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税务风险控制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探讨了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如何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风控体系,使税务业务流程与企业资源计划有效合理融合,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和统计分析报告的专业信息化,进而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应对机制,促使企业有效规避税务风险。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审计税务风险控制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审计税务风险控制论文 篇1:

分析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

【摘 要】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稽查力度不断加大,使企业积极加强税务风险控制,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国家政策法规相适应,同时尽量降低经营成本,确保企业科学合理利用税收政策,提高企业的发展活力。论文对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管理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保证企业自身能够适应税务管理的相关要求,增强企业的综合发展实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

1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运营压力不断增加。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就必须注重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税务筹划机制,确保企业风险防范水平全面提升,增强企业自身的发展动力。目前,企业存在税务风险因素,一方面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当,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财務行为存在违规问题,使得企业财务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监管。加强税务风险的识别与判断,运用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策略,确保企业自身的税费改革水平全面提升。

2 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主要因素

2.1 内部因素

税务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的经营行为密切相关,很可能由于内部生产经营决策出现问题而导致税务风险。根据大多数的企业管理经验来看,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将企业的管理重点放置在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和账款回收等环节,对于财务风险认识不恰当,造成自身的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财务风险问题被忽视,严重导致企业业务行为不符合法律规范,造成税务风险加剧。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重点放置于强化资金管控以及会计核算,很大程度上占用了税务工作。企业财务管理更注重成本费用和资金管控,缺乏对税法的主动认知,企业自身对税收政策的把握不到位、运用不恰当,没有能够积极有效地学习会计法和税法,只能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有关经验开展工作。对税法进行随意解读,甚至留下税务风险及隐患问题。在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方面,税务管控能力薄弱,经济业务涉及的大部分风险问题都交由财务部门处理。企业面临各种罚款,使企业的社会声誉受到影响,导致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效果受到干扰。

2.2 外部因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税务机关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适当调整税收政策。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如果对税收政策理解不清楚也会导致税务执行效果千差万别。受到人力所限,税务检查和稽查只能够采用抽查的形式,管理的纳税用户非常多,很难对所有企业进行全方位检查,使得企业缺乏税务风险管控的意识,在遇到纳税检查时,甚至想要靠关系解决问题,造成企业自身存在侥幸心理,使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益受到严重损害。

3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主要不足

3.1 经营中存在不当行为

大部分的税务风险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关系密切,如果产品销售和生产包装过程中没有对税收政策进行深入理解,造成企业自身忽视了税收政策的详细内容,造成企业需要支付更多的税金。而且计算出现错误,会导致企业资金受到损失,甚至会被税务部门纳入黑名单。在正常情况下,公司开展各种商务活动,需要严格按照税务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科学开具发票,减少企业应付的税金。企业财务负责人缺乏足够的认识,无法通过合理渠道减少税负,使得税负风险问题加重,影响企业自身的商业行为。

3.2 财务管理中存在违规行为

财务管理是商业管理的关键所在,科学的财务工作有利于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企业战略发展水平的全面提高。但财务管理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造成企业税务风险较高。在财务管理中企业没有严格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进行操作,盲目执行财务管理,或者严重低估了税务风险带来的影响,使得企业无法报销以减轻税负。在企业管理时,受到金融诈骗等风险问题的影响,甚至经营结果没有在财务管理中得到反映,这种欺诈行为的目标是避免高额税费,但也会使公司的财务报表缺乏可参照性,使企业财务信用受到影响,阻碍财务管理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

3.3 缺乏内部审计与监督

当前,在企业财务管理时要想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就应针对风险监测和监督进行严格管理,提高企业风险预防的水平。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在财务管理时,缺乏税务风险监督与审计,很多企业发展规模小,缺少内部审计人员,严重影响了企业税收管理的效果。税务风险审计和监督中,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不高,使得税务风险预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很多企业内部审计时缺乏风险识别,这不利于企业税收管理的全面开展。同时,企业缺乏有效的应急机制,使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水平较低。

4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主要策略

4.1 完善税务管理制度

企业的税务风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危害,导致企业管理水平难以提升,还会导致企业的运营管理受到影响。企业应加强对运营以及税务风险的科学预防,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外部政策法规,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预警机制。财务主管部门还要加强对企业税收的动态监测,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及时解决税务风险问题。企业管理者应积极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办理各项税务工作,增强风险防范的能力。避免税务风险就是不要做能够引发此类风险的行为,从根本上防控税务风险。税务风险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危害程度高和发生可能性大的税务风险,如虚开发票等,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防控此类税务风险。

4.2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税务筹划人员根据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时,应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进行筹划,不得擅自扩大或缩小税务条例或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确保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税务监管部门要根据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优化税务决策,还要规范企业的纳税行为。除了要确保税务监督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还应该引入税务中介机构,为企业的税务筹划提供科学的指导,避免企业产生税务风险等问题。企业应确保税务中介机构独立运行,使税务工作更加客观公正,不受企业部门影响。转移税务风险主要是通过合同或其他方式将本身具有的税务风险转移到另外一个主体身上。

例如,将自然人投资或提供劳务转变成自然人成立的公司来投资或提供劳务,将自然人的税务风险转移到所成立的企业;再如,将一家公司拆分成多家公司,把一家公司的税务风险转移到了多家公司。保留税务风险就是不要过多顾虑甚至可以忽视后面引发的税务风险。此种方法适用于危害程度低且发生可能性小的税务风险。例如,金额小的发票成本费用支出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可以采取保留税务风险的方法;再如,对于税法规定不明确的,与税务部门沟通达成共识的做法,尽管存在税务风險,依旧可以采用保留税务风险的方法。

4.3 建立税务沟通机制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税务管理工作独立运行,导致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使得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不理想。为了有效降低税务风险,企业必须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加强与税务机构之间的联系,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保证企业自身快速及时获得税务信息。企业需要积极主动上交各种证据材料,且向税务机关申请撤销非主观的违法信息,保证企业能够及时规避不必要的风险问题,对当地的税收政策进行合理利用。建立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体系,能够对主要的涉税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确保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减轻纳税负担,同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到有效控制,保证税务风险的控制更加准确。

5 结语

税务风险作为客观存在的问题,无法完全对其进行规避,但能够对风险进行合理防范和控制,降低其影响。企业管理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综上,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必须将税务风险控制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多方面的规划调整来制定适合市场发展的风险防范策略,这是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吴松彬,黄惠丹.R&D税收激励、制度环境与高新制造企业创新——来自2009—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0,41(03):34-45.

【2】李婷婷.税收负担、产业属性与企业绩效——基于广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20,40(02):122-128.

作者:孔庆行

审计税务风险控制论文 篇2:

基于新形势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探讨了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如何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风控体系,使税务业务流程与企业资源计划有效合理融合,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和统计分析报告的专业信息化,进而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应对机制,促使企业有效规避税务风险。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国家对于税务职能的定位在发生一定的变化,十九大会议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税收与税务管理也要顺应这样的趋势。[1]注重调整增值税税率水平,降低制造业与交通行业等税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面对新形势,如果财务人员依旧是注重核算、轻视税法,将会使企业主逐渐失去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强税务风险的管理,防范涉税法律风险,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促进国家整体经济水平上升。

1 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

1.1 内部税务风险

根据影响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可将其分为:重大投资经营决策、日常经营活动、集团管控、财务会计与税法差异。

1.1.1 重大投资经营决策

企业的重大投资经营决策风险主要体现在投资、分立、并购方面,尤其在具体的重大投资决策与经营模式变更时,对税务规划实施高度关注,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会由于涉税问题,而面临巨额罚款与经济损失,要充分地去了解重大资产重组涉税政策,进而做好相关的税务规划。

1.1.2 日常经营活动

产品入库前验收周期过长导致增值税发票过期,若企业在采购时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则抵扣税率降低,发票审验的疏漏,极容易收到假发票,由此导致不能做抵扣。

1.1.3 集团管控

由于企业的合并报表户数较多,在子公司出现税务问题的时候,不能第一时间有效地与母公司沟通调整,进而使问题频发,造成极大的税务风险隐患,缺乏统一的税务管控体系,进而缺乏对整个企业税务风险的评估把控。[2]

1.1.4 财务会计与税法差异

企业的多数会计人员存在不能理解把握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与纳税调整,影响企业纳税申报,其具体差异体现在资产要素中,入账价值、折旧与摊销、减值准备等方面的差异;负债要素中,预计负债差异;所有者权益要素中,转增资本业务差异;收入要素中,销售额、应税收入、收入确认差异。[3]

1.2 外部税务风险

由于我国的相关税收政策在根据实际的经济体制形势变化做出不断地调整完善以后,依旧有规定漏洞。再者,目前相关基层税务征管人员的业务与专业能力差,对于税务政策与职业法规有很强的主观性,缺乏对企业财务与会计业务知识的认识。最后是税收管理的方式趋向于事后管理,前置管理匮乏,缺少对税收政策法规的执行细节认识,一旦涉及涉税问题,企业将面临滞纳金,增添了企业成本。[4]

2 企業税务风险管理的不足

2.1 税务管理制度与体系流程的缺乏

虽然,企业在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下开展了税收风险管理与体系控制建设,但是在资金活动、采购付款、销售收款、开发研究、资金管理以及合同管理方面缺乏相关专业的税务管理制度,且主要体现在流程方面。

2.2 审计与内部稽核监督的缺乏

审计中主要是企业的税务管理系统缺乏对税务的风险评估,没有对涉税业务进行过多的正规合理检查,企业内部稽核也没有对税务稽核实施具体全面的工作,在税务稽查时,税务前置管理的匮乏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不能够在申报前得到有效化解。

2.3 财务人员对税务政策的研究认识不足

企业要根据具体的经济政策变化来做出相应的内部结构调整与税收政策的学习。但是相关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的了解与掌握不深,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学习,因此在遇到实际的税务风险问题时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并做好预防工作,强化了潜在的风险问题。

3 新形势下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方法

3.1 落实税务风险管理的实践路线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对税务管理要严加规范管理与把控,基于对纳税、税法流程规定以及税务因素影响的考虑,企业在落实税务风险管理实际路线时首先对税务风险实施评估,完善体质建设与内部控制手册时间,再逐一完成具体分业务与分税种的税务风险把控,落实具体的每项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改进。[5]

3.2 强化税务风险分类下的风险评估

具体对企业的各子公司、部门进行信息研究与调查。第一,对于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风险评估,要注重区别企业的重大资产重组是否符合国家所得税政策,是否能够享有高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同时,相关不动产的过户中的契税与关税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第二,对于日常经营活动的税务风险评估要注重分析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具体的税务风险点,例如:产品技术研发与制造、对外委托加工、动产与动产的定价出租以及合同订立等。第三,集团管控税务风险评估,重点就是强化母公司与子公司的风险管理控制,将二者的风险管理把控合理结合起来,协同工作,进行事前的风险检测与评估,在税务稽查与纳税清算之前将问题解决。第四,财务会计与税法差异税务风险,做好二者之间的税务风险识别。注重流程的规范化,将所得税纳税调整作为中心。

3.3 建立完善的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制度体系

首先,完善税务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内控手册相对接,同时要依据实际税务风险评估与识别情况,“对症下药”。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对税务风险管理与把控进行分析,公司财务部门要从具体的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管理以及资产管理实施细节的把控与问题处理开始,整合相关涉及税务风险的点,进而与ERP实施过程相结合,纳入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其次,完善税务管理机构,培养强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完善具体的风险税务管理办公室,落实具体的人员分配,注重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职能培训,并打造建立一支灵活规避风险的企业团队,不仅要对税务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要关注实时政治经济,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以全面的综合能力素养来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工作。

3.4 注重企税之间的沟通

一个良好的企税关系是有效规避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助力之一,推动税收问题的协调与解决。税务机构在当前的国情下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旨在企税双方进行主动的对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进而在具体的减免税与税收防控机制上面,能够通过协调与沟通,获得帮助与支持,进而帮助企业有效地规避税务风险。

4 结 论

税务风险管理的良好运作将关系到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良好运营,新形势下的依法征税对于企业而言已经是一把双刃剑,要注重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加强与防控,知税法守税法,才能应对新形势、新局面,推动企业的发展与改革,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孙亮.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8,298(1):80-82.

[2]杨雪玲.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194(20):52,54.

[3]崔颖.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纳税,2017,26(21):81-82.

[4]王晓华.基于内控视角的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7(21):40-41.

[5]裴汉杰.新形势下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工会财会,2017,25(6):48-49.

作者:丁爱华

审计税务风险控制论文 篇3:

国际并购交易中的税务风险及税务筹划

良好的税务风险控制和税务筹划能起到增大项目投资经济性的作用,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税务法律法规和通行的行业实践去做。

并购交易中的税务风险和税务筹划是跨境并购流程中非常重要的话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并购交易的成败和项目的经济性。鉴于跨境交易的税务风险和税务筹划的重要性,笔者特撰本文,简单的讲一下如何在跨境并购交易中控制税务风险,并对跨境税务筹划如何实现进行简单介绍。

跨境并购交易如何控制税务风险?

首先,尽职调查在控制跨境并购税务风险处于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从税务的角度看,就是需要评价目标资产或目标公司的薄记是否完整、真实的进行了记录、已经花费的费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或者合约是否可以回收、目标资产或者目标公司是否正常按章纳税,有无税务调整项、税务架构是否合理、是否有偷税漏税的嫌疑、相关审计报告是否按照国际通行准则对目标资产或目标公司做了真实、科学的记录;成本、费用、利润、收入等各列支是否全面真实;是否对薄记需要调整等等。

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目标公司/目标资产的税务问题,有无历史遗留税务风险,如果有的话应当如何解决,是在交易完成之前解决(不解决不签署交易文件),还是在签署交易文件的时候将税务风险进行量化后直接减扣交易对价或者采用Escrow Account(托管账户,签署交易文件并进行交易的交割,但将部分价款不支付给卖方,先放入一个买卖双方共同控制的账户,等到税务问题解决后,再将价款支付给卖方)/Holdback(买方直接扣留部分交易价款,在约定的税务问题解决后再将该部分交易价款支付给卖方)或者Indemnify(赔偿,卖方就税务问题向买方作出单独的赔偿承诺,承诺在税务问题出现时候赔偿买方)的安排,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买卖双方的谈判地位,进行选择适用。根据笔者的经验,凡是在并购尽职调查没有搞清楚税务风险,遗留下税务问题的,往往都会带来很大问题,甚至会决定到并购交易在交割后能否能够实现当初并购的目的。

其次,需要关注资产所在国或者目标公司所在国的税务立法动向,有些时候,资源国的行业动向或者即将颁布的税务法律法规可能会成为交易的Deal Breaker(破裂因素)。笔者当年曾参与过涉及中亚某国石油资产的潜在交易,在并购交易进行的过程中(买卖双方已经进入到快要谈判签约阶段),并购项目团队发现该国正准备出台的最新行业财税政策对目标公司的油气资产影响价值影响巨大,已经达不到公司要求的投资回报。这种情况下,公司管理层果断拍板决定不再继续推进该项目,避免了推进交易可能带来的损失。

再次,应对跨境并购交易的税务风险,还需要在并购交易文件中(主要是资产买卖协议或者股权买卖协议)中明确如下几点:第一,卖方需要在交易文件中向买方进行陈述和保证,表明已经将所有涉及税务的相关资料已经披露给了买方;第二,在交易文件中列明跨境交易本身所涉及的税务负担及相关税务负担由谁承担。如果跨境交易涉及到多个司法领域的,一定需要查明在不同法域下买卖双方的交易是否涉税以及在每一个司法领域下各自有多大的税务责任,税务责任应当由买方还是卖方承担;税务责任的承担是否影响到交易对价的调整。

第四,应对跨境交易并购的税务风险,还应当在交易文件中,对税务责任进行特殊的约定:比如,在交易文件签字后到交易文件交割之间,如果有税务机关对目标公司或者目标资产涉及的税务问题进行调查,在达到一定的影响程度时,买方是否有权选择不交割;在买卖双方进行交割完成后,卖方对税务责任承担的时间限制需要在税务责任的追溯时效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后才能免除;卖方税务责任的承担,是否要有金额的限制,也需要根据对税务风险的评估来决定。

跨境并购交易如何进行税务筹划?

跨境并购交易的税务筹划是非常专业和复杂的话题,需要在并购交易一开始的时候就引入专业的税务顾问进行设计,本文从并购交易律师的角度谈谈税务筹划的要点:首先要从设立并购主体的角度去进行考虑。国际跨境并购交易中往往买方会采用设立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 特殊目的公司)的方式来进行交易。

采用设立特殊目的公司的方式进行交易,一是考虑隔离开母公司的责任问题,特殊目的公司可以独立的承担某些合约的责任(当然此时卖方往往会要求母公司提供担保履行交易合同下的义务);二是考虑设立特殊目的公司所在国家和投资目的国之间的双边投资保护协议(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在以后出现投资目的国出现国有化征收的时候保留可以采用双边投资保护协议进行保护的救济方式;三是考虑在相关国家设立特殊目的公司可以使用双边税务协定的问题,在目标投资国和相关国家所签署的税务协定中,寻找优惠税务的协定国去设立相关的特殊目的公司作为投资中间实体(Intermediate)。这种方式通常被叫做“Treaty Shopping”,税收协定寻找,以便最优化日后投资的税务负担。在设立相关的特殊目的公司之后,需要注意设立特殊目的公司所在国公司法的规定,在日后的运营中需要按照实体化的要求,在当地召开董事会等,以免被目标投资国认定为该特殊目的公司仅仅是为避税的需要而设立的,从而不能享受双边税务协定中规定的优惠税率。

其次是需要考虑设立特殊目的公司的并购价款的结构问题。采取来进行并购的特殊目的公司是购买方直接全部用股权(Equity)出资,还是采用股权加上债务(Debt)的方式,如果是股权出资加负债的方式,需要考虑股权注资与债务的比例问题(Equity:Debt ratio)。此时的借贷,主要是买家内部按照市场利率对特殊目的公司所进行的借贷,在考虑股权注资与债务的比例的时候需要注意目标资产/目标公司所在国公司法下的Thin Capitalization rule(即资本弱化规则,学术一点的说,是指企业和企业的投资者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或其它目的,在融资和投资方式的选择上,降低股本的比重,提高贷款的比重而造成的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超过一定限额。从跨境并购交易的现实说,增大特殊目的公司的借贷比例,可以在特殊目的公司完成并购交易后有利润出现时抵扣贷款利息,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的所得税的目的)。

第三是在并购的后续运营中采取其他的运营安排,比如日后的转移支付(Pricing transfer)等等,以最优化税务负担。

在各国政府日益加大税收征管的背景下(比如各国出台的反税收协定滥用的规则,Anti-treaty shopping),严格控制转移支付等),税务筹划能起到增大项目投资经济性的作用,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税务法律法规和通行的行业实践去做。同时,一些合法的避税方式也常常被有权税务机关进行挑战, 存在是否能实现当初税务筹划目标的不确定性。

在跨国并购交易的税务风险和税务筹划的专业性、复杂性的挑战下,在交易中,做到聘用专业的财税顾问,密切关注行业动向,注意尽职调查和交易文件中的风险防护机制等要点,对跨境交易中的税务风险控制和实现税务筹划的目的将有很大帮助。

上一篇:乡镇工作经验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挂职心得体会(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