多的新人,带动全社会都来做好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交流、座谈研讨他们的先进事迹,积极参与爱心志愿服务、构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文明行业(单位)帮困助学大行动、开心宝贝、博爱万人捐、慈善一日捐等“学习新人新事、倡导文明新风”系列活动。市卫生系统开展了“学习新人新事,争当白求恩式的好医生”活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组成医疗组、博士团深入边远农村、社区街道,为百姓送医送药。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384名民警每人每天节省1元钱,建立“一滴水爱心基金”,滚动资助1名贫困家庭学生。随着系列学习活动的深入,泰州还涌现了一批关爱贫困学生、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关怀鳏寡老人生活的“爱心奶奶”群体,他们积极开展爱心毛衣义卖、关爱留守孩子、六月圆梦行动、暖冬行动等,从开始的为孤儿捐衣赠物拓展到邻里互助,从参与网吧管理拓展到协助治安等社会各个领域,从爱心奶奶扩展到爱心爷爷、爱心叔叔、爱心哥哥、爱心姐姐等众多人群。现在,广大市民自觉做好事的多了,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多了,大家更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传递文明、播撒爱心。

13年来,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评选牢牢把握“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主旨,为全市人民树立了一座正义、良知、良心的道德丰碑。新人新事的评选,是泰州公民道德建设的可贵探索与实践,它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采取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润物无声,使群众在主动参与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道德情操,提升了思想境界,从而弘扬正气、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恒久的动力之源。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责任编辑:刘 忠

作者:葛志晖

第3篇:广东教育创强的典型示范

肇庆:以“创强”为抓手统筹推进全市教育科学发展

在比省定目标提前2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良好基础上,肇庆市委、市政府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于2010年提出了“要在2012年把肇庆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发展目标。两年来,全市各地以教育“创强”为抓手,统筹教育事业发展各项工作,推进城乡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党政重视,强力推进“创强”工作

2010年5月,肇庆市高规格召开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动员大会,会上,市长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工作责任书》。同时,制定出台了《肇庆市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决定》和《肇庆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创强”的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是成立专门领导机构,为推进“创强”提供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肇庆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一名市委常委和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各县(市、区)党委书记和市直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小组成员,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全市“创强”工作。各县(市、区)把“创强”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相应“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在“创强”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创强”工作目标如期实现。二是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创强”工作落实。市和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调研,靠前指挥,多次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创强”乡镇(街道)和中小学校现场办公,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场研究解决,使各“创强”乡镇(街道)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校舍项目建设等主要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各地充分发挥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立体式、全方位宣传创建“教育强市”和提升教育综合实力的重大意义,努力使教育“创强”这一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创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市各地形成了以加大力度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为主的教育“创强”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抓投入、抓建设、抓质量,加速推进“创强”工作,为“创强”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县为主,多渠道筹措“创强”资金

肇庆市政府加大对“创强”工作的资金投入,各县(市、区)积极履行“创强”经费投入“以县为主”的工作责任,多形式、多途径筹措资金投入“创强”工作。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从2010年起到2014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以奖代拨方式对如期完成“创强”工作目标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进行奖励。两年来,市财政本级累计已划拨教育“创强”奖补资金总额达到5470万元,为各地教育“创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支持。为了破解山区县“创强”经费缺口问题,市政府积极争取省农村信用社肇庆办事处的支持,由市财政贴息2926万元,为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山区县争取到贷款2.2亿元,专门用于教育“创强”。各县(市、区)政府在财政资金吃紧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安排资金投入“创强”工作。高要市坚持“以县为主、镇级补充”的资金分担原则,累计已投入“创强”资金3.16亿元,成为到目前为止投入“创强”资金最多的县(市、区);四会市各镇“创强”的基建投入和配置教学仪器设备资金投入全额由市财政负责;广宁县在地方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为每个乡镇安排了500万元“创强”启动资金,并对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的乡镇给予200-300万元的奖励,为各“创强”镇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支持。二是广开渠道筹集资金。各“创强”乡镇党委、政府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通过充分挖掘潜力、积极盘活资产、吸引民资、发动社会捐资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投入教育强镇创建工作。2010年以来,全市社会机构及个人为“创强”捐资总额达1.2亿元,为顺利完成“创强”工作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部门联动,形成“创强”工作合力

肇庆市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全力配合“创强”工作。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积极履行“创强”工作“总参谋部”和“作战指挥部”的职责,积极协调县(市、区)、镇两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推进“创强”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及时为“创强”安排了专项资金;国土、住建、规划、消防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项目落实了优惠政策,为项目审批创设了“绿色通道”。为了加快新建校舍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工作,市住建局与市教育局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校舍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在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审图单位在资料齐全的前提下,确保5个工作日内完成一级以上的学校建筑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工作,3个工作日内完成二级及以下的学校建筑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工作,为教育“创强”基建工程项目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了减轻各“创强”乡镇的经费压力,从2012年起,各地新建校舍项目的建筑施工图审查费用统一由市统筹安排解决。全市各政府职能部门在事权范围内对校舍建设项目报建相关规费进行了减免,两年来全市累计减免中小学校舍基建项目各类规费达4100多万元,提高了“创强”资金的使用效益。住建、质监、消防等部门,在学校校舍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加强管理,指导施工单位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认真抓好安全施工和建设质量。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顺利推进,为如期完成“创强”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茂名:积极创新教育创强工作思路

茂名市自2011底开始,市、县两级由常委直接分管教育工作,党委政府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领导、统筹、协调能力显著增强。2012年7月和8月,茂名市先后召开全市创强动员会和加温会;2012年底,出台市级教育创强资金奖补方案,市财政投入3.7亿元奖补教育创强;首次实行公选校长,采取新录用教师抽签定校、重奖名师等举措,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3年1月,出台《关于加快市直中小学校舍建设项目审批意见》,建立起创强绿色通道。2013年1月25日,罗伟其厅长在该市创强工作简报上批示:“茂名的教育工作全部实现由常务副市长、副县(市、区)长分管以来很有成效,很得人心。要注意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及时推广。”

投入3.7亿元奖补教育创强

2012年底,茂名市出台了《茂名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资金奖补方案》,投入资金3.7亿多元对“创强”镇(街)和县(市、区)进行奖补。

该市根据2012至2016年“创强”规划,按照“创强”镇(街)人口比例安排奖补资金。一类镇(街):10万人口以上(含10万人)的镇(街),每个镇(街)奖补400万元;二类镇(街):5万人口以上(含5万人)至10万人口(不含10万人)的镇(街),每个镇(街)奖补300万元;三类镇(街):5万人口(不含5万人)以下的镇(街),每个镇(街)奖补200万元。对今年第一批“创强”镇(街),每个镇(街)加奖30万元;每超额完成一个规划进度达标任务镇(街)的县(市、区),加奖200万元;未按计划完成年度“创强”任务的县(市、区),每少一个镇(街)扣减奖补资金100万元。奖补资金年初预付50%,当年验收通过后,再发放50%。当年验收未通过的,扣减奖补总额20%。同时,对按创建规划通过省教育强县(市、区)的,强县(市)每个奖补1500万元,强区每个奖补800万元。根据这一方案,茂名市本级共计划投入资金3.7亿多元,从2012年起至2016年,平均每年安排7400多万元。资金全部来源于市级财政。

茂名在市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加大教育投入,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创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心,此举必将进一步调动各县(市、区)、镇(街)的工作积极性,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步伐。

为教育创强工作开设“绿色通道”

茂名市把教育创强建设项目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工作试点,为教育创强开设“绿色通道”。2013年1月28日,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市直中小学校舍建设项目审批的意见》。《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校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把加快校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汇聚更多财力物力,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确保校舍建设审批时限压缩到43个工作日以下,切实加快校舍建设步伐,推进全市教育创强工作。同时,《意见》要求各县(市、区)参照制定适合当地的审批意见,审批总时限不得超过市规定的时限。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优化工程报建程序,加快项目报批。在确保安全施工,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简化各项审批。严格做到先勘探,后设计,再施工。各审批部门严格按照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联合审批流程图设定的审批事项限时办结。流程图上未列的事项一律不再审批,原来作为下一事项前置条件的,在下一事项审批时视为通过。把强力推进基建项目并联审批作为先行先试的突破口,确保审批时限压缩到43个工作日以下。

二是规范资料的报送和减免收费。严格按照审批资料清单收件。同一部门相同资料只能要求业主提供一次(可一次多份),由本部门发出但要作为下一审批事项审批依据的,不能要求业主提供,只能使用部门留存的资料作为依据。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列管的经营服务性收费严格按《茂名市公益性建设项目收费减免试行办法》减免幅度收取。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要足额、及时下拨市直中小学校舍建设项目报建等相关资金,确保学校建设项目不因资金问题而延误。

三是落实责任,加强监督。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责任落实,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和督促检查。要求各建设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报建工作,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并负责组织报建人员到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学习报建业务。各级政管办要委托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各学校的报批业务,并派出专人负责跟踪落实。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按时办结的及时进行查处。

开展“教育创强、走听看想”活动

近期,茂名市开展了“教育创强、走听看想”活动,促进各县(市、区)和镇(乡、街道)相互交流,比学赶超,效果良好。

“走”是指走基层,实地察看当地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听”是指听汇报,听取当地党委政府关于教育“创强”的工作汇报,了解推进“创强”的工作措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的办法;“看”是指看现场看进度,掌握“创强”基建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想”是指对照先进镇和县(市、区),想一想本县本镇的差距,想一想应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进展,迎头赶上。通过走听看想,学经验,找不足,明思路,在全市营造创强工作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各地教育创强工作。

茂名市“教育创强、走听看想”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每次一天,现场察看一个县(市、区)。具体做法:一是随机选点。现场察看的县(市、区)、镇(街道)、学校均为随机点抽,目的是全面、真实了解教育创强情况。二是针对选人。有针对性确定参与活动的人员,由市领导带队,市教育、财政、政管、督查等部门领导,各县(市、区)政府领导和教育、财政等部门领导,以及2013 年53 个创强目标镇(街道)的党委书记参加。三是注重实效。要求被察看的镇(街道)安排党委书记现场汇报创强工作进展情况和介绍创强工作经验;现场察看结束时召开点评会,由县(市、区)领导作介绍,市有关领导作点评。

清远: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近年来,随着我省各地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市区、城镇转移,导致城区学位日益紧张,农村生源逐年下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推进城区教育资源扩容提质与保障农村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之间取得平衡,有效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成为全省各地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2012年底,清远市政府出台《清远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一方面,实施“创强争先”战略,努力实现市中心区域教育扩容提质,解决好市中心区域“有书读,读好书”问题;另一方面,实施教育资源向农村下移战略,积极推进教育资源从相对集中城区向乡镇下移,从相对集中乡镇向农村下移,大力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这种以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路径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与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近年来,清远市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异明显、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与人民群众对均衡、优质、公平的教育期盼仍有一定差距。为此,清远市政府于2012年底出台了《清远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要用4年时间,明显缩小区域和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实现各县(市、区)教育发展水平基本持平,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至2015年,普及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力争到2016年,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达到珠三角地区水平的80%以上。

一、以“创强争先”为总抓手,提升全市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2013年建成教育强市,教育强县覆盖率达到100%,教育强镇覆盖率达到90%。启动城区、佛冈、清新、连南等县区的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建设。市财政对2011年前、2012年、2013年通过教育创强的县区,分别给予每县区1000万、800万、500万元的奖补。

(二)2015年前市中心区新建、扩建13所中小学、7所幼儿园,盘活、整合市中心区域现有教育资源,实现市中心区域教育扩容提质,解决好市中心区域“有书读,读好书”问题。并以此带动和提升清远教育的整体实力,加强与广州及珠三角地区交流与合作,把市中心区域办成全市教育现代化的先行区,努力缩小市中心区域与珠三角地区的教育差距。

(三)推进省职教基地建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省职教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升该市职业教育的层次和水平,构建市中心区域、英德、连州三点一线的职业教育框架。

二、实施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下移战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重点实施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工程、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农村教育装备及信息化工程、北部地区提升办学水平工程、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工程等五项工程,促使资金、设备、师资等向乡镇和农村下移,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该市计划投入约13.46亿元推进上述五项工程建设。其中:

(一)投入2.6亿元,改善村小、农村教学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使之达到合格标准。并从2013年起对在校生100人以下的村小、教学点,根据规模分档,按照小学生均公用经费1.2-4倍的标准拨付公用经费。

(二)从2013年起,对北部“连阳地区”乡镇以下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教师,每人每月发放300元岗位津贴,并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补贴标准,扩大发放范围。对在农村学校从教满25年并在农村从教至退休的教师,给予终身岗位津贴。

(三)2013-2016年,投入1.6亿元,对2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43所村级幼儿园进行规范化建设。

(四)2013-2016年,投入1.6亿元,实施教育信息化和装备工程,实现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

梅州:借助社会力量,共促教育创强

在教育创强过程中,各地在积极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各界采取多种方式资助教育发展,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梅州市自2008年教育创强工作启动以来,共筹集创强资金37.34亿元,其中社会捐资总额达15.04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创强工作。梅州市争取社会资金支持教育创强的主要做法有三:一是领导亲力亲为。在各种会议,不同场合,各级领导只要有机会就向华侨乡贤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力宣传教育创强的重要意义,甚至亲自到境外做华侨乡贤工作,向他们介绍学校建设规划及项目,争取支持。二是营造良好氛围。市、县、镇、学校通过致华侨乡贤的一封信,召开市情、县情、镇情、校情通报会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宣传教育、宣传创强,使教育创强工作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三是大力表彰典范。在每年教育工作表彰时,优先考虑捐资兴教的华侨乡贤和企业。近年来,先后有20多位华侨乡贤和50多个民营企业获得创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称号。优良的尊师重教传统,浓厚的教育创强氛围,有力的工作举措,使梅州社会力量捐资兴教的路子越走越宽。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省教育厅“创强争先”办公室提供)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作者:黄日暖

第4篇:基层党建示范点典型材料

xx县西湖乡地处城乡结合部,全乡总面积41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万亩,总人口13540人。乡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49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612名。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23元。近年来,西湖乡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举旗帜、亮明灯”先进性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路上的一面旗。

一、准确把握乡情,寻求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农民增收难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西湖乡党委立足本乡实际,针对产业结构单一,产出效益不高,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等问题,通过采取沉下去调查研究把握乡情,邀请专家学者请进来讲发展形势,组织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走出去参观学习,纵向看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成果,横向与周边乡镇比发展态势等措施,跳出本乡看发展,搅活党员干部思想。利用城郊优势,重新审视定位,确定了依托“区居城郊、交通便利、信息通达、资源富集”的四大优势,“建设瓜州果蔬基地、服务县城前沿高地、城乡统筹先行阵地、移民致富示范之地”的发展思路,制定了5年内,形成具有现代城郊特色的工农业产业体系,在全县率先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发展目标。

二、搭建实践载体,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西湖乡党委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利用城郊乡镇的优势,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举旗帜,亮明灯”先进性实践活动为抓手,不断创新实践载体,让党组织和党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凸显出来。健全完善领导包抓责任机制,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抓一个村、抓建一个特色示范村、完成一项重点项目、联系帮扶5个困难户,形成了乡、村、组三级齐抓共推的整体合力;

注重加强村级班子班子建设,将政治文化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和带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

制定村组干部管理办法,对村干部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量化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奖励工资发放、评优树模相挂钩;

为全乡31名离任村干部办理了生活补助;

在没有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先后筹资140多万元新建6个村级活动场所,有效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建立农民党员致富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和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有机结合,用致富、带富能力考核评价党员,通过年初自报共议制定致富计划,年中根据实际充实完善致富计划,年末结合党员评议考核计划的完成情况,定期开展党性分析,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立足城郊优势,号召党小组或党员牵头创办蜜瓜、葡萄、大枣等8个专业协会,共培养出105个产业致富带头人。在党员、协会和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建成了以中沟村为中心、城北、北沟村为两翼的日光温室、大田蔬菜、观光农业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120亩,经济果园5860亩,优质大枣种植面积达到1560亩,农家乐餐饮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来自特色产业的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1%,全乡党员户家庭人均收入达到了7153元,超出全乡平均水平230元。

三、优化软硬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西湖乡党委把优化硬环境和软环境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来抓。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重点产业的培育力度。共筹资近20万元对落实葡萄、蜜瓜、温室、养殖等产业带头人给与资金补助,促进了重点产业的发展,全乡蜜瓜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种植酿酒葡萄5130亩,鲜食葡萄580亩,建成了西湖万亩蜜瓜示范村、向阳千亩蜜瓜示范点,蜜瓜被国家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建成“1245”设施养殖示范点7处,新建高标准养殖圈舍430座。二是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投资408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000亩,衬砌渠道35公里,营造防风林带11条39.5公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三是选派科技特派员,推行技术人员定村包组制度,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科技助农增收的目的;

四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项目,共投资2308万元,建成市级高标准小康住宅91套、新建抗震安居房149套,完成村组油路铺筑12条、32.5公里,对新建的移民安置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物资等方面进行扶持,将安康村342户、1650名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新建了学校、村级卫生所,实施了人饮改造工程,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五是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积极给与政策倾斜,把服务城市的产业逐步延伸,依托城郊做大做强商贸物流、餐饮、旅游、运输等行业,把土地经营权集中向能人、种养大户或龙头企业流转,全乡民营企业和各类工商业户达到634户,从业人员达到1732人,营业收入达到2.2亿元;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乡累计培训劳动力3305人次,技能培训412人次,输转劳动力3024人次,就地转移2184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400万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现今的西湖,党群干部群关系日益和谐,群众增收致富后劲十足。广大党员群众正在乡党委的领导下,以十足的干劲,百倍的信心,描绘着经济发展的蓝图。

第5篇:灵丘一中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典型材料

灵丘一中

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典型材料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灵丘县委办公室《关于在全县开展“基层组织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灵办发【2014】4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推选基层党建示范点的通知》精神,我校党总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一流学校,打造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总目标,以“强组织,建设坚强堡垒;强队伍,锻造先锋模范;强活动,打造教育特色;强制度,营造和谐环境;强保障,创造良好条件”为总要求, 立足实际,创新载体,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和建设队伍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教职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灵丘一中党总支委员会,下设两个支部,机关支部和老干部支部,党员总数72人。

二、创建目标

按照“提素质、增活力、全覆盖、强服务”的总体要求,坚持“典型引路、规范提高、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创建思路,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载体、落实党建责任制等方式,以创先争优活动为

1 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提升党总支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增加党总支凝聚力,努力实现党总支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党支部书记素质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的总体目标,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积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政治觉悟。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提升全校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我校党总支加大力度狠抓党员的理论学习,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每周学习例会制度。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讨论交流和撰写心得等多种形式,促使党员干部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增强服务学生、家长的意识和能力。在这项工作中,学校党总支和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带头贯彻,精读细学,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有效地把理论学习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工作思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德水平,完善办学机制,使不断学习的过程成为推进党总支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学校高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推进干部职工工作水平提升的过程。

(二)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一是抓好党总支自身 2 建设。过硬的总支领导班子是党建的一面旗帜,所以,我校党总支把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严格实行党总支集中议事规划决定学校大事,明确领导分工,落实相关责任,贯彻党总支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和分工责任制,切实提升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严格师德考评,优化师德形象,制定了《灵丘一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健全和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对师德师风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坚持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继续采取学生和家长评教和教师互评等方式,对教师师德师风进行专项考核,建立师德档案,并将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岗位聘用、职务评聘和绩效工资评定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队伍建设,铸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先锋模范型的党员队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整体提升党员政治业务素质,是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的最基本要求。学校党总支把党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作为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首先做好学校发展党员工作,做到定期研讨、定期汇报,用严密的制度体系规范运作。坚持在实践中培养考察党员,按照“把教育教学骨干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教育教学骨干,把骨干教师党员培养成为学校行政干部”的思路来选“苗子”,育“苗子”,同时注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解决组织发展中的“薄弱点”。其次,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培训教育活动,提升党员的整体素质。

(四)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一是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严格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六条禁令”。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学校党总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进行“四风”教育实践活动。三是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依据县委、县政府文件精神,积极开展 “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走访调研,体察民情,体验民生,把服务群众作为自觉行动,把群众满意作为自觉追求。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开展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开展“振精神、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完成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工作,全体党员积极深入社区调研,开展活动,扶贫济困,帮扶病残,捐赠款物,参与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一是党总支下大力气,狠抓全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了各项制度的落实。二是坚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讲廉政教育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和廉政文化进学校征文等形式,深入宣传教育,落实治本抓源工作。三是落实党总支和学校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在每周党总支班子碰头会上,及时传达通报各级党务会议、文件精神,遇到急事、大事即时集中讨论解决问题,并做会议纪要,责成专人负责落实。四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了《灵丘一中党务公开制度》《灵丘一中校务公开制度》,明确了各处室和年级组的工作职责,并公开举报电话。五是利 4 用各种活动,强化廉政意识。先后在学校开展“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廉政风险防控自查自纠”、“整治吃拿卡要”、“ 严禁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反对铺张浪费”“ 严禁公款吃喝、公车私用” 开展“廉政宣传周”等活动,重申教师工作纪律,大力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制定防控措施,规范权力行为,把党建工作与日常工作联系起来,作为综合考核内容。目前,在党总支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职工人人自律、时时自省,廉洁奉公成为每个班子成员的行政意识,务实高效成了每个党员干部的工作追求。

(六)加强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教育整体水平。我校党总支坚持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以推动工作为目的,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教育事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抓管理,促课改,提质量,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长足发展。一是百校兴教工程稳步实施。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以“对标一流定目标,一事一表做计划,按月调度抓落实,活力曲线抓考核”为要求,以改革、规范、发展为主线,全力推进百校兴教工程的实施,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二是育人环境全面优化。进一步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力度,学校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显著,文化环境建设品位提升,环境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学校真正成了宜教、宜学、宜居的人文生态校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三是德育工作扎实推进。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将德育工作与社会荣辱观教育、传统美德教 5 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不断加强德育管理,丰富活动内容,开创了德育工作新局面。四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大课改推进力度,积极探索课改思路,深入开展教学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坚持示范点创建与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相结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一是坚持以学校教育教学为中心工作,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稳定提高。在示范点的创建过程中,学校党总支抓好党员的教育工作,始终注重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其模范行动带动全体教职工抓教学,求发展。为充分发挥好党员教职工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辐射功能。要求广大党员教职工和领导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当好排头兵,在各个方面给普通群众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思想觉悟上,要有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挑重担;在业务上,要潜心教书,精心育人,踏实认真、不折不扣地完成本职工作;在生活中,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善待同事和学生。二是加强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校务党务公开。我校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目标,结合学校工作的特点,利用全体教职工会议、公示栏、橱窗、广播站、升旗仪式等形式,对学校和总支的各项重大工作及时向全体师生通报,让师生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关心学校的大事,监督学校的办学行为。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五个好”和“五带头”为创建标准,锐意进取、 6 创先争优,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员工,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学校的发展再铸辉煌,以实际成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全县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灵丘一中总支委员会

2014年6月12日

第6篇:半垅村党建示范点典型材料

半垅村地处团结瑶族乡西部,属乡政府所驻地,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国土面积9117亩,其中山林面积6276亩,耕地面积194亩,境内半垅水库水面150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109户,280口人,党员20名,专职干部3名。2010年底,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83万元,农民人均可配收入达6751元。作为团结乡唯一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作为核心力量,紧密团结和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抓住资兴市委工作队驻村的这个战略机遇,紧紧依据半垅村现实情况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以“树立新理念、壮大老产业、培养新农民、探索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取得显著成就。一个“村容换新装,设施变完善,交通更便利,产业大发展,班子更团结,风气更和谐”的快速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村庄已初步成型。

一、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打造新型“1+2”党建工作模式 “1+2”党建工作模式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民委员会自治为基础、村级经济联合会为纽带的组织体系。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大力推行“1+2”村级治理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对模式有了创新和发展,使村级组织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村级治理成效明显。一是以产业项目建设为带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打造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实现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级经济联合会融合于一体。党支部既注重引导村民自治机制的完善,又通过党组织的影响力,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支撑,使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将党组织的力量渗透到基层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党支部成员和党员中的致富典型、能人分别担任协会主要负责人,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而且我村凭借郴州市委工作队的项目支持,支村两委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到产业项目中来,支村两委既是项目的领导核心,推动者,也是产权的所有者之一——这样既发

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扩展、延伸了党组织力量的范围,同时又最大限度调动了村民参加项目建设的热情,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集体经济。二是延伸组织的管理触角。继续完善村干部的组织管理制度,民主议事,细化工作责任,落实日常工作规章制度和干部考核制度;推行“村、组和群众一条连锁线”,环环相扣,平常多走动,彼此了解,建立感情,既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又能知根知底,有利于互帮互助,而且还能明确责任,及时了解最新情况;推行村干部按量到村民家中等活动,探民情,了民意,及时解决群众问题,同时也是对“连锁线”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二、依靠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我村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重要思想,紧紧依据村里的现实情况,支部班子带领广大群众抓生产,搞项目,各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半垅村发展种养殖业奖励办法》,对发展家禽、家畜养殖、植树造林分别予以3元至800元不同的奖励,进一步提高村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趁热打铁,将村民闲臵的荒岭荒山,以土地参股形式,建立起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管理模式,规划实施了1000亩楠竹风光带和60亩有机茶园,现已建成1000亩楠竹风光带和100亩有机茶园。预计丰产后,茶叶产业可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楠竹产业人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这两个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民丰产增收,推进团结瑶族乡的生态旅游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创业,同时也极大地壮大了本村的集体经济,增强了基层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为今后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秀美山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我村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工作队、团结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半垅村支村两委带领广大群众经过共同努力,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果。投资145

万元,先后完成了300米半垅村商贸街道路硬化、1500平方米半垅广场建设等6个重点工程;邮政所、客运站、旅游停车场综合项目建设,现已进入扫尾阶段,预计11月底完工;生态移民建房项目通过3个月加班加点的施工,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目前10户建房户正在进行木门窗、走廊的安装及外墙装修,预计十二月份陆续入住;安全饮用水后期附属工程,新建了净水设备房,对主管道进行了稳固和填埋现已全部完工,完成了验收;为开发旅游打好基础,还专门请乡政府、资兴规划局、工作队多次组织专题性研究,深入实地勘察,绘出了我村城镇规划图;引导村民加大生产生活设施改善工程,改善村容村貌(如改厨、改厕、沼气池建设等)其他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四、发扬民主管理,创建和谐新村庄

“只有使全村形成„爱我村,建设我村‟的共同观点,才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把我村建设好。支村两委建立健全了《支村两委议事、民主决策制度》等议事决策机制和《政务财务民主监督制度》等财经管理制度。村的计划生育、农民负担、移民款发放、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等重大事项均采取“两委扩大会议”的形式,集体讨论决策。村里每办一件大事,决策前,都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决策后,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和信息反馈与决策修正工作。

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并形成制度化。开展民主活动,民主议事,财务公开,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赋予村民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并做好“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同时,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使我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拓宽了参政议政渠道,提高了民主管理质量,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有效推进村政各项工作的开展。

加强宣传,切实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思想觉悟。充分利用

各种阵地和途径,如远程教育站点、村民代表会议、黑板报、宣传橱窗等进行经常性教育,重点学习和宣传《村委会组织法》等有关内容,让村民了解并掌握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知识;同时要抓住契机宣传党的思想精神,如科学发展观,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开阔村民视野,解放村民思想。

五、抓好信息渠道建设,加强农民的各种知识培训

为了培养新型村民,让广大村民掌握好农业科技和经济信息,了解政治、社会、科技、文化、娱乐等多方的知识,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和品位,开展远程教育活动和果、茶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同时,我村的大学生村官对党员、干部和村民进行定期授课——课程内容包括电脑知识,党的科学理论知识,最新农业科技动态,农村合作医疗,劳动法知识等,大学生村官还发挥信息员的作用,通过网络帮村民查找生产生活的一些资料,解决村民的一些技术知识问题。支村两委还鼓励村民到农家书屋读书、借书活动,为村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第7篇:XX打造党建示范典型村工作开展情况

xxx创建基层党建示范村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以来,xxx党支部在建国街道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途径和形式,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工作,坚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注重实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走出了一条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同步加强、同步发展的新路子。紧紧围绕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将党建示范点创建与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和深化“双培双带”工程相结合,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进行,按照创建标准和要求,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具体的创建方案和工作计划,切实抓好各项创建活动,坚持齐抓共管,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检查指导,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全村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化“双培双带”工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了全乡党建工作的楷模和榜样,引领全乡党建工作不断迈进了新的境地,为今后加强党建工作拓宽了思路、明确了方向,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了农村经 1 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现将xxx一年来在创建市级党建工作示范村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南部,全村耕地3330亩,7个村民小组,421户,全村总人口1625人,有4个党小组28名党员,其中女党员7名,男党员22名。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平均年龄54岁,妇女1人。有温室大棚为主的蔬菜产业,以运输、工副业为主的二三产业和以生猪牛羊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是近年来本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党员干部的努力,曾被评为“五好党支部”;同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被评为“先进集体”。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乡村两级都成立了党建示范点争创工作领导小组,全年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和示范点创建工作8次,示范点争创工作领导机制健全,责任落实到位,坚持示范点创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奖惩,年初制定了创建方案,经常性进行检查,督促抓好落实,并且及时帮助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靠实工作责任。村党支部在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进行,主要负责人联系示范点创建村,党员干部负责督促落实, 2 加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村两委具体协助抓落实,定期蹲点指导,督促示范点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3、积极扶持培育。村两委对示范点重点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帮助解决突出问题,激励示范点创特色、出经验、求实效,促进示范点在村级党的建设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先后协调创建资金1万元,扶持做好党建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三、创建工作情况

按照农村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从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的学习教育抓起,村上一班人能够自觉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关系协调,工作运行规范,发展意识强,思路清,廉洁勤政,奋发有为,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王怀元同志,公道正派,懂科技,会管理,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进一步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做到培训培养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同时,完善村群团、民兵等配套组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3 自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村党支部按照县乡党委的总体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紧扣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主线,突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紧密结合村社实际,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严格程序,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员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坚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始终,在思想动员、理论学习的安排上,都突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广大党员获得了一次近10余年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深度最强的学习机会,切实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许多党员认为,过去总觉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政治性、口号性的东西,与我们关系不大,通过这次学习,深刻认识到这一重要思想不仅对党和国家的建设大局有着重大指导意义,而且与我们每一名党员和群众息息相关,我们党员是党的细胞,就要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勤奋学习者和模范实践者。

二是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党支部战斗力的基础。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始之时,村上就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中,部分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是比较突出的意见。因此,在整个先进性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加强对党员先

4 进性教育,增强党员的先锋意识。让党员人人明白,在战争年代,党员的先进性,就是体现在杀敌立功上;在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员的先进性,就是体现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没有先锋模范作用,就丧失了先进性,也就丧失了党员的资格。通过教育活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大大增强,与群众的联系更紧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自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已有两名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三是干部的工作作风有明显转变,为民服务的意识普遍增强。在教育活动中,村上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全体干部和党员的群众观念,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加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4名村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教育活动之中,顾大家,舍小家,起早晚睡,坚守工作岗位,群众有什么事情,都能热情接待,不推不拖,不等不靠,认真处理,呈现出三多三少的新变化,即为村上谋发展的多了,为自己谋私利的少了;为群众办实事的多了,空耍嘴皮子的少了;关心群众疾苦的多了,做表面文章的少了,村上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三)健全完善党内制度。

“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基本制度健全,并能按照制度规定正常开展各项工作,党内生活正常,能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和党性实践活动;党 5 支部活动经费有保障,党内各项活动有详细纪录,各类表册台帐齐全,管理规范。党员教育能够紧扣时代主题和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党员管理严格,“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到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良好;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以农村致富能手、青年农民、各类学校毕业返乡青年、退伍军人为重点,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农村党员队伍结构逐步改善。

(四)深化“双培双带”工程。

认真组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得力;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队伍、村社干部队伍、致富能人队伍和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四支队伍”的培养、教育和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并落实有较强激励作用的“双培双带”工程扶持政策措施,年内建成在全乡乃至全县内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双培双带”示范项目和示范点2至3个;力争实现把50%以上的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的目标,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发展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分别占到80%和60%以上。村党支部以全面建农村小康社会为主线,按照乡党委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党支部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凝聚力,形成了党员带头富,带领群众富,最终共同致富的发展格局,提高了全村党建工作水平。

6 一是党员致富能力明显增强。全村党员同致富能手结对20对,有8名党员培育成了致富带头人,9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先进分子,6名被列为发展对象,3名已入党,党员户中户户有科技明白人,人均掌握2-3门实用技术,全村70名致富能手中有党员28名,占到40%。

二是党员先进性明显提高。村党支部打破以地域界限为主划分党小组的做法,按照党员从事行业和特长组建了致富示范、普法民调、市场信息、道德评议、村务监督等5个职能党小组,使党员各尽其能充分体现了党员先进性。

三是党支部凝聚力大大增强。党支部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方针,把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同建设农村小康紧密结合,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使群众从实实在在的实惠中逐步增强了对党支部信赖与依靠。去年党员、致富能手和贫困户结对子8对,8名贫困户全部实现当年脱贫目标。

四是在发挥好已有示范户,示范项目作用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党员队伍和致富能手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广“支部+协会”的做法。健全完善了蔬菜种植协会、贩销协会、养殖协会,使家庭收入5000元以上的农户达到320户,其中党员40户;收入6000元以上的产业化带头人达100户,其中党员16户。发展新党员3名,培养后备干部2名,入党积极分子8名。

7 五是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培训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使80%的党员成为有一技之长的致富能手,90%的群众成为科技明白人;三是加大对致富能手的扶持力度,从技术、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着重加大对信用社扶持贷款的支持力度。

六是认真开展好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支部和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各职能党小组的作用,建成党群共富产业项目区2个,在55岁以下党员中开展“5515”党性实践活动,催生了一批有项目、有效益的党群致富大军,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五)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因地制宜地走好依托土地资源开发增收、兴办加工项目转化增收、发挥区位优势多元增收、搞活集体资产经营增收、开发新型资源特色增收、开展流通营销服务创收等路子,大胆创新和改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领导机制、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兴办符合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创办一批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项目,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制度,形成一个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营造一个抢抓机遇、大干快上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势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了5万元。

(六)全面建设小康农村。

认真组织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组织和带领党员群众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支柱产业,积极培育一批市场中介组织和流通组织,扶持发展专业服务协会,切实在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创办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新举措、新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本乡平均水平。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狠抓增收措施的落实,壮大主导产业,努力实现人均增收200元的目标。

一是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依靠科技增加种植业效益,巩固千亩蔬菜村,蔬菜面积达到1800亩(包括复种),巩固、发挥好无公害蔬菜示范点作用,改建一代温室40座,搭建圆棚1200座,积极引进优质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并完成上级下达的100亩加工蕃茄和350亩玉米制种任务。

二是适度适量,发展草畜产业。按照乡上“一区一带”的发展思路,扶持鼓励5社4户农户,利用丰稔渠空地联办千头猪场1个,积极招商引资,争取项目建成标准化养猪示范点1处,力争新增规模养殖户10户,使全村养殖大户达到148户,使生猪饲养量达到3900头,牛饲养量达到300头,鸡20000只,羊饲养量达到500只,使牧业收入达到3万元,不断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

9 三是大力发展以蔬菜贩销为主的中介服务业,鼓励发展农产品贩销业,新增个体贩销户20户,使总量达到63户;抓好发展势头强劲的运输业,在现有各类运输车辆40台的基础上,增加10台,侧重发展面向城市服务的中小型货运车辆;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充分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剩余劳力进城务工,就地就近转移输出人员,力争全年劳务输转人员达到150人(次)以上。

(七)提高阵地建设标准。

村上建起高标准的村级活动阵地,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群团、文化娱乐室、图书室、档案室等设臵齐全并挂牌。按照美观、实用的原则,做好活动阵地的布臵,充实完善阵地内的软件资料,配齐电教设施,设立板报栏、宣传专栏等硬件设施,今年4月份,又购臵了价值6000元的环形会议桌,改善了村级办公环境条件,增加了党务政务公开栏,提高了村级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受到了群众好评。

(八)公开村务民主管理。

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村财务、事务,按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党员议事会、村民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充分发挥好“两会两组”的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

(九)加强党员电化教育。

10 坚持做好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正常化、规范化。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的标准,搞好村级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健全完善并落实农村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的各项制度,做到教育培训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全年开展远程教育培训24次。做到党员受教育的表册卡薄齐全,及时规范填写,在电化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上为其他村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样板。

(十)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选强配强社级班子,为全村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二是深化“孝德”工程,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教育,在全村树立一批好家庭、好公民、好孝子,好媳妇等先进集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三是推进依法治村进程,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深化以争创“文明家庭”、“十星级诚信文明农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村社会事业的整体水平。农民群众反映良好。村社干部和党员在群众中威信高,党员干部热心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密切,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各项工作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为了广泛深入地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系列创建活动。

xxx按照创建“六化”精神文明综合示范点的总体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的原则,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的 11 创建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xxx四社沿巷蓼路建成了“六化”(前院住宅标准化、中院后院有序化、居民街道要硬化、房前屋后全硬化、文明生活习惯化、素质教育经常化)文明生态综合示范点,乡村两级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乡村两级都建立了创建示范点建设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形成了抓好创建工作的良好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乡领导联系点制度和乡村干部包挂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乡村社三级组织网络体系,密切配合,抓好创建工作的各项组织协调工作。

二是积极动员参与,做好群众工作。乡村两级把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作为抓好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充分利用召开会议动员、座谈讨论、入户走访、个别交流等各种手段,促使群众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创建内容、具体要求、工作方法和时间步骤,增强主动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扎实深入,广大群众对创建活动能积极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完善投入机制。乡村两级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示范点创建的投入机制,多渠道协调加大对示范点建设的投入,对群众进行扶持。乡财政拨付1万元进行支持,村上也从集体经济中筹资3000元,对农户进行扶持,调动起了农民群众 12 创建示范点的积极性。四是坚持创建标准,实现预期目标。乡、村两级按照“六化”生态综合示范点的要求,积极动员农户加大配套建设力度,春季沿巷蓼路栽植刺柏120株;43户农户已全部架通自来水、铺设地埋线,完成院内绿化、美化,43户全部实现了“五改”。建成了集思想道德建设、小康住宅建设、“四村”建设、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五位一体”的精神文明综合示范点和廉政文化进村入户综合示范点,制作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新农村建设、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廉政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灯箱广告牌4块,制作“六进”农户宣传牌43块,组织开展“孝德工程”先进典型、“十星级文明诚信农户”、“五好文明家庭成员”和“环境卫生标兵”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人文环境。乡村两级按照示范点的建设标准,督促检查示范点建设的标准和质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要求进行验收检查,确保示范点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开展党建示范村创建活动以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一是个别党员对创建活动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二是创建工作创新方面还探索的少,特色还不够鲜明;三是由于村级办公经费少,集体经济来源少,在创建工作方面的投入不足,兴办公益事业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撑。

13 今后我们将以虚心学习兄弟乡村的好经验、好做法,按照上级的部署和领导的要求,继续抓好创建落实力度,在取信于民、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建立党员和党组织永葆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努力巩固和扩大教育活动成果,力促全乡各村党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为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贡献。

第8篇:吉家河村党建示范村典型材料1

凝心聚力谋发展 心系群众促增收

-- 华亭县神峪回族乡吉家河村党建示范村典型材料

神峪乡吉家河村是一个回汉杂居村,现有8个村民小组,391户1678人,其中回族333户155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2.8 %,有党员46人。近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立足村情,按照建设“五个好”村级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以村民致富奔小康为目标,以创建党建综合示范村为统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使全村产业长足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6年,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至2008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村”; 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村”;2009年,被县委命名为“党建综合示范村”。

一、万元年薪选村支书,建强村级班子。2008年,县委在全县范围内以公选的方式、公推的办法、万元的年薪,推行了“万元年薪公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科技助理”工作,通过笔试、面试、议标、投标,竞职答辩、组织考察等环节,公选村支书及村主任科技助理各一名。新班子组建后,从加强村班子建设入手,坚持开展“双评一

1 推”,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半年向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述职,通过民主推荐,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名,增强了村班子活力。在村班子中实行“两委”班子成员工作目标承诺制,村干部签到制, 建立健全村干部联系农户、包联重点工作、学习、例会等制度12项,确保了村级组织生活开展正常。同时,组织村社干部、群众党员代表30多人赴陕西陇县和兄弟乡镇外出学习,提高村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实施“三制三化”,推进党内民主。针对群众对村班子的意见和建议,村党支部实施了以建立健全村级民主决策机制、民主管理机制、民主监督机制,促进村级决策科学化、村务管理制度化、民主监督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制三化”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支部提出意见,村“两委”联席会议酝酿讨论,报乡党委、政府审批,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监委会全程监督,先后对神水路发展蔬菜产业、建设养殖小区、整修通社道路等重大事项,进行了民主决策,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同时,充分发挥监委会的职能,对村上重大项目的实施进行了全程监督,并坚持每月对党务、村财务及救灾物资发放、低保、生育指标等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和公开。按照“一事一议”制度,成立了村民主理财领导小组,真正做到公平、

2 公开、公正、民主理财,群众对村班子的意见少了,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抓教育提素质,建强党员队伍。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和“双培双带“工程,依托远程教育设施和农民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点,结合畜牧产业和蔬菜产业开发等知识,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举办培训班12期,培养党员群众805人(次),培养科技致富能手30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培育党员综合示范户2户。通过“五个一”管理办法,严把流动党员的“出入口”关。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28名党员设臵岗位,建立了村“两委”干部 “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制度,定期不定期到党员家中进行走访,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结成帮带对子16对,及时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抓产业促增收,为民措办实事。针对吉家河村有新村、无产业的现状,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根据当地群众养牛、贩运传统,草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活畜交易市场区位优势明显的实际。采取招投标的形式,有4名党员参加投标并中标,带动16户养殖大户办起了标准化养殖小区,组建了奔腾养牛专业合

3 作社,依托合作社,大力扶持活畜饲养贩运,形成专业合作社带农户联市场的经营模式。在巩固提升草畜产业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群众致富的新门路,通过邀请专家调研,当地适合种植设施蔬菜,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带头建成百亩蔬菜大棚进行试种,同年,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一亩园、五亩田”的经济效益。今年,在川区5社建起了1308座拱棚蔬菜,并组建绿光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使亩产收入超过3000元,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70%。同时,村党支部把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改善基础条件作为重要职责,对神柳路沿线的5社116户农户实施房屋改造。完善了新农村示范点的水、路、电等设施,修建村级活动场所一处,建起了农家书屋,共藏书7类1.2万册。配套了沼气池,栽植绿化刺柏200株,为145户群众接通了自来水。

通过党建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开展,使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群众增收渠道更加广阔,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第9篇: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典型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典型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绍华和彭洪同志分别从经济建设和政治保障两个方面就如何抓好14个重点乡镇、“石—三”路沿线和“石桥—东溪—简城—新市”环城沿线党建工作综合示范带,以及重点村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

当前,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抓好党建工作综合示范带、重点乡镇、重点村建设。明确了重点,明确了抓什么后,关键就是要解决怎么抓的问题。希望同志们会后认真研究,结合实际,快速行动,抓好落实,抓出成效。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1、抓好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典型建设,是我市探索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由之路的迫切需要

我市是典型的川中丘陵农业大市,人口多、资源少、基础弱,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农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算真正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在简阳这样一个地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在哪里?该怎么走?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全市55个乡镇,797个村,近125万农业人口,这么大一个范围,一方面,我们市委、市政府鼓励大家根据自身实际大胆去闯;另一方面,作为上级组织,我们又有责任给下级组织指明工作的方向,让基层少走弯路,少受损失。资阳市委提出抓重点乡镇、农村党建综合示范带建设的设想与我市去年启动的丘陵农村示范村(也就是重点村)建设工程,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在不同区域选择一些最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乡镇和村,实施分类指导、联动帮扶,使它们尽快发展起来,给更大面积的乡、村做个榜样,总结它们的经验教训,给其他乡、村提供借鉴。从而实现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的转变,有力推动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这实际上是一个工作的方法问题,不是我们要搞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市直各部门、各工委、各乡镇都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这项工作摆上党委(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从思想上放开手脚,理直气壮抓重点,旗帜鲜明抓示范,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切实抓出经验,抓出成效。



2、抓好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典型建设,是探索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运行规律的迫切需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在我们简阳这样一个典型的川中丘陵农业大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无论对发展稳定,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不可回避的市场风险,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重大的理论课题和现实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村两级组织可用财力严重不足,加之历史形成的诸多债务,极大地制约了其职能作用的发挥,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工作的思维、方法不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需要,工作积极性不高;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极不合理,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亟待破解的难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根本,“三大赶超”的目标就成了空谈,所以说,当务之急,就是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市委提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典型建设工作,目的就在于通过抓好一批乡镇、村,让这些先进典型在更大规模上拓展其影响,在更高层面上提升其形象,在更深认识上把握其内在规律,实现重点区域突破,着力推动丘陵农村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效对接,创新丘陵农村党建工作运作模式,深化“学教”活动成果,进一步让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推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康发展,为把简阳建成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市(县)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

1、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典型建设,不管是重点乡镇、综合示范村的建设,还是综合示范带的建设,都不只是单纯的某一项工作,而是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有机结合体,必须突出“综合”二字,要在各方面作好示范。这项工作是市委通过抓基层组织建设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一个有效形式,一个重要抓手,是市委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重大举措。抓好这项工作,不光是组织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有关乡镇和村的事,而应该成为市级四套班子和市属各职能部门大家共同的事。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委、市政府领导干部、市直部门定点联系帮扶重点乡镇、重点村制度,一定三年不变,实行定目标任务、定人员、定措施、定完成时限、定奖惩“五定责任制”。

严格考核、逗硬奖惩,资阳市委要求把重点乡镇和丘陵农村党建综合示范带建设的考核情况纳入市(县)、乡(镇)两级党委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的内容,用基层组织示范典型建设的成效来检验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资阳、简阳两级市委每年组织一次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直接挂钩,形成赛场选马、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其他兄弟县(区)

的工作力度都比较大,竞争态势非常明显,我们是逆水行舟,必须众人划桨。借这个机会,我再强调一次,对于市委的工作部署,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典型建设工作,全市的每个部门、每个干部都要步调一致,令行禁止,不要再争论,不允许会上答应得快,会后久拖不决,市委将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政令畅通。



2、领导带头,确保工作落实

去年,省委出台了《关于县(市、区)委书记履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若干规定》,今年3月份进行了首次考核;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3]26号),把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作为整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有效机制和在农村党的建设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项工作只会、只能加强,不会、不能放松。就全市范围来说,我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就一个工委、一个乡镇、一个村而言,工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就是你那个范围内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抓好简阳的农村党建工作,我这个市委书记责无旁贷;如果你那个片区、你那个乡镇、你那个村的农建工作没有抓好,出了问题,你就要负首要责任。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执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联系点制度,对涉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亲自组织调查研究,加强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为了强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典型建设工作,市委决定采取两条刚性措施予以保证。一是从2003年起,每年从农发资金中划拨50万元作为农建工作专项基金,由市委党建领导小组统一审批,专款专用,今年的50万元已经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在涉农项目的安排上实行集中统筹、部门联动。市委组织部负责向各涉农部门提供示范带、重点乡镇、重点村的建设规划和建设重点,各涉农部门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项目投放建议,并认真抓好项目的实施,市党建领导小组要随时了解、掌握各涉农部门反馈回来的项目建设情况。对完成了项目建设的乡镇、村,相关部门要及时安排新的项目,避免出现空档。实行涉农项目集中统筹,不是要剥夺我们哪个部门的权力,而是要把有限的资金、项目集中投入到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程、重点地区、重点工作上,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施重点突破。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各职能部门抓的点,不管是经济建设方面的,还是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或者其它各项社会事业方面的,都要有意识地集中安排到重点乡镇、综合示范村和综合示范带上来,真正形成党委揽总、部门配合、捆绑投入、典型共建、成果共享的工作格局。



三、抓好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典型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抓经济发展与抓党建工作的关系。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主题。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同时,我们也要记住这句话,“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如果我们没有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没有把干部选好用好培养好,没有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没有一支可靠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我们抓党的建设,如果不紧密联系经济建设实际,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就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因此,我们一定不要把抓经济发展、抓基层民主建设同抓党的建设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是要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切实抓好党的建设,通过抓党的建设来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用经济发展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成果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资阳市委和我们简阳市委抓重点乡镇和综合示范带建设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在工作中考察和发现干部,把我们的一些后备干部放到乡镇主要党政领导干部的岗位上去锻炼,给你两三年的时间,看你到底行不行,这两年你把工作搞起来了,群众得了实惠,证明你行,该提拔的就提拔;如果这两年乡镇没有发展起来,甚至群众很不满意,你就不行,不仅后备干部的资格没有了,而且也不再具备担任重点乡镇党政一把手的条件。通过乡镇这个主渠道去考察、发现和培养干部,今后要形成一种导向,这也是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具体体现。

二是要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抓重点乡镇建设、综合示范带建设和综合示范村建设,最终结果就是要发展。就各乡镇的普遍情况来看,主要还是发展的路子不宽,资金匮乏,相当一部分乡镇和村的债务都比较重,处在保饭碗、干新事、还旧帐的三难境地。要走出困境、要建设小康,悲观失望没有用,天上不可能掉下馅饼。我们每个干部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千方百计发展好一方的经济、维护好一方的平安、繁荣好一方的文化,要依靠班子集体的力量,团结广大干部群众想办法、添措施,把历史遗留问题排查清楚、将经济发展思路理清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限时完成、敢于碰硬,一桩一桩的理,一件一件的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尽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同时,要坚决防止那些不尊重客观实际,不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只顾当前、不管长远,贪大求洋、盲目蛮干的行政行为,给群众办好事要征得群众的同意,做好群众的工作,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不留后患,这才是水平。我们在评价干部政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考虑其所处的工作环境,全方位了解干部的情况,努力避免失察失真、使用错位,让真正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

三是要处理好自力更生与上级帮扶的关系。我们树立发展典型,强调自力更生尤为重要。干好任何一项工作,内在的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乡镇干部,村、社干部和群众,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要把是否组织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搞建设作为衡量乡镇、村班子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要把是否带头自力更生谋发展作为检验共产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的重要标准,教育我们的干部、党员带头自力更生抓发展。同时,各部门、各乡镇、各村也要树立抢抓机遇的竞争意识,努力搞好软、硬环境建设,尽量向省、市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扶持,大胆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加快自身发展。抓示范典型建设,前期投入会比较多,而老百姓的家底大多比较薄,乡、村两级的集体经济又很少,上级部门的支持帮扶就显得十分必要。帮扶,要注意几点,一是要讲“联动”。下面要动,上面才帮,要搞钓鱼政策,要搞锦上添花,这样才可能让基层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二是要多给项目少给现金。示范典型涉及的乡、村毕竟很少,如果上级过多地给现金,管理不好,就会引起新的矛盾,也可能给周边的乡镇、村今后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搞项目建设,群众通过投工投劳投资参与其中,有付出,有收获,才有说服力。三是要把扶大户与帮贫苦结合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致富路上要力争不让一人掉队,要力求皆大欢喜。

四是要处理好树立典型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树立典型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全局的工作。因此,我们树立的典型一定要有代表性,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一定要考虑它的可视性和可推广价值,不要养在深闺人难识。这就需要我们在干好工作的同时,要善于搞好总结,提升认识,及时抓好宣传推广,用典型的经验去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又要注意积极引导典型进一步开阔眼界,创新思路,增添措施,保持先进性,使其在一个更高、更新的平台上创造出更加先进的典型经验来推动全局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上一篇:中学公益活动计划下一篇: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