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胎儿75例临床分析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回顾我院1年间分娩体重≥4 000 g的巨大胎儿75例, 就其产前诊断、分娩方式及对母婴的影响作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2月, 我院共分娩4 224例, 其中新生儿体重≥4 000 g即巨大儿75例, 占分娩总数的1.77%。初产妇49例占65.33%, 经产妇26例占34.67%;足月妊娠60例, ≥42周15例;男婴50例占66.67%, 女婴25例占33.33%。

1.2 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

我院根据宫高加腹围≥140 cm作为筛选巨大儿标准, 符合者占76.6%, 根据陈晖等[1]利用B超测双顶径加股骨长≥17 cm来预测巨大儿, 符合者占81.3%。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自然分娩9例占12%, 剖宫产62例占82.6%, 低位产钳助产4例占5.33%。

2.2 产时出血情况

剖宫产出血>400 ml 9例, 占12%, 阴道分娩出血大于400 ml 4例, 占5.3%。

2.3 新生儿结局

最重胎儿5 600 g, 系经产妇合并症患者, 新生儿产伤5例, 其中3例自然分娩, 2例产钳助产分娩, 锁骨骨折2例, 臂丛神经损伤1例。

2.4 新生儿窒息情况

3例为自然分娩 (其中轻度1例, 重度2例) ;2例产钳助产 (轻度1例, 重度1例) ;10例发生在剖宫产手术中, 均为轻度窒息。

3 讨论

3.1 巨大胎儿产前预测

胎儿体重产前预测非常重要, 涉及到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B超根据双顶径及股骨长客观预测巨大胎儿准确率81.3%, 高于单凭宫高腹围主观预测的准确率76.6%。我们认为, 产前仅根据宫高、腹围、双顶径的测量来预测巨大胎儿还不够, 还应通过B超测量胎儿胸腹径、股骨长度等指标[2]来综合评定。

3.2 巨大胎儿对母婴影响

巨大胎儿尤其是≥4 500 g的巨大胎儿对母体危害极大, 处理也比较棘手, 孕妇中因头盆不称、产程停滞行剖宫产率明显增加, 剖宫产率高达82.67%, 合并糖尿病、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明显升高。

总之, 对巨大胎儿尤其是≥4 500 g的巨大胎儿, 尽可能在产前对母儿状况作出充分的估计和干预[3], 选择最合适的分娩时机和方式, 对巨大胎儿的试产更应加强产程观察, 将其对母儿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上一篇:多元文化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思考论文下一篇: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创新建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