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诚最新作品

2022-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海诚最新作品

“新海诚热”给中国动画电影的启示

摘 要:分析新海诚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和“新海诚热”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全龄化动画创作理念决定了新海诚动画艺术表现的广度,即题材和主题内容上的广度,以及所面对的受众的广度;立足于现实才能发挥动画电影的电影本性,动画技术的创新影响着动画艺术表现的高度,即电影画面的具体呈现以及音乐、叙事、人物等多方面的设计;而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借鉴和化用形成的独特的审美意境,决定了动画电影的深度,是对深层次美感的追求,也是对动画电影民族风格的一种建构。

关键词:新海诚;动画电影;全龄化;现实主义;CG动画;传统文化

经过前期作品在口碑和影响力上的积累和沉淀,再加上艺术风格的逐渐完善和成熟,《你的名字》终于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影片不仅在日本国内大范围上映,更是在海外获得了不俗的票房,自2016年末播映以来,迅速掀起了一股“新海诚热”,大量关于新海诚的报道专访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上,各大社交平台也在激烈的讨论这位导演以及它的作品。纵观其创作经历并深入分析其作品的风格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次电影的成功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有迹可循的。笔者通过对新海诚动画电影的文本分析总结出以下经验。

一、全龄化观念改革创作生态

著名的徐克导演曾经这样说道:“动画电影不等于儿童片,它是一种电影类型。”动画片自诞生之初就没有局限于某一类年龄段的人群,或者仅仅针对儿童观众群,之所以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大概是与其想象性、假定性的艺术特征有关。

60年代成立的东映动画公司注重动画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白蛇传》以爱情为主题,实现了受众向高年龄层的变化。1974年的《宇宙战舰大和号》开拓了青年层市场。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画进入了风格分化的时代,动画类型形成,随着动画类型的不断完善和细分,动画的受众群体出现了以青年为主逐步向全龄化扩散的趋势。2001年,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在日本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被认为是日本动画全龄化的形成标志。

新海诚的动画更加突出了一种成人化趋势,画面风格是唯美写实的(可能小孩并不喜欢这种太写实的风格),描绘的情感也多半是青年人之间感情的羁绊或者是孤独感。《追逐繁星的孩子》和《你的名字》从剧本创作阶段,便致力于打造全年龄阶段的故事和受众群。

可以这样说,动画的全龄化观念拓宽了动画电影创作的广度,题材和内容上都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并且面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还出现了有针对性的类型动画。受众定位的广泛性让动画电影的票房有了一定的保障,同时电影版权的价值延伸也被拓宽到多个领域,而不仅限于儿童市场。

近期,以《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精灵王座》《小门神》为代表的一批国产动画电影在故事情节上去低幼化,内容充满人生哲理;在讲述上注意中西文化结合,探索大众化的审美趣味,以其独特的方式重现经典故事,既受到儿童的喜爱,又在成人的世界形成话题并引发广泛好评,成为中国动画电影打造“全龄化”模式的典范[1]。中国动画电影开始走向一种观念上的回归。但要像日本动画电影一样真正的实现动画全龄化,首先得先从创作观念上进行彻底的转变。

二、动画电影也需要立足现实、讲好故事

動画也可以是反映现实的艺术。因动画夸张性的表现形式,多数的电影史学者并没有将动画片归为电影类型的一部分。因为电影艺术强调的是反映现实的能力,真人实拍电影的照相性、纪实性正好体现了这一特点。而动画艺术形式的虚拟性,往往让人们认为动画只适合于表现一些想象的、虚拟的东西。

新海诚便是用动画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的最佳例子。无论是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日本现有的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还是影片表现的现代人的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状态,都给观众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日本的观众能够从影片当中找到场景的原型甚至是自己的影子,而国外的观众也能从画面和故事当中了解如今的日本。这种时间和心理上的接近性,让影片呈现出一种真诚、亲切的气质,我们很快便在新海诚的影片之中找到情感的共鸣。新海诚的动画电影可以说是用动画的形式来呈现现实的故事和真实的情感状态。真人实拍电影能够表达的内容,动画电影同样能够实现,并且丝毫不逊色。

日本动画电影之所以能走向国际,主要还凭借其超强的叙事能力,不再是动画的形式描绘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致力于将宏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加注在丰富曲折的故事之上。或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或是描述真实的心理状态。

动画如果单纯凭借其奇特的表现形式,吸引力注定是不会长久的。真正保持动画电影生命力的,还是影片所传达的内容和思想。60年代,东映动画公司和手冢治虫的虫制作所,开辟了两种动画制作模式,其中东映动画便是致力于长篇剧情电影。“主要运用剧场版长篇电影这一媒体,实现了不同于欧洲动画的复杂的故事情节、面向青年的内容、可以转移的人物形象”,这一模式延续到宫崎骏、高田勋、押井守等导演的谱系[2]。但是新海诚的电影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戏剧性的叙事模式,一边保持着其强烈的抒情色彩,一边创造出类似于私小说、散文式的心理叙事方式,将抒情和叙事有机结合起来,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故事体验。

相比之下,中国动画电影至今仍然延续着从传统的神话故事或是民间传说中选取创作素材的习惯,注重追求一种故事内容上的离奇性,但正是这种一味的离奇性让观众与影片本身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另外这种对于经典的解读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因此,中国动画电影不仅要在传统经典中找寻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更应该着眼于当下,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故事,关注现实问题,进而引发观众的思考,而不仅仅是从绚丽夺目的画面中寻找这一种单纯的视觉快感。

另外,动画电影作为一种叙事的艺术,同样需要通过好的故事来表达出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态度。因此,无论是面向儿童的卡通动画片,还是面向成人的动画电影,都应该在故事情节设置、叙事方法、台词上面下足功夫。

三、创新动画技术提高画面质量

CG技术的兴起和流行,使得日本现代动画产生出迥异于美国的动画制作方法。如今,日本动画界普遍意识到,数码技术只不过是表现途径,从表现结果来看,把数码图像和手绘图像合成是可行的[2]。

从宫崎骏的中后期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数码图像的身影,但是这些图像并没有影响到传统手绘动画的整体美感。在新海诚的动画中,二维计算机动画技术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精美的画面来自于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制作方法,人物形象和静态场景坚持手工绘制,然后用3DCG技术完成动态图形和复杂场景的建模。新海诚的动画电影靠着这样一路继承并创新的精神不断地焕发生机和活力,发掘动画电影的无限可能。

因此对于中国动画电影来说,一方面,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动画制作技术,要大胆尝试和学习先进的动画技术来扩充动画艺术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又不能一味的照抄照搬,把别人的技术原封不动的拿来,而是应该考虑到中国独特的审美传统和美学意识,有选择性的运用和创新。

四、传统文化艺术是动画电影内涵的保证

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文化立国”的战略,动画电影作为一种传播日本文化的手段被提高到政策的高度。相比早起的单纯从素材上进行取材,日本动画电影越来越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日本独特的艺术文学、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武士道精神等贯彻在电影叙事当中,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认同和接纳[3]。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新海诚将日本文学运用到了商业电影的创作当中,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方法,也使得语言充满诗意,整部影片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色彩。首先,发源于《源氏物语》的“物哀”审美直接影响了新海诚动画电影的创作宗旨,不同于以往电影通过完整的故事来传达思想和态度,新海诚更注重真实情感的呈现,引起观众的共鸣;其次,日本的纯文学“私小说”对影片的叙事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侧重心理描写的第一人称叙事方法、故事素材的日常性和个人化以及情节的省略和散漫化都有充分的体现;再次,日本古典和歌集《万叶集》则直接给了新海诚创作的灵感,另外一些经典也被巧妙的化用在故事当中。《言叶之庭》灵感来自于《万叶集》中的孤悲之恋,老师雪野直接用《雷神短歌》表明自己的心迹。

除此之外,大量日本传统的文化元素在影片中也大量的出现,这一点在其新作《你的名字》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些元素的出现非但没有破坏影片的写实性和娱乐性的特征,反而增加了影片的内涵和深度。关于御神体、神社以及组纽、黄昏时分、口嚼酒的设定都与日本的古神道有着直接渊源。

纵观世界各国优秀的动画电影,大多带有独特而鲜明的历史文化印记与民族风格。从动画的不同角度映射出不同的民族差异、伦理思想和社会环境。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种类繁多,所以能够被动画电影利用的传统 IP 丰富多样。除了传统文学IP 之外,还有传统美术 IP、传统音乐 IP以及各种传统文化元素,例如水墨画、书法、木偶、皮影、剪纸艺术、年画木版画、戏曲脸谱、传统乐器歌曲、中国武术舞蹈,甚至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名山大川都是值得挖掘的[4]。

因此,对于动画电影制作者来说,不仅需要掌握动画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其他的艺术素养,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从不同方面多种角度挖掘传统、了解传统、读懂传统、巧用传统。

参考文献:

[1] 刘彤.互联网+时代:影视文化生态研究--基于动画电影“全龄化模式视角”[J].传媒,2017(4).

[2] (日)津坚信之.日本动画的力量:手冢治虫与宫崎骏的历史纵贯线[M].北京:社會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 蔡亚南.日本动画产业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3.

[4] 李明烜,王贞.探寻中国特色动画电影产业发展之路[J].现代视听,2017(2).

[责任编辑:思涵]

作者:刘念?

第2篇:解读新海诚动画电影中的美学特色

一、 纯美温馨:高对比度的画面风格

导演徐克认为:动画电影是一个电影类型,而不是儿童片。[1]商业动画电影在制作上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相比之下,独立动画电影有着低成本、高自由度的优势,受到许多创作人的青睐。新海诚便是著名的独立动画制作者,也是一位动画方面的全能型人才,成名作《星之声》的监督、剧本、作画和美术编辑均由他一人完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全面的实践经验,让新海诚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更为独特的认识。通过高对比度颜色的运用,打造出一个通透、富有层次感的场景,从而营造出纯美温馨的氛围。这是新海诚动画共有的画面风格,特别是在后期比较成熟的作品中,新海诚创新地引入了实景拍摄技术,打破了动画与生活的界限,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了一种伸手可触的境界。

新海诚电影中经常可以听到纯净的钢琴曲,这些温馨中带着淡淡伤感的曲调,大多都是由他的搭档天门所作,画面与配乐的气质达到了高度统一。与以往的日系电影作品一样,新海诚也在追寻一种清新的氛围,但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对比强烈的背景和随处可见的亮光,是新海诚作品在画面上的两大特色,前者旨在突出纯净的境界,后者代表着生活中的温暖与光明,因此,两者相加便达到了一种通透自然的效果,让人物与背景高度贴合。《言叶之庭》中庭院的雨滴,《追逐繁星的孩子》中高山的日光,都使用了亮线进行描绘,做到了人物较暗,而背景进一步提亮,非常明确地体现了他的个人风格。景物一旦拥有了充足的亮度和饱和度,整个画面便开阔起来,显得格外轻灵纯净。这一点在早期作品《星之声》中便已得到了印证,《秒速5厘米》的结局镜头更是被誉为经典,贵树看着飞驰的列车,观众此时正在想象着铁轨对面明里的反应,列车的许多窗户折射出阳光,轻灵的光线组成了一幅具有动感的图像,突然,光线消失,列车驶过,贵树报以释怀的微笑。观众这时才豁然开朗,原来对面的明里早已不在。这种心理变化不易把握,更难的是将其具象化,而新海诚巧妙地利用了车窗这种透明体,很大程度上提亮了整体画面,同时,光线的交织明灭,正好暗示着角色内心的悲喜参半,细腻的捕捉到了贵树心中的希望与失落。此外,实景拍摄也是新海诚电影中的一大看点,不仅新宿的decomo大厦、代代木八幡神社等地标性建筑被收入片中,创作者还对许多不知名的街角、车站进行了动画复刻,还原程度非常高,可以与高清摄影作品相匹敌。以景物照片为基础进行美术作画,是新海诚动画的重要特征,不仅提高了团队作业效率,能够将一张张独立的背景表现为共通的风格,也达到了影片对于剧情真实感的要求,正是这种全新的绘图技法,确立了新海诚独一无二的个人艺术风格。

将每一帧画面都当做一场CG图对待,成就了这位观众口中的“背景之神”。对新海诚而言,无论是实景构图,还是背景作画,他在光影、层次等方面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写实风格,捕捉繁忙都市中的人文关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 细致入微:零散性强的情节设置

新海诚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一直颇具争议,部分观众极力热捧这种散文式的叙事模式,另有部分观众认为他不擅于控制剧情节奏,导致重点情節缺乏力度,次要情节又过于拖沓,加之新海诚的电影台词都比较唯美细腻,很容易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这样的怀疑是有根据的,与其他类型的电影不同,新海诚的动画篇幅非常短,很多作品片长不超过一小时,而剧情的跨度有的甚至达到了十年以上,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很难架构起一个完整而详实的故事。因此,新海诚采取了捕捉片段的手法,用零散的瞬间,支撑起整部影片。

一般的商业动画,情节都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即矛盾从产生到解决的过程,该模式虽然稳扎稳打,但已经毫无新意,不足以调动起大众的观影热情,这也是动画电影走向低龄化的重要原因。而新海诚的动画,则更像是生命中几个重要场景的闪回,它们之间不构成连续性,所以作者强调的并不是故事,而是角色的内心情感。在新海诚的早期作品中,这一点并没有被着重凸显出来,以至于《星之声》在短短25分钟内,尝试着构建平行宇宙这样的庞大背景;《秒速5厘米》将本来就不充裕的片长分为三段,中段占据了过多内容,结局显得过于仓促。新海诚本人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他不断地调整影片结构,试图将人物放置在具体的小背景中,《言叶之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46分钟明显不足以大范围地展开情节,为了突显细节,作者删去了男女主人公交往过程中的很多事件,仅保留了邂逅、相约、别离三个场景,整体故事变得流畅而简洁。《言叶之庭》的男女主人公均没有获得现实社会的认同,在每一个庭院相会的雨天,他们脉脉凝望对方,我们却能从无声中感受到角色心中的挣扎、逃避和彷徨,这证明新海诚的镜头语言已经逐渐成熟,足以展现出许多复杂的心理活动。就像新海诚自己所说,“删减很多内容,是为了让内容更紧凑”[2],只有故事内容做到绝对得简明扼要,才能为渲染情绪提供更多的时间。新海诚作品的灵魂便是角色丰富的心理变化,一切遵循着日式的思维,显得温和而含蓄。此外,新海诚电影在语言上也独具特色,大量内心独白的运用,让角色得以直接抒发情感,实现观众与角色之间的双向互动。诚然,独白过多会削弱角色间的关系,弱化人物之间的交流,但是新海诚所使用的独白不是单纯地“自说自话”,而是采用两位主人公交替的模式,让他们在精神层面,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系。

新海诚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弱点,因此,他的作品多以短片的形式呈现,主要发掘角色内心的情感,注重深层的灵魂交流,而不拘泥于外在表现形式。细节、片段、瞬间,这些词汇成为了新海诚电影在叙事方面的重要特质,通过舒缓的节奏,许多不经意间的美好,慢慢从精致的画面中浮现出来。

三、 高度写实:贴近生活的故事内涵

日本是动漫产业的第一大国,产值占据全球份额的70%以上,并形成了文化上的辐射效应,大大增强了国家软实力。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日本动画的内部更新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自20世纪末以来,日本动画越来越强调全年龄化发展,制作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潜在的成年人市场,希望能够打造出适合中青年观众的作品。同时,许多观众也反映了动漫的低龄化问题,期待着更具现实色彩的新作出现。新海诚的风格,恰好迎合了这一趋势,他从独立动画制作人起步,逐渐形成了团队制作模式,拥有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动画电影流水线。

新海诚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以2007年的《秒速5厘米》为界,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多以架空形式展开,在模拟的世界中进行,但并不完全脱离现实。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当属《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为了架构出理想的故事背景,新海诚使用了“平行世界”“巨塔”等具有荒诞色彩的名词,让情节逐步走向架空状态。但是,影片还拥有另一条线索,即三个少年的人生轨迹,浩纪的升学、佐由理的患病,这些因素的出现,冲淡了科幻色彩,赋予了影片一些现实特质。可以说,此时的新海诚电影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借助大量的虚拟元素来支撑剧情,他将避世的想法,寄托在架空的宇宙中,幻想固然绮丽美好,但缺少了与现实的互动交流,还没有完全树立起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新海诚的后期作品则完全不同,主要讲述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其间穿插着少年时代的回忆,这种闹中取静的手法,在许多日系电影中都能看到。一系列以“悲恋”为主题的作品中,新海诚自己的影子无处不在,他将纯爱与怀念,注入到每一帧动画中,通过记叙人物成长过程,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内心,执着地追求梦想。这样充满感情的电影,自然能够勾起许多成年人对过去的怀念,引发大范围的共鸣。

日本动漫的题材覆盖面是非常广泛的,除大量科幻、格斗类作品外,反映都市生活的佳作也不少见,例如著名漫画家矢泽爱的《NANA》,讲述了两个少女在东京追逐梦想的故事,这部作品曾在本世纪初风靡日本。可见,仅仅是题材的变更,还不足以支撑起新海诚的个人风格,他能够脱颖而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深度发掘了作品中的现实性,用如梦似幻的画面,演绎出了日常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新海诚后期作品中多次出现的两大场景,分别是日式乡村风光与东京城市生活,它们象征着许多日本青年人生的两个阶段,非常具有代表性。在《秒速5厘米》中,远野贵树无忧的小镇生活,正是作者本人少年时代的写照,新海诚出生于长野县一个富裕的农村家庭,他对日本乡下的景色非常熟悉,直接将它们运用在了自己的动画作品中。此外,男主角貴树酷爱射箭,弓道同样也是新海诚最喜爱的运动,这一细节更好地展现了作者的投影手法,让内容显得饱满真实。与新海诚工作初期的经历一样,贵树最终成为了东京一名普通的上班族。繁忙的地铁与车流,钢筋水泥的大厦,都市的快节奏,让他陷入无奈之中,旧时的梦想渐行渐远,贵树守护着心底希望的微光,却不得不戴上成年人的面具,虚伪而麻木地生活下去。日本职场竞争异常激烈,因此,这种心态是都市高压人群中非常普遍的,他们因为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长期处于迷茫状态下,渴望过去的情感回归。随着角色的心情起伏,这种怀旧被扩大化了,集聚成强有力的洪流,最终爆发出来,观看一部新海诚的动画电影,观众会为纯真的少年时代而感怀嗟叹,更会在强烈的现实冲突中,找到情绪的突破口。

同样是描写少年时代的影片,许多热血作品仅停留在肤浅的理解层面,一味地为青春贴上理想化的标签。新海诚则试图建起一座通往过去的桥梁,用记忆的烛光来温暖现实。这种侧重于描写都市生活的作品,以高度写实这一特点脱颖而出,它们有着更强大的观众基础,以及广泛的社会价值,逐步成为了新海诚动画电影的主流。

结语

动漫在日本经济和文化两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与团队制作相比,独立动画电影的发展之路非常坎坷。作为新一代的独立动画制作人,新海诚不仅在画面和情节上发挥了自身才华,更重要的是跳出了日本动画的传统思维,以梦幻的画面,演绎出了现代都市中平民的悲欢,从《她与她的猫》,到《你的名字》,新海诚作品的艺术风格已然走向成熟。同时,这种面向全年龄观众的动画制作模式,也为中国电影人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慧宇,宋韵芸.河马动画:要成为中国的“皮克斯”[J].新经济,2011(5):44-45.

[2]宋诗扬,王乃真.动画影像的“文学作家”[J].大众文艺,2016(9):192-194.

作者:陈瑞瑞 刘一凡

第3篇:《天气之子》新海诚最新作品观后感及影评

新海诚作品《天气之子》上线各大影院了,《天气之子》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这座繁忙城市里到处取材的帆高邂逅了与弟弟相依为命,不可思议的美少女阳菜(森七菜配音)。「等等就会放晴了喔。」阳菜这样告诉着帆高,不久,头顶的乌云逐渐散去,耀眼的阳光洒落街道……原来,阳菜拥有「改变天气」的奇妙能力……所以关于观看《天气之子》电影的观后感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天气之子观后感及影评一

无论是三年前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的《你的名字》,还是最近上映的《天气之子》,新海诚的作品总是离不开“世界系”类型的故事,尽管这一类型的亚文化作品早已不像2000年代初那样流行。仍然沿用东浩纪的简明定义:“世界系”作品的特征在于,男女主角之间的“小小恋爱”被直接和“世界的存亡”这种大问题联系在一起,跳过社会关系的种种中介。(不过要说“世界系”,这也不是日本亚文化的原创,国朝小时代里也有……)

《天气之子》并不例外:男主角帆高是一个“上京”的16岁少年,由于找不到工作,最终在从事都市传说等奇闻异事报道的须贺那里谋得一职。帆高在寻找“晴天少女”的过程中遇到了具有暂时改变气象能力的女主角阳菜,即真正的“晴女”。后者在母亲病重时,偶然踏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神社,因而成了“巫女”。作为“晴女”的代价是,她需要牺牲自己才能停止东京连日的大雨。当阳菜自我牺牲之后,帆高尽其所能寻找对方,最终也进入“云上的世界”而将其救出。东京因此遭遇三年大雨,整个城市大部分被水淹没。在电影的最后,帆高看到已经失去能力的阳菜在路边祈祷,两人重逢并拥抱在一起。

纯粹而天真的爱情、“对方”和“世界”之间非此即彼的选择、人物社会背景的概念化,以及某种意义上的男性自恋:可以说,从早年的《星之声》到《你的名字》,再到如今的《天气之子》,新海诚执拗地重复着“世界系”的故事——或者说,通过不断的“重复”而探讨着“世界系”的可能性。尽管在《天气之子》中出现了警察、暴力团伙、传统民俗等“社会”因素(这些在《你的名字》里也可以见到,并且颇具迷惑性——就和当年EVA里的宗教元素一样具有迷惑性),“社会”最终仍然只是在男女主角的恋爱关系之中增添一些曲折而已。不过,正因为新海诚对于“世界系”类型的坚持,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世界系”的“科普”层面,恐怕就无法把握《天气之子》真正值得玩味之处。(第二个“不过”:不过,如果我们放弃“世界系”的设定性框架,以“通常”的方式——例如,以理解好莱坞大片的叙事逻辑的方式——来理解这部电影,那么只能说,这个故事本身没有太多值得回味的地方,甚至不那么“有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气之子》构成了对于《你的名字》的某种批评的回答。在一部分日本观众看来,以“将故事的bad end变成good end”为特征的《你的名字》,构成了对发生于2011年3月11日的灾难的一种奇特的慰藉,即“当它没有发生那样忘记就好了”。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闪闪发光的日本”,体现的或许恰恰不是灾难后重建日常生活的希望,而是新海诚所属的战后一代“御宅族”们的不负责任。

如果将“灾难后的日常生活”这一维度引入《天气之子》,那么新海诚对于上述批评的回答便不难发现了。电影中男主角为了救女主角时说道:“天气什么的,恶劣就恶劣好了!”如果说在《你的名字》中,灾难被处理为男女主角终成眷属的过程中的一个辨证否定环节,从而得到克服——换句话说,“世界系”设定中的两极,从“难题”的结构变成了“正题—反题”的结构——那么在《天气之子》这里,“世界系”的两极以及由此产生的伦理难题,从一开始就被消解了:男主角根本不打算为了“世界”而牺牲他与女主角之间的“小小恋爱”。正因如此,当女主角最终决定成为“人柱”的时候,决定性的契机居然是问男主角:你希望天晴吗?——“希望天晴”和“自我牺牲”之间的不对称性,与其说是影片叙事的缺陷,不如说反映了新海诚的伦理态度。对于从社会伦理和责任等“大问题”出发的批评,新海诚的回答是:这些都无所谓。的确,还有比这更“不负责任”的态度吗?

不过,问题或许要稍微复杂一些。可以说,与《你的名字》的批评者们提出的、基于社会责任的“强伦理”相对,新海诚在《天气之子》中给出了一种“弱伦理”。当帆高救出阳菜,东京开始遭遇经年大雨后,原先的上司须贺对帆高说:别以为你们改变了世界,“反正世界本来就是疯狂的”。同样,婆婆富美也安慰帆高:如今被淹没的东京只是“回到了几百年前本来的样子”罢了。然而,当帆高看到在路边祈祷的阳菜,他的内心独白却是:“不对。世界并不是最初开始就疯狂了。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在这里,先前“大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帆高的理解之间,出现了微妙的偏转:对于前者而言,帆高的举动从根本上来说对于社会的变化起不了作用,因而无足挂齿——这几乎构成了对于“世界系”类型的基本设定的嘲讽(你们的“小小恋爱”牵动着世界的存亡?cut the crap!——或者用须贺的话说:单单牺牲一个晴女就能改变气象,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但对于后者而言,“我们改变了世界”中的“世界”,已经因为男女主角之间的一系列事件和决断而变得和“原来”不同了。也就是说,“世界”被分成了“阳菜成为晴女的世界”和“阳菜拒绝成为晴女的世界”,而男主角的个人决断使得这两个世界之间无法调和,尽管在“大人们”的眼光里,两者并不存在具有重大意义的断裂。

值得注意的是,阳菜不仅拒绝成为晴女、拒绝“拯救世界”,而且拒绝了自己的社会意义:当她还是晴女的时候,她对于“改变气候”这一“兼职”说道:“我喜欢这份工作。晴女的工作。我呀,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角色。”甚至自我牺牲、成为“人柱”这件事,也意味着阳菜作为“巫女”而完成自身社会身份的使命。于是,就影片本身而言,这一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作用一旦消失,便意味着阳菜选择了帆高决断下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剥离、否弃“社会”的、“世界系”意义上的“世界”。《天气之子》以浓墨重彩的方式,表现出新海诚对“世界系”之“世界”的肯定、对“社会”的否定:帆高甚至举枪对准警察……

在这个意义上,帆高那里的两个“世界”的断裂,便是“世界系”类型的内部和外部的断裂,或者说是“世界”与“社会”的断裂。通过让男女主角坚持停留在“世界系”的“世界”之中,通过拒绝与“社会”达成和解,新海诚拒绝了人们从《你的名字》中读出的伦理意义和社会心理学意义,从而将“伦理”封闭在“个人决断”所涉及的狭小空间(“世界”)之中。 “神啊,求你从此不要给我们什么,也不要从我们这里夺走什么。”帆高在短暂的幸福时光中如此祈祷道。新海诚留给观众的“世界系”伦理,最终通往了宇野常宽所谓的“决断主义”:只要忠贞于你自己的决断,你的行为就是负责的。

在《天气之子》的宣传手册上,新海诚写道:“如今的世界是我们自身选择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出生时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他们无法选择,只能在此生活下去。”在这里,“我们”和“年轻人”之间的差异,与其说是代际的差异,不如说是“世界系”作品的“弱伦理”及其外部的“强伦理”之间的对峙。甚至这不是“选择”何种伦理的问题,而是“无法选择”,不得不将自己封闭在“世界”之中的状态。否则……否则怎么样呢?在这样的对峙下,阳菜失去能力后的祈祷又有什么意义呢?它只能在“强伦理”的社会中表现出一种姿态(“假装”与社会发生关系、“扮演”晴女的角色),而无法承担起任何伦理责任。一边为大型工业制作宣传广告、一边恪守“世界系”故事的新海诚,最终选择的伦理位置,吊诡地与“宅男”们自我满足的半封闭生活达成了一致:我的生活的全部意义与价值,来自我的日常生活——甚至,它改变与否也完全取决于我自己的决定。

论者或许可以从上述“伦理”态度中嗅出所谓“新自由主义”的文化逻辑,不过这已经距离新海诚的“世界”太远了

天气之子观后感及影评二

首先从日本的电影放映说起吧。邦画默认不带字幕这一点实在令我这样一个初来乍到的异邦人略感疲乏。整场放映中无时无刻不要崩紧神经。买票前特意叫来问询的工作人员,询问是否有字幕版放送,得到的答复是,字幕版的放送要等到八月二十五号之后,差不多是一个月之后才会有。我当时便问,先不论外国人,若是有听力残疾的朋友想和我一起看电影,那要怎么办?对方哑口无言。这算是日本的一个奇怪的地方,也是一个十分不周全的地方,这会不会间接性导致残疾人被差别对待呢?无法和正常人的朋友一起去看同一场电影,只是因为放送方不加字幕。这是值得深思的。

接下来讨论我的第一感受。由于是第一感受,未免有分析不到位的地方,而且这还是我第一次看没有字幕的日本电影。总体而言,以我注重逻辑,叙事,以及最终阐述的思想的评判标准来看,影片水准质量偏低。当然,画面,音乐无不上乘,但这些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男主ホタカ是一个翘家少年,首先围绕其翘家理由和他来东京想寻找的生活,没有一个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关于其翘家理由,从男主的只言片语中,还有全剧中唯一被女主ヒナ询问后的回答中,还有男主自己回忆在家乡时,追逐阴天中的一束光的描述中,我只能理解为,他在家乡成天抑郁寡欢,失去自己在家庭的位置,于是来到东京想自力更生,展开新的生活,脱离腐朽的故乡。首先这个理由虽然行得通,但反言之,十分无趣,而且有着明显的戏剧设计痕迹,因为为了让男主到东京去,所以才加了一点解释。首先其行动就是幼稚的。不过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问题的。

接下来表示非常俗套的,漂泊客遇到了爱管闲事的热心大叔,然后在ホタカ于东京四处碰壁后,最终帮了他的模式化设定。再次感叹,日本人民真是热心,自己一个做三流杂志取材的,还能收留一个翘家的未成年并且不去对其好言相劝令其回家。这里的安排只能让人感觉刻意为之,逻辑薄弱。而且这次还特意添加进去一个不明所以的角色,本田翼所配音的,提供サービス的大姐姐,此处先按下不表。

男主在东京处处碰壁,饱尝人间辛酸的途中,还顺带捡了一把实弹装载的手枪并且居然纳为己有?惊了!就算你是因为翘家不能去警局报案,那也不应该把这种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巨烦的东西据为己有吧?!只能再一次让人无法不能感觉到刻意为之的设计感。顺便还碰见了热心可爱漂亮的女主,冒着被辞退的风险,冒着经济来源被切断的风险也要给男主偷偷加餐,日本人民真是热心呢。

影片到此,除了用牵强的方式展现了大城市的人间冷暖之外,未能表现出其他什么。

此后便是男女主人公相遇,感觉从这里影片才开始,不可谓结构不松散。每天荷枪实弹武装出门的男主遇到了此前因为施舍自己而丢掉工作不得不去做地下营生的女主,一番误解与打斗之后,激动地掏枪就对拉皮条的小瘪三射击。这里让人不知所以,怎么会有人把手枪整天装在腰包里上街的?先不论这些小瑕疵,男女主相遇后,故事才真正开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小栗旬配音的大叔和妻子分开,也见不到自己珍爱的女儿,本田翼配音的大姐姐苦于就活之中,ヒナさん因母亲去世,不得不背起家庭的重担。如果能就这些设定进行更深的解剖串联的话,或许会有更好的故事,但是影片选择走一条非常简单的路。

给予女主改变天气的能力。

男女主相识后,女主就把这样一个携带枪支外出,以进行奇怪采访为生的危险翘家少年请到家中做客,并热心地接待了他。拜托,你还有弟弟呢!他可是持枪的危险人物啊。一番对话后,最终两人决定用超能力赚钱。

接着很长一段剧情便是不断在讲他们如何把这门超能力赚钱营生做大做强。此外便是人们的心情有多易感,多么容易受天气的影响。影片把晴天固化为带来积极情绪的符号,而把雨天固化成带来消极情绪的符号,以此为前提来说明天气与心情的关联,我想未免太过草率和简单,导致这里的题材也没有很好的发挥。我个人来说,在夏天里还是比较喜欢雨天的,人少,凉快。当然,其中的恋爱桥段虽然也挺有趣,但不足以撑起整部电影。

然后就到最关键的地方了,在立花瀧家中和立花奶奶(没看过小说,居然还有奶奶,那你到底在和三叶保持联系吗?好想知道啊!)的对话,还有取材神社老爷爷的对话。从这里可以得知一个重要信息,ヒナ所拥有的能力,自古以来便存在,是调节天气,治理天气的疫病(异常天气)的重要角色,但是所谓天気の巫女,最后的结局都会很惨。这个结局,便是自己成为人柱,换来异常天气的结束,从而拯救大家。而女主ヒナ在性格,便是这样一个人,为了弟弟拼命撑起家里的生计,在男主面前故意虚报年龄,扮演起照顾他人,给予爱的温柔姐姐的角色。即使是因此获得超能力的神社祈祷,也是为了自己病重的母亲。

而男主ホタカ不免显得幼稚,从翘家的理由,到他和ヒナさん与ヒナ的弟弟凭借着超能力营生使生活走上正轨的途中,无不是靠着他人的恩惠。这与卡夫卡笔下的世界上最坚强的十六岁少年无法相提并论。他虽然打算自立于东京,却一直被人保护,生活被大叔救济,精神被ヒナ慰藉。

而这两人的性格所必然导致的结果,也把剧情推向高潮。男主ホタカ的草率无谋的举动,让警察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而女主ヒナ的一昧奉献,特别是当上了为别人带来快乐的扫晴娘后,就更不能自拔于其中,所以瀧的奶奶才会说她有些勉强,这就让她很快地不得不偿还这股力量的代价—作为人柱力去往天上的世界,以使人间换晴。

在被警察缠上,而不得不更换住所的时候,两位使他能在东京立命的人,大叔和女主,不约而同地让他回去。这里可以理解为让他回归现实,认清他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挽救不了的现状。而他依然执拗地留在ヒナ姐弟身边,以为自己可以保护现在的生活。最后的结局当然是惊醒梦碎,三人被拆散。ヒナ成为人柱力,其余两人被警察带走。

此时被保护的男主ホタカ才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幼稚和无力。自己才是三人中最年长的,但把一个看作姐姐一样的恋人,把另一个叫前辈。如果没有大叔的支持,连栖身之所都难以找到。如果没有ヒナさん,也不会有如此多的快乐与幸福时光。所以他幡然悔悟,想去救出ヒナ,想去真正地付出,想去真正地保护。所以来了一场把东京警察不当人看的千里走单骑(其中还有本剧最没有存在感的本田翼所配音的大姐姐的鼎力相助)。最后又来了一场孩子气的持枪对峙。我很不理解,为什么此剧中要出现枪?新海诚想把它作为什么隐喻呢?目前看来,我的解释表示通过两次持枪的心境,决心的变化,突显人物的成长。但无论如何,拿枪来做这个隐喻是不合适的。枪是用来杀人的,不是用来拯救人的。而且最后如果没有小栗旬配音的大叔在男主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而被感动,从而帮助他击倒警察和ヒナ弟弟因为长得帅而及时赶到,他还是无法救出女主。这样一看,成长这个题材也变得模糊不清。

影片的高潮,男主怀着强烈的,希望见到ヒナ(毕竟喊了一路的会いたい)祈愿,成功到达彼岸世界,救出女主。这里有一句话值得思考。ホタカ对ヒナ说,为自己而祈愿,于是ヒナ照做,然后这两人才回到现实世界,而ヒナ也摆脱了人柱力的命运。但代价是东京的阴雨无法停歇,也就是天气的疾病无法治愈,导致东京大部被淹,包括瀧奶奶家(到底是奶奶还是姥姥啊!是小说中才有的人物吗?)。然后男主被送回老家看护,被迫与女主分开,三年间也不联系,据男主自己说,主要是因为愧疚。是对东京被淹没的愧疚吗?总之镜头一转三年后,男主中午高中毕业,再次来到东京,却迟迟不肯去见ヒナ,他先后去见了大叔和瀧奶奶。而两者不约而同的都表达了一种意思。这个世界变成这样,与其说是你们的过错,不如说是世界本身就是这个样子,大叔说,世界的本质就是失常,瀧奶奶说,东京只是回到过去,因为它本来就是这般模样,甚至历史中甚过此番模样者也有(君名的跨越时间叙事)。而最后ホタカ终于鼓起勇气去见ヒナ却发现她一直在祈祷。见此情此景,ホタカ一瞬间不免退缩,但下一个瞬间,他看着ヒナ,仿佛又想起什么,拿着给ヒナ的戒指,心中默念着我们一定可以做到,笑着走向ヒナ。全剧终。

这里是最难解的地方,本应该是升华主旨的部分,但却并没有让我有此感觉。结合我所说的值得思考的那句话。ヒナ听从ホタカ而为自己祈祷,这是发自真心吗?但她应该知道,如果自己不当人柱力,世界就会失常,暴雨就不会停。最后她站在两人回家的坂上,对天祈祷,是在祈祷世界恢复正常吗?那么她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ホタカ的呢?这些问题我认为都有二说。或许是第一次看无字幕生肉,很多细节没有观察到,但依然不能否定,这部剧,对女主ヒナ的视角,感受,思想,描写的太少了。这也是导致最后主题不明的一点原因。

若是以男主ホタカ的视角来总结,他最后的言动,应该在表明,他不再为自己救出女主ヒナ的决定而纠结,决定和她一起在这个所谓“失常”的世界里寻找未来。这是否表明了影片对现代日本社会的一种希冀呢?毕竟和君名一样,所有的神奇都是对现实的隐喻。我觉得这就是新海诚现在的风格。

一遍剧情罗列过来,虽说其中是有成长与社会的碰撞和矛盾,恋爱等几条线支撑着,但无一例外都没有深入,没有延伸好,剧情的发展和推动,都要看男主的非理性不合逻辑的举动。几个配角,功能性都不强,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小栗旬的大叔。这就是一位年少漂泊于东京,被社会磨去棱角,但最后被男主感动而渐渐找回自己的感觉的角色。可以说是对应男主的成年的大概率的印象而出现的角色。而ヒナ的弟弟,则承担着卖萌角色和附带推动剧情的角色。如果说这两位角色还有合理性的话,那么本田翼的大姐姐,就实在难以解释了,或许是长得漂亮就可以为所欲为吧。

目前感受到的就是这些,无论从主管还是客观来说,比起上一部君名来说,在剧情方面是差了一大截的。即使在调动观众最朴素的感情这一方面,他也比不上君名,最后一幕在天空中的嘶喊,远远没有两人在黄昏后的分别有震撼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多地方无法自洽,或许也有我观察不仔细的原因。欢迎各位来讨论。我还是期待一下二之国吧,或者到为残疾人提供的字幕版上映的时候再去看一遍。感觉新海诚还是有想表达的东西,但是没有对故事结构,表现手法进行创新,还是想用君名的老套路。

天气之子观后感及影评三

新海诚作品,之前也一直拿天气和风景做文章。最明显的,就是《秒速5厘米》的春季樱花,《言叶之庭》的初夏梅雨。这种环境氛围晴雨表,固然是引发多愁善感主人公的悲春伤秋,另外还直接对现实,进行了500%浓度新海诚滤镜的加工,成为导演本人的原画标签。

不只是东京,整个日本列岛由于靠海,四季分明。

有人要说,北京也是四季分明啊。但要表现北京的晴雨雪,可能很有难度——极大可能变成雾霾、沙尘暴和毒太阳。总而言之,北京这样的城市,本身就不适合人类居住,更不要说,凑一对少年少女,在那你来我往的,谈情说爱。

看完《天气之子》,我的感慨,是想赋诗几句: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虽然大家经常揶揄琼瑶阿姨,觉得她是上世纪的爱情洪水猛兽,可是,怀春少年(女),悲悲戚戚的,从来也都是人之常情。像《天气之子》这出大型中二世界天气系的动画片,本质上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矫情玩意——我说的没有一丝夸张成分。

它借都市传说,附会上东京原是大海的梗,挺好。实际上,怎么看这本子,都是新海诚要展现他好美好美好美的七彩光谱作画大法。从出道的《秒速五厘米》,一直到第一次在国内新爆的《你的名字。》,任何知道他名字的,基本上都对贴有个人标签的棱镜光,眼熟到不行。

《天气之子》的最大问题,是晴女奉献自己,毫无情感动机,连讨对方欢喜都说不上。两个人本来你依我浓的,好想好想这么在一起。仅仅好像是大家不怎么喜欢下雨

第4篇:2019新海诚新作品《天气之子》观后感

《天气之子》是日本动画家新海诚编剧并执导,由醍醐虎汰朗、森七菜担任主要配音的一部日本原创动画电影,已于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即将于2019年11月0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天气之子》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天气之子》观后感篇一

相信大家看《天气之子》,很多都是奔着“新海诚”这个招牌去的。不过,新海诚表示这一次的《天气之子》不会是想要和《你的名字》一样,成为一种标杆,所以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这就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评价产生了影响。

虽然看得人挺多,但是评价却是较为两极分化。目前各大网站的平均评分基本上是中等偏上的级别,既不是非常不好,也不是非常优秀的感觉,一些低评价的观众给出的理由是对这部电影的价值观产生问题,并且观观影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有些失望。

其实,新海诚应该突破《你的名字》中的一些刻板印象,这就像是一个演员需要演绎出不同的角色一样,若是只能记住一个经典,那他是一个好演员,但是这样恰恰是这个演员自身无法接受的后果,新海诚应该也是如此吧。

《天气之子》这部作品,或许从一开始就并不是一部要超越《你的名字。》的作品,而是一部有意的远离你的名字的作品。或者说,就像新海诚在访谈中所说的那样,一部“充满了任性”的作品。确实,在世界与少女的抉择中毫不犹豫的选择阳菜的帆高,这种“直球”出现在一部如此体量的片子中确实让人感受到一种任性。但是,让我最疑惑不解的是,在人们异口同声地提到他们无需为天气的骤变感到愧疚,无需为世界的改变承担责任之时,在最后的场景中,目睹朝着淹没的城市献上祈愿的阳菜,帆高却坚决地否定了人们的看法,用最肯定的口吻说出——

不是这样的,世界并非从一开始就是疯狂的。是我们改变的。是在那个夏天,那片天空的穹顶上,我选择的。比起青空,更重要的是阳菜,比起众多的幸福,更重要的是阳菜的生命。于是我们也祈愿了,无论世界的形态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会单纯地活下去。

但是与这坚定的口吻所不相符,帆高的脸颊却流下了莫名的泪水。面对阳菜的“没问题吗?”的疑问,帆高整理了自己的心情,又找回了坚定的口吻,发出了整个作品中最强有力的的台词,最有信息量的结尾。

如何看待这个结尾,我还没有能够将心中的这股感受整理完毕,不过,或许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小说版的后记中,新海诚提到,这个结尾在制作过程中一直没有最终决定下来。他一直没有能够准确捕捉到两人在此时的情感。最终让他做出决定的,是洋次郎一开始提出,但是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用处的曲子。于是新海诚这么说道了:(他们的心境)全部都已经写在这里了。

《天气之子》观后感篇二

新海诚已经成为日本最有分量的动画监督之一,最近他很喜欢看《三体》,他还发推说期待三体的第二部赶快翻译出来。所以这么优秀的作品我们要让肥水先流自己田才是。不过我倒是希望新海诚能导演三体的剧场版,制作水准和画面特效都会对得起这部作品。

回归主题,这部《天气之子》和他的前作一样的风格,把生活中琐碎的画面凑成一幅幅绝美的艺术品,就是他擅长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在这部电影的情节上也是这样,故事本身简单像一个加入现代生活元素的童话。

男主是个离家出走的十六岁少年,孤身来到大城市谋生。女主阳菜也是和弟弟相依为命,她没有了父母,她在快餐店兼职给过男主一个汉堡。这也是他出来唯一一次感受到陌生的温暖,而且对阳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在一家工作室安家,和这家的大姐姐去找晴女的消息,晴女是对着天空祈祷就能化雨为晴的特异女。

而女主就是他们要找的晴女。于是男主就和阳菜为那些需要晴天的客户提供服务。最有趣且温馨的一段就是男主为阳菜准备了一把伞,一打开就看到伞边缘挂了一圈晴天娃娃。女主还不满意,于是他说还有惊喜,就是让她的弟弟穿上斗篷成了一大个晴天娃娃。那副三人打着伞跟着个大晴天娃娃走在雨过天晴的草坪上真是和谐温馨的画面。

他不知道的是女主阳菜每次祈祷天空,身体就会变透明一部分。她曾对他说这是她最后一次做晴女。虽然她很喜欢这份工作,男主也没勉强她继续。只是这最后一次是非常恶劣的天气,突发降雪。她这次祈求天晴之后就被一股强风带上了天空。

于是男主为了再见到她,就穿过城市某废弃楼顶的鸟居也飞上了云层,原来云上的景色真的隐藏了太多奇景,如白色的鲸鱼翻滚在天空。女主就沉睡在一片云中的草地上。被男主叫醒了,男主拉起她要回去,她说一旦下去天气又会恢复恶劣。男主已经把她拉离了云层,两人往下落,他对她说‘‘这一次请为你自己许愿吧!‘‘女主真的双手捂住胸口许愿了。这副画面很唯美,女主泪珠往上滚飞。就差男主变成白龙了,可惜他不是赈早见。

回到地上那场大雨落下真是干净利落,他说只要有她在,就无论什么天气都是晴天,结尾就是雨中的景色。笔者写完这些片段也觉得心里被洗过一样明澈。

《天气之子》观后感篇三

《你的名字》距离发行至今已经三年了。新海诚导演所引发的社会现象,仍在持续。最新作品《天气之子》,和前作一样,写实地描绘了东京的街道,但无论在那里发生多不现实,只要是动画就能实现的大胆,告诉我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也有奇迹。我喜欢《天气之子》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唯美近乎苛求的刻画。也有贬义把这称为炫技的,你难道是为看那些云雨水滴上影院的?但我对日常细节的温馨描写的确是招架不住感动的,东京特有的各处城市景观,以动画画面呈现出来,代入感非常微妙。而我眼里那些写实却又美得丧心病狂的画面,换一个人来看可能无动于衷。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点本来就不同,经历太多麻木、经历太少不解、不论经历与否仍然相信感触,我是后一种。

2、并不华丽的男主女主设定。五官端正清秀、不夸张触目,邻家小哥哥小姐姐的日常感。人设符合细腻情感的展开路线,在唯美的背景光影云雨中也不显抢镜,调和均衡。在触发观众对花季怀恋的共鸣上,男女主的出演声优都是未满20岁的新人,纯粹的小清新本色致青春。

反而,配角各有亮点。要是把阳菜和夏美放一起站,差距不是一点点,夏美角色设定上明显多是男画师的笔触,满满对胸的执念,夏美女大学生谁信呢,都是套路哈。再说阳菜那相依为命的小学生弟弟,撩妹小能手加女装小正太,戏码不少。连路上捡来的流浪小猫都浑身是戏,说起来新海诚的大部分作品都有猫出没,简直无猫不欢,这回还被做成了周边。

3、故事情节上弱一点也无伤大雅。猜不出,会有多少影评人,为剧情争议而大书特写。虽说走的文艺向,但毕竟是商业片一部。珠玉在前,不能超越前作的话就请导演你不要拉新片出来溜,这总说不过去。数部前作中,多有剧情无法饱满飞跃的遗憾存在,是粉的,大致能宽容这一点。不然何以从《云之彼端》熬上十几年才一夜翻红。要说换一个编剧达人来讲故事吧,那就不是新海诚style了。不是粉的,单以《你的名字》的影响力为起点和标杆,评判结果估计不理想。

《天气之子》观后感篇四

牵挂了几个月的《天气之子》,终于出现在荧幕前,最后缓缓落幕。

这也是我第一次,为了看电影而去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

正如简介所言,《天气之子》就是关于天气的故事。离开出走来到东京的少年,遇到了拥有变晴能力的少女,然后开始了一段他们的故事。

除了某些镜头的会心一笑以及《你的名字》中泷和三叶出场外,整场电影我几乎没有说话,双手撑在胸前,十分平静地看完了。

新海诚笔下的东京依然绮丽,当阳光洒过大楼的玻璃,穿过远方,似乎让人看到了光的轨迹。这次的东京,和《你的名字》感觉大为不同,或许是因为一直在下雨吧。毕竟这场雨不只是简单的雨,涉及到整个剧情和设定,因此不多展开。

整体叙事来看,和《你的名字》大同小异。节奏时快时慢,既有像《前前前世》响起后拉快的片段,也有舒缓的纯音乐响起后的细描刻画。结尾也大同小异,依旧是男女主的重逢,然后放上片尾曲。剧情方面也无疑是成熟的,讲清楚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电影的后半段,帆高不停地奔跑着,沿着铁轨,沿着高楼,一直不断地跑。看到他的人都觉得是个傻子,肯定会被逮捕,但我确真被这股天真的勇气所感动。正如主题曲唱道:

因为你给了我勇气,我才能为你勇往直前。”

帆高如此做只因为一个最简单不过的理由——“我只是想再见她一面。”

看,勇气从四面八方奔腾而来,贯彻你全身的每处地方。

这就是纯真的美好之处,仅仅是一份勇气,仿佛就能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完成每一件所谓不可能之事。

那帆高为何想再见她一面,答案也很简单——因为爱。爱,真的真的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们早已阅过无数的故事,甚至就连我们自身的故事,都能看到爱穿梭其间,无处不寻。在各种作品中,爱总是人类最终的力量,为此人类总能超越极限,做到一些力所不能及之事。就算现实总没这么简单,就算爱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我们看到这一个个故事,依然会备受感动,因为人类总有向往的理想,而爱是大部分人的共鸣。一旦失去了爱,人这副躯壳还剩多少斤两呢?或许是只有皮肉包裹的无趣之囊罢了。

在结尾中,新海诚问了个最常见的究极问题:你的至爱还是更多人的幸福?

诚哥给的答案也很明确——选前者。

因此,世界和以前没什么改变,依然是大雨不止的东京。二人却因此得以延续他们的故事。

如果我是电影中的男主,我真的会选后者。站在我个人的价值观来说,没有什么是绝对无法被替代的。虽然是个很无情的选择,但我确实是这么个人,也会做出这个选择。

当然,我根本就不配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权力做出选择。

依然是主题曲《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洋次郎还如此唱道:

爱还能做些什么

我还能做些什么”

看完一些电影或读过一些书又或做些别的事情,因人而异,每个人总有心头悸动的瞬间,在这个时刻进入贤者时间,开始反省自我。但这个过程中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会有力量还是希望之类的东西,可以帮助自己做些什么事情。可是,除了这些瞬间,人生更多的是些没有起伏的平淡的日子,占据了更多的时间。这些都是我们的时刻,这些时刻也同样重要。

我还能做些什么?少年,你能做的事,你要做的事,就在旅途的前方。它们是你终究要面对的试炼,到那个时候你得加把劲。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但直到现在天依然放晴,一滴雨都没下。或许是晴天女孩的存在,为这个世界添了一丝亮彩。

少年向上帝请求,保持现在这样再好,不奢求得到,也不想失去,就这样就好。因为少年知道,渺小的人类只能祈祷,以及做些微不足道的事。

就是这么个故事。

《天气之子》观后感篇五

新海诚此番历时三年的回归作品,别具新意选用“天气”为主题,是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考。新海诚表示,“《你的名字。》之后天气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各地极端气象愈发频繁”。因此描绘出一个气候错乱、阴雨不断的东京,在结合现实世界的同时,也为影片增添了奇幻感。

剧情很简单,女主人公是可以有雨过天晴的魔力,但是会因为使用这种魔力而消失在人间,因为这种魔力可以带给人们快乐,所以女主人公为了这份快乐使用魔力最后消失了。一开始建议使用魔力来赚钱的建议是男主人公提出的,但是他并不知道会有失去生命的后果,最后为了救女主人公拼尽了全力,happy ending!

从这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每个角色的力量,也因为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独白和呼喊而感动得落泪。每个音乐和剧情配合地天衣无缝,里面的光线运用得如此独到。

但不得不说,故事本身太弱了。首先,晴天女孩的能力没有合理的解释,所以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该能力用多了晴天女孩就要消失,那如果这点不理解的话,我不知道接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在干什么。其次,很多情节的转换在我看来很莫名其妙:我非常不能理解那位大叔在最后非要拦着小伙子去找那位小姑娘,因为这件事根本和大叔无关啊;我也不太理解非要制造小伙子和警察之间的矛盾,使得小伙子去找小姑娘有重重阻碍这一点。所以经常会不知道剧情怎么就这样发展了,会不知道一些角色在干什么,为什么会做那样的选择。

《言叶之庭》,《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是我认真看过的新海诚的三本电影。我最喜欢的还是《言叶之庭》,虽然它时间最短,大概40多分钟,在我看来故事本身却是最完整的,而且,我也很喜欢最后那个没明说却能令人憧憬的结局。

第5篇:2019《天气之子》新海诚电影影评及观后感受

新海诚作品《天气之子》上线各大影院了,《天气之子》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这座繁忙城市里到处取材的帆高邂逅了与弟弟相依为命,不可思议的美少女阳菜(森七菜配音)。「等等就会放晴了喔。」阳菜这样告诉着帆高,不久,头顶的乌云逐渐散去,耀眼的阳光洒落街道……原来,阳菜拥有「改变天气」的奇妙能力……所以关于观看《天气之子》电影的观后感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天气之子观后感及影评一

如果你抱着分析新海诚的态度走进电影院,你很可能对新海诚新作《天气之子》得出一系列的批判甚至有点否定的态度。正如很多影迷观影结束后的第一反应,《天气之子》没有像《你的名字》那样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但如果你放下戒备,走进新海诚的世界,你依旧会被他打动,那存粹的容不得一点杂质的少男少女的感情,那真实的东京现代生活,那充满梦幻与回忆的独白。

当RADWIMPS演唱的主题曲《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在影院响起,灯光缓缓亮起,你会发现你早已被新海诚的纯情世界所打动,而当你走出影厅,也会发现大家执手羞看泪眼。

《天气之子》是新海诚时隔三年推出的新作,故事设定在未来的东京,男女主人公也延续了他一贯的作风—少男少女。

16岁的帆高从乡下离家出走,梦想到东京这样一个大都市工作生活,还在轮渡上,这位乡下的“土”青年就被一个大叔勒索了一顿美餐,而对于他这样一个高中还没有毕业的未成年人来说,在东京打黑工是非常不现实的,他也试图去东京的歌舞伎町做男服务生,后又被皮条客嘲讽与讪笑,影片中对帆高第一眼见到的东京都市呈现得有多繁华闪烁,对随后帆高与阳菜生活的呈现就有多边缘。

最后在轮渡上认识的须贺为他提供了膳宿,但同时,他还要为须贺所在的一家都市传说杂志撰稿。

就是在帆高最初来到东京失魂落魄只能在麦当劳吃残羹之时,帆高遇到了阳菜,在麦当劳打工的阳菜主动送给了帆高一个汉堡,两人的相识从此开始。随后,当阳菜被麦当劳解雇,而帆高又发现晴女的市场的时候,两人开始通过利用阳菜的超能力为人们祈祷晴天而谋生,从而影片阴雨潮湿的氛围中有了短暂的阳光。

影片的序场就是帆高的回忆和独白,他梦到了阳菜使用超能力,向上天祈求晴天从而耗尽自己升上天空,这一场景也揭示了阳菜超能力的来源—母亲的逝世

逐渐地,他们发现,每使用一次超能力,阳菜的皮肤就会逐渐变得透明,而当超能力过度使用,关东地区连续几个月的暴雨之时,阳菜选择了牺牲自己而升入天空,而帆高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

于是影片就在这样的一种违反自然意志的行为中结束了,帆高救回了阳菜,而东京大部分街道也被淹没。

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表达了新海诚对纯情世界最美好的追求。这种纯情是通过未成年人抵抗成年世界来实现的,也是笔者认为新海诚新作与前作最大的不同,因为在《天气之子》里面,未成年对成人世界的反抗是成功的,这种反抗不像是《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里对秘密的探索,而是一种原发性的,带有某种将童真与成熟二项对立的反抗。

以阳菜的超能力为例,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几乎阳菜每次使用超能力使天气变晴朗,都是在帮助别人,在影片里,超能力是与希望连接在一起的,无论是神宫苑烟火大会,老奶奶对新盂兰盆节(魂灵回乡)的重视,还是须贺想要与哮喘的女儿在晴朗的天气下散步,这种召唤晴天的能力是与希望联系在一起的,阳菜和帆高也正是想通过天气工作室赚钱从而好好生活。希望在影片里构成了未成年人一个最大的母题。

这里面同时就涉及到了一个阶级的问题和语境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阳菜和帆高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未成年人,类似的电影有比如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无人知晓》里少年的犯罪和《天气之子》里的“犯罪”同样让观众心生怜惜,但《无人知晓》是实实在在地不知法而犯法,《天气之子》却带有更加悲观而浪漫主义的气息—未成年人选择与整个世界对抗,就算大雨淹没东京,帆高也不会让阳菜牺牲,其实,这种对抗不是空穴来风,影片中脱离叙事的一段场景—高中毕业的帆高来到东京,得知东京以前就是一片海,因为人类猎取自然而广为填海造陆,从此可知,导演新海诚为帆高反抗世界的价值提供了支撑。

帆高与阳菜这种纯粹的感情没有一丝杂质,当皮条客诱惑阳菜去歌舞伎町工作时候,帆高拉起阳菜就拼命奔跑。帆高向往自由,可成年世界的种种都在强迫他回到自己该去的位置,回到自己应该做的选择,而不是坚守内心与纯真,

如果你考察《天气之子》的叙事,你会发现很混乱的一面,帆高离家出走的原因没有交代,阳菜和弟弟的生活背景也没有交代,甚至影片的支线—影片着重刻画的家庭关系,须贺的家庭及其女儿,还有夏美都没有交代清楚,甚至出现了须贺与他母亲见面谈话的场景以及须贺女儿的哮喘,一切都是与影片叙事所不相关的,并且在新作里,新海诚也放弃了《秒速五厘米》和《你的名字》里面时空结构的重组,而仅仅是以线性的方式来组织故事,因此很容易被人看作是一部没有诚意的作品。

新海诚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是宫崎骏的接班人,但纵观新海诚的创作脉络,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风格,而且,在更为深层的哲学表达和生命经验上,新海诚离宫崎骏这样的动漫大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004年,新海诚推出首部长篇动画《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2006年推出《秒速五厘米》,在这部电影中,新海诚首次尝试将时间结构打散分为三话,对比少年和成年世界之后人情感的空虚,从而使得影片中的主人公具有了悲情和孤独的色彩,2011年,推出《追逐繁星的孩子》,被认为是对宫崎骏宏大世界观的效仿,但由于处理方式杂乱,并没有得到认可,2013年的《言叶之庭》中,新海诚将纯爱美学推向极致,从而使得天气在新海诚宇宙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意象,炎热的夏天与连绵的雨构成了影片两种不同的氛围,也是主人公两种心境的传达。2016年《你的名字》在中国票房大卖。新海诚也被中国观众寄予了更高的厚望。

新海诚的电影也有一些固定的套路和成规:比如电车文化,主人公的设定都是少男少女,情节一般都是少男少女对于分离的不可逃避,同时季节的因素在影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整部电影具有悲伤感和孤独感的同时带着浪漫主义的气息.....

笔者认为,新海诚的方向,一直都是探索少男少女的纯爱世界,以及与这个世界的对抗和和解,其中有无奈,有希望,有隐隐作痛的心境,有逃避,新海诚所做的,不过是对这种纯情美学或者说情愫萌动做不同方向的探索,而在《天气之子》中,这种探索并没有比前作有更多的新意,但是在世界观的构建上,却是直接打破成年人的语境,直击成年世界的肮脏与龌龊,用东京雨来洗刷成人所犯下的罪行,不是犬儒主义式的磨平棱角,而是与这个世界的不和解。看到这里,或许你对《天气之子》叙事的杂乱会有一点的理解。

我们都是经历过少年,都曾有过懵懂的情愫,无效的反叛,都曾有过一个离家出走的梦,都曾有过想要一直守护的女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人世界的入侵,我们妥协,退让,于是我们适应这套成人世界的法则,并且不亦乐乎地沉醉其中,于是有了那句“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少年”

新海诚想让我们懂得纯情的美好,愿看完新海诚的你,都能想起当初纯真的自己,即便无法再回到过去,也能依旧被打动。

天气之子观后感及影评二

首先从日本的电影放映说起吧。邦画默认不带字幕这一点实在令我这样一个初来乍到的异邦人略感疲乏。整场放映中无时无刻不要崩紧神经。买票前特意叫来问询的工作人员,询问是否有字幕版放送,得到的答复是,字幕版的放送要等到八月二十五号之后,差不多是一个月之后才会有。我当时便问,先不论外国人,若是有听力残疾的朋友想和我一起看电影,那要怎么办?对方哑口无言。这算是日本的一个奇怪的地方,也是一个十分不周全的地方,这会不会间接性导致残疾人被差别对待呢?无法和正常人的朋友一起去看同一场电影,只是因为放送方不加字幕。这是值得深思的。

接下来讨论我的第一感受。由于是第一感受,未免有分析不到位的地方,而且这还是我第一次看没有字幕的日本电影。总体而言,以我注重逻辑,叙事,以及最终阐述的思想的评判标准来看,影片水准质量偏低。当然,画面,音乐无不上乘,但这些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男主ホタカ是一个翘家少年,首先围绕其翘家理由和他来东京想寻找的生活,没有一个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关于其翘家理由,从男主的只言片语中,还有全剧中唯一被女主ヒナ询问后的回答中,还有男主自己回忆在家乡时,追逐阴天中的一束光的描述中,我只能理解为,他在家乡成天抑郁寡欢,失去自己在家庭的位置,于是来到东京想自力更生,展开新的生活,脱离腐朽的故乡。首先这个理由虽然行得通,但反言之,十分无趣,而且有着明显的戏剧设计痕迹,因为为了让男主到东京去,所以才加了一点解释。首先其行动就是幼稚的。不过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问题的。

接下来表示非常俗套的,漂泊客遇到了爱管闲事的热心大叔,然后在ホタカ于东京四处碰壁后,最终帮了他的模式化设定。再次感叹,日本人民真是热心,自己一个做三流杂志取材的,还能收留一个翘家的未成年并且不去对其好言相劝令其回家。这里的安排只能让人感觉刻意为之,逻辑薄弱。而且这次还特意添加进去一个不明所以的角色,本田翼所配音的,提供サービス的大姐姐,此处先按下不表。

男主在东京处处碰壁,饱尝人间辛酸的途中,还顺带捡了一把实弹装载的手枪并且居然纳为己有?惊了!就算你是因为翘家不能去警局报案,那也不应该把这种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巨烦的东西据为己有吧?!只能再一次让人无法不能感觉到刻意为之的设计感。顺便还碰见了热心可爱漂亮的女主,冒着被辞退的风险,冒着经济来源被切断的风险也要给男主偷偷加餐,日本人民真是热心呢。

影片到此,除了用牵强的方式展现了大城市的人间冷暖之外,未能表现出其他什么。

此后便是男女主人公相遇,感觉从这里影片才开始,不可谓结构不松散。每天荷枪实弹武装出门的男主遇到了此前因为施舍自己而丢掉工作不得不去做地下营生的女主,一番误解与打斗之后,激动地掏枪就对拉皮条的小瘪三射击。这里让人不知所以,怎么会有人把手枪整天装在腰包里上街的?先不论这些小瑕疵,男女主相遇后,故事才真正开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小栗旬配音的大叔和妻子分开,也见不到自己珍爱的女儿,本田翼配音的大姐姐苦于就活之中,ヒナさん因母亲去世,不得不背起家庭的重担。如果能就这些设定进行更深的解剖串联的话,或许会有更好的故事,但是影片选择走一条非常简单的路。

给予女主改变天气的能力。

男女主相识后,女主就把这样一个携带枪支外出,以进行奇怪采访为生的危险翘家少年请到家中做客,并热心地接待了他。拜托,你还有弟弟呢!他可是持枪的危险人物啊。一番对话后,最终两人决定用超能力赚钱。

接着很长一段剧情便是不断在讲他们如何把这门超能力赚钱营生做大做强。此外便是人们的心情有多易感,多么容易受天气的影响。影片把晴天固化为带来积极情绪的符号,而把雨天固化成带来消极情绪的符号,以此为前提来说明天气与心情的关联,我想未免太过草率和简单,导致这里的题材也没有很好的发挥。我个人来说,在夏天里还是比较喜欢雨天的,人少,凉快。当然,其中的恋爱桥段虽然也挺有趣,但不足以撑起整部电影。

然后就到最关键的地方了,在立花瀧家中和立花奶奶(没看过小说,居然还有奶奶,那你到底在和三叶保持联系吗?好想知道啊!)的对话,还有取材神社老爷爷的对话。从这里可以得知一个重要信息,ヒナ所拥有的能力,自古以来便存在,是调节天气,治理天气的疫病(异常天气)的重要角色,但是所谓天気の巫女,最后的结局都会很惨。这个结局,便是自己成为人柱,换来异常天气的结束,从而拯救大家。而女主ヒナ在性格,便是这样一个人,为了弟弟拼命撑起家里的生计,在男主面前故意虚报年龄,扮演起照顾他人,给予爱的温柔姐姐的角色。即使是因此获得超能力的神社祈祷,也是为了自己病重的母亲。

而男主ホタカ不免显得幼稚,从翘家的理由,到他和ヒナさん与ヒナ的弟弟凭借着超能力营生使生活走上正轨的途中,无不是靠着他人的恩惠。这与卡夫卡笔下的世界上最坚强的十六岁少年无法相提并论。他虽然打算自立于东京,却一直被人保护,生活被大叔救济,精神被ヒナ慰藉。

而这两人的性格所必然导致的结果,也把剧情推向高潮。男主ホタカ的草率无谋的举动,让警察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而女主ヒナ的一昧奉献,特别是当上了为别人带来快乐的扫晴娘后,就更不能自拔于其中,所以瀧的奶奶才会说她有些勉强,这就让她很快地不得不偿还这股力量的代价—作为人柱力去往天上的世界,以使人间换晴。

在被警察缠上,而不得不更换住所的时候,两位使他能在东京立命的人,大叔和女主,不约而同地让他回去。这里可以理解为让他回归现实,认清他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挽救不了的现状。而他依然执拗地留在ヒナ姐弟身边,以为自己可以保护现在的生活。最后的结局当然是惊醒梦碎,三人被拆散。ヒナ成为人柱力,其余两人被警察带走。

此时被保护的男主ホタカ才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幼稚和无力。自己才是三人中最年长的,但把一个看作姐姐一样的恋人,把另一个叫前辈。如果没有大叔的支持,连栖身之所都难以找到。如果没有ヒナさん,也不会有如此多的快乐与幸福时光。所以他幡然悔悟,想去救出ヒナ,想去真正地付出,想去真正地保护。所以来了一场把东京警察不当人看的千里走单骑(其中还有本剧最没有存在感的本田翼所配音的大姐姐的鼎力相助)。最后又来了一场孩子气的持枪对峙。我很不理解,为什么此剧中要出现枪?新海诚想把它作为什么隐喻呢?目前看来,我的解释表示通过两次持枪的心境,决心的变化,突显人物的成长。但无论如何,拿枪来做这个隐喻是不合适的。枪是用来杀人的,不是用来拯救人的。而且最后如果没有小栗旬配音的大叔在男主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而被感动,从而帮助他击倒警察和ヒナ弟弟因为长得帅而及时赶到,他还是无法救出女主。这样一看,成长这个题材也变得模糊不清。

影片的高潮,男主怀着强烈的,希望见到ヒナ(毕竟喊了一路的会いたい)祈愿,成功到达彼岸世界,救出女主。这里有一句话值得思考。ホタカ对ヒナ说,为自己而祈愿,于是ヒナ照做,然后这两人才回到现实世界,而ヒナ也摆脱了人柱力的命运。但代价是东京的阴雨无法停歇,也就是天气的疾病无法治愈,导致东京大部被淹,包括瀧奶奶家(到底是奶奶还是姥姥啊!是小说中才有的人物吗?)。然后男主被送回老家看护,被迫与女主分开,三年间也不联系,据男主自己说,主要是因为愧疚。是对东京被淹没的愧疚吗?总之镜头一转三年后,男主中午高中毕业,再次来到东京,却迟迟不肯去见ヒナ,他先后去见了大叔和瀧奶奶。而两者不约而同的都表达了一种意思。这个世界变成这样,与其说是你们的过错,不如说是世界本身就是这个样子,大叔说,世界的本质就是失常,瀧奶奶说,东京只是回到过去,因为它本来就是这般模样,甚至历史中甚过此番模样者也有(君名的跨越时间叙事)。而最后ホタカ终于鼓起勇气去见ヒナ却发现她一直在祈祷。见此情此景,ホタカ一瞬间不免退缩,但下一个瞬间,他看着ヒナ,仿佛又想起什么,拿着给ヒナ的戒指,心中默念着我们一定可以做到,笑着走向ヒナ。全剧终。

这里是最难解的地方,本应该是升华主旨的部分,但却并没有让我有此感觉。结合我所说的值得思考的那句话。ヒナ听从ホタカ而为自己祈祷,这是发自真心吗?但她应该知道,如果自己不当人柱力,世界就会失常,暴雨就不会停。最后她站在两人回家的坂上,对天祈祷,是在祈祷世界恢复正常吗?那么她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ホタカ的呢?这些问题我认为都有二说。或许是第一次看无字幕生肉,很多细节没有观察到,但依然不能否定,这部剧,对女主ヒナ的视角,感受,思想,描写的太少了。这也是导致最后主题不明的一点原因。

若是以男主ホタカ的视角来总结,他最后的言动,应该在表明,他不再为自己救出女主ヒナ的决定而纠结,决定和她一起在这个所谓“失常”的世界里寻找未来。这是否表明了影片对现代日本社会的一种希冀呢?毕竟和君名一样,所有的神奇都是对现实的隐喻。我觉得这就是新海诚现在的风格。

一遍剧情罗列过来,虽说其中是有成长与社会的碰撞和矛盾,恋爱等几条线支撑着,但无一例外都没有深入,没有延伸好,剧情的发展和推动,都要看男主的非理性不合逻辑的举动。几个配角,功能性都不强,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小栗旬的大叔。这就是一位年少漂泊于东京,被社会磨去棱角,但最后被男主感动而渐渐找回自己的感觉的角色。可以说是对应男主的成年的大概率的印象而出现的角色。而ヒナ的弟弟,则承担着卖萌角色和附带推动剧情的角色。如果说这两位角色还有合理性的话,那么本田翼的大姐姐,就实在难以解释了,或许是长得漂亮就可以为所欲为吧。

目前感受到的就是这些,无论从主管还是客观来说,比起上一部君名来说,在剧情方面是差了一大截的。即使在调动观众最朴素的感情这一方面,他也比不上君名,最后一幕在天空中的嘶喊,远远没有两人在黄昏后的分别有震撼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多地方无法自洽,或许也有我观察不仔细的原因。欢迎各位来讨论。我还是期待一下二之国吧,或者到为残疾人提供的字幕版上映的时候再去看一遍。感觉新海诚还是有想表达的东西,但是没有对故事结构,表现手法进行创新,还是想用君名的老套路。

天气之子观后感及影评三

新海诚作品,之前也一直拿天气和风景做文章。最明显的,就是《秒速5厘米》的春季樱花,《言叶之庭》的初夏梅雨。这种环境氛围晴雨表,固然是引发多愁善感主人公的悲春伤秋,另外还直接对现实,进行了500%浓度新海诚滤镜的加工,成为导演本人的原画标签。

不只是东京,整个日本列岛由于靠海,四季分明。

有人要说,北京也是四季分明啊。但要表现北京的晴雨雪,可能很有难度——极大可能变成雾霾、沙尘暴和毒太阳。总而言之,北京这样的城市,本身就不适合人类居住,更不要说,凑一对少年少女,在那你来我往的,谈情说爱。

看完《天气之子》,我的感慨,是想赋诗几句: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虽然大家经常揶揄琼瑶阿姨,觉得她是上世纪的爱情洪水猛兽,可是,怀春少年(女),悲悲戚戚的,从来也都是人之常情。像《天气之子》这出大型中二世界天气系的动画片,本质上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矫情玩意——我说的没有一丝夸张成分。

它借都市传说,附会上东京原是大海的梗,挺好。实际上,怎么看这本子,都是新海诚要展现他好美好美好美的七彩光谱作画大法。从出道的《秒速五厘米》,一直到第一次在国内新爆的《你的名字。》,任何知道他名字的,基本上都对贴有个人标签的棱镜光,眼熟到不行。

《天气之子》的最大问题,是晴女奉献自己,毫无情感动机,连讨对方欢喜都说不上。两个人本来你依我浓的,好想好想这么在一起。仅仅好像是大家不怎么喜欢下雨

第6篇:2019新海诚动画《天气之子》观后感_《天气之子》的不完全剧透关键词

《天气之子》,作为新海诚的又一力作,让大家期待已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新海诚动画《天气之子》观后感精选5篇大全_《天气之子》的不完全剧透关键词。希望电影《天气之子》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观影感受。

《天气之子》观后感1

相信大家看《天气之子》,很多都是奔着“新海诚”这个招牌去的。不过,新海诚表示这一次的《天气之子》不会是想要和《你的名字》一样,成为一种标杆,所以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这就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评价产生了影响。

虽然看得人挺多,但是评价却是较为两极分化。目前各大网站的平均评分基本上是中等偏上的级别,既不是非常不好,也不是非常优秀的感觉,一些低评价的观众给出的理由是对这部电影的价值观产生问题,并且观观影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有些失望。

其实,新海诚应该突破《你的名字》中的一些刻板印象,这就像是一个演员需要演绎出不同的角色一样,若是只能记住一个经典,那他是一个好演员,但是这样恰恰是这个演员自身无法接受的后果,新海诚应该也是如此吧。

《天气之子》这部作品,或许从一开始就并不是一部要超越《你的名字。》的作品,而是一部有意的远离你的名字的作品。或者说,就像新海诚在访谈中所说的那样,一部“充满了任性”的作品。确实,在世界与少女的抉择中毫不犹豫的选择阳菜的帆高,这种“直球”出现在一部如此体量的片子中确实让人感受到一种任性。但是,让我最疑惑不解的是,在人们异口同声地提到他们无需为天气的骤变感到愧疚,无需为世界的改变承担责任之时,在最后的场景中,目睹朝着淹没的城市献上祈愿的阳菜,帆高却坚决地否定了人们的看法,用最肯定的口吻说出——

不是这样的,世界并非从一开始就是疯狂的。是我们改变的。是在那个夏天,那片天空的穹顶上,我选择的。比起青空,更重要的是阳菜,比起众多的幸福,更重要的是阳菜的生命。于是我们也祈愿了,无论世界的形态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会单纯地活下去。

但是与这坚定的口吻所不相符,帆高的脸颊却流下了莫名的泪水。面对阳菜的“没问题吗?”的疑问,帆高整理了自己的心情,又找回了坚定的口吻,发出了整个作品中最强有力的的台词,最有信息量的结尾。

如何看待这个结尾,我还没有能够将心中的这股感受整理完毕,不过,或许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小说版的后记中,新海诚提到,这个结尾在制作过程中一直没有最终决定下来。他一直没有能够准确捕捉到两人在此时的情感。最终让他做出决定的,是洋次郎一开始提出,但是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用处的曲子。于是新海诚这么说道了:(他们的心境)全部都已经写在这里了。

《天气之子》观后感2

新海诚已经成为日本最有分量的动画监督之一,最近他很喜欢看《三体》,他还发推说期待三体的第二部赶快翻译出来。所以这么优秀的作品我们要让肥水先流自己田才是。不过我倒是希望新海诚能导演三体的剧场版,制作水准和画面特效都会对得起这部作品。

回归主题,这部《天气之子》和他的前作一样的风格,把生活中琐碎的画面凑成一幅幅绝美的艺术品,就是他擅长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在这部电影的情节上也是这样,故事本身简单像一个加入现代生活元素的童话。

男主是个离家出走的十六岁少年,孤身来到大城市谋生。女主阳菜也是和弟弟相依为命,她没有了父母,她在快餐店兼职给过男主一个汉堡。这也是他出来唯一一次感受到陌生的温暖,而且对阳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在一家工作室安家,和这家的大姐姐去找晴女的消息,晴女是对着天空祈祷就能化雨为晴的特异女。

而女主就是他们要找的晴女。于是男主就和阳菜为那些需要晴天的客户提供服务。最有趣且温馨的一段就是男主为阳菜准备了一把伞,一打开就看到伞边缘挂了一圈晴天娃娃。女主还不满意,于是他说还有惊喜,就是让她的弟弟穿上斗篷成了一大个晴天娃娃。那副三人打着伞跟着个大晴天娃娃走在雨过天晴的草坪上真是和谐温馨的画面。

他不知道的是女主阳菜每次祈祷天空,身体就会变透明一部分。她曾对他说这是她最后一次做晴女。虽然她很喜欢这份工作,男主也没勉强她继续。只是这最后一次是非常恶劣的天气,突发降雪。她这次祈求天晴之后就被一股强风带上了天空。

于是男主为了再见到她,就穿过城市某废弃楼顶的鸟居也飞上了云层,原来云上的景色真的隐藏了太多奇景,如白色的鲸鱼翻滚在天空。女主就沉睡在一片云中的草地上。被男主叫醒了,男主拉起她要回去,她说一旦下去天气又会恢复恶劣。男主已经把她拉离了云层,两人往下落,他对她说‘‘这一次请为你自己许愿吧!‘‘女主真的双手捂住胸口许愿了。这副画面很唯美,女主泪珠往上滚飞。就差男主变成白龙了,可惜他不是赈早见。

回到地上那场大雨落下真是干净利落,他说只要有她在,就无论什么天气都是晴天,结尾就是雨中的景色。笔者写完这些片段也觉得心里被洗过一样明澈。

《天气之子》观后感3

《你的名字》距离发行至今已经三年了。新海诚导演所引发的社会现象,仍在持续。最新作品《天气之子》,和前作一样,写实地描绘了东京的街道,但无论在那里发生多不现实,只要是动画就能实现的大胆,告诉我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也有奇迹。我喜欢《天气之子》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唯美近乎苛求的刻画。也有贬义把这称为炫技的,你难道是为看那些云雨水滴上影院的?但我对日常细节的温馨描写的确是招架不住感动的,东京特有的各处城市景观,以动画画面呈现出来,代入感非常微妙。而我眼里那些写实却又美得丧心病狂的画面,换一个人来看可能无动于衷。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点本来就不同,经历太多麻木、经历太少不解、不论经历与否仍然相信感触,我是后一种。

2、并不华丽的男主女主设定。五官端正清秀、不夸张触目,邻家小哥哥小姐姐的日常感。人设符合细腻情感的展开路线,在唯美的背景光影云雨中也不显抢镜,调和均衡。在触发观众对花季怀恋的共鸣上,男女主的出演声优都是未满20岁的新人,纯粹的小清新本色致青春。

反而,配角各有亮点。要是把阳菜和夏美放一起站,差距不是一点点,夏美角色设定上明显多是男画师的笔触,满满对胸的执念,夏美女大学生谁信呢,都是套路哈。再说阳菜那相依为命的小学生弟弟,撩妹小能手加女装小正太,戏码不少。连路上捡来的流浪小猫都浑身是戏,说起来新海诚的大部分作品都有猫出没,简直无猫不欢,这回还被做成了周边。

3、故事情节上弱一点也无伤大雅。猜不出,会有多少影评人,为剧情争议而大书特写。虽说走的文艺向,但毕竟是商业片一部。珠玉在前,不能超越前作的话就请导演你不要拉新片出来溜,这总说不过去。数部前作中,多有剧情无法饱满飞跃的遗憾存在,是粉的,大致能宽容这一点。不然何以从《云之彼端》熬上十几年才一夜翻红。要说换一个编剧达人来讲故事吧,那就不是新海诚style了。不是粉的,单以《你的名字》的影响力为起点和标杆,评判结果估计不理想。

《天气之子》观后感4

牵挂了几个月的《天气之子》,终于出现在荧幕前,最后缓缓落幕。

这也是我第一次,为了看电影而去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

正如简介所言,《天气之子》就是关于天气的故事。离开出走来到东京的少年,遇到了拥有变晴能力的少女,然后开始了一段他们的故事。

除了某些镜头的会心一笑以及《你的名字》中泷和三叶出场外,整场电影我几乎没有说话,双手撑在胸前,十分平静地看完了。

新海诚笔下的东京依然绮丽,当阳光洒过大楼的玻璃,穿过远方,似乎让人看到了光的轨迹。这次的东京,和《你的名字》感觉大为不同,或许是因为一直在下雨吧。毕竟这场雨不只是简单的雨,涉及到整个剧情和设定,因此不多展开。

整体叙事来看,和《你的名字》大同小异。节奏时快时慢,既有像《前前前世》响起后拉快的片段,也有舒缓的纯音乐响起后的细描刻画。结尾也大同小异,依旧是男女主的重逢,然后放上片尾曲。剧情方面也无疑是成熟的,讲清楚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电影的后半段,帆高不停地奔跑着,沿着铁轨,沿着高楼,一直不断地跑。看到他的人都觉得是个傻子,肯定会被逮捕,但我确真被这股天真的勇气所感动。正如主题曲唱道:

因为你给了我勇气,我才能为你勇往直前。”

帆高如此做只因为一个最简单不过的理由——“我只是想再见她一面。”

看,勇气从四面八方奔腾而来,贯彻你全身的每处地方。

这就是纯真的美好之处,仅仅是一份勇气,仿佛就能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完成每一件所谓不可能之事。

那帆高为何想再见她一面,答案也很简单——因为爱。爱,真的真的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们早已阅过无数的故事,甚至就连我们自身的故事,都能看到爱穿梭其间,无处不寻。在各种作品中,爱总是人类最终的力量,为此人类总能超越极限,做到一些力所不能及之事。就算现实总没这么简单,就算爱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我们看到这一个个故事,依然会备受感动,因为人类总有向往的理想,而爱是大部分人的共鸣。一旦失去了爱,人这副躯壳还剩多少斤两呢?或许是只有皮肉包裹的无趣之囊罢了。

在结尾中,新海诚问了个最常见的究极问题:你的至爱还是更多人的幸福?

诚哥给的答案也很明确——选前者。

因此,世界和以前没什么改变,依然是大雨不止的东京。二人却因此得以延续他们的故事。

如果我是电影中的男主,我真的会选后者。站在我个人的价值观来说,没有什么是绝对无法被替代的。虽然是个很无情的选择,但我确实是这么个人,也会做出这个选择。

当然,我根本就不配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权力做出选择。

依然是主题曲《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洋次郎还如此唱道:

爱还能做些什么

我还能做些什么”

看完一些电影或读过一些书又或做些别的事情,因人而异,每个人总有心头悸动的瞬间,在这个时刻进入贤者时间,开始反省自我。但这个过程中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会有力量还是希望之类的东西,可以帮助自己做些什么事情。可是,除了这些瞬间,人生更多的是些没有起伏的平淡的日子,占据了更多的时间。这些都是我们的时刻,这些时刻也同样重要。

我还能做些什么?少年,你能做的事,你要做的事,就在旅途的前方。它们是你终究要面对的试炼,到那个时候你得加把劲。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但直到现在天依然放晴,一滴雨都没下。或许是晴天女孩的存在,为这个世界添了一丝亮彩。

少年向上帝请求,保持现在这样再好,不奢求得到,也不想失去,就这样就好。因为少年知道,渺小的人类只能祈祷,以及做些微不足道的事。

就是这么个故事。

《天气之子》观后感5

新海诚此番历时三年的回归作品,别具新意选用“天气”为主题,是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考。新海诚表示,“《你的名字。》之后天气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各地极端气象愈发频繁”。因此描绘出一个气候错乱、阴雨不断的东京,在结合现实世界的同时,也为影片增添了奇幻感。

剧情很简单,女主人公是可以有雨过天晴的魔力,但是会因为使用这种魔力而消失在人间,因为这种魔力可以带给人们快乐,所以女主人公为了这份快乐使用魔力最后消失了。一开始建议使用魔力来赚钱的建议是男主人公提出的,但是他并不知道会有失去生命的后果,最后为了救女主人公拼尽了全力,happy ending!

从这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每个角色的力量,也因为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独白和呼喊而感动得落泪。每个音乐和剧情配合地天衣无缝,里面的光线运用得如此独到。

但不得不说,故事本身太弱了。首先,晴天女孩的能力没有合理的解释,所以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该能力用多了晴天女孩就要消失,那如果这点不理解的话,我不知道接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在干什么。其次,很多情节的转换在我看来很莫名其妙:我非常不能理解那位大叔在最后非要拦着小伙子去找那位小姑娘,因为这件事根本和大叔无关啊;我也不太理解非要制造小伙子和警察之间的矛盾,使得小伙子去找小姑娘有重重阻碍这一点。所以经常会不知道剧情怎么就这样发展了,会不知道一些角色在干什么,为什么会做那样的选择。

《言叶之庭》,《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是我认真看过的新海诚的三本电影。我最喜欢的还是《言叶之庭》,虽然它时间最短,大概40多分钟,在我看来故事本身却是最完整的,而且,我也很喜欢最后那个没明说却能令人憧憬的结局。

《天气之子》的不完全剧透关键词:

1 超自然超能力:晴天巫女的超能力,刷走大雨、唤来晴天。动漫里各种超能力满天飞,这种设定还比较日常,没有打打杀杀,非漫迷普通观众也比较能接受吧。

2 异世界穿越:通过代代木废弃大楼顶的一座鸟居,直上云霄,美轮美奂。关于穿越方式,记忆中最深刻的要数《今天开始做魔王》,被马桶冲到异世界也是没谁了。

3 等价交换原则:召唤晴空是需要女巫身体作为交换条件的,后半场的悲情所在。等价交换这个梗,早些年《钢之炼金术师》重点卖的。

4 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常以带血烙印的形式出现,史上有名如《死亡笔记》等。看到阳菜坦然面对液化的身体时,还是吃惊不小的,瞬间不知后续剧情要如何反转。

5 警察是废柴:这是所有动漫作品的次旋律嘛。

6 水光潋滟,美不胜收:视觉盛宴,文字无法企及的美好。

7 音乐满分炸裂:RADWIMPS就是来煽情的。

8 前作串场:有《言叶之庭》女主串场《你的名字》在先,这回导演又为所欲为、情怀了一把。

第7篇:2012年绿之韵汇诚系统最新奖金制度

绿之韵奖金制度

绿之韵汇诚系统奖金制度

简称:

4、

6、

5、0

4——四种加盟方式

6——六个部门

5——5种奖金

0——鼓励零售

四种加盟方式,如果想轻松创业请联系QQ376149412电话:方式加盟费封顶全球佣金 一星会员13004千/周8% 二星会员37002万/周10% 三星会员109004万/周12% 四星会员145008万/周14% 六个部门

最具人性化的双轨多线制

最多可开6个部门,建议先开2个

先做深度再做宽度186 3638 8580

开第3个部门时,全球佣金为15%;第四个部门为16%;第五个部门为17%;第六个部门为18%

五种奖金

1、广告分红

所有会员为公司介绍推荐得到相应的广告分红多推多得

推荐加盟费广告分红

一星会员1300200

二星会员3700600

三星会员109001800

四星会员145002400

2、全球佣金(市场分红)

以业绩作为计算单位(1=0.8pv),取小区业绩的百分比,

零,剩余业绩算入下个结算周期。以周为结算单位。

方式加盟费封顶全球佣金

一星会员13004千/周8%

二星会员37002万/周10%

三星会员109004万/周12%

四星会员145008万/周14% :1对碰,业绩不清

13、培育佣金(领导分红)

所有会员可以享有本人直接推荐第一代收入的10% 。二至五代收入的5%。

4、复消分红

所有会员可以享有自己体系15代以内重复消费的5%。

5、鼓励零售

由于后期团队发展较大,团队人员能力侧重不同,有的朋友擅于发展团队,而有的朋友则擅长销售产品。考虑到此种因素,故设置此制度。

零售利润:减重复消费额后一半业绩计小区奖金,一半业绩反馈

60%作为零售利润。比如:您销售10000pv产品.

5000进入小区业绩:5000×14%=700

5000个人奖金60%: 5000×60%=3000

福利奖

公司每年拨出销售额总业绩的6%,作为所有合格的会员用于车、房、旅游、教育等方面的基金。想网上创业的可以联系

公司从2003年至今,国内市场部已有217人获得豪华汽车大奖(百万以上),另有9人获得豪华别墅大奖(2千万以上)。各种旅游更是不胜枚举。

第8篇:五新海福汇报材料

宝圣湖街道海福路社区

关于解决老旧城区治理不佳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大家莅临海福社区检查指导工作,我叫涂真婷,是海福社区党总支书记,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向大家介绍我们海福路社区。

一、社区基本情况简介

海福路社区成立于2010年12月,幅员面积0.6平方公里,辖区居民小组10个,常住人口3240户、约9390人,社区党总支下设富悦支部、金逸支部、海福路社区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联合支部3个党支部,有党员66人。在人员配备上,海福社区党总支共有委员5人;居委委员9名。社区专职干部12人,平均年龄31岁,男同志3名,女同志9名,文化程度均在大专以上。

海福路社区共有11个小区,其中9个小区修建于2005年前,这些老旧小区内普遍存在配套设施滞后,无老年人活动场所,背街小巷内应运而生的坝坝茶占道经营,大排档、小游摊更是随处可见,小区环境脏乱差,物业公司管理水平低,小区内侵财类案件频发,被区级部门挂牌为B类重点整治地区,车辆乱停放,居民出行不便,业主与物业矛盾聚集,怨声载道,很大部分群众对他们居住生活的环境不满意,安全感指数偏低。

二、着力“五老”,初见成效。

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三严三实”活动的推

1 / 5

动,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设身处地的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结合社区实际,社区党总支集思广益提出了“五新海福”的工作思路:重点通过对老旧城区的整治展现市容新面貌;对老旧设施的改造提升城市建设新基础;对老旧小区的提升营造居住新环境;对老年活动的开展树立关爱老人新风尚;对老大难问题的化解营造社区新和谐。通过重“五老”,求“五新”,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城区的治理问题。

1、老旧城区整治出新面貌

配合街道组建的联合执法队不定期开展环境秩序整治工作。制止占道经营,规范摊点摆放,控制噪音扰民,规范主次干道车辆停放。同时,通过社区组织、协调在背街新划设停车位67个,有效缓解辖区停车难的问题。为了巩固执法成效,形成城市管理常态化,社区组建巡逻队伍,坚持每天两名干部走街串巷制止劝导不文明现象,上门入户宣传排查违章搭建;建立背街保洁人员考核机制,实行两班轮岗,全天保洁,有效地控制了“城市顽疾”蔓延的势头。

2、老旧设施改造出新基础。

社区按网格分布,实地走访,拉网式排查,建立背街小巷市政设施改造台账。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对背街增设垃圾桶22个;“白改黑”改造路面450平方米,铺设透水砖路面1050平方米;安装隔离防护栏49根,不锈钢栏杆67米;安装背街休闲座椅47把、健身器材6套;更换水篦子18块;修砌垮塌围墙28米;争取园林部

2 / 5

门支持对背街147棵行道树进行修枝整形、除虫。完善和更新了部分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老旧小区提升出新环境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支持、业主自治、网格配合、物业运作”的工作方式,先后在圣湖花园和圣苑小区进行了环境整治试点,增设休闲座椅 10个、安装健身器材5套、改造花台植被补绿 1450 m2,增设停车位 27 个, 281 户居民受益。改变以往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同时为了巩固整治效果,落实街道《老旧小区长效管理办法》,通过居民测评、社区互评、街道考评的方式,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实现老旧小区常态化,群众十分满意。

4、老年活动开展出新风尚

结合社区老年人多的现状,回应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党组织争取支持,积极作为,为辖区老年人打造了一个集日间休息、休闲娱乐、学习阅读、健身康复为一体的养老服务站。为了丰富养老服务站的活动,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分别开办了电脑培训班、书画班和合唱班。同时,组建了一支20人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队伍,自去年8月以来开展上门家政服务,宣讲健康知识,量血压,送关爱等活动20余次,关爱服务空巢老人18人。

5、老大难问题的化解出新和谐

三色台账管理办法,按照“三清三进”机制推进,社区通过网格走访和群工平台的接收,共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75个,现已解决73个。最大限度地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3 / 5

(1)重点人员维稳难。上访户蕫克云因坐了16年多的冤狱,于2013年7月份翻案出狱,董克云及其儿子对于重庆市高院对他们的补偿(154万)不满意,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此期间,曾多次到区、到市上访,并扬言要到京上访。社区在成立专班对其进行24小时稳控的同时,及时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和生活上的物质帮助,为其儿子董飞推荐工作,帮助董克云与相关部门领导对接,了解其困难,今年出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市高院等单位部门与其达成赔偿协议,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办公阵地不达标,居民办事难。为了解决办公阵地不达标,居民办事打拥堂,党员活动无阵地这一多年来一直不能解决的问题,社区党组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寻找办公阵地,于今年6月实现了办公阵地的搬迁,彻底解决了办公阵地不达标,居民办事不方便,党员活动无阵地的老大难问题,。

(3)道路“瓶颈”,交通堵塞,居民出行难。针对海联学院与交通家属院交界处的三岔路口“瓶颈”,因道路狭窄,车流量大,常年堵塞,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安全出行。在网格走访中群众对此意见很大,社区及时摸清情况,弄清权属,向上级汇报,并邀请上级领导和西政领导们到现场实地查看,协同相关部门制定改造方案,组织干部做好工程改造期间的宣传协调配合工作。拓宽了道路7米,消除了隐患,规范了周边的停车位,保障了居民出行的畅通。

三、立足“五新”,再创佳绩。

4 / 5

1、强化日常管控措施,巩固环境整治成效。以网格化管理机制为抓手,协助物业,配合市政,对易发生违法问题的路段和区域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及时发现、迅速处理各类影响市容环境秩序的问题和行为,防止回潮和反弹现象的发生,达到“主干道坚决制止、次干道留有余地、背街小巷规范有序”的要求,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真正实现街道提出的城市管理“五常态”目标。

2、发动社会广泛参与,促城市文明素质提升。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不断强化市民群众爱护城市环境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减少破坏城市环境违法违章行为的发生。大力倡导遵章守法的良好风气,引导市民关心、支持、理解城市管理工作,使城市环境质量和市民文明素质得到同步提升。

3、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大问题的处置力度。借区级部门对老旧城区进行旧城改造之力,做好前期摸排统计工作,做好群众宣传引导工作,力争解决辖区内多个小区外墙砖掉落和消防设施缺失等老大难问题。继续通过网格化工作的开展和群公平台的应用,着力解决服务好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5 / 5

上一篇:车队安全教育发言下一篇:公证处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