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文化创意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具有“美育”功能的美术学科发挥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如何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发挥美术学科的美育功能,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师致力探讨的一项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知识和美术技能的传授工作,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学文化创意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学文化创意论文 篇1: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江苏省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资助(项目编号:C-c/2013/01/056)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朱琰(1979- ),女,汉,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美术教育,美术史论。

摘 要: 近年,我国美术学研究生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生培养规模逐年递增,特别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蜂起,对于美术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优劣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创意人才输出的高等艺术院校,在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结构与设置等方面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最终人才培养的结果和质量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进一步改进、优化和提升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和输送优质创意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责与紧迫任务。

关键词:艺术教育;文化创意产业;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策

美术学研究生教育是本科生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其通过更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学术论文和创作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知识,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等艺术院校在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结构与设置等方面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最终人才培养的结果和质量都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日益发展,社会和市场对于高层次的美术类创意人才的迫切需求也逐渐增多,而对其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也愈发重视。因此,进一步改进、优化和提升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和输送优质创意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责与紧迫任务。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与背景“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手段、以文化内容创作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特征的产业。”[1]文化、创意和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即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交集,它兼顾了二者的一些基本特性。文化,是其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2002年,中国台湾省首次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并把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置于重中之重,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国外对此相关的产业定义则是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等。2006年,在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官方重要文件中。同年,在由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中,第一次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进行了官方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2]

美术学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应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及创新人格等创新能力为导向,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计划和阶段性任务,建构起美术学研究生的更为规范、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和体系,以更加高质量的创意人才的输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后援和保障。

二、当前江苏省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原有的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发)》中的一级学科“艺术学”成为学科门类,二级学科“美术学”调整为新目录相应的一级学科。至此,美术学的学科地位与层次得以全面提升,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在这一背景下,全国各大艺术类高校的美术学研究生教育也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江苏省的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在基本遵循该专业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逐渐走向规范和成熟,在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在日益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凸显和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缺乏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亟需培养一支队伍庞大、素质较高的创意人才大军,而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职能部门,高等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度与清晰度显得尤为关键。而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美术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或“超前”现象。一是人才培养计划缺乏与时俱进的即时调整,多年沿用,一成不变,对于社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关注不够,此一“滞后”现象必然导致了人才培养走向的适用性存在偏差。与此相反的另一现象则是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中不闻当下实际和动态的盲目“超前”,缺乏对校方自身办学条件、现状以及市场调研的客观分析和定位,在没有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和规划的情况下制订超出现有办学能力和水平的人才培养目标,结果必然导致研究生在毕业后无法达到社会对其期望值,更无法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对于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实际要求。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传统的美术学研究生教育主要依赖于校内资源,即大部分甚至完全靠固定而有限的专职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教学工作。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也不可避免地抑制了更为广泛的教学途径的拓展。学生缺乏更多与校外产业市场相关联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经验,而作为培养人才的这些校内教学者本身,由于工作性质和科研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难以接触到更为多元的教学引导,专业学习容易出现单一化的倾向,创造力的进一步开发和提升也因此容易受阻。3.课程结构设置有待完善和优化当前江苏省高等艺术院校的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普遍集中关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尤其是强调对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培养的专业课程。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倾向,专业领域的课程数量与内容在相当程度上压制了其他综合或人文课程的比例,而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重“专”轻“博”、重“专”轻“文”的现象,只精通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内容,缺乏广博的综合知识储备和人文修养。而在专业课程的内部配比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理论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失衡的情况,或偏理论,或重实践,没有真正将二者统一至一个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平台之上。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4.师资队伍构成较为局限

当前江苏省高等艺术院校的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师资构成,虽然对教师的任教资格设定了条件和门槛,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一是较大程度或者完全依赖校内师资进行教学,缺乏更为广泛的教师来源。虽然很多院校聘请了个别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校外相关专业领域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参与导师组,但由于校方缺乏长期和具体的指导政策和教学分工,很多校外师资常常形同虚设,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二是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很多院校的教师由于个人在此二者之一的倾向性,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或偏倚学术理论的培养,或一味偏重创作实践,尚无法给予学生以更加综合、全面、平衡的专业指导,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带有明显的导师个人风格与特点,这也使得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开发受到了约束。5.评价体系趋于单一化文化创意产业类别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对于创意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强调和重视,而当前很多院校在美术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缺乏更为多元的评价机制,相对单一的评价视角、方式和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可能的创新潜质的开发,尤其是仍然存在一些“一言堂”式的评价倾向,导师单方面的擅长和喜好左右了学生学习的走向和结果,因而无法从多向度对其展开全方位的专业评判和认定。三、对策与建议江苏省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学研究生教育所凸显的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和限制了培养人才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因此,针对以上现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整和改进刻不容缓。立足当前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有利背景下,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理应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客观认识美术学科在新形势下的优势与局限,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创新为导向,积极探索一切可能提升美术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自身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对接与整合。1.基于多方关系的权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与实施过程中,应从单一注重理论水平或是强调技能技巧向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拓展。努力做到知己知彼,权衡利弊,注意目标取向与过程取向相结合。一方面,积极处理好国家对于美术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统一要求、产业市场的当前需求与各培养单位办学特色与能力的关系。另一方面,注重解决美术专业学位人才统一质量标准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与艺术创作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关系。此外还要根据美术学研究生教育与一般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差异与特殊性,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探索适合美术学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2.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校方应与校外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机构和单位建立各种形式的教学合作,建立多样化的创作实践基地,注重实际参与,扩大实践范围,展开具体有效的双边交流,让学生的学术理论与创作实践能力在直接的校外见习实战中得以检验和提升。可以积极探索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等共同融入教学过程中。“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与工厂合作培养大学生的一种形式,是学校同校外工作单位合作进行的使校内学习课程与校外工作经验结合的教育方式。”[3]因此,应梳理和建立并协调好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主体的高等院校、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利益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磁场”,在稳固基础的前提下,探索更加有利于美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3.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真正适合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建设,在类别和内容等方面紧紧围绕文化创意产业之于创新型人才的各种具体要求,既要保证学生获得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在给予其充分自由与空间的前提下展开艺术创作实践,优化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在平衡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创新能力。同时,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之外,还有必要增加和深化诸如哲学、文学、美学、历史等相关人文素质课程的渗透,通过对这些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改变传统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向专业理论与技能学习“一边倒”的倾向,努力打造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又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与文化底蕴的课程体系。4.提升师资队伍的深度和广度由于研究生教育阶段实行导师制,导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美术学研究生在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方面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因此,加强和深化美术学研究生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其深度和广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学学科的特点,这种提升不单指涉学历层次,更是教师的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能力方面的提高。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方式得以实现。一方面,校内导师在保证和完成好校内各项科研活动的同时,应积极“走出去”参与各项校外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课题、项目以及社会实践,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掌握最新的学科前沿动态和成果,进而更好地反哺教学。另一方面,吸引和聘用校外各美术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实践领域的专家,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参与和承担研究生教学工作,制定具体的校外教师的教学计划和阶段性任务,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专业讲座,与学生分享艺术创作以及市场策划、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和案例,开阔学生思路,指导学生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配合和补充了校内专职教师的教学内容。有学者在探讨创意人才的主要特点时指出:“他们的团队体现了文与理、科学与技术、创意与操作的结合。不但有专业化的分工,而且有文与理、设计与操作、创意与营销等交叉经营的良好氛围。”[4]由此可见,创意人才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拓展非常关键。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各方面多领域不同教师组合的共同努力,通过上述方式,整合各种资源,拓宽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层次,博采众长,在理论与实践双方面共同保障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高效率和高质量。5.完善评价体系的创新机制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由于其特殊的专业性质和定位,必然在很多方面与其他文理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存在差异,具有一些相对独立的自身规律和属性。因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衡量美术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尤其重要,在评价方式上应遵循和根据其特有的规律和属性进行设置和调整。首先,要平衡好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二者间的关系,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实践创作为主导,同步提升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水平,进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创新素质的目的。其次,完善毕业创作(设计)和论文的评审管理机制,以创新为标准作为选题的原则和方向,要求以相应的专业实践创作为依据和保障,展开对于艺术创作规律与特性等问题的深入分析与探究,从而获得真正具有社会意义和实际价值的理论课题。此外,还应深化和拓展对研究生进行评价的导师团队,实行以第一导师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将校内外一切可能的相关专业资源和专家队伍加以整合,在不同的研究生培养阶段对学生予以考核评定,引导评价体系由单一走向多元,以期更加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当前全球范围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创造了愈发有利的平台和机遇,各大高等艺术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时关注社会与市场动态,把握人才需求的变化与走向,通过上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举措,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机制,从而有系统地提升我国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促进其在新的时代与经济形式下得以更快更好地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和保障。(责任编辑:帅慧芳)

参考文献:

[1] 李思屈、李涛编著.文化产业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5.

[2]项仲平、邵清风等.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8.

[3]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0.

[4]花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164.

作者:朱琰

美术学文化创意论文 篇2: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具有“美育”功能的美术学科发挥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如何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发挥美术学科的美育功能,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师致力探讨的一项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知识和美术技能的传授工作,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现如今,创新能力是用人单位用来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美术学科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美术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更快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突破现有的思维局限性。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换言之,如果学生自己不愿意学习,不愿意突破,就无法获得创新能力。要想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美术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教师首先自身要有一个创新意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直接将美术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好看的装饰画”这节内容的时候,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各种装饰画,还可以提前让学生家长将自己家里的装饰画拍成照片上传到班级群内,教师再将这些照片整理成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出来,这种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二、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帮助学生打好根基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让学生有一个扎实的、牢固的基础。如果学生连基础知识也没有掌握,也就毫无创新可言。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尤其是一些名人画作或者优秀的美术作品。长期的鉴赏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能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学生具备的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鉴赏能力之后,就能够不断创新,在临摹大家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特色,从而成为创新型人才。因此,美术教师要重视美术作品鉴赏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打牢基础。例如,在讲解“装饰纹样”这节知识点的时候,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范作的作品、毕加索的作品以及同龄人的作品,范作有很多关于形的装饰变化的作品,还有毕加索的公牛系列作品等,都是教师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在作品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将学生的思维充分打开。

三、开展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创作潜能

创新能力是一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能力,仅仅靠理论知识教学远远不夠,必须放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培养。只有让学生亲身实践,才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还能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运动会奖杯设计”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各种运动会奖杯的图片,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奖杯的造型对运动项目的内涵特点进行分析,掌握设计的基本要领,在这个基础上展开个性设计。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美术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文化创意活动,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设计一个运动会奖杯。在这个富有挑战性和真实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培养。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设各种创意设计比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重视美术创新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以及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往往将注意力放在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相应地,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也就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放到色彩、造型和线条等方面。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例如,对于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有所缺陷但却十分有创意的作品,美术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美术创新。长期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工作,还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美术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局面,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一切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发掘学生创作潜能为目标,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08.

[2]王登云.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06):129.

[3]孙佳星.探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08):142.

作者:杨序长

美术学文化创意论文 篇3:

立足工艺美术行业 打造“精致名牌”学校

付中承,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校长,郑州轻院轻工职业学院院长。1953年9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职业教育专家,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教学管理、理论创新与设计实践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本刊曾于2010年第4期刊登了题为《软实力的影响力》的文章,向读者介绍了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成绩。如今,随着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该校不断创新办学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时隔4年,本刊记者再次走进这所学校,又一次见证了作为我省工艺美术类职业院校“领头羊”的风采。

本刊记者:近些年,工艺美校提出了打造“精致名牌”学校的发展战略,为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付中承:好的。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始建于1962年。进入新世纪以来,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成为不可动摇的国家战略,作为大众化教育的主力,职业教育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蓬勃发展。时代的机遇给了我们充分的改革和提升空间,揭示了广阔的发展视野,激发了全体教职工蓬勃的创造力。近10余年里,我们依据中国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与河南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实际,在办学形态、专业形态等方面深度展示改革的脉动和肌理,使曾经不足为人道的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获得了尊严。学校先后被认定为河南省重点中专和国家级重点中专, 2001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与郑州轻工业学院联合成立了“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承担了培养工艺美术设计类专业高职层次人才的任务,同时开办了“3+2”五年制大专班,从而实现了中专、大专、3+2大专多层次办学。

本刊记者:工艺美术类职业教育是为文化产业培养人才的,这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职业教育有很大区别。针对专业的这种特殊性,请您介绍一下在办学过程中是如何突出行业特色的?

付中承:作为一所培养工艺美术职业人才的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有过硬的职业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内容必须彰显职教特色。为此,学校做了大量的行业分析和市场调研,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在广泛征求企业家和同行专家的意见基础上,集中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编写了5大专业涉及的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大纲中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增加了职业技能的内容,加强了实践课程。我们从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上层层把关,大力推行教室、实训室、现场施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学习和施工现场实践,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2010年,学校申请到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建设了仿真摄影实训室、印刷工艺实训室、动画实训室、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训室、雕塑实训室、软装实训室等6个校内专业实训室,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本刊记者:一流的教学质量,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是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

付中承:打造“精致名牌”学校,核心是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通过优质的教学和职业实践,引导学生成才。学校始终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支“学历高、技能精、素质好”的师资队伍。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学校相继出台人才引进和培养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来校工作,推出竞争上岗机制。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批青年教师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师德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相继修订和完善了《教职工培训管理暂行规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管理规章制度,积极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全面提高教师素质。2005年以来,我校与江南大学联合举办硕士学位研究生班,为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 2008年以来,学校先后派出10余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开展校内优质课评比、说课比赛、听课交流、课件评比、学术论文评比等活动,师资水平稳步提升。目前我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3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河南省教育专家1名,中国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名,河南省优秀教师、省教育厅学科带头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教育厅骨干教师等30名。

本刊记者: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请问学校是如何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成功突围的?

付中承:打造“精致名牌”学校,教学改革是关键。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较为注重设计理论和知识的传授,设计作品更多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缺乏对于设计实践的深度参与,改变脱离实际、脱离市场、脱离社会的局面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从2003年开始,把学生的毕业设计作为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用,从2006年3月开始,学校通过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逐步深入地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平台;通过校内实训工作室建设加快特色课程的开发;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亲身接触到真实的操作流程和本行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设备。在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为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校组织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广泛征求行业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详细分析岗位任职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使公共文化课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相互贯通,把体现专业发展前沿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引入教学中,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尽可能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

我们还大力推进学生评价机制和考试方式的变革,全面推行“过程教育”,强调直面市场,注重实操性工作项目的开展和手绘草图表达过程的完整性。与此同时,学校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单位,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毕业生就业多元化。

本刊记者:据我们了解,工艺美校非常重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在文化育人方面学校都有哪些具体做法?

付中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21世纪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创新”“创造”“高品质”。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技能传授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它对培养学生的“爱心、恒心、责任心”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学术活动活跃,坚持内外结合,组织开展了系列专题学术讲座,先后邀请河南省著名画家、工艺美术专家、企业家、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定期为学生做学术报告,引导学生感受学术气息,拓宽学术视野,训练学生学术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学校除了经常组织文学、书画、体育比赛以外,还按照“一个社团一个学期组织一个特色活动”的思路丰富校园生活,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如艺术团组织“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提高素养”礼仪系列讲座、广播站演讲大赛、动漫社“我的青春我做主”动漫展、职业生涯发展协会邀请优秀校友回校演讲、青年志愿者协会“关爱自闭症患者”公益捐助系列活动、文学社《英雄启示》话剧巡演活动、书画社“我的梦·中国梦”系列书画展、心雨社“沙盘体验”活动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坚持举办一年一度的元旦文艺晚会、文明风采大赛、文化艺术节以及宿舍文化建设等系列活动,逐步营造了格调高雅、健康活泼、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受益匪浅。

我校结合工业美术专业的特点,在充分利用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课堂教育主阵地的同时,不断挖掘校园文化的深度,利用黑板报、海报招贴、主题班会、团员活动对学生进行真、善、美和人文教育。学校相继开展了以“人性化设计”“职业道德”“社会良知”为主题的大讨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本刊记者:作为河南省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集团的理事长,您对我省工艺美术类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怎样的评价?您对集团未来的发展有何期待?

付中承:工艺美术类职业教育横跨了工艺美术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从举旗起步到角色确认,从规模扩张到功能定位,从示范引领到全面提升,我省工艺美术类职业教育近年来在观念更新、管理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专业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设计、质量评估与保障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河南在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我省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需要有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河南省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集团将以文化自觉和中原地域特色为前提,借助更成熟的运作和更多元的途径,与职教集团的成员单位广泛合作,逐步沉淀出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

河南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还在路上,进行时,未完成。为此,我们任重而道远。

(责编 张红延)

作者:王鹏飞

上一篇: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社会保障养老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