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走进化学实验室

2022-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人教版走进化学实验室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探究

摘 要:化学实验是化学的本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正确地引导初中生进行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促进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扎实掌握,而且可以锻炼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每一位进入初中化学实验室的教师都认为,应高度重视零星化学实验的系统性和实验的普遍性,以进一步拓宽初中化学实验学习的视野和思路。本文简要论述了人教版生物初中化学课零星实验的创新与改进。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课程;创新

引言:

随着我国初中学校基础硬件设施条件的改善,初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也应该有很大的改变,把每一个初中生的实验认知能力水平提高作为研究和设计每一个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技术前提和理论基础,从而发展和优化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培养广大初中生的创造力和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学生的实验探究创新能力,拓宽初中学生的实验学习视野和思路。

一、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意义

(一)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和活动最好的老师。在我国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可以充分激发中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欲望,引导中学生积极地探索化学现象反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充分调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有关化学教材和实验的活动积极性。由于其化学教材和实验课程的可操作性强,可开展化学实验,以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进行知识交流与实际合作的能力。在完成有关化学的实验后,学生和教师可以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有利于培养中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开始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学生必须自行设计化学实验,并且自己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和实施的计划。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必须自己动手做。因此,初中学生必须通过对尝试确定实验化学现象以及实验方案的过程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在对实验过程结束后对观察到的实验化学现象的特征和原理进行了总结。

(三)初中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在各种观察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力来观察和解释各种化学的现象。在各种观察化学的实验中,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嗅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能力来了解和观察各种化学的现象,开展各种观察化学现象的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水平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对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端正了学习态度,树立严谨的数理化学习态度。

二、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改革与改进对策

(一)创新和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方法

在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育和学校的实验教学中,如果部分教师和学生只用一些关于化学的实验作为教材,会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对于化学不能深入进行理解,这不能很好地保证实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实现。因此,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和方法进行了改革和改进,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加深对于化学的实验和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例如,在化学的实验中,要求学生进行杯中溶液的生活化实验时,溶剂和杯中溶质难区分其溶剂的概念和杯中溶质相关的计算,教师可以在生活化的实验教学中演示该化学实验,可以帮助教师通过这样生活化的实验例子给教师和学生们更好地进行讲解。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材的创新与完善

在目前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改进化学实验材料的客观性可以大大增强初中化学实验的客观性、安全性和实验的有效性,教师们要实施化学实验不仅限于阅读化学教材,很多的因素影响都会直接使得化学实验的材料直接影响化学实验的结果。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改进和使用化学实验的材料,使得化学的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最终有效地保证了化学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三)初中化学实验设备的创新与改进

在我们进行大量的化学研究和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改进和使用许多化学实验辅助装置。因此,教师和学生们可以通过改进和使用创新化学实验的仪器,简化了实验操作过程,提高了化学实验的效果。例如,一位化学老师在一次进行实验分子运动的实验中,通过使用燃烧杯来进行实验在我们的教材中,在实际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氨的化学挥发性太强,教师和学生们可以通过对滤纸的处理来改进化学实验。首先,将试管中的滤纸全部拆开,使其滤纸的宽度为1cm,间隔2cm的间隔,一定距离将滴落在试管溶液中的棉花和酚酞液滴落在试管中的滤纸上,然后,将试管中的水平放置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位置,浓氨水滴在滤纸中的棉花上,再用红色的棉花封住滤纸的管口。最后,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试管中的棉花上的酚酞逐渐地变红。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制度改革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优化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和教师学习实验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化学的知识,提高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研究和实施初中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制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校要积极地探索,不懈努力,提高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婷.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張文.浅谈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的创新与改进[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73.

[3]张文杰.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的几则创新与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26(04):19-20.

lang=EN-US>[D].四川师范大学,2017.

作者:胡文钧

第2篇:浅谈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

摘要: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各行各业也发展迅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促使我国实行教育改革。鉴于此,本文对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进行研究,通过阐述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的重要意义、实验教学问题、创新与改进的策略,提出几点参考性建议。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的创新与改进,实现创新教育理念,进而为提升初中化学教育水平献力。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

前言:初中化学是初中教育教学的主要科目,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初中化学成绩的提升,对于初中化学教育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阶段,对化学缺少正确的认识,缺乏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较难,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应注重化学实验的创新与改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实现化学教学的创新理念,加强化学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迅速提升。

一、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实验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创新学生思维能力。首先,初中化学实验的创新与改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反应,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求知欲,探寻化学现象的根本原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化学实验能够创新学生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需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对实验过程进行实际操作,并总结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化学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1]。最后,在化学实现时,学生利用视觉、听觉和嗅觉对化学实验进行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解释与说明,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二、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问题

(一)忽视对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

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忽视对化学实验设备的使用,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常识,进行举例讲解,要求学生对化学公式进行枯燥背诵,忽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性,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化学成绩低下。教师忽视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未正确认识化学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只重视结果而忽视对化学原理成因的探索,导致学生缺乏科学品质,缺少学习化学的方法,未具备学习化学的科学态度,影响教学进度无法完成,未能实现化学教学目标。

(二)缺乏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学重点放入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化学解题能力训练,未对化学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初中教师进行的讲评活动中,较少进行创新的实验教学方法,未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引导,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仅是对学生进行实验现象和结果的描述,为向学生展示实验现象,学生未能观察实验现象,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存在误区,对化学原理理解存在片面性,未能理解化学实验的本质[2]。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课程设计方案上存在问题,脱离实验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思维,影响化学教学进度,导致学生的正常化学学习。

三、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进行创新与改进的策略

(一)创新与改进实验操作设备

在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需要使用较多的实验操作设备,教师应对实验操作设备进行创新与改进,增加设备的可操作性,简化实验过程,进而增加实验效果。例如,在化学实验分子运动章节中,课本实验是运用烧杯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氯化铵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化学教师可对实验进行改进。将滤纸分割为宽度2cm的纸条,将酚酞试液按照距离为4cm的间隔进行滴落,平衡放置试管,在将棉花用浓度较高的氯化铵浸湿,并密封试管,酚酞试液将逐渐变为红色。利用创新与改进后的实验设备,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对实验现象产生兴趣,进而探索化学现象成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

(二)创新与改进实验教学材料

实验材料属于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中,实验材料的改进,有助于加强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客观性和安全性,化学实验教学种类繁多,教师应避免局限于教材实验,化学实验材料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和效果。因此,教师应依据化学实验的实际情况,对化学实验的教学材料进行创新与改进,确保化学实验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实现化学实验的顺利展开。例如,在开展酸雨危害的化学实验中,教材采用石灰石或者锌与清水,装入二氧化硫集装瓶中,进行现象观察,再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展现酸雨形成的原因,使学生了解酸雨的危害[3]。但是,收集二氧化硫难度较大,初中学生并未了解煤炭燃烧的原理,增加实验教学难度。因此,教师应对实验教学材料进行创新与改革,化学教师利用氧气仿生装置燃烧煤炭,将产生的二氧化硫输入水中,形成酸雨,将酸雨滴入物体上,将会出现物体被腐蚀现象,使学生了解酸雨的危害性。

(三)创新与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人教版教学主要以化学原理为主,进行知识讲解,缺少实验教学方法,将导致学生难以记忆化学公式与原理,并形成深刻认识,化学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创新与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记忆[4]。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溶液章节中,化学溶液的溶质、容量和溶剂的概念与计算公式较难,学生难以理解与记忆,教师应对这种情况进行实验,在稀硫酸中放入铁,溶液将不断出现大量气泡,溶液的颜色也将变为绿色。教师通过创新与改进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对溶液章节进行学习,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结论:本文通过对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创新与改进实验操作设备、创新与改进实验教学材料、创新与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化学实验进行创新与改进,对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初中化学实验的创新与改进,进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望此次研究能被初中化学教师广泛关注,为初中化学教育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广峰.探索初中化学学情分析与质量提高[J].好家长,2017,52(51):12-13.

[2]陈连生.浅析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效率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7,96(95):13-15.

[3]刘秀红.优胜劣汰——初中化学作业存在的误区和改進对策[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7(26):22-26.

[4]鲍继才.充分挖掘化学习题的隐含信息[J].教学与管理,2017,29(28):23-37.

作者:刘丕由

第3篇: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而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学科,化学实验就更加应该成为化学教学的基础,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及途径。由于新课标中,高中化学实验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动,结合新课标实验内容,联系现有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在发现新课标实验教学的优势的同时,并对实验教育改革方向提出新的建议。

一、新课标中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的改革

1.内容变动

(1)对于基础实验操作技能的加强

在新课标中,对于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要求有所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实验操作技能中加入了“萃取、蒸馏”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加入,对于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有所帮助,同时也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实验操作基础。

(2)增加了更多贴近生活与科学时代背景的实验内容

新课标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两部分内容,新的实验内容涉及了:日常生活、营养与健康、环境(居室内甲醛含量的检测)、工业生产(合成氨、硬水软化等)、农业生产(无土栽培、土壤的pH测定等)等一系列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验。这将使得学生所学知识能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先进化学实验方法的引入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发展

人教版新课标的教学中开始介绍一系列更加先进的化学实验方法,例如:光谱仪、质谱仪、原子吸收、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等。这对于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科技水平发展有着极大帮助。同时,解决了以前化学实验教育内容与现有实验水平脱钩的情况。

2.课时安排变化

由于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实验内容,所以相应的,化学实验课时安排也将有所增加。同时,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性的授课方式,而是更加侧重于随堂实验的内容安排,如:“对于常见离子检验”这样的随堂实验引入,一方面提高了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们对于不同离子鉴别方法的记忆。

3.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更高目标要求

由于新课标化学实验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化学实验的科学进步,使得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了更高的目标要求。诸如,对于学生的有机实验操作技能中加入“萃取、蒸馏”,以及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较为先进的实验仪器的引入。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要通过课外学习的方式,更多地了解相关化学实验内容,掌握相应实验方法。

与此同时化学实验教学的引入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课标教材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中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实验呈现方式,如“实验活动陈述式”、“实验情景创设式”、“激疑质疑式”、“引导探究式”、“总结提炼式”等,无论哪种呈现方式,都将加大学生的思考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

二、现有化学实验教学问题

1.内容相对滞后,影响学生积极性

由于现有化学实验教学多为较为传统的实验内容,导致实验内容较为滞后,同时学生学习相应知识时,实验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往往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理论性过强,内容不易理解

现有的高中化学教学,由于课时安排或相应条件限制,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实验内容往往仅限于随堂实验,学生们能够亲手操作的实验屈指可数。由于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抽象内容,导致学生仅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难以满足实际的学习目标要求,这就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新课标对于现有实验教学问题的解决

而对比于现有化学教育,正在推广的新课标能够解决其中的多数问题。新课标集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比于现有教育的死记硬背,其更注重对于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1.实验教学更为创新,提高学生积极性

由上述的新课标实验教学内容变化不难看出,新课标中提出的实验教学往往更具备创新与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意义。新课标的实验教学有以下几大教学模块:即论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其中以探究性实验为主的模块,对于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主动掌握知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使得学生由现有的被动掌握知识转为主动吸取知识,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得学生真正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2.内容丰富,与实际生活更加贴近

对于现有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滞后与理论性,新课标的实验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硬水软化,土壤pH的测定等实验,使得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能够掌握并应用更多的化学知识。

四、对于实验教育改革方向的几个建议

1.逐步加强探究性内容教学

尽管在新课标中提出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内容,但由于相对应的实验内容操作性相对较差,对于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并没有太大帮助。如果在增多探究性实验备选数量的基础上,并保证内容更加符合高中化学学习,将对于探究性教学模式有极大的推动。

2.增多前沿信息内容指导

化学作为未来的朝阳学科,其学科进步自然是日新月异。前沿的科技信息往往能对于学生的积极性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同时,学生对于前沿信息有较多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自主掌握较为先进的实验方法,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人教版的新课标对于高中化学实验内容的侧重,由于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实验内容就意味着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以及相应的学科思维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崇高.研究性學习与中学化学教学[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8.2.9.

[2]郑长龙.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6.

[3]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2002.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岐山益店高级中学

作者:马展丽

第4篇:人教版初三化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 通过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加深对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有关物质性质的认识。 4. 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的基本保障,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科书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室,首先去认识一些常用仪器吧!

二、新课教学

常用仪器的分类。

常用仪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常用仪器(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用仪器(存放药品的):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几种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1. 试管

(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溶解少量固体。③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②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 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 烧杯(烧瓶、锥形瓶)

(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①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②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2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4. 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一查二看三禁止):①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温度)。②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汽易引起爆炸)。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禁止用嘴吹熄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防止气流将火焰压入灯内)。⑥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5. 玻璃棒

(1)用途:搅拌(加快溶解速度)、过滤时引流、蘸取少量液体、转移固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6. 胶头滴管

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事项(垂直悬空四不能):①使用滴管时应垂直悬空在容器正上方,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放。③用过的滴管不能随意丢弃在实验台上,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不用冲洗)。

7. 量筒

(1)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

(2)注意事项:①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底处相平。②量筒底无“0”刻度。③不能加热。④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8. 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1)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9. 蒸发皿

(1)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2)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三、课堂小结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这是我们今后做实验的基础。

第2课时

3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一些常用仪器,了解了它们的用途和注意事项。今天,让我们走进实验室,了解一些化学药品,掌握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

二、新课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化学实验室图片(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去),认识常用药品,了解实验室守则,学习一些简单实验,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1. 固体药品的取用

实验1-3 (1)用镊子夹取少量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让学生观看实验,然后提出问题:

①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②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

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学会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8~19页,通过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①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②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2. 液体药品的取用

提出问题:①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②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联想与启示: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结合教科书第19页液体的倾倒,得出液体取用的方法。

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图1-25,思考、探讨下列问题: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地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 学生思考后教师明晰:

(1)细口瓶的塞子倒放在桌面上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塞被污染后再污染试剂瓶中的溶液。 4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2)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且缓慢地倒的目的是避免试剂流到试管外。 (3)手拿细口瓶倾倒时,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不慎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

(4)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是为了防止某些药品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或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或挥发到空气中,同时打开多个试剂瓶后还容易盖错瓶塞。放回原处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使用时便于寻找。

3. 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①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②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结合教科书第19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常用倾倒法取用。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否则,读数不准确。

4. 滴管的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页内容,然后思考、讨论下列问题:①取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仪器?②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学生归纳、总结:

①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滴管。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

实验1-4 (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溶液变为红色)

(2)用10 mL量筒量取2 mL稀盐酸,加入实验1-3中盛有碳酸钠粉末(或石灰石)的试管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有大量气体产生)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化学药品的使用和量筒、滴管的使用,并做了两个相关实验。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5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第3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学习了化学药品的使用,知道了怎样取用固体和液体药品,也知道了怎样使用量筒和滴管。今天,我们就学习对物质的加热。

二、新课教学

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实验主要使用什么仪器呢? 1.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提出问题

①正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②酒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③ 怎样熄灭酒精灯?

(2)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1页相关内容,观察图1-

28、图1-29,回答问题。 (3)归纳总结

①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②酒精灯火焰的各层温度不一样,最外层温度最高,呈现白色。由实验1-5可知:处在外焰层的火焰最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该用外焰。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2. 给物质加热

探究: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cm、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通过实验,结合图1-30,了解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在学生总结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了解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的事项。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3)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4)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5)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实验1-6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1-6,填写表格。

实验内容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现象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6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蓝色物质逐渐变黑

注意:进行给液体加热的训练时,建议用纸板等在距离试管口10 cm左右位置遮挡,以防液体喷出伤人。

三、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两部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然后预习下节内容。

第4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 连接仪器装置

正确连接仪器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内容,让学生了解连接仪器装置的步骤,然后归纳。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1-7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连接,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要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检查,寻找原因,直至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

2. 洗涤玻璃仪器

提出问题: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如何洗涤试管?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23页相关内容,然后交流、总结。

实验探究: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等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三、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你应该知道:

1.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场所,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要注意安全。 2. 学习了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化学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仪器等。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7

第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 通过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加深对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有关物质性质的认识。 4. 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的基本保障,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1. 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科书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1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室,首先去认识一些常用仪器吧!

二、新课教学

常用仪器的分类。

常用仪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常用仪器(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用仪器(存放药品的):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几种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1. 试管

(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溶解少量固体。③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②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 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 烧杯(烧瓶、锥形瓶)

(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①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②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2

4. 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一查二看三禁止):①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温度)。②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汽易引起爆炸)。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禁止用嘴吹熄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防止气流将火焰压入灯内)。⑥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5. 玻璃棒

(1)用途:搅拌(加快溶解速度)、过滤时引流、蘸取少量液体、转移固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6. 胶头滴管

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事项(垂直悬空四不能):①使用滴管时应垂直悬空在容器正上方,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放。③用过的滴管不能随意丢弃在实验台上,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不用冲洗)。

7. 量筒

(1)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

(2)注意事项:①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底处相平。②量筒底无“0”刻度。③不能加热。④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8. 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1)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9. 蒸发皿

(1)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2)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三、课堂小结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这是我们今后做实验的基础。

3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一些常用仪器,了解了它们的用途和注意事项。今天,让我们走进实验室,了解一些化学药品,掌握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

二、新课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化学实验室图片(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去),认识常用药品,了解实验室守则,学习一些简单实验,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1. 固体药品的取用

实验1-3 (1)用镊子夹取少量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让学生观看实验,然后提出问题:

①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②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

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学会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8~19页,通过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①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②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2. 液体药品的取用

提出问题:①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②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联想与启示: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结合教科书第19页液体的倾倒,得出液体取用的方法。

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图1-25,思考、探讨下列问题: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地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 学生思考后教师明晰: 4

(1)细口瓶的塞子倒放在桌面上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塞被污染后再污染试剂瓶中的溶液。

(2)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且缓慢地倒的目的是避免试剂流到试管外。 (3)手拿细口瓶倾倒时,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不慎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

(4)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是为了防止某些药品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或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或挥发到空气中,同时打开多个试剂瓶后还容易盖错瓶塞。放回原处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使用时便于寻找。

3. 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①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②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结合教科书第19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常用倾倒法取用。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否则,读数不准确。

4. 滴管的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页内容,然后思考、讨论下列问题:①取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仪器?②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学生归纳、总结:

①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滴管。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

实验1-4 (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溶液变为红色)

(2)用10 mL量筒量取2 mL稀盐酸,加入实验1-3中盛有碳酸钠粉末(或石灰石)的试管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有大量气体产生)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化学药品的使用和量筒、滴管的使用,并做了两个相关实验。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3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学习了化学药品的使用,知道了怎样取用固体和液体药品,也知道了怎样使用量筒和滴管。今天,我们就学习对物质的加热。

5

二、新课教学

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实验主要使用什么仪器呢? 1.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提出问题

①正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②酒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③ 怎样熄灭酒精灯?

(2)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1页相关内容,观察图1-

28、图1-29,回答问题。 (3)归纳总结

①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②酒精灯火焰的各层温度不一样,最外层温度最高,呈现白色。由实验1-5可知:处在外焰层的火焰最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该用外焰。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2. 给物质加热

探究: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cm、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通过实验,结合图1-30,了解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在学生总结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了解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的事项。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3)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4)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5)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实验1-6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1-6,填写表格。

实验内容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现象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蓝色物质逐渐变黑

注意:进行给液体加热的训练时,建议用纸板等在距离试管口10 cm左右位置遮挡,以防液体喷出伤人。

三、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两部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然后预习下节内容。

6

第4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 连接仪器装置

正确连接仪器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内容,让学生了解连接仪器装置的步骤,然后归纳。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1-7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连接,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要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检查,寻找原因,直至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

2. 洗涤玻璃仪器

提出问题: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如何洗涤试管?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23页相关内容,然后交流、总结。

实验探究: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等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三、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你应该知道:

1.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场所,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要注意安全。 2. 学习了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化学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仪器等。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7

第6篇:2020_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3走进化学实验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走进化学实验室《量筒读数时的误差分析》

一、教学目标:1.知道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2.知道读数时,误差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量筒使用时的误差分析。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量筒在我们化学实验中,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玻璃仪器。量筒是一种专门用来量液体体积的量器。掌握正确使用量筒的使用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正确使用量筒呢,特别是如何正确读数呢?

2.认识量筒

量筒规格:

一般规格以所能度量的最大容量(mL)表示,

常用的有10mL,20mL,25mL,50mL,100mL,

250mL、500mL,1000mL等多种规格。

3.液体注入的方法: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标签对准手心。使瓶口紧挨着量筒口,让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约差1mL)时,应把量筒水平正放在桌面上,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到所需要的量。

4.读取液体的体积方法

①注入液体后,要等一会,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取刻度值。否则,读出的数值将偏小。

②读数时,应把量筒放在

平整的桌面上,

观察刻度时,

视线、刻度线与量筒内液体

的凹液面最低处三者保持水平,

再读出所

取液体的体积。

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

5.关于读数时的误差分析

平常时使用量筒读数时,常出现以下三种错误情况:

①视线平视最高点:

如果采用这种读数,

导致读到数据偏大,

实际液体体积比读数小。

②仰视读数(抬头看读数):

如果采用这种读数,

导致读到数据偏小,

实际液体体积比读数大。

③俯视读数(低头看读数):

如果采用这种读数,

导致读到数据偏大,

实际液体体积比读数小。

6.总结

当我们在使用量筒量液体时,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观察刻度时,视线、刻度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三者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

7.课堂练习

①量取70mL的水,应选用_____(填“50”、“100”或“200”)mL的量筒。

②用量筒量液体时,采取仰视读数,读数

;采取俯视读数读数

。(填“偏大”或“偏小”

)

③用分度值为1mL的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得到下列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

6.2mLB.6.25mLC.6.252mLD.6.2525mL

④向量筒内注入水,俯视读数为40mL,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20mL,则倒出的水的体积为()

A.

等于20mL

B.

大于20mL

C.

小于20mL

D.

无法确定

四、板书设计:

1.认识量筒

2.液体注入的方法

3.读取液体的体积方法

4.关于读数时的误差分析

①视线平视最高点:

如果采用这种读数,

导致读到数据偏大,

实际液体体积比读数小。

②仰视读数(抬头看读数):

如果采用这种读数,

导致读到数据偏小,

实际液体体积比读数大。

③俯视读数(低头看读数):

如果采用这种读数,

导致读到数据偏大,

实际液体体积比读数小。

五、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量筒使用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读数误差的分析,以后在有关的练习题再进一步强化。

第7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实验4-1

操作方法: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硅酸钠溶液,滴入少量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进消失时停止,静止。

现象及结论:溶液变红并渐渐变浅。生成胶状物体。

实验4-2

操作方法:取两个小木条或滤纸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硅酸钠的饱和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湿浸透,取出稍沥干(不再滴液)后,同时分别放在酒精灯外焰处。

现象及结论:

实验4-3

操作方法: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缓缓通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及结论:导管口有蓝色火焰,瓶口生成白雾。

实验4-4

操作方法:将有色纸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三分之一新制氯水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 现象及结论:有色纸条、有色花瓣褪色。氯水具有漂白性。

实验4-5

操作方法:将有色纸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满干燥氯气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

现象及结论:无明显现象。干燥氯气不具漂白性。

实验4-6

操作方法:在各个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A稀盐酸、B氯化钠溶液、C碳酸钠溶液、D自来水、E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再分别滴入几滴硝酸。

现象及结论:A中生成白色沉淀,B中生成白色沉淀,C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生成气体,D生成白色沉淀,部分溶解,E无明显现象。

实验4-7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

操作方法:把盖有胶塞、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在水下面打开胶塞。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在水下用胶塞塞紧试管口,取出试管,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在试管内保留三分之一的溶液,滴入一两滴品红溶液,振荡,之后加热。

现象及结论:试管中进入大量水,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加热后又变红。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实验4-8氨的性质

操作方法:在干燥圆底烧瓶里充满氨,用带一端在盛有酚酞试剂的烧杯中的玻璃管和预先吸入水的滴管的塞子塞紧瓶口。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现象及结论:玻璃管在圆底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

实验4-9浓硫酸与铜反应

操作方法: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在试管里加入少量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内液体慢慢倒入成有少量水的另一只试管中。

现象及结论:试管内生成气体,品红溶液褪色,试管内液体稀释后变为蓝色。

第8篇: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探究项目导学案(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活动实验报告(导学案)

姓名 合作者 班级 日期 探究实验的名称 探究实验的目的:

(1 1)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了解蜡烛的性质 ,并学会对实验变化中的现象进 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 2)通过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实验用品:

探究内容:

1 1、点燃前: (1 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状态、,并闻一闻气味; (2 2)探究蜡烛的硬度、密度、溶解性: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1 1、点燃前:

(1 1)

观察石蜡的制作材料、形 状、颜色、状态,闻气味。

(2 2)

切割石蜡,将一小块石蜡 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1 1)

石蜡能切割说明 (2 2)

2 2、燃烧时 :

(1 1)

用打火机点燃蜡烛,探究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及火焰的分层情况。

(2 2)

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

取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在火焰中, 1 1- -s 2s 后取出,观察小木条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推测

(3 3)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改进实验):

在距火焰上方 1 1 厘米左右处罩一个干冷的漏斗,将漏斗倾斜,观察内壁及管口的现象; ②同时用一只干燥的小试管套在漏斗上端的管口处。

10— 5 15 秒后,迅速将试管正立 (防止试 管内物质倒出),并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然后向其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振荡, ,观察试管内的 现象。

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正确操作)

(错误操作)

(错误操作)

A(正确操 (错误操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2 2、燃烧时:

(1 1)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 2)

用一小木条平放入火焰 中,测试火焰不同层的温度; (3 3)

在火焰上方罩上一干 冷的漏斗;②同时用一只干 燥的小试管套在漏斗上端的 管口处,一会迅速将试管正 立,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振荡,观察现象。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 ② 。

3 3、熄灭后:

(1 1)探究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吹灭蜡烛,观察现象;迅速用打火机顺着白烟熄灭的方向点 燃白烟,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3 3、熄灭后:

(1 1)刚熄灭时的现象,点燃 熄灭时上方白烟 (1 1) (1 1)

实验结论:(1 1)

(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和建议:

测评练习:

1 1、点燃蜡烛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三层 B.

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点燃蜡烛时,石蜡先融化后燃烧 D.石蜡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2、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D.无法确定 3 3、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是( )

A.

二氧化碳 B.水 C.

二氧化碳和水 D.

无法判断 4 4、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

问题和建议: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 1 1、点燃前:

(1 1 )

观察石蜡的制作材料、形状、颜色、状态,闻气味, 切割石蜡,。

(2 2)

将一小块石蜡投入盛 有水的烧杯中。

(1 1) (1 1)石蜡能切割说明 ,

(2 2) (2 2)

2 2、点燃烧蜡烛实验过程 (1 1)

点燃蜡烛 (2 2)

用一小木条平放入火 焰中,测试火焰不同层的温 度 (3 3)

在火焰上方罩上一干 净干燥的漏斗;在火焰上方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罩一小试管,一会迅速将试 管正立,滴入少量澄清石灰 水,振荡。

3 3、熄火蜡烛时 (1 1)刚熄灭时的现象,点 燃熄灭时上方白烟 (1 1) (1 1)

结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实验1-1粗盐提纯

原理:运用过滤、蒸发的方法提纯粗盐。

操作方法:称取适量粗盐溶于足量水中,过滤(一贴二低三靠),蒸发(在出现大量固体后熄灭酒精灯)。

现象:粗盐未完全溶解,蒸发出现白色固体。

实验1-2检验硫酸根

原理:硫酸钡既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

操作方法:取实验1-1中得到的食盐适量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水,先滴入几滴稀盐酸,然后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1-1中食盐溶液中有硫酸根。 思考交流:除去可溶性杂质(硫酸盐、钙离子、镁离子……)

原理:沉淀杂质。

操作方法:取少量食盐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最后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蒸发。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在加入盐酸后白色沉淀消失

实验1-3蒸馏制取纯净水

原理:蒸馏自来水

操作方法:在试管A中加入少量自来水,加入几滴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在100毫升烧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取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少量液体,停止加热。取少量液体加入试管B中,加入几滴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现象:试管A中有白色沉淀,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1-4萃取水中的碘

原理: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

操作方法: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把分液漏斗倒置震荡;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止。待液体分成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延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口部倒出。

现象:液体分层,上层液体无色,下层液体呈紫色。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

电解1.8g水,计算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并计算物质的量。初步推算出同温同压下,1mol氢气与1mol氧气质量相同。

实验1-5配制溶液

原理:

操作方法:在容量瓶中注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倒置,旋转瓶塞一百八十度,以检验密闭性。用天平称取氯化钠,将称好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摇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刻度线1~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摇匀。

上一篇: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下一篇:简历中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