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政策热点问题

2022-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社保政策热点问题集锦

学校德育热点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课题类别:国家一般

学科分类:德育

课题负责人:王定华

工作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100816

目前,学校德育研究成果很多,也很有价值,然而这些研究并未全面触及问题之核,究其原因,一是经验总结性的成果依然数量很大;二是面对操作性极强的学校德育问题,有些研究者缺少应对问题的实际路径;三是研究者的视点较为分散,尚不能很好地集中攻克某一问题;四是与政府决策联系不多,未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本课题在充分把握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以德育实效性问题为切入点,直接深入当前学校德育诸多热点问题之中,寻找其中的内在联系,力求把当前学校德育热点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避免德育热点研究的零碎性;同时注重德育问题研究的实践性,把当前学校德育热点问题分析与政策研究结合起来,寻找应对当前现实德育问题的切实路径。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关键:关于当前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2.目标:关于理想与信念教育问题;

3.环境:关于网络环境及学校文化对中小学生德育的影响与学校德育策略问题;

4.内容:关于德育课程建设的系统性与针对性问题;

5.策略:关于德育如何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于“三好学生”评选问题与榜样教育问题、关于教育中的适度惩戒问题等;

6.路径:关于班主任工作创新性问题、学生品德发展的养成性与学校教育文化策略问题;

7.保障:关于优良师德建设对学校德育的促进问题。

学校德育成果新进展研究

课题类别:中小学德育与校外教育研究专项

学科分类:德育

课题负责人:酆 力

工作单位:中央教科所中国德育杂志社  100088

社会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德育领域变革与发展的动态与趋势。本课题通过对学校德育成果新进展的研究,旨在为德育工作决策提供事实根据和理论参考,并为学校德育改革实践提供学术视野、案例启发和方法论指导。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

1.形成对近十年我国学校德育研究成效、问题及发展趋势的系统认识;

2.聚焦十年来德育研究热点问题的转换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3.对十年德育研究中形成的主要专题进行归类分析,透视这些研究的价值取向、理论及实践创新、研究范式与方法的演变;

4.考察我国德育研究与国际相关研究趋势的内在一致性。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德育研究热点转换及发展趋势研究;

2.德育专题研究,对“德育基本理论”“德育模式、策略与路径”“德育评价”“不同学段德育改革”等进行归纳、梳理;

3.学校德育改革与德育理论发展、德育学科建设的内在关系研究;

4.德育研究的国际比较研究。

责任编辑/杨建伟

第2篇:近四年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热点问题综述

[摘要]近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主要围绕着私立(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财政与投入政策、国际化政策、学生政策及管理与评估政策等热点问题而展开。本文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比较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望从宏观角度反映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热点问题。

[

[文献标识码]A

[

教育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公共政策学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地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近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主要围绕着私立(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财政与投入政策、国际化政策、学生政策及管理与评估政策等热点问题而展开。笔者现将上述热点问题综述如下。

1 私立(民办)高等教育政策

私立高等教育可以说是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焦点。2002年以来,我国教育研究者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据笔者收集的资料,虽然没有专门对私立高等教育政策进行比较研究的著作,但在一些私立教育或高等教育著作中对这个问题有所涉及。如由西安外事学院黄藤主编的《七方民办教育丛书》之一《外国私立教育》中就在介绍每一国私立教育时专辟一节介绍其国的教育政策。

1.1比较的对象

主要是私立高等教育较发达的韩国、日本及整体上的东南亚国家。关注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文章较多,但对其政策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

1.2比较的主题与结论

就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整体上看,东南亚国家的情况基本上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私立高等教育的态度和认识。我国在国情上与东南亚国家有相似之处。比较东南亚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政策,借鉴应有:国家应进一步大力支持和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应尽快为民办高等教育立法;应对民办高校给予资助;应加强对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1]。

1)立法政策方面。与日本比较,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依靠健全、严格的法制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尽管政府一直比较重视私立教育的立法工作。但关键问题在于: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决不只是形式上的发展,也不是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之外的发展,它需要公平公正的发展大环境,需要科学客观的教育观念,需要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等多种因素为其提供一个发展的大舞台[2];

2)资助政策方面。日本是通过政府的资助政策而多渠道的加以解决。对于中国的私立高等教育而言,经费不足乃是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而且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我国政府应通过制定科学的资助政策,采取间接资助的方式以力求解决,如设立有关的基金会,减免部分税收、提供学生无息和低息贷款等[2];

3)管理政策方面。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日本私立高等教育都具备一套科学而又完整的管理体系。在现实发展中,我国由于条块分割,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管理监督的不足,使得私立高校根本不可能与公立高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由于缺乏明确的管理政策,私立高校在经费筹措、招生方式、教学活动、教师职称评定、学生待遇等方面得不到有力保障。在这种运行体制下,私立高校的发展道路只能越走越窄,这不仅仅影响了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也是对私立高校中学生、教师及校内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2];

4)产权政策方面。日本的经济所有制及其结构特点决定了在处理私立高校产权问题上不像中国这么艰难。我国当前的焦点问题在于:私立高校财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政府必须打破传统的产权结构,并利用政策加以保障,从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给予私立高等教育以直接或间接的资助[2]。

另外,研究者也指出,日本在政策发展中并非完美无缺,同样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例如私立大学学费的过于昂贵排斥了一部分无力承担学费的优秀学生,对市场经济的盲目迎合导致其办学质量的下降和专业结构的失调,等等。因此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辩证地看待中日两国的私立高等教育政策[2];

5)学费政策方面。主要比较了韩日两国。相关的启示包括:树立正确指导思想;学费收取要考虑百姓承受能力;学科间的学费差距要合理;完善相关的辅助制度[3];

6)资助私立大学的途径。从日本看主要途径有:补助金制度、收税优惠政策、政府对私立大学的融资、捐款和对捐赠者的税收优惠政策、奖学金制度[4]。

2 财政与投入政策

2.1比较的对象

主要是美、日、英、俄等国家。

2.2比较的主题与结论

1)筹措资金。高等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难题。英美等国政府为鼓励高等院校广开财路、积极筹措资金,制定了很多激励政策,为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通过比较,为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政策可借鉴的有:加强大学学费的监管;开征高等教育消费税;建立产学研协调专业机构,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让;建立“教育券”拨款机制;试行高等教育有限度的产业化;进行高校企业的体制改革[5]。

就美国来看,其高校资金来源具有多元化特点。可借鉴其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资金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教育经费在GNP中的比例;运用市场机制筹措教育经费,按照适度超前的高等教育发展总体目标,通过引进社会投资、融资、教育彩票、教育国债等市场手段,集聚教育资金;进一步推行教育费用的成本分担,逐步形成适应不同办学体制学校、不同科类专业,并按经济发展、财政能力和通货膨胀率而自动调整的收费制度[6];

2)教育经费模式的调整。受20世纪末西方社会转型的影响,欧美等国的高等教育政策在大学与工业、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较为激进的变革,并形成了新型的“三重螺旋”关系。这些变革与高等教育经费模式的结构性调整之间彼此强化,共同推动着西方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诚然,这些改革和发展对西方高等教育的传统生存方式和专业性文化理念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冲击,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这些改革和发展使西方的大学在政府拨款锐减、社会要求大学尽责的呼声日益强烈的情况下,获得了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甚至还使某些大学得到了不断发展、日益繁荣的可能[7]。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财政政策的关系。根据中国教育部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协商,2004年7月,双方在北京召开了“高等教育发展与财政政策国际研讨会”。对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优化选择,大学经费来源多元化趋势、多样化发展要求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就业市场与高等教育发展等进行了广泛研讨,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大学经费来源多元化的趋势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应鼓励多元投入,促进公平、提高效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要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估体系,健全毕业生就业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8]。

另外,2002年 3月初在北京师大召开了“中日高等教育政策与财政国际研讨会”会议。该会分析了中日两国高等教育政策与财政的基本现状和特点,对三大议题之一的“高等教育财政与大学财务管理及运营”进行了较广泛的探讨。

3 国际化政策

3.1比较的对象

主要有欧盟国家、日本及国际组织等。

3.2比较的主题与结论

国际性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影响的主体因素、财政牵引、国际合作和信息传播、国家的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开放程度[9]。

1)学生政策的国际化。有论者由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市场的类型与规模切入,分析了欧盟、荷兰、澳洲、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国的相关政策。透过比较研究指出,由于国际学生的流动人数庞大,其消费构成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市场,因此招收外国学生不只有利于长期政治、经贸关系的耕耘、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更是重要的外销服务性产品,故工业先进国家和区域性组织将之视为既是高等教育、又是政治和经济的重要策略。但是过度重视招收外国学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10];

2)国际化政策的趋势。从欧洲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心已从单纯关注学生的流动,扩展到课程与人员的开发、质量保证、ICT 的运用、教育与国际研究间的紧密联系、建立国际性的协会等各个方面。国际化也日趋成为制度层面的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问题,并且是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国际竞争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11]。从日本看,逐渐由重视发展数量到重视严把质量关;积极行动,大力吸引欧美等国家的留学生;日本有意同亚洲和中欧国家加强联系,拓展日本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12];

3)对我国的建议。尽快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法律、政策和经费保障;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设法吸引外国留学生;设立专门负责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动的机构,负责国际、国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13]。借鉴日本,首先,我国必须改变本土化教育观念;其次,采取各种措施,吸引海外学生来华学习;最后,要避免出现日本重量轻质的问题[12]。

另外,有研究者对UNESCO与WTO框架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作了比较研究。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有两个推动平台: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平台;二是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平台,两者均为国际组织,有几近相同的成员国组成,但两者对国际化的政策则存在显著的差异,体现在:对高等教育的约束力不同;对高等教育性质的界定不同;推进国际化的方式不同。通过“高等教育应该是道德约束还是法律约束”、“高等教育是公共服务还是商业服务”、“应该用convention还是agreement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三方面的辨析后的结论为:UNESCO和WTO这两个高等教育国际化推动平台的宗旨、原则不尽相同,它们所代表的国家的利益也各不相同:UNESCO更关注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利益,强调对它们的援助,坚持道德、公平原则,力求促使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实现民主社会服务。WTO则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推动制定的,主要动机在于借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契机,利用自身比发展中国家强有力的实力,扩大本国的服务贸易,包括占很大比重的高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双刃剑,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判断哪个平台更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更不能片面地把高等教育仅置于一个平台推动下[14]。

4 学生政策

4.1比较的对象

主要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也有以整个国际教育为研究对象的。

4.2比较的主题与结论

1)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是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比较国外大学的资助政策,我国学生资助政策应有的启示和借鉴:①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明确学生资助理念和资助模式;②调整贷学金的运作模式,强化贷学金的主导作用。借鉴国外贷学金的操作办法,取消现行的校内学生无息贷款,真正建立由国家拨款的政府贷学金和由商业银行出资的商业银行贷学金为主要资助项目的贷学金运行模式;③充分发挥“勤工助学”资助和育人的双重作用;④世界各国在学生资助办法中充分发挥雇主资助的作用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15];

2)资助政策的启示。以澳大利亚为例:其一,政策设计上注意相互协调和配合;其二,灵活调整,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其三,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投入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学生本人未来的收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这在两个方面有借鉴意义:一是兼顾公平和效率原则;二是目前我国已实行了收费的高等教育制度,由受教育者本人承担一部分教育成本,但是,刚刚中学毕业的学生本人不可能支付得起大学的学费,必然由其父母垫付。然而受教育者与其父母之间的债务约束力是非常脆弱的,往往最终是不了了之。这对于父母而言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孩子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如果能让学生本人以其未来的收入支付高等教育费用,不仅使父母的福利免受损失,也使学生由于还款压力的存在而在校努力学习、毕业后勤奋工作。这对于学生上进心和责任感的培养,以及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运用。澳大利亚各项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在制定过程中非常注重经济学分析方法的运用[16];

3)贷款是学生资助方式之一。有研究者描述了我国高校学生贷款的管理结构和业务流程,并与美国和加拿大学生贷款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探讨了政府和市场在学生贷款计划中的作用和职责,最后指出我国高校学生贷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他认为,要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改变目前商业银行没有贷款积极性的根本举措在于完善贷款机制。我国高校学生贷款中虽然有多家个机构参与,包括财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贷款管理中心、高校和银行,但具体到贷款资金流中,实际是学校和银行直接发生的借贷关系,财政负责贴息 。获得贷款的风险和回收贷款的风险只在学生和贷款银行。目前的贷款流程中,没有风险分担的机制。所以,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应当发挥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作用[17];

4)招生考试政策。这方面内容主要是介绍描述国外政策。如有人介绍了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政策,并认为这可能有助于欧盟拓宽高等教育入学面;有人介绍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全力支持的全国统一标准化毕业生考试政策。

5 管理政策

5.1比较的对象

美国、英国及国际高等教育。

5.2比较的主题与结论

1)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政策。从美国看,各州实行绩效本位投资政策,高等学校可以增加一些利益。高等学校得益于增长的信息。由于得到政治领导的支持,事实上因为学生入学率的增加而获得追加投资,因此高等学校在行为上也乐意为提高绩效而努力。但是,设计和执行绩效模式并非没有困难。而且,各州增加教育投资,要求更新课程,迎接经济和市场的挑战、各州立法改选、大学忙于适应绩效标准等都威胁着高等教育自治体系的重构。在实施绩效制度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机构如何使用定量的方法,克服衡量“质量”的复杂性,特别是能够适合高校的“顾客”(学生)的学习,这是衡量高校机构使命的关键。另外,尽管美国有的州比另外一些州在实施绩效模式中更有成功的经验,但阐述美国绩效模式是最好的模式还为时尚早[18];

2)我国的借鉴与政策选择。战略管理——科学定位;员工第一、引进与培养并重;满意管理——“顾客”导向;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危机管理——树立危机意识[19]。

另有研究者英国对教育管理政策,其内容主要有强化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质量和入学率及入学平等;强化“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的职能,并通过其属下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委员会”资助大学的科研和教学改革等。

另外,还有极少数研究者是从高等教育政策整体层面上进行介绍比较的。总体来说,我国近四年在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中取得了广泛而较大的成果,研究的内容主题也较好地联系了教育实践。但我们也应看到近四年研究的不足方面,如研究不够深入,很多研究以介绍描述为主、比较的对象国多限于少数发达国家、有些结论过于笼统和简单等。既看到成就,也看到不足,高等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和更好的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张随刚.东南亚国家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比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2).

2李健.中日私立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的比较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3,(1).

3罗道全.日韩私立大学的学费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21).

4 岗本佳子.日中政府资助民办大学政策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5 唐兴华,宋兰容.国外高等教育融资政策及其借鉴意义[J].经济体制改革,2005,(3).

6戈飞平.美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分析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04,(3).

7 陈伟.西方高等教育的政策变革与经费模式的结构性调整.高等教育研究,2002,(5).

8 刘承波.优化多元投入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与财政政策国际研讨会”会议述要[J].大学教育科学,2005,(3).

9卢晓中.国际性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2,(3).

10 戴晓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外国学生政策之比较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4,(5).

11 张娟娟(编译).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新趋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2,(2).

12王晓霞.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势[J].宁波教育学院 学报,2004,(4).

13李振全,陈霞.英德法三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1).

14 沈若慧.UNESCO与WTO 框架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比较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6).

15 熊志忠.教育成本分担制与国内外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比较 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5,(2)

16司劲松.澳大利亚现行高等教育资助政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2,(4).

17 李文利.高校学生贷款运行模式的中外比较和政策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4,(4).

18 谌启标,柳国辉.美国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政策述评[J].宁波 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

19 王保华.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管理的政策选择[J].现代大学教育,2002,(5).

The Review of the Hot Spots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al Policies around These Four Years

Yang Sif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policy,comparative research,hot spot.

作者:杨思帆

第3篇:落实社保费率调整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利润持续减少的大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出台社保费率调整政策,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活力,促进更好就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其中包括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十三五”规划也提出,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为市场主体减负、增加职工现金收入。

现在企业减负的情况究竟如何?还存在什么困难?还需要怎样的政策扶持?调研组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从如何进一步降低企业社保费率以减轻企业负担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荣昌区自2015年1月开始执行社保费率调整政策。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荣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调研组实地调查走访了荣昌区内30余家企业,涉及建筑、工业制造、餐饮、畜牧、医疗卫生等行业,并召集华森制药、中宗置业、昌元化工、荣牧科技等30家企业负责人座谈,收集社保费率调整、企业减负等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调查走访和座谈中,大部分企业表示,各级政府落实社保费率调整政策,减轻了一些负担,让企业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但是,企业也普遍反映负担依然偏重,主要表现在:社保费率仍然偏高,社保缴费基数年年攀升,企业减负红利不明显;降低社保费率后,社保基金的安全堪忧;困难行业企业的认定标准过高,申报难等。

一、社保费率调整及企业减负的现状

(一)社保费率调整情况

社保费率调整之前,按照社会保险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需要缴纳职工工资总额约32%的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险20%、医疗险8%、失业险2%、工伤险1.2%、生育险0.7%)。中央2015年出台的社保费率调整政策,一些省市根据各自财力状况,在完成国务院“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还推出了降费力度更大的“自选动作”,有的省市甚至从2010年就开始下调参保费率。

荣昌区按照重庆市的规定,从2015年1月开始,执行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企业社保费率调整政策。小微企业及其职工参加重庆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时,单位缴费部分可比照个体工商户,按缴费基数的12%缴纳。困难行业企业费率调整办法为与荣昌区困难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不含劳务派遣工、外包工等)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单位缴费部分可据实核定,但最低缴费基数不低于每人每月1500元。职工个人缴费部分,仍按不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确定。同时,按照[渝府办发(2015)80号]文件规定,所有参保企业从2015年1月起,职工生育保险费率由0.7%调整为0.5%;2015年3月起,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降为1%。

2016年起,以上政策不变,重庆市政府对所有参保企业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率再一次进行了阶段性调整。从2016年5月1日起两年内,凡荣昌区的参保企业,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至19%;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8%降至7.5%;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降至1%,其中,单位缴费比例、职工个人缴费比例均从1%降至0.5%。至此,重庆市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保费费率下调2.5个百分点,约29.5%。

(二)企业减负情况

从2015年执行小微困难企业政策以来,截至2017年12月,榮昌区共申报受理小微困难企业757户,涉及33698人。其中小微企业370户,12512人,困难行业企业387户,21186人。为全区小微、困难企业共减征社保费25985万元;困难企业减征17754万元,其中,2015年减征7730万元,2016年减征5380万元,2017年减征4644万元;小微企业减征8231万元,其中,2015年减征1331万元,2016年减征4452万元,2017年减征2448万元。以具体企业为例,2017年1至12月,华森制药减负386万余元,涉及938人,荣盾保安减负358万元,涉及943人,恩纬西减负约50万元,涉及147人。

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政策,在原工伤、生育、失业保险费率降低的情况下,再次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缴费比例进行了下调,分别下调了1%、0.5%和l%。

截至2017年12月,为全区企业减征社保费共计3028万元。其中2015年减征973万元,2016年减征1260万元,2017年795万元。

二、社保费率调整及企业减负存在的问题

(一)社保费率偏高,企业负担沉重

荣昌区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多属于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生产经营面临更多的风险,还要缴纳较高的税费,容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导致停产甚至倒闭。尽管社保费率调整后,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下降了2.5个百分点,由约32%降至约29.5%,但对于企业来说,仍感“不解渴”。在重庆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游洪涛提出的《关于降低企业社保费率减轻企业负担的建议》认为,在中小企业利润低下的时期,繁多的收费很可能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例如,一个1000人的企业,每人月均工资3000元,企业需为每人缴纳885元五险,合计人工成本每人3885元,企业全月则需支出约400万元人工成本,全年达4000万元。负担沉重,使企业转型升级变得困难重重。

(二)不断增长的社保缴费基数,让减负红利不明显

2017年,社保缴费基数上调幅度在10%左右,主要原因是与其相关的职工平均工资在逐年上涨。根据国家相关社保法规规定,社保缴费以上年度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60%至300%为缴费基数。这意味着月工资低于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0%下限的职工,需以下限基数缴费。下调养老等缴费费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但随着此轮社保缴费基数上调,一些低收入职工群体与部分企业社保缴费数额不降反增,负担加剧。

2017年,重庆市社平工资由去年的62091元增至67386元,增长了5295元。用人单位缴纳社保基数的最低和最高标准分别由2016年的3105元和15522元增至3370元和16846元,缴费基数下限与上限分别上调265元和1324元。以市民王先生为例,2016年,他的税前月工资3200元,高于缴费基数下限,按3200元的实际工资额作为基数缴纳社保,企业需缴职工养老保险费944元。2017年王先生工资涨了100元,但因没达到规定的缴费基数下限,要按照3370元作为基数缴纳社保,费率不变的情况下缴费额度提高到994元。目前荣昌区餐饮行业服务员工资一般在2000元左右,近年来每年涨幅最多也就200元,都没达到缴费基数下限,即便企业缴费费率下调2.5个百分点,但缴费基数大幅上调,社保缴费依旧“水涨船高”,企业负担更加沉重。所以社保缴费基数的增长,导致社保费率调整的红利不明显,民众的获得感不强。

(三)部分困难企业缴费基数申报不实

按照重庆市费率调整方案,申报审批后属困难企业的,单位缴费基数最低按1500元缴纳,职工个人缴费仍按不低于上年度职工工资的60%缴纳。企业为降低社会保险费成本,大部分困难企业在申报职工缴费时,职工工资均按1500元申报,远低于企业职工实际工资总额。一方面减少了社保基金收入,另一方面,造成企业参保职工保费的减少,影响企业职工将来的社保待遇,易引发新的信访及大量的解释工作,增加经办窗口工作压力。

(四)困难企业认定标准过高、申报难

按照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困难企业社保费率调整工作方案要求,申请困难企业需同时符合四个条件且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才能享受社会保险费率调整。实际情况中,大部分困难企业已欠缴社会保险费数月,特别是部分煤矿企业,养老保险费长达2年以上未缴纳,若按市局方案要求,大部分实际经营困难企业不能纳入困难企业范围,惠民政策不能落到实处。

按照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要求,申请困难企业先由企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盖章。部分企业对其归属哪个主管部门不清楚,或是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不配合,导致部分企业被挡在政策外,难以享受政府的减负政策。

三、社保费率调整及企业减负的对策建议

(一)保持社保费率只降不增,持续为企业减负

有人担心社保费率调低有可能会降低参保人员待遇,危及社保基金安全。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称,确保参保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降低和待遇按时足额支付,是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前提,各项社保待遇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再次,社保费率是逐渐降低,而非“一步到位”的,因此有承受能力。张义珍透露,阶段性降低社保費率“是在基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据测算,在降低社保费率一个百分点后,仍可保持基金当期收大于支。此外,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社保投资管理方面的改进,都有助于扩大社会保险的“开源”空间,保证民众社保待遇。

社会保险涉及四大板块(2017年9月起生育险并入医疗险),之所以只选择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3个险种降低费率,是由于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费率水平本身比较低,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限;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费率水平相对较高,可操作的余地更大。而且这3个险种目前的基金收支情况较好,还有进一步下调费率的空间和条件。

(二)注入国有资本,保障社保基金安全和充裕

目前,荣昌区企业总体上处在人力资源密集阶段,社保费率下调,无论是对用人较多的大企业,还是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都是一场及时雨。下调企业社保费率,不仅关于缴费高低,而且体现出当经济发展遇到严峻挑战的时候,各级政府设身处地帮助企业战胜困难的务实态度。

适当降低社保缴费,是为减轻企业负担作出的一项实招,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社会保障水平不降低和社保基金的安全和充裕。有关部门应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制定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方案,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扩大保障覆盖面,让企业和民众均有更多获得感。例如山东省2015年就出台了《省属企业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方案》,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截至2016年底,已分两次将180.65亿元国有资本金划转至省社保基金理事会。

(三)改革社保缴费基数统计方式,回归正常水平

当前社保缴费与待遇发放都需要直接参考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根据职工平均工资调整社保缴费基数本身并没有问题,需要改变的是职工平均工资的统计方法,让平均工资能代表大多数职工的收入水平。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乔健表示,当前社保缴费基数年年大幅上涨,“不符合经济形势总体涨幅回落以及社会保险整体需要改革的现实。”所幸平均工资统计改革已启动,力求探索中位数取代平均工资。

相对于平均工资统计,用中位数更能体现出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水平。所谓工资中位数,是指将职工收入水平从低到高排序,处于最中间的那位职工的收入水平。当工资水平较为平均时,中位数与平均工资相对接近,当工资水平差异较大时,中位数更能反映中间群体的工资水平。当前应加快工资统计改革步伐,实现私营单位职工纳入统计范围、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在全国普及;试点探索职工平均工资中位数统计,并作为社保缴费基数调整依据,使社保缴费基数调整更能反映大多数群体的收入水平。

(四)减负举措更实,让企业“寒冬”也温暖

降成本依然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当前世界经济仍未回暖的大气候下,企业发展依然处于“寒冬”。在社保负担又较高的背景下,降低社保负担,成为地方政府为企业降成本的一大实招。除了认真执行社保费率调整政策,我们还应该让减负的举措更实,让企业感到“寒冬”也温暖。要继续积极落实企业稳岗补贴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补贴,力争稳定就业岗位15000个。2017年,荣昌区人力社保局已成功开展“服务进企业”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后,要将“五个一”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即:一是开展一次上门服务,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掌握企业发展动态;二是开展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企业对人力社保政策的熟悉程度;三是向企业赠送一批政策书籍资料,让企业更好地熟悉和运用人力社保的政策;四是召开一次交流座谈会,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倾听企业对人力社保工作的建议意见;五是建立“一对一”的长效服务机制,印制发放“联心卡”随时为企业提供服务。通过“五个一”活动,将优惠政策落实到每一户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责任编辑:胡越

作者:黄海 覃万平

第4篇:桐庐县人力社保热点政策解答

就业培训篇

1、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设立许可所需的申请材料及必需具备的资质有哪些?

申请材料:

(1)行政许可申请书;

(2)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申报表;

(3)加盖单位公章的法人证明复印件;

(4)用于鉴定的办公用房、考评场地和设施设备的证明;

(5)管理人员、考评人员的名单及资格证明;

(6)鉴定工作规章制度;

(7)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承诺书。

必须具备的资质:

(1)申请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2)具有与所鉴定职业(工种)等级相适应的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工作资料和考评场地;

(3)具有与所鉴定职业(工种)等级操作技能考核相适应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和检测检验仪器;

(4)具有相应数量的专(兼)职的组织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考评员;

(5)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6)具有进行信息统计、数据处理的专用设备、系统软件和专业人员;

(7)承诺遵守鉴定工作规定;

(8)符合《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认定标准》。

申办美容师、美发师、保健按摩师、中/西式烹调师、中/西式面点师、眼镜验光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车工、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焊工、汽车修理工等14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站,还应符合劳社培就司函[2002]55号、[2003]156号文件规定的资格条件标准。

2、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设立许可所需的申请材料及必需具备的资质有哪些?

申请材料:

(1)《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申办报告》3份;

(2)《浙江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表》3份;

(3)拟办民办培训学校的章程;

(4)单位办学应出具举办者的法人资格证明及复印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办学的证明文件。公民个人申请办学应提交申请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5)拟办民办培训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人员、拟任校长、财会人员、职工的身份、学历、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6)拟聘理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身份、学历、资格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7)拟办民办培训学校的资产及经费来源的证明文件。具有资质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其中以货币资金以外的方式出资的,还应提交具有评估资质的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

(8)适合用作办公、培训和实习场地证明。自有场地的民办培训学校,提交场地产权证明,租借场地的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租借契约及场地产权证明;

(9)满足教学和实操培训需要的主要设施、设备的清单;

(10)开展相应职业(工种)培训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材(教材提供目录及编者);

(11)其他能证明具备办学条件的材料。

有关证照、证书、证件等除提交复印件(目录)外,还应提供相应原件供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对。

必须具备的资质:

(1)基本办学规模应不低于200人。

(2)应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培训场所,租用的场所租赁期不少于3年。办公用房至少20平米以上,有必须的办公设备条件;理论课集中教学场所应在300平米以上,无危房,有良好的照明、通风条件,桌椅、讲台和黑板设施齐全;有满足实习教学需要的实习操作场所,符合环保、劳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及相关职业的安全规程。招收住宿学生,其食宿场所应符合环保、安全、消防、卫生等有关规定。

(3)应具有满足教学和技能训练需要的教学、实习、实验设施和设备,有充足的实习工位。

(4)学校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①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人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19条、第20条要求。

②校长:学校应配备专职校长,校长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且有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熟悉国家职业培训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

③教学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应根据办学规模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且有2年以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经历、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④职业指导人员(不少于1人):应配备从事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培训的相关人员。

⑤财务管理人员(不少于2人):应具有财会人员资格证书。

⑥专兼职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不少于教师总量的二分之一,专职教师数量不少于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教师应具备上岗资格证书,承担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理论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三年以上本专业教学经历;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和三年以上本职业(工种)指导实习教学经历。承担中级及以下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理论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两年以上本职业(工种)教学经历;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和两年以上本职业(工种)教学经历。

(5)学校应配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均应具有与其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上岗资格。

(6)应具有与培训职业(工种)相对应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职业资格培训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自编的教学(培训)计划、大纲和教材应经过专家论证,并报审批机关备案后组织实施。

(7)应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办学章程与发展规划、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及卫生安生管理、设备管理等制度。

(8)举办者应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注册资金应达到20万元以上(不含固定资产),固定资产20万元。

(9)学校开设的培训职业(工种)应符合相应的职业(工种)设置标准。

3、职业介绍机构资格认定(设立职业介绍机构审核)所需的申请材料及必需具备的资质有哪些?

申请材料:

(1)书面申请报告、身份证(复印件)、 户口本、营业执照(副本)或其他法人登记文件、机构代码证;

(2)机构名称、组织章程、业务范围和管理制度等相关材料;

(3)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相应职业资格的证明材料;

(4)不少于5万元注册资金的相关证明材料;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料。

必须具备的资质:

桐庐县常住户口,桐庐县工商登记注册的法人和其它组织:

(1)有规范的机构名称、组织章程、业务范围和管理制度;

(2)具有相应职业资格或劳动管理岗位资格的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3)注册资金不少于5万元;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招工求职篇

4、用人单位参加人力资源交流会需提供什么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2)招聘简章;

5、用人单位外出招工开具介绍信需提供什么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2)招聘简章;(3)外出招工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6、申报杭州市人力资源信息网会员单位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2)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复印件;(3)会员单位申请表(加盖公章);(4)会员单位协议书(加盖公章)。

7、外国人在桐就业预审需提供什么资料?

用人单位提出审查申请,应提交相关材料:

(1)企事业单位

①依据企业性质提供相关材料:内资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企业批准证书。企业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副本。②《外国人在浙就业行政许可申请表》一份,填写完整,并在聘用单位栏目中加盖公章。

(2)代表机构

①代表机构的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②《外国人在浙就业登记表》一份,填写完整,并在聘用单位栏目中加盖公章。③申请外国人的《代表工作证》。

8、求职人员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求职登记需要什么资料?

(1)身份证原件;(2)填写求职登记表。

劳动监察篇

9、投诉举报受理的条件是什么?

(1)投诉人须持有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

(2)投诉人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材料。

(3)被投诉人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两年内。

(4)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5)有明确的被投诉单位及具体名称、地址、电话。

(6)具体的投诉请求和事实根据或具体的举报违法事实。

10、劳动保障监察处理期限是多长?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11、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办理的条件及内容是什么?

(1)劳动保障书面审查的实施范围和对象

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人单位。

新开办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劳动保障书面审查登记手续。

(2)劳动保障书面审查的主要内容

劳动保障书面审查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定期进行审验的一项劳动保障行政监督检查制度。书面审查结果是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用档案的主要依据。主要内容包括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劳动合同、工时制度、劳动工资、社会保险、职业培训等方面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

(3)劳动保障书面审查管辖(办理地点)劳动保障书面审查与劳动保障监察管辖的划分相一致。

(4)劳动保障书面审查须提供如下材料

①用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②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复印件、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组织机构的《社团(民办非企业)登记证》复印件等或其他核准执业登记证件复印件。

注:将复印件粘贴在《杭州市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书面审查信息登记表》末页。

③《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④《社会保险登记证》。

⑤全体员工花名册(须注明姓名、岗位、身份证号码、进单位时间、劳动合同起止日等)。

⑥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包括有新增、减少人员的,携带新增人员劳动合同和招用工备案手续,减少人员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及退休和其他情况的)。

⑦未成年工的,携带使用未成年工的备案件及健康档案。

⑧台港澳、外国人员的,提供台港澳人员的就业证、外国人的就业许可证明和就业证。

⑨使用退休返聘、借用、兼职、内退、协缴、在校实习生(学生)等人员的,提供相关证明复印件。

⑩若单位采用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时工作制,提供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时工作制行政许可审批件。

(11)全部劳动者工资表(含各类奖金发放表)。

(12)社会保险缴费凭证(社会保险基金结算表)。

(13)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其他有关材料。

(5)实施劳动保障书面审查的时间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布的公告为准。

(6)劳动保障书面审查程序

①书面材料报送: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要求填报书面材料,接受书面审查。用人单位也可通过网上办理窗口填报相关表格。填报的表格和书面材料要求真实、全面。

②窗口书面审核:监察员对照审核用人单位填报的《劳动保障书面审查情况登记表》和提供的各项书面材料,并将有关数据录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由系统自动产生信用评分。

③日常巡查复核:书面材料审核后30天内,随机对部分用人单位开展日常巡查,实地复核填报数据和申报书面材料的真实性,对书面审查时存在问题的用人单位,审查整改情况,全面检查用人单位劳动保障用工情况,及时纠正违法行为,并对窗口审核阶段系统自动产生的信用评分进行修正。

④信用定级:综合全年各期书面审查、日常巡查和违法案件处理的结果,对用人单位做出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定。具体根据《浙江省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执行,信用定级一般在下一的1月底前完成。

(7)法律责任及其他

①对拒不参加书面审查或报送书面审查材料严重失实的用人单位,要责令改正,并可按《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第(二)项规定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因用人单位报送书面审查材料不实造成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定级错误的,自发现之日起取消其原劳动保障信用定级,列入失信单位公示,并即时报送省劳动保障厅变更其劳动保障信用档案。

②对书面审查被定为劳动保障信用A级单位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一般不再对其进行日常巡视监察。对定级为劳动保障信用C级的用人单位和失信单位,列入劳动保障监察重点监控单位。

③详情可登录“杭州市劳动保障信息网站”(网址:)

④报送书面审查资料纸张统一使用A4标准;所有复印件须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12、违法使用未成年工的法律责任是怎么样的?

未依法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按照受害的劳动者每人1000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

13、非法使用童工的法律责任是怎么样的?

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先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并按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以5000元罚款的标准处以罚款。

14、各乡镇街道劳动监察中队联系方式:

15、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热线是多少?

投诉举报热线是0571-64600

110、96309。

劳动争议仲裁篇

16、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范围是什么?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劳动争议。

17、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连续侵权的,时效期间自连续侵权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当事人有证据能够证明时效期间内存在时效中止、中断事由的,其时效期间的计算从法律规定。

第5篇:社保卡热点问题

1、社保卡的功能有那些?

答:基本功能 社会保障卡具有信息记录、电子凭证和信息查询等基本功能。社会保障卡记录了持卡人的基础信息和相关业务信息,持卡人可以持社会保障卡通过服务窗口实时办理个人相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也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的读卡设备,查询本人的基础信息和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培训、就业等方面的信息。 扩展功能 社会保障卡将根据全省业务领域拓展化、政务信息化的发展,逐步扩展到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事务领域,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医疗保险应用 社会保障卡在医疗保险业务的应用主要有三项:识别医保参保险种通过读卡设备读取参保险种信息,判断持卡人参加医疗保险险种,对应综合医疗保险、住院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享受不同的医保待遇。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社会保障卡作为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就医和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或各项医保统筹账户的电子凭证。医疗费用结算 参加医疗保险人员到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就医或配药,或者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销医药费时,必须携带社会保障卡作为个人身份证明和享受相关医保待遇的凭证。

2、 社保卡密码那里修改?药店能不能修改?

答:在社保卡综合服务窗口和定点医疗机构均可修改,也可通过12333服务电话进行修改。

3、 请问社保卡是不是取代了以前的医保卡? 答:是的,社保卡是包含了以前医保卡的功能,激活社保卡后,原来医保卡的账户余额会转入到社保卡,激活社保卡请到当地社保卡综合服务窗口或者去单位专管员处激活。

4、哪些社保卡业务可拨打热线咨询?

答:修改社保卡密码;社保卡挂失。为保证社保卡信息安全,这两项业务不提供人工服务。

5、社保卡金融账户密码与社保账户密码是否一样?金融功能不激活有无影响?

答:两个密码不一样。社保卡初始密码为1234567,通过拨打12333更改;金融功能密码请到相应银行设置。目前,金融功能不激活不影响社保卡使用。

6、社保卡丢失后在哪里补办?需要带哪些材料?

答:拨打12333或到当地社保卡经办机构挂失,到当地社保卡经办机构补办。所需材料为本人身份证。代办社保卡还须申请人和代理人身份证及申请人委托书。身份证遗失须持公安机关开具的带相片的有效证明。

7、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怎样变更银行?

答:持卡人可申请变更合作银行。申请变更合作银行前,持卡人应先处理好对应合作银行个人账户相关事宜,避免给个人银行账户财产造成损失。申请变更合作银行须到社保卡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并办理,按规定缴纳每卡25元工本费,在提交申请45个工作日后,到社保卡经办机构领卡,同时收回原卡。

8、办社保卡需45个工作日,急需看病住院的参保人该怎么办? 答:如果已经参保,可持有效证件到参保所在的医保中心申请临时就医卡到医院住院看病。申请临时就医卡所需材料,可咨询参保所对应的医保中心。

9、曾随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离开单位后医保怎么办? 答:参保人可到户籍关系所在地的街道(社区)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办理医疗保险接续手续,参加个人医疗保险,以个人身份接续医疗保险,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都可以。

10、医保缴费年限有什么规定?

答:2010年1月1日后,按法定条件、法定程序退休的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享受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11、参加个人医疗保险期间,因故有一段时间没有缴医保费,有什么影响?

答:个人医疗保险从中断缴费的次月起,参保人停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中断缴费3个月内补齐欠费的,欠费期间的医疗保险待遇按规定支付。中断缴费超过3个月补齐欠费的,欠费期间的医疗费用不予支付(个人账户按规定补划),原医疗保险实际缴费年限继续计算,医疗费用从再次缴费之月的第13个月起按规定支付,补缴欠费额度按再次缴费时的缴费标准计算;中断缴费超过3个月不补缴欠费的,原个人医疗保险实际缴费年限不再计算。

12、重复缴费是否可以退款? 答:参保人以个人身份缴纳医疗保险后,找到工作,又由单位缴纳医疗保险。参保人在办理了个人医疗保险停保手续后,可能出现个人医疗保险与单位医疗保险重复缴费的情况。若出现重复缴费的情况,则参保人可在重复缴费的次年年初持本人身份证、社保卡,向参保地的区县医保经办机构提交重复缴费退款申请,申请退还个人医疗保险重复缴费的部分。

13、哪些情况下可以退还已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答:出境定居,不再具备享受养老金条件的;未达到退休年龄就死亡的;重复参保;参保职工调入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后退休的。

拨入12333热线后,按1键为社保卡账户查询;2键为社保卡服务;3键为政策及热点问题;7键为留言;0键为人工服务。

第6篇:考研, 社保, 热点问题准备

社会保障前沿问题

1. 我国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2. 如何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 调整就业年限影响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延迟退休)

4. 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制度研究

5.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研究(或养老保险双轨制)

6. 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的全民医保制度(或整合城乡医保制度) 7. 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整合城乡养老制度)

8. 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9.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体制研究

10. 新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

11. 优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研究

12. 国家新农保试点政策评估与发展研究

13.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与做实个人账户

14.

15.社会保险基金运营与管理研究

16.失业与生育保险制度研究

17.社会保障管理与监督制度研究

18. 我国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研究

19.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和借鉴

20. 就业与再就业促进政策研究

21. 其他社会保障制度领域的相关研究

3.调整就业年限影响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4.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制度研究

5.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研究(或养老保险双轨制)

6.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的全民医保制度(或整合城乡医保制度)

7.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8.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11.优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研究

18.就业与再就业促进政策研究

第7篇:申论热点主题分析——三农问题的基本政策

三农”问题的基本政策

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2005年国考、2007年国考的申论主题都是围绕“三农”问题的内容。大量的地方申论考试的主题内容也是围绕“三农”问题。所以,充分了解“三农”问题,对于各位考生熟悉政策、了解国情,从而备考申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农民。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所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的问题,中央先后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2006年,全国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到87.6%,非农业劳动就业份额达到53.1%,城镇化水平达到43%。这些结构性指标反映出,我国不但已经到了可以不依赖农业积累来实现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还可以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式,支持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进行现代农业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作为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特征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相关内容: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大扶贫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

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征地规模,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提高补偿标准,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二、连续四年的四个中央一号文件:

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3年,中央下发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文件共计56个,这其中包括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下发的5个“一号文件”。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开始连续下发4个“一号文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2007年1月29日中央下发的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号文件”,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份“一号文件”犹如春风春雨,进一步催发了农村大地的勃勃生机,将会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

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三、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一要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二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三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四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推进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以上内容由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奉献,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8篇:形势与政策 大学 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分析

2012年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发酵”、部分地区局势激烈动荡、以及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应进一步调整战略,积极应对。

紧紧把握国内、国外发展两个大局,努力为国内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国内的发展是我国根本战略利益所在。我们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外交外事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努力化解因国际金融危机、部分地区局势动荡、以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我国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努力化解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矛盾,为国内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稳定的周边环境。为此,我们应当始终不移地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方针,不因为眼前局势的变化而发生动摇。尽量避免矛盾的激化、危机的加剧。

综合运用我国的实力和优势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对邻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中国同各相关国家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基石。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通过继续深化同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稳定同相关国家的外交关系和友好往来,逐步破解外交难题。发展经贸合作与交流要服务服从国家大局,要坚持实现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要妥善处理合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避免野蛮式开发,避免因此而激化与当地民众的矛盾。要提高对外经济援助的效率,讲究方式方法,符合国际规范,多参加由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多边援助。要加强文化交流,政党外交,多角度、多层次促进国家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软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文化影响的扩大,不能急于求成,避免授人以柄。当前,美国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军事力量,但经济却陷入危机当中。它已经不可能像二战后、冷战时期那样援助欧洲和亚洲的盟国。在西方遭遇二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时,美国自顾不暇,无力救援其他国家。“重返亚太”更多的是炫耀军事力量和军事存在,不仅不能帮助亚太地区重振经济,而且还会导致地区的局势动荡,危及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东盟国家对美国的“重返”态度就不完全一样,有些国家就担心美国的介入会加剧南海紧张局势,使小国成为中美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加快国防建设,强化周边防卫力量,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军事手段是解决一切国际冲突的最后手段,也是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强大的国防,国家就会任人欺负,国家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其领土、领海就会受到蚕食。只有建设强大的国防,才能产生相应的威慑作用,使任何挑衅者不敢轻举妄动。2011年,国际干涉的盛行,西亚北非的变局,以及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行,都提醒我们,中国必须适度加快国防建设。特别要加强海军建设,中国海军要拓展强化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推进现代化。加快国防建设,要量力而行。国防建设要与整个国家的建设、综合国力的增强相适应。同时,我们要吸取当年苏联与美国全面军备竞赛的教训,避免陷入全面军备竞赛的“陷阱”。我们加强国防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夺地区和全球霸权,而是防御性的。我们没有必要,其实也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同美国展开全面军备竞赛。加强国防建设是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为最高目的,要具备与此相关的防御能力、反制能力、反击能力。

第9篇:申论热点: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促进就业政策措施

一、我国就业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近几年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到2005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达到7.6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2.7亿多人,比1990年末增加1亿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下;“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4200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00万人。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工作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

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

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

三是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一些非法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损害劳动者权益现象突出;一些职业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性别、年龄、身体残疾等原因侵害劳动者合

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国际化趋势,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就业前培训、在职职工培训以及对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等十分迫切。

五是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比较普遍,需要对其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此外,针对目前存在的

六是严重侵害劳动者就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普遍存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就业率增长却并不同步。主要有四大因素抑制了高经济增长带动高就业。

这四大因素是: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就业总规模的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减弱;企业改制、关闭破产使就业岗位减少;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有些岗位却没人去做,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二、促进就业的原则、方针和工作机制

一是坚持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

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逐步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

二是国务院建立研究就业工作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促进就业工作的协调工作机制,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具体负责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重大问题的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度以及考核、监督机制,并政府接受人大监督。

三是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促进就业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三、促进就业的措施

(一)、建立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促进就业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要切实解决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充分发挥国家宏观经济社会政策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国家实行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就业政策,逐步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促进和引导农村劳动者有序转移就

业,鼓励区域协作。

三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者就业、农村富余劳动者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应当根据妇女、残疾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不同就业群体的特点,鼓励社会各方面开展创业培训、就业服务等活动,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培育和完善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促进劳动者通过市场实现就业。

二是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以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身体残疾等因素歧视劳动者,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

三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提高职业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并对职业中介机构设立的条件、程序,以及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原则作出规定。

四是企业成规模裁减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失业预警制度,预防、调节和控制可能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失业。

五是国家建立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和就业登记、失业登记

统计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省级人民政府逐步完善用人单位用工备案制度。

(三)、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一是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定并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开发计划,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操作训练。

二是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三是逐步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一定期限的职业培训。

四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和引导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

五是国家建立促进劳动者就业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对规定的职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五)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明确规定了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劳动者

免费提供的服务项目。

二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就业与再就业援助制度,将就业援助与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当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国家鼓励资源开采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业,引导劳动者转移就业;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因资源枯竭或者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造成就业困难人员集中的地区,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

三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就业援助服务工作,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重点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

上一篇:考研经历及感悟下一篇:接受不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