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生产养殖技术论文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综合防治非洲猪瘟疫情的实践

摘要:非洲猪瘟疫病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一旦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将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至今仍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分析该疫病传播路径以及预防方法可以降低发生概率。从非洲猪瘟传播路径入手,分析非洲猪瘟发病机理和临床症状,提出非洲猪瘟疫情综合防控措施,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非洲猪瘟;综合防控;实践;研究

0引言

近年来非洲猪瘟肆虐全球,诸多养殖场因此蒙受巨大损失,这种疫病具有急性、发病率高、高接触性特征,生猪一旦感染无生还可能,我国农业农村部已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疫病一旦出现,会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向全国扩散。目前主要采取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方法,但防控手段较为单一,为此需要养殖场各地动物防疫部门主动应对,树立高度的防范意识,将养殖损失最大程度地降低。

1非洲猪瘟传播路径

非洲猪瘟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这种病毒可以在生猪体内单核吞噬细胞,在低温和室温环境下可长期生存,温度达到55℃时该病毒生存能力较差。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生物媒介、传播贸易往来、外地引种,在我国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途径为人员和车辆传播。

1.1生物媒介传播

目前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方式传播,蜱虫是这种病毒传播的生物媒介。当生猪被蜱虫叮咬后即可携带该病毒,并在反复接触中继续传播,由于蜱虫是病毒携带者和宿主,所以根除非洲猪瘟难度较大[1]。

1.2贸易往来

当前我国与世界各国农业贸易往来十分频繁,生猪等禽畜大范围转移过程中可能将带有非洲猪瘟疫病的生猪或者蜱虫转移境内,比如机场和港口由于安检不彻底可能成为非洲猪瘟病毒扩散的主要区域。

1.3外地引种

在当前的生猪养殖中,引种是扩大养殖规模的重要途径,而该过程如果未能分析引种地养殖管理情况,或者引进后未能隔离观察,经过2~20d的潜伏期后会突然爆发,导致病毒在养殖场扩散。

2非洲猪瘟发病机理和临床症状

生猪患有非洲猪瘟后症状较为明显,通常尽早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养殖损失。生猪患病后表现症状也存在差异性,主要与感染途径和感染程度有关,隐性感染和急性感染症状略有差异,其中急性感染和最急性感染发病后症状明显,体现在食欲减退、体温突然升高(40℃~42℃)、呼吸困难、皮肤出现紫斑、便秘腹泻严重,一般最急性感染生猪1~2d即可死亡。慢性非洲猪瘟病毒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呕吐、腹泻。经过临床分析,非洲病毒会对生猪内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造成破坏,病毒从口部进入生猪体内,造成扁桃体感染,呼吸困难。怀孕母猪通常2~10d死亡,并且细胞受病毒感染后变化快,解剖后的病猪普遍脾脏肿大、心包出血、肾脏带有明显出血点。

3非洲猪瘟疫情综合防控措施

由于非洲猪瘟破坏性强,并且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所以综合防控成为降低养殖损失的关键。

3.1动物防疫部门加强防疫指导

由于诸多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传播路径、发病表现了解不多,所以当地动物防疫部门需要切实开展好非洲猪瘟的防治宣传工作,主要途径包括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养殖户掌握有关知识,具备疫病判断基本能力。要求养殖场减少外来人员和车辆的进入,入场后的人员与车辆必须全面消杀,引进的仔猪或者种公猪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并密切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养殖户需要积极配合动物防疫人员开展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后要及时报告,不得瞒报或者私自处理病死猪[2]。

3.2建立科学的疫情处理机制

不论是规模化养殖场还是散养殖户发现非洲疫情相关症状后必须及时上报到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因此,要求当地动物防疫中心完善疫情上报机制,接到养殖户反映情况后要及时派出动物防疫人员或者兽医进行现场处理,确定疫情后迅速完成隔离工作。在日常养殖中,动物防疫部门需要确保生猪定期接种相关疫苗,切实做好养殖区域的卫生管理工作。如果发现生猪大量死亡必须及时展开实验室分析,重点分析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组织器官,确定疫情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3做好科普和考核工作

由于很多养殖户未能对非洲猪瘟的传播路径和破坏性有明确认识,所以当地动物防疫部门需要丰富宣传教育手段。在保证现场讲座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在当地张贴海报或者利用微信、QQ进行科普,也可以利用短视频帮助养殖户掌握疫病防治措施,通过动物防疫部门与养殖户的联系可以及时了解疫情发生情况,进而提前制定防疫措施。动物防疫人员还需要在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后进行回访与考核,让广大养殖户了解非洲猪瘟的破坏性、传染性以及免疫措施发病后如何处理。

3.4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养殖技术的进步,当前养殖户需要采取科学养殖方法,保证喂养饲料营养均衡,根据生猪日龄、体重定时、定量进行喂养。部分养殖户与餐饮企业合作可能喂食生猪厨余垃圾,而非洲猪瘟病毒可以在泔水中长期存活,由此被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概率大大增加。通过科学喂养可以降低疫病发生概率,在日常养殖中要求养殖户做好消毒工作,在非洲猪瘟大面积传播时期,要求养殖户加大消毒频率。此外,日常养殖中需要及时清理圈舍的粪污,确保建设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免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生猪免疫力下降,增大患病概率。

3.5制定防疫制度

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来说,需要在净污通道养殖场外部构建围墙,采取全封闭饲养模式。具体做法:将生活区和养殖区分离,出猪台设置在围墙外部,完成相关工作后必须彻底地对出猪台消毒、清洗。在进场位置和出场位置进行隔离设置,分别管理喂养人员、饲料进入以及病死猪排泄物排出[3]。

3.6严格执行清洁消毒机制

在规模化养殖场中进行全方位消毒工作可以减少非洲猪瘟病原生物繁殖,主要是设置消毒池、消毒室、消毒通道,配备消毒剂、消毒药品。要求生猪养殖场进口位置设置消毒池,进出人员必须身着防护装备、佩戴手套,切实做好消毒工作,保证每个圈舍都有消毒桶、消毒毯、电动清洗剂等消毒设备。之后根据非洲猪瘟病毒消防要求合理选择相关药剂,掌握好配置比例。目前主要使用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准备好上述物品后需要对养殖场内进出车辆、外来人员进行彻底消毒。

3.7开展全面排查工作

乡镇动物防疫部门要加强配合,做好全面排查,对当地规模化养殖场、散养户和屠宰场进行疫病调查与分析,将排查数据上报到省级防控指挥部,及时了解当地生猪养殖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疑似病例。如果发现病死猪必须科学地进行无害化处理,为了使养殖户积极配合,可以制定相关补偿机制,减少养殖损失。

4结语

尽管当前诸多地区打造了系统的非洲猪瘟防疫体系,但整体防疫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要求广大养殖户密切关注非洲猪瘟疫病传播情况,根据农业农村部和当地动物防疫部门要求开展好相关工作,以此避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冯展云.如何提高非洲猪瘟疫情综合防控技术[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0,11(2):95-96.

[2]刘赛红.简述研究综合防控技术应用于非洲猪瘟疫情的价值[J].兽医导刊,2020,26(8):115.

[3]曾春兰,吉同玉.从非洲猪瘟特点谈当前疫情综合防控措施[J].畜禽业,2019,30(11):99.

作者:欧有荣 单位:中江县通山乡畜牧兽医站

第2篇:畜牧生产中使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畜牧养殖生产业也发生着变革,增加了饲料添加剂需求,从而引发了多种问题。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包含着多种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这些营养物质可和食物共同使用,有着丰富的功能,并且也是符合绿色无公害畜牧生产的首选。主要阐述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畜牧生产

0引言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应用在畜牧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当下所处信息化时代,应合理应用科学技术,加强应用科学实验,加大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力度,从而开发出更多添加剂,保证中草药添加剂符合绿色、安全标准,为畜牧生产更好地提供服务。

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特点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包含多种活性成分,应用在畜牧生产中,一方面解决了饲料添加剂出现的抗生素问题,另一方面提升畜牧品质,促进畜牧生产效率,为我国实现绿色畜牧业发展提供保证。

1.1实用性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包含的原料大多数是中草药和下脚料,以及中药制作过程的残渣。制作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流程简单,投入设备和费用少,消耗的人力物力也少。从畜牧业发展情况可知,制作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成本低,有着较强的实用性,能够应用在畜禽养殖中。一方面可以改善饲养模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畜牧的生产标准。

1.2中草药类型多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基本上是采摘于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包含着丰富的中草药品种和数量,这些中草药均能够被应用在畜禽饲料中。因此,出现了多样化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全国各地畜牧区域推广,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保证。

1.3残留性

中草药大多数是在植物体内提取,因此有着天然性和生物活性,中草药和抗生素物质比较,有着较低的毒性。可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制作时配备科学的团队,保证畜禽体类药物残留少。因此,饲养畜禽可应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预防疾病[1]。

2畜牧生产中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在畜禽饲料中应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以加强畜禽抗病性,推动其茁壮成长,优化畜牧质量,使畜牧业得到持续发展。

2.1加强畜牧产品竞争力

畜牧养殖业发展快,但也在生产养殖中出现了滥用饲料添加剂的情况,此做法无法保障畜牧的产品品质,使人们的身体受到威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严格的要求,进而加强食品安全意识,越发关注畜牧产品的质量。我国畜牧养殖业目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开展绿色畜牧发展,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纯天然、绿色环保的特征。在现代畜牧养殖中,运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够改善畜牧产品质量,加强畜牧竞争力。畜牧生产中拥有饲料添加剂有利于减少畜禽的腹脂,特别是在饲养的肉鸡中能够改善胸肌率和腿肌率。由此可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改良动物机体品质,提高畜禽生存率,使肉色鲜艳持久。

2.2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性能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包含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应用在畜牧生产中,能够及时为动物补充所需营养,加强机体代谢和分泌。因此,需要提升使用中草药饲料的比例,进而增加动物的增重率。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应用在牛、羊等动物的生产养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兔日粮中添加黄芪散为1%~5%,仔兔体重能够提升30%。肥牛养殖生产应用微量元素和中草药也有着理想化的育肥效果。在猪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大幅度提升仔猪生产性能,保证仔猪平均体重上升30%,提高哺乳猪的生产性。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够减小用料比,并且获得理想化的养殖效果。畜牧生产养殖可使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代替抗生素,同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无副作用,能够实现饲料的转化和应用,加强动物营养水平。此种动物生产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也有着补肾活血的作用,将饲料添加剂应用在畜牧生产中,能够使动物的生殖效率提升,特别是应用在禽类中,能够促进卵子生长。

2.3加强动物免疫机制

畜牧生产的动物免疫机制能够决定动物生长情况,动物免疫机制影响着免疫器官重量。畜牧生产使用中草药饲料添加济,能够使动物的脾脏、胸腺等免疫机能不受影响,有利于器官的发育,加强免疫器官的重量,使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得以加强。

经研究可知,中草药饲料包含着多糖等活性物质,和畜禽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直接成分可以灭活畜禽机体的微生物,有着抗菌免疫性和抑菌杀菌的作用,能够推动畜禽生长。中草药有着营养功效,富含多糖,使动物中所含的白细胞加速释放免疫球蛋白,有抑制病菌的作用,防止病菌繁殖。多糖属于免疫刺激机能,使动物机体发挥免疫功能,推动动物生长。比如在仔猪日粮中添加黄芪散、多糖,则会降低仔猪的腹泻率,提升食欲,减少猪仔病发率,使仔猪茁壮成长,提高畜牧生产水平。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所含有的多糖成分能够使动物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减少免疫损耗,有利于再分配动物的免疫功能,加强免疫机制,使动物健康成长[2]。

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发展方向

我国中药草资源丰富,在探究中草药添加剂应用方面仍需加大力度。目前,中药草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案例少,因此科研人员要加强研发力度。中草药具有单一性的特征,每种中草药特征不同,若是综合使用,则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和药效。由此可见,复合型中草药添加剂必然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虽然综合多种药材能够增添药效,但也会增加复杂性,配方时要谨记各药物的禁忌点,同时也可按照现代药学和独立药学的有关知识点进行研究。这些要求会增加研发业务配方的难度,传统研究方式是分离提取中药成分,从而研制新药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西药结合的方式也越发常见。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大部分剂型是以固体粉状出现,因此生产设备和工艺简单。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加速研发产品的效率,可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相关工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剂量较大,影响药品的使用性,甚至会稀释饲料养分。因此,在推广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时,研究人员需要提取中草药浓缩物,使其朝着微量化方向迈进,合理把控药物,避免出现药物超标[3]。

4结语

在畜牧生产中应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推动畜牧业发展,优化畜牧产品。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备受畜牧生产者认可,因其有着残留性少、抗药性差的特征,能够减少畜禽身体的药物残留,提升机体免疫力,使畜禽茁壮成长,优化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邬仕能.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的整合运用[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6):12-13.

[2]王晓梅.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养殖生产中的作用[J].中国动物保健,2019,21(8):51-52.

[3]覃光毅,徐雪冬.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养殖与饲料,2019(2):36-37.

作者:郭云才 单位:攀枝花市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第3篇:改善畜禽品种的重要性和发展措施

摘要:对畜禽品种改良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对畜禽品种改良过程中的关键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推动畜禽产业的品种改良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关键词:畜禽;品种改良;发展措施

0引言

由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对畜牧产业逐渐从原来的数量追求转变成畜牧产品品质和数量的共同追求,而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也是在快速提升的。畜禽品种的改良与优化关系到整个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只有畜禽品种不断改良,才能够达成畜禽产品质量和数量有效提升的目标。现阶段,在相关制度政策与区域政府部门的指引下,我国畜禽产业正在快速地发展与壮大,肉牛、羊以及猪的养殖与培育也是我国畜牧业重点发展方向,想要进一步提升畜牧产业的养殖成效,就必须重视畜禽品种改良方面的投入,不过现实的畜禽品种改良环节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解决与处理。

1畜禽品种改良的重要性

1.1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在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国内的畜牧产业逐渐趋向于质量效益的发展方向,科技增产也就是我国畜牧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推动力。所以我国现阶段的畜牧产业发展重心应该是科学优化产业结构,重视畜禽产品的改良工作,以求可以进一步提升畜禽产品品质与数量,这是有利于突出畜禽产品优、名以及新等优势的有效途径。畜禽良种是当前畜牧产业最根本且重要的发展动力,只有具备充足的畜禽良种才可以促使畜牧业产量和质量显著提升,进而推动我国畜牧产业更加健康持久的发展。

1.2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

由于消费者对畜禽产品有了更高的品质需求,所以畜禽品种的改良是当前最需要达成的目标。现阶段国内畜牧产业正在飞速成长,不过对比一些畜牧产业发达的国家而言,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所以在国内畜牧产业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也在引入国外的优良畜禽种类,为了适应养殖区域的生产条件,也进行了品种杂交的改良工作,促使畜禽品种能够更好地生存与发育,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畜牧产业的养殖效益。除此之外,畜牧产业方面也在积极开发与使用新技术,开展畜禽品种改良方面的研究,通过先进科学技术进一步提升畜禽品种的免疫能力和发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畜禽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为相关消费市场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畜禽产品,推动整个畜牧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1.3提高禽畜产品企业的竞争力

消费市场对于畜禽产品的品质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促使畜牧产业与相关加工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只有逐步提升相应的生产力与加工水平,才可以满足更多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畜禽产品的优化与改良是快速提高畜牧类型公司生产力的良好途径,畜牧产业中的各类公司应该整合所有资源并且科学配置,重点帮扶一些规模较大且业务全面的畜禽大户,进而增强畜禽企业的生产能与品牌影响力,最终使得公司竞争优势逐渐变强。

1.4促进农户增收

在同等养殖环境中,培育本地猪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要低于品种改良的三元交杂生猪,大约低10%,所以说养殖改良品种的畜禽相应的收入更高一些,这不但有利于养殖户经济收入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畜禽产业经济结构的改善。除此之外,更加优质的畜禽产品也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优势,促使农牧区域经济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2畜禽品种改良存在的问题

2.1专职人员不足

从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促进兽医管理机制改革的意见》以后,不同区域都逐步构建了专门的畜牧技术宣传与教育组织,在清晰划分相应的工作责任与义务的同时,也进一步完成了编制工作,不过实际中却很少能够根据文件内容实现专职工作者、财务经费以及工作场所等方面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牧区域,几乎没有配备专门的畜禽品种改良负责人或管理人员,通常都是乡村地区兽医机构的管理者与防疫员等来兼任的。但这些工作者没有获取专业技术职称,同时实际工作管理与目标都不规范,相应的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效率极低,改良效果不明显,这是不利于畜禽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

2.2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我国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都颁布了很多惠农惠牧的政策条例,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动物防疫站工作者的薪酬待遇,改善了工作环境,不过对于畜禽品种改良方面的投资力度却不是很大,特别是对基础的畜禽品种改良机构的关注度较小,不只是基础设施缺失,相应的工作环境也很差,一些畜禽品种改良站的基础设施只够培育几头牲畜,并且只拥有一些简单的设备仪器。

2.3忽视种母畜品质

现阶段,不同地区在相关畜牧专业学校的科研力量与畜禽养殖机构的先进技术支援下,使得生猪人工授精与肉牛冻配等畜禽改良技术快速普及与运用,促使着整个畜禽产业的快速发展。不过,当前的基层畜禽品种改良通常只关注公畜或者是优质畜禽的冻精引入,对于种母畜的培育与养殖的关注度不是很高。并且一些零散的养殖个体或者家庭对于畜禽品种的改良缺少科学认识与了解,实际养殖的种母畜一般都是地方品种的轮换,只有种母畜死亡、生殖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养殖户才会引进新的种母畜,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更换种母畜的。

3畜禽品种改良的建议

3.1强化队伍建设

构建完善的畜禽品种改良方面的教育培训体系,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术,教育培训内容应以解决当前畜禽品种改良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重心,可以选择短期、脱产、专业技术以及综合能力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并且合理利用“校企合作”“送出去、请进来”等模式,提升畜禽品种改良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还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与留住,才可以优化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团队的结构,最终提高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成效。

3.2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

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不是简单的工程,只凭借政府的财政支出扶持是不够的。在实际的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环节里,不但要争取更多的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同时也要引导民营经济或者组织积极融入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系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到更多资金,重点投入到畜禽品种改良的基建、设备以及技术等环节,才可以更大化展现出畜禽改良的综合效益。

4结语

畜牧业作为一、二产业融合的重要连接窗口,应该高度重视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存在的问题也不可“一刀切”地解决,损害农户的基本利益,而应该循序渐进地思考问题根源,运用高新技术与产品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荣.畜禽品种改良存在问题及重要性[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7):54-55.

作者:尼玛关布 单位: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

上一篇:药用植物栽培学在线翻转课堂的改革与实践.caj-2021-05-15-12-18-54-257下一篇: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