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广东教育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开辟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新纪元。作为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传统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影响不言而喻。广东新式教育主要起步于辛亥革命前十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岑春煊重视新式学务,各地普遍设立中小学和师范学堂,个别方面如体育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第一篇:广东教育论文

广东省教育厅举办2018年广东省特殊教育管理者培训班

为全面貫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省特殊教育的改革发展,2018年11月21日至22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2018年全省特殊教育管理者培训班在广州举行。王创副厅长充分肯定了我省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自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印发以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省特殊教育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省教育厅将特殊教育工作列入我省教育系统“奋进之笔”行动计划,作为我省教育系统的重点工作大力予以推进。二是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全省特殊教育学生数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三是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资源中心、资源教室的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四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队伍不断壮大,素质逐步提高。

王创副厅长分析了我省特殊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强调,下一阶段我省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以实施国家和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抓手,持续推进特殊教育的改革发展。

第二篇:广东省教育厅举办2018年广东省特殊教育管理者培训班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省特殊教育的改革发展,2018年11月21日至22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2018年全省特殊教育管理者培训班在广州举行。王创副厅长充分肯定了我省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自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划印发以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省特殊教育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省教育厅将特殊教育工作列入我省教育系统“奋进之笔”行动计划,作为我省教育系统的重点工作大力予以推进。二是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全省特殊教育学生数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三是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资源中心、资源教室的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四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队伍不断壮大,素质逐步提高。

王创副厅长分析了我省特殊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强调,下一阶段我省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以实施国家和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抓手,持续推进特殊教育的改革发展。

第三篇:蜕变——辛亥前后广东教育现象述略

摘 要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开辟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新纪元。作为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传统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影响不言而喻。广东新式教育主要起步于辛亥革命前十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岑春煊重视新式学务,各地普遍设立中小学和师范学堂,个别方面如体育教育走在全国前列。辛亥革命爆发后,广东军政府继续深化新教育制度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教育举措,在学风建设和学制规划方面效法美、法两国,并着力改革旧俗、注重实地调查,讲究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配合,学务蒸蒸日上,为广东近代教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广东 辛亥革命 新式教育

去年,适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广东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接受外来思想较 早而且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又都是广东人,故此,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其历史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辛亥革命前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在风云变化的大环境下,现代思想的萌芽及改革求变的时代精神深深地烙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体制的改革必然伴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因为教育是培养与维护意识形态的坚实保障而中国传统教育现代化最具决定性意义或说分水岭的事件恰恰正是1911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爆发的这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在意识形态急剧转变的大情势下,广东以其所拥有特殊的政治与地理条件所致,广东的新式教育事业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制度实践,无不具有前瞻性的进步色彩,是传统教育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萌芽

庚子以后,摇摇欲坠的满清政权千疮百孔、苟延残存。 迫于现状, 清廷为挽救危机,希望通过以实行 “新政”的方式解决内忧外患的局面从而苟延其腐朽的封建统治。反映在教育上清廷陆续颁布多种学堂章程和学制法规,例如1902 年由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的以西方教育经验改良中国学制,史称“壬寅学制”的 《钦定学堂章程》 及1905年,慈禧宣布正式废除科举,八股取士,全国实行西学等,突出以西学、实利为改良的教育主旨。虽然这些所谓的“新政”措施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甚至致命的历史局限性,注定会被历史所淘汰!但“新教育”的名词,还是在有意无意中,已为全国‘读书人’所乐道。”广东新式教育的发展及成绩,更是斐然可观。

两广总督岑春煊主政两广后,大力推行新政,重视新式教育。首先,设立两广学务处,厘定各种教育制度。岑春煊以其在山西等地兴办新式学务的经验,在两广士绅大力推动下,于1903年设立两广学务处,作为两广新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在张鸣岐具体负责下,制定《两广学务处章程》,确立推动新学的三个阶段,即先兴办官立蒙小学及简易实业学堂,再到中学堂及高等实业学堂及民立蒙小学堂,最后是中学堂及高等实业学堂。这个章程充分吸收了当时国内外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经验,并有所创新。1906年,两广学务处改为两广学务公所,广东各地设立劝学所,继续推行新式教育。据清廷学部1909年统计,广东各州县共有劝学所86所。自1902年到1911年,广东先后共设立了普通中学53所,计由府或州设立的有广府、肇庆、惠州、潮州、嘉应、韶州、南雄、高州、雷州、廉州、琼州、钦州等中学堂12所;由各县设立的有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香山、新会、三水、高要、新兴、河源、丰顺、揭阳、惠来、大埔、澄海、五华、平远、蕉岭、始兴、茂名、电白、信宜、化县、阳江、灵山、琼山、文昌等中学堂27所;由地方团体设立的有番禺八桂、香山凤山、新会冈州、梅县务本和梅东、河源三江、平远铁民、汕头同济和迥澜等中学堂9所;以及由私人团体设立的有时敏、述善、南武、善庆、坤维、公益各中学堂6所。

清末广东新式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学堂和学生人数均增长较快。仅两广学务处存在的三年间时间里,广东便兴办各级各类官立、民立学堂一千余所。……全省核准定案的学堂合计六百三十六所,在校学生三万六千二百余人。除此之外,还开设有“半日学堂、半夜学堂、女子学堂、学科单简之数学研究社、医学研究社、音乐研究社、国语讲习所、贫民工艺学堂、黎民学堂,及专科之军医学堂、警察学堂、陆军小学堂、速成陆军学堂、测绘学堂暨各项学会、体育会等实用性的教育学堂”,按照现代专业分设的趋势日益明显。值得关注的是,当时的琼州府,除文昌外,各地均有黎人。琼州府认为应设立黎人学堂,教化黎人,“特饬各州县会同抚黎委择地建设高等或初等小学一二所,专收黎人肄业”。为近代广东乃至全国较早开设少数民族专门学校的事例。

相对其他省份而言,广东省对体育教育较为重视。广东高等学堂、南武学堂等学堂较早就已经开设体育课程。1905年、1910年、1911年,在广州先后三次举办全省运动大会,其中第一次省运动大会比旧中国在杭州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整整早了25年,参加的学校共有47所,大大推动了广东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

辛亥革命前,清廷所谓的“新教育”虽在客观上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可毕竟还是以维护其封建统治为目的之行政改良手段,根本说不上是真正意义的改革。辛亥革命成功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民心,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教育不应再是纯粹之隶属政治者而应是立于人民之地位为标准,超轶政治之教育这一极具现代意识的先进现代教育理念。也是在如此民主共和的现代观念指导下“新教育”的改革才真正冲决了“忠君”、“尊孔”意识,确立了“民元教育宗旨”传播现代民主自由观念。蔡先生还注重“五育并举”而“五育并举”可以说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教育遗产,“民元教育宗旨”就是以其作为思想基础的。它在思想层面上剔除了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的规定,并发展为体现民主共和精神的教育宗旨。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广东军政府继续推进新教育改革,以新人材、新思路,继续发展新教育,特别是以钟荣光为代表的教育家们,为适应社会新旧更替的形势需要,在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措施,成效显著。

首先,广东军政府废除了清朝的学务公所,根据现代的行政结构设立教育部,由丘逢甲、叶夏声任正副部长。1912年1月,改教育部为教育司。5月11日,岭南学堂华人总教习、著名教育家钟荣光受广东都督胡汉民聘请,出任广东省教育司司长,将该司专门、普通、图书3科合并为学校教育科,选派留美教育学硕士唐萱任科长,保留总务科,派周桂年为科长,新增设社会教育科,委任留美法学学士梅鹏海为科长。为加强教育领导,大力整顿和规范道、府、州各种学校,并在各县设立教育行政机构督学局和教育宣传员,划分学区,委派局员、校长、教育主任,谋划学务兴革事宜,防范阻挠破坏学务行为。同时,为更好地吸收西方先进的理念及加速教育现代转型的步伐,军政府积极选派有功革命的青年赴美留学。首批学生数十名,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广东省主席林云陔等。

钟荣光实行的教育改革和措施,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首先,办学思路不拘一格。当时教育部颁布的学制系统,主要效法日本,钟荣光则倾向于美国和法国。活泼学风,“吾取美国”,划一学制,“吾终取法国”。他令各校设立校评议会,学校重大事项都要经过评议会讨论通过。教育司倡导各校师生成立恳亲会,鼓励学生组织自治会、体育会。其次,强调德育和知识技能全面发展。钟荣光则将尊孔限制在道德层面,以此训练学生提倡德育,改变学堂只教书不育人的流弊。更使中国现代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留下了一定的探索空间。第三,改革旧俗,大力发展社会教育。拆毁凝聚宗法观念的牌匾、旗杆和神像,改科举试场为公共体育场。各县市设立图书馆或图书室,派出巡回演讲队到各县市,宣传新文化和科学常识,通过图片、幻灯、白话戏、通俗小报等多种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教育手段,向民众进行宣传教育,从而为新思想的扎根与发展奠定了广大的社会基础。第四,注重实地调查,改进及加强新教育体制的巩固与推行。例如通过调查学龄儿童人数,以此作为强迫教育的参考;召开广东全省教育会议,邀集各地方督学局长研究具体教育措施,以上情下达;召集广州市内各校办学人员到教育司署讨论,共商教学办法。1922年,由广东教育委员会制定,以后向全国颁布施行的《壬戌学制》,就是以美国教育模式为蓝本,这与广东已有的教育基础和新思想新观念的总思路是分不开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广东教育新思想及其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改革发挥着先行者的角色!

民国初年共和时期,胡汉民两次担任广东都督期间,广东划拨的教育经费数额都比较多,这也可反映出当时的广东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此教育体制及主导思想下,广东新式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种学校与办学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与此同时,由于新教育在社会上的广泛推行,学生们民主自由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精神面貌总体上也逐步改观。要求革命,打倒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进步思想更加普遍。清末广东各学界团体、学生组织受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言行影响,纷纷举起民主自由的爱国主义旗帜,很多同学还积极参加支持或亲自投身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还组织了革命学生军。为了巩固革命成果,广东军政府组织了广州北伐军,许多学校的教职员或学生,组成了北伐队,举起“反对军阀统治,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的大旗。由于各方面建设成绩明显,广东军政府得到时人“远胜于前清,更优先于各省”的称誉。广东有此成绩,新教育可谓功不可没。

不可否认,受制于历史局限性,辛亥前后的广东新式教育确实存在不足之处甚至弊端。如新式师资匮乏,教员兼课繁多,演变成“七成薪水七成堂”(即拿七成工资上七成课)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因为各种原因,学生辍学严重,如广府中学前两年两班学生最后只剩18人,流失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虽然政策上鼓励社会教育但经费投入不足,承办者也往往只有学校教育而无社会教育之长远眼光最后导致虽经“主管者每竭力经营,而承办者辄付之冷淡”的局面。 较之社会教育比较发达的北京、江浙、湖北,广东的社会教育事业就显得相形见拙了。

新式教育的不足,不仅在体制上存在着盲目崇洋,在引进西方教育体制时由于缺乏对现代教育与现代新思想的深刻理解而造成生搬硬套、水土不服的状况,不能完全适合国情的因素,也有时代环境和操作落实的因素。如二次革命开始后,袁世凯任命龙济光为广东都督,掌握广东军政大权,实行残暴统治,军阀混战随之而起,广东教育事业随之受到重创。尽管存在以上的种种不足还有待改进甚或失败经验须要认真吸取,但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辛亥前后广东新式教育的理念及其实践,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为后来广东乃至全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当代的教育制度与理念也有其深深的烙印,很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和肯定!

参考文献:

[1]徐文勇.两广学务处沿革考略[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18).

[2]黄佐.广东省中小学制度的变迁[C].广东文史资料(第12辑):112-113、115.

[3]粤督岑奏报办理广东学务情形折[N].学部官报,1907(14).

[4]岭南大学同学会编.钟荣光先生传[M].岭南大学广州校友会印行,2003(4):27-30.

[5]周兴盵.民初广东共和时期的文化教育[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

[6]王晓吟.民国初年广东军政府述略[J].广东社会科学,1986(1).

[7]罗宗堂.广东教育界见闻》,李齐念主编:《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七辑,文化教育类,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36.

(作者单位: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作者:张敏

第四篇:广东药学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摘  要:近年来我国药学教育进入了质量提升阶段,通过对广东省高校药学类专业招生进行统计分析,文章提出广东应形成金字塔式的药学高、中级服务型人才梯队,加强药学研究型、管理型和服务型人才培养,并建立药学终身教育机构和课程。

关键词:药学教育;服务型人才;终身教育

我国的药学教育事业已经从规模扩张阶段进入了提升质量的阶段[1]。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药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受到普遍欢迎,因而药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综合性大学纷纷成立药学院。但药学专业性强,研究成果或实力并非仅凭花钱添置大楼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就可以水到渠成,而实际上大多数院校药学专业办学层次并不高。在同质层次,招生竞争激烈,如果缺乏差异化竞争策略,必将需要寻找新的发展之路,进行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解广东药学教育的办学情况及问题所在,本文从对广东药学专业招生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文中所指药学教育,是指药学类(药学、药物制剂、海洋药学等)、中药类(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藏药学等)、制药工程及生物制药等药学相关专业的教育。

一、广东药学教育现状

(一)研究生药学教育

广东省的药学教育中,药学硕士招生规模比较大,博士招生数量少。我国教育改革后,本科教育成为普及型教育,在研究生层次,硕士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并不亚于本科生,所幸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暂未放开,招生和毕业要求都维持较严格的水准。

广东的高校中,目前只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有药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四所学校在2019年共招收了约115名博士研究生。而有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院校除了前面四所高校,还有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一共8所院校,2019年约招收了863名硕士生,详情见表1。

(二)普通本科药学教育

至2019年底,广东有12所高校开设药学类专业,除前面招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开办药学本科的院校外,还有韶关学院、嘉应学院、佛山科技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等,共招生约3330名本科生。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招收药学本科生约70人,暨南大学药学本科招生约90人,广东中医药大学2019年招收藥学、中药学、制药工程等本科生约450人,具体名单见表1。

(三)专科药学教育

广东省开办药学类专业的专科院校比本科院校多,2020年约有29所,共计划招生8210人。因专科招生与本科相比,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大多院校并不能按计划招满,而且即使完成招生计划,报到率也只有80-90%左右,因此按招生计划的60%来预测2020年药学专科学生,大概会有4919名药学专科在读学生,2020年广东省医药类专科院校的招生计划见表2。

(四)成人药学教育

广东省成人药学教育市场规模大。根据广东省考试院的公开文件,2019年招生成人药学本科和专科生共近15000人,其中本科约7000人,专科近8000人,学习形式主要是业余或函授。近几年因国家对药品经营企业中执业药师的管理越来越规范,执业药师的待遇也得到提高,准备报考执业药师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但因只有具有药学相关专业专科以上才有资格报考执业药师,所以医药行业中原有从业人员攻读学位的需求越来越大,成人药学教育市场规模比全日制药学专科、本科生之和更大。

二、广东省医药产业人才需求状况

社会需求决定药学教育的未来。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势将深远影响中国的未来发展,政府和社会对医疗卫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药学教育和产业将会蓬勃发展。而且广东是医药大省,发展医药经济也需要药学人才的支撑。

(一)医药行业药学人才需求旺盛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版《药品管理法》的实行,国家对医药行业进行大力整顿,医药产业更加规范化,急需高素质的各类药学人才。2019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4 亿,《“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要求每万人口执业药师数超过4人,所有零售药店主要管理者要具备执业药师资格、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执业药师注册人数为516003人,每万人口执业药师人数为3.7人,其中注册于药品零售企业的执业药师465236人[2]。目前,开设药学专业的虽有高校230多所,但每年各类学校培养的药学专业人员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市场需求缺口较大。

广东省人口达1.12 亿,2018年度参加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是50331人[7],每万人约4.5人,但考虑到现实中大多执业药师在医院及药厂等单位工作,或在医药经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真正在零售药店从业的执业药师数并不能满足用药指导的需求,因此执业药师缺口仍较大。

2020年2月,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提出了加强药学服务、加强药学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这意味着今后药学服务人才的需求会增加,高校培养药学服务人才,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健康湾区”的时代需要

国家在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塑造“健康湾区”,密切医疗卫生合作,要重点发展教育培训和健康服务,2016年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件也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开办和发展药学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符合发展医药产业和建设“健康湾区”的国家战略。

(三)建设广东医药强省需要药学人才

广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也是医药大省,其中药品、医疗器械等医药产业已成为广东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国同行业排名和全省产业大类贡献比重都名列前茅。商务部的药品流通行业报告显示,广东药品销售领先全国,2017年销售金额达1,870亿元,当中约72%为西药,中成药及中药材合共约占2成。广东药品当年总销售额占全国的9.3%,其次是北京(8.5%)和上海(8.1%)[3]。

至于供应方的广东医药制造业,近年亦快速成长,2017年有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1,624亿元,排名在全国第四位(仅次于山东、江苏及河南省)[4];根据2019年广东统计年鉴,广东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在2018年达529.57亿元,2018年的工业增加值比2017年增加11.9%[5]。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特别是从规模速度型上升到质量内涵型发展阶段后,教育将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发展广东的医药经济,强化医药强省地位,大力发展药学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三、广东药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0年前广东的药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层次结构、专业结构、教育的形式等[5],其实今天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只是整体的药学教育规模增大了。

(一)层次结构不合理

广东省药学高等教育中,本科生、专科生及成人教育已经有一定规模,但药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明显不足,特别是我国教育改革后,大学成为普及型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定位相对比较尴尬,如何发展还有待探索,博士生则培养成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而广东目前只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中医药大学等少数高等院校培养药学博士,根据2019年的招生数据,全省约115名博士在读新生。

(二)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不足

药学专业课程标准统一,缺少特色,特别是服务或应用型教育不足。我国的高校教育,有国家专业质量标准,并进行专业认证。国家标准对必修的专业课程、实验等有严格的要求,这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确保了全国本科教育的基本质量。但这也导致了高等院校在专业培养上的灵活性不足,尤其是本科教育,在满足国家质量标准后,课程设计的自主性就非常低,如药学专业,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近20门专业必开课程,而且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院校再增加特色课程或实习项目的课时就非常有限。专科教育,只是压缩版的本科,实践教育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成为教育开放形势下以营利为主的一种教育类型。

通过对比港澳地区的药学教育,发现香港和澳门的药学高等教育是以培养药剂师为主體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灵活,实践课比例高。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药学专业基本是以培养面向社区药房、医院药房的药学服务型人才为主。

(三)教育形式单一

广东省的专科或本科成人层次的药学教育中,就业人士或初高中毕业生都有机会进入大学修读药学学位,大多属于一种学位型或功利性需求,而以在药学工作岗位增加知识或技能的药学教育需求暂时还没有呈现一定规模性,即在药学教育上,还缺少了终身教育或技能型教育的环节。即使在目前执业药师的继续教育环节,更多的人是抱以刷满学分的一种培训目的,终身教育或学习的理念不足。

四、广东省药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形成金字塔式药学人才层次

广东的药学教育,应逐步形成金字塔式的药学高、中服务型人才梯队,药学研究型人才处于高端,以创新研究为主;研究生的药学教育,则发展成过渡阶段的教育,小部分人才成为研究型硕士,并继续进行博士阶段的深造,大多药学硕士研究生则培养成为药学管理型人才;本科的药学教育主要培养服务型人才,服务型人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位于金字塔的基座部分,并要建立药学终身教育机构和课程。

(二)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大学应成为聚集人才和技术创新的高地。在我国,多数大学作为事业单位,享有更多的社会公共资源,在管理方式上也宽松。多数大学会淡化短期经济利益目标、鼓励学术自由探索,通过招收博士形成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吸引、聚集人才的能力大大强于企业。大学对人才的集聚使其技术研发能力变得强大,产学研合作,有助于推动医药技术创新。

因此,要加强研究型人才培养,形成药学教育高端人才培养和服务机构。我国的药品生产仍以仿制药为主,新药研发能力不强,广东省作为医药大省,药学科研能力同样不足,这也反映在药学教育上,广东省部分有药学科研人才培养基础的院校或科研院所,可以通过与国内外大学的合作,加强药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不一定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要注重内涵建设,真正提升高端药学人才的科研能力,为医药行业发展服务。

(三)加強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

大学应成为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高地。因为大学承担了育人的重要功能,大学教育的人才,应成为社会的道德表率,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药品关系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药学服务的社会责任与意义更加重大,因而药学教育更要重视和加强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药学人才梯队中,处于金字塔结构的最宽的基座,是以药学服务型人才为主。本专科药学教育目的应是大多数药学毕业生能在药厂、医院、医药公司或药店为社会服务,特别是在服务岗位的药学人才,要为患者或顾客提供药学专业指导,因此,广东省应加强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增加在医院、药店等的实习时间和加强实习管理,提高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

(四)建立药学终身教育机构和课程

社会学者伊利奇在互联网还未出现之前就预见性的倡导建立一个“去学校化”的社会,把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让每个人在他们想要的时间和地点,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不是强迫按照一个标准化的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学习[8]。

高校要逐步建立专门的药学终身教育培养机构和课程。药学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新药上市、新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新的法律法规等,这就要求在药学专业领域,灌输和形成一种终身教育的理念,广东省的药学大专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岗位能力培训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结合的方式,灵活提供培训,做到真正提高学员的工作能力。甚至一些高校,可以打造品牌的岗位培养课程,如药店药品销售岗位培训课程、医院合规营销岗位培训课程等,通过线上线下同时提供学习和专项认证。如果药学终身教育市场能做好,将来的规模甚至会超过现在的在校教育市场。

广东地处我国南方,医药经济发达,且紧邻着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只要政府和高校重视,药学教育的发展势将引领全国。

参考文献:

[1]杨庆,王晶,张永泽,等.中国药学教育指导组织:起源、发展和现状[J].中国药学(英文版),2015,24(12):816-820.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2019年12月全国执业药师注册情况[EB/OL].http://www.cqlp.org/info/link.aspx?id=3957&page=1.

[3]2017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R].北京:商务部市场程序司,2018.

[4]香港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EB/OL].https://hkmb.hktdc.com/sc/.

[5]广东统计年鉴[R].广州:广东省统计局,2019.

[6]桂克仪,陈建裕,等.二十一世纪初广东药学教育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J].药学教育,1998,14(2):1-3.

[7]广东省药品监管统计年度报告[R].广州: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9.

[8]Illich. Deschooling Society[M].Harmondsworth:Penguin,1971:41-42.

作者:游述华

第五篇:深化教育科学研究,促进广东教育发展

摘 要: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对推动教育宏观决策,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繁荣教育科学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分析了过去五年省教育科学规划工作,总结研究经验,对推动省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广东;教育科学规划;研究特点;问题;展望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是广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服务于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又要适当超前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在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省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对“十一五”规划中已立项的项目进行了分析,对过去五年以来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的特点、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及对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教育科学事业的展望。

一、研究特点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有1081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立项规模与数量较“十五”规划有较大增长。课题申报情况分布在基础教育研究426项、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232项,高等教育研究226项,思想政治与德育教育研究55项,教育技术学研究46项,体卫文化研究50项;申报单位分布在本科高职院校659项,中小学312项,省市教科研类单位110项。纵观这五年来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实施情况,我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特点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的规模扩大,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展。

从2006年—2010年的立项情况来看,各市县和学校的研究呈现出研究多向性发展的趋势,研究领域由微观向宏观发展,由过去只注重教育内部问题的研究向同时关注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外部问题的研究发展,涵盖各级各类教育,大大拓展了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如表1)。基础教育领域方面,主要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如教学教法、课程开发、家校合作、品德教育、中学教师发展以及留守孩子的教育等方面。本科高职教育领域集中在学生创业能力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农民工继续教育研究、建设和谐校园、产学研实现途径研究、实验教学研究等方面。此外,教育技术、农村教育、体卫教育、协同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同程度地进入科研工作者的视野。

(二)研究内容不断创新,研究方法逐渐科学化。

随着教育科研的不断发展,课题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同时,研究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教育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协同发展理论、教育经济学理论、教育社会学、教育行为组织学等这些新的理论的引入和运用,对提高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理论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对课题的研究也不再局限在理论性研究上,众多的课题引入了比较性研究、构建模型研究、实验研究、应用性研究、互动式研究等方式,逐渐摆脱了纯理论性研究,延伸至实践性研究上,重视其研究的实效性与价值性,大大增强了科研成果的信度与效度。

(三)研究的方向越来越注重现实问题的应用性。

五年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一直致力于为加强广东省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把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问题;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教育信息化与国际化问题;高校科技发展问题列入研究范围内。重点研究教育结构问题,改善和完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并且强调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些课题,一方面加强对教育宏观决策有直接影响的实证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增强教育科研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功能,重视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直接作用于教育改革与实践;另一方面则是重视开展对教育教学改革实际过程中的指导性研究。围绕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方面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

二、取得的经验

(一)必须创新科研管理方式,提高科研信息服务水平。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评审工作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大工程,如果单靠纸面上的操作,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评审工作实现信息化大大减少了项目管理过程中资源浪费的现象,提升了工作的效率。近年来,我省建立广东省社科规划办网、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申报系统、广东省教育科研管理系统、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数字科研服务平台,同时还链接广东省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广东省各地市教育局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国家科研机构。各科研单位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申报人员可以从平台上获取项目申报信息,接着确定申报项目,上报项目申报书。随之而来的印刷、用纸等办公费用以及传递过程中的大量邮资、路费相应缩减,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周期更加快捷。

(二)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行分类指导,统筹管理。

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地方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幼儿园和其他各地市教育科研机构。不同层次的学校与科研机构,不同学科的课题,以及课题承担人的学历背景、工作性质和自身的条件存在差异性,因此,在进行课题管理时不能用相同的标准去衡量。在“十一五”规划中,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研单位非常重视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如图1所示,其中中小学申报项目达312项,占总项目的28.86%,高职院校项目数达659项,占总项目数的60.96%,省以及各地级市教研单位110项,占总项目数10.18%。在研究的内容中,高校以及教科研机构的课题重点在于推动学科建设、教学模式、教学实践问题方面的研究;而中小学、幼儿园的研究普遍围绕着课堂教学、学生的行为习惯、家校合作教育等能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研究,一般具有探索性、普及性、应用性和经验性。因此,在评审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课题实施分类指导,要考虑到课题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课题评审、成果评价和项目指导上,要统筹管理,注意普通性与特殊性。

(三)必须以专业性为基础,建设素质精,业务强的科研队伍。

建设科研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一批科研队伍,是做好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此外,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既是科研追求的最高目标,又是科研素质的最高境界。五年来,我省十分注重科研队伍的建设。项目管理专家库每年定期更新,目前,全省各级各类项目评审专家库里共有4092名专家登记在册,其中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有600余多专家,分布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14个学科中。

三、在发展中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

(一)科研兴教, 科研强校的战略意识仍然薄弱。

当前,教育科学研究在学校的地位尚未确立,把科研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尚未达成共识。许多学校由于经费问题或科研队伍的问题而没有把科研摆在很好的位置。在边远地区或者地方性院校,课题立项很少,成果不多,既阻碍了学校教育科研本身的发展,也影响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推进,对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十分不利。据对“十一五”期间我省各高校承担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的情况分析,明显可以看出各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方面,华南农业、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课题立项总数排在前列;职业院校方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立项数量稍多。一些高职院校的立项项目很少,有的还是空白,应该引起这些学校校长的重视。

(二)课题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课题的管理直接涉及到科研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重立项、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重评奖、轻转化的问题依然存在。譬如,一些课题申报人和单位只顾追求课题立项数量,忽视课题的质量,课题一旦立项就束之高阁,缺乏必要的跟踪管理和检查督促措施;课题不能按时开题,开题后也没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中期检查敷衍了事,阶段性成果就凑数侥幸过关,以此导致很多课题迟迟结不了项;结题时非常匆促,草草了事上交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课题的质量和效益。另外,在解决课题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上,各级单位还没有很好地重视,相关的渠道较为狭窄,这大大影响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同时也打击了项目主持人的积极性。这种成果转化边缘化的问题应该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

(三)课题经费来源单一,科研资源短缺。

广东正在建设教育强省,在教育方面,投入的资源也逐年增长,但经费用途还相当紧张。“十五”和“十一五”规划十年期间,广东共投入200万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这与我省教育的规模及发展的速度,特别是建设教育强省的要求仍有所欠缺。截止2011年,我省高等教育专任教师85751人,高中阶段教育(包含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普通高中)203383人,普通初中专任教师268008人,小学专任教师432451人,各级各类教师共计989593人。这样一支数量庞大的教师队伍,如果按人头分摊计算,2000-2010年期间,全省教师人年均科研经费仅为2.02元。如果将这笔经费全部投入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149所高校每所占有年均科研经费仅为13422.8元。由于受经费限制,“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所申报的均为自筹经费项目,严重制约了科研事业的发展。

(四)科研水平呈现出严重的地区不平衡。

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尽管在组织申报过程中,在政策与经费支持上已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但由于经费、科研水平、资源等各方面的因素,粤北、粤西地区的申报积极性或者项目的质量仍然不容乐观。经统计,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中,各地区的申报情况如下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对项目申报的积极性是远远高于粤北、粤西、粤西地区。珠三角地区中广州、深圳、佛山(含顺德)、中山是排在前列的,其中广州的项目申报数占整个“十一五”规划项目的1/2,这与广州地区高校数量多,科研机构与研究资源相对集中的因素不无关系。粤北的韶关、粤西的茂名、湛江以及粤东的潮汕地区相对较好,这与当地拥有本科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的因素有关。从表中也可以看出,如清远、河源、云浮、梅州、阳江等地的科研项目相对较少,与珠三角以及其他地区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

四、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深化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教育科研的地位。

教育科研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强大动力。广东要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我省南方教育高地的目标,实际上是要增强教育的竞争实力,这种实力应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增加教育投入,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其次是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发展机制,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育管理。前一种为硬实力,后一种为软实力,这两者是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二)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升科研业务素质。

从目前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群体来看,高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和各地市教研室专职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是主要力量。从教育科学研究队伍结构看,研究人员地区分布、学历、职称层次参差不齐,学科带头人少。因经费问题,科研资源相对不平衡,省市各地区缺少组织培训、指导,导致学科队伍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性。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增加培训预算,积极引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特别是项目书的写作与申报,项目的管理与结题等方面,重视发现和培养年轻的教育科研优秀人才;其次,依照有关规章制度,运用中期检查手段,加强科研的过程管理、及时发现和总结好的科研成果,通过通报表扬、奖励性追加科研经费予以正面积极鼓励。同时对因研究进展缓慢、阶段性成果低劣的课题及时加以中止和撤项,停拨或缓拨资助经费,从制度上防止科研劣品产生。

(三)继续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对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学科研是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属于政府公益性科研项目,当前,广东省正致力创建教育强省,建设南方教育高地,在教师待遇、教学资源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已加大支持力度。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要正视教育科研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对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在保证正常的人头经费和事业经费的前提下,设立教育科研专项经费来支持和扶植教育科学研究。此外,应拓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以课题所在单位给予相应配套支持、课题主持人争取企业筹措为辅,努力为开展教育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规范教育科学课题的管理,为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平台。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覆盖了各级各类教育,涉及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研究、教育实践研究等领域。对广东省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增强为宏观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服务的意识。省市各级单位应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加强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首先,应加强与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联系,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指导;其次,加强与广东各高校科研部门联系,有效利用高校科研资源;第三,密切联系课题承担者,跟踪服务,强化过程监督;最后,积极在广东科研信息网,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在网上公布立项课题和结项的研究成果,共享研究资源。通过以上措施,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管理,抓住特色,推出精品。

(作者单位:莫玉音,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估室;黄黎露,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

参考文献:

李倡平.湖南教育科学规划实施五年回顾与反思[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院,2007(5):58-60.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作者:莫玉音 黄黎露

上一篇:国际金融法论文下一篇:规范化教学管理论文