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设备管理维修制度

2022-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通过规范体系表现出来的,必须借助于有力执行才能发挥出制度规范效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冷链设备管理维修制度》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冷链设备管理维修制度

谈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的制度缺失

【摘 要】现阶段,住房商品化已经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已深入人心。但是,现行的维修资金运行还存在不少的操作困难及不完善的地方,只有建立完整的维修资金管理报告制度,才能及时发现资金监管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才能不断加强资金安全防范和风险处置能力。为此,本文提出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的制度缺失的几个方面,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導意义。

【关键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缺失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了房地产建设,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在房地产的起源上足足晚了有百年之久。对于西方人来说,房地产建设的相关问题已经过去,但是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人来说,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居民们的住房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发展飞速,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现阶段的中国,在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居民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入住新的小区,以前建设的精致的房屋也因为大自然的污染以及城市的污染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不断地被风吹雨淋、日晒雷击的情况下,某些小区的住宅已经逐渐的露出了疲软的状态,所以对这些住宅进行维修已经成为必然。因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维修资金,已经引起了广大的业主以及物业公司等相关主体的关注。

尽管我国在物业管理方面起步比较晚,但是现在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伴随着物业管理的不断深入,在使用维修资金以及管理维修资金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显著。对于房屋来说,维修资金的作用相当于是人们常说的“养老金”与“保命钱”。因此,为了实现资金的充分利用、物业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等目标,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维修资金管理制度。

在住房制度不断改革发展的条件下,维修资金相关制度的构建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它的所有权属于缴费业主。根据建设部、财政部2007年出台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以及湖南省建设厅、财政厅2016年出台的《湖南省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文件规定,县级以上政府房管部门或者小区业主委员会代行管理,房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指导和监督工作,资金的缴纳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资金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配套制度的缺失,给资金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的制度缺失

1.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核算办法的缺失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地方省、市、县层面,目前都还没有出台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核算办法。在财务上应如何去核算管理,政府房管部门基本上把观念都停留在“代管”上面,不是本部门的资金,一挂了之。具体设置什么样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采取什么样的核算规则,没有制度规定。

实际操作中,县级房管部门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收支余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省、市房管部门以“代管资金”科目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记账,资金不结转。这种往来核算制度,难以直观体现当年维修资金的收、支、余情况。况且对楼盘开发商代收欠缴资金也无法核算明细,年终不出具会计报表。

根据文件规定,房管部门与财政部门是资金的指导和监督者,因此笔者认为两部门应站上广大缴费业主的角度上,以维护业方利益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建议可参照财政专户资金核算办法,建立资金收、支、余核算科目,并按规定实行年终结转资金,对楼盘开发商代收欠缴资金进行往来明细核算,建立规范的会计报告制度。

2.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对接机制的缺失

按照文件规定票据管理在财政部门,资金管理在房管部门。两个部门没有建立对接机制,财政部门只管核发票据,不核资金收入。实际操作过程中票据核销金额与资金收入差额比较大。因此应建立票据与资金管理对接机制。财政部门在加强票据管理的同时,加强对资金收入的监管,不能因为住宅维修资金不是财政性资金而放松监管职责。尤其是对商品房开发商代收代开收据问题上要严格把关,避免开发商代收维修资金时长时间占用或者挪用。必要时可以采取商品房购买业主直接将维修资金缴入银行专户,以解决由于存在资金收缴中间环节而造成的违规截留风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地都有开发商因代收未交资金而截留占用维修资金的现象,广大业主也因此办不了产权证,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动荡隐患。

3.资金利息及增值收益划转制度的缺失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存储利息及增值收益滚存使用,但没有对利息及增值收益的划转进行具体的规定。业主从上交维修资金到使用维修资金,至少有3-5年时间,滞留在专户的时间比较长,通过管理部门的运营(一般为银行协议存款),产生的利息一般比较多。资金由业主所交,利息也应属于业主。现行文件中规定:“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自存入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专户之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计息,每年6月30日为结息日。”但具体以什么样的存贮利率进行划转,怎么操作,目前没有文件未作详细规定,因此利息结余都长期挂在账上。另外对于增值收益代管部门能否提取管理经费,标准如何定,无明文规定,因此造成代管部门管理缺乏积极性,资金增值途径单一。

随着各地商品房小区的不断增加,维修资金的结存资金也越来越大,这些资金大部分都只能通过协议存款定期运营,因此利息累计金额也比较大。长此下去,势必给广大业主方带来一定的损失,同时也不利于资金的运营。

4.资金续交管理办法的缺失

现行制度中规定:“业主分户账内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期交存额30%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公告续交事项,相关业主应当及时续交。”但具体以什么样的方式续交,走什么样的程序,没有具体的制度办法。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小区业主维修资金使用有超支现象,但续交资金难以到位,虽然有资金补交公示,执行时没有什么强制措施,补交难以到位。

调查中发现,小区业主对资金续交制度知之甚少,而且也没有想继续续交的意识,认为:“交给别人管理还不如自己管,反正是用自己钱维修,要维修的时候自己再集资。”因此,没有管理办法来约束的制度,难以执行到位。

5.信息公示查询制度的缺失

维修资金应当建立公示和查询制度,接受业主对维修资金交存、使用、增值收益和账面余额的查询。调查中发现:业主只知资金交存情况,而对资金的使用、增值收益和结存情况知之甚少。我国有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信息网”,比如:郑州市、南通市等。网站对资金的使用及相关政策进行了全面公示。但大部分省市县没有建立相应的公示查询网站,因此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建立相应的公示查询网站,让广大业主能够有一个全面了解维修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的平台,同时建立资金查询通道,让业主清楚自己所交资金的使用、增值收益和结存情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房屋来说,维修资金的作用相当于是人们常说的“养老金”与“保命钱”,能否合理的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并对其施行科学的管理,与维修住房、保养住房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还关系着拥有住房权的人和拥有使用权的人的公共利益以及居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稳定运行发展。也就是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可以在将社区的相关资产的价值实现最大化的发挥。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健全相应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以达到充分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作用的目的,从而让居民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更加文明,同时也变得更加的安全与方便。但是,经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现行的维修资金运行还存在不少的在操作方面上的困难以及不完善的地方,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完整的维修资金管理报告制度,才能及時发现资金监管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才能不断加强资金安全防范和风险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春园. 浅谈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J]. 法制与社会, 2009(21):260-260.

[2] 郭海东. 浅谈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J]. 经济视野, 2012(4).

[3] 顾晋红. 浅析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会计核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2(9):12-13.

作者简介:

米久洋(1970—),男,本科,经济师,主要从事审计等工作。

作者:米久洋

第2篇: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也不断的趋于完善。但是如何完善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中的管理模式,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保证科学合理的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鉴于此,本文立足于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针对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促进良好的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模式的建立,进而促进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食品 冷链物流 配送 管理模式

如今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物流企业必须建立配送管理模式,才能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增加企业竞争力。如何建立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已经是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中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物流行业发展比较晚,和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整个环节中的库存管理、成本计算、现代化科技体制还不够完善。想要有效的建立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模式本就需要我们研究出一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系统体系。目前在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当前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完整、食品冷链物流服务效率低下、配送过程中管理模式的不系统、物流信息的传递通道不够通畅、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缺乏专业的人才、行业缺乏相关的引导和对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的认识不足等。伴随着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其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食品冷链物流配送方式又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确保食品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的配送效率和操作,保障整体配送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社会实际状态下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缺陷及其对管理模式的影响进行相应的现状分析、問题归纳及控制对策总结以此促进其建立与发展。

一、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概述

1.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工作的本质要求。在食品冷链物流工作开展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相对于普通物流配送,其内容要有很多,配送的活动范围也要大很多,在城市互动、体系互动的向度和频度上都要远大于普通模式。因此,如何有效的组织这些动态因素,使其发挥最大效能,管理理念引导必不可少。管理理念的普及活动就是力求在满足食品冷链物流需要的基础上,激发物流配送的低碳消耗这也是食品冷链物流体系中管理模式建立的最根本因素。在立足于低碳化,高追求的管理能用效用上来建立高效的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2.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的模式分析。现在食品冷链物流的基本体系都是基于顾客从第三方的网络运营平台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经过交通运输网络送到指定城市的配送点,然后由统一的城市配送系统送到顾客手中,但是由于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的不规范运营和不正当化的操作很容易造成配送失误等,下面结合数据模式图进行深入分析。

结论分析:在整体的食品物流流通的过程中,在供应商将食品投入到市场的过程中,在仓储流通的过程中和物流配送的过程中,由于对食品需要严加包装和密封,在市场分配的环节中由于大宗食品货物的数量和规模的影响,会造成食品过期或污染,所以建立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二、建立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模式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当中,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如果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必然会导致在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落入下风从而被市场所抛弃。

2.降低食品冷链物流配送成本。食品冷链物流通过建立物流配送管理模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物流配送的成本,使得食品冷链物流的盈利能力进一步的提升,进而为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以往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物流配送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效率低下、服务不专业上,在很大程度上还有成本过高现象,这也就使得食品的物流问题不仅仅影响着客户的体验,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在现阶段建立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模式对于物流企业和客户来说还有着十分重要的降低成本意义。

三、当前影响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模式建立的问题分析

结合当前食品冷链物流的特点笔者认为,能够对当前食品冷链物流管理模式的建立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完整。当前随着我国物流网络的不断地普及,食品冷链物流模式也趋于一体化。但是在高速普及的背后显露出的是配送体系的不完整,具体表现在网络覆盖的区域有限,配送效率低下,配送系统的不健全以及行业缺少规范性的服务制度,并且在以城市为主导建立的综合管理体系,也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引导。但是,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受城市体制的限制,导致其体系制度很难确立起来,同时在以专业型知识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下,综合管理体系的不完整也是导致食品冷链物流体系难以健全的主要因素。

2.食品冷链物流服务效率低下。在我国物流规范化制度还不是完善的情况下,商家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对配送效率的规范性要求不断降低,而且粗糙化的服务模式也是不断地涌现。在服务效率方面,自身的服务态度不够端正,专业性服务技术水平较低,对行业效率无法进行准确性的分析,导致在相关操作中不断地出现纰漏,因此对商家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配送过程中管理模式的不系统。在行业管理制度不规范的服务背景下,不正当的人为操作和配送的低效率都会对管理模式的建立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整体的状态。再者,在食品冷链物流配送平台操作方面,进行完善化操作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对管理模式进行规划分析,但是现在众多的配送平台进行不正当的操作,导致管理模式的不完整并且严重影响了行业的配送效率[6]。最后,由于没有规范化地平台操作方法导致管理模式得不到完整的规范,造成不系统的体系建立,对管理工作的深化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4.物流信息的传递通道不够通畅。除此之外,物流信息的传递通道不够通畅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在当下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模式建立的过程中,受到物流信息交换不通畅的影响,我国现代化的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的建设一直不够完善,这也就使得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因此食品冷链物流配送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完善物流信息的传递通道,使得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业务外包之后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7]。但是因为物流信息交流上的限制,使得食品冷链物流配送无法进一步的提升物流处理上的效率。

5.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缺乏专业的人才。虽然传统的“士农工商”理念已经不再束缚人们的赚钱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同等条件下,更多的人才愿意流向其他文职类工作。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由于其具有短期性等相关特点,许多从业人员都是本着一颗“过渡”工作的心理来从事这项工作,再加上物流行业需要不断的寻找客源,其业绩直接和其薪资挂钩,在旺季,人员的积极性较高,一旦到了淡季,薪资降低,在同等情况下,中国人的观念影响,致使多数人会选择较为稳定的工作,这就导致了基层物流人才的流失。而另一方面,处于管理层面的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人才,同样面对着业绩挂钩的尴尬局面,管理者想要遵循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去经营和管理企业人才,但现实条件下,只允许管理人员按照公司领导的要求来管理公司,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管理层次的人才,只能起到一般行政文职的作用,但是却需要担负食品冷链物流模式,管理模式失误致使自身失业的风险。在这样一种消极的局面下,处于管理层次的员工也不愿意留在这个担负责任大,而被迫留下来的一些管理人员,甚至去涉及自身并不熟悉的工作,这样一来造成了“大材小用”,而普通员工却又处于冗杂的状态,具有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无法留住,长此以往,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的人才自然无法留住,缺乏物流管理人才,自然无法将食品冷链物流配送行业发展壮大。

6.行业缺乏相关的引导。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企业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物流导向为基础,物流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物流的管理和速度。在现阶段的的物流模式下,主要的问题是用户分散较广,为了保障消费者体验,配送时单次货物量较少,性价比却要高即价格要低,在整个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中,物流配送的成本过高,由于配送是货物品种多样,量小,频率高,在物流配送时,无法形成规模经营,成本难以下降。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的周期较长,除了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速度较快以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会有延迟配送的现象发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情绪和订单的情况。物流是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环节,这一环节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购物者的满意度,食品冷链物流配送质量经常出现问题,比如没有满足已承诺要求,与消费者之间发生误会或争执,拒绝送货,货损等现象。另外,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较为初步,出现了信息不对等现象,消费者在网络商城完成购物后,没有掌握到主动权,对物流的状态了解比较片面和表面化,货物情况也了解不全,货物的物流跟踪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7.对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的认识不足。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对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的认识不足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作为新兴的物流模式在我国物流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因为这种物流管理理念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很多人对于这方面的相关理论认识并不十分全面,在运用的时候往往也是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四、食品冷链物流管理配送优化途径

1.配送目标的确定奠定发展的基调。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目标的具体化,是指在配送活动开始前就应预设并明确活动结束时可能产生的结果或行为。而在配送的活动学习中,运营单位和配送员这两类主体应该在活动开始前,设计明确的配送目标、管理目标、情况目标等综合配送目标,且要明确设定配送活动在城市中开展的合作基调。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的过程和结果与普通商品送达有很大区别,体现在配送环节的连续性、配送活动的主体参与性以及配送效果的實时反馈化。

2.物流结构优化突出管理模式的主体地位。食品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要以管理配送任务为整体导向,即在配送过程中建立问题解决模式,使配送员在配送中能够保证拥有与利用丰富的学习机会,以真正获得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的学习经验。问题解决模式是食品冷链物流配送方式的集合体,包含着“以问题为定向、以探究为过程、以解决为目的”的共同特征。

3.食品冷链物流配送过程进行协作化的分工优选小组合作方案。食品冷链物流配送工作要想深入开展就要使整个配送过程在基于活动的合作中进行,建立管理配送模式共同体。运营单位是配送活动的“观察者”、“激发者”、“促进者”、“协调者”、“辅导者”等角色,而配送员是配送的主人,可以决定配送的内容、配送的方式、管理配送的方式等,二者之间是民主、平等和合作的关系。

4.加强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的信息沟通。加强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的信息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工作方面,我国现阶段在发展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信息沟通之间的不通畅,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现代化物流管理行业的发展,所以要想促进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物流发展就有必要从加强物流管理行业的信息沟通上入手,只有将相关行业发展的信息共享,才能够促进整个行业的全方面发展,进而由整个行业的发展反过来带动个体的发展。

5.注重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想让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管理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首先应该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以及构建一支完善的人才结构梯队。而要想做到这方面的要求,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物流管理对于人才的需求往往有着较强的专业性,所以相关人才构建也应该注意这方面人才的特点。首先,应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通过学校来定点培养或者提前获取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学校这个人才培养的机构来获取自身最为需要的人才部分。其次,则是应该全面的加强对于自身所拥有的员工的培养,使其能够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素养来应对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对员工提出的要求。

6.加强对于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全球贸易的发展需求,应该在结合我国情况的基础之上,研究给予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发展的策略,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上,积极参与,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有利的商务规则,与国际接轨,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和技术上学习引进,更加完善制度建设和技术发展。现阶段,我国对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的认识尚处于一个较为原始的状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也就使得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在这方面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企业要想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加强对于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完善自身对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的认识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7.加强相关人员对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的认识。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对于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的认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而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集中对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人员展开培训,使其能够认识到进行相关工作的重要性,而相关负责培训的人员可以从相关理论的研究学者当中寻找,使相关知识的培训能够真正意义上落实到实处。其次,则是应该让相关的管理人员到基层去体验相关的物流管理工总,了解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的相关内容,从而为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在网购不断进步的今天,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越来越发达。物流行业想要长久以往的发展壮大,需要考虑的因素和条件有很多,然而在这些因素中,食品冷链物流配管理又担任着绝对的重要角色,所以本文针对食品冷链物流配管理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配管理的发展指出一条具有指导意义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徐耀群,倪超. 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绩效评价述评[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38-43.

[2]杨伶俐,丁蒙依. 淺析连锁超市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配送模型研究——以联华华商超市生鲜配送为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50-52+37.

[3]徐耀群,倪超. 食品冷链物流配送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365-369+377.

[4]张俐华. 食品冷链物流成本管理新视角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成本优化控制模型[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20:62-63.

[5]刘鲁媛. 基于成本管理视角下我国蔬菜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因素分析[J]. 新经济,2015,29:37.

[6]赵剑峰,张哲. 冷链物流管理分析及促进中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J]. 世界农业,2008,09:40-43.

[7]范嵩. 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设计[J]. 中国市场,2015,50:42+60.

[8]汪旭晖,张其林. 基于物联网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框架、机理与路径[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31-41+163.

[9]朱芳阳,朱念. 海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研究——以广西北部湾海产品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1,28:17712-17715.

[10]刘华,刘炳康,黄建初,王文娟,叶健恒. 食品安全与冷链物流管理就业岗位链和证书体系融合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6,11:40-42 .

作者简介:万国伟,教授,博士,日本岐阜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城乡流通经济。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农民合作组织主导视角及实证(15NDJC233YB);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课题“农民合作组织主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以浙江蔬果主产地为例(2014JDSZ02).

作者:俞晖楠 万国伟

第3篇: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

◆摘 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车辆专项维修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车辆维修服务水平、维修服务内容、维修收费标准等。维修管理系统的基本确定直接决定了一个车辆段项目建设的总体规模、车辆的综合利用率和车辆定期维修的成本,影响维修车辆的技术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护系统

在现阶段的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各种出行方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至今已成为我国人民必备的公共交通工具,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合理的地铁车辆管理模式,重视工程车辆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是保证地铁车辆平稳运行和长期良好工作状态的前提,也是地铁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以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护系统的详细说明。

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车辆维修基地的工程设计模式和任务执行管理模式主要采用计划维修和预防性维修管理系统。维修方式主要是按照车辆维修周期计划,对大型车辆维修进行有计划、预防性的日常维护后的一种维修、检查和大、中、小修。它以车辆修理周期系数结构和车辆修理复杂过程系数结构为主要支柱,包括一系列工作组织和技术管理措施,规定了车辆修理周期工作的严格性和计划性。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移动设备的长期磨损加剧,没有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在计划的预防性维修和维护服务系统中,根据类型和工作场所环境划分服务级别,根据每个级别指定预防性维修后的间隔,然后分别确定不同的预防性维修间隔期和服务结构。

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定期维修管理制度的基本特点、改革的实施目标

2.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定期维修管理制度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由维修计划车辆和预防性车辆维修车辆实施。与国外先进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管理系统的特点相比,我国的维修系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2.1.1维修周期短

车辆保养维修周期短、维修周期频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对车辆可靠性认识不足,制定车辆保养维修周期计划没有合理的统计依据,缺乏对车辆保养维修周期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建议:通过技术建立文本数据库,对影响车辆维修故障率的数字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从而得到影响车辆可靠性的确切数值,进而帮助确定合理的车辆维修周期和服务内容。

2.1.2车辆的连续使用寿命过长

这样的社会不仅让这些车辆无法及时更新报废,还让维修成本大大超过实际购买成本,存在不安全隐患因素。建议:严格规定民用经济车辆的合理使用年限,提高民用车辆的安全可靠性和车辆运营的整体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民用车辆生产运营的社会经济效益。

2.2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车辆修制改革的目标

从我国一线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有必要加快车辆日常维护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在保证延长,车辆安全正常运行的关键条件下,使车辆维修管理制度更加合理,通过规定维修车辆经济效益的合理使用年限,进一步提高维修车辆的经济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本研究的目标主要是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中国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已经不可能从现有的短期分步修复阶段快速过渡到长期状态维护。

3维护方法和类型

创新修理方法的恢复是世界车辆维护系统的重要基础部分。从维修世界的适用范围来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事故修复恢复方式有三种:事故预防恢复修复、状态恢复修复和事后恢复修复。

3.1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设备修理方法是强制性设备修理预防方法。设备防修时间根据工业机械设备技术故障率计算曲线公式中设备磨损率和故障率的起始时间点确定。只要达到设备预防性维修规定的维修时间,无论其他技术故障状态如何,都要及时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预防工作。根据中国庞大的车辆运营管理体系和独特的国情,只使用一种车辆维修服务模式是不合理的。

3.2状态修复

视情维修以设备可靠性分析为技术中心,以设备故障分析统计中的理论数据为技术依据,通过定期检测各设备部件的技术运行状态,确定各设备部件的最佳视情维修时间。智能车辆维修监控设备和监控系统用于分析和监控车辆运营站、维修基地和后车辆常规维修阶段的车辆状态数据,分解前和分解后检查和交付阶段的数据用于有针对性的车辆状态监控确认和分解检查。分解后检验和交付阶段状态监测数据、日常维护监测数据和分解前后检验阶段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和统计,后期日常监测和分解检验工作由计算机系统制定。

3.3事后维修

事后修理是一種只有在车辆意外故障确定后才能进行的修理。不利于控制事后修车时机。实践证明,一些重要零部件即使车辆意外发生故障,也不一定会严重危及安全,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车辆故障规律不清,属于意外事故;或者车辆故障很小,事后维修更经济合理。在对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首先确定每项维修管理工作的固定时间间隔和维修工作水平,在结合传统维修规程和多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和优化维修工作周期和维修工作水平,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和有针对性。

4结束语

以上的市场分析和政策建议只是原则性的,取决于如何制定城市轨道交通专用车辆的维修管理制度。虽然目前的维护管理模式是多样化的,如平衡维护和计划维护,但各种新的维护管理模式都有一些优缺点。同时,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完善、建立和完善公司的车辆日常维护管理体系,车辆的经济利用率将大大提高,日常维护成本将大大降低,从而不断提高车辆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有效促进车辆公司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子豪.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J].科技资讯,2017,15(32):114-115.

[2]孙洪亮,周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制度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20(02):105-108.

[3]温清.关于地铁车辆检修制度[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04):58-60.

作者:王百川

第4篇: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1、 冷链设备要有专室或固定房间存放,有足够储存疫苗的免疫规划疫苗专用普通冰箱和低温冰箱,配置能适应带冰接种的疫苗冷藏设备,做到专物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2、 专人负责冷链设备管理工作。要求设备要建档建帐,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和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每台冰箱建立冰箱维修登记记录卡和温度记录簿,确保冷链设备正常运转。

3、 每天上午、下午分别记录普通冰箱(上下两层)和低温冰箱及室内环境温度,两次间隔不少于6小时。并做好停电、发电、停机、故障维修记录。发生故障及时抢修,并把疫苗转移到其他冰箱。管理员因故外出不能进行日常监测时要做好交班。

4、 坚持每季度一次冷凝器散热板清扫,冰箱内蒸发管道结冰超过5毫米要及时除霜。保证冰箱使用安全,开门装置完好,有防火防漏设施。

5、 冰箱内储存的疫苗要按品名、批号分类整齐摆放,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注意应将卡介苗、糖丸和麻疹疫苗存放在底部,并将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不可将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距冰箱底部15cm内的地方,以免冻结,门内搁架不存放疫苗。

6、 冰箱内不得存放食物、杂物、过期疫苗,保持清洁卫生。冰箱门格不得存放疫苗。

第5篇: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一、疫苗的运输必须用冷藏箱,领取疫苗时必须配置相应的冷藏设备。

二、疫苗在运输过程中,疫苗发放、运送、接收人员要进行温度监测记录。

三、冷链设备必须做到专物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四、冷链设备必须建档建卡,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和登记制度,做到账、物相符。

五、疫苗进、出必须建立专账,做到账、苗相符。

六、疫苗要进入冷链系统保存,并由专人负责保管,OPV、MV疫苗等在-20℃条件贮存,BCG、HBV、DPT、DT等在2℃—8℃条件下贮存。

七、疫苗保存期间要进行温度监测,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各测量1次疫苗温度,并如实记录监测结果;做好停电、停机、故障维修记录,管理员因故外出不能进行日常监测时要做好交接班。

八、贮存的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疫苗要按品名和失效期分类摆放。

九、冷链设备要经常进行保养,经常保持电冰箱的清洁,做到无灰尘、无污迹,电冰箱蒸发器结霜温度超过4小时要及时化霜和除霜,长期停止使用时,应将箱内外擦净,每周开机2小时。冷藏箱和冷藏背包使用过擦净水迹,保持箱内干燥和清洁。

十、冷链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修理,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随便拆卸。

第6篇: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一、冷链设备的管理、保养、维修、监测指定专人负责。

二、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和固定资产账目(包括冷链设备说明书、合格证、检验单到货通知单等)。

三、设备应安装或存放在保持通风的专业房间内,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每台设备安装专用插座,不可与其他设备共用插座。

四、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运行状况进行温度记录,每天不得少于2次(上、下午各一次,要有冷冻、冷藏温度记录),每台冰箱、冰柜都必须设有独立的温度记录本和温度计。

五、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定期检查和维修。

六、各式冷藏容器不可变卖、租借,不得存放与本疫苗无关的其他任何物品。

七、保持冰箱清洁卫生,并且及时除霜。

疫苗使用管理制度

一、疫苗管理人员应掌握疫苗相关法律、法规和贮藏、养护等方面知识,并经过有关培训方可上岗。

二、进货渠道遵循“市→县→镇”的原则,专人负责运输、储存和管理。

三、疫苗计划:

(一)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计划应包括疫苗的品种、数量、供应方式等内容。

(二)每年12月底前向区疾控中心报告下一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

(三)接收疫苗或购进疫苗时,应查看疫苗的冷藏条件,在规定的冷链要求下运输的疫苗,方可接收。

(四)认真做好疫苗购进验收记录,切实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货数量、供货单位、购货日期、质量情况(温度)及验收人签名等。购进验收记录的填写,必须真实、完整、不可漏项,并妥善保存2年以上备查。

四、疫苗贮藏与运输:

(一)应设有独立的疫苗贮藏室,与生活等区域分开,环境应卫生整洁、明亮,设有相应的冷藏、防潮、防辐射、防鼠、防盗等设施设备,并达到疫苗贮藏规定的温度。

(二)拆零的疫苗应保留原包装及标签,不得同其它拆零疫苗混放。

(三)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并按照失效期长短,库先后,有计划的分发,分发时应按规定填写出库记录。

(四)报废疫苗需分开存放,并应设明显标志。

(五)运输疫苗时应使用冷藏设备,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运输。

五、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第一类疫苗过期、失效或因疫苗存在明显质量问题时,按照疫苗报废规定进行上报。

六、发现假劣疫苗或质量可疑的疫苗,应当及时报当地药监部门,不得继续使用。

七、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出入有账目,做到帐苗相符;每月做好生物制品使用量统计,汇总后上报疾控中心计免科。

八、领发登记要有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家、批号、效期、领取日期及消耗等,若出现异常反应则有据可查。

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报告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下列情况应作为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1、24小时内发生的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荨麻疹、大疱型多形红斑)晕厥、癔症。

2、5天内发生的发热(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硬结、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织炎)。

3、15天内发生的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局部过敏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

4、3个月内发生的臂丛神经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5、卡介苗接种后1--12个月发生的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

6、任何时间发生和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或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

二、建立异常反应登记本,并设专人负责。

三、AEFI报告的范围为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和不明原因反应等。

四、发生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五、AEFI报告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前,监护人,县住址,接种疫苗名称,接种日期,接种剂次,反应发生日期及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及经过,就诊日期,就诊单位,初步临床诊断,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日期,报告人等。

六、AEFI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发现AEFI后应在24小时内向疾控中心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应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七、AEFI应以电话或传真等最快方式进行报告,并做好AEFI登记。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二、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

三、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 安全。

四、登记报告信息内容

(1)基本信息:儿童编码、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医院、监护人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户籍住址、儿童传染病患病情况、儿童过敏史、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史、接种禁忌症、迁入日期、迁出日期、迁出原因、建卡日期、建卡单位和建卡人。 (2)疫苗接种信息:疫苗名称、剂次、免疫类型、接种日期、疫苗批号、疫苗规格、接种剂量、疫苗效期、疫苗厂家、接种单位和接种者。预防接种信息包括儿童所有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接种信息。

五、每次接种完成3天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

六、必须以原建卡接种单位为单位,对所有5岁以下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录入率达100%。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

七、镇级应在每次接种前对接种儿童的既往接种信息进行审核, 每周对所有管理儿童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检查数据有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对有疑问的录入信息及时向相关人员核实,确保录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预防接种卡证(簿)管理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要求每名适龄儿童都必须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凭证接种和凭证入托、入园、入学管理制度。

二、7岁及7岁以下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由 居住地的医疗单位免疫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

三、儿童出生后,本县儿童在1个月内、外来儿童在本地寄居 3个月以上由寄居地的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

四、预防接种证、卡(簿)要由实施接种的医生用钢笔填写,书 写要工整,文字要规范,各项内容填写要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要以公历为准。

五、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长期保管,遗失要及时补 发。预防接种卡(簿)由各医疗单位接种门诊负责保管。保管期限大于等于21年。

六、儿童迁移时,由寄居地的免疫接种门诊或预防接种卡(簿)保管单位将预防接种卡或接种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并将接种资料留据存查;迁入地的免疫接种门诊要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取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要及时补建证、卡。

七、接种单位至少每半年对所辖区域进行一次预防接种证、卡 (簿)的核查和整理,及时补卡、剔卡和消卡,剔出的卡片由免 疫接种门诊另行妥善保管。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制度

一、流动儿童定义:户籍在外县、市、区、或无户口,随父母或 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小于或等于6周岁儿童。

二、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免疫预防工作的管理目标,逐步提高流 动儿童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要求。

三、随时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变化。按规定做到对外地流入小于 或等于6周岁儿童。在本辖区寄居3个月或以上儿童建卡建证, 同时预约需接种的疫苗及接种日期。

四、定期开展外来儿童常规查漏补种调查工作,发现漏卡、漏证 儿童及时补建卡证,发现漏种儿童及时进行补种。

五、组织辖区村卫生室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流动儿童摸底调查。

六、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保质保量做好每年的强化查漏 补种工作,使各疫苗的补种率达到规定的指标要求。

七、做好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相关疾病及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

八、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卡片的管理,对迁移次数较多的外来儿童做好迁出迁入记录和卡片横转工作,确保流动儿童接种记录的完整。

九、利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大力开展对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知识的宣 传,使外来儿童家长了解国家规划疫苗的免疫接种程序,主动配合做好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免疫规划宣传培训制度

一、培训的目的:不断巩固、提高免疫预防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全镇免疫预防工作的稳步发展,降低免疫预防针对传染病的发病。

二、培训的原则:工作需要原则、学用结合原则、少而精原则、灵活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三、培训内容包括:免疫预防基础知识、技术管理规程、免疫接 种监测方案、相关疾病管理规范、免疫预防接种门诊操作技术规程、安全接种、新的理论与技术规范、各专项工作的业务培训。

四、主管免疫预防工作人员要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学 习,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

五、新从事免疫预防工作人员要先经过免疫预防专业知识培训, 通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六、免疫预防工作主管人员参加市级或县级培训后,应将有关培 训内容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培训内容落实到位。

七、经常组织免疫服务人员业务学习,注意知识的不断更新,以 适应工作的需要,立足当前。

八、经常向儿童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免疫预防知识宣传,对免疫 服务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免疫预防知识的宣传。

九、有完整的培训计划和年终培训总结。

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为保护人体健康,防止在预防及治疗一种疾病时,造成另一种疾病感染、传播、特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医疗保健人员,必须树立安全注射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在预防接种、医疗注射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发生注射事故;

二、注射部位皮肤消毒,用无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螺旋式的由内向外消毒,涂擦直径大于5厘米,消毒区不可用手触摸,接种疫苗时,不能用碘伏消毒,局部用75%乙醇消毒时,待干后再接种,接种完不可用乙醇棉球压针眼。

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要有入库、出库登记,使用后销毁登记,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必须回收销毁,过期及破损的一项性卫生用品要定期报损销毁,严禁继续使用,严禁二次使用。

四、认真进行安全注射的培训、督导、考核每年对乡医培训考核 2次,不合格的限期纠正,再次进行考核,对再次考核仍不合格及造成注射事故者,报请县卫生局按规定处罚。

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制度

一、每天上班后,及时清理门诊室内外卫生,保证按时开诊。

二、接种人员上岗时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洁净,持证上岗。应具备工作责任心,主动向群众宣传计划免疫知识。 尚未完成基础免疫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三、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安全注射”制度,避免接种差错和接种事故的发生,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规定浓度及合格配制时间的皮肤消毒液,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安瓿应盖上消毒的干棉球并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整个接种过程应确保无菌操作,安全有效。

四、做好疫苗、固定资产登记、保管、保证账物相符、账苗相符

五、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每次消毒应做好记录备查。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品器械等。

六、提倡微笑、人性化服务、尽量避免与家长发生冲突、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七、按照上级要求及时收集、整理人口资料、接种资料等,并按时上报。

八、服从上级临时指令性任务的调配工作。

接种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保持接种室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

二、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射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放入1:200“84消毒液”中侵泡1小时后放在黄色防渗漏塑料废物袋内(针头放在锐器盒内)、及时回收处理。

四、使用无菌钳、无菌罐每4小时更换一次,酒精瓶、每周高压蒸汽灭菌二次,各种无菌检查治疗有效期为冬季两周,夏季一周,到期未用完者,重新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五、室内每日上下午通风一次,室内门、窗、桌、椅每日用0.1%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一次,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每次照射60分钟。

六、地面采取湿式清扫,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湿拖地面。

预防接种卡、证管理制度

一、按国家规定为每名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卡、证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二、儿童出生后1月,监护人应为其办理预防接种卡、证。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遗失者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

三、7岁及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的,应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四、儿童迁移时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转迁入地接种单位;儿童迁入时向儿童家长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长期外出儿童,在卡上注明外出时间。儿童死亡后及时注销接种卡,并注明死亡原因。

五、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预防接种卡城区由接种单位保管,农村由乡级预防保健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六、对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内容填写准确、齐全。

七、接种单位每半年对责任区内的儿童预防接种卡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的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八、接种单位在儿童入托、入学时,配合托幼机构、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及时补种。

第7篇: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1、预防接种门诊按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申报疫苗使用计划,并做好疫苗使用的管理工作。对所使用疫苗的冷链运转状态进行监测,对其使用的冷藏设备进行维护。

2、疫苗冷运实行发放、运送、接收各环节温度监测登记制度。领取疫苗时必须配置相应的冷藏设备,否则,疫苗发放人员不得发放疫苗。如果发现疫苗监测温度不符合疫苗冷链要求的,当值人员必须作好详细记录,拒绝接收并及时报告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人。

3、冷链室必须保持通风,避免阳光直射。百白破三联疫苗、白破二联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在2℃~8℃贮存。脊灰疫苗、麻诊疫苗在-20℃条件下贮存。其它疫苗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温度储存。

4、疫苗冷藏温度由当值人员进行监测登记。每台冷链设备必须配备温度表,每天上午和下午由当值人员查看冷链设备运行温度及冷链室环境温度,并填写温度监测记录表。当值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处理。

5、冷链冰箱和冰柜应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

6、所有计划免疫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存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库严禁存放其他物品及过期疫苗。

7、冷链设备应有专人保管,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8、每台冷链设备应建立设备档案,详细记录设备名称、生产厂家、购买日期、使用状况、设备来源、设备性能、设备保管人等内容。

尚卿卫生院 2009-2-29

第8篇: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一、加强冷链设备的管理,建立冷链设备台帐,记录各种设备的品名、型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簿,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

二、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定期保养,经常擦拭保洁,建立温度监测记录。每日2次(上午上班后与下午下班前)观察记录冰箱冰柜内运转温度;冷藏包每次用后及时擦净晾干备用,冰排用后及时送回冷冻室冻存。

三、冷链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

四、所有免疫规划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存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库严禁存放其他物品、过期疫苗,保持库房清洁卫生。

疫苗、注射器管理制度

一、疫苗实行一个窗口专人管理,健全疫苗、注射器领发保管制度,建立疫苗、注射器领发台帐,出入库账物相符,登记必须有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有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备注等。

二、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的采购按照有关规定,由省级组织实施。

三、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疫苗的损耗系数及库存等制订第一类、第二类疫苗和注射器计划,每年八月底前将下一年度的免疫规划疫苗需求量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四、严格按照《条例》有关规定购进第二类疫苗,严禁从无疫苗生产、经营合法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购进疫苗。供应渠道原则上按照省→市→县(区)→乡(镇)→接种门诊(接种点)主渠道。

五、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按照疫苗的品种、批号分类整齐码放,疫苗纸箱(盒)之间、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均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分发和使用疫苗和注射器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疫苗过期应及时做好报损手续。注射器储存和运输时要注意防潮,避免和挥发性、腐蚀性物品存放一起。

六、预防接种单位每月月初将上月第

一、二类疫苗、注射器使用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填写“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进度及需求计划报表”(表2)和“第二类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进度报表”(表3),于每月5日前上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

一、设立监督举报箱,公布监督/咨询电话,接受群众的投拆、举报和咨询。

二、对群众投诉、举报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要及时研究、认真解决,并把处理结果、改进意见向投拆、举报人反馈。

三、不定期向群众发放“征求意见卡”进行满意度调查。

四、实施下列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一)公开张贴一类疫苗(免费)品种及免疫程序和二类疫苗收费价格。

(二)公开张贴接种门诊工作人员一览表。

(三)接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附有本人照片、姓名、职称或职务和资格证编号等内容的胸卡。

(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时为本辖区(含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册、办理预防接种证。

(五)接种工作人员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作好基础资料记录。

(六)接种人员在进行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的疫苗的种类、作用、适应症、禁忌、副反应及其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应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应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七)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有权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接种人员应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八)预防接种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和其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

三、每天下班前,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μW/cm2,<70μW/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1.5瓦,安装在离工作面1米左右,并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接种台面和地面采取湿式清洁,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接种台面、湿拖地面。

四、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75%乙醇,涂擦注射部位,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待干后再接种。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的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安全盒,或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放入专用收集袋,集中处理,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

安全接种制度

一、接种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接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

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使用的注射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通过计量认证)。

四、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并做好消毒记录。

五、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在接种室/台分别设臵醒目的疫苗接种标记,避免错种、重种和漏种。

六、接种工作人员应仔细查验接种对象的接种证、册,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七、接种前须询问接种对象既往疫苗过敏史,目前健康状况及是否有接种禁忌,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八、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名称、批号、效期等。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九、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厘米,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十、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国家制定的第二类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接种。

十一、注射完毕后不得回套针帽。应将注射器具直接投入安全盒或防刺穿的容器内,或者用截针器毁型后,统一回收销毁。使用后的自毁型注射器、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实行入户接种时应将所有医疗废物带回集中处理。

十二、接种后及时在接种证、册或计算机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告知家长受种者接种后须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出现接种反应,要及时处理和报告。

十三、与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十

四、实行带冰接种。活疫苗开启后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是为接种门诊使用《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而统一配臵的专用设备,必须安装在接种门诊工作区域,禁止挪用和安装在其他工作场所。计算机禁止安装与免疫预防工作无关的程序。

二、接种门诊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负责计算机保养和系统维护、数据传输、联系故障处理等工作。

三、《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定、日常接种管理、接种监测管理、计划免疫年报管理、异常反应管理、报表统计、基本资料和系统维护等八大功能模块,由省、市、县疾控中心统一设定,不得擅自更改。

四、网络连接属性设臵后,禁止擅自更改。

五、接种门诊每天下午5时进行数据备份工作,并将数据上传。

六、接种门诊必须由培训合格的监测软件操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禁止未经培训的其他人员操作。

七、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杀毒。

八、系统发生故障,及时与系统维护人员联系,不得擅自处理。

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1、预防接种证、卡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

2、凡本地0~7岁儿童必须做到一人一卡一证。

3、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寄居当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现寄居地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4、预防接种证必须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逐级发放。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上加盖公章。

5、预防接种证、卡由实施接种的工作人员填写,书写要工整、文字规范、填写要准确齐全,时间(日期)以公历为准。

6、儿童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接种卡由预防接种门诊集中专柜保管。卡片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7、接种单位至少半年一次对预防接种卡片进行整理和核查,对迁入、外来和漏卡的儿童要及时转卡和补卡;对重卡、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卡片童要剔卡,接种单位要另行妥善保管。

8、发现卡片有接种日期记录错误者,应及时纠正,发现漏种者及时通知或上门核实补种,保证卡、证一致。

9、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10、及时将儿童接种情况录入信息系统,保证信息库中的儿童信息与卡、证一致。

接种疫苗须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和预防接种证制度。

二、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家长应到当地预防接种单位申请办理接种证。儿童每次接受预防接种时,须出示预防接种证并办理登记入册手续。预防接种证要妥善保管,以备入托、入园、入学时验证。

三、疫苗分为二类。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属于第一类疫苗,公民应当依照国家规定接种,接种时不收取任何费用。接种第二类疫苗(包括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疫苗)按自愿的原则自费接种。

四、无论是常住户口或暂住户口,均可到居住地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外来儿童同样享受政府免费提供免疫规划疫苗的权利。

五、接种前儿童家长应将儿童的健康状况如实告知接种工作人员,如有下列情况,不能接种或暂缓接种疫苗:免疫功能异常:患免疫缺陷病、恶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以及应用皮质类固醇、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或放射治疗而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均不能使用活疫苗。发热或急性疾病:对发热者或急性疾病患者,应推迟接种。既往接种疫苗后有严重不良反应:需要连续接种的疫苗(如百白破),如果前1次接种后出现严重反应(如过敏反应、虚脱或休克、脑炎/脑病或惊厥等),则不应继续接种。神经系统疾病或脑病:对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患癫痫、婴儿痉挛和进行性脑病,不应接种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乙型脑炎疫苗和流脑多糖疫苗。对有活动性肺结核、心脏代偿功能不全、急慢性肾脏病变、血液系统疾患、重症慢性疾患、严重化脓性皮肤病等病人,应暂缓接种。医生认为不宜接种的其他情况。

六、儿童服食糖丸前后半小时不要进食热的食物和喂奶,糖丸须在医生指导下当场服食,切忌带回家喂服,发现小孩吐出糖丸要及时告知医生补服。

七、接种疫苗后,需观察15~30分钟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八、个别儿童在预防接种后有时会出现一过性的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可自行缓解。如发现高热不退、全身皮疹、或其他异常反应者需及时到医院诊治,并将反应情况告知预防接种单位。

八、本接种门诊每星期

一、三为接种日。

九、本接种门诊咨询电话:0370-8030120 ,监督举报电话:0370-8112759

新生儿报告登记制度

一、专人负责。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派出所或乡镇、街道社区,收集新生儿资料,每月定期到门诊辖区的各个接生单位收集“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表”。

二、例会制度。以乡镇为单位集中接种的门诊指定村医为主要联络员,城区的门诊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妇女主任或治保、社区主任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联络员负责上报本区域本月新生儿资料,核对本月门诊收集的新生儿资料。

三、及时查访。收到新生儿报告卡后,及时巡访,了解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非本辖区儿童,及时转卡。并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

四、登记入册。属本地段辖区的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及时登记,建卡立册。并按照免疫规划的程序,及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告知书给家长,督促家长按时间来医院接种有关疫苗。

五、资料保存。新生儿入册后妥善保存报告卡,以备核查。做好变动登记工作,并每月上报儿童变动报表。

预防接种门诊文明规范用语

1. 您好!请坐,您是来办理预防接种证吗?请先填好这张表。 2. 您好!请坐,请把预防接种证给我。

3. 请问您的孩子这几天身体情况怎么样?今天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4. 我们给您的孩子量个体温,请配合!

5. 您的孩子今天是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可能接种后会出现**反应,请您注意观察,及时按照**办法处理,还可以通过**电话咨询。 6. 请您做好准备,我马上备好药液。 7. 请按压针眼一会儿。 8. 请2天内不要洗澡。

9. (服糖丸时)前后半小时请不要喂奶、喂水等,如孩子呕吐,请及时补服。 10. 如孩子有什么不适,请及时来就诊。

11. 请保管好您的预防接种证,请按照预约的时间来接种,有事电话联系。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实行按月或旬或周(日)定时定点接种。

二、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河南省预防接种方案》要求,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三、使用《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

四、及时为本责任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信息卡、发放预防接种证:儿童出生后1个月要及时建立预防接种证、信息卡。

五、预防接种证、信息卡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儿童居住地变动时要及时办理转入迁出手续。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接种的儿童必须到所属接种门诊补种疫苗。

六、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放上岗证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接种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准参加接种工作。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免疫规划知识,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七、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八、接种结束后须及时将接种情况转入预防接种信息卡,并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和作好数据备份。

九、预防接种门诊每月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十、预防接种门诊要公布咨询电话,设立登记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

安全接种制度

一、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使用的注射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

二、预防接种室须达到《河南省预防接种门诊考核标准》要求。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器械等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做好登记。

三、接种前须询问接种对象既往疫苗过敏史和目前健康状况,确认本次接种的疫苗,填写接种处方。

四、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品名、批号、效期等。无标签或标签不清,过失效期、安瓿破裂、变色、有凝块或异物的疫苗严禁使用。

五、接种时核对姓名、接种疫苗名称。检查一次性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按接种技术规程和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卡介苗必须分台接种。

六、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用毁型机毁型或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回收桶。

七、接种后须观察30分钟后确认无发现接种反应,实施接种者在接种证上填写本次接种疫苗名称、批号、接种日期、签名或签章。

八、疫苗必须实行带冰接种。活疫苗开启后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一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九、医疗垃圾集中焚毁或交正规医疗废物收集机构统一处理。

第9篇:冷链管理制度

一、疫苗冷链设备是指为了保证疫苗质量,在疫苗的生产、贮运和使用过程中对疫苗进行冷藏的设备。疫苗冷链设备主要有电冰箱、冷藏箱、冷藏背包、冰排等。

二、疫苗冷链设备必须专人管理、建档建帐、帐物相符、专物专用,不得挪作它用,严禁存放疫苗以外的其它物品。

三、电冰箱应摆放在干燥通风的房间内,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摆放平稳,电源插座专用。冷藏箱、冷藏背包和冰排(无水)应分类、集中、固定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疫苗冷链设备清洁卫生,做到无灰尘、无污迹、无异味、无积水。

四、电冰箱冷藏室中部应放置一支温度计,疫苗冷链设备管理人每天上班后、下班前各检查记录一次冷藏室内温度,温度应保持在2-8℃;冰箱蒸发器霜厚超过4毫米时要及时除霜;停机时要记录原因和持续时间。测温记录、除霜记录、停机记录保存3年。

六、电冰箱内疫苗贮存应按疫苗品名、批号、失效期分类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要留有1-2cm的空隙,箱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

七、冻制冰排时,应注入冰排容积90%的清洁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内,冻制时间不少于24小时。冻制冰排数量应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八、运送和贮存疫苗时,应在冷藏箱(包)的底层垫上纱布,以吸水和防止疫苗破碎。每次使用冷藏箱(包)后,应清洗擦干或在通风处吹干,避免阳光曝晒。

九、冷链设备管理人员发现疫苗冷链设备异常、故障、损坏或遗失等情况应及时向县卫计委报告。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坏或遗失的,县卫计委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冷链设备维修记录长期保存。

上一篇:车间定编定员定岗表格下一篇:公交公司纪委书记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