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群众文化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者简介:陈建长(1975-),男,福建长汀人,汉,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摘要:当前我国山区贫困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有效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我国农村群众文化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我国农村群众文化论文 篇1:

刍议云南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及实施

摘 要:农村群众文化是一种农村区域内的社会成员在生产劳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性文化,这种文化同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紧密相连,其主体是农村群众。农村群众文化是在广大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必将作用于它的生存环境,影响和促进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贸易高度繁荣的今天,农村群众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云南地区。因此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实施农村文化科学管理方法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云南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工作。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文化建设;实施;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21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贸易高度繁荣的背景下,加强云南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当下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要求。我国建设新农村群众文化是为了更进一步的解放发展农村劳动生产力,增加农民群众的整体收入。社会主义下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点一直就是现代农业的建设,所谓现代农业,就是在农业中广泛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达到减轻农民劳动负担,增加作物产量,最终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现代农业对于当下文化水平较低的云南农村的农民群众来说不易于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使得农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贸易高度繁荣的背景下,充分依靠科技、文化、教育等力量,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真正实现云南农村的现代化、科技化、文明化发展,增强云南农村群众的文化凝聚力。

为了应对新时代对于新农村群众文化的要求,我国的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并不只是为了满足农民的富足生活,更重要的是加快农民群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加强我国的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对农村文化建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动力的保证。只有加强云南群众文化建设才可以使得农村群众拥有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活。在当代社会,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大力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这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富足生活和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的灵魂。

二、新农村权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国的历史现状,云南农村群众中文化人才相对稀少,整个新农村文化建设进程缓慢,凸显出我国农村群众普遍文化较低的历史性问题,农村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在目前的农村群众文化工作队伍中普遍存在年轻偏大、文化水平偏低、道德修养不高等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中国的历史原因造就的,农村群众往往对某一类文化活动具有相当的热忱,但是却找不到相关的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培训和指导,导致活动不能顺利的开展,相关知识和群众素养也没有的得到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从事农村群众文化的工作人员对于农村文化的理解认识不够,这些都是导致新农村文化建设进程缓慢的原因。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村群众文化设施与其也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群众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相关的专业指导和相关经费。虽然国家每年都在加大力度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但仍然赶不上农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的需求。再加上缺乏优惠的地方政策,社会资金对于农村群众文化基础设施以及文化产业的投入也缺乏积极性。难以实现云南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农民群众对于积极的开展农村文化运动缺乏认同感,整体而言参与度较低。无论做什么事情,认同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云南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前提就是凝聚农村群众的人心。由于历史原因,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牢固心理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恰恰使得群众缺少了牢固的心理基础,这就使得村民主动参与的欲望大大降低,部分村民甚至会产生厌恶、抵触情绪。

三、如何做好云南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实施工作

在进行云南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建设的旗帜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认真对待,狠抓落实。目前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许多人还对于文化建设存在很大的误区和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所谓的农村群众文化就是大家在一起唱唱歌、说说家常、跳跳秧歌,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于农村群众的文化宣传力度,即便农村群众的文化基础薄弱,但是长时间的坚持宣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各级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真正的把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实施工作做到实处,做到农民群众中去,使得社会主义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取得应有的成果。

政府要加强对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实施队伍的人才管理工作,保证每一位文化建设者都能够真正的认清自己的工作任务,真正的为了人民服务,而不是应付公务。每一位文化建设者都要积极的宣传正确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方针,保证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高效有序进行。政府要抓好专业、业余两只文化建设者队伍,将两者进行合理的力量互补,保证专业队伍对于群众教育的“稳定、高效”,加强业余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的吸收人才,充实队伍,使得业余队伍在云南农村中起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政府要要求各个文化建设者不断的进行自我充实和学习,以便于他们可以更好的承担其岗位和发挥自身的领导带头作用,制定文化建设者以及农村群众的奖励机制,更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才能。

要建立透明的农村群众文化资金投入机制,对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的建造以及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自动来源建立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渠道多方位投入机制,在透明公开的前提行进行。政府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投资中占有重要环节,每年政府部门都把用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费用统计入年度财政预算,给予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强有力的支持。在村委会中,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其与群众的纽带关系通过各种方式带动群众的文化建设发展实施,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努力创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方式,让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他们及时农村群众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农村群众化的受益者,确定农民群众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农村文化精神,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建设质量,保证农村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针对不同农村群众的不同需求,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达到群众交流的目的,挖掘农村群众的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农村群众的文化特色,努力提高整体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从根本上做好云南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实施工作。

四、总结

总之,在社会科学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下,云南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高效、有序的进行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合理高速发展,我国才可以快速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真正实现云南农村乃至全国农村群众的生活富足和精神富足。

参考文献:

[1]程晓冬.浅谈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S1)

[2]安宏杰.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7)

[3]李素琳.新时期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22)

[4]张喆.浅析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3(14)

[5]荆晓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路径研究[J].行政论坛.2013(04)

[6]阮可.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参与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3(03)

作者:茶智军

我国农村群众文化论文 篇2:

山区贫困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简介:陈建长(1975-),男,福建长汀人,汉,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摘要:当前我国山区贫困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有效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关键词:山区贫困县;乡镇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灵魂,文化建设决定着农村的命运,是农村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群众思想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和改善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推动我国农村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成为农村工作的重头戏。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成了农村广大群众的新目标。农民群众文化的需求和文化消费正进入一个空前旺盛的时期,农村群众活动也在各地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如何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让农民群众能够享受文化盛宴是我们乡镇基层文化工作者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乡镇基层文化站工作者,我结合自身工作情况,谈几点关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山区贫困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凸显,广大农民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希望能够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美丽乡村建设和历史文化名村建设为载体,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山区贫困县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

1、各级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基层领导对加强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清醒认识,农村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农村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力度不断得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阵地、设施、人员、活动、经费不断地得到有效落实;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文化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不断增加,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文化艺术节活动、重要节庆日文体活动精彩纷呈。特别是,各地开展红红火火的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各种“送文化”的形式不断涌现,农村文化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2、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农村文艺工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专兼职相结合,专业和种类不断增多,甚至还涌现了不少农村文化活动经纪人,不少民间的艺术魁宝得到了有效的挖掘、整理、改编,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发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近年来,各类民间文艺演出团体、镇村文化协会纷纷挂牌成立,出现了一些职业的农村文艺表演团队,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大地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化艺术的发展。

3、农村文化消费快速增长。一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出现了一些特色的地方农村文化精品,乡村文化旅游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二是农村文化消费市场潜力渐显,民间传统文化消费模式有所改变,农村居民的文化品位逐步提高。民间传统戏、舞龙、花灯、花鼓、庙会等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文化活动逐渐复苏并不断发扬光大。近年来,广大农民群众逐渐从原来的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开始的文化享受到后来的积极参与,卡拉OK、健身舞、广场舞、健身等非传统都市文化活动也在农村兴起,并逐渐成为时尚,农村文化消费业态和更新在逐步加快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农村文化消费方式开始向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日渐升温。

二、山区贫困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农村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农村文化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广大山区贫困县农村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农村文化消费品在数量与质量上与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扩大和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已经刻不容缓,农村文化消费价值有待深入挖掘和开发。主要表现如下:

1、农村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贫困山区县农村经济不发达,比较落后,各种文化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起来。基层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亟待进一步加强,现行考核农村基层政府的硬性指标是偏重经济建设,而文化事业则属于精神领域,文化站和文化建设被认为很难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不够。基层党委政府就放松了农村文化建设,认为只有投入无产出,有时甚至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引不起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与民生建设尚未形成有机的互动联系。由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短缺,农村文化消费主要还是被动性、消遣性、娱乐性、功利性,文化消费结构不合理,文化消费层次严重失衡。农村居民每逢“红白喜事”,就会花钱请来一些小型文艺表演团体,但表演水平不高,主要是观赏、情调类,平时农村居民谈天喝茶搓麻将,酗酒打牌迷赌博,甚至出现一些庸俗、低俗的文化艺术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乡镇文化站工作管理归属不清,工作开展同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差距较大。

2、群众文化活动引导不够到位,文化消费乏力。尽管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不断增加,但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农村文化发展需求。虽然村村建有“农家书屋”、文化室、体育休闲广场,但正式工作人员缺少,文化站专干往往没有坚守岗位,改行去做乡镇的其他中心工作。由于缺少专人管理和组织引导、推动,一些文化站、书屋等活动场所藏书量少且陈旧不堪,阅读者也少,有的长时间铁将军把门,甚至仅有牌子实无任何文化活动设施,导致无人问津。有些村庄,群众娱乐方式仍然只有看电视、打麻将、吹牛皮,随处可见“斗地主”、“砸金花”、“押九点”,赌博风气和封建迷信活动以及一些不良文化的侵蚀,给农村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也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

3、文化队伍建设不够到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开展的是否有效,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和一批热心的文化骨干。如今农村文化干部队伍普遍年龄结构偏大,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拥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纷纷外流,导致文化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由于严重缺乏专业的综合性文艺人才,农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整理,一些农村文艺作品不接地气,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被农民接受。农民自发成立的文化企业和文艺表演团队不多,农民建设农村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农村文化消费热点少,农村文化市场很不成熟,城乡之间的文化缺乏有效的联动。不少农村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有限,多则三五人,少则一两人,并且他们还兼顾着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长期坚持在农村文化工作上。

三、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带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对推动农村的现代化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前,如何才能够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内在作用,从而顺利开展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1、针对群众需求,拓展农村文化发展空间。乡镇文化站的主要任务除去上级部门所规定的工作之外,还应该真正走到农村基层去,切实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实文化需要,掌握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等。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各乡镇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时需要普及到乡镇农村的各个角落,将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地,始终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文艺为社会”的原则,以群众参与、群众创造、人人享受为目标,创造各种能够满足社会不同群体需求的活动,

搭建真正能够有听、有看、有写、有画、有学、有歌、有舞、有演、有说等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群众能够真正从中受益,实现广大农民心中的“文化梦”。

2、挖掘文艺人才,培养农村文艺活动队伍。乡镇文化站广大干部有必要深入各地调查研究,制定完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到广大农村挖掘文艺人才,建立更多的文艺活动队伍。乡镇文化站应开展文艺扶持,选派专业文艺人才对农村文艺骨干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辅导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艺表演水平和文化活动能力,然后由他们再对其他农村文艺爱好者进行结对帮扶培训,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崇尚健康文明生活的文化氛围。这样,文艺队伍不但数量增加,而且大多扎根农村,文艺作品创作源自农村生活。农村的广大群众不再只是文化的享受者,而且成了文化的体验者、参与者和创造者,这样的农村文化生命力才能够持久和恒远。

3、持续发展农村群众文化,打造文化服务品牌。在农村开展各项文化建设活动,不仅需要进行人才队伍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品牌建设作为支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文化服务品牌。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以打造精品项目和精品团队作为重心。好的群众文化团队才能够真正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而优秀的团队才能够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节目,所以乡镇文化站需要及时为团队建设提供帮助。首先,乡镇文化站需要从群众实际出发,充分关注社会热点和群众对文化需要的方向,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风俗民俗特点,对本地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和运用,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合理定位品牌发展;其次,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可以邀请专业的文艺人才为农村开展文艺培训工作,把文艺教育工作送到农民的家门口。通过各种文艺培训和教育工作,促进农村文艺创新,提升文艺团队的表演水平,从而达到能够出精品项目、铸造文化品牌的目的;再次,要为文艺团队提供更多的表演舞台,促进文艺专业团队发展,逐渐产生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地方文化品牌效应。

4、挖掘乡镇文化站内部潜力,优化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上下协调,以加大政府投入为基础,多方面筹集资金和资源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养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人才,合理运用有限的资金,充分引入社会中的各种力量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创造更好的物质文化条件。只有统一协调、结合内外,才能够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农村特点的群众文化活动项目,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作者单位:长汀县河田镇文化站)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龙茜《山区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文化月刊》 2014年第3期

[3]王云《谈乡镇文化站建设》,[J]《学术百家》2012年第1期

[4]李放《如何发挥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阵地作用》,[J]《大众文艺》2011年第12期

[5]王天长《我为文化站献一计》,[J]《乡镇论坛》2007年第11期

作者:陈建长

我国农村群众文化论文 篇3:

浅析农村群众文化存在问题及措施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以此拓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可用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问题;措施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多元化,令人们愈发关注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对于基层农村文化环境而言,国家与地方政府已意识到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与过去不同,如今的农村区域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百姓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欲望逐渐增强。而群众文化工作则承担着推进农村发展进程的重要责任。

一、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出现的问题

1.传统落后观念的影响仍旧产生作用

农村发展的决策者与政府管理者,多数将眼光集中于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而忽视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当前还普遍存在于我国农村各地区。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并未及时扭转自身对该地区发展内涵的理念,仍然秉持传统的、落后的地区农村管理观念,对于当地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培养与建设工作掉以轻心。这一现象的表层后果便是导致地区农村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普遍偏低的根源,而深层影响则是制约了当地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2.缺乏充足人才储备,群众文化活动质量不高

同城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相比,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落后很多,这里与文化骨干人才有密切关联。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可以采取有效的组织方式推进本地区的农村群众文化的繁荣。但由于目前农村环境相对于城市而言缺乏对文化骨干人才的吸引力,令大部分具有文艺组织才能的大学生并不愿意到农村地区参与文化建设工作。加之现在农村大多数中青年都进城务工,而在家的部分群众对于文化活动的参与意愿不高,对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实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3.应用于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建设的设备不足

根据实地走访结果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多数农村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造成可用于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相关文化设备、文化资源相对匮乏,诸如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小广场、农村广播等专业化的群众文化设施欠缺,甚至有些农村地区缺乏专门用于文化活动的固定场所。这一现状对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无疑成为阻碍。

4.资金储备严重不足,阻碍基层文化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主要政府领导者对群众文化活动不够重视,导致资金分配不均,用于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资金相对匮乏。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把国家拔给的仅有的一点点工作经费都被挪做它用,导致这些地方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处于空白。资金力量无法投入、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令农村当地百姓的文化精神诉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村民生活矛盾不断涌现,对于农村当地的整体发展产生负面效果。虽然有些农村地区会采取拉赞助、群众集体资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群众文化活动,但上述办法并无固定性,令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缺乏固定经费支持。久而久之,一些想要投身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工作人员无法得到经费保障而打消念头。

部门工作者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二、应用于改善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现状的措施

1.理念认同铸就农村群众文化成果

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与资源含量相对于城市区域而言有所欠缺,造成可用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十分有限。这一客观条件的改善需从农村百姓的号召角度入手,通过地方农村政府人员及农村干部的理念宣传与号召,加强农村百姓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认同感。通过提升现代理念,吸收地区百姓的广泛参与与共同投入。比如,就农村地区文化图书室建设而言,可以通过开展社会人士及村民捐书活动完成。同样的举措也可应用于农村文化广场建立、文化活动组织等方面。我国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完善的重任应遵循政策扶持、干部引领、村民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村干部与农村群众的互动性,依靠群众的力量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

2.依靠创新性与趣味性吸引村民参与,拓宽实施途径

农村部门需要明确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目标在于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诉求。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大量走访农村百姓的生活环境来搜集素材,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珍贵资源,尽可能地组织一些当地百姓需要的、社会参与度相对较高的、影响成效较明显的文化活动。同时需要专注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演出队伍的人员素质建设工作,可采取以固定时期为阶段的群众文化活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借助互联网、远程教育等现代信息手段进一步拓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途径。需要注意的是,相关工作者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资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拓宽其范畴与表现形式,在歌舞、戏剧、方言小品、文化活动比赛等常见形式的基础上,将法律知识、道德知识、地理知识、风土人情介绍、教育知识、人文话题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信息等元素引入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中,可以借鉴举办民间艺术活动的经验,为农村区域内的民间艺术人才提供开放的自我展示平台。

3.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环境,提高村民参与热情

一些地方政府可参考非物质文化普查、旅游资源开发等方式利用农村地区的本土资源优势,强化对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于农村当地群众的群众文化认同度的提升有明显帮助。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在乡镇范围内可投入少量资金,定期开展一些民间美术、民间节日习俗、山歌小曲等通俗易懂的比赛活动。以此发扬地区本土的传统文化艺术氛围,增强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力度。农村文化部门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吸纳有利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推进所需资源,尝试建设文化专项网站,结合自身本土文化地域特色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可将“文化下乡”活动转为“下乡文化”形式,保障农村群众文化资源的长远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三、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相比于经济发展而言较为迟缓,究其原因在于地区政府对于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推进主观能动性不强、客观资源储备不足。本文所提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以此拓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可用有效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地区文化建设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因此,农村政府需要将衡量本土发展情况的关注进行恰当分配,提升对群众文化活动意义的重视度,从而确保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落实。

参考文献:

[1] 刘晓霞. 浅论群众文化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2(07).

[2] 陈海琼. 分析我国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J]. 才智. 2012(22).

作者:胡文娇

上一篇:感恩的心演讲稿(精选2篇)下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