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中总结

2022-03-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种事后记录方式,针对于工作结束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切实与认真分析后,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如何采用正确的总结格式,写出客观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上册期中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八年级上册期中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材料

一、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⑴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其中日本参与或发动的有哪几次?首都被攻陷的有哪几场战争?并简要谈谈你学习这段历史的感受。 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些条约有关?

⑶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割地最多的条约是( )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与香港问题有关的条约是( )与台湾问题有关的条约是(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 )条约有关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 )

⑷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抗争与探索?从中你得出哪些结论(启示)

⑹归纳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分别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⑺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为什么会一再失败?(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请综合第(7)题,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

答案:⑴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其中日本发动的有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参与的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首都被攻陷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186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1900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南京,1937年)

启示: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他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英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⑵《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⑶《南京条约》《瑷珲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

⑷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 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结论(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农民阶级的抗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共和国方案都行不通,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领导阶级的重任;中国人民具有顽强的抗争精神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等。

⑹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没能推翻清朝统治,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绞杀,戊戌变法运动: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又不能发动群众,仅靠手无实权的皇帝支持,自上而下的变法必然失败 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过于强大,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国民革命: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

1 启示同(4)

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的封建制度,中国国力的贫弱;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并在军事上占有优势;当时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等。

(8)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增强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之路。

二、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请回答: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哪些事件? ⑵“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

⑶概括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⑵先进的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三、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酷,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据此回答: (1)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作了哪些尝试? (2)“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取得了什么成果? (3)“思想上的近代化、先进化”方面,具有空前影响的是什么运动?列举两个此运动的代表人物。

(4)近代化过程中中国主要向西方学习,但没使中国富强起来。改革开放后,中国富强起来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⑸结合材料你认为中国近代化历程分为几个阶段,各包括哪些事件? ⑹学习西方军事器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⑺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⑻简述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征。

⑴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戊戌变法时期,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⑵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⑶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4)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状态,加之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旧中国无法富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富强起来,主要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⑸三个阶段:一:洋务运动;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三:新文化运动⑹维护清朝统治

⑺对,因为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并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而单纯的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是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的。⑻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四、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近代化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

五、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

⑴此材料作者是谁?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与哪次战争有关?

⑵“两个强盗”指谁,概述两个强盗在夏宫的经历。

⑶针对此事件谈谈你的感想。 ⑷近些年来,重修圆明园的问题在全国引起热议,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请你从多个角度思考,写一篇短文,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⑴法国作家雨果。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

⑵英军和法军(英法联军)抢劫财物,砸毁搬不走的东西,纵火焚烧圆明园。 ⑶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⑷反对或赞成选择其一。反对:①圆明园是中华民族备受屈辱的象征,是就中国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见证。保留原貌可以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时刻教育人民不忘历史教训,只有提高国力,才能避免国难临头。其中蕴含的巨大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②圆明园的建筑当然可以仿古而建,但是当年园内价值连城的珠宝、文物被殖民强盗抢走或毁坏,如今这批最具价值的珠宝已经无法收回,甚至无法仿制,精髓不在,重建又有何意义!

赞成:①如今的圆明园仅存几个景点,重建圆明园,恢复当年的胜景,充分利用圆明园的无形资产,可以发展旅游事业,推动经济的发展。②旧中国由于腐败无能,令国家蒙受屈辱,如果在原地重建一个圆明园,把他建成国家收藏珍宝文物的博物馆,恰恰可以证明新中国的强大,不是可以同样教育人民么?③文物本身虽然是不可再生资源,但文物的仿制同样具有社会价值。

六、阅读材料:“青春作伴,激情飞扬,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放歌四海,奉献爱心,撒播希望,用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气来纪念五四运动„„周年。” 请回答:(1)今年(2012)是五四运动多少周年?

⑵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导火线(直接原因)是什么? ⑶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运动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⑷简述这场运动6月3日前后的主要变化?⑸这场运动结果怎样?表现在哪些方面? ⑹五四运动体现了哪些进步精神?⑺今天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答案:⑴93周年 ▲⑵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⑶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内惩国贼”⑷运动中心: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学生转变为工人;斗争形势:由学生游行示威为主转化为工人罢工为主。⑸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⑹忧国忧民、乐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主进步科学的精神。▲⑺应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勤奋学习,努力创新,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了解国情,敢于面对困难,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等。

七、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3 材料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材料二:“自强,求富” 材料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材料四:“民主,科学”

材料五:“三民主义” 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序号:

⑵你认为上述哪一个口号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请说明理由。

认为“自强、求富”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理由: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生产技术,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了近代化; 认为“三民主义”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理由:它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第一次巨变;

认为“民主”“科学”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理由: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青年学生们勇于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认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对中国影响最大,理由:五四运动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认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影响最大,理由:中国共产党提出该口号,并最终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局面。以上任选一个即可。

10、“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农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红军建奇功。”请回答: ⑴这段歌谣涉及到哪几个历史事件? ⑵计算一下,到今年(2012年)“八一”历史有多长了? (3)这一期间中共领导的革命军队名称有何变化? (4)这段歌谣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请问:探索出一条什么道路? (5)“朱毛合”对“建四军”有什么奇功?

参考答案: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建立。⑵85年 (3)工农革命军变为工农红军 (4)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5)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红四军

七、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主要的历史意义。(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意义:P62)

2、在这一事件中红军经历了哪些困难与问题?(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食物的缺乏等。)

3、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那些艰难险阻? (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4、诗中“三军”具体指哪支部队? (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

5、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坚定革命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如何继承发扬长征精神?学习中应不怕困难,顽强刻苦,立志成才;生活中要艰苦朴素,团结友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期中题库

第一部分 单 选 题

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南京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条约的( ) 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内容 D.危害

2.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个巨变是指( )

A.中国大门被打开 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出现了租界 D.香港岛被割占 3.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4.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自制的一把近代列强侵华大事年代尺示意图,“?”(问号)处没有完成。请根据图示帮他们完成正确选项( )

A.中法战争 B.鸦片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5.1839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其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后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达到了该目的。这个“岛屿”是( ) A.香港岛 B.辽东半岛 C.台湾岛 D.澎湖列岛

6.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 C.开放通商口岸 D.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 7.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8.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它是我见到的中国近代史上最要命的外交文件。”这句话中“最要命的外交文件”应该是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9.右边图是中华民族屈辱的标志,它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0.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以后,

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遭受类似的抢劫还发生在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战争中 D.北伐战争中

11.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12.“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13.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以哪两国联军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A.英美联军 B.美俄联军 C.俄法联军 D.英法联军

左宗棠收复新疆

14.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华莱士评述左宗棠的历史事件是 A.创办福州船政局

B.收复台湾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收复新疆

1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洪秀全定都天京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关天培广州抗英

D.林则徐虎门销烟 16.下列诗句中,颂扬左宗棠收复新疆业绩的是 A.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英帅朱彭筹此役,意扶危局定神州

17清朝时,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毅然率军从沙俄手中收复新疆的将领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林则徐

D.谭嗣同

《马关条约》

18.曾经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的国家是 A.葡萄牙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19.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的方式,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上述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瑷珲条约》 20.《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21.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北伐战争 2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3.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A .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 24.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5.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该对联反映了哪个条约签订后的情形

A.《南方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26.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迹 C.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 D.日军在旅顺暴行 27.《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28.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9.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0.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31.近代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灾难,其中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内容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洋务运动

32.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 汉阳铁厂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3.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34.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 D.鸦片战争 35.某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6.既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又是收复新疆的“民族第一功臣”,这个人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左宗棠 D.梁启超

37.奕䜣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

张謇创办实业

38.中国近代提出“实业救国”主张的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严复 D.张謇 39.19世纪末,状元实业家张謇为“实业救国”创办了 A.大生纱厂 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 D.汉阳铁厂

40.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它就是 A.康有为 B.张謇 C.詹天佑 D.梁启超

百日维新

41.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42.“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戊戌六君子中哪位在就义之前说的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杨锐 43.右图是青岛的著名景点之一——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许多人仰康有为之名前来参观。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 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44.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它以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宣告夭折,但它却在近代化道路上留下深深的足迹。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

45.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46.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47.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48.《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49.时至今日,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都有大量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公共设施和纪念场馆。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为后世所敬仰,最主要是因为他 A.建立了光复会 B.创办了《民报》 C.领导了保路运动 D.创立了中华民国

50.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进化论 B.民主和科学 C.三民主义 D.自强、求富 51.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其核心是 A.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52.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53.“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辛亥革命 54.“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歌颂的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55.105年前,在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56.下列仁人志士中,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仿效西方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

A.梁启超

B.谭嗣同

C.康有为

D.孙中山 57.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

A.提出三民主义 B.创办黄埔军校 C.领导南昌起义 D.成立中国同盟会 58.在探究性学习中,小钟同学查阅了“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资料,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9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B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 60“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幅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

A.1898年 B.1911年 C.1919年 D.1927年

61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关部门将举办纪念活动,考虑到这里首先发动了起义,所以活动的主会场定在

A.武昌 B.南京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口号、作用

62.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63.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为了“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64.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况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65.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6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中外纪闻》 B.《新青年》 67.表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C.新文化运动 C.《民报》

D.五四运动 D.《每周评论》

京师大学堂的兴办、废科举,兴学堂

68.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维新变法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

A.京师大学堂 B.经世学堂 C.时务学堂 D.京师同文馆 69.1901年,诏办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整顿翰林院,复办京师大学堂;1903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1905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变革 A.教育 B.外交 C.娱乐 D.习俗 70.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黄埔军校 D.清华大学

7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且根据它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文件是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学堂章程》 C.《重订学堂章程》

D.《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

72.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所新式学堂”广育人才,讲求实务“。这所新式学堂是

A.万木草堂 B.京师大学堂

C.清华大学

D.复旦大学

第二部分 非 选 择 题

7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

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1)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刘翔同学依据材料按“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三个项目设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李老师发现各项目均有一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图中错误并加以改正。(6分)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指出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4分)

(3)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假如你班开展一次小型演讲会,请你确定演讲会主题名称。(2分)

73.(12分)(1)“进一步”改为“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改为“甲午中日战争”;“《北京条约》”改为“《辛丑条约》”。(找出错误改正各1分,共6分)

(2)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广州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大战黄海;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任答两点即可,其它正确答案同等给分)(4分)

(3)侵略与抗争;入侵与反抗;近代中国的屈辱;中国人民的抗争。(2分) 74.(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3分)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2分)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1分)

(1)事件:洋务运动(1分)。根本目的: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或维护清朝的统治)(1分)

(2)时间:1911年(1分)。历史意义: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分)。 (3)两面大旗:民主(1分)、科学(1分)

(4)主题:近代化的探索 7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4分)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变法维新”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1分)今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1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1分) 75.(1)鸦片战争(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甲午中日战争(1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

(2)洋务运动(1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分) (3)辛亥革命(1分)、孙中山(1分)、105周年(1分)

(4)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1分) 76.(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以及照搬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中“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由哪一派别领导?请列举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2分)

(2)这一派别从哪几方面展开了“自救”?(2分)

(3)这场自救运动虽然最终没有成功,却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理由。(2分) (1)洋务派(1分);奕(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1分)

(2)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近代海军(或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写出其中任意两项即可)( 2分) (3)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7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日本天皇颁布改革诏书,发布《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从此日本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 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日本“近代化进程”开始于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日本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2分)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2分)

(3)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是哪一事件?之所以说这一事件失败了,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4)说说中国近代化进程为什么艰难曲折?(2分) (1)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清政府的腐败和封建制度的落后;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等。

78.【彰显首义精神】(6分)

2011年10月10日,我们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l)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机关刊物《民报》是哪个革命组织的机关刊物?(2分) (2)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起义被称为“首义之举”。你理解的首义精神是什么?(l分)

(3)经过辛亥革命,中国大地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至少回答出两个方面)(2分) (l)孙中山(l分)湖北省(l分)中国同盟会(l分)

(2)敢为天下先;献身精神;首创精神;改革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评分说明:本题满分1分,回答正确一点得1分,多答不加分。)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建立了中华民国。

(评分说明:本题满分2分,回答正确一点得1分,回答正确任意二点即可得2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79.(10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江南制造总局的炮厂 图2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图3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成立 图4《新青年》杂志

(1)请你依据四幅图片材料,分别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运动(或事件)的名称。(4分) (2)请简要回答与图3相列应的运动(或事件)突出的历史功绩。(4分) (3)请说出以上四幅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2分)

(l)图1洋务运动;图2戊戌变法;图3辛亥革命;图4新文化运动(每图l分,共4分) (2)历史功绩:推翻了清王朝。(1分)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l分)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l分)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或“中国有识之士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2分)

80.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分)

(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1分)今年(2011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

(4)材料二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1分) (1)《南京条约》(1分)、《辛丑条约》(1分) (2)洋务运动(1分);

(3)辛亥革命(1分);孙中山(1分);100周年(1分) (4)新文化运动(1分) (5)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也行不通;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1分) 81.(10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我们也知道单有白话未必就能道出新文学,我们也知道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

——《尝试集》自序

(1)请问:甲午海战中的“平远号”战舰创建于什么时候?(1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历史知识辨析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除此之外还有哪位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结果如何?该事件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进

程的积极意义是什么?(5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新文学、白话文、新思想”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1分)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你得到了哪些认识?(3分) (1)创建于洋务运动时期(1分) (2)孙中山(1分))辛亥革命的结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2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 (3)新文化运动(1分) (4)呈现出由学生产技术和军事到学政治制度再学思想的规律(2分)由于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没有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8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汉阳铁厂 材料二: 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

材料三: 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百年后的今天,国家将举办一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 材料四: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的企业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中出现的?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标志性的地位?(2分)

(2)根据材料二,请简析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日本”?戊戌变法对当时社会起了什么作用?(3分)

(3)联系材料三,简述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2分)

(4)材料四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它”表明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进入了什么领域?(2分)

(5)以上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什么特点?(3分)

82. (1)洋务运动(1分)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分)

(2)因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家强大。(2分,意思相近即可)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1分)

(3)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分,任答两点即可)

(4)新文化运动(1分) 思想文化领域(1分)

(5)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3分)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大题、29小题,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2.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3.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为“自强”“求富”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比用工业,开始中国近代化起步进程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2、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一次轰动全国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虎门销烟

C、兴办民用工业

D、创办海军

3、“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人学堂

C、福州船政学堂

D、黄埔军校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B、三民主义

C、马列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

6、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A、武装起义

B、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改良变法运动

D、空前的思想火解放运动

7、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卜人志十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山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被中国知识分子称为“新世纪曙光”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洋务运动

C、三民主义的产生

D、武昌起义的胜利

9、右图是北京大学为纪念一场爱国运动而发行的纪念章,上面铸

有“警告同胞毋忘国耻”的文字。它所纪念的这场运动

A、揭开了中国比主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标忐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宣告了国民人革命的开始

10、参考右图思考,1926年,一位商人准备沿长江考察沿途经济的发

展情况,你认为他可能会看到在南方轰轰烈烈展开的重大事件是

A、八国联军的侵华

B、国民革命军北伐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开始

11、下列关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了党的奋斗目标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确立了三民主义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12、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A、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B、开展土地革命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13、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道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B、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14、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

D、井冈山会师 15.九一八事变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是:

A.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伪满洲国建立

C.蒋介石加紧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围剿”

D.使日本的野心进一步扩大了 16.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一二·九运动

B.瓦窑堡会议

C.八一宣言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是(

)

①七·七事变②西安事变③日本投降④八一三事变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18.迫使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因素不包括(

)

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原子弹B.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C.毛泽东发出对日最后一战号召D.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大反攻

19.史学家胡绳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其成熟表现有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②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皖南事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根据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根据地军民的力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根据地的措施 D.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21.重庆谈判是签定的《会谈纪要》最重要的意义是:

A.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反内战的时间

B.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C.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 D.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22. 使华北地区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3.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

A、全面进攻解放区

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

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

24.解放战争的第二年,解放军转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

)

A、东北地区

B、平津地区

C、中原地区

D、华南地区

25.在解放战争中,下列城市最先解放的是: A.沈阳 B.北平 C.武汉 D.广州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与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8分,29题16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

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

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 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 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请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什的名称。(6分)

(2)为了实现观念上的近代化,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2分)它主要学习了西方的什

么?(也就是它的口号是什么?)(4分)在其后期,人们又开始接受什么观念?(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 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1927年) 材料三: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图片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与一件“开天辟地”的人事有关。请问这一“开天辟地”的人事是什么?“开

天辟地”的人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2)材料:二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4分)

(3)材料二漫画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

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下列两段材料是关于日本再次修订教科书的资料:

材料1:

日本在1997年使用中的5种教科书记述有日本军队在中国北方地区为消灭抗日势力而实行“三光政策”(日语为“三光作战”,即烧光、杀光、抢光),新版教科书记述有关内容的则只有一种。

材料2:关于南京大屠杀,1997年版教科书的记述是“占领了首都南京,据说当时杀害了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约20万中国人”。新版教科书则有4种把被杀害人数改为“大量”,其中有两种新版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

请回答:

(1)材料2中提到了南京大屠杀,请说出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屠杀人数。(4分)

(2)读了这两段材料,你有什么看法?(4分)

29.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之称,在近代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在南京签订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是与哪年签订的?请用一句话概括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6分)

第四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

青铜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阻遏( è )寒噤(jìn)仄歪(zè)拂晓(fó)

B、箱箧(qiè)荒谬(miù)推崇(cóng)轩榭(xuān)

C、镂空(lóu)蟠龙(pán)德馨(xīn)案牍(dú)

D、峨冠(guān)篆章(zhuàn)老妪(yù )椎髻(j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锐不可当转弯抹角月明风清荡然无存

B、张皇失措惟妙惟肖巧妙绝伦因地治宜

C、重峦叠嶂井然有叙雅俗之别粗俗鄙陋

D、落英缤纷黄发垂髫亭亭净值不蔓不枝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令人叹为观止....。

C.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D.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4.满腹诗书。(6分)

①,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②牧人驱犊,。(王绩《野望》)

③,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⑤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⑥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

5.细看下面表格,用简洁的语言,把关键信息告诉你的同学或家人。请将表述的内容写在横线上。(2分)

6.名著试练(2分)

经典小说的不朽,有时就在于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阅读小说,就是阅读人物。请从《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小说中任意选取一个人物形象,仿照以下句式,写出你对“他(她)”的阅读感受。例句:阅读武松,从他的“景阳冈打虎”中,读出了他的英勇无畏。仿句:二.综合性学习(7分) 7.将下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1分) 人民网5月14日报道5月13日,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运行。这台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高8米,通光孔径2.4米,重40余吨,是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之一。 据悉,2.4米光学望远镜可以清晰地分辨出300公里以外一根蜡烛的火苗,其综合性能属同级望远镜中的国际中上水平,主要用于对恒星和星系进行观测。据介绍,该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每年能容纳数十项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观测课题和研究工作。8.“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①“永远的丰碑”的含义是什么?(2分)②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写几句赞语。(2分)在抗美援朝上甘岭的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着火舌,严重阻碍了战友前进。这是,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上甘岭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③请你谈谈观看这个专题栏目后的感受。(2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比较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回答问题。(9分) 【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1.

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有

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

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

苍劲的风骨。这里的树,又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妇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领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2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1元钱呀!望着这1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

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

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

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丙】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

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

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

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渐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9.三段文字都写到“树”,但各有不同的特点,如甲文所写的树木特征是“高低错落,

充满画意”。请从乙丙两文中选择有关词语,概括树木的不同特征。

已:;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三段文字写树都强调了气氛,如甲文突出繁华欢悦,乙文

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1. 对这三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1分)

A.甲乙两文多处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B.甲文没有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乙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D.甲乙丙三文都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12. 从说明顺序来看,甲乙两文都是____________顺序,丙文是___________顺序;

从文段结构看,甲文是 _____________结构,乙文是__________结构,丙文是并

列结构。(2分)

13. 有人认为甲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永不贬值的财富(13分)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

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

的婶子、大娘们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

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

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

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

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1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1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4、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 而实际是指。(2分) 15.根据你的理解和想像,在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句子。(20字以上)。(2分)16.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1)(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2分)(2)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2分)17.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2分)18. 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3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2. 突出”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9分) 足球……也许渴望得到……

春 望 请以“渴望得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言通顺,表达力求有创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这是一首五言诗,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的

情怀。(2分) 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3分)

20.杜甫在《春望》中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心情,请结合诗的背景详细描述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50字左右) (2分)

21.杜甫在《白帝》诗中写道“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请你回忆一下,在他的《石壕吏》中,哪些诗句也表现了

同样的情景?(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2—25题。(6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

之哭也,壹②似重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2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子之哭也() (2)苛政猛于虎也()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1分) 今吾子又死焉。

24、从表达方式看,本文运用了,从艺术表现手法看,本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主题。(每个空限填2字)(2分)

25、泰山妇人为什么不愿意离开他们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五、写作(40分)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

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 3 .

4.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简单)

1.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B )

A.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B.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类的95%

D.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类的5% 2.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鱼”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含义。水中生活的鱼类能在水中游泳的动力来自于 ( D)

A.胸鳍的摆动 B.尾鳍的摆动 C. 所有鱼鳍的协调摆动

D.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 3.下列关于腔肠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B )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 腔肠动物一般是脊椎动物 C.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排出

D. 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水中

4.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意义是 ( A )

A.维持蚯蚓正常的呼吸

B.因为蚯蚓通过体表吸收水分

C.维持蚯蚓体内水分的平衡

D.有利于蚯蚓自由蠕动

5.下列是同学们熟悉的一些空中飞行的动物,其中不属于鸟类的是 ( C )

A.家鸽

B.家燕

C.蝙蝠

D.麻雀 6.“金蝉脱壳”的壳在生物学上是指 ( D )

A.皮肤 B.甲壳 C.鳞片 D.外骨骼 7.蚯蚓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B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8.我国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有许多是由珊瑚虫分泌物堆积而构成的珊瑚礁形成的。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显著特征是 A A.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B.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C.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

D.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节 9.下列关于环节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B.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C.身体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

D.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提高了运动能力 10.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以下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B A.蝗虫

B.蚯蚓

C.蛇

D.蜈蚣

11.下列几种动物中符合“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这一特征的是 A A.螃蟹

B.乌龟

C.沙蚕

D.河蚌

12.鲍鱼是营养丰富的海鲜,它的贝壳可以做中药,你推测它应该属于C A.甲壳动物 B.鱼类

C.软体动物 D.腔肠动物

13.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下列哪项不是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A

A.在水中产卵 B.用肺呼吸 C.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 D.卵有坚韧的卵壳 14.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C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15、下列哪种生物不是营寄生生活的 D

A、蛔虫 B、猪肉绦虫 C、血吸虫 D、水螅

16、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 C

A、体节 B、环节 C、环带 D、体带

17、生活在海洋中的巨无霸—蓝鲸以胎生方式繁殖,用乳汁哺育后代,它属于B

A、爬行动物

B、哺乳动物

C、鱼类

D、两栖动物

18、鱼的呼吸器官是 D

A、皮肤 B、肺 C、口 D、鳃

19、下列各组动物中,完全用肺呼吸的是 C A、大鲵和蜥蜴 B、梭子蟹和蟾蜍 C、壁虎和狼 D、眼镜蛇和青蛙

26、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 ) (2)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 ) (3)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4)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5)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 (6)有的两栖动物终身生活在水中。( )

(7)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坏境的依赖。( ) (8)前肢变为翼是鸟适于飞行的唯一特征。( ) (9)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

(10)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7、连线题(共11分)

(1)请将下列与青蛙、蜥蜴有关的叙述分别用线连起来。

体表覆盖鳞片

青蛙

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

产的卵具有坚韧的卵壳

蜥蜴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

终身生活在陆地上

(2)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腔肠动物

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

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环节动物

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软体动物

身体和附肢分节,有外骨骼

节肢动物

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线形动物

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

第六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分析:本次期中考试试卷题型及分值(共100分)分配较合理,有单选题(50分)、填空题(16分)、读图题(34分)。试卷中考题内容较广,难易适中。

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全年级平均分为54.7分,优秀人数为115人,优秀率为13.4%;及格人数为413人,及格率为48.2%;30分以下的有113人,占全年级比例的13.2。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知识点掌握较好,成绩优秀的人并不多,及格率也未达到50%,还有相当部分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30分以下)。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题得分率相对较高,全年级平均得分大约为32分,得分率为64%。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都能拿40分以上甚者得满分,但有相当部分学生无心向学,对于这种题型也只是瞎蒙,所以得分率很低。填空题全年级平均得分大约为8分,得分率为50%。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都能拿12分以上,得满分的学生也为数不少,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得分率很低甚至是空白卷。此题失分较大时我国湖泊分布特点,好些同学记不住分布地点或出现淡水湖与咸水湖记忆混乱的现象。读图题学生失分较大,全年级平均得分大约为15分,得分率为44%。读图题中学生对长江流域图掌握不牢,尤其是支流、水电站、上中下有分界点较多同学出现知识点混乱现象。我国气候分布图有相当部分学生答不出。填表题中有些学生能得满分,部分学生得6—9分,有部分学生得0分,严重失分。

总之,本次考试成绩不大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复习等);二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三是学生审题不认真。

今后努力方向:继续抓好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加强学生读图析图努力训练。

上一篇:安全隐患排查制度下一篇:白酒销售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