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科室简介

2023-0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骨伤科科室简介

西京医院特色科室及著名医生简介

西京医院坐落在美丽的古都西安,其前身是抗战岁月里诞生的中央医院(1937年)。1954年,中央医院与原第五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合并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1984年对外始称西京医院。经过70余年的建设,西京医院逐渐发展成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医疗技术精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劲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近年来,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军医院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西京医院在学科建设、临床技术、科室级别、人员配备、医疗质量、日均门诊量、年住院人次、院内病死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六。目前,该医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95人,正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400余人。该院共设有110余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其中心血管外科、消化内科、心脏内科、理疗科及神经内科是该院的重点特色科室。该院共开放住院床位3218张,年门诊、急诊量高达246.64万人次,单日门诊量高达12270人次,年住院人数达12.45万人,年手术量高达5.89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西京医院拥有包括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第一代超声聚焦刀——海扶刀、双源CT、西门子Trio3.0TTim磁共振断层扫描仪、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体外震波碎石机、SiemensPrimusM直线加速器、数字血管造影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立体定向X刀、流式细胞仪、准分子激光仪、高压氧舱等国际顶尖的诊疗设备,总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诊疗手段使西京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现将该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及著名医生介绍如下:

心脏外科

西京医院心脏外科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代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目前该科室已发展成专业结构合理、人才梯队完善、医疗技术精湛、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的国家重点科室,一直与美、德、法、英、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等国家的世界一流心脏外科中心保持平等的学术交流及互访关系。西京医院心脏外科于1958年6月成功实施了我国首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成为我国心脏外科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目前,该科室下设有3个住院病区(共开放床位180张)、监护病区(共开放床位30张)及6间独立的专科手术室,拥有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疗、麻醉及监护队伍,每年完成各种心脏手术近3000例,其中疑难复杂的心脏手术占65%以上,手术的成功率高达98.3%。西京医院心脏外科的医疗收费标准在全国同等医院中为最低,周一至周六均有教授坐诊,并为患者提供全年365天随时联系入院及电话咨询的服务,并承诺可为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手术。该科室擅长诊治各种心脏外科疾病,尤其擅长做冠心病、动脉瘤、先心病、心脏瓣膜病及心脏移植等手术和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及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易定华医生简介:易定华医生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现为西京医院心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瓣膜外科学会组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委、全军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易定华主任从事胸心外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曾赴10余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擅长诊治冠心病、复杂性先心病、冠状动脉外科疾病、心脏瓣膜病、动脉瘤及各种心脏外科疑难疾病,尤其在做心脏移植手术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刘维永医生简介:刘维永医生现为西京医院心脏外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京医院心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和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副主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8年6月,刘维永教授参与了苏鸿熙教授主持并成功完成的国内首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写下了我国心脏外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近年来,刘维永教授作为资深学术带头人对该学科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种奖项。刘维永教授擅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及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消化内科

西京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1954年,是该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1978年,该科室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培训基地,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培训基地,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临床药理基地。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学术结构完善、人才梯队合理,不仅拥有一批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知名专家,还有一批年富力强、学有成就的中青年骨干,其中有10人曾赴美、英、日等国家进修学习。西京医院消化内科选择了我国患病率最高、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胃癌作为研究方向,在发现胃癌新抗原MGAgs、制备抗体、克隆基因,特别是在制定胃癌早期诊断方案等方面做出了世界瞩目的贡献。该科室擅长胆胰疾病的内镜介入治疗、消化道良恶性狭窄的内镜介入治疗、消化系疾病的血管介入治疗及超声介入治疗。

樊代明医生简介:樊代明医生现为第四军医大学校长、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消化病研究所所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主委、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亚太地区胃肠病学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樊代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消化内科专家,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擅长诊治各种消化内科疾病及消化系统肿瘤。近年来,他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曾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吴开春医生简介:吴开春医生现为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骨干、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亚太地区胃肠病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吴开春主任于1997年赴英国 Nottingham 大学攻读博士后学位,并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回国后一直从事胃肠疾病的临床医疗及教学工作,擅长诊治各种炎症性胃肠病及胃肠肿瘤。

心脏内科

西京医院心脏内科成立于1957年,是该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1981年,该科室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介入性心脏病学培训中心,1997年被评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被确定为世界健康基金会冠心病诊疗培训中心。该科室于1985年成功地开展了我国首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手术,开创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河,并推动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目前,该科室已成功地完成了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20000余例,年手术量超过2600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在先心病的治疗方面,该科室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的指导下进行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并成功研制出首台国产封堵器,大大降低了治疗的费用。此外,该科室也是国内最早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单位之一。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使西京医院心脏内科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医疗特色,目前已成为国内综合医院中特色突出、优势明显、设备优良、规模最大、在国内外均具影响力的心血管病诊疗中心。

王海昌医生简介:王海昌医生现为西京医院心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西安市心血管分会副主委、陕西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电生理组副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海昌主任1986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空医系,1989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曾先后赴日本冈崎国立生理学研究所及美国著名的MayoClinic医学院心血管内科进修,并多次到加拿大、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王海昌主任擅长诊治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及各种心脏急症,尤其在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及随访、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及安装体内自动除颤器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兰荪医生简介:李兰荪医生现为西京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心脏内科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兰荪教授从事心脏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诊治高血压、先心病、冠心病、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各种疑难复杂的心内科疾病,尤其在诊治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理疗科

西京医院理疗科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建国初期最早开展理疗及体疗业务的科室之一。该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医疗技术精湛,在诊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肢骨折、肢体疼痛、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脑瘫、截瘫等方面具有独到的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康复医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具有极广的知名度。

牟翔医生简介:牟翔医生现为西京医院理疗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陕西分会副主委、全国运动医学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康复医学会陕西分会矫形支具委员会副主委。牟翔主任198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医疗系,200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从事康复医学的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近30年,对骨科疾病的康复及物理因子对机体的作用机制有很深入的研究,擅长颈肩腰痛、烧伤疤痕及各种骨关节疾病的诊疗。

神经内科

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始建于1949年。经过几代人60余年的共同努力,该科室在医疗、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医疗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该科室共开放床位140张,设有重症监护、脑血管病诊治、癫痫监护及神经系统疑难病诊治4个病区,拥有32-128导脑电视频长程监测系统、16-24导脑电录像24小时动态监测系统、32通道睡眠呼吸脑电图监测系统等国际顶尖的诊疗设备,总价值约1000余万元人民币。西京医院神经内科擅长诊治头痛、眩晕、脑血管疾病、睡眠障碍、癫痫、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及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目前,该科室主要开展的诊疗技术有:彩色多谱勒超声脑血流检测(TCD)、重心平衡检查及治疗、诱发电位肌电图检测、远程脑电监测、多导睡眠监测、脑电地形图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生化及病毒学检查、脑出血颅内血肿穿刺术、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治疗术、肌肉活检术、神经活检术、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神经系统免疫疾病特异性免疫吸附治疗等。

赵钢医生简介:赵钢医生现为西京脑科医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西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组组长、陕西省神经内科学会主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疗与工程学会主委。赵钢主任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头痛及眩晕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

第2篇:北京301医院特色科室及著名医生简介

北京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创建于1953年,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是我国重点医疗科研基地之一,负责党中央、中央军委、总部首长及部分驻京部队官兵的医疗保健工作,承担全军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工作。近年来,301医院连续多次被评为“国际模范爱婴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301医院在学科建设、临床技术、科室级别、人员配备、医疗质量、日均门诊量、年住院人次、院内病死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三。目前,该医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0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6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81人,正副教授859人,博士生导师184人,硕士生导师293人。该院共设有150余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其中骨科、肝胆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肾病科、老年医学科、普外科及消化内科等科室是该院的重点特色科室。该院共开放住院床位4000余张,年门诊、急诊量高达408万人次,单日门诊量高达1.1万人次,年住院人数达12.5万人,年手术量高达6.56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301医院拥有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64排螺旋CT、体外震波碎石机、3100数字血管造影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立体定向X刀、SiemensPrimusM直线加速器、流式细胞仪、准分子激光仪、高压氧舱、机器人手术系统、磁导航介入系统、术中CT及术中磁共振等国际顶尖的诊疗设备2万2千余台,总价值约26亿元人民币。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诊疗手段使301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该医院的临床初诊与确诊符合率高达99.36%,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0.48%,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7.93%,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现将该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及著名医生介绍如下:

骨科

301医院骨科是国家级重点科室、全军“重中之重”学科,是全军最大的骨科诊疗中心,担负着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医疗、保健重任,同时也面向社会接受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疑难、危重患者。该科室下设有关节外科、关节镜外科、脊柱外科、创伤外科、骨肿瘤外科、运动医学科及基础研究科等亚级科室,共设有床位200余张,拥有正副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5人,医学博士26人,年门诊量高达20余万人次。该科室擅长诊治强直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发育不良、脊柱侧凸、骨肿瘤等各种骨关节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尤其擅长做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术等手术。

王岩医生简介:王岩医生现为301医院骨科主任、骨科专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华裔骨科学会秘书长、亚洲创伤骨科学会副主席、亚太人工关节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华显微外科学会副主委、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岩医生曾先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拉斯维加斯国际脊柱外科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国际创伤中心、德国法兰克福风湿病中心等多家国际一流医院进修,曾多次圆满地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及手术治疗任务。他擅长诊治股骨头坏死、颈椎病、脊柱侧弯等各种关节外科疾病,尤其在做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颈椎病及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卢世璧医生简介:卢世璧医生现为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外科学会会员、中华骨科学会人工关节学组组长。卢世璧教授195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学院,此后一直从事骨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人工关节、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工作,同时率先运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概念进行长骨再生的实验研究,并建立起国内首个冷冻干燥骨库。他擅长诊治老年骨病、骨质疏松、先天性和特发性脊柱及肢体畸形、发育性和代谢性骨病、原发性及转移性骨肿瘤等各种疑难复杂性骨科疾病。

肝胆外科

301医院肝胆外科是该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承担着有关肝、胆、胰、脾疾病的医疗、教学及科研任务。该科室拥有包括腹腔镜、微波刀、超声刀、射频治疗仪、冰冻治疗仪、碎石仪、十二指肠镜等国际顶尖的诊疗器械,擅长诊治胆管结石、肝门部胆管狭窄、重症胰腺炎、重症坏死性胰腺炎、肝癌、高位胆管癌、胰腺癌等各种肝胆外科疾病,尤其擅长做胆囊切除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胆道内支撑引流术及各种疑难复杂性胆道病变、肝癌、胰腺癌的微波、射频及冰冻治疗。目前,该科室拥有正副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

董家鸿医生简介:董家鸿医生现为301医院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国际消化外科学会执委、国家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中华外科学会常委。董家鸿教授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肝胆外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是我国肝胆外科及肝脏移植领域的专家。他擅长诊治胆管狭窄、胆管结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胆管损伤及各种肝、胆、胰腺肿瘤。

黄志强医生简介:黄志强医生现为301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军医进修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国际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资深专家、中华外科学会资深顾问。黄志强教授1944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肝胆外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历任西南医院副院长、全军肝胆外科医学专科中心主任等职务。他擅长诊治各种疑难复杂性肝胆疾病。近年来,黄志强教授主编并出版了《胆道外科》、《外科手术学》、《黄志强胆道外科》、《肝脏外科学》、《创伤治疗学》、《当代胆道外科学》等16部肝胆外科领域的权威著作,共计1200余万字。黄志强教授在胆道外科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全球外科学界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同行们都尊称他为“胆道之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301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国家级重点科室、全军耳鼻咽喉重点专科实验室,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姜泗长教授、杨伟炎教授等老一辈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该科室目前已成为我国一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诊治及研究中心。目前,该科室下设有耳外科、耳内科、耳显微外科、鼻科、头颈肿瘤外科、颅底微创外科、咽喉嗓音外科、损伤修复及整形外科等亚级科室,共开放住院床位近200张,拥有在编职工58人,其中有正副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20人,中级职称的专业人员15人,博士后导师4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7人,年门诊量高达20万人次,年手术量达5000余台。301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擅长诊治各种耳聋、耳鸣、眩晕等内耳病及咽喉、鼻部、头颈部肿瘤,尤其擅长做内耳开窗术、人工耳蜗植入术、听觉植入术、听神经瘤切除术、鼻部肿瘤切除术及咽喉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医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杨仕明医生简介:杨仕明医生现为301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听觉植入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国家人工耳蜗技术指导专家、北京医师协会耳鼻咽喉专科分会会长、北京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专家委员会主委。他擅长诊治传导性耳聋、遗传性耳聋、先天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噪声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各种耳科疾病,尤其在耳聋的外科治疗、听力康复、听觉植入手术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韩东一医生简介:韩东一医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主委、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委员会主委、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副会长、全国助听器人工耳蜗专业主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韩东一教授毕业于301医院军医进修学院,曾赴日本关西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进修。他擅长诊治各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难病症,尤其在诊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硬化、外耳中耳先天畸形性耳聋、周围性面瘫、面肌痉挛症、颈静脉球体瘤及外耳、中耳良恶性肿瘤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肾病科

301医院肾病科是国家级重点科室,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肾病诊疗中心之一。该科室共开放住院床位106张,年门诊量高达4万余人次,下设有专科门诊、病房、血液净化中心、IgA肾病(自身免疫性肾病)特色诊室、老年肾脏病诊室及肾脏病随访中心等6个亚级科室,其中IgA肾病特色诊室以慢性肾脏病的诊疗及肾衰透析替代性治疗为特色,年收治肾病患者近3千例,年完成肾活检1千余例次,同时建立起拥有1万余例临床、病理、基因资料的数据库,目前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肾脏病临床诊疗及科研基地之一。该科室研制的“肾乐胶囊”和“肾华片”两种中成药具有服用方便、副作用轻微、疗效显著等优点,曾作为中医药优效品种入选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该科室的血液净化中心拥有国际顶尖的血液净化设备80余台,能够开展包括血液透析、CRRT、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各种国际上先进的诊疗项目。

谢院生医生简介:谢院生医生现为301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秘书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副主委。他擅长诊治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IgA肾病、糖尿病肾病、急性肾损伤、肾脏发育异常及先天遗传性肾脏疾病。近年来,谢院生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曾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陈香美医生简介:陈香美医生现为301医院肾病专科医院院长、301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国家药品评审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陈香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肾脏病专家、学术带头人,她擅长诊治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老年缺血性肾病、急慢性肾衰及各种疑难复杂性肾病,尤其在延缓慢性肾病向尿毒症方向发展等方面有独到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近年来,陈香美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编辑/赵 璐

第3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特色科室及著名医生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始建于1892年9月28日,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卫生部指定的国家级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学科门类最为齐全、医疗技术最为精湛、诊疗设备最为先进、科研实力最为强大的医院之一。该医院占地1173亩,业务用房面积为50余万平方米,共开放床位4300张,拥有工作人员7800余人,单点规模(即不包括分支及附属医院)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学科建设、临床技术、科室级别、人员配备、医疗质量、日均门诊量、年住院人次、院内病死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综合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目前,该医院共设有38个临床科室(另有4个综合病房)及10个医技科室,拥有高级职称专家800余人,博士生导师180人,硕士生导师321人,年门诊量高达355万人次,年手术量近10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拥有包括核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螺旋CT机、伽玛刀、立体定向X刀、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血管造影仪、直线加速器、大型自动生化仪及各种内窥镜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诊疗设备,对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外科疾病、骨科疾病、肿瘤疾病的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每年都承担着近百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荣获了数百项国家级、教育部及卫生部的科技成果奖。现将该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及著名医生介绍如下:

呼吸内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是国家级重点科室,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心。该科室设有一病区、二病区、呼吸病区、结核病区、呼吸内镜中心、肺功能检查室、纤维支气管镜室、肥胖与睡眠呼吸障碍诊治中心、高压氧治疗室及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等诊室,拥有住院床位150余张,是我国大型医院当中床位数量最多的呼吸科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擅长诊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肺炎、肺癌、气胸、胸腔积液等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尤其对需要进行呼吸支持的呼吸衰竭、胸膜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该科室拥有工作人员1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2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0人,年门诊量高达75000人次,年住院患者近4000人。

梁宗安医生简介:

梁宗安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委、成都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委、欧洲呼吸学会会员、美国呼吸治疗学会会员。梁宗安主任1984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前身),曾赴美国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等多家医院进修老年医学、呼吸病学及呼吸病治疗学。他擅长诊治支气管哮喘、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障碍(鼾症)等内科及呼吸内科疾病,尤其擅长各种呼吸内科危重症的抢救。

董碧蓉醫生简介:

董碧蓉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医学会老年医学专委会主委、成都市医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分会主委、四川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是我国老年医学专业的学术带头人。董碧蓉主任擅长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老年心身疾病等呼吸内科疾病及老年呼吸道疾病,尤其在诊治老年呼吸道疾病、老年心理障碍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普外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是国家级重点科室、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科室、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科室,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5。该科室现有住院床位444张,年门诊量高达19万人次,年住院人数高达1.5万人,年手术量近1.7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目前,该科室下设有胆道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肝胆胰外科、肝脏及血管外科、胃肠外科等5个大型专科,其中胆道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36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9人,甲状腺乳腺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2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7人,肝胆胰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5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0人,肝脏及血管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5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1人,胃肠外科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才78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5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从1978年开始就开展肝移植手术,创下了中国首例“肝移植女病人术后3年怀孕生子”、世界首例“尸体活体合成肝移植”等十余项记录,并将肝移植手术的平均费用降低到15万元左右,其中单例手术最低费用为8.6万元,为全国最低。

胡建昆医生简介:

胡建昆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腹腔镜胃癌临床协作组秘书长、中国西部胃癌协作组副组长、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胡建昆教授是我国胃肠肿瘤外科专家,擅长诊治各种胃肠外科疾病,尤其在诊治胃癌、贲门癌、结肠癌、胃肠间质瘤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骨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是国家级重点科室、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7,在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6。该科室下设关节外科、手及显微骨科、脊柱外科、脊柱动力稳定性重建及脊柱退变性疾病科、骨肿瘤及骨材料科、骨运动医学及关节镜科、创伤骨科等8个临床专科,拥有在编职工16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56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33人。目前,该科室设有住院床位236张,年门诊量高达9万人次,年开展骨科手术近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该科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功勋卓著,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敬。

裴福兴医生简介:

裴福兴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骨关节学组组长、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主委、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骨科专业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裴福兴主任1977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曾赴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骨科及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骨科进修,回国后一直从事创伤骨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骨科疾病,尤其擅长做髋、膝等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麻醉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是国家级重点科室,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1,在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1。该科室下设有小儿外科麻醉专业、骨外科麻醉专业、普通外科麻醉专业、神经外科麻醉专业、心胸外科麻醉专业等5个临床亚级专业,拥有在编职工14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40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24人。目前,该科室设有住院床位153张,年开展手术室内麻醉近7万例,开展手术室外麻醉近4万例,手术麻醉相关意外死亡率小于1/200000,医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刘进医生简介:

刘进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危重病科主任及学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副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用血及临床技术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刘进主任1982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198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和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麻醉科进修,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是我国首位临床麻醉学博士。近年来,刘进主任主要从事醫用吸入气体、血液保护、围手术期经食道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吴阶平医学奖等多种奖项。

肿瘤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是国家级重点科室,是卫生部指定的全国影像引导调强放疗(IGRT)和容积动态调强放疗(VMAT)的研究及培训中心。该科室下设有头颈及乳腺肿瘤科、胸部肿瘤科、腹部肿瘤科等3个专科和放射物理技术中心,其中头颈及乳腺肿瘤科擅长各种头颈部肿瘤、乳腺肿瘤、淋巴瘤、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诊治及研究,胸部肿瘤科擅长各种胸部肿瘤的临床诊治,腹部肿瘤科擅长应用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介入治疗等医疗手段对各类腹部肿瘤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放射物理技术中心拥有4台直线加速器、4套Pinnacle计算机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1台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等大型治疗设备,使该科室在放射治疗技术领域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该科室设有住院床位476张,年门诊量高达10万人次,年住院人数高达2万余人次,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

魏于全医生简介:

魏于全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委、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魏于全主任198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86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赴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进修,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从事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临床医疗,并率先将主动免疫治疗与抗肿瘤血管治疗相结合,为肿瘤疫苗、抗肿瘤血管治疗的研究及癌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

第4篇:骨伤科一区科室简介

骨伤科一区是以脑病科和中医骨伤为主的综合性临床科室。目前拥有专科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数名,曾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梅州市人民医院等进修颅脑外科和中医骨伤科,能熟练掌握重型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和传统的中医理论相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科疾病和中医骨伤科疾病,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科室开展了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钻孔引流、脑室外引流、颅骨骨折整复、颅骨缺损修补,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颅骨、颅内浅表肿瘤切除、脑脓肿引流等手术,同时继承和发扬了中医骨伤科的特色: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近关节部位的DHS、DCS内固定、全髋置换术(THR)及翻修术、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断肢(指)再植术、骨与软组织缺损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术、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先进性胫骨假关节、复杂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及内固定(AF)、脊髓损伤的探查、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等。关节软骨、韧带及肌肉等运动损伤的手术治疗。科室配置了脑外伤、中风后遗症等一系列疾病的康复治疗与训练设施。现有病床32张。拥有一批先进的诊断、抢救、治疗、康复仪器设备:手术显微镜、频谱治疗仪、离子导入治疗仪、腰椎三维牵引床、心电监护仪、C臂X光机、16排螺旋CT、日本岛津全数字化X光机、床边50毫安X光机、自动呼吸机等设备。

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祝患者早日康复、健康长寿!

姓名:曾雪君 刘苑崇 张凯诚 李鹏 陈浩明 李世民

职务:副院长 主任 副主任

工号: 548 122 230 125 333 346

李少彬

张莉云

护士长 曾运宁 474 251 222

第5篇:2014年骨伤一科科室总结

马红炜

2014年是大力推行绩效改革的一年,在医院院班子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帮助下,我科医护人员协调一致,全科人员在工作上积极主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通过开展新技术提高治疗性收入、降低药占比、合理适度检查等措施优化调整科室诊疗结构、提高服务能力。结合本科室工作性质,求真务实,踏实苦干,一年来出色地完成了绩效改革及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 按照医院的绩效考核要求完成各项临床工作,认真学习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并严格按照职责、制度的要求工作,认真学习“三基”。科室上下做到积极主动、放弃十

一、古尔邦等大量的休假时间,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为医院整体效益、科室效益作出较大贡献。

二、 科室认真践行“三合理”规范,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服务到人,认真执行医保政策。科室奖金发放与绩效考核挂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三、 按照医院整体规划,着眼长远发展,认真做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各项工作.

四、全科人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服务于病人,一切方便于病人”的工作理念,强化医务人员对病人要有爱心、关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落实好医院“群

1 众路线”各项措施,科室人员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开展自我批评,加强医患沟通,本着人性化服务原则,开展实践活动,年内无投诉,收到患者表扬信20余次。我科马红炜获得2014宁夏“新世纪313人才”称号。我科顾常庆代表我院参加银川市急救大赛,获得团体第一名、“医疗急救标兵”的光荣称号。

五、全科人员能够自觉遵守院内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从不闹无原则纠纷,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科室人员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克服人手少、病人多、任务重、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推行各种便民措施让病人满意。

六、在宣传工作上,结合我科实际,通过将科室人员介绍、本科特色、服务承诺、中医药知识宣传上墙,印制科室医患联系卡、专家名片,报纸投稿、电视专访、义诊等各种形式深入广泛宣传我科整体医疗服务功能、医疗范围、专科专病、名医、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开展的新项目、新业务等。增强了科室整体知名度和专家名医以及专科专病知名度,为科室业务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周边及本地患者增加明显。

七、科室内部积极调整医疗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取得显著效果:

1、制定新的绩效考核制度,抓好合理用药,特别重视医保种类和额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根据我科实际新增2个优势病种,继续强化原有病种优势方案,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突出中医药优势特色、

2 提高疗效、提高病床使用率、降低病人住院天数、加快病床周转、降低单病种费用。目前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已小于14天,药占比降至32%。

3、推广院内制剂的应用,分别有颈痹康、颈晕灵、腰痹康、膝痹康四种胶囊投入使用,

4、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在科室业务发展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使各项费用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截至十二月27日门诊收入530874.87,比2013增长124%。住院收入7083757.37,比2013增长21.3%,收入共计7614631元,比2013增长25.3%,药占比为33.3%,比2013降低4.2%。截至十二月31日出院病人1005人,比2013增长20.2%,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4.36天,比2013年缩短5.81天,平均床位周转次数20.94次,比2013年增加3.52次,临床治愈率56.52%,比2013提高30.56病死率0%(2013门诊236349.,出院836人,住院5840461,全年共计6076810元,全科药占比37.5%平均住院天数20.17天,平均床位周转次数17.42次,临床治愈率25.96%好转率73.80%病死率0%)。本区以外病人占

15%,急、疑难病人7%,中药使用率100%,总有效率99.1%,截至目前无医疗事故纠纷发生。

八、科室重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抓好临床教学;积极引进和运用新技术,重视科研开发。今年以来对本科三大疾病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总结临床经验,切实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效果。年内开展新技术3项:“六步八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 ;膝周神经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炎 ;取得良好的临果效果,丰富了治疗方法,解决的以往临床中的治疗难点。我们借助“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平台,加大教学科研工作力度,完善科 3 教科职能,完善教研室规范化建设,加强对住院医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及进修、实习生带教工作。科室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对科室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九、完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科室管理、医疗质量、质控、学术、感染、安全、物资等八大管理人员作用,逐步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历、处方书写质量,中成药使用要体现辩证论治,甲级病历率达99%以上。

十、一年来,全科医护人员以提高“科室服务能力科室效益”为目标,全面加强医德医风的学习,注重培养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的政治业务学习;加强护理业务学习,将医院及护理部的定期考核与科室的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每日常规检查考核,护理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十一、护理方面在护士长的带领下,严格管理,有效协调, 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始终把护理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严抓护理业务培训 ,加强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 鼓励大家的积极性、坚持服务至上、共进共赢的方针。重新制定各班职责,做好培训及临床带教工作。通过这些措施科室护理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存在问题:

骨伤一科取得诸多成绩,但也存在特色还不够鲜明,诊疗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药占比还相对较高,院内制剂使用量较小,科研力量相对较弱等诸多问题,我们将在下以内努力整改提高。

4 2015计划:

1、深化科室管理,严格质量把控,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及医疗安全,优化诊疗结构,做好临床重点专科重点专科各项工作。

2、计划开展椎间孔镜等两项新技术。全面推行院内制剂的使用。

3、完成现有课题的各项工作,积极申报我国家、区科技攻关、银川市科技攻关、区自然基金、区卫生厅重点科研项目任务申请。

4、对于本科室符合申报硕士导师要求人员,希望医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完成骨伤科硕士授予点的申报建立,使得骨伤学的科研教学工作上一个大的台阶。

5、完成2人次的进修学习

6、做好实习生及进修生的带教

7、完成科研论文2篇

8 、举办第三届全区骨伤学术会议邀请省外知名专家讲课,推动我区骨伤事业的发展。

2015.1.08

第6篇:中医骨伤科简介

中医骨伤科是我院的特色专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和调理多种急慢性疾病。尤以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等有显著疗效。能开展针灸、拔罐、刮痧、热疗、电疗、专业手法推拿、颈腰椎牵引等中医康复特色疗法,配有颈椎电动牵引椅、腰椎全自动牵引床、中频电磁波治疗仪、远红外线治疗仪、多功能电疗仪等治疗设备。

我科主要治疗范围:

1、颈肩腰腿痛疾病: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损伤、网球肘、腕关节扭伤、腱鞘炎、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退行性膝关节炎、髋关节扭挫伤,风湿性骨关节炎等。

2、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面瘫、面肌痉挛、周围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失眠、头痛、偏头痛、眩晕、肌肉萎缩、耳鸣等。

3、其它相关疾病:便秘、呕吐及呃逆、月经不调、痛经、中暑等内科杂症。

医生简介:

主治医师,有近十年的中医骨伤临床诊疗经验,擅于运用多种康复疗法如针灸、拔罐、穴位注射、关节腔注射、中药熏蒸浸泡等治疗

颈肩腰腿痛,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多种专科疾病,疗效显著,受到病人的一致肯定。

翁端意,主治医师,从是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擅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内科杂症,妇科不孕症,陈旧性、急性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并能有效地运用手法推拿治疗多种专科疾病。

孙培,初级医师,从事康复理疗临床工作四年,擅于运用针灸,刮痧等疗法治疗多种专科疾病及中医内科杂症。

第7篇:科室简介

科室概况

妇产科现有医护人员41人,其中医生20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7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3人,在读博士1人。

科室拥有先进的设备:电子阴道镜、电子宫腔镜、腹腔镜手术器械、电子胎心监测仪、Leep刀、射频消融自凝针、超声刀、电子显微镜、超声机。

临床工作:科室设有妇科、产科两个病房,妇科、产科、计划生育三个门诊,共拥有床位50张。目前能够开展妇产科所有领域疾病的诊治工作,尤其各种妇产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如卵巢癌的全盆腔切除术、标准的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根治手术,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治,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尤其是宫颈妊娠的介入治疗,产科重症的处理。对各种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尤其是腹腔-静脉联合化疗、耐药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在传统诊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应用新技术,紧跟世界医学发展趋势,现今全面开展了妇科微创治疗:腹腔镜、宫腔镜达到了先进水平。产科方面能够不断创造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将介入治疗应用于治疗晚期产后出血,使多名妇女保住子宫,在全国达到技术领先。本着医生做到专人有专科特长理念,使内分泌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妊娠合并症、产前诊断咨询等疾病得到更好的诊治。多次被评为院先进科室,年手术量逾1300例。

科研工作:建有妇产科的细胞实验室,在承担临床宫颈细胞学检查和病原体检测的同时,辅助科室的科研工作。2004年以来共申请科研课题10项,获得科研经费20万元。其中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4项。共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国家级期刊近半。开展多项医疗新技术,参编著作2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4项,厅局级科研成果奖9项,新技术成果6项。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一项。

教学工作:妇产科教研室承担了多个轨道的教学任务,是校重点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现有硕士生导师2名,每年招收4-6名硕士研究生。已培养毕业硕士生15名,在读研究生9名(在职研究生1名),院教学课题立项1项,获省教育厅教学科研成果5项,省高教学会优秀教育论文3篇,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全国统编教材1部。多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教师。

第8篇:科室简介

胃肠外科科室介绍

胃肠外科是医院重点学科与重点发展专科,目前胃肠外科拥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8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与奋斗,胃肠外科技术力量较强,整体实力居省内领先或先进行列,尤其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各种普通外科疾病如腹腔镜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的手术治疗、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急腹症探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肠瘘的综合治疗及消化道出血手术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本科每年收治各类病人2000余人次,施行各种手术1000余台,社会知名度较高。

培养研究生近5名、培养来自县内的进修医生5~10名、培养本科生数十名,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2篇,承担各级科研课题数项。每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多项。“以病人满意为目标、以学术进步为中心、以微创技术为手段、全心全意服务病人、让患者受最小痛苦治好病”是我科工作的目标。

专家介绍

科主任和学术带头人

● 唐钟灵教授(主任医师)从事普通外科工作30多年,是省内著名普通外科与微创外科专家,曾到德国、美国访问学习。在腹腔镜胃癌直肠癌结肠癌根治手术、颈部无疤痕的腔镜甲状腺手术、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腹腔镜肝胆脾胰微创手术等方面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已独立开展100多种腹腔镜手术近万例,是国内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种类最多的专家之一,开展了很多包括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高难度的手术,部分手术为国内首先开展,如腔镜甲亢手术和腹腔镜胃底贲门癌根治术、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腹腔镜胃旁路减肥手术、腹腔镜低位/超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保肛门手术等等。曾经应邀到国内30余省直辖市与自治区近300家医院(包括香港澳门等很多著名大学医院)讲学和指导手术,并受聘为国内10余家医院的顾问或客座教授。100多次在全国腹腔镜外科学术会议上进行各种腹腔镜外科手术表演。多次到美国、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主办了20次国家级学术会议或学习班,已培养研究生近40名。

擅长:胃肠道肿瘤(胃癌、结直肠癌、腹腔与腹膜后肿瘤);胃食管返流与食管裂孔疝;肛肠疾病(庤疮、直肠脱、肠息肉、慢传输性便秘、肛周脓肿、肛瘘、肛门狭窄);肠梗阻;肠瘘;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肿瘤与甲亢;重度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腹股沟疝与切口疝、各种腹部疑难杂症等的诊断治疗。善长于运用先进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各种疾病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 科室专家 ● 潘运龙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外科主任兼胃肠外科主任)1984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普通外科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已20多年,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约编委,实用医学杂志审稿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广东省卫生厅项目各一项。发表相关论文40多篇。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胃癌、小肠肿瘤、结肠癌、直肠癌等胃肠道疾病;痔疮等肛门疾病;甲状腺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各种腹壁疝修补手术;肠瘘、肠梗阻、体表肿瘤等。应用先进的微创腹腔镜技术进行结直肠肿瘤切除、阑尾切除手术、疝修补手术、甲状腺手术等。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

● 姜海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外科教研室主任)1982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从事普外科及胃肠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长期指导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承担广东省医学科学科研项目;主持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主编卫生部医学教材《腹外疝》、《外科营养》等专著。中华外科学会广东分会胃肠外科和营养支持学组委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约编辑。岭南现代外科杂志编委。在胃肠外科、胰腺外科、甲状腺外科和临床营养支持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研方向为胃肠外科及临床营养支持。 近3年来发表论文20多篇。

擅长:胃肠胰、肛肠疾病、疝气、甲状腺疾病,特别是肠瘘和各种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三全天。

● 席亚鸣主任医师(副教授)曾经任三届普外科主任。从事普外临床工作20多年。广东省老年学会肿瘤学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委员;广东省大肠癌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编委;实用医学杂志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临床医学荟萃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常务编委。 主持并参与省、卫生厅、医学院、院级相关科研7项。并先后两次获暨南大学医学院级和卫生厅科技成果奖。

擅长:普外肿瘤(胃肿瘤、结直肠肿瘤、甲状腺肿瘤、腹腔及后腹膜肿瘤、全身体表肿瘤);肛肠疾病(严重环庤、脱肛、直肠脱垂、直肠息肉、便秘、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门狭窄及肛门成形);各种急腹症(急性消化道穿孔、出血,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破伤风等)的临床诊治和科研、教学。尤其在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前切除超低位机械性保肛术、机械性吻合技术在消化道重建术中的临床运用研究、环痔PPH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在国内开展PPH术(痔上粘膜环切术) ,开展一日住院局麻下使用国产吻合器行PPH术,在门诊开展痔疮套扎术,价格便宜,不用麻醉,不用住院。应用补片无张力修补例腹壁巨大缺损和切口疝。应用腹腔镜技术开展阑尾、胃肠道探查手术。 出诊时间:周四全天。

● 冷楠副主任医师 1996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医学院,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20多年,曾经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具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胃肠肿瘤(如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尤其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上有一定造诣)及痔疮、肛周脓肿、肛瘘等肛门疾病及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内分泌外科疾病和各种腹壁疝的诊断治疗。 出诊时间:周五全天。

胃肠外科特色技术 1.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外科手术是近3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外科高新技术,是现代声光科技和传统外科手术相结合的重大突破性成果。它仅仅在腹壁上插入几个0.5~1厘米的细导管,从导管内伸入带微型摄像机的腹腔镜,将腹腔内的图像放大并清晰显示于电视屏幕上,医生通过电视屏幕观察腹腔内的情况,再将细长的手术器械从腹壁导管伸入腹腔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切除的病灶装入标本袋内由导管处取出。优点:它对病人创伤小,胃肠道干扰小,出血少,手术后疼痛轻微,术后恢复快,一般手术后当天即可以下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肠粘连少,腹壁疤痕小等。

我院普通外科是省内开展腹腔镜手术较早的医院,技术水平全省领先。腹腔镜手术可治疗各种腹部外科疾病,包括胃肠道外科疾病、腹腔镜探查和腹壁疝:如胃癌、结肠癌、直肠癌、阑尾炎、肠粘连、食管返流、疝气和各种急腹症、腹部疑难杂症等等。

①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低位/超低位保肛门手术

在我国,直肠癌好发于低位直肠,传统的直肠癌手术不但要切除肛门,还要在腹部做人工肛门,终生带肛袋,不仅给病人造成极大精神压力,也给病人在生活上和社交上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科从1988年起就开始应用管状吻合器及闭合器进行直肠癌前切除及低位和超低位吻合保肛术,使大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根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肛门和肛门的功能。其中包括癌肿距肛门仅4厘米的患者。我科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观念进行直肠癌手术,也是最先在全省开展腹腔镜微创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门手术的医院,它可减少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增加保肛率、改善术后性功能和膀胱功能、减少骶前出血。腹腔镜微创技术应用到临床后,更是能让一些开腹手术后将终生留有肛袋的患者能够免除这种痛苦,因为腹腔镜技术的优势能够让既往无法进行保肛手术的患者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以保留肛门。尽管目前恶性肿瘤的治愈对于医学界来讲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在尽可能延长患者寿命的同时让其在余生享有良好的生存质量、活得有尊严,这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优势所在。

②腹腔镜疝修补手术

腹股沟疝就如同水桶桶底有个小口,传统手术是在桶底外面进行修补,而腹腔镜疝手术则是在桶底内面进行修补,这样的修补往往更加可靠。其相较开放手术有着很多优点:病人一般可在手术后的第一天恢复日常生活,并可在数天后如常工作或运动;同时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不易损伤神经、切口微小美观等,它最重要的优点就是能够发现术前未能发现的“隐匿疝”,一次手术解决问题避免二次手术,同时它在同样的切口下能够处理双侧疝,避免了开放手术治疗双侧疝需要存留两道不短的切口。而这所有的处理仅需通过一个1厘米和两个5毫米的小口即可完成。我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腹腔镜疝气手术的医院之一,已经成功开展了数百例腹腔镜疝气手术,用于治疗腹股沟疝、复发疝、切口疝、膈疝等各种疝气,并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③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我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这种手术的医院之一,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展以来累积病例已达数千例,技术成熟,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还成功开展了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将微创进行到底。 ④ 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

20世纪90年代,腹腔镜胃癌手术开始开展。目前研究显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在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5年无瘤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同时,其拥有传统手术所不具备的优点:①术中出血少,需要输血的病例少;②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进食时间早;③术后疼痛轻;④手术后住院时间短;⑤全身炎症反应轻;⑥术后肺功能恢复佳;⑦手术切口小;⑧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并且外科医生已认同对于合适的胃癌病例,有经验的手术医生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达到完全根治性切除的要求。目前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最佳适应症为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也是其适应症之一。晚期胃癌因肿瘤侵袭时间长,传统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均不理想。我们于2000年开展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目前已开展该类手术百余例,术后患者疗效较理想,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理想。 ⑤ 肠粘连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肠粘连多发生于有手术病史的患者身上,既往由于无法明确病因多采取保守治疗,即便进行了开腹手术解除了粘连仍有很高的几率再度发生肠粘连,可以说肠粘连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病痛,同时也是困扰胃肠外科医生的一个难题。腹腔镜手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由于它远离于手术操作的区域,同时不直接接触肠管,故可以治愈大部分的肠粘连患者。但是仍有小部分患者术后会发生肠粘连,即便如此,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较开腹手术而言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能最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的病痛。 我们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即开展了腹腔镜肠粘连手术,至今已开展了同类手术数百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您值得信赖的医疗单位。 2. 肠内外营养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EN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目前首选EN已成为众多临床医师的共识。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其适应症为① 吞咽和咀嚼困难;② 意识障碍或昏迷;③消化道瘘;④ 短肠综合征;⑤ 肠道炎性疾病;⑥ 急性胰腺炎;⑦ 高代谢状态;⑧ 慢性消耗性疾病;⑨ 纠正和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⑩ 特殊疾病。我们已进行肠内营养十几年,拥有丰富的经验,能为病人排忧解难。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道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包括①胃肠道梗阻;②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③重症胰腺炎;④高分解代谢状态如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⑤严重营养不良而无法耐受肠内营养;⑥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⑦肠外瘘;⑧炎性肠道疾病;⑨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我们肠外营养经验丰富,能为患者提供良好且确切的疗效。

第9篇:科室简介(共)

古浪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科室简介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始建于1950年,发展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创业历程,负担着全县40多万人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急救、康复等任务。我院中医科自成以来,科室以中医治疗和针灸推拿为特色,承继传统医学精华,结合现代医学科技,根据病症运用中医中药和不同手法、不同针具及现代康复理疗设备,对人体经络进行刺激,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使全身气血流通,达到益气养血,防病治病的目的。

科室人员组成合理,三级医师梯队形成,目前共有医护人员15人,医师7人,护士8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4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士)7名。学科负责人安万辉是甘肃省首批基层名中医,在他的带领下,科室中医特色浓厚,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简便验廉的优势,运用针灸、推拿、理疗、中药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及中药熏蒸、艾灸、刮痧、拔罐、小针刀、蜡疗等综合方法主治内科偏瘫、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胃痛、呃逆、便秘、肥胖症、泄泻、失眠、前列腺炎等;妇科痛经、盆腔炎、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尿道综合症、胎位不正等;儿科青少年假性近视、小儿脑瘫、小儿遗尿等;伤科颈肩腰腿痛、风湿寒性关节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并大力推广农村适宜技术,尤其对于慢性脾胃病、外感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颈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梨状肌损伤综合症、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及风湿类风湿疾病等有其独特的疗效。

科室环境舒适,设施一流,服务一流,全科医护人员始终遵循“患者至上,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科室现开放床位36张,配有先进的高科技大型医疗设备,现有1台颈腰椎多功能牵引床,1台中药熏蒸治疗床,5台微波治疗仪,1台脑功能康复治疗仪,2台中频治疗仪,1台蜡疗机,拥有环境舒适的中医理疗室。全科室医护人员坚持以一流的技术服务,优良的医德医风,将竭诚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科研教学方面能承担医学生的全面教学与实习,和各乡镇卫生

院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并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建立网络远程会诊平台,能够及时邀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疑难危重病例会诊和指导。科室科研曾获古浪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我科全体医务人员将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科教兴科为已任,不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保持科室的良好发展。

上一篇:办公室消防先进事迹下一篇:商务礼仪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