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教案

2022-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h7n9禽流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h7n9禽流感教案

H7N9禽流感有药可治

2013年3月31日,我国首次确认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体感染病例,病例公布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前我国多地均已报道有此类病例出现,一时间H7N9禽流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们似乎觉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危险了。确实,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新发传染病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人类与传染病的抗争仍将持续。近年来,影响人类健康的新发传染病主要是各种新型流感。

详解禽流感

流感细分型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不同可分为1~16个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可分为1~9个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近年来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流感主要有:甲型H1N1型流感、H5N1型禽流感以及最近出现的甲型H7N9型禽流感。

基因重组新病毒 甲型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感染人的情况,最近发现的由此病毒引起的人类感染致病尚属首次。初步研究结果表明,H7N9病毒是由三种病毒重组后产生的。

目前尚不清楚人体是如何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但认为与禽鸟接触可能有一定关系,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结果尚未提示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特性,目前认为该病毒可能是通过呼吸道或飞沫传播,即便如此,与H7N9禽流感患者接触时,采取呼吸道预防措施仍是必要的。

药物抗流感

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按作用机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作用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神经氨酸酶,另一类作用于质子通道M2蛋白。目前临床上对于各种新型流感主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有3种: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

奥司他韦(口服) 神经氨酸酶在病毒颗粒从被感染宿主细胞中释放和病毒在人体内传播中起关键作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达菲)通过干扰病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

临床发现,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物有助于减少甲型H1N1流感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此次流行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病情进展快,易形成重症肺炎,目前主张使用奥司他韦治疗,且建议尽早治疗。

帕拉米韦(注射) 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帕拉米韦为静脉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已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紧急使用授权,2013年4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此药尤其适合对奥司他韦耐药的流感病毒所致感染,以及难以口服奥司他韦的患者。

扎那米韦(吸入) 扎那米韦以粉雾剂吸入给药,直接作用于病毒感染部位呼吸道,不良反应较少,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有哮喘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慎用,较小的儿童难以掌握吸入方法,不能使用。用于成年患者和12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板蓝根对H7N9禽流感有效,故目前不推荐使用板蓝根来预防或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属于新发传染病,人类对其认识尚待进一步深入,只要人们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措施来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相信能很好地控制此次疾病的流行。

作者:沈银忠

第2篇:H7N9禽流感对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

【摘 要】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爆发了持续近一年的H7N9禽流感,受其影响,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生产经营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从公共卫生风险倾斜作用视角,探析了此轮H7N9禽流感风险的生成发展过程、特征。最后针对这公共卫生风险倾斜作用的可能,为规模化养殖企业提出了若干相应的应对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公共卫生风险;H7N9禽流感;风险演化

0.引言

从2013年4月初开始H7N9禽流感疫情袭来,为了公众的生命健康,各地活禽交易市场休市、封市,在最初短短的1个多月,疫情给中国家禽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400多亿元。这轮禽流感疫情持续到2014年3月。H7N9禽流感疫情对家禽业造成致命打击,养殖企业损失惨重。禽流感这一公共卫生风险从始初的食品安全、人身安全风险迅速地转化成规模化禽类养殖企业的经营风险——价格暴跌、消费量急剧萎缩。面对日益频繁且难以准确预测的禽流感,无论是企业还是相关单位、政府部门都需要对禽流感风险的发生、演变、传导过程有新的认识,共同构建长效的禽流感风险防控机制。

1.H7N9禽流感风险演变过程

从历史上看,禽流感对于养殖行业是相当常见的。我国也经历数次严重的禽流感,典型的有在2005年10月和2012年6月均发生过的H5N1禽流感。然而,此前国内任何一次禽流感带成影响都远不及本轮H7N9禽流感特殊与深刻。因此有必要对H7N9禽流感疫情演变作详细梳理。

1.1 H7N9新病毒的发现

2013年2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3例。3月30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诊断3名患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确认其为新亚型流感病毒,但上述3例病例之间无流行病学关联,遂于3月31日向社会公布以上病例。

1.2媒体渲染下民众恐慌

鉴于H7N9禽流感病毒的全新性与危害不可预知性,政府实行网络直报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如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需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经专家研究论证,各地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42条等采取了“定期消毒”、“休市”、“闭市”、“禁止活禽出入”等强制措施。据2014年2月21日《人民日报》,在此日之前广东、浙江等9个省份共关闭了2200多个活禽市场。媒体蜂拥报道对H7N9禽流感形成宣传轰炸之势,人们谈“鸡”色变,禽产品消费骤然萎缩。

1.3 H7N9疫情首次平息

2013年5、6月,第一次H7N9禽流感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病例处于散发状态,媒体渲染性宣传逐渐平息,各地禽产品消费逐渐恢复,禽产品交易回归正常,价格回暖,禽类养殖企业为保证日后正常的禽类市场供应,加大禽苗投放数量。

1.4 H7N9疫情二次来袭

2013年年底H7N9禽流感卷土重来,呈持续散发态势,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月20日通报上海新增2例;广东省卫生计生委1月21日报道广东新增26例;浙江省卫生计生委1月21日通报浙江新增3例;江苏省卫生厅1月21日通报江苏新增3例。

1.5 H7N9疫情落幕退去

2014年4月,H7N9禽流感影响逐渐消失,没有新增病例报告。自此,本轮H7N9禽流感疫情终告结束。持续时间达一年之久,H7N9禽流感成为当年最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国内禽类养殖行业经历生死考验。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2013年上半年家禽产业直接损失600亿元,2014年以来已损失200亿元。

2.此轮H7N9禽流感的几个重要特征

2.1总体持续时间长,构成“禽流感组合拳”

此轮H7N9禽流感时间跨度近一年(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从严格意义上说,发生了两次,一次在是2013年4月,另一次是在2013年12月。从单次疫情来看,它们与以往的禽流感有相同:与流行病学上疫情病程吻合,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短,大体上是3-5个月不等,过了这几个月就是恢复生产的相对安全期。但是,本轮的前一次禽流感疫情刚结束不久,相距数月,又发生了第二次疫情,历史罕见。这形成了对养殖企业的“禽流感组合拳”,头一次“常规拳”打击,企业一般都能挺过去,但第二记“重拳”则构成致命一击,被击倒的多数企业再也爬不起来。

2.2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羊群效应”

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飞快。信息一旦公布就不存在收回的可能。并且,信息传播的后续发酵与演变的趋势更是难以预料。一方面,部分新闻媒体为吸引眼球,出于增加点击率、收视率、收听率的目的,倾向于引导民众向不利于被报道行业发展的方向来接受信息。另一方面,自媒体信息时代,大众既是信息的接收体,也是信息发送体。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加剧了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一旦有负面报道出现,不论信息真实与否,大家以“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来收取并传递信息,从而形成信息传播的“羊群效应”。

2.3政府对于疫情形势判断的偏误

历史上不乏禽流感造成人大量死亡的纪录,但并非所有的禽流感都能传染给人,即便传染给了人,也并不一定造成人的死亡。本次的H7N9禽流感便有几个重要实事需要陈述:

(1)H7N9禽病毒是否是造成若干人死亡的根本原因尚不明确;(2)部分H7N9病毒感染者之前没有接触过禽类;(3)大多感染H7N9病毒死者本身患有其它基础病,而与此同时,政府要求各医疗机构实行的H7N9病情的网络直报制度。给人带来一种直观感觉是:H7N9禽流感病毒=人死亡,这无意中造成了消费者的高度恐慌。可以认为,政府对于疫情情势判断是存在偏误的。一般来说,在没有明确禽流感发病、传染病理机制之前,不应匆忙给出级别过高的应对方案。比如,对“流感”与“禽流感”的概念使用上,国际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在疫情爆发之初,为避免相关行业受到不必要的影响,就建议在媒体宣传上采用“H7N9流感病毒”或“H7N9病毒”的称谓来代替“H7N9禽流感病毒”。如果这样,其产生的后续作用将大不一样,相关行业在相当程度上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3.公共卫生风险向企业集中倾斜

禽流感的发生对整个社会的卫生与健康安全构成巨大的公共威胁,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卫生风险。公共风险本应在公共中均匀分布、公共承担,但公共风险的作用影响却往往并不一定“公共”。如禽流感虽为“公共风险”,但其风险归宿却非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社会,而是具有倾斜集中性。在当今的卫生防疫措施和社会管理制度下,禽流感即便大规模爆发,通过有效的防疫与隔离、医疗救治,一般可以避免人大面积死亡。然而,公共卫生风险并未从消失,它会演化成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市场经营风险。进入到工业化社会,活禽产品以大规模养殖供给为主,禽流感一旦爆发,若没有相应补偿保护机制,禽流感对规模化养殖企业影响足具颠覆性,不管养殖场的禽类是否感染禽流感病毒,无非是要面临活禽被扑杀,或者禽产品销售萎缩的局面。规模化养殖企业将受到首当其冲的影响,风险大部分都集中在规模化养殖公司。

但是,不能因禽流感风险自然倾斜集中于规模化养殖企业,而对这种风险归宿分布置之不理,公共风险在理论上应由公共财政承担。如果能够认定禽流感是由于养殖行业的养殖行为造成的,则可以认定这种风险属于“私人风险”,而不是“公共风险”,那么,企业不但要承担其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应对社会外部损害也要承担责任。相反的,政府公共主体则应对承担主要的风险成本。如,核电站的运营具有很大风险外部性,所以一般由国家运营,以国家作为责任主体对其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予以承担。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禽流感来自于规模化养殖企业,禽流感的爆发往往不是由于企业生产过程的不安全所引发的,相反,规模化养殖企业因实施了更为严苛的防疫措施,其活禽很少感染病毒,乃至于降低公共卫生风险发生的可能。但是,禽流感一旦发生,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为了控制疫情一般采取扑杀政策,即便没有强行实施扑杀措施,也会动员消费者减少杜绝食用禽肉产品,从而禽产品消费急剧萎缩,企业从而受到巨大的伤害。这相当于企业以所谓“市场风险”的形式承担了社会公共风险,企业为公共利益减少个体利益,事实上构成了公共风险的个体承担。

4.后H7N9禽流感时代规模化禽类养殖公司应对困境的建议

4.1禽流感发生期企业与相关部门沟通

禽流感作为一种常见的动物疾病,本身并不可怕,事后,专家发现没有证据证明是鸡传染给人H7N9病毒。但由于部分媒体的不客观公正报道,引起人们“谈鸡色变”。鉴于此,禽类养殖企业应主动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沟通,既要承担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配合实施禽类传染流行病的监控与风险公布,还要阐明事实,督促政府规范媒体宣传,开展有关防控禽流感知识的科普教育,做到正确认识、科学防范,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正确消费畜禽产品,消除民众恐慌,要配合相关部门建立起媒体信息传播负责制度,杜绝媒体对一些影响重大的信息随意传播。

4.2争取相关政府农业政策支持

禽业养殖业从属于大农业,具有很明显的弱质产业特征,但养殖业以不同于粮食生产,国家为避免粮食生产大起大落,在粮食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会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而禽类养殖业虽挂靠在大农业的范畴之内,却大体上是作为一般的市场行为主体参与市场的生产与经营,除了税收减免之外,没有其它比较稳定的农业支持政策。后禽流感期,若仅靠禽类养殖行业自身恢复发展,过程将会相当漫长。因此,规模化禽类养殖公司应当基于自身从属于大农业具有弱质性特征,向相关政府部门及时报告H7N9禽流感对企业造成的冲击,争取应得的相关农业支持。

4.3探索商业养殖保险模式

禽流感风险是悬在对养殖企业头上一把利剑,不可不防。国家虽然把禽流感风险视为公共风险,但是,要完全依赖公共财政资金来抵御风险,对企业损失进行充分补偿,目前看来很不现实。我国的禽类养殖企业数以万计,规模庞大,这符合保险市场进行保险交易所要求的“大数法则”前提。因此,调研小组认为,可以尝试通过行业协会组织与保险公司磋商,探索禽流感风险的商业保险模式。

4.4流感初期的产量决策要稳妥

禽流感发生具有周期性,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公司采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措施,尽可能避免或者降低禽流感所带来的影响,并按要求做好禽流感的事前防控工作。由于养殖业具有周期长的特点,一旦投入后便难以退出,此轮H7N9禽流感给所有的禽类养殖企业都提了一个醒,在禽流感发生后,产量决策要稳妥,不盲目跟风扩大生产,应适当减少投苗量,以降低风险。

4.5产品经营多元化,降低企业风险

目前,规模化禽类养殖企业肉鸡生产单一化经营中比较普遍。禽流感一旦爆发,养殖企业没有其它业务收益做支撑,其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期盼疫情散去。因此,禽类养殖公司还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从而化解、降低禽流感风险对企业产生带来的冲击。

作者:苏毓敏 黄鹏 邹青青

第3篇:河南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

[目的]通过对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的调查分析,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实验室检测。

[结果]确诊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经救治后痊愈出院。患者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咽拭子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均未发现异常临床表现。通过扩大监测流感病例160例和职业人群858例,均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当地活禽交易市场鸡咽拭子标本检出2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阳性鸡来源于外省。

[结论]活禽暴露是人感染H7N9 禽流感病毒的关键风险因素,暂无证据人传人,未发现人群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仍需开展扩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完善对感染谱的认识。

关键词: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 防控

2013年3月底,上海市、安徽省先后发生3例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患者均曾有活禽鸟接触史,经病原体分离鉴定后,于3月31日确诊为人感染新型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以下简称H7N9禽流感)[1-2]。这是全球首次报道人类感染这一亚型的禽流感病毒[3],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4]。随后2周,上海、北京、安徽、江苏和浙江5省(市)陆续确诊了更多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多数病例以重症肺炎为主要特征,并出现了较多的死亡病例。4—5月,发病人数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发病地区也不断扩大。

2013年4月10日20时,河南省周口市疾控中心接到市传染病医院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即派流行病学调查及检验人员对病例进行核实并采样,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为河南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流行病学调查

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以下简称《防控方案(第一版)》)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要求, 采用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内容包括病例一般情况、居住环境与暴露情况、家禽饲养情况、生活习惯与既往健康史、发病前暴露情况、密切接触者情况等。

1.2实验室检查

1.2.1标本来源及采集时间① 4月10日入院当天采集患者咽拭子及血清标本。② 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8人采集咽拭子、血清标本。③ 选择5所医院1周内所有门诊及住院的体温≥38℃的流感病例、严重呼吸道感染病例,采集咽拭子、血清标本。④ 对周口市所辖10个县区的禽、畜相关职业人群600人和城市、农村普通居民等非职业人群200人进行调查,采集血清。⑤ 在活禽交易市场,采集尚在销售的活鸡咽拭子标本。

1.2.2检测方法按照《防控方案(第一版)》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策略”,用病毒分离、RT- PCR和Real- time 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标本由周口市疾控中心国家流感网络实验室采用PCR法进行H7N9核酸检测,血清标本由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采用火鸡血球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特异性IgM抗体初筛,所有阳性和5%阴性标本运用微量中和试验进行复核确认。

1.2.3诊断标准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进行诊断。

1.2.4消毒和病例管理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要求,落实消毒、院内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措施。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患者,男,65岁,已婚,回族,农民。 既往有高血压史。家住周口市郊区,从事活禽宰杀及销售工作。

2.2疫情发现与确认

4月10日20时,周口市疾控中心接到市传染病医院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后,立即对病例进行了核实并采样。当晚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同时将病例标本送省疾控中心复检。4月11日21时39分,周口市传染病医院临床诊断为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并进行网络报告。4月12日16时,根据省、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周口市传染病医院网络订正为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4月14日8时,经中国疾控中心复核,省级临床专家组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周口市传染病医院随即网络订正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2.3流行病学调查

2.3.1就诊经过4月8日上午9时许,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全身乏力,体温38℃, 12时在小桥办事处高庄村卫生室谷嘉康诊所就诊,给予口服药物扑热息痛、吗啉呱、维生素C治疗,在诊所停留大约10 min,取药4包。患者按医嘱服药,下午体温降至正常。4月10日9时许,患者体温再次升高达39℃,伴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同时出现畏寒、肌肉酸痛、全身无力等症状。9时40分左右至周口市人民医院就诊,查心电图无异常,胸部X线片显示右侧肺部有阴影。医务人员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患者从事的工作,怀疑其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遂于当日11时将其转至周口市传染病医院进一步诊治,传染病医院门诊以“1.上呼吸道感染;2.右侧胸膜炎;3.流感”收治入院。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醒,精神欠佳,饮食差,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下降。入院当天即用达菲治疗,病情持续好转。4月23日, 根据国家卫计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2版)》中的出院标准,在综合会诊的基础上,判定该患者符合出院条件,于23日下午康复出院。

2.3.2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患者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咳嗽。临床表现为发热(入院时体温38℃,最高39℃)、乏力、肌肉酸痛、寒战、咳嗽、咳痰、咳血,无头痛、胸闷、流涕、呕吐、恶心等症状,无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血常规检查,白细胞7.6×109/L,中性粒细胞84.9%,淋巴细胞12.0%。胸部CT检查显示右肺下叶实变,有少量渗出。

2.3.3疾病暴露史患者在周口市健康路街边一售鸡摊位负责鸡的宰杀(该售鸡摊位与患者居住地距离约200 m),时常参与鸡宰杀后的脱毛、开膛等工序,与鸡接触机会较多,且宰杀鸡后无洗手习惯。发病前2周内无外出史。

2.3.4病原学检测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分别进行流感A、B、 H1、 H3、H5、新甲H1N1、H7、N9等共8种型别及亚型的检测,检出流感A型、H7、N9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后经河南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核实,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再经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证实,A/H7阳性,H 3/H5/PdmH1/N9阴性,重复进行N9检测,结果为阳性。

2.3.5密切接触者发病情况根据《防控方案(第一版)》的密切接触者定义,共确定密切接触者8人。其中配偶1人,共同生活的子女3人,外孙女1人,诊治医生2人,与患者在同一活禽销售摊点工作者1人。8人的咽拭子、血清标本检测均为阴性。对8名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每天早、晚2次测量体温,观察是否出现异常状况,结果8人均未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

2.4禽类感染情况

配合农业畜牧部门,在活禽交易市场对尚在销售的鸡采集咽拭子标本230份,其中2份检出H7N9阳性。追踪溯源,阳性鸡来源于华东地区某一地市,为外来性病禽。

2.5扩大监测

在日常流感监测的同时,开展1周的扩大监测。选择市级三甲医院1家、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家,监测对象为流感样病例(ILI)、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有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症状的患者,监测时间为4月18—24日。共监测了156例流感样病例及4例严重呼吸道感染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160份,血清标本130份,咽拭子、血清标本检测均为阴性。

2.6职业人群血清学调查

在本市的10个县区,共采集血清标本858人份,其中禽饲养、宰杀、运输、销售从业人员234人份,猪饲养、宰杀、运输、销售从业人员210人份,农贸市场工作人员103人份,厨师111人份,城市和农村普通居民各100人份,血清标本检测均为阴性。

2.7暂停活禽交易措施对疫情的影响

4月14日病例确诊后,全市暂停活禽交易,采取关闭农贸市场活禽宰杀销售摊点等措施后,全市未发生新增病例。

3讨论

3.1本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

该患者起病急, 有发热, 并伴有呼吸道症状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人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同时经对该患者咽拭子检测, 结果显示H7亚型和N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加上该患者有明确的禽、鸟暴露史,因此该患者经卫生部专家组确诊为河南省第一例散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① 男性; ② 年龄65岁;③ 发病在城市;④ 有活禽密切接触史;⑤ 有高血压;⑥ 共同暴露人群和密切接触人群中未发现类似病例;⑦ 当地未发现禽流感动物疫情。其基本特点与中国-世界卫生组织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组于2013年4月发布的《考察报告》中总结的病例特征,即年龄中位数为62岁(2-89岁);年龄相对偏大且男性占多数;约60%的病例具有各种合并症,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相符。

3.2暂无人传人的证据

患者发病后截至4月24日,8名密切接触者均未出现发热等症状。患者亲属曾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与其同吃、同住、陪护,部分医务人员也在其发病期间有过无防护的接触, 经过10 d医学观察,没有发现发热症状,表明患者没有将疾病传染给他人。根据《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考察报告》,全国的H7N9病例,除3起家庭聚集性病例外,几乎全部病例均为散发。3 000多名密切接触者中,19名出现了呼吸道症状,但RT-PCR检测H7N9病毒均为阴性。对他们严密的医学观察也未发现人传人的确切证据[5]。但从理论上讲存在病毒基因重组获得人际间传播能力的可能性,概率虽小,但仍应警惕人际间传播的可能性,应高度重视,进一步观察研究。

3.3禽传人的可能性分析

本例患者从事活禽宰杀职业,接触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活禽,这是确定的危险因素。周口市活禽市场禽感染调查中发现2份H7N9阳性样本,提示禽是可能的传染源。发病前接触活禽是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禽流感一般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但迄今仍未能确认禽流感病毒向人类传播的具体方式,可能主要经呼吸道传播。Shortridge等[6-7]研究认为,尚无足够证据证明能否垂直传播,但从自然感染禽流感病毒家禽的鸡蛋蛋黄、蛋清及蛋壳中均能分离到病毒。WHO报道,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的活禽市场里发现了H7N9禽流感病毒。在上海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光顾的活禽市场环境标本中,检出了H7N9病毒,这表明病毒RNA造成污染的存在。虽然不能作出确切的结论,但上海市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后人的病例数明显下降了。鉴于多数病例都有活禽或活禽市场的暴露史,因而活禽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高危因素。

3.4易感性

目前我国已经发生的人禽流感病例中,多数有免疫力低下背景。本次疫情的患者,年龄偏大,又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的危险。既往观点认为,人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但本次流行的H7N9禽流感病毒已被证实因HA基因出现Q226L的变异,提示对人类哺乳动物呼吸道α-2,3和α-2,6唾液酸多糖受体的结合能力增强,而使人类对其易感[8]。相关突变PB2基因的E627K变异,使其能在较低温度下的哺乳动物的呼吸道复制。病毒基因H7片段Gln226Leu与Gly186Val位点PB2片段Asp701Asn位点出现重大变化,增加了病毒在哺乳动物中的适应性以及感染人的能力[9]。

3.5轻症病人和隐性感染

本次在5家医院的扩大监测,以及在858份高危职业人群的监测中,均未发现有阳性结果,但并不能排除H7N9有轻症病人和隐性感染。人群隐性感染状况,轻症病例的规模等都未知,可能是存在但未监测到的原因。国内已知的报道证实,4月份在北京发现首例病例后,在强化监测中发现了首例无症状携带者,是一名4岁男童;5月28日,在北京市大规模常规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中,从流感样病例监测中确诊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轻症病例,该6岁男童经过治疗后已经体温正常出院,目前患儿健康状况良好。可见,轻症患者、病毒携带者的发现和隐性感染率的确定有待于扩大监测。

4参考文献

[1]Gao R, Cao B, Hu Y, et al. Human infection with a novel avian-origin influenza A (H7N9) virus[J]. N Engl J Med, 2013,368(20):1888-1897.

[2]Kageyama T, Fujisaki S, Takashita E,et al.Genetic analysis of novel avian A (H7N9) influenza viruse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in China,February to April 2013[J/OL].Eurosurveillance,2013,18(15).http://www.eurosurveillance.org/ViewArticle.aspx?Articleld=20453.

[3]Parry J. H7N9 avian flu infects humans for the first time[J].BMJ,2013,346: f 2151.

[4]Uyeki TM,Cox NJ.Global concerns regarding novel influenza A (H7N9) virus infections[J]. N Engl J Med,2013,368(20):1862-1864.

[5]Li Q,Zhou L,Zhou M,et al.Preliminary report: epidemiology of the avian influenza A (H7N9) outbreak in China[J/OL]. N Engl J Med,(2013-04-24)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l304617.

[6]Shortridge KF, Zhou NN, Guan Y,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vian H5N1 influenza viruses from poultry in Hong Kong[J].Virology,1998,252:331-342.

[7]Update: isolation of avian influenza A (H5N1) viruses from humans-Hong Kong,1997-1998[J].MMWR,1998,46(52-53):1245-1247.

[8]毛青.科学认识H7N9,有效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病毒[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8):693-695.

[9]陈恩富,柴程良,孙继民,等.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5):625-627.

(收稿日期:2013-06-13)

作者:刘英 申运动 李燕婷

第4篇:H7N9禽流感教案

预防H7N9禽流感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禽流感概念、传播途径和禽流感预防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禽流感的预防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禽流感的预防知识指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教 具:多媒体或讲义材料 课 型:新课 授课形式:课堂教学 课 时:1课时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

1、H9N

2、H7N

7、H7N

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2、 什么是H7N9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中,H和N分别代表病毒外膜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依据它们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

此次报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H7N9和N9N2基因重配的新病毒。

3、 H7N9流感病毒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H5N1禽流感病毒有何不同?

这三种病毒都是甲型流感病毒,但是它们之间有明显不同。H7N9和H5N1都是动物流感病毒,偶尔感染人类。H1N1流感病毒则分为通常感染人类和通常感染动物两类病毒。

4、 人是怎样感染上H7N9禽流感?

部分确诊病例曾经接触过动物或者处于有动物环境当中。2013年4月4日,在上海市一家市场上的鸽子中检出H7N9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有较高同源性。但人如何感染尚不明确。动物传播给人类以及人际间传播的可能性正在核实中。但是目前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由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经呼吸道、接触等方式传播给人类。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

5、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潜伏期有多长?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6、 这些禽流感对人体危害大吗? 根据既往资料,人禽流感均为散发。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禽流感(包括此次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目前它们在人群中传播力不强。

但是既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死率十分高,约为40%。这次H7N9禽流感病毒,也有很高的病死率。截止至2013年4月3日,确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9例,其中3例死亡。

7、 哪些人需要更加注意预防H7N9禽流感?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需要比普通人更加注意预防。如果这类人群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7周内活动情况。

8、 得了H7N9禽流感,早期有哪些症状?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起病急,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9、 最近是不是不能吃家禽了?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因此,完全熟透的家禽/猪肉等是可以食用的。

但是禽流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因此五六分熟的鸡排,火锅需要谨慎食用。

10、 普通人应该如何预防禽流感?

冬春季节是人感染禽流感的高发季节,采取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人感染禽流感。

(1)、尽量避免去活禽市场或摊档,不购买活禽、不自行宰杀活禽;要购买、食用有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其产品。

(2)、如在野外发现生病或死亡的野鸟,不要轻易接触,应及时报告所在地区的野生动物(林业)管理部门。

(3)、注意饮食卫生,禽肉、禽蛋等一定要煮熟煮透食用;注意厨房卫生,砧板做到生熟分开。当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佩戴手套;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A、勤洗手:接触禽鸟或其粪便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摸眼睛、口鼻。

B、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C、注意生活、工作环境整洁、通风。

(5)、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注意饮食多样,均衡营养。

(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是否去过活禽市场、近期去过哪些地方旅行等。

(7)、从事家禽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的职业人群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口罩、穿工作服等),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发现病、死禽及时报告动物卫生管理部门,以及时、妥善处理。

(8)、外出踏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 (9)、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

11 、如果出现高热咳嗽的症状怎么办?

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7天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使用药物。

课后小结:(略)。

第5篇:H7N9禽流感预防教案

手足口病及H7N9禽流感预防

四年级(5)班流感预防知识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

2、

3、 了解手足口病及H7N9禽流感症状。 让学生了解手足口病及H7N9禽流感的预防常识。 通过学习,加强学生生命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充分了解手足口病及H7N9禽流感症状及预防常识。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手足口病及H7N9禽流感的相关信息,制作成课件。 课型:新授

教学时间:一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2、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

5、H

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 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二)了解手足口病及禽流感的症状

1、手足口病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患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运动障碍;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面色苍灰、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2、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 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三)了解H7N9禽流感的预防常识

流行病学

1、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2、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3、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均为成人。

4、高危人群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预防措施

1、对鸡肉等彻底煮熟,不要吃半生不熟鸡蛋。

2、 广东疾控中心称可用达菲做早期治疗

3、 尽量不接触活禽鸟和猪等。

4、 病毒在100℃中一分钟可被消灭。

5、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的免疫力

6、 要勤开窗,不要因为害怕pm2.5而把窗户紧闭,导致空气不流通。

7、 避免去人多的地方,现在病毒虽还没有变异到人传人,但年老体弱和幼儿抵抗力差,还是要注意的好。

8、在家的时候,采用熏醋的方法在家庭中用于预防不耐酸的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等所引起的感冒有一定效果。

9、 春夏转换季节,一定要注意保暖,千万不要觉得,天气变暖了,就可以少穿衣服,不要着凉了。

10、 早睡早起,生活要规律,不要再暴饮暴食,多吃蔬果,不抽烟,少喝酒,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四)、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五)课堂小结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看看下面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再想想我们该做些什么?(课件展示我国禽流感情况)

(六)学生讨论交流

第6篇:《预防H7N9禽流感》班会教案

四年级

龙家坛

目标:

1、 初步了解(流感)病毒,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过程:

一、讲授有关禽流感病毒资料,了解有关禽流感知识。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

1、h9n

2、 h7n

2、 h7n

3、 h7n

7、h5n

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征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之后,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血痰,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者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了解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禽流感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病毒并不可怕,科学能战胜病毒。

科学家本领真大,发现了这么多抵抗病毒的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做?

不许禽流感病毒进入我们身体内、多锻炼、开窗、不到疫区、打预防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来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其他的人还不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告诉他们。 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1、不去疫区旅游。

2、不与活禽接触。

3、重视疾病预防。

4、重视高温消毒。

5、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室内通风。

现在让我们来做健康小卫士,每个小朋友贴上标志,让我们去告诉爸爸妈妈和家里的人吧。

第7篇:h7n9禽流感症状及如何有效预防h7n9禽流感

h7n9禽流感都有哪些症状?

如何有效预防h7n9禽流感?

h7n9禽流感症状 1. h7n9禽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

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

2. 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已发现鸡死亡。 3. 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

4. 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5.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

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胸腔积液、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6. H7N9的临床表现为:

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 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如何有效预防 1. 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注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环境清洁,尽量少去空

气不流通场所,同时勤洗手。尽量保持每日喷洒双氧水等消毒液1次。

2. 注意个人卫生,出现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若为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

一定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定期测量体温。

3. 避免去暴发禽流感的地区,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接触禽畜后切记要用洗手液及

清水彻底洗净双手。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避免接触这个传染源,如果有过类似的接触,不放在家中置办一款空气净化器机器人,除菌除尘不手软。

4. 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H7N9禽流感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

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少饮酒,饮食宜清淡,每天摄入一定的蔬菜水果为宜。

5.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它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

毒药都很敏感。另外,如果接触了病死禽或从禽流感疫区回来后出现发热、咳嗽、流

涕、全身酸痛、发高烧、浑身疼、没劲、关节疼、鼻塞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并告诉医生接触禽类和外出的情况。

转载注明:优购学习大巴

第8篇:H7N9禽流感症状 及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推荐)

H7N9禽流感症状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

H7N9禽流感症状

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

1,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

2,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3,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4,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戴手套。

5,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和保存。

6,肉类及蛋类需煮熟煮透才可食用,避免接触发热病人。

7,体弱者到医院看病,建议佩戴口罩。

8,五六分熟的鸡排、没熟透的火锅涮肉需谨慎食用。

9,38度以上高热伴有咳嗽立即就诊。

第9篇:H7N9禽流感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1.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正确的是C 2. 体外试验表明,( )和干扰素-α联合治疗,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具有一定抗病毒作用C 3. 埃博拉病毒60℃灭活病毒需要D 4. 以下不能对寨卡病毒灭活的是C 5. 以下不能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是D

6.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胸部影像常呈双肺多发( )及肺实变影像B 7.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C

8. 寨卡病毒病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成人用法为C 9.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为线性非节段A 10. 以下关于黄热病有误的是D

11.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属于( )病毒科D 12. 以下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叙述有误的是D 13.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错误的是C 14.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错误的是E 15.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正确的是D 16. 以下关于黄热病流行病学有误的是B 17.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错误的是C 18. 以下关于黄热病有误的是A

19.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学检查内容为血清中分离A 20.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 21. 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药物首选B 22.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有误的是C

23. 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并且体温( )者,属于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D

24.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C 25. 以下关于黄热病毒有误的是A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26. 以下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是C 27. 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对象不包括A

28. 医疗机构针对埃博拉出血热应采取的防控措施为D

29.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病房地面( )使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消毒A 30. 收治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的病区(房)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的防护应当遵循( )原则B

31.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血常规有误的是C 32.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错误的是C 33. 中东呼吸综合征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为A

34. 黄热病可引起广泛组织病变,其中( )病理变化具有诊断特异性B 35.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戴C 36.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实验室检查有误的是D 37. 黄热病毒损害的主要靶器官B

38. 寨卡病毒病的病毒核酸检测采用( )检测A 39. 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病主要集中在D

40. 对可疑H7N9病例要及时规范采集呼吸道标本进行病原学及相关检测,尽可能采集B 41. 对疑似或确诊的H7N9病例以及流感流行季节出现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具备重症危险因素的患者,要在发病( )内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A

4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半数以上病例出现C 43.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染的叙述有误的是B 44. 医护人员参与救治中东呼吸综合征临床诊断病例时应采取A

45.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有误的是C 46. 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史不包括A 47.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C

4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疑似病例为具有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D 49. 以下关于人感染禽流感正确的是D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50. 医疗机构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的防控,应做到B 5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为B 52. 埃博拉病毒中( )对人不致病C 53.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治疗有误的是C

54. 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 )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D 55.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正确的是A 56. 埃博拉病毒基因组编码为C

57.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错误的是B 58. 黄热病的主要传播途径B

59. 禽流感病毒加热至100℃( )以上可灭活B 60. ( )黄热病的治法为清热化湿,透表解肌A 61.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错误的是B?

62. 医务人员暴露于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当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再用( )消毒液擦拭消毒C

63. 埃博拉病毒在室温及4℃存放( )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A 64. 以下关于黄热病有误的是C 65.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正确的是D 66. 以下关于黄热病治疗和预防有误的是D 67. 埃博拉病毒100℃( )即可灭活病毒B

6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试用B

69. 采集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标本时应当做好个人防护,标本转运应当按照( )感染性物质包装运输要求进行A

70. 以下关于黄热病治疗有误的是C 71. 以下关于黄热病一般检查正确的是D 72. 寨卡病毒传播媒介主要为B

73. 埃博拉出血热需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用( )进行病毒分离D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74.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治有误的是C 75.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治疗,错误的是A 76. 中东呼吸综合征重症病例多在( )进展为重症肺炎B 77. 埃博拉出血热非重病患者发病后( )逐渐恢复A 78. 以下关于埃博拉病毒正确的是C

79.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实验室检查( )减少B

80. 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的防控中,未设立发热门(急)诊的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的( )应急预案B

81. 黄热病的典型病例临床过程不包括D 82. 寨卡病毒病通常以( )为主D 83.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C

84. 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时,奥司他韦的成人剂量为( ),疗程5-7天B 85.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有误的是D

86. 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时,重症病例或无法口服者可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成人用量为( ),静脉滴注,每日1次C

87.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与护理中必须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后,再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处理D

88. 黄热病的流行病学史为发病前( )内有在黄热病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C 89.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多在发病( )出现重症肺炎D 90.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D

91.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治疗有误的是A 92.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D 93. 采集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标本的容器应置于具有( )的外包装中C 94.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的主要标准是D 95. 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类呼吸道结合的受体为A

96.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MERS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 ),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订医院感染防控预案、工作流程并进行演练D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97. 对医疗机构内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的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 )D

98. 关于H7N9禽流感的治疗,下述说法错误的是A 99. 热毒壅肺,内闭外脱型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治法为D

10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 )以上B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正虚邪陷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推荐方剂为D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错误的是D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B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正确的是D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病毒核酸检测最好采用D 以下关于黄热病诊断有误的是E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理主要表现不包括A 寨卡病毒病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D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以及有重症危险因素、无法经胃肠给药或胃肠功能减弱的患者,建议使用B

110. 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 )个N亚型C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寨卡病毒病的临床诊断病例是C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严格执行A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严格执行C 余邪未净证黄热病的治法为B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一般实验室检查可有( )减少D

人感染H7N9禽流感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不包括D 寨卡病毒病症部分病例可有B 黄热病的一般检查中呈升高的是D 邪毒壅肺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治法为A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受体为D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较大范围污染,消毒首选A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药治疗有误的是C 城市型黄热病传播媒介主要是B 寨卡病毒病主要与( )进行鉴别诊断D

H7N9禽流感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D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无创通气治疗( )无改善,需及早考虑实施有创通气A 医务人员暴露于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当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再用( )消毒液擦拭消毒C

128. 129. 130. 以下关于黄热病流行病学正确的是D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其动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特异性抗体水平呈( )或以上升高C

131. 132. 黄热病的治疗中禁用C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病房物体表面如床头柜、水龙头、门把手以及各种台面等,用( )的含氯消毒剂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表面C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正虚邪陷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主症为C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错误的是D 黄热病的临床诊断病例为疑似病例且A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重症高危因素不包括A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正确的是D 以下关于H7N9禽流感病毒叙述有误的是A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生化检查中尤以( )为主A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正确的是C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错误的是D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正确的是E 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描述正确的是A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C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145. 146. 147. 148.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实验室检查错误的是A 黄热病毒的主要侵入部位不包括D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实验室检查有误的是D

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史为发病前( )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C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检查有误的是D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传播途径正确的B 埃博拉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A 以下关于埃博拉病毒错误的是D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误的是A 寨卡病毒病高热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儿童C 以下关于医务人员进出埃博拉出血热隔离病房有误的是D

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解除隔离治疗的条件为连续( )血液标本核酸检测阴性A 医务人员在中东呼吸综合征诊疗工作中,如有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暴露风险时或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诊疗操作时应当戴E

158. 159. 黄热病的一般检查中呈下降的是C

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经治疗体温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好转,病原学检测( ),可出院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C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人感染寨卡病毒后,约( )出现症状B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有误的是A 医护人员和看护人接触病人时应当采取( )措施E 以下关于黄热病中医治疗有误的是C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病例为B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属于( )病毒科D

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时,扎那米韦适用于( )以上人群C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学检查内容为血清中分离B 黄热病毒为A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隔离及防护有误的D 以下符合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史依据的是D 黄热病毒不会与( )产生交叉血清学反应D 近几年报道的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是C ( )的推荐方剂为沙参麦门冬汤合竹叶石膏汤D

医务人员进行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的操作时的防护是A 埃博拉出血热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 )内死亡D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病毒核酸阳性可持续C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查错误的是D 以下关于黄热病临床表现有误的是C

当埃博拉病毒释放到淋巴或血液中,可以引起( )以及全身固定的或移动的巨噬细胞感染B

180. 181. 182.

C 寨卡病毒病发病后症状持续( )缓解,预后良好B 寨卡病毒60℃( )可灭活C

前往黄热病流行区人员应在出发前至少( )接种黄热病疫苗,同时采取个人防蚊措施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黄热病毒有( )血清型A

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最显著的表现为D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错误的是A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断有误的是C 截至目前,寨卡病毒病以( )疫情最为严重B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试用B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治疗错误的是C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传染源错误的是B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潜伏期为C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病例分类为E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C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194. 195. 黄热病毒60℃( )可灭活C

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的活动原则上限制在C

上一篇:公司人员管理岗位职责下一篇:医院管理人员任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