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安全问题管理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2010年全年外汇储备增长4481亿美元。分季度看,2010年前两个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分别增加479亿美元和72亿美元。但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则分别出现1940亿美元和1990亿美元的大幅增长。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外汇储备安全问题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外汇储备安全问题管理论文 篇1:

我国当前外汇储备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存在理论上的误区,为扭转错误认识,需要注意防范各类风险,合理使用外汇储备,加强管理,优化储备资产结构,增加黄金储备,减少美元储备,以实现其保值增值目的。

【关键词】 外汇储备 结构优化 风险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最主要部分,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可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指一个国家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黄金、国外有价证券等。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

截至2010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8473.38亿美元,较2009年年末的23991.52亿美元增加了4482亿美元。其中,一季度增加4933.43亿美元,二季度增加3226.69亿美元,三季度增加3757.08亿美元,四季度增加4481.86亿美元。2009年初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出口大量减少,外贸顺差减少。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经济得以迅速企稳,后几个季度至2010年外汇储备余额较快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企稳,进出口顺差保持一定规模,外汇流入加快,国内外汇贷款增加,企业购汇需求降低,银行净结汇降幅趋缓;二是由于国际金融市场触底反弹,外汇储备投资的资产价格回升,非美元货币汇率变动也成为一部分折算收益。

二、外汇储备理论误区

长期以来众多理论误区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并且处于高风险状况之中。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理论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汇储备增长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增强

首先,外汇储备规模并不完全代表国家的经济实力。属于债务性来源于资本项目盈余的这部分外汇储备,不可能代表我国的经济实力。属于债权性来源于经常项目盈余部分的外汇储备,主要表现为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对资源性初级产品的输出能力。

其次,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不能表明经济运行状况良好,若异常增长则可能会对经济运行产生消极影响,甚至预示经济政策出现问题。例如,国际短期资本在人民币汇率升值时大量流入,是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

2、过分夸大外汇储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

事实上,外汇储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对防范金融危机的作用是有限的。

首先,外汇储备只能调节临时性国际收支失衡。长期性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储备只能进行有限度的干预。如墨西哥1994年年中的外汇储备相当于6个月左右的进口额,但也无法避免在金融危机爆发时,转瞬间外汇储备就下降了200多亿美元。

其次,高额外汇储备并不能有效防止金融危机爆发。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这些国家都持有高额外汇储备,但仍然无法应对巨额投机资本的冲击。金融全球化下,这些国家经济处于转型期,结构性矛盾激化和政策失误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3、外汇储备管理不到位

我国在外汇储备问题上存在着为储备而储备的理论误区。外汇储备管理缺乏灵活性,消极、被动地持有外汇储备。不注重外汇储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风险管理、运营效率、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

三、外汇储备的风险

1、信用风险

从信用风险角度来看,外汇储备是一国国债,而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体现。但随着储备货币国经济基本面恶化,财政赤字增大,市场信心丧失,该国债务危机上升,则面临偿债风险。一旦债务过重,超过其偿债能力,则存在未来违约的可能。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冰岛、巴基斯坦、希腊等国面临政府债务危机,国际债权人对其失去了信任。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其中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中大部分是美元储备,且大部分是美元债券,因此其主权债违约风险仍然存在。

2、汇率风险

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且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美国为刺激经济,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直接买入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增加货币供应等,导致全球美元流动性进一步泛滥,美元购买力进一步下降,使美元长期贬值趋势延续。因此各国在购买美国国债的时候就要承担美元长期贬值的压力。以2007年8月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起计,美元对人民币贬值9.7%,若以我国2.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计算,汇率风险损失高达2700多亿美元。因此,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则我国外汇储备损失将更高。

3、流动性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结构中长期债券投资比较多,占证券投资总额的90%以上,短期债券投资占7%左右。人民币升值导致大量国际资本流入,这些资本主要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股票、短期债券等。我国长期投资于国外,而引入大量短期投资,外汇储备期限错配,一旦资本外逃,将无法应付巨额的短期资金需求,容易出现类似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

4、投资收益损失风险

截至2010年12月份底,我国持有美国国债8916亿美元。从相关数据推断,在中国外汇储备中,最重要的资产是长期国债(约占储备规模的50%)和长期机构债(约占储备规模的40%),股权、长期企业债和短期债券的比重非常有限(仅占储备规模的10%左右)。中国外汇投资的资产结构与发达国家以及石油输出国相比存在重大差异。第一,在其他国家的外汇投资中,股权投资占有相当比重。例如,日本占18%,英国占46%,加拿大占73%,中东石油输出国占45%。第二,在其他国家(除日本与中东石油输出国外)的外汇投资中,长期企业债的比重显著高于长期国债与长期机构债的比重。企业债收益率相对较高,而股权投资可参与分红、决策,特别是投资并控股资源型企业,有利于我国综合利用世界资源。我国应转向资源型企业投资,争取拥有控股权,在国际上拥有某些自然资源的定价权,特别是我国经济建设所需的自然资源,如铁矿石的定价权。

四、外汇储备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我国2010年12月进出口2952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平均国际储备水平应相当于4—5个月的进口额,可见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远高于正常水平。巨额外汇储备如何实现保值增值令人担忧。在当前形势下,我国除了要控制外汇储备规模,更重要的是要管理好、利用好外汇储备。

第一,在管理外汇储备的过程中,当务之急是要发挥大量人民币储蓄和外汇储备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建立将储备转化为投资、将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新机制。应制定更积极的对外投资战略,考虑将外汇储备与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结合。我国可利用外汇储备购买一些战略资源,增加战略性物资储备,建立能源储备体系。

第二,合理选择外汇储备的币种和资产结构。为防范风险,我国应尽快改变将外汇储备都压在美元和美国债券上的状况,适当减持美元,增加欧元等币种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由于美元持续下跌,黄金价格稳中有升,但我国黄金储备却长期稳定不变,我国可动用部分外汇储备购买黄金,使储备资产多元化,也有利于保值增值。

第三,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根据投资收益边际递减规律,外汇储备管理难度随着储备规模的上升而增加。最适度储备规模是外汇储备管理的重点。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来自于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的流入。

第四,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储备,应实现储备资产多元化,调整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减少美元资产比例,增加其他资产比例,以分散风险。

五、优化储备资产结构

1、调整储备资产结构,增加黄金储备

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问题主要在于:一是外汇收支连续出现赤字,致使外汇储备大幅下降;二是所持有的外汇储备不断贬值,外汇储备价值减少。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两万亿美元,其中70%是美元资产,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势必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通常情况下,美元贬值,黄金升值。外汇储备多元化,增加黄金储备的比重,将我国部分外汇储备转换成黄金储备,可以对冲我国美元资产贬值的损失,缓解外汇储备风险,维护国民财富安全,同时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在重建国际金融秩序的过程中增强人民币的话语权。

黄金储备是重要的储备资产,具有保值性和安全性。我国黄金储备与我国经济地位不相匹配。为使黄金储备与我国经济地位相称,应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增加黄金储备量。黄金作为关键的战略性储备资源,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虽然拥有8000多吨黄金储备却没有动用一克黄金,大举借债。而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等黄金储备较多的国家不仅不出售黄金,反而增持黄金。我国应借鉴这些国家做法大量增加黄金储备以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在未来10年内将黄金储备增加到1万吨,与欧洲现有黄金储备相当,以现黄金价格计需2800多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完全能够支付得起。

2、将部分外汇储备转为物质储备

我国除增加黄金储备外,还有巨额外汇储备,应转为能源、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自然资源贫乏。特别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自然资源的供给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本国经济发展需要,如石油资源、铁矿石资源等,现在仍大量依靠进口。因此我国应加强这些资源的战略储备,建立相应的资源储备制度。目前,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有比较完备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我国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建立我国的石油、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战略物资储备,建立有效的能源保障机制,以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外汇储备转为战略物资储备,可以采取几种方式:一是直接动用外汇储备购买其他国家的战略资源,并进行战略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动用部分外汇储备建立国际原材料稳定基金,稳定国际原材料价格,特别是一些重要原材料价格,使我国在这些原材料国际价格上有话语权。可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方式,参股或控股这些企业以达到控制国际价格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加强与这些资源大国的友好关系,包括与政府间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广泛宣传,使该国民众了解中国,并与中国友好,否则可能会使海外资源投资归于失败。

3、优化储备货币币种结构

我国外汇储备美元占70%,欧元占20%,日元占10%。美元资产比重偏高,容易使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价值受外汇市场影响,美元贬值,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价值则会大幅萎缩。因此,我国应调整外汇储备货币币种结构,减少美元资产比重,增加其他资产比重。否则,如2009年发生的金融危机,美国通过大量印制美元,大举借债,使美元贬值,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实际价值减少。前车之鉴,我国应加快币种转换,使我国不受制于美国。

4、转外汇储备为社保基金

我国社保基金缺口大,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大部分为虚账,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农村大部分人员仍然未纳入社保体系。我国外汇储备过多,可取其中一部分用于补充社保基金缺口,如取外汇储备的10%~20%用于社保,且可作为外汇储备的二级储备。可专设外汇储备社保基金账户,或设主权养老基金,成立外汇储备社保基金管理机构或由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管理,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的主权投资基金的管理模式,对投资方向、种类、比例、投资组合、投资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以降低投资风险、避免或减少投资决策失误。外汇储备转为社保基金有三个好处:一是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二是不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三是人民有更充分的社会保障,有利于改变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刺激消费。

总之,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要进行科学、合理优化配置,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并实现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 黄莹、谭仕敏:我国高外汇储备研究[J].会计论坛,2009(9).

[2] 王大贤:金融危机背景下外汇储备管理探讨[J].投资研究,2009(5).

[3] 国家外汇管理局:2009年上半年国际收支报告[Z].

[4] 张燕生、张岸元、姚淑梅等:现阶段外汇储备的转化与投资策略研究[J].世界经济,2007(1).

[5] 何帆、陈平: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新加坡、挪威的经验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6(6).

(责任编辑:胡婉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程育昕

外汇储备安全问题管理论文 篇2:

浅析后危机时代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之路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8 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2010年全年外汇储备增长4 481亿美元。分季度看,2010年前两个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分别增加479亿美元和72亿美元。但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则分别出现1 940亿美元和1 990亿美元的大幅增长。总结了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原因,并对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提出了比较现实的调整措施。

关键词:外汇储备;原因;调整措施

“十一五”时期中国外汇储备的“五连冠”,引起了政协委员们的高度关注。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8 473亿美元,雄居世界第一。这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反映了中国在国际经济、国际支付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但是,外汇储备的增长过快,积累太多,一定程度上将加剧国际经济的失衡,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经济秩序。如果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水平不能及时提高和完善、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使用渠道和方式、改变不断增长的局面和势头,必将影响中国宏观调控的能力和货币政策的实施,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不但影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而且会带来直接的危害和风险。

一、中国外汇储备形成分析

外汇储备是一国拥有的特殊债权。在反映国家对外债权、债务的国际收支表中,外汇储备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净流入,另一个是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净流入,这两者之和构成外汇储备。

一是由经常项目净流入形成,即主要由贸易和非贸易盈余形成,其性质相对稳定风险较小,因为它所形成的储备是靠中国商品和劳务的出口换来的。这部分可 称作债权型的外汇储备。二是由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净流入形成,也就是说,外汇储备主要由国外两个资本流入形成,即外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国际借贷等项目所形成的盈余 。从根本上讲,这部分盈余属于最终必须归还的资金,只不过付息方式和还款期限有所不同。严格来说,它不是真正具有债权性质的储备,其性质不稳定风险较大。外汇储备是国家用人民币置换来的特殊外汇债权。由于中国基本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可以说,国家外汇储备都是中央银行用人民币从拥有外汇的企业和个人(包括外企和外国人)手中购买的,对央行来说是用基础货币投放置换来的特殊债权。如果谁要用外汇,比如企业要用外汇进口或投资、个人需要外汇出国旅游等,必须用人民币购买外汇 。

二、2010年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原因

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外贸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额,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外贸顺差为1 831亿美元。其中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顺差额分别为653亿美元和623亿美元,均远远超过2010年上半年553亿美元的顺差额。此外,商务部数据显示,在连续两个月增速放缓后,外商直接投资额自9月份开始持续回升。商务部预计,2010年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将在1 000亿美元左右。

央行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共计12 530亿元人民币,其中12月新增外汇占款4 033亿元,扣除FDI、外贸顺差等因素,显示仍有大量其他资金流入中国。 同时,去年10月份和11月份代客结售汇顺差分别为576亿美元和453亿美元,分别为年内的新高和次高。这意味着,更多的个人和机构更愿意持有人民币,这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进一步飙升。可见,热钱的流入对于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指出,国内稳定的经济环境、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国内外利差加大等多种因素并存,导致去年第三季度以来资本大量流入,不管是资本项目还是经常项目,不管是真实资本还是以真实名义进入的资本。

金融专家谭雅玲认为,第四季度人民币加速升值以及当前持续较强的升值预期,央行两次加息后进一步扩大的海内外利差,均是推动第四季度外汇储备继续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外汇储备加速增加,一方面是由于今年进出口情况恢复较好,贸易顺差及外商直接投资均出现明显增长。同时他还认为,除了正常的进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外,不能排除不明来源、不明用途的资本通过种种渠道涌入中国境内。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虽然不能肯定新增外汇中有多少是热钱,但肯定有这样性质的资金流入。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刘薇近日指出,2010年以来,国际经济持续缓慢复苏,国内经济保持良好运行态势,中国的外汇净流入压力有所加大。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主要发达国家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推高全球流动性。新兴市场国家因此普遍面临汇率升值和资本冲击压力。二是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吸引外资流入。三是受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境内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外汇结汇意愿增强,购汇意愿减弱。境内市场主体积极调整本外币资产负债结构,间接导致外汇净流入增加。此外也不排除套利资金利用各种合法渠道或工具的渗透式流入。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博士表示,近来外汇储备的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说明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走势,与中国经济基本面转好有密切关系。此外,FDI保持稳定、贸易顺差恢复较快是外汇储备多增的主要原因。

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博士指出,目前人民币升值效应引发热钱大量涌入国内,造成外汇储备飙升,这也给央行造成更大的冲销压力。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客观结果,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这是由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特点决定的。

三、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措施

自2000 年以来,中国的外储储备显著增加,但一直缺乏有效的使用渠道,在金融危机期间,外汇储备的使用一直饱受质疑。现在世界经济仍处于恢复期,在国际经济仍然动荡的形势下,对于近2.8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防止其持续贬值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外汇储备管理的首要目标应当是确保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经济金融安全提供保障。同时,还应适当考虑投资收益,尽可能降低超额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 。因此,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比较现实的调整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外汇储备结构。任何一种硬通货在中国外汇储备中占多大比重,并无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全盘考虑。但调整的速度不宜过快,调整的次数也不宜过勤,否则引起国际经济动荡加剧,反而对中国不利。第二,外汇储备可以扩大为外汇黄金储备。最近几年黄金价格呈上升态势,因此中国可以适当增加黄金储备,特别是在黄金价格稍有下跌的时候,应该抓紧时间以外汇购入黄金。增加黄金储备,对于保证外汇储备的安全是有利的。第三,要树立外汇资产储备的理念。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单纯由外币构成的。实际上,从国家外汇储备安全的角度来说,应该既有外币所构成的外汇储备,还可以用能够较快变现的外汇资产作为储备。外汇资产如果能够较快变现,效果会比外币储备更好,因为外汇资产在保值增值方面比外币可靠。要选择优质的外汇资产,如土地、矿山、森林以及业绩好的上市公司股票。此外,外汇资产的收益可能大于所持有的外币债券的收益。第四,利用外汇储备作为对外信贷资金。这主要是指利用一部分外汇储备作为对外贷款,带动产品出口、工程承包、劳务输出、或在境外设立生产基地、物流设施等。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增加就业,还可以获得外汇收入。第五,用活外汇储备的关键在于如何“用”。根据经济学理论,外汇储备代表着一大笔资产,把这么多的外币放在那里不用,本身就是一种损失。这是因为,一方面,外币闲置不用,表明机会成本在上升,另一方面,如果外币在贬值,损失就更大了。所以外币储备要“用”。那么怎样才能“用活”呢?一是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二是增加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短缺的原材料和燃料,三是建立海外投资基金。管理和经营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学概念,管理主要是在既定的资本存量条件下,使资源配置合理,产生更大的效率。经营的前提是假定资本存量是可变的,通过有效的经营,使资本不断增值,使资本存量增加。管理和经营同样重要,在对待外汇储备方面,不但要善于管理,而且要善于经营。第六,力求做到“藏汇于国”和“藏汇于民”并重。“藏汇于国”是指国家拥有外汇储备,“藏汇于民”是指民间拥有外汇储备,二者应当并重。民间外汇储备又分为企业拥有的外汇储备和居民个人拥有的外汇储备两个部分。鼓励民间增加所储存的外汇,是有利于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这主要因为,民间外汇储备由于机制灵活,自担风险,分散持有,而又信息来源多样化,这样,一旦国际经济发生动荡或外汇市场波动,民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总会随时采取对策,力求保值,避免意外损失。民间外汇储备越多,中国的外汇储备安全就越有保障。

另外,加强中投公司国家主权基金的管理与运作;鼓励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促进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交易中心也不失为中国外汇储备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关注中国外汇储备安全问题[EB/OL].中国网,news.china.com.cn,2011-03-08.

[2]吴念鲁.以新思维审视中国外汇储备风险[J].专家视点,2010,(3).

[责任编辑 吴高君]

作者:杜娟,晁辉

外汇储备安全问题管理论文 篇3:

外汇储备的超常规增长如何为中国经济增长服务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加,截至2011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然而,超规模的外汇储备增长是利是弊,能否有效为我国所用,如何转弊为利,趋利避害,特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力图寻求措施使高额的外汇储备为我国经济增长服务。

外汇储备;汇率;进出口;体制;经济增长

一、建国60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势

1978年以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常年不到1亿美元。1978年,我国确立了以国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打破自我封闭,实行对外开放。之后先后实行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价、促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逆差,90年代,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1050.49亿美元。从10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用了5年时间(2001年末外汇储备达2121.65亿美元);从2000亿美元到4000亿美元,只用了2年时间(2003年末的外汇储备余额为4032.51亿美元);从4000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用了3年时间(2006年末的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万亿美元);而从1万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更只用了短短2年半。外汇储备承稳步上扬趋势,很好地调节国际收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融资能力和综合国力都快速提升,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更为日后国民经济的增长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二、九十年代以来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原因

1.国家外债余额

国家外债余额是影响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通常,一国外债规模越大,短期外债越多,其带来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就越大;为维持清偿力,所必需的外汇储备就越多。

2.汇率制度

人民币盯住汇率制度也是中国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原因之一。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国际收支连年巨额顺差的作用下,中国外汇市场外汇长期供大于求,为维持住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必须在外汇市场购入外汇。

三.如何应对及利用高额外汇储备

巨额的外汇储备是把双刃剑,外汇储备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如何高效率高收益地运用外汇储备为经济增长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实物、黄金储备

应适度降低对国外金融资产的持有,适当的增加黄金储备,有助于改善我国国际储备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汇率风险,有助于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另一方面,将一部分外汇储备用于国内紧缺的能源物资,选择价格波动的有利时机,采购如石油、有色金属等,进行战略性储备。

2.长线投资,降低机会成本

在降低对国外金融资产的持有的大前提下,为降低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避免储备货币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应积极探索外汇储备新的、不同的运用模式。如新加坡在1981年成立了政府投资公司,负责管理一部分外汇储备资金,以此获得长期持续和较高的回报率,以保障资产的实际价值。借鉴这一做法,我国可以将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欧美等发达市场的股票、债券以及货币市场工具。多线投资,亦可转买欧元、日元及一些亚太地区国家的外汇,提高灵活性、安全系数和大环境的稳定。

3.增加对拉动内需的支持力度

事实上,我国外汇资金已过剩,必须转变“出口创汇”的思路,而应采取措施控制外汇资金流入,鼓励外汇资金流出,积极支持国家扩大内需,从而引领经济增长。控制外汇资金流入:重视国内市场,逐渐把鼓励出口的政策弱化或取消,而鼓励外汇资金流出方面,应适度放开资本管制。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促进企业海外并购,在政治、金融等方面对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融资支持和便利。另可推动以人民币进行的互换,或我国以美元进行政府间货币互换,为外汇资本提供新的出口。

4.平抑汇率波动

汇率的稳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若本币汇率变高,人民币贬值,吸引外资流出,外汇市场本国货币增多,不利进口;反之同理。从中国现有的经济来看,国民经济的很大比重依赖对外贸易,汇率的波动将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小影响,因为国内大量的企业对应付汇率波动的抗性很低,汇率波动会导致利润下降,导致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出现银行坏帐,冲击经济。为了平抑短期内的汇率波动,国家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入市操作,调整外汇

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守住汇率,增强抵御性。

综上,外汇储备应支持中国中长期发展的资源需求和产业技术升级,资助中国企业参与海外投资。有效地改善外汇储备结构和用途,并积极支持国家扩大内需的需要,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融资支持和便利,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

[1]厉以宁.关注我国外汇储备安全问题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lh/2011-03/08/c_121163979. htm,2011-3-8.

[2]中国历年外汇储备[DB/OL].http:// www.safe. gov.cn/model_safe/index.html.

[3]杜晓华.探析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经济影响[N].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5-04.

作者简介:

赵苏丹(1990.9—)女,四川绵阳人,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学。

作者:赵苏丹

上一篇:公路工程电子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水利个人工作总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