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烈士公墓感想

2022-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参加烈士公墓感想

参观八宝山烈士公墓后记

125061214李明

5月4日,我们到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参观并缅怀先烈。选在“五四青年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有着特殊的意义。百年之前,像我们一样的学生青年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百年之后,我们站在他们的墓前,缅怀他们,心向未来。

安葬于此的烈士,很多是在中国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光和热。今天,他们安眠在这里,应当可以感受到首都北京散发出来的新中国强盛的气息。他们可以安息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中国的强大,正是他们挥洒汗水和热血浇灌的。我们应该秉承他们的革命精神,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奋斗。

有人批评我们的八宝山公墓,说是人家美国的公墓里士兵是可以和总统葬在一起的,一律平等;而我们的八宝山公墓相比之下却更像是王侯将相墓葬群。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从另一个方面讲,这是我们国家尊重革命烈士的表现。每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都有或多或少的贡献,将贡献重大的人安葬在一起,是一种公平和尊重的表现,也可以鼓励人民,要站在历史的潮头。

北京卫视近期在播出一部纪录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鲜明地勾勒出来。从《乌托邦》到《太阳城》,从欧文到傅立叶,从1848年革命到巴黎公社,我们不难看出,虽然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但揭示并推动这一过程的,是像莫尔、欧文、马克思、恩格斯这些杰出人士。尤其是在暗夜沉沉之时,闪烁在天空的只有几颗星辰,他们就是历史的先行者和领头羊。历史需要这些杰出人士。我们从前讲历史唯物主义,重视了人民群众的作用,却忽视了杰出人士的贡献,这是不对的。正是有了这一批杰出人士,人民群众所推动的历史车轮才有了正确明晰的前进方向。

站在先烈的墓前,我不禁想起了马克思的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眼前这些先烈充分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不敢自诩与先烈比肩,却不惮为推动历史发展而殒身。

5.17

第2篇: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国家烈士公墓

倡议建立国家烈士公墓

起来!齐来!

《倡议建立国家烈士公墓大型公益宣传活动》今天正式启动了。朋友们,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你的 支持和理解。

生者对死者的淡漠,那是死者的不幸,更是生者的悲哀。如果死者是为国家和人民而死,死者就 是所有生者的先驱、先辈、先烈,生者就是这些死者的后继、后人、后代。如果生者在洒下了死者鲜 血的的土地上创业、生活、休闲、恋爱,享受着和平的阳光,文明的果实,人生的精彩,却对为此忍 受了艰难付出了生命的先辈有意无意地淡忘和疏远。不要说时刻想念,就连在一年中的某一天献出一 次缅怀,也感到多余,也集体性懈怠,那是对死者多么的不公和不恭,那是幸存者多么的不义和不该!

建立国家烈士公墓,既见伟大民族的血骨,更见成熟公民的智慧。这是国家意识的复苏,这是民族 良知的表白。这是最具体的文化自觉,这是最起码的文化自信。社会理当响应,公民责无旁贷。摸着你 的心,献出你的爱。我们众志成城,我们众人拾柴。

看世界,大到美英俄法,小到诸多弹丸小国,都有国家烈士公墓,都设不同形式或不同称谓的公祭 日。泱泱中华,先烈无数,不建国家烈士公墓,不搞全民公祭,不成体统,难有体面,更不光彩。

要想不再为流过的泪而流血,就要常为流过的血流泪。要想永远不致国破家亡,就要始终持有家国 情怀。

也许人间没有天堂,但是世上真有苦海。

如果我们任由淡漠滋生、冷漠蔓延,在忘记中背叛,在背叛中失败。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将迎来苦 难,都将失去未来!

我们与先烈有着感应的心灵,有着相通的血脉。对先人的尊敬,就是对后人的关爱。 心的思念,情的承载,累积成仁义的山、挚爱的海。

捧出你的心,起来,起来! 伸出你的手,齐来,齐来!

转自刘声东大校

第3篇: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

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1863年11月19日

〔美〕林 肯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 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选自《林肯选集》,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2010,12版,277-278】

葛底斯堡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城镇名。1863年7月1日到3日,南北双方在此展开了内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双方激战了三天三夜,北军重创南军。事后林肯于同年11月19日在此地所举行的国民公墓献地典礼上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

林肯的这篇演说词是美国废奴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异常出色的散文名篇。文章虽短,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人权宣言精神与民主主义思想在这篇演讲中可谓表露无遗,得到了经典式的表达。全篇题旨集中,文气贯注,庄严宏伟,音韵铿锵,措词用语与所叙内容相得益彰,因而一直是英美演说文学中最为人传诵的一个不朽名篇。事实上,人类一直在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世界、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民主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要在 这里下定决心,不让那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自由永世长存。”

上一篇:小学德育课题实施方案下一篇:深圳职业校企合作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