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管理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林业资源管理,2001(增刊):1251305 冯仲科.RTDGPS用于森林资源固定样地调查的研究.林业资源管理,2000(1):50536 冯仲科,游先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林业资源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林业资源管理论文 篇1: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 促进生态林业健康发展

摘 要:林業资源管理工作是当前我国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是推动生态林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形势整体较为严峻,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自然灾害因素,对生态林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加强林业资源管理迫在眉睫。本文对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化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林业资源管理;生态林业;发展;优化对策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森林覆盖率也非常高,林业资源属于我国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森林树木既发挥着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又能够为人们带来经济效益。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把握经济与生态的均衡发展,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促进生态林业绿色、健康发展。

1 当前林业资源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极快,人们迫切地追求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却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其中林业资源就受到了严重破坏,对森林能源的消耗量日渐增多,如对树木的滥砍滥伐、对森林土地的非法开发等,影响森林整体覆盖率。再者,管理制度不完善、惩戒力度不够强,导致人们对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价值认识不清,过于看重其潜在经济利益,而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破坏可能引发的持续性、发展性危害,进而对林业资源生态健康发展形成阻碍。

2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积极完善林业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以往的林业资源管理法律规范随着生态发展的变化和管理需求的改变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国家林业资源管理部门应在目前管理需要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法律完善意见,由其他相关立法部门进行确定,完成对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发挥法律效用,对林业资源破坏者形成震慑,从而减少林业资源管理所受的威胁。同时,管理部门也必须加大对滥砍滥伐、非法开发利用等行为的处罚力度,设置监督管理机制,及时发现违法现象、违规操作,以强有力的措施对违法分子进行行政、刑事处罚,切实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为生态林业健康发展创造稳定环境。

2.2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

我国生态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管理与付出,而只有高素质、能力强的林业资源管理人员才能够将各项管理任务执行到位、落到实处。为此,林业管理部门需重视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其生态发展意识,教授其专业的林业相关知识,如树木品种辨别、树龄计算、生长环境要求以及林木抚育等,指导其掌握信息化管理设备的操作技术,由此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另一方面,提高薪资待遇,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既复杂又辛苦,常常耗费较多的精力和耐力,为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这一管理队伍,需提高其薪酬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从而促使林业管理质量、效率的提高。

2.3 建立健全信息化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机制

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是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地域地质差异决定了其管理难度不一,一些无法实施人工管理的地区成为管理的薄弱环节。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推动林业资源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运用信息化管理设备,如无人机、地理信息系统、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等,进一步优化林业资源管理质量,提高其管理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视性。另外,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将各地区、各区域林业资源情况进行整合,以为其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真实的参考数据,为管理决策的做出提供科学支撑。

综上所述,林业资源管理是保障国家绿色可持续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任务,目前我国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落实还不到位,存在一些主观或客观因素的问题,制约着生态林业的健康发展。对此,相关林业管理部门应积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违法行为惩戒力度,提升林业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推动信息化管理建设,以更好地保障林业资源管理质量,促进其有序、稳定发展。

作者:何怡

林业资源管理论文 篇2:

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探析

摘 要:当前经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林业资源管理对社会生态产生的作用愈加明显。要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作充分做好,就要进一步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加强现有林业资源保护,并通过先进的林业造林方法,提高林业造林面积,扩大林业资源多样性,才能实现林业资源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生态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对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林业资源;管理;造林;方法

林业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长期发展进程中,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林业资源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受利益因素驱使,出现了一系列破坏林业资源的行为,例如对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等现象。这导致森林资源面积不断锐减,林业资源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严重阻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在当前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下,有关部门应当充分重视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了解并掌握先进的林业造林方法,提高林业资源管理水平,扩大林业造林面积,这样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和落实,适应新时期美丽中国建设的发展要求。基于此,结合实践,分析我国当前林业资源发展现状,指出林业资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 林业资源发展现状

我国各地分布着广泛的林业资源,然而人均占有率却存在很大不足。林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1.1 林业资源储量整体不高

在林业资源储量方面,相比世界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而且利用率不高,林业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情况,林业生长速度比较缓慢。目前,林业产量还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难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有效帮助,严重影响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

1.2 林业资源发展空间广阔

当前就国内林业发展情况来看,整体发展稳定。同时,我国有广阔的土地资源,这为发展林业资源提供了强大的土地基础,所以应当对此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不断扩大林业资源面积。所以,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如何确保林业产量及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在现代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将发展林业资源作为重中之重,只有扩大林业资源面积,才能进一步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林业资源持续稳定发展,进而科学合理地开发林业资源。然而,在过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将资源型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主旋律,只看重经济发展速度,对于环境保护却缺乏足够重视,肆意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对其造成巨大的破坏,引发森林资源面积持续锐减,给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也增加了难度。因此在进行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只有保护好森林资源,才有利于其健康发展,同时应当充分重视林业资源建设,扩大造林工作水平,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逐步恢复林业资源,使恶化的生态环境慢慢恢复,创造良好的林业环境,为林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林业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管理措施促进林业资源的稳步增长,提高森林资源产量,进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生态平衡。而提高林业资源管理水平、加强保护森林资源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充分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管理目标。

3 林业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保证林业发展最重要的工作是必须严格遵循自然发展规律,重视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并充分落实到造林与采伐等工作实际中。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利用林业资源[3]。

3.2 推动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共同发展

只有更好地保护林业资源,才能不断扩大林业资源面积,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对林业资源发展工作给予充分重视,为了确保经济利益最大化,需要不断扩大林业植被面积,否则造成不利的影响因素阻碍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还会威胁生态环境安全。林业资源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主体,对于控制环境污染和气候调节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收入。因此在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要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建设的共同发展。

3.3 以人为本

林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扩大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为人们创造丰厚的经济利益,使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扩大经济收入。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林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林业资源管理。

4 林业造林工作的基础和方法

4.1 充分做好造林准备工作

4.1.1 对林地认真清理

林地清理工作是开展林业造林工作的重要前提,所以必须要充分进行造林地清理工作,将造林地的各类杂物全部清除,为造林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造林地清理工作中,主要包括块状、带状以及全面清理等几个方面,可以通过人工手段清理造林地,同时也可发挥现代器具的优势清理造林地,还可应用化学药剂喷洒进行除草,来清理造林地[4]。

4.1.2 整地

造林地整地工作包括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前者在面积广泛平坦的区域比较适用,即将土地全面翻垦。对局部整地而言,主要包括带状、块状整地方式,是对造林地局部进行翻垦,尤其是一些山地造林地,可以运用鱼鳞坑以及块状、穴状整地方式进行整地。

4.2 造林方法

4.2.1 分殖造林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利用树木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一种重要方法。和传统造林方法相比,利用分殖造林法,幼苗具有非常高的成活率,同时在其生长初期长势较快,而且还能使母体优良遗传性状得到有效保留。然而分殖造林法也存在很大不足,尤其是进行大面积造林过程中这种方法不适宜,而且在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对造林地的条件有非常高的要求,较适宜运用这一技术进行造林的树种有松树、杨树。

4.2.2 播种造林法

该方法在选择造林地上,直接撒播种子开展造林工作。运用此造林技术开展育苗工作,操作非常简单,但在造林过程中对造林地土壤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例如一些种子颗粒大、容易发芽的树种,可以应用播种造林法进行造林,但在造林工作中还应当充分考虑自然条件,控制和减少人为因素对播种造林带来的不利影响。

4.2.3 因地制宜法

在造林工作中,因地制宜地对造林技术进行科学选择,例如平原地带的造林地土壤条件比较肥沃,可选用林蔬造林或者林粮间作造林方式开展造林工作,在树木行间进行蔬菜或者粮食作物种植。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首选具有较好绿化效果的树种进行造林,同时还应当选择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树种,如枣树、李子、柚子、柠檬、桃树等。运用林蔬造林模式,可以将高山地带树木下的空地充分利用起来种植蔬菜,实现林业产业和农作物种植共同发展[5]。

4.2.4 栽植造林法

这种造林方法主要运用穴植方式,在选择好的造林地,合理开发挖种植穴,保证种植穴的深浅大小适宜,底部平整。例如杉木栽植过程中,应当按照1.6 m×1.8 m控制株行距,并根据190~200株/667 m2科学合理控制栽植密度;松树栽植过程中,根据1.8 m×1.8 m控制株行距,并按照150~160株/667 m2合理控制栽植密度;苗木栽植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根系充分舒展;对一年生苗木进行栽植过程中,苗茎入土应当达到1/3,苗木为38 cm高度以上的,应当按照16~20 cm控制苗茎入土量。

运用栽植造林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而且对造林地没有较高的条件要求,然而这种造林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投入,并且对工作人员造林技术有着较高要求[6]。

5 结束语

结合实践在对国内林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对林业资源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并应用合适的造林方法,从而促进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增加经济利益,进而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同时,在管理林业资源时要将林业造林工作充分落到实处,不断加强造林工作水平,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吴春梅,赵文刚.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实践探讨[J].农家科技,2018(5):109-211.

[ 2 ] 孫庆国.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实践分析[J].乡村科技,2019(24):383-567.

[ 3 ] 赵海丽.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实践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1):233-346.

[ 4 ] 徐运城.林业资源管理与造林方法探讨[J].种子科技,2017(35):119-209.

[ 5 ] 彭斌.集体林改背景下的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林业研究,2014(9):108.

[ 6 ] 潘森.论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山西农经,2021(5):100-101.

作者:林少坚

林业资源管理论文 篇3:

刍议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

摘要: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推动当地经济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我国在林业资源管理方面也尤为重视,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林业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探究,同时给出具体的管理方法,以及植树造林的策略,希望能够为促进我国林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林业;资源管理;造林

我国具有着较丰富的森林资源,覆盖面积占比相对较大,在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当中,创造了极高的经济价值,并且在社会当中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然而,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解决,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才能够使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也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扩大林业面积,进而保证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林業资源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极为重视林业资源的发展,并且在近几年当中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通过相关调查发现,我国在林业发展过程当中创造了接近6000亿元的经济价值,年产量也在7000万T以上,对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可以发现我国目前的林业资源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虽然具有着大量的林业资源,并且仍然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森林储蓄量也不断提升,然而对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完善资源管理模式,才能够使我国林业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进而推动林业经济得以再次增长。其次,我国林业资源由于整体分布不够均匀,在质量方面参差不齐,根据我国地域的不同,林业资源的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从整体而言,南方的林业资源相对占比较大,南北方的林业发展存在巨大差距,而且在产业结购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现象,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以经济树种作为种植的主要品种,然而这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压力[1]。

二、林业资源管理策略分析

(一)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为了推动我国林业得以进一步发展,首先要保证我国林业资源总量,唯有提高林业资源的数量,才能够推动我国林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在目前我国应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对于人造林等工作要予以支持和引导,使我国的林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使植树造林效率和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在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对于天然林资源也要进行科学的保护,由于早期的建设工作,使天然林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一定要格外重视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使其能够不断恢复。在目前主要通过人造林的方式满足林业经济的发展,如此能够使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进而使我国林业得以健康长效发展[2]。

(二)优化林业资源结构

经过实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林业种植以农民作为经营主体,然后其种植手段相对落后,缺乏现代技术的支撑,导致整体管理水平无法达到预期要求,最终影响了林业资源的整体质量。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需要对林业经营人员进行有效的技术辅导以及资金支持,进而使其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提高林业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加强理念引导,由于利益缘故,在林业种植过程中,主要种植经济树种,这也会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也需要做好教育,使当地的林业经营者在保证生态的基础上,做好林业发展工作,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使林业种植更加科学合理,为促进林业持续发展建设奠定基础。

三、林业造林方法分析

(一)科学育苗

为了促进林业得以健康发展,首先要做好科学的育苗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种苗法、分殖法以及直播法,进行种植,其中利用种苗法能够有效提高树木的存活率,在目前也被广泛使用。在选择种苗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要经过有机认证之后才能选择,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等进行选择,并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进而为提高其存活率奠定良好基础。

而通过分值的方法,主要是截取一部分枝干,然后将其直接插入土壤即可,然而该方法对于树段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母树具有较高的品质,树段的长度要超过50cm,对于种植土壤也具有较高要求,需要去具备充足的肥力,满足树木生长所需,该方式所消耗的成本相对较少,然而整体流程颇为复杂,在大规模植树造林当中很难被广泛应用。采用直播的方法时,只需要选择适合的地点,然后进行播种即可,在播种之前要进行有效的消毒,同时保证土壤具有充足的肥力,在大规模生产当中,造林效率相对较高。

(二)优化品种选择

我国土地面积较为辽阔,在不同的区域,其自然环境以及土壤特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林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树木品种。进而为树木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有效提高林业质量。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温度普遍较高,并且整体湿度较大,降水充沛,因此在选择树种的过程当中,可以选择喜温的树种,例如马伟松等;而在我国北方,其气候相对干燥,降水不够充沛,并且存在降水不均的情况,整体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在选择树种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选择抗性能力较强的品种,例如云杉等,进而有效提高树木存活率[3],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资源结构,进而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三)科学选择种植时间

在造林的过程当中,一般选择春季进行种植,在该时间段,气温较为适宜,而且水量能够满足林木生长所需,能够使树木成活率得以提升,例如在南方,植树造林的时间可以选择在12月至来年2月份这一期间内进行种植,能够有效保证树苗存活率,避免由于过早,温度较低而导致苗木受损,也避免种植过晚,受到病虫害的灾害,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具体天气情况,一般可以选择在降雨过后进行种植,如此能使土壤当中的水分得到有效保证,进而为树苗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四)注重品种多样性

单一品种的树木在生长的过程当中,抵抗力较差,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进而造成大量的损失。因此,在造林过程中,要保证树木多样性,注重混交林的发展,能够使资源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提高抗病虫害能力,保证树木生成质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在实际种植时,也可以结合市场需求,以松类、阔叶林、杉木为主进行种植,既能保证品种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当然也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比如土壤较差的地区,可以选择种植杉木以及马伟松,火灾多发地带,可以种植杨梅等含水量较多的品种。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为了促进我国林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一定要不断加强林业资源管理,调整资源结构,进而使其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既要维护我国生态稳定,同时也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在造林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先进技术进行科学种植,进而推动我国林业产业得以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希恒.林业资源管理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21,15(03):112-113.

[2]慕银杏.提高林业生产的营林方法及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06):67+69.

[3]金淑艳,刘艳春,袁月华.我国林业资源及造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J].黑龙江科学,2019,10(22):152-153.

作者简介:陈波(1973—),女,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检疫工作。

马志刚(1971—),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作者:陈波 马志刚

上一篇:循证医院管理论文下一篇:农民科技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