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相关内容

2022-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h7n9禽流感相关内容

H7N9禽流感病毒相关知识问答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其中,乙、丙主要在人群当中传播,很少能传染到动物。而甲型流感主要是禽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力、传播力,到目前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而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

1、H9N

2、H7N

2、H7N

3、H7N

7、H5N

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

3例确诊病例主要表现: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京华时报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昨天通报,上海和安徽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2人抢救无效死亡,1人病情危重。截至目前,3例病例的88名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现异常情况。上述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港澳台地区和有关国家通报。这是国内外首次发现人感染病例。中国疾控中心称,根据目前有限证据推测,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较低。

根据通报,上海市患者李某,男,87岁,3月4日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上海市患者吴某,男,27岁,3月10日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安徽省滁州市患者韩某,女,35岁,正在江苏南京积极救治。3月30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诊断3名患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控制所副所长舒跃龙介绍,现在很难评价这个病毒的毒性,因为病例非常有限。现在看到的是可以导致人的重症肺炎,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流行病原学临床的依据,来评价该病毒毒性。

专家表示,目前确诊的3个病例中,两人曾有禽类接触史,一人没有。因此H7N9病毒具体的感染来源还不清楚。目前,未发现3例病例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

□预防措施

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特别提醒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

□链接

甲型H7流感病毒

1996年-2009年间,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和英国曾报道人感染甲型H7流感病例,病毒亚型分别为H7N

2、H7N3和H7N7。此前,我国从未发现过H7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本版文字京华时报记者张然李秋萌

□应对措施加强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病例出现后,当地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及时采取了临床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与送检、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等,并加强了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工作。

国家卫生委对此次疫情高度重视,接到重症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报告后,立即向上海、安徽和江苏派出专家工作组,指导当地开展患者的救治和调查工作,召开多部门会商会,对疫情性质进行分析研判,并安排部署了相关调查、防控和应对准备工作。中国疾控中心接到病例报告和送检标本后,及时开展了疫情风险研判和实验室检测研究,明确了相关病原学诊断。

国家卫生委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疫情进展,根据疫情形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公众健康。

□北京应对今起获发相关检测试剂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表示,目前北京市流感发病已成下降趋势,从目前实验室监测情况来看并未发现有H7系列病原出现,根据卫生委昨天对人感染禽流感的通报,本市将于今日起加强对该流感病原的监测,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而言,将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关注,一旦发现疑似该病毒感染者的患者须及时上报。

针对H7N9病毒不在本市日常检测体系中的现状,庞星火透露,卫生委将于今日起向各地疾控部门下发针对该病原的检测试剂,因尚未有实验室证明该类病原体在人际间传播,尚只在禽类间传播,因此市民无需恐慌。

北京地区流感以乙型流感为主,没有出现变异。1月22日至1月26日,全市一级以上医院累计监测就诊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3.46%,并无异常。

□释疑

昨天,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发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知识问答。

1新病毒未纳入监测报告系统

问:此前有报道上海出现一家三口感染不明原因肺炎,其中两人死亡,是否与此次报告病例相关?

答:此前媒体报道与H7N9相关。2月20-25日,上海市某医院先后收治了患重症肺炎的李姓父子3人,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李姓父亲被确诊为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另2位患者的诊断正在进行中。

问:上海的两例确诊患者均于3月上旬死亡,为什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31日才公布疫情?

答: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

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上述病例时,及时开展了相关实验室筛查,先后排除了感染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以及非典、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在进一步检测中,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于3月22日发现患者可能感染H7流感,之后将相关标本送中国疾控中心。3月29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从送检病例标本中分离到3株H7N9禽流感病毒。国家卫生委组织专家进一步核实,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上述患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国家卫生委依法于3月31日向社会公布。

2患者具体感染来源暂不清楚

问:此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患者从何种途径感染?有无密切接触者发病或死亡?密切接触者是否受到医学观察?

答: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多来自于禽类,但截至目前,3例确诊患者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

根据我国不明原因肺炎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海、安徽和江苏(安徽的1例患者在江苏南京救治)的卫生部门对患者的所有密切接触者都实施了医学观察。上海的1例确诊患者发病前,其2名家庭成员也发生了重症肺炎,病因仍在调查和检测中。该家庭的3例患者的发病是否存在关联,有待进一步调查。除此以外,上海、安徽确诊患者的所有密切接触者目前均未发现类似病例。

3公众染H7N9病毒风险较低

问:H7N9病毒能不能人传人?与既往H1N

1、H5N1和其他季节性流感病例相比其毒力和传染性如何?公众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答:目前未发现具有较强人传人能力。专家认为,根据目前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结果,未提示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人传人能力。

由于目前只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对该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专家正在对该病毒的毒力和人际传播的能力做进一步判断。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疾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

目前,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数病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根据目前有限证据推测,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较低。

4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性疫苗

问:若感染者出现早期症状就及时就医是否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如何防护病毒,有无特效药?

答:及早就医可能有效。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

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一、关于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感冒及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病毒是经由空气传播,因此首当其冲的是鼻子。病毒首先感染鼻黏膜,然后不断繁殖,引致鼻黏膜发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病症。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流感症状影响全身,包括发热发冷、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可以致命。

二、关于流感病毒的生物特征:(图1)

1、流感病毒颗粒外腊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植物血凝素(英文名称:Phytohemagglutinin,缩写为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英文名称:Neuraminidase,缩写为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

2、流感病毒的特性有甲(A)、乙(B)、丙(C)等三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以HxNx方式组合,从H1N1至H15N9,共135种亚型。

3、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

5、H

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

2002年前后,在东南亚发生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即为H5N1型禽流感。今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的H7N9型禽流感,也是禽流感病毒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三、H7N9疫情

据介绍,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因此,并没有第一时间通报。

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上述病例时,及时开展了相关实验室筛查,先后排除了感染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甲型H1N1流感、H5N1以及非典、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在进一步检测中,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于3月22日发现患者可能感染H7流感,之后将相关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控中心接到病例报告和送检标本后,及时开展了疫情风险研判和实验室检测研究,明确了相关病原学诊断。组织专家进一步核实,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上述患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四、H7N9禽流感预防:

对于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据介绍,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编辑:高青县科协 张乃俭)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防控知识

1、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

1、H9N

2、H7N

2、H7N

3、H7N

7、H5N

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3、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多达144种不同的流感病毒。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4、目前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现况?

2013年3月30日,我国确诊了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上海市2例(均死亡),安徽省1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月下旬与3月中旬。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5、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目前3例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疾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

6、全球人感染甲型H7流感病毒情况?

1996年~2009年间,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和英国曾报道人感染甲型H7流感病例,病毒亚型分别为H7N

2、H7N3和H7N7,临床表现主要为结膜炎与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此前,我国从未发现过H7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

7、H7N9病毒与既往H1N

1、H5N1和其他季节性流感病例相比其毒力和传染性如何?

由于目前只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对该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尚无法对该病毒的毒力和人际传播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

8、 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的感染来源?

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多来自于禽类,但截至目前,3例确诊病例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

9、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10、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发病情况?

根据我国不明原因肺炎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海、安徽和江苏的卫生部门对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都实施了认真的医学观察。上海的1例确诊病例发病前,其2名家庭成员也发生了重症肺炎,病因仍在调查和检测中。该家庭的3个病例的发病是否存在关联,有待进一步调查。除此以外,上海、安徽确诊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没有发现类似病例。

11、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

(1)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休息、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2)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3)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4)一旦出现发热、胸闷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12、目前的治疗方法?

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人类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

13、公众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目前,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数病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根据目前有限证据推测,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较低。

14、医务人员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目前尚无H7N9人传人的确切证据,3例确诊病例接诊的医务人员中均未发现感染病例,但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标准预防加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预防。(转自南京市健康教育网)

第2篇: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讲座内容

旺苍县嘉川中学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讲座

一、H7N9禽流感基本知识

1、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2、目前我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现况:

2014年12月初,我市确诊了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3、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

目前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二、如何预防H7N9流感禽

禽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对人类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那我们该怎样预防H7N9流感禽呢?

(一)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1、开窗通风: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家里,都要注意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窗换气30分钟,每天1~2次。

2、勤洗手:要勤洗手,无论是饭前便后,还是待人接物后,特别是在接触禽、蛋等东西后,一定要用消毒液、洗手液,五指交叉,活水洗手。

3、掩面而嚏: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家中密闭空间,当要打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或手帕掩住口鼻,以免通过飞沫传播病菌。

4、带口罩:如果要外出,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带上口罩还是有一定的预防病毒传染的好方法。小贴士:对于某些特殊人群,需要清理死禽或者禽类粪便,则强烈建议卫生手套以及口罩后处理。

5、高温烹食:根据媒体宣传,h7n9禽流感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100℃的高温一分钟便可消灭。因此,对煮食禽蛋类食品,一定要100℃的高温烹调数分钟后才能食用,不要吃半生不熟的鸡、鸭、鹅及鸡蛋等。

(二)远离传染源

1、不接触禽类:如非必要,不要去花鸟园、养鸡场等有潜在禽类病毒传染源的地方,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更不要捕捉,喂食鸽子、野生鸟类等。

2、不去密闭场所:如非必要,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密闭场所,如酒吧、夜店、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3、选购卫生食品:对于要选购肉禽类食品,要到品质有保障的商店、超市购买有食品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肉禽类产品,并做到高温煮食。

(三)提高自身抵抗力

1、早睡早起:不熬夜,做到早睡早起,每晚11点前,务必入睡。通过高质量的睡眠,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2、加强锻炼:多运动,可以到户外空气流通的地方,跑步、打羽毛球、打太极拳等活动。通过锻炼来提高自身抵抗力。

3、补充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绿叶菜和水果,如苋菜、芹菜、西兰花、黄瓜、橙子、猕猴桃、小番茄等,通过摄取足够的营养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一旦发现自身有高热、呼吸困难等h7n9禽流感现疑似病情,千万不可隐瞒,要及时去医院就医,通过专业的医疗技术和医师来为自己排查病情,早日康复。

2017年3月7日

第3篇:认识H7N9禽流感 预防H7N9禽流感

认识H7N9禽流感

预防H7N9禽流感

1、什么是H7N9禽流感:H7N9流感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通常是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但过去没有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报告,直到中国最近报告出现了这种病例。

2、疫情现状:截止2013年4月5日,全国共确诊1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涉及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感染H7N9病毒的病人会出现严重肺炎,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目前,没有发现该病毒在人际间传播的可能。

3、预防措施:

(1)、 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打喷嚏时注意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3)、 不要自行宰杀家禽,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的家禽。

(4)、 注意饮食卫生,加工、保存食品时要注意生熟分开;不吃生的或半熟的禽肉、蛋类等食品;不购买未经检疫的禽肉制品。

(5)、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增强身体抵抗力。

(6)、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戴口罩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详细经历。

只要我们正确认识禽流感,了解禽流感预防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有效防止感染禽流感病毒。

第4篇:H7N9禽流感

H7N9:禽流感再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今年春天,禽流感再次杀来,而且是新型的H7N9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病毒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病毒,居然可以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状况下不断出现,还能让人紧张不已?人又非“禽”,为何会频频感染禽流感,难道是我们的身体变弱了?这次新出现的H7N9病毒,是从H1N1演化来的“7.9版”吗?禽流感是越来越厉害了,还是正在被人类攻克,还是未来还可能有更强大的病毒出现?人类可能彻底消灭禽流感吗?

流感、感冒以及其它

禽流感的全名,是“鸟禽类流行性感冒”,简单说就是禽鸟类患的流感。

通常禽流感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但它们有时能够传染给直接接触鸟类的人或者其它动物。1997年香港出现的H5N1,导致18人感染,6人死亡 ,就是这种情况。

人类得了禽流感,其实简单说也是得了一种流感。所谓流行性感冒,一般人看这个词觉得感冒而已,一些医生甚至一开始也把流感患者当一般感冒来治,但其实流感与通常的感冒(季节性感冒)是完全不同的,将流感当一般感冒对待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谁将这两个名字起得如此类似已不可考,但这确实最“坑爹”的一次起名,不知延误过多少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数字显示,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300万人感染流感病毒,其中约25至50万人死于流感及其引起的并发症,1999年更是有超过400万人死于流感。

再看看人类的历史,仅在20世纪就出现过3次世界范围的流感大流行,分别发生于1918年、1957年和1968年。其中以1918-1919年的流感最为严重,后来确定其病原体是H1N1。其与2009年爆发的流感同属于H1N1,但并非相同毒株(关于这让人头大的“H”和“N”,还有“毒株”会在下面详细解释),但造成的危害也要大得多。

这场流感也叫西班牙流感,因西班牙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而得名,但其实际波及到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从1918年3月到1919年4月前后,这场历时1年多的瘟疫共造成5000万到1亿人丧生,沉重打击了全球政治与经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西班牙病毒的起源众说纷纭。科学家从当年保存完好的尸体中获取了病毒样本,有研究分析认为它带有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很可能是在某种鸟类中产生,然后传给了人类。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是在哺乳动物中传播,最后传给了人,并且当时确实有猪群感染流感的记录。但所有观点在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病毒很可能是先在动物中传播,变异以后获得了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过程中毒性一度再次增强,才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与大多数流感不同,西班牙流感的死亡率呈现"W"形分布,死亡率最高的是年轻人。2007年 ,科学家用1918年的H1N1毒株去感染猴子,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这些被感染的猴子在数天内就死亡,其血液中的免疫蛋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原来,病毒使免疫系统高负荷运转,甚至"过载",各种免疫调节物质引起了一场"免疫因子风暴",亢奋的免疫系统开始胡乱攻击,甚至损伤了自身器官,从而造成了患者死亡。

可见,强力流感来袭的话,还是挺可怕的。

H?N?

"禽流感",其构词与"猪流感"、"狗流感"、"人流感"等是一致的,就是指适合在特定的动物群体中传播的流感。但这不意味着只有鸟类能患禽流感,人、猫、狗和猪都曾被检出感染禽流感,甚至兽中之王老虎也没有幸免。

事实上,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它们是流感的病原体,通常为直径10-300纳米(十亿分之一米)的球形颗粒或纤维,表面有膜,上面还像刺猬一样,有一些突起。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能够感染人、其它哺乳动物和鸟类,最容易变异,并且是几次主要大流行的流感的病原体。乙型流感和丙型流感除了能感染人,还分别能感染海豹和猪,它们目前造成的危害远不及甲型流感病毒,而我们对丙型流感还知之甚少。

除此以外,还曾经在非洲发现过一种"丁(D)型"流感病毒,又叫Thogoto病毒,能引起人脑膜炎,但较为少见。最后,这些流感病毒还有一个亲戚,能够引起大西洋鲑鱼的贫血症。这些流感病毒的外观都比较相似,往往需要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才能将它们区分开。总体来说,最引人关注的还是甲型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家族也最大,又分成了若干个亚型,通常写作HhNn,h和n是变化的数字,H和N则指的是病毒表面特征性的突起。这就好比衣服上特殊的花纹,科学家就靠这些“花纹”来给病毒归类,所以我们一看到HhNn的说法,那它就是指一类甲型流感病毒了。

其中,"H"是血凝素(HA, hemagglutinin)的英文字头,它是一种圆柱形分子,不同亚型的分子间有细微的区别 ,也是能够被免疫系统所识别的抗原,按照发现的时间顺序,目前已知17个亚型 ,其中后两个是近年才发现的,H16在2004年被发现,只从瑞典和挪威等国携带甲型流感的红嘴鸥中检出过;H17则是2012年在果蝠中发现的。目前,在人流感病毒中只发现过H

1、H2和H3三种。

N是神经氨酸酶(NA,neuraminidase)的英文首字母,目前人类已经检测到的有10个亚型,它的作用是可以帮助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这样算来,甲型流感病毒理论上能有17×10种组合,也就是170种,但实际种类远少于这个数字,因为很多组合类型都并未出现,将来也可能会有更多类型新产生或被发现。

每一个甲型流感病毒亚型中还会出现不同的病毒,彼此的基因组略有差别,称为“毒株”。有的毒株适合在人群中传播,那就是人流感病毒,目前已知的人流感类型有H1N

1、H1N2和H3N2三型。

目前已知的所有甲型流感病毒亚型中都存在适合感染鸟类的毒株,因此有人认为,流感病毒总是先在鸟类中进化出来,然后传给其它鸟类和哺乳动物,然后再进一步进行变异成适应在相应动物中传播的流感病毒。

百变病毒

这次的H7N9病毒应该是首先在家禽和鸟类中形成并传播,最终在扩散过程中,感染了接触到鸟类、鸟类排泄物、分泌物或被污染流体的人,但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其具备了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事实上,大多情况下禽流感病毒不适应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更难具备人群传染的能力。当然,一旦病毒发生了变异,则是另一种情况了。

我们具有一套免疫系统,凡是得过的疾病,机体都会努力记住它并产生抵抗力,这样,我们二次患病的可能性就降低了。但流感却是个例外,流感病毒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被免疫系统识别的那些部分始终在默默变化着,就仿佛在逃避免疫系统的记忆与追杀一般--大多数人在感染流感以后的几年后,就会对新产生的变异毒株再次失去抵抗力 。

这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流感特殊的遗传方式。中学生物里都学过,人类与动植物的遗传物质是一种称为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分子,外形就如同两股面拧在一起形成的极长的麻花,上面携带着"遗传密码"。这两股"面"互相监督,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但是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却是RNA分子,但每个RNA只有一股,稳定性比DNA差,再加上流感RNA在传给下一代的复制过程中有一个极为"差劲"的帮手--RNA聚合酶,新合成的子代RNA经常会出错。这就好比一群粗心的学生誊抄课文,经过无数次转抄后,得到的文章早已和课文差之千里,这就是病毒变异的积累。

免疫系统要再次发挥作用,就必须重新学习这些新的变异,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因此增加了病毒生存的几率。而且有证据显示,那些被免疫系统识别的病毒蛋白分子的变异速度要快于其它部分,似乎免疫系统的作用加速了某些变化。

除了高突变率之外,不同物种间的甲型流感病毒的重组(shifts)也赋予了其易变异的特性。目前所知,甲流病毒基因组共编码12个病毒蛋白,分布于8条RNA片段上。当一个宿主体内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甲型流感病毒时,重组就有可能发生,不同种病毒之间交换一些RNA,进行重组。比较容易察觉的是HA和NA的互换,如H1N1遇到H2N3再经过互换以后,理论上就有可能形成H1N

3、H2N1等新亚型。同时,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基因也可能发生交换,从而使病毒变得更弱小,或者,糟糕地变得更强大……

这也是为什么当有禽流感发生时我们会变得紧张,特别是当有人或其它动物被禽流感意外感染时。因为这些感染了人和其它动物的禽流感病毒,可能在这些宿主体内遭遇其它流感病毒,比如一个感染了人流感病毒的人恰好又感染了禽流感,这时候如果发生了重组变异,就可能让禽流感病毒从人流感病毒那里获得在人群间传播的能力。如果这个禽流感病毒是个高致死性的病毒,经过这样的变异,后果就不堪设想。因此,扑杀感染禽流感的家禽能够减少人感染禽流感的概率,从而降低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发生重组的风险。

另一个需要格外盯紧的是猪,研究发现,不论是禽流感病毒还是人流感病毒,猪都能感染,并且能将它们"培育"得很好——这可是一个良好的重组变异中间场所。因此,从这个角度上,不建议大规模的猪饲养厂和家禽饲养厂规划得过于靠近。事实上,2009年初出现的H1N1病毒就混合了来自人流感、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基因。

白热化,道魔之争!

有时候越简单的东西,弱点就越少,比如H7N9病毒,克制它们的药物很少,而且我们还必须面对它们骇人的繁殖速度——这些小东西在感染者体内夜以继日地,如同流水线一般在制造同类。目前,在与流感病毒的斗争中,我们处于守势,而且形式并不十分乐观。

甚至目前对流感的传播方式的了解也并不十分透彻,流感典型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咳嗽和喷嚏释放的病毒在空气中传播,但有些非空气传播的情况却很难解释。带上口罩或者减少与鸟类的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对防御禽流感还是有帮助的,不过,一些人去捣毁鸟巢什么的就偏激了,毕竟携带流感病毒的鸟是少数,而且如果鸟需要全面扑杀的话,猪、狗、猫等等这些同样可能的潜在携带者呢?

幸运的是,流感病毒的热稳定性很差,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太阳紫外线的增强,它们在环境中所能生存的时间会越来越短,传播力也会减弱。

从微观层次上来讲,流感病毒感染人的过程非常巧妙,它们通过特殊表面的分子骗取人体细胞将其吞下,然后将自己的遗传物质释放到细胞中,夺取细胞的控制权,然后利用细胞中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就像在生产线上一样产生RNA和蛋白质外壳,最后装配到一起形成病毒,同时以出芽的形式从细胞上脱落下来,再展开新的征程。

目前最主流的药物开发依然是针对病毒变异性不强的关键蛋白质,针对蛋白结构研究抑制剂或阻断剂。现在的治疗药物主要就是设法阻断或者抑制其中的某些环节,从而抑制病毒繁殖,为机体免疫系统争取时间。如金刚烷胺类药物是流感病毒里一种叫"M2蛋白"的阻断剂,也是最早用于抑制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但是由于其耐药性及副作用等问题,WHO已建议停止使用。

目前,两种神经氨酸酶的抑制剂,达菲和扎那米韦,被认为是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特效药。但是2009年初的H1N1已经对此类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并且在全球蔓延开来。事实表明,我们对流感病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制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幸运的是,H7N9对达菲类药物似乎还没有耐药性,在它的帮助下,上海一名4岁的男孩被治愈,当然,这必须是在诊断及时的前提下。

另一个与流感病毒斗争的武器是疫苗,一支典型的疫苗最终由3种成分构成:来自乙型流感的成分,来自H1N1甲型流感毒株的成分和来自H3N2甲型流感毒株的成分,分别针对3种当年流行(或将最可能流行)的毒株。

现在应用的疫苗是病毒弱毒株、单独的病毒蛋白、死亡的病毒或者病毒的类似物,从安全性上说,属于没有毒性或弱毒。我们通过注射疫苗让免疫系统熟悉病毒的特征,其实就是一种"模拟入侵演练",从而能在病毒真正入侵时快速准确地做出应答,减少被感染的概率。

1935-1936年,在从人体中分离出流感病毒两年以后,人类第一次进行了流感疫苗测试,1940年后疫苗大规模试用,1960年后开始被各国政府推荐使用。但是,由于流感的高变异性,每年都必须重新设计和生产疫苗。

此外,现在还有一种被称为DNA疫苗的技术,也颇具潜力,其原理就是将能够表达出病毒特征蛋白的基因植入人体部分细胞,持续生产这些蛋白质,刺激免疫系统始终处于兴奋和戒备状态,其效果好于常规疫苗,因为后者在接种后,机体会慢慢"遗忘"。WHO建议在北半球流感高发期,也就是每年的9月至次年4月接种疫苗,在南半球也有相应时间段的建议。事实证明,疫苗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特别是能够显著减小在校学生的发病率。

现在,我们和病毒之间的"道魔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科学家们正在争取尽早获得有力的,甚至可以反击的武器,但是离彻底消灭病毒,为时尚早。(来源:科学松鼠会)

第5篇:H7N9禽流感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1.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正确的是C 2. 体外试验表明,( )和干扰素-α联合治疗,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具有一定抗病毒作用C 3. 埃博拉病毒60℃灭活病毒需要D 4. 以下不能对寨卡病毒灭活的是C 5. 以下不能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是D

6.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胸部影像常呈双肺多发( )及肺实变影像B 7.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C

8. 寨卡病毒病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成人用法为C 9.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为线性非节段A 10. 以下关于黄热病有误的是D

11.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属于( )病毒科D 12. 以下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叙述有误的是D 13.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错误的是C 14.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错误的是E 15.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正确的是D 16. 以下关于黄热病流行病学有误的是B 17.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错误的是C 18. 以下关于黄热病有误的是A

19.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学检查内容为血清中分离A 20.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 21. 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药物首选B 22.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有误的是C

23. 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并且体温( )者,属于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D

24.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C 25. 以下关于黄热病毒有误的是A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26. 以下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是C 27. 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对象不包括A

28. 医疗机构针对埃博拉出血热应采取的防控措施为D

29.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病房地面( )使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消毒A 30. 收治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的病区(房)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的防护应当遵循( )原则B

31.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血常规有误的是C 32.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错误的是C 33. 中东呼吸综合征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为A

34. 黄热病可引起广泛组织病变,其中( )病理变化具有诊断特异性B 35.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戴C 36.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实验室检查有误的是D 37. 黄热病毒损害的主要靶器官B

38. 寨卡病毒病的病毒核酸检测采用( )检测A 39. 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病主要集中在D

40. 对可疑H7N9病例要及时规范采集呼吸道标本进行病原学及相关检测,尽可能采集B 41. 对疑似或确诊的H7N9病例以及流感流行季节出现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具备重症危险因素的患者,要在发病( )内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A

4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半数以上病例出现C 43.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染的叙述有误的是B 44. 医护人员参与救治中东呼吸综合征临床诊断病例时应采取A

45.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有误的是C 46. 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史不包括A 47.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C

4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疑似病例为具有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D 49. 以下关于人感染禽流感正确的是D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50. 医疗机构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的防控,应做到B 5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为B 52. 埃博拉病毒中( )对人不致病C 53.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治疗有误的是C

54. 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 )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D 55.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正确的是A 56. 埃博拉病毒基因组编码为C

57.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错误的是B 58. 黄热病的主要传播途径B

59. 禽流感病毒加热至100℃( )以上可灭活B 60. ( )黄热病的治法为清热化湿,透表解肌A 61.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错误的是B?

62. 医务人员暴露于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当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再用( )消毒液擦拭消毒C

63. 埃博拉病毒在室温及4℃存放( )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A 64. 以下关于黄热病有误的是C 65.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正确的是D 66. 以下关于黄热病治疗和预防有误的是D 67. 埃博拉病毒100℃( )即可灭活病毒B

6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试用B

69. 采集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标本时应当做好个人防护,标本转运应当按照( )感染性物质包装运输要求进行A

70. 以下关于黄热病治疗有误的是C 71. 以下关于黄热病一般检查正确的是D 72. 寨卡病毒传播媒介主要为B

73. 埃博拉出血热需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用( )进行病毒分离D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74.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治有误的是C 75.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治疗,错误的是A 76. 中东呼吸综合征重症病例多在( )进展为重症肺炎B 77. 埃博拉出血热非重病患者发病后( )逐渐恢复A 78. 以下关于埃博拉病毒正确的是C

79.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实验室检查( )减少B

80. 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的防控中,未设立发热门(急)诊的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的( )应急预案B

81. 黄热病的典型病例临床过程不包括D 82. 寨卡病毒病通常以( )为主D 83.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C

84. 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时,奥司他韦的成人剂量为( ),疗程5-7天B 85.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有误的是D

86. 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时,重症病例或无法口服者可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成人用量为( ),静脉滴注,每日1次C

87.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与护理中必须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后,再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处理D

88. 黄热病的流行病学史为发病前( )内有在黄热病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C 89.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多在发病( )出现重症肺炎D 90.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D

91.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治疗有误的是A 92.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D 93. 采集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标本的容器应置于具有( )的外包装中C 94.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的主要标准是D 95. 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类呼吸道结合的受体为A

96.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MERS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 ),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订医院感染防控预案、工作流程并进行演练D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97. 对医疗机构内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的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 )D

98. 关于H7N9禽流感的治疗,下述说法错误的是A 99. 热毒壅肺,内闭外脱型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治法为D

10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 )以上B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正虚邪陷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推荐方剂为D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错误的是D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B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正确的是D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病毒核酸检测最好采用D 以下关于黄热病诊断有误的是E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理主要表现不包括A 寨卡病毒病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D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以及有重症危险因素、无法经胃肠给药或胃肠功能减弱的患者,建议使用B

110. 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 )个N亚型C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寨卡病毒病的临床诊断病例是C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严格执行A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严格执行C 余邪未净证黄热病的治法为B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一般实验室检查可有( )减少D

人感染H7N9禽流感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不包括D 寨卡病毒病症部分病例可有B 黄热病的一般检查中呈升高的是D 邪毒壅肺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治法为A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受体为D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较大范围污染,消毒首选A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药治疗有误的是C 城市型黄热病传播媒介主要是B 寨卡病毒病主要与( )进行鉴别诊断D

H7N9禽流感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D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无创通气治疗( )无改善,需及早考虑实施有创通气A 医务人员暴露于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当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再用( )消毒液擦拭消毒C

128. 129. 130. 以下关于黄热病流行病学正确的是D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其动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特异性抗体水平呈( )或以上升高C

131. 132. 黄热病的治疗中禁用C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病房物体表面如床头柜、水龙头、门把手以及各种台面等,用( )的含氯消毒剂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表面C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正虚邪陷型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主症为C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错误的是D 黄热病的临床诊断病例为疑似病例且A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重症高危因素不包括A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正确的是D 以下关于H7N9禽流感病毒叙述有误的是A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生化检查中尤以( )为主A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正确的是C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错误的是D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正确的是E 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描述正确的是A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C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145. 146. 147. 148.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实验室检查错误的是A 黄热病毒的主要侵入部位不包括D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实验室检查有误的是D

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史为发病前( )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C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检查有误的是D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传播途径正确的B 埃博拉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A 以下关于埃博拉病毒错误的是D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误的是A 寨卡病毒病高热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儿童C 以下关于医务人员进出埃博拉出血热隔离病房有误的是D

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解除隔离治疗的条件为连续( )血液标本核酸检测阴性A 医务人员在中东呼吸综合征诊疗工作中,如有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暴露风险时或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诊疗操作时应当戴E

158. 159. 黄热病的一般检查中呈下降的是C

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经治疗体温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好转,病原学检测( ),可出院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C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人感染寨卡病毒后,约( )出现症状B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有误的是A 医护人员和看护人接触病人时应当采取( )措施E 以下关于黄热病中医治疗有误的是C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病例为B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属于( )病毒科D

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时,扎那米韦适用于( )以上人群C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学检查内容为血清中分离B 黄热病毒为A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隔离及防护有误的D 以下符合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史依据的是D 黄热病毒不会与( )产生交叉血清学反应D 近几年报道的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是C ( )的推荐方剂为沙参麦门冬汤合竹叶石膏汤D

医务人员进行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的操作时的防护是A 埃博拉出血热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 )内死亡D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病毒核酸阳性可持续C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查错误的是D 以下关于黄热病临床表现有误的是C

当埃博拉病毒释放到淋巴或血液中,可以引起( )以及全身固定的或移动的巨噬细胞感染B

180. 181. 182.

C 寨卡病毒病发病后症状持续( )缓解,预后良好B 寨卡病毒60℃( )可灭活C

前往黄热病流行区人员应在出发前至少( )接种黄热病疫苗,同时采取个人防蚊措施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黄热病毒有( )血清型A

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最显著的表现为D 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错误的是A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断有误的是C 截至目前,寨卡病毒病以( )疫情最为严重B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试用B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治疗错误的是C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传染源错误的是B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潜伏期为C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病例分类为E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C

华医网H7N9流感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194. 195. 黄热病毒60℃( )可灭活C

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的活动原则上限制在C

第6篇:H7N9禽流感试题

科室 姓名 考试时间 成绩

………………………………密…………………封………………………线……………………………………

人感染H7N9禽流感培训试卷(每空7分,共100分)

一、选择题

1、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传播 D、垂直传播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易感高危人群( ) A、医生 B、农民

C、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者 D、司机

3、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潜伏期( )

A、3天内 B、5天内 C、7天内 D、14天内

4、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体温大多持续在( )℃以上

A、38.5℃ B、39℃ C、39.5℃ D、40℃ 二.填空题 1.传染源:据经验和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 ;

2.传播途径:经 、密切接触,尚无人传人的直接证据; 3.对消毒因子的抗力:对 敏感,煮沸 分钟可灭活

4.接触患者的血液、 、分泌物、 、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5.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 、护目镜、穿 。

三、判断

1、 人感染H7N9禽流感时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 )

2、 人感染H7N9禽流感血生化检查可伴有酶学的改变及C反应蛋白 升高,肌红蛋白升高。 ( )

3、 诊断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金标准是核酸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 毒核酸。( )

4、 人感染H7N9禽流感肺部影像学改变是出现水肿肺。 ( )

5、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愈后良好。 ( )

6、 人感染H7N9禽流感抗生素治疗有效,应尽早应用抗生素。 ( )

一、选择题 ACCB 二.填空题

1、分泌物或排泄物

2、经呼吸道

3、热

4、体液

排泄物

5、口罩

隔离衣

三、判断题

√√√×××

上一篇:初中作文片段描写训练下一篇:银行承兑汇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