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厚德理念

2022-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院厚德理念

厚德、弘毅、明法、笃行: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校本文化构建

校园文化建设是院校办学治校思想理念的重要体现,是院校深厚历史底蕴的集中展示;是广大教职员工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是办学治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警察院校作为学习、研究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理应在文化建设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人文气息浓郁、警事特色鲜明、育人功能强大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预备警官的成长发展,更能为警校和警察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近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警营文化和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的熏陶,包括学术氛围、教师的治学态度和高雅的文化洗礼等。与地方普通院校不同,警校是以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未来执法需要的高素质新型警务专门人才为目的,以警察教育为主体、提高学员警务综合素质为目标,按照培养合格警务人才的需要和学员身心发展规律而组织起来的特殊院校。警校校园文化是地方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和警察文化的有机结合,既与普通院校校园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鲜明的警务特色和和政治色彩。

一警校校本文化构建的意义

(一)对警校发展的作用

警校文化是警校发展的动力,是警校生命力的根本体现。警校文化作为警校的内在支柱和灵魂,以其特有的方式渗透到警校行为的方方面面,指导着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学术规范及校园文化的构建等等。警校精神直接反映着警校的特色,引领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警校精神渗透于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之中,促进良好的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推动着警校不断地创新、变革和前进。可以说,警校文化最终决定着警校的发展和壮大,培育、凝练和弘扬警校文化是现代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对警校人的作用

精神力量对人的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警校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文化,是警校在长期的教育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不言之教”,其形成是潜移默化的,能够全面提升警校人的精神境界,从而成为警校人奋斗的导向和行动的路标。比如在2010年环沪护城河世博会安保工作中,浙江警官职业学院500名师生奉命前往环沪各地执行为期7个月安全保卫工作,他们欣然受命,勇挑重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做到了“零事故、零伤害、零摩擦”,频创佳绩,他们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忠、真、智、勇”的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精神。可以说,一所警察院校没有警校文化,就无法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警官。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警校文化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这将会使警校文化伴随、影响他们的终身,激励着他们不断地改变自己,超越自我。不管他们日后是否能够成为人民警察,都会大大增强他们毕业后的持续竞争力。

(三)对社会的作用

警校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优秀文化,并不会仅仅局限于警校内部,也不会局限于警察职业。当经历过警校文化荡涤的一批批、一届届警院学子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时,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践行警校文化,将警校文化辐射到社会中去,充分发挥警校文化所具有的弘扬正气、彰显正义及振奋精神等作用,这无疑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社会环境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培育警校校本文化的途径

加强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及物质文化等各方面下工夫。

(一)精神文化铸就了警校校园文化的“魂”

在努力开掘思想育人功能实践中,要不断从历史的厚度、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高度上强化校园文化的精神要素,展现文化的魅力、挖掘文化的潜力,发挥文化育人的思想教育功能。一是在历史厚度上下工夫。警务文化积累的过程是人类文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警校文化建设要从丰富的历史厚度和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鼓励学员爱警、爱校,为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精神动力。二是在思想深度上下工夫。校园文化建设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与智力支持、科学方法论、价值指导和凝聚激励等功能,思想性是内在要求。实践中,既要防止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化、娱乐化的倾向,也是防止庸俗、低级趣味在文化阵地中出现。三是在艺术高度上下工夫。没有艺术的高度,就没有警校文化的深度。实践中,要加强教育训练,开阔文化主体的创作视野,增强文化主体的综合素质,多出原创性和独创性的精品佳作,守护好精神家园。

(二)制度文化引导着警校校园文化的“行”

制度文化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反复而积淀和凝结成的活动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一种对人的行为有约束性的文化。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制度文化建设。一是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没有良好组织机构,校园文化建设就容易迷失方向。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警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的组织机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要坚持用文化的思维和理念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在日常管理中推动文化建设的外化,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符合院校特点的日常管理规范,并使之成为广大师生员工文化生活的基本准则。三是要提高警校师生的文化修为。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创造条件,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修养,能够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感知新理念、触摸新文化;要突出校园实践,突出文化熏陶,突出教员引导,不断从思想道德、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文化修为上下工夫。

(三)物质文化强健警校校园文化的“体”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和承载物,既表现为实践主体观念行为的物化形态,也表现为实践主体创造的物质技术。一是要突出警务特色。警务特色的物化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布局、绿化景观、教学设施、娱乐场所等,处处彰显警务特色的物化环境,师生就会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要突出育人特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在校园文化物化环境建设上,要把环境建设同学风、校风结合起来,让警队和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突出表现在物化环境建设中,以启迪、教育、感化等方式规制师生思想和行为。三是要突出自身特色。不同的院校担当着不同的使命任务,具有不同的文化积淀。这种特色文化既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又是优秀校园文化的标识。要通过打造极具特色的个性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政治氛围、鲜明的舆论导向、优美的人文环境,激励学员士气、满足其精神需求。

三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校本文化构建实录

从2005年开始,我院围绕“忠诚、为民、奉献”文化品牌深化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丰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文化内涵,以其特有的导向、凝聚、激励、塑造等功能,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精神力量,在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不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应邀来校观摩与交流的新生家长、中小学生和社会人士对我院的警务化管理感触良多。我院每年举办的新生入学宣誓仪式,每周一、周五全校师生参加的升降国旗仪式,学生党员到云居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的入党宣誓仪式,已成为开展警察传统教育、凸显警察院校特色、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的重要载体,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院每年利用暑期开展教职工岗位大练兵活动,由学生当训练教官,站警姿、练队列、整内务,促进教学相长;开展思想教育、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文艺体育活动,培养忠诚意识和团队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近年来,校友荣誉墙、闪闪的金盾、警徽雕塑、校训牌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出现在我院组织或参与的各个活动场所,师生的书画摄影作品布置在图书馆、接待室、会议室、学生寝室、教师办公室和在职民警培训学员宿舍等场所。我院每个学生都要承担门卫、站岗、校内巡逻、安全保卫和参与美化校园环境等任务,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和主人翁意识。我院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别致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师生员工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近年来,我院每年举办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节,每月举办两次人文素质讲座,还成立了由铜管乐团、舞蹈队、合唱队、武术队、健美操队、跆拳道队和民乐队组成的学生艺术团。在学校重大节庆活动和每年的“校园开放日”进行文艺演出。跆拳道队、健美操队在全省高校比赛中屡屡获奖。教工中成立了摄影、书画、钓鱼、桥牌、太极拳、篮球、集邮、登山、羽毛球、交谊舞等10个协会和教工合唱团,定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我院注重发挥警察专业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警务实践活动,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街面执勤、巡逻、维护交通秩序等工作。参加奥运火炬传递、杭州西湖国际烟花大会等大型活动和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庆的安保工作,不断增强了广大师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四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警校的教学管理、文化特征和警校学员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交往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警校学员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而且警察院校具有不同于地方院校的特殊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和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对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一些警察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虽已做出了很大努力,加大了投入,丰富了形式,增加了内容,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循守旧、生搬硬套、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等一些问题。比如,有的领导机关,在谋划校园文化建设和安排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往往仅凭个人经验和喜好,对于学员的时代特点和文化需求考虑很少;面临不断出现的一些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和渠道,只看到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能积极利用这些渠道和方式去开拓新的文化领域,打造新的文化平台;总习惯于旧模式、老套路,而对新潮时尚的文化传播方式却不愿接受,甚至抵触,更不能主动利用本单位的文化资源禀赋及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创新发展;在总体指导思想上,仅注重彰显当任政绩,而对于如何让所建设项目文化长远持久地产生影响、发挥效益则重视不够。因此,有的尽管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效果并不明显,无法满足学员需求;有的虽然增加了一些新的形式和内容,却往往得不到学员的赞赏和认同,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由此看来,加强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特别注重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的研究,转变观念,理清思路,顺势而为。

(一)多元文化思想的不断渗透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谁赢得了文化制高点,谁就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警校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桥头堡。一是面对着日趋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在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长期尖锐的。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在警校中与我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按照党中央要求,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主动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确保阵地巩固、导向正确尤为重要。二是面对着不断侵蚀的腐朽思想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腐朽文化与健康文化交织冲撞,形成了复杂的态势。警察院校要担负起引导学员认清腐朽思想文化的本质、特点及危害的重任,引导学员识破敌对势力借助文字、音像等形式对警察队伍实施侵蚀的伎俩。三是面对着多变多样的虚假信息传播。网络信息传播的失范性、多变性、多样性给院校政治工作带来了掌控网络话语权的难题,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也容易造成警校学员网上政治责任意识的淡化。实践中,要积极运用警务文化传播的报社、电台、电视台,建立强大的警队信息网等,形成正确的警务文化舆论导向。

(二)社会文化环境的日益纷繁

随着多元文化的涌入,文化环境越发复杂,冲击和影响着警察院校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文化现象与警校文化建设有着一定碰撞。在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积极借鉴地方有益的经验做法。但也要看到,警校校园文化因其鲜明的意识形态特质、特定的价值取向和专门的服务对象而与地方文化有一定的区别,不能照搬照抄。二是吸收传统警察文化精华与创新发展先进校园文化有着认知上的差异。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发展先进警察文化的深厚基础。警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不断加强对优秀传统警察文化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也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警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更富时代性,更能符合新的警务实践要求。但两者的关系不好把握,客观存在着继承和创新之间的文化冲突。三是借鉴外警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与保持警校文化性质有着意识形态鸿沟。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设和发展先进警校校园文化,需要我们积极吸收借鉴外警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警察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但也要看到,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属性,代表不同的文化理念,特别是警察文化都具有自身的规定性和特定的适应范围,警察文化之间的交流必然伴随价值观念冲突的产生。

(三)个性文化张扬的逐渐凸显

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源于各个层面文化的特殊性。警校学员和各级干部,学历层次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只有用先进校园文化浸润熏陶,才能确保警校文化的方向。但是在现实中,有些现象不容忽视特,特别是“警”味有所淡化。随着个性文化的张扬,部分警校院校的“警”味文化受到挑战,比如警务特色的文化活动还不够多,警务特色的物化氛围不够明显,利用警察文化强化警察意识不够强等,进而导致了校园文化“警”字特色不够强的特点。警察院校有自己特殊的职责使命,必须突出警务特色的物化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相振华.思想政治教育论丛[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165.

[2]王晓方,张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M].南京:海河出版社,1989:208-238.

[3]张鸿雁.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信息工程大学,2006.

[4]焦新平.浅析军校文化的特点和建设途径[J].考试周刊,2009(6):26-27.

[5]王哲贤.网络: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J].科教文汇,2010(1):206-207.

[6]赵利峰.发挥军校文化对军营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9(6):53-55.

[7]欧阳佩晞,唐艳.论大学精神的作用及其培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6):70.

[8]王春红,王维新.试论高校特色校园环境文化建设[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6):44.

[9]陈莉.浅谈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意义[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学报,2010(5):90.

作者:蓝杨

第2篇:青银厚德文化理念体系学习心得

随着青银高速公路管理处厚德文化理念体系的出台,青银处掀起一股学习厚德文化理念体系的热潮。通过系统深入的对青银厚德文化理念的学习,我对青银的文化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谈一点我的学习体会。

何谓厚德文化?通过我的学习我体会到:厚德文化是追求卓越的文化,以卓越至和谐。厚德文化是变革创新的文化,以变革促发展。厚德文化是讲求责任的文化,以负责创辉煌。厚德文化是谋划战略的文化,以战略谋全局。厚德文化是求真务实的文化,以实干求实效。我更加准确地体会到“厚德”的内涵精髓:“立德、忠诚、敬业、奉献、感恩、包容”。我觉得对一个青银职工来说,忠诚敬业是最重要的。忠诚敬业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信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有成功的机会。忠诚敬业并非就意味着永远只从事一种职业,就只在一个部门、一个公司供职。忠诚敬业是对一种职业的负责。也许你调换过部门,但你一定要对自己的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真正地喜欢它。在人的一生中,最需要的是寻找一项终身的事业。它是指能给你带来快乐、发展、财富甚至成功的工作,它可以使你全身心地投入,同时也能给你相应的回报。如何获得终身的事业?只有忠诚于自己的工作,你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才可以专注在这个事业上,这个事业才可以称之为终身的事业。可以说每个成功者都会忠诚于自

1己开创和努力奋斗得来的事业,这一点毫无疑问。我的体会是,不管你的能力是强还是弱,一定要具备忠诚敬业的品质。忠诚敬业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信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有成功的机会。如果把工作比作航船的话,忠诚敬业的人总是坚守着航向,即使有大风大浪,他们也能镇静地掌稳船舵,驶向远海。他们的敬业忠诚不是口头上的,他们忠诚于公司,忠诚于事业 ,就努力地工作。忠诚和敬业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忠诚在于内心,敬业在于工作上尽职尽责、善始善终 、一丝不苟。将敬业当成一种习惯的人,就能从工作中学到更多东西,积累更多经验。他们 会更受人尊重,即使没有取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他们的精神也能感染他人,能引起他人的关注。请记住:当你的敬业精神增加一分, 别人对你的尊敬也会增加一分。忠诚敬业的目标就是受到重用和获得无处不在的发展机会, 物质上的报酬也会随之而来。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得体会到个人形象的重要性。我们的形象理念是:“人人是窗口 处处树形象 事事展风采 时时受检阅”。微笑服务,是高速公路窗口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窗口”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而微笑是人面部最动人的一种表情,是社会生活中最无声的语言,来源于诚实善良,内心的宽容和无私,表现在是一种热情而坦荡的精神风貌。作为高速公路收费站,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抓好文明用语,微笑服务相当重要。微笑服务是窗口行业的要求,我们收费员要在收费工作保持的微

笑。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爱心和诚心的一种品行表现。微笑,使文明服务窗口的形象体现的更加活泼,更加文明和健康,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微笑服务”它并不仅仅是一种表情的展示,更重要的是与被服务对象作感情上的一种交流,因为你的微笑就好像在跟司机交流一样,因此,微笑服务上更重要的是在感情上把司机当成你的亲人、朋友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不是硬摆出八颗牙来做给领导看,那样的微笑服务跟本就不是发自内心里的服务,不是真诚的服务又怎能换来司机的认同呢!

其实,人与人之间要真诚与理解,你一个真情的问候,一句温馨的话语,必将换来司机朋友深深的满意和满意的笑容,请不要把你的微笑服务当成是一种责任,请把你的微笑当成是人类最好的语言。为做好收费窗口的微笑服务,首先应用一种心理放松和坦然心态对待过往司乘人员应真诚和友善,尽管是匆匆过客,而我们的微笑将会使陌生面孔感到融洽和温暖,使人与人之间心情变得愉快和轻松。这样既体现了我们收费员的良好素质,又有利于通行费的顺利征收,使我们收费员给司机留下更深的印象,打造出一流的服务品牌。

第3篇:厚德博学 大医精诚——西安医学院跨越发展之路(5稿)

厚德博学 大医精诚

——西安医学院跨越发展之路

一 前言

灞河之涘,渭水之滨,耸立着一座医学高等学府——西安医学院。她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于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的东北部。作为一所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和7年本科教育经历的医学院校,她秉承“厚德博学、精益求精”的校训,培养了5万余名医药卫生专门人才,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二 抓住机遇 顺势而为

2000年后,陕西的医学教育格局发生了结构式的变化,原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到西安交大后,在陕西医学本科招生锐减。新农合制度的建立,陕西执业医师总数不增反减,基层缺乏医务工作者,有患无医的矛盾非常突出,严重制约了陕西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为适应陕西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学校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开始“专升本”工作。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安医学院,承担起为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培养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光荣任务。提出了“面向基层,立足陕西,服务全国,开拓海外,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了“质量强校、人才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思路。凝练出“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西医精神,形成了“厚德博学、精益求精”的校训、“团结务实、敬业创新”的校风,“博以启智、勤以励志”

1

的教风和“笃学求是、知行并重”的学风,逐步树立起具有西医特色的大学精神,走出了一条学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三 创新临床教学管理体制 打造医学办学特色 根据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学校不断探索完善临床教学管理体制。为了加强临床教学工作, 学校把临床医学院设置为二级组织单位,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及麻醉医学等专业及学科的建设工作成为他们担当的主要责任。并在两所直属附属医院设医疗1系、医疗2系、全科医学系和麻醉医学系。通过制定临床教学标准、成立临床教学督查办公室、核心专业课统一命题考试、进行教学医院评估、开展临床教学竞赛、临床技能大赛、临床教学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完善多教学医院模式下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不断加大对医院临床教学条件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了直属附属医院教学职能,进而幅射、影响带动其他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一批教学条件比较完备、教学质量优良的临床教学基地。

四 加强内涵建设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不断优化学科布局, 调整学科结构, 形成了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类群。开办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等17个本科专业(专业方向)。目前在读的全日制本科生已达12701名,七年来向社会输送了4993名本科毕业生。据统计,工作在陕西基层医疗单位的本科生占整个毕业生的62.7%。

2

学校狠抓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改革,三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学分制。目前有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门省级精品课程。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紧紧围绕陕西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长远性产业和项目来布局和设置特色学科。目前,已有护理学、神经病学等省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等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发挥地方院校的基本职能,通过学历教育、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医生培训等多种形式,面向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由于人才特色显著,社会认可度快速提升,近5年来在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第一志愿报考率均达到100%。就业流向地域广,行业分布合理,专业对口率较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西医人“厚德博学”的精神在科学研究中也日益凸现出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1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500余万元。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科研促进教学的大局已然形成。

学校坚持“人才立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为依托,积聚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专家。一支由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青年科技新星、省级

3

师德标兵及各临床实践教学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综合教师队伍正在形成结构优化合理的学术梯队。

五 注重大学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升本伊始,学校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按照统筹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资金首先用于校园环境美化和实验室条件建设。经过7年的建设,未央校区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校园格局,先后获得“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暨三年植绿大行动先进社会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加强条件建设的同时,学校注重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培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以每年一度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活动为载体,精心凝练和培育具有西医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组织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和“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有关单位授予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高校共青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优秀单位等荣誉。

六 再接再厉 再谱华章

在陕西省委省政府和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本科办学只有七年多的时间, 在历史的

4

长河中, 只是时光的一瞬间。七年的探索, 七年的努力, 学校发展获得国家和省政府主管部门的好评和认可: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2年成功获批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审定的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获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临床技能实训中心被国家和省政府批准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13年获得经教育部和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但随着医改的深化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学校目前医学人才培养速度仍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面对我省医药卫生人才严重不足,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严峻形势,2012年6月,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把西安医学院建设成西北医科大学的重要决策。2013年10月,娄勤俭省长又召开专题会议,加快西北医科大学建设工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西安医学院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今天,在北依渭水,东傍灞河的这块土地上,一棵真正的“梧桐”经过七年的成长,己亭亭如盖,来仪的“凤凰”翔集如云。在机遇与挑战面前,西医人正怀揣使命,肩挑责任,以更加饱满的激情为陕西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西医人为圆梦西北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4篇:文法学院打造“厚德博文,知行合一”大学生思政教育品牌

随着高等教育创新体制的深化,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品牌化势在必行。为此文法学院以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学校《关于推进院级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品牌化的通知》的具体要求,认真梳理总结过去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学院思政教育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升华,拟定了我院学生思政教育“厚德博文,知行合一”的工作品牌。

一、厚德博文深化思政教育工作内涵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新时期社会急剧变迁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德”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念,对现代青年依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学院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品牌化的重要内容,以“多层次、宽领域、高深度”的三位一体模式构建学生思想教育体系;立足人文科学优势,突出人文教育重点,坚持“妙笔、长吟、明礼、善辩、慎思、敏行”的育人目标。用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深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涵。

1、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树立崇德厚道的核心价值观。学院立足实际,开展诚信特色教育,建立诚信档案;组织新生班级开展“融入大家庭,共度中秋节”主题班会,举办新老生交流会,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例如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培训大会,学生“三自教育”座谈会、学雷锋活动月系列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以及“金秋九月颂师恩”征文比赛等。

2、宽领域的爱校爱国教育助推学生形成明礼善思的核心价值观。学院紧抓节庆契机,在新生入学之际举办新生演讲比赛来增加对学校同学间的认识,在国庆之际开展歌颂祖国的合唱比赛抒发爱国情怀,在烈士纪念日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来览英烈事迹,感英烈情怀,在建党节开展献礼七一的党建活动来拥护党,在元旦前后举办新年新诗会活动来铭记历史。

3、高深度的学术人文活动历练学生养成实干奋进的核心价值观。学院大力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搭建起“精、美、亮”的文化舞台。学院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为每个专业都设立了专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同时,组织读书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深刻思想,提升内涵。“风尚大典”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强调素质的全面发展;“经典诵读”用文学典籍荡涤人的心灵、启迪人生智慧,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话剧专场”以话剧的形式演绎经典,聚梦青春,传递正能量。

二、知行合一践行思政教育工作目标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了解“知”和“行”的内涵和辩证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知”与“行”的互动,即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知行合一的思政教育模式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解决当今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学院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和自我教育相协调,在以文化育人落实思政教育理念的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自我教育和管理,着力激发学院思政教育特色品牌文化的内生力量,建立长效机制。

1、以社会调研为切入点,深入感悟社会现实。学院积极开展各种社会调研活动,包括SRT、调研山东、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项目,实施职业训练计划,并在每学期初开展“实践归来话收获”活动来分享大家的实践喜悦;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等,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悟社会。

2、以实验教学实习为契机,深入体验各岗位工作。学院建立包括模拟办公室、模拟接待室、模拟会议室、模拟法庭、电子政务实验室、法学案例模拟实验室、文化传媒实验室在内的综合性的实验中心,为学院各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践场所,熟练操作办公设备,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3、以创新创业为重要手段,促进大学生就业。学院出台《文法学院创业实验室制度》、《文法学院大学生创业制度》等多项创新制度,为创业建立制度基础;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建立了创业培训室、创业实训室以及创业实践室等模拟办公场所,为学生开辟自主创业平台,以实创促就业。

三、专业特色展现思政教育工作优势

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院立足学科设置、专业特色,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品牌化紧紧围绕学生专业学习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来推进,只有结合学科专业,品牌才有深度,才有凝聚力和吸引力,才能在专业素质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院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品牌化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结合各个学科专业特点,创办与专业相辅相成的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更提升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1、专业优先,发展人文特色“第二课堂”。深入专业知识学习。模拟法庭活动依托于法学专业,将专业所学落实入实际案例,展现法治社会法律的公正与权威;植根于文秘专业的新年新诗会活动借用诗歌来赞颂绚烂多姿的岁月,传递人间至诚至情;从行政管理专业特点出发,学院多次邀请国内知名公务员考试培训专家,举办公务员考试辅导班,促进高端就业。通过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和城市管理执法局等场所让城市管理专业的同学在增加专业认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兴趣。

2、多措并举,打造学院特色“磐石工程”。学院密切师生间联系的同时,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构筑 “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各类优秀学子的先优模范作用,定期开展评选“磐石工程”先进班级、宿舍、院“十佳”等活动,自强之星、创业之星评选等,充分发挥先、优、模的示范辐射作用。

四、创新思想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活力

大学生思政教育品牌化的过程既是总结提高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自身有了创新的力量,才能擦亮品牌、发展品牌。学院只有不断创新活动机制,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发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

学院坚持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活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创设属于自己的独特品牌。

1、发挥学生自主性,实现自我教育。“我的学术我做主”学术大讲堂活动作为学校“优良学风建设”十项精品活动之一,是我院教育模式不断创新的结果。 其突破原有模式、继续创新,改变每期由每班出观众的做法,主张通过特色宣传、以个人的智慧与魅丽吸引观众自由参加,通过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倾听他人的独特看法,激发学生追求真知的思维,锤炼其学术品质。

2、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实现团体发展。社团活动改变往常由学生递交申请、学院审批的单线形式,创新性地采用“竞标”模式,不仅调动了社团成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社团活动的质量,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还加强了各社团间的交流与合作。学院不断创新激活学生教育培养模式,为思政教育提供不竭动力。

3、立足专业特色,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根据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求,结合学院的办学实际,重点在12个核心元素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其中,基础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文字写作、新媒体应用和礼仪接待等;进阶能力主要包括调查研究、逻辑思维、信息筛检和艺术鉴赏等;高级能力主要包括创意策划、团队合作、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通过对这些创新实践能力核心元素的培育和养成,再加上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达到我院对学生“妙笔、长吟、明礼、善辩、慎思、敏行”能力素质培养要求。

学院在不断加强思政教育工作建设的同时,继续丰富活动内容,强化“厚德博文、知行合一”的品牌理念,既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又利用好校园文化活动等传统阵地,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适应新型网络化、信息化的形势,继续深入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规律,用心凝练出“厚德博文,知行合一“的文科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品牌,并以此来统领和指导学院的思政教育工作。

文法学院 2014年11月7日

第5篇:

上一篇:小学数学培优扶弱计划下一篇:小学生环保建议书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