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平台

2022-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土地管理平台

试论ArcGIS平台下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信息化管理

摘 要: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必须要与时俱进,将土地利用规划纳入信息化管理是土地管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首先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较为详细的阐明,同时对土地管理现状也进行了简要说明。根据这些现状,加强土地信息化管理是土地管理部门当务之急,如何快速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利用ArcGIS平台对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化管理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一些强化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措施,旨在促进土地信息化管理更好发挥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 ArcGIS

当前,随着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将在空间发展治理和城镇化上划定了三条红线,严守生态红线,确保生态安全,严保农田基本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城镇边界红线,严防城市蔓延。这三条红线是土地利用规划今后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土地利用规划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信息化高速化发展,土地信息化管理将成为新时代发展的趋势,可利用GIS平台对土地规划进行高效管理。目前,国内常见GIS平台主要有MapGIS、MapInfo、ArcGIS等平台。本文主要就ArcGIS平台下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化管理进行分析论述,期望能促进土地利用规划中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1 ArcGIS平台及土地利用规划

ArcGIS软件产品是美国ESRI公司集40余年GIS研发经验之后,推出一套由低到高无缝扩展GIS平台系列产品,在当前GIS平台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成熟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于开发。该系统技术先进、国际标准,开放可互操作性强,平台又具有可伸缩性且功能强大,能为各行业不同用户提供GIS功能服务。目前,在国家基础地理处理中心、各级测绘局以及国土局相继采用了ArcGIS软件产品存储方案管理着庞大的空间数据。因此,作为土地管理部门,在区域空间发展治理与城镇化上发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要严格遵循国家划定的三条红线原则,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上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及效率。ArcGIS软件产品的出现,由于该产品技术成熟安全稳定,操作简单、易于开发,功能强大等特点,土地管理部门可利用其独特数据模型和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功能对土地利用规划相关数据进行加强管理,还可利用其可伸缩性功能在互联网上创建一个独立桌面系统,使更多客户可获得定位、可视化、空间分析及决策等功能使用。

2 利用ArGIS平台对土地信息进行管理

2.1 土地规划信息化管理

土地管理部门以往在对土地规划信息管理上通常采用纸质或简单办公软件对相关档案进行存储和管理,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效、便捷的服务给人们提供了便利,传统信息管理方式已与时代脱节,在整理信息方面效率低下、汇总难度大、可视化不强、数据还易丢失等弊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对土地信息进行管理,可利用ArcGIS平台对土地规划中不同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储存与归档,可有效消除传统管理方式上的弊端。

2.2 利用地类图斑进行统计查询

土地管理部门在日常规划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对某地类或图斑信息进行多次的查询或统计工作。可利用ArcGIS平台中的查询功能模块则能够准确、快捷、高效率地进行查询或统计工作,在该模块下分别从基于图与基于表两个维度进行数据显示和统计,在基于图之中有着:空间关系、坐标等位、图形定位等数据信息;而在基于表之中有数据报表、字段检索等数据信息。

2.3 信息整理成果

在土地规划部门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则是为部门、统计、上级政府和土地规划的使用者提供数据表、规划图等成果。在ArcGIS软件平台之中,数据库主要负责对各类图标进行存储,而工作空间则是对数据成果的显示效果进行处理,土地规划的管理人员在输出成果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工作空间,在对各类土地信息规划成果整理时则可以直接在ArcGIS平台上进行更改且不需要更换数据库。

3 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途径

3.1 ArcGIS系统软件进行强化

在如今土地规划管理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ArcGIS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土地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化,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所使用土地规划管理系统进行二次的开发建设,针对在土地管理规划工作之中的专业性制作与之相对应软件,以数字的形式将土地规划的信息录入计算机之中,收集信息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并表达出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软件技术的发展,今后必然是从单用户转为多用户间相互连接,应充分利用网络化发展的优势,使数据形成共享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强化ArcGIS软件功能。

3.2 以ArcGIS平台为基础统一指标管理

3.2.1 统一空间坐标

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过程中,数据标准统一有助于数据共享,可有效降低数据获取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近两年国家自然资源大地数据处理中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国家、行业、地方不同层面自然资源空间数据开展坐标数据统一工作,计算出一套能覆盖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改正量坐标转换模型,2018年配套研发操作性强、可支持不同空间数据平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转换软件。空间坐标的统一可解决不同资源数据在空间无法叠加和整合问题,还有助于地方在新的国家坐标系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独立坐标系,使地方坐标系和国家坐标系并轨使用。方便各地更好把握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使以往“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为土地利用规划蓝图提供标准统一数据基础。

3.2.2 统一数据文件格式

除了上述的空间坐标系以外,还需要对各类数据的格式进行统一,由于在计算机之中有着多种不同的制图软件,软件的不同使最终制作好图标的数据格式也会有所不同,在交换数据或者传输数据时可能会出现有一方无法打开查看对方所发送的数据信息,在对数据的格式进行转换时也可能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在转换数据格式的过程中还会使用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因此,应规定各部门统一使用ArcGIS软件来进行制图或者保存数据能够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

3.3 重视公众参与环节

土地规划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好ArcGIS平台系统,利用该系统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功能强大等特点,吸引公众参与到平台中来,积极重视公众参与环节,方便公众利用平台的定位、可视化、空间分析和决策等功能解决需要的问题。同时利用先进技术在ArcGIS平台建立比较直观的模拟规划方案,便于公众对此更好理解,形成自己认识,提出意见,公众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及效率的提高。

4 结语

在土地利用规划的信息化管理中,ArcGIS平台的采用可以快速使用地类图斑进行统计与查询和提高日常土地利用信息化规划管理,土地規划管理部门应加强重视ArcGIS平台的建设,并将各项数据指标标准进行统一,努力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全面的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应更加注重该系统以及收集、录入、制作数据信息的软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黄建业.基于ArcGIS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低碳世界,2015(16):100-101.

[2] 周克昊.基于ArcGIS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2017(30):119.

[3] 王文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6.

作者:陈广雪

第2篇: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为了解和掌握地方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试以地方财政牵头,联合国土、城建、税务和房地产开发等相关部门,拟建立一套集国土地籍管理、土地开发信息、园区建设、企业用地、城建土地开发、土地税费征收、土地开发补助资金运转等信息集成的综合业务信息平台,达到高效共享管理信息,节约税收成本,强化税收源泉控管,提升征管效能和改善征纳关系,推进政务协作。

关键词: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一体化 信息管理平台

为实现土地资源一体化管理,需要根据地方相关各级部门的管理实际出发,根据各部门管理现状和信息化建设情况,因地制宜地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信息交换和共享工作,真正实现准确及时的信息共享,研究探索出一条既满足部门业务管理,又满足地方政府综合业务管理和分析需要的以税收征管为主线的综合性管理软件。

一、现状分析:

(一)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问题

在用地审批方面还没有和财税部门形成税源控管联动机制,还没有真正实现“先税后证”的管理模式。财税部门税收管理出现相对滞后和追税管理的现象。在地产交易方面,国土和房屋管理部门采用招、拍、挂的方式进行公开交易,虽然有财税部门、纪检参加,但是成交信息需要滞后一段时间提交给财税部门,财税部门需要建立登记台帐进行比对核实后进行财税的征收。数据信息传递不及时,可能漏报、少报,财税征收不准确。

(二)城市建设信息化管理现状和问题

城市建设管理分为公益性建设、商业开发建设,目前大多采用人工协调的方式进行,城建项目建设按照审批进行,人工进行项目报送财税部门,财税部门根据城建项目进行比对分析后进行财税征收。

其中工业园区建设在建设初期城建部门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进行协调管理,采用人工报送资料和报送财税部门核实进行财税征收。在项目建设后期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人工向财税部门传递数据。数据信息传递不及时,可能漏报、少报,财税征收不准确。

(三)税务信息化管理现状和问题

税务采用征管3.0系统,实现网上报税,但是信息的核实工作量需要台帐仔细核对;同时土地增值税、资源税等的征收目前需要大量土地动态管理信息才能核实准确,工作难度较大。可能存在漏报、少报,财税征收不准确现象。

(四)财政财税收入监管现状和问题

财政主要采取主动获取相关部门的资料和税务部门人工协调确定财税征收和减免协调,存在获取信息不准确性、少收、漏收的漏洞。

二、设计目标

建立以土地为中心的财政、国土、城建、税收资源共享数据平台,实现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高效共享管理信息,节约税收成本,强化税收源泉控管,提升征管效能和改善征纳关系,推进政务协作,达到财税增收财税和精细化协同管理;为政府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财税收入电子审计、电子监察提供基础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分析数据支持。

(一)建设公共资源共享数据平台

建设公共资源共享数据平台是加强土地税收管理工作有效途径。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交换内容是公共资源共享数据平台的核心。建立土地税源档案和各个部门工作综合业务协调是公共资源共享数据平台的重点内容。各部门共享房地产交易和税收征管的相关信息,实现相关管理信息的公开透明和从源头入手监控税源。

(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

在公共资源共享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软件实现综合业务规范化运作,按照"先税后证"、"以票控税"的原则,依托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软件,规范房地产交易的办税程序和操作规程,避免业务工作漏洞。

同时新开发的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软件可以与国土、税务、财政等部门的相关的软件实现软件数据核对和数据交换。

(三)财税征管的电子审计、监察

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软件实现了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可为财税征管的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提供数据监察的应用模块软件,让财税征收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下公开进行,为减少国家损失和纠正错误提供有力工具。

(四)决策支持

以土地为中心的房地产税收征管,可以为领导和管理者实时提供:

1、地方用地审批情况和用地信息及分析报表;

2、地方房地产开发情况及分析报表;

3、及时掌握地方房屋价格情况和分析报表;

4、地方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及分析报表;

5、可及时了解地方年度房地产财税征收额度情况和预知征收额度。

(五)重点解决的问题

1、数据获取一致性和一致性更新;

2、业务协同机制的规范和实施办法;

3、基础平台和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问题的建设投入。

三、平台设计与实现

在不影响原有各个部门信息管理平台基础上,实现数据采集,建立税源数据库,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技术开发独立自主产权的税收一体化征收软件,实现税费征收和数据交换。自主性扩展强,为政务协作奠定基础信息协作平台。

设计框架包括三大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管理运行体系)和土地一体化综合业务系统。

土地一体化综合业务系统包括基础硬件平台和软件应用系统。基础硬件平台包括安全网络系统、服务器主机系统、存储系统、数据库软件系统以及应用服务器系统;软件应用系统主要分为:综合信息模块、税费登记和监控模块、税费征管模块和政府综合业务门户系统。

综合信息主要实现土地、房屋信息的实时准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利用和统计分析。税费登记和监控主要实现非税收入和应税收入的税费来源登记和监控。税费来源登记依靠综合分类信息以及人工采集信息进行税费来源筛选登记,税费来源的纳税维护、税源维护、土地基准地价维护、查询统计等。税费监控根据税费源信息、税费征管结果进行比对、整理分析,以进一步核实税费来源(包括纳税人申报纳税的土地面积与土地登记资料记载面积及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是否一致,纳税人实际缴纳契税是否符合国家和相关部门的规定,非税收入的减免和财政补贴资金是否合法,是否规范等)。税费征管主要实现征管中心的业务管理。政府综合业务门户系统:可以在地方政府门户上加载税费征收专题,实现税费征收服务。

四、价值和影响

推行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综合业务信息管理和税收一体化征收管理,是对过去房地产税费征收分别由各部门征管和委托代征模式的重大改革,是房地产税收征管的一项制度创新,它不但有利于节约税收成本,强化税收源泉控管,提升征管效能,而且有利于改善征纳关系,推进政务协作。

作者:谭毅

第3篇: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摘 要 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已达到一定的阶段,但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农村土地闲置问题仍然是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土地是农村居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流转的速度影响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速度。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信息进行分析后,提出解决措施与方案,并对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一、国内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现状分析

宋宜农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中指出,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就是“用地”和“聚人”,土地是农村居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村土地流转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土地流转的速度影响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速度。因此,农村土地流转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土地闲置是当前仍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若能加速土地流转速度,合理配置闲置土地,对于国家及各个地区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以政府和集体的组织协调为基础,体现为对土地供需各方的双重代表和双向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的居中协调,既是当代农村土地流转的组织基础,也是其相对于"私人交易模式"和"公家征用模式"的比较优势。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中国道路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

其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1)以农户作为土地流转主体的私人流转模式。主要出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单层委托代理关系,包括农村土地出租和转让;

(2)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政府主导模式。主要出现在中等发达地区,是典型的双层委托代理关系,主要是反租倒包和转包;

(3)以流转市场中介为主体的市场导向模式。在发达地区较为普遍,如股田制和股份合作制模式。

(二)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王志娟在其2017年发表的文章《浅论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及其对策》中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仍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土地法规不完善,土地服务平台未能完全发挥作用,政策宣传引导不足、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及对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扶持政策不全面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一)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和日益拉大的发展差距等促使了农村劳动力大量脱离农業向城市转移,农村老龄化、空心村、土地闲置等问题日益严重。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为58288万人、乡村人口数量为73160万人、城镇化率为44.34%,2016年城镇人口数量为79298万人、乡村人口数量为58973万人、城镇化率为57.35%,十年间城镇化率提高了13%,乡村人口减少了12814万人;2006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34874万人,2016年第一产业从业人数21919万人,降低了37.15%;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人员13181万人,2016年农村外出从业人员28171万人,十年增长了113.72%。从以上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人口大量城镇化,乡村人口总量不断减少;其次,农村外出从业人员数量在十年间急剧增加,这使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进一步下降,在农业劳动力不断下降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农业劳动力构成中有超过40%的劳动力为60岁以上的老人。中国农村正面临着青壮年不愿务农,农村劳动力大量缺失,农田大量荒废等的严重问题。

1.国家出台政策支持土地流转

20世纪80年代随着安徽省小岗村们的大胆尝试和中央农村改革的实行,著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推行,该制度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摆脱贫困落后的帽子。如今这一改革举措沿用了30多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分田到户的小规模生产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我国农村土地立法政策转变的过程,其实质是要在农业新形势发展情况下,将分散的农业用地经营权通过市场化方式集中起来,解决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用地被闲置荒废的问题,促进我国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

2.流转规模

近几年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2007年约为6372万亩,仅占家庭联产承包耕地面积的5.2%。截至20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比2013年底增长18.3%;流转面积占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比2013年提高4.7%。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达5833万家,占家庭承包农户数的25.3%,比2013年上升2.4%。有8个省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比重超过35%。”土地流转面积从增速看增长较快,这也充分反映了压抑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在得到解决后,立即激发和调动了发展适度规模现代化农业的市场活力;但是从总量看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农村农业用地大量闲置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仍需加强鼓励和引导。

(二)“互联网+土地流转”概念兴起

2015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流转土地分散、流转规模较小、流转信息闭塞等问题,“互联网+土地流转”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将分散的土地流转信息集中起来,更好的连接发包方和承包方,降低土地流转成本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有利于推动全国土地流转市场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当前我国“互联网+土地流转”工作除了有各地方政府建立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外,主要是私营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为主,目前在土地流转这一方面做的较好的公司主要有土流网、聚土网这几家互联网公司,虽然近几年随着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不断健全,出现了较快增长,但是存在着总体规模较小、发展不足、缺乏赢利点等问题,并不能有效满足全国土地流转服务需求。

调研显示,广大农民普遍反映缺土地流转市场、缺信息交流平台、缺专业的指导性机构,总之就是缺土地流转相关服务。因此,当务之急要培育壮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产权交易等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市场,使土地流转高效有序地进行。

(三)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农村土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农民不断增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则导致了“互联网+土地流转”模式出现的必然,从2009年3月第一家土地流转网站土流网诞生至今,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领域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互联网+”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虽则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而经济、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也导致了土地流转网络平台建设发展中几个主要问题的产生。

(四)土地流转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

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由于农村生产效益较低,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户口外迁等的原因,造成农村大量土地闲置。而留在农村的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互联网的关注度和使用度不高并且对土地流转网站的了解很少甚至从未接触,这是建设土地流转网站的一个关键性难题。即使部分农民想要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也没有能够获得大量可靠信息的来源,难以联系到真正想要承包土地的承包商,因此他们很难将土地承包出去。而对于承包商来说,他们有意通过土地流转网站来寻找可靠的土地来源,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承包商可能也很难通過土地流转网站获得想要承包的土地。在这种条件的限制下,土地流转网站的运营面对着极大的挑战。

(五)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面临资金困难

在土地流转网络服务平台发展的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于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土地信息的收集、核查与审评和线上线下的宣传与推广。而农业领域的投资具有资金投入量大,资金持续投入时间长,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在发展前期,企业融资困难,项目很难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一般的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方式主要有:广告费、竞价排名、增值服务、线下服务、商务合作等,而土地流转网络平台作为连接农民与承包商的信息服务平台,在平台发展前期,由于用户流量较少,知名度不高,无法通过广告入驻、增值服务、商务合作等上述项目进行盈利,只能通过农民与承包商达成交易时抽取少数手续费收取盈利,盈利点有限,不利于企业资金周转,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六)政府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互联网+土地流转是近些年来新兴农业发展领域,起步较晚,相关土地流转政策不完善,落实不到位。从土地流转方面来说,虽然国家政府一直大力支持农村土地流转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一直以来大多是私下交易或者是在村委会的组织下进行交易,导致土地流转市场中缺少相应的监督保障机制,缺乏规范的运作规则。而互联网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本身就有法律不够完善,体制不够健全等相关缺陷并且还存在着道德问题。同时,作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土地流转协议合同的规范性还有待加强,协议中的权益和职责不够明确,容易造成流转双方相互扯皮,产生纠纷隐患。

三、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的对策建议

在国家政府积极推出政策以及颁布法律条例鼓励农民转让闲置土地经营承包权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的大背景下,土地流转面临着互联网时代的无限机遇与挑战,众多土地流转网络服务平台如何在大浪淘沙的局势下站稳脚跟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审慎而行。

(一)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需要加强线上线下的宣传力度。线下方面可以通过土地顾问的加盟,将土地流转平台的信息带入农村,向农民宣传土地流转网的服务领域和机制。通过实地考察的方法,也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和承包商对土地来源的了解,另外,土地顾问的“下乡”也有利于联系企业上游的农民和下游的承包商,使他们建立起一个相对可靠的关系,这对促进土地承包交易的成功起到了推动作用。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通过网络宣传将网络平台推广出去,加大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多的吸引农民和承包商的参与。

(二)全面发展增值服务

面对农民和承包商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资金来源的紧张,企业可以在中后期逐渐推出其他增值服务,如:配套设施、土地金融、特色项目,横向开发一系列农业农资配套服务、开发完善农业金融产业及服务、发展休闲农业、进入农产品终端消费市场等,以提高盈利点,增加企业现金流量,以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化效应。横向寻求政企合作,政府加大对土地流转产业的支持,缓解企业资金问题;同时企业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合理地处理了闲置的土地,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这两个目的之间寻求平衡,最终实现双赢。

(三)建立金融服务体系和完善法律权责体制

政府应该加强对互联网土地流转行业的监管、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和承包商的权益不受侵害,使农民更多地了解土地流转的机制,消除他们对该行业的误解,使农民更多的投入到土地流转中来,这也极大程度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对推动农村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切实解决土地流转中的信息不对称、合同协议规范性等问题的同时,政府也要更多地考虑政企合作项目,主要表现在出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意见和措施,这将成为推动土地流转的强有力的举措。银行也应该放开对土地流转企业的贷款制度,增加企业的融资力度,解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凌斌.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组织基础与运行机制[J].法学研究,2014,06.

[2]张忠明,钱文荣.不同兼业程度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的调查与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14,03.

[3]李景刚,高艳梅,臧俊梅;钱文荣.农户风险意识对土地流转决策行为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4,11.

[4]陈海磊,史清华,顾海英.农户土地流转是有效率的吗?——以山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4,07.

[5]陈浩天.农户土地流转需求意愿的假设证伪与模型建构——基于全国20省236村2998个农户的实证调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10.

[6]刘纪远,匡文慧.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4,01.

[7]宋宜农,匡文慧.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17,02.

[8]王志娟.浅论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7,14.

[9]杨柳.土地确权现状及其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

此文为江西财经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10421137

作者:曾雄威 卢扬 查梦均 谢志强 周含春

第4篇:如何搭建农村土地流转平台

【了解政策导向】

最新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明确,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了解土地流转】

1、什么是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集体建设用地可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合作、入股、联营、转换等方式进行流转,鼓励集体建设用地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

2、土地流转进展。

金融助推农村土地流转,破题土地流转困局。金融机构参与土地改革成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不触动政策"红线"的前提下,进行引导和规范,给金融机构相关政策优惠,鼓励他们参与土地改革。过去农民去银行无法办理房产和宅基地的抵押,如果金融机构能够介入土地改革,不仅能解决农村金融方面的困境,而且也能进一步推动土改进程。

地方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助推土地流转。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土地流转的发展有很高的市场化要求,而进一步打开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土地流转品质的关键所在就是将金融产品创新行为引入到土地流转过程中,积极发展基金、信托、保险等多种农村土地金融形式,充分立足于各地区土地利用实际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高效益的资本融资模式,激发土地市场资本化运作,构建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金融运行机制。下一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转规模的逐步扩大,他们将成立土地托管公司,为广大土地流转供求双方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走出一条惠农服务、合作共赢的发展新路子,以更好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鼓励各地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外出务工农民可以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或流转服务组织托管承包土地,对托管的承包土地,集体经济组织或流转服务组织可以代为组织流转,流转收益归原承包方。 鼓励农民特别是外出务工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将承包土地的剩余承包期一次性流转出去。土地流转受让方经原承包方同意后,可以对以转包、出租方式取得的土地再流转;以转让、互换方式取得的土地可以直接再流转。 探索农村土地承包权的多种实现形式。

二、三产业发展较好,集体经济有一定实力的村,在征得农民同意后,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土地的集中经营或统一流转,也可以通过村与村互帮对接的方式,跨区域承租其他村的土地。

国家政策逐步推出,为土地流转护航。国土部已召开全国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地方座谈会,改革思路方案正在加紧设计,这意味着新土改的大幕已经拉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也向媒体表示,2014年国土部将有四项工作,研究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就是其一,除此之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入市,也正在研究细化思路和任务。国土部全力研究制定《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思路框架》,全国各地多个省份密集启动土地改革措施,相继试水出台省级农村改革文件,"农地入市"成为现实将指日可待。因此,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交易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探索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并在试点实践和制度储备基础上,推动修订《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修法基础上,起草出台征地补偿安置条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条例,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了解土地流转焦点】 焦点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入市。

2014年1号文件中提出: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有关部门要尽快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违法用地屡禁不止,这就表明农村建设用地隐形市场活跃,有着巨大的利益空间,但是这块利益该如何分配,政府如何引导去建立起一个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自由流转市场非常重要,只有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市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权"要素市场平等化,才能真正的流转。农村集体土地的上市,显然不会走政府拍卖的老路,会不会打破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为目标,并与政府土地拍卖形成分庭抗礼的竞争态势,地价才有望不受操控。所以,想在农村土地入市上淘得真金的企业家们,还是要看清楚政府引导的竞争机制及利益关系。

焦点二:农村宅基地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盘活农村宅基地财富。

2014年1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政策,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具体试点方案,各地不得自行其是、抢跑越线。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切实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地籍调查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目前有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甚至有些地区出现"空心村",农村宅基地闲置的主要表现,一是"建新不拆旧",二是举家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农村的房屋长期闲置。在农村不少地方,农户建房申请新的宅基地,新住宅建好并搬入居住后,原来的旧房不拆、旧宅基地不交。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可新增耕地10%-15%。如何把宅基地转化为财富,地方政府是不是这些宅基地的经纪人,这还要看在政策导向下的法律变革,毕竟农民住房的抵押担保转让中,转让则会明显涉及相关的土地问题,其中涉及经济问题和相关问题要慎重处理好。结合中国农村住房一户一宅的基本国情,由于宅基地上的房屋是农民唯一住房,房屋转让后,农民是否有切实的住房保障,这方面主要涉及社会问题,因此要慎重。抵押担保转让过程中,还会遇到房地一体化问题。房屋转出去了,转给谁了,谁来接受,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只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使用宅基地,所以我们还要处理好相应的法律关系。 【了解土地流转模式】

土地流转五大模式之一:土地互换

互换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为方便耕种和各自的需要,对各自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的简单交换,是促进农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

30年前,中国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分到了土地。但由于土地肥瘦不一,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划分土地时留下的种种弊病,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

如何让土地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于是互换这种最为原始的交易方式,进入农民视野。

土地流转五大模式之二:土地出租

在市场利益驱动和政府引导下,农民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给大户、业主或企业法人等承租方。

出租的期限和租金支付方式由双方自行约定,承租方获得一定期限的土地经营权,出租方按年度以实物或货币的形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租金。其中,有大户承租型、公司租赁型、反租倒包型等。关键如何保证其合法性。让双方心里都踏实。

土地流转五大模式之三:土地入股

入股,亦称"股田制"或股份合作经营,是指在坚持承包户自愿的基础上,将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建立农民合作社或股份公司。 在土地入股过程中,实行农村土地经营的双向选择(农民将土地入股给合作社后,既可继续参与土地经营,也可不参与土地经营),农民凭借土地承包权可拥有合作社股权,并可按股分红。

该形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产权清晰、利益直接,以价值形态形式把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确定下来,农民既是合作社经营的参与者,也是利益的所有者,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新突破。

土地流转五大模式之四:宅基住房

以重庆为例,去年被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在土地改革领域率先进行大胆探索,创造了土地流转的九龙坡模式即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

也就是说,农民放弃农村宅基地,宅基地被置换为城市发展用地,农民在城里获得一套住房。农民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城市社保,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

土地流转五大模式之五:股份合作

中国山东省宁阳县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机制,建立起"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分配方式。这种模式是,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村里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合作社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不再由农民分散经营。合作社挂靠龙头企业进行生产经营。

合作社实行按土地保底和按效益分红的方式,年度分配时,首先支付社员土地保底收益每股(亩)700元,留足公积公益金、风险金,然后再按股进行二次分红。

【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高效进行的基本保障。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健全信息交流机制。信息交流机制是否健全有效,直接关系土地流转的质量和效率。当前,由于农民土地流转信息渠道不畅,土地转出、转入双方选择空间小,土地流转范围小、成本高,质量不尽如人意。政府部门应加强土地流转信息机制建设,适应农村发展要求,着眼于满足农民需要,积极为农民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服务与指导;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完善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及传递方式,提高信息化、电子化水平。各地应建立区域土地流转信息服务中心,建立由县级土地流转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包括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网络通信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在内的土地流转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政策咨询机制。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性强,直接关系农民生计,必须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为此,需要建立政策咨询机制,更好发挥政策咨询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首创相结合。土地流转改革和政策制定需要顶层设计,也不能脱离群众的实践探索和创造。要善于从土地流转实践中总结提炼有特色、有价值的新做法、新经验,实现政策的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的有机结合。此外,农村土地流转涉及农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需要用系统观点认识土地流转,跳出土地看流转,广泛征集和采纳合理建议,确保土地流转决策的科学性。二是构建政策咨询体系。建立土地流转专家咨询机构,开展多元化、社会化的土地流转政策研究;实现政策咨询制度化,以制度保证土地流转决策的专业性、独立性;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形成一个以政策主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咨询和监督子系统为支撑的土地流转政策咨询体系。

完善价格评估机制。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核心,是实现土地收益在国家、村集体、流出方、流入方和管理者之间合理、公平分配的关键。因此,必须完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一是构建科学的农地等级体系。农村土地存在等级、肥力、位置等的差异,不仅存在绝对地租,也存在级差地租。应建立流转土地信息库,对流转土地评级定等,制定包括土地级差收入、区域差异、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在内的基准价格。二是建立完善流转土地资产评估机构,引入第三方土地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流转交易价格进行评估。三是制定完善流转土地估价指标体系。建立切合各地实际、具有较高精度的流转土地价格评估方法和最低保护价制度,确保流转土地估价有章可循。四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评估价格信息收集、处理与公开发布制度。信息公开、透明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应建立包括流转土地基准价格、评估价格和交易价格等信息在内的流转土地价格信息登记册,反映流转价格变动态势,并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及时公开发布。五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流转土地价格动态监测体系,完善土地价格评估机制。

【搭建土地交易平台】

伴随着土地流转制度出台,加快了各地相继实施农地流转试点,就直接促进农村产权交易所的成立,为农地入市搭建平台,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搭建县乡村三级宽带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公开土地流转信息,加强对流转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及时为广大农户提供土地流转政策咨询、土地登记、信息发布、合同制定、纠纷仲裁、法律援助等服务。

第5篇: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办法

XX县农村土地流转

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指导意见

为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臵,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统一规范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基本框架

按照“便民、节俭、高效”的基本原则,依托县、乡经管部门和村委会,与阳光村务工程有机结合,搭建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

1、机构人员:县级平台由农业局主管,具体业务由县 经管局负责。服务平台配备工作人员若干人,由农业局、经管站等部门人员组成,以经管局工作人员为主;乡级平台由乡(镇)长主抓,乡(镇)经管中心具体负责。人员由主管领导、经管中心、土地管理所、司法所等人员组成,以经管中心工作人员为主;村级平台由村委会主管,人员由村两委、部分村民代表组成,由村财会人员负责具体业务。

2、场所建设:县、乡两级服务平台设立信息发布大厅、办公室、资料档案室;信息发布大厅进驻本级政务大厅,与阳光村务工程大厅融合,在原阳光村务工程网上增设土地流转信息自动查询检索、项目资质审查、收益评估、合同签订、鉴证、抵押贷款、纠纷调解、仲裁等功能窗口。村级平台设

立土地流转服务站。

3、硬件配备: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要配备电脑、电话、打印机、传真机、照相机、办公桌椅、档案卷柜等基础设施,开通网络,县级设电子显示屏,有条件的乡(镇)也应配备电子显示屏。

4、制度建设:将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办事程序上墙公示。利用阳光村务工程网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进行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及自动查询、检索。

二、职责分工

1、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向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进行流转。

2、编制流转规划,规范流转行为,指导制定流转基价,提供合同签订和鉴证服务。

3、收集、整理、汇总、上传和发布土地流转信息。

4、制定和完善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5、复审一定规模流转的受让方准入的资质条件。

6、协调和配合相关金融机构做好抵押担保贷款登记、评估、审批工作,建立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和诚实信用体系、

7、调解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8、指导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信息网的设立。

9、负责乡(镇)报备资料的复核整理,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二)乡(镇)平台职责

1、编制土地流转规划。

2、辖区内信息的搜集、登记、核实、发布、储存、上报。

3、受理土地流转事宜;初审或审定受让方准入资质的条件;挂牌流转、及时进行收益评估和基价指导;规范流转合同的签订和鉴证。

4、受理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贷款申请,配合金融机构审核抵押贷款条件,出具抵押贷款登记证明。

5、负责或协助调解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三)村级平台职责

1、负责本村土地流转和抵押贷款信息的搜集、登记、核实、备案、录入与上报,引导有意向流转土地的农户进行规范流转;

2、组织确认流转土地的地块、面积、“四至”边界;

3、协助调解本村土地承包合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4、负责清查确认土地台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土地经营权证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三、 操作流程

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操作流程为:信息受理——调查核实——信息发布——组织洽谈——签订合同——(抵押贷款登记)——资料归档——跟踪服务。

(一)信息受理。土地转出方向村土地流转平台提供流转土地的四至界限、面积、价格和期限等信息。土地转入方向县、乡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提出需求申请,并提供意向位臵、面积、价格、期限等信息。

(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土地流出方土地的证书、位臵、面积以及有无权属纠纷等和土地需求方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土地用途和产业发展方向等。

(三)信息发布。村、乡、县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逐级审核、汇总流转双方供求信息后,在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和阳光村务工程网发布。

(四)组织洽谈。县、乡、村三级工作人员均可及时组织有流转意向的双方进行洽谈,做好项目对接。

(五)签订合同。土地流转双方洽谈一致后,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工作人员指导下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

(六)抵押贷款登记。受理抵押贷款申请,配合金融机构审核抵押贷款条件,出具基价评估报告、抵押登记证明、审批报告。

(七)资料归档。乡镇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及时将土地流转的相关资料和流转合同进行分类整理归档。

(八)跟踪服务。对流转后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跟踪服务,监督流转双方履行土地流转合同,监督贷款使用及偿还,及时调处土地流转纠纷。

四、强化组织领导及经费保障措施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服务平台建设资金落实力度,要将平台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建立长效经费保障机制。抓

紧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配套服务组织,认真制定并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抵押贷款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承担起流转的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职责,促进土地流转工作的健康发展。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局

2014年3月27日

第6篇: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安全管理措施

一、安全技术管理

(一)建筑施工现场使用悬挑式卸料平台。严禁不搭设卸料平台而直接将物料放在脚手架上吊装,严禁将钢管作为悬挑式卸料平台的支撑系统,严禁搭设简易悬挑式卸料平台与脚手架相连接。

(二)悬挑式卸料平台在搭设(安装)之前,应由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方案应对卸料平台的结构稳定性进行计算,对悬挑卸料平台悬挑梁与建筑物的结构连接、卸料平台钢丝绳与结构的连接等关键部位绘制施工节点大样详图。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经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与审查,经审核合格并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后方准实施。土建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节点大样图的要求做好预埋和预留工作。

二、搭设(安装)安全管理

(一)卸料平台在搭设(安装)之前,搭设方案的编制者必须参加对搭设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履行好交接底签字手续。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的专业架子工。

(二)卸料平台搭设(安装)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搭设。搭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进行监护,监理公司派人员到现场旁站监督,发现违章操作和事故隐患及时给予制止和纠正。

(三)卸料平台搭设(安装)完毕,必须经施工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并签署意见,办理验收手续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检查验收中如发现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的,应立即落实整改。对检查验收的结果及整改情况,应按实记录,并由验收人员签名留档保存。

(四)卸料平台悬挑结构的安装、斜拉钢丝绳的固定及预埋件的施工验收应单独进行,悬挑结构预埋件的验收应作为隐蔽工程进行验收,验收表和验收单要作为安全资料经监理单位确认归档。

(五)卸料平台验收合格后,应在架体醒目处悬挂验收合格牌和限载标志牌。

三、使用管理

(一)卸料平台投入使用后,现场相关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要定期组织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情况进行登记、存档。

(二)卸料平台使用过程中,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破坏连墙件、立杆、防护栏杆、钢丝绳等杆件和设施。

(三)严禁超载,吊运物料时,禁止长料夹短料,对穿入钢管一端的顶托必须拔出,单独装入吊篮内吊运。

(四)工人在平台上作业中,应注意自我安全保护和他人的安全,避免发生碰撞、闪失和落物。严禁在平台上戏闹和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五)每班工人上平台作业时,应先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许开始作业。在作业中发现有不安全的情况和迹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解决以后才能恢复正常作业。

(六)平台上作业时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到平台上的材料,不得超载堆放物料,不得让物料在平台上放置停留超过2小时。

四、监督管理

各标段负责人、安全员、相关班组长要对施工现场的卸料平台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卸料平台未按方案搭设(安装)的,要立即停止使用并拆除。项目部将卸料平台的搭设(安装)专项整治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监管的重点,对不按规定搭设和使用卸料平台的,一律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责令停止施工并给予处罚。

第7篇: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分析

物流通过市场调研,为做好公司物流成本控制和过程管理的公开透明、监督到位,实现及时掌握市场脉搏,达到每单多家配货站参与竞价、最低运费成本发货、物流费用控制公开透明、两级管理,信息共享全面准确、提高劳效、提升服务,做到承运方、业务员和客户随时查询货物发货状态等,特申请建立物流信息管理平台.

1. 各个配货站报价透明、公开。所有的报价信息网上统一报价,物流员选择最低价或者找最低价压价,各个配货站的原始所有报价信息在网上可随时查询,物流员一级谈判筛选最低价后提报上级领导,上一级复核后点确认生成货运单,实现两级审核和控制运费价格成本。

2. 降低物流运费成本,增强市场快速响应。因通过软件实现每一个订单、每一票货竞价的方式,保证了市场最低价。配货市场不仅受油价影响,还受车源、货源、交通状况、各地罚款情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市场不稳定,测算难度大于自备车。特别是东北市场波动大,很难确定标准执行到位。通过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可为公司节省物流成本,又及时响应了市场变化,及时掌握物流市场的脉搏,做到公开、透明,管理控制到位。

3. 有利于公司规范化管理人员和物流成本。所有报价、询价、定价过程全部网上操作,实现工作过程全程监督和查询,物流部门的人员管理操作规范化、透明化。

4. 减少员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现有线路有相应责任人和运费标准,可直接通过物流信息平台传递给配货站。无标准线路通过询价、比价和竞价的方式实现,网上信息的公开化减少了物流员每个订单电话沟通配货站谈价和比价的时间。

5. 给各配货站报订单的过程中清楚、明白,减少歧义。订单信息各个配货站可通过网上查看客户地址、吨位、是否垫付运费、要求到货日期、车辆大小要求等等,减少了电话沟通过程的模糊和反复沟通。

6. 增强业务员、客户、配货站查询货物发货信息。通过物流信息平台,每一单货物都可与客户和业务员信息共享,司机姓名、电话、车号、发货时间、预计到货时间不仅物流员、还有业务员或者客户可随时查询,减少了打电话询问订单情况,也方便了客户做提前准备工作。

第8篇: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操作

附件:

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操作指南

一、用户注册

(一)管理部门用户

1、登陆(云南省林权信息服务网)首页,点击屏幕右侧“林业专业合作社信息平台”,输入分发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平台;

2、林业部门用户登录后新建子用户,及时将子用户名和密码分别通告同级财政和供销,以方便财政和供销查阅合作社相关材料。

(二)林农专业合作社用户

1、登陆(云南省林权信息服务网)首页,点击屏幕右侧“林业专业合作社信息平台”进入平台;

2、点击页面顶部右端的“注册”,填写专业合作社基本注册信息,检查无误后完成注册;

二、业务办理

(一)信息备案

1、专业合作社用户点击页面中下端的“点击进行业务办理”;

- 12

案请求。

(二)省级示范社申报

作,点击左侧“填写省级示范社申报材料”。

1、林农专业合作社备案通过后方能进行省级示范社申报操

2、录入完毕,查验相关附件是否已正确上传,确认无误后点

击“提交申报”按钮即可进行申报。

3、提交申报后,合作社用户同样可以在用户页看到审核进度和审核意见,若审核不通过,则按审核意见补齐材料后再次提交申报请求。

(四)管理部门审核操作

1、备案审核。

(1)以管理员账号登陆平台,点击“合作社备案审核”,审核合作社提交的备案信息,审核分为县,市两级审核,各地区审核账号只能审核该地区的合作社用户;

- 56

(3)评分结束后再进行审核操作。

第9篇:电商平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电商平台(XX)(以下简称电商平台)日常业务对接,保障平台商品或服务采集、上架、订单发货、配送跟踪、服务跟踪等各环节高效有序进行,提高服务质量,结合现阶段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职工。

第二章

管理及职责

第三条

公司电商平台(含微信端及APP端)管理归口责任部门为运营推广部,负责日常管理、商品服务采集上架、订单跟踪、售后跟踪以及平台客户留言的受理、答复。其他部门通力配合运营推广部开展电商平台日常经营推广运营工作。

第五条

运营推广部应指定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专人负责电商平台日常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相关内容及信息进行审核。

第六条

为加强电商平台信息安全意识,应严格控制微电商平台管理帐号密码的知悉范围(一般在4至5人),出现管理人员流动时,应及时修改密码。

第七条

未经批准,除管理员以外人员不得私自管理平台及发布相关信息。

第三章

业务操作流程

第八条

平台操作培训。

运营推广部应安排相应人员对各合作机构方及本公司其他部门人员进行必要的关于电商平台实际操作培训,以确保相关人员熟练运用平台

第九条

商品或服务采集、审核、上架。

1、商品采集原则上由公司合作机构自行进行采集(公司自营商品除外),同时对需要公司协助进行采集的合作机构运营推广部应指定专人现场指导辅助商品或服务采集,包括但不限于商品拍摄、处理、详情页制作、商品上架等,确保合作机构商品或服务及时上架

2、对于公司自营的商品或服务由运营推广部负责进行商品或服务采集、上架

3、运营推广部须安排人员对合作机构上传商品或服务的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等进行审核,通过审核后方可在电商平台对外展示。

4、及时对接各合作机构,确保各合作机构上架的商品或服务的库存量准确性。

第十条

售前服务

1、运营推广部应安排客服人员做好电商平台商品及服务售前客户相关咨询等服务工作,热情解答客户提出的相关问题,记录客户提出的相关建议并积极引导客户下单。

2、客户提交订单后,客服人员应及时对接部门相关对接合作结构人员(外勤人员),由外勤人员及时对接相应合作机构开展订单下一步工作

第十一条

订单对接、发货、服务跟踪

1、电商平台产生商品或服务订单时,运营推广部应及时对接相关合作机构,跟进其及时开展下一步发货或服务工作,对于需快递的商品原则上客户提交订单并付款后三日内须发货。

2、运营推广部应及时跟踪每一件商品订单或每一项服务订单进度,必要时积极对接快递公司或合作机构督促其及时完成相应服务,提升平台的服务水平。

3、对于每一项已完成的订单,运营推广部应安排客服人员对客户进行回访,了解客户感受,倾听客户建议,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

第十二条

售后服务

1、对于客户提交的退货退款单,应及时与客户进行对接沟通,了解相关情况,并及时对接相应合作机构做好后续退换货服务

2、接到客户相关投诉时,客服人员应按照相关客服人员礼仪标准认真记录客户诉求,及时给与客户反馈,若无法及时给与反馈的应及时向部门领导报告,由部门领导或公司领导确定意见后及时给与客户反馈。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三条

对违反本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害的,公司有权对相关人员追究责任,同时进行相应考核。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运营推广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如何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下一篇:露天矿生技部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