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脚手架施工方案

2022-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深基坑脚手架施工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深基坑脚手架施工方案

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与施工管理

摘要:深基坑支护作为一项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创造价值、施工工期等多个方面都有“贯穿”,施工技术复杂而且整体性、综合性很强,对于工程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深基坑支护结构和适用条件,从技术可行、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四方面对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优选,并使用于施工管理过程中。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结构条件;施工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也越来越紧张,向更高、更深处要空间成为建筑发展潮流。高层建筑的大幅增加相应带来的是基坑规模向横向化和纵向化发展,这对基坑支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数据分析显示,方案设计和施工管理是基坑事故发生的重要方面,一旦选择不合适不仅影响工程时间和施工质量,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所以说,深基坑支护的方案选择决不能草率,要充分考虑施工工程的整体因素,做好深基坑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

一、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因素

深基坑支护方案的施工对象是施工工程,现场条件是影响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重要因素,主要涉及施工地质因素、周围环境因素。因此,在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和优选的阶段,需要对深基坑施工现场条件有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在做到和主体施工工程同步进行的过程中满足支护方案的设计要求。

(一)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是深基坑支护方案施工的基础条件,做好施工地质勘查对于深基坑支护方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要对施工的土地类型、土层性质、土层构造有充分地调查和认识,掌握施工地质特征;第二,要对施工周边的水文条件做好调查和记录,特别是要防止施工所涉及的湖泊、地下水补给所造成的水流渗透和管涌的可能性;第三,对于施工地质勘查要注意提供和额保存地质勘查技术资料,对支护、支撑结构设计技术参数有完整存档,使得深基坑支护方案能够因地制宜。

(二)周围环境因素

周围环境因素是深基坑支护方案施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必须要对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周围环境因素有充分地事先了解。第一,深基坑施工周边相邻建筑结构分布情况。包括深基坑支护与周边建筑的分布距离、结构高度、结构类型、基础深度,对于非正常情况需要通过图片、视频记录予以取样;第二,周围地下管线铺设的结构分布情况。深基坑支护方案施工牵涉的地下管道比较多,包括天然气管道、电缆线、下水管等线路,必须要对周围线路分布情况有充分掌握;第三,周围相邻建筑公共设施情况和周边施工交通和场地条件。包括对施工现场的场地条件、施工交通条件、施工周围居民居住条件等进行充分考虑,保证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二、如何优选深基坑支护方案应用施工

(一)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初步选择

深基坑支護方案的选择当中,前提和基础是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条件有准确分析,收集施工场地的资料。对于深基坑支护方案来说,一方面,要列出支护结构方案选择所考虑的各项因素,包括深基坑施工的工程地质条件(软硬性、平缓性等)和水文条件(水位高低、水源多少等)、基坑的深度、工程施工的地下结构形式和平面大小、周边环境和建筑对施工基坑的压力、基坑施工的技术参数和可操作性、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其他相关要求,对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3]。另一方面,整体上分析深基坑支护的类型和使用条件,对深基坑的安全系数做出评估并建立相应安全等级。比如说该处场地地质较好、环境空间较大,可以选用哪一些支护类型,并在“清单”列表上予以记录。

(二)对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优选

在经过对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初选、确定支护类型的范围之后,那么接下来就是对深基坑支护方案的优选了。在支护类型中,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多样,每一种支护方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特点和不足之处,如何在其中挑选出最优方案成为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关键步骤。因此,“优中选优”必须要保证深基坑的安全稳定、成本的经济性、施工期限的范围、支护的环境影响。

将技术参数、工程时间、经济成本、质量安全作为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的四大指标,并依据具体情况确定这四大指标的比例权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项因素的综合影响,最优方案并不等同于完美,只能是在权衡中选择风险和损失影响最小的。可以将质量安全作为权重最大的指标,工程时间作为权重最小的指标,予以110分的得分系数[4]。像对于深基坑支护施工地质条件较差的可以打14分,一般的可以打57分,良好的可以打810分,在确定等级之后由支护施工专家进行专业评估,进行综合打分,最后取其中的平均值。

接下来,以钻孔灌注桩施工为例对市政工程特别是地下管道施工进行论述。选择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深基坑围护桩要注意选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严格检测桩身质量,像断裂的、有夹层的要禁止使用。混凝土可以采取连续浇筑的方式,高度和标号必须要满足市政施工的要求。应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泥浆要与地面保持半米以上的距离,并注意泥浆中各原料的混合比例,保证孔壁的紧固。在孔洞完成之后要立即进行第一次清孔,并在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导管导管事项完成之后进行第二次清孔。钢筋笼的分段长度要依据整体的刚度进行科学设计,做到与深基坑围护的轮廓相适应进行电焊,在雏形完成之后与原材料规格相统一,确定保准统一之后安装,依据设计图纸要求对钢筋位置进行强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随着建筑向高、向深的方向发展过程中,深基坑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其支护自然也成为建筑施工的重点问题。目前,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和选择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支护方案的优选运用于深基坑实践当中还难以满足。因此,必须要重视深基坑支护的作用,从技术可行性、节省成本、缩短工期、保护环境、保证質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优选出深基坑支护最优方案,更好地指导深基坑施工实践。

参考文献:

[1]邹洪海.关于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优选和优化设计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5.

[2]李相国.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的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D].山东大学,2011.

[3]齐宁.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与施工管理[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

[4]何亚伯,秦伟,汪洋.基于组合赋权和灰色Euclid理论的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03:9497.

作者:王双峰

第2篇:地铁车站深基坑临近铁路桥设计方案探讨

【摘要】介绍了成都地铁6号线犀浦站深基坑临近成灌高铁铁路桥的设计方案,在同一车站基坑分别采用降水和止水两种围护结构型式分段施工,在砂卵石强透水层地层采用咬合桩作为悬挂式止水帷幕,并计算分析了基坑开挖对桥梁的影响。

【关键词】地铁车站;深基坑;铁路桥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城市大量修建地铁。地铁的建设经常会受到城市既有环境及线路走向的制约,不可避免的对周边建(构)筑物产生影响或受到制约,存在车站临近桥梁修建的情况。明挖车站在修建的过程中,由于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会影响到附近桥桩的安全性,在基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基坑开挖对既有桥桩的影响。如何在地铁工程建设中保证车站及既有桥梁的安全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以成都地铁犀浦站作为工程实例,对车站深基坑临近铁路桥设计方案进行探讨,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经验。

1、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

成都地铁6号线犀浦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与既有地铁2号线及成灌高铁犀浦站(高架站台地面站厅)换乘。地铁6号线犀浦站基坑长275m、宽21.5m~30m、开挖深度基坑深21m,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大里程端头临近成灌高铁高架桥,基坑与铁路桥承台最小距离约12m。铁路桥基础采用Φ1250摩擦桩,桩长31m,桥梁采用30m跨简支混凝土箱梁,铁路道床为无碴整体道床。基坑支护方案设计需考虑基坑开挖对成灌高铁桥的不利影响,确保基坑施工期间桥梁安全及成灌高铁正常运营。

2、 水文地质概况

由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该工程施工场地范围内,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3.5m,水位绝对标高为529.88~530.29m。本工程场地范围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砂卵石层孔隙潜水。第四系砂、卵石层孔隙潜水在冲洪积细砂<2-4>及卵石层<2-9>地层中连续分布。砂层水量一般,富水性中等,透水能力中等;卵石层水量较大,富水性中等,透水能力强。场地范围内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地层由上至下分别为<1-1>杂填土、<1-2>素填土、<2-2>粉质黏土、<2-4>细砂层、<2-9-1>松散卵石、<2-9-2>稍密卵石层、<2-9-3>中密卵石层、<2-9-4>密实卵石层。

3、基坑支护方案

支护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场地条件、地质条件、施工能力及建筑材料,做到安全、经济、高效,有利于施工。根据本地区地铁车站基坑设计经验,砂卵石地层多采用间隔桩+内支撑支护体系,同时结合坑外降水,是较为安全、经济、便捷的基坑支护方式。由于本基坑临近铁路桥且基础采用摩擦桩,充分考虑降水对桥桩的影响及铁路相关部门意见,本基坑分为两段,分别采用了咬合桩+内支撑+坑内降水/间隔桩+内支撑+坑外降水两种支护型式。详见图2 基坑平面布置图。

施工顺序:28~33轴临近铁路桥基坑先进行施工,待该范围主体结构浇筑完成后再对1~28轴范围基坑进行开挖及主体结构浇筑。

3.1基坑1~28轴(间隔桩)

围护桩采用φ1200@2000钻孔桩,围护桩嵌固深度4m,桩间土采用150mm厚C20网喷砼封闭,基坑中部设格构柱。基坑深21m,竖向共设置三道支撑,第一道支撑采用800×800砼支撑,支撑水平间距9m,第二、三道支撑采用φ609×16钢支撑,支撑水平间距3.0m。施工中采用坑外降水。

3.2 基坑28~33轴(咬合桩)

围护桩采用φ1200@900全套管咬合桩,其中围护桩钢筋笼采用@1800间隔布置,围护桩嵌固深度9m,基坑中部设格构柱。基坑深21m,竖向共设置三道支撑,第一道、第二道支撑采用800×800砼支撑,支撑水平间距5m,第三道支撑采用φ609×16钢支撑,支撑水平间距3.0m。施工中采用坑内降水。基坑端头至桥桩之间土体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加固深度至基坑底以下3m。

4、计算分析

4.1咬合桩围护计算

本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北京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计算。围护结构受力计算模拟开挖及回筑施工全过程,开挖和回筑过程按基坑内降水至基底下1m考虑。荤素咬合桩安排桩进行计算较为保守,偏于不经济,但考虑到本工程涉及对高速铁路橋的影响,因此出于安全考虑仍安排桩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围护桩最大水平位移11.27mm,地表沉降最大12mm,满足地面最大沉降量≤0.15%H,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0.15%H且≤30mm的要求;流土稳定性安全系数K = 2.497 >1.6,满足规范要求。

4.2 铁路桥沉降分析

本工程采用地层结构荷载模型,以Midas GTS NX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模型,对基坑施工开挖支护过程引起桥梁沉降变形进行模拟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显示车站基坑围护桩最大水平位移14.8mm;桥桩最大水平位移1.04mm,竖向位移1.07mm,最大差异沉降差0.5mm,满足相关要求。

结论:

(1)基坑邻近桥梁,应根据桥梁结构型式、基础型式等,应充分考虑施工降水对桥梁的沉降影响,对沉降敏感的桥梁基坑施工期间尽量采用止水措施。

(2)砂卵石地层为强透水层,通常采用降水施工,但根据工程需要需采用止水时,可采用咬合桩悬挂式帷幕进行止水。

(3)围护桩与桥桩之间土体加固后,减小了围护桩及桥桩的位移,有效的保护了桥桩安全。

(4)车站主体基坑分别采用了两种围护结构型式,车站分段施工,既确保了铁路桥安全,又充分考虑了工程经济性、施工便利性,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李龙剑.基坑开挖对邻近桥梁桩基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07(s2):1697-1701.

[3]陈福全,汪金卫,刘毓氚.基坑开挖时邻近桩基性状的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8,29(7):1971-1976.

[4]徐少平.砂卵地层城市下穿隧道施工咬合桩新技术.四川建筑,2016,2:276-279.

作者简介:

王枫(1982-),男,工程师,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作者:王枫

第3篇:层次分析法在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摘要:在建筑工程招标过程中,评标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的优选中,根据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建立起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层次总排序得到竞标方案的优劣排序,使评标过程更加全面、科学、公正、准确。

关键词:基坑支护方案优选层次分析法权重

0 引言

武汉市世界贸易中心工程地处汉口解放大道中段原武汉展览馆旧址,规划占地面积约8万m2,工程将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包括28层高商住写字楼l栋和9层的裙楼,地下室均为2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1.0m,面积达3.6万m2,属于大型深基坑工程。该工程的建规模和基坑开挖面积国内名列前茅,在全国影响很大。国内有十多家施工和设计单位参加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的投标,经过初选确定6家单位入围参加最后的竞标。如何从众多投标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是岩土工程领域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本文提出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进行选优。

1 层次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作为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件一种评价分析方法是1973年由美国学者A.L.萨蒂(A.1.Saaty)最早提出的,(原名为The Analytic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层次分析法是首先将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根据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对各层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引入1一9比率标度方法构造出判断矩阵,用求解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的方法得到各因素的相对权重;最终通过计算最低层——各投标方案相对于最高层即最佳方案的相对权重值,得到竟标方案的优劣排序。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②构造判断矩;③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④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2 工程概况及投标方案简介

2.1 建筑场区环境 工程地处汉口闹市中心的解放大道中段,建筑场区环境比较复杂。北面紧靠解放大道,东邻游子乡大厦,西侧为协和广场,南抵该项目二期工程场地。

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该工程场地地层属长江一级阶地,为第四纪全新世长江冲洪积地层,土层分布从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0.5-3.40m)、粘土(0.6-6.95m)、粉土(1.10-8.10m)、粉砂(6.4-16.50m)、粉细砂(7.0-23.50m)、粉质粘土(0.0-6.70m)、中粗砂夹砾石(1.9-5.0m)及卵石层(3.4-12.0m),基岩为泥质强风化页岩。场区有两层地下水。表层填土中为上层滞水,水位在地面下1.0m左右;由大气降水和城市生活废水补给,水量较小。深层承压水埋藏于粉细砂层至卵石层中,承压水头高度随季节和长江水位影响;枯水期地下水位在地面下5.0-6.0m左右,丰水期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0m左右。

3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深基坑支护系统的设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除支护结构设计之外,还包括止水降水措施、施工组织、工程监测及应急方案等内容;影响因素众多,如工程的建筑特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建筑场地的周边环境、施工技术及设备等等。基坑支护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这三个基本要求;对于市区工程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可以从安全可行、经济合理、保护环境、施工便捷四个方面,选择了19个指标来评价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的优劣,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 确定评判原则,构造判断矩阵及层次单排序计算

根据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的层次结构模型,将同一层次中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中的某个因素,采用1一9比率标度方法两两成对比较,构造出判断矩阵。各层中的因素两两成对进行比较时,评判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工程的特点、周边环境、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工期的要求等等方面的情况决定的。对于武汉市世界贸易中心一期基坑支护工程,在构造判断矩阵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4.1 相对于目标层——最佳方案而言,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的安全性、经济性与可行性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即在满足安全要求与可行的前提下,使基坑支护工程的总投资最少;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尽量缩短工期。

4.2 相对于准则层而言,该工程地处长江一级阶地,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上部为粘性土,下部为砂性土,总的趋势是从浅到深土颗粒逐渐变粗,渗透系数逐渐增大。地下水丰富,承压水头高,且受季节和长江水位的影响,地下水的处理显得格外突出。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底部落在粉土或粉砂层中,土层呈软塑状态,含水饱和,渗透性较大,极易产生坑底涌砂冒水、坑壁管涌及失稳等不良现象,由此而引发的工程事故累见不鲜。可见基坑侧壁止水及基底降水措施与基坑支护结构密不可分且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4.3 对于指标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的先进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是支护结构设计时,首选主动支护结构或者被动加固与主动支护结构相结合的形式,其次为被动支护结构形式。二是充分利用建筑场地条件,应首先考虑放坡开挖。如果条件受到限制,可考虑局部放坡或者部分放坡。这种组合方式可降低支挡结构的高度,减小支挡结构的负荷与内力,从而降低支护结构的费用,提高坑壁的稳定性。

4.4 基坑地下水治理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主动止水与降水减压相结合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在具有典型二元结构特征的地质条件下,深井(即完整井)对有效降低水位和减少周围环境影响,以及节约造价等方面来说都是优选的。坑壁止水措施应尽量与支护结构相结合,以降低造价。层次总排序就是基于层次单排序的结果计算方案层中的各投标方案相对目标层的相对权重,依此确定竟标方案的优劣排序。这一过程是从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逐层进行的。

5 结语

在武汉市世界贸易中心工程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的评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最佳方案与实际中标方案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文中构造的层次结构模型基本能够表达深基坑支护系统状况和特点;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深基坑支护系统方案的优选中,能够使评标过程更加全面、科学、公正、准确。

作者:赵绪刚 岳修良

第4篇:施工现场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程序

附件:

施工现场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程序

一、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程序:

1、基坑开挖前一定要核查并督促业主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供燃气等地下管线及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地下人防工程等相关资料,以确保施工开挖的安全。

2、查验勘察单位作业方案及对作业现场各类管线、设施和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地下人防工程的安全保护措施是否可靠、安全(要求报审书面文件由总监审核批准执行)。

3、核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考虑到施工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和防护要求,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有无说明和防范措施保证(在设计交底会议中要求设计人员进行交底并记录在会议纪要中)。

4、核查施工企业资质文件、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相关岗位资格证书(注意各类资格证的有效期审查),并要求现场人员持证上岗。

5、审核施工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和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计划及落实情况(应定期检查应急预案的现场物资及人员组织准备等情况)。

6、总监应审批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完善,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有些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物安全的基坑工程)还必须进行专家论证资料。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的内容可参见国家住建部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文件。

7、项目监理部应根据批准实施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深基坑专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并有总监审批后执行。

8、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总监应落实专人按照该专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的要求,重点跟踪巡视检查,对土方开挖、基坑支护、临边防护进行日常检查,对基坑周边的地貌变化(沉降、裂缝、坍塌情况)督导施工单位实施必要的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对出现的危象险情必须要求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技术安全措施,清除安全隐患,及时撤出作业人员。

9、对基坑开挖、支护的每一个阶段要会同施工单位项目技术、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工程质量及安全防护的验收检查。

10、在基坑内施工地基基础及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不应放松对基坑周边地貌变形监测工作的检查,尤其在雨、雪天气及开春土壤冻融阶段应密切加强地貌变形监测,直至基坑回填完毕后对基坑的安全监测始告结束。

二、高支模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程序:

高支模工程是指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其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1、依据国务院令【2003】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文件第13条“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的规定,总监应当在“设计交底会议”上提示设计单位对本项目存在的高支模搭设进行安全交底,并在会议纪要中记录交底情况。

2、总监应审批施工单位报审的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应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审)是否符合工程实际,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超过一定规模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即高度超过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²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规模的工程尚须经过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的资料。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当包含的内容及专家论证应包含的内容可参见国家住建部建质【2009】254号、《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文件。

3、对超过一定规模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会应当有项目总监及相关监理人员参加,施工单位应根据专家组论证报告要求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签,再由项目总监及业主单位项目负责人批准签字,方可组织实施。

4、高支模工程搭设前,监理人员应核查施工企业资质文件、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和工地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是架子工)的相关岗位资格证书(注意各类证件的有效期审查),并要求现场各类人员持证上岗。

5、审核施工单位针对高支模工程搭设、拆除及混凝土浇筑过程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物资、人员落实情况。

6、项目监理部应根据批准实施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高支模工程专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并由总监审批后执行。

7、项目总监应委派专人对高支模工程的搭设、验收、使用中的监管及拆除均应严格按照住建部建质【2009】254号《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文件的各项要求配合施工单位实施巡视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责令整改,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拒不停止施工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业主)报告。高支模工程搭设完成后项目总监应参加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的质量安全验收。以上过程应记录在“监理日志”及“安全监理活动登记台账”中留下可追溯性记录。

8、项目总监确认具备砼浇筑的安全条件后,方可签署砼浇筑令,总监应委派专人参加施工班组作业前的施工安全交底会,统一对砼作业过程严格遵守已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执行,明确砼作业的浇筑顺序,以防止因砼浇筑顺序不当引起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失稳倾斜、垮塌的恶性安全事件发生。项目总监应委派专人实施对砼浇筑过程的旁站监理,并对监理旁站人员进行旁站监理方案的技术交底,应强调对砼浇筑顺序的严格监管,在浇筑过程应配合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对高支模系统进行动态观测,发现有松动、变形等安全隐患后,必须先果断的停止浇筑作业,撤离作业人员,并督促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或启动应急预案,当确认高支模系统稳固后方可继续砼浇筑作业,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

9、项目总监在审批施工单位报审的高支模系统拆除工程前应核查砼同条件试块检测强度报告,浇筑砼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签署拆模审批手续。

10、项目总监应委派专人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拆除过程进行巡视或旁站监理,监督拆除过程是否发生违章作业,确保拆除过程的安全作业,并应监督施工单位对砼浇筑实体有无大的变形进行必要的观测。

至此完成了对高支模工程及砼浇筑工程的方案审核、验收、检查、监控程序的全过程安全监督管理程序。

三、脚手架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程序:

1、项目总监应审批施工单位报审的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应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审)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脚手架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必须有经过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的资料。专项施工方案应当包含的内容及专家论证的内容可参见国家住建部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文件。

2、对超过一定规模的脚手架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会应当有项目总监及相关监理人员参加。施工单位应根据专家组论证的报告要求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审,再由项目总监及业主单位项目负责人批准签字,方可组织实施。

3、脚手架搭设前,监理人员应核查施工企业资质文件、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和工地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是架子工)的相关岗位资格证书(注意各类证件的有效期审查),并要求现场各类人员持证上岗。

4、项目监理部应根据批准实施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脚手架工程专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并由总监审批后执行。

5、脚手架搭设前项目总监应委派专人执行专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的各项工作,参加或核查搭设前施工单位的安全交底会议记录,对脚手架的材料、搭设、验收、使用中的监管及拆除全过程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以上过程应记录在“监理日志”及“安全监理活动登记台账”中留下可追溯性记录。

6、脚手架搭设完成后项目总监应参加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的检查验收,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否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可靠。

7、项目总监应委派专人对脚手架使用过程实施日常巡视检查,发现违规操作或出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使用,纠正违规,进行加固作业,经检查确认符合安全标准后方可继续使用。

8、脚手架局部拆除或整体拆除前必须由施工单位编制适时的拆除方案,由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符合安全要求后签字并报送项目总监审批,项目总监应委派专人对脚手架拆除过程实施巡视检查或旁站监督,防止违规作业引发安全事故。

9、脚手架拆除后项目监理部应将脚手架搭设、拆除方案,安全监理实施细则,脚手架搭设、拆除及使用过程的验收、日常检查记录(指安全监理活动登记台账)等资料整理归档。

四、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程序: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所使用的施工电梯、塔吊、吊篮等建筑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使用过程均应纳入监理工作的安全监督管理范围

1、项目监理部应核查建筑起重机械生产厂家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查证明、备案证明等文件。对国家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的产品型号或超过安全技术标准及规定使用年限的产品均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安装使用。

2、项目监理部应审核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单位、使用单位(指施工单位)的企业资质文件、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岗位资格证书(主要是建筑起重机械司机及信号工和司索工、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吊篮安装拆卸工等),并注意证书的有效期。

3、总监应审批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单位编制的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及制定的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检查救援预案的人员组织及物资准备情况。

4、总监应委派专人巡视监督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单位的安装、拆卸过程严格执行经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发现违规作业或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制止安装或拆卸作业,对不听劝阻的行为监理人员应联系施工总承包单位出面强行制止并报告建设单位(业主方)。

5、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完毕后由使用单位(施工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验收。项目总监收到建筑起重机械安装验收合格证书及建设主管部门的使用登记备案证书后方可允许施工单位投入使用。

6、项目总监应审批施工单位(使用单位)编制的建筑起重机械使用、保养、维修及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含多台塔吊起重作业的防碰撞安全措施)、建筑起重机械使用过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7、项目监理部应编制对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及使用过程的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并由项目总监审批后执行。

8、项目总监应委派专人对使用过程的建筑起重机械实施定期巡视,监督检查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情况。主要检查操作司机、信号工、司索工、安装拆卸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建筑起重机械的日常运行记录资料是否认真记录、建筑起重机械是否得到定期保养维修等安全检查(核查记录资料);对于发现的违规作业或安全隐患应立即制止继续使用运行,责令施工单位整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整改仍不合格应及时向建设单位(业主)报告。

9、建筑起重机械的拆除应由拆除单位报审拆除专项方案,项目总监审批后应委派专人监督拆除过程的安全状况。

工程技术部编制的各项安全监督管理程序如与国家颁布的相关现行规范、标准有冲突时,应以国家现行颁布的法规标准执行。

陕西华建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技术部

2011年6月10日

第5篇:深基坑施工方案

台山市斗山镇横江涝区综合整治工程

深基坑工程技术方案

中山市祥实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台山市斗山镇横江涝区综合整治工程项目部

2018年1月

深基坑工程技术方案

第一章 编制说明与编制依据

1.1 编制说明

1.1.1 我公司坚持为用户服务的思想,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着重在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抓好安全文明生产,提供有利的保障。为客户酝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1.1.2 我公司高度重视本施工方案设计的编写,由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对工程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特殊过程进行攻克。在仔细研究图纸,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业主要求的前提下,成立编制专题小组,集思广议、博采众长,力求本方案重点突出,切合工程实际,思路先进,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强。 1.2 编制依据

1.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加强对建筑工程中危险点源的控制,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1.2.2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2.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2.1.1 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台山市斗山镇横江村,场地较为开阔,“三通一平”完成,道路交通便利,满足施工条件。

2.1.2整个施工施现场内无车辆及行人的干扰,本工程四周实施封闭施工。 2.1.3 本工程地势平坦,障碍物全部清理干净,基本利于施工。

2.1.4本工程开挖深度在4.4m。施工有一定难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 安全施工方案

3.1开挖方法

(1)基础放线经检查合格后,采取人工与机械相配合的开挖方法,首先采用单斗挖掘机在坑缘上挖土至机械开挖范围底面高程,装车,将土渣运送到指定的弃土场。当超过机械开挖深度时,改用人工开挖,弃土采用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通过卷扬机垂直吊运,手推车转运出基坑。

(2)基坑开挖自上而下水平分层进行,每层0.3~0.5m左右,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3m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后,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施工时注意观察坑缘顶面上有无裂缝,坑壁有无松散坍落现象发生并采取

2 必要的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3)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开挖尺寸、位置、并严密注意地质情况变化,随时修正基坑尺寸和开挖坡度。

(4)基坑开挖应连续不间断进行,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进行基坑检查验收,不能长时间暴露。

(5)基坑顶有动载时,坑缘边留有护道,静载距坑缘不少于0.5m,动载距坑缘不少于1.0m。

3.2基坑排水、降水

基坑开挖对于有渗水或基底软弱时,一般采用明沟法排水。沿基础边缘四周范围以外,挖排水沟和集水坑,在施工时将边坡上及基坑底的水流引入集水坑,然后用水泵排出坑外。从地下水位以上50cm开始,每一层开挖,均首先开挖集水沟和集水井,随时抽水,保持坑底不积水,并使排水沟和集水坑底低于本层基坑开挖底面深度,保证排水通畅。

沿基底四周基础范围以外挖集水沟和集水坑,使坑壁渗水沿四周排水沟汇合于集水坑,然后用水泵排出坑外。排水沟、集水坑的大小,主要根据渗水量的大小而定,排水沟深0.5m,底宽应不小于0.3m,纵坡为1%~5%,并保证排水畅通;如排水时间较长或土质较差时,沟壁可用木板或荆笆支撑支护。集水坑一般设在下游位置,设一个或数个集水坑,集水坑深度一般应大于0.7m或大于进水了龙头的高度。集水坑可用荆笆、编框或木笼围护,以防止泥沙堵塞吸水龙头。水泵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倍~2.0倍。基坑排出的水用水管或水槽远引。 3.3基坑清理

基坑开挖后,采用人工清除坑底松土,铲平凸起部分,修正边坡。以铲为主,不得补填。 3.4基坑检查

基坑开挖到施工图标示基础底高程后,必须进行基底检验,方可进行基础垮工施工。基坑检验合格后,应随即施工基础,尽量缩短暴露时间。

利用测量控制系统,对基底进行放样,测设基础底面中心十字线、轮廓线和基坑底高程。桩点应设置牢固,并挂线以备检查。基坑开挖并检查地质是否与设计相符,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施工。 3.5坑壁及基底处理

对于坑壁和基底地质情况较差的基坑,需采取防护措施进行开挖,具体的防护措施如下;

(1)基坑按照边坡的地质情况先进行放坡开挖,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视地质情况在

3 需要进行防护的坑壁底部边缘打入木桩,木桩的直径为10cm,木桩要求深入基底底面1~2m。

(2)木桩打入之后,沿需要防护的基坑边缘,堆码沙袋。沙袋中可装入开挖出来的碎石类土、黏性土或粉土,沙袋不得装满,每袋最多总容量的装入2/3,按照一丁一顺或一丁二顺的堆码顺序进行堆码并注意压实,堆码时要求沙袋与打入的木桩楔紧。有必要时在木桩后用竹排制作挡土板,并带挡开挖。

(3)对于基底软弱的基坑,必须对基底进行处理,按照有水基坑的开挖设置有关排水措施后,采用基底抛石挤淤的方法基底处理:基坑按照比设计标高低25~30cm的控制标高进行开挖,对于超挖部分采用抛填片石挤淤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时注意抛填片石必须夯紧密实,在片石顶面用碎石铺垫5cm,作为垫层,垫层顶面不得高于基低设计标高。

第四章 危险源识别、分析与对策

4.1深基坑开挖存在的危险源如下:

(1)影响边坡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2)引起机械事故; (3)边坡土堆放材料倾落; (4)土方塌落直接伤人; (5)人员坠落。 4.2产生危险源的主要原因

(1)开挖较深,放坡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确定不同的放坡坡度,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土层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而湿化,内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和滑坡。

(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4.3控制危险源方法

(1)基坑土方应严格按分块分层要求开挖。

(2)应备用一些应急措施的材料,包括钢管、木桩、砂袋等材料,随时对付各种可能发生的险情。

(3)在开挖过程中,如遇土体特别薄弱时,应先进行土体加固,如压密注浆等,待土体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

(4)开挖过程中若出现围护体变形过大或变形发展速率过快,应立即停止相应范围

4 的土方开挖,必要时采取回填措施或在坑底设一排松木桩以控制围护体的变形发展。

(5)在基坑(槽)边坡上侧堆土或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挖方边缘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边坡和直立坑壁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边坡边缘0.8m以外,高度不超过1.5m。

(6)加快挖土进度,尽量减少土体暴光时间。

(7)在基坑中施工的人员必须按要求系好安全带,悬挂好安全绳。 (8)备用发电机一台,以确保基坑井点降水安全。

第五章 安全保障措施

(1)所有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入场三级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准许进场施工。

(3)开挖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高度超过两米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保险扣必须扣在安全可靠处,做到高挂低用。

(4)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5)用吊车吊运弃土时,必须由起重工指挥,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 (6)基坑开挖时严禁立体交叉作业。

(7)作业人员不得随意抛撒施工垃圾和排放污水等人为造成环境的污染。

(8)作业人员除必须执行作业时间限制以外,在作业过程中应自觉减少和消除噪音。 (9)施工现场设安全标志。危险作业区悬挂“危险”或者“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

(10)雨、雷、强风天气停止基坑施工作业。

(11)作业人员要坚持文明施工,个人行为要适应形象管理要求。 (12)工地布置符合防洪、防火、防雷击等有关安全规则及环卫要求。

第六章 应急准备与响应

(1)当基坑发生以下事故或事故前兆时应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①边坡坍塌;

②地下水上涌;

③停水停电;

④机械故障;

⑤地质情况突变;

(2)当发生突发情况时,应第一时间联系最近的医院救护伤员;及时拨打地方火警

5 电话,寻求帮组;及时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如实报告情况。

(3)应急预案启动后,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时由组长或委托副组长及时开展应急救援、抢险工作。领导小组应迅速确定应急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查明原因和危害。

(4)紧急疏散危险地带人员到安全地带,做好伤病员的救护和善后工作,采取措施,防止灾情扩大,及时向上级报告有关情况。

(5) 应急预案实施后,在确认引起事故危险源得到控制或消除,所有参加应急救援人员全部撤离的情况下,由现场应急指挥长宣布应急救援终止。

(6) 应急预案实施终止后,保护事故现场,移动现场物品应做出标记或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为事故调查分析提供依据。

(7) 对事故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文件,为进一步处理事故提供资料。

(8) 对应急救援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认真进行总结,完善预案中的不足和缺陷,为以后的应急救援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

第七章 深基坑施工应急预案

深基坑施工时,为确保安全,必须成立深基坑施工突发情况应急小组,做好现场突发情况的处理工作,确保现场施工安全、可控。

深基坑施工应急小组成员:抢险应急小组组长由项目部生产副经理担任并总体负责,成员包括项目部管理人员和架子队施工人员。

深基坑施工应急小组机械设备、材料:主要包括挖掘机、装载机、铁锹、临时救治设备等。

抢险应急小组任务: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当发现边坡坍塌、地下水上涌、停水停电、人员陷落、机械故障、地质情况突变时应立即赶赴现场处理危险源,将损失降低到最低;当有人员受伤时,应第一时间联系最近的医院救护伤员;及时拨打地方救援电话,寻求帮助。

第6篇:深基坑施工方案

1.1.

基坑排水、降水方法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当开挖底面标高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或沟槽)时,由于土的含水层被切断,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地下水的存在,非但土方开挖困难,费工费时,边坡易于塌方,而且会导致地基被水浸泡,扰动地基土,造成工程竣工后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开裂或破坏。因此,基坑槽开挖施工中,应根据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文情况,采取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基坑开挖和施工达到无水状态,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基坑、沟槽开挖时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很多,一般有设各种排水沟排水和用各种井点系统降低地下水位两类方法,其中以设明(暗)沟、集水井排水为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简单、经济的方法,各种井点主要应用于大面积深基坑降水。

1.1.1.

集水坑排水法

一、排水方法

集水坑排水的特点是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沟,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明沟与集水井排水

2.分层明沟排水

3.深层明沟排水。

4.暗沟排水

5.利用工程设施排水

二、排水机具的选用

基坑排水广泛采用动力水泵,一般有机动、电动、真空及虹吸泵等。选用水泵类型时,一般取水泵的排水量为基坑涌水量的1.5—2倍。当基坑涌水量Q<20m3/h,可用隔膜式泵或潜水电泵;当Q在20-60m3/h,可用隔膜式或离心式水泵,或潜水电泵;当Q>60

m3/h,多用离心式水泵。隔膜式水泵排水量小,但可排除泥浆水,选择时应按水泵的技术性能选用。当基坑涌水量很小,亦可采用人力提水桶、手摇泵或水龙车等将水排出。

1.1.2.

井点降水法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大面积基坑时,采用一般的明沟排水方法,常会遇到大量地下涌水,难以排干;当遇粉、细砂层时,还会出现严重的翻浆、冒泥、流砂现象,不仅使基坑无法挖深,而且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使边坡失稳或附近地面出现塌陷,严重时还会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当遇有此种情况出现,一般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施工。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的为各种井点排水方法,它是在基坑开挖前,沿开挖基坑的四周、或一侧、二侧埋设一定数量深于坑底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或直接与抽水设备连接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基坑底0.5—1.0m以下,以便在无水干燥的条件下开挖土方和进行基础施工,不但可避免大量涌水、冒泥、翻浆,而且在粉细砂、粉土地层中开挖基坑时,采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可防止流砂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土中水分排除后,动水压力减小或消除,大大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可放陡,可减少土方开挖量;此外由于渗流向下,动水压力加强重力,增加土颗粒间的压力使坑底土层更为密实,改善了土的性质;而且,井点降水可大大改善施工操作条件,提高工效加快工程进度。但井点降水设备一次性投资较高,运转费用较大,施工中应合理地布置和适当地安排工期,以减少作业时间,降低排水费用。

井点降水方法的种类有:单层轻型井点、多层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无砂混凝土管井点以及小沉井井点等。可根据土的种类,透水层位置,厚度,土层的渗透系数,水的补给源,井点布置形式,要求降水深度,邻近建筑、管线情况,工程特点,场地及设备条件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情况,作出技术经济和节能比较后确定,选用一种或两种,或井点与明排综合使用。表1为各种井点适用的土层渗透系数和降水深度情况。可供选用参考。

表1各种井点的适用范围

项次

井点类别

土层渗透系数(m/d)

降低水位深度(m)

1

单层轻型井点

0.5—50

3-6

2

多层轻型井点

0.5—50

6-12

3

喷射井点

0.1—2

8—20

4

电渗井点

<0.1

根据选用的井点确定

5

管井井点

20-200

3—5

6

探井井点

5-25

>15

注:无砂混凝土管井点、小沉井井点适用于土层渗透系数10-250m/d,降水深度5-10m。

1.2.

边坡稳定

开挖基坑时,如条件允许可放坡开挖,与用支护结构支挡后垂直开挖比较,在许多情况下放坡开挖比较经济。放坡开挖要正确确定土方边坡,对深度5m以内的基坑,土方边坡的数值可从有关规范和文献上查出,对深基坑的土方边坡,有时则需通过边坡稳定验算来确定,否则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事故。我国在深基坑边坡开挖方面发生过一些滑坡事故,有的虽然未滑坡,但产生了过大的变形,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对于有支护结构的深基坑,在进行整体稳定验算时,亦要用到边坡稳定验算的知识。

从理论上说,研究土体边坡稳定有两类方法,一是利用弹性、塑性或弹塑性理论确定土体的应力状态,二是假定土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滑动而进行极限平衡分析。

第一类方法对于边界条件比较复杂的土坡较难以得出精确解,国内外许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不少研究工作,也取得一些进展,近年来还可采用有限单元法,根据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土坡的变形和稳定,一般称为极限分析法。

第二类方法是根据土体沿着假想滑动面上的极限平衡条件进行分析,一般称为极限平衡法。在极限平衡法中,条分法由于能适应复杂的几何形状、各种土质和孔隙水压力,因而成为最常用的方法。条分法有十几种,其不同之处在于使问题静定化所用的假设不同,以及求安全系数方程所用的方法不同。

1.3.

基坑土方开挖

高层建筑基坑工程的土方开挖,在设法解决了地下水和边坡稳定问题之后,还要解决土方如何开挖的问题,即选用什么方法、什么机械、如何组织施工等一系列问题。

在基坑土方开挖之前,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准备工作,在开挖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开挖方法和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的配合问题,开挖后还要考虑对一些特殊地基的地基处理问题。

1.3.1.

施工准备工作

基坑开挖的施工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查勘现场,摸清工程实地情况。

2.按设计或施工要求标高整平场地。

3.做好防洪排洪工作。

4.设置测量控制网。

5.设置就绪基坑施工用的临时设施。

1.3.2.

机械和人工开挖

在开挖施工过程中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的配合问题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和方法:

1.对大型基坑土方,宜用机械开挖,基坑深在5m内,宜用反铲挖土机在停机面一次开挖,深5m以上宜分层开挖或开沟道用正铲挖土机下入基坑分层开挖,或设置钢栈桥,下层土方用抓斗挖土机在栈桥上开挖,基境内配以小型推土机堆集土。对面积很大、很深的设备基础基坑或高层建筑地下室深基坑,可采用多层同时开挖方法,土方用翻斗汽车运出。

2.为防止超挖和保持边坡坡度正确,机械开挖至按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应预留80~50c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坡。

3.人工挖土,一般采取分层分段均衡往下开挖,较深的坑(槽),每挖1m左右应检查边线和边坡,随时纠正偏差。

4.对有工艺要求,深入基岩面以下的基坑,应用边线控制爆破方法松爆后再挖,但应控制不得震坏基岩面及边坡。

5.如开挖的基坑(槽)深于邻近建筑基础时,开挖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坡度,以免在施工时影响邻近建筑基础的稳定。如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在坡脚设挡墙或支撑进行加固处理。

6.挖土时注意检查基坑底是否有古墓,洞穴,暗沟或裂隙、断层(对岩石地基)存在,如发现迹象,应及时汇报,并进行探查处理。

7.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坡角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干燥密实土不小于3m,松软土不小于5m。

8.基坑挖好后,应对坑底进行抄平,修整。如挖坑时有小部分超挖,可用素土、灰土或砾石回填夯实至与地基土基本相同的密实度。

9.为防止坑底扰动,基坑挖好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工序时,应预留15—30cm厚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去。

1.3.3.

地基局部处理

对于基坑开挖过程中或开挖后遇到特殊地基问题要进行地基局部处理,以下介绍了几种特殊地基的局部处理方法。

一、坑(填土,淤泥,墓穴)的处理

1

若松土坑在基槽中,且较小时,

将坑中软弱虚土挖除,使坑底见天然土为止,然后采用与坑底的天然土压塑性相近的土抖回填,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回填,天然土为较密实的粘性土,则用3:7灰土分层夯实回填,天然土为中密可塑的粘性土或新近沉积粘性土,可用1:9或2:8灰土分层夯实回填。

2

若松土境较大且超过基槽边沿时,因各种条件限制,坑(槽)壁挖不到天然土层时,可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宽,用砂土或砂石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l1:h1=1:1坡度放宽,用l:9或2:8灰土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l1:h1=0.5:1坡度放宽,用3:7灰土回填时,如坑的长度2m,基槽可不放宽,但灰土与槽壁接触处应夯实。

3

若松土坑较大且长度超过5m时,将坑中软弱土挖去,如坑底土质与一般槽底土质相同,可将基础落深,做1:2踏步与两端相接,每步不高于50cm,长度不小子100cm,如深度较大,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坑(槽)底一平。

4

若松土坑较深,且大于槽宽或1.5m时,槽底处理完后,还应适当考虑是否需要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常用的加强办法是;在灰土基础上l~2皮砖处(或混凝土基础内)、防潮层下1~2皮砖处及首层顶板处各配置3~4根φ8~12钢筋,跨过该松土坑两端各1m。

5

对地下水位较高的松土坑,将坑(槽)中软弱的松土挖去后,再用砂土或混凝土回填

二、井或土井的处理

1水井,在基础附近将水位降低到可能限度,用中,粗砂及块石,卵石或碎砖等夯填到地下水位以上50cm.如有砖砌井圈时,应将砖井圈拆除至坑(槽)底以下1m或更多些,

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至基底(或地坪底)。

2

桔井在距基础边沿5m以内,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到地坪下1.5m处,将井壁四周砖圈拆除或松软部分挖去,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

3

枯井在基础下,条形基础3B或柱基2B范围内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到基础底下2m处,将井壁四周较软部分挖去,有砖井圈时,将砖按规定拆除,热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

4

井在房屋转角处,但基础压在井上部分不多时

除按以上办法回填处理外,还应对基础加强处理,如在上部设钢筋混凝土板跨越。当影响不大时,可采用从基础中挑梁的办法。

5

井在房屋转角处,且基础压在井上部分较多用挑梁的办法较困难或不经济时,则可将基础沿墙长方向向外延长出去,使延长部分落在天然土上,并使落在天然土上的基础总面积,不小于井圈范围内原有基础的面积,同时在墙内适当配筋或用钢筋混凝土梁加。

6

井巳淤填,但不密实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土挤紧,再用上述办法回填处理,若井内不能夯填密实时,则可在井砖圈上加钢筋混凝土盖封口,上部再回填处。

三、局部软硬(高差)地基的处理

1若基础下局部遇基岩、旧墙基、老灰土、大块石或构筑物

尽可能挖除,以防建筑物由于局部落于较硬物上造成不均匀沉降而建筑物开裂,或将坚硬物凿去30~50cm深,再回填土砂混合物夯实。

2若基础部分落于基岩或硬土层上,部分落于软弱土层上。

采取在软土层上作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承墙(或支墩),或现场灌注桩直至基岩。基础底板配适当钢筋,或将基础以下基岩凿去30~50cm深,填以中、粗砂或土砂混合物作垫层,使能调整岩土交界部位地基的相对变形,避免应力集中出现裂缝,或采取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刚度、来克服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3若基础落于高差较大的倾斜岩层上,部分基础落于基岩上,部分基础悬空。

则应在较低部分基岩上作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承墙(墩),中间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或将较高部分岩层凿去、使基础底板落在同一标高上,或在较低部分基岩上用低标号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填充。

四、橡皮土,古河、古湖泊的处理

1橡皮土处理:地基局部含水量很大趋近于饱和,夯拍后使地基土变成有颤动感觉的“橡皮土”。地基处理方法避免直接夯拍,可采用晾槽或掺石灰粉的办法降低土的含水量。如已出现橡皮土,可铺填一层碎砖或碎石将土挤紧,或将颤动部分的土挖除,填以砂土或级配砂石夯实。

2天然古河、古湖泊处理

根据其成因,有年代久远经过长期大气降水及自然沉实,土质较为均匀、密实,含水量20%左右,含杂质较少的古河、古湖泊。有年代近的土质结构较松散,含水量较大的、含较事碎块,有有机物的古河、古湖泊对年代久远的古何,古湖泊,土的承载力不低于相接天然土的,可不处理.对年代近的古河、古湖泊则应将松散含水量大的土挖除,视情况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或采用加固地基的措施。

3人工古河,古湖泊处理分老填土和薪填土,老填土为长期生括填积而成,内含有砖瓦碎块,草木灰等杂物,土质较均匀、密实,稳定。新填土形成时间短,沉降未稳定,土中含有较多的砖瓦碎块、草木灰,炉渣譬,结构松散不均匀,含水量一般大于20%。老填土如承量力不低于同一地区天然土,可不予处理。新填土要将填土挖除,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或采用加固地基的措施。

五、流砂的处理

流砂现象,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基坑开挖深于地下水位0.5m以下时,在坑内抽水,有时坑底的土会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起,边挖边冒,无法挖深的现象称为流沙,当坑外水位高于坑内抽水后的水位,坑外水压向境内移动的动水压力大于土颗粒的浸水浮重时,使土粒悬浮失去稳定,随水冲入坑内,从坑底涌起或两侧涌入,变成流动状态。如施工时强挖,抽水愈探,动水压力就愈大,流砂就愈严重。产生流砂的条件是,水力坡度愈大或砂土空隙度愈大,愈易形成流砂,砂土的渗透系数愈小,排水性能愈差时,愈易形成流砂,砂土中含有较多的片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等,易形成流砂。采取措施的方法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力”,使坑底土颗粒稳定,不受水压干扰。常用处理方糖有,a.安排在枯水期施工,使最高的地下水位不高于坑底0.5m;b.

采取水中挖土,即不抽水或少抽水,使基坑内水压与坑外水压基本平衡,缩小水头差距;c.

对于较重要或流砂严重的工程,可采用井点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方法,将基坑和附近的地下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使坑底土面保持无水状态;d.

沿基坑周围打板桩,使深入到不透水层,以阻挡坑外水向坑内压入,减小坑内动水压力涌上。

1.4.

基坑支护体系的选型

作为保证基坑开挖稳定的支护体系包括挡墙和支撑两部分,其中挡墙的主要作用是挡土,而支撑的作用是保证结构体系的稳定,若挡墙结构足够强,能够满足开挖施工稳定的要求,该支护体系中可以不设支撑构件,否则应当增加支撑构件(或结构)。对于支护体系组成中任何一部分的选型不当或产生破坏,都会导致整个支护体系的失败。因此,对挡墙和支撑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4.1.

挡墙的选型

工程中常用的挡墙结构有下列一些型式:

1

钢板桩

2

钢筋棍凝土板桩

3

钻孔灌注桩挡墙

4

H型钢支柱(或钢筋混凝土桩支柱)、木挡板支护墙

5

地下连续墙

6

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

7

旋喷桩帷幕墙

除上述者外,还有用人工挖孔桩(我国南方地区应用不少)、预制打入钢筋混凝土桩等作为支护结构挡墙的。

支护体系挡墙的选型,涉及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要从满足施工要求、减少对周围的不利影响、施工方便、工期短、经济效益好等几方面,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方可加以确定,而且支护结构挡墙选型要与支撑选型、地下水位降低、挖土方案等配套研究确定。

1.4.2.

支撑结构的选型

当基坑深度较大,悬臂的挡墙在强度和变形方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即需增设支撑系统。支撑系统分两类:基坑内支撑和基坑外拉锚。基坑外拉锚又分为顶部拉锚与土层锚杆拉锚,前者用于不太深的基坑,多为钢板桩,在基坑顶部将钢板桩挡墙用钢筋或钢丝绳等拉结锚固在一定距离之外的锚桩上。土层锚杆锚固多用于较深的基坑,具体详见“土层锚杆”一章。

以下为常用的几种支撑形式:

1

锚拉支撑

2

斜柱支撑

3

短桩横隔支撑

4

钢结构支护

5

地下连续墙支护

6

地下连续墙锚杆支护

7

挡土护坡桩支撑

8

挡土护坡桩与锚杆结合支撑

9板桩中央横顶支撑

10

板桩中央斜顶支撑

11

分层板桩支撑

1.5.

挡土支护结构体系计算

由于土体结构的复杂性及土参数的离散性或不确定性,使得挡土支护结构体系承受的荷载的分布规律比较复杂,因此要想达到跟上部结构相同的计算精度是比较困的,难甚至说是不可能的。

近年来各国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规范规定,但计算方法差异很大,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挡土结构如桩长,弯距,拉杆荷载等计算,其结果相差可达50%,因为挡土结构的计算,不但涉及到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还涉及到土的性质,水位高低,挖土深度,地面荷载和邻近建筑物等诸多因素,设计计算是比较复杂的。在我国还没有设计计算规范,因此,一个比较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挡土支护设计,必须要求设计人员研究各种客观条件,掌握一些经验资料和试验研究资料,综合运用计算理论和方法来进行设计,就能得到比较合理的结果。

第7篇: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工程特点。。。。。。。。。。。。。。。。。。。。。。。。。。。。。。。。。。。。。。2

三、方案编制依据。。。。。。。。。。。。。。。。。。。。。。。。。。。。。。。。。。2

四、施工准备工作。。。。。。。。。。。。。。。。。。。。。。。。。。。。。。。。。。4

五、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法。。。。。。。。。。。。。。。。。。。。。。。。。。。。5

六、地基局部处理。。。。。。。。。。。。。。。。。。。。。。。。。。。。。。。。。。7

七、排水措施。。。。。。。。。。。。。。。。。。。。。。。。。。。。。。。。。。。。。。2

八、运输路线。。。。。。。。。。。。。。。。。。。。。。。。。。。。。。。。。。。。。。2

九、安全防护及质量保证措施。。。。。。。。。。。。。。。。。。。。。。。。5

十、局部地方垮塌的处更理方案。。。。。。。。。。。。。。。。。。。。。。5 十

一、项目管理组织机构。。。。。。。。。。。。。。。。。。。。。。。。。。。。5 十

二、施工部署及进度安排。。。。。。。。。。。。。。。。。。。。。。。。。。5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建设场地位于六盘水市盘县柏果镇,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东南侧,与焦化厂紧邻。拟扩建项目厂区总占地面积59.78 万m2,总建筑面积约248090m2,道路及广场占地面积95650m2,,绿化面积89670 m2。拟建工程主要为工业用房、办公楼、堆煤场、场区道路及绿地建设等。

拟建项目平面呈东——西走向的不规则展布,主要分成1

541、156

4、1586三个场坪标高进行建设,各拟建物为先平场再进行建设。场平后将在厂区内形成四段高大边坡,分别为:第一段为选煤前缘边坡,位于选煤工段前缘,长度约310m,最大高度约24m;第二段为前部边坡,位于炼焦工段前缘,长度约340m,最大高度约24.5m;第三段为中部边坡,位于化产工段前缘,长度约530m,最大高度约23m;第四段为后部边坡,位于深加工工段前缘,长度约525m,最大高度约21m。

二、工程特点:

本项目工程挡墙基础开挖最深超过20m(墙前深度超过10m,墙后开挖放坡最高超过30m,此处开挖深度以墙顶处原地面综合计算开挖深度),距相邻建筑物水平距离0-4m(XM02段部分挡墙基础距原选煤主厂房水平距离4m,基础垂直高差4m;XM03段部分挡墙基础距输煤载桥基础水平距离-2.0-0m,基础垂直高差3-4m;QB01段部分挡墙基础距输煤载桥基础水平距离0-2.6m,基础垂直高差4-5m)

三、方案编制依据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工程施工图设计

3、施工采用规范、规程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13)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2)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5) 其他有关的规范、规程及图集

四、施工准备工作

基坑开挖的施工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查勘现场,摸清工程实地情况。 2.按设计或施工要求标高整平场地。 3.做好防水排水工作。 4.设置测量控制网。

5.设置就绪基坑施工用的临时设施。

五、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法

1.施工工艺

本工程挡墙基础开挖均采取机械开挖施工,机械开挖的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坪、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1m左右修边一次,至设计基底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度和标高。在已有建筑物侧挖基坑应间隔分段进行,每段不超过2m,相邻段开挖应待已挖好的槽段基础完成并回填夯实后进行。

2.为确保基坑开挖施工安全,基坑开挖采取分段分层台阶式放坡开挖,放坡系数为1:1.2~0.75。

3.深基坑土石方开挖,均采用机械开挖,深度大于5m以上土石方采用反铲挖土机分层接力开挖,土石方采载重汽车运输到业主方指定弃土场。

4.为防止超挖和保持边坡坡度正确,开挖坡度采用1:1.2~0.75放坡,机械开挖至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应预留20~30cm厚土层,采用人工开挖和修坡。

5.如开挖的基坑(槽)深于邻近建筑基础时,开挖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坡度,在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处,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XM0

3、QB01部分挡墙施工影响的载桥基础,采取置换载桥的施工方案,具体详见载桥基础置换施工方案。)以免在施工时影响邻近建筑基础的稳定。如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在坡脚设挡墙或支撑进行加固处理。 6.挖土时注意检查基坑底是否有洞穴,暗沟或裂隙、断层(对岩石地基)存在,如发现迹象,应及时汇报,并进行探查处理。

7.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坡角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干燥密实土不小于3m,松软土不小于5m。

8.基坑挖好后,应对坑底进行抄平,修整。如挖坑时有小部分超挖,可用素土、灰土或砾石回填夯实至与地基土基本相同的密实度。

9.为防止坑底扰动,基坑挖好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工序时,应预留15—30cm厚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除。

六、地基局部处理

对于基坑开挖过程中或开挖后遇到特殊地基问题要进行地基局部处理,以下是特殊地基的局部处理方法。

1.坑(填土,淤泥,墓穴)的处理

⑴若松土坑在基槽中,且较小时, 将坑中软弱虚土挖除,使坑底见天然土或设计地层为止,然后采用与坑底的天然土压塑性相近的土抖回填或砂石换填,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回填。

⑵若松土境较大且超过基槽边沿时,因各种条件限制,坑(槽)壁挖不到天然土层时,可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宽,用砂碎石或砂石换填,基坑宽度按放坡要求进行开挖,同时根据换填深度加宽基坑(超深1为,基坑加宽1米,超深2为,基坑加宽2米。)采用挖掘机分层碾压夯实。

⑶对地下水位较高的松土坑,将坑(槽)中软弱的松土挖去后,再用砂土或混凝土回填。

2.局部软硬(高差)地基的处理

若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基础下局部遇基岩、旧墙基、老灰土、大块石或构筑物时,尽可能挖除,以防建筑物由于局部落于较硬物上造成不均匀沉降而建筑物开裂,或按设计要求超挖100cm深,再回填土砂碎石混合物分层夯实。

3.局部无放坡条件的地方的开挖支护处理

对局部挡墙基础开挖无放坡条件的部位,采取分层分级开挖,及开挖一级支护一级。开挖支护采取锚喷施工,其支护方案及施工方法如下:锚杆长:15m(φ28@2m×2m)梅花型布置,锚网为φ8@200㎜×200㎜,C20喷射砼厚100㎜。

七、排水措施

1.基坑顶地面排水:在基坑开挖顶面离坡口线周围2-3m沿自然地面设置1×1m排水沟连接原排水管网,对地面雨水进行截排,以确保基坑边坡及基坑的施工安全。

2.基坑排水:采用基坑内排水和集中排水。在基坑底据坡脚0.5-1米处设置排水沟,每隔30米设一个集水井,这样自然降水和土层中的渗水由排水沟排至集水井,再由潜水泵抽排至基坑顶排水沟排至原排水管网

八、运输路线

运输线路根据开挖工作面的不同其运输线路也不同,选煤前缘边坡、前部边坡基坑开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基坑的开挖深度的不同,采取两端往中开挖的施工方式)运输线路拟从基坑南北两侧运输,中、后部边坡基坑开挖施工因不受施工场地的影响,其开挖运输线路根据现场确定;各边坡基坑开挖运输线路即从各作业点场内道路——场外道路——业主要求的弃土场

九、安全防护及质量保证措施

1.安全防护措施

为确保作业安全,基坑作业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⑴基坑周边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基坑上口周边设置Φ48钢管护栏,高度1200,刷成斑马色,距基坑边距离不小于1.0m。

⑵基坑四周3.0m范围内,严禁堆放材料和土方,车辆进出场设专人指挥,按规定路线行驶。

⑶基坑内作业的安全保护

①挖土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程序进行,每层挖土前认真检查坑壁和支撑的可靠性,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测试和检查。

②基坑夜间连续施工,夜间施工照明在高处安装照明投射整个施工现场,坑边夜间设红灯警示,专人值班负责安全。

2.质量保证

⑴施工前,技术负责人组织工长、施工作业人员、质安员等认真学习和阅读施工图纸及有关规程规范,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并编制施工方案报业主及监理单位认可后施工。

⑵针对本工程的技术重点和施工难点,组织调研和讨论,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卡,严格按卡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认真贯彻各级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质量跟踪检查制,工序控制和层层把关。

⑶严格技术复核和技术交底制度。轴线、标高在专职测量员施测后,由责任工长、质检员复核无误后,作明标记。隐蔽工程应由业主、监理工程师、地堪共同检查合格并签字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工长、质监员、安全员、试验、测量、材料等人员作综合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的施工,由专业工长向班组长作详细的作业技术交底。

⑷内业主办及工长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按有关规定收集和整理好有关技术资料、质保资料、自检资料等,分类编号成册,保证软件资料整齐完善,随时备查。技术负责人要经常检查各种资料、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⑸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地基验槽记录等,及时办理各种验收签证手续,保证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与工程同步进行。

⑹配备完整的检测器具,加强计量管理。认真做好测量放线工作,严格控制好轴线和标高。

十、局部地方垮塌的处更理方案

为确保基坑开挖施工安全,对局部垮塌处采用人工编织袋装土堆码或采用干砌毛石堆码支护施工,其堆砌高度根据现场实际而定。

十一、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拟配备如下数量人员组织该工程的施工: 项目经理

1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1人

施工员

4人 安全员

2人

质检员

2人

十二、施工部署及进度安排

(一)、施工准备工作 1.施工人员、技术准备

施工前,项目经理部准备整个工程施工工作计划,该计划主要反映开工前、施工中必须做的有关工作,内容如下:

⑴ 施工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对各施工部位地段进行详细的了解。 ⑵ 会同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工程图纸,并和有关方进行图纸会审。 ⑶施工前,应从甲方处接收轴线基准点、高程测量控制点,并进行复核签证。轴线的定位点及水准点,应设置在施工场区附近不受施工影响,并在施工现场布设测量控制网。

⑷开工前会同甲方、设计部门、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填写会审纪要;在项目部内部召开技术交底会,将技术要求及时传达到各施工班组。

⑸根据有关施工标准、验收规范、质检部门及档案部门的要求,按技术管理资料、质量保证资料及验收评定资料三类资料编制或购买各种专用表格,施工前各种表格应备齐,工地办公室应张挂桩位图、大样图、施工进度表,施工记录汇总表及施工场区平面布置图等。

⑹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完毕后,项目经理应填写开工通知单、报送监理工程师、甲方批准。

2.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我单位进场后立即进行施工现场的平整;临时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临时设施的搭设;现场照明设备的安装;材料堆放和储放;消防保安设施的设置;场地围挡的设置等。

3.施工场地准备:

为确保护施工顺利进行,进场前应作好充分准备。对施工场地作出必要的规划,临时用水、用电作出周密的安排。

(二)、施工组织及进度安排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我公司在场地具备施工条件后立即组织机械设备进行基础开挖施工,确保在计划工期内完成全部工程的施工,为后期挡墙施工创造条件。

具体组织施工顺序为先进行土方开挖,随即进行局部地质不良段(垂直开挖地段)的支护工作。

(三)、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措施

1.为确保45天完成,我公司将把该工程作为重点工程,在技术、人员、机具、资金上重点保证,并根据工程需要,随时增足施工力量。

2.组织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强化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对施工全过程统一组织、协调和负责,确保进度计划的实施。

3.加快施工准备工作,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在中标后第二天立即进驻现场,并着手搞好临设、物资、机具进场、定位放线、技术交底与复核、方案编制等各项准备工作,为保证工程按时开工创造条件。

4.利用施工场地宽敞的特点,组织土方挖运、边坡支护等工序分段流水作业和分班次倒班24小时作业的方法进行施工(不扰民的分项工程),以缩短工期。

5.利用进度控制表,强调生产调度的作用,组织协调各工种之间的交叉作业,保证各工序和各工种的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6.加强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单位的协调协作,高效协调各工序的生产关系,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7.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发挥本企业的技术优势,利用科学的施工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速度。

8.建立和执行例会、报表和行政管理制度,促进、监督和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

9.按照总进度要求,确定工序控制点,分解工程施工过程,通过调整与优化,使得目标实现。

第8篇: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附件1:

**市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论证审查情况抽查工作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全市深基坑、高大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论证审查情况抽查工作的通知》(*建工〔2006〕91号)的要求,我们于2006年10月10日至12日检查了**、**、***及***四区共5个项目的深基坑工程,赴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并对有关资料进行详细检查,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场检查情况

检查的5个项目是**花园二期及**路05E地块、**区**公寓、**区*****三期、***区中心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

**花园二期基坑平面尺寸约70米×180米,开挖深度大部分5.2米及5.7米,局部7.3米。基坑支护方案是单排(局部双排)水泥土搅拌桩+土钉墙、局部放坡。基坑基本施工完毕,变形观测结果及周边环境未见异常。

**路05E地块基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开挖深度约三分之二不到3米,约三分之一接近7米。基坑支护方案是“放坡+搅拌桩+钢花管土钉”。基坑施工完毕,大部分已回填,在施工过程中局部位置出现过较大的变形。

***区**公寓基坑平面尺寸约33米×47米,开挖深度大部分不到5米,少部分7.1米。基坑支护方案是双排水泥土搅拌桩+土钉墙。基坑已全部回填,据了解施工过程所反映的支护效果1 总体较好,基坑变形较小,但局部发生过少量水土流失。

**区宝**三期大开挖深度约2米,电梯井处局部开挖的基坑平面尺寸约6米×10米,深度不到3米,采用悬臂式拉森Ⅳ型钢板桩支护,已全部回填。

据了解,***区中心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基坑尚未开挖,故未赴现场。

二、资料检查情况

(一)基本情况

所检查的5项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都按照规定进行了专家审查论证。**区以区建筑业协会的名义进行评审,评审专家未列入市专家库;其他4项的评审专家均选自市专家库。全部评审意见形式上都符合规定。除此之外,5个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设计依据、勘察报告、基坑监测、开挖顺序和开挖工况的安排和要求、应急救援预案等几个方面。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都对基坑支护设计有专门规定,分部涉及三条强制性条文。特别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第12.1.4条规定明确、可操作性强,对基坑支护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除***区**公寓基坑支护设计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列为设计依据外,其它基坑支护设计均没有将上述两本规范列为设计依据。

2、总体而言,所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能完全符合规范、规程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勘察范围、对周围环境状况的调查、

2 对地下水作用的分析与评价等方面,距规范的要求相差较远。尤其是《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规定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与基坑有关的部分应包括的内容要提出地下水控制方法、计算参数和施工控制的建议,提出施工方法和施工中可能遇到问题的防治措施的建议,对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的建议。上述建议在所查阅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均未涉及。虽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未必会对基坑支护设计造成决定性的影响,有些参数取值按工程经验也可以作出恰当的选择,有些工作实施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但满足规范的规定是最低要求,不应该存在异议。

3、5个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都提出对监测的要求,存在的问题是监测项目不完整、个别方案监测频率错误、部分方案对监测项目的理解不准确。

《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要求,一级基坑的必测项目是16项,二级基坑的必测项目是11项,三级基坑的必测项目是3项。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要求,一级基坑的应测项目是8项,二级基坑的应测项目是3项,三级基坑的应测项目是1项。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15-31-2003)要求,一级基坑的必测项目是9项,二级基坑的必测项目是4项。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要求,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基坑的必测项目是10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基坑的必测项目是5项。

3 按上述规范、规程的要求,对于常见的二级基坑最起码的监测项目是3项,监测对象为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沉降变形及地下水位,基坑支护设计提及的监测项目往往缺少后两项,施工组织设计提及的监测项目又经常超过上述要求。但即使施工组织设计提出的监测项目再多,实际上真正监测的也只是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

监测频率应以时间计算,个别方案却以开挖土层的次数计算。如果某一土层开挖时间过长甚至由于各种原因暂停施工,则会导致监测过分延误甚至暂停,显然是错误的。

部分基坑支护设计对监测项目的理解不准确,概念不清,只提出对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进行监测,误以为这样就满足了要求。其实,除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把一级基坑的支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作为必测项目外,另三本规范、规程都没有对此提出要求,而全部规范、规程都把对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沉降变形作为必测项目,希望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贯彻落实。

4、基坑支护设计应明确对开挖顺序和开挖工况的安排和要求,这是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施工过程中,对土钉、锚杆施工完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开挖,应明确规定,建议最好采用时间参数,因其操作性强,方便控制。先开挖哪一部分,后开挖哪一部分,先后开挖部分时间间隔的要求,每一部分的开挖在深度及宽度上的限制等,也应该明确规定。显然,上述规定对基坑的施工安全影响重大。所检查的基坑支护设计中,这方面的内容即使有所涉及,也明显不完整、缺乏针对性、难以指导施工,与应达到的要

4 求差距较大。

5、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急救援预案比较简单,针对性不强。

(二)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论证情况 以上分析了所检查的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下面对所检查项目的评审专家及论证结论逐一介绍,并指出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花园二期,评审专家是***(组长)、***、***、***、***,论证结论同意通过。

2、**区**路05E地块,评审专家是***(组长)、***、***、***、***,论证结论是按专家意见修改后同意通过。

基坑支护设计中规定,“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顶各侧周围地面2m范围内不应增加附加荷载,2m范围以外附加荷载不得超过20kpa。”但施工总平面图在基坑边设有钢筋堆放、加工场及水泥、砂石堆场,有可能与规定不符。可以明确堆场至基坑边的距离及堆放材料的重量使其符合规定,可以按实际堆放情况进行复核验算或者修改基坑支护设计,但提供的资料无反映这方面的内容。

3、**区**公寓,评审专家***(组长)、***、***、***、***、***,论证结论是按专家意见修改后同意通过。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身未满足建筑物设计的要求,未涉及基坑支护设计的内容。基坑支护设计的某些参数按经验取值。

4、**区**三期,评审专家***(组长)、***、***、***、黎大图,未列入市专家库。论证结论是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安全可行。基坑支护设计无提及设计的依据。

5

5、***区中心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评审专家***(组长)、***、***、***、***,论证结论同意通过。

三、意见和建议

《**市深基坑与高大模板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已有半年,本次检查对实施情况得到较为深入的了解,没有发现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基坑支护设计采用的支护型式能有效地保证施工安全并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不正常的影响,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此有所印证。因此,该项管理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对保障深基坑的施工安全和保护周围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找到原因,提出措施。为进一步推动和完善该项管理制度,提出下述建议:

1、对本次检查及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印发到有关单位,要求逐一对照,自查自纠。同时由市建筑业协会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举办学术活动,提供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以利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要大力加强对监理单位的培训和管理,逐步提高监理单位的业务水平,使其起到应有的作用。从程序上说,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应该在监理单位审查后才提交给专家论证,但实际工作中监理单位在这一环节上的把关形同虚设。无论是因为业务水平有限或者是因为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而没有发现问题就签了字,都是监理单位没有正确履行职责,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3、在审查意见的表达方式上,要给予专家个人更充分用书面陈述意见的机会。按现行的组织形式及实际运作情况,专家组

6 长起到的作用比较大,所以在形成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对某些个人意见更应重视。

20067

深基坑检查组 年10月14日

第9篇:基坑施工脚手架搭设方案(定稿)

边坡施工脚手架搭设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属于高边坡施工。

根据实际情况,以边坡施工为编制对象最高为8~10米的外脚手架,密目网围护。

二、搭设材料

1、搭设脚手架全部采用ф48mm,壁厚3.5mm的钢管,其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2、脚手架钢管的尺寸、横向水平杆最大长度2.2m,其它杆最大长度为6.5 m,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小于25KG。

3、钢管表面平直光滑,无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剌、压痕和深的划痕。

4、钢管上严禁打孔,钢管在便用前先涂刷防锈漆。

5、扣件材质必须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定。

①新扣件具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按现行国家规定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定抽样检测。对不合格品禁止使用。

②旧扣件使用前,先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拴进行更换处理。

③新、旧扣件均进行防锈处理。

6、脚手片用毛竹脚手片,无发霉、腐蚀。

7、密目式安全网必须有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产品。

三、地基与基础

1、脚手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根据脚手架搭设高度,原土或回填土必须事先进行夯实,(地基能承受0.8kg/c㎡的压力)后用C20砼浇筑厚度大于10cm硬化,2m平面沿杆基础周边位置,基础和能承受上澡结构荷载。

2、脚手架底面标高高于自然地坪50mm

3、立杆基础外侧设置截面20cm×20cm的排水沟。

四、脚手架设计尺寸

1、脚手架底步距为1m,其余每步为1.8m。

2、立杆纵距为1.5m,横距为1.2m。边坡上纵、横距均为1.5m。

3、踢脚杆、防护杆从第二步起设置分别为0.3m和1.2m,顶排防护栏不少于二道,高度分别为0.9m、1.3m。

4、剪刀撑设置为间距为9m(6跨)一排剪刀撑。

5、连墙杆件设置为竖向每层、水平向为四跨。

五、纵向、横向水平杆、脚手板、防护栏杆、踢脚杆

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接头设置相互错开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

2、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并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mm。

3、纵向水平杆的各节点处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

4、横向水平杆的各个节点处必须设置并采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5、脚手片必须垂直于墙面横向铺设,满铺到位,不留空位。四角用18铁丝双股并联绑扎,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要求绑扎牢固,交接处平整,无空头板。

6、脚手片底层满铺,中间每隔三层,操作层的上下层顶层都必须满铺。

7、脚手片外侧自第二步起必须设1.2m高同材质的防护栏和30cm高处的踢脚杆。

六、立杆

1、每根立杆垂直稳放在垫板上。

2、脚手架里立杆距离边坡净距为20cm,大于20cm处的须铺凤站人脚手片,并设置平稳牢固。

3、脚手架怕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不大于200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伸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小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小于500mm。

4、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边坡可靠连接。

5、立杆接长除顶层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用①、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均须符合下列规定。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相互错开,不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

②、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小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七、连接件

1、连接件数量的设置,坚向间距为每层,横向间距为4跨。

2、连接件的布置;

①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②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③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④采用锚杆与边坡锚入连接,可采用Φ48钢管预埋打入边坡中,钢管与钢管用扣件连接方式。

八、剪刀撑、安全网

1、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6根(小于9m)。

2、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0~600之间。

3、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差上连接设置剪刀撑。

4、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两根撑杆须交错布置,同立杆的交错相同。

5、剪刀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6、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中间宜每隔6跨设置一道。

7、脚手架外侧必须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应用18#铅丝张持严密。

九、斜道

1、采用之字型斜道,宜附着外脚手架或建筑物设置。

2、人行斜道宽度不宜小于1m,坡度宜采用1:3。

3、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上于斜道宽度。

4、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栏杆及踢脚杆,栏杆高度应为1.2m,踢脚杆高度仅为0.3m,内侧应挂密目网封闭。

5、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0mm。

6、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0~30mm。

十、避雷装置

1、脚手架顶部高于2m,四角设置(长度大于35m,应中间设几根)避雷针。

2、用16mm2黄绿双色铜芯线作引下线,途中用磁瓶,导线绑扎。

3、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三根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作电气连接,垂直接地体应采用5×50角钢、Φ48钢管或Φ22圆钢,长度2.2m,不得采用螺纹钢,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一、脚手架搭设质量和安全要求

脚手架的搭设应将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确保搭设过程以及以后的使用和拆除过程的安全与适用。

(一)、搭设前的准备工作

1、 搭设前,单位工程负责人应按脚手架搭拆方案的要求,对架子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义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2、 熟悉边坡图纸和施工现场看,掌握建筑平面和立面的构造特点,环境条件,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中构造要求,决定脚手架步距等等,具体施搭设步骤。

3、 材料准备。对进场的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网等进行检查验收。

4、 搭设场地准备。根据脚手架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J202)做好脚手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要求,坚实平整,不积水,砼硬化。经验收合格后,按方案的要求放线定位。

5、 架子工应持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佩安全带、必须穿鞋,严禁穿塑料底鞋,皮鞋等硬底易滑的鞋子登高作业。操作工具及小零件要放在工具袋内,扎紧衣袖口,领口以及裤腿口,以防钩挂发生危险。

(二)搭设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1、扣件式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一般顺序是:里立杆→外立杆→小横杆→大横杆→扫地杆→脚手片→防护栏杆和踢脚杆→连墙杆→安全网

2、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保证搭设过程中和稳定性。

3、脚手架搭设中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难经纠正,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按规定校步距、纵距、横距、立杆的垂直度。

4、竖立杆时应由两人配合操作。大、小横杆与立杆连接时,也必须两人配合。

5、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或雪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搭设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注意防滑,并采取防滑措施。

6、非操作层脚手架上严禁堆放材料,且必须保持清洁,操作层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能集中,不能超高,堆放要稳固,每平方米的堆放不得超过300kg,工作完成后及时清除干净。

7、脚手架搭设后由施工企业组织分段验收(一般不超过3步架),办理验收手续。验收表中应写明验收的部位,内容量化,验收人员履行验收签字手续。验收不合格和,应在整改完毕后重新填写验收表。脚手架验收合格并挂合格牌后方可使用。

二、拆除方案

1、外架拆除前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对架子工程进行全面检查与签证确认,建筑物施工完毕,且不需要使用时,脚手架方可拆除。

2、拆除脚手架应设置警戒,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禁止非操作人员通行和地面施工人员能行,并有专人负责警戒。

3、长立杆、斜杆的拆除应由二人配合进行,不宜单独作业,下班时应检查是否牢固,必要时应加设临时固定支撑,防止意外。

4、拆除外架前应将通道口上的存留材料杂物清除,按自上而下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顺序。

5、拆除顺序为:安全网→踢脚杆→防护栏杆→剪刀撑→脚手片→搁栅杆→连墙杆→大横杆→小横杆→立杆,自上而下拆除,一步一清,不得采用踏步式拆除,不准上、下同时作业。

6、如遇强风、雨、雪等气候,不能进行外架拆除。

7、拆卸的钢管与扣件应分类堆放,严禁高空抛掷。

8、吊下的钢管与扣件运到地面时应及时按品种规格堆放整齐。

上一篇:最新产品开发报告下一篇:中国梦演讲比赛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