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教学现代教育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会计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联系都非常紧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职会计教学现代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职会计教学现代教育论文 篇1:

基于MOOC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不断涌现,怎样充分利用现有MOOC资源建立校域特色的在线实践教学体系成为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必要性,探究实践类在线课程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并根据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现状,提出完善和优化的建议,希望能为建立基于MOOC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 实践课程 在线课程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国将通过市场作用协调社会资源,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构建出开放立交、内外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出以就业为导向的系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可见,高职院校如何遵循国家教育改革方案,满足市场具体需求,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出合格、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深入,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高职院校都力图构建出全新的、富有会计专业特点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会计实践课程体系。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通过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授课手段,丰富授课形式,运用互联网等高新科技和媒体,建立了一系列的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实践能力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一)当今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使得人们对会计专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从注重理论知识逐步转移到强调实践技能。当今社会环境下,社会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不单单要能够熟练掌握会计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学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更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信息获取能力、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仍旧将重点放在理论培养与学习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不但不利于学生个人择业就业,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学校会计专业建设和会计行业发展,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方案应当根据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需求有所转变。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当重视培养其实践能力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部提出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指出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培养实践能力对人才培育的重要意义。而如何降低生产与管理成本,扩大生产效益是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会计从业人员也不例外,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用人单位本身的管理成本,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教育改革方案的规定,还是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都要求我们重视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会计专业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

(一)在线课程的概念

在线课程顾名思义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育策略,这种新兴的教学策略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为远程教育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手段。随着在线课程参与者的日益增长,在线课程的规模与日俱增,大规模在线课程开始出现。大规模在线课程又称“慕课”,谐音于其英文“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 截至2013年9月,世界三大“MOOC”平台——Udacity 平台、Coursera平台和edX平台,注册学生总量已经超过了600万。“MOOC”对未来在线学习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会不断扩大。

(二)开设在线课程能够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所有的改造世界的活动都需要先认识世界,认识世界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去改造世界。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方法去改变传统重视知识、忽视能力的现状,但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活动中,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而言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内容和范围狭窄;二是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三是实践教学手段落后;四是实践教学师资缺乏。通过开设在线课程,尤其是大规模在线课程(即“慕课”),这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首先,开设在线课程能够拓宽会计实践类教学内容和范围。课程的筹备和开设是一项十分复杂、费时的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会计学教学活动永远跟不上社会生活中复杂多变的会计实务工作。在开设在线教学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联系行业内的龙头公司、企业,将行业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纳入教学大纲,拓宽会计实践类教学的范围和内容。

其次,开设在线课程能够丰富会计实践类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学生记录课堂内容,稳固了师生间的教育传授关系。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将学生放在了教学活动的主要地位。无论是传统的教育传授关系,还是现代的教育模式,都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时间下处于同一空间内,可以进行实时的教学和反馈。在线课程教学借助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模糊了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界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要求,使得不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下的教学成为可能,极大地丰富了会计实践类的教学形式。

再次,开设在线课程能够提升会计实践类教学手段。在线课程的开设改变了传统的一学一教、以学带教、以教促学的教学模式,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引入到课堂中,使得教学活动更为立体,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式进入到教学中来,获取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体味会计行业工作的难与易。

最后,开设在线课程能够填补会计实践类教学师资缺口。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师队伍主要以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为招聘、晋升、评教等的考核指标,大多数会计教师都是会计专业科班出身,缺乏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使得会计实践类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少,实验课时明显不足,实践环节系统性较差,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开设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我们可以邀请在企业、组织中长期从事实际工作的会计人员为学生讲授际如何化解工作难题,采用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等实际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会计行业的现实生活。同时,借助互联网络的发展,我们也能够实现对授课资源的配置整合,从而有效填补会计实践类教学的师资缺口。

可以说,开设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极大地丰富了会计教学资源;更新了会计教学观念;使会计教学方式多样化;促进了会计教学内容的更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

三、优化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提升会计人才综合能力

(一)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开设的现状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检索“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可以得到3 580 000个结果;在MOOC学院中输入“会计实践类”关键词可以检索出100页,约合1 000个结果;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我们可以观看到119门会计学课程,269门会计相关课程;在“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的唯一官方网站——爱课程网站上,我们能学习到网站收录的33门会计专业资源共享课以及众多视频公开课……可见,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提升,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呈现出井喷之势。

(二)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开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纵观国内各个在线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我们发现在开设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1)课程检索结果虽多,但精品课程稀缺。(2)课程维护滞后,缺乏回应和管理。在爱课程网站上,我们可以观看到中央财经大学孟焰教授主持的会计与价值创造课程,课程互动部分共计有14条评论,但却没有一条回复。多数课程只求上线,不问维护,长此以往不利于在线课程的良性发展。(3)多数课程仍以传统讲授为主,缺乏形式创新。许多上线课程仍以传统讲授方式为主,将校园中的课堂搬到了网络上,一个老师,一台电脑加上数位同学,可能就是课程的所有内容了,多数课程缺乏教学手段和形式的创新。

(三)优化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提及的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优化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教学。

第一,协同地区高职院校,组建慕课联盟。慕课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有强大的网络技术、视频拍摄、剪辑、合成等技术和人才的支持,而一所高职院校很难都具备这些条件,这就需要同一地区的高职院校,整合资源,形成联盟组织,共同进行慕课的开发与运行。同一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专业优势,选择本院校最擅长的课程进行慕课制作;也可以由多名不同院校的高职教师共同制作某一门课程的慕课,共享到区域化慕课平台,联盟内各高职院校的学生注册即可学习,完成学分,即可获得本门课慕课学习的认证。

第二,组建专门的维护团队,将课程上线后的应答回复纳入课程评估体系。网络在线精品课程整合了教育资源,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接下来,我们应当重视课程上线后的维护,改变原来重视立项审查,忽略后期管理的评估体系,将课程上线后的应答回复纳入到评估体系当中。

第三,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开设会计实践类在线课程,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达到一般课堂教学的效果,更是使会计教学变为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经济事项的仿真课程教学。我们可以邀请长期工作在企业单位会计岗位第一线的人员来校演示讲授会计实务课程;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模拟,录制会计行业工作的实际状态,来解答学生对于未来从业工作的认知。

总之,在线课程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机动性,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他们的视野,使学习变成一种较为主动的、自发的要求,而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

四、结语

随着现代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数据传输技术的普及,在线课程发展速度愈加明显,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在线课程,尤其是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出现不单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对教学理念的革新。目前,全球已经有许多个人、学校、公司利用互联网络、慕课平台进行远程教学与指导,取得了极为理想的效果。下一阶段,我们应当整合资源,扬长避短,提供更多优质的会计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在线课程,通过在行业内部推广,提升全体会计从业人员实践能力,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J

参考文献:

1.南召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重构[J].商业经济,2009,(8).

2.刘文辉.基于能力培养与会计实践类教学改革的调查问卷分析[J].商业会计,2011,(10).

3.孙大雷.在线课程设计评价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3,(3).

4.刘建勇,朱学义,朱亮峰.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践类教学体系研究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9).

5.宋东辉.“MOOC”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4,(6).

6.曾春华,张长海.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类教学体系的设立[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

7.江兰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类教学体系设计[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7).

8.徐洁,孟祥品.浅析网络对会计教学的影响[J].工会论坛,2003,(5).

9.刘莹.MOOC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4).

10.陈艳,穆蕊.现代会计教学方法的探索[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11).

作者:王洪艳 丁珂诚

高职会计教学现代教育论文 篇2:

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会计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联系都非常紧密。高职会计的实践与应用性特点突出,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及专业定位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准确掌握市场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合理调整教学模式,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这将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专业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基础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有帮助。

关键词:会计工作 导向 课程改革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高职教育特色需求,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与职业能力培养不相符。必须摒弃这种落后的专业教学体系,明确高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市场与职业岗位需求,合理设置会计专业课程,这也使高职教育职业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会计专业新课改的必要性

在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目前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学以会计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与综合运用等能力,同时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也没有突出高职教育优势。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此种模式下,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社会经济与职业等发展需求,就业难度大,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学生专业技能提高为主的高职教育初衷不相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就业观,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竞争力,这也是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高职教育课改的终极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教育必不可少,主要涉及企业整体生产工作过程、生产目的及经营理念等,而这些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实践的操作与积累。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表现

(一)现有课程体系无法体现职教优势

近年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依然是简缩本科教学模式,以“基础课、专业基础及必修课”模式为主,没有结合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自身特点,合理制定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有些院校尽管已经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了会计资格考试内容,但总体而言课程体系还是以学科为中心,注重会计知识的灌输,重视会计知识的理论、系统与完整性,职教特点得不到体现,会计工作环境变化新要求得不到满足,一定程度上导致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等需求联系不够紧密。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中,很多高职院校坚持理实并重的原则。但通常都是每学期前半段时间为理论教学,后半段为实践操作,亦或是大三阶段,安排整学期会计模拟实训课。这种课程的设置人为的导致理实间失去联系,学生理实知识相互脱节,理论与实践知识无法有效融合,理论知识得不到巩固,无法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不重视专业知识与岗位间的联系

在我國,高职教育属于专科教育层次,学生起点低,知识接受能力有限。因而在短暂学习阶段,学生要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根据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合理设置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重视知识的系统与完整性,实践教学则是模拟运用已学知识点,没有根据实际岗位能力要求合理安排知识结构,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不全面。岗位不同,其知识模块不同,这种设置使得学生毕业后,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因而无法实现学生毕业即上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构想

(一)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深入推进课程设置改革

高职教育必须要准确掌握定位与发展方向,主动肩负经济转型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责任,为满足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入推进课程设置,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动向,积极满足区域、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未来岗位需求为契机,结合学校办学条件,有目标的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与设置。目标设置中,将专业课程与学生未来职业目标相互融合,加强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确保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才需求。课程设计中,以会计岗位能力为核心整合资源,摒弃传统的学科为中心理念,课程设置中以职业能力需求为主,合理增补、删减与调整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与内容,充分体现高职会计专业优势与特点。

(二)以素质教育为契机,综合开展会计专业教学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推进素质,牢固树立学习自信心,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还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与规划管理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凸显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在课程设置中,要增设相应的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财管、经法、会计管理及审计知识等相关专业课程,利用实际教学,让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得到提高,为学生未来工作拓宽发展空间,奠定良好基础。

(三)科学设置课堂体系,凸显课程模块化

在高职教学中,相较之现行会计专业课程,模块化课程更具灵活性,综合分析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根据学生自身办学特色,分模块设置课程体系,模块自身是固定的,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在学习的指导下,合理选择个性化课程设置方案,增强了课程设置的弹性与实用性。依据会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包含职业道德、职业基础、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拓展等课程模块。

(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项目和会计专业课程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来讲,教学的实践、开放及职业性等是改革的重点,实验、实训与实习则是三个重要环节。对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来讲,在理论教学环节,增设相应的会计手工实训、综合模拟实训等环节,引导学生从学中做、做中学。增加学生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时间,加强学生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企业定岗实习时间。同时,高职院校还要与企业加强合作,深入推进实训与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工学结合,结合企业与社会的紧密需求,引导学生通过企业时间,不断巩固与提高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操作中。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课程体系构建

(一)依照传统教学模式设置专业基础课程

基础会计、税收及经济法是高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因而在会计岗位课程设置前,应保留这些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与体会专业基础概念、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等,同时还可引导后期岗位课程设置,为有序教学奠定基础。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构会计课程

(1)出纳工作。该课程内容主要包含识别与填制点钞、现金及银行存款等业务原始凭证,等级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等日记账,管理现金收支与银行存款结算,妥善使用与保管印章等。

(2)存货会计岗位。该课程内容主要包含确定各类渠道获得的存货入账价值,核算并计划实际成本产生的存货收发情况,清点存货,识别与填制存货期末计价、与存货相关的各类原始凭证、存货明细账登记等。

(3)往来业务会计岗位。该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核算应收账款、票据及预付账款等相关应收款项,核算各类坏账的计提与确认、应付账款及票据等,登记与核对网络业务总账与明细账,制定并实施收账政策。

(4)工资会计岗位。该课程内容主要包含计算计时与计价工资,计算应付工资总额与附加费,计算代扣款项与实发工资,编制工资结算单与结算汇总表等,会计处理工资业务等。

(5)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会计岗位。本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合理分类固定与无形资产、确定入账价值以及账务处理,计算并账务处理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折旧,账务处理固定与无形等资产的后续支出,账务处理固定与无形等资产的期末计价,管理固定与无形资产以及账簿登记等。

(6)成本费用会计岗位。本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归集与分配各类费用,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等,计算品种、分批以及分步等不同方法形式下的成本,合理编制各类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以及分析成本等。

(7)财务成果会计岗位。本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核算各类形式的产品销售、不同形式的费用、各类税金等,结转损益类账户、计算利润、核算利润分配等。

(8)总账报表会计岗位。本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核算会计程序,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做好记账与结账,编制报表,分析财务报表等。

(9)税务会计岗位。本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各类税金的会计核算与综合计算,纳税申报时间与程序,税款缴纳以及纳税筹划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依照会计工作实际岗位需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融合在一起,在实际教学中引入企业先进工作案例,有效缩短课程教学与企业、社会工作岗位间的差距,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工作,为学生顺利择业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满足岗位需求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7,(3):60-61,67.

[2]仲晓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基础会计课程教學探讨[J].知识经济,2015,(18):104-105.

[3]庞天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财经管理类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5,(7):363-364.

[4]李满红.简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J].旅游纵览(下旬刊),2015,(10):264.

[5]杨勇.浅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J].企业导报,2015,(22):126,145.

(作者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王桂荣

高职会计教学现代教育论文 篇3: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也相继涌现。"工学结合"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顶岗实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这种教学模式发展比较晚,理论还有待完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去丰富和总结。在文章中,笔者首先简要的介绍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现阶段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建设策略

高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学术型人才相比,高职院校则更倾向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从教育的定位和任务不难看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提出,正契合了当代高职教育的需要。而从用人单位的现实导向来看,企业也更乐于接受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因此,在目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立足于工学结合构建合理的培养方案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工学结合的含义

工学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当时利用实践来辅助教学模式,显著的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充分的考虑到职业岗位需求,以具体的专业能力来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迎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工学结合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其一是“工”,学生需要走上岗位,了解到教材理论与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区别于联系,从而更好的帮助他们提升专业能力。其二是“学”,这部分需要借助课堂教学, 是高职教育的基础。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部分院校中,将一个学年划分成三个学期,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交替进行,形成一种半工半读的形式。又或者直接将工作融入学习,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二)工学结合的必要性

首先“工学结合”是教育部牵头提倡的一种培养模式,这反映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人才市场倒逼的结果。高职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中学时期普遍文化课水平较为薄弱。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就呈现出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各不相同的现象。在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下,理论知识会逐渐使学生两极分化,最后令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高职教育的长效发展。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的竞争就越来越大。用人单位为了适应发展潮流,就必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精简人员,聘用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会计人员,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除此之外,会计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高职院校不得不调整培养模式,利用工学结合的办法来丰富教学。在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常常依靠教材来进行函授,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行业的业务以及智能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果不进入到行业中深入的了解,教学就可能出现偏差,最终影响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在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墨守成规使得教学理念长期得不到更新,严重的阻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基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大背景,教育逐渐演变成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在培养过程中就更加注重模式化的解题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会计行业较为特殊,用人单位除了要考量学生的学历及知识水平外,主要还以学生的资格证书为依凭。这就令学生的学习以及院校的教学极具功利性,部分教师认为只要使学生通过专业的资格审查考试,就能完成教学目标。近几年,押题、专项辅导机构遍地开花,给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逐渐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工学结合得不到有效的开展。虽然在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下,能够取得短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却制约了学生在职场的成长,更不利于院校教育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现阶段的高职会计教学中,简单的将会计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三个部分。这种做法看似是将专业内容分层次的进行教授,实际上在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这种固定的模式就令高职院校思维固化,没有根据生源的特点来进行调整,一味的生搬硬套只会影响教学效果。而部分院校对于课程设置理解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主次不分、先后不分,也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且,在这种课程划分中最关键在于没有硬性规定出学生的实践内容。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免要涉及到实际应用问题。而部分院校只是将实践安排在假期,且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马虎应付的现象,没能充分发挥实训的作用。对于部分资源较少的同学,甚至难以谋求一份实习岗位,这也是高职院校培养方案不合理之处。

(三)会计行业本身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就造成了会计人才的大量紧缺。然而,会计工作通常是对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分析,就会涉及到企业的核心機密,甚至是客户的信息。这就使得“工学结合”提出很久,但迟迟没能取得较大进步的原因之一。同时在企业中,财会部门不属于核心业务,因此在办公资源的分配上也占比较小。这样就限制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只有部分较为优秀的学生才能得到企业的青睐。此外,实习生进入企业中还可能扰乱正常的办公秩序,这也是企业一直以来的顾虑之一。总之,由于种种会计行业本身的特点,使“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一直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还需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断的发展。

(四)实践流于形式

学校与企业组织不力,“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实训收获不大,逐渐使实践流于形式。部分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只是为了给学生“镀金”提高他们的竞争力。这些院校往往喊着漂亮的口号,对于会计行业中的具体业务环节,通常只进行简单的示范,学生没能充分的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也就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此外,目前会计专业的评价机制也不完善,在对学生实训进行评价时教师的主观意见占了较大的权重,难以客观的体现出学生的应用能力。会计人才在用人单位内,通常是团队协作的模式,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大家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积极的推动整套业务的完成;因此,对团队中个人进行评价就不能只参考学生的个人表现,而需要结合他在团队中的分工贡献以及团队成员对他的评价。当前工学结合中采用的轮岗制,缺乏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也令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三、工学结合下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产学研结合的理论为指导,切实的贯彻工学结合模式。高职院校是为了给社会输送人才,会计专业的教育就必须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院校在进行教育时,不仅需要以专业知识来对学生提出要求,同时还要提高业务实践能力并以专业资格证书为标准,做到“持证上岗”。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通过具体的培养方案来实现,院校应该将教学活动进行革新。将以往模糊不清的实训进行制度化与量化,通过具体时长来做出硬性的规定。同时借助出勤考核与岗位绩效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训表现进行量化,促进工学结合的进一步深化。

(二)创新教学方式

以往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院校难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实训需求。通常是利用分批次的实习,并在授课过程中中搭配具体案例来辅助教学。这样一来就使学生实训与教学进度不相符合,实训与理论学习就没有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笔者建议,院校可以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在校内建立起实训基地,而企业则将部分会计业务外包给会计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并且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此外,企业还应该委派业务骨干入驻到实训基地,对学生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业务骨干以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为基础,给同学们的职场发展以及学习方法提供意见,也能促进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提升。

(三)丰富教学活动

除了校内的课堂教学以及实训外,院校还必须积极地开发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以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会计教育中,虽然也广泛的尝试了实训,但是最终结果往往不进入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是按部就班的处理账目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笔者建议,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电算化实验室,通过对账目数据的模拟,分析具体案例中的资金流向。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财务数据的处理能力,在岗位上对于企业投融资决策以及发展方案的制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以产教融合为立足点,积极的开展与院校专业相关的产业,真正的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也丰富了院校的资金支持。

(四)强化体验式应用

前文也曾提到过,会计行业本身具有的特点使得财会职工队伍趋于稳定,学生很难得到宝贵的实习机会。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院校在进行“工学结合”模式培养方法的过程中,就应该灵活的运用体验式教学,将校外的实践搬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设计出具体的情景,并搭配若干问题的设置给同学们提供生动形象的具体环境。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犹如身临其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一步一步获得真知。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使他们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持久牢固。同时,体验式教学也不弱于具体岗位的时间,对“工学结合”下专业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会计教学不仅是现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反映出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强化学生的会计业务能力,使他们能更加迅速的适应岗位。工学结合的教学理论目前还有待完善,相关的时间措施也尚不成熟,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推陈出新,提出行之有效的实践措施。

参考文献:

[1]袁雪飞.工学结合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5(12):128-129.

[2]王明松.高职會计工学集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13-16.

[3]姚辉东.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研究[J].科技视野,2014(02):23.

[4]华耀军.工学结合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27):105-106.

作者简介:

杜希杰(1976.10—),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实践教学。

作者:杜希杰

上一篇:企业管理员学习工作总结下一篇:农业技术培训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