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履职情况报告

2022-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在工作或项目事后编写的,所以报告具有总结性、叙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格式编写,才能编写出有效的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作履职情况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工作履职情况报告

关于全省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听取和审议我省教育专项工作报告,是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的依法监督,也是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全面检查和推动,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自觉接受监督,积极做好配合工作。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要求,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教育工作,请予审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近年来,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在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加强教育的内涵建设,努力让全省适龄儿童少年“念上书”、“念好书”。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继上世纪提出科教兴省战略后,2002年和2005年相继作出了建设教育强省和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并于2006年印发了《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6月,赵洪祝书记到浙江工作不久,就专题调研科教兴省工作,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省十二次党代会上,赵洪祝书记再次指出“教育是发展的基石”,“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吕祖善省长多次深入基层就农村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进行调研,主持研究有关重大问题,并亲自进行动员部署。

按照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省政府先后统筹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为加快农村教育发展,2004年召开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本届政府要下大决心把农村教育搞上去,让所有的农村孩子都念上书篇:好书”;2005年召开全省农村教育工作现场会,部署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2006年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开展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建设,补助43亿元化解省属高校的建设债务,并于2007年召开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推进高校加快工作重心转移。为促进教育公平,省政府积极强化政府责任,2006年在全省范围内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2007年起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省政府还通过教育法律法规普及宣传、依法行政执法检查等措施,推进各级政府、各类学校提高法制意识,加强依法治教。

(二)促进教育事业实现“两大跨跃”。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全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并实现了两大跨跃:一是实现了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跨跃。在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2004年,我省在全国省区中率先宣布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目前全省15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5.4%。二是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跃。通过加快高教园区和新校区建设,努力扩大高等教育容量,大力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目前普通高等学校达到77所,各设区市基本形成“一本一专”或“一本多专”的高校设置布局。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78万人,普通高考录取率自2002年以来每年保持在70%以上。还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目前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8%,比2002年提高18个百分点,在全国省区中列第一位。这两大跨跃,标志着我省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全面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实施德育导师制,修改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取消了开除、勒令退学等惩戒条款。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实现规模办学,提高办学效益。2002年—2007年,小学校数从8962所减少到4813所,减少46.3%;校均规模从384人提高到697人,提高82%。初中从2173所减少到1801所,减少17.1%;校均办学规模从928人提高到997人,提高7%。推广名校集团化、城乡共同体等做法,以多种形式提高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的办学水平。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广“订单式”、“模块化”培养,实行“双证制”教育。在开展“高等教育质量年”活动基础上,2007年省政府决定四年内投入27.7亿元实施“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

(四)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开放。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并在“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框架下,努力激发设区市政府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在办学体制改革上,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民办教育成为全省各级各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省民办本专科学生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9.5%,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总数的22.9%,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总数的16%,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总数的61.8%。在考试制度改革上,深化了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免试就近入学,按照高中新课程的要求制定了新的高考方案。在对外开放上,我省主动适应教育国际化要求,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举办了中外合作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提供优惠政策吸引留学生来我省就读,目前全省高校招收的留学生已超过7000人。省内高校到国外举办了8所孔子学院。

二、坚持教育统筹发展,重点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

着眼于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省政府在统筹发展各类教育的同时,重点加大了对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

(一)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省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体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努力做到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

1、不断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逐步建立了以财政为主体的多渠道教育经费筹措机制。2007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706亿元,是2003年的1.8倍,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440亿元,占总投入的62.36%,是2003年的1.96倍。预算内教育经费38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1.25%,是2003年的2倍。积极争取财政部支持,按“三税”(即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的5%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拓展教育投入渠道,按照成本分担原则确定了非义务教育学校收费政策;规定土地出让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教育事业发展;通过落实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捐资助学或参与办学。

2、认真落实“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从2003年到2007

年,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增长19.5%、22.3%、15.5%、19.6%、23.5%,分别比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高4.6、6.0、1.9、4.3、7.2个百分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也实现了逐步增长。2003-2007年预算内生均事业费支出,高等学校增长24.7%,职业高中增长100%,普通高中增长68.6%,初中增长129.6%,小学增长109.5%;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支出,高等学校增长6.5%,职业高中增长138.4%,普通高中增长66.7%,初中增长220.6%,小学增长214.1%。我省生均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水平在全国省区中名列前茅。2003-2007年教师人均年收入,高校增长38.4%,职业高中增长47.1%。普通高中增长46.4%,初中增长43.5%,小学增长36.6%。

3、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着力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收入和教育投资项目,分别划分为3类或5类地区,省级财政通过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给予不同比例的补助。对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并把绩效考核情况和资金安排挂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校财县管”制度,各市、县(市、区)成立会计集中核算机构,把辖区内各校的经费收支统一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规范教育财务行为。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学校各项收费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全面取消义务教育学校代办服务和办班收费。

(二)着眼教育均衡,重点扶持农村教育发展。

省政府把教育支持政策的重点放在农村、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上,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加快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逐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以创建“教育强县”为抓手,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加大“教育强县”创建力度,激励县级政府强化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和投入责任,提高县域教育发展水平。目前全省76%的县(市、区)已成为“教育强县”,83%的镇(乡)成为“教育强镇”,教育强县人口覆盖率达80.6%。为促进区域间的教育均衡,省政府从2002年起组织杭州等8个市本级和34个教育强县(市、区)对口支援25个欠发达县(市、区),五年内支援地区累计向受援地区捐赠资金6271万元和一大批教学仪器设备。2007年又启动了第二轮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计划四年内组织落实超过6900万元的教育对口支援资金,重点帮助受援地区开展教师培训、改善办学条件及资助贫困学生。

2、以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为契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2005-2007年全省投入34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11.8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全省拆建、改造、新建学生公寓和食堂285万平方米,使农村中小学寄宿学生实现了1人1床,生均食堂面积达到1平方米,共惠及1000余所农村学校、200多万名农村学生。着眼于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省政府从2004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中小学建设计算机教室和音像播放点,把优质教学资源辐射到农村。2007年起省政府出资实施“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去年共向全省2800多所农村中小学配送了141.7万册图书。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生均办学条件差距逐步缩小。

3、以开展“标准化建设”为载体,促进校际均衡。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从2003年开始,我省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对中小学校的办学规模、校舍面积、用地面积、规划设计、结构安全、通风采光、校园配套、环境绿化及体育活动设施等提出了具体建设要求,使校际间向资源配置、办学水平大体平衡。目前全省已有2994所中小学建设成为标准化学校,占学校总数的45.3%。

4、以政府资助为主体,促进各类人群受教育机会的均衡。2006年秋季开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交学杂费;2007年初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把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2008年春季开始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全省实现了由政府供给的义务教育。2003年开始加大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以“教育券”形式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子女、列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的未成年人、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农村残疾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小学到高中的免费教育。2005年起把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扩大到低收入家庭,比例从4.9%扩大到9%,并建立免费供应的爱心营养餐制度。2007年资助面又扩大到14%。各地还采取优惠加分等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率。促进特殊教育向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延伸。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2008年春季开始对符合条件的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能顺利完成学业。

5、以提高素质为目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省有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18.7万人,占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的55.1%。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按国家有关规定,全面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不断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加强农村教师培训,2005-2007年投入近2亿元,完成了所有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不断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实现了教师工资县级财政统发制度,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资、县及以上政府出台的津贴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等项目,均列入工资统发范围按时足额发放,未发现拖欠教师工资情况。我省还规定:对在乡镇(不含城关镇)及以下中小学工作的教师,从2006年7月1日起,实行浮动一级薪级工资,浮动工资满8年后予以固定,固定后继续浮动。对退休时浮动工资时间未满8年,但在符合享受浮动工资条件的学校满20年的,可将浮动的薪级工资作为计发退休费的基数。对于到乡镇以下中小学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实行直接转正定级,并在此基础上高定一级薪级工资。今年,省政府又出台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政策,对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给予平均每月200元的津贴。实施教师支教制度,鼓励在县域内开展城乡教师支教,并规定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时,必须有在农村或欠发达地区任教一年的经历。省政府每年集中从教育强县选派100名骨干教师到欠发达地区及海岛县支教。城乡教师的学历、职称差距逐渐缩小。

(三)加强政策引导和调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省政府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努力构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

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6-2007年全省投入48.2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4.2亿元),实施了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

1、加强骨干职业学校建设。坚持政府导向、多元筹资、集中财力、择优扶持原则,要求市、县两级教育费附加地方可用部分安排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不低于普通高中,所有的县建成1-2所骨干职业学校。省扶持100所县级骨干职校增强办学能力,重点扶持欠发达县(市)建设1所骨干职业学校。目前,全省有中等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校544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95所,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182所。

2、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省政府积极扶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并给予50%的经费补助,其中对每个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按不超过200万元、每个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实训基地省级补助不超过150万元进行省级补助,对列为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的省级补助再追加100万元。全省已建设了30个国家级实训基地、82个省级实训基地、10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职业教育的实训条件有所改善。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开展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培训,重点培养一批既有教师资格又有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对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进行单独评审,激励职业教育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已有4000多名职业学校教师获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有15名教师获得“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9%。

4、加强职业教育学生助学奖学工作。在政策导向上鼓励学生报读职业学校,并在奖助学金方面对职业学校学生给予倾斜。保持普职招生的适当比例,促进初中毕业后学生合理分流。扩大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规模,2006年开始对农村年人均收入15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00元以下(含低保)家庭子女等5类学生减免学费和代管费,资助比例达到10%,还把经济困难的中职学生纳入爱心营养餐资助范畴。设立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技术类专业助学金,对就读省内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技术类专业本省籍学生免除学费。2007年通过完善资助体系,对未列入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的一、二年级学生,给予每生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

5、加强以校企合作为重点的职业教学综合改革。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推动职业教育思想转变,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通过“3+2”等教学模式,搭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通道。推行学分制、分层教学,更加突出职业素养的培养。积极探索以“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为基本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全省共建立了25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中职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还建立了一批由校企共同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引导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在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6、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分层分类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鼓励用人单位优先招录经过职业教育拥有职业资格的人员。认真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对被征地农民、转产渔民、下山移民、农村富余劳动力、企业务工农民和专业农户,广泛开展以农业专业技能、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和务工农民岗位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2003年以来已培训近1000万人次。从2006年开始,政府出资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6个月到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迄今已培训22万余名农村预备劳动力。

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省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念好书”的要求与时俱进,并上升为人民群众的主要教育诉求和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此,我省教育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足。

(一)教育投入仍然相对不足。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教育投入水平还有提升空间。过去5年中,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为2.44%、2.47%、2.36%、2.29%、2.34%,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分别为20.5%、21.2%、20.5%、21.2%、21.3%,这与法律规定教育经费“两个提高”的要求还有差距。部分县(市、区)财政教育拨款在个别年份没有达到法定增长要求。近年来增加的投入,用于惠民减免的“替代性”支出较多,用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增加不多。教育投入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装备和职业教育不够。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标准还不高,地区之间投入不平衡,2007年最高的地方小学580元、初中800元,最低地方小学230元、初中330元。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不够规范,一些地方存在教育经费预算不到位、拨款不及时甚至截留、挪用现象。各级各类教育都存在较大的偿还基建债务压力。

(二)农村教育仍是薄弱环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差异仍然较大。目前全省城乡小学生均仪器值比例为1.58:1,初中为1.35:1;小学高学历专任教师比例为1.16:1,初中为1.19:1;小学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为1.05:1,初中为2.48:1。农村教师收入水平、住房条件等与城市学校教师差距较大,农村教师编制偏紧,使农村学校优秀教师难进、难留现象突出。全省还有6个班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555所,基本办学条件急需改善。

(三)职业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全省就业准入制度还未得到严格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待规范。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相对滞后,未能充分体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配套衔接不够。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还未能跟上生产实践、技术进步的变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还比较薄弱,日常运转经费比较困难,学生的实践教学欠缺。“双师型”教师不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还存在身份、编制、社会保障等体制性障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互动双赢、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一线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还相对较低,劳动收入分配制度还不利于技术性人才的成长,相当一部分群众对职业教育还存有偏见。

(四)素质教育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地方和学校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仍然存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人格品德教育的有

效性、针对性不强。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还有待深化,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没有明显解决。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做法比较普遍,“择校热”还未降温。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部分指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明显,6-22岁学生近视率为63.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一些新矛盾新问题需要解决。人民群众:对接受15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学龄流动儿童少年大幅度增加,目前已超过90万人,使城市教育资源供给面临严重短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民办教育配套制度落后,社会力量对教育的投资趋缓。社区教育还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抓手,终身教育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氛围和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上述情况和问题,反映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需要我们各级政府依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促进教育发展。

四、按照“创业创新”总要求,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教育工作,促使我们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按照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切实把发展教育的理念加快转变到科学和谐上来,把教育的工作重心加快转移到内涵建设为主上来,把育人模式加快转换到培养一切孩子和孩子的全面发展上来,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实做到“三个优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依法落实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检查督促各地财政教育拨款切实做到法定增长。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2009年最低标准达到小学350元/生、初中达到550元/生,并逐步提高。提高“爱心营养餐”标准。在清理核实债务的基础上,争取到2009年全部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债务。努力增加中小学教师培训、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的投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教育事业。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控制和逐步消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负债。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二)继续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更加关注和保障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致力于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均等。继续把教育支持政策的重点放在农村、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上。完善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对现有的小规模学校进行撤并或调整,对地处偏远山区、海岛,交通不便、需要保留的280所左右村小(教学点)进行改造,使其达到基本的办学条件,并通过结对帮扶、合作办学等方式,保证其教学质量。继续因地制宜地推进标准化建设工程,5年内完成3500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启动第二轮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继续抓好“书香校园”工程。认真落实第二轮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改进民工子女教育,省财政对流入地给予一定的补助。重视和改进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和训练设施,使“三残”儿童少年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把学前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台加强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坚持多元办园,强化政府主导,努力办好镇(乡)中心幼儿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督促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06]41号),加快整合各方面的政策资源,重点是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和地位,探索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落实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责任,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继续保持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积极扶持有利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有利于学生就业的专业,扩大工科类专业招生比例。加快建立中高职相互衔接配套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质量标准。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技能培养,强化实训教学,强化职业精神和道德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组织实施新一轮“六项行动计划”,进—步提升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创造条件吸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大幅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继续运用职业教育资源做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和农民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双证制”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城乡人均受教育水平。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为人民群众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四)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师收入分配制度、职务评审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等都有利于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用3年时间为农村中小学培养一批骨干教师、骨干德育教师和骨干校长。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结构,调整完善城乡学校编制标准。根据国家统—部署,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贴补贴制度。督促县、乡两级政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不断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研究落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五)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按照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把教育工作的重心从外延扩张为主向内涵提高为主转变,把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育的着力点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建立一系列推进创业、创新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实践。进一步推广“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的评价体系。改进完善教材设置和供应工作,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逐步把示范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初中。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建立学生体质状况监测和公布制度。加强对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违规办学行为。

(六)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开放。加快建立学前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办学积极性。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并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的办学责任。研究建立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完善民办教育的产权、人事监管等制度,加快形成“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高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办法,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努力使考试评价更有利于遏制升学竞争加剧的势头,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继续提高教育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进一步规范各类办学行为。把校园安全稳定放在突出位置,抓好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和高校稳定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之后,省政府将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对教育工作的审议意见,并积极研究整改,努力使我省的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郑继伟

第2篇:关于我省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的安排,现将2006年以来我省节能减排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节能减排作为必要条件和保障措施摆到了突出重要是战略位置。“十一五”规划首次把节能减排列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都明确提出,要不折不扣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多次强调,经济发展是政绩,节能减排同样是政绩。按照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2006年以来,省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叉快发展的倒逼机制,启动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十百千”节能行动和循环经济“991”工程、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工程,组织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通过强化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依法监管,推动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持续下降,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硬任务。

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由省长担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节能办(省经贸委)和减排办(省环保局),明确备成员单位职责。各地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机制。下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3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7]3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07]63号),加强规划指导,明确分年度实施目标进度计划,分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市、县(市、区和相关企业,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综合考评体系,切实强化节能减排考核和问责制。相继召开全省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及时分析形势,强化指导,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

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总体上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节能方面,2006年、2007年,我省均完成了国家对我省的考核目标任务。两年累计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7.55%,共节约1100万吨标煤,两年的节能量超过整个“十五”期间的节能总量。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3.9%左右,预计全年可实现年初预定的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减排方面,全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0:2)的排放总量,2006、2007两年累计分别削减3.1万吨和6.3万吨,累计削减比例为5.21%和7.33%。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3%左右和5.9%左右,全年有望下降3%以上和4%以上(年度计划分别为下降3%左右)。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进,促进了全省环境质量的稳步改善。去年全省地表水省控断面三类标准以上的比例为67.2%,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60.8%,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2.3个和5.8个百分点,其中钱塘江流域省控断面三类标准以上的比例达73.3%,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62.2%,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6.6个和13.3个百分点,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均大于292天,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一、节能降耗主要工作情况

(一)围绕引导产业科学发展,健全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2006年以来,我省制订出台了《浙江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等近20个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节能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制订颁布了电力、建材、冶金、轻纺、石化等五大行业19项高耗能产品能耗强制性地方限额标准;编制并公布了三批《浙江省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导向目录》,制定发布了《浙江省水泥工业节能降耗工作指导意见》、《浙江省石油化工行业节能降耗工作指导意见》等35项产业节能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制订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信贷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锅炉等特种设备节能降耗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商贸领域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节能管理政策环境体系,加强了对节能的综合指导和监督管理。

(二)围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

2006年以来,全省累计关停15家企业100万吨炼钢能力、13.2万吨炼铁能力;关停小火电机组344.51万千瓦,完成“十一五”关停计划的105%。如期实现2007年底前基本淘汰水泥机立窑和三年关停50%以上粘土砖瓦窑的目标任务,累计淘汰机立窑703座,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6000万吨;淘汰、关停砖瓦窑2331座,压减落后生产能力167.1亿块标砖,关停比例达62.5%,盘活土地4.4万亩。积极运用差别电价、差别电量计划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等经济和行政手段,调节和控制高耗能行业发展,关停和转产29家企业,促使35家淘汰类企业转变成鼓励类企业,淘汰类企业累计用电量下降了40.4%。严格落实能源规划和政策,规范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对未进行合理用能审查或未通过合理用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不予批准开工建设,不予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三)围绕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突出传统优势产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化、装备制造业培育和循环经济发展四大领域,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2007年全省共组织实施1745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达158.7亿元。2007年,结合“十百千”节能行动,省级层面集中扶持了108项共性、关键性节能技术改造和高效节能产品应用。加强高耗能行业开展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集中供热、变频调速技术、系统能源优化等技术改造;引导宾馆、商场和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采用变频调速、冰蓄冷及绿色照明等节能新技术,重点耗能企业能耗持续下降,节能改造成效不断显现。如水泥行业现有34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应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发电装机容量17万千瓦。目前正在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32个,预计今年年底前有26个项目可以建成投产,装机容量16.8万千瓦。到今年底,全省水泥窑发电比例接近80%,仅此一项可以形威年节能能力80万吨。据测算,每万元节能改造投入可以形成3吨标煤节约能力,按照目前的煤炭市场价格推算,企业节能技改投入2-3年就能

见效益。围绕废弃物“三化”利用,积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投入,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积极拓宽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从粉煤灰、冶金炉渣等传统的工业固废拓展到废旧家电、废旧轮胎等社会消费废弃物,从单一的固废利用向“三废”利用延伸。2006年以来,全省累计利用生活垃圾、粉煤灰、冶金炉渣等固体废物约7000余万吨,有19家企业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26.7万千瓦,年可处理生活垃圾370万吨,可发电18,7亿千瓦时。全省新型墙材发展迅速,2008年预计新墙材产量达140亿块标准砖。

(四)围绕夯实基础保障,强化节能降耗工作手段。

一是加强能源统计制度建设。率先建立了建筑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能耗调查制度,同时,开展规模以下个体工业能耗统计方法的研究,完善单位GDP能耗公报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统计业务培训。是加强能源监察体系建设。2007年成立了浙江省能源监察总队,各地新建或重组市、县两级能源监察机构9个,目前,全省能源监察监测机构总数达到22个;加大能源监察力度,着重开展了重点用能企业的监察审计,截止今年10月底,全省累计完成重点用能单位监测、审计1982家,基本完成了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第一轮监察、审计;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对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实施了能耗月报制度,开展了月度监测。三是持续加大节能监督检查力度。去年上半年,省政府组织开展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检查,下半年又组织对各地节能降耗和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工作进行专项督查。今年9月,对各市2007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评价。四是加强基层能源管理人员培训。2007年共举办了重点用能企业“能管员”、各市(县)节能主管部门及监察(监测)执法管理人员培训班11期,累计培训约1200人次。目前,全省95%以上重点用能企业“能管员”获得了专业“上岗证”。五是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宣传报道的意见》、《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节约能源的浓厚氛围。省级层面举办了全省建筑节能展、开展了省政府机关大院节能咨询、“节能减排,无车日从我做起”等活动。各地广泛开展节能“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努力使节能意识深入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家庭。

二、污染减排主要工作情况

(一)围绕抓源头调结构控增量,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整治。

编制完成全省各县(市、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并将其作为区域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环境准入依据,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大力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增长,努力通过优化发展降低排污总量。坚决淘汰小印染、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小冶炼、小火电等落后生产能力,继续抓好化工、医药、制革、印染、水泥、电力、冶炼、造纸和固废拆解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2006、2007两年全省共关停并转企业3521家。率先在全国基本完成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关闭了造纸行业全部草浆生产线,提前完成国家今年下达的淘汰2.64万吨造纸落后生产能力的任务;拆除了制革行业3000多个转鼓。化工行业淘汰了一大批落后生产企业、污染严重生产车间、高污染生产工艺和设备,整体关闭了台州黄岩黄西外东浦化工区和衢州沈家化工园区。对印染行业普遍进行技术更新,加快淘汰0型缸和J型缸,鼓励使用气流缸,大力推广中水回用和污水集中处理,单位产量的废水排放量明显减少,仅绍兴市就减少了20多万吨/目的印染废水排放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每年公布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对超标、超总量排污和没有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一律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近三年来,累计对862家企业实行了清洁生产审核。对765家企业实行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组织开展了60个开发区(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和改造。

(二)围绕工程治理保减量,加快提升减排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

继顺利完成“811”环境污染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后,全省上下又再接再厉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以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污染整治为突破口,治旧控新、监建并举,深入开展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明显下降。一是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推进了28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和中心镇、重点工业镇、生态敏感区乡镇、钱塘江直接面江乡镇和太湖流域所有建制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并同步推进配套管网建设。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累计建成投运149座镇以上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达705.8万吨/日,其中县以上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厂86座,设计处理能力573.2万吨/日,处理率达到68.2%。今年计划建成的100个(实际安排106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已全部开工建设,到10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24.2亿元,有94个镇污水处理项目提前建成或基本建成,其中太湖流域的74个镇有43个已建成或基本建成;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污水收集管网600公里,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5%左右。二是全面开展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治理设施建设。2006年以来,这方面已累计投资55亿元。目前,全省65台12.5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已有51台建成脱硫设施,已脱硫的装机容量占全省12.5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总容量的84.7%。同时,省政府要求省内所有燃煤火电机组,包括国家减排责任书中未作要求的机组,必须在2010年底前建成脱硫设施。目前剩余的14台未脱硫现役机组中,除台州电厂5台13.5万千瓦机组计划在2009年前关停外,其余9台共397万千瓦机组均已开工建设脱硫设施。三是加强热电企业脱硫设施配套。全省共有137家热电企业安装了烟气二氧化硫在线监测装置,今年上半年已全部通过环保验收;杭州、宁波、绍兴等市开展了热电企业脱硫设施改造,循环流化床锅炉逐步实行炉外烟气脱硫,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各地还严格执行“以热定电”政策,热电联产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四是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改造。2006、2007两年全省共治理2908家工业企业,投入治理资金106亿元,大幅度削减了污染物排放量。五是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近3年来,全省累计完成196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建成生态养殖小区491个,已关停禁养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场。今年底止,全省可完成存栏猪200头以上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其中杭嘉湖太湖流域可完成存栏猪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污染治理。大力推行平原农村“户三包、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和山区农村“统一收集、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模式,新建改建1221座乡镇垃圾中转处理设施,23236个行政村实行了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全省已有5253个行政村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实施“百万农

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累计建成沼气池108,5万立方米。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累计整治农村河道已超过1.6万公里。

(三)围绕巩固提升减排绩效,着力构建减排长效监管执法体系。

一是加大减排监管力度。全力建设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体系,经过“811”整治特别是去年以来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已经建成8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60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1452家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装置,今年以来已经完成验收全部投入运行,并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全天候实时监控的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网络已基本形成;大力推行日常监管和“百厂千次”飞行监测相结合的污染源监管方法,并将之纳入生态省建设考核,省本级从2005年开始,每年安排1000家次以上的“飞行监测”,对全省重点污染源实施突击性抽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监管效果。今年1E9月,全省“飞行监测”企业达标率达72.6%,比2006年提高17.9个百分点。二是持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全省上下每年都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联合执法行动,不断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处罚额连年居全国首位,有力震慑了违法排污行为。坚持重点环境问题挂牌督办制度,在进一步巩固深化上一轮“811”行动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又梳理出“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第一批省级挂牌督办的11个重点环境问题,从今年5月开始,实行省级有关部门分区包干蹲点督查制度,整治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年底前,杭新景高速公路沿线小冶炼污染、湖州南浔旧馆镇有机玻璃污染、衢州常山化工园区环境污染3个重点环境问题有望实现“达标摘帽”。三是开展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我省作为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省份,在去年8家企业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又在190家国控、省控重点企业开展试点。环境监督员制度的推行,强化了企业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有力促进了污染减排。

(四)围绕动员引导全社会参与污染减排,着力强化法规政策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

近三年,是我省环保立法进程最快、法规规章出台最多的三年。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先后制定颁布了《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等15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努力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一是制定实施《积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我省环境保护的意见》(浙政办发[2007]47号)等政策,引入市场手段,运用经济杠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参与环保基础设施、污染减排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二是建立差别发电计划制度,实施符合城排要求的脱硫电价补贴政策,引导和促进未脱硫机组加快脱硫设施建设步伐。三是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在太湖流域和各地开展了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嘉兴等地已成立了排污权交易中心,试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年,省委、省政府又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作为重点课题,由分管副省长牵头开展调研,目前已经编制《浙江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方案》,正抓紧上报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将我省列为排污权交易试点省份。四是积极推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金融环境政策。通过建立相关联席会议和信息通报制度,发挥金融杠杆的制约作用,“倒逼”企业加大污染减排力度。五是推行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全省对近3000家工业企业进行了环保信用等级评价,公开了相关信息,并开展群众参与监督环境违法有奖举报等活动,健全社会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参与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主动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3年来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的生产力布局和有限的环境容量,决定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产业、城镇和人口的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必将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节能减排领域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问题还亟待破解,有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还不够到位。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产业调整升级相对滞后,高耗能、高排放的经济结构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受历史遗留和当前加快发展需求的双重制约,依靠工业带动和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经济增长的局面仍将占据主导。我省企业点多面广,一些地区产业低、小、散特征明显,无序耗能、无序排放的现象在局部地区依然突出。而且,在一定时期内,我省产业结构重化趋势明显,节能减排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依然偏低,从根本上制约了节能减排的效果。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全省第三产业比重平均每年要递增1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到45%。到去年底,全省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0.7%,2006、2007年两年仅分别提高了0.1、0.6个百分点。目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1%,比2002年仅提高了0.14个百分点。从污染减排来看,全省结构减排措施产生的化学需氧量削减量占全部削减量的比例偏低,2007年只有20%左右,今年上半年降为15%。

(二)能源消耗刚性增长,企业节能潜力和空间有限。我省有发展临港工业的优势。近年来,一批临港石化、钢铁、造纸等高耗能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今后三年,仅冶金、化工、建材这三大行业又有19个高能耗项目将相继投产,新增用能将高达720万吨标煤,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达6万多吨。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我省居民生活用能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夏、冬季用电高峰全省空调负荷接近1000万千瓦,已占全省最高统调负荷近1/3,居民个人拥有汽车数量近5年来年均增长23.8%,总数已达238万辆,节能降耗和城市空气质量改善面临着新的更大挑战。与此同时,2007年我省0.83吨标煤的万元GDP能耗,已远低于全国“十一五”末即2010年0.98吨标煤的目标值,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三)部分地区污染治理设施建、管、用脱节,制约了污染减排能力的发挥。一些地区虽然污水处理厂建成了,但是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明显滞后,污水截污纳管率、处理率仍然偏低。截至今年8月,全省123家已纳入统计的污水处理厂中,处理负荷率在60%以下的有31家,占25%。与此同时,企业包括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尚不稳定,局部超标排放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飞行监测”达标率虽然已有明显提高,但离80%的目标要求仍有较大差距。2007年度由省级监测机构实施监督监测的60家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总体达标率仅为60.5%。部分污水处理厂虽然达标排放,但排放浓度偏高,减排效果不明显。一些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还未得到妥善处置。个别燃煤火电机组的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热电企业脱硫设

施投运率普遍不高,也放空了减排能力。

(四)政策综合效应不明显,节能减排能力建设亟待加强。这几年围绕节能减排,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但是,如何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还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匹配,还难以满足节能减排的需要,政策的综合作用还不明显。现有的一些政策措施和激励约束机制,如排污许可证、排污权交易、建设项目节能前置审查等,还亟需立法支持。在区域性行业性污染问题的解决、污水处理厂排放达标率及燃煤电厂脱硫机组运行效率的提高、企业中水回用及长效监管等方面,也需要出台更有力的扶持政策。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资金投入必然受到制约,明年的节能减排工作将更为困难。与此同时,随着节能减排任务的加重、要求的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人员配备、装备建设、技术支撑等瓶颈制约更加突出。特别是市、县两级,人员普遍少,装备不足,执法监管能力也亟待进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体来看,我省节能减排工作压力很大,形势不容乐观。要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今后三年的任务更繁重。下一步,省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省的要求,抓紧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2008--2012),进一步创新思路、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完善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确保节能减排指标和任务的完成,推动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着眼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一是督促引导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增强节能减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把节能减排作为保障民生、促进转型升级、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二是切实强化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执行刚性。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省级各有关部门、备市县(市、区)政府按照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要求,抓好本系统、本行业、本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政绩考评体系,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和“一票否决”制。三是着力加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源头控制。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加快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努力实现环境优化发展、节能优化发展。深入开展建设项目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完善化工、造纸、印染、食品酿造、制革、热电行业的环境准入政策,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增长。对未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地区和行业,严格实行区域限批和行业限批。四是全面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抓紧实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各项重点工程,加大江河水系源头地区生态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力度,加快工业设备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生活节能和燃煤电厂脱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扎扎实实提高节能减排能力。

(二)坚持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狠抓节能降耗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狠抓结构节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幅继续高于全部工业增幅。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积极构筑现代工业体系,加大装备制造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快高能耗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分步实施电力、冶金、水泥、氮肥、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加大集中供热范围内小锅炉拆除力度,加快关停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常规燃煤火电机组。2010年底前,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关停327.8万千瓦小火电机组任务。二是狠抓技术节能。加快实施“958”行业龙头骨千企业技术赶超计划,每年组织实施100个技术赶超项目。着力推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化纤、石化、服装、家电、照明电器等行业技术改造与创新,加快电力、建材、化工、冶金、印染等高耗能行业技术改造步伐,进一步拓展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技术改造工作。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大力推进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今后三年,力争全省每年节能技术改造资金投入超过100亿元,每年新增节能能力300万吨标煤以上。三是狠抓管理节能。健全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建立重点用能单位动态监督跟踪检查机制,健全重点耗能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督查和能源审计。强化公共机构和服务业节能管理,对年耗电300万千瓦时以上的商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和政府大楼等加大节能监管力度。强化能耗限额标准实施力度,加快健全标准体系,开展重点耗能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管理技术和经验,推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备领域节能管理。

(三)深入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强力推进污染减排重点工程。

一是继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巩固深化上一轮“811”行动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整治成果,抓好“811”新三年行动省级督办的11个重点环境问题的整治,逐个落实整治方案,限期解决污染问题。在今年完成杭新景高速公路沿线小冶炼污染、湖州南浔旧馆镇有机玻璃污染、衢州常山化工园区污染3个重点问题整治的基础上,2009年底前完成宁波临港工业废气污染、萧绍区域印染化工行业污染、丽水经济开发区革基布合成革行业污染问题的整治,2010年底前完成其他5个省级督办的重点环境问题整治。二是继续深化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污染整治。深入实施《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全面落实国家13个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督促企业特别是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加强污染治理和长效管理,切实提高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2009年、2010年重点工业污染源“飞行监测”达标率分别达75%和80%以上。继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今年,要完成15个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到2010年,基本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对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严格实施限期治理,逾期完不成整治任务的坚决予以停产关闭。三是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加强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快推进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建设,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改造,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切实提高城镇污水截污纳管率、处理率和达标率。到2010年,设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其中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市区达到83%;县(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其中太湖流域达到80%,钱

塘江流域达到70%。与此同时,加快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到2010年,全省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四是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继续加强农村垃圾收集处置能力建设。到2010年,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全省新建150个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全面完成年存栏猪100头以上、存栏牛1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户)排泄物治理。与此同时,继续推进重点减排项目实施,特别是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现役电厂脱硫设施建设进度。今年,要确保完成100个建制镇(其中太湖流域74个)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800公里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按照中央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要求,明后两年还要进一步加大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和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并逐年形成有效减排量。2009年,完成嘉兴发电有限公司、嘉华发电有限公司、镇海发电有限公司、温帅l发电厂、舟山发电厂等5家企业9台共397万千瓦的燃煤机组脱硫改造任务,争取关停台州发电厂5台13.5万千瓦机组。

(四)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强化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措施。

一是完善法规政策,依法强化节能减排。积极争取省人大常委会的支持,加快修订和制定《浙江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浙江省废弃电器电子回收处理管理办法》、《浙江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编制实施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专项规划,制订完善行业、企业地方环境标准体系,强化节能减排宏观管理和指导。加快制订推行产品用能限额标准,全面推行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管理制度,加强节能减排预警制度建设,不断强化环境“三同时”管理、排污许可证管理、上市企业环保核查等制度。二是加强执法检查,严格督促节能减排。切实加强节能降耗监管,组织开展节能降耗专项监察执法行动。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定期不定期对大型公共建筑和企业的用能情况进行抽查。继续完善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提升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强化检查和稽查制度,每月组织开展“百厂千次”飞行监测行动,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项督查、暗查,对重点难点环境污染问题实行挂牌跟踪督办。通过加大节能减排执法查处力度,努力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的问题。三是运用经济杠杆,积极引导节能减排。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关于节能节水、环境保护项目的所得税减免规定和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以及节能节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的投资抵免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生态补偿政策,调动各地特别是江河源头地区、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积极性,加大污染减排力度。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快推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继续推进阶梯式水价、差别电价、落后产能退出补偿等改革试点,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促进企业自觉节能减排,提高节能减排绩效。

(五)着力强化保障支撑,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一是狠抓能力建设,强化队伍支撑。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市县节能减排工作机构的人员配备和技术装备水平,持续加强节能减排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思想作风好、政策业务精、行政执行力强的节能减排管理执法队伍。二是加大研发推广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实施节能环保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研发推广清洁能源、兆瓦级大功率风力发电装备、太阳电池多晶硅、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电厂脱硫等关键共性技术。三是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强化服务支撑。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在节能减排规划和标准的制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推广、能耗和污染物统计、节能减排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大力培育节能减排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发展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咨询、项目监理、专业运营、投资担保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立8-10家行业节能技术中心,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特色优势明显的节能服务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设备制造业和环保“第三方治理”为重点,加快形成一批环保产业优势企业。四是深入开展全民行动,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按照国家《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的部署,以新闻舆论宣传为先导,以“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各类创建活动为依托,着力营造节能减排的浓厚社会氛围,引导机关部门主动参与实践,促使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各界积极投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是对政府工作的直接支持和推动。省政府将以这次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为契机和动力,着力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听取和落实审议意见,在前些年工作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动员组织全省各级政府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环境更加优美”的战略要求,认真落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相关决定和决议,再接再厉,克难攻坚,狠抓落实,不断开创全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双丰收。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作者:陈加元

第3篇:关于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

代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检察院,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6年以来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情况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承担着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和提起公诉,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对诉讼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的重要职责。2006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在省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全面落实省十届人大四次、五次会议精神,始终把法律监督作为贯穿各项检察工作的主线,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至2007年6月(下同),全省共依法批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104802人,提起公诉123745人,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1898件,提起刑事、民事和行政抗诉964件,为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全面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加强刑事立案监督。注重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也注意监督纠正不该立案而立案、违法插手民事经济纠纷等问题,全省共监督侦查机关立案侦查该立而未立的案件1086件,监督侦查机关撤销不该立而立的案件770件。坚持突出重点,着力监督打击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危及群众安全感的犯罪,监督立案侦查故意伤害、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212件,盗窃、抢劫等多发侵财性犯罪258件,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恶势力犯罪141件,涉毒涉赌犯罪55件。注重监督实效,落实监督立案案件的跟踪措施,侦查机关已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772人,已经提起公诉的案件中法院作出有罪判决601人,其中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164人,死刑缓期执行2人,结案率、重刑率均位居全国前列。认真分析立案监督案件中暴露的问题,采取发检察建议等形式促进刑事立案的规范化,省检察院与省公安厅联合调研,共同制定实施了规范刑事立案工作的制度。

加强侦查活动监督。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既依法追究遗罪漏犯,又严防冤及无辜,依法决定追捕882人、追诉727人,不捕5113人、不诉1265人。加强对案件的审查和把关,对证据不足的决定不捕1885人、不诉141人,对不构成犯罪和法律规定不予追究的决定不捕1008人、不诉70人。认真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双方当事人自愿和解的轻微犯罪等决定不捕369人,不诉184人。加强对侦查活动合法性的监督,监督纠正刑讯逼供等严重违反程序、侵犯人权问题200件次。针对刑拘中存在的不规范情况,省检察院会同省公安厅开展监督试点,积极探索加强对刑拘后未提请批捕案件的监督。

加强刑事审判监督。重点抗诉纠正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共提出抗诉195件,法院已审结152件,改判53件,其中,纠正有罪判无罪2件,重罪轻判38件,轻罪重判6件,改变事实定性7件。如被告人吴道江、王新伟贩卖假海洛因38.9克,一审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和五年。温州市检察院审查后以被告人犯罪未遂,依法可以从轻、减轻处罚为由提出抗诉,二审分别改判为有期徒刑五年和二年。为改变刑事抗诉工作长期相对薄弱的状况,2006年初省人民检察院在公诉部门设立抗诉科,抽调办案骨干充实力量,并实行上级检察院对刑事抗诉书补充说明、分管检察长和处科长带头出庭等措施,切实予以改进和加强。2006年全省刑事案件抗诉数、改判数比上一年分别上升54.7%和37.7%,今年1至6月同比又分别上升5.2%和5%。同时,加强了对审判活动中违反程序审理情况的监督,提出纠正意见24件次。

加强刑罚执行监督。突出加强对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建立健全逐案审查、逐件登记、逐人建档的长效机制,对违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不按规定交付执行等情况提出纠正意见782人次,已纠正772人次。认真贯彻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要求,加强对减刑、假释与罚金挂钩问题的监督,现法院已暂停减刑、假释与罚余的挂钩。开展监外执行专项检查。监督监外执行罪犯142人,提出纠正脱管、漏管意见4人次,监督重新收监执行2人。加强对监管活动的监督,对违法会见、通信、提审等情况提出纠正意见311人次,已纠正307人次。认真开展第二轮派驻监管场所检察室规范化建设,安装应用监所检察管理系统网络版软件,推进派驻检察室与监管单位的计算机联网,促进监所检察规范化、信息化。在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监狱管理机关的支持下,有97个检察院实现了与监管单位的计算机联网,82个检察室被评为三级以上规范化检察室,其中,6个被评为全国一级规范化检察室。

加强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创新基层检察院的民事行政检察职责,突出监督重点,着力抗诉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共提出民事行政抗诉769件。深入开展民事行政抗诉书说理改革,提高抗诉案件再审改判率,在法院已审结的609件民事行政抗诉案件中,改判230件,调解结案181件,两者共占审结总数的67.5%。在审判机关的支持下,积极开展运用再审检察建议、由同级法院自行启动再审程序工作,共提出再审检察建议388件,法院采纳71件。整合民事行政检察力量集中消化积案,开发应用民事行政检察网上办案软件,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倒三角”、大量积压在省检察院的情况得到彻底改变。注意从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出发,对不服人民法院正确裁判的823件申诉,做好当事人的服判息诉工作。

突出查办司法不公背后的腐败案件。深刻认识惩治司法腐败既是增强法律监督实效的重要手段,更是防止司法不公的治本之策,把惩治司法腐败始终作为诉讼监督的重点,共立案侦查司法人员职务犯罪78件,其中贪污贿赂犯罪36件,渎职侵权犯罪42件。坚持把诉讼监督与查处司法腐败紧密结合起来,恢复民事行政检察和监所检察部门的侦查职能,全省民事行政检察和监所检察部门直接立案侦查民事行政审判人员和监管干警职务犯罪24件。完善侦查监督、公诉等内设机构发现和移送司法腐败线索的责任和奖惩机制,根据内部移送线索立案查处2l件,占司法人员案件总数的26.9%。在查处的司法人员中,科级以上干部34人,担任领导职务的29人,不少案件有影响、有震动,起到了办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

(二)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增强监督效果。

开展逮捕工作专项检查。为了提高逮捕工作质量,2006年,省检察院会同省公安厅,采取各地集中自查、上级重点抽查、各市交叉检查等措施,对2005年受理批捕的69937名犯罪嫌疑人的批捕情况、逮捕执行情况、批捕后变更强制措施情

况等开展专项检查,发现和纠正了把握逮捕条件过宽或过严、执行逮捕不及时、批捕后变更强制措施不当等问题,并共同制定实施了规范批准逮捕和执行逮捕的制度。今年3月,又部署了对2006年度逮捕质量有缺陷案件的专项检查,集中清理纠正犯罪嫌疑人批捕后被判处管制、拘役、单处罚金、缓刑等五类逮捕质量有缺陷的案件。

开展查办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渎职犯罪专项工作。针对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问题,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开展了集中查办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渎职犯罪专项工作。共查办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渎职犯罪196件,其中,重特大案件88件,占45%。今年1月,又部署了查处重大责任事故涉及的渎职犯罪专项行动,同步参加事故调查,严肃查处事故涉及的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

集中处理涉检信访问题。根据中央、省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部署,从2003年起连续五年开展了集中处理涉检信访问题专项工作。2006年以来,各级检察院采取重大疑难信访案件领导包案、领导下访巡访、上下级检察院联合接访、邀请人大代表共同接访等措施,对受理的涉检信访进行全面清理,逐案排查。共接待和处理各类信访38636件,其中,重大疑难信访案件526件,已办结492件,息诉282件。为切实解决重复访、来省进京访,今年3月,开展了涉检信访责任倒查专项活动,省、市检察院分别确定10件左右重点案件,正在进行责任倒查。经过努力,全省涉检信访开始回落,今年1至6月涉检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2%,来省进京访同比下降26.6%。

开展对死刑二审案件的法律监督。紧紧依靠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的重视支持,增设专门工作机构,向全省遴选22名公诉骨干,与省法院一起,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死刑二审案件审理方式改革。省检察院从2006年6月1日起对所有死刑二审案件依法进行审查,派员出席法庭,开展审判监督。共对确有错误的死刑判决、裁定提出抗诉6件,法院已审结3件,改判2件;对审判活动中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6件次。被告人黄世荣因故意杀人,一审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省检察院审查认为被告人罪行极其严重,应立即执行死刑,遂提出抗诉,二审依法予以了改判。

巩固已经开展的专项监督成果。从2003年起,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全省检察机关先后开展了为期一至二年的经济犯罪立案监督专项行动,打击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人权犯罪专项工作,以纠正刑讯逼供为重点的专项侦查监督,集中清理纠正超期羁押专项工作和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专项检查等六个专项监督活动。2006年以来,各地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深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共监督立案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经济犯罪148件,查办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侵犯人权犯罪10件,全省检察环节连续4年实现了无超期羁押。

(三)强化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努力做到公正、严格、文明执法。

自觉接受外部监督。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意见和监督法,增强党的观念和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建立健全接受党委领导、人大监督的经常化和规范化工作机制。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依法接受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制约,共受理公安机关复议复核不批捕、不起诉决定421件,改变原决定20件。深入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人民监督员共监督拟作撤案、不起诉和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三类案件245件,不同意原处理意见12件,检察机关采纳5件;探索开展人民监督员对立案不当等五种情形的监督,努力构建刚性的外部监督机制。

深入清理执法中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回头看”,以职务犯罪侦查等部门和环节为重点,深入清理纠正执法中的不规范问题。采取一季一通报等措施,扎实推进扣押冻结款物专项检查,清退扣押冻结款物300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扣押冻结款物制度。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接受省委巡视,对2005年以来办理的不立案、不批捕、不起诉、撤案、法院判无罪等重点案件进行全面检查,依法纠正处理不当案件14件,决定予以赔偿25件。今年,又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带队,深入11个市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基层检察干警意见,确定重点清理不文明办案、不执行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和职务犯罪侦查阶段律师会见难等问题。省检察院自身的查摆整改情况,将向全省检察机关通报,接受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坚持边整边改,严肃处理。2005年4月,温州市中级法院决定瑞安市检察院、法院对叶银顺等三人共同承担赔偿责任,但直到今年4月仍未执行。省检察院发现后即责令瑞安市检察院立即纠正,现该院已作了赔偿,并进行了认真整改。

建立健全规范执法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委政法委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部署,以建立健全办案流程、执法责任制、案件质量考评机制、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执法公开制度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全省共修订制度870项,制定新制度771项。省检察院围绕执法不规范的多发岗位、环节和问题,出台了规范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等4个方面14项涉及检察工作全局的制度规范。在此基础上,省检察院组织起草了涵盖各项工作操作规程、工作流程的《浙江检察工作规范》,今年初已印发全省执行。目前,正在开发集动态管理、流程跟踪、质量监控、考评对接等功能在内的办案软件,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基本实现执法办案的网上流程管理、网上审批和网上监督。

改革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内设机构之间的制约,坚持职务犯罪案件受理、立案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申诉赔偿由不同内设机构承办,前后环节互相制约。强化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监督,严格执行职务犯罪案件立案、逮捕报上一级检察院备案和撤案、不起诉报上一级检察院批准的制度。开展检务督察试点,以纠正违法办案、保证案件质量为中心,强化对自身执法的全面动态监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大对违法违规办案的查处力度,共查处违纪检察人员4人。

(四)切实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为履行职责奠定坚实基础。

着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大力加强思想纪律作风建设的同时,适应执法办案的新形势新要求,实行学历教育、业务培训、岗位技能训练、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理论研讨“五管齐下”,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化素质。全省检察干警本科以上学历的已达77.2%,其中研究生占5.3%,同时涌现出不少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业务人才。在去年全国公诉人评选中,我省有2人同时获全国十佳公诉人,1人获全国优秀公诉人称号;今年全国检察系统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9人中我省有2人。

目前,我省已有获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等全国称号的业务人才15人,全省检察业务专家等省级称号的业务人才69人,有83人入选了全国、全省两级各类业务人才库。

积极创新完善法律监督机制。与我省经济社会先发相适应,在深化检察改革的同时,不断探索强化法律监督的有效措施,推动机制创新、工作创优。主要有:推动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省检察院与14家省级执法部门联合制定工作衔接机制,2006年来,共建议有关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80件,数量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探索对严重侵害国家利益的民事案件提起诉讼和支持起诉,依法督促、支持民事起诉692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3亿余元;增强法律监督的说理性,率先推行民事行政抗诉说理、不捕说理,实行涉检信访疑难复杂案件“公开听证、阳光息诉”与不起诉案件的公开审查,提高执法的公信度。同时,着眼于以理论创新推动机制创新,加强检察理论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连续5年保持了全国领先。

大力加强检察基础工作。去年7月,省检察院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检察基础工作的意见》,积极推动各级检察院以加强业务基础性工作、检察工作规范体系、信息化平台、队伍专业化和检务保障五方面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应用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破解法律监督的难点问题。目前,信息化方面,有80%的检察院已安装使用办案、办公管理软件,讯问监控系统、民事行政检察网上办案系统等已在全省实现一体化应用,控告申诉信息管理、网上举报系统等二十余个项目得到不同程度应用,有的检察院已初步实现与公安、法院、行政执法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完善业务机制方面,确定建立检察机关同期介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机制等八个课题,在部分检察院开展了试点,省检察院全面征求各市县检察院意见,修改完善了业务考评机制;强化检务保障方面,依靠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努力解决编制紧张、人才短缺、经费困难等问题,保障和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二、当前法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监督力度、质量和效果需要提高。有的立案监督重点不突出,监督撤案比监督立案案件多,监督立案案件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多,有的甚至仅被判处免于刑事处罚,社会效果不好。有的不重视监督纠正侦查活动中的程序违法情况。有的怕影响关系不敢提出刑事抗诉,抗诉水平低,抗诉后自行撤回和被裁定维持原判的多,有的甚至连续三、四年没有抗诉案件。有的不重视监督附加刑,对预缴罚金等违法问题监督不力。有的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少,抗准率低,不重视平等维护双方当事人权益,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有的甚至引发当事人上访。

(二)自身执法不规范的情况仍有发生。有的对职务犯罪嫌疑人长时间连续审讯,使用不文明语言,极个别的甚至搞变相体罚。有的讯问录音录像不同步、不全程。有的自行收取取保候审保证金,甚至罚没取保候审保证金。有的不依法保护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不及时安排律师会见当事人。有的不告知当事人不服逮捕决定有权申请人民监督员监督,不组织人民监督员对“五种情形”开展监督。有的二审案件向法院借阅案卷时间过长。少数案件质量不高,2006年以来被法院判无罪的14人。

(三)法律监督能力还不适应工作需要。依法独立查办职务犯罪大案要案的水平不高,办案的科技含量低。刑事抗诉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民事行政检察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缺乏,工作机制还不完善。省市检察院对下工作领导、业务指导水平不高,帮助基层检察院解决实际困难不多,业务考核仍然有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

(四)法律监督的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案多人少矛盾极为突出,2006年,我省检察机关以全国1/32的干警办理了全国1/12的批捕起诉案件;一些检察院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检察院办案用房、专业技术用房紧张,公用经费达不到省检察院和省财政厅共同下发的最低保障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监督工作开展。

以上问题,省检察院将负起领导责任,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的主要措施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检察工作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检察机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牢牢把握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一)要在提高监督意识上下功夫,增强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继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通过学习教育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检察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牢固树立监督意识,突出履行职责中的监督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工作,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继续走在前列贡献力量。

(二)要在加大法律监督力度上下功夫,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认真履行批捕、起诉、查办职务犯罪等法律监督职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重点监督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突出问题。在刑事诉讼监督中,着重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及违法插手经济纠纷、不该立案而立案等问题;切实加强刑事抗诉工作,对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依法抗诉,提高抗诉质量。在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中,重点监督严重违反法定程序以及因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而导致错误裁判的案件。不断强化对人权的司法保障,依法纠正侵犯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等违法情况。严肃查处司法人员职务犯罪,坚决清除司法领域中的腐败现象。继续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

(三)要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法律监督工作机制。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深化检察改革的意见,加大改革组织实施力度。继续抓好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完善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机制,提高法律监督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增强执法透明度,以公开促公正。同时,深入实施《关于加强检察基础工作的意见》,重点推进信息情报、外部协查、侦查一体化等业务基础性工作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夯实法律监督的基础。

(四)要在规范执法上下功夫,促进自身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以对党的事业、对检察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继续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突出规范职务犯罪侦查活动,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反映强烈就优先解决什么问题。深入抓好《浙江检察工作规范》的学习贯彻,加快开发应用办案软件,促进业务、队伍、信息化“三位一体”建设。健全执法责任和责任查究制度,落实检务督查机制,保证法律监督职能有效实现。

(五)要在加强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以公正执法为核心,以专业化建设为方向,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强化业务能力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在敢于监督的基础上,提高善于监督、规范监督的能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维护检察队伍的良好形象。

代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这次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是对检察工作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强大动力。希望省人大常委会继续加大对检察工作的监督力度,强化执法检查;继续关心支持检察机关的各项工作,帮助协调解决一些突出问题,促进检察机关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我省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浙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作者:陈云龙

第4篇: 教师个人工作履职情况报告

尊敬的威信县教育局党委:

现将本人个人情况及近年来工作履职情况向局领导陈述如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叫赵勇,男,汉族,1973年10月出生,1993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3年9月至1996年8月在xx乡x小学工作,1996年9月至2009年8月在xx小学工作(历任学校教研组组长、政工干部、副校长),2009年9月调xx乡中心学校工作至今。主要负责教师培训、学校安全管理、绩效工资发放、德育等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师、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优秀组织者等荣誉称号。

二、政治思想

自调入xx乡中心学校以来,如何踏踏实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辜负上级对我的期望,使我的工作得到同事及教师们的认可,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深感身上的担子不轻。为更好地完成工作,我在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关心国家大事,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工作中,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思想,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利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使自己在学习与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工作情况

1、以身作则,勤于律己。

从调入乡中心学校那天开始,我就牢牢记住:各项工作要以身作则,既要做指挥员,同时又要做士兵。于是,近两年以来,我踏踏实实地落实上级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做的过程中,我把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做为座右铭。除了正常的上班时间,我放弃了许多双休日,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每学期加班不下40天。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把单位当成家。对单位大大小小的工作,本人都认为是自己的份内事,以身作则、默默工作。在抓好自己所负责的教育管理工作外,不折不扣地完成了校长交办的大量临时性任务。有付出就有回报,我的工作获得了学校校长、同事们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2、努力学习,提高工作水平。

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时刻牢记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惟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育工作管理者也一样,要更好地适应分管的教育工作,更好的指导、解决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各类问题,自己必须具有较丰富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及理论水平。近两年来,我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吸收教育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积极参加新课程标准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及学生评价新课标、新理念、新策略等的学习;加强对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的了解,使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由于本人有爱学习的习惯,所以能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及时把握不同时期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脉膊,及时向全乡教师传达相关信息,组织安排老师们学习、交流,使教师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3、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工作不断进步。

当今时代,科学突飞猛进,办学思想也正在不断变革。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有许多领域值得我们去研究。同时,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不完善的地方也值得我们探讨、改革。因此,在所负责的学校师训、安全、德育的决策、组织、指导等过程中,我始终与李宗全校长保持高度一致,注重以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意识来梳理工作思路。近年来,在开展教学教研、常规教学检查、安全工作检查、新教师岗前培训、目标责任制管理、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中,本人都尽职尽责,创造性开展工作,圆满、出色地完成工作内容。

4、团结协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第5篇:教师个人工作履职情况报告

尊敬的威信县教育局党委:

现将本人个人情况及近年来工作履职情况向局领导陈述如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叫赵勇,男,汉族,1973年10月出生,1993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3年9月至1996年8月在xx乡x小学工作,1996年9月至2009年8月在xx小学工作(历任学校教研组组长、政工干部、副校长),2009年9月调xx乡中心学校工作至今。主要负责教师培训、学校安全管理、绩效工资发放、德育等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师、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优秀组织者等荣誉称号。

二、政治思想

自调入xx乡中心学校以来,如何踏踏实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辜负上级对我的期望,使我的工作得到同事及教师们的认可,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深感身上的担子不轻。为更好地完成工作,我在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关心国家大事,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工作中,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思想,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利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使自己在学习与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工作情况

1、以身作则,勤于律己。

从调入乡中心学校那天开始,我就牢牢记住:各项工作要以身作则,既要做指挥员,同时又要做“士兵”。于是,近两年以来,我踏踏实实地落实上级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做”的过程中,我把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做为座右铭。除了正常的上班时间,我放弃了许多双休日,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每学期加班不下40天。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把单位当成家。对单位大大小小的工作,本人都认为是自己的份内事,以身作则、默默工作。在抓好自己所负责的教育管理工作外,不折不扣地完成了校长交办的大量临时性任务。有付出就有回报,我的工作获得了学校校长、同事们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2、努力学习,提高工作水平。

3、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工作不断进步。

当今时代,科学突飞猛进,办学思想也正在不断变革。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有许多领域值得我们去研究。同时,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不完善的地方也值得我们探讨、改革。因此,在所负责的学校师训、安全、德育的决策、组织、指导等过程中,我始终与李宗全校长保持高度一致,注重以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意识来梳理工作思路。近年来,在开展教学教研、常规教学检查、安全工作检查、新教师岗前培训、目标责任制管理、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中,本人都尽职尽责,创造性开展工作,圆满、出色地完成工作内容。

4、团结协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团结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根据领导的安排与同事和谐相处、分工协作、同心协力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落实在于各学校行政班子以及每一位教师。我们的教师队伍又是富有创造力的群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潜能,调动其积极性是保证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开展的前提。因此我始终明确自己的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努力营造领导与领导、领导与老师之间融洽的工作关系,是我工作与做人的根本。近两年来,我始终抱着“学无先后,贤者为师”的思想,虚心学习、尊重教师、尊重领导,与同事、老师们团结协作。重大事项能及时征求校长、副校长意见,合理采纳基层学校行政、老师们的意见,形成共识,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更有条理、更有实效。

四、主要业绩

1、比较出色地完成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如“六一”文艺汇演、学生综合素质成果汇报演出、教师科学发展观演讲比赛、学生森林防火演讲比赛、教师篮球运动会等,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安全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各项制度措施健全完善,各类材料上报及时准确,安全管理台帐清晰有序。各校教师安全管理意识得到不断增强。近年来,我乡各校无一例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深入展开。在2010年度全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考核中,我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荣获一等奖。

3、积极协助校长抓好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案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加强教师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和管理,痕迹资料齐全。全乡教师中无违纪违法现象出现,为塑造一支廉洁奉公、师德高尚教师队伍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2010年我校被县教育局授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4、积极组织全乡教师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全员培训、校长培训、特岗教师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履职晋级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修养。我校在2010年被县教育局授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先进单位”。我个人被县教育局授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优秀组织者”。

5、积极做好学校工作宣传报道工作。近两年来,收集和整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做法、特色经验以及图片资料,在“两基”国检时期完成了13块展板的设计与制作,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同时撰写我校教育教学新闻稿件40余篇,在昭通新闻网、威信新闻网、威信县教育信息公开网站获得刊载。有效提升了我乡小学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自我评价

在乡中心学校工作期间,本人能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到“事业第

一、单位第一”,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在校长及学校班子的领导下一起带领全乡教师勤奋工作,默默耕耘。在思想上,我能努力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认真执行上级方针政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在自身素质上,能注意自身的学习提高,不断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作风上,能够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平易近人、与人为善;在工作上,有较强的事业心,有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有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在工作业绩方面,没有辜负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能较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前进与发展付出自身最大的努力。

以上就是我本人近年来的工作履职情况,诚请局领导批评指导。

第6篇:教师个人工作履职情况报告

尊敬的威信县教育局党委:

现将本人个人情况及近年来工作履职情况向局领导陈述如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叫赵勇,男,汉族,1973年10月出生,1993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3年9月至1996年8月在xx乡x小学工作,1996年9月至2009年8月在xx小学工作(历任学校教研组组长、政工干部、副校长),2009年9月调xx乡中心学校工作至今。主要负责教师培训、学校安全管理、绩效工资发放、德育等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师、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优秀组织者等荣誉称号。

二、政治思想

自调入xx乡中心学校以来,如何踏踏实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辜负上级对我的期望,使我的工作得到同事及教师们的认可,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深感身上的担子不轻。为更好地完成工作,我在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关心国家大事,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工作中,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思想,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利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使自己在学习与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工作情况

1、以身作则,勤于律己。

从调入乡中心学校那天开始,我就牢牢记住:各项工作要以身作则,既要做指挥员,同时又要做“士兵”。于是,近两年以来,我踏踏实实地落实上级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做”的过程中,我把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做为座右铭。除了正常的上班时间,我放弃了许多双休日,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每学期加班不下40天。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把单位当成家。对单位大大小小的工作,本人都认为是自己的份内事,以身作则、默默工作。在抓好自己所负责的教育管理工作外,不折不扣地完成了校长交办的大量临时性任务。有付出就有回报,我的工作获得了学校校长、同事们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2、努力学习,提高工作水平。

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时刻牢记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惟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育工作管理者也一样,要更好地适应分管的教育工作,更好的指导、解决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各类问题,自己必须具有较丰富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及理论水平。近两年来,我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吸收教育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积极参加“新课程标准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及学生评价”“新课标、新理念、新策略”等的学习;加强对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的了解,使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由于本人有爱学习的习惯,所以能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及时把握不同时期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脉膊,及时向全乡教师传达相关信息,组织安排老师们学习、交流,使教师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3、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工作不断进步。

当今时代,科学突飞猛进,办学思想也正在不断变革。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有许多领域值得我们去研究。同时,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不完善的地方也值得我们探讨、改革。因此,在所负责的学校师训、安全、德育的决策、组织、指导等过程中,我始终与李宗全校长保持高度一致,注重以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意识来梳理工作思路。近年来,在开展教学教研、常规教学检查、安全工作检查、新教师岗前培训、目标责任制管理、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中,本人都尽职尽责,创造性开展工作,圆满、出色地完成工作内容。

4、团结协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团结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根据领导的安排与同事和谐相处、分工协作、同心协力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落实在于各学校行政班子以及每一位教师。我们的教师队伍又是富有创造力的群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潜能,调动其积极性是保证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开展的前提。因此我始终明确自己的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努力营造领导与领导、领导与老师之间融洽的工作关系,是我工作与做人的根本。近两年来,我始终抱着“学无先后,贤者为师”的思想,虚心学习、尊重教师、尊重领导,与同事、老师们团结协作。重大事项能及时征求校长、副校长意见,合理采纳基层学校行政、老师们的意见,形成共识,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更有条理、更有实效。

四、主要业绩

1、比较出色地完成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如“六一”文艺汇演、学生综合素质成果汇报演出、教师科学发展观演讲比赛、学生森林防火演讲比赛、教师篮球运动会等,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安全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各项制度措施健全完善,各类材料上报及时准确,安全管理台帐清晰有序。各校教师安全管理意识得到不断增强。近年来,我乡各校无一例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深入展开。在2010全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考核中,我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荣获一等奖。

3、积极协助校长抓好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案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加强教师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和管理,痕迹资料齐全。全乡教师中无违纪违法现象出现,为塑造一支廉洁奉公、师德高尚教师队伍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2010年我校被县教育局授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4、积极组织全乡教师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全员培训、校长培训、特岗教师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履职晋级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修养。我校在2010年被县教育局授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先进单位”。我个人被县教育局授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优秀组织者”。

5、积极做好学校工作宣传报道工作。近两年来,收集和整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做法、特色经验以及图片资料,在“两基”国检时期完成了13块展板的设计与制作,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同时撰写我校教育教学新闻稿件40余篇,在昭通新闻网、威信新闻网、威信县教育信息公开网站获得刊载。有效提升了我乡小学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自我评价

在乡中心学校工作期间,本人能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到“事业第

一、单位第一”,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在校长及学校班子的领导下一起带领全乡教师勤奋工作,默默耕耘。在思想上,我能努力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认真执行上级方针政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在自身素质上,能注意自身的学习提高,不断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作风上,能够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平易近人、与人为善;在工作上,有较强的事业心,有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有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在工作业绩方面,没有辜负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能较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前进与发展付出自身最大的努力。

以上就是我本人近年来的工作履职情况,诚请局领导批评指导。

第7篇:2020年河长制工作履职情况报告

9月以来,按照市河委会及市级河长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勠力同心,积极推进浏阳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全力维护浏阳河碧水清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浏阳河水质情况。9月,浏阳河流域开福区段2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正常,监测频次为每周一次,黑石渡省控断面、三角洲国控断面监测结果显示水质达标,稳定保持Ⅲ类。

(二)泵站流量情况。本月以阵性降雨为主,暴雨(24小时降雨量50至99.9mm)1天、中雨(24小时降雨量10至24.9mm)2天、小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mm)4天,泵站服务区内未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积水情况。截止xxxx年9月23日,泵站污水总提升量1109.74m3,排渍泵站无排渍。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明晰责任,勠力同心攻难关

9月5日,中共长沙市开福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拥兵主持召开全区xxxx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暨河长制工作调度会。会议充分肯定河长制工作,同时强调,当前水污染防治和河长制落实工作与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要进一步明晰河长职责,对河长“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线管护、执法监管等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发动全民参与,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全面落实河长制为抓手,系统治水、科学治水,打赢水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

(二)牢固制度,求真务实抓整改

9月11日下午,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巡河工作,实地察看了相关排口运行及河堤河面保洁和市容秩序情况。对巡河时发现的相关问题,当即要求相关部门和街道要坚决守住底线,杜绝污水下河;

要对两岸垃圾及时做好清理,确保整洁;

要加强对岸边垂钓者的宣教,及时进行疏导。下一步,开福区浏阳河河长办将继续严格落实“x、x"主题教育的精神要求,狠抓浏阳河河长制工作,切实保障浏阳河水清岸绿景美。

(三)加快进度,快马加鞭促建设

一是田心港排渍泵站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总投入约150万元,结合开福区自建的水站一起拟定建设方案,已完成立项,中介设计委托,现阶段正在走地勘,下一步将完成田心港与自建水站的设计报住建施工图审查。

二是开福、金霞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开福扩容提标:项目环评、水土保持、防洪等报批资料已入窗,现正等待相关市直部门批复;

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方案已编制完成,现正等待市人民政府召开会议审查;

项目全过程咨询招标、管道迁改及安装、紫外线消毒池和出水提升泵站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出水泵站及紫外线消毒部分基坑支护已开标。金霞扩容提标:目前该单位正在等待市住建局完善市政府相关批示文件要求后开展项目国土收回手续办理工作;

项目环评、安评(预评价已完成)、水土保持、防洪评价、排污口设置论证等手续正在积极推进中。

三是月湖大市场、朝正垸片区雨污分流。主要对片区排水管网错接、漏接、损坏、淤塞等问题进行整改排查。8月份,月湖大市场进场施工,目前已开挖沟槽7496米,铺设污水管1337米,铺设雨水管4161米,新建房屋落水管749米,新建污水井32个,新建雨水井62个,新建雨水口136个,新建化粪池9座,新建隔油池6座,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

朝正垸片区雨污分流项目,已开挖沟槽3796米,铺设污水管1576米,铺设雨水管1046米,新建房屋落水管704米,新建污水井30个,新建雨水井22个,新建雨水口84个,新建化粪池4座,新建隔油池6座,完成总工程量的20%;

按照考核要求,两项目整体于xxxx年12月全部完工。四是科大景园社区危房拆除及周边整治。6月危房拆除,同时对该段岸线进行挡土护坡修复、护坡复绿、周边水系修复等后续整治工作,8月进场施工,各项工作按计划进度推进。

三、存在问题

田心港、金霞泵站扩容改造。项目施工招投标手续已完成,已组织施工单位进场实施,其中田心港泵站的临时配电间已经实施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基坑护桩、止水帷幕及老配电间拆除工作,土建主体部分预计可以在11月底前实施完成;

金霞泵站改造受地块权属纠纷影响,制约建设进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推进治理建设工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加快泵站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雨污分流项目进度,同时积极协助金霞、开福污水厂提标扩容工程,努力让浏阳河整体水质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继续坚持常态调度机制。以河长制工作为重要抓手,发挥各级河长和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紧密配合,积极协作。严格坚持落实定期巡查调度、河道河滩保洁、信息报送等常态机制,确保浏阳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

三是继续坚持多角度全方位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户外广告等宣传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治水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民治水良好氛围。

第8篇:县长综治维稳工作履职情况报告

20年,作为县人民政府县长,我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与政府一班人,积极投身综治工作实践,始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致力于形成社会治安社会治、综合治理综合抓的格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实现了社会大局稳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抓源头,

着力强化源头控管

作为县人民政府的带班人,我十分注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依法执政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不断建立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定、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对那些凡是关系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凡是事关发展的政策举措等关键性环节,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人事调整、政绩考核等重大事项,事前都进行深入的调研论证,充分吸收人大、政协、社会各界的意见,然后提交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讨论决策,以求尽最大力量避免因政府新决策引发新问题和新矛盾。一年来,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15次,议定重大决策事项30余项,既有效推进了工作,又确保了稳定而不引发新的矛盾。同时,我特别注重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推进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范化、制度化,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有效提升了政府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推动了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抓基础,着力完善工作体系

为强化综治维稳保障,县政府特别注重加大政法综治工作经费投入。县财政今年实际安排政法综治工作经费万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城区电子监控工程建设经费万元,县综治表彰经费15万元,见义勇为奖励基金4.5万元,信访专项经费80万元。村级综治主任被列入村“五大柱头“,工作补贴逐年增加,已达到人均150元/月并列入县财政预算,各乡镇给予相应配套也列入乡镇财政预算。为全面构建综治责任体系,年初,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和县综治委成员单位均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状,明确了责任单位的党政“一把手“为综治维稳第一责任人。对各乡镇、综治委成员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全部建立了综治维稳实绩档案,将其作为建档对象评先评优、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并切实加强了综治维稳工作的日常督查和责任追究。一年来,共对重大工作部署和综治维稳责任落实执行情况进行了4次全面督查,以《督查通报》的形式在全县通报工作开展、责任落实情况。对在全市民调排名靠后的塘村镇党委政府,信访维稳突出的钟水乡沙仁行政村等4个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了“黄牌警告“;对盘江乡党委政府进行了通报批评;对信访维稳责任落实不力的田心乡党委政府实行了“黄牌警告“,免除了该乡党委书记职务。

三、抓排调,着力减少矛盾纠纷

我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要责,注重引导各级各部门大力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筑牢基础防线。全县39个综治委成员单位、17个乡镇和245个行政村设置了300余名专兼职维稳信息员,各乡镇、各派出所将驻村领导干部和驻片民警的联系方式制作成卡片发放到各家各户、随时听取群众信息,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有人负责的全方位排调网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了信息报送制度、维稳风险评估制度、政法部门“四长“联席会议制度、综治维稳例会制度、执法监督工作制度、信访督办工作制度、县处置围堵冲击重点单位群体性工作预案等制度,通过听取汇报、综合分析,及时获取预警性、深层次的情报信息。坚持县里每月、乡镇和县直单位每半月排查一次矛盾纠纷,尤其是注意在元旦节、春节、全国“两会“、清明节、五一节、“**“、“八一“、国庆节等节假日或政治敏感特防期间组织专项排查,并按要求建好台帐。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流到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抄报联乡责任领导,采取集中破解、派驻工作组、领导包案、督查督办等措施,逐一落实化解责任。一年来,对摸排出来的6943起矛盾纠纷做到了100%调解,成功调处6938起,调解成功率达98.4%,防止民转刑20起,防止民间纠纷引起集体上访11件,防止民间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23件。对自身联系的镇的纠纷隐患排调工作,我也高度重视,定期不定期听取汇报,并大力支持指导,促使镇的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在镇、村、组,20年该镇民调在全市上升了40多位。

四、抓严打,着力改善治安状况

根据特殊的县情、民情、社情,我和政府一班人围绕县委的总体部署,始终坚持“从严治县,以打促稳“的方针,要求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结合我县实际,在强化日常打击的

第9篇:2020年市财政局领导班子履职情况工作报告

2020年市财政局领导班子履职情况工作报告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下面带来2020年市财政局领导班子履职情况工作报告。

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财政部门全面从严治党

市财政局领导班子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一体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升财政部门党的建设质量,党员干部思想普遍提高、党性受到锻炼、工作更有方向,增强财政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xx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xx绿色转型发展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实施意见》,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引导广大财政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筑牢政治根基,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财政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确保中央、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财政部门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财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观念,从全局的高度谋划推进财政工作,把讲政治要求体现到谋划财政工作思路、制定财政政策措施、管理财政资金资产、推进财政任务落实的实践中,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确保财政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持续优化政治生态,坚持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贯彻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努力发展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认真落实市委关于深化干部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系列工作部署,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把财政部门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持续整治四风,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市委十项规定精神成果,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时刻防范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按照市委部署,深入开展市直单位财务管理专项检查和违规公务接待专项整治,加大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通报典型案件,让财政干部职工有对照、有警醒。持续转变作风,积极倡导践行五个好作风,充分发挥支部带动作用,深入开展党支部+大学习党支部+解放思想党支部+落实五个细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敢于较真碰硬、勇于担当尽责,用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推进工作。认真开展警示教育,召开局党组xx案件警示教育集中学习会议。局党组成员紧密结合各自思想和工作实际,围绕中央纪委《关于xx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及其教训警示的通报》指出的五个鉴戒,对照党章和党纪党规,表态度、谈认识、找差距,切实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促整改。深刻认识xx案件的严重性、危害性,深刻领会党中央严肃查处xx案件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定和要求上来,深刻汲取xx案件教训,牢记职责使命,为夺取疫情防控和推动财政事业发展双胜利作出积极贡献。持续提升效能,坚持上下联动、系统延伸,持续深化财政系统流程再造。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活动,推动非税收入收缴、资金结算、小额贷款发放流程进一步优化。持续加强互联网+财政体系建设,实现更多事项网上办,必须上门的事项一次办,不断提高财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持之以恒狠抓廉政建设。坚持把管党治党、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组班子的首要之责。狠抓责任落实,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从严治党责任全覆盖。狠抓教育监督,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重点,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狠抓立规执纪,坚持用纪律和规矩管人、管事、管财,认真落实请示报告、外出报备等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标对表条例规定和纪律要求,使遵规守纪成为财政干部行为习惯。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监督,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扎实推进巡察、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做好民生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和任中审计工作,对人大、政协提案、信访诉求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见实效。

二、积极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有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着力抓收支、保平衡,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收入总量、收入质量双量提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与税务部门合力挖潜增收,充分发挥涉税信息保障平台、非税收入收缴平台作用,堵塞征管漏洞,努力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xx.x亿元,同比增长x.x%。支出强度、支出进度双度加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加强市本级预算管理,制定下发了《xx市财政局关于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直部门预算管理的通知》和《xx市财政局关于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支出预算管理的通知》两个文件,对刚性和重点项目支出以外的一般性支出按xx%的比例进行了压减,严控三公经费预算规模,确保只减不增,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支持三大攻坚战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扎实成效。坚守底线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认真落实政府债务动态统计、月报预警、风险会商、应急救助、机构例会等工作机制,政府性债务没有发生风险事件。集中财力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在市级财力十分紧张的前提下,优先保障扶贫工作,投入中央、省、市扶贫资金xxxx万元用于扶贫产业项目建设、两不愁三保障补短板等。多措并举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践行两座金山银山理念,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功争取纳入xx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范围2020年,项目累计到位资金xxxxx万元。积极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资金保障工作。按照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制定下发了《关于各级财政部门重点保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资金的通知》《关于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资金保障情况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县区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将扫黑除恶专项资金纳入预算,并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同时,成立了扫黑除恶专项资金保障情况检查小组,对各区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2020年,我市扫黑除恶专项资金共计投入xxxx万元。

(三)着力扣主线、抓重点,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央八字方针,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积极落实各项惠企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对增值税、小微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政府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了大规模调减,还利于企、还利于民,着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整合资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以绿色生态为着力点,引导优化种植结构,推动打造绿色品牌,及时兑现各类惠农政策。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规定,完善科技创新保障机制,每年以x%的比例增加科技三项费预算投入。

(四)着力促改革、强管理,财政职能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支持配合国有林区改革工作。将xx森工集团纳入预算管理、提供资金支持,及时拨付森工中小学经费、政府经费以及社保缴费等。支持配合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根据改革后的职能部门构成,对有关单位部门预算、专项经费、公务用车、资产等进行了相应调整,配合做好工资、社会保险等接续发放工作,确保机构改革平稳过渡。支持配合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成立了市财政局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专班,多次测算各区收支状况,参与市委改革办组织的各项调查研究,为改革提供基础数据。顺利完成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按照中央、省车改办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制定下发了《xx市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指导意见》《xx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xx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对参改单位上报的车改工作方案及留用车辆进行了审定。通过改革,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务待遇,节约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能。

(五)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加力。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强化民生兜底保障,优先保障工资、运转、基本民生各项支出,全市用于民生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xxx.x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xx.x%,有效保障了各项重点民生政策的落实。

三、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履职担当疫情防控责任,助力抗击疫情狙击战。落实防控经费保障。将疫情防控资金拨付放在优先位置,建立应急工作保障机制,确保资金、物资等及时快速有效到位,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有力保障了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的资金需求,确保我市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防治。落实防疫财政政策。按照财政部、省财政厅要求,完善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政策,及时传达上级各类防控资金使用政策依据、管理办法,严格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简化资金拨付和办事流程,畅通预算安排、资金拨付和政府采购绿色通道,以最大的力度支持推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财政监管责任。督促核查疫情防控资金使用部门依法依规加强疫情防控资金监管,确保防控资金用于与疫情直接相关的方面,真正发挥财政资金对疫情防控的使用效益。为确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资金的专款专用,发挥资金使用最大效果,打赢疫情防控战役,对新型冠状病毒防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督促疫情防控专项资金规范使用,为赢取疫情防控战役添砖助力。积极参与全市疫情防控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派出工作人员深入黄金花园二期早x点到晚xx时进行卡点值守,按照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原则,加强对小区出入居民的管理,扫码、测量体温,最大限度的保障小区居民的健康安全。

(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着力落实六保任务。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安排部署,大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断做实地方财政收入,保障三保支出责任,推进减税降费落实落地,扎实推进稳企稳岗工作,努力克服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为稳就业注入强大动能。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对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xx%,办公用房维修压减xx%。为有效应对财政收支严峻形势,制定并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落实2020年市级财政支出预算管控清单的通知》、《2020年市级财政支出预算管控清单实施细则》,组织市直各部门对2020年预算进行压减。坚决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始终将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作为首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坚决遏制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债务存量。切实强化民生保障,不断化解民生难题,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全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就业、教育、三农、疫情防控、三大攻坚战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

四、存在问题

尽管一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局党组领导班子工作与市委要求、与人民群众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一是财政服务部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还不够高,服务水平、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二是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不足,干部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从严治党的主动性、经常性、针对性还不够等。

五、下步改进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在增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领导班子将坚持以党章为镜,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把理论学习作为做好工作的第一道工序,做到党的理论每创新一步,武装头脑就跟进一步,理论水平就前进一步。要着力改善学习形式,解决学习形式单一,满足于念文件、读材料等一般性学习的问题;要着力拓展学习深度,解决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够的问题,重点学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政治理论;要着力提升学习效果,解决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通过持续加强党性修养,更加坚定地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

(二)增强宗旨意识,更加务实担当,在加快转变作风上下功夫。领导班子及成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把为民服务作为每名党员干部的根本追求。要围绕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林区改革、债务管理等全市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方法,带着问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多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开展调研,努力使财政政策更接地气,工作措施更加精准。要把树立良好作风作为整改的主攻方向,大力整治庸、懒、散、浮、拖等问题,切实把抓落实作为履职尽责的本分、把重实干作为成就事业的基础、把办实事作为造福群众的追求、把求实效作为一切工作的目标,努力形成精神更加振奋、作风更加务实、工作更加高效的党组班子良好形象。

(三)严格制度约束,狠抓责任落实,在全面从严治党上下功夫。领导班子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落到点子上,落到具体的事情上,找准载体向实处使劲,找准切口向细处用力,找准问题从严处较真。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党组会议议事规则,确保重大问题由集体充分讨论和决定,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要坚持把党建工作和财政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特别是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班子成员要主动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从严治党责任落地生根。下步,市财政局党组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进一步抓班子强核心、抓队伍强素质、抓服务强形象,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努力开创党组工作新局面,为推进x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培训管理提升心得体会下一篇:学前教育工作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