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学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西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的结合研究

【摘 要】 中医内科学作为医学研究中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在当代医学的研究和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学科中所包含的医学理论主要包括患者所属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中医药证治规律,而随着我国中医内科学研究的日渐深入,其与现代西医的结合层面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这也为我国传统医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结合现阶段中医内科学与西医的发展概况,针对中医内科学和现代西医的结合方式进行探究,并为我国医学研究今后的发展提供简要的参考。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现代西医;结合发展就;中西医结合

1 中醫内科学研究探析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国传统医学思想和医疗经验为基础,囊括“杂医”、“大方脉”等医学内容的医疗科,这一该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不仅汲取了历代医学的医疗经验,并且有效的实现了中医内科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这也使得其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中医研究发展至今,中医内科学作为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从病种角度进行分析,当代中医内科学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内伤病和外感染两大类病种的医疗,其中内伤病包括气血津液病和脏腑经络病等,这一类病情的医疗主要依赖于气血津液、经络和脏腑等器官中的病理和生理现象进行辩证论治。而内科病中的外感染病类别则主要为温病,伤寒等热性病,这类病种医疗的开展则要以卫气营血、六经以及三焦等的病理、生理进行指导并加以论治。中医内科学所涉及病种范围的广阔,使得其在医疗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研究专业,专业所囊括的不同类型和系统疾病的研究,都为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开展创设了极为便利的前提条件。

2 现代西医发展概况探究

现代西医即近代和现代医学,是区别于中国传统旧医而产生的新式医学。在现代西医的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医生首先通过视诊,触诊和听诊,嗅诊等方式,或利用听诊器,体温表和叩诊锤等工具进行对病人的病情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测,再以诊断结果为基础,借助先进医疗设备和实验室治疗,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疗。从发展历史角度进行分析,西医的发展要追溯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一门经验科学,多名医学家的研究与探索为其赋予了实验医学的又一医学内涵,而这也为西医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西医科学研究中实验的逐渐兴起,高精度、多功能的医学实验仪器应运而生,这把人们的对西医的认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知水平。发展至今,现代西医的诊断治疗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对医药企业的投资数量也在日渐增加,而这都有力促进了现代西医与科学研究间的交融并进,也为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的创收提供了必要前提。在现代西医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医院的规划建设逐渐形成了监视仪器记录病人生理指标,计算机存储和检索病案记录,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开展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综合治疗机制,这都是西医发展为我国医学研究应用带来的重大贡献。

3 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探究

3.1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的桥梁作用分析

我国中医内科学的开展是以承接中医和现代西医临床治疗为导向的,而由于中医内科学自身被囊括在中医医学治疗的范畴内,所以其与现代西医的结合便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的关系可知,中医内科学起着中医基础和西医临床衔接的桥梁作用,这也是中医基础病理融入西医临床实践的有效保障。在中医内科学的桥梁作用下,中医科学中的病因病机,辩证规律等都能够与现代西医治疗中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症特点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医护人员和医学研究者得以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开展更为深入的医学探究,进而提高我国的中西医学诊疗技术水平。

3.2现代西医治疗中中医内科学重要任务探析

随着现代医学领域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发展的推进,中医内科学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要,现代医学教育的开展更是对中医内科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医学教育开展的背景下,现代西医治疗和中医内科学的结合与发展中,中医内科学所承担的首要任务即临床实践研究与教学开展。为更加有力的促进中医内科学和现代西医的结合发展,中医内科学所负责的任务要求医学工作者要注重对自身基础临床实践水平的提升,并且能够进一步完善现代医学教育,使得现代西医的临床医学开展不仅能够稳定顺利的进行,还能够整体提升我国的现代西医教育水平,为今后我国的医学研究与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在现代西医和中医内科学的结合发展中,中医内科学的临床研究与教师开展任务可以在巩固中医内科学桥梁作用的基础上实现现代西医诊疗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这对于我国医学领域科研创新精神的培育与形成也是有至关重要的培养意义的。

3.3 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的有效途径探究

为实现中医内科学和现代西医的有机结合,要首先注重对我国中医内科理论的进一步强化。作为中医医疗开展的主干,中医内科理论在医学研究和治疗中的强化不仅能够突出我国医学发展中“中西结合”的发展特点,还能够有效保持我国中医医学的发展特色,使我国的医学研究与发展能够在稳固的医学基础上得以有效实实施。其次,现代西医与中医内科学的结合还要注重对临床医学的实践与探究。随着我国医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医学中的实践认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所以两类型医学的融合中临床实践对医学基础巩固和医疗技能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临床医学研究的开展也为我国的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医学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发展的主流趋势。

4 结束语

随着国际医学水平的发展,中西方在医学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密切,许多方面都实现了中西医的结合治疗。在中医内科学和现代西医有机结合的发展背景下,开展结合方式的探究能够有力促进我国医学领域的均衡发展,并为医学进步指引方向。将中医内科学和现代西医结合起来,能够使我国医学发展中的“中西结合”目标得以有效实现,而这也有力突显出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苏金玲,姜希娟,马东明.案例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91-92.

[2]刘凤斌 ,冼绍祥 ,赵馥.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临床教育的现状和思考[J]中山大学报论.2013

[3]刘立松 ,樊洁 ,冯明.七年制内科实习多站技能考试的几点体会[M]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8):12-36.

作者:于福鑫 司娟 李向林

第2篇:《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医学探讨与革新的不断深入,医学教育必须通过严格的临床训练并保证足够的临床实践机会,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师,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我国已经形成共识,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病症的诊断和辨证施治,只有不断总结和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生。

在临床教学中,对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实践教学,学生既要掌握中医望、闻、问、切,中医临床辨证辨病,又要学习相关西医内科病的诊断及治疗,面对学生,如果仅仅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学生很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以弥补单纯依靠授课和临床带教方式不足,培养学生独立的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见习模式的改革

按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点,以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因此,合理安排见习内容,带教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根据上课内容,在附属医院挑选好典型疾病的患者,通过学生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采集病史资料,对患者进行查体检查及疾病咨询等活动,作出相关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让学生能近距离接触到患者,教学大纲要求了解不同疾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尽量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的机会,例如对中风病带教见习,带教老师要在附属医院挑选中风病患者,根据教学要求:1.熟记中风的病名概念,证候特征。掌握中风的诊断。带教老师带领学生,由老师询问患者发病情况,现场讲授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为表现 中风的鉴别诊断,口僻:发病多突然,单纯口眼歪斜,伴耳后疼痛,流涎,言语不清。无半身不遂症状,或伴有恶寒发热,身痛脉浮。厥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逆冷。移时苏醒,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痉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常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痿证:起病缓慢,下肢软弱无力甚则不能运动,肌肉萎缩。痫证:发作性昏倒伴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口中作声。继续追问患者现病史及既往史,做体格检查,来做出相应的疾病诊断及诊治,中风病的辨证要点及各证型的辨治,而中风病相当于西医脑血管病,还要灌输中风病相关西医研究范围如缺血类脑血管病,脑梗塞50%,脑栓塞7%,及出血类脑血管病,脑血管病脑出血28%蛛网膜下腔出血15%,配合看病历,从而加深对中风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建议增加学生见习机会,临床见习建议从目前8学时增至16学时,每组分配学生,由每组15名学生减至7-8名学生,尽量让每名学生在老师带教时能独立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及中医临床辨证辨病,通过这样可找到学生见习时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这样还可增加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过程,学生可通过见习,不断加深印象,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打下基础。第三方面,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对学生感兴趣疾病,可组织他们对相关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进行查阅文献、撰写综述或深入研究,以培养临床科研能力。

二、临床实习模式的改革

由于临床实习更加突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医院和临床科室应定期开展各项丰富多彩学术活动(如科主任讲课,主任医师查房,临床病例讨论),开展各项临床技能培训(望、闻、问、切,心肺复苏术),提高实习生临床动手能力,定期开展实习中期检查活动,了解学生毕业实习中的情况,及时反馈意见,使学院能全面的掌握实习动态,及时发现临床实习教学的不足并及时更正,从而起到良好的管理和监督作用,从学生看病历到熟练书写病历,定期组织考核等。

临床实习阶段,由于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长,教学内容又特别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因此对带教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师的道德情操、气质、品格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的活教材,因此,教师要从遵守劳动纪律到接诊、检查、向患者解释说明等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带教学生,因此从四个方面着手:一要有乐于奉献主人翁精神,医生职业道德就是救死扶伤,乐于奉献,即抢救患者的生命,由此关系到患者治疗与健康,因此必须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二是要深入钻研,需要有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吃透教材内容,认真书写教案,积极撰写讲稿,平时广泛浏览有关书籍和杂志,对知识求理解,求透彻,使自己有坚实的理论知识。要把“教一知十”、“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作为教师的座右铭。并应具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善于收集和选择新信息能力,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变单一知识结构为多元化知识结构,同时掌握与疾病相关的人文背景及其边沿学科知识。使自己既成为本专业专才,又努力成为多专业博才。三要尊重他人,谦虚谨慎,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医疗活动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患者的诊治需多科室、多方面的配合,教师在带教中发现学生的缺点,不足,要及时认真指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四是要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培养和锻炼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对真实病案讨论,可以增加学生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理论知识的感知深度和掌握其临床应用的能力。把《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空洞、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提高学生临床诊疗思维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联系中西医基础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其涉及的内容多,临床实践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作者:苗琦

第3篇: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结合教学计划安排、师生双方及学校教学条件实际情况,采用骨干教师授课班级试点实践,边实施边反馈边调整的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授课模式,把握教师、教材、学生、教法等关键环节,采用渗透式、渐进式授课方式,稳步推进《西医内科学》双语教学的实施,为探索符合中医药院校教学实际,顺应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要求的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工作摸索和积累经验。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学;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现代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1]。医学主干课程双语教学有助于促进我国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对世界先进医药学的学习交流,对医学前沿知识的掌握,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播。为适应我国医学教育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响应教育部高教改革号召,湖北中医药大学大力提倡双语教学的开展,并纳入了院系目标管理考核。校临床课部早于2008年就受邀海外教育学院,对南亚留学生班开展纯英语医学专业授课。在此基础上,临床医学院于2012年申请校级课题,开展《西医内科学》的双语教学工作。

一、研究内容、目的与方法

1.研究内容:经前期调研及准备,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间,项目组于2010级及2011级中医学专业部分班级开展《西医内科学》的中英文双语教学实践。

2.研究目的:通过西医内科学双语教学的实施,使师生双方学习和了解先进教育理念,增进国际意识,开拓国际视野;使学生在西医内科学专业知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提高和发展;使教师提高双语能力、授课水平和整体素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品质和内涵,为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基础,为促进医学双语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探索符和中医药院校教学实际,顺应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要求的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工作摸索和积累经验。

3.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同行交流、师生访谈、专家咨询等方式,经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后,结合教师及学生实际,采用骨干教师授课班级试点实践,边实施边反馈边调整的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授课模式,把握教师、教材、学生、教法等关键环节,采用渗透式、渐进式授课方式,把握专业知识传授与语言能力培养间的平衡,教学中逐渐渗入英语,从关键病名词汇,到主题讲解,到关键章节授课,根据学生程度及教学进度,逐步加大英文讲授比例,有的放矢,稳步推进。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通过《中医药院校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调查问卷》、师生访谈等方式,了解我校医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现状,增进对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总结。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赞成开展双语教学,并希望通过双语教学,扩大专业词汇量,提高运用英语阅读专业文献和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双语教学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公共英语水平。少数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本科生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主要原因有担心使用英语教学冲淡医学专业学习内容,影响专业学习深度,还有的则是因自身英语水平有限,担心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一方面认为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授课水平、专业素养和教学品质,一方面则有双语教学加大授课难度、增加工作负担、弱化学科知识传授的担忧。

2.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主要体现在教师、教材、教法、学生四个方面。

(1)教师方面:双语教学需要专业知识和英语都过硬的教师。除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双语教学对教师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和写作的能力要求很高。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在临床、教学、科研岗位上工作多年,积累了多方面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学历层次高,语言功底好,并通过课前充分准备、课中综合教学、课后质量控制等多种措施,力求使因为表达能力受限而带来的教学学科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教材方面:双语教材的质量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国外优秀原版教材英文规范,实用性、针对性强,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知识更新快,有利于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是,由于中西方教材编写思维方式的差异,国外原版教材存在思维活跃,内容发散性强,知识不够系统,条理不够明晰,不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的问题;而且,原版教材不能兼顾该课程与先修、后续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结构的形成;此外,由于国情、政策、成本、疾病谱、医疗条件、文化背景和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差异,这些教材的内容不宜直接引用或操作,只能作为借鉴和参考。对于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有学者认为应当以医学专业素材为基础,全面提高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2]。我们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广泛收集网络、书籍、电子出版物的教学资源,撰写和制作符合中医药院校师生实际情况、篇幅适中、结构合理、难度恰当的内科学代表性章节双语讲义、课件,是比较可行的方式。

(3)教法方面: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双语教学无疑给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同时也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影响学科教学效果,教学中应讲究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运用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学习借鉴、探索和尝试探究式教学法[3]、案例教学法[4]、参与式教学法[5]、讨论式教学法[6]、PBL教学法[7]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系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学生方面:学生在双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常有两方面担忧:一方面是对外语的忧虑,另一方面是对学科知识的忧虑,这两方面的担忧导致学生对双语课程心存恐惧,进而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必须消除学生的恐惧和抵抗情绪。双语课堂上,我们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分组进行英语文献阅读、内科学专题英语汇报讨论等方式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帮助学生尽快提高英语技能,使之能主动感知、思考和想象,积极地讨论和回答问题,使其语言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专业知识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和有机统一。通过布置课后英文作业、在考核试卷中加入英文试题、在成绩中体现双语教学情况等方式,督促学生重视英语,锻炼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原定计划中,希望最终达到纯英语教学,实现英文单语授课,因对教师及学生要求过高和学时限制难以实现;英文授课比重过大后,直接影响到对专业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使英文水平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通过课后个别辅导的方式有所改进;院系西医授课师资不足,临床工作任务重,双语教学师资力量更显薄弱,难具规模;双语教学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四、结论与思考

双语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师生双方树立先进教育理念,增进国际意识,开拓国际视野,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语言能力,有助于培养和锻炼专业教师的双语带教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建设创新教师队伍,有助于提升教学品质、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工作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应结合师资力量、学生的英语基础、可获得的教材等教学条件,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抓住学生、教师、教材、教法等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把握学科知识教学与医学专业英文素质培养间的平衡,在实践中调整,在调整中稳步推进。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并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探索符合中医药院校医学专业教育实际,适应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双语教学规律的富有成效的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宇,张东华,刘晓民,李悦.多种方法提高《内科学》双语教学质量[J].继续医学教育,2014,(01):75-76.

[2]胡礼炳.临床医学英语学习的新探索——欧美临床诊疗指南[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111+113.

[3]秦越存.探究式教学法与伦理学专业研究生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1):160-162.

[4]胡军辉,李诚.论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J].大学教育科学,2014,(05):29-33.

[5]过增元.倡导参与式教学法 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3,(20):27-28.

[6]王华.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66-168.

[7]何晓瑾,汪悦,周学平.运用PBL模式优化医学专业临床课程教学初探[J].江苏高教,2014,(05):102-103.

作者:彭静 向楠 魏琴

第4篇:OBE背景下党建引领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思政

摘 要:“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每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临床各科的基础,以高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为依托,以党建为引领,坚持OBE教育理念、秉持多样化原则、体现中医药特色,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融合、同向同行,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OBE理念;党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思政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是一種基于学习结果的教育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现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理念。课程思政不是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专业课和真善美的结合,是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协同效应。本文以河北中医学院为例,以高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为依托,以党建为引领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进行的实践探索对实现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思政必要性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实施课程思政,是专业课教师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更是医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一)课程思政是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使命所在

按照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具备中西医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具备较强中西医结合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当今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已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也具有人文属性。由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在临床各科的专业核心地位,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知识,即要“授业”,更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做到“传道”和“解惑”,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发挥教育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医疗,不只是救死扶伤、悬壶济世,还是有温度的医学,把学生培养为有政治信仰、有社会责任、具备“道术、仁术、学术、技术、艺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

(二)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有信仰。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2],课程思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也是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实施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了一门课,没有改变专业课的性质,也不是增设了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教育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全过程。深入发掘中西医结合内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资源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引申出做人做事的道理,用学术讲思政,让专业承载思政、潜移默化地育人,进行隐形教育。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轮驱动的思政教育体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

(三)课程思政是医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为“健康中国”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和卫生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是新时代医学院校的职责和使命。今天的医学生,未来的大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锤炼坚定的思想政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4]坚持OBE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回应医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迫切需求。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思政的实践,就是实现医学生健康成长“育才”和“育人”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了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等,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全面提高中西医临床人才培养质量,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德为先,强化铸魂育人

1. 坚持党建引领,创新课程思政模式。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研室所属党支部是河北省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此为依托,发挥省、校两级师德标兵示范作用,按照“建机制、谋创新、强特色、创品牌”的思路,组建以工作室负责人为带头人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强化党建引领,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坚持OBE理念、秉持多样化原则、体现中医药特色,从医德、医史、医理、医家、医案五方面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实现理念引领,师资引领,教法引领,教材引领,质量引领的课程思政新模式。

2. 促进党教融合,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的载体是课程,实施主体是教师,全体教师都有育人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到“教育者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5]。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放在教学顶层设计的首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同频共振。建立素材库、案例库,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中;建立符合OBE理念,反映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道德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人文标准的课程思政体系,为学生讲大势,传大道,“润物细无声”地在知识学习中增强了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提升思想品德,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优势互补,提升育人意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团队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年资专家教授加入团队,引导专业课教师充分领悟思政教育的关键性作用,明确专业课程所发挥的育人功能,使专业教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责任,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使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通过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联动机制,博览群书,共同研讨、共同促进,有效融合,充实了思政理论,丰富了人文素养,提升了育人水平。

(二)以专业课为载体,发掘思政案例

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是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阵地。课程思政是隐性教育,关键在于浸润、深化,拓展,在于落实、落细、落小,更贴近需求的实际[6]。正如教育部长陈宝生所说:高校教师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7],因此,专业教师在推动课程思政效能提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强化每位教师都有“育德”“育人”责任的教育理念,鼓励教师潜心备课,深入挖掘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通教材,找准“道”与“术”的切入点,把思政教育的“盐”融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汤”里,使专业课程体现出“思政味”,使更多的教师挑起“思政担”[8]。教学实践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纲领,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基本价值准则出发,注重引入“育人”元素、播撒德育种子,包括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政治认同、法制意识、人文修养、家国情怀等,把课程思政做得更主动、更有温度、更有人情,更系统、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1. 爱国。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讲授中适时引入时政内容,唤起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这是高校课程思政的最好案例素材,使课堂保持永恒的“新鲜度”。在讲授肺炎时,伟大的“抗疫精神”,成为课程思政的“主旋律”,教育学生从抗击新冠肺炎斗争的胜利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激发学生制度自信;讲述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采用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优势,取得较好疗效的事迹,激发学生对中医文化自信和内生的学习动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敬业。凡大医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大医精诚”是医德医术的体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即医者应有精湛的医术;诚,即医者应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医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修养和高超的医术,专心勤奋不懈怠,才能把自己雕塑成器,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在讲授消化系统疾病时,就会引入胃病罪魁——幽门螺杆菌的故事。澳大利亚马歇尔博士口服幽门螺杆菌培养液亲身试验,后来胃镜发现了大量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在此后的21年,终于在200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他这一勇敢的行为、敬业的精神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值得医学生们尊敬和学习,也启示学生们:有志者事竟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当讲授临床误诊案例时会介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航天专家孙家栋的故事。他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有过失败的教训。在我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失败后,他花了几天几夜时间找回残骸,逐一分析原因,最后发现是火箭导线小铜丝断裂。从中教导学生无论今后从事任何工作都要一丝不苟,并以此教育学生,培育他们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的严谨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提高诊断率,避免发生医疗事故。

3. 诚信。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是为人之道、立身处事之本。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介绍疾病的辅助检查和用药时,一再叮嘱学生避免过度检查、开大处方。在讲授慢性肾衰竭致病因素时,涉及到损害肾脏的药物,其中必须讲到的就是龙胆泻肝丸毒性事件。几年前,新华社记者的一篇《龙胆泻肝丸——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的报道引起轩然大波,民众开始关注该药的不良反应[9]。服用该药后造成马兜铃酸肾病,出现不可逆转的肾损害,百余名受害者起诉该药厂,部分受害者被确诊为尿毒症,必须采用肾透析来维持生命。由此,教导学生要对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谨慎使用,复方药物一定要弄清成份,不得隐瞒。

4. 友善。人道主义是社会的道德规范,特别要求人与人之间的相爱相助,也是中华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现实表现。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始终强调要关爱患者,以患者为中心,不仅要医病,更要医治患病的人。讲授冠心病时经常提到“双心医学”诊疗模式,不仅要解除患者的躯体痛苦,还要注重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要让患者感到他并不孤单,医生与他们同在与疾病斗争。发挥中医在治疗情志疾病方面独特的优势,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舒缓患者的心理情绪,改善症状、缓解不适,既加强了医患沟通,又减少了医患纠纷。

进行体格检查时,一再告诫学生冬天一定要用手把听诊器捂热,然后再为病人听诊。不仅要看学生放听诊器的部位是否正确,而且还要看放听诊器的方法。小小的一个动作,体现了医生对病人的关心、关爱,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医学的温度,培养了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和医者仁心。

为学生讲述新冠肺炎期间武汉中学生陈琪方写给患者的公开信:“挺住,把我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她的妈妈刘凡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在武汉儿童医院主动承担一线临床救治,收治了19位患儿,却顾不上自己的孩子。73岁的外公作为返聘的老专家也选择坚守在全科门诊,他表示:这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感,是医生没有哪个往后退缩的。妈妈刘凡说“最多的是受到父亲的感染,让我在工作中有更大的动力”。外公和妈妈的坚强与勇敢给了琪方信心,她希望自己给家人的文字同样能够带给更多人温暖。学生们从故事中感受到这些先进人物身上的社会主义高尚品德,充分体会践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打造中医特色课程思政

1. 坚持OBE理念。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教学背景下,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目标,通过集体备课、互动交流、挖掘整理等方式,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重新认识,重构和整合教材内容,梳理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凝练特色鮮明的思政育人元素,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融入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过程,并作为一系列重要的评价监测指标点,构建全放位、全过程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2. 秉持多样化原则。教学设计则是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每一位教师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内容包括育人目标或思政融合点、思政元素、专业知识、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考核评价等,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情景教学,推动线上和线下课程思政同步进行。编写思政教学案例库,挖掘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与课程思政目标相匹配、教育成效好、学生反响佳的反映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法制思维方面的教学案例,案例内容可包括案例叙述、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及延伸,其中案例分析和讨论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即所凝炼的思政元素,能体现中华文明灿烂文化、奋斗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爱国奉献等精神,启迪学生感悟专业职业道德精神。

3. 体现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课程思政教育应当结合中医药的优势,发掘中医药文化中的思政元素,着重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感,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宣传中医、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形成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药引,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君药,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大医精诚的医者仁心为臣药,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以悬壶济世的人道主义为佐使,塑造学生医者使命感”[10]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三、结束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生,教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为学生讲好为人处事的道理,引导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尽管课程思政已在大多数学校开展,但仍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不少教师不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范围,不愿讲,不会讲,不能融会贯通;缺乏科学系统的设计课程思政的方法,缺少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没有统一遵循的原则、随意性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在OBE的大背景下,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掌握课程思政的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和育人水平,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以春风化雨的形式做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20〕34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9/23/cont

ent_5546373.htm.

[2]高德毅,宗爱东.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郑晋鸣,许应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N].光明日报,2019-4-2.

[4]周凌华.德才兼备 方堪重任[J].红旗文稿,2018(24):36.

[5]宋强.奋斗者须志向高远[N].光明日报,2018-11-24(6).

[6]曹勃.高校课程隐性隐形思政元素的生成路径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47-50.

[7]“三个认同、四个统一”融入课程思政新工科专业教学设计方法[EB/OL].https://www.360kuai.com/pc/9ce682fc5bfb5b262?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2020-08-2302:32.

[8]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让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N].光明日报,2017-7-20.

[9]李俊伟,张翼宙.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127.

[10]王筝,许庆友,司秋菊,等.课程思政在中医内科学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0):38-39.

作者:司秋菊 张学茹 潘莉 常奕 李慧 赵欣 陈志强 张艳慧

第5篇:西医内科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

【摘 要】目的: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探讨针对不同病症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于2008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和肝硬化腹水患者24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症状的患者通过选择相应的治疗,其疗效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结果。结论:对于不同症状的肝硬化和肝硬化腹水患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能够更为有效地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症。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西医内科

肝硬化腹水是肝脏疾病引起肝脏出现反复炎症,肝硬化或者纤维化后由于低蛋白血压、门脉高压等多种病理因素导致一些临床症状,如腹腔积液、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并合症现象的疾病[1]。肝硬化腹水是肝脏疾病(如酒精性肝炎、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等)终末期或者失代偿期最明显的临床表现之一,它的发生率较高,有达到76%以上。一旦出现肝硬化腹水,对患者的生命会造成严重影响,如果不进行及时地治疗,预后不佳[2]。所以,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不同症状患者进行治疗和分析,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于2008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和肝硬化腹水患者240例,其中男156例,女84例,年龄在42~76岁之间,平均年龄(51.7±1.8)岁,病史在10个月~20年之间,平均(12.5±2.7)年,肝硬化腹水的持续时间平均是(9.2±1.4)个月,并且选取的对象都符合肝硬化和肝硬化腹水的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

首先对肝硬化及肝硬化腹水患者采取最基本的治疗方法,若此治疗方法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或症状,随后对其继续实施药物治疗。在选取的240例患者中,有50例肝硬化患者实行每天服用240 mg的螺内酯,服用方法为口服,3次/d,每三周即为一个疗程;另外12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在服用氨体舒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对其足三里及三阴交穴位实施速尿注射,每天1次,每次注射量为20~40 mg;对其余的6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采取限水,限盐和保肝等一般治疗,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在辅以白蛋白静脉输注,2~3次/周,每次40~60 g。

1.3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的数据都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在对不同的患者实行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其疗效都达到了令人较为满意的结果。服用螺内酯的50例肝硬化患者,在进行一段时间治疗后,检查发现其尿Na+有一定增加,用水也相应减少,缓解了水潴留以及钠潴留等不良症状,由此可得出,螺内酯能使血清的醛固酮有所下降,减轻腹水,以及降低水与钠的潴留等现象;使用速尿注射进行治疗的12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和采取白蛋白静脉输注的64例患者,同样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显效率甚至达到了100%。

3 讨论

3.1基本治疗

对于患有肝硬化腹水的病人,最首要的就是改善病人的肝功能指标,可以通过加強饮食质量,提高营养摄入,适量休息以及减少钠盐和水的摄入等等,当患者在卧床休息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肾钠的排泄,提高肝血的流量,另外还有利尿的作用。蛋白质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可以平衡患者机体的氮质,一般情况下,患者应当维持每天2 kcal(1 kcal=4.184 kj)左右的热量和60~70 g左右的蛋白质。另外钠的潴流与水的潴留关系密切,因此,有时候限制钠的摄比限制水的摄入更为重要。

3.2药物治疗

有些患者在采取基本治疗却始终得不到好转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对其进行一些药物治疗。现分别介绍如下。

3.2.1利尿剂:利尿剂能够帮助患者排尿,并降低细胞的外液容量,从而消除患者肿胀症状,利尿剂有很多种,最普遍使用的是双氢克尿塞、安舒通等,对于不是很容易治疗的用水,应当再辅以甘露醇这样的渗透性利尿剂。该药物的使用方法通常是:刚开始的时候应当以小剂量利尿剂为主,然后针对不同的尿量、尿Na+和尿K+的不同比值等采取相应的调整,其应用原则一般是间歇、联合、交替等。肝硬化腹水患者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醛固酮增高的状况,所以,在选择利尿剂的时候,最好选择具有抗醛固酮性质的利尿剂。螺内酯的结构和醛固酮的结构十分相像,若螺内酯和醛固酮同时存在,则两者会竞争醛固酮的受体,从而导致mRNA的合成阻断,抑制Na+与K+的交换,并减少K+的分泌以及Na+的再吸收[3]。

3.2.2白蛋白:低蛋白血症是导致肝疾病演变成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肝硬化腹水增加白蛋白的摄入,能够有效提高血浆胶体的渗透压,进而保障血流量的循环。

3.3其他疗法

除上述治疗方法外,还有对腹腔采取穿刺治疗,放液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1)腹水的高度太过会对心肺的功能造成影响,如压迫肾静脉,影响血液的回流。(2)自发及并发性的腹膜炎,可采取冲洗腹腔的方法。对腹腔实行穿刺治疗放液,可一定程度上治疗肝硬化腹水,若放液量过多或者重复次数频繁,会降低患者的电解质和蛋白质,甚至使患者体能出现紊乱现象。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放液后也要保证其及时补充电解质和蛋白质,有研究表明,有些患者在补充蛋白质的时候会出现利尿剂耐药的现象,为保证这类患者的安全,每次放液时应控制液量在4L到6L之间,之后还需补充10 g/L的白蛋白,这些疗法能有效地防止患者的血清肌酐和电解质的减少。

4 结论

本次研究表明,对于各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和症状,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朝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8:2257-2258.

[2] 谈亚君,张海燕.西医内科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30:6619.

[3] 程仲义.西医内科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0:2809-2810.

[4] 王少卿.肝硬化腹水的治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09:27.

作者:曲伟卫 叶国辉 朱卫红

第6篇:以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高职西医内科学PBL教学探讨

摘要:西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参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门重点临床课程,占医学综合笔试的10%。研究者将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要求结合PBL教学法在高职中医学专业中进行两年的实践教学,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对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思维的锻炼程度也得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下一步试行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关键词:资格考试;西医内科学;PBL教学;

西医内科学是中医类专业课中现代医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現阶段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医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三年制专科,对西医内科学的相关内容(包括传染病学)有所涉及,在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占有10%的比重。故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可显著提高执业资格考试的得分率,从而有利于医学生取得执业资格。

《西医内科学》为一门临床专业课,是各中医类专业医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课程之一,要求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能在毕业时承担适当的临床职责,而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西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以此来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既需要对教学病例的选择有效运用,也需对多媒体技术积极落实,以此来实现对现有教学方式的优化升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得以显著提升。研究者在开展西医内科学教学时,结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要求与PBL教学法,对高职中医专业进行改革尝试,总结分析如下。

1.教材选取,确定大纲

目前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过关率的高低已经成为判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指标之一,且执考是每一个从事医生职业必须的入门考试,故教学内容要根据其需妥而定。在大纲制定及修改时,根据国家考试中心所确定的内容,并不断补充修订。课程安排要考虑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特点与要求,就教学内容而言,常见病、多发病是教学重点,这是以后临床工作所需要的,也是执业医师考试的重点,但仅掌握这部分内容,又达不到所要求的成绩。就考试范围的设定而言,要求全面覆盖,涉及到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涉及到每一个病种并合理分布。

我校选用的《西医内科学》教材为李相中、李广元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年5月第二版,此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类专业用教材。内容结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结合PBL教学法的实际需要,选定教学内容(表 1),修订教学大纲。

2.结合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把握重点内容

尽管执业医师考试覆盖面很全,没有明确的重点,在讲解疾病过程中,要结合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西医内科学考试历年真题,对各种题型逐一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复习、总结本次课的重难点。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发病的关键机制如胃炎、胃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治疗中首选的药物等要重点强调,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在见习过程中亲身体会,从而加深印象。对于这些知识,要反复提醒,同时在平时考试过程中也要适当突出。

3.教学组织与PBL教学法

PBL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优势明显: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自我思维转向学生群体思维;从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从教师的 “一言堂”转向学生的 “群论台”。在讲授时就需要大量的临床病案,在讲解每章节某个疾病之前,按PBL教学法将设计好的病案先提前下发至学生进行讨论。教学过程为:展示需要讨论的病案,按临床实际与资格考试要求设计的内容包括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等7大部分进行讨论,之后再强调授课重难点、需要掌握的内容等,在教学过程中,边讲解、边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讲解。每堂课均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复习本次课的重难点。待讲解完毕后再次回顾该病案,分析病案以达到巩固的目的。研究者将 PBL教学法应用到《西医内科学》的教学中,是对《西医内科学》教学改革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4.教学效果

通过组织教学,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21张,收回问卷113张,空白或答题不完整8张,问卷总体有效,结果统计见表2。

5.分析总结

在问卷调查中,对基本知识点掌握促进程度包括是否是否贴近临床与资格考试、加深理解与记忆两方面;对临床综合分析思维促进程度包括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效果阐述如下:

5.1贴近临床与资格考试 以执业医师为导向的PBL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的应用,使学生上课时就能够轻松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有目的地学习资格考试的理论知识、积极思考,在既紧张又充满趣味的课堂和实训中掌握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与辨证思维能力。这样使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扎实地掌握考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能贴近资质考试的要求。

5.2加深理解与记忆 使用PBL教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有关问题尽可能多的当场暴露,能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便于记忆,学生的记忆牢固性较高。

5.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本领。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使用本教学法,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4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为主体对一些临床问题及病案进行分析讨论,反复对学生进行临床医疗的模拟和实践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活跃思维、强化所学 知识都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关于肝硬化疾病诊断的方法,临床学习中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从病史、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几个方面去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PBL 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了教学状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尽快的融入临床,起到了由理论到临床的完好过渡作用。

总之,从教学实践来看,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PBL 教学模式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贵军,吴耀松.浅析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PBL教学法.中国医药指南 2009 年 2 月第 7 卷第4 期.147-148.

[2] 黄承伟,朱昆阳.以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中医内科PBL教学尝试.科学导报.2015(4).381-382.

[3] 赵长普.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27 期(第13卷总第288期).33 3-334.

[4] 张淑娟,王振涛.PBL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11卷第2期·总第154期2013 年1月·下半月刊.74-75.

[5] 刘艳俊,王 莹,刘莹等.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中医类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8 年 11 月第 47 期.107-108.

作者简介:

李跃平,男(1985年2月生),本科学历,讲师,主要从事诊断学、内科学方向。单位: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临床学院。

黄承伟,男(1985年2月生),昆明卫生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医理论教学及中医临床工作。

(作者单位: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作者:李跃平 吕春仙 何荣建 黄承伟

第7篇:6、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总结——西医内科学,西医诊断学

西医内科学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二.阻塞性肺气肿(COPD)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 肺动脉高压的X线表现: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右心室扩大: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和剑突下搏动。 2. 肺心病的常见病因: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循环阻力增高) 继发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慢性缺氧。 并发心律失常多为:房早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有助于肺心病与左房室瓣瓣膜病鉴别的是:左房室瓣听诊区杂音 与二尖瓣瓣膜病鉴别:二尖瓣听诊区杂音。 与冠心病心衰鉴别:心电图及X线检查有左室肥大。 三.支气管哮喘 1.主要特征:反复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困。典型发作:先兆症状后出现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困 2.危重哮喘患者,肺部哮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支气管高度狭窄或痰栓堵塞。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肺部叩诊呈过清音。 3.在支气管哮喘和心源性哮喘鉴别困难时应选(区别在心血管的病史和体征):氨茶碱 四.肺炎 1.肺炎球菌肺炎 常见于青壮年。 2.临床表现:肺实变体征(X线呈叶、段状密度均匀影),咳铁锈色痰、胸痛(病变累及胸膜) 3.肺炎球菌肺炎的诊断最有价值痰培养肺炎球菌阳性 4.治疗肺炎球菌肺炎最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 5.并发症:心肌炎 6.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咳粉红色乳样痰,X线示肺多发病灶。 7.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吗啡 五.肺结核 1.结核菌属于分枝杆菌,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病灶中的不断繁殖的(A群)传染性大。 2.感染结核菌后而获得的免疫力主要是:细胞免疫。 4.分型:原发型(I型):X线表现,原发灶相应淋巴管增粗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血行播散型(II型):急性粟粒型,两肺布满边缘整齐的粟粒状阴影。症状不典型,具有反复性和阶段性。 浸润型(Ⅲ型):上叶尖、后段或下叶的背段。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个类型。 X线:渗出性病灶表现为云雾状或片絮状,密度教淡,边缘模糊不清。 感染来源主要是过去经血行播散潜伏在肺内的结核菌。 慢性纤维空洞(Ⅳ型):临床特点,空洞长期不愈,经常排菌。(伴有肺气肿) 胸膜炎(Ⅴ型) 5.痰结核菌检查:阳性说明是开放性的,具有传染性。 早期诊断方法:X线检查。 结核菌素:阳性,受过结核菌感染;假阴性,细胞免疫缺陷病。 第二单元 循环系统疾病 一. 心力衰竭 表现:左心衰:急性肺水肿,呼吸困难。右心衰:颈静脉怒张,下垂型凹陷性水肿。 二. 常见心律失常 1.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发于有严重心肌损害患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明显心脏病的患者。 心房颤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仅次于过早搏动的常见心律失常。 2. 听诊: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第一心音减弱。第三度,大炮音。二度I型,有心音脱漏。 心房扑动,心律一般规律(F波);心房颤动,心律绝对规律(f波)。 心电图: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无明显症状),PR间期>0.20秒。二度I型,QRS波脱漏。 房性早搏,PR间期≥0.12秒。室性早搏,QRS间期应>0.12秒。 三.风湿性心脏病 2. 风心病常并发心律失常房颤。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最容易并发栓塞。并发栓塞最多部位,脑。风心病最易并发心衰。风湿性心内膜炎,常并存心肌炎。常见瓣膜损害:二尖瓣。 心电图:风湿性心肌炎: PR间期延长。风湿性心包炎:ST段上抬。 联合瓣膜病变:左房室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房室瓣狭窄(梨形心-左房右室明显增大)心尖区舒张期杂音(胸骨左缘第3-4肋间SM)。左房室瓣关闭不全-闻及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舒张早期吹风样杂音。 靴形心-左室增大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出现周围血管体征,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有舒张期吹风样杂音。(靴形心) 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心间区闻及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心尖区触及舒张期震颤。并发心衰。 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闻及全收缩期杂音并向左腋下传导。鉴别于心尖区功能性收缩期杂音。 3.治疗:风湿热,抗链球菌感染,(普鲁卡因)青霉素。单纯关节炎或皮肤表现,阿司匹林。 四. 高血压病 1.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呋塞米。 属α受体阻滞剂的药物,哌唑嗪。β受体阻滞剂,洛尔。 高血压合并肾功不全时宜选/高血压并发心衰,卡托普利。高血压脑病控制抽搐,静注地西泮。 合并心梗,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卡托普利。高血压危重

症快速降压,静滴硝普钠。老年人高血压的最主要特点以纯收缩压升高为多见,非洛地平。钙拮抗剂,硝苯地平。 2.高血压病累及脑常见症状:眼底改变。 五.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1.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胸骨上、中段后,短暂压迫性疼痛。冠心病诊断:选择性冠脉造影。 2.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内)死亡主要由于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AMI时发生心室颤动,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心尖区粗糙收缩期杂音,急性乳头肌功能不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Ⅱ度或Ⅲ度时宜用人工起搏器。 3.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治疗: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 4.心电图:心肌损伤,ST段弓背型抬高。心肌坏死,病理性Q波。急性心梗早期:T波高耸。下壁心梗(多见),Ⅱ.Ⅲ.aVF 。V1-3,前间壁。广泛前(心包炎),V1-5,I,aVF。 5.急性心肌梗死时,特异性高,同工酶CPK-MB,LDH1。升高最早的是肌酸磷酸激酶(CPK), 第三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一. 胃炎 1. 急性胃炎:诱发因素,非甾体抗炎药。发病后24-48h做胃镜检查。 2. 慢性胃炎:诊断,胃镜加活检(幽门螺旋杆菌)。胃镜紧急检查:由胃炎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3. 慢性胃炎分慢性浅表性(胃酸,基本正常)和慢性萎缩性。 萎缩性又分为A、B型(胃窦,分泌正常)。A型(胃体)胃炎:胃液分析显示胃酸缺乏者。 二. 消化性溃疡 1. 十二指肠溃疡 病因:胃酸分泌增高。好发部位,球部。穿孔部位,球部前壁。 空腹痛,多在中上腹正中或偏右侧。 2. 消化性溃疡 病因:Hp感染。最有诊断意义的症状:规律性上腹部疼痛。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常见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X线诊断溃疡:龛影。检查溃疡穿孔,X线透视。 3. 胃溃疡 餐后0.5-2小时痛。胃溃疡好发于胃小弯。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确诊。 4. 治疗: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胃溃疡,保护胃黏膜药。十二指肠溃疡,H2受体阻滞剂。 三. 胃癌 1. 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胃癌。好发部位,胃窦。症状:失去原有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 发病因素:胃癌,发霉食物。慢性胃炎,刺激性食物。 胃酸缺乏。 早期:淋巴转移,好发于左锁骨上淋巴结。晚期:血行转移,主要转移到肝。 2.诊断:早期,胃镜检查。胃癌中晚期,体征为腹部肿块。3.治疗:早期,手术治疗。 四.肝硬化 2.症状: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多),肝掌、蜘蛛痣。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脾肿大。合并肝性脑病:扑翼样震颤。雌雄激素比例失调,男性乳房发育。 3.常见并发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晚期死亡原因:肝性脑病。 4.检查:早期诊断,肝活检。肝性脑病:血氨。肝功能诊断最有意义,白蛋白/球蛋白比例。 单纯腹水,淡黄色漏出液。癌变时:血性腹水。 六.急性胰腺炎 1.病因:胆道疾病。 2.首发症状:上腹痛。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 3.特征:坏死型,休克;水肿型,上腹部肌紧张及反跳痛不明显。 4.诊断:血清淀粉酶。发病后6-8小时开始升高。500苏氏单位/L。发病5日,血清脂肪酶。 5.治疗:水肿型,抑制胰酶分泌。剧痛,哌替啶。禁忌单独使用,吗啡。 七.上消化道大出血 1.病因:胃、十二指肠溃疡。2.表现:黑便,出血量50-100ml。呕血,250-300ml。 3.检查:紧急胃镜在出血后24小时内。呕血:胃镜。血管畸形,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 4.治疗:首选,补充血容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药物首选垂体后叶素,内镜(硬化栓塞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药物首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静注。 第四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一.慢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感染后免疫性损害。(尿中最多,红细胞。肾盂肾炎,白细胞。) 2.肾性高血压特点:舒张压明显升高。(中度以上)晚期发生肾衰。 3.鉴别:慢肾盂肾炎:尿培养阳性。高血压肾病损害:高血压或肾炎病史。 二.尿路感染 1.主要途径:上行感染(尿路梗阻)。 膀胱炎最易发生,育龄妇女。 病原体:大肠杆菌。器械检查:绿脓杆菌。 2.表现:慢性肾盂肾炎早期的肾功能减退:尿浓缩功能减退。严重并发症:肾周围脓肿、肾乳头坏死。糖尿病最易合并尿感。 3.诊断:尿培养菌落计数>105/L;菌落计数<104/L,为尿液污染。 三.慢性肾衰竭

1.病因: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血磷高,血钙低(抽搐)——葡萄糖酸钙。

2.表现:尿毒症早期:代谢性酸中毒。(使用碳酸氢钠)。尿毒症晚期

3.高血压原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增高。 第五单元 血液和造血系统的疾病

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诊断: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蛋白<12μg/L。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核力增高。

血象: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正常细胞性正常色素性贫血 2.表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增生低下。骨髓中绝对增多:脂肪细胞。血小板<10*109/L 三.白血病

2.表现:巨脾(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高热:合并感染。 4.诊断依据:骨髓检查。骨髓表现,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红细胞的30%以上。 5.治疗:慢粒,羟基脲。中枢系统白血病:甲氨蝶呤(MTX)鞘内注射。

急淋方案:VP、VLOP。急性非淋(急性粒细胞):DA方案、HOAP方案。

四.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1.白减:周围血白细胞持续低于4.0*109/L。血象:粒细胞有中毒颗粒、空泡。

粒缺:周围血白细胞<2.0*109/L,粒<0.5*109/L。 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急性型:骨髓幼稚型巨核细胞增多。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脾脏。 慢性型: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加。血小板30-80*109/L。 (出血时间延长)

3.治疗:糖皮质激素。

第六单元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一.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1. 诊断:T

3、T4测定(疗效判定指标)。最灵敏,TT3。T3抑制试验:鉴别甲亢与单纯甲肿。

甲亢诊断:甲状腺摄131I率增高,高峰前移。

2. 临床表现:甲亢最严重——浸润性突眼(眶内软组织肿胀、增生和眼肌明显病变)。

甲亢所致甲状腺肿大:触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甲亢常见:房性早搏。

3. 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怕热,多汗,多食而消瘦。 服用甲状腺片:避免甲状腺、突眼加重。

5. 甲状腺危象:首选-丙硫氧嘧啶;抑制甲素释放-无机碘溶液;阻滞儿茶酚胺释放-普萘洛尔。 二. 糖尿病

1.引起2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血管病变。1型糖尿病首位死亡原因:肾小球硬化症。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特点:血浆渗透压显著增高。 3.糖尿病患者注射普通胰岛素的时间:餐前30分钟。 4.酮症酸中毒用胰岛治疗素采用:每小时静脉滴注正规胰岛素5U。

酸中毒重度失水,一般第一日补液约4000-5000ml。 5.诊断糖尿病患者最有意义的是: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7.0mmol/L

第七单元 急性中毒 一. 急性中毒总结

1. 临床表现:一氧化碳中毒:皮肤潮红,皮黏呈樱桃红色。呼吸带有苦杏仁味:氰化物中毒。瞳孔散大—阿托品、氰化物中毒。瞳孔缩小—有机磷杀虫药、吗啡类中毒。

二.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1. 症状:呼气大蒜臭味,瞳孔针尖样大小(重度中毒)。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 一.癫痫

2.表现:单纯部分性发作:不超过1分钟。失神发作:儿童或少年。

失神发作(小发作):5~30秒意识丧失。 大发作表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意识丧失,四肢强直,继之阵挛、昏睡。

癫痫持续状态:连续大发作,意识丧失。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

3.诊断依据:病史和脑电图。

为了排除继发性癫痫:首选检查,颅脑CT或MRI。 二.急性脑血管病

1. 病因 脑血栓:脑动脉硬化与高血压。TIA:脑动脉粥样硬化。脑栓塞:心脏病。(栓子来源,风心病伴房颤)。腔隙性梗死: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脑出血: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诱因,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

2.症状:TIA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大脑中动脉区梗死:三偏征。

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节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膜刺激征。(外伤性,自发性)

桥脑出血:交叉性瘫痪、针尖样瞳孔和昏迷。小脑出血:眩晕、共济失调。

3.CT不易显示:脑干部梗死灶。

西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症状学

1、稽留热: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 检体诊断 心脏:

周围血管征――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 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

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 第四单元 实验室诊断

一、血常规

(二)白细胞 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0.05;嗜碱粒0-0.1; 淋巴0.2-0.4;单核0.03-0.08

(三)网织红细胞

成人:0.005-0.015,绝对值24-84;新生儿:0.03-0.06

1、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2、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再障贫,白血病) 意义:贫血疗效观察;骨髓造血功能状态。

二、骨髓检查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的主要标准: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

血涂片发现大量原始细胞,提示: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程度低下的疾病:再障贫(外周血涂片幼稚细胞)

三、血小板

1、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

2、增多:反应性: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

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四、肝脏病检查

(二)血清酶

1、转氨酶

ALT是反映肝的最敏感指标 (1)肝病:

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以ALT升高明显 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上升或正常 肝硬化(终末期):正常或降低 肝内外胆法淤积:正常或轻度上升 (2)心梗:6-8小时 AST增高

2、碱性磷酸酶(ALP)

增高:胆道阻塞 急慢性肝炎 肝胆系统以外疾病(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

3、Υ-谷氨酰转移酶(Υ-GT)

增高:肝癌;胆道阻塞;肝病(急性肝炎,急慢性酒精肝)

4、乳酸脱氢酶(LDH) 增高:肝病(急性肝炎和中度慢性肝炎,转移性肝癌) 急性心梗; 溶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

五、肾功能

(一)肾小球功能

1、血清尿素氮(BUN) 3.2-7.1mmol/l

意义: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不是肾功能损害的特异性指标

2、血肌酐(Cr) 88-177 意义: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80-120 意义: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

(二)肾小管功能

1、浓缩稀释试验―主要是测定远端肾单位功能。

反映肾功能受损程度的指标――低比重尿

2、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 22-31

降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增高: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七、免疫学检查

(五)肿瘤标志物检测

1、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1)原发性肝癌――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若见AFP增高,提示坏死的肝细胞再生。反之,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 (3)妊娠:异常升高可能为胎儿神经管畸形

2、癌胚抗原(CEA)

(1)消化器官癌症的诊断

(2)鉴别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 转移性升高

八、尿液检查

(一)颜色和透明度

1、血尿―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

2、血红蛋白尿(酱油色)――蚕豆病、阵皮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恶性疟疾

3、深黄色(胆红素尿)――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

4、乳糜尿(乳白色)――丝虫病

5、脓尿和菌尿――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

6、盐类结晶尿

(二)比重――取决于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蛋白尿,失水 减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肾小管间质病

固定(等张尿)-肾实质严重损害

(三)蛋白尿

肾脏疾病,继发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狼疮肾);肾外疾病(发热、高血压、妊娠、中毒、心功能不全)

(四)管型

1、透明管型――肾实质病

2、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肾小球疾病

白细胞管型――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肾小管有病变。

3、颗粒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

4、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

5、蜡样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衰,肾淀粉样变

十、痰液

红色或红棕色――肺结核,支氯管扩张,肺癌

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

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肺炎,肺梗死

棕褐色痰――肺阿米巴脓肿

黄色脓性痰――呼吸系统有化脓性感染

黑色痰――矽肺 第五单元 心电图诊断

一、常规导联

aVR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余肢导反映左心室 V

1、V2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V

3、V4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V

5、V6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二、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轴:0-+90之间

心电轴轻中度右偏:婴儿,垂位心,肺气肿,轻度右室肥大

心电轴显蓍右偏:右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传导阻滞 电轴轻中度左偏:妊娠,肥胖,腹水,横位心,轻度左室肥大

电轴显著左偏:左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传导阻滞

三、心房肥大

(一)右心房肥大

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II、III、aVF导联最突出

2、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

(二)左心房肥大

1、P波增宽>0.11s,常呈前低后高的双峰型(I、II、aVL)

2、V1导联上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变宽

(三)双房肥大――异常高大明显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

四、心室肥大

(一)左室肥大

1、左室电压增高:RV5>2.5或RV5+SV1>3.5(女)-4.0(男)

2、心电轴左偏

3、QRS波群时间延长:达0.1-0.11s

4、在以R波这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二)右室肥大

1、QRS波群电压改变:RV1>1.0,RV1+SV5>1.2,RaVR>0.5

2、QRS波群形态改变

3、心电轴右偏

4、QRS波群时间并不延长

5、V1或V3 R等右胸导联S-T段下移>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五、心梗

1、缺血型T波改变:两支对称的尖深倒置T波

2、损伤型ST段移位:S-T段抬高

3、坏死型Q波改变

六、心绞痛

1、典型: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0.1,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

2、变异型: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耸,对导联同表现为S-T段压低

七、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1、S-T段压低(除aVR导联):水平型、下垂型ST段

下移

2、T波改变:低平、双向或倒置

八、心律失常

(一)早搏

1、室早: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宽大畸形;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2、房早:提早出现的房性P’波,形态与P波不同;P’-R新时期>0.12;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房性早挖墙脚后的代偿间歇不完全。

3、交界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形态基本正常;其前或后可有逆行P’波;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二)异位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速:频率快,节律规则

2、室性心速:R-R相等,室律可略有不齐;QRS波畸形、增宽,时间延长,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P与QRS无固定关系

(三)房颤

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间距不均、形态各异f波;

2、R-R间距绝对不匀齐,即心室率完全不规则;

3、QRS形态一般与正常窦性相同。

(四)室扑:一过性。QRS-T波消失,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的心室扑动。

(五)室颤: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

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

(六)房室传导阻滞

1、I度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P波之后均伴随QRS波

P-R新时期延长 >0.21(老年人>0.22)

2、II度房室传导阻滞

II度I型: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呈进行性延长

II度II型:P波规律出现;QRS波成比例脱漏,形态一般正常或增宽畸形。

3、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P-P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

心房率>心室率,即P波频率高于QRS波频率 QRS波形态正常或宽大畸形。 第六单元 影像诊断

二、肺与纵隔

3、肺炎

(1)大叶性肺炎:典型X线表现是在实变期。 (2)支气管肺炎:(渗出)两肺下野的中内带肺纹理增粗,有散在多数密度不均匀的边界模糊的小斑片状致密阴影。小儿表现为两肺中下部内、外带,沿肺纹理分布的病变。

(3)间质性肺炎:以中下肺野肺纹理增粗模糊

4、肺结核

(1)原发型(I型):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肺门淋巴结炎组成的哑铃状影――原发综合征 早期为渗出性病变。

(2)血行播散型(II型):

急性粟粒型:两肺广泛而均匀的粟粒样阴影,边界清楚。 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病灶数目较多,大小不等,新旧不一。 (3)浸润型:病变大多在肺尖或锁骨下区,很快干酪化。 (4)胸膜炎

干性结胸:无异常表现或有膈肌运动受限

渗出性结胸:多为一侧

5、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X线:在相应部位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炎性实变。 CT:中央型:支气管腔狭窄;肺门肿块;侵犯纵隔;纵隔淋巴结转移。(最早出现的征象――肺门阴影增浓) 周围型:肿块边缘可有分叶,伴或无毛刺,密度均匀。(肿瘤发生在肺段以下细支气管)

三、心脏与大血管

(二)病变

1、左室增大:

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左扩展;

左前斜位,左心室仍与脊柱重叠,室间沟向前下移位,在心脏后下缘明显凸出;

左侧位,心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心后下缘的食管前间隙消失。

2、右室增大: 心脏呈二尖瓣型; 心腰变为平直或膨起;

右前斜位,左心室段前缘呈弧形前突,心前间隙变窄。

3、左心房增大:食管受压向后移位; 心右缘双弧影,心底部双心房影; 心左缘可见左心耳突出。

早期增大的观察位置:右前斜位像

左前斜位:心后缘上段向上增大,左主支气管抬高,气管分叉角度增大。

4、缩窄型心包炎:心包钙化

第8篇:西医内科门诊病历书写

西医内科门诊病历书写范文(初诊)

徐浦中医院 内科

2011-9-6

(主诉)胸闷、气急10天

(现病史)患者10天前上感后出现出现胸闷、心悸不适,活动后症状加重。病程中无发热、胸痛,无咳嗽咳痰;曾在明珠医院就诊,BCG示室性早搏,予以丹参片2#、Tid 口服,无明显效果,今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原有高血压病2年,不规则服药。吸烟史10年。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PE:一般情况可,BP:150/90mmHg,心尖搏动强度中等,心率70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约

5-10 次/分,双肺音正常,腹平软,无压痛,NS(-)。

初步诊断:频发性室早

病毒性心肌炎?

冠心病?

高血压病(Ⅰ级,高危)

(处理)Rx(1)BCG(提示:频发室性早搏)

(2)胸部X线摄片(未发现明显异常)

(3)心肌酶检查(正常范围)

(4)慢心律片 50mg×

100# 2# Tid po

(5)稳心颗粒10gⅹ20包

10g Bid po (6)注意事项:休息,避免激动,防止感冒

(7)随诊,建议休息三周

(签章)签名:*****

徐浦中医院

内科

2011-9-16

复诊,患者胸闷、心悸较前好转

PE:一般情况可,心率78次/分,律不齐,闻及早搏,约3-5次/分,双肺音正常,腹平软,无压痛。

初步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频发室性早搏

高血压病(Ⅰ级,高危)

Rx:(1)复查BCG(提示频发性室性早搏)

(2)丹参片

60# 3# tid (3)继续服用慢心律片, 1# tid (4)注意休息,随诊。

签名: ****** 注:(急诊门诊及复诊病历与普通门诊和复诊的区别是时间要求准确到分钟,余基本相同)

门诊病历模板

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主诉

流涕咽疼3天

现病史 患者在3 天前因受凉后出现流涕、咽疼,无咳嗽、咯痰,无发热,曾自服感冒药症状加重,来诊。

体检

查: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双肺,呼吸平稳,呼吸活动两侧均等,左/右清音,呼吸音清。心率:85次/分,心律齐,无心音分裂,无额外心音,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无压疼

❷上呼吸道感染

主诉:咳嗽、咳痰伴发热3天

患者于3天前因下地干农活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无腹胀、腹痛及腹泻,近日上述症状加重,今日故日前来我院就诊,

❸上感1 主诉

鼻塞,流涕,咳嗽3天

现病史

患者在3天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咳嗽,无咯痰及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

体检

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率:85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

❹ 上感2 主诉 咽痛伴吞咽痛3天。

现病史 患者3天前出现咽痛吞咽痛,发病来伴头痛、全身乏力,无张口困难,无寒战、抽搐,无呼吸困难。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风湿性心脏病、肾炎”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检 一般情况可,体温37。心率80次/分,律齐,双肺呼吸音清。咽:咽隐窝无新生物。口咽黏膜明显充血,双舌腭弓充血肿胀,双扁桃体11度肿大,隐窝处可见点状脓性分泌物,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喉:会厌正常,双声带无充血肿胀、运动好。

上感3 主诉

流涕咽疼2天

现病史

2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流涕、咽疼,未治疗,以后症状逐渐加重,今来诊。

体检

心率:85次/分,心律齐,无心音分裂,无额外心音,未闻及杂音,肺部,双肺,呼吸音清.

❻ 上感4 主诉

流涕咽疼2天

现病史

2天前受凉后出现流涕咽疼,无恶心及呕吐,无头疼,无发烧,伴有轻度咳嗽,自服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无效来诊。

体检

心率:95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肺部,双肺,呼吸音清,咽部充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 主诉

发热1小时

现病史

家长代诉:患儿1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无畏寒.鼻塞.流涕.咳嗽.呕吐.腹痛腹泻等,由家长抱送来诊。

体检

体温:38.0℃,呼吸:21次/min,神清,精神反应可,无发绀及三凹征,前囟已闭,眼窝无凹,皮肤弹性可,手足口未见疱疹。咽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率95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腹股沟去未及包块,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急性支气管肺炎(小儿) 主诉

发热2天

现病史 (家长代诉)2天前受凉后出现流涕进而发热,自测体温38.9°c,曾服布洛芬等药物无效来诊。

体检

心率:105次/分,,心律齐,无心音分裂,无额外心音,未闻及杂音,呼吸运动,两侧,对称,平稳,呼吸活动度,两侧均等,双肺可闻及干性罗音。, 腹部,平坦。

❾急性支气管炎_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20+年,复发加重伴乏力、发热1-天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20+年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以夜间和晨起为甚,咳白色泡沫痰,量少,无恶心、呕吐,无畏寒、高热,无胸痛、胸闷等特殊不适。在药店买感冒药(具体药物不详)口服后,症状缓解,但反复发作。以秋冬季好发,每次持续至少两周。患者于入院前1-天,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且加重,咳黄色粘稠痰液,量少;伴乏力、发热,T:38.2°左右,全身乏力,无恶心、呕吐,无畏寒、高热,无胸痛、胸闷等特殊不适。为求诊治,于今日特来我院门诊,门诊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住院治疗。

❿ 急性支气管炎1 主诉

咳嗽10余天

现病史

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无发烧,无咽疼、流涕,无恶心及呕吐,无头晕无头疼。自服药物无效来诊(具体药物不详)。 体检

心率:70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左肺呼吸音粗糙。

急性支气管炎2 现病史

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咯痰,无发烧,无恶心及呕吐。曾服护彤等药物治疗无效,今来诊。

体检

心率:110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左下肺可闻及少量干性罗音。

急性支气管炎3 主诉

发热、咳嗽、胸疼5天

现病史

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烧、咳嗽、胸疼.测体温38.2°.伴头疼,无出大汗及夜间盗汗,咯少量白痰,左侧胸部刺痛,深呼吸时疼痛加重。自服退热药及消炎药(具体药物不详),无效来诊. 体检

心率:100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肺部,呼吸运动,两侧,对称,呼吸过快,左下肺可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⑬ 急性支气管炎4 主诉

反复发热、咳嗽5天

现病史

患儿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发热,咳嗽,有痰,鼻塞,呕吐胃内容物一次,曾多次予先锋治疗,症状未见改善。于今天来诊,接诊时症见:患儿精神疲倦,发热,咳嗽,有痰,无气促。

体检

肺:呼吸正常,双侧呼吸活动度正常,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肺肝浊音界、肺下界、呼吸时肺下缘移动度均正常。双肺可闻及干性啰音,语音传导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哮鸣音。

心:心尖搏动位于第

4、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心脏搏动节律整,心率92次/分,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主诉

咳嗽、胸闷、气短2年,加重2天 现病史

2年来,反复咳嗽气喘,每年均有发作,静脉输入激素类药物可获缓解。曾在外院拍胸片,间断服用氨茶硷等药物。近来发作频繁,活动感气促。咳喘加重。

体检

T36.5℃,呼吸促,无鼻翼扇动.无发绀。鼻粘膜充血,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I度肿大无脓点。颌下淋巴无肿大无触痛。桶状胸,两肺呼吸音低、闻及哮鸣音,心率86次/分,心音有力.律规整。腹平坦,肝脾未触及。

⑮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主诉

心绞痛

现病史

经上级医院诊断为肺心病、心绞病,按市二院治疗方案口服药物治疗中,每逢情绪激动或劳累后仍可诱发心绞痛发作,特来取药。

体检

血压:130/80mmHg,双肺音清,心律整,第一心音低钝,腹部触诊正常,神经系统(-)

⑯ 肺炎

主诉

畏寒发热咳嗽1周

现病史

1周前,因旅途劳累加之受凉,出现畏寒寒战发热,体温达40度。在外院静点治疗后,仍时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5度间,伴胸痛、咳嗽,咯黄痰。

体检

体温:℃,脉搏:次/min,呼吸:次/min,血压: BP/mmHg,神清,呼吸平稳。皮肤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末触及。咽充血,扁桃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均等。双肺呼吸音粗,肺底闻及湿罗音。心脏听诊正常。

⑰ 支气管哮喘

主诉

反复出现胸闷、咳嗽、气喘2年。

现病史

患者近年来,反复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用药及诊断不祥。平常 经采用抗炎平喘治疗后,病情可基本稳定,夜眠食欲可。今上述症状再次出现。故来诊。

体检

血压:130/80mmHg,呼吸;18次/分钟; 双肺呼吸音粗,哮呜音散在。剑下见心脏博动,腹部触诊正常,神经系统(-)

⑱ 鼻出血

主诉

左侧鼻腔反复、间断出血3天

现病史

3天前因鼻腔干燥,挖鼻后出现左侧鼻腔出血,量不大,为鲜血,经自行填塞鼻孔后可暂时血止,但易复发,不伴有鼻塞、脓涕、清涕,不伴有头痛及嗅觉减退,无其他鼻外伤及手术史,无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检

鼻外观无畸形,左侧鼻腔可见活动性出血,吸引器吸净积血及凝血块后可见鼻中隔向左偏曲,有一骨嵴,骨嵴前端近黎氏区黏膜有一活动性出血点,下鼻甲不大,右侧鼻腔黏膜光滑,鼻甲不大,无异常分泌物。

22 急性鼻炎

主诉

鼻塞、打喷嚏、流清涕四天余。

现病史

四天前受凉后出现双侧鼻堵、水样鼻涕、嗅觉减退,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有全身不适、头痛。

体检 鼻粘膜充血、肿胀,总鼻道可见水样鼻涕,中鼻道未见脓性分泌物。

23 急性扁桃体炎

主诉

发热、咽痛伴吞咽痛3天。 现病史

患者发病来伴头痛、全身乏力,无张口困难,无寒战、抽搐,无呼吸困难。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风湿性心脏病、肾炎”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检

一般情况可,急性面容,体温380C。耳:双耳廓对称无畸形,外耳道无红肿,双鼓膜完整、标志清,乳突无压痛。鼻:外鼻无畸形,鼻前庭正常。鼻腔黏膜无充血,双下鼻甲无肿大,鼻腔内无新生物及脓性分泌物。咽:鼻咽黏膜光滑,咽隐窝无新生物。口咽黏膜明显充血,双舌腭弓充血肿胀,双扁桃体11度肿大,隐窝处可见点状脓性分泌物,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喉:会厌正常,双声带无充血肿胀、运动好。颈部淋巴结:右颌下可及一1.0X2.0cm肿大淋巴结, 质韧,边界清、活动有触痛。

23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主诉

右侧头痛、流脓涕、鼻塞一周余。

现病史

一周前感冒后出现右侧头痛,颌面部明显,伴有大量脓性涕,鼻涕难以擤尽,右侧鼻塞呈持续性。自服“感冒通”三天,症状无明显好转。

体检

右侧鼻粘膜肿胀、充血,鼻腔内大量脓性分泌物,麻黄素收缩鼻腔后,用吸引器吸出鼻腔脓液,见右侧中鼻道仍有脓液,中鼻道充血狭窄。鼻中隔高位右偏。右侧颌面部红肿压痛。左侧鼻腔无明显充血,无脓涕。

26 急性咽炎

主诉

咽痛伴吞咽痛3天。

现病史

发病来无发热、头痛,无张口困难。即往史:无糖尿病、高血压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检

一般情况可。体温不高。耳:双耳廓对称无畸形,外耳道无红肿,双鼓膜完整、标志清,乳突无压痛。鼻:外鼻无畸形,鼻前庭正常,鼻腔黏膜无充血、肿胀,双下鼻甲无肿大,鼻腔内无新生物及脓性分泌物。咽:鼻咽黏膜光滑,咽隐窝无新生物。口咽黏膜明显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双扁桃体1度肿大,表面无脓性分泌物,双侧梨状窝清晰。喉:会厌正常,双室带对称,双声带无充血肿胀、运动好。颈部淋巴结:右颌下可及一1.0X2.0cm肿大淋巴结, 质韧,边界清、活动有触痛。

29急性鼻炎

××××年××月××日

鼻塞、打喷嚏、流清涕四天余。

四天前受凉后出现双侧鼻堵、水样鼻涕、嗅觉减退,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有全身不适、头痛。

P.E:T 37.5℃,鼻粘膜充血、肿胀,总鼻道可见水样鼻涕,中鼻道未见脓性分泌物。

Imp:急性鼻炎

R:

1. 注意休息。

2. 抗病毒口服液 10ml tid 3. 感冒通 2# tid 4. 1% 呋喃西林麻黄素 10ml×1/2-3滴 一日三次

签名:xxx

32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年××月××日

右侧头痛、流脓涕、鼻塞一周余。

一周前感冒后出现右侧头痛,颌面部明显,伴有大量脓性涕,鼻涕难以擤尽,右侧鼻塞呈持续性。自服“感冒通”三天,症状无明显好转。

P.E:T 37.6℃ 右侧鼻粘膜肿胀、充血,鼻腔内大量脓性分泌物,麻黄素收缩鼻腔后,用吸引器吸出鼻腔脓液,见右侧中鼻道仍有脓液,中鼻道充血狭窄。鼻中隔高位右偏。右侧颌面部红肿压痛。左侧鼻腔无明显充血,无脓涕。

Imp: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右)

R:

1) 克拉霉素 0.5 qd 2) 1% 呋喃西林麻黄素 10ml×1/2-3滴 一日三次 3) 吉诺通0.3 tid 4) 鼻窦CT(冠状位)

5) 复诊,必要时行上颌窦穿刺治疗

签名:xxx

34慢性咽炎

主诉

咽部异物感1月。

现病史

发病来有时轻度咽痛、咽部发干。无发热、头痛及吞咽困难,进食顺利。既往史:无糖尿病、高血压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肿瘤家族史。

体检

一般情况好。耳:双耳廓对称无畸形,外耳道无红肿,双鼓膜完整、标志清,乳突无压痛。鼻:外鼻无畸形,鼻前庭正常,鼻腔黏膜无充血、肿胀,双下鼻甲无肿大,鼻腔内无新生物及脓性分泌物。咽:鼻咽黏膜光滑,咽隐窝无新生物。口咽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明显增生,咽侧索肥厚。双扁桃体1度肿大,表面无干酪性分泌物,舌扁桃体增生。双侧梨状窝清晰。喉:会厌正常,双室带对称,双声带无充血肿胀、运动好。颈部淋巴结:未及肿大淋巴结。

35慢性咽炎 2004.11.25

咽部异物感6月。

发病来有时轻度咽痛、咽部发干。无发热、头痛及吞咽困难,进食顺利。

既往史:无糖尿病、高血压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肿瘤家族史。

P.E:一般情况好。

耳:双耳廓对称无畸形,外耳道无红肿,双鼓膜完整、标志清,乳突无压痛。

鼻:外鼻无畸形,鼻前庭正常,鼻腔黏膜无充血、肿胀,双下鼻甲无肿大,鼻腔内无新生物及脓性分泌物。

咽:鼻咽黏膜光滑,咽隐窝无新生物。口咽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明显增生,咽侧索肥厚。双扁桃体1度肿大,表面无干酪性分泌物,舌扁桃体增生。双侧梨状窝清晰。

喉:会厌正常,双室带对称,双声带无充血肿胀、运动好。

颈部淋巴结:未及肿大淋巴结。

Imp:慢性咽炎

R:

1、含片:草珊瑚含片20# / 1# Tid

2、中药:冬凌草片100# / 4# Tid 签名:xxx

36急性扁桃体炎

发热、咽痛伴吞咽痛3天。

患者发病来伴头痛、全身乏力,无张口困难,无寒战、抽搐,无呼吸困难。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风湿性心脏病、肾炎”史,无药物过敏史。

P.E:一般情况可,急性面容,体温380 C。

耳:双耳廓对称无畸形,外耳道无红肿,双鼓膜完整、标志清,乳突无压痛。

鼻:外鼻无畸形,鼻前庭正常。鼻腔黏膜无充血,双下鼻甲无肿大,鼻腔内无新生物及脓性分泌物。

咽:鼻咽黏膜光滑,咽隐窝无新生物。口咽黏膜明显充血,双舌腭弓充血肿胀,双扁桃体11度肿大,隐窝处可见点状脓性分泌物,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

喉:会厌正常,双声带无充血肿胀、运动好。

颈部淋巴结:右颌下可及一1.0X2.0cm肿大淋巴结, 质韧,边界清、活动有触痛。

Imp:急性扁桃体炎

R:

1、含片:草珊瑚含片20# / 1# Tid

2、嗽口:口泰嗽口液 200ml / 嗽口 饭后嗽

3、抗生素:泰力特0.25 X 6# / 0.25 Qd

4、中药清热解毒:清热解毒口服液10支 X 2盒/ 1支 Tid

5、清热解痛药:泰诺 10# / 1# Prn 签名:xxx

37急性咽炎 2004.11.25

咽痛伴吞咽痛X天。

发病来无发热、头痛,无张口困难。即往史:无糖尿病、高血压史,无药物过敏史

P.E:一般情况可。体温不高。

耳:双耳廓对称无畸形,外耳道无红肿,双鼓膜完整、标志清,乳突无压痛。

鼻:外鼻无畸形,鼻前庭正常,鼻腔黏膜无充血、肿胀,双下鼻甲无肿大,鼻腔内无新生物及脓性分泌物。

咽:鼻咽黏膜光滑,咽隐窝无新生物。口咽黏膜明显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双扁桃体1度肿大,表面无脓性分泌物,双侧梨状窝清晰。

喉:会厌正常,双室带对称,双声带无充血肿胀、运动好。

颈部淋巴结:右颌下可及一1.0X2.0cm肿大淋巴结, 质韧,边界清、活动有触痛。

Imp:急性咽炎

R:

1、含片:草珊瑚含片20# / 1# Tid

2、抗生素:泰力特0.25 X 6# / 0.25 Qd

3、中药清热解毒:双黄连10支 X 2盒/ 1支 Tid 签名:xxx

50 急性胃肠炎

呕吐、腹泻2天,加重伴发热1天。

2天前进食不洁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3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为内容物,无咖啡样液体及其他异常,呕吐后自觉轻松,逐渐出现腹痛,脐周痛,程阵发性绞痛,腹痛引起腹泻,腹泻后腹痛减轻,为黄色不成形稀水样便。每日3—5次,无里急后重感,无粘液、脓血。自觉全身乏力,纳差,头昏。在村卫生室给予输液1天(具体用药不详),呕吐较前减轻,腹泻未见好转,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来我院。门诊测体温38.6℃,以急性胃肠炎收住。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差,无皮肤干燥,无口感,口渴

51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诉:反复中上腹疼痛不适40+年,复发加重1+天。

现病史:4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持续性疼痛,饱胀不适,饥饿时和餐后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头昏、头痛、咳嗽、咳痰、畏寒发热等,自行在外服用“胃药”后缓解,具体用药不详;以后每因饮食不慎、不节或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不随精神情绪加重或减轻,或在门诊诊治,或自行服用“斯达舒、胃必治、丽珠得乐、吗叮啉”等,病情缓解即停药,未正规诊治。1+

天前患者进食油腻食物后中上腹疼痛再次发作,为持续性疼痛,上腹饱胀,伴恶心、胸闷,患者自服“速效救心丸10粒

Tid,吗丁啉10mg Tid”,病情无缓解,患者为得到进一步诊治,故今日到我院,门诊以“慢性胃炎、冠心病”收入我科。此次患病以来,无肩背部疼痛,疼痛无阵发性加剧、无转移,无呕吐、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精神差,进食量少,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52 高血压

间断性头晕头痛5余年,加重1周

患者自述近5年来常出现间断性头晕、头痛,伴视物模糊、黑朦及晕厥,无胸痛、胸闷,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血压最高达180/100mmHg,间断服用“卡普利、利血平、硝苯地平”等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在120/80mmHg左右。1周前患者再次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不伴胸闷、发憋、心悸及恶心等症状,无呕吐物,无胸痛、放射痛,无咳嗽、咳痰等不适症状,自行服用药物,症状可缓解。今日为求进一步治疗,以“高血压病Ⅲ级”收入我科。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53 冠心病

主诉:反复心悸、胸闷2年,加重一周。

现病史: 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症状,在巴市医院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确诊以来一直口服消心痛、丹参滴丸等药物治疗,症状好转。近一周生气后复发心悸、胸闷症状,今日为求系统方便治疗,故入我院求治。以“冠心病”收入院。患者此次发病精神、睡眠欠佳,饮食差,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冠心病史2年,腰椎间盘突出3年。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

54 冠心病

主述:阵发性心前区疼痛,不适1年,加重3天

现病史: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胀痛,持续时间几分钟,可缓解,心前区痛,无放射,在我院诊断:“冠心病”,经过治疗后(具体不详),上述症状缓解。以后患者在劳累时或者情绪激动时,患者感心前区不适加重,治疗后患者无心前区痛。3天前患者在休息时突然感心前区不适,胀痛,阵发性,无放射,持续时间几分钟,可缓解,伴咳嗽,咳痰,在家服药(具体不详),上述症状无缓解,于今日来我院,门诊以“冠心病”入院。 发病以来,患者胃纳差,二便正常。

上一篇:西方建筑下一篇:外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