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记教师

2022-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读书摘记教师

营造教师读书的文化

文化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习惯,它是人的价值观的自觉表达和追求。

教师读书看似是不用多说的常理。但如果一所学校没有形成读书的文化,那么教师的读书会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何营造教师读书的文化?我们倡导从组建教师读书会着手。

什么是教师读书会?为何要组建教师读书会?

教师读书会是推动教师读书的团队组织,顾名思义,它以教师为成员,以读书为目的。之所以要组建教师读书会,是因为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都基于教师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倡导每所学校都应该有教师读书会,少则一个,多则几个,人数与规模没有限定,多可以是几十人,少可以是几个人。教师读书会的成立应该基于这样的前提:基于教师的成长,自觉自愿。也就是说,成立教师读书会是为了满足教师成长的内在需求,是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读书会是一个团队。团队的力量在于有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需要,团队的生命在于成员的自觉、自愿、自发。所以,我们不主张用行政的命令或手段成立所谓的读书会。这样的做法不仅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效果,还会令老师们反感。如果学校的某些组织令老师反感和厌恶,这样的组织就值得校长们反思了。因此,我们主张教师读书会是一种学校内部的“民间”组织。

一、读不读书:教师成长的分水岭

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读书的教师与不读书的教师走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读书的教师,安静,幸福,充实,优秀;不读书的教师,浮躁,乏味,空虛,平庸。

孔子自然是个幸福而优秀的老师。他的幸福源自学习与教学相得益彰。他对于《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古代的文献都非常精通。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说,我不是天生就知道这些东西的,而是喜好古文献,并以敏锐和全神贯注的精神追求到的。他不仅学习古代典籍,还学习礼仪与音乐,真正实践他所倡导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师成长的真谛:读书和学习必须成为教师独特的品格。

而在我们教师中间,一个似是而非的悖论很流行:教师还用读书吗?这个论调的意思是:教师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凭自己的所学,应付学生已经足够了。“从身边的情况看,是这样:读书(除了教材、教参、教辅之类)的教师确实不多。你跟教师们聊聊,他们会说‘没有时间’。实际上,他们确实课务较重,工作挺忙,时间不多。据我了解,教师的不读书或者少读书,主要有这几种情况:不喜欢读书;觉得读书不是那么必要;不知道读什么才好;还有,真的就是没有时间”。(《读书,理应成为教师的经典动作》,《中国教师报》,2010年1月12日)

一线教师对于名师的膜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崇拜名师不是不好。但我们要明白的是,没有哪个名师的“名”不是建立在广泛而深度的阅读基础之上的,不用说语文老师如李镇西、窦桂梅、王崧舟、周益民等,就是数学老师如华应龙、吴正宪、贲友林等都把读书作为自我成长的必需。李镇西老师30多年如一日“坚持实践,坚持反思,坚持阅读,坚持写作”,每天实施“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谈,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就这样,李镇西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当代知名的教育家。而我们许多教师对于名师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教学技法的层面,一味地模仿课堂教法,却看不到名师成长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种急功近利式的学习,于自我的成长是不会有太多作用的。

教师不读书,真是个问题!

二、教师读书存在的障碍

我们要强调的是,读书是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没有专业成长的内在需要,推动教师读书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而不管是基于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还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再或者是整个教育发展的需要,读书都应该成为教师分内的事。推动教师读书,必须先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就像我们引导孩子读书一样,让他觉得读书好,读书快乐,读书有益。

那么,有人一定会问:教师到底有没有读书的内在需求呢?为什么我们的教师没有这种内在需求?

原因无非是以下这些方面。

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有人说,读书就像吃馒头,越吃越甜。这个比喻也许不太恰当,但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由于没有阅读的习惯,甚至没有基本的阅读,很多老师只是习惯于琐事的忙碌,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当你有滋有味地在读书,甚至废寝忘食的时候,有人会问:读书难道这么有味吗?在学校,很多读书的老师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一些从不读书的老师对读书的老师总是满腹狐疑,即使嘴巴上不说,心里一定嘀咕“总是读书有什么意义”。因此,读书的老师与不读书的老师谈读书,有时真是一种“交流的无奈”。如何让老师们尝到读书的甜头?这是我们倡导教师读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没有读书的外在要求。要不要规定教师读书?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主张在一所没有形成阅读习惯和氛围的学校,适当地做些要求,是有必要的。内在的需求有时是需要外力推动的。中国传统教育其实很多都是由外而入内的,比如一个家庭送孩子入私塾,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读书改变家庭、改变命运,并不是基于孩子自身的成长。这种教育不能说是不成功的。我到过许多学校,无论是寄宿制的城市学校,还是“朝九晚四”的农村学校,没有哪所学校的老师不说自己忙碌的。说到读书,总有一些老师说:“这么忙,哪有时间啊。”但也有一部分老师说:“再忙我也要抽出时间来读书。”其实,时间不是主要原因。如果学校真的有读书的外在要求,相信老师们还是可以达到要求的。

没有读书的习惯。读书是需要习惯的。为什么一样的忙碌,有的老师有时间读书,有的老师没时间读书呢?这就是习惯的问题。我们倡导:“让读书像吃饭、洗脸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在网上和一位爱读书的老师聊天,我问他都是什么时间读书的。他说他读书的时间一般在起床、上厕所、中午、晚上、睡前,睡觉前不读书睡眠会不好。这位老师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没有读书氛围。去年,一位农村青年老师特意跟我说了她的困惑。这位老师很上进,喜欢读书学习,但她遇到了一个令她头痛的问题:每当她坐下来读书学习,学校的校长就对她说,“读什么书啊,读书没用,轻轻松松完成任务得了”。她所在的学校有六七个老师,喜欢读书的除她之外还有一个老师,但学校其他老师根本不读书,校长年纪稍大,更加不读书,不仅如此,还嘲笑读书学习的年轻老师,认为读书的老师“另类”!这种没有读书氛围的学校,年轻老师想成长反而困难重重。

读什么书及如何读书。不知道要读什么书以及怎么读书,是老师们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老师到底要读什么书以及如何开展阅读,其实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现在市场上的书似乎很多,但到新华书店跑一天,找不到几本适合老师专业成长的书。出版社要走市场,当然喜欢出畅销书,教育类的专业书肯定畅销不到哪里去,所以有的书店根本不卖。还好现在网络发达,网上购书方便快捷。我们需要的是整理一个适合教师阅读的推荐书目,让老师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又能方便购买。当然,学校应该有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引导。

……

推动教师阅读,应该首先明确并研究这些问题或障碍。大体上说,就是要让老师尝到读书的甜头,要帮老师养成读书的习惯,要营造读书的氛围,要指导读什么书以及如何读书,等等。有校长会问:为了促使教师读书要做这么多事,哪有精力和时间?我回答说:让教师成立自己的读书会,一切会迎刃而解,不需要校长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亲力亲为。

三、教师读书会的策划与组织

教师读书会是什么“会”?我们的“会”太多,人们可能会习惯性地问这是个什么组织。其实,上文已经说到,教师读书会的成立应该基于教师的成长,为了满足教师成长的内在需求,是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读书会是一个团队,是一种学校内部的“民间”组织。

1 学校如何支持读书会?

基于教师读书会的“民间”身份,学校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显然是不行的。学校应该做教师读书会的支持者、服务员。教师读书会由教师自愿组织,但学校应该给予经济、后勤、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如,为教师读书会购买所需要的书籍,提供活动场地,每次活动准备茶点、咖啡,校长和其他行政人员参加读书会的活动,等等。

另外,学校应该在外出学习、评优评先等方面适当向教师读书会的积极分子倾斜。

2 读书会的发起人怎样产生?

谁来成立教师读书会?这个发起人、“会长”如何产生?毫无疑问,教师读书会应该由喜爱读书的教师来成立。这个教师不仅酷爱阅读,还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对推广教师阅读有热情。产生的方式可以自主报名,也可以由同事推荐。

3 读书会主持人的职责是什么?

一般来说,读书会的发起人就是读书会的主持人,但也可以重新选举产生主持人,还可以轮流担任主持人。读书会主持人的职责包括读书会名称的确定、章程的制定、活动的策划、会员的管理、书目的选定、对外交流等。发起人也好,主持人也好,应该广泛阅读,对教育教学熟悉,视野开阔,博学多才,既有热情又能指导读书,还能引领读书文化的形成。

4 老师如何加入读书会?

发起人确定以后,他应该在校内发布告示,吸纳成员,共同组建教师读书会。老师们加入读书会应该是自愿、自觉的,是没有附加条件的,凡有读书愿望的教师都可以加入。原则上,人员也不应该限定。当然,我们以为20~30人的读书会比较合适。这样规模的教师读书会比较好开展活动。发起人也可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确定会员人数。

5 读书会的章程如何制定?

成立读书会,肯定要有章程。有的老师对我说:“可不可以不要章程?”我回答说:“没有章程,也就没有约束,组织过于松散。这样的读书会成立与不成立有什么区别呢?”章程其实是成员之间的一种契约,就是说,大家共同组建这样一个民间读书组织,应该共同维护。章程如何产生?应该先向成员征集意见,综合大家的意见制定章程,而不是由发起人一手操办。章程的内容包括:目的任务、入会原则、退会原则、读书要求、活动开展等。

6 读书会的经费如何支出?

一个现实的问题:教师读书会需要经费支出怎么办?其实,教师读书会的经费支出无非是购买书籍、开展读书活动,经费支出非常少。当然,少也是不能忽视的。我们主张这些少量的经费由学校给予支持。学校一个学期给教师读书会的成员每人买一两本书,开展活动时准备些茶点什么的。这要不了多少钱,相信学校也支付得起。

四、营造浓郁的读书文化

有位校长对我说:“读书在我们学校还真难得开展起来,我们学校的老师平均年龄都40多了,老师们都习惯不读书,有空就玩,成立读书会,只怕没人愿意参加。”我说:“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不容易,要改变一群人的习惯更加困难。但我们可以先成立读书会,我相信一所学校总有那么几个喜欢读书、渴望成长的老师,要指导、支持他们成立读书会,然后用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人。”人,是环境的产物。一所充满书香的学校,不可能有很多老师不读书。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因此,要通过营造读书的文化,使老师们自觉地喜欢读书。如何营造教师的读书文化?这里主要介绍一些活动或平台。

1 教师读书会的荐书活动。许多老师不知道要读什么书,这确实是一个普遍现象。教师读书会可以定期向全校老师荐书。荐书的方式可以是在学校网站、QQ群上公布,也可以通過校报、校刊发布,还可以在会议上开辟荐书时间。推荐的书尽可能面向全体教师,且确实是适合老师们阅读的优秀著作。

2 教师读书沙龙。读书沙龙是教师读书会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安排,每周一次、每两周一次或每月一次,沙龙的时间一般在2小时左右,当然根据讨论的情况,可长可短。举办读书沙龙要进行前期安排,要有主题、有规定书目、有读书任务、有详细计划。总之,虽然是沙龙,但不可过于随意甚至放任自流。一次有效的读书沙龙必然会使参与的人读书兴趣更浓,如果反之,就可能消解成员的积极性。

沙龙的本质是自由交流,大家可以在宽松的环境里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读书沙龙应该有主题发言,但要注意,主题发言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能弄成读书报告,它的目的是启发大家的思维,引领成员们积极交流。我参加过不少学校的教师读书沙龙,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失败的沙龙。这次沙龙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主持人的主题发言成了读书报告,时间过长,让人听了索然无味,别说启发和引领了;二是主持人没有强调自由交流是畅谈,是对话,结果成员们都在念稿子。我看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发表我的意见,引领老师们放下早已准备好的稿子,开始畅谈和对话。慢慢地,心灵交流的氛围形成了,沙龙的味道就出来了!

学校校长或其他行政人员如果有时间,最好都参加读书沙龙。一则表明支持的态度,二则让参加的老师感觉“是那么回事”,三则倡导老师读书,作为学校的领导能不读书吗?

开展读书沙龙对环境是有要求的。条件好的学校都建起了教师书吧,可容纳数十人,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冲泡咖啡。长沙市德润园小学还设置了一个高品位的茶艺室,有好几位老师专门学习了茶艺,平时活动时兼做茶艺师。像这样的环境,稍微布置一下,沙龙的氛围就出来了。当然,我们很多学校可能没这样的条件,那怎么办呢?我觉得,学校的小会议室、阅览室也是比较合适的,只是建议开展沙龙前稍加布置,让氛围好一些。

3 教师例会上的阅读分享。几年前,我组织了30所学校进行教师例会改革,我们以小课题的形式整体推进。为什么做这项工作?因为我和许多老师聊天时发现他们总是抱怨学校的会议多,而且觉得开会很痛苦。其实,我们都一样,都常常要遭受“文山会海”之苦。学校的会确实不少,有的一周一次,少的也是两周一次,通常称之为“例会”。这样的例会大多是校长讲,校长讲了再副校长讲,然后主任讲,几个小时,让人苦不堪言。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能不能改革、创新我们的会议,让开会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于是,我们大胆创新,把以往校长行政“一言堂”的格局变为老师唱主角,把“听会”变为真正的开会。有的学校的教师例会变为这样几个版块:重要新闻赏评,教师阅读分享,教研组才艺展示,经典音乐欣赏,校内新闻回顾,下周工作要点,等等。阅读分享可以是美文朗读,也可以是经典赏析,还可以是名著导读,形式不一而足,让我们教师的工作例会弥漫着浓浓的书香。

4 教师读书报告会。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教师读书会可以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顾名思义,读书报告会是报告读书成果的会议。但既然是教师们组织的读书报告会,应该由读书会自行组织和举办,报告会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不可弄得像正式的行政会、工作会一样。报告会可选择读书读得好、有成就的老师进行发言,请领导、专家进行点评,还可以与其他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这样的读书报告会,虽然是教师读书会在组织举办,但我建议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尽可能要求全体教师都参加,还可以邀请上级领导或相关专家参加。这样做,既可以让教师读书会的成员把读书的成果展示给大家(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别忘了,这也是一种肯定自我的方式),提高读书的兴趣,又可以影响到其他未参加读书会的老师,逐渐改变他们不读书的习惯。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读书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尤其,当读书文化形成,那就是超强磁场,它会强力吸引着周边的人!

5 读书成果展示。教师读书会应该注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将成员们的读书笔记、读后感、教育随笔等进行整理、汇集,择其优者推荐给杂志、报纸或出版社。这些都是读书的成果,它见证着读书是怎么样滋润老师们的心田的,读书是怎么样提升老师们的专业水平的,读书是怎么样促进教师的成长的。我们不是说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吗?这不就是最大、最甜的“甜头”吗?

还有诸如小型的读书交流会、教学反思研讨、小组读书共享等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不管什么样的活动或形式,目标只有一个:营造浓郁的教师读书文化。我们相信,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读书一定会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

·沙龙实录·

5月4日,《湖南教育》知常读书会与清水塘三小教师读书俱乐部联合举办了“读李镇西”主题沙龙。现将讨论的主要观点实录介绍如下。

陈林芝(株洲外国语一小老师):

教育工作者常用的一句话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很多引用这句话的人却没能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样的“爱”可以成就教育。

什么是好老师?好老师似乎是能把学生照顾得无微不至的“超级保姆”——他们是学校里永远都闲不下来的“忙人”!窦桂梅在回忆自己刚工作那会折腾一年级小朋友时说:“我发现你越折腾他们家孩子,他们越觉得你负责。”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这样的老师往往有一颗热心肠,他们的这种蜡烛式的无私奉献精神,倒在讲台上也要上完课的敬业精神,曾被作为教育界的标兵而被神化推崇。然而“超级保姆”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呢?学生的自理能力如何锻炼?他们的依赖心理如何克服?

除了“超级保姆”外,我们的老师还充当“超级警察”、“超级检察员”等角色,这些角色的形成是基于社会成人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认知,然而我们教育过程的主角——孩子,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关爱?

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大概可以告诉我们答案。这本书记录了他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尝试、探索,他如何用爱心与学生交流,如何以爱换爱。他告诉我们,对学生的关爱不是高高在上的尊严或者是故意放低姿态的讨好,这种爱应当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和接受。

李雪情(株洲市外国语一小老师):

忙忙碌碌的工作会丧失理想,阅读经典会开启智慧,让人更清晰自己的追求。阅读李镇西,我的感受很深。什么是愛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很纠结。我总是觉得孩子的天性是玩,孩子有时候不遵守纪律很正常;在家庭作业上我也是尽量布置得少,并且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作业质量要求也相应降低。慢慢地,我发现之前采用的那种尽可能地宽容学生的各种小错误的做法反而是一种纵容,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读了《做最好的教师》后,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学生,爱学生不是意味着没有严格的要求,而是要立足学生的成长发展。教育就是服务,但这服务不是指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教会学生在学校里为其他同学服务,这样长大后才能为社会服务。

书中说到教育惩戒,对这个问题我也有着深深的困惑。面对多次不受教的学生,偶尔我也会采取一些诸如将其赶出课堂等惩戒措施,但效果并不见好。

王振亚(《湖南教育》记者、知常读书会成员):

现实中惩戒往往与体罚联系在一起,大众只要一听到惩戒,就认为教师是在体罚学生。其实这是大众对教育惩戒的误解,也是教育部门对教育惩戒应用不当的恶果。李镇西在他的书中所介绍的方法,即在班上制定一个惩罚制度,这个制度由学生、家长全程参与制定,在学生犯错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处罚自己的惩戒方式,我觉得是很值得效仿和推广的。

罗湘其(长沙市清水塘三小老师):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他的错误又源于何处?犯错后的他,此刻最需要什么?教育惩戒不能只一惩了之,关键是要知道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周满意(长沙市清水塘三小校长):

所以说,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习一些心理学,仔细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这样的教育才有针对性。在爱心之外,教育也需要细心。

林莹(长沙市高新博才学校副校长):

读李镇西的书,我有一种一拍即合的感动。虽然以前我没有阅读过他的书,对他的教育理念了解甚少,但此刻,拿起他的书后,我就不愿放下。这是我第一次对教育学著作有种一口气想读完的冲动。

我是一名分管学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我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让从事后勤工作的员工实现自我价值这一问题,读到书中李镇西关于民主、平等对待学生的各种案例,此刻豁然开朗。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让员工有自己的思想,同时,要尊重每个人的劳动,让每个人的价值都得到体现。

周满意(长沙市清水塘三小校长):

李镇西在书中提到:“民主不是判断真理,可是有的时候可能确实是一种专政,一种多数人的专政。”的确,民主的过程有的时候就是一种耗时费力的过程,因为它是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方案、全民学习、讨论听证、全民投票决定的过程,往往远远超过几个人(行政干部)在一起讨论决策的时间。再说,有的时候真理往往就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但尽管如此,在学校实施民主管理还是相当重要的。校长在管理过程中推行民主思想,不仅可以让教师在民主过程中学会民主生活的方式,还可以言传身教,让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营造民主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民主生活的方式。

有的时候,校长在决策事情的时候没有经历民主程序,往往容易使教师对学校工作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我认为在学校管理中,尊重、理解、沟通也是一种民主。

张英玲(国防科大附小老师):

什么是好书?能与你产生共鸣的就是好书。读李镇西的书,就有这样一种感觉。

教师一定要爱学生,但李镇西的书告诉我们,仅仅有爱还不够,爱一定要讲艺术。一直以来,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都比较含蓄。很少有老师敢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所以,老师都知道要爱孩子,可对于究竟如何爱,怎样表达爱,却常常让我们困惑。

张雪(长沙市清水塘三小老师):

李镇西“爱的教育”对我启发很大。低年级的孩子不定型,对自我缺乏认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是建立在老师、长辈、同學的评价上的。我常说,你怎样评价孩子,孩子就真的会成为你口中的那个人,你夸他好,他就会越来越好,你老提醒他在退步,他似乎就真的步步后退。我们总说爱学生,那我们是怎么爱的呢?我们爱的形式对吗?我们的爱带给孩子的是正面的向善的能量还是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呢?

孩子们的问题背后都藏着一些令人无奈的原因,我们应该先蹲下来和孩子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困难,然后想办法帮助他们。只有有了对孩子的真正了解,我们的评价方式才能得当。我们才能给孩子正确的向善的引导。

李屹立(国防科大附小老师):

读完李镇西,在为他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而感动的同时,我更明白了教师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教育理念,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用民主的方式将民主精神传导给学生。

李老师非常看重班级的团队作用,他认为一个人生活的环境会对自身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他非常注重建造一个和谐、团结、民主、向上的集体。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形成和谐的团队教育非常重要。我是一名年轻教师,在工作中常常不能理解校长的某些安排,有时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读了李老师的书后,我开始尝试换位思考,遇事多想想,如果我是校长,我会怎么做,我又希望班主任如何配合;如果我是科任老师,对班主任又会有什么要求;如果我是家长,对班主任又会产生何种诉求。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多沟通、多交流。我们的目标都是教育好学生,那么,一个和谐的团队显然事半功倍。

李婧(长沙市清水塘三小老师):

刚参加工作时,无意中浏览到李镇西老师“教育在线”的博客,我被那亲切、朴实的文字所吸引,它给懵懂的我带来了一丝光亮。这几年,当我闲暇时、困惑时、迷茫时、疲惫时,李老师博容里的文字总能让我寻找到一些慰藉。李老师每天都更新博客,记录、分享他的幸福。受李老师文字的影响,我的书柜里教育著作也越来越多。李镇西老师给我最大的启发:一是让每一个个体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舞台,二是坚持反思、写作。

李老师还有很多教育方法触动了我,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教育思想,而不是机械地照搬他的那些方法。只有将他的教育思想与自己的教育实际和教育个性相结合,才能形成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形成自己的教育个性。

周万里(长沙市高新博才学校老师):

李镇西在《我的教学笔记》中说:“但从根本上说,教学个性绝不仅仅指某一项教学技艺别出心裁,而是指一位教师整个的教学风格……这富有个性的风格的形成,需要我们在多方面进行努力,比如实践积累,比如博览群书,比如善于采名家之长,等等。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善于思考,要有思想。”……想让自己进步,除开技巧性的东西外,我们更需要内在的东西。内在的东西如何来?靠阅读,靠积累,靠思考。

当今语文教材受人诟病,语文教学方法受人指责,好似人人都可对语文教学评点一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不够专业。那什么叫专业?专业绝对不是照搬教参,人云亦云,面对一篇文章自己没有解读清楚便走上讲台。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一定的文学、专业素养,没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没有一定的写作水平,是教不出优秀学生的,那些优秀的学生是本来就优秀。李镇西倡导“文学与教育齐飞”。但这个“齐飞”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教师队伍也是一样。

袁晓叶(长沙市芙蓉区东风小学老师):

我很赞同李镇西倡导的“爱心”。我与孩子走得很近,甚至亲密,比如亲亲孩子、抱抱孩子等,我常会用这些亲昵的肢体语言表达我对孩子的爱。然而同事常会好心提醒我:“与孩子们这么亲密,等他们到了高年级,第一是做这些动作不合适,第二是你身为教师的威信将很难再树立。”这让我困惑:是否师生间打成一片真的会与教师的威信、师道尊严产生冲突?教师用亲吻、拥抱等肢体行为向学生表达爱又是否妥当?我是不是做错了?

李统兴(《湖南教育》编辑、知常读书会主持人):

你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我赞同李镇西的观点,做老师的就要与学生打成一片。

刘山霞(国防科大附小老师):

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仅仅只读李镇西的书是不够的。

李统兴(《湖南教育》编辑、知常读书会主持人):

读李镇西只是这次读书沙龙的主题,下次还有读陶行知、读苏霍姆林斯基等,是系列读书,当然不是只读李镇西。

孔奕元(长沙市清水塘三小老师):

读完李镇西老师《我的教育思考》,我一直在思考、观察着后进生里特殊的“你”。

面对先天缺陷的你,作为年轻老师的我总是心生几分怜悯。我曾经天真地梦想过成为你的“救世主”,开启你人生新的篇章,我幻想过和你共同创造教育的神话。可是我失败了,我甚至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数学课堂里,你时而敲打着文具盒给我们带来惊喜的一曲,时而拿着铅笔在同桌的脸上进行美术创作。我开始“讨厌”随意扯我衣服的你,开始“讨厌”你不清晰的话语,开始“讨厌”你写的歪歪扭扭的数字。

常言道:爱是教育的前提条件。开始的时候,对待特殊的你我很有爱心,可是对孩子付出爱心总是需要成本的,这些成本包括精力、时间,还有细心。可是作为老师的我,时间总是有限的,有时候觉得很累。读完《我的教育思考》,我明白:教育的童心比爱心更重要,爱孩子应该是天性流露,而不是道德使然。童心保持一天,爱心就伴随一日。我尝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孩子,上课的种种过激行为的原因我找到了:由于先天弱视,热爱数学的你不明白黑板上都写了什么,你为你错过的精彩而沮丧、反抗。于是,我开始引导你学会用耳朵倾听,听老师讲课,听同桌讲故事,听学校里的通知。倾听让你不再那般的急躁。我惊喜地发现,记忆力超群弥补了你视力的不足……

盲目的爱让孩子曾经一度活在我制造的溺爱圈里。因为孩子的缺陷,我无数次勉强自己宽容孩子种种本不该出现的行为。没有哪个老师可以满足所有孩子的各种需要。爱孩子,需要敏锐的眼光,这样才能发现孩子的需要。

王振亚(《湖南教育》记者、知常读书会成员):

如何教育后进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第八章“转化后进生”印象深刻。我被发生在后进生万同身上的曲折故事吸引了,也被李镇西的教育热情和责任心感动了。后进生必须受到关注,因为只有给了他们同样的爱、同样的关注,才能称得上是素质教育。其实,在当下流行的“抓两头,带中间”式的教育管理模式下,被忽视的不是后进生,而是中间生。因此,我建议老师们要积极改变刻板的教育管理模式,也要给予中间生应有的关爱,经常和他们谈谈心,重视他们的诉求,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李统兴(《湖南教育》编辑,知常读书会主持人):

读李镇西,我认为对我启示最大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理想主义。教育需要理想,这不是什么大话,但在现实主义流行的今天,似乎谈理想是可笑的。教育人必须从这种庸俗的世界里走出来,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付诸切实的行动。李镇西正是这样的人,他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但他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一个富有理想的教育人就应该这样度过。只有如此,才会拥有一種聿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二是“常识”的普及。陶行知早就说过,小学校是大社会,大社会是小学校。但生活于学校之中的我们,似乎忘记了许多“常识”,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对这些问题到底能知道多少呢?李镇西倡导民主教育,强调为未来社会培养有民主素质的公民,并为我们清晰解读了什么是真正的民主。另外,他还为我们回答了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教育中经常碰到的“难题”,如爱国主义。不得不说,在这个意义上,李镇西是教师中的启蒙者。三是教师的成长。李镇西的成长经历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学习的,他从一个平凡的一线教师成长为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是平实的,又是不平凡的。他的“五个一工程”和“四个坚持”,让我看到了一种基于教师又高于教师的教育家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资料附录

《(湖南教育)知常读书会章程》

一、成立目的

为提升教育专业水平、树立教育理想、培养反思精神,组织知常读书会。

二、入会原则

根据自愿、自觉原则,自由加人知常读书会。

三、读书要求

1 应根据规定书目进行阅读;

2 书目由知常读书会主持人与成员共同商定,书目须在要求读书前两周公布;

3 原则上以4个星期为一个读书周期,一个周期读一个专题;

4 必须有读书笔记,一个专题至少有一篇读后感或读书随笔,严禁抄袭;

5 不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6 每个周期与学校共同举办一次“联合读书会”,所有成员必须参加,积极参加交流,发占不能念稿;

7 不定期进行小型读书交流,可以谈读书体会、困惑,反思当前教育乃至自己的工作;

8 自由参加主持人安排的其他下校研讨活动或大型教育活动。

四、退出规定

1 本人提出申请,自由退出;

2 有以下情况,请自动退出读书会:A.不交读后感或读书随笔的;B.抄袭读后感或读书随笔的;C.不参加“联合读书会”的(请假批准的除外);D.不按规定书目读书的。

《清水塘三小教师读书俱乐部章程》

一、成立宗旨

多读书,读好书,提升人文素养,树立教育情怀。

二、入会方式

自愿报名参加。

三、活动要求

1 每月围绕主题至少阅读一本必读书和一本自选书,必读书目由会长和成员共同商定,自选书由成员自己确定;

2 建立读书俱乐部博客,定期发帖交流,每人每周不少于200字;

3 每月组织一次面对面的读书交流;

4 组织俱乐部成员参加校内外读书及其他文化活动。

四、机构组织

会长:周满意

会长职责:

1 负责制定读书俱乐部的活动计划;

2 总结读书俱乐部的活动开展情况,并对成员的读书情况进行点评。

理事:罗湘其

理事职责:

1 协助会长搞好各项活动;

2 负责读书俱乐部的日常工作,保证读书俱乐部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3 负责收集整理档案、宣传工作。

五、俱乐部纪律

1 读书俱乐部的成员要遵守纪律,不能随便缺席,确实有急事需要耽搁的必须向会长请假;

2 两次以上无特殊情况未按要求完成阅读任务的,视为自动退出。

作者:李统兴

第2篇:话题:教师读书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首先就要知读书、会读书、爱读书,把读书作为教育生活的一部分。2007年,本刊曾登载一篇反映教师读书状况的文章,一位教育局老局长在谈及教师不读书、读书少的问题时颇为担忧。教师如果不想挤出时间读书、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又怎能培养学生好读书、乐读书的良好习惯呢?在我们到一些学校采访时了解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非常注意书香校园的建设,组织各种活动,建立各种机制,鼓励师生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教师们的读书情况究竟怎样呢?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地读书呢?本刊编辑部对5所中小学的230多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邀请到陈自鹏、霍晓宏、康万栋、陈雨亭、许付梅就教师读书问题进行指导。

教师的阅读状况

[调查导入]

一、教师读书时间的选择

教师一天的工作紧张而忙碌,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组织活动等已使许多教师忙得团团转,他们很难再找出空余时间读书。但在调查中,教师们仍表示愿意挤出点滴时间读书,约有82%的教师选择在晚上临睡前读一会儿,近16%的教师选择课余时间抽空看看,也有教师会在周六、周日读书。

二、教师阅读教育专业书籍的情况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源源之水。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理清学科知识脉络,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信息,实现学科知识延伸、学习能力迁移。教师要成功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还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状况了如指掌。在调查中,约有44%的教师愿意在课余时间读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他们希望通过读书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从而有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们阅读的指导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有许多,如《新课程教学设计》、《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解读》、《网络教学——教学与认知发展的新视角》、《教会学生思维》、《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学习方式多元化的实践与研究》、《给教师的建议》、《班主任必须面对的9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学知识问答》、《告诉孩子,你真棒!》、《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现代教育原理》、《爱的教育》等,还有《人民教育》、《天津教育》等教育期刊。

三、教师印象深刻的观点和话语

“教育的问题不是树大自然直,学生们需要精心的培育和呵护。”“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一个教师尽管教同一门课,面对同一批学生,但他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能力。”“只有来自学生的问题,才是最能反映学情的教学依据,它理应成为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学生当成班级管理的助手而不是对手。”……这些观点和话语给教师们留下很深的印象,给教师工作以启示、帮助。

[话题探讨]

主持人:教师能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多读一些书呢?

霍晓宏:一方面,教师教学压力大、空闲时间少这是现实,但这不应当成为教师不读书或少读书的借口。教师读书关键是要有读书的意识和热情,否则总会找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读书的理由。另一方面,学校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要尝试建立激励教师读书、学习的机制,为教师读书提供便利条件。一所学校,只有所有教师都将读书和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使之成为工作的一部分,才会有发展的动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引发学习的地方,教师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创造充满诗意的校园。”

陈雨亭:还记得我深夜读帕克·放炼摹督萄в缕泛托毂堂赖摹蹲非笞吭健淌ψㄒ捣⒄拱咐芯俊肥蹦谛挠慷母卸爰で椋茄氖笨涛揖醯米约豪肜硐牒芙胱晕液芙某溆判腋5母芯酢N揖L浇淌γ撬底约菏翟谔α耍皇奔涠潦椤N也惶庹庵止鄣悖涫滴蘼圩约河卸嗝Γ刻熘辽僖贸?5分钟的时间用于读书,关键在于你是否热爱读书。例如,加拿大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奥斯勒兼任多种社会职务,日程表里排满了工作内容,但他规定自己必须在睡觉前抽出15分钟阅读喜欢的书。许多年后,奥斯勒对读书效果进行过计算。就一般的阅读速度而言,一分钟可以读300字,15分钟便能读4500字,一星期可以读3.15万字,一个月读完12.6万字没有问题。那么,一年下来,就可以阅读151.2万字。如果一本书平均以7.5万字计算,一年下来就可阅读20本书。他坚持了半个多世纪,一共读了8235万字,约1098本书。“睡前15分钟”的阅读,不但使奥斯勒的医学研究硕果累累,还让他成了文学研究家。有人说:“成功与失败有分水岭,可以用5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我认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主持人:在业余时间,教师还要不要加强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呢?应该阅读哪些书籍呢?

陈自鹏:教师读书一是要读好专业书,做个称职教师。教师读好专业书,才能言之有根。因为只有掌握了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才能游刃有余,愉快胜任。可以认为,读好专业书是做称职教师的基础。这一要求不仅应体现在教师职前教育中,更应体现在教师的职后教育即继续教育中。“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理应在终身教育中成为全社会的典范和榜样。二是读好职业书,做个成功教师。职业书与专业书有联系也有区别,它是教师为养成教书育人职业素养必备之理论书籍。具体应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具体地讲,读好教育哲学,才能言之有理;读好教育学,才能言之有矩;读好心理学,才能言之有神;读好教育史,才能言之有据;读好教学论,才能言之有义;读好教育技术学,才能言之有形。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成功与否,大多有赖于此。教师还要读好拓展书,做个博学教师。读好拓展书,才能言之有趣。拓展书是与专业书和职业书有关的一类书,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书。读好这类书,就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就能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就能使教学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立起来、丰富起来。教学实践表明,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大都是饱学、博学的教师。

康万栋:读书是提高教师教育技能技巧的关键措施。在心理学方面,要读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创造力心理学、心理咨询等;在教育学方面,要读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班主任工作、教育测量评价、教育伦理学、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研究方法、中外教育史等。教师还应读点教育哲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教育技能技巧的形成和提高,不仅要靠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长期锻炼,更需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并在此基础上去借鉴别人的经验。教师不读书,没有理论上的认识,就不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掌握教育技巧。

霍晓宏:社会形势和教育发展都要求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工作之余,要多读书,善思考,注重提高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改进教学。当前,仍有不少人认为教师读书是可有可无的,而在学校里抓好考试和分数才是实实在在“有用”的东西。作为教育者,我认为教师不仅要读书,而且要读那些影响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书。这些堪称经典的教育著作,可以使教师们从有限的、狭隘的教育经验之中跳出来。日本人年平均读40本书,韩国人年平均读7本书,而中国人年平均仅读0.7本书,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认为,要缩短中外教育差距,最终还得靠提高教师的素养,不仅是某门学科方面的素养,而且是整体的文化素养,包括责任心、爱心等。教师的知识面应该宽泛一点,文科的教师应当学点自然科学,理科的教师应当学点人文科学。教师在这些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通过阅读来实现。因此,教师们必须通过读书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教育的梦想和自己的人生价值,让生命因读书而精彩。

[观点延伸]

“教育思想和态度是教育方法和技巧的灵魂。教育思想是教育技巧得以在其中插翅飞翔的空气。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意义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读书是教师的终身备课。备课可以分为直接备课和间接备课,间接备课贯穿教师的终身,称之为“终身备课”。终身备课就意味着“终身与书籍结成友谊”。书读得越多,知识就越渊博;知识越渊博,直接备课的时间就越少。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李镇西老师说:“我之所以取得一些成就,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说到教师的教学观念及业务素质,可能也该说一句“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王栋生老师如是说。

教师读书的书籍选择和阅读方法

[调查导入]

一、教师业余时间阅读情况

在调查中,教师们业余时间读的书籍中,除教育教学方面,还涉及文史、家教、计算机等诸多方面。通过阅读《论语》、《文化苦旅》、《于丹〈庄子〉心得》、《史记》、《细节决定成败》等书籍,《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期刊,教师们感悟到阅读生活的美好和作为育人者应坚守的道德情操以及在各种情况下应持的工作状态。对教师们影响最深的话语有:“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创造未来。”“知识是进步的阶梯。”等。

二、教师读书方法的选择

调查显示:在读书的方法上,教师们各有心得,约有23%的教师选择对有的书进行浏览,有的书选择精读。还有的教师选择反复读、带着问题读、先看目录再细读、默读、背诵、读后进行反思。近39%的教师在读书时,边读边做笔记。

三、教师思考读书的意义

在被问及读书的收获时,教师们感慨颇深,如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学习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感悟到生活的意义等,教师们说越读书越发现需要充实自己。

[话题探讨]

主持人:在众多的书籍中,教师应选择阅读哪些书籍指导自己的教育生活,使自己永葆昂扬的生活志趣?

陈自鹏:教师要慎选书籍。书有良莠之分,益损之辨。教师所读之书乃至指导学生所读之书,当是好书。名人论读,给我们教师以启发和借鉴。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读好书,使人充满正气,变得伟大、崇高;而坏书则坏人心地,使人变得猥琐、卑贱。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发掘的钥匙。”好书使人明智、启人灵感;而坏书则使人封闭、陷入混沌,是人走向愚昧世界的起跑线。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好书是优质的精神食粮,它给人以享用不尽的滋养,使人精神焕发,不断走向辉煌;而坏书却如荼毒生灵的砒霜,使人心力枯竭,让人枯骨碎肠。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汪洋大海中的灯塔。”好书能使人从迷雾中走向光明,给人指明前进奋斗的方向;而坏书却使人精神迷乱,变成迷途的羔羊。与坏书为伴,无异于与狼共舞,自取灭亡;而与好书为友,则处处得益,天天都能沐浴明媚的阳光。教师要读好励志书,做个幸福教师。读好励志书,才能言之有情。励志书有很多,如名人传记,名师传记等。这类书能够让人产生一种职业信念、职业理想、职业热情、职业境界。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的一言一行都为学生所模仿、所映射。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努力提高自己的觉悟水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履行职责,实现价值,完善自我,成就自我,使自己的人生在师生的共同成长中得到幸福的延伸。

康万栋:读书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不是简单的操作性、技术性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事业。教育信念确立的基石就是对于社会的理想和人生的理想。教育因为有了理想才有了方向,教育有了信念才有了灵魂。教育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才更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才更能推动人、鼓舞人。理想信念可以提升教育的高度,而读书可以提升理想和信念的高度。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因读书而提升的核心内容是爱心教育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良知、社会责任心,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的精神底色。张大千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污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长陈光前说,“决定一个人品位和境界的,是他的胸怀和内涵,而影响一个人胸怀和内涵的,则是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生命因读书而充实,人生因读书而精彩。

主持人:在有限的读书时间内,应如何提高读书的效益,做到善于读书呢?

霍晓宏:读书要有选择。有些书需要精读,即读书要用心,玩味、揣摩、咀嚼、品味、感悟,这些都是古人用于介绍读书的用词;有些书可以略读,即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择其重点,有针对性地阅读;有的书可以浏览,即用最短的时间,把握书籍的主要内容,或做些摘录。读书要有方法,如作摘录和批注。毛泽东同志读书便喜欢随读随在书中做些勾画,写出自己的心得。他读后留下的《二十四史》《随园诗话》等也是后人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读书要和思考、探究结合起来。我们读书不是为作装饰,而是要为我所用。要一边读一边思考,努力形成知识的内化。读书要善于交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交流读书体会,可以深化认识。

陈自鹏:教师读书应该努力做到“四读”,即痴读、持读、耻读、炽读。一是痴读。众所周知,做教师就意味着选择淡泊、宁静、无私、奉献。因此,教师读书只有祛除功利、淡泊明志、耐住寂寞,一书在手,专心致志,醉于其中,这书才越读越有蕴味,越读越有意义,越读越有收获,越读越有长进。二是持读。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情、幸福的事情,但如果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也难以读出书的真谛,难以把握作者写作的初衷。读书同时又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样,古人何至于“头悬梁、锥刺骨”?可见,读书遇到困难时,方显读书人之英雄本色。正像梁启超所说的那样:“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教师读书也需要毅力,需要持久的力量。三是耻读。读书光荣,耻从何来?意思是说,读书应怀有愧疚之情、虔诚之心。周恩来同志曾说过:“一物不知,学者之耻。”身处知识爆炸的年代,面对浩瀚无边的知识,怎么能够学有所成?另一方面,看看别人,对照自己,是否还有不足,是否还有差距?教师只有发奋苦读,才不会落伍,才能心安理得地说:我站在了社会发展的潮头上,我是一个地道的现代人。因此,觉耻才会有苦读的动力。四是炽读。读书需要激情,需要执著,而激情和执著正是来自于读书之中。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能够塑造人,渐渐地,你发现自己变了,没有了昔日的旧你,却有了今日的新你。于是,读书的激情变得愈来愈炽热了。此时,已是欲弃不行、欲罢不能了,书便成了你终日难以割舍的伴侣。痴读致诚、持读致精、耻读致动、炽读致情。教师做到“四读”,便会更加热爱教师这份职业,便不会有职业疲劳和职业倦怠,便会真正成为一位称职教师、成功教师、博学教师和幸福教师。

主持人:对教师的具体读书方法有何建议?

康万栋:第一,要读“书本之书”与读“生活之书”相结合。读书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相结合,带着对实践的关照和思考去读书,将读书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思想和认识,自觉运用于实践的改进和提升,使读书与教育相得益彰。第二,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贵乎疑”,学思结合是我国读书的传统。“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也要站直了读,跪着读,和不读书差别不大。读书时既不能让作者“死”了,也不能让读者“死”了。读书要三个“三七开”。准备阶段:七分专,三分杂;七分精,三分泛;七分读,三分疑。研究阶段:三分专,七分杂;三分精,七分泛;三分读,七分疑。三分读即读作品、读作者、读社会;研究作品,知人论世。七分疑即一疑作者观点何以形成,二疑作者观点有无变化,三疑其他学者有无类似发现(观点),四疑多少学者对此认同,五疑多少学者表示异议,六疑当时社会有无反应,七疑时至今日价值何在。第三,读书与分享交流相结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读书是“与世界对话,和名师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创建交流的平台,形成“学习共同体”,建设学习型组织。第四,读书与研究写作相结合。读书、实践、写作(研究)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的写作具有“日常性”和“叙事性”特征。实践、读书、研究(思考)和写作的有机结合和同期互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霍晓宏:读书的形式复杂多样,读书的精彩不胜枚举,但变化之中也存在着规律性。教师必须了解知识信息变化的规律,摸准教研教改的热点、焦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坚持不懈地读书自学,同时结合自身的智慧和经验,以达到最佳功效。关于读书的方法,我觉得无外乎两点,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具体来说,应该讲究读书的方法,学会智慧地阅读。

[观点延伸]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要因人而异。读书有没有捷径?严格地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因为读书要下苦工夫,有一定量的时间作保障,付出一定量的脑力劳动。对一线教师来说,每天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在有限的时间提高读书的质量,就必须有所选择,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教师要有追求专业成长的强烈愿望,这是促使教师通过读书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内因、内动力,如果教师没有这个内因和内动力,就不能真正有效地促使教师主动、有效地读书。为此,学校应当为教师读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开展相应的活动,给教师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培训与辅导等形式,给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技术指导;制定与教师专业成长相适应的激励性制度和奖励性政策等。这样,才会形成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

教师和学校该如何去做

[调查导入]

一、学生希望教师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为了更多地了解教师的读书情况,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还设计了一个问题:学生对教师读书有什么期望。约有37%的回答希望教师博览群书,心胸和视野开阔。学生们还希望教师读书后要与学生分享,读了一本好书可以向学生推荐,希望教师将书中的做人道理用浅显明白的话语告诉学生。

二、教师读书的途径与渠道

调查反映,约36%的教师选择网上读书,近48%的教师表示遇到好书愿意购买,近42%的教师在图书馆借阅图书。

[话题探讨]

主持人:教师好读书、读好书,更应将读书延伸拓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进而引导学生进入读书的世界,建设书香校园,学校和教师应如何做呢?

陈雨亭:读书意义在于充实、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精神世界。内在自我充盈、善良的教师才更可能以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如果没有对自我内心世界的理解与洞察,就好比未学过躯体解剖的外科医生,因缺乏内在的引导而常常不知所措。而且,读书还能帮助教师生成新的参照系,使他们在反思教育和教学时,不会感觉困难,并帮助他们不断地拓宽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宽度。我曾经做过八年的中学教师,之后读了六年的硕士和博士,那段时间里,我读哲学,读精神分析,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走出校门以后,我又开始大量阅读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写的书。那个时候,读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读书使我迅速地以一位研究者的身份重新回到了基础教育的实践中。

许付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确立了以营造学校、家庭和社区书香文化共同体为办学特色,使学生生活在由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支点构成的和谐文化环境氛围中,在书香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在“文化共同体”的打造中,我们把教师作为主体,把教师读书作为“切入点”。一个博学的教师,必然会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乃至改变社会风气,当书籍成为教师至爱时,便不自觉地影响到学生。教师的读书爱好决定着一个班的班风,进而决定着学校的校风。正确、高尚的教师文化和教师形象,对于形成健康向上的学生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它有助于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继而自觉地去学习和仿效,它甚至比直接的教育过程更具感染力,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师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为了让师生读书落到实处,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一是制定教师学习、培训计划,定期写读书笔记、感悟和随笔等;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等,为师生课外阅读提供导读和信息服务,创设发表心得、习作的平台。二是以创建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为契机,开展“四个一”读书活动。三是确立了“发展小学生读书能力,营造书香校园”的科研课题,用科研带教研,提高师生文化品位。四是发挥校内优质资源的作用,开展班级特色阅读活动和“蓓蕾”社团兴趣读书活动。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营造读书氛围。五是举办名家讲座。师生共同参与“我和好书共成长”系列活动,让教师们体验到读书活动带来的教育魅力,让学生体验到读书境界的美好。六是开展“四同读书”活动,即同上一个名著网,同看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读书节。七是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书香弥漫到家庭,飘逸到社区。学校发展的真谛是学校文化的发展,而办学品位的提升,必须依赖于学校文化建设。因此,为提高教师素质,我们提倡教师要“多读、善思、勤写”。读书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众多因读书而成功的教师,众多因读书而快乐的孩子,众多因读书而和谐的家庭。

结语: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抱怨:新课程实施后,课越来越难上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教师越来越难当了……的确,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日益“苛刻”。新时期的教师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丰富自己、成就自己,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实现“双赢”。面对这一目标,教师不读书、不学习,就无法实现。教师本身不喜欢读书或很少读书,当然就不会鼓励学生去读书,至少缺乏引导学生读书的意识,久而久之,教师不要求学生读书,学生们看不到教师读书,学生自己自然也不读书了。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正如前面所说,“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引发学习的地方”,作为教师,如果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停滞不前,那么如何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如何“身教”?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不会成为优秀的民族;一个不读书的国家,不会成为真正发达的国家。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因此,提倡教师读书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教师读书应该渗透到教师专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随着教师专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和延伸。我们拥有书的世界、书的海洋,我们要做的是辛勤开发、研读领悟和快乐分享。让教师的教育生活因读书而充实,因读书而精彩。

(责任编辑张嵘)

作者:张 嵘

第3篇:“真”读书: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摘 要] 读书是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人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读书的历程中,青年教师要学会“真”读书:学会选择、方法得当、读以致用、坚持阅读,这样才能认识自我,最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实现生命成长。

[关键词] 读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读书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每个学校都不遗余力地把阅读作为教师发展的必修课。但现实却出现偏离:浮光掠影、漫无目的的“伪读书”现象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若要让阅读成为习惯,以促进自身发展,青年教师必须要做到“真”读书。

一、学会选择,读适合的书籍

选择合适的书籍是阅读的第一步。青年教师首先要阅读与学科相关的书籍、杂志,提升专业素养。以笔者自身为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专业书籍大致可分三类:一是教师参考用书及课程标准,这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所需的必读书籍,需要多读、读透;二是专业期刊,如《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三是专业书籍,如《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丛书》等。这些书籍,可以让青年教师的专业根基打得更牢靠,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其次,跟随爱好去选择书籍。天文、地理、哲学……只要是喜欢的书,都可以拿来读。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对青年教师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表明教师不只是“教书匠”,还是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者和美好事物的传递者。教师通过广泛的阅读,青年教师可以把书本中的大千世界和美好事物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认知世界,领略到人生的美好。

二、方法得当,让阅读“真”的发生

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让青年教师的闲暇时间少之又少,而找到阅读的时间是“真”读书的关键。青年教师首先要学会有计划、有目标地阅读,如假期、周末,可以制定阅读计划,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书籍研读。2019年暑假,笔者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每天抽出2个小时把于素梅老师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丛书》系列书籍作为目标重点研读。通过学习,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备课、听课、上课的认识与理解,对我的专业能力提升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谓“受益匪浅”。

其次,要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书,如课间、空课时间……日积月累也能攒出不少时间。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适合阅读一些篇幅较短的文章,如体育杂志上刊登的文章。青年教师也可借助新媒体,利用一些手机软件看书或者“听”书。

阅读的过程中,有效的记录和批注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好的知识点可以及时摘抄;感觉有疑义的点,可以红笔标注并在一旁写下自己的看法。阅读后,青年教师最好能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录,会成为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如果能写成文章进而投稿,那就更好了。

三、“读”以致用,找寻读书的落脚点

青年教师的阅读,终究还是要服务于教学的,知行合一方能实现读书的真正价值。青年教师要将书本上摄取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这也是读书的落脚点和归宿。

阅读专业期刊,发现好的课例设计或教学方法,可以借来参考并在教学中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看到新颖、有趣的体育游戏,可以在教学中大胆应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阅读到学生管理的文章,从中寻找课堂管理的策略,借鉴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去,可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四、坚持读书,促进自身成长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读书也是一样。读书不是读一本两本、看一页两頁就能有所收获的,需要的是日积月累。青年教师只有真正把读书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日必读,才能收获不一样的自己。

多读书、多思考、多动笔,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近几年,笔者坚持读书,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发表、获奖论文案例十余篇,在“教海探航”“师陶杯”等省级论文评选中也有斩获。更重要的是,坚持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开阔视野,提升了对教育的认知和理解。

朱永新教授说:“人有两个成长,一个是躯体的成长,一个是精神的成长。躯体的成长靠的是食物,精神的成长靠的是阅读。”青年体育教师要有强大的内驱力,学会“真”读书,在阅读中成长、成熟、成功。

(责任编辑:文 宝)

作者:崔祥 殷周州

第4篇:教师读书摘记

读书摘记

1. 《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一、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

义务教育的性质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小学数学课程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因此它不仅有知识的逻辑系统性,还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小学数学其包含了代数、函数、集合、统计学、数据分析、数论等各方面的内容。教师自身一定要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这些知识,熟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仅仅拥有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还不够,我们还要潜心研究小学数学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地位,探索如何有效的沟通小学数学与数学体系的关系,思考如何将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

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即重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有不忘挖掘和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方法,并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

三、先进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主要蕴含一下典型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的思想、对应的思想、不完全归纳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优化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等等。只有在头脑中建立一定的数学思想才能把各种数学知识融汇贯通,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真正把学生教活。

四、深厚的文化底蕴

数学是一棵富有生命力的智慧树,它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兴衰而枯荣。数学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要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明晰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要有一些理解与欣赏数学美的修养,能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神奇,体验到数学的精神,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数学的价值,从而更深刻的地理解数学并从内心真正热爱数学。只有教师对数学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科学的数学观,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体会人类对数学的不屑谈需哦和孜孜以求,受到数学发展史的熏陶。

——摘自《中小学数学》2008.5 作者:李文华

2. ▲只有教师的教学智慧,才能变尴尬为精彩、变腐朽为神奇,使非预设生成催生课堂的生命活力。于是乎,“非预设生成”成为很多教师探索、追求的目标。但我认为,非预设生成是可与而不可求的。我们应对“非预设生成”抱冷静的态度,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精心的预设和教学组织,并努力地实践有效教学的三个基本点。

“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预设教学问题;“顺应”——顺着学生有效地思路开展教学;“升华”——实现学生和教师二者的和谐发展。(沈百军)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刷新”。面对变化不定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发生的教

学事件,当我们的经验无法化解的时候,就需要通过反思来提升我们的教学智慧。同时,反思教学会使我们从“日常教学”中觉醒过来。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之后当以再实践来检验。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践、反思、学习应当是一个不间断的循环,是互相融合的。正如《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教师没有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直接作出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作出判断后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迟延评价。如果教师马上进行否定评价,不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使该生和其他学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思考机会。应该让学生自己感悟到题目结果的不现实性,重新对题目进行思考,调整解题思路,最终排除错误想法,得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曹敏华)

——摘自《名师教学机智例谈数学卷》

3. 自主活动式的数学教学,应当源自于学生的自主发现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将发现问题的机会和权利完全教给学生,教师不要过多地就思考方向、学习方式作硬性规定,以保证学生的思维广度就发现问题的灵活性;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分析发现的问题,将整节课的中心内容转化为学生在自主发现基础上的学习活动。

在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自主发现是前提。学生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的得多,特别是建立在真正由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发现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同时,教师要为活动构建情境。

——摘自《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4. 教与学对于我们个体和集体的生存,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拓展教与学的能力,复杂、混淆、冲突缠身的快速变化将会损耗或拖累我们。与此同时,抨击教师成了时尚。如今超负荷的要求使我们惊慌,我们需要为我们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和无法忍受的过失找替罪羊。教师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他们是如此普通且无反击之力的群体。我们责备教师不能够医治那谁也不知道如何医治的社会弊病我们坚持教师要即可采纳多由官方的万能机器最近编制的任何“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大挫了那些有能力帮助我们寻找出路的真正的教师的锐气,甚至使他们变得束手无策,无所作为。

——摘自《教学勇气》

5.【摘抄笔记】

教师在课前进行了精心预案,也不一定等于课堂有效。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如果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等使用不当,即便是教师教得再辛苦,可学生没有收获,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教学。

情景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是要能针对学生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

能有效的为教学目的服务;所创设的情景应贴进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生活,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是常说的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创设具有挑战性、思维性、有时还能产生认知冲突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例如:教学退位减法时,计算78-

45、57-32后,出现63-45,请学生试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认知的冲突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我的感言】

是呀,我们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我就必须要教好学生,那么我们的教学课堂就必须要有效,才能在一节课上,把知识教会给学生,看完了《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章节以后,知道了怎样实施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要创设生动的情景,开展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还有就是要有有效的课堂评价。

——摘自《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6.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著

7.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摘自《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著

8. ★我们要把课本变薄或者变厚,把课本变成“我的”,带上我个人的智慧,补充相关的资源进去。

★每个人心中最好有一个追赶的精神同伴,但不必将之神话化。 ★学生主动学习并不意味着老师不能“讲课”。

★一个真正的有个性的教师是不会容忍没有个性的教材的。 ★有一种资源,它是老师自己个人的智慧。他的阅读、他的 ★记忆和他的思想的批判性,就是资源。

★理想的生活就是流浪,真正的流浪就是精神流浪,不断地突围,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寻找新的方向,新的方向一定是在远方

——摘自《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想》 刘良华著

9. ●读书是最省钱的娱乐方式,读书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就读书来说,我觉得有这样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把好词好句摘下来,写作的时候好用;第二层次是看作者的思维方式,看他用这些材料是怎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来的,观点是什么可能就忘了;第三个层次呢,就要看味道了。(看过一些名师的成长经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量阅读书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的成名是长期积淀的结晶,正所谓“厚积薄发”)

●教学就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八个字,愈老师把《郭橐驼种树》视为教育经典。

20年没有中断地思考的问题:对学困生的关注。 关于好课的标准,我认为有三个“有利于”。

第一,就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数,这是当老师的责任心。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做老师的良心。

第三,有利于愉悦教师与学生的心情,这是我的一点私心,我想让自己过得开心一点。

“我就是想把课上得让学生忘记吵”。

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把课上出美的味道来,即朴素的、安静的、悠闲的、灵性的。

●我管理学校的一个原则是:不要让一些好老师做得太好,也不能让一个差老师做得太差。因为好老师太好了,学校是对不起他的,他也是人啊,凭什么让人家奉献那么多呀。差一点的老师呢,要让他守住底线,不能太差了,误人子弟是要犯罪的。

愈老师把学校的校训定为:尊重规则,分享自由;改善自我,关怀世界。 管理学校要做好三块文章:读书、运动和休闲。

●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本功的训练。在这个阶段,上课上好主要是因为基本功好,因为对教学没感觉,主要是靠模仿。第二阶段是慢慢有感觉了,不模仿了,就开始设计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师生互动。你的课要想

再上一个台阶就要靠你的德了,靠教师的人品。上到最后,课如其人。人好课才能上得好,跟美丽没有关系了,跟你的板书也没有关系了,这就是最高境界。(这让我想起巴金先生生前的名言:真正的技巧是无技巧。)

●成长小结:“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改变自己,影响学生。“两个基本点”是我一生追求的两个东西:一是让学生喜欢我的课;二是不让一个学生落后。

——《愈正强:低头找幸福》

第5篇:读书摘记,读书有感_适合教师及学生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新的时代更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一名教师,应该以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教师的爱培养学生的爱,以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适应社会要求的知识结构。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增强素质,炼就过硬的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才能赢得教师的尊敬,赢得学生的爱戴,赢得家长的赞誉。

一、身令其正,德才兼备

“四面山风来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个人需要灵魂的自强不息,民族需要灵魂凝聚人心。而一个高尚的灵魂,纯洁的灵魂对于为千百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就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师德建设。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对于教师的品德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与以前的人们相比,教师的心灵上少了许多束缚和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乃至放纵,而正相反,对教师而言要求更高了。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掉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那就是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只能这样,教师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以此来教育人,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爱洒向学生,用血和汗灌溉着一方方土地,把自己的一切无私的奉献给教育事业。您现在阅览的是

二、率先垂范,更新知识

教师要把眼光放远,视野放宽,及时了解各类前沿知识,这样不至于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作为教师,应该什么都懂一点,但更要精通其中一两点,这一两点就是与自己教学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方法。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全面铺开,在研究型课 1 程中,教师首次成为被学生选择的对象。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头脑,具有丰富的知识才干。教师向社会了解新知识,其次由自己升华新知识,最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这就是教育接力赛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应以扎实技能和踏实工作,履行职责,教书育人,回报社会;锤炼党性,身体力行地实践党的教育方针,争做模范;抓紧职业能力的学习,学习真知识,更新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真才实学。

三、以心换心,缩短距离

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才会是持久的。基于这一点,教师更应该不断扩大与学生的知识距离,缩缩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她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然,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且是一种活动。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教师首先应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其次教师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这样,如果他们真正体会到这是出于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那么学生一定会愉快地接受。

四、勇于实践,超越自我

在三尺讲台上,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没有辞藻华丽的豪言壮语。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是用坚定的步伐走自己的路。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努力创新,勇于实践,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会拥有一个崭新的自我;才会不断超越自我;才会奏响永不消逝的强音——《爱的奉献》之歌;才会结出辉煌的硕果;才会有教育的春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每一位教师在教育这块园地里扬起风 2 帆,让它乘风破浪,去搏击,去征服一个又一个的艰难与险阻,从而达到胜利的彼岸。

读《班主任大全》有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科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们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就像学科教学一样,班主任不应该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从班级管理的实践来看,一个几十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一、教师要做自己的主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绝不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却不认识自己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二是要自己选择,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己选择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来。四是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二、教师要继续学习

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 4 用时方恨少”。近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大进步,便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随家庭择校就读也同样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觉得有些荒诞,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而且现在基本招工单位不是一律看简历、荣誉吗。但读完这一段话,静心细想,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么能凭几节作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个“口碑”很好的教师,郑校长说的第一条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你终将被时代淘汰。我觉得今后的生活应该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让自己活得美丽而开心。

四、“欣赏缺憾”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 “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 5 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五、永不放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而且在幼儿园不用成绩去评价孩子的优劣,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这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六、“学会倾听不容易”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 6 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因此,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通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这学期,我就是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从培养学生管自己能力开始的。《班主任大全》一书中就指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依赖成人的帮助和照料。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级中安排“人人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第三方面,联系学生的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养一支班干部队伍。利用管理班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对于学生自己选出来的班干部,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每天的值日先由卫生委员负责评比,然后,由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他们参考。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级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以即“以面带面”。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 7 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这样培养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己,培养学生对自己、班级、家庭的责任意识。

确实,《班主任大全》一书,在班级管理这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8

第6篇:朱永新《致教师》读书摘记

我们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归结为平凡,会认为教师只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会放松对自我的追求,最终在懈怠中迷失。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根基。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从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致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

教育的神圣寓于教育的平凡之中,把教育看得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得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

一个从职业中收获幸福的老师,一定是在自己内心的职业排名榜上,把教师职业排在最前列,而这样的老师,也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从而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如果你能够真正地把爱给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对待自己的每一次讲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你一定会感受到老师的乐趣、体验到做教育的幸福。

挖掘职业魅力,自然收获美丽。 如果教师的幸福只是来源于学生的一张试卷、一个好的分数,来源于遥远的未来,来源于学生成为人才以后,教师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享受教育幸福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人。

教师职业大致有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当我们能够不混日子,愿意努力成为一个让学生内心瞧得起的老师,当我们在这样的起点上,一步一步坚持往前走着,从每件小事开始,一件一件坚持不懈地做着,当我们用心书写着自己每一天的历史,从教学中得到了成长,收获着幸福,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沿着阶梯继续攀登。

无论是用心地研究学生成长的案例,及时记录自己的生活,还是和同事共读共写,共同探讨,都能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一个教师,如果能够真正地影响几个学生的生命,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心灵,真正地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他的生命就是非常有价值的了。

面对孩子,面对世界,教师需要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理想其实是青春的表征。有理想的人永远不会老去。有些人很年轻但没有理想,他其实已经老了。有些人很年长但心存理想,他依然年轻。不断地追寻人生的理想,不断地追寻生命的意义,不断地挑战和超越自己——教师,是最需要拥有理想的人。 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是在用我们的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

在同样的环境下,别人往前走,你也往前走,你只能看见和大家同样的风景,取得与大家一样的成绩。当别人停下来时,你仍然在走,你才可能超越别人,取得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功。

人们常以“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来强调团队的力量。但是,如果一个人有坚韧的意志,就可能在比一群人走得更快的同时,走得更远。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生命的原型,取决于他生活中的榜样。

孩子的不同,不能成为我们厚此薄彼的理由。虽然家庭造成了孩子的千差万别,但教师的职责,正是要让学校成为每个孩子的乐园。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 ;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既然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教师,就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力量,只是有待于教育来发掘和唤醒。如果我们发现孩子还没有“开窍”,一定是时机还没有成熟,或者是你害没有找到打开他心扉之门的钥匙。

作为教师,关键要给孩子自由。给他时间,给他空间。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还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

其实,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帮助每一个人认识他自己,成为他自己。

只有你不放弃,孩子才不会放弃。只要你还相信,孩子就会自信。所以,如果要是不能一视同仁,那么教师最要关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关注,不惹人怜爱的孩子。

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习惯;真正的学习,是养成学习的习惯,让学习成为生活方式。从一所学校来说,真正的优秀学生,是离开学校以后依然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从一位老师来说,真正成功的教学,是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开始如饥似渴地爱上读书。

教育工作中,孩子尤其如此:你越是相信他,他越是能够给你展示他的美好的一面;你越是怀疑他,对他没有信心,他给你展示的就是阴暗消极的一面,就是你最不希望结出的教育之果。

教师的胸怀有多大,他的教室就有多大,孩子们的世界就有多大。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一个好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他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民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教育,是着眼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作为教师,要学会关注窗外的世界,学生才会把自己的眼睛投向窗外。 我们常说,爱是教育的底色。但是,作为教师,仅有爱是不够的。或者说,真正的爱里,一定包含着智慧。

把职业当做学问做,那工作当成科研做,既有趣味又有价值。在教育生活中作教育的科研,就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既要在水中反复练习,“亦步亦趋”模仿别人的“几招几式”,同时也在“岸上”努力学习各种功夫,你一定能成为真正的游泳好手。

作为一线教师,扎根在教室之中,扎根在教育的田野养分里,扎根在经典书籍的灌溉中,坚持阅读与写作,一定能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

能够让自己的心真正宁静下来的,就是阅读。每天花费时间阅读,让自己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不仅能够储备知识,而且让自己平静喜悦,收获幸福。

如果你能够每天把你自己的课堂记录下来,把你和孩子们交往的故事记录下来,把你读书的心得记录下来,这样一来,不仅你每天的业余生活非常充实,而且你的进步会非常迅速。

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生活也是从写作开始。

老师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孩子选择真正的好书,才能真正吸引住孩子,让孩子从此真正自发阅读。

一个人之所以走得快,是因为他不需要等待,不需要协调;一群人之所以走得远,是因为大家互相勉励互相搀扶,不离不弃,最终可以实现目标。记住:与谁为伍,你就会成为谁。 作为一线教师,还可以从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开始,如记录自己的课堂,对课堂实录进行分析;记录学生个案,对个案进行诊断分析和改进的探索等等,科研的关键是善于积累,积累的材料多了就能够发现规律。

当孩子每天对学校充满着憧憬,早晨急迫地想去学校;放学了对学校依依不舍,不想回家;当孩子脸上满是笑容,洋溢着幸福,这就是好的学校,就是好的教育生活。

所有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所有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家庭原因。

足够的耐心,加上足够的爱,才能让一颗冻僵的心灵逐渐被滋润,逐渐被温暖。

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我认为只有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风格即人”。只有形成风格、体系,才能成为大家。简单地说,创新,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做学问,一定要先学“问”,自己能提问题,在经过自己的思考想问题,自己求得答案。这才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才是真正掌握学问,增长学问。

学习新教育的榜样教师,不是照搬照抄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而是学习他们执着的人生态度和认真的工作精神,让自身的创造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最终让自己的生活也绽放如花,向世界宣告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如果,每一个新教育人,因为新教育,他们更热爱生命了,更善于(会)生活了,更能给工作注入思考与活力了,那么,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与完整。

好老师的最大成就,不仅是帮助最好的学生迅速成长,也是帮助落后的孩子得到最大发展,但这还不够,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一位老师抓住了每一天的生活,关注了每一个教室里的每一个日子,让每一天都值得记住,他就能够创造教育的传奇,就能够拥有真正的幸福。

完美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 人生是一场无法彩排的演出,教育是一场现场直播的实况,老师和学生,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老师就像导演,学生就像演员,教室里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双眼睛在注视着导演,这些伟大的观察家,在拿着精密的显微镜,观察着导演的一举一动。

教育的舞台很大,演出的时间很长,一幕没有演好还有机会。只要不断努力,就会一幕比一幕更精彩,到谢幕的那天,即使没有雷鸣般的掌声,也会心安无悔。

最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个生命绽放独特的光芒。

我认为,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成为一个好的公民,是教育最重要的出发点。 好的教育是一种合力,如果没有家庭社会和学校通力合作,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位老师,真正用心守住自己的教室,就会赢得校长、老师、学生们的敬重,用自己成长的高度,打造与人交往的空间,是维护人际关系最简单也最有用的办法。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早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群人奔走在现实的土地之上,用脚印刻写的事实。

因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为,而是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幸福完整,教师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激发潜能,在不断成长中绽放自我的光芒。

第7篇:读书摘记

(一)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篇谈狐的文章。文章大略为:有客问狐仙最怕什么,狐仙回答说:狐!客惶惑不解,问:“既是同类,何以畏之?”狐仙正色曰:“天下唯同类可畏也……凡争产者,必同父之子;凡争宠者,必同夫之妻;凡争权者,必同官之士;凡争利者,必同市之贾。势近则相碍,相碍则相轧耳。”故事虽然荒诞,却寓意深刻。

历史上,凡出类拔萃的文人,大都遭受过同类的嫉恨。如曹操对付妳衡,钟会对付嵇康,王安石对付苏东坡,这种同类相斥的例子比比皆是。文章不如人家精彩,名气不如人家响亮,就用政治手段将比自己冒尖的文坛对手搞臭、搞死,是几千年来文坛上的政治小人,或政坛上的文化小人所惯用的狠招。高标见嫉,也是包括蔡邕在内的不少文人屡遭迫害的历史顽症。

一等教师是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 二等教师管后勤,轻轻松松维持人。 三等教师体、音、美,上班还能喝茶水。 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还能去踏青。 五等教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的快。

教师的生活现状 :校长贵族化, 领导多员化, 教师奴隶化, 学生祖宗化, 人际复杂化, 加班日夜化, 上班无偿化, 检查严厉化, 待遇民工化, 翻身是神话。 满腔热血把师学会, 当了教师吃苦受罪。急难险重必需到位, 教师育人终日疲惫。 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 从早到晚比牛还累, 一日三餐时间不对。 一时一刻不敢离位, 下班不休还要开会。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 天天学习不懂社会,周末双休没有一回。 晋升职称回回被退, 抛家舍业愧对长辈。 囊中羞涩见人惭愧。 百姓还说我们有钱, 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毛泽东(1976)

第8篇:读书摘记三

1. 勇气不是缺少恐惧心理,而是对恐惧心理的抵御和控制能力。

2. 在任何极端的环境里,人们总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3. 每一扇机遇之门,都有一个守门人。

4. 凡事开不得头,开了头便有重复,甚至成习惯的倾向。 5. 绚丽之极归于平淡。

6. 正是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 7. 顺利时夹着尾巴做人,逆境时挺起胸膛做人。

8.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 9.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10. “相信你”原则,只有在绝大多数人都是诚实的前提下都有可能实施。 11. 我们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在机会面前将自己重归于零的勇气。 12. 人生最沉重的莫过于拽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放。 13. 不低下头来,你就永远看不到胸前那片污渍。

14. 如果你把一切都看得有缺陷,那么就是你本身有缺陷。 15. 豁达是冷眼看破红尘后,重新又变得像个孩子。

16. 富有不是因为你拥有的多,而贫穷也不是因为你拥有的少。

17. 最幸福的人不一定拥有最好的东西,但却一定物尽其用。他们把石头从痛苦的围墙移到通向天堂的阶梯上。

18. 幸福的秘诀,不在于拥有多少必需的东西,而在于能从不需要的物件获得多少自由,寻求幸福的方法就在我们心中,需要一个,就只拿一个。拿了两个,连最初拥有的感动也失去。

19. 只有准备好随时失去一切的人,才能真正拥有一切。他们没有忧虑,对未来不恐惧,所以能活在当下,全心投入对他们最有益的事情。

20. 人总要吃东西才会长大,有些人吃的是饭,有些人吃的是亏。

第9篇:读书笔记摘记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有一种幸福叫满足,有一种伟大叫平凡。

有情叙往事,无官开新卷。——钱其琛

任何时候都要希望、忍耐和自主。有希望,我们能憧憬未来;有忍耐,我们能度过苦难;有自主,我们能不受摆布。

他们在各种各样的等待中,学会了坚定、耐心、隐忍和永不放弃。——胡玥《守岛人》

不强求团结,但绝不彼此诋毁,在自我中独立行走。偶尔也得意忘形,但更多的时候在沉默中铿锵。——七十年代生人 冲冠一怒为红颜。——美女易令男性失去理智

如果心是闲适的,不论住在海边还是闹市,都可以创造出闲适的生活。

五禽戏:虎威、鹿捷、熊刚、猴灵、鹤逸

为人贵淳朴,悠悠保天真。

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需精心去处世。 不管你是至高无上的总统,还是微卑无名的百姓,当你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必须放下架子,谦虚地看清眼前的形势再跨步前行。 ——林肯

薄酒可以忘忧,丑妇可与白头,徐行不必驷马,称身不必狐裘。 你必须走出去寻找快乐,守株待兔不能给你带来任何成就。 ——朋友告诫周恩来

要有一点豪,但更要有一点雅。

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宇轩昂,即高贵。学会尊重法律,你会活得心安理得,即自由。——罗西《高贵与自由》

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有“气”啥事都能办成 一个人可以没有权力,但可以很有影响力;可以没有财富,但可以很富有。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走。——荣毅仁

一种境界:山色有无中。

处事为人:有容乃大,成人之美,复杂关系简单化,小事违心大事不违心。

做事有声有色,做人有滋有味。——自题

让开发商放心,让建设方省心,让用户舒心,每个圣洁人都怀着一颗爱心,用圣洁的佛心对待每一项防水工程。——杜盺

来有所自,去有所由。——唐国强

渐修顿悟。——唐国强

真水无香。——郁钧剑

钱积如山,德立千仞;钱流如川,心如止水。——印钞厂

人与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天与地,没有没完没了的暑和寒。

一种境界:贫而乐,富而好礼。

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定和坦然。——于丹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丘

禅宗境界:花未全开月未圆。

发愤而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丘

在心中找到一个符号寄托,才能变得无畏、淡定而不仓惶。 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致虚极,守静笃。

不思善,不思恶,不愚不贤,不迷不悟,不要执着。观照自己,那才是心灵的故乡。

解脱的心就是佛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是佛、是魔关键在一念之间。

仁者心动。随心而动

行住坐卧,都是妙用

无心便是道。

禅者能从这种世俗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真意。

知难而进,坚定信心,坚忍不拔,抓住机遇,敢于胜利。 《封神演义》:

胸藏万斛珠玑,腹隐无边锦绣。

我虽樵夫,真比你快活:春看桃杏,夏玩荷红,秋看黄菊,冬赏梅松。

萍梗浮踪,逢山遇水,或师或友,便谈玄论道,故无定期。 莫为贪嗔错用功。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那道者从何处来?”“贫道从云水而至。”“何为云水?”“心是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云散水枯,汝归何处?”“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

见善不怠,时至勿疑,去非勿处。

仁不能带兵,义不能理财。

永远有用:沉思、发挥、调整。

熟悉规则比遵守规则更重要。

脸皮犹如鞋底,永远是厚比薄更有优势。——作家丘灵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邓小平

居高位的人是三重的仆人:君主或国家的仆人,名声的仆人,事业的仆人。所以他们没有自由,既没有个人的自由,也没有行动的自由,更没有时间的自由。——培根《论高位》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蚀,谷以卑安。

享受每一天,送你送我;珍惜一切,让生命灿烂。

我没有过人之处,只是我肯学、肯忍、肯捱、肯战,还有肯玩。——(香港)林燕妮

心安神居。

演员拼的只有三点:文化、为人、健康。——侯耀华

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席勒

我迷失自己的道路,不是由于无知,而是由于太过自信。—卢梭 识大体而弃细务。

远见、秩序、细致,很重要。安于做手头的事,着手就要做好,真正用心,才会有喜人收获。——自题

心与心如何沟通:平等待人,真诚关心,肯定优点,设身处地,留有余地。

以平常心观平常人,为平常事。不可自傲,不可放纵无恐,慎独。——自题

一个信念:只有你的才干使你与众不同。

企业家:能让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然后汇聚成不平凡的力量。 流程管理:做正确的事,采取最好的途径,以最低成本实现。 北汽福田:什么都可以落后,唯独思想不能落后。

欢迎有理性的人来工作,更欢迎有感情的人来创造。 走过这片沼泽,前面是一片绿地,充满着生机„„

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满腔热忱,眼睛向下,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毛泽东

评《读者》:虽短小无华,却似行云绕岫,小溪流淌,在读者心中荡起了阵阵涟漪,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有独立的思想,才可保持品质的高贵。

上一篇:校安工程简介下一篇:教学质量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