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下乡个人工作总结

2022-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下乡个人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教师下乡个人工作总结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个人工作总结

做一名优秀教师一直是我的目标。一年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从正确处理教师与教育事业、与学生、与同事、与自身的关系上,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可归结为三“心”,即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

一 思想品德方面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教育方针和党的先进理论知识以及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不忘人民教师职责,爱学校、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从自身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政治思想、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教育行业中不断成长,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教育教学方面

一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1.尊重学生是以学生为主的关键

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和发言权,尊重学生探究精神,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探究。

2.分层合作是实现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必由之路

学生的层次和思考效率不同,往往会造成一些学生怕思考、懒于探索、依赖别人的思想。教学中如果让好中差混成一个小组,这样好的学生永远成为领头人,成为代言人,而差生永远在小组中得不到重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分层分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不同小组以不同层次的任务,学生在层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就达到了分层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挑战性任务。

3.明确学习目标

语文教学最忌千篇一律,容易使学生厌烦。如果千篇一律地字词教学、课文分析、归纳总结,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学生学习完一篇课文也不知自己是否有进步。五年级的学生,字词教学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完成。他们有这个能力而且有各自独特的方法。在字词教学中,我一般只作一个检查过程。分析课文看是哪一类文体,根据新的文体传授新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依据方法自我解决。最主要的是根据教材学生明白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哪些疑难问题,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课堂才能实效、高效。

4.规范作业

学生学习新课和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要靠一定的作业来巩固提高。通过规范化的作业,使学生的思路明晰、条理清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新课程标准里的一个鲜明观点,而规范化的作业可以使学生的习惯得以形成。

5.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利用课堂课余及班队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主题班会上,以“新学期的打算”、“时时刻刻注意安全”、“我爱学校”为主题进行演讲,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6.制定帮教方案

对个别的差生,能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例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采用多提问、多检查、及时疏导、及时反馈的形式,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端正思想,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平时,还注意“两手抓”:一方面培养好尖子生,一方面通过尖子生辅导后进生,以先进帮助后进,以好带差,取得“双赢”效果。

7.课题研究工作

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首先,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我在备课时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不但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料、备重点难点训练点,还备思路、备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备课的质量。

其次,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一是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对课堂操作的有效性的研究

教学目标:首先,我预设课堂教学目标,目标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有所侧重;其次,我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也有所侧重;再次,我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我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教学结构: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它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我在教学时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

对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粗线条处理,我多采用问题引导法;对比较感性的文章,对文章的精彩细部我则采用以研促读,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重视开发自身资源。

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应是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学习评价应是针对性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对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三 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 工作业绩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并积极进行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些方法。积极到偏远学校支教,在支教学校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并受到支教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高照〕

作者:米玛琼达

第2篇:送教下乡 促城乡教师共同提高

襄樊市教育讲师团汇集着襄樊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精英,是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不仅仅属于城区所有,应为全市共建共享。襄樊市以构建和谐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全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积极开展教育讲师团送教下乡工作。

提出这一工作设想,是襄樊的教育实际决定的。在农村特别是山区和边远地区的教师长期在封闭的状态下工作和生活,他们对外面的变化知道的太少。在襄樊市组织的一次暑期培训中,有些事引起人们的深思:一位老师在襄阳宾馆进门时,不知道玻璃门是感应的,人走到正中间门就会自动开,他没有走到中间,门自然不开,便在旁边用手狠狠的敲门,门肯定是开不了的。培训班进餐吃自助餐,但有位农村教师只取了一盘馒头坐在角落里吃,问他为什么不吃别的东西,他以为吃别的东西还要另外交钱。这些情况说明,我们的农村教师对现代生活了解的少,最基本的一些生活常识和技能不知道。处在贫困地区的很多农村教师与时代的发展比起来已经落伍了。用他们的观念,用他们的常识,用他们现有的思维,来培养明天的接班人很显然是不适应的。农村教师最需要培训。近几年,省里和市里花上很大一笔资金组织农村教师走出农村到城里培训,省教育厅花巨资在全省范围内,每年组织2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免费到武汉10所高校集中培训。襄樊市每年投入50多万元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免费集中到市里培训,目的是让处在山区、边远地区、贫困农村的教师走出那些地方,在接受培训的同时感受城市的现代生活,感触现代社会气息。把农村教师送到城里培训让教师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思想观念,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了条件。

但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整体超编和结构性缺编并存。襄樊市教师超编9000多人,主要在农村中小学。可有些地方或学校有的课程没办法开,在岗教师有不少人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再者,单纯以送教师到城里培训的办法,也受到课改实际的挑战,客观现实需要我们的培训到中小学校去,到老师中去,到课堂里。为适应农村新课程改革和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要求,我们将培训重心下移到农村中小学。从2003年成立“襄樊市教育讲师团”,经过这么几年,队伍不断壮大。影响不断扩大,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多。现对“襄樊市讲师团”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协调城乡教育发展上所做的工作做个基本的估价。

襄樊市教育讲师团开展活动四年多了,我们到底怎么评价它?我想,我们既然能坚持往下走,说明它是受到肯定的。反之则会开展不下去。可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教育讲师团:教育讲师团在重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同时,又促进了城市骨干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这个过程是农村教师和城市骨干教师共同成长的过程。在省内,襄樊市教育讲师团已成为襄樊农村教师培训品牌,成为襄樊教育的特色。

作出这样的评价是根据组建教育讲师团组织的基本目的。搭建这么一个平台目的是什么?

一是培训提高。这是教育讲师团的主要职责,也是它的主体内容。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二是资源共享。城市的教育资源面向农村,供农村选择和使用。城市教育的师资资源可以供农村选择利用,城市学校的校长、教师这两支队伍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技能、教育方法、教育经验等可以大量地投放到农村中小学去,让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生享用。讲师团的教师都是襄樊市区的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讲师团送教下乡,就是全市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我们应该有这种认识,在农村学校经费投入不足、硬件条件改善不够的情况下,城市学校的软件资源应尽可能有效的向农村学校输出。在襄樊市。已基本形成共识,并不断实践。

三是形成特色。教师的培训提高有多种方式,也有多种渠道。一个地方的教育在探索的过程中应该寻找适合本地实际的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和措施,把这些方法和措施作为一个抓手,抓住不放,成为教育的重点并尽可能形成特色,成为品牌。

为实现上述目标,对组建襄樊市教育讲师团和开展讲师团的活动有这样一些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主线,突出重点。主线是什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围绕素质教育、围绕课程改革选择送教下乡的重点内容,既是现实需要的也是未来发展的内容。讲师团教师在申报课题时,要结合各自在教育实践中的所感所悟。课程改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应该抓住这个主线。

第二,创新方法,对话互动。送教下乡最精彩的就是在对话互动上,教师讲一节课,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我们要评判它。这节课讲得好,好在哪个地方?有问题,问题出在哪儿?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都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我们主讲人,阐述为什么这样讲,就这一个板块内容举办讲座,是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是个人教育思想、教育意识的一种展现,同时也是培训互动的一个实例。大家都知道一个基本规律:一个教师的成长通常有三个环节是必须的,一是学习,二是实践,三是反思,把这三个环节加起来就能促进一个教师健康的成长。如果这三个环节不齐全,对这个教师的成长就不利。送教下乡活动体现更多的就是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这是一种方法上的创新。校长培训,过去我们放在大学里搞,那种培训方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批专家学者从理论上,对我们的校长进行了一种引导。但是,我们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长,更缺少的是鲜活的管理学校的实践案例。去年12月份,襄樊市举办校长培训班,我们让有办学特色的校长讲课,他们既讲一些“大话”,那是理论所必须的;他们更多的是讲“实话”,是办学实践中的所感所思,更多的是办学实践中已经证明是可行的东西。培训班结束的时候,专门安排了一个座谈会,听听大家的意见,结果也正好是这种安排的初衷,倍受欢迎。对话互动这样的培训在我们教师培训中应该广泛使用。

第三,教学相长、重在提高。我们讲课、举办讲座,我们是教师的身份。送教下乡就是送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技能下乡。我们是教师的身份,听课的广大农村教师、中小学校长,他们是以学生身份份听课的。但是他们和一般意义上的学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们的教和他们的学在互动的基础上更多的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成长。这是符合教学相长规律的。面对学员,他们有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面对已经有教育教学经验、管理经验的特殊的教师群体和校长群体,更能够彰显教学相长的效果。

第四,增强责任,积极参与。讲师团成员的责任,可以用“三个一”来概括:

是一份荣誉。襄樊市的骨干教师队伍是庞大的,被选为教育讲师团的成员,本身就是一份信任、一份荣誉。作为讲师团的成员理所当然地感到了信任,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信任,也是社会的认可。

是一份责任。讲师团成员本身是优质教育资源,要发挥作用,产生效益。作用和效率取决于责任心。很多

教师能够克服送教过程中身体上的种种不适应,这就是责任心的体现。

是一次机会。送教下乡、举办讲座、参加培训活动,这是机会。我们这个时代不是才美不外显的时代,而是有才华应当展示的时代。应该看到,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不给搭建相应的平台,没有展示的机会,实际上也就体现不出“名”,没有名,作用的发挥是非常有限的。教育讲师团为其成员提供了平台,提供了机会,讲师团成员也都明确这一点,都能增强责任,积极参与。

一所学校能派出教师作为讲师团成员并参加活动,也是学校的光荣,说明自己的学校有骨干教师,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认可。学校教师出去参加这样的活动,本身也是一个受教育、受锻炼的机会。

第五,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讲师团教师申报课题,实际上就是自己给自己定课题,通过对课题的学习、收集资料,也是自己提高的一个过程。即使不是为了讲师团,不是为了送教下乡,不是为了开办讲座,每一位教师也应该积极学习,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是无止境的。教师面对学生,有时感到是落伍的,是苍白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很多知识的学习,我们视野的开阔程度,有时候跟不上我们的学生。比如去年的高考,有一个语文题目,谈到书籍阅读量下降了,但是网上阅读量上升了,说明了什么。学生从网上获取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远远超过我们学校和教师提供给他们的。我们的老师需要学习,学生学习涉及的地方,我们老师早就应该涉及到。所以过去的一碗水、一桶水的关系早就被现在的长流水所代替。

教育讲师团已经过四五年的历程,成绩是突出的,特色已初显,要坚定信心,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好,把教育讲师团的声音、教育讲师团的影响,覆盖到襄樊教育的每一个角落。然后走出襄樊,走出湖北,真正成为襄樊市在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上的一个品牌。

扎实开展“送教下乡”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湖北省襄樊市教育局

为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我市从2002年起,扎实开展讲师团“送教下乡”活动。其中,集体组织72次,送教学科367科次,讲师团个人组织240次。直接培训农村教师33800人次,做观摩课、说课、评课950节,互动交流600场次,做讲座485场次;送各类培训书籍31250余册,光碟9000余张。该活动的开展深受广大农村教师的欢迎和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做好送教下乡活动的保障。

领导重视是做好送教下乡的先决条件。市政府把“送教下乡”工作作为贯彻“三个代表”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经常研究并组织实施。2002年起,市政府分管教育副市长曹敬兰带领教育、文化、卫生三个部门到谷城县紫金镇开展“三下乡” (教育、文化、卫生)活动,拉开了送教下乡活动的序幕。市教育局把送教下乡作为落实农村教育的重点工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优先配备人员,优先安排时间,优先解决经费,配备了能够满足送教下乡工作的设备。局长李菲经常参与送教下乡活动,召开讲师团人员座谈会和听课教师座谈会。研究送教下乡工作。分管副局长亲自带领讲师团的教师送教下乡,解决具体问题并随堂听课。送教下乡工作还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关注。2004年,省教育厅组织全省培训部门的负责人,到老河口观摩了襄樊市讲师团送教下乡的全过程,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更加坚定了我们不断改进工作,坚持送教下乡的信心。这项工作还得到了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作为送教下乡的一方——襄城区、樊城区、市直学校的校长,把优秀的教师推荐出来。并在时间、资金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作为授教的一方,每次送教到基层,分管县(市、区)委副书记、副县(市、区)长都亲自陪同,看望讲师团教师,与讲师团的教师一同合影。这些更加激发了讲师团教师做好送教下乡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建好队伍,人员到位是做好送教下乡的重要条件。

送教下乡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好这项工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很难坚持下去。从2003年开始,我们组建了“襄樊市教育讲师团”。讲师团实施动态管理,实行换届制,两年一届。第一届讲师团从市区遴选了加名教学经验丰富、获得各种奖励、称号的优秀教师组成;第二届讲师团在第一届的基础上淘汰了15名、保留25名、新增了35名教师,建设了一支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能够满足送教下乡工作的教师队伍。

第二届讲师团60人,其中湖北名师1人,湖北省特级教师7人。湖北省骨干教师18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教坛新秀6人,市级骨干教师23人(含市级“三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在讲师团队伍中,40岁以下的教师有58名,占97%。

为了建好这支队伍,我们不失时机地选派讲师团教师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知名大学进行“充电”,接受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课改能力。

送教下乡不仅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讲师团教师在送教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专业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实现了“双赢”,在全省第七批特级教师评选中。我市初中、小学学段共评上了8人,其中讲师团就有6人入选。

三、加强管理,服务到位是做好送教下乡工作的关键。

为使送教下乡工作取得实效。从活动开始我们就关注服务。一是印发了《襄樊市中小学教师讲师团管理办法》,对讲师团的任务、讲师团的活动方式、讲师团的权力和义务、讲师团的组织与管理做了明确规定;二是确定了主管单位把该项工作做为继续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负责落实,并确定1名同志专抓此项工作;三是对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活动方式为集中活动和分散活动。集中活动由继教中心组织,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讲师团教师送教到最偏远的乡镇学校;分散活动,主要是根据基层学校的需要,由学校点名聘请讲师团的教师讲课或做讲座;四是反复沟通达成共识。继教中心是送教下乡活动的组织者,每一次送教活动,都提前两周征求被送教点学校的意见,包括学科、时间、内容等,然后把这些意见与讲师团教师沟通,并按要求做好准备,保证教材版本一致,观摩课与教学进度一致,教学准备与教学内容一致;五是增强考评针对性。每次送教活动,都安排问卷调查检测参训教师的满意度。调查内容为23项,从调查的结果看,非常满意占30%以上,最高达53.23%,满意和基本满意达70%,没有不满意的。

四、多种形式,准确定位是做好送教下乡工作的源泉。

送教下乡是什么?就是组织城区教师,利用节假日,深入到边远乡镇,通过观摩课、示范课、讲座、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培训者和受训者共同反思,乡村相关

学科、学校教师全员参与的一种面对面的培训形式,达到在“做中学、在看中思、在思中做,共同发展”的目的。为了使这项工作具有生命力,我们根据乡村教师的要求不断调整培训内容,完善培训形式。2003年以前,送教主要是讲1-2节观摩课,结合本学科,做一场讲座;2004年我们在讲课、说课、评课的过程中增加了40分钟师与师之间的互动答疑交流,提高了针对性;2005年又增加了后续培训,要求听课教师写一篇心得体会,形成一套完备的送教模式。概括起来为七种形式:

1 参与式:由讲师团主讲教师示范性地讲一节课,并进行说课、评课和讲座;

2 参与式:也叫体验式,与送教下乡活动的教师一块参加该校的课堂教学,然后一块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参与、体验,帮助学校教师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3 融会式:采取共同上一节研讨课的形式,然后在一块进行互动,共同分析这节课教学中的得与失,共同探讨一节成功的教学范例;

4 沙龙式:讲师团教师仅是沙龙活动的主持人,每个参训教师都积极发言,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每位参训教师的意见,进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

5 跟踪式:我们要求每位讲师团教师与联系学校的教师结成帮扶对子,对他们进行跟踪培养;

6 反思式:要求参加听课的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写一篇听、评感想,并以学科为单位进行评选,选5篇优秀文章送市继教中心;

7 发展式:尤其是对口联系学校,送援单位除了送去新的理念和教法,帮助这所学校进行学校整体发展的调研外,受援学校还选派骨干教师到市区学校听课、评课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通过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带动这所学校的全面发展。

在讲课手段上也不断改进,开始送教时,教师们都想把先进的教学设备运用上,制作课件,但从问卷调查中得知。农村教师因缺乏设备和技术“看得到、学不了”。因此送教教师们就自己制造“土”教具,这些“土办法”,更贴近农村实际,得到农村教师广泛认同。由于不断找准农村教师的需求点,使送教下乡保持了生命与活力。

城乡互动引导农村学校校本培训

襄樊市樊城区继续教育中心 叶启文 米成英

1 开办农村新课程专场培训。

区教育局对农村教师进行了由宏观到微观的培训,培训内容上避免空洞说教,力求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教材,贴近农村,受到教师的欢迎,为教师教研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服务。

2 名师巡讲深入到最偏远的学校。

组织优秀教师送课到最偏远的学校,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共送课三次20余节,优秀教师与农村教师零距离交流,就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对话,成功地解答了农村教师教学疑问200多个。此举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教育教研均衡发展,受到了乡镇领导和教师的热烈欢迎。

3 城区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

在区教育局统一组织下,城区教研资源丰富的学校主动与乡镇中学挂钩,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目前已有15所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手拉手”,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参与教研活动,指导农村教师上课,乡镇的教师到城区学校参与该校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有些城区学校还向对口学校赠送教学课件、优质课光盘、教育书籍等。

4 城乡教师交流互动。

2006年8月下旬,区教育局组织33名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一年,这些教师将城区优秀的经验带到农村。同时教育局又将86名农村教师安排到城区学校“充电进修”一年,这些教师又将城区的经验带回母校。此举实现先进理念共享、优质资源共享、有效成果共享,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

以“三个结合、两个一体化”形式培训农村教师

谷城县教育局教师工作科 张洪顺

几年来,谷城县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新路子,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1 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新课程师资培训坚持以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主要安排在每年暑期。四年来,全县有600多名骨干教师到省参加了以新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提高培训,省级培训参训比例达15%以上;有1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市级新课程集中培训,市级培训参训比例达40%以上;参加县级新课程集中培训的教师比例达100%。新课程校本培训除每年秋季开学前全县统一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校本培训外,主要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县教育局建立校本培训计划专题申报制度,每学期申报一次,无校本培训申报计划的学校在学分审核认定时不予认定。

2 送出去培训与请进来培训相结合。送出去培训就是按照上级培训机构安排的调训任务,选送各类对象到省、市参加培训。实施新课程以来,县教育局共选送50名教育管理干部和中小学骨干校长到教育部干部培训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以新课程为主要内容的高级研修培训;选送538骨干教师(校长)到武汉10所高校参加了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请进来培训就是聘请省、市级名教师、名校长及讲师团成员来县进行传经送宝。同时还请外教对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强化培训。2007年7月,美国惠黎基金会北京分会派日本在美留学研究生富田凉子老师到薤山中心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县教育局利用这一机会,请富田凉子对全县38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以新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英语听说强化培训,收到一定的培训效果。

3 骨干教师引领与名教师支援相结合。骨干教师引领就是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结对子、压担子方式引导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县教育局制定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被评为市、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教师,在任期内每人要结对帮扶培养1至2名青年教师,使他们成长为骨干教师。名教师支援就是各级名教师(名校长)对口支援薄弱中小学,为薄弱中小学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县教育局于2007年初建立了县级中小学名教师、名校长对口支援薄弱中小学机制,全县15名市、县级中小学名教师、名校长,每人对口支援1所薄弱学校,每学期到支援学校开展不少于2次的帮扶活动。年终对名师(校长)活动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届名师、名校长评选的依据之一。

4 师训、教研和科研一体化培训。教育局教师工作科、继教中心、教(科)研室和电教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整合培训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培训资源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县教育局、教研室和教科室通过开展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校本教(科)研先进学校的创建与评比,促进其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三者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相得益障。

5 天网、地网、人网立体化培训。“天网”就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和校校通工程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地网”就是利用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

的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培训不同层次的新课程师资;“人网”就是利用人的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如利用市、县讲师团成员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城镇教师支援山区学校;各级名师对口支援等为乡镇中小学培训新课程师资。

边学边用,学用结合

老河口市袁冲小学

学校采取“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学习方式,以“分层设标,分类培训,限期达标,整体推进的培训模式,实施学校教师培训工作。

1 组织教师学习。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通识性培训》等课改材料,联系新课改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学习后对照课改要求,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找出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学校制定的“分层设标”要求,对接相应的层次进行学习,按层级要求学习提高。

2 请辅导教师现场指导。邀请中心学校语、数教研员。给学校教师作“新课程、新体验、新收获”讲座,并组织教师就有关课改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如要求教师以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和发展的主人等同题。

3 组织课堂教学交流。由学校教师主讲教学公开课,教师集体参与讨论。如听学校吴老师主讲《凡卡》公开课后,大家感到吴老师教学语言亲切,感染力强。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读中感悟、议中理解,对教师们的启发很大。听课后,教师们模仿主讲课老师的方法。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新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尝试,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4 开展集体备课。学校按照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集体备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集体备课规程》、《集体备课操作规范》等规章制度,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这项活动坚持得很好,且扎实有效。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5 搞好教研活动。深入细致地开展讲“三课”活动,定期开展学校教师公开课、观摩课和研究课。课后要求教师们都要写出质量较高的教学后记和教学质量分析,并且学校半月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引导教师走教研同步之路,实现教学教研相长。

6 师生共同练字。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写字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以“狠抓质量不放松,写字兴校显特色”、“以写字教学,促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师生都要写一手好字。学校成立了写字教学工作领导专班,由副校长具体落实指导写字教学工作,语文教研组长负责检查、评比工作。为了激发师生写字的兴趣,达到书写规范、美观、端正。学校开展“班级周周练,学校月月评,师生同练字,共同展风采”活动。同时,还通过教师、学生集体反复商讨、研究,群策群力,编写了校歌——《写好字、我骄傲》,营造浓厚写字氛围,促进全校师生写好汉字。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各层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均达标。教师们一边进行课堂教学,一边进行教研活动,以教学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取得了教学教研双丰收。张庆敏老师撰写的《口语交际演示》论文荣获国家级奖励;吴静老师撰写的《口语交际,真情表达》荣获省级奖励,张风荣教师撰写的《10个没有思维的孩子》和《少点检查味、多点研究味》均在《中国教育报》发表,还有学校的二十多名教师的论文、案例荣获市、省、地、国家级奖励。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学校从实际出发,校本培训工作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送教下乡”推动农村课程改革的进程

保康县歇马镇中心学校 曾庆华

笔者所在的乡镇655平方公里的版土上分布着22所学校(其中含3所中学、11个教学点),最远的教学点距离集镇超出1130公里,学校仅有的一名教师既要负责学生的饮食起居,更要执行教学常规,根本无暇顾及课改。“送教下乡”则较好弥补了农村教师的这一缺憾,为农村学校教师搭建了朴实的课改交流平台,传递着城乡之间的课改信息,推动了农村学校、教师践行课改的进程。

1 给教师以现身说法。如何从过去的“灌”转向新课程的“引”,这是农村教师最大的困惑之一。“送教下乡”活动中的研讨课为农村教师做了很好的示范。

传授学法。注重对学生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如默读思考、勾画批注、质疑合作等,这些技能、方法的传授是新课堂顺利实施的必要步骤。

耐心引导。研讨课中教师总是坚持不懈地循循善诱,即使结论“望眼欲穿”,教师也很少“包办”。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平等的、长期的,执教者没有丝毫懈怠,学生积极思考,顺应教师的引导,最终实现教学意图。

平等对待。研讨课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均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少农村教师由衷地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竞能“出彩”,竟能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学生不差,是我们自己差。“送教下乡”首先革新的是教师的观念。

2 传递灵活多变教法。教学方法的感性传递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重头戏。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几年前襄城实验小学送教到歇马小学的一节英语课,对各种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一位四十余岁的女教师没有一味地机械教读,而是运用各种颜料,鼓励学生调配出不同颜色,然后在引导学生针对性地熟记这些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学生不仅学会了单词,而且对各种颜色有了具体认识,趣味盎然。执教者借用课堂这个载体,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传递给听课的农村教师,使之受到启发和感悟,并模仿应用,推广到自己的实践中去。

3 共享成功教学经验。教学经验的积累需要教师较长时间的沉淀,是教师的宝贵财富。在《草原》研讨课中,教师首先用自制的几幅水墨画让学生区别“渲染、勾勒”,然后理解课文“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的含义,可以说易如反掌。水到渠成。其实农村教师也在钻研教材探索教法,甚至付出了比城镇教师更多的劳动,但效果总不如人意。“送教下乡”向教师们传递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对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教学手段推陈出新。“送教下乡”研讨课中,既有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展示,也不缺乏传统媒体的合理应用。不少课堂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然后因材施教,把传统媒体演绎得出神入化,这也说明条件还比较落后的农村教师依然可以根据需要,自制一些简单的教具、学具,既可以创造条件使用现代媒体技术,也不必要放弃传统的辅助手段。

5 带动农村校本教研。“送教下乡”毕竟时间短暂,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许多问题。但送教下乡推行的教师集中研讨交流的培训形式为农村学校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范本,农村学校教师进行模仿创新,把所学运用于实践。笔者所在的乡镇就由文、理科综合教研组长牵头,集中全镇的骨干教师组成培训团,向全镇公开,鼓励学校自主选择培训教师主讲研讨课,介绍教学经验。

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行联校区域教研,坚持用规模较大的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坚持送课到薄弱学校,还在集镇所在地的中心学校选拔年轻的骨干教师到偏远学校支教,区域性整体水平提升较快。

“送教下乡”活动从对教材的理解,课程理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传递以及辅助手段的选择等诸多方面为农村教师进行了切身示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他们对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对教材编排意图的准确理解以及他们结合学校、学生实际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合理建构课堂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农村教师,我们既有了抽象认识,更多的是一种具体感受,可以说,“送教下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课程改革的进程。

送来的是精彩

宜城市王集镇槐树小学 杨雁霜

送教下乡,送来的是精彩,是惊喜,是快乐。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没有作秀课、没有表演课、没有回头课。执教老师不辞辛苦,精心设计教案。精心准备教具、学具,重视技能技巧、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关注每一个孩子,平等参与、科学引导、注重生成。课后,讲课教师都蹲下身子与听课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互动、答疑解惑,确保所送的每一节课都能让我们农村教师学得来,用得上,彻底解除了我们面对示范课心动却难以行动的尴尬。

1 专题讲座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专题讲座是集中解决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重要形式。以前,也有专家教授来搞讲座,他们的专题讲座一般是宏观的,内容理论形态高,具有普遍性、抽象性的特点。听他们的专题讲座的人,如果不具有相当的理论素养,常常会被讲授者古今中外的旁征博引搞得一头雾水。因此,他们讲的东西,我们农村教师理解起来困难,实践起来困难就更大一些。所以在送教下乡活动中,采用示范课与理论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先观摩两节示范课,再结合这两节课进行理论讲座。

襄樊第一实小的一位女教师,在讲《白鹅》一课时,以她特有的亲和力,循循善诱,关注每个学生,既教给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读书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还有一位老师上的一节《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新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她们的课受到听课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课后围绕“谈谈阅读教学中的点线面”“说课”两个问题进行了专题理论讲座和研讨交流。

由于讲座教师是都是一线教师,作为市、区级教学骨干,他们不仅对新的教学理论思想有较全面、较深刻的理解,而且他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改革者,有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经历,品尝过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的甘苦。同时他们对本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有较实际的认识和理解,因而他们结合地方实际在专题讲座中讲出来的东西具有地域性,针对性,更贴近农村教师的需要,而被他们理解和接受,更能进一步帮助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理论观念问题,促进农村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2 课堂教学返朴归真

一般来讲,农村硬件设施不如城区学校,孩子在朴实的同时赶不上城区学生活跃,加之长期以来各种竞赛课、展示课动辄电教多媒体的场面,老师们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改是城里的事,要课改要先有多媒体。再由于很多作秀课影响,课堂上看起来学生能说会道,教师能唱能跳,难以挑出问题,是否是新课堂的模样非要是这样?这反倒吓住了老师。面对这些难以理解,难以移植,难以操作的课,老师们抱怨学生不如城区,硬件不如城区,倦怠思想便代替了积极的跟进意识。现在,送教的课都是一节节没有电脑、多媒体课件的实在的课,人们看到的是:一向沉闷的农村课堂气氛在城区教师的教学课堂上消失了,原本沉默寡言的乡下学生在与城区教师的对话交流中思路敏捷了。农村教师在震动之余更多的是思索:硬件不是进行课改的必要条件,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只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精心处理好教材,坚持学生为主的思想,相信学生,同样能获得成功。关键的是自己要去思考,要去尝试,要去改变,要去实践,进而有积极的课改意识,形成浓厚的教改氛围。

襄樊实验小学的周丽军老师讲的一节《巨人的花园》,就是一节朴实,生动,没有任何作秀成分的语文课。让我们听课的老师觉得亲切可信。课后,周老师就这节课进行了说课,谈了这节课的设计理念,还谈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让教师们听了之后能学有方向,知道该从何做起。

3 农村教师的渴望

“送教下乡”解决了农村教师培训交通不便、工学矛盾和经费短缺的问题,使农村的教师不出门就能听到城里高水平教师的讲座和授课,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我们这些受训的老师在参加过这些活动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对课标的领悟,对新教材的把握,对教法学法的运用,对新课堂的驾驭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为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了丰厚的力量。

参加了一些培训之后,我们在收获的同时也感到一些不足。因为我们这些自然生长的农村教师一直以来都是凭着自己单薄的力量在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我们在迷路的时候,希望有人来指点迷津,所以每次送教下乡活动之后,我都在想如果我能拜这些老师为师,能得到他们更多的指点该多好啊。我们希望更多的城里名师下乡来指导和影响农村教师,只有这样,农村教育才能真正享受到城市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农村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农村的孩子们也才能感受到名师的教导。

“送教下乡”作为一种有效的载体,它为乡村教师搭建了学习的平台,为城里名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它像教育界的“同一首歌”,为乡村教育打开了一扇窗,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为这里的教师奉上精彩的讲座和课堂,为这里的孩子带来惊喜和快乐。我们衷心地希望“送教下乡”常下乡,像“同一首歌”一样越办越好,让我们广大农村教师,农村孩子们能真正受到实惠。

有感于送教下乡

襄樊市襄城实验小学 张德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迎着秋日温暖的夕阳。踏着满地飘落的黄叶,我默念着这首诗,在城市的街道缓缓前行,回味着送教下乡时热烈的交流场面。我的心激动着,兴奋着。作为襄樊市教育讲师团的成员,五年来曾十八次送课送教下乡。每一次送教下乡,刻在心底的是:送教前的精心准备,送教时的火爆场面,山区教师渴盼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眼神,山区孩子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刻苦劲头……每每回放这些镜头,我都思绪万千。

镜头一:快乐的音符

2003年10月保康寺坪一年级课文《哪座房子最漂亮》

让学生指名认读水果字卡后,我喊了六名同学上台。每人选两张字卡(共12张)当字卡娃娃。第一轮,字卡娃娃举起字卡让其他同学开火车认读,从哪儿开,由字卡娃娃确定;第二轮,台上的字卡娃娃左右交换位置,我问学生: “调皮的字卡娃娃换位置了,你还认识它们吗?比一比谁认得快,不用举手,会认就马上站起来读。”孩子们大声回答: “能!”字卡娃娃依次举起字卡,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抢着站起来认读,像许多快乐的音符,争先恐后地弹起、落下,此起彼伏,站起来的孩子越来越多,每一张小脸上都绽开着自信的笑颜,他们快乐地展示着自己,沉浸在学习的愉悦之中。

这是按教学进度上的一节课,课前我作了二处修改:一处是将老师发字卡变成学生选字卡;第二处是将老师贴词卡变成了学生自己贴词卡。两处改动虽然是细微的,但却折射出对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实践。如果在我们的课堂上,每一个教师都少一点包办,多一点放手,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而又充满竞争的氛围,相信我们的学生都会像快乐的“音符”,在课堂上欢蹦乱跳,弹奏出知识的蛩音,展现着生命的对话。这次授课使我有了新的收获。

镜头二:深挚的友谊

2004年10月 保康歇马

我不喜欢一言堂,喜欢与老师们交流互动。因为越是在激烈的争辩中,大家的思路才越来越清晰,也只有这样才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马桥讲完课后,领导特意安排了一个“现场提问”环节,老师们纷纷写来纸条。我热情地邀请当地的几位骨干教师来当嘉宾,鼓励他们参与发言。互动交流开始,老师们提出了几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合作学习究竟该如何合作?”“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处理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怎样提高农村学生的习作水平?”我以商量的口吻引导在场的老师参与讨论。在探讨作文教学中的困惑时,我把多年探索积累的经验和看法同大家交流,一个又一个老师参与进来,他们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探索,谈作文教学中点滴的成功,他们的勤奋好学感染着我,他们的出众才华震撼着我。谁说乡村无名师?他们才是真正的名师!

在互动研讨中,我认识了王怀玉,保康马桥的一名女教师,我从马桥回来的第二天,她发来了一封邮件,看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信件中写到: “当她看到我们孩子课堂表现之后,由衷地发出赞叹并真诚地翘起大拇指。在她看来,我们山里孩子一点也不比城区孩子差,他们和城区孩子们一样聪明活泼、天真可爱,似乎还多了一份纯洁与善良。这是多么值得让我们山区教师、家长欣慰的肯定!其实多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就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让山里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样优质的教育,我们要靠主观努力去尽量减少山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客观条件而带来的某种缺憾!

信中还谈到她的反思,城里教师所言的那些教学现象,不正是我们平常在学习新课标时所感到迷茫的问题吗?可不同的是,我们只是模糊的感性认识,却不能上升为理性的思考。不是我们不知道思考,而是我们理论储备不够。不能跳出来看待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由此,我明白一个道理: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特级教师能敏锐地发现教学实践的不足,并身体力行去完善它。

多么善于反思的老师。多么可敬的老师!为了大山里的老师,我们怎能停下送教的脚步?有感于“圆桌对话式”的成功互动交流,我向讲师团提出了建议:改送课为受援方点课,山区教师认为哪些课不好上,点哪课我们就上哪课,先上后讨论。改单向解答为沙龙研讨,每次送教必须保证最少一小时的互动讨论。

改进后的送教下乡更受欢迎了,在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交流和激烈争辩中,我结识了一名又一名山区优秀教师,王怀玉、杨根枝、吴素华、潘金翠……我们结成手拉手好朋友,经常通过电话、书信、电子邮件切磋教学,有时也有激烈的争论,最终在争辩中形成共识。我们和山村教师的友谊也犹如蜿蜒的大山在延续和加深。

镜头三:不竭的动力

2005年11月,枣阳吴店

载着讲师团成员的车进入枣阳境内,车外气温骤降。寒风刺骨,一会儿,天空飘起雪花来,二个小时颠簸,终于到达吴店。一下车,人冻得瑟瑟发抖,我顾不上搓搓冻僵的手,快步走进教室,眼前的一幕定格在了我脑海中:偌大的饭堂里坐满了上课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寒风从破了的窗户中吹进来。饭堂内很安静,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男孩小手、小脸冻得通红,清亮的鼻涕流了出来,小男孩没察觉,他定定地看着我,明亮的眼眸里充满着渴求知识的光芒,我掏出餐巾纸轻轻擦去孩子的鼻涕。上起课来。

课虽然结束了,可听课老师专注的神情和小男孩的眼神如同电影胶片,在我脑海中一遍遍回放着。我反复思考,面对他们如此的真情,我拿什么奉献,拿什么回报呢?唯有学习、进取、永不停歇。

每一次送课我都提醒自己必须达到三个要求——实、新、活。实,就是扎实、实在,要扎扎实实搞教学,实实在在作示范,不做秀摆花架子。新,就是要渗透新课改、新理念,展示教学中的新探索、新思路。活,就是教法灵活,注重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我一直用这尺子严格要求自己,确保每节课都受欢迎。我在鞭策自己的同时,也在要求和鼓励乡村教师和我们一起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洗礼,祈愿他们能改换视角,变校园为乐园,视讲台为舞台,把教室当成耕耘的伊甸园,不断地去发现,去感受教学工作的乐趣。

人们走过的每一个足迹,都是自己生命的留言,留给今天翻过的日历,留给未来永久的历史。送教下乡,架起了城乡教育的彩虹桥,实现了真诚互动,能力双赢的预期目标。借助这座桥梁,我和我的名师团队学到了农村教师吃苦耐劳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也增强了危机感和进取心;乡村教师受到了思想的洗礼,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很多乡村教师都说: “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名师风采,还有专家帮忙解开教学中的困惑,这样的活动开展的越多越好啊!”这些发出肺腑的话语让我更加感到肩负的责任是多么光荣、多么重大。

回首五年的送教下乡,送教中个人教育智慧得到了释放、展示和检验,对教育教学零散的思考也因送教下乡变得清晰、完整和系统;在送教中成长,因送教而成熟。在饱含激情地做着自己热爱的送教工作的同时,感受着人生最幸福的体验,享受着人间最深挚的真情。

作者:李 菲

第3篇:人力资本视角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育发展的高速化变革的今天,乡村教师建设的问题依然不容小觑,教师的职业认同理念、社会地位、薪资待遇和荣誉职称问题在西部偏远的乡村仍得不到良好的完善的解决,本论文将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深度探析乡村教师队伍现状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教育 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

很多教师之所以选择成为教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这个职业的喜欢和认可,教师这个职业自带神圣感和使命感,具有对孩子天生的喜欢之情,教学的挑战性和探究学科领域的兴趣性以及职业自身的稳定性和固定的薪资待遇,走访调查很多老师说的听到最多的感慨就是:中小学孩子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仿佛心情都好了许多,的确,孩子们的笑容确实具有感染力,但在乡村贫苦地区的孩子却有很多因为上不了学而笑的没那么灿烂了,大量事实和数据证明,在我国现阶段,城乡之间的差异性仍旧无法消失,这里包含了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都是人们建构的,建构主义教育学者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建构主义追求的实事求是的观点对于乡村教育实施也有着深远影响,教育资源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本土出发,与当地经济相结合,与现代实际相吻合,那一条路符合乡村教育现状就用哪一条路,在这基础上还要遵循“走出去、引进来”和城市教师点对点沟通,面对面帮扶,真真正正的建立互通有无,如果只是一味的埋头苦干、闭门造车将始终无法与现代化教育轨道相结合,在乡村教育改革上应着重对教师教育提起高度重视,俗话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一杯水”,乡村教师教育也不容忽视,除政府在政策上倾向于乡村教师的帮扶补贴,在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上还要优先考虑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教师以及西部偏远特困教师,使教师在教学知识上得到丰富还在教学能力上得到锻炼,乡村教师因地势偏远等一系列问题相比较在城里的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掌握教育资源和现阶段教学方法,大部分乡村教师都是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得不到优渥的教学条件而相比较城市的教学进度落后一大截。

一、新时代教师队伍的现状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大力发扬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以及引导学习法,在这里呼吁乡村小学与城市小学可以进行好的学校帮助相对较落后的学校进行共同进步,不但要整体帮扶,而且要落实到个人,进行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活动,按时间段分批次将城市专家教师引进农村小学进行交流互换,大力开展线上专家教师教育教学心得座谈交流会,壮大乡村骨干教师队伍,积极开展教学技术比赛,专业技能比武等锻炼教师教育教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活动,也让乡村里的学生多听多练多学。

“办特色教学,发杨一流教学理念”这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一句口号,也不是普普通通一句宣传标语,它所承载的是乡村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希望,办学特色还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整体风貌和创新精神,办好教学更多的是要具备顽强的理想信念,这也要求校长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必须对国家政策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解读,其次,跟着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針,对办学目标具象化,将政策和理念转变成行为和规定落实到工作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像陶行知老先生那样说“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将乡村特色化融入到办学、教学信念中去,形成乡村本土化特色,打造独具一格的风采。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精神现在逐渐要求多元化,的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应与时代相接轨,与未来相融合,乡村教育发展也不因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但学习唯一不变的方法却只有不断的阅读、反思和写作,只有读书才能将视野变得更加宽阔,才能不出万里便能看见大山外面的世界,阅读不光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也让教师的境界更高,一些长期在西部偏远地区支教的教师,条件十分艰苦,认为生活和工作都没有希望和曙光,却不知,当下正是他们心灵得到洗涤,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的最佳时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在信息闭塞的乡村中小学,如若长时间得不到较高水平的专家教师进行莅临和指导,相互评课、赛课、听课,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得到进步,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得到淬炼。写作让我们在反思中成长,在查缺补漏中得到通透,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相互互动的活动,写作可以换来心灵片刻的宁静,倾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二、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举措

教师培训刻不容缓,但城乡的实际差异也不容小觑,反对城乡教师培训现象“大杂烩”或“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乡村具有不同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和发展状况,要因地制宜,从本质解决乡村教师差异化问题,要坚信乡村教师是一个历史范畴问题而不是永恒范畴问题,在脱贫攻坚背景下,我国以将大把的物力、财力去支援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新时代。

发展乡村教育,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我国新阶段乡村队伍还存在着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如乡村优质教师资源短缺、乡村教师建设不合理、乡村教师薪资待遇不够优厚、教师整体素质质量不高,为此,中公中央、国务院提出要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机会(2015--2020年)》,改善乡村教师所面临的的问题及困境,为切实落实农村教师不愿意下基层,下了基层又不愿意留下来等问题,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出提升师德素养、拓展师资补充途径、保障工资福利、建立荣誉制度、倾斜职称与统一城乡编制标准、提高专业水平与促进优秀教师到乡村交流等八项举措,这些政策举措一出台无疑是乡村教师的福音。

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做过未来的希望,而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优质人才,成为为社会有用的人的第一步,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灵魂核心也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建设教育强国一直是我国为之努力和奋斗的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的脚步是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城乡之间不均衡、不完善、不充分的资源配备让教育事业开始倾斜和动摇,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中央提出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在改善乡村教师的现状和窘境的同时也给乡村建设添砖加瓦,大部分儿童因没有学上而错失一生的教育机会,在农村偏远地区应坚持且强制普及基础义务教育,提高农村整体素质质量,扫除文盲,缩小城乡差距,

作者:孙宇杰

第4篇:2020下乡支教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支教教师们怀着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较高的业务积极投身到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下乡支教活动结束后,总免不了要写工作总结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下乡支教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下乡支教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一

根据教体局《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及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教育现状,20xx年8月,我校选拔马保平、杨艳梅2位同志与东村亢赠文、陈春平进行对口支教,二中选拔下派刘竹霞、李平、白海峰与我校何晓红、吴晓东、李凤银3名年轻有为的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支教,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开发区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xx年1月6日至7日我校对市二中派出的3名支教教师采取名誉测评、座谈、背对背的谈话等多种形式对支教者在工作态度、考勤、工作成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核、评估,现总结如下:

一、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这些教师响应局的号召,带着各校领导的殷殷嘱托,奔赴各个学校开始教育支援工作。针对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我校出台了《寺河乡对口支教工作实施办法》。按照统一安排,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每年有计划、分步骤地选派一些优秀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每期时间为一年。促进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我校还实施了优惠的支教政策如对支教者优先晋升职称等,为支教工作正常运行迈开了可喜的一步,收到了实效。同时,这些支教教师把城区学校优秀的教育传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带到我校。为加强对支教教师的管理,教育局制定出台了《支教教师考核实施办法》,教育体育局出台政策得力,深受农村学校欢迎。

二、倾心支教,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半年来,支教教师们怀着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投身到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涌现出了许多勤奋敬业、扎实肯干的优秀教师。支教教师谦虚谨慎,工作认真,尊老爱友,他们所带的班级在中考中获得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他们不负重托,任劳任怨、扎根学校,在他们带动下学校各项工作都有了明显变化,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师白海峰无私奉献,一心倾注农村教育受到师生的好评。他担任八年级两个的语文课,不怕底子差,不怕任务重,在短暂的半半时间里做出了其他人几年的工作。李萍、刘竹霞多次承担公开课任务,把好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互帮互学共同前进,为我校课堂教学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在推进阳光体育工作做出了巨大努力,为学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座谈中,刘竹霞深有感触的说:“此次支教使我心身得以锻炼,在基层老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长处,终身受益”。总之通过考核发现,半年来支教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无怨无悔地工作着,用真诚奉献给农村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赢得了学校领导、师生的认可和家长的好评。

三、强化管理,受援学校工作扎实到位

支教教师的到来,如一股春风,给农村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的领导班子对支教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改变农村教育教学面貌、带动农村教师业务水平整体提高的有利契机,专门召开了会议,妥善合理地安排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分别建立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激励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严格按照量化考核办法实施对支教教师的考核。在业务管理上对支教教师实行专项管理,建立支教教师专项档案,内容涉及教案、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学习笔记、专题讲座、作业批改、教研组活动、试卷分析等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随时记录他们在支教期间的工作情况。为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专门安排支教教师作了公开课、示范课,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推广应用。结合教研组活动,大部分支教教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把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研读教材的心得体会、富有实效的操作办法与农村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交流。我校还安排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支教教师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导课,指导年轻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实现在教学实践中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使支教教师更加安心农村教育工作,农村学校的领导想方设法解决支教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如为支教教师准备宿舍、筹建食堂,并多方联系等等。在受援学校领导和同事的重视、关心爱护下,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支教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同时建立了和谐融洽的深厚情谊。

四、对口帮扶,城乡学校共建活动深入开展

在教育体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的“手拉手”共建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城区学校除统筹安排教学工作、优选学校骨干教师参与支教外,校领导还经常深入农村学校看望慰问支教教师,设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支教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了解到农村学校面临的实际困难后,许多城区学校给予了他们力所能及的物质和资金扶持。此外,城区学校还积极带动农村学校开展联片教研活动,使农村教师的教研教改能力进一步增强,推动了农村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2020下乡支教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二

20xx年的7月15日我们来到了清远英德的浛洸一中,在这我度过了xx年暑假的最美好时光。有努力的汗水,有奋斗的欢笑,有无限的感动……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这是我的成长过程。作为支教组的组长,我承担的更多,付出的努力要更多,但我愿意,因为我相信成长收获也多。

从方案开始着手写到最终的当地实践,风风雨雨,一直努力~

从一到达时的卫生打扫到最后的送车离别,点点滴滴,无限感动~

从陌生相聚、相识到一起生活、一起挑战,友谊天长地久~

还记得,一到学校,我们看到我们的宿舍那个不好开口的脏呀!不过我们齐齐打扫二小时搞定了全部卫生。对比下,真是有成就感啊!呵呵~然后就是我主持启动仪式,与学生初次见面,与学校主任交涉,开始忙碌咯。学校的主任很愿意帮助我们,谢谢主任了!这次下乡,麻烦主任很多事情了,主任很热心,总是尽最大的能力帮我们,十分感谢!在之后就是大家一起在饭堂吃饭啦!吃饭前唱队歌,呵呵~很开心!接下来的日子,重新安排课程,上课,与学生相处,解决支教组问题,与其他组一起搞户外活动,与队友的相处等等,整个过程,有开心,有委屈,有欢笑,有泪水,还有汗水,有感动,有不舍……

作为支教组组长,一开始去到发现学校的设备根本上不了我之前写方案时安排的很多课程。我不得不再重新安排,重新设计、写教案。这让我很担心、很着急。因为我想做到最好,不求轰轰烈烈,但求默默努力、尽如人意得做好。所以前两天的时间,我很挑剔,也不经常和学生接触,一直为我们支教组的整个教学计划的安排而担心。真的很愁,但是又不能说出来。每个组有每个组的忙碌和问题要解决。我作为组长,一定要自己承担好,做好支教这一块的工作!虽然我们支教组做事情低调,但我们很努力,付出了其他人不是明显看到的努力;我们很团结,每天晚上都要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所以,因为有了我们支教组的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一切都顺利地进行着。作为组长,我有组长的责任。不仅仅要负责课程的安排,还要管理好学生和组员。我会根据组员不同的特点来安排课程,也结合自愿原则,希望组员得到最大的锻炼也是我下乡的一个目标之一。

最基本的我负责的课程我还是要好好上好,做好带头作用。对着学生不管上课前有多委屈,心情多不好,一旦上课我都会调整好心情,以最好的状态面对学生,上好课程。我负责的课程有英语口语、趣味语文、主题班会、中学生礼仪等。虽说课堂上会出现有个别学生不听课,但整个课堂气氛和效果我都挺满意的,蛮好,比起上一次下乡,上课明显好多啦!我一直相信多锻炼就会有提高!多努力就会有收获!重新备课,真的很难。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又要想好讲授表现的方式,还要准备课件和大量的资料。这对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相信我们支教组每一个人在教学上都有很大的锻炼。我也是!呵呵~但我认为我这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的。

这一次的下乡,我的大部分精力是在怎么处理一个组的事情,而在自己教学上没有特别的关注,只是做到最好就是了,不去想那么多。我更多的是想如何让其他的组员上好课。在我们其中一个上课的时候,其他不上课的都会在后面听课,下课后给上课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认为我这个要求还是挺好的,这样才能互帮互助,互相提高。开始我在全组也进行了反思,得知自己与学生的接触并不多,之后进行改进,获得了很多学生的友谊。然后在我们组的交流讨论中,我得知我上课应该多关注发言比较少、与教师少互动的学生,不忽视每一个学生。我尽量改,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公平。我后期做到了。这是我的一个进步,呵呵~自我表扬下~

在生活上,我们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在宿舍睡觉等等,日夜的相处,感情更深。我十分记得,在吃饭前,饭桌上的乐趣。呵呵~陈莹帮着勺汤,晓霞的快速吃饭,我和缪玲的包餐…呵呵~饭桌上的玩笑,饭桌上的建议,就差点没有延伸到饭桌会议了,呵呵~很开心!还特别记得我们的一次自己包饺子、自己煮,大家一起吃饺子火锅,那个乐呀!哈哈~还有吃西瓜!我还常到隔壁宿舍混吃,呵呵~与队友、组员的相处也很好!相互之间的微笑、鼓励,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我们支教组一起共事,有饭桌欢笑、宿舍娱乐,也有委屈泪水。但当我们中有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都会关心开导她,温暖她。真的很有幸和她们一起下乡。在这一段时间,问题那么的多,还有不理解和委屈,但我们一起走过了,我们收获了!值得!最后晚会后的深夜全队与指导老师一起聚餐庆祝很开心,我不会忘记!

在情绪的管理上,我有时做得还是很不好的。一开始是着急、紧张,自然表现出的是很严肃,整天想着怎么解决问题,满脑子就是要做好每一件事情,安排好、上好每一节课。有时候我还很挑剔,追求完美,要求比较多。还好有支教组的所有组员的支持,感想她们每一个!有时我也有委屈,被误会是件很不是滋味的事情,但是为了整个队伍的利益,不得不忍!这次下乡或许在我情绪的管理上我有长进,懂得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绪。之后,我反思自我。我常笑啦,友好微笑对人,不管是谁,谁都会感到舒服的。特别要说的是,我在情绪很糟的时候,还要去上课,要去面对可爱的学生们。我会很快的调整自己的情绪。我认为我不该用我不好的情绪去影响学生。而学生们可爱的天真的表情也会让我的不良情绪消失。于是我会用热烈的笑脸对着学生们,灿烂地对着学生们笑,用最好的情绪上好每一次课。

在与学生的相处上,我有进步,收获很多友谊。一开始我并没有花时间去和学生接触、去了解学生。看着其他组员努力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我开始改进我自己。我也在下课后多和学生聊天,多关心他们,一起玩游戏等等。我们一起玩“真心话大冒险”,玩得蛮疯狂的,呵呵~记得有一次输了的一个可爱小女生被罚和每一个遇到的老师说“老师,我爱你!” 哈哈~听到这一句的老师,都很开心,笑脸灿烂得很呀!哈哈~还有在我教完礼仪课后,还有学生和我开玩笑,来要求我走步,呵呵~很可爱地应用我所教的嘛~呵呵~友谊就在这样的相互接触和了解中建立、加深。后面我还做了学生的模特。在手工制作课上,学生用废旧报纸做衣服,我是其中一组的模特。小可爱们,围着我很用心得设计着、装扮着,还拉着我去办公室给其他队友看,呵呵~小可爱学生用我的手机将这一包装过程拍摄下来了,每次我看都是很美好的回忆!最后我们还获得了一等奖,哈哈~组员说学生们是看在老师我的份上,投票给我们组的,呵呵~开心!有好几个学生要认我为她们的姐,很甜很甜得叫我“姐”“姐”…很开心很开心!和学生们在一起很开心,很轻松,会忘记一切的烦恼。23日我们离开学校的时候,我收到了很多学生的礼物。返回到学校后,还有不少学生短信和电话联系我,我真的很欣慰。我相信这一段经历我不会忘记的!和学生的友谊是会长存的!

在合作上,我还参与了信息大篷车和文艺晚会等大型活动。因为我要留守学校就没有去爱过图片展的现场,这也是合作。还有帮谬玲后勤呀等等。同是一个队的,就是要互相帮忙,共同把活动办好。同时,在支教上,我也提供机会给队友上课。有宣传组的、调研组的和摄影组的队友一起来帮忙上课。我们都做得很好!很棒!!

最后得说说经验教训咯。一是准备一定要充分。不管是我们下乡活动的准备还是支教组上课课前的准备,都要充分。要预想到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做好备用方案。二是做事情要齐心协力、全心全意、尽全力,做到最好。不管是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团结,不怕苦,不怕累,一起想办法,落到实处的去干,就能做好。

我相信!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正如我们队歌所唱的一样,我相信我们!

这一起奋斗的历程,值得!

这美好的回忆,不会忘记!

2020下乡支教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三

在这10多天的实践中,我感受到了很多,在我们实践开始的第一天,让我最震撼的是那边的地理位置和那里的经济状况。西岙乡海拔700米,各村之间的距离有好几公里,并且当地没有菜场,上下来回的公车只有两班。当地的很多房子都是空荡荡的,留下来的村民大多靠自家种粮食来维持生活。

6月26日刚来到这个地方,我们就住进了西岙乡中心小学的宿舍里,在准备好一切之后,我们便在周围的村子进行了招生,同时做了一份关于学生的身心、家庭状况和所在学校的状况的问卷调查。在后面的几天,我们努力在文化知识和兴趣爱好上让学生们感受学习的快乐。经过几天的相处,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兴趣班的热爱。由于学校教学环境的制约,这边的教学设施并不能满足他们全部的需求。

我们在这边受到了乡镇府、妇联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在7月3—4日,我们组织了一个小队伍来到了大若岩风景区进行了一次关爱留守儿童的募捐活动。并且我们开展了一对一的形式来帮助困难留守儿童,虽然我们不能在物质上提供很多,但是我希望我们能在精神层面给他们最大的鼓舞。

时间总是很快,实践很快接近了尾声,在最后一天我们在老的中心小学的舞台上开展了激烈的高年级学生演讲比赛,当中穿插了不少他们的表演。我体会到他们不是没有才华,只是缺少了这样的舞台让他们展示自己。

在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几个队友做在学校的走栏上看天上的繁星,山里晚上的天特别黑,星星特别的亮也特别的多,看着,看着,我们不禁不忍离开这我们实践的地方,不忍与那些天真可爱的学生们分离。那一夜,我们失眠了。

7月6日,我们坐上离开的班车告别了西岙乡,告别了那里的学生,结束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这一次实践让我永生难忘。

2020下乡支教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四

支教结束啦,我们的支教生活也随着结束。此刻想起心中却又说不完的喜悦,我们的支教生活有苦有甜,但“苦”却是有着不一般的好处,苦中有着无尽的甜蜜。是因为甜把苦遮掩啦,总之,支教虽苦虽累,但我确收获不少,这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是无价的。

七月二十日早上六点我们从学校出发,乘上了通向改茶的车。车急速向前行驶,我的心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天虽下着雨,却无法浇灭我心中的喜悦,很快我们到达了改茶小学,业看到了我们的学生,一声老师好,让我们感到无尽的喜悦,到下午两点半我们举行了开学典礼,做了相关强调后,我们的支教生活就正式开始。晚上我们开了我们支教的第一次例会,会议的主要类容就是选任班主任,随后就是打电话通知未来的同学,在这之前我们进行拉必须的通话准备,随后就开始逐个逐个的打电话,我们给学生的家长讲明拉我们的目的,学生的家长都给予极大的支持,我们与学生的家长沟通得很顺利,这给予拉我们极大的鼓励,也增强拉我们的自信心。让后我们就开始排课表,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都是人工来排的,我们十二个人花啦几个小时才初步排出来的,看时光也是凌晨一点。

在支教活动期间,我们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生活上的问题,主要是缺水,但这一点并没有难倒我们,我们透过与周围群众找到了生活用水,虽然有拉水,我们都很节约,因为这水来之不易。从这一点锻炼拉我们解决问题的潜力。还有就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各种小矛盾,我们都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给予制止,让他们的矛盾得到及时的化解。比如发生在我那班的一件事。两个发生口角动手打架,我就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进行制止,让他们心服口服,彼此认错。这一点也体现拉我们与学生的沟通潜力,这也是现代教育的重心。

在支教活动期间,我与各位小同学打成一片,大家玩得很开心,但这一点我的说明,我们都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上课是师生关系下课就是朋友。

我上的是三年级的数学,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各位同学都十分认真地听着,当我望向他们时,我就感觉到拉同学们的求知欲。第一节课下来,我的嗓子就变得沙哑啦,已经喊不出来啦。看到同学们对学生的热情,我不可能放下书本去休息,我就坚持了一下,走向了下一个班,下一个班的同学也一样,对学习十分的用心。在这其中,我对班上的同学的学习成绩进行了大致的了解,也准备啦适当的课时,针对不一样的同学准备啦不一样的方案,上课对大纲要求的进行讲解,然后布置作业,透过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再进行了解,再对于个别的同学进行单独的辅导,然后再重新布置作业,透过不断的反复,没让一个同学掉伍,教学方面到达了预期的效果,比如,我上啦三位数与四位数及四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分数的除法与乘法,年月日的计算,三位数与两位数之间得除法都到达了预期的教学结果。掉队的同学比较少。此外,我还兼任拉五年级的《贵州省情》,对贵州的地理特征,贵州的历史,贵州的经济状况以及贵州当前的省情进行了讲解。让各位同学对贵州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我们支教期间,我们组织啦手工比赛,作文比赛,体育节及文艺汇演,在手工比赛中,各位同学的作品十分漂亮,做工巧。赛出啦许多优异的作品。在作文比赛中,同学们的作品更是不用说啦,写得十分好,优秀的能够拿去投稿啦,比如我班的甘旋同学的《我眼中的老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评了特等奖。体育节同学们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理恋。赛出啦风格赛出了友谊。随后就是文艺汇演,同学拿出了许多精彩的节目。他们的多才多艺让我们感到欣慰。

在支教活动期间。我们针对班上个别的同学进行了家访,与家长进行了沟通,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并对对学生回到家后做些什么以及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进行了解,还有就是他们对现行教育的看法进行里交流。与家长的顺利沟通,锻炼了我们的交流的潜力。

随着支教活动的进行,留给我们的时光却不多啦。很快就要到了八月五号,在那天,我盟举行了文艺汇演,但是各位小同学都明白,我们就要离开啦,在最后一个节目的时候,大部分同学掉下了不舍的泪水,我们各位队友的心开始变得……但是我们没有哭,因为我们要坚强,不能让学生们看出来,我们要让他们学会坚强。我们也舍不得他们这些小同学,在这短短的十七天里,我们之间交下了很深的友谊,有着很深的师生情谊。我可爱的,活波聪明的小同学小朋友们,我真的舍不得你们。

这十七个日夜,十二位队员,十一份友谊,让我们聚在了一齐。我们通力合作,共同奋进,战胜了一切困难,这显示了我们这个团队的力量。这留给我的将是我人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不会忘记和你们在一齐的每一天,我会永远记住你们。

第5篇:下乡个人总结

三下乡总结

在十多天的下乡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前所未有的体验和经验,也收获了和20位队员、和当地学生、老师的真挚情谊。

与平日相比,下乡的条件无疑是艰苦的。下乡期间,几间假期空置的课室就是我们的宿舍,学生的课桌拼起一个大通铺,十来个女生就密密地挤着睡了。每天在向老师借用的洗澡房内,看着墙角的一只只蜘蛛洗冷水澡,还试过因为打雷停电而在一片漆黑中洗澡。21个人一天三餐的伙食标准是100元,打尽算盘买回食材后手忙脚乱地生气柴火烧好。然而也不会忘记学生们给我们带来薪柴,学校老师给我们借用大大小小的生活物资,给我们的生活提示,甚至带我们出去捕鱼改善伙食,学校小卖部的叔叔阿姨总是帮我们生火看火,教我们煮饭。这里的人们热情而淳朴地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帮助,莫大的感动。也正是在种条件下,我们的二十多位队员齐心协力,服从安排,互相帮助,很好地度过这十几天并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的工作主要还是支教。而我则担任了A班班主任以及英语科教员。

作为班主任,我主要是和副班主任合作,从各个方面管理好班级。班级的实际情况和预先设想的不同,A班的三十多名学生居然是来自小学乃至初中的各个年级的,而且由于课程是自愿性质,学生流动性很大,自律性的差异和课堂上对授课内容的接受差异都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头几天,课堂上的纪律实在太差,课程都讲不下去了,只能由班主任来打断课程,凶恶地维持纪律。在正式上课前后的时间里,我们会给他们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他们自觉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而在课外,我们主动和他们达成一片,建立感情,从另一个角度让他们乐于听从我们的教导。到了后期,学生基本都固定下来,也顺利和我们磨合,课堂纪律大大改善。而一些在教学过程中才凸显出来的问题,我们也一一顺利解决:针对学生流动性大的问题,我们设立并向学生明确了考勤制度和请假制度;针对校园卫生情况,设立轮值打扫制度,并且每天带领、监督学生完成任务;针对部分问题学生,我们耐心地尝试各种方法来引导他们;积极和班内的其他教员沟通,及时了解班内状况。

而作为英语科教员,同样遇到了一些问题。准备教案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位教员都高估了学生水平,更加没有预想到学生居然都是来自不同年级的,甚至还有的学生还没开始学习英语。在这种情况下,事先准备的教案是讲不下去的了。我们只能临时借到他们的课本,并且和他们了解他们的实际水平,以此制定新的授课内容。幸而课堂反应尚且可以接受。从英语教学上,我得到很多教训——事前的了解准备一定要做好,如果事前调查清楚学生水平,

英语科的教学效果应该好很多;当发现事情出现重大差错,应该及早发现、改正,我庆幸在正式开学前和部分学生了解到他们的水平并且及早开始准备新的教学内容;灵活变通,哪怕已经在课堂上了,教学内容还是一变在变;耐性,孩子们的水平实在出乎我的料想,一开始不明情况的我上课实在气馁,甚至怀疑孩子们故意捣乱,幸而误会澄清了。

三下乡的另外一个巨大收获,就是从队员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在队员评价中已经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简而言之,这次的三下乡活动,是我永生难忘的的经历,从中学到的经验也将会伴随我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继续进步。点亮青春,爱心同行,我也会记得活动中无处不在的志愿服务精神。

第6篇:个人下乡总结

随着车越来越颠簸,逐渐看到了绿绿的山,黄色的稻田,和清幽幽的水,啊,清远大湾,我们来了。以前决定加入下乡队伍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该去体验下不一样的生活。现在,真正站在大湾的土地上,心里油然生起一股使命感:一定要给这里的孩子带来点什么。

一个队伍,唯有大家的心靠在一起才算是一个集体。

由于经费问题,我们只能向校方借了厨房,亲自下厨。煮上二十几个人的饭菜可不是一件小事。大家没有埋怨饭菜不好吃,而且,盘子里的菜有时也是让来让去的,宁愿多吃点饭,少吃点肉。每天奔波,大家都疲惫不堪,还要经历一段漫长的等待开饭时间。可是,这时也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候了。大家使出浑身解数,拼命讲笑话来打发时间,笑话让笑得大家脸上的肌肉都痛了。在笑话中大家逐渐认识真实的彼此,心也走得更近。互相关心,也是我在队伍中的深深感受。讲上四十分钟的话,对一般人来说没什么大问题。但是,一天吼上几节课加上在操场上吼上一小时,喉咙就不是那么好受了。两天下来,很多人声音都沙哑了。这时,有了胖大海雪梨糖水可以喝。虽说不是特别有效,但是队友的关心却是让疲惫的身心重新充满激情的动力。

这次下乡最主要的是支教,有了团结的队友们作为后盾再好不过了。在下乡过程中,我的任务是教手语和晨练的舞蹈。

那天,因为学校的投影设备出现了问题,临时调课,匆匆赶到课室,开始我的第一节课。还好在没来大湾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在匆忙中站上讲台,竟然不紧张。学生们对手语都很感兴趣,学得也很认真,一节课的时间就把小虎队的手语歌《爱》给学会了。因为是三个班一起上,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听得见,得说得很大声,一节课的时间就把一壶水给喝了。不过,看到他们的认真模样,我想:值得的!在接下来的手语课里面,和队里面的群女合作,每人讲半节课。由于事先做足准备,在课堂中间也穿插也一些小游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休息,同时有更多的精力能够去掌握新的知识。学生们学得很快,在很少的时间里除了学会一些常用的手语之外,还学会了《让爱传出去》。其实,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接触手语,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残疾人的辛苦,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学会尊重残疾人,学会友爱。

在学院的《春之歌》文艺晚会上,曾经和班里的同学出演了舞蹈《女儿情》。晨练中,我们把学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军体拳、啦啦操、中国舞。我和队友少洁负责中国舞这部分。因为晨练的次数不多,我们把一些比较难的动作改得简单些,让学生们更好地接受。这里的学生都非常勤奋好学。在这几天晨练中,因为动作比较难掌握,为了跟上进度,有时别的方阵在休息,我们还在那练习。有一次别人都休息了,但还差一个动作没教,我问她们:“我们差一个动作,大家想先休息还是接着学?”结果大家都说要学完再休息。后来问她们学了那么久,辛不辛苦,有个学生是这么说的:“你们两个教我们这么多人,你们比我们辛苦多了。”一句话就够了。我们的教学就是需要大家的支持,你们的理解就是给我们最好的肯定了。

在最后一天的汇演上,站在旁边看着手语队和中国舞的表演,心里别是一番滋味。不知不觉眼泪想往下流。谢谢你们这群可爱的孩子。你们都是最棒的。

和队里的思珩一起合作负责一班。作为班主任,我们的任务就是跟班,通知一些琐碎的事。因为要晨练又有时去上课,班里大部分事交给思珩去做了。在这里要自我检讨,没有很好地尽上班主任的责任。在这几天的相处里,从这群初二初三的学生的身上看到天真、活力和对知识的渴望。记得班里的学生龙飞很喜欢英语,经常拿着一本英语口语书在看,还不时地问我一些问题。还记得最后一天他对我说的那句“my eyes full of tears.”记得趣味运动会在扫场地的时候,班里的学生一把拿过我手中的扫帚,说“老师,你们辛苦啦,我来吧。”记得汇演那天,他们给我们折了好多的心。记得要走的那天早上,很多学生早早地站在楼下静静地等我们。还有好多好多。

当班主任让我和学生接触得多一点,也让我有更多的感触与收获。记得那次亚运知识竞赛,因为设备问题,没办法保证绝对公平。班里有一个男生每道题都会,却因为我们的疏忽,他没能答上一道题。他哭了。开始我们都很诧异,这只是一次小游戏而已啊。后来的交谈中才知道他在每节课上都是那么认真地做好笔记,他原本以为他能在这次小小的竞赛中得到名次。原来,有些事我们觉得没什么,但在他们眼中却是那么重要。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是那么美好的。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会影响到他们。是啊,由于我们的考虑不周,让他们伤心了。我们要改进的还有很多很多。在休息时间里,和学生聊天知道他们希望我们能多留几天,因为他们的暑假很无聊,我们的到来能给他们带来新的知识;知道他们想学数学、物理、化学这些课程;知道有些学生因为家里收割稻田不能来上课;知道有些学生要走好远才能来上课,但每天早上还是那么早就来了······

一转眼,支教就结束了。拖着行李,再看看那栋熟悉的教学楼,在心里暗暗说:大湾中学的学生们,我们走啦。

车缓缓前进,回想这几天里所发生的一切。想起那一幕幕,除了不舍还是不舍。谢谢我的队友们,谢谢大家的互相理解,谢谢大家的互相关心。大家的团结友爱是我的动力源泉。谢谢大湾的孩子们,你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理解、宽容,还有我们即将失去的天真与纯朴。你们渴望的眼神让我会更加珍惜我的学习机会。

轻轻的我们来了,但我们带着大湾的孩子和队友们所给的感动走了。短短几天,将是我们一身难忘的回忆。有可能的话,我还会选择三下乡。

第7篇:下乡实践个人总结

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已经结束了,虽然我真正下乡的下乡时间只有几天,但是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珍贵的一笔财富,下乡实践个人总结。在这些日子里,我们共同经历了快乐、辛酸、收获、付出,但是我们都无怨无悔。在这次下乡活动中,包括前期准备工作,我收益挺多,让自己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如吃苦耐劳能力,意志坚定能力等等,这也是一个很好检验自己的舞台。而且,这次活动也把我从理想社会拉回了现实,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各种不足,包括知识储备,沟通能力等等,同时给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使我不断发展欠缺的方面。最后本人简单地总结一下这次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体会:

1. 增加了动手实践能力

因为下乡时的伙食都是由队员轮流负责,以四个人为一组来负责,这对平时不下厨的我是一次考验,不过我还是很认真地帮忙洗洗菜,看看火或者切切东西,个人总结《下乡实践个人总结》。 而且下乡的地方条件有限,很多事都要亲自动手解决,这就锻炼了我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2.提高了沟通能力

下乡活动的进行需要全体队员的齐心协力完成,沟通更成为其中重要的关键。很幸运地我们这支队伍的成员都很和和睦睦地一起生活,一起聊天,齐心协力地进行下乡的各种活动。队员间的沟通理解成为我们之间重要的联系。而且,和小朋友们的沟通也是重要的,跟小朋友们好好相处,好好了解,不仅有利于对下乡活动的进行,而且还能够跟小朋友们成为要好的朋友。这份友情是可贵的。

3.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因为我们是两个校区的同学组成的,来自不同的学院,每个人有其不同的性格特点。下乡的日子里,怎样相互帮助理解,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幸好我们能互相理解和支持,成为要好的朋友。

但是在下乡过程中也存在不足。

因为实习的原因,错过了一些跟大家一起下乡的日子,只能在最后几天体验下乡的生活,而且在最后的几天里,主要的下乡活动总体结束,只剩下晚会这主要的活动,这是主要的遗憾。而且,我实际动手能力较差。

这次的下乡实践带给我很多东西,是我人生中一笔财富。虽然,下乡的活动结束了,但我们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因为在建设三年实践基地同时改变当地村民状况,需要更多的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我们现在仍要做好后期工作,把下乡宣传好,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

第8篇:下乡支教教师总结

下乡支教教师 工 作 总 结

一学期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以来自己的工作和表现,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的好评,得到学校的肯定,对于我真是莫大的安慰。而我对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认识在支教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升华,无论在思想上、业务上也可以说获益非浅!通过支教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使我敬佩支教学校老师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对自己努力工作所取得成绩感到欣慰。回顾几个月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我很感谢支教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同事之间的鼓励帮助,使我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支教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服从领导工作安排, 工作踏实认真

本学期开学前夕,我们一行六人接到通知当天就去支教学校报到,可以说是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但是自从我踏进了新校园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的兵”,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我严格遵守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先请假,坚持集体办公,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除了完成教学工作之外,我还积极认真地去听其他老师的课,虚心请教,认真学习他们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技巧,与他们一起研讨新的课改模式,一起进行新课改方案的实验与实施。

二、关心学生,奉献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在所教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课前,我认真备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我再现教师的风采,精彩的讲述,循循的诱导,积极地鼓励,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按“四精四必”处理好学生作业,并对潜能生进行重点辅导,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并理解消化了才肯罢休。工作中,我发挥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教学精神,很快便与学生、校领导和老师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我还非常注意学生的个人卫生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能够和学生谈心,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英语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课堂中穿插游戏,歌曲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培养了几个领读小能手,并且开展了争当智慧星的活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十个好为明星,二十个超星,三十个是金星,而四十个就是一学期最好的智慧星,只要通过努力,同学们都可以获得不同的星,让他们增强了信心,更加热爱学习。

三、与同事搞好关系,树立主人公的意识。

我住在集体宿舍,常利用茶余饭后或工作之余与老师们聊聊天,谈论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生活上从不向学校领导提出过多的要求,平时与老师交谈中,从没有搞过特殊化,与其他教师打成一片,其他事情一律按学校的要求去办事。凡是涉及到学校利益的事,我总是从学校这个角度去考虑,凡是关系到学校声誉时,我总是以一个该校教师的身份去争取„„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打心眼里高兴,为他们能够接受、理解我而高兴,为我能够融入这个集体而高兴。

一学期支教工作是短暂的,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重温自己的支教生活,尽管看起来显得有些平淡,但是它让我受益匪浅,更使我对支教产生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它将是我的人生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能成为一名支教教师,是我无悔的选择,支教生活所焕发的光芒将照亮我今后的人生道路。

第9篇: 三下乡个人总结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值得我去学习体会,而这次的三下乡之旅,让我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入到农村,体会到和大城市不一样的文化,在下乡的日子里面,我的收获不仅仅是调查到的资料,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

在七月十八号这一天,当东方的一缕阳光照射在大地上,我们扛着行李在中国银行门口等车,想着接下来十多天的下乡生活,心里其实早已经激动不已。这次我们队要去的目的地是河源市和平镇实验中学,之前没听说过的地方,但知道那里的人都是说客家话的。我一直觉得客家人都是亲切近人的,而那边的特色饭菜听说很好吃。我们“思源”队虽说是班队,除了大部分都是我们软件工程一班的同学,还有软二的,10级软件班的,还有计算机班的等等。之前都不认识的都有,但是经过之前的小聚,都已经差不多认识了。

在期盼之下,车终于等来了。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让我们感到非常惊喜的是还没有下车,就看到了学校的墙壁上放了“热烈欢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科信息学院“思源”三下乡服务队来我校进行支教活动!”的横条。远远地看到学校的样子,没有想象中的旧。而且有一栋感觉是新盖的宿舍楼。下车后,有一位校方领导带领我们住进了那栋宿舍楼。之前听有下乡经验的舍友说,有些下乡的地方只能睡地板。但是我们这个宿舍楼倒是跟我初中的蛮像的,一下子就带给我无穷的亲切感。

我们安顿好东西之后,首要问题当然是吃饭的问题,后勤组立马从附近的饭店给我们买回了盒饭,不得不说后勤组效率确实快。 到了晚上的时候,学校的一位老师带领我们义教组班主任和老师先去认教室,再多了解一下学校的环境,虽然说这个学校是这一带最好的学校,但是还是蛮小的,不用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走完整个学校了。出于我意料的是,这里的教室环境很好,很宽倘,很明亮。桌子和椅子都很新。而且教室都有多媒体。

晚上睡觉的时候,由于大家都坐了一天的车,搞完卫生,弄好床铺,洗漱后就睡得像个猪一样了。

在七月十九号这一天,这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三下乡的工作正式开始。雨后的一天一点都不热,我们四位班主任早早的来到了教室等待着分配到自己班的学生,做着准备工作。而其他队员也在准备着开学第一天开学典礼。同学来齐之后当然就是先认识认识他们,其实我们也都还是学生,当然是希望我们能和他们打成一片,不要让他们有遥远的感觉。

其实看到他们,我心里有一个很大的疑惑就是他们每个同学皮肤都非常好。想当初我初中的时候,满脸都是青春痘,简直就苦不堪言„„看到他们没有青春痘的青春的脸,我想起了我的初中,那个时候有几个叛逆的学生,老是不喜欢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他们偏不干什么。只能希望他们都是乖孩子。

开学典礼开始了,校方领导,我们院的09级辅导员董婷老师,还有队长陈明宇,副队长周雪平和章任斯发言。会中,吴金华校长发表了重要讲话,首先他对下乡队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保证校方会尽量满足下乡队伍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他对本校学生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他要求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强调三下乡的队员们主要是教导好初一的学生,尤其是学生们的英语,希望他们英语底子薄的问题能够得到改善。听到这里,我心里有点暗暗的担心,因为我是这次二班的班主任和英语老师,当然要负责好他们的英语学习问题,但是本身却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有缺自信。

随后,董婷老师对三下乡的所有队员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用所学的知识回馈给学生;第二,用所见所闻向学生们传授经验;第三,用所感所想去指导学生。这些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队员们今后的工作任务,阐明了下乡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而这些都是我所想要得到的结果,希望我能尽我最大的努力做到吧。

队长陈明宇基于吴金华校长的讲话,进一步向同学们提出了学习上的要求,不要“not willing to speak English”,要直视挫折,敢于向困难挑战,遇到学习上的问题积极请教老师。之后他向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们承诺“我们会本着坚定不动摇的心,去看、去思、去行,我们会用我们的努力和汗水去圆满地完成这次下乡活动。”这就是我们的黑人队长,说话掷地有声,绝对的鼓舞了我们的学生们,也让他们对这次的活动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最后是队员们的大合唱,我们队的队歌是五月天的倔强。唱起来很是激励人心。最后博得了同学们的热情的掌声。

典礼过后,带领同学们回到了自己的课室。第一件事当然是开班会,我这个第一次当老师,还当班主任的人这个时候竟然怯场了,讲了短短的需要讲的内容之后,竟然卡住,不知如何跟他们交流下去。这明显是我的性格的缺陷。我虽然深深知道这个缺陷给我带来的坏处,却又拿它无可奈何。幸亏有雪平姐,她看到了这个情况后,便帮忙救场。而后也陆续有我们组的教员们进来教室自我介绍,和同学们交流。

第一天的下午同学们就有体育课,很明显,孩子们都喜欢玩玩闹闹,而且有我们体育老师教授她之前所学的跆拳道和武术,没有接触过这两种体育项目的的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有趣,也产生了兴趣。一个下午,他们都学得非常地兴致勃勃。

晚上,我们回到宿舍,队长组织我们开了一个短会,主要讨论这十多天的伙食问题和总结今天的工作问题。校方这边并没有提供餐具和地方让我们自己动手煮餐的机会,所以只能外出买饭盒。后勤组的队员们在外面已经找到合适的餐馆提供这个服务,所以爱吃的我们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开完会,忙完要忙的东西,接下来当然就是备课了,我绞尽脑汁得想要我的英语课可以上得生动和有趣。甚至都可以理解到以前的老师的苦心了,果然肩负一份任务就要承担一份责任。

七月二十号,这是教学的第二天,都没有当过老师的我们经过第一天的交流和教学经验,我们好像已经都适应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并且逐渐习惯了老师了这一角色。队员浩然还跟我说我越来越像老师了。在我所教的二班里面,同学们学习态度并没有非常得积极向上,感觉都不愿意动脑袋想问题,不是老师要求,他们都很少自己动手。而且学习的气氛并没有其他班这样活跃。这个成为了我要担心的问题。在我所教的二班中,有一部分女生挺文静的,和她们交流时,她们会害羞,一些男生则比较顽皮,上课时并不会认真的回答老师问题,却喜欢扰乱课堂的秩序。考虑到种种问题,在这一天的课程快要结束时,我们希望他们下课后留下与我们进行交流。而交流时,让我们觉得惊喜的是学习上、生活上的很多事情他们都乐于和我们分享,而且对我们的个人生活和求学经历都十分好奇。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当地的情况,这些都有利于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和日常交流。

由于我教的是英语,而理解到他们都比较晚学英语,都是从初一才开始学,这个时段我觉得让他们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非常地重要的。

而且早读也存在着问题,在下乡之前,我们就已经准备了早读材料给同学们。但是我们自以为适合他们早读的材料,从他们早读的情况中发现,语法他们只学了几种基本的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就连一般将来时都是稍有涉猎过而已。而我们准备的材料大都有比较级,现在完成时等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句子。这样的状况让他们觉得困难,从而会对早读疲倦。所以,每读一篇,我们就要准备好翻译,新单词的解析,语法的解析等等。

在这些课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前途课,主要讲他们对他们的未来的一些看法,还有一些相应的做法。大多数同学都是没有想过,或者是目前只考虑考高中的事情。而也有同学聊到这些话题,就非常兴奋,说以后想要当歌星,老师,医生等等的职业。我在旁听这些课的时候,想到其实我初中的时候就一心学习,想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也从来没有想过未来的事情,也没有一个大的目标。心里由衷地希望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梦想成真。

这样的教学顺利地进行了几天后,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到了,这是七月二十四号星期天。我们队为他们准备了游园会。在游园会中,参加了三下乡活动的同学们都可以参加,每个班分成三或是四队。在这一天,天气非常晴朗,但是因为前一天下雨,所以太阳无所阻碍的照射在大地上。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家高亢的心情。考虑到学生在这个年龄的一些忌讳还有需要准备的材料的简单性文娱组将各个游戏进行审核,最后确定下来可以玩的只有七个游戏。游园会开始的时候,由于队员们之前并没有准备充足,同学们都在场地上等。队长感觉有点生气,让同学们晒了这么久。但是活动开始时,大家都忘了不开心的地方,玩得不亦乐乎,尽管是不同班也在一起玩得相当开心。而且我们队员们也参与其中。为了提高游园会的气氛,所有的带队老师也为学生们奉献了一场比赛——100以内的抢七令,此时,学生们反而不怕影响到老师,都在为他们的老师加油,显得比他们自己比赛还要紧张。大家都打成了一片。整体看来,这个活动还是算顺利的。

游园会下午,考虑到同学们玩了一上午,兴奋的心情还没有调整过来,就为他们准备了K歌环节。我们二班和一班,三班和四班分别开始了K歌环节。一班的班主任提议说,出一个字,然后唱的歌里要包含这个字。然后就是接龙,他们所唱的最后一个字要包含在下一首歌里。女生居多的一班,知道的歌特别多,相对来说我们二班就不是很强,再加上我平时也没有怎样听歌,知道的歌更是少之又少。不得不拿起手机百度搜索,但是有时候搜了出来我们班却就已经被K掉了„„最后虽然输掉了,但是没想到我们二班的同学们却是不服气,但考虑到时间问题,就没有再比下去。最后四个班都从教室里出来,一班和二班组成一体,而三班和四班组成一体,进行我们军训时有趣的环节——拉歌。在我们队几个活跃的队员的领导下,拉歌进行地非常顺利和有趣。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

三下乡已经过了一半,开心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我们四个英语老师总结了这几天上的内容,他们很喜欢我们说的内容,是因为有趣,而是不是真正的把内容把握好却很难说,我们只好时不时地进行听写等方面的抽查。在这几天里,我得出一个结论,同学们上课的心情有时候是看老师的心情,老师的心情能带动同学们的心情。而上课是否生动,大部分取决于是否老师的个人魅力和态度。而同学们通常都是喜欢幽默的老师。

七月二十六这一天,思科信息学院院长姜灵敏、党委副书记曾志鹏和团委书记董婷来到和平县实验初级中学慰问思源三下乡服务队。曾志鹏向队员们了解他们这几天当老师的感受。队员们均表示感触良深,“以后更加懂得理解和尊重老师了。”曾志鹏还向队员们介绍道:“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全县中最优秀的。学生聪明,你们也会变聪明!”听到这句话,队员们对余下日子的工作更有信心了。在之前的探访中,董婷已经了解到思源的吃饭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她向另外两位领导也阐述了这个问题。队员们反映实验中学附近的物价水平与大学城有明显差距,饭菜价格普遍较高。队员还一致表示“男生们基本都吃不饱。”曾志鹏建议女同学吃不完饭的把饭分给男同学,而姜灵敏笑着替队员们解释道:“男生吃不饱,女生刚刚好。”这时外出拿饭的队员回来了,三位领导趁此更清楚地了解队员们的伙食状况。“这个米还是很好的,很细,不过份量真的不够。”曾志鹏打开一盒盒饭后描述道。随后他们多次建议队员们“多要几个饭,不要挨饿”,要注意饮食营养。临走前,曾志鹏还给队员们作出指示:“要搞好教学,做好工作,更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他们的到来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在将近汇演的日子,一般都在吃完晚饭时。我们文娱组组织我们队员练习“一起走”广州志愿者这首歌的手语练习。从没接触过手语的我,却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一个人的话语用各种各样的手势来表达时,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当我们能够跟着音乐整齐地做好整套歌词的手势,我们都会心地笑了。

教学任务在继续,同学们开心地过好每一天,我也异常地珍惜和他们呆在一起的每一天。 也珍惜每一天当老师的经验。

终于到了汇演这一天,这已经是最后一天了。大家都很不舍,又想开心地过好这一天,给我们留下共同美好的回忆。汇演由队员陈素娜主持,节目由一班的合唱开始。然后是英语朗诵,我们队员的相声和演唱,手语表演。所有的节目表演完后,则是我们队员们的感想。主要说明了自己的这次下乡的工作和对同学们的不舍。

汇演结束后,接下来的下午是简短的暨总大会。校方的领导发言完后就是我们的大合照。随后也是我们的拍照留念。美好的三下乡就这样结束了。

十几天支教生活,我个人有很大的收获,是一个内心深处的洗礼。尊重是赢得尊重的第一步:不管是面对领导、队员还是学生,想要获得尊重,首先得尊重他人。把握大局,注重细节:在做工作的时候,应该做到胆大心细。要认真的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发挥团队效应,共同进步:我们前去三下乡的同学来自不同的院系不同专业,有着不 同的经历和性格。虽然我们的大方向都是锻炼自我,服务学校,但在一些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上一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避免在同一问题,我们经常在工作之作抽时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提出自己的不足。碰到什么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和商议,以期不断进步和不断完善。表扬的惊人功效:在和学生相处,其实不仅仅限于与学生相处。我感受到了表扬的巨大作用。表扬能给人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会让人感到和你交流是快乐的。

在这短短的十三天里,看着他们从第一天的羞涩,到最后的自信; 从初次见面眼神的躲避, 到后来灿烂的笑脸以及分别时不舍的泪水, 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 令我觉得我们下乡的目的达到了, 让他们产生对未来的向往是我们下乡的真正意义所在,让我更加觉得这次下乡的意义非凡。

上一篇:新产品质量规划程序下一篇:六年级数学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