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

2022-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

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强度螺栓施工管理系统

[摘    要]在螺栓应用过程中,其施工工序主要特点是复杂性,在这一领域中,信息化水平以及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以此在螺栓连接工作中构建相应管理系统,主要系统构成有数控定扭矩电动扳手系统以及实际应用系统。通过系统应用可有效简化流程,其中班前班后标定工作减少,螺栓施工过程中,其整体过程可有效管控人以及设备等相关要素,形成新型化的流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过程中可确定螺栓连接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内容,施工阶段以及运营维护阶段可构建成本计算相应模型。文章通过对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强度螺栓施工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结合其不同部分内容,综合性分析全生命周期管理背景下的高强度螺栓施工管理系统运行有效性,优化其成本效益。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管理;高强度;螺栓施工;管理系统

[

High-Strength Bol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oriented to Full Life Cycle Management

Zhang Ming,Han Hong-de,Zhao Qing-hang

[

[

在高強度螺栓连接施工过程中,其强度数值相对较高,施工比较便利。现阶段铁路钢桥度螺栓连接工作主要施工方式为扭矩法施工,这一技术方式相对较为成熟,范围比较广泛。扭矩法施工中的主要内容是定扭矩电动扳手,在控制输出扭矩过程中主要借助的方式是控制输入电流强度数值。确保过程中准确性因素,需要在操作前后标定扳手,在终拧后处于规定时间内需要检查终拧扭矩数值。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工作中,工序较为复杂,难以获取比较准确的扭矩数值,施工信息数据主要是借助纸质记录,过程中管控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难以实现整体过程中的高效管理,因此后期养护工作开展存在难度。

1 系统构成分析

螺栓施工管理系统包括:两套螺栓微库,主要用于施工现场管理终端;一套一体机,主要应用在库房管理终端;一套大尺寸触摸显示屏,用于集中显示微库系统状态信息、KIT板组件、KIT板周转小车、下位机和上位机管理系统软件。螺栓施工管理系统主要用于KIT板的日常领用、补料管理。系统借助对KIT板组件进行管理,通过对KIT板的周转、存取的过程进行检测和记录。系统应用于库房与生产现场紧固件材料的闭环管理,其目的在于更精确、及时地跟踪并记录各种紧固件KIT板(KIT板)的流转、领用、库存情况。

2 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分析

2.1 功能部分

在螺栓施工过程中,需要有效管理和控制施工全过程中工作人员、设备、材料、流程以及施工环境。在螺栓施工扭矩部分,需要完成实时无线采集,出现超欠拧问题需要进行自动化报警;在二维码应用过程中,需要协同操作人员以及设备等,实现有效关联;针对其中的施工联系单以及记录表等实现自动化生成;设备实际使用时间大于30 000次情况下可完成自动施拧;在桥位传输过程中,网络信号相对较差,会自动存储没有上传数据,在施拧工作结束后,当天会完成手动一键补存。

2.2 系统特点部分

在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模式中,其主要凸显实时性、全面新型以及真实性;在扭矩控制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扭矩控制精确性有效提高;借助二维码形式可以对多项内容进行有效关联,将派工单作为基础,实现快速调整,设置合理化扭矩,其中信息化水平以及智能化水平有效提高;在施拧过程中,信息数据可实现较好的追溯性,在多部门业务流程中,显示有机协同性。在高强度螺栓施工过程中,其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以及信息实现无损流转过程均具备较好的条件基础。系统具有显示和信息传输功能,可显示在库部件配台板数量和规格信息,设有工业控制一体机,用于部件配台板的补料、领用管理。紧固件微库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便于补料、领用。管理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2.3 紧固件微库工装构成

(1)触摸屏微库操作系统软件的载体,用来控制门系统开关、物料出入库以及出入库信息显示等功能。

(2)蜂鸣器用来实现开门时间过久报警功能。

(3)读卡器用于读取员工卡信息、将员工信息传至微库操作软件。

(4)主断路器、品字插座用于控制微库工装的总电源开断。

(5)万向轮用于控制微库工装的移动方向,可360°旋转,带有刹车功能。

(6)定向轮用于控制微库工装的移动方向,无刹车功能。

(7)门禁开关共4个,门顶部两个以及门底部两个,通过微库软件操作以及PLC控制来实现对门开关的控制。

(8)位置传感器用于感应KIT板的出入库操作。

(9)活动层板方便KIT板的出入庫动作。

(10)锁扣控制活动层板的抽搐与推进。

3 全要素基础上流程再造措施

3.1 人员因素

在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其需要结合现场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以及相应权限等信息数据形成员工个人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形式,形成施拧作业中的重要前提条件,施拧信息数据以及相应责任人员关联性可以具备比较坚实基础。

3.2 数控定扭矩扳手因素

在班前班后标定工作需首次取消,确定为班前点检校准,满足减员增效要求。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针对扳手出厂以及维护工作等相应基础性信息,其中,信息数据中领用归还部分、施拧次数等需要完成有效记录和管理工作,在没有经过管理系统认证后扳手施拧数据难以有效上传,保证施拧数据具备安全性,确定应用稳定性,追溯相应作业内容。

3.3 高强度螺栓因素

螺栓入库阶段、领用阶段以及损耗阶段,需要实现有机融合,将其综合到施拧流程中,管理系统在自动化生成过程中,构成出入库中的相应清单以及高强度螺栓领用清单,联系施拧计划以及相应螺栓批号以及相应规格等。其中某个规格的螺栓库存量数据低于50套,系统会开始自动标识提醒功能。记录管理其中螺栓试验损耗以及不合格情况,统计控制过程中的螺栓损耗率数值,为其提供基础性条件。

3.4 施拧作业因素

形成新型化的施拧流程,工程化实施过程中,需要关联不同螺栓以及相应施拧信息数据,结合螺栓规格,划分相应区域,编号其中的螺栓施拧顺序。其中划分螺栓区域,设置相应施工计划,实现自动化实验室确定相应施工扭矩,通过二维码形式,具备相应关键性信息数据,形成派工单,将这一数据应用在不同螺栓区域施拧动作。在产生超拧等不正常情况下,系统需进行自动化报警,紧急停止工作,现场工作技术人员需确定其中的原因,在经过处理后需要开展施拧工作。施拧扭矩条件不同,处于不同螺栓区域,在扫描派工单中二维码过程中,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自动化更新施拧扭矩设定数值,过程中不需要更换扳手直接进行相应操作。

3.5 环境因素

桥位现场需要设置相应的温度以及湿度传感器,过程中需要设置2 h时间。在间隔一段时间后需上传相应温度信息以及湿度新信息,螺栓扭矩相应系数在调整过程中需要获得相应数据,过程中需要丰富螺栓现场施拧采集相应数据,在高强度螺栓施拧工作中,确定其中记录单内容的完整性,为其提供基础性条件。

4 系统管理升级内容分析

4.1 中心库部分

(1)中心库一体机主要用作库房管理终端,用于显示各微库终端的操作信息;当日配料信息以及历史信息查询显示,也能用于存储、记录、查询KIT板信息以及KIT板领用信息管理,记录所配KIT板数量、各工位已配数量、周转区域KIT板数量、当日配料总数以及班组领用数量等。管理人员通过中心库显示终端,根据生产计划编制Kit板配料计划,自动生成物料明细;配料作业人员,通过固定配料台或移动配料台车终端刷员工卡启动配料作业程序,显示KIT配料计划和物料明细,系统生成KIT板配料清单。

(2)配料作业人员根据打印的物料清单,从物料架紧固件物料盒的二维码信息,一次性或批次从物料架取料,并放置到物料周转车;然后,回到固定配料作业台,逐一配置KIT板。

(3)启用中心库系统时,先检查与各微库终端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网络连接正常后启动中心库端管理软件,输入经授权的员工信息登录系统。

(4)创建KIT板信息时,按软件界面提示,依次填入KIT板名称及KIT板包含的各物料编码、名称、数量等信息。

4.2 KIT板组件方案

(1)为了便于紧固件系统的后期维护,KIT板的名称应与厂内对应的工步名称一致。例如,“高压设备箱”,更便于从ERP系统导出对应工步的BOM明细到KIT板配料系统内。KIT板的编码建议按“工步编号+序列号”的形式定义,这样可实现KIT板有序编号的同时,又做到了KIT板编号唯一性。

(2)KIT板应按照青岛8号线车下设备安装作业单元设计,且按照班组分工进行设计,避免不同施工小组所需紧固件设计在同一块KIT,造成施工不便。

4.3 大尺寸方案触摸显示屏方案

大尺寸触摸显示屏主要用于集中显示微库系统状态信息,选用65寸(216.7 cm)触摸式一体机,能够更直观地展示当前各微库终端的摆放位置,当前微库系统KIT板的流转情况。便于现场管理人员及时的对微库终端进行补料等操作。

5 分析实际应用效果

行实时获取,开展监控以及查询工作,主要对象为不同螺栓的施拧扭矩,全面性管理螺栓施拧规格以及现场温度、湿度等,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能力有效提升,延迟断裂发生率有效降低,在螺栓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具备坚实基础,提供可实施的路径。在现场实际应用反馈过程中,系统相比于传统施拧流程,主要优势是工效提高,人力资源有效节约,规范性相对来说十分显著。在以下项目应用前,其使用现状如下:施拧顺序,仅存在一种原则性规定;班前标定,过程较为烦琐,需要在过程中反复调整扳手;班后标定,试验室一人进行;试验室数据记录,需要手工抄录,出入库等相关清单,专门制作或者是人为传递;终拧扭矩检查:不同节点的螺栓区域占比需要按照10 %或全部检查。在應用系统后,施拧顺序,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施拧顺序的编号,确保规范化操作,对应螺栓以及施拧信息,为其提供重要条件。班前标定:取消这一工序,将其更改为点检校准,对扳手稳定性进行验证。班后标定:取消。试验室数据记录:借助App上传记录,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时间、出入库清单等,信息会自动化上传,报表也可自动打印。终拧扭矩检查:基于技术条件可按照占比5 %检查,后期阶段会逐渐减少直到取消,人力成本下降。

6 结束语

螺栓连接工作中,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可以划分为以下内容,分别为设计成本、施工成本以及运营成本等,在施工成本中内容划分为施工人员成本因素以及螺栓成本艺术等,在运营成本控制工作中,包括运营期间螺栓检查费用以及养护费用成本等,结合实际施工原因应用运营阶段的螺栓断裂计算方式。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其经济效益显著,优化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潘永杰.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强度螺栓施工管理系统[J].铁道建筑,2020(4):122-126.

[2] 朱琳,陆明.信息系统建设者视角下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研究[J].2020(12):1139-1144.

[3] 陈建.基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工程项目造价[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6):984.

作者:张明 韩鸿德 赵庆航

第2篇: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扭矩值计算

一、计算依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检验报告(编号:高检-201410300

1、高检-2014103002)

二、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B.0.4,计算式:

Tc=K•Pc•d 式中 Tc —终拧扭矩值(N·m);

Pc —施工预拉力值标准值(kN),见表 B.0.3,M20,Pc=170KN;M24,Pc=250KN; d—螺栓公称直径(mm);

K—扭矩系数,取扭矩系数检验报告中最大值。

1、M20终拧扭矩值=0.131*170*20=445.4N.m(取值445N.m)

2、M24终拧扭矩值=0.126*250*24=756N.m(取值756N.m)

三、附件:

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B.0.4中表B.0.3;

2、M20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检验报告(编号:高检-2014103001)

3、M24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检验报告(编号:高检-2014103002)

广东建粤工程有限公司

一汽大众佛山四厂二期冲压车间项目部

2014/11/4

第3篇:高强度螺栓预拉力、扭矩系数

验收批、取样方法和数量

(一)钢材及焊接材料复验 1.抽检数量及检验方法

(1)对属下列情况之一的钢材,应进行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国外进口钢材;钢材混批;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且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复验报告。

(2)重要结构采用的焊接材料应进行抽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复验报告。 2.合格质量标准

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二)高强度螺栓预拉力、扭矩系数复验

(三)1.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复验 (1)抽检数量及检验方法

复验用螺栓应在施工现场待安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应抽取8套连接副进行复验。 每套连接副只应做一次试验,不得重复使用。在紧固中垫圈发生转动时,应更换连接副,重新试验。

(2)合格质量标准[螺栓预拉力值范围(KN)] 螺栓规格(mm) M16 M20 M22 M24 M27 M30 预拉力值P 10.9s 93~113 142~177 175~215 206~250 265~324 325~390 8.8s 62~78 100~120 125~150 140~170 185~225 230~275 2.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预拉力复验 (1)抽检数量及检验方法

复验用螺栓应在施工现场待安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应抽取8套连接副进行复验。 每套连接副只应做一次试验,不得重复使用。在紧固中垫圈发生转动时,应更换连接副,重新试验。

(2)合格质量标准[紧固预拉力和标准偏差(KN)] 螺栓规格(mm) 16 20 (22) 24 紧固预拉力的平均值 99~120 154~186 191~231 222~270 标准偏差 10.1 15.7 19.5 22.7

(四)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复验;

1.制造厂和安装单位应分别以钢结构制造批为单位进行抗滑移系数试验。制造批可按分部(子分部)工程划分规定的工程量每2000t为一批,不足2000t的可视一批。选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表面处理工艺时,每种处理工艺应单独检验。每批三组试件。 现场处理的构件摩擦面应单独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 试验结果都应符合设计要求。

2.抗滑移系数试验应采用双摩擦面的二栓拼接的拉力试件,试件应由制造厂加工,试件与所代表的钢结构构件应为同一材质、同批制作、采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和具有相同的表面状态,并应用同批同一性能等级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存放。

3.试件钢板的厚度t

1、t2应根据钢结构工程中有代表性的板材厚度来确定,同时应考虑摩擦面滑移之前,试件钢板的净截面始终处于弹性状态;宽度b可参照表规定取值。L1应根据试验机夹具的要求确定。

4.检验方法:检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和复验报告。 试件板的宽度(mm) 螺栓直径d 16 20 22 24 27 30 板宽b 100 100 105 110 120 120 试件板面应平整,无油污,孔和板的边缘无飞边、毛刺。

(五)网架节点承载力试验

对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跨度40m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钢网架结构,且设计有要求时,应按下列项目进行节点承载力试验,其结果应符合以下规定:

1焊接球节点应按设计指定规格的球及其匹配的钢管焊接成试件,进行轴心拉、压承载力试验,其试验破坏荷载大于或等于1.6倍设计承载力为合格。

2螺栓球节点应按设计指定规格的球最大螺栓孔螺纹进行抗拉强度保证荷载试验,当达到螺栓的设计承载力时,螺孔、螺纹及封板仍完好无损为合格。 检查数量:每项试验做3个试件。

注:钢结构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项目 项次 项目 抽检数量 及检验方法 合格质量 标准

1 焊缝质量: (1)内部缺陷 (2)外观缺陷

(3)焊缝尺寸

一、二级焊缝按焊缝处数随机抽检3%,且不应少于3处;检验采用超声波或射线探伤及规范第5.2.6、5.2.

8、5.2.9条方法 规范第5.2.4 5.2.6、5.2.

8、5.2.9 4.5.2条规定

2 高强度螺栓施工质量 (1)终拧扭矩 (2)梅花头检查

(3)网架螺栓球节点 按节点数随机抽检3%,且不应少于3个节点,检验按规范第6.3.2、6.3.

3、6.3.8条方法执行 规范第6.3.2、6.3.

3、6.3.8、条的规定 3 柱脚及网架支座 (1)锚栓紧固 (2)垫板、垫块

(3)二次灌浆 按柱脚及网架支座数随机抽检10%,且不应少于3个;采用观察和尺量等方法进行检验 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4 主要构件变形

(1)钢屋(托)架、桁架、钢梁、吊车梁等垂直度和侧向弯曲 (2)钢柱垂直度

(3)网架结构撓度 除网架结构外,其他按构件数随机抽检3%,且不应少于3个;检验方法按规范第10.3.3、11.3.

2、11.3.4条执行 规范第10.3.3、11.3.

2、11.3.4、12.3.4条的确规定 5 主体结构尺寸 (1)整体垂直度

(2)整体平面弯曲 规范第10.3.4、11.3.5条的规定 规范第10.3.

4、11.3.5条的规定

第4篇: 高强度螺栓初拧和终拧值的计算方法

可以参考规范《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91》,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施工扭矩计算公式:

T=k*P*d

式中T---施工扭矩,(N*m)

k---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施工前,应按出厂批复验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每批复验5套。5套扭矩系数的平均值应在0.110~0.150范围之内,其标准偏差应小于或等于0.010)

P---高强度螺栓施工预拉力(kN),见附表;

d---高强度螺栓螺杆直径(mm)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施工预拉(kN)

螺栓性 螺栓公称直径(mm)

能等级 M16

M20

M24

M30

8.8S

75

120

170

275 10.9S 110

170

250

390

施工前应到专业检测机构检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施工时使用专用的扭矩扳手,分初拧、终拧两次完成拧紧工作(大型节点应分初拧、复拧、终拧三次完成),初拧扭矩为施工扭矩的50%左右(复拧扭矩等于初拧扭矩)。

对于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分为初拧、终拧(大型节点应分初拧、复拧、终拧三次完成),初拧、复拧扭矩参考下表,终拧时以目测拧掉螺栓尾部梅花头为合格。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初拧扭矩值(N*m)

螺栓直径d(mm)

M16

M20 (M22) M24

初拧扭矩

115 220 300

390

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复拧、终拧应在同一天完成,连接处的螺栓应按一定顺序施拧,一般由螺栓群中央顺序向外拧紧。

M20*75=375克

第5篇:高强度螺栓质量证明书

gb50205-2001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成品进场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检查记录条) 检查批次:共 批,第 批。

工程名称:

产品生产单位: 施工单位: 注:全数检查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其检验报告。 材料员: 质 检 员:

或项目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3篇二: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工程质量控制 篇三:高强螺栓检测

高强螺栓就是高强度的螺栓,属于一种标准件.。高强螺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限单次使用,一般用于永久连接,严禁重复使用。按受力状态分为:摩擦型和承压型;按施工工艺分为:扭剪型高强螺栓和大六角高强螺栓。

高强螺栓的鉴别有专门的仪器,如南京赛峰科技仪器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sfgq-2型高强螺栓检测仪。既能检测高强度大六角螺栓原始预拉力、平均预拉力、平均扭矩、扭矩系数、标准偏差;又能检测扭剪型高强螺栓的预拉力

资料检验

高强螺栓连接副(螺栓、螺母、垫圈)应配套成箱供货,并附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及质量检验报告,检验人员应逐项与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进行对照,对不符合的连接副不得使用。 1.2 工地复验项目 1.2.1 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副应进行紧固轴力复验。复验用的螺栓连接副应在施工现场待安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取8套连接副进行复验。试验用的轴力计、应变仪、扭矩扳手等计量器具应经过标定,其误差不得超过2%。每套连接副只应做一次试验,不得重复使用,在紧固过程中垫圈发生转动时,应更换连接副,重新试验。(具体检验的合格数值标准可以查施工手册) 1.2.2 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值应在施工前进行复验。本项要求在制作单位进行合格试验的基础上,由安装单位进行检测。

高强螺栓检测时每500t钢结构为一批,少于100t按一批计。在工厂处理的摩擦面试件出厂时应有三组,作为工地复验,抗滑移系数试验的最小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规定。否则应对摩擦面作重新处理。 抗滑移系数试验用的试件,应与所代表的钢结构为同一材质、统一摩擦面处理方法、同批制造、相同运输条件、相同条件存放,同一性能等级的高强螺栓。

高强螺栓检测过程中,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所对应的荷载可视为试件的滑移荷载: 1) 试验机发生明显的回针现象; 2) 试件侧面划线发生可见的错动; 3) x—y记录仪上变形曲线发生突变; 4) 试件突然发生“嘣”的响声。 1.3 一般检验项目 1.3.1 高强度连接副的安装顺序及初拧、复拧扭矩检验。检验人员应检查扳手标定记录,螺栓施拧标记及螺栓施工记录,有疑义时抽查螺栓的初拧扭矩。 1.3.2 高强度螺栓的终拧检验。对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是以拧掉梅花头为标志,可用肉眼全数检查。非常简便。但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检查初拧扭矩值及观察螺栓终拧时螺母是否处于转动状态,转动角度是否事宜。 1.3.3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应检验螺栓丝扣外露长度,要求螺栓丝扣外露2~3扣为宜,其中允许有10%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对同一个节点,螺栓丝扣外露应力求一致。 1.3.4 其它检验项目

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铁皮、污垢及涂料等。

高强度螺栓应能自由穿入螺栓孔,不应气割扩孔,遇到必须扩孔时,最大扩孔量不应超过

1.2d(d为螺栓公称直径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预拉力.抗滑移系数检测细则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预拉力.抗滑移系数,是钢结构工程的强制性项目。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公正,特制定本检测细则 引用标准: 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1231-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gb/t3633-1995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 gb/t228-2002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二、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预拉力检测 1 样品 1.1 试样按批抽检。每批8套。每批次所代表的总量不得超过3000套。 1.2 抽取样品时,每批开箱应不少于4箱,每箱抽取二套。 1.3 样品必须经外观、尺寸、配合精度检验后方可抽样。 1.4 样品必须整洁,对表面有污物的样品应拒绝接收。 1.5 连接副装配时,垫圈孔倒角面应分别朝六角头部及六角螺母方向。 1.6 每套连接副只能检测一次,不得重复检测。 1.7 检测过程中若垫圈发生转动,应更换连接副。 2 轴力计和扭力扳手 2.1 轴力计应每年由上级计量部门进行检定,其误差不得大于2%。 2.2 扭力扳手应每季在扭力测量仪上进行自检,其误差不得大于2%。 2.3 每次检测前应使轴力计预热30分钟。 2.4 预热后的轴力计,首先在检测位调零,然后在标定位校对标定值,如此重复三次。 3 高强度大六角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检测 3.1 按不同螺栓规格,选择相应的垫块,垫圈及中心套,保证螺栓在检测时处于轴力计的中心位置. 3.2 选用合适量程扭力扳手,扭矩逐步由低到高,当轴力计所显示预拉力达规定范围内(宜中间值),读取扭力扳手扭力,计算扭矩系数。预拉力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1 螺栓预拉力值范围 (kn) 螺栓规格(mm) m16 m20 m22 m24 m27 m30 预拉力值 (p) 10.9s 93~113 142~177 175~215 206~250 265~324 325~390 8.8s 62~78 100~120 125~150 140~170 185~225 230~275 每组8套连接副扭矩系数的平均值为0.110~0.150,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0.010. 对需作抗滑移系数的连接副预拉力应控制在设计值的95%~105%范围内. 3.3 记录每套连接副的扭矩及预拉力,计算8套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及标准偏差。

扭矩系数k的计算公式为: t k=——— p.d 式中: t—施拧扭矩(n.m); d—高强度螺栓公称直径(mm); p—螺栓预拉力(kn) 标准偏差按贝塞尔法计算。 3.4 记录环境温度。 3.5 对照相应标准要求评判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 4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预拉力检测 4.1 按不同螺栓规格,选择相应垫块,垫圈及中心套,以保证螺栓在检测时处于轴力计的中心位置。 4.2 紧固螺栓分初拧,终拧两次。初拧用扭力扳手使螺栓的预拉力达到标准值的50%左右。终拧用电动扳手拧至梅花头拧断,读出预拉力值。 4.3 记录每套连接副的预拉力值,并计算8套连接副预拉力平均值及标准偏差。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紧固预拉力和标准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紧固预拉力和标准偏差(kn) 螺栓直径(mm) m16 m20 m22 m24 紧固预拉力的平均值 p 99~120 154~186 191~231 222~270 标准偏差бp 10.1 15.7 19.5 22.7 标准偏差按贝塞尔法计算。 4.4 记录环境温度,评判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 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检测 5 试件

5.1 试件应与所代表的钢构件同一材质,同批制作,同一摩擦面处理工 艺和相同的表面状态,并采用同一性能等 级的同批次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5.2 试件所代表的工程量最大为2000吨。每批为三组试件。 5.3 试件采用双摩擦面二栓拼接的拉力试件,孔径为螺栓直径+2mm 试件形式如图: 5.4 试板厚度以工程中具代表性的板材厚度确定。但应考虑到螺栓连接副的长度及滑移之前

试板始终处于弹性阶段

1、试板的宽度如表3 表3 试件板的宽度(mm) 螺栓直径 d 16 20 22 24 27 30 板宽b 100 100 105 110 120 120 5.5 试板应平整、整洁、无毛边、无毛刺。 6 试件的拼装 6.1 试板装配时应先用定位销定位,然后逐个穿入螺栓并稍作紧固。 6.2 紧固螺栓分初拧,终拧.初拧为设计值的50%左右。大六角螺栓终拧后的预拉力应控制在设计值的95%~105%范围,扭剪型螺栓按同批次复验时的平均预拉力计算。 7 抗滑移系数检测

7.1 压力传感器及扭力扳手的误差不应大于2%。 7.2 在试件的侧面划条便于观察的直线。

7.3 启动试验机,在处于正常状态后装夹试件。装夹时试件应处于试验机的轴心位置。 7.4 先加10%抗滑移设计荷载值,停1分钟,再平稳加荷。荷载速度为 3~5 kn/s,直至试板滑移。测得滑移荷载nv

2、下列情况之一所对应的荷载可定为试件的滑移荷载:

1、试验机发生回针现象;

2、试件侧面画线发生错动;

3、x—y记录仪上变形曲线发生突变;

4、试件突然发生“嘣”的响声; 7.5 抗滑移系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取小数点后二位数字 nv μ=—————

m nf .σ pi i=1 式中: nv—由试验测得的抗滑移菏载(kn); nf—摩擦面面数,取nf=2;

σpi—与试件同批高强度螺栓实测预拉力平均值之和(取三位

有效数字)(k n) m—试件一侧螺栓数量,取m=2 7.6 测得的抗滑移系数最小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评判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篇四:001报验申请(高强螺栓复检) 工程名称:内蒙古上都电厂三期扩建工程2×660mw机组 编号:ds-炉-a9-001 工程名称:内蒙古上都电厂三期扩建工程2×660mw机组 编号:ds-炉-a9-002 工程名称:内蒙古上都电厂三期扩建工程2×660mw机组 编号:ds-炉-a9-003 工程名称:内蒙古上都电厂三期扩建工程2×660mw机组 编号:ds-炉-a9-004 工程名称:内蒙古上都电厂三期扩建工程2×660mw机组 编号:ds-炉-a9-005 篇五:高强螺栓计算书1 高强螺栓计算书

一、 计算依据:

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 高强螺栓出厂质量证明书。

3、 高强螺栓复试报告。

4、 天津市建筑工程“结构海河杯”奖评审标准。

二、 根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65页高强度螺栓连接

副终拧扭矩值计算公式。 tc = k×pc×d 初拧值:to=0.5 tc k:为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 pc:为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工预拉力值。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工预拉力标准值(kn)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p66 d:为高强螺栓杆直径。

终拧值与施工扭矩值的偏差在10%以内为合格。

第6篇:高强度螺栓施工管理制度

一、高强度螺栓进场验收制度

1、高强度螺栓进场后,制造厂应以批为单位,提供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书,内容包括:批号、规格和数量,性能等级,材料、炉号和化学成分,试件拉力试验和冲击试验数据,实物机械性能试验数据,连接副扭矩系数测试值、平均值、标准偏差和测试环境温度,出厂日期。

2、高栓进场后,工区物质部应及时对高强度螺栓的包装、规格、型号、数量进行初步核对,并对高栓外观质量进行抽查。包装箱应牢固、防潮。箱内应按连接副的组合包装,不同批号的连接副不得混装。每箱质量不得超过40kg。在包装箱醒目的位置注明规格、批号、数量、重量、生产日期,以便于储存保管。

3、高栓初步验收合格后,物质部方可将高栓转交给工区实验室,再由工区实验室对高栓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4、高栓进场后,实验室需按《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2006)的规定进行抽样复验,复验项目包括扭矩系数、螺栓楔负载、螺母保证荷载、螺母及垫圈的硬度。

5、高强度螺栓抽样复验按照出厂批进行: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长度(当螺栓长度≤100mm时,长度相差≤15mm,螺栓长度>100mm时,长度相差≤20mm,可视为同一长度)、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栓为同一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母为同一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垫圈为同一批。分别由同批螺栓、螺母、垫圈组成的连接副为同批连接副。

6、同一批次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最大检验批量为3000套,超过此数量后应按照新批次进行检验。

7、复验过程中,若高栓试验数据超出规范要求,工区实验室应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工区总工及中心实验室。并在工区总工或中心实验室主任共同参与下,查找原因,及时查找原因,并及时向制造场进行反馈,共同需求解决之道。

8、必要时,可将高栓转入第三方检查单位进行检测。

9、高栓的试验数据必须真实、可靠,记录必须完整,归档必须及时。

10、高栓质量问题不排除,不得使用到施工现场。

11、试验仪器必须定期进行校验检查,同时工区间需做横向对比试验,以确保试验仪器的精确可靠。

12、高栓试验过程,需报监理现场见证试验。

13、工区总工或中心实验室主任需定期不定期对高栓进场质量进行检查,对试验内业资料进行检查。

二、高强度螺栓储存管理制度

1、高强度螺栓入库时应清点检查,按包装箱上注明的规格、批号分类存放。

2、高栓入库应要作好防潮、防尘工作,底层应以木板垫高通风,垫高高度至少30cm,靠墙的地方,离墙至少30cm远,防止高强度螺栓表面状况改变和锈蚀。对于磷皂化螺栓,由于其磷化膜较薄,容易锈蚀,应特别注意。

3、高栓入库后要建立明细库存表,发放登记表,加强管理。

4、入库后的螺栓、螺母、垫圈应尽可能保持其原有表面处理状况。为不使高强度螺栓的扭矩系数发生变化,保管期内不得任意开箱,防止生锈和沾染污物。

5、对于库存的高栓,每半个月左右需对库存数量进行一次核对,核对须由工区实验室、物质部共同进行。

6、工区实验室每半个月左右应向工程技术部反馈高栓库存情况,工程技术部根据此库存情况及时核对出高栓的损耗率。

7、高栓库存管理台账应包括以下几种台账:高栓领取台账、高栓试验台账、不合格高栓台账、报废台账、高栓进行台账、剩余高栓台账等。

8、台账更新必须及时、准确。

三、高强度螺栓发放制度

1、高强度螺栓发放由工区实验室负责。

2、高强度螺栓发放严格遵守领料单制度。

3、每个施拧工班应指派专人领取高强度螺栓,领料单由值班技术人员签字生效。

4、高栓的领用数量应根据当天施拧实际需用规格领取足够数量的高强度螺栓;

5、领用高强度螺栓一般不得以短代长或以长代短(控制外露螺栓的露出长度至少一个螺距,但不大于4个螺距)。

6、高栓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螺纹碰伤。

7、领料过程后,施工作业队需完善签字手续。

8、领料单一式两份,施工队一份,实验室保管一份,以便将来对账之用。

9、最终钢梁高栓核销以领料单上数据为准,超出部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四、高强度螺栓现场使用管理制度

1、为不使高强度螺栓的扭矩系数发生变化,螺栓、螺母、垫圈尽可能保持其原有表面处理状况。保管期内不得任意开箱,防止生锈和沾染污染。

2、高强度螺栓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开箱裸露在空气中,尤其施拧前在桥上长时间裸露。

3、高强度螺栓在桥上使用前在进行开箱,用多少开多少箱,及时将领取的高栓施工到位。

4、高栓在使用前应检查连接板摩擦面有无影响抗滑移系数的油迹、污垢,以及孔边、板边的飞边、毛刺和其他附着物,若有,需技术处理掉。

5、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摩擦面在大气中暴露时间超过6个月,须检查摩擦面有无影响或抗滑移系数降低的状况,有疑点时必须进行试验。

6、现场高栓使用,需由技术人员在本节点附件比较显眼的杆件表面(不得在摩擦面上)标明本节点高栓的规格、数量,以免现场使用混淆。

7、高强度螺栓严禁作临时安装螺栓使用,且不得强行穿入螺栓,防止螺纹的损坏。

8、现场高强度螺栓施拧必须按照初凝、终拧两道工序进行,初拧和终拧均应使用定扭矩扳手。终拧扭矩值由试验数据确定,初拧扭矩为终拧扭矩的50%。

9、每工班施拧前,现场技术人员必须向试验室出具当日施工高栓的规格、数量及使用部位,试验室据此确认此批高栓的批号,并相应做好施拧扳手的检验工作。

10、每天7:00钟前扳手检验必须完成,并按照规定发放。

11、初拧前现场技术人员必须检查拼装部位的冲钉和高强度螺栓是否符合规定,检查螺栓规格有无用错者,螺母、垫圈有无装反者,螺栓朝向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无误后,方可用标定好初拧扭矩值的定扭矩扳手进行初拧。

12、初拧完毕的高强度螺栓应逐个用敲击法检查。初拧检查合格后,用白色油漆在螺栓、螺母、垫圈及构件上作划线标记,以便于终拧后检查有无漏拧以及垫圈或螺栓是否随螺母转动。

13、桥上当天穿入节点板中的高强度螺栓必须当天初拧或终拧完毕。

14、终拧扭矩检查应在4h之后至24 h以内进行。雨天不得进行高强度螺栓施拧。

15、在每班作业后,电动扳手必须归还试验室进行复核检查。当发现偏差超过±5%时,应复查该扳手已拧螺栓的合格率,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16、施工中未用完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不得在桥上裸露过夜,需立即放入箱中封闭或归还料库储存。

17、退回库房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须得技术人员签字,并注明螺栓的规格、数量、批次。

18、现场高栓在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螺纹碰伤。

19、高强度螺栓现场使用管理,工区应组织专人对其进行管理。 20、高栓施拧必须严格按照高栓工艺要求进行。

21、高栓施拧过程,若出现安全质量问题,应及时向工区总工汇报解决。

五、高强度螺栓施拧检查制度

1、高栓终拧后现场技术员要及时向试验室出具终拧检查通知单,试验室必须做好终拧检查前得一切准备工作。

2、现场终拧检查必须在高栓施拧完毕后4h之后至24 h内完成,终拧检查由工区试验人员进行,现场做好配合工作。

3、检查之前,检查扭矩扳手必须标定,其扭矩误差不得大于使用扭矩值的±3%。

4、初拧检查由现场技术人员进行,用重约0.3㎏的小锤敲击螺母对边的一侧,用手指紧按住螺母对边的另一侧进行检查,如颤动较大者即认为不合格,应予再初拧。

5、终拧检查前,现场技术人员需观察全部终拧后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检查初拧后用油漆标记的螺栓与螺母相对位置是否发生转动,以检查终拧是否漏拧。

6、终拧检查数量必须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对主桁及纵、横梁连接处,每一栓群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总数的5%,但不少于5套,其余每个节点不少于1套进行紧扣扭矩检查。

7、终拧检查螺母扭矩值,偏差不超过检查扭矩值的10%,否则为不合格。

8、每个节点抽检的螺栓不合格者所占抽检总数比例不得超过20%,超过者则需继续抽检,直至累计合格率达到80%时为止。

9、对欠拧者及时补拧,超拧的螺栓则需更换并重新拧紧。

10、检查过程中,实验人员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工作,并及时归档。

11、检查过后,试验室应及时出具相关资料。

六、施拧扳手及检查扳手管理制度

1、工区电动扳手由工区试验室进行统一保管、校验、发放及回收。

2、电动扳手进场后,试验室必须对每台电动扳手进行统一编号、管理。电板编号分为A、B、C三类,其中A代表M24高栓电板,B代表M30高栓电板,C代表M22高栓电板;每种型号电板分为初拧电板和终拧电板,初拧电板或终拧电板按照数量分别编为0

1、0

2、0

3、04„„,比如A01(M24初拧电板)代表的既是编号为01的M24初拧电板。

3、每把电动扳手、定扭矩带响扳手和表盘式指针扳手,要有专人检查校正,建立履历簿,详细登记。

4、电动扳手领用前,现场技术人员必须提前通知试验室进行校验,试验室必须在每工班7:00前完成校验工作。

5、电动扳手校验合格后,试验室必须在每台电板上标志“已检”字样,方可对外发放,否则施工人员不得接收电板,并将情况反馈给现场技术负责或工区总工。

6、电动扳手使用必须严格执行早发晚收制度,每工班早7:00试验室做好发放扳手的准备。

7、当天电动扳手使用完毕后,必须归还高栓试验室进行校验,任何人不得拖延不还。现场技术人员必须督促施工作业队归还电动扳手,并及时与保管人联络。

8、每工班电动扳手归还不及时时,保管人须立即通知现场技术负责,由其督促施工作业队归还,若还不及时,应立即汇报给工区总工协调解决。

9、施拧扳手的标定次数为每班上班前和下班后各一次。标定误差规定为上班前标定不得大于规定值的±3%;下班后标定不得大于规定值的±5%。若上班前标定误差大于±3%,应调整至±3%以内;若下班后标定误差大于±5%,应立即检查并有校正记录,同时对该扳手当班施拧的全部螺栓进行紧扣检查。使用完的定扭矩带响扳手,标定后应放松弹簧。

10、对定扭矩带响扳手和显示扭矩的表盘扳手、数显扳手,应编号使用。对每台电动扳手和控制器,应固定配套编号,不得混杂,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调节控制器的旋钮,并指定专人使用。

11、高强度螺栓施拧用的电动扳手采用扭矩系数试验仪标定,定扭矩带响扳手采用扭矩系数试验仪或挂重法标定。施拧扭矩检查的表盘式指针扳手及数显扳手采用挂重法标定。

12、电动扳手校验过程,实验人员必须做好实验原始记录,试验过后应及时出具规范资料给现场技术员。

13、试验记录必须分门别类建档归类,并定期进行检查。

14、当班电动扳手在使用过程有异常情况,现场技术员必须及时归回校验,校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15、工区总工每星期至少检查一次高栓扳手校验资料。

第7篇:高强度螺栓施工质量检验见证取样

1. 2. 3. 《钢网架螺栓球节点用高强度螺栓》GB/T16939-199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钢网架螺栓球节点》JG10-1999

二、检验内容

1. 2. 3. 终拧扭矩 梅花头检查

网架螺栓球节点螺栓检查

三、抽检数量及时宜

以上三项抽检数量均按节点数抽取3%且不小于3个节点,其中终拧扭矩检测每个节点抽取螺栓总数的10%且不少于2个螺栓。

大六角头螺栓终拧扭矩检测时宜为终拧后1~48小时内进行,后两项目的检测为终拧后进行不受时间限制。

四、技术要求

终拧扭矩实测值与施工扭矩值(施工扭矩值是根据螺栓的扭矩系数试验平均值及施工预拉力标准值计算所得)偏差在10%以内为合格。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未拧掉梅花点不应大于该节点螺栓数的5%,对于未拧掉的梅花头进行终拧扭矩检查应符合终拧扭矩技术要求为合格。

螺栓球节点网架总拼完成后,高强度螺栓与球节点应紧固连接,高强度螺栓拧入螺栓球内的螺纹长度不应小1倍螺栓直径,连接处不应出现间隙、松动等未拧紧情况。

上一篇:技术管理继续教育答案下一篇:煤矿安全法制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